六安市政府采购中心(精选8篇)
六招〔2009〕6号
关于印发《六安市政府采购中心政府采购业务工作规程》的通知
各有关单位:为使政府采购工作进一步规范化、程序化、透明化,市招投标中心制定《六安市政府采购中心政府采购业务工作规程》。自印发之日起,六安市政府采购中心(市招投标中心政府采购部)办理各类政府采购活动均按此工作规程执行。
附:《六安市政府采购中心政府采购业务工作规程》
二○○九年十月二十八日
六安市政府采购中心政府采购业务工作规程
为使市政府采购中心工作进一步规范化、程序化、透明化,明确职责,提高效率,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制定本工作规程。
一、六安市政府采购中心(市招投标中心政府采购部)是六安市本级政府采购的集中采购机构。
二、市直行政事业单位(以下简称采购人)根据批准的政府采购预算确定采购内容,编报政府采购计划,确定采购时间和采购批次。
三、采购人在准备采购前,到市财政局相关科室领取《六安市本级政府采购计划审批表》填报,按表列项目填写详细完整,并明确预算金额及资金来源,报市财政局归口科室和政府采购办公室审核,审批表为一式五联。
四、经审批属于集中采购的采购项目,采购人将《六安市本级政府采购计划审批表》(第四联)送至市政府采购中心,同时提供拟采购项目的详细需求,内容包括:采购品目、数量、详细技术参数、规格、型号、配置、功能与作用的详细描述及预算金额等。如属工程类采购,还需提供设计图纸及工程造价预算书等。
五、市政府采购中心对收到的采购审批表按类别编号并登记台帐,按批办的采购方式组织采购活动,政府采购方式包括公开招标、邀请招标、竞争性谈判、询价和单一来源采购等方式,其中常用的有公开招标、竞争性谈判和询价三种方式。
六、公开招标方式采购程序
1、市政府采购中心根据采购人提供的需求和相关规定,拟定并起草招标公告和招标文件。
2、市政府采购中心将经采购人认可的招标公告和招标文件报市招投标监督管理局备案。报送备案和备案确认通过六安市招投标监督管理系统进行。
3、招标公告同时在六安政府采购网和六安市招投标网发布,招标文件发出之日起至投标人提交投标文件之日止不得少于二十日。
4、采购人成立项目招标领导组负责采购工作,组长由采购人担任。开标前,招标人组建由采购人代表和有关技术、经济等方面专家组成的评标委员会,人数为五人以上单数,其中采购人代表最多为一人,评标专家不得少于总数的三分之二。专家由采购人从政府采购专家库随机抽取,市政府采购中心提供抽取服务,市招投标监督管理局、市财政局对抽取过程进行监督,特殊项目可以采用邀请和外协的方法聘请专家,组成评标委员会。
5、市政府采购中心组织现场开标、评标活动并做好记录和服务,市招投标监督管理局对招投标活动过程进行监督。
6、根据评标结果,市政府采购中心在六安政府采购网和六安市招投标网发布中标公告。
七、竞争性谈判方式采购程序
1、市政府采购中心在六安政府采购网和六安市招投标网发布采购公告。
2、市政府采购中心根据采购人提供的需求和相关规定编制竞争性谈判文件,明确谈判程序、内容、时间、地点及其他事项。
3、采购人成立竞争性谈判小组负责项目的谈判组织工作。竞争性谈判小组有采购人代表和有关专家三人以上组成,其中专家人数不得少于总数的三分之二。
4、谈判小组根据竞争性谈判文件的规定与供应商分别进行谈判,谈判的任何一方不得透露与谈判有关的其他供应商的技术资料、价格和其他信息。
5、谈判结束后,所有参加谈判的供应商在规定的时间内向竞争性谈判小组进行最终报价,采购人根据采购需求、质量和服务相等且报价最低的原则从谈判小组提出的成交候选人中确定成交供应商,并将结果通知所有参加谈判的未成交的供应商。
6、市政府采购中心在六安政府采购网和六安市招投标网发布成交公告。
八、询价方式采购程序
1、市政府采购中心在六安政府采购网和六安市招投标网发布询价公告。
2、成立有采购人代表和有关专家共三人以上的询价小组负责该项目的询价采购工作,其中专家人数不得少于总数的三分之二。
3、询价小组向符合资格条件的供应商(不少于3家)发出询价通知书,要求供应商进行报价,供应商向询价小组一次报出不得更改的报价。
4、采购人根据符合采购需求、质量和服务相等且报价最低的原则确定成交供应商,并将结果通知所有报价未成交的供应商。
5、市政府采购中心在六安政府采购网和六安市招投标网发布成交公告。
九、采购人确定成交供应商后,市政府采购中心根据采购结果通知成交供应商或发出中标、成交通知书,中标、成交供应商在规定的时间内与采购人签订合同,采购人在规定时间内将合同送交市政府采购中心办理见证手续。
十、采购项目按合同约定完成后,采购人负责组织验收并出具验收报告,市政府采购中心选择较大或重要项目参与验收工作。
在城镇化的发展过程中,中心镇是小城镇的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在 “中心城市—副中心城市—中心镇—一般建制镇—村庄”的五级城镇体系网络中,中心镇作为一个节点,起着重要的枢纽作用,向下辐射一般建制镇和乡村,向上连接城市。
胡善德在其研究中认为 “中心镇建设能够推动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升级,从而优化农村生产力布局,进而促进农村产业集聚的发展。中心镇的要素集聚功能有利于发展园区经济,从而带动乡镇企业的发展,园区经济的发展有利于乡镇企业集中发展,集中发展可以克服分散发展带来的一系列负面影响,集聚发展还有利于规模经济效益的显现”。[1]
胡新民认为 “特色产业培育是中心镇崛起并发挥带动作用的关键所在。中心镇的发展通过大力培育特色产业来推进农村产业集聚的发展。中心镇在发展壮大自己的特色产业方面,着力引导本地区的一些家族企业向现代企业转变,对于自己镇的特色产业则要加大扶持力度,提高特色产业的竞争力,应将特色产业集聚努力培育成现代产业集群”。[2]
李仁彬提出 “政府应加大对中心镇的投入,在产业机构调整与升级、项目安排等方面应向中心镇倾斜。中心镇应当着力引导周边地区的二、三产业向中心镇集聚以形成集聚发展的优势,可以通过原地纳税等方法加以引导”。[3]
综上所述,国内的学者们普遍认为,发展中心镇,有利于带动城乡经济,促进二、三产业向中心镇聚集,推动中心镇经济社会发展。发展中心镇,能在城乡之间形成一种双向互动、优势互补的经济关系,实现农村与城镇产业相互衔接、经济有效融合的两性互动和一体化发展。
2 我国中心镇建设的探索
2. 1“中心镇” 出台的背景
第一,以农业为主的小城镇产业结构。小城镇发展必须要以二、三产业为基础。但在目前的城镇产业结构布局中,农业比重依然过大、第二产业也是以自然资源为主的初级加工形式、以农业为主的小城镇产业即第三产业比重过小,很难形成强有力的小城镇二、三产业劳动力吸纳能力,从而严重地阻碍了小城镇在农业城市化、农村工业化的进程。第二,趋于农村化的小城镇基础设施。城镇应该是公共服务和公共产品比较集中的地区,但小城镇结构的布局使得小城镇的基础设施趋向农村化。所谓农村化,是指小城镇没能够充分发挥 “极化效应”,使得小城镇的政治、经济、文化不发达,难以充足供给的小城镇基础设施,必然会导致小城镇的基础设施与农村相比较没有多大的优势,甚至有些地区城镇的基础设施还没有农村好。
2. 2 何谓 “中心镇”
中心镇是指具有较好区位优势、较好基础设施、较强经济实力、较大发展潜力和对周边地区具有一定辐射力的区域重点镇称之为中心镇。中心镇是统筹城乡社会发展的重要节点,是增强县域经济实力的重要载体,同时也是推进农村人口集中、资源集约、产业集聚的重要平台。
2. 3 中心镇建设的政策目标
