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三是反义词的成语

2024-06-2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一三是反义词的成语

一三是反义词的成语 篇1

【小往大来】:本指人事的消长,后比喻商人以小牟取暴利。

【小异大同】:小部分不同,大部分相同。

【凶多吉少】:凶:不幸;吉:吉利。指估计事态的发展趋势不妙,凶害多,吉利少。

【虚虚实实】:假假真真,以假乱真。指军事上讲究策略,善于迷惑对方。也指文艺作品中虚写、实写并用,表现方法耐人思索回味。

【隐恶扬善】:隐:隐匿;扬:宣扬。不谈人的坏处,光宣扬人的好处。

【迎来送往】:走的欢送,来的欢迎。形容忙于交际应酬。

【迎新送故】:泛指迎来新的,送走旧的。同“迎新送旧”。

【迎新送旧】:旧指欢送卸任的官吏,迎接新来接替的官吏。后泛指送走旧的,凶恶新的。

【优胜劣败】:指生物在生存竞争中适应力强的保存下来,适应力差的被淘汰。这是达尔文进化论的一个基本论点。

【有害无利】:只有坏处没有好处。

【有进无退】:只有前进,没有后退。

【有来无回】:只要来了,就回不去。指彻底被消灭。

【有始无终】:有开始没有结尾。指做事不做到底。

【有头无尾】:有开头没有收尾。指没有把事情做完。

【早出晚归】:早晨出动,晚上归来。

【重男轻女】:重视男子,看轻女性。指轻视妇女的封建思想。

【尊古卑今】:尊崇古代的,鄙薄现在的。

【褒善贬恶】:褒:赞扬;贬:批评。对好人好事加以赞扬;对坏人坏事加以斥责。指分清善恶,提出公正的评价。

【本同末异】:本:本原。末:末流。比喻事物同一本原,而派生出来的末流则有所不同。

【藏头露尾】:藏起了头,露出了尾。形容说话躲躲闪闪,不把真实情况全部讲出来。

【朝朝暮暮】:每天的早晨和黄昏,指短暂的时间。

【朝生暮死】:①早晨刚生,晚上就死亡。②今亦形容事物生命短暂。

【出浅入深】:犹言深入浅出。

【出文入武】:指文武兼备。

【此伏彼起】:这里起来,那里下去。形容接连不断。

【此起彼伏】:这里起来,那里下去。形容接连不断。

【此起彼落】:这里起来,那里下去。形容接连不断。

【大同小异】:大体相同,略有差异。

【大头小尾】:犹“虎头蛇尾”。比喻做事前紧后松,有始无终。

【地北天南】:指四处,到处。

【东来西去】:指行人来来往往。

【断长续短】:续:接、补。截断长的来补短的。比喻取别人的长处,来补自己的短处。

【多凶少吉】:凶害多,吉利少。

【遏恶扬善】:遏:阻止;扬:宣扬。禁绝坏事,宣扬提倡好事。

【恩恩怨怨】:指人的感恩之情与仇怨之情

【非昔是今】:昔:过去。今:现在。认为过去是错误的,现在是正确的。

【否去泰来】:指厄运过去,好运到来。

【否往泰来】:指厄运过去,好运到来。同“否去泰来”。

【刚中柔外】:刚:刚硬,坚强;中:里,内心;柔:软弱,柔和。表面柔顺,内里刚强。指人外柔而内刚的性格。也指外表和好,内藏杀机的策略。

【古肥今瘠】:比喻书法的不同风格。

【古是今非】:古代、现在的是非得失。指评论从古到今的功过曲直。

【古往今来】:从古到今。泛指很长一段时间。

【贵古贱今】:只看重古代的事,而看不起当代的事。

【贵远贱近】:以为与当世相隔久远的就珍贵,相隔近的就低贱。

一三是反义词的成语 篇2

1 理论框架

认知语言学认为语言是人与现实客观互动的产物。它的原则是“现实—认知—语言”, 在这一过程中, 认知是我们研究的核心环节, 其过程通常被表达为“互动体验、意象图式、范畴、概念、意义”, 意象图式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环。“意象图式”这一术语首先被Lakoff[5]和Johnson[6]在1987年分别提出, 他们都认为:意象图式具有体验性、想象性、抽象性、心智性、动态性等特征, 并且对于建构范畴、形成概念、理解意义、进行推理等具有重要作用。总之, 意象图式是人类在与客观外界进行互动性体验过程中反复出现的常规性样式, 它们主要起意向性抽象结构功能。意象图式不仅能分析语义, 还能分析句法, Lakoff根据六种动觉意象图式和形式化空间假设分析了语言中基本句法构造。受到前人研究的启发, 本文试图构建“对立交叉图式”对汉语对立语素合成成语进行分析, 探讨其生成机制。

