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课堂评价

2024-12-2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高中数学课堂评价(精选8篇)

高中数学课堂评价 篇1

高中数学新课程在结构上有很大的改变,在结构上采用“领域——科目——模块”的形式,这对数学教学评价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学评价改革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发展。改变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功能,忽视改进与激励功能的状况,突出评价的发展性功能是教学评价改革的核心。新课程认为对学生进行评价是教育过程的一个环节,所以,评价的功能与教育目标是一致的。突出教学评价的发展性功能集中体现了“一切为了学生发展”的教育新理念。学生处于不断发展变化的过程中,教育的意义在于引导和促进学生的发展和完善。学生的发展需要目标,需要导向、需要激励,因此,教学评价要为学生确定个体化的发展性目标,不断收集学生发展过程中的信息,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判断学生存在的优势与不足,在此基础上提出具体的、有针对性的改进建议。教学评价要考虑学生的过去,重视学生的现在,更要着眼于学生的未来,所追求的不是给学生下一个精确的结论,更不是给学生一个等级分数并与他人比较,而要更多地体现对学生的关注和关怀,不但要通过评价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提高,达到基础教育培养目标的要求,更要发现学生的潜能,发挥学生的特长,了解学生在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

新课程倡导发挥评价的发展性功能,就在于把评价看作是课程与教学的一个有机环节,也是教育学生的一个重要途径,是促进学生发展的有效手段。那么,在新课程教学中,如何改革传统教学评价,促进学生发展呢?

一、确立以学生为主体的评价指导思想

高中数学新课程方案明确提出“实行学生学业成绩与成长记录相结合的综合评价方式,学校应根据目标多元,方式多样,注重过程的评价原则,综合运用观察、交流、测验、实际操作、作品展示、自评与互评等多种方式,为学生建立综合、动态的成长记录手册。”高中学生的数学学业评价要求评价应建立多元化的目标,关注学生个性与潜能的发展。学生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无论是性格、心理特征,还是认知水平,每个人都是不同的。我们在评价学生时,要紧紧抓住“学生是主体”这个角度来分析,以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提高为出发点和归宿点,既要重视学生的学习成绩,也要重视学生的思想品德,以及多方面潜能的发展,注重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提高。在评价学生时,不搞一刀切,不排队不排名次,不分优劣等级,应该以学生为本,只要每一个学生在某一个方面或者多方面有提高,这名学生就是取得了成功。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允许学生在某个学段落后,经过努力后又赶上;允许学生某个方面有所突破,某些方面平平淡淡;允许个别“超常”学生脱颖而出,跳级学习。对学生的评价不仅要注重结果,更要注重发展和变化过程。要把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结合起来,使发展变化的过程成为评价的组成部分。

二、构建以发展为核心,尊重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积极性的评价机制 动机心理学和人本管理理论认为,个人在集体中的价值,包括个人发展、个人激励和自我实现的价值,尊重和自我实现的需要是人的需要的持久动力。当学生的需要与兴

趣被尊重,学生才会积极主动地参与活动,激发起学习与发展的动机。作为课堂学习者,尊重和自我实现的需要是学生个体最主要的需要。他们希望通过评价,在集体的目标范围之内发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发挥自己的潜能,掌握自己发展的方向和未来前途,决定和实现自己的发展需要,不断地自我创造和提高。因此,当前的教学评价改革应“以人为本”、“以发展为核心”,注重学生的个人价值、生存价值和学业发展价值,注重学生未来的发展,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发现自我,使每个学生都能从评价中获得激励、自信和不断前进的动力,获得资助,从而提高学业水平,得到适当的发展。教师应以人性化的态度对待学生,强调学生在评价中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需要、选择、人格等,和学生对话、沟通,相互理解和协商;给学生充分的自主权,让学生发挥主体积极性,主动参与评价过程;更多的把评价活动和过程当作为学生提供展示自我的平台和体验自身价值机会,使评价成为促进学生最好的发展与自我实现的工具,而不只是评等、分类的工具。

三、建立评价标准、方法和主体多元化评价体系

不同的学生具有不同的背景,其需要、年龄、经历、家庭背景、学习风格等表现出个性差异,用一把尺子、从一个角度、采用单一的模式对所有的学生进行评价是不合理的、不科学的。因此,教学评价的内容和方法应表现出动态、发展的特征。教师应该根据总的课程目标,结合教育改革的要求和本地区、学校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承认差异,着眼于学生未来的发展,确立发展目标,运用多种的评价方法对学生进行评价,除了纸笔测验以外,还有课堂观察、课后访谈、小论文、成长记录袋评价和表现性评价等。例如,为了突出评价的过程性并关注个体差异,运用成长记录袋进行评价是必要的,它通过收集表现学生发展变化的资料,能够反映学生成长的轨迹,学生本人在成长记录内容的收集中,有更大的主动权和决定权,能够充分体现个体差异。同样,表现性评价创设了真实的情境,通过学生活动或完成任务的过程,不但能够评价学生知道了什么,还能够评价学生能够做什么,还可以在学生的实际活动中评价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与他人的合作、交流与分享,评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习惯等。同时,对不同发展阶段的学生,其评价内容和要求要有一定的层次性。而且评价过程是持续的,周期性的,应多次评价,给予学生个体更多的展示自我的机会。

在实践中,教学评价的主体应真正实现多元化(教师、学生、家长、管理者等),多方面收集信息,在最大程度上肯定学生的成就。要重视学生做数学的过程,充分发挥数学作业在学生评价中的作用。作业类型应多样化,例如常规作业,开放性、探索性数学问题,数学实验,数学建模,课题研究作业,专题总结报告等。特别地,教师应鼓励学生进行自我评价与反思。学生作为教育、教学过程的直接受益者,在评价过程中具有主体性,具有对自己行为的反思意识和能力,这种内部动机比外部压力具有更大的激励作用。因此,教学评价应体现个性差异,以促使每个个体尽最大可能地实现其自身的发展。

