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实践人际关系

2024-08-1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社会实践人际关系(共8篇)

社会实践人际关系 篇1

踏入大学,我们不仅面临着崭新的环境,同时更要准备好迎接更多的新的挑战。远离家乡,离开父母的呵护,独身在学校里自主生活、学习,势必要遇到形势各样的坎坷。从中学升华到大学,这个新型的区域对于我们来说是新鲜的,不类似以往,它是一个小型社会的缩影,让我们在这个圈中学会如何独立成长。如果想要更好的生存着,便要拥有与自己风雨同舟的伙伴们。所以,良好的人际关系对于大学生显得尤为重要。这不仅有助于我们正常学习,生活的保障,更有助于我们自我发展的深层需要。为实现这种需要,首先要对人际交往和人际关系理论有自己的理解和认识。那么什么是人际交往呢?所谓人际交往是指社会上个人与个人,个人与集体以及个人与群体之间,运用语言和非语言符号交换意见,交流消息,转达思想,表达情感和需要,从而在心理和行为上产生相互影响的动态过程。而人际交往是人际关系形成的前提和基础,现实生活中的人,必然要与他人进行各种形式的交往。正如马克思所说:“人们在生产中不仅影响自然界,也相互影响着。他们只有以一定的方式共同活动,才能进行生产。为了进行生产,人们相互间便发生联系,只有在这种联系范围里,才能有他们对自然界的影响,才能有生产。”

人需要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来为生存和发展打好必要的地基。现代的社会每天都在不断前进,生活节奏也在不断加快,竞争也愈加激烈。在人际交往的过程中,人际关系的问题也渐渐浮出水面,不懂交往,不愿交往,不善交往的诸如此类现象已是当今社会重点关注的问题之一。调查最普遍原因结果有以下三点:一,怕耽误自己的学习和工作,不原与他人交往,闭目塞耳;二,由于自身某些不足而自卑,害怕与人交往;三,虽有强烈的交往愿意,但不懂怎样去交往。种种这样的情况都不利于我们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不容我们忽视。大家应该都知道当时轰动全国的云南大学“2.23 凶杀案”,主犯马加爵,便是由于与同学产生了一些小矛盾,而走上杀人这条犯罪的不归道路。这件事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思考。为此,我们在生活﹑学习﹑工作中,要正视和解决不愿交往﹑不懂交往﹑不善交往的问题,塑造自身形象,以积极的态度和行为对待人际交往,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人际交往与人际关系的联系还表现在,人际关系是人际交往的表现和结果。

我们是当代21世纪的大学生,好多都是独生子女。父母对我们有特殊的关爱,往往对子女的交往过于限制。在社会迅速变化发展时期,社会生活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这对我们大学生的思想概念有一定的影响。由此我们的人际交往往往表现出交往愿望的迫切性,交往方式的多样性,交往内容的丰富性,交往过程的渐进性。而在大学生活中,我们人际交往最易出问题的是两个方面:一是班级同学关系;二是宿舍成员之间的沟通。

接下来便让我们去探究下造成这两大问题的各类因素:

一、大学班级中的人际关系是大学生在大学里面十分重要的一种人际关系,大多数大学生都把班级里的人际关系看得最重。然而,在很多大学生眼里,大学班级的人际关系也是最复杂,最不好处理的。因为班级的人际关系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归结为4点主要因素:1.班级同学整体的性格类型。这是影响班级人际关系的根本因素,也是最重要的因素。所谓班级同学整体的性格类型,就是指在一个班级中,大部分的同学的性格类型,比如说,偏内向,较沉默型的同学多一些,那么这个班的班级气氛就较为沉闷一点,班级活动开展起来不会有很好的效果,大家参与的积极性不是很高,交流的机会就会减少,班级的凝聚力自然而然不会很强。所以说,班级的整体性格类型对于这个班的人际关系影响是根本性的,这个因素会制约或者说决定着其他几个因素的发挥影响。2.班长及班委的理念,素质和工作能力。大学不像高中那样,任何事都需要老师来发号施令,耳提面命的向学生作指导。大学里,学生们更多的是自己管理自己。大学里班长,团支书就相当于以前的班主任,班长团支书及其其他班委的能力和素质对于一个班的人际关系十分的重要。尤其是班长和团支书的治班理念,对于一个班班内的人际关系走向十分重要。3.班级同学之间的竞争。在大学的班级里,竞争是很平常的事情,也是正常的事情。比如说比赛,评奖学金,学习上的竞争,入党,班委选举,保研资格的竞争,等等。面对这些竞争,有的同学能积极面对,坦然面对,而有的同学就在竞争中产生了不好的心态,所以在利益之争的前提下,就出现了为了争夺利益儿采取的一些非常规的手段,这些手段也会让我们感觉到人心的险恶,人际关系的微妙与复杂。最后是班级开展的活动。4.班级活动是联系男女生以及全班同学的重要纽带,班级活动开展的好不好,同学参与的程度高不高都会直接影响着这个班同学交流的深度和质量。

