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检正能量

2024-08-1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质检正能量(精选8篇)

质检正能量 篇1

全国质检系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先进人物事迹选登

(四)郝俊虎:演绎平凡亲情

在大力提倡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今天,郝俊虎在做好工作的同时,10多年来恪守“君子入则孝”、“事父母能竭其力”的格言,无怨无悔地侍奉年弱多病的父母双亲,给予他们无微不至的照料,用自己的言行诠释着新时代尊老爱亲的含义,在兄弟姐妹中树立了榜样,赢得了同事和邻居们的一致称赞。

郝俊虎出生在一个山西贫困山区普普通通的农民家庭,从小家里靠父母务农维持生计和供孩子读书。因家庭贫困,为了供他从上小学到大学再到研究生,父母省吃俭用,他把这份情深深地埋在心里,时常告诫自己,父母这辈子不容易,要让他们晚年生活幸福。2003年,郝俊虎研究生毕业后,到宁夏检验检疫局做了一名科研技术人员,在技术中心工作10年来,他吃苦耐劳、勤勤恳恳、脚踏实地、爱岗敬业、任劳任怨,得到领导和同事的好评。

逢年过节回老家,他看着两鬓斑白的两位老人,从心里告诉自己,一定要好好孝敬父母,抽空常回家看看。可是天有不测风云,2007年,母亲查出患有食道癌,母亲怕花钱不做手术,怕给儿子带来经济负担。为了劝说母亲做手术,他请同窗好友帮忙做思想工作,编制病理谎言,坚持把母亲从老家接来,母亲的手术非常成功。由于母亲身体虚弱,一日三餐吃的食物要严格控制和限量,他为母亲特意制定了既营养又科学的食谱,让母亲按食谱进餐,避免了因食物不对给母亲带来痛苦。现在每年他都定期为母亲进行身体检查,各项生理指标正常,身体未见异常,他告诫自己无论自己有多大困难,也要让母亲好好活着。

2011年70岁的父亲,突患脑梗塞,言语不清,行动不便。家人怕影响他工作没有告知,在县医院住院一周,他知情后,坐火车回老家把父亲接到银川,做了脑血管支架手术。父亲住院两个多月里,为了更好地照顾父亲,他在父亲的病床前打地铺,坚持夜夜陪护。平日帮助父亲穿衣、洗漱、喂饭、烫脚,为了帮助父亲更好恢复,他每天坚持给父亲按摩胳膊和腿,促进血液循环。常常是在忙完工作之后继续守在老人床前。在郝俊虎和家人的悉心照料下,老父亲精神一直很好,积极坚持锻炼,半年后奇迹发生了,父亲竟然能拄拐独立行走。对于双亲的赡养,郝俊虎夫妇一直都坚持自己独立承担。耐心地侍奉老人吃喝拉撒,从不让老人受一点委屈,受一点伤害。为了更好地照顾老人,工作上的应酬、朋友之间的聚会他都尽量推掉。对此,老人有时深感内疚,但他总是安慰老人:“家里事我来操心,一切都会好起来的,你就安心养病吧。”

多年来,处在这样的家庭中,面对一个接一个的困难,面对父母的病,他心中也有过苦痛,生活也充满累与忧,但一想到他们是自己的至亲,他们与自己血脉相连,作为家中的主心骨,他不能垮。作为男人,作为家庭的顶梁柱,他勇敢地把这一份责任、亲情与义务担当起来。郝俊虎说:“他们给予我生命,现在他们病了,我的劳动与付出,同样得到了他们的回报。父母的坚强,妻子的宽容与理解,家里家外、单位的理解支持,使我得到了很多宽慰,我坚信,一家人在一起的日子是值得珍惜的。为了维持一家人的生活,我苦点累点,远比他们受病痛、受折磨要好很多,孝老爱亲是我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为人子女起码的道德与良知。”他对孝的理解是:人的一生可以错过很多东西,但万万不能错过回报父母恩情的机会,老人把儿女养大不容易,儿女为了老人的健康和幸福,应该付出最大的努力和代价。他怀着一颗孝顺之心、一颗体贴之心、一颗关爱之心,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着为人子、为人夫、为人父的高贵品质,在平凡的生活中演绎着点点滴滴的亲情故事。

这些年,郝俊虎坚守自己的责任和义务,坚定对家庭的信念,面对家庭的困难,不抛弃,不放弃,把为人子的美德,在一天天一月月一年年平凡而又平淡的点点滴滴的生活中,最大限度地传承下去。让孝老爱亲成为不灭的长明灯,去照亮更多的家庭。

袁芳:彰显爱情坚贞

20年,7000多个日日夜夜,除了上班,她待得最多的地方就是医院,因为她要守护在丈夫刘勇剑身旁,一次又一次地为丈夫赶跑死神,她就是48岁的贵州遵义市红花岗区质监局工作人员袁芳。如今,刘勇剑已经因病于2012年6月去世,但这些年携手走过的路,袁芳依然清晰记得„„

1990年,袁芳嫁给了刑警刘勇剑。刘勇剑因为工作原因,经常外出办案,家里只剩袁芳一人。就连儿子出生时,忙碌的丈夫也因出差未能陪在妻子身旁。而体贴的袁芳总是为丈夫着想,从不会因此而抱怨,为了给予丈夫更多的支持,她还包揽了照顾父母、操持家务等一切事宜。

原本,袁芳以为生活就这样顺利而美好,然而病魔却找上了这个幸福的家庭。1993年5月,刘勇剑在出差途中身体抱恙,后经医院检查诊断为慢性肾功能衰竭。这一结果犹如晴天霹雳,沉重打击了年轻的小两口。袁芳感觉天都要塌下来了,不知道该怎样面对生活,但一想到患病的丈夫和年幼的儿子,袁芳坚定了要让丈夫活下去的信念。此后的日子,她陪着丈夫外出治疗,家里没钱,她就四处去借。

靠着透析,刘勇剑维持着生命,期间还多次病危。每一次接到医院的病危通知书,袁芳都强忍着泪水,不愿意让别人看见,更不愿意让丈夫失去信心。为了减轻家里的负担,刘勇剑几次拒绝治疗,但是袁芳怎么能让他这么做。于是,袁芳动员亲戚朋友说服丈夫继续治疗,并用亲情感化丈夫。因为袁芳的坚持和不放弃,虽然刘勇剑经历了透析、换肾、脑出血等几次危险期,但最终多次与死神擦肩而过。

期间刘勇剑病情也曾好转,这是袁芳20年里最开心和幸福的日子。丈夫成功接受换肾手术后,在她无微不至的照顾下,身体一天天好起来。她很珍惜这段时间,在照顾丈夫的同时努力工作,为此还受到了单位多次嘉奖。后来,遵义市质监局相关领导了解到袁芳的实际困难,为了让刘勇剑有更好的医治条件,特地对袁芳的工作岗位进行了调整,将她从习水县质监局调到红花岗区质监局。

然而,幸福的时光没维持多久,换肾的丈夫病情又加重了。这一次,袁芳依然和以前一样,带着丈夫四处医治,尽管医院下了一张又一张的病危通知书,她仍然不愿意放弃,她觉得只要有一线希望,就要继续治疗。经过20年的反反复复后,刘勇剑因第三次脑出血永远地离开了人世。

20年时间,说长不长说短不短,袁芳除了不离不弃照顾患病的丈夫,对双方老人也颇有孝心。由于丈夫老家有90岁高龄的祖母,父母又体弱多病,袁芳经常利用双休日、节假日去看望老人,嘘寒问暖。几位老人身体有不舒服,袁芳总要乘车40公里,赶到老人身边,带他们去医院看病。老祖母深受感动,逢人便讲:“我家有个好孙媳妇。”刘勇剑的父母提起袁芳时,也总是热泪盈眶,夸奖她是好儿媳,兄弟姐妹都说多亏有个好嫂子,大哥才活这么多年。对于孩子,袁芳承担着母亲的职责,又承担着当爹的责任,即使忙于照顾丈夫,但对儿子的成长、学业,袁芳也同样没有疏忽。2009年,儿子考入华中科技大学文华学院,即将毕业踏入社会的儿子感慨:“是母亲既当妈又当爹抚养了我,让我顺利考上大学。步入社会后,我一定要像母亲那样,将这种深情延伸下去。”