四、科学利用学生的学业成绩,促进学生个体发展

教师的教育对象是学生,教师各方面的努力都是为了学生的发展。运用学生的学业成绩来评价学生本无可厚非。但在传统教学评价中,学生的学业成绩被异化为考试分数,运用学生成绩评价学生的发展在许多学校和地区表现为运用纯粹的学生期中、期末或升学的考试分数。学生的发展是多方面的,既有认知领域,也有情感和动作技能领域。单一的考试成绩测评的是学生知识的掌握情况,而学生的能力、态度等却无法靠单一的考试分数来评价。作为教师,教育和教学是不分家的。学生的学习成绩也不仅仅是认知领域,而有更广阔的空间,包括学生在学校中的一切变化。因此,应通过多种途径收集学生学习、变化的信息,如学生考试成绩、平时表现、学生的进步状况、学生作品集、学生活动、学生的实践能力等来评价学生。另外,学生的学业成绩受各方面因素影响,其结果与学生原有的知识、技能和能力准备情况,与学习习惯、目的、方法、态度、兴趣等个性特征有重要联系,同时也受家庭与社会等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如果不对学生的起始水平和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仅凭某次考试成绩对学生的发展进行评价不仅不科学,而且会误导学生的行为。所以,要科学地利用学生学业成绩评价学生,必须多方面收集学生信息,并做具体的分析。

五、通过评价反馈发挥评价的激励功能和促进作用

评价中的反馈环节对于发挥评价的激励和促进功能有着重要作用。通过评价反馈,学生能够了解自己目前的学习状态,看到自己的成长和进步以及存在的不足,还有可能得到教师、同学和家长对改进学习所提出的建议,这些都有助于促进学生的发展。

其次,发挥评价的激励功能要建立在对学生学习的过程及其发展变化有深刻认识的基础上。无论是采用激励性的语言,还是采用物质奖励,如果没有明确的评价目标、准确的观察和资料的收集、恰当的评价结论,随意的激励是无法对学生起到促进作用的,而且还有可能对学生产生消极影响,造成很多学生只能听表扬,不能听批评,认识不到自己的缺点和不足,盲目乐观起来。此外,随着学生自我认识的能力和愿望的提高,他们会对表面化、形式化的激励感到空洞和乏味。

总之,激励不在于对学生一味表扬或“藏拙”,只要教师与学生形成坦诚、关怀和相互尊重的关系,并用发展的和全面的眼光看待学生,逐步培养学生客观地认识自己,提高他们反省能力,不因存在某些不足而怀疑自我价值,这样即使教师指出学生的不足甚至是批评,学生所感受到的仍是教师对自己的关注和期望,并由此产生进步的动力。

终上所述,在实施新课程过程中,我们要用新课程理念看待教学评价,为促进学生发展而改革我们的教学评价。美国一位课程理论专家说:评价最主要的意图不是为了证明,而是为了改进。在教学实践中也只有这样,才能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全面发展。

2009年7月2日

高中数学课堂评价 篇2

本研究采取课堂实录法,以评价理论为基础,对高中数学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进行评价,结合《数学教师课堂评价行为观察表》( 此表将教师的课堂评价行为分别从评价主体,评价内容,评价方式,评价类型四个维度进行统计) 对当前高中数学教师的评价素养进行了研究.

二、研究过程

研究从芜湖市的四所学校选取了四位资深的数学教师,教学基本功都相当扎实,在此分别称为Y1,Y2,Y3,Y4,重点听取了他们的四节公开课. 我们在研究的时候为了还原课堂,在听课时,我们用录音笔记录下了整堂课,课后对原始材料进行了整理和分析,再用数据统计软件进行了统计分析.

三、数据的整理和分析

结合课堂的初始资料,利用SPSS对数据进行了统计分析,通过横向和纵向的比较,以进一步说明当前数学教师的课堂评价素养现状. 由于篇幅限制,在结果分析中对原始数据呈现的图表略去.

四、研究结果分析

1. 评价主体形式化: 教师评价为重心

评价主体主要分为学生自评,学生互评,教师评价,师生互评四个部分,对数据进行了整理和分析: 从分析结果可以清晰的看出,四位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评价中,教师评价占据很大的比重,其次是学生自评,学生互评,最后是师生互评.

通过数据分析可知当前数学教师的课堂评价素养仍然是以教师评价为主体,但值得肯定的是学生自评和学生互评也占有一定的比重,在师生互评环节相对较薄弱. 这表明新课程理念下的“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得到一定程度的推广,但仔细分析课堂原始数据,会发现教师“一言堂”的现象较为严重,学生互评,师生互评形式化倾向严重.

2. 评价内容功利化: 侧重知识技能

评价内容主要分为三个部分: 首先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数据分析得: 数学教师在评价内容的选取上主要选取三维目标中的“知识与技能”,其次是过程与方法,最后是情感态度价值观. 值得肯定的是当前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注重学生正确数学观和人生观的建构. 比如,Y2教师在讲高一“对数与对数运算( 第一课时) ”时,引入对数概念之后,介绍了对数的发明史,以及数学家纳皮尔和布里格斯等人的感人故事,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家们之间的真挚感情. Y4教师在讲解高一“指数与指数的性质”时,也向学生介绍了“指数爆炸”和“百万富翁破产”的具体生活实例,引导学生感受数学的用处以及数学的严谨性. 相对欠缺的是在“过程与方法”部分,可能是由于课堂时间限制,给学生探索提出问题和总结思想方法的时间相对较少,学生少了探索,也就少了创新.

3. 评价方式单一化: 口头评价为主

评价方式主要分为五种: 口头,手势,体势,声调,书面.对数据的整理分析得到: 评价方式主要以口头评价为主. 其次就是声调,手势,最后是书面和体势. 数学教师在评价方式上相对单一,口头评价占据了大部分的比重,其他对学生评价大部分就是学生到黑板上做题,然后对其进行评价. 利用“声调”进行评价的频率相对“手势”“体势”较高. 而利用声调进行评价几乎是教师的无意识行为. 例如Y4教师在讲“指数函数的性质”时,在课堂引入部分,提供了一个情境:一张A4大小的纸最多可折几次? 正确答案应该是7次,当学生回答8次时,Y4教师的声调明显提高说: “你能折出8次?”( 声调逐渐上升) 随即向学生解释最多折七次.

4. 评价类型效率化: “无评价”过多

评价类型主要分为三类: 判断型评价,解释型评价和无评价. ( 这里的判断型评价时指数学教师对于学生的回答仅仅是判断对错; 解释型评价是教师不仅判断对错,还对问题进行一定程度的剖析,对数学思想方法和解题策略进行归纳; 无评价主要指以下四种情况: 重复学生的话语过程; 引导学生自我修正; 教师打断,让其他学生代答,教师打断修正. ) ,数据分析得到: 数学教师在评价是以判断型为主,其次是解释型,一般教师是在判断的基础上,结合学生具体的需求进行解释. 但是有一个普遍的现象,数学教师在学生回答问题之后“无评价”的比例过高,占19% ,这可能是受数学理性思维的影响. 对学生的回答“无判断”在一定程度上会挫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应尽量避免. 比如,教师Y3在讲“对数的运算”时,引导学生推导对数运算法则,让学生思考一段时间后,问学生S1对“logaM+ logaN= logaM·N”推导的思路,生S1只回答了如下过程后就开始犹豫:

教师没有对该生进行评价,也没有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而是让其他学生代答. 最后生S1很挫败的坐下了.