第一,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加快城镇农业现代化。中心镇是县域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的重要载体,中心镇建设将会加强与大中城市的联系以及对农村的辐射作用。同时还将进一步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的发展。第二,促进产业结构优化调整,推动城镇工业化发展。县域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是不断适应市场环境、保障经济持续增长的长期过程。第三,有效扩大内需,促进城镇工商业发展。大量农民进入小城镇必然会增加对住宅建设和基础设施的需求,必然会拉动建筑业、工业、服务业及相关产业的发展,有力地拉动市场需求,进一步推动县域工商业的发展。
3 六安市佛子岭中心镇建设的背景、战略及成效
3. 1 六安市佛子岭中心镇建设背景
2OO5 年6 月27 日,六安市 《关于申报增补省中心镇省重点中心镇的请示》经省政府同意,将霍山县佛子岭镇列为中心建制镇。至目前,佛子岭镇出台了一系列关于加快中心镇建设的重要政策措施,使佛子岭镇的中心镇建设在实践探索上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3. 2 六安市佛子岭中心镇建设总体战略
佛子岭中心镇建设发展总的战略方向是:“集聚要素,完善功能,创新转型。”积聚要素,就是土地、人口、产业等生产要素要充分集中、聚集和集约使用,来提高使用效率和扩大规模效应。完善功能,就是要大力改善集镇生产生活环境和基础设施,建立健全公共服务体系,增强集镇服务、集聚功能。创新转型,是要以改革创新为手段,促进发展模式、产业结构和社会管理方式的转型。
3. 3 六安市佛子岭中心镇建设成效
近年来,由于突出抓好招商引资、旅游开发和小城镇建设,坚持稳中求进,推进工业、农业、旅游业均衡发展,到2014 年年底,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 8 亿元、增长20% ,其中农业总产值0. 8 亿元、增长15% ,工业总产值1. 7 亿元、增长25% ; 农民人均纯收入8500 元、增长20% ; 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 5 亿元、增长58. 6% 。经济社会持续保持健康快速发展的良好势头。[4]
4 六安市佛子岭中心镇建设SWOT分析
4. 1 六安市佛子岭中心镇建设的外部机遇
国家的大政方针为佛子岭镇城乡一体化发展提供了政策保障。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先后实施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等一系列重大战略部署,党的十八大三中全会以来更是聚焦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进一步夯实了农村农业发展基础,这些都为佛子岭镇统筹城乡发展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法制保障和政策支持。
4. 2 六安市佛子岭中心镇建设的外部制约因素
城乡二元体制导致的城乡矛盾是全国中心镇建设的大环境、大背景。首先,市、县、乡三级财政收入差距比较大,政府主要集中精力投入在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建设中,对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相对较小。其次,城乡科教文卫事业投入非常不平衡。最后,中心镇集聚辐射功能的相对薄弱。
4. 3 六安市佛子岭中心镇建设的内部优势
佛子岭不仅有 “亚洲第一坝”的佛子岭水库,更有万亩竹海、千顷人工湖等众多自然景观; 还有着丰富的物产资源,茶叶、毛竹、杜仲种植和白鹅、鸡等养殖皆成规模; 其中茶叶、毛竹已成为佛子岭镇主要的经济作物,代表霍山黄芽的 “乌米尖黄芽贡茶”通过了国家商标局的注册。
4. 4 六安市佛子岭中心镇建设的内部劣势
在充分肯定中心镇建设内部优势的同时,也清楚地看到目前佛子岭镇在中心镇建设和发展中还存在不少问题。第一,思想认识不到位。不少领导同志对中心镇建设和发展工作不在状态,喊口号、做表面工作。第二,土地瓶颈没有突破。佛子岭镇城乡建设用地规划工作起步较早,但用地指标短缺、用地难的问题依然比较突出。第三,形象特色不够明显。建设水平低,管理品位低,基础设施不配套。第四,工作推进机制不够健全。中心镇建设上下协调互动、部门合作机制还不是很顺畅。
5 推进六安市佛子岭中心镇建设的对策与建议
5. 1 加强中心镇的配套设施建设
应围绕发展功能和方向定位,形成别具特色的城镇风貌。我们要按照 “突出重点、适度超前、满足需要、完善系统”的原则,必须加快建设和整合道路交通、供水供电、园林绿化、医疗卫生和教育文化等城镇公共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设施,努力提高中心镇的综合配套水平,增强公共服务功能。
5. 2 大力发展中心镇经济
为镇域经济在科学发展中的快速增长,应突出抓好招商引资、旅游开发和小城镇建设,大力发展工业和民营企业,深入推进农业产业结构优化调整和农业产业化经营。把中心镇建设成为农产品加工和营销中心,落户于集镇周边的毛竹、茶叶加工等项目应加速投产开发。充分利用中心镇的辐射作用带动周边农村经济的发展,推动城乡一体化建设。
5. 3 深化中心镇配套体制改革
第一,推进中心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积极探索建立市直管重点镇的体制建设,实施扩权强镇改革。第二,推进中心镇公共财政体制改革。通过从新农村建设新增专项资金中划出一部分、市财政预算安排一部分等办法,市财政每年应筹集建立市级中心镇建设发展专项资金。第三,加快推进农村土地有序流转。积极探索建立农村集体非农建设用地、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农村居民宅基地有序流转机制等。
5. 4 大力发展生态旅游
完善5A级景区建设,佛子岭镇应强调突出生态、文脉、产业、功能 “四要素” 建设,努力打造 “文化酒镇、生态靓镇、宜居美镇、旅游名镇”。
一是大力打造山区 “生态旅游”,以创建全国环境优美乡镇为目标,将佛子岭旅游区开发总体规划与生态环保规划、集镇总体规划、中心村庄规划相结合,大力开发佛子岭生态游、绿色游、风光游、农家游等项目。二是以汉文化为背景推进集镇建设,把佛子岭镇的自然旅游资源与丰富的人文历史资源相结合,让丰富的 “汉韵徽风”文化元素深深地融入所有建设项目的规划、设计和建设中。以迎驾贡酒、汉武南巡和千年九龙寺为切入口,努力做好酒文化、汉文化和佛文化。对于乌米尖黄芽贡茶、迎驾贡酒酿造工艺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以打造特色旅游特色产品的方式,进一步加以传承和保护。
摘要:城乡差距的不断扩大以及城乡发展的严重失衡,已成为严重制约我国社会经济发展重要因素。而中心镇建设则是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举措。文章对当前我国中心镇发展背景、实践探索、建设战略目标进行分析,并结合六安市佛子岭中心镇建设的区位优势,力求在中心镇建设的思路、具体对策与措施等方面有所创新。
关键词:中心镇,佛子岭镇,现状和对策,城镇化,中心镇建设
参考文献
[1]胡善德.略论加快中心镇建设的意义[J].理论视野,2005(12):34.
[2]胡新民.创新体制机制加快中心镇建设[J].政策瞭望,2010(4):38.
[3]李仁彬.以区域中心镇为重点着力推进我市城乡一体化[J].中共成都市委党校学报,2004(5):47.
[4]以上数据依据六安市霍山县统计年鉴.
[5]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课题组.“十二五”中国城镇化发展战略研究报告[M].北京:中国建筑业出版社,2011.
[6]周鹏,王卫琴.就地城镇化研究综述[J].中国市场,2015(17).