在家里,袁芳20年如一日照顾生病的丈夫,不离不弃;在单位,她爱岗敬业,工作勤恳,多次被评为“优秀公务员”和“先进工作者”;在邻里,她是个热心肠、贴心人,邻居夫妇有口角,她经常去当“和事佬”,家属院的路灯坏了,她主动找电工来修复,水管坏了,她积极联系供水部门修理„„20年来,袁芳没有吃上一顿可心的饭菜,没有买过一件时髦衣服,更没有时间去交朋结友,只是一心想陪好丈夫照顾好家庭,只要他们幸福,她也就幸福了。

张春艳:传递真情无限

她曾经面临家庭的不幸,却不离不弃,用牺牲自我的幸福撑起了一个支离破碎的家,让失去父亲的孩子有温暖,让老年丧子的公婆有依靠;她,用强烈的责任心,无私奉献的工作热忱,成为爱岗敬业的楷模。她就是河南周口市质监局稽查大队副中队长兼“12365”举报投诉中心主任张春艳。张春艳1975年6月出生,1996年参加工作。先后在2008年、2010年、2012年被评为河南省质监系统优秀工作者、2012年获得周口市质监系统“尚德重礼、爱岗敬业”先进个人、2013年获得第一季度“周口好人”荣誉称号。

她原本有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庭,丈夫是大学讲师,儿子聪明活泼,还有公公婆婆,一家人和和美美。2004年底,她年仅31岁的丈夫因脑溢血突然去世,撇下了两岁的儿子和年老体弱的公婆。公婆家在农村,年龄大了,没有任何经济来源,她当时只有20多岁,以后的日子该咋过?噩梦过后,她经历了无数个不眠之夜,无数次她对着爱人的遗像哭泣,她决心替丈夫尽到孝敬父母的责任,赡养他们到老。转眼丈夫去世8年多了,给她牵线搭桥的人也不少,她始终坚持一个条件,就是带上她的孩子、公公和婆婆一起生活,对他们要好。因此直到现在她依然没有再组新家庭,但她从没为这个后悔过。这么多年,她们婆媳一直相处得非常融洽。经常有人这样问她婆婆,这是您闺女吧,看对你多好,她婆婆也会情不自禁解释:“是俺媳妇,俺这媳妇待俺比闺女还亲呢!”

2005年,公公因失子之痛,积郁成疾,突发脑溢血重病在床,右侧肢体麻痹,失去了语言能力。张春艳又一次挺起了腰杆,不仅送公公去条件最好的医院治病,还按照医生的建议坚持每天为公公做康复按摩。刚开始公公有些不好意思,认为她是媳妇,拒绝让她做按摩,她对公公说:“爸,您现在是病人,不要想那么多,你就把我当成您的儿子吧。”公公住院期间,她每天坚持给公公按摩,慢慢地公公的肢体有了知觉。之后她既当儿子又当女儿尽心尽力地照顾着他。人说久病床前无孝子,可张春艳一直无怨无悔地伺候了公公8年,直到2012年公公去世,她更是替丈夫尽到一个当儿子的责任来处理后事,给公公披麻戴孝,按当地的规矩挨门挨户地磕头求人帮忙,处理后事。周围群众都说,这家真有福气,娶了这么好的一个媳妇,儿子虽然死了,公爹也一样葬得风风光光。

2010年底,她带队查办一个无CCC认证配电柜案件。那天下着大雪,而她们要检查的配电柜安装在3米多高的铁架上,堆满厚厚的积雪,还紧挨着一个3000伏电压的变压器,非常危险。以往她从来没爬过这么高的悬空铁架,怎么办,上去还是不上去,当时她心里确实有些怕,要是不上去,证据就有可能被转移。她一咬牙,管不了那么多了,自己爬了上去。在高空她历时一个多小时,对无认证设备进行详细拍照记录,保全了证据,使案件得以顺利办结。

由于工作出色,2011年组织上又让她兼任“12365”举报投诉中心主任,工作量顿时增加了很多。2012年7月的一天夜里,她的儿子突然头痛、高烧,还伴有严重呕吐,紧急送往医院后,再给孩子做过一系列检查化验,输上水,天已经亮了。经过一整夜的折腾,她已经疲惫不堪,可是偏偏今天投诉中心是她值班,空岗就意味着工作可能会出问题,于是她拖着沉重的身体又赶紧向单位走去,开始了新一天的工作。

时至今日,她仍用她的大爱独自支撑着家庭,用她的坚强扛着家和事业的重担前行,她弘扬了中华女性的传统美德,得到广泛赞誉,她为我们传递着人性的真善美,为社会传递着勇于担当的正能量。

林斌杨:诠释大爱人生

2013年3月4日,气温只有10摄氏度左右的桂林依然寒风瑟瑟,路人大多还穿着羽绒服,下午6点30分左右,忙碌了一天的广西桂林检验检疫局机场办事处副主任林斌杨回到自家小区,独自往家走去。在路过小区内池塘边时,他远远看见一个两岁多的小孩独自在对面的池塘边玩耍,而孩子的周围并未发现任何看管照料小孩的大人,年幼的孩子感觉不到危险就在身边,在池塘边上自顾自地玩着,让人看得胆战心惊。

见此情景,林斌杨同志放慢了脚步,正在考虑怎么提醒这个小孩不要太靠近水塘的时候,小孩却已摇摇晃晃地朝着池塘走去,林斌杨还没来得及喊他小心,“扑通”一声,孩子就已掉到了池塘里,转瞬间,冰冷的池水里年幼的生命危在旦夕。林斌杨见状,没有丝毫犹豫,立即朝池塘飞奔过去,甚至没有脱掉衣物和鞋袜,一边大喊救人,一边跳进齐腰深的水中,奋力向对岸游去。年久失修的池塘里,淤泥积了极厚的一层,水面也全都被浮萍覆盖着,给争分夺秒抢救孩子造成了很大困难,林斌杨竭尽全力朝着孩子落水的地方游去,在最短的时间内找到孩子并高高托出水面。然而由于最近的堤岸太高,实在无法把孩子托送到岸上,他只好双手托举着孩子从池内艰难涉水折返至较低的岸边,并在周围群众的配合下将孩子救上岸。此时的他已全身湿透,浑身上下沾满了淤泥和浮萍,可他无暇顾及自身的情况,一上岸就忙着清理孩子脸上、身上的污物,接过周围群众递来的毛毯将孩子包裹好,建议刚刚赶到的家长将孩子立即送往医院。

而当他处理完这一切后,才感觉到寒意袭来,自己早已冻得瑟瑟发抖,拿出手机想和家人联系时,才发现衣兜里刚买几天的新手机已被水泡坏了。周围群众纷纷称赞他的义举,而他在简单地收拾以后,从人群中悄然离开了„„

当天晚上,有位同事无法通过手机联系上他,从旁打听才得知其中内情。他的事迹在同事当中传开之后,大家都夸赞他的善行义举,为有这样一位无私助人的好同事而倍感自豪,林斌杨只是憨厚一笑。

工作和生活中的他,朴实善良,为人低调,甘于奉献。他曾多次捐助龙胜江底乡小学的贫困学生,2012年10月,任桂林机场办副主任的他还组织开展了为贫困山区学生捐助营养午餐的“3元计划”捐款活动。每次抗震救灾支援活动,他不仅自己积极参与,成为单位捐款最多的人,还动员自己的爱人和孩子多捐款来帮助有需要的人。他还把乐于助人的优良品质贯穿到自己的工作中,他对出入境的旅客总是热情服务、彬彬有礼,为他们提供各种力所能及的帮助。多次拾到旅客护照、烟酒、钱物等,他总是主动寻找联系失主,归还失物,避免旅客的财物损失;对于那些特殊的出境病人,他总是在严格履行检疫程序的同时,发扬以人为本的精神,为病人提供最大的便利。他的善行,收获了诸多旅客的感谢和好评。有两名澳大利亚旅客在桂林机场办理出境登机手续的时候,遇上了无法打印登机牌的难题,旅客因语言问题沟通不畅,解决的过程中也是一波三折。就在旅客一筹莫展的时候,路过的林斌杨看到他们面露难色,用流畅的英语主动上前了解他们的难处,并帮助旅客与机场相关部门进行沟通。在他的一再努力之下,两位国际友人得以按时办理登记手续并顺利返程,避免了几千元的经济损失。事后,林主任婉言谢绝了旅行社经理的登门酬谢,但旅行社还是送来了感谢信,表达了对林斌杨的感激之意。