以上的分析可知,在评价主体上还是以教师评价为主,评价内容上侧重知识与技能评价,评价方法单一,评价类型中“无评价”比重过大. 由此可知当前数学教师的课堂评价素养普遍偏低.

摘要:本文通过记录高中数学课堂教师的课堂评价行为,对原始数据进行了统计分析,通过数据了解到当前高中数学教师课堂评价素养存在的问题.

高中数学课堂评价 篇3

数学课堂教学是学生进行数学学习活动的主阵地,是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教育平台。因此在新课程理念下的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我们对学生的数学学习水平评价必须从只关注学生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掌握情况,转移到全面关注学生的积极学习情感、个性品质、思维习惯的养成、是否主动参与数学学习、是否参与交流与合作、在学习过程是否进行反思等各方面的发展上来。

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有效运用评价?促进学生的发展。本人谈点浅薄认识:

1评价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

加德纳多元智力理论认为:每个人都同时拥有九种智力,只是这九种智力在每个人身上以不同的方式,不同的程度组合存在,使得每个人的智力都各具特色。作为一线的教师应“承认差异、尊重差异、善待差异”。不同学习个体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表现也会各不相同,因此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也应该是有差异的,教学活动中对“学习困难”的学生要多多采用表扬评价,在评价时尤其要善于捕捉的他们的闪光点,及时肯定他们的点滴进步,充分调动他们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帮助他们找回自信。比如,在解决一些数学问题时,有的学生解题思路是有的,但要他们清楚的表述出来或写下来就有困难,这时老师就应适时表扬,再结合他的思路一起帮助其把过程写下来,再帮助他分析和寻找解题思路和解题过程的结合点。对待中等学生要采用激励性评价,既要揭示其不足又指明其努力方向,使他们能够积极向上。对优生则采用激励性与竞争性相结合评价,使他们能不断超越自己。总之,在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中通过评价能使学生体会到老师对他们的关注和期望,从而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激发学习数学的潜能。

2评价要关注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

过程评价强调的是学习过程本身的价值,把学生在过程中的具体表现作为评价的主要内容。评价的目的不是为了给出学生在群体中所处的地位,而是为了让每一位学生在现有的基础上谋求进一步的实实在在的发展。评价要引导学生更多的关注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策略,提供给学生表现自己各种各样的机会。如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对创设的实际问题情境要引导学生自觉的进行数学地思考,认真分析问题,恰当建立数学模型并解决,逐步累积解题经验。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数学学习的评价,要更多的关注学生的参与程度,合作交流的意识与情感、态度的发展。同时,也要重视考察学生的数学思维过程。对参与程度的评价,应从学生能否主动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等方面进行考察。对学生合作交流意识的评价,应从学生是否主动地与同学合作、是否认识到自己在集体中的作用、是否愿意与同伴交流各自的想法等方面考察。对学生情感与态度的评价,教师应结合具体的教学过程和问题情境,随时了解每一个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和对数学的兴趣。如在平时的研究性的学习及对探索性问题的教学中,没有固定的解题模式可遵循,要求学生把数学学习的过程变成自己的数学研究过程。要通过自己的自主探索与他人的合作交流来解决数学问题。

3评价要关注学生的能力发展

数学能力是学生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生实现自主学习,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因此对数学能力的评价要贯穿整个数学课堂教学。课堂教学中要鼓励学生思考并大胆猜想,提出新的数学问题。对数学思维的评价,教师可以通过观察了解学生思维的合理性和灵活性,考察学生是否能够清晰地用数学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等。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我们有责任对学生做出正确的评价,并且在课堂教学的评价过程中不断反思对学生的评价,为学生提供一个自主发展的平台,从而真正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热情,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解读。江苏教育出版社,2004,3

[2]石循忠,郑正亚。数学素质教育评价的理性思考。《数学教育学报》 2008,4

[3]张定强。高中生数学反思能力培养的基本模式与实践探索《数学教育学报》 2008

高中英语课堂教学评价标准 篇4

一、教师主导作用

◆ 教学理念

1.体现《新课标》的思想精髓,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学生个性发展,注重因材施教。

2.体现当代外语教学理念,灵活使用先进的外语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

◆ 教学素养

1.熟悉教材,能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内容科学,容量、难易程度适当;体现学科知识的整合。

2. 教学目标、重点明确,注重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创设真实的语言环境。从学生实际和教学要求出发,内化和活化教材。

3.专业基本功扎实,能用流利的英语组织教学。

4.语音、语调和语流地道、自然,语言知识准确。

5.有驾驭课堂的语言表达能力、组织能力和应变能力。

◆ 教学艺术

1.教学思路清晰,收放自如,难易得当。

2.教学语言生动,善于创设问题情景来启发、提问和开展活动。教态亲切自然,有感染力。

3.注重教学方法的调控和学习方法的指导。

4.课堂结构有层次,过渡自然。

◆ 创新意识

1.有自己独特的教学特色,教学设计新颖。

2.能把现代教学理论和课堂教学实际有机结合。

3.教学改革意识明显,能在教学过程中生成新的教学资源。

二、学生主体地位

◆ 学习常规

1.课前有预习,带着问题上课。

2.认真做好课堂笔记。

◆ 课堂氛围

1.积极参与语言实践活动,参与面广并富有成效。

2.积极参与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真实的情感交流。

3.交际活动有合作意识,愿意倾听、获取他人信息。

◆ 思维状态

1.思维活跃,能主动表达看法、观点。

2.能较好地感知、理解学习内容。3.注意力集中,思维紧随整个教学过程。

◆ 创新精神

1.敢于提出质疑,勇于探索。

2.有独特见解或解决方案。

3.善于将知识迁移,有较强的知识再生能力。

三、教学实际效果

◆ 目标达成

1.完成课时计划,达到预期知识和能力目标。

2.不同层次学生都学有所得。

3.学生对知识、技能掌握好。

◆ 学生面貌

1.学生对本节课的教学满意。

2.学生学习兴趣浓厚。

3.学生学习方法得当。

● 评价一节英语课是否达到“自主学习”方式的要求,主要抓住以下五个环节:

小学数学课堂评价表 篇5

当前,对数学练习活动的评价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注重结果,忽视过程。在这种评价思想的引导下,教师设计的练习活动,大都机械重复,缺乏生活性和趣味性,不但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反而加重师生教与学的负担,并有教学中出现了这样一种现象:教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吃力。《数学课程标准》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精神和关于改革评价的目标要求,提出了新的数学学习评价理念。该理念指出:“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应建立评价目标多元,评价方法多样的评价体系。对数学学习的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要关注数学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如何全面地贯彻这一理念,并发挥评价发展性功能,构建“评价目标多元化,评价方法多样化”的科学的小学数学练习活动评价体系,这是当前一线小学数学教师关注的话题。因而开展本课题的研究,有助于构建科学的小学数学练习活动的评价体系,有助于本校的小学生发展性评价的实施,并通过评价促进练习活动设计的改革与实施,促进学生的发展,教师的提高。小学数学练习活动的评价应从数学练习活动的全局出发,建立一个全方位,多维度,多层次的立体化评价,形成一个相对评价与绝对评价结合、单项评价与综合评价相结合、量化评价与质性评价相结合、他人评价与自我评价相结合,教师评价与学生评价相统一的全面性评价网。在新的课程标准和新的教学理念指导下,以促进每个学生的可持续性发展为本,使评价与学生发展同步,充分体现评价指标多元化,评价主体多样化,评价方式多样化,评价内容的全面性,评价过程动态性的特点。淡化评价的甄别、选拔功能,突出评价的导向、改进、形成、激励功能。如何构建课程改革背景下练习活动的评价体系。即应该如何评价数学练习活动,应从哪几个方面入手来进行评价,初定为:1.教学目标的评价研究练习活动的设计目标是否明确,是否能抓准重点,突破难点,恰当培养数学能力;应突出体现目标多元化。2.资源运用的评价研究能根据教学内容恰当运用教

材,练习内容的展示能基本满足学生认知需求,有利于个性化学习,符合儿童认知规律;数学语言需准确严密,无科学性错误。3.教学方法的评价研究情境创设有利于激发学生兴趣与求知欲;问题创设有利于学生主动探索,且有利于大多数学生成功达标;学习活动设计易于组织,交互性强,有利于学生开展有效的比较、分析、归纳、推理等智能活动。4.学生数学练习活动过程的评价研究练习活动的过程能以关注学生为重点,自然流畅;特定的数学活动过程能保证学生充分获取有效体验;对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表现有较明确预期,又能恰当体现教学的灵活性,关注学生在数学练习活动过程中的生成性。5.教学特色的评价处理教材独特,新颖,能驾驭教材,并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以及教材的编排特点设计不同形式的练习,组织教学灵活,切合学生实际,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正确的课堂评价,能了解学生学习动态,提高课堂效率,激励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课堂评价应具有形象生动、机智睿智,充满亲和力、感染力的特点。其形式多种多样,不应拘泥于一种,应因人而异,因发生的情况而异,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反馈信息或突发情况,巧妙应对,适当的拔高评价。新课程倡导“立足过程,促进发展”的课程评价,让我们本着“一切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的理念,为学生营造生命化、生本化、多元化、艺术化的评价环境,充分发挥数学课堂评价功能,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获得可持续性发展。

一、教师活动1.能把握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通过创设情景,激发学生求知欲。2.根据重点、难点、疑点有效组织小组合作学习,设计实质性集体学习内容,用正确的数学术语进行学法指导,并渗透数学思想,培养能力。3.溶入学习小组,进行个别辅导。4.紧扣目标设计尝试、实践和创新练习进行思维训练。5.能采用质疑探究,小组交流,集体评价,作业自改互改,抽检等多种方法获得反馈,并及时给予适当的评价。

二、学生活动

(一)自主性学习状态1.充分动口、动手、动脑,主动收集、交流、加工和处理学习信息。2.独立思考,掌握学法,大胆实践,并能自评、自检和自改。

(二)合作性学习状态1.勇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听取和尊重别人的意见,实行分工合作,各互其责。2.争论与和谐统一,有效地进行小组内的互帮互学。

(三)创造性学习状态多向观察,善于质疑,变式思维,举一反三,灵活实践

三、确立符合改革需要的评价标准对于小学数学课程评价,一个重要的问题还在于我们树立什么样的评价观念和评价标准。按照《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和《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标准》中所提出的基本理念,从考查课堂教学活动入手,对如何评价一节数学课,如何看待课堂教学活动中学生的表现,我提出几点不成熟的想法,1.确定符合实际的内容范围和难度要求。每一节课都应当是有针对性的,没有一个适合任何学生的教材和教案。教师设计一节具体的课时,都应当把它当做一个创造性的活动。只有根据学生实际和充分考虑当时当地的教学条件,确定恰当的内容范围和难度要求,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不考虑学生实际,不分析和利用现有条件的课堂教学设计,不会有好的教学效果。2.为学生创设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好的课应当有宽松和谐的学习气氛,使学生能在探索和学习过程中产生丰富的情感体验。宽松和谐的环境并不意味着只有游戏或生动的情境才能实现,教师生动的语言、和蔼的态度、富有启发性和创造性的问题、有探索性的活动等都可以为学生创造和谐的环境。3.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让学生有体验数学的机会。新课程的一个重要理念就是为学生提供“做”数学的机会,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去体验数学和经历数学。数学学习,特别是新概念、新方法的学习,应当为学生提供具体的情境,让学生在实际的操作、整理、分析和探索中去体会数学。4.尊重学生的需要,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不同班级的学生会有不同的特征,同一个班级的学生也存在一定的差异。好的课程应当关注学生的差异,尊重不同学生在知识、能力、兴趣等方面的需要。应当有针对性地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不同类型和不同水平的题目,使学生都有机会参与教学活动,都能在学习过程中有所获。应恰当处理学生学习活动中不同类型的反馈信息,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如注意倾听各种学生的回答,即使知道学生可能回答不对,也应让学生

表达出自己的见解。相信学生的每一个回答都会对学生自己和别人带来一些启示,这些启示有的来自正面,有的可能来自反面。5.运用灵活的方法,适应学生的实际和内容的要求。教学方法的选择和运用应根据不同年龄和不同发展水平学生的需要,同时也要符合不同的学习内容。探索与发现的方法是值得提倡的,但并不是所有的内容都应当用这样的方法。教学新概念、新方法的内容时需要学生去探索,但有些规定性的内容也可以用接受式的方法。为高年级学生设计的活动情境与为低年级学生设计的也会有很大的差别。6.为学生留下思考的时间。好的课堂教学应当是富于思考的,学生应当有更多的思考的余地。学习归根结底是学生自己的事,教师是一个组织者和引导者。学习的效果最终取决于学生是否真正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是否积极主动地思考。而教师的责任更多的是为学生提供思考的机会,为学生留有思考的时间与空间。最简单的一个指标是教师提问以后是否给学生一定的思考时间,至少有几秒钟的时间让学生想,而不是急于下结论,判定学生会还是不会。特别是那些