“对立交叉图式”主要是基于认知参照点理论提出的。据了解, Rosch[7]于1975年在“认知参照点”一文率先提出认知参照点理论。1993年, Langacker[8]在“认知参照点构式”一文中利用认知参照点分析了英语中的介词、所有格结构等。在该文中, Langacker指出我们在生活中经常用到“物理参照点”, 也就是说, 一旦C (进行概念化的人) 选了一个参照点 (R) 之后, 就可以在一定空间范围 (D) 内以其为基准来确定另一个物体 (T) 的相对位置或速度。当物理参照点概念化进入心智世界后, 头脑中就可以用想像出的一个假性基点, 然后以此寻找到T (如图1所示) 。在图中从C到R, 以及从R到T的过程被称作为“心智路径 (mental path) ”, 用虚线来表示。“认知参照点”这种认知机制, 充分体现出了人的主观识解性。

根据思维的对立与统一原则, 本文将认知参照点理论中的一个T变为两个T, 就是说target变为两个语义对立的targets。将图1变为图2, 如图所示, 也就是说当C (进行概念化的人) 接触到一件事情之后, 选择了参照点R, 然后在一定空间范围内投射出两个对立的目标T (T1和T2) , 在语言上表示为一对反义词。它们的反义关系在词汇上主要表现为:互补反义词 (如“男”和“女”) 、可分等级反义词 (如“冷”和“暖”) 、方向反义词 (如“东”和“西”) 和关系反义词 (如“出”和“入”) 。这些词汇在被识解出来之后又通过交叉才形成了最终的成语, 如图3所示。

2 数据分析

本文从《汉代汉语成语词典》V4.00 (网络版) 39188条成语中进行排查统计出713条反义穿插成语和20条重叠交叉成语, 下面用对立交叉图式分别分析其生成机制, 并讨论其句法语义特征。

2.1 反义穿插成语

反义穿插成语由两对反义词穿插组成, 在成语当中比较常见, 它由两个对立图式生成, 形成四个概念之后, 进行交叉, 后而固定形成成语。下面图3是一个用“对立交叉图式”分析的例子“弊多利少”:

在生活中, 当人看到或者感受到利益的问题时, 在经过感觉、知觉之后, 如图3所示, 通过认知参照点R1 (利益) 同时产生两种对立的概念就是T1“弊”和T2“利”, 脑海中在出现这一概念的同时, 根据参照点R2 (量的大小) , 同时加工出两个对立概念T3“多”和T4“少”, 这样四个字都出现在了人脑中, 接下来该怎样组合呢?汉语当中的构词主要有并列和离合的方式, 在这里, 如果直接并列组合, 就会得出“弊利多少”一词, 这个词汇不能传递具体信息, 因此根据实际情况, 进行离合交叉组合, 可以得出“弊多利少”“弊少利多”这两种表达, 因为“弊少利多”这一现象比较正常, 无需重视, 这种表达的需要性就没有“弊多利少”的强, 所以就有了“弊多利少”这样的表达。至于为什么不会出现“少利多弊”“多弊少利”这样的表达, 它与人想要强调的东西有关, 要强调的东西一般都会放在前面, 同时也与汉语的表达习惯和音调有关。

根据统计到的数据发现, 反义穿插成语在语义上主要表现为对立对比的关系, 如:弊多利少、薄今厚古、党同伐异、敌众我寡、损人利己、吐故纳新、外刚内柔、逐末弃本、尊古卑今等。在句法结构上主要表现为并列结构, 包括动宾并列结构 (薄今厚古、党同伐异、逐末弃本、尊古卑今、损人利己、吐故纳新) , 主谓并列结构 (弊多利少、敌众我寡、外刚内柔) , 偏正并列结构 (洁言污行、前因后果) , 动补并列结构 (出生入死) 等。