作为一名有着26年党龄的老党员,林斌杨用自己的行为诠释着一名共产党员的无私奉献和乐于助人,在工作和生活中践行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张文君:践行核心价值

日前,在全国质检系统组织评选的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先进人物活动中,北京市房山区质量技术监督局稽查队长张文君榜上有名。张文君1971年5月出生,中共党员,2009年12月从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第38集团军转业到房山区质量技术监督局工作,现任北京市房山区质量技术监督局稽查队队长。他爱岗敬业,勤勉上进,廉洁自律,自觉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为促进房山区质监事业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得到了各级领导和广大干部群众的认可和好评。

张文君在部队期间,于1991年10月参加北京军区侦察兵尖子大比武获全能冠军,荣立三等功;1995年12月圆满完成军委首长的安全保卫任务,荣立三等功;1997年12月在执行任务时抓获北京市公安局通缉的两名逃犯,荣立二等功;2003年12月所带领的新兵营在集团军考核中获得冠军,荣立三等功;2008年5月在汶川抗震救灾一线,荣立三等功,同年参加奥运安保工作,获国家奥运安保领导小组通报嘉奖。转业到地方后,2011年在房山区质量技术监督局考核中获优秀嘉奖,2012年在北京市质监局考核中荣立三等功。2013年被推荐为北京市首届“勤廉之星”候选人(全市32人入围),是北京市纪检委首推的4位宣传典型之一,北京电视台“廉政北京”频道即将播出该同志先进事迹短片(电视台正在采访摄制中)。

2008年5月12日,在汶川地震发生的当天,张文君随国家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第一时间奔赴灾区,带领特种小分队成功营救地震幸存者48人,挖掘遗体1080具,期间得知岳父去世的消息,毅然决定留在抗震救灾前线,展现了中国军人的大爱、大勇和共产党员的无私奉献精神。

转业到房山区质量技术监督局后,张文君一如既往地保持了艰苦朴素、勤恳踏实的优良作风。他清醒地认识到自己是一名质监战线上的新兵,利用点滴时间努力学习质监部门相关业务的法律法规以及内部管理等规章制度,坚持从基础入手,从基层做起,先后在特种设备监察、行政执法、产品质量监督管理等多个岗位上历练,全面扎实掌握了相关业务知识和技能,迅速成长为房山区质量技术监督局的业务骨干和带头人。在任职期间,尽职尽责,任劳任怨,打假查黑,依法行政,展现了一名优秀质监工作者的风貌。

2012年6月25日,在查处房山区阎村镇张庄村商业街一处无证糕点生产窝点的过程中,相对人纠集了10余人,阻止执法人员扣押产品,并叫嚣:“谁敢装车,弄死谁”,张文君不惧恐吓,义正辞严地斥责了对方暴力抗法行为,扫清执法障碍,并将相对人偷偷塞给他的2万元现金扔在了地上。

2012年7月21日,房山区遭受了特大暴雨袭击,桥断路毁,张文君冲在第一线,带领科室人员,下乡检查受灾情况,为灾后的食品监管提供了宝贵的决策参考。

2011年12月31日下午,张文君驾车经过房山区良乡拱辰北大街十字路口,发现车辆无法通行,路口南侧道路中间一位中年男子瑟瑟发抖地躺在地上,浑身鲜血,正在向周围人求救,围观者却无人施救,都说,谁敢救呀,黏上了怎么办?张文君二话没说,立即将伤者抱上自己的车,紧急送往就近的良乡医院抢救,当时伤者已昏迷,由于得到及时抢救才脱离了生命危险。家属赶到医院后误认张文君是肇事者,不放张文君走,随后赶到医院的交警也怀疑张文君是肇事者。张文君虽然受到了误解,并没有感到怨恨,因为他坚信“人人都应献出一份爱,社会才能更加和谐稳定”,“正义终究能压倒邪恶,还他一份清白”。事实证明他是对的,伤者清醒后及时澄清了事实,并抓着张文君的手,感激地说:“大哥,要是没有你,我命都没了。谢谢你,救了我一命。感谢你,我的救命恩人。”这一幕令处理事故的交警也感慨道:“这年头,像你这样的人已经不多了。在你身上我看到了雷锋的影子!”伤者痊愈后,要求到单位送感谢信,被张文君婉言谢绝。

2013年1月的一天,张文君在良乡医院办事时,一位老大爷从上行自动扶梯上摔落,头部、手上满是鲜血。在前乘梯的张文君发现后,转身立即抱起老大爷,直奔急救室。在场的老人的老伴紧紧抓住张文君的手说:“好人啊,谢谢你救了我老伴。”

张文君的优秀事迹、见义勇为的美德和爱岗敬业的品质为质检系统树立了良好的榜样。

质检正能量 篇2

情绪与行为

詹姆斯认为情绪完成是人们观察自己表情后产生的结果。从这个角度来说,人们微笑从来不是因为他们快乐;相反,人们感到快乐是因为他们在微笑……当代许多对于詹姆斯理论的阐释都认为:情绪和行为之间是互相影响的,正如正能量和负能量也会相互转化一样。举例来说,人们微笑是因为快乐,同时人们也会因为微笑而变得更加快乐。

对于“表现”原理的研究表明:与在脑海中想象一些快乐的事情相比,表现得快乐更加快捷、高效。所以,请尽情微笑,让脚步轻快起来,高昂起头,快乐地说话、跳舞、谈笑、歌唱,做任何你喜欢的事情,这样正能量才能被驱动,将所有好的情境、人和事件带入你的生命中!或者,换句话说,如果你想要变得快乐,那就先得感觉美好,这样才能有吸引美好事物的能量。

——摘自《正能量》,第10~11,36页

我们通常认为行为和情绪之间的关系是:因为幸福所以微笑,因为害怕所以逃离。然而,詹姆斯颠覆了这种错误的“常识”,他告诉我们其实更通常的情况是,我们因为微笑所以幸福,因为逃离所以害怕。这种观点对习惯于前一种因果思维的我们来说,无疑有振聋发聩般的效果。在怀斯曼的口中,詹姆斯是一个“戴着绸帽,拄着手杖,身穿长袍和红格纹裤子,游荡在哈佛校园里爱开玩笑的教授”,他做的心理学实验在前辈冯特看来不够严密专业。但是他提出的理论却在后面的一百年里不断得以验证,詹姆斯本人也被称为“心理学之父”。在詹姆斯看来,情绪和行为是相互影响的,是个双向的过程。在我们的身体中,千百万电脉冲正在神经通道里飞过,而这些川流不息的电脉冲有两个方向,即一个通路是从大脑传递给身体的各个感官,另一个通路是从身体的感官感受器传递到大脑。如果行动真与情绪有关,那么按照推理而言,人的行动越少,情绪也会随之越少。为此,心理学家奥曼研究了亚利桑那州的脊髓受伤的退伍军人后发现,脊柱受伤位置越高的病人,越少感受到情绪,一些病人提及,受伤后怒火中烧的生气感觉已经不复存在。这就验证了上面的推论,因为脊柱的受伤位置越高,人的活动能力越差,可见行动会影响情绪。而皮肤科医生芬奇则发现注射肉毒杆菌除了可以消除皱纹外,竟然还有一个附带的效应,即缓和抑郁和悲伤。也就是说,不能暴跳如雷就不会怒不可遏,不再皱眉让人不复抑郁,可见行动能转变情绪。