需要较深入理解和需要一定的创造性才能解决的问题,更要让学生有一定的思考时间。上面几点是从教学活动的整体上考查一节课时应当提倡的活动方式和具体特征。考查一节课还可以从另外一些角度入手,如从学生在课堂中的表现入手,主要评价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学生的参与程度(特别是在操作、小组活动、讨论等环节中学生的表现),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情感和自信心方面的表现,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的交流情况(回答问题、提出问题和讨论问题),学生在思维水平上的表现(创造性、灵活性等)。以上对小学数学课程评价的几点想法,是结合课程改革的理论探索和实践需要所进行的一些初步思考。这些想法还需要在操作层面上,在实践探索中逐步改进。评价问题一直是小学数学课程改革乃至整个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个重点和难点,希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同行提出更多更好的理念和想法.课堂教学评价是对教学过程的一种评价。由于教学过程是师生共同参与,为实现一定教学目标的活动过程,所以应注意从师生两个方面参与程度的效果,总体地、全面地评价一堂课的教学质量,才能正确反映教师的基本素质、教育教学能力以及教学质量的高低。具体说主要体现在新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评价及教学效果等方面。㈠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是教与学的“靶子”。依据新课程标准,教学目标应根据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来设计。教学目标的呈现方法,可分为三个方面,也可以用一段文字来描述,但都要注意以下几点:1.紧扣课程目标和教材。要在理解课程目标和吃透教材的基础上,巧妙、合理的制定教学目标,做到通过本课的学习,让每个学生都有收获。

2.具有可操作性和可实施性。不要说大而空的套话,内容要具体、明确、清楚,便于在课堂上有效地落实和检测。3.突出主体是学生。教师在教学目标的描述中,不要用“使学生??,让学生??”之类的话,可以使用无主句,像新编小学数学各年级检测中的学习要点那样,用“了解??、知道??、理解??、掌握??”让学生一看就明白是针对自己的。2.开发课程资源,拓展教学内容。新教材给教师和学生提供了广阔的自主空间,教 师要树立起“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的新理念,创造性地理解、使用、驾驭教材,才能更好发挥教材的作用,使学生学好教材。(1)走进学生生活,开发课程资源。密切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教学中力求从学生所熟悉的生活情境出发,适当选取和补充一些学生实际生活中丰富多彩、生动有趣的素材,加强实践活动,拓宽教材内容,以激发学生学习、创新的兴趣。(2)给学生的创新提供空间。加入一些有一定弹性的教学内容,有利于学生的发展,给学生的创新提供空间。例如,在“统计”的教学中,可让学生统计全班学生的年龄情况,并根据调查得出的数据制成统计表或统计图,计算全班的平均年龄,根据制成的统计图表,让学生提出一些问题并解答。不同的学生根据不同的调查结果会提出不同的问题,展现出不同的解题思路,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发展,从而促使学生去发现问题,创造性地解决问题。(3)根据教学需要调整教材内容的顺序,活用教材。教师要敢于调整教材顺序,重组教材内容,善于结合本地的实际情况,改编一些教学内容,使学习材料更贴近学生的实际。㈢教学方式《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课程应突出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我们在教学中该如何去做呢?主要关注以下两点:1.教师教的方式。学生的学取决于教师的教,新课改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必须实现三个根本性转变,即:从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激发者;从让学生学会转为让学生会学;从重结果转为重过程。(1)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个学生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最大可能的发展。要做到面向全体学生,应依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和班级学生的实际,改变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师与学生个体或教师与学生群体的单一课堂交往模式,形成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多向交流、多边互动的立体结构,使课堂成为每一位学生充分发挥自己能力的舞台。(2)着眼全面发展,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在数学课上,学生们除了学习数学知识,发展智能,还带着自身的情感、动机、需要等一并投入课堂。学生们除了与教师交往外还与同伴之间进行相互交往:学生们除了认知、情意方面的发展,还包含群体合作能力、行为习惯及交往意识与能力等多方面的发展。着眼学生的全面发展,应在数学课上营造生动、活泼、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让学生主动地从事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和交流等数学活动,有效地实现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助互动,体现数学的文化价值和育人功能,使学生在学数学的过程中伴有轻松感、快乐感和成功感,让每一个学生都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享受成功的快乐。(3)因课而异,教无定法。有些教学内

容不适合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我们仍可以采用接受式学习的方式,让学生获取新知。

2.学生学的方式。《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全球日益一体化的今天,与人合作交流的能力已成为人的基本生存能力之一。为此,在数学教学中,要加强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要给学生尽可能多的交流机会,具体有如下几种做法:(1)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使学生大胆交流。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能活跃学生的思维,使其乐于发表意见、大胆创新。(2)提供自主、宽松的学习空间,使学生有机会交流。数学学习过程充满着观察、实验、模拟、推断等探索性与挑战性活动。教师要改变以例题、示范、讲解为主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投入到探索与交流的学习活动中。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受先入为主的观念的制约,占有足够的思考时间,享有广阔的思维空间,不时地进发出创新的火花。(3)发挥表扬和激励功能,使学生乐于交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巧妙恰当地运用激励性语言,激发学生创新的欲望。㈣教学效果1.教学目标的落实情况:教学目标的落实就是要求每节课的环节设计及活动安排要仅仅围绕教学目标,在教学过程中能够达成教学目标。苴先知识与技能目标要清晰,强化“双基”训练,其次,突出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与方法。教学中,在注重结果的同时更要注重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与方法。第三,要强调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落实,在教学中引进一些生活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提出问题,在情境中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拉近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让学生感受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真正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价值和作用。课堂上教师还要和学生加强交流与沟通,用一些激励的语言来鼓励学生,增强师生之间的情感,为学生轻松而愉快的学习做铺垫。2.教学环节的安排是否科学合理。教学环节的安排要求教学程序合理有序,媒体运用巧妙,时间分配合理。要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思维为核心的原则。课前教师要对教学中可能出现的情况进行预设,预设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可能提出的问题,教师要从多方面思考如何处理,这样会使精彩源于预设。3.教师能否根据学生的情况灵活变通教学方式。教学目标是教师在课前拟定的,这些目标并不是不可改变的,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习状况往往并不是我们预期的那样,会偏离教师课前拟定的目标,所以,在这种情况之下,教师应根据具体情况适时进行调整。对于课堂教学中突然出现的问题,要能够从容驾驭。首先要能够及时拽回学生跑偏的思维,引导其主动思考,其次要善于抓住学生为我们提供的契机,打造课堂教学的亮点。4.是