【关键词】政府行为;苹果产业发展;影响;研究
延安市作为世界公认的苹果最佳优生区之一,经过70多年的演进,从试验、引种、发展、推广,到上规模、成产业,创品牌、提效益,延安市苹果产业已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支柱产业。目前,对延安市苹果产业迅速发展壮大起决定性作用的是政府出台的一系列扶持政策,即政府行为,所以,分析研究政府行为在主导产业形成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对延安市苹果产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延安市苹果产业和政府行为发展历史及现状
1939年,陕甘宁边区自然科学院乐天宇同志,引入西洋苹果苗木,在延安光华农场进行试栽,并取得成功[1],到1977年,延安市苹果栽植面积达28.36万亩。1985年是转折性的一年,政府行为正式主导苹果产业化发展,中共延安地委、延安地区行署将苹果产业列为延安农村四大主导产业之一,并且提出了建设“百万亩苹果商品基地”的宏伟目标。到2011年底,延安市苹果栽植面积达310万亩,总产量243.8万吨,产值达69.74亿元。这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政府行为的支持,特别是“十一五”以来,延安市财政每年对苹果产业的投入达到3000万元以上,各级财政资金总量突破2.5亿元,用于种苗供应、生产管理和防灾、贮藏、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出台了《关于加快以苹果为主绿色产业发展的决定》、《延安市2008—2012年苹果产业发展规划》等文件,大力扶持苹果产业发展。
二、延安市苹果产业发展中政府行为的特点
(一)公益性
延安市各级政府把苹果产业作为一项富民工程去抓,特别是近年来,延安的石油、天然气等工业发展迅速,工业反哺农业趋势逐年加大。延安市在支持苹果产业做大做强过程中,对农民在资金、技术、设施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的投入。
(二)全面性
延安市在苹果产业发展中政府行为是全面而且具体的。在苹果生产方面,政府为农民提供种苗、选择品种,引进先进技术,培训果农,修建生产道路、集雨窖、沼气池等,不断提高果品质量和产量;在苹果销售方面,政府主导创建了“洛川苹果”、“山地苹果”等知名品牌,并每年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大中城市召开区域苹果节和推介会,逐年拓宽销售市场。同时,在杨凌农高会、陕西省苹果评优促销洽谈会等农产品展销会上着力推介延安苹果。
(三)持续性
延安市苹果产业化从1985年开始,历届政府都把苹果产业作为全市农村第一大主导产业来发展,投入的物力、人力、财力从来没有间断过,保证了政府行为的执行效力,并取得了明显效果。由政府主导,积极推进苹果产业化进程,引进了伊天果汁(陕西)有限公司、富县恒兴果汁厂、延安圣果蟠龙果汁加工厂等一大批辐射范围广、带动能力强的果业龙头企业,解决了产前、产中、产后服务问题,确保了苹果产业的稳步壮大和持续发展。
三、延安市苹果产业发展中政府行为存在的问题
(一)政府行为全面具体,导致农民过分依赖
由于政府从各个方面支持苹果产业,细致入微,进一步加剧了农民的“等、靠、要”思想。农民的市场敏感度不高,对市场需求变化反应迟缓,而政府行为的过多干涉,也使农民陷入信息封闭,只顾生产,不看市场的小农思维格局中,一旦出现市场波动,农民缺乏抵御风险的心理承受能力,进而会给社会带来不稳定因素。
(二)政府行为干预市场,导致苹果产业的市场化水平严重滞后
农业现代化的重要要素之一是农民的现代化,不仅仅是生产技术的现代化,更重要的是经营管理的市场化,而市场经济是现代化配置资源的主要手段[2]。延安市苹果产业发展就应该由市场来配置资源。由于政府行为的过多干涉,导致延安苹果产业发展始终以政府为主导,而非市场主导。尽管延安苹果做到了310万亩,产值仅百亿元,但是,一旦政府停止或削弱对苹果产业的全方位支持,延安苹果产业的健康发展就会受到严重影响。
四、延安市苹果产业发展中政府行为的改进建议
(一)政府行为逐步向市场引导转变
现代农业的发展是离不开政府的主导和支持的,但政府行为不能替代市场配置,市场配置资源的效率比政府行为的效率更高。因此,政府在延安苹果产业发展中应该逐步从全方位的支持向支持基础设施建设方面转变,更重要的是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与苹果业相关的服务、销售、加工、物流等企业,并通过支持土地流转、发展现代苹果示范园等手段,让适合发展苹果产业的农民得到政府行为的支持,不适合发展苹果产业的农民发展棚栽业、养殖业等相关产业。
(二)政府行为逐步向改变农民意识转变
农民作为现代农业发展的具体实施者,直接决定着现代农业的发展趋势和结果。延安市苹果产业发展中农民是生产的主力军,在生产过程中,被动的接受政府指导,缺乏探索和承担风险的能力。因此,政府行为必须逐步减少对农民的直接投入,改变扶持方式,以奖励代替补贴,通过激励机制、竞争机制,让农民主动的进行技术改进、寻找市场,特别是竞争机制的引入,让栽植苹果的能手获得更大的发挥空间,逐步让市场机制在农村的资源配置中起到决定性作用。[3]
(三)适时调整政府行为的着力点
在苹果产业形成初期,应以技术培训、基础设施投入、种苗补助为主;在产业发展过程中,应以苹果灾害保险、果品加工储藏龙头企业的扶持引进为主;在苹果产业进入成熟期后,政府行为则应从生产、加工、储藏领域逐步退出,重点在果品营销、品牌建设上下功夫,以销促产,尽快培养果农的市场主体意识,从而引导苹果产业健康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延安市志编纂委员会.延安市志[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94.
[2]梁洪松,霍学喜.苹果产业龙头企业组织创新动因的实证研究[J].湖北农业科学,2011,(01).
[3]何一波.我国农业市场化程度分析和对策研究[D].武汉:湖北农业大学,2007.