对行为和情绪关系的看法直接影响了对如何转变情绪的观点,弗洛伊德和詹姆斯在这点上截然不同。在弗洛伊德看来,情绪是主导的,行为是从属于情绪的,因此当人们生气时,应该释放“生气”,宣泄自己的“愤懑”。而詹姆斯则认为,人们之所以生气,恰恰是因为他们表现得很生气,如果鼓励他们继续生气,那么只会传输更多的负能量,让人更加愤怒。那么,詹姆斯和弗洛伊德的观点究竟谁对谁错呢?后来对此问题饶有兴趣的心理学家们,分别对伴侣、员工和球赛观众做了调查和实验,发现恶言相向会发展为伴侣间的拳打脚踢,咆哮叫嚷会增强员工对公司的敌对情绪,而在球队比赛时,双方的支持者会因为特殊的信仰和历史问题让球场上的紧张气氛达到剑拔弩张的状态,互相谩骂。2011年,苏格兰警方比较了赛前和赛后的犯罪率后发现,赛后的格拉斯哥地区的暴力犯罪量是平常的三倍,家庭暴力量是平常的两倍。以上实验都强有力地说明,詹姆斯的观点胜出。

而哥伦比亚学者沙克特的研究则让我们从另一角度来解释詹姆斯的理论。我们常常认为,不同的情绪对应不同的身体感受,比如紧张焦虑常常带来口干舌燥,高兴时心率下降、呼吸放缓。但是经过一系列实验,沙克特发现人体并没有一个如此复杂和精密的情绪反应系统,人体内的确存在着一个心理系统,他形象地把这种心理系统的运作模式比作拔河比赛,一边是红队,一边是蓝队,当红队发力时,你会感觉到身体被唤醒一样,包括肾上腺素、血液速度、糖分、心跳都有更加活跃积极的表现。而当蓝队发力时,则一切活动都会放缓。一般情况下,你的身体就在红队和蓝队的较量中达到平衡。这一心理系统影响着我们体内能量运作,使人产生不同的情绪时,会有不同强度而不是不同类型的身体感受。

接下去,沙克特做了一个重要的实验来研究身体感受和情绪之间的关系。他打着研究“沙普乐星(一种维生素化合物)对视力的影响”的幌子,找来两组被试者,给他们注射了肾上腺素,这会导致被试者心跳加速、双手颤抖、嘴唇发干。第一组被试者中则混入了一个“快乐先生”,几分钟之后,这位“快乐先生”在墙角玩起呼啦圈,开始讲笑话,时不时捧腹大笑。而第二组被试者中则混入了一个“愤怒先生”,他不断地抱怨和发怒,最后甚至扬长而去。实验结束后,沙克特让被试者们汇报自己的情绪,发现第一组被试者在“快乐先生”的鼓舞下,从积极的角度看待自己因为注射肾上腺素所引发的心跳加快,他们普遍感到快乐,激发出了体内的正能量,而第二组被试者则在“愤怒先生”的刺激下,从消极角度来诠释自己的心跳加快,他们普遍感到恼怒,产生负能量。因此,沙克特坦言我们不是“看到一头奔向你的狮子→感到害怕→紧张冒汗”而是“看到一头奔向你的狮子→紧张冒汗→情境解释→感到害怕(在野外)或者感到兴奋(在动物园)”。由此可见,同样的行动当有了不同的解释之后可以引发不同的情绪。也就是说,我们的情绪在很大程度上是我们自己造成的。比如,当我们参加一次重要的考试而感觉到“心跳加速”时,许多人将这种现象解释为“感到焦虑”,进而暗示这种焦虑会影响临场的发挥,那么结果可能真的是这样。但如果我们把这种现象看做是“适当的兴奋”,它会有助于激发和调动能量,那么反而可能会让你更好地发挥。

综合詹姆斯的理论和沙克特的理论,如果你要摆脱坏情绪,拥有好情绪,单在情绪的漩涡里打转是行不通的,因为这可能会越缠越紧,形成一个打不开的死结,即使最后能自我解脱,也需要很长的时间。但可能一个简单的微笑、一次愉快的旅行、一场倾心的交谈甚至一顿美餐就让你从“剪不断理还乱”的情绪中抽身,正能量会充盈在你的体内。此外,对行动或身体反应的解释也很重要,如果你习惯从“正面积极、充满希望”的角度来解释,那么一切苦难、疼痛都是暂时的,因为这样的解释会盘活体内的正能量,让眼前的困难变得可以超越。

奖励是一种负能量

艾尔·菲科恩在其《用奖赏来处罚》一书中,通过大量的证据,分类说明了奖励的负面作用,认为它甚至阻挡了正面能量流向我们。

……

这些实验的结果相当显著。通过奖励学生、吸烟者和开车者,实验人员其实是在鼓励他们表现得仿佛自己并不喜欢读书,并不想戒烟,并不想系安全带一样。结果,如果不再有奖励的话,人们往往不会再做那些之前获得过奖励的行为,奖励甚至会起到反作用。因此,短期看来,奖励机制是有效的。但是,长期看来,相关组织不得不持续提供特别的优待、糖果、礼物、奖金等奖励措施;一旦奖励没了,人们的动力也会烟消云散。

——摘自《正能量》,第140~141,143~144页

有一个故事,内容讲的是有一群顽皮的孩子喜欢往一个老人家里扔石头,老人想了各种办法都不奏效。后来老人灵机一动,他对孩子们说,谢谢你们来我家扔石头,可以让我不那么寂寞,为了感谢你们,我愿意付钱给你们,每人每天一块钱。孩子们开心极了,石头扔得更欢了。过了几天,老人又召集了所有的孩子,告诉他们,抱歉,我最近手头有些紧,所以,只能给你们每人每天五毛钱,孩子们有些不悦,但还是坚持来扔石头。再过了几天,老人对孩子们说,对不起,我想我以后恐怕不能给你们钱了。结果,孩子们走了,他们再也不来扔石头了。这是因为人们已经形成了一种思维方式“别人让做的=自己不喜欢做的”。行动可以引发相应的思考和情绪,在这里奖励产生的是一种负能量,既然这事需要奖励,就是我不喜欢做的。的确,鸽子可以因为谷物而拼命地学习啄开关。人类也是一样,奖励有激励的作用,但是,它只能是短期有效的。不仅如此,它在无形中还埋下了负能量的种子,就长期而言,它的效用是负面的,而且带有持久的负面性。

以下几个实验很能说明问题:如研究戒烟的问题,实验人员以“去夏威夷旅游”为诱饵,在三个月内实验组成员戒烟的热情非常高,远高于对照组,而一年后,实验组重新抽烟的人比对照组更高。德西则做过另一个类似的实验,他邀请志愿者来玩一种非常有趣的“苏马”游戏,实验组被要求拼出一定形状并给予一定的奖励,而对照组则没有任何奖励。三十分钟过去,德西假装有事要离开十分钟,这十分钟志愿者们可以随意活动。事后的调查表明,那些先前没有被允诺奖励的志愿者更愿意玩拼图游戏。斯坦福大学的莱珀则来到学校让孩子们画画,其中有一些孩子能因此得到“好孩子奖章”,几周后,莱珀返回学校,发现那些得到奖章的孩子画画的时间反而缩短了。以上这些实验结果都证明了从长远来看,奖励积聚的是一种负能量。不仅如此,奖励还特别挫伤涉及创造性的高级能力。如果你认为给钱就能让人才思泉涌、灵感迸发那就错了,阿布马勒邀请了一批专业艺术家,请他们评判受客户委托和自发创作的一批艺术作品的艺术价值,结果发现,后者受到的评价更高。为了排除客户委托造成限制,影响了艺术家的创作这一无关因素,阿布马勒做了一个更加严密的实验,她招募了一批作家新人以“欢笑”为主题请他们写诗,对实验组诗人她鼓励他们畅想成名后的鲜花、掌声和金钱,而对照组诗人阿布马勒则希望他们沉下心体味在创作中的乐趣。请专业诗人评判后发现,实验组表现出的创造性明显逊色许多。所以,即使仅仅是想象获得奖励也会产生负能量,抑制创造力的发挥。

这不由让我们想到了教育中的“小红花”现象,许多学校都在绞尽脑汁地构建严密的奖励系统,特别是在高年级阶段,教师会发现“小红花”已经不管用了,更糟的是,“小红花”还有负能量的隐患,在未来才会表现出来。的确,在教育中“奖励和惩罚”都是我们常用的教育手法,关于“惩罚”我们的讨论已经有许多,我们都意识到,惩罚不是简单的要或不要的问题,而是要仔细地探讨“什么是该惩罚的?”“何时何地惩罚?”“如何惩罚?”等一系列的问题。相比惩罚,对于奖励我们关注得更少些,其实仅仅是“奖励隐含负能量”这点就提醒我们大有必要对奖励这一问题进行细致的剖析,和惩罚一样,在学校教育或家庭教育中,奖励也必不可少,“奖励如果得当,未必一定产生负能量”,和惩罚一样,我们首要明确的问题是奖励的目的是引导,指向孩子更长远的发展,而不是短时间内的控制。