关于小学数学课堂评价的思考 篇6

摘要:课堂评价是教学活动中一个重要的环节。如何更好地利用课堂评价这一教学手段对学生的发展发挥更大的作用一直是教学人员关注的问题。文中分析了目前小学数学课堂评价存在着一些问题,并针对存在着的问题进行了详细的分析,介绍了一些教学评价过程中应采用的对策。

关键词:小学 数学 课堂评价

一、数学课堂评价现状

现阶段的评价失当导致适得其反现象笔者认为主要表现为两种:

1.为了保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尊重”学生的想法,课堂上出现了大量廉价的评价语,就算是学生一些明显值得商榷的见解,也不敢提出批评和指正意见。然而教师这些“不错、很好”等曲意逢迎的评价让学生太容易得到奖励,非但没有达到增强学生学习积极性的作用,反而抑制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2.数学课堂上出现大量“是的、然后、那么、对不对”这样单调的评价语,教师运用这些口头禅对学生的发言不假思索地进行点评,漠视学生的一切学习表现,根本无法发挥评价的激励与牵引作用。学生在教师的忽略中成长,潜移默化的让他们对自己的学习也逐渐地失去了兴趣。

二、评价要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

学习活动中,学生有自己的学会标准和个人意义上的学习目标。不同的学生对于学会有不同的标准,对于学习的意义和价值有不同的感受或体验,教师要根据不同的学生,用不同的标准去承认他们的感受。如有的学生在学习数学时原来不敢举手发言,现在能举手发言了;有的学生在学习小组里,原来只能听别人说,现在能争取自己说了;有的学生原来不喜欢数学了,现在喜欢起来了……又如在数学应用题的学习中,不同的学生对会的标准是不一样的。有的学生认为能列出算式就是会了;有的认为书中的巩固练习做对了就是会;还有的认为既要会列算式,还会讲解题思路才算会等等。学生进步不是一步登天的,教师就得学会区别对待,不同的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说同样的一句话,得给出不一样的评价。只要学生在心里认同你,才会对你所教的学科产生兴趣,他们才会在进步、在变化,他们的学习才会一天比一天更好,这也正是家长和老师都想要的结果。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自我感受去评价学生的数学学习,就要改变教师以自己作为标准、自己的感受去评价学生学习数学的行为,脱离学生实际的评价行为,并不能激励学生的学习。

三、及时评价,适时发现,捕捉学生的闪光点

及时评价就是教师根据学生当时的表现,及时作出评价。课堂及时评价是一种瞬时评价,教师本人要抓住稍纵即逝的机会,及时地进行激励性评价,进行对话交流评价,促进师生、生生心灵沟通。激励性的及时评价要根据学生不同的个性、气质、特点、学习水平,因人而异,因时而异,做出针对性的、艺术性的评价。在实施激励性评价时,要用发展的观点,以发展的眼光去评价学生,对学生学习数学的任何一个方面的进步,无论其现状何等不理想,离教育目标有多远,都应该通过评价加以肯定,鼓励学生不断进步,不断发展。

四、课堂评价应趋向于导向性及自主性评价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处理好授“鱼”与授“渔”的关系。学生的学习犹如大海泛舟,在学习过程中如果没有教师的引导,学生的学习将会迷失方向。教学评价在教师对学生的学习引导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在课堂评价过程中,教师要抓住契机对学生进行正确的指导。对学生的表现进行恰当的评价。恰当的评价对于回答正确的学生是积累自信的砝码;对于回答错误的学生,恰当合适的评价是学生走出迷惑,改正错误的导引。在教学评价中,教师要设计恰当的评价来促成学生自行建立正确的学习方法和科学的思路,不能仅用含糊的评价语言如“你是对的”、“正确”、“你的答案是错误的”等简单的语句来进行评价活动,应当对于出现的状况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详细的进行分析,帮助学生找到自己的优点或错误之处,建立适合于自己的学习方法。在帮助学生建立学习方法的同时,教师也要关注课程评价对学生学习态度带来的影响,方法建立的同时要指引学生端正学习态度,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在教授数学知识的同时要把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的任务渗透到课堂评价过程中。采用积极正确的课堂评价在潜移默化过程中帮助学生塑造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通过简单的例题或习题与思想道德相结合,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能不断提高学生的品德。

五、立足常态,回归本真

常态与本真主要反映在教师讲授公开课。学生和教师为了上好一节公开课事先花大量时间做课前准备,把主要的精力都集中在了怎么教上,很少考虑学生怎么学,知识接受的情况如何,只是一味追求新颖独特的教学方法。有时为了把公开课上得很顺利很完美,达到了一种做秀的程度,在课前反复试教,多次演练,其结果从表面上看很华丽,其实华丽的背后已经把课堂教学变味了,成了节目表演。课堂上没有新的东西产生,学生和老师的思维僵硬老套,只是一味地配合,把事先准备的东西再现,按即定程序反映出来。课堂有它的独特性,在课堂上需要教师和学生思维的碰撞展开讨论,师生互相交流生成新的知识。新课程改革对教师借班上课,主张至少不去说“公开”课,只讲研讨课。即使有人听课也应该要有这样的心态。不管谁听课,我都是为学生上课,而不是向评委做秀。只有这样,用一种平平常常、实实在在的心态去上好每节课,才是回归本真的好课。

六、师生互动,评价主体多元化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并不是唯一的评价实施者。我们经常在课堂中听到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评,这种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体现了学生参与、实践和体验学习的一个过程。事实上学生思考、判断对方对错的互评过程,也就是一个知识循环反复的过程。需要注意的是,由于年龄小,学生往往在评议时容易只看到优秀学生的“闪光点”,而忽视了其他学生的“闪光点”,教师需要在教学时既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又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矫正功能。学生在互评中,不但能学会认真倾听同学的发言,而且能学会从知识、语言表达、情感、态度等方面互相评价、互相欣赏、互相帮助,始终保持课堂学习气氛热烈,从而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总之,在课程改革力度的不断加大的条件下,只有真正地做好课堂评价才会促进学生的发展。只有不断完善课堂评价的方式和机制,教师才会更好地进行教学活动,在教学过程取得更好的成效。

参考文献:

[1]汤咏慧.课堂教学评价要关注学生发展[J].安徽教育, 2004,(07).[2]段志贵.数学课堂教学的评价策略[J].湖州师范学院学报, 2004,(01)

[3]李文革.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课堂教学评价[J].基础教育课程, 2006,(09)

高中数学课堂评价 篇7

一、构建式教育观点下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评价的涵义

构建式教育观点下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评价, 是以构建主义思想主导下, 有效监控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与教师的课堂活动, 充分考察在教师指导下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数学学习过程, 突出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与建构性, 综合评定数学课堂上教师与学生的互动过程。它除了评价一节课能否达成既定教学目标外, 更多地是通过此评价来引领学生、教师、学校更好地适应、改进和提高高中数学教学质量。它可以促进学生数学知识与技能的提高, 更能使其掌握正确的数学学习过程与方法, 从而促使学生知、情、意和正确价值观的形成;对高中数学教师个人而言, 通过课堂教学评价拓展教师的数学文化视野, 促进教师教学思路的调整、教学方式的转变, 进而推动其专业化发展;针对学校而言, 由于教师走向专业化发展道路, 使数学教师互相学习、优势互补、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从而不断提高学校数学教师整体素质, 促进整个学校数学课堂教学质量和水平的大幅度提升。

二、当下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评价存在的问题

1. 注重评价结果, 忽视中间过程

目前针对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评价, 多数教学评价重视结果, 而轻视中间过程, 且多以预设情景为主, 而被评价者也将既定目标为教学导向, 在课堂中忽视了学生与教师的情感交互, 淡化了师生在课堂教学中的行为。师生之间的“教”与“学”互动相关性缺乏合理判断, 不易正确分析教学活动的真实成效, 难以实现教学改革目标。

2. 共性指标多, 缺乏个性化功能性指标

不同学科教学内容有很大差别, 因此教学评价指标有着鲜明的个性特色。当下很多场合中, 我们的评价者所用评价指标含有很高的共性, 缺乏不同科学独立功能的评价体系, 用这种标准来衡量数学课堂教学, 致使对数学科学的评价信度和效度都有所下降, 用几乎相同的量表来衡量不同学科的教师, 很难反映出教师的真实教学水平, 即便换算成标准分也难以对教师的教学质量做出正确判断。

3. 评价指标空泛, 难以定量操作实效甚低

多数学校的评价量表除了单一化外, 一般是沿用一直以来的旧表, 没有根据时代的变迁而与时俱进。评价指标显得空泛, 言之无物, 不能给予任课教师以准确判定;模糊的表述, 如“因材施教”“教学思路”等定性描述, 只能主观评分, 难以定量操作。

4. 评价方法贫乏, 定性化指标难以操作

由于多数量表的评价指标以定性描述为主, 难以进行规范化操作。而且评价指标一般会分层设计, 会形成二级指标甚至是三级指标, 各级指标间会有较强的相关性, 目前在课堂教学时定量化评价方法相对贫乏, 实施难度很大, 评价方法和工具的局限也大大限制了评价的操作。大量模糊性评价指标的使用, 不易折算成有效的定量结果, 削弱了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评价的操作性, 会形成主管评价和定量评价结论的较大偏差。

三、构建式教育与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评价

1. 构建高中数学课堂“过程式”评价

传统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评价, 注重教学结果而轻视课堂教学过程。这样的评价体系忽视师生间的心理、生理反应, 淡化师生间的交互, 难以获得任课教师的认同, 导致评价结果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改革和促进作用并不理想。我们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评价的探索和试验过程中, 应淡化不尽人意的结果式评价, 应以过程化评价取而代之, 在面对评价时, 教师承担很大风险, 若不考虑这些因素, 一味以“结果式评价”为导向, 将会严重挫伤教师的创新热情, 不利于教学的有利开展。

2. 构建多元化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评价主体

为了更加合理地评判教师课堂教学效果, 我们应构建多元化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评价主体, 建立起地方教育主管部门、学校、家庭与相关合作机构均应成为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评价主体;将社会力量引入到评价体系中, 能及时将第三方评价信息反馈给学校, 从社会需求和认识层面更加全面地反映高中数学教学质量, 从而使学校更能有效调整教学计划与大纲, 保证高中数学教育卓有成效地进行。

3. 构建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交互评价体系

高中数学课堂中的师生互动是教学过程中必须加以密切关注的环节, 通过教师合理设置情景、问题, 使学生能积极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 学生在课堂探讨中, 通过自主质疑、合作探究、教师点拨、矫正迁移等环节, 切实获得真知。一节高中数学课是否获得成功, 不仅仅是对教师的教学过程进行评判, 更应是对学生的学习行为有效测量, 只有建立起将两者有效结合的评价体系, 才能走出一条真正的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评价之路。

4. 构建赋有针对性的评价指标, 改善评价方法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评价指标体系建立的合理与否, 直接影响到评价结果的信度与效度, 科学、准确地评价标准可以使评价过程顺利, 能得到令人信服的评价结果。构建具有针对性的评价指标是保证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评价科学化的前提, 在确定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评价指标时, 需把完整、复杂的教学过程分解为若干模块或单元, 尽量将被评价对象指标进行量化设计, 如若不能明显定量操作, 也应对定性描述给予后期的折算量化处理, 使各级单元成为具体、易观察、可操作的评价指标, 同时又是相对的独立性和赋有针对性的组合。同时可以大胆引入国内外先进评价方法, 使量化数据有可靠的处理工具, 进行深入、细致的评价, 从而对高中数学课堂教学做出科学准确地评价。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评价是对师生间教学价值关系与运动状况的真实反映, 教学评价体系是否科学、合理和规范, 对其评价结果有着天壤之别的影响。目前所通行的评价指标体系还有待于进一步完善, 我们将通过更深入的研究, 对其进行修订与完善, 最终形成成熟的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评价体系, 使其更具针对性, 并借助良好的评价方法理论, 使评价结果更加贴合实际教学成效。

参考文献

[1]蓝锐彬, 戴杨.高校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探索.广东工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6, 6 (4) .