【作者简介】
雅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雅安市人民政府领导同志分工的通知 雅安市政府信息公开
各县(区)人民政府,飞地园区(经开区)管委会,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有关单位: 因人员调整和工作需要,经市政府同意,现将市政府领导同志分工印发你们。雅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6年11月16日
雅安市人民政府市长、副市长、秘书长分工 市长 兰开驰 负责市政府全面工作。联系四川农业大学。副市长 徐一心 负责监察、财税、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国土资源、审计、旅游、国有资产管理、外侨和港澳台、政务服务管理、机关事务管理、应急管理、信息公开等工作。分管市政府办公室、市监察局、市财政局、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国土资源局、市审计局、市旅游局、市国资委、市外侨和港澳台办、市机关事务管理局、市政府研究室、市政府应急办、市政府督查室、市政府信息公开办、市政府法制办、市政府新闻办、市政管办、市地方志办、市保密局、军转办、市征搬办、驻京联络处、驻蓉办、雅投公司、文旅公司等单位。联系市人大常委会、市政协、民主党派、军分区,市委编办,市国税局、市地税局以及市侨联等单位。副市长 葛书院 负责商务和粮食、工商行政管理、民营经济、质量技术监督、供销等工作。分管市商务粮食局、市工商局、市质监局、市供销社、市贸促会等单位。联系市工商联。副市长 白 云 负责发展改革、农业和农村、统计、扶贫移民等工作。分管市发展改革委、市水务局、市农业局、市林业局、市统计局、市扶贫移民局、蜂桶寨管理局、永定桥管理局、国调队、市水务投资公司等单位。联系市委农工委、市气象局、雅安水文局等单位。副市长 程福德 负责招商引资、对外开放等工作。协助副市长徐一心分管市国资委、市外侨和港澳台办。分管市投资促进局。副市长 孙久国 负责民族宗教、民政、食品药品监管、食品安全等工作。分管市民宗局、市民政局、市食品药品监管局、市档案局、市残联、双拥办、老龄办、食安办等单位。副市长 马 宏 负责公安、司法、信访、稳定和国防动员等工作。负责市公安局工作。分管市司法局、市信访局、征兵办等单位。联系驻雅部队、市法院、市检察院、雅安国安局等单位。副市长 杨 硕 负责科技知识产权、工业经济、信息产业、企业改革、电力建设、金融保险、交通运输、环境保护等工作。分管飞地园区(经开区)工作。分管市科技知识产权局、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市交通运输局、市环保局、雅安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市政府金融办、市商业银行、市邮政管理局、市公路局、市交通战备办公室等单位。联系市科协,人行雅安中心支行、雅安银监分局、各政策性银行及商业银行,保险、证券机构,市邮政公司、各电信运营公司,雅电集团、中石油雅安公司、中石化雅安公司、市天然气公司、市烟草专卖局、雅安盐政市场稽查处等单位。副市长 王冬林 负责城乡规划建设、住房保障、城市管理、安全生产、防震减灾、人民防空等工作。协助副市长徐一心分管市征搬办、雅投公司。分管市规建和住房保障局、市安监局、市城管执法局、市防震减灾局、市房管局、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人防办、城投公司等单位。联系地震测绘院等单位。副市长 王加良 负责教育、文化新闻出版、广播影视、体育、卫生、人口和计划生育、妇女儿童等工作。分管市教育局、市文体广新局、市卫生计生委、雅职院等单位。联系市总工会、团市委、市妇联、市文明办、市社科联、市文联、市红十字会、贸易校、档案校等单位。秘书长 李春模 协助市长兰开驰处理市政府日常事务;协助副市长徐一心分管市机关事务管理局、市政府研究室、市政府信息公开办、市政府新闻办、驻京联络处、驻蓉办等工作。负责市政府全体会议、常务会议等组织工作;负责重要文件审核和协调平衡市长、副市长日常活动;负责处理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议案、批评、建议、提案办理工作;主持市政府新闻发布会。领导市政府办公室工作。
西安市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
关于同意西安技师学院等单位开展技师、高级技师考前培训工作的通知
各有关单位:
根据《西安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关于二00六年技师社会化考评工作的通知》(市劳发37号)精神,二00六年技师、高级技师全市统一考试将安排两次:6月25日和12月22日,西安市技能鉴定中心。经研究,同意西安技师学院等单位开展技师、高级技师考前培训工作(详见附表)。希望各培训机构加强力量、做好宣传、精心组织,积极开展工作,确保高质量完成任务。
附:西安市技师、高级技师培训机构一览表
西安信用职业技能鉴定站,是经西安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批准成立,并授权面向社会实施职业资格和技能鉴定工作的专门机构,受西安市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的业务指导,负责对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集体企业、外资企业、私营企业、个体劳动者、社会团体以及各技工学校、职业技能培训机构的毕(结)业生进行职业资格和技能鉴定考核工作以及培训指导.本站经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职业技能鉴定中心授权,西安信用协会作为陕西唯一一家示范性信用管理师国家职业资格报名、培训、鉴定及管理单位。近年来本站以“积极、负责、创新、高效”的工种作风,树立“走出去、请进来”的服务理念,以目前就业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提高职业能力为核心,积极为企业在职员工和大学生提供职业技能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服务.先后与西安培华学院、西安欧亚学院、西北大学人文经贸学院、西安联智电子科技公司、西安万千百货公司、西安高科度假酒店等单位建立了长期、深厚的合作关系.本站可对几十种职业工种进行初级、中级、高级职业技能鉴定:
现今全球城市发展中“停车难”已成为一个普遍性问题,在中国尤为严重。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国民消费水平的不断提高,汽车消费已经成为国民消费第二大热点。在拉动内需的大背景下,居民购买力不断提升,以往被认为是“奢侈品”的汽车,越来越多地“开进”寻常百姓家。汽车在给人们带来便利的同时,道路拥堵问题逐渐显现与加剧,城市停车难也成为了机动车数量并发症,特别是大城市中心区域,高峰时段与周末出现了“一位难求”的情况。一些城市管理部门虽尽量采用增加供应的方式缓解停车的问题,但收效甚微,并且导致了停车管理成本增加。如何让停车更有效率,更智能化,成为城市管理部门解决的难题。停车难正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难题。
西安市目前正处在国际化大都市高速发展的快速道路上,城市机动化程度越来越高。截止到2010年10月,市公安局交警支队车管所统计显示,西安机动车保有量已达100万余辆,平均每个月新增车辆超过3万辆。100万辆汽车总长度至少可达到4000公里,若让这些车全部行驶在西安绕城高速路上,可以沿全长80公里排满4圈多。到2012年汽车总量已达到了140万辆。然而,在机动车迅猛增长的同时,机动车停车位却没有得到相应的增长。
地上停车位的设立或建设远远满足不了日益增长的车辆总数。所以,要满足西安市中心区域停车需求不能只限于平面,必须采用立体式的思维模式,无论是向上或向地下延伸都会更有效地解决此问题。