正能量?负能量? 篇3

2015年3月27日下午,一位市民將自己拍摄的视频上传到网络后引发了全国网友的热议。视频内容显示:27日下午5点30分左右,在北京海淀区双安商场西侧的天桥附近,有三女一男四个成年人围着一名初中生争吵。视频发布者告诉北京青年报记者,双方最开始起争执的时候她并不在场。发视频是因为这几个大人说话太无理。这几个人一直在质问学生为什么要拍照,并称这名学生读书读傻了。一名中年女子咄咄逼人地对着这名学生说:“你哪个学校的,有病吧。”她身后的一名女子则大声说,是人大附中的,“除了人大附中,哪有这样的书呆子”。被同行者拉走后,这名女子仍然在不停地说:“孩子你脑子真学坏了,你有什么权利啊,读书读坏了。”而这名学生则表示,是对方的车占用了自行车道,挡了他的道,并称人人都有权利拍照。这名学生对着路人解释说,他是在自行车道行驶,对方挡着他道了,还骂他。随着争议继续升级,四名成年人都来到孩子跟前,一名身穿保安制服的男子赶到现场后,挡在了这名学生身前,随后这四个人乘车离开现场。

【适用角度】

角度一:自觉意识

四个成年人,没有意识到机动车不能占用非机动车道,没有意识到自己的行为增加了交通秩序的混乱,没有意识到这么做侵害了其他人的合法权益,竟然还对中学生的阻拦和拍照感觉很不理解,很气愤,并最终得出对方“读书读傻了”的结论来。这说明“自觉意识”离我们还有相当的一段距离。

角度二:勇气

孩子勇气可嘉,此外令人欣慰的是,当被斥责声吞没时,有穿制服的保安上前“挡在了这名学生身前”,还有旁人指责“你们怎么能够这么跟孩子说话?”

角度三:打破潜规则

对违规现象进行拍照,不过是任何一名公民行使监督权利的一种方式,却遭遇到“傻气”的斥责。在某种程度上讲,这不过是一种世俗化的潜规则对于明规则的压倒性胜利。乱占车道现象太过普遍,这辆私家车不过是从众的那一辆,被“特殊对待”当然会“叫屈”。

角度四:强化法制

新加坡的严厉法制全球闻名,但在我国却受到许多人为因素的干扰。当地为什么那么多机动车占用了非机动车道?因为他们的交通违法行为没有得到任何的约束和惩戒,没有付出任何的代价。如果有关部门能够严格执法,对这类行为发现一起处罚一起,该罚款罚款,该扣分扣分,情况必然会好转。

角度五:教育的目的

清华大学政治学教授刘瑜讲过一句话:其实教育的目的不在于让人变得深奥,而在于让人变得天真。“天真”不是让你幼稚,而是回归本真,让你能够坦诚、真挚地面对自己的内心。这个被成年人斥责为“读书读傻了”的中学生,之所以能够指出一辆私家车占用非机动车道的不正常之处,正是因为其接受的规则教育,激发了他内心对这个世界本然的想象,且还未被社会的世俗化所淹没。

【热点时评】

为监督占道乱停的少年公民点赞

王石川

私家车占用非机动车道,反过来辱骂拍照的初中生,这是多么是非不分、以耻为荣和枉为成人的做法。令人欣慰的是,在这场对垒中,舆论和正义站在了孩子这一边,正如有网友所称:孩子做得对!全社会都应该养成随手拍不文明行为的习惯!普通市民没有权力执法,但我们可以拿起手机捍卫我们的权益!感谢替孩子说话的路人!

是的,该为这个孩子点赞,更该以实际行动来支持他。这名孩子是初中生,也是一名公民,他身上有责任有担当有凛然正气,更知行合一。环顾四周,不少人的公民精神匮乏是不争的事实,这体现在缺少权利意识、不敢维护自身合法权利;面对丑恶现象时不敢说“不”,往往选择沉默;还包括过于圆滑、缺乏是非判断能力等。

如果多一些上面那样的人大附中的初中生,如果成人敢于承担、不混淆是非,国人的公民意识无疑会增强很多。旅美作家林达曾谈到,美国很多学校都使用《公民读本》的教材,它们重点谈到了公民意识的培养、民主性格的养成等。比如,要改造社会吗?先从把自己改造成一个好公民做起。而最后,你会发现,这样的公民准备,又是在使“你”和他人的生活,都变得更容易。再比如,一个好的公民是忠于自己国家的,这意味着你对国家是持建设性而不是毁坏的态度。假如政府做错事,你严厉批评政府,那是希望它改善,这就是建设性。这种方式可否为我们所用,值得一议,但其传递的思路,如做好公民、培育批判精神,都值得我们思考和借鉴。

上述初中生看不惯私家车占道而拍视频,也许可归于学校教育或家庭教育,也可能源于他在成长过程中的可贵认知,无论是哪种情形,都表明其价值观是健康的。这样的初中生还有很多。但是,让人疑惑和担忧的是,他长大后是否仍不忘初心?当他遭遇不公时,是否仍葆有公民精神?

在我们年少时,也常常正义在胸,路见不平敢出手,可年龄大了似乎越来越世故,面对不平事时可能不再怒吼了,面对别人的苦难有时可能背过脸去。是的,这是某种成熟的体现,可也未免可悲。事关权利,就该较真;事关正义,不能妥协。

对监督占道的初中生,我们别止于点赞和声援,更应该做个像他那样有正义感、有赤子之心的公民,敢行动,敢嫉恶如仇。更重要的是,相关部门应激浊扬清、惩恶扬善,机动车驾驶人违反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关于道路通行规定的,处警告或者20元以上200元以下罚款。笔者最后关心的是,报道中的私家车主会被处理吗?

(摘编自《中国青年报》)

社会进步需要更多“读书的傻子”

杨慧婧

一场普通的民事纠纷,短时间内能引发舆论强烈回响,恐怕还是“读书读傻了”这句诟骂戳中了社会共识的敏感点。这句话也许并不十分难听,但却格外刺耳。“读书读傻了”这句话,非常直白地体现了说出者的是非不分。明明道路交通法规就摆在那,自己不去读,却责怪别人“读傻了”,这种做法为整个事件平添了几分荒诞。

不知道在这几位成年人的眼中,这位“读书读傻了”的中学生究竟傻在何处?可能在他们看来,所谓“读傻了”,是因为学生不明白在书本知识和实际情况相互矛盾冲突时,应该选择社会的潜规则,而不应该遵守明文法规。违规占道即使有悖规定,但执法部门管不过来或干脆少管、不管,你一名中学生又何必多管闲事?对在公开场合出现的违法违规现象,大多数人不都是绕行而过吗,一个中学生又何必较真地掏出手机拍摄?