高中数学课堂评价 篇8

【关键词】新课程下的学生评价 课堂随机评价语言的原则 课堂随机评价语言的类型

我省普通高中实施新课程已一年多,各地各校在使用新教材过程中已积累了很多的宝贵经验,依据《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的要求,要“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课程改革呼唤新评价理念指引下的新的评价方式——发展性评价。而在发展性评价中有一个小环节,它容易被我们忽略,但是对学生来说十分重要,那就是教学过程中的随机评价语言。可能是因为数学属于理科的问题,我发现很多教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经常忽视课堂随机评价语言的重要作用,他们的课堂随机评价语言只是简单地说“对“或“错”等一些简单用语,缺少与学生间的情感交流。这种课堂随机评价语言方式不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兴趣,不符合教育发展和学生个体成长的要求。

课堂随机评价语言本身是一门教学艺术,是教师在课上与学生进行学习和情感交流的有效方式。它体现教师对学生的意见和态度,体现教师对学生学习成果的认可或否定。课堂随机评价语言内容所蕴含的情感意义,从某种角度来看,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情绪。因此,我认为一定要重视对课堂随机评价语言的设计,将要表达的意思婉转或恰如其分地说出,尽量在简短的评语中清楚而自然地肯定学生能力所在并激发其学习的兴趣,从而诱发学生对学习的渴望和求知欲及对任课老师的情感上的信任和喜欢,为其它教学环节作好铺垫,有的放矢地开展教学活动。对于学生来说,来自于老师的,无论是一句赞美的话或一个赞许的微笑,还是一则善意的批评,学生聆听后,激起的是学习的内在动因,获得的是学好知识的信心。鉴于课堂随机评价语言在数学教学中的重要性,本人根据新课程数学教学的特点,并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对数学教学中课堂随机评价语言的设计进行了有益探索,并总结了一些设计原则及方法。

一、表扬要有针对性,批评要有艺术性。

学生是我们教育的主体,心理因素对于任何阶段的学生来说都是很重要的,学生总是很重视教师的评价。在课堂上,教师一句可能自以为无意性的“评语”,往往会左右学生此后的听课情绪,甚至一生的命运(“皮格马利翁效应”正是这样证明了教师的期望对学生的作用)。针对这一点,教师不妨将课堂中对各层次学生的随意性“评语”变为可激发学生更积极思维的针对性“评语”,从而提高学生的兴趣,强化课堂效果。称赞和表扬,是学生兴趣的源泉,是引导学生前进的动力。任何人都有自尊心和荣誉感,每当学生在答对问题时,教师应及时称赞和表扬,如:“你回答的非常好,非常准确,保持住这种状态”。当学生有独到的解题方法时,教师要用生动活泼、热情洋溢的评语给予鼓励,如:“你真聪明,你的思路非常敏捷”,“你与众不同的见解,真让人耳目一新,你真棒!老师还没想到的这种做法,该向你学习”,“你的头脑真灵活,这种见解比老师的看法好多了”等等。

对一些课堂上出现了错误的学生,在课堂随机评价语言中一定要有批评,不能回避。批评型批语要幽默风趣、委婉动情,要注意艺术性和启发性,避免伤害他们的自尊心。力争做到“良药不苦口,忠言不逆耳”。对于因粗心而出现的错误,首先要肯定作业其它方面的长处,增强自信心,然后做出鼓励,再提出殷切希望,如:“方法太好了,可要细心呀!”,“你的思路敏捷,要是能提高正确率,那肯定是最棒的!”等纠错的建议。这样,一方面不打击其自信,另一方面使其纠正不良倾向,培养严谨的治学态度,能得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引导要有启发性,鼓励要有连续性。

学生在课堂上出现了一般性的错误,教师除了在课堂随机评价语言中批评外,还应分析其错,启发其自己找到错并能改正。培养大胆创新、敢于求异、勇于探索的新型创造型人才。利用课堂随机评价语言,为学生搭建“梯子”,点燃他们的创新火花,诱发他们的创新思维。如某生不能很正确回答问题时,若能亲切和蔼地对学生说:“你的思考方式很有特色,但与这个问题的思路稍有出入,换一个角度想想,或许会有新发现的”,“你肯定还有高招,因为你是我的骄傲”等等。这样能充分调动学生主动自觉学习的积极性,引导他们自主增强探索学习的能力。

每一个学生都希望得到老师的特别关注,尤其是那些自信心缺乏的学生。当某学生回答问题与正确答案出入较大时,教师简单粗暴的指责及烦燥情绪只会使之更紧张,甚至思维停滞,以后更加害怕这种情景的出现,形成恶性循环。因此,下课堂随机评价语言时,要客观、公正地对待每个学生,尤其是对差生更应侧重,对他们的点滴进步,要及时给予鼓励,并保持一定的连续性。如:曾经批评过某生的回答问题的声音太小,后发现其有所进步,就立即给予表扬:“我发现你的声音变得比以前洪亮多了,再接再厉!”某生原来经常不会回答问题,后来他自己能独立回答问题了,尽管有错,仍然要立即鼓励:“好极了,尽管有点小错,但你毕竟进步了。”此类富有情感的批语,能使学生大受鼓舞,从而激发其学习的积极性。

三、站位要有高度性,交流要有感情性。

下评语时,要彰显教师的个人水平,体现教师的个人魅力,并通过评语树立教师的个人形象和威信。在学生的眼中,教师是一个“知识机器”,他们的心目中教师是无所不知的,教师的一举一动都备受他们的关注,也深深的影响着他们,教师要时刻有“高度意识”,时刻去充实完善自己的知识和业务水平,这样在给学生下评语时不至于无话可说,更不至于一句话说了一遍又一遍。在给学生下评语时,教师要始终作为学生的第一榜样,作为学生的镜子,从教师身上学生要能获得启迪。

课堂评语不仅是师生间教学信息的相互反馈,而且是联系和沟通师生感情的桥梁。在课堂上,教师可以觉察到学生的思想和自主学习情况,从评语中学生也能领悟出教师对他是否关心、有信心和责任心。因此我们要充分利用评语加深师生的情感交流。评语言辞恳切,切中要害;或热情鼓励、或委婉告诫。始终使学生保持清醒的头脑、强烈的兴趣、昂扬的斗志,激励并坚定他们"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信念。通过评语,教师尽可把祝福、问候、关切、激励、真诚、信任之情化作甘甜的泉水,去滋润学生的心田,引起师生教与学的共鸣,达到教与学两者的和谐与统一。

亲切感人的课堂随机评价语言能使学生保持積极舒畅的学习心境,又能唤起学生的热情,从而产生不可低估的力量。古人云“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晓之以理,以理喻人,而且要动之以情,以情感人。

总之,在数学新课程的实施过程中,注重的是学生个体的全面发展,只要老师在课堂里对学生采用随机评价语言,不是简单的对知识进行“对”和“错”的判断,而是要挖掘问题背后的教育资源,使学生从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多方面都得到发展。必老师的心中装着学生,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科学组织学生的作业批改,能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最终实现学生全面和谐的发展。

上一篇:综合教研组下一篇:医院信息管理系统可行性分析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