2.2 重叠交叉成语

重叠交叉成语是指AABB型成语, 虽然数量不多, 是对立交叉成语中特殊的一种。由两个相同的对立图式构成, 然后相互交叉获得。这类成语往往由两个对立反义词构成, 形容词、名词、动词都可以重叠构成, 如:日日夜夜、朝朝暮暮、来来去去、真真假假、里里外外、男男女女、老老少少、浮浮沉沉、吞吞吐吐、是是非非。这样的成语是由两个对立图式叠加构成, 是一种特殊的对立交叉图式。

下面图4是一个用“对立交叉图式”分析的例子“朝朝暮暮”:

在生活中, 人们感受着日出和日落, 经过感觉、知觉之后, 如图4所示, 在认知参照点R1 (时间) 的参照之下, 同时产生了两种对立的概念T1“朝”和概念T2“暮”, 另外一个对立图式中还是相同的认知参照点R2 (时间) , 区分出的还是概念T3“朝”和概T4“暮”, 然后T1“朝”和T3“暮”交叉组合, T2“朝”和T4“暮”交叉组合, 生成了“朝朝暮暮”这一成语。

这种重叠交叉的成语的句法结构比较简单, 一般都是两个相同词性的词的重叠使用。但其意义相对复杂, 和对立语的意义有相似之处。对立语可以用对立的两种事物来表示比这两种范围更广或者不同范围的一种事物, 如“买卖”就表示所有的商业交换活动。“朝朝暮暮”中的“朝”和“暮”用两极概念包括了所有的概念系统, 用部分代替了整体, 表示了一天中的所有时间。同时由于独特的重叠形式, 用两次替代多次, 创造出多次重复的感觉, 如“来来去去”, 给人一种来了又走了, 又来了又走了的多次回复的感觉, 所以“朝朝暮暮”还表达了一天接一天重复的意思。

总之, 人遇到想要表达的情况时, 通过一个认知参照点R1, 投射出对立的两个目标T1、T2, 再通过另一个认知参照点R2, 投射出另外两个对立的目标T3、T4, 这四个目标即这两组反义词再根据实际情况经过交叉最终确定下来, 表达想要表达的意义。这就是“对立交叉”图式, 它解释了反义交叉成语的生成机制, 同时它也是一种重要的认知图式, 可以生成更多新的四字词语。

3 小结

人在与现实世界的互动体验过程中, 感受着黑与白, 里与外, 定义着东与西, 南与北。“对立交叉图式”是已经在头脑中构建好了的图式, 想到“利”的同时也想到了“弊”, 看到“朝”的同时就看到了“暮”。这种对立在语言中的各个层面都有体现:一词两反义, 反义合成词, 反义交叉成语、对偶、矛盾修辞等都含有对立统一, 相互依存的思想。本文通过用“对立交叉图式”对反义交叉成语两种不同构成形式的分析, 对这类特殊的成语的生成机制做了一定的解释, 帮助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了这类成语。

摘要:反义交叉成语是指由两对反义词交叉组合而成的四字成语, 如“弊多利少”、“损人利己”、“大同小异”等;意象图式是认知语言学理论中非常重要的认知方式, 指的是人类在与客观外界进行互动性体验过程中反复出现的常规性样式;该文试图创建“对立交叉图式”来探讨反义交叉成语这一特殊结构的生成机制。

关键词:反义交叉成语,“对立交叉图式”,生成机制

参考文献

[1]龙青然.汉语成语结构对称类析[J].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8 (1) :64-67.

[2]任丽珍.成语中的修辞[J].写作, 2010 (10) :13.

[3]唐淑娟.现代汉语反义复合词的认知分析[D].重庆:四川外语学院, 2010.

[4]李俊敏, 张彩虹.对反义语素同位对举成语的考察[J].宜宾学院学报, 2011 (8) :94-96.

[5]Lakoff G.Woman, Fire, and Dangerous Things:What Catego-ries Reveal about the Mind[M].Chicago: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87.

[6]Johnson M.The Body in the Mind:the Bodily Basis of Mean-ing, Imagination, and Reason[M].Chicago:the University ofChicago Press, 1987.

[7]Rosch E.Cognitive reference point.Cognitive Psychology, 1975 (7) :532-547.

上一篇:初创企业战略研究下一篇:个性的我作文3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