这几名当事人甚至很多旁觀者,在这位中学生较真以前,都忽略了个体为了公共利益其实是可以在违法违规现象面前不低头、“冒傻气”的。学生的行为之所以被大多数网民点赞,是因为这种较真在当前建设法治社会的大环境下显得弥足珍贵。法治并不只是一纸规定,也并不是只有执法者才能参与。在法治建设中,每一个公民的行为都有其意义,每一个公民都可以在法律遭到违反时站出来捍卫法律的尊严。

之所以有“读书读傻了”这种言论脱口而出,甚至令不少人都感到似曾相识,只能说明这个社会的法治观念、规则意识还不够牢固,变通、歪曲、法不责众、情有可原等潜规则依然有其盛行的土壤。而社会的进步,正有待越来越多“读书的傻子”参与。倘若有越来越多的公民为了公共利益做一些“傻事”,那么社会上自然会筑牢一道保护公共利益的防线。人们对这道防线起初或许是慑于舆论的谴责、媒体的曝光而不敢触碰,长此以往,则会内化为对法治的敬畏、对规则的恪守,一旦面临一己之私与公众利益的冲突时,就会有不假思索地选择后者的自觉。

古语云,“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其意就是不把读书局限为一种自我体验,而是把读书作为推动社会进步的动力来源。如今,一名未成年人的较真,凸显了当书本知识施之于严肃现实时遭遇的尴尬。希望在今后,社会上能有更多的“傻子”出现,一点点扭转那些所谓“聪明”的潜规则,让书本上的大道理真正成为社会上的明规则、硬规则。

(摘编自《光明日报》)

我们都曾是那名“傻气”的中学生

朱昌俊

一句“读书读傻了”的指责,令人五味杂陈。私家车占据非机动车道,明是自己违规,怎还骂对方“傻”?这或是因为这种事情在现实中被指责的概率太低了;又或是,乱占车道现象太过普遍,这辆私家车不过是从众的那一辆,被“特殊对待”当然会“叫屈”,甚至因为见怪不怪,而被默许其现实合理性。那么,被拍照当然就很可能被理解为“找茬”“多管闲事”,是傻气。

对违规现象进行拍照,不过是任何一名公民行使监督权利的一种方式。却遭遇到“傻气”的斥责,在某种程度上或许不过是一种世俗化的潜规则对于明规则的压倒性胜利。尤其对一名中学生而言,敢于指出“皇帝未穿衣服”,不过是心中的原始性规则意识还未在现实中妥协。事实上,如果将观察的对象定位为包括中学生群体在内的年轻人,他们在踏出校门或走向社会前,其实都会经历一段易被人称为“傻气”的阶段,譬如实习生拒绝为导演订盒饭会被称为“不懂事”;再譬如刚入职场不愿意拍领导马屁,会被认为“不成熟”,等等。在某种意义上,我们又何尝不都曾是那名身上带着“傻气”的年轻人?

但正如这位中学生所遭遇的指责一样,大多年轻人走向社会之后都很容易在这样的指责中被磨掉年轻时的那一份“初心”与对规则和权利的认定之心,继而变为那个指责年轻人傻气的过来人,并构成对于年轻人的现实吞噬力。因此可以说,在这件事中,其实我们都扮演了指责者的角色——如果乱占车道并未成为一种常态,如果向乱占车道较真的,不只有这位中学生落寞的身影,那声指向他的“傻气”,还会如此理直气壮吗?

清华大学政治学教授刘瑜曾经的一句话,或许在此能恰到好处地回应这句“读书读傻了”的谬论:其实教育的目的不在于让人变得深奥,而在于让人变得天真。“天真”不是让你幼稚,而是回归本真,让你能够坦诚、真挚地面对自己的内心,面对这个纷杂喧嚣的世界。这里的“深奥”,或可以被理解为“世俗”,这个被成年人斥责为“读书读傻了”的中学生,不过正是因为其接受的规则教育,激发了他内心对这个世界本然的想象,且还未被社会的世俗化所淹没,因此,他才能够坦诚、真挚的面对自己的内心与社会本然的规则,指出一辆私家车占用非机动车道的不正常之处。

令人欣慰的是,当被斥责吞没时,有穿制服的保安上前“挡在了这名学生身前”,还有旁人指责“你怎么能够这么跟孩子说话?”在一个精致利己主义盛行的社会,正是因为还有这些人存在,提醒着世界本来应该具有的模样,也让人感受到多一点的温情与希望。只是,令我稍许感到悲观的是,作为成人,我们能够真正接纳并呵护这些孩子的较真与“傻气”吗?

或许,我们都应该对那名中学生说一句:小伙子,你不傻。并且请你无论年岁如何增长,都能尽力葆有那份“傻气”。

(摘编自《西安晚报》)

话励志正能量说说-正能量说说 篇4

1. 不要以为躲在学校里就可以忽略外面世界的残酷现实。竞争越来越激烈:人越来越多,职位却越来越少。学校里固然温柔,但不能因而醉生梦死。否则,一个舒服的打坐之后,一睁眼,头顶已经踩上了一片人,想起身,却发现已经没力气站起来了。这就叫死于安乐!

2. 世界是有那么一点荒唐的,因为一直有迷糊的人。所以,当有的时候遭遇了有人把假的当真了,有人把真的当假了,不要过于在意。只要自己做得无怨无悔了,心无愧疚了,一切随缘。

3.平时不能经常回家,就经常给家里打电话。要知道,家里的父母、亲人还是很思念你的,只是他们怕打扰到你学习,所以不会打电话给你。如果长到这么大,连对自己有养育之恩的父母都常常忽略,别再整天想自己如何如何,你没有资格觉得自己优秀!

4. 只要内心不乱,外界就很难改变你什么。不要艳羡他人,也不要输掉自己。

5. 当你毅然的拋开所有的被束搏、被利用、被他人莫明的情緒所干扰,你就会感受到一种自由,心灵全然的自由

6. 生活中总会有波折,输了什么也不应该输了心情,因为输了心情,就等于输了所有。只要你保持微笑,生活就会向你微笑!

7. 人就像寒冬里的刺猬,互相靠得太近,会觉得刺痛;彼此离得太远,又觉得寒冷;人必须保持适当的距离才能过活。一点点语录网

8. 嘴只是一件扬声器而已,平时一定要注意监督、控制好调频旋钮和音控开关,否则会给自己带来许多麻烦。讲话不要只顾一时痛快、信口开河,以为人家给你笑脸就是欣赏,没完没了的把掏心窝子的话都讲出来,结果让人家彻底摸清了家底。还偷着笑你

9. 人生的艺术在有度:虚心过头就成为虛伪,自信过头就为傲慢,原则过头就成为僵化,开放过头就成为放纵,威严过头就成为摆架,谦逊过头就成为懦弱,随和过头就成为盲从,胆大过头就成为张狂。

10. 有些人不知道,自己总是随身带着一把放大镜,当他们希望时,就用它来看别人的不完美

11. 大是大非,不能退让,但小事情,尽量听别人的意见。能按别人的意见办的,就不坚持己见。退一步,海阔天空。而且如果是按别人的意见办的,错误也就有所分担。

12. 人生需要一份懂得与感悟。心自由,那么生活也就是自由,到哪都有快乐。你让女人失望的不是你没有钱,而是在你身上看不到希望。永远不要去低估一个姑娘和你同甘共苦的决心,只要你拿真心来换。

13. 认识一个什么样的人,就是选择什么样的.生活;知识达到什么样的层阶,就是瞩望什么样的未来。爱上一个人可以爱上一座城市,爱上一座城市可以爱上一种生活方式,爱上一种生活方式可以爱上一种人生道路,爱上一种人生道路可以成就一种人生梦想。好好牵一个人的手,闭着眼睛也不会迷路。

14. 在你跌入人生谷底的时候,你身旁所有的人都告诉你:要坚强,而且要快乐。坚强是绝对需要的,但是快乐?在这种情形下,恐怕是太为难你了。毕竟,谁能在跌得头破血流的时候还觉得高兴?但是至少可以做到平静。平静地看待这件事,平静地把其他该处理的事处理好。

15. 不记得哪个浑蛋说过,痛苦是生命不可缺少的部分。生命是一条毯子,苦难之线和幸福之线紧密交织,抽出一根就会破坏了整条毯子,整个生命。没有痛苦,人只能有卑微的幸福。说这话的浑蛋一定是个聪明透顶的哲学家,不然他不会说得这么精辟,这么透彻。

相关阅读:

生活正能量心情说说大全_正能量心情说说

男生励志说说带图片_关于励志的说说

经典励志说说带图片_励志说说带图片

女生温馨励志说说_励志说说

质检正能量 篇5

我提着裙子在海水里走着,海水也被晒得不是那么凉快,我顿时失去了观海的兴致,看了一眼表,快到饭点了,我于是找个阴凉地地方坐下等吃饭。

中午十一点,我的肚子饿得唱起了“空城计”,左等右等,导游还是没来喊集合,这时我身边有个低沉的男声响起:“你是我们团的吧,走吧,集合去吃饭。”我打量了下他,好像是我们团里的,我没有多加顾虑就跟着他走了。他又通知了几个人,于是我们一干人跟着他向饭馆走去。