二、西安市中心区停车及停车位现状
(一)停车位数量
根据对西安市停车调查的统计,市主城区共有公共停车场80个,总泊位6796个;配建停车场3904个,总泊位数339109个;路内停车路段687个,总泊位数38269个。从数据上看,公共停车位是严重缺失的,公共停车位仅占总停车位数量的1.8%;路内停车位占停车位总数的10.0%。就此看来公共停车场数量严重不足,而路内停车位能够满足路边停车需求。
根据笔者走访调查,南大街公共停车场车位251个,路内停车位72个;东大街公共停车场车位963个,路内停车位173个;北大街公共停车场车位1386个(数量为400个的青年路口东口的停车场为两年期限的临时停车场),路内停车位103个;西大街公共停车场车位1381个,路内停车位157个。东、西、南、北大街总停车位数量为4486,其中公共停车场车位为3981个,路内停车位505个。由于四条大街为城市主干道,故而不设路内停车位,上述所说的路内停车位为与四条大街交叉的辅路路口所设的路内停车位。
(二)停车流量
对抽样选取的29个路外停车场及23个路内停车路段进行停放参数调查,结果显示,西安市路内停车点平均车辆停放时间为3小时,平均停车时间较长,难以发挥路内停车场的灵活性。停车泊位周转率较低,调查的所有停车点平均日泊位周转率为2.9(较满意的日泊位周转率应大于5)。
而东、西、南、北四条大街工作日内(周一至周五)每日停车位需求量在3万个左右,节假日需求量最高峰时突破7万量每日,按西安市主城区的车位平均周转率为2.9来计算,四条主干道停车位每日可接待13009.4辆车,有57%的停车缺口。从而导致在高峰时段有30%的车辆违章停车,造成城市道路拥堵。
三、规划思路及解决方案
(一)西安市中心区域停车位限制条件
西安是四大古都之一,经过13个朝代的洗礼,遗留下来的文物古迹数不胜数,为了保户西安市文物建筑面貌出台了《西安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条例》规定,古城墙内侧20米以内的建筑物、构筑物应予拆除,沿墙恢复为马道或者建设为绿地;100米以内建筑高度不得超过9米,建筑形式应当采取传统风格;100米以外,应当以梯级形式过渡,过渡区的建筑形式应当为青灰色全坡顶建筑。古城墙以内区域的建筑高度实行分区控制,整体建筑控制高度不超过36米。并且城内建筑群基本成型,可供修建停车场的面积越来越少,可谓寸土寸金,而法律条文也暂未规定停车区域的硬性标准,导致房地产投资商并不愿意花更多钱投资在停车场的建设上。这样看来,城内无法修建充足的大面积立式停车场。
(二)规划思路
西安市中心区域地上空间有限难以修建大型的公共停车场,由此把思路向地下延伸,在不影响地上建筑、地铁线路、供排水管道和电缆线路的情况下合理的运用地下空间,城市市政道路地下空间成为了首选。但由于市中心区域主干道基本为双向四车道,拓宽后最多达到双向六车道,次级道路基本为双向两车道,对于地下修建地下公共停车空间明显不足,所以,进一步的思路是将人行道区域也纳入地下公共停车空间的设计范围。
(三)解决方案
由于城市道路主干道和次级道路的宽度不同,所以划分成两个方案分支。
1.主干道方案。第一个方案为主干道地下停车方案,在主干道及主干道两侧的人行道地下划分出三个区域:地下辅道、双层立体停车区域和地下管网层。为了缓解地上车流,在底下中部位置修建一条辅道用于有停车需求的车辆通行之用。再在双向车道两侧修建封闭式纵向双排或三排的自行式停车位。地下停车位的出入口设立在道路尽头两侧的开阔区域,以南大街为例南出口设立在南门盘道南大街路段,北出口设立在钟楼盘道南大街路段。由于地下辅道联通各个建筑及道路地下公共停车空间,所以在地下辅道分段设立停车诱导系统指示牌,便于车主寻找适合的车位。地下管道层建设在地下辅道之下,空间高度为2米 -2.5米,其中包括给排水管道和地下线缆线路,此类设计借鉴了一些国外城市地下管网设计方案,便于工人检修及新增铺设。
2.次级道路方案。第二个方案为次级道路地下停车方案,次级道路由于道路狭窄可供利用的地下空间又十分有限,要保证最大程度的地下停车位供给的唯一办法是不设地下辅道,在现有的地下空间内只建设纵向双排双层或三排双层的立体式车库,以及建设地下管道层。在地下停车区域只允许行人从车库入口及出口进出,中间不设行人通道。只设单向出入口,出入口设立在道路较为宽阔的地段。管道层规格与方案一相同。
四、结语
通过增容方案,仅在四条主干道地下建设停公共停车场能够增加停车面11.6(大车位53277平米;小车位62646平米)万平米,在原4486个车位基础上可增加约7462个(自行式停车位)~14775个(3层机械式停车位),增容量为166%~386%不等,造价初步估算为9.41亿元~12.63(加装机械式停车位)亿元人民币。
本规划化方案能够针对局部和整体停车环境进行相应协调,对各部门的统筹管理起到一定作用。在建设公共停车位的同时如果能配套相应的、综合的停车诱导系统,就能更全面的改善停车问题。同时,也可以从收费政策和停车时段政策入手,调整不同时段收费标准,以及城内居民停放时段和外来需求车辆停放时段区分管理。方案中增加了地下管道层,对于现如今地下管线及通信线路的乱象也起到一定规整作用。虽然在停车位的规划和设计方面可以进行无限的延伸,但最终要改变西安市城市中心区域公共停车问题的根本,还在于统筹管理及相应政策的实施和经济的投入。
摘要:目前西安市城市中心区公共停车位缺口大而形成了停车难问题,使未驶入市中心的车辆为寻找停车位而行车慢且迂回掉头转圈,这便给本就交通压力十分繁重的中心区域造成更多的交通拥堵和交通隐患,因此,提升和改善现有停车环境迫在眉睫。文章就改善停车环境为核心,通过数量和文献研究法得到相应数据及理论支持,在不影响交通及周边建筑用地的基础上,优化设计出道路地下公共停车空间规划方案,方案着重增加了现有公共停车位,也分流了部分交通流量,同时提高了土地的利用率,使其基本满足现有停车需求,并在适当位置预留可新建更多的多层式机械停车设备位置,以满足未来数年内的停车需求。同时也为后续研究提供可参考依据。
3月11日,国务院机关事务管理局在京组织召开中央国家机关2011年政府集中采购工作会议。会议总结“十一五”期间中央国家机关政府集中采购的主要工作,研究“十二五”期间政府集中采购工作的发展思路和目标, 部署2011年政府集中采购工作安排及要求。
中央国家机关政府采购中心(简称国采中心)主任陈建明指出,“十一五”期间,中央国家机关各单位与国采中心团结协作,实现了“十一五”规划提出的各项目标。“十一五”期间集中采购金额累计648.46亿元,节约资金108.56亿元,资金平均节约率14.34%。
陈建明还表示,“十二五”时期,中央国家机关政府集中采购工作的总体发展思路是:紧密围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和建设节约型机关的战略目标,不断扩展政府集中采购的范围和影响,努力发挥节约财政资金以及政策功能等方面的作用;进一步完善制度、优化流程、规范操作;正确把握采购价格、质量和效率的综合平衡,完善协议供货和定点采购工作,发展网上竞价,建立有效的日常监管机制;建设专业化、职业化、高素质的采购队伍,有效提升采购工作质量和服务水平,打造精品项目和樣板工程,切实提高政府集中采购的公信力和执行力。
在谈到2011年国采中心的总体工作安排时,陈建明强调,坚持依法采购,严格执行目录和程序;加大批量集中采购力度,试点开放评审现场;扩大协议供货在线议价的实施范围,发展和完善网上竞价采购,着力改进日常监管;推广电子招投标,推进采购信息化建设;多措并举,切实落实政府采购政策功能。
2011年度公安机关警用车辆协议供货竞争性谈判会在沪召开
3月17日~21日,由公安部012警用装备采购中心举办的“2011年度公安机关警用(专用)车辆、警灯警报器协议供货竞争性谈判会议”在沪召开。
此次会议,012警用装备采购中心组织了由中央国家机关事务管理局、公安部警务保障局政府采购办公室、公安部警用装备采购中心、审计署(公安部审计署)、公安部纪委、监察局、《经济》杂志社《中国政府采购服务指南》专家、省级公安装备部门有关同志组成的谈判评审委员会。中央国家机关采购中心主任陈建明、国家机关事务管理局副司长徐永胜、公安部装备财务局副局长刘明望、公安部纪委机关监察室主任董振宇、公安部纪委地方监察室张金锋副主任等领导出席会议。会议采取集中采购谈判和协议供货报价两种方式,遵循“公开、公平、公正”的政府采购原则,为各级公安机关提供车型规范、质优价廉、符合实际需求的各种警用(专用)车辆、警灯警报器。