接近中午,酷热的天气本来就己让人难以忍受,还要走这么大段路,大家都己经汗流浃背,不免有些心烦,我听见有人不满地嘟嚷着:“怎么还没到啊?人都要被热中暑了。”我以为带队的那个叔叔会说那人些什么,没想到他只是说了一句:“忍一下吧,快到了。”

走了二十多分钟,我听到有人喊:“到了到了。”大家都露出了惊喜的表情,赶快加快了步伐,想快些进空调房里休息会儿。我实在走不动了,自然就落在了队伍最后。离饭馆越来越近,只听见嘈杂声和啪啪的门帘声。我邹着眉头向前走去,忽然看到那个穿深灰色衣服带我们来的叔叔站在门口不动,我不明白他要干嘛,心想:堵在门囗干嘛,后面还有那么多人呢。这时只见他掀起了门帘,身体朝门旁让了让,然后站在门旁让大家先过去,没有人表现出惊讶,都在他的礼让下一一进入了餐馆,我也走了进去,笑着说了声:“谢谢!”他嘴角微微上扬向我点了点头。

我走入人群中,不禁又回头望了他一眼,顿时觉得他挺拔的身影成了夏日里海边最美的风景线。虽然没有太多的人去关注,也没有更多人对他表示感谢,但是他依然坚持着传递正能量,为大家进出提供方便。这时旁边来了一位年轻小伙也学着他掀起门帘,站在门旁让别人进出,我们团里有位老大爷看到他们,笑着说:“这些年轻人真好!”

是啊,有这样的人真好,有这样的正能量真好!人都进去了,那位叔叔轻轻放下门帘才去吃饭。不知为什么,我看着那叔叔的背影格外挺拨,格外引人注目。

作者:郭茗妍

正能量语录集正能量句子清晨阳光 篇6

看一切人都是好人,看一切事都是好事,看一切处都是好处,这才是解脱。

环境越是困难,精神越能发奋努力。——郭沫若

单身是件会渐渐习惯的事。因为当你单身时,可以照顾好自己,自由的去玩,有各种各样的朋友,最后你会忘记爱情,忘记爱情带给你的感动。一个人单身久了,会带有雌雄同体的属性,让你自我温暖自我感动。所以,单身的人,你不是找不到爱情,而是渐渐失去了相爱的能力。

成功需要成本,时间也是一种成本,对时间的珍惜就是对成本的节约。

我荒废的今日,正是昨日殒身之人祈求的明日。鼓励人学习的语句

别把自己想的太伟大,要知道,在别人的世界里。不管你做的多好,你都只是个配角而已。

当那透过窗帘的风,微微拂来的时候,你的嘴角是浅浅的笑,而我就像只猫儿偎在你的胸前,静静的聆听这为爱的心跳。这一刻,岁月蔓延着诗意,阳光抛洒着暖意,你是我今生最美的依恋。

有的人吧,他可以选锦衣玉食,也可以选粗茶淡饭,可以选咖啡红酒,也可以选白开水。这样的人,他说喜欢喝白开水,那就是真的喜欢喝白开水。有的人,买不起锦衣玉食,选不了咖啡红酒,他说喜欢喝白开水,但是哪天你哪怕在他面前放一排可乐,他都会扔掉那杯白开水。

人们更容易和自己亲近的人发火,而不是他们讨厌的人。所谓亲近的人,就是大部分时间和他们在一起的人——这一点很重要,这说明我们发火往往是因为我们对自己亲近的人有更多期望,或者说,想从他们那里得到更多东西。

活在这个世界上,你需要学到很多课,可能到了终点才发现自己的人生并不合格,那是因为你对于你自己还没有一个正确的认知。你必须记住,除了你自己,没有人能替你坚强,你的懦弱又要让谁看见。励志才能发愤图强,对于远方才有可能抵达。还有那成功的彼岸,也永远只等待励志努力的人们。

征服畏惧、建立自信的最快最确实的方法,就是去做你害怕的事,直到你获得成功的经验。

没有什么事情有象热忱这般具有传染性,它能感动顽石,它是真诚的精髓。

若不抽出时间来创造自己想要的生活,你最终将不得不花费大量的时间来应付自己不想要的生活。

人生的风景不会永远风和日丽,也许阴雨绵绵会在明天,也许电闪雷鸣就在现在,不要因为一时的困难而怀疑一切的美好,请坚信美好的未来属于你!只要你抛开烦恼,勇往直前,你的人生天天都是艳阳天!

凡事努力就好,千万别太执着,学会说句“算了吧”;凡事尽心就好,才能无怨无悔,记得说句“不要紧”;凡事看开就好,明媚在风雨后,不妨说句“会过去”。愿你开心面对人生!

成功不是将来才有的,而是从决定去做的那一刻起,持续累积而成。

一个人的世界,很安静,安静的可以听到自己的呼吸声和心跳声。冷了,给自己加件外套;饿了,给自己买个面包;病了,给自己一份坚强;失败了,给自己一个目标;跌倒了,在伤痛中爬起,并给自己一个宽容的微笑。

不管面对什么事情什么现象,你的心永远那么平静,永远那么清净,这叫解脱。

实力,最终是靠你自己,再好的机缘,再多的帮助,只能将你送到一个相对较高的起点,不可能带入相对终点。”

原谅是容易的。再次信任,就没那么容易了。

漫无目的的生活就像出海航行而没有指南针。

任何的限制,都是从自己的内心开始的。

对的,坚持;错的,放弃!

把生活中的不如意都忘了吧!伤心和烦恼是不属于你的,挣脱过去,努力让自己走出来,感受今天的阳光,抚摸昨日的沧桑,你会发现:过去只是生活的积累,现在才是最重要的,请你把握现在,享受当下!

性格写在脸上;人品刻在眼里;生活方式显现在身材;情绪起伏表露于声音;家教看站姿;审美看衣服;层次看鞋子;投不投缘,吃一顿饭就能知道。很经典的话,你只要有足够的阅历,其实人是可以貌相的。

平常不要太累,生活要懂得体会,健康真的很宝贵;是非恩怨看得无所谓,友情才最珍贵,成功或许太累,平凡也是安慰!祝你永远快乐!

两粒种子,一片森林。

一个人什么都可以开玩笑,但不可以和自己的未来开玩笑。

理想的路总是为有信心的人预备着。

来到这个世界的理由,是因为世上有那么一件事,只有我才能做到。

耕耘者最信和过自己的汗水,每一滴都孕育着一颗希望的种子。

如果一个人必须完成一件自己不喜欢的事,最好的办法就是尽快做好,然后结束。

嫉妒就像个P,憋的就是那一股气;压力是烦恼的根基,分散一点注意;压抑总是自卑的后续,自信的人它伤不起!给你发几句鼓励,祝你顺心顺意!

贪婪是最真实的贫穷,满足是最真实的财富。

不要等待机会,而要创造机会。

快乐的人不是没有痛苦,而是不会被痛苦所左右。

怎么形容你和你朝思暮想的人在一起了的感觉?你曾是我无法入睡的原因,而今是我不想起床的理由。

有的时候一个错误就能轻易让别人忘记你所有的好。

与其让生命生锈,不如让生命发光发热。

逆境总是有的,人生总要进击。愿你不要屈从于命运的安排,坚韧不拔,锲而不舍!做永远的生活强者!

捉一只蝴蝶送您,愿您拥有快乐的翅膀,兜一丝清风送您,愿您心情舒畅,发个短信给您,愿天天神采飞扬!祝您周一是个新的开始。

不要急着让生活给予你所有的答案,有时候,你要拿出耐心等等。生活的美好,总在你不经意的时候,盛装莅临。

觉得自己做得到和做不到,其实只在一念之间。

成功没有快车道,幸福没有高速路。所有的成功,都来自不倦的努力和奔跑;所有幸福,都来自平凡的奋斗和坚持。

剥开伪装太久的呼吸,原谅坦白太简单的话语,人生总是需要几段旋律,才能邀请你我奋斗的鼓励,年轻,什么都有可能,不要让自己太过沉重的前行,放轻松,加油。

当一个人先从自己的内心开始奋斗,他就是个有价值的人。

记住,可以哭,可以恨,但是不可以不坚强。你必须非常努力,因为后面还有一群人在等着看你的笑话。即便是躺着中枪,也要姿势漂亮!