建设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快发展公共租赁住房,进一步完善我市住房保障体系,根据《江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和管理的实施意见》(赣府厅发[2012]10号)及《江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管理工作的意见》(赣府厅发[2013]11号)等文件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公共租赁住房是指符合国家、省相应规定具有保障性质的住房。
市中心城区公共租赁住房(以下简称“公共租赁住房”)的规划、建设、分配、使用、管理及监督适用本办法。
全面推行廉租住房、经济适用住房及公共租赁住房“三房合一”的管理模式,廉租住房、经济适用住房纳入公共租赁住房统一管理。
第三条 市房地产管理局是公共租赁住房的主管部门,负责其建设及管理工作。
市发展改革、监察、民政、财政、国土资源、城乡规划建设、审计、物价、税务、统计、人民银行、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等部门及区人民政府、社区居委会按照职责分工,做好公共租赁住房的相关工作。第四条 公共租赁住房工作应当科学制定建设规划和建设计划,按照“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统筹规划,分步实施;公开公平,规范管理”的原则组织实施。
第二章 规划建设和房源筹集
第五条 公共租赁住房建设规划和建设计划由市房地产管理局会同市发展改革、财政、国土资源、城乡规划建设等部门,结合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产业政策、人口政策以及公共租赁住房的需求情况编制,报市政府批准后实施,并作为建设目标任务分解的主要依据。公共租赁住房建设计划应当纳入当年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第六条 公共租赁住房的房源主要包括:
(一)政府投资新建、改建、收购或者在市场上长期租赁的住房;
(二)商品住房、城中村以及棚户区改造项目中配套建设的住房;
(三)企业和其他社会机构等各类投资主体建设的住房;
(四)社会捐赠及其他渠道筹集的住房。
第七条 政府投资新建公共租赁住房应当采取配建与相对集中建设相结合的模式。企业和其他社会机构等各类投资主体新建公共租赁住房,应当纳入当地公共租赁住房建设计划。第八条 企业和其他社会机构等各类投资主体新建公共租赁住房由市房地产管理局进行业务指导和监督。
第九条 公共租赁住房建设应当遵循确保安全、经济适用、节能环保和适度前瞻的原则,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
公共租赁住房户型以单套建筑面积50平方米左右的小户型为主,最高不超过80平方米,60平方米(不含)至80平方米的户型面积不超过公共租赁住房总规模的15%。公共租赁住房小区可按总建筑面积的15%建设公共服务配套设施,其中商业配套设施建筑面积控制在小区总建筑面积的10%以内。
公共租赁住房建筑设计应当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技术规范,符合国家有关质量、安全、环保要求。按照规定应当建设相应的医疗、购物、文体活动场所、垃圾处理站(池)等公共服务设施,并与公共租赁住房同步建设、同步投入使用。在交付使用前应当具备供水、供电、燃气、通信、有线电视等基本使用功能,经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综合竣工验收备案审查合格后,方可交付使用。
第三章 资金筹集与使用
第十条 公共租赁住房建设和管理资金来源主要包括:
(一)国家和省对公共租赁住房建设的补助资金和配套资金;
(二)当地财政用于公共租赁住房建设的资金;
(三)企业和其他社会机构等各类投资主体建设公共租赁住房的自筹资金;
(四)通过融资方式筹集的资金;
(五)公共租赁住房的租售收入;
(六)社会捐赠;
(七)其他渠道筹集的资金。
第十一条 公共租赁住房专项维修基金、物业质量保证金、物业服务前期介入费以及物业服务开办费按规定纳入公共租赁住房建设成本。
第十二条 政府投资建设公共租赁住房取得的租金收入应当按照政府非税收入管理的规定缴入同级国库,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对租金收入不进行调控。租金收入专项用于偿还公共租赁住房建设贷款,以及公共租赁住房的维护、管理、廉租住房租赁补贴和物业管理服务费补贴等支出。
非政府投资建设的公共租赁住房产权人可以将公共租赁住房的维护和管理费用在租金收入中列支。
第十三条 土地出让净收益和住房公积金增值收益中计提的廉租住房保障资金可用于发展公共租赁住房。市中心城区土地出让收益中的10%应当用于公共租赁住房建设。市中心城区住房公积金增值收益在提取贷款风险准备金和管理费用后,应当全部用于公共租赁住房建设。
第十四条 市财政部门会同房地产管理、审计、监察4 等部门制定有关资金使用管理办法,加强建设资金拨付的筹集、使用、核算及监管。
第四章 政策支持
第十五条 公共租赁住房建设用地纳入土地供应计划,予以优先保障。政府投资建设的公共租赁住房,建设用地实行无偿划拨供应。其他方式投资建设的公共租赁住房,建设用地可以采用出让、租赁或者作价入股等方式有偿使用。
第十六条 政府投资建设的公共租赁住房免收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等各种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政府性基金,经营服务性收费按低限减半收取。
第十七条 公共租赁住房建设实行“谁投资、谁所有”,并在房地产登记簿和权属证书上载明公共租赁住房性质;属于共有的,应当注明共有份额。在公共租赁住房性质不变的前提下,投资者权益可以依法转让。
第五章 准入管理
第十八条 公共租赁住房申请条件。
(一)具有市中心城区城镇户籍的人员必须同时具备以下条件:
1.年满18周岁;
2.家庭年收入低于市政府公布的上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2.5倍;
3.本人及家庭成员在本地均无住房或者家庭人均住房 建筑面积为15平方米以下(含15平方米);
4.本人及家庭成员三年内未出售住房(含房改房)或者已出售住房(含房改房)人均建筑面积为15平方米以下(含15平方米);
5.本人及家庭成员拥有的机动车辆购买价不得超过10万元(含10万元)。
(二)在市中心城区居住和工作,无市中心城区城镇户籍的人员必须同时具备以下条件:
1.年满18周岁,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
2.家庭年收入低于市政府公布的上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2.5倍;
3.申请时在岗且签有正式劳动合同,并在本岗已连续稳定工作6个月以上,能够提供由公安部门办理的同期居住证以及由人社局开具的6个月以上同期社会保险缴纳证明;
4.本人及家庭成员在本地均无住房或者家庭人均住房面积为15平方米以下(含15平方米),同时三年内未出售住房或者已出售住房人均建筑面积为15平方米以下(含15平方米);
5.本人及家庭成员拥有的机动车辆购买价不得超过10万元(含10万元)。
(三)教师、医生、国有中级及以上职称专业技术人员及公务员等定向分配公共租赁住房的人员必须同时具备以下条件: 1.年满18周岁;
2.具有市中心城区城镇户籍或者具有由公安部门办理的同期居住证;
3.本人及家庭成员在本地均无住房或者家庭人均住房建筑面积为15平方米以下(含15平方米);
4.本人及家庭成员三年内未出售住房(含房改房)或者已出售住房(含房改房)人均建筑面积为15平方米以下(含15平方米)。
(四)工业园区务工人员公共租赁住房申请资格及配租方案由园区管委会自行制定和实施,并报市房地产管理局备案。
第十九条 申请廉租住房(含租赁补贴)必须同时具备下列条件:
(一)家庭中至少有一人取得市中心城区城镇户籍3年以上,家庭成员必须在市中心城区工作和生活,相互之间有法定的赡养、抚养和扶养关系;
(二)家庭为民政部门认定的低保家庭或者家庭月人均收入在当地低保标准180%以下的低收入家庭;
(三)本人及家庭成员在本地均无住房或者家庭人均住房建筑面积为10平方米以下(含10平方米);
(四)本人及家庭成员三年内未出售住房(含房改房)或者已出售住房(含房改房)人均建筑面积为10平方米以下(含10平方米)。第二十条 申请公共租赁住房及廉租住房(含租赁补贴)有关操作要求:
(一)申请公共租赁住房以家庭为申请单位,每个家庭选定一名符合条件的家庭成员为申请人,其他家庭成员为共同申请人。申请人和共同申请人只限申请一套公共租赁住房或者廉租住房,申请人与共同申请人相互之间应当具有法定的赡养、抚养和扶养关系。
(二)家庭自有房屋,人均建筑面积符合条件的,该家庭成员不得分户申请,但家庭中有成年子女的,可分户申请。分户申请的,分户前和分户后应当同时符合基本条件;分户后不符合基本条件的家庭应当退出所获的公共租赁住房或者廉租住房(含租赁补贴)。
教师、医生、国有中级及以上职称专业技术人员、公务员及工业园区务工人员可分户申请。
公共租赁住房分户申请人须年满18周岁,廉租住房分户申请人年龄必须达到法定婚龄(男22周岁、女20周岁)。
第二十一条 对申请公共租赁住房或者廉租住房(含租赁补贴)的家庭收入的认定程序:
(一)申请人如实申报家庭收入;
(二)社区对申请人所申报收入进行核实,核实无误的,组织申请家庭的邻居、居民小组长、片警对其所申报的收入进行评议;
(三)在民政部门的指导下,由街道办事处利用低保听8 证渠道进行确定;
(四)市房地产管理局会同公安、交通等部门对其车辆、住房财产情况进行审核,会同税务、社保、公积金中心等部门对其收入进行审核。
第二十二条 公共租赁住房或者廉租住房(含租赁补贴)申请人应当如实申报家庭成员的住房、收入和财产等情况,并签署承诺书对所提供材料的真实性、按照规定使用退出、家庭情况发生变化及时申报、配合监督检查等事项作出承诺。
市房地产管理局应当调查核实申请人申报的信息。第二十三条 根据公共租赁住房或者廉租住房(含租赁补贴)申请和审核流程(见附件),申请人必须经过三审三公示程序,确定符合条件后方能参加摇号或者抽签配租。未获配租的申请人,进入轮候。待有房源后,经复核合格者直接按摇号顺序选房配租。
第六章 配租及管理
第二十四条 市政府投资建设的公共租赁住房配租和管理工作由市房地产管理局负责,区政府及单位自建的公共租赁住房,按照公共租赁住房有关规定可自行组织配租和管理,配租和管理方案报市房地产管理局备案后实施。
第二十五条 公共租赁住房配租实行轮候制度, 以公开摇号的方式确定选房顺序,摇号结果及时向社会公 布。列入市重点工程的房屋被征收户中符合条件的,可以不参加摇号,按征收搬迁顺序配租。
公开摇号全过程接受公证人员的现场公证,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监察部门和群众监督员现场监督。
第二十六条 配租对象选定公共租赁住房后作为承租人应当与相应公共租赁住房出租人(产权单位或者其委托的运营机构)签订公共租赁住房租赁合同。未按规定选择住房或者签订租赁合同的,视为自动放弃,2年内不得再次申请公共租赁住房。
第二十七条 公共租赁住房租赁合同应当明确下列内容:
(一)房屋的坐落位置、建筑面积、附属设施和设备状况;
(二)租金及其支付方式;
(三)物业服务费、水费、电费等支付方式;
(四)房屋用途和使用要求;
(五)租赁期限;
(六)房屋维修责任;
(七)停止租住公共租赁住房的情形;
(八)违约责任及争议解决方式;
(九)应当约定的其他内容。
第二十八条 公共租赁住房的承租期为3年。租赁合同期满后,承租人仍符合本办法有关规定条件的,可以申10 请续租。
第二十九条 公共租赁住房实行统一租金,符合廉租住房条件的承租家庭,在缴纳全额公共租赁住房租金后,其廉租住房租金与公共租赁住房租金的差额部分,由政府予以补贴。
政府统一配租的公共租赁住房租金标准由市房地产管理局会同相关部门根据住房市场租金水平和供应对象的支付能力等因素合理确定,报市人民政府批准后按向社会公布。
企业和其他社会机构等各类投资主体建设的公共租赁住房租金标准,原则上由企业根据单位实际制定,但不得高于政府公布的公共租赁住房租金标准,并报市房地产管理局、市物价局备案。
第三十条 公共租赁住房物业服务费按同等商品房物业服务费70%收取,可按有关规定办理。
第三十一条 承租人应当合理使用租住的公共租赁住房,不得擅自对住房进行二次装修、改变原有使用功能以及内部结构。因不当行为造成房屋和共用设施设备损坏的,应当赔偿。
第三十二条 公共租赁住房的维修、养护、管理由产权单位负责。
第三十三条 市房地产管理局及相关单位应当建立健全公共租赁住房档案管理制度,做好配租档案等资料收 集、整理、归档工作,确保档案资料真实、完整、准确。市房地产管理局应当及时建立个人住房保障电子档案,及时更新承租人享受住房保障情况,实现公共租赁住房档案的动态管理,并将文字档案定期移交房地产档案管理机构。
第七章 有限产权的出售
第三十四条 自2007年以后组织建设的公共租赁住房和廉租住房可作为出售房源。
第三十五条 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在市政府公布的上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线以下并具有中心城区户籍的家庭,租住公共租赁住房或者廉租住房6个月以上的,可自愿申请购买其租住的公共租赁住房有限产权。申请购买公共租赁住房或者廉租住房的申购人不得购买其租住住房以外的公共租赁住房。一户家庭只能享受一次公共租赁住房购房政策。
不具有市中心城区城镇户籍的申购人、曾经享受过房改房、集资建房的申购人以及购买过经济适用房的申购人不得享受公共租赁住房购房政策。
第三十六条 申购人应当一次性购买公共租赁住房的全部有限产权。
第三十七条 公共租赁住房按建筑安装成本价出售有限产权。在出售公共租赁住房时,通过评估分别确定所售公共租赁住房的建筑安装成本价、综合成本价、及土地出12 让收益、税费减免等的具体价款和比例。
建筑安装成本价包括土地及房屋的征迁费、勘察设计和前期工程费、建安工程费;综合成本价包括建筑安装成本、住宅小区基础设施建设费(含小区非营业性配套公建费)、管理费、贷款利息和税金等。
第三十八条 出售公共租赁住房有限产权,应当开具财政部门统一印制的《江西省政府非税收入一般缴款书》。按照《住宅专项维修资金管理办法》(建设部、财政部第165号令),对出售有限产权的公共租赁住房取得的出售收入一次性提取多层住宅不低于售房款的20%、高层住宅不低于售房款的30%比例的住宅专项维修资金。剩余收入全部缴入国库,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
公共租赁住房有限产权出售资金专项用于偿还公共租赁住房建设贷款及公共租赁住房建设、回购和管理,实行专款专用、封闭运行。
第三十九条 产权管理的有关规定:
(一)购买了公共租赁住房有限产权的住户不需再缴纳公共租赁住房租金,但不得出租、转借公共租赁住房以及擅自改变公共租赁住房用途。购买的有限产权,可以依法继承、抵押。
(二)购买人取得公共租赁住房有限产权后5年内不得上市交易。期间,如购买人因经济和住房条件变化,超出当地规定的保障标准,或者因特殊原因需要转让的,需 补交租住期间有限产权减免的租金,并由市政府按原销售价格加同期银行存款活期利息回购。
(三)购买人应当与市房地产管理局签订《公共租赁住房购房合同》,按购房合同交清房款后,即可办理《房屋所有权证》。《房屋所有权证》应当注明“公共租赁住房”和“有限产权”。所购公共租赁住房的共同承租人可作为共有权人登记。
(四)购买公共租赁住房全部有限产权满5年,经向市房地产管理局申请,并补足当年认购时的住房建筑安装成本与综合成本价的差价,以及土地出让收益、税费减免等价款,取得完全产权后,可上市交易。缴交标准参照《吉安市中心城区已购经济适用住房上市交易管理规定(试行)》执行。
第八章 退出管理
第四十条 公共租赁住房实行动态管理。
公共租赁住房产权单位应当会同有关部门对公共租赁住房承租人的收入、住房、财产和人口变化等情况定期进行走访、调查,及时掌握其变动情况,对不再符合本办法规定条件的承租人,应当收回其租住的公共租赁住房。
第四十一条 承租人购买、受赠、继承或者租赁其他住房,应当自发生变化之日起30日内向市房地产管理局提交书面材料,并在合同约定的期限内退出承租的公共租赁住房。第四十二条 租赁合同期满后仍需继续承租公共租赁住房的,应当在合同期满前3个月向市房地产管理局提出申请。经复核后符合条件的,续签租赁合同。
第四十三条 承租人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公共租赁住房出租人有权解除合同并收回其承租的住房:
(一)采用弄虚作假,隐瞒实情等方式,骗取租住公共租赁住房的;
(二)将承租的公共租赁住房转借或者转租、闲置、改变用途以及擅自与其他承租人调换的;
(三)拖欠租金6个月以上的;
(四)承租人通过购买、获赠、继承等方式拥有其他住房的;
(五)不再符合公共租赁住房租住条件的;
(六)合同约定收回的其他情形。
第四十四条 廉租住房家庭入住后不再符合廉租房租住条件的,应当退出其租住的廉租住房。因客观原因暂时无法退出的,则应当按同地段同类房屋市场租金缴纳租金;其符合公共租赁住房条件的,则按公共租赁住房租金标准缴纳租金。
公共租赁住房家庭入住后不再符合公共租赁住房条件,应当退出公共租赁住房;因客观原因无法退出的,则应当按同地段同类房屋市场租金缴纳租金。
第四十五条 公共租赁住房承租人在租赁期限内死亡 的,经复核,承租家庭继续符合公共租赁住房申请条件的,可由承租家庭推举新的承租人与房屋产权单位重新签订租赁合同。家庭无共同承租人的,租赁合同自动终止。
第九章 监督管理
第四十六条 承租人采取弄虚作假、隐瞒等方式,取得公共租赁住房的,出租人应当收回其承租的公共租赁住房,并由市房地产管理局记入个人住房保障诚信档案,5年内不受理其公共租赁住房申请。
第四十七条 房地产经纪机构及其经纪人员不得提供公共租赁住房出租、转租、出售等经纪业务。
第四十八条 相关单位工作人员在公共租赁住房建设、配租及管理工作中,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收受他人财物或者其他好处的,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十章 附 则
第四十九条 本办法中下列用语的含义:
(一)收入,指申请人及共同申请人的工资、薪金、奖金、年终加薪、劳动分红、津贴、补贴、其他劳动所得及财产性收入。不包括基本养老保险费、基本医疗保险费、失业保险费、工伤保险费、生育保险费等社会保险费和住房公积金。
(二)无住房,指申请人和共同申请人在中心城区无私有产权住房(私有产权住房包括已签订合同未取得产权证的16 房屋),未承租公房或者廉租住房等保障性住房。
(三)住房面积包含申请人及共同申请人私有产权面积(包含经济适用住房及房改房)和租住的公房面积(包含直管公房、廉租住房及公共租赁住房)。
第五十条 本办法自2013年10月25日起施行。
附:
公共租赁住房或者廉租住房(含租赁补贴)
申请和审核流程
一、申请
申请人按要求准备以下证明材料三套,原件备查:(1)申请人及共同申请人的身份证明:①身份证复印件;②户口簿复印件;③户口簿反映不出申请人与共同申请人关系的,由申请人户籍所在地公安部门出具证明;④无市中心城区城镇户籍的申请人需提供由公安部门办理的同期居住证;⑤由民政部门出具的婚姻状况证明。
(2)申请人及共同申请人的工作证明:①在企业工作的,提供企业出具的工作证明原件和劳动合同复印件;②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在编的,提供所在单位出具的工作证明原件;③灵活就业或尚未就业的,提供现居住地社区居委会出具的证明原件;④个体工商户提供《营业执照》复印件及纳税证明;⑤退休人员提供《退休证》复印件或者养老金领取证明复印件;⑥无市中心城区城镇户籍的申请人需提供6个月以上同期社会保险缴纳证明。
(3)申请人及共同申请人的住房证明:①有私有产权住宅或者非住宅的,提供产权证复印件;②租住公房的,提供产权单位出具的住房证明原件;③租住私房的,提供租赁证明及租赁合同复印件。符合②、③项的,另需提供18 吉安市房屋档案室提供的无房证明。
(4)申请人及共同申请人的收入证明: ①在企业工作的,提供企业出具的收入证明原件;②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在编的,提供所在单位出具的收入证明原件;③灵活就业的,提供现居住地社区居委会出具的收入证明原件;④个体工商户提供申请日前6个月的税收缴纳证明复印件;⑤退休人员提供养老金领取证明复印件;⑥属于低保的,提供低保证复印件。
二、受理
1.市中心城区申请人携带全套证明材料到居住地所在地的社区居委会领取《吉安市中心城区公共租赁住房申请书》及配套附表并如实填写。
2.社区居委会应当指定专人负责受理。认真核对《申请审核表》及证明材料的完整性,对填写有误或者材料不齐的,要求其订正和补齐。对提供复印件的,要现场核对原件并在复印件上签名确认;
3.申请人表格填写正确且材料齐全的,社区居委会建立一户一档,转入初审阶段,并将受理情况录入电脑审核系统,并将数据传至市房地产管理局。
三、初审
1.社区居委会组织入户调查,对申请人的收入、资产和住房状况进行核实,填写《调查初审表》;其中,申请家庭成员有单位的,需组织单位评议;申请家庭成员无单 位的,需组织居民小组(或者社区)评议;
2.社区居委会对初审合格的申请人进行第一次张榜公示,公示期7天;
3.对公示有异议的,再次进行调查核实,核实后异议成立的,书面告知申请人;
4.对公示无异议或者异议不成立的,社区居委会完善《申请审核表》的“初审情况”内容并签名盖章,将初审情况录入电脑审核系统,将申请人档案移送至区政府。
四、复审
1.区政府组织区住房保障部门配合街道办事处进行复审,重点审查申请资料是否齐全,居委会审查程序是否合法;并重点利用低保评议机制,审查申请家庭的收入情况,可根据需要,向有关单位出具《吉安市中心城区保障性住房申请资格认定协查函》:
①向就业单位协查申请人及共同申请人的就业信息; ②向公安部门协查申请人及共同申请人的车辆、户籍登记核查信息;③向民政部门协查申请人及共同申请人的低保、受救济及婚姻等情况;④向工商部门协查申请人及共同申请人的个体工商登记或者投资办企业等相关信息;⑤向税务部门协查申请人及共同申请人在申请之月前6个月报税、完税信息;⑥向社保部门协查申请人及共同申请人的社会保险缴纳信息;⑦由人民银行协调各银行业金融机构协查申请人及共同申请人的银行账户信息。2.区政府委托街道办事处对合格的申请人进行第二次张榜公示,公示期7天。
3.对公示有异议的,再次进行调查核实,核实后异议成立的,书面告知申请人。
4.对公示无异议或者异议不成立的,由区住房保障部门负责对所有证明材料的原件进行复核,完善《申请审核表》的调查、复审、整理工作,并签字确认,报区政府批准后,将复审情况录入电脑审核系统,同时,申请人档案移送至市房地产管理局。
五、审核
1.市房地产管理局对申请人的资料进行审核;对社区居委会和区住房保障部门在初审、复审是否符合程序进行审核。可根据需要,向有关单位出具《吉安市中心城区保障性住房申请资格认定协查函》:
①向就业单位协查申请人及共同申请人的就业信息;②向公安部门协查申请人及共同申请人的车辆、户籍登记核查信息;③向民政部门协查申请人及共同申请人的低保、受救济及婚姻等情况;④向工商部门协查申请人及共同申请人的个体工商登记或者投资办企业等相关信息;⑤向税务部门协查申请人及共同申请人在申请之月前6个月报税、完税信息;⑥向社保部门协查申请人及共同申请人的社会保险缴纳信息;⑦由人民银行协调各银行业金融 21 机构协查申请人及共同申请人的银行账户信息;⑧向产权单位协查申请人及共同申请人的房产信息。
2.市房地产管理局完善《申请审核表》的审批意见表,将三审情况录入电脑审核系统,签字盖章确认后,完成登记,统一报送市政府批准。
3.市政府对符合条件的申请人,进行第三次张榜公示,公示期7天。
4.对公示有异议的,再次进行调查核实,核实后异议成立的,书面告知申请人。
【六安市政府采购中心】推荐阅读:
六安市教育局12-23
六安市公安局裕安分局10-10
六安市重点工程调研汇报材料05-24
六安市知名商标认定和保护办法12-18
2024年六安市寿县三支一扶考试公告09-10
六安职业技术学院11-01
六安辅警考试10-29
迁安市司法局06-19
西安市家具买卖合同0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