人生的路,说长也很长,说短也很短。偶遇不幸或挫败只能证明某一时候某一方面的不足或做得不够。

更多热门文章推荐:

1.正能量语录集正能量句子精选

2.正能量语录集感悟人生生活

3.早安心语正能量语句精选

4.关于团队正能量的句子大全

5.微信正能量语录句子

6.职场励志语录正能量句子

7.关于团队正能量的句子

8.正能量的句子经典语句

9.最具正能量的句子100句

激发正能量 篇7

解读:多鼓励工作热情高

罗森塔尔效应: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罗森塔尔曾做过这样一个实验, 他将一群小白鼠随机分成A、B两组, 并告诉饲养员, A组老鼠很聪明, B组老鼠智力一般。几个月后, 罗森塔尔对这些老鼠进行迷宫测试发现, A组老鼠比B组能更快地走出迷宫。对此, 罗森塔尔深受启发。他又来到一所普通中学, 在学生名单上随机圈了几个名字, 告诉老师这几个学生的智商很高。一段时间后, 奇迹发生了, 这几个随机选出来的学生成了班上的佼佼者。

人会被自己喜欢、钦佩的人所影响和暗示。如果常受到信任、赞美等积极暗示, 人们会由此获得向上的动力, 尽力使自己达到对方的期待。不过, “说你行, 你就行, 不行也行”的简单做法很难有效。管理者一定要相信下属的能力, 给他们支持、鼓励和温暖的氛围。比如, 在交办任务时, 不妨说:“我相信你一定能办好”、“困难是有, 不过你肯定会有办法的”……这样, 下属就会朝你期待的方向发展。反之, 如果上司总是对员工吼“笨蛋”、“这么简单的事都做不好”之类的话, 那他手下的员工就真可能变成笨蛋。

值得注意的是, 积极心理暗示只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管理者是否有足够的掌控力、任务是否在下属的能力范围内、员工会不会尽力等因素都应该考虑到。比如, 对于新员工, 领导者可以对其成长的过程给予关注和肯定;对于容易出现职业倦怠的老员工, 要在鼓励他们挑大梁等方面提出更高的期望, 让他们觉得公司依然需要自己。

激发正能量的德西效应:

解读:用奖励激发成就感

德西效应:心理学家德西曾讲过这样一个寓言, 一群孩子在一位老人家门前嬉闹, 让老人难以忍受。老人想了一个办法, 他给每个孩子10美分, 对他们说:“你们让我觉得自己年轻了, 这点钱表示谢意。”孩子们很高兴, 第二天又来了, 但老人只给他们5美分。第三天, 孩子们只得到2美分, 令他们大怒, “一天才2美分, 知不知道我们多辛苦!”他们发誓, 再也不会为老人而玩了。寓言中, 老人将孩子的内部动机“为自己快乐而玩”变成了外部动机“为得到奖赏而玩”, 他通过操纵外部因素掌控了孩子的行为。

企业中, 能促使员工奋斗的动机一般有4种:外在动机, 如加薪或补助;内在动机, 即对任务本身感兴趣;成就动机, 如工作受肯定;社会动机, 如获得人际肯定和支持。因此, 加薪不是唯一的激励手段, 比如美国IBM公司就有一句宣言:加薪非必然。近日, 美国一项针对5388名员工的研究发现, 如果员工能预见到2年内有晋升的可能, 那他们会有更好的表现和满意度, 效果相当于薪酬提升了69%。可见, 明确的职业发展空间, 能大幅提升员工的职场幸福感。

因此, 管理者应明确区分“该做”和“该鼓励”的行为。“该做”的是指分内职责, 不应设置物质奖励, 而应点到为止地给员工肯定, 以增强他们的内在成就感, 激发成就动机。过于频繁的表彰和评比活动并不可取, 尤其不能为了照顾某些人的情绪, 拿表彰送人情。只有对那些一般人难以做到, 或需要员工“踮着脚才能够着”的任务, 才能用物质奖励。

激发正能量的南风效应:

解读:重人情最能留住人

南风效应:法国作家拉·封丹写过这样一则寓言, 南风与北风打赌, 看谁能脱去一位农夫的衣服。北风自以为力气大, 使足了劲向农夫一顿猛吹, 瑟瑟发抖的农夫反而裹紧了外衣。南风却是向农夫轻抚慢拂, 送去温暖熏风, 让农夫遍体发热, 自己脱下了衣服。

这则寓言说明, “以人为本”的软性方法能顺应人的内在需求, 往往比生硬的“角力式”刚性方法好用得多。对管理者而言, 这一效应主要体现在重视情感上。为了留住老员工, 管理者除提供升职加薪的机会外, 应重视关心员工生活, 对有困难的员工伸出援助之手。近日, 武汉一家公司请老师给员工上恋爱指导课就是个例子。这位老板认为, 公司里许多技术员都没结婚, 也不会谈恋爱, 如果他们的感情生活不稳定, 则势必会影响工作, 所以这次活动很有必要。

专家同时给出8个能营造温暖氛围的小细节:1.真诚地说声“辛苦了”、“谢谢”、“你真棒”。2.由衷地赞美“这个主意太妙了”。3.拍拍下属的肩膀, 或给一个信任的眼神。4.分享下属成功时一个忘情的拥抱。5.一张鼓励的便条。6.及时回复下属的邮件。7.在下属的生日或纪念日时, 打个电话, 或送一件小礼物, 或发一条简短而温情的短信。8.一次无拘无束的郊游或团队聚会。

激发正能量的超限效应:

解读:批评人忌讳反复说

超限效应:一次, 美国作家马克·吐温去教堂听演讲。最初, 他觉得牧师讲得很好, 打算捐一大笔钱。可10分钟后, 牧师还没讲完, 他有些不耐烦了, 决定少捐点。又过了10分钟, 牧师还在喋喋不休, 让他1分钱都不想捐了。等牧师结束冗长的演讲时, 马克·吐温已经气愤难耐, 不仅没捐钱, 反倒从募捐盘里偷了2元。

超限效应给管理者4个启示:

谨防正能量外衣下面的负能量 篇8

在一些战争题材电视剧中,那些肩负民族大艾的英雄主人公近年来颇有市井化、流氓化的趋势,三妻四妾,多角恋情,专横放浪,粗口弊行,几乎成了人物塑造手段,这很难说释放的是正能量。

在一些家庭题材电视剧中,婆媳恶斗,父子反目,兄弟仇怨,畸情虐恋,也总是占据相当大的篇幅,尽管在大结局前总能找补出正能量与一团和气,但暴露过多的负能量、负情绪以及不良价值观,还是颇具道德杀伤力和副作用的。

再拿音乐选秀节目来说,经过4个月的“热播”,东方卫视《中国梦之声》不久前迎来总决选,最终李祥祥成为年度“中国偶像”,而这位偶像却曾以自己父亲的普通劳动者身份为耻,说他忤逆不孝都不过分,尽管他在表演现场含泪向父亲认错,但比起他对父亲的伤害,这秀味儿十足的眼泪又有多少正的能量?当然,这不是一场道德楷模的“选秀”,但我们也不能忽视“中国偶像”所产生的示范效应、所释放的潜在信号!由此想到那些为数众多、活跃于各类电视选秀节目中的靓丽身影,其中不乏置父母老病于不顾,辍学离家,不念亲恩,不懂孝道,不务正业的自我自私自恋者,这些人身上散发的又是一些什么能量?

如日中天的中国好声音第二季连续三周推出那英、汪峰、张惠妹战队的第一轮淘汰赛,“神剪辑”愈见其神,三个战队的压轴PK赛,均是巧为设计、神乎其“剪”的结果,最后遭淘汰的是台湾超胖男孩、香港摇滚老大爷、秃头口吃歌手,结果毫无悬念,效果空前热烈——全场欢呼、热泪、送别……我能想象这样编排的初衷是什么,但我不能理解这样做的结果,是弱者、缺陷者遭到廉价的同情吗?是草根励志者被淘汰被消费被消遣吗?

上一篇:带着一本书去旅行作文750字下一篇:圣诞节公司创意祝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