二、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是大学生的一种特殊而重要的人际关系,宿舍己成为大学生学习、交往、娱乐、休息的主要场所,宿舍成员之间的交往和交流也就成为我们大学生必须面对也是面对时间最长的人际关系和交往,这样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的重要性便空前提高。这种问题受到的因素影响更是不必班级人际关系小,总结出来有以下6点主要影响因素:1.每个人的家庭背景和条件。这是宿舍人际关系中一个难以改变的客观前提和基础,宿舍里的几个同学来自五湖四海,有着不同的家庭背景和家庭条件。这种客观前提的影响,不同的家庭背景和家庭条件是宿舍成员之间有着不同的消费观念,价值倾向等等都深深影响着

宿舍人际关系的发展。2.宿舍成员的性格差异。这是影响宿舍人际关系的最根本的因素,因为人的性格是从根本上决定着人的思维模式,行为习惯,说话方式。这样在一个宿舍里生活的几个同学天天抬头不见低头见,性格相合的话那就会相处比较融洽,甚至会亲密无间,亲如一家。而如果性格不大相合,哪怕只是宿舍两个人之间的性格不和,这个宿舍里就会因为某些小事出现矛盾和摩擦。3.宿舍成员的志向和兴趣。除了宿舍成员的性格之外,宿舍同学中每个人的志向和兴趣爱好也会影响到宿舍的人际关系。志同道合的人住在一起会相互影响,相互激励,产生良好的化学反应。不是同道中人的人便会被孤立、被边缘化,便是这样才出现了隐患。4.室友之间的沟通频繁度。在大学里,我们会经常发现有的宿舍里,每个人都为了学业和工作而忙碌,有的时候与自己室友沟通的很少,这样一来和室友的交流少了,关系自然便会淡了。5.寝室长的威信和责任。寝室长的设立一方面有利于学校对于学生的日常管理,另一方面也有利于维护好宿舍人际关系,营造良好的宿舍氛围。一个负责的有威信的寝室长会对宿舍的人际关系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而一个没有威信和责任感的寝室长不仅不会去关注室友之间的关系,甚至会在室友之间挑拨离间,把宿舍人及关系搞得更糟。6.学校的宿舍管理制度。这一点是宿舍所处的外部环境,对于宿舍内的人际关系也有着一定的影响。特别是当宿舍成员之间出现矛盾时,如果学校的宿舍管理制度较完善,能够及时的关注学生宿舍的动态,那么学校就可以对学生之间的矛盾和问题进行必要的调解和干预。就可以减少学生之间激化矛盾,酿成悲剧的可能性。

社会实践人际关系 篇2

一、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从太原慈善职业技术学校在校生中选取16~20周岁之间不同年级、不同性别、无严重躯体和精神疾病的学生。采用随机抽样方法共发放问卷360份,回收问卷356份,回收率为98.9%,剔除无效问卷4份,有效问卷352份,问卷有效率为98.9%。

(二)研究过程

本次调查采用问卷法,共包含三个部分,分别是Rotter编制的人际信任量表、肖水源编制的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和赵兴奎编制的社会责任心问卷,并结合中职生的现实,在参照以往资料的基础上,将量表中的一些项目做了修改。最后运用SPSS17.0软件对本研究的有效问卷进行数据分析。

二、结果分析

(一)中职生人际信任、社会支持、社会责任心的总评情况

从问卷调查的数据分析看,中职生人际信任得分为71.91±7.221分,社会支持得分为42.36±7.212分,社会责任心得分为147.81±17.730分。而人际信任量表的理论中间值为75,社会支持量表的理论中间值为42.5,社会责任心量表的理论中间值为108。由此可以看出,中职生人际信任水平稍低,社会支持水平处于中间状态,社会责任心水平较高。

(二)中职生人际信任、社会支持、社会责任心的相关关系

为了解中职生人际信任、社会支持、社会责任心的各项指标之间的关系,对三者及其各维度做相关分析。具体结果见附表。

由下表的结果可以看出,人际信任与社会支持、主观支持、群体责任心呈显著正相关,与文化责任心呈显著负相关。社会支持与社会责任心、群体责任心呈显著正相关。客观支持与社会责任心及其三个维度均呈显著正相关。支持利用度与群体责任心呈显著正相关。其余维度间相关均不显著。

三、结论

中职生社会责任心整体发展水平较高、人际信任水平偏低、社会支持水平处于中间状态。

中职生社会支持与社会责任心呈显著正相关,人际信任与社会责任心的群体维度呈显著正相关,人际信任与社会支持呈显著正相关。

四、建议

本文结果分析表明,人际信任和社会支持能够对中职生社会责任心产生一定影响。提高中职生的人际信任和社会支持水平是增强其社会责任心的一个有效途径。因此,中职院校可以通过组织多形式的集体活动,比如积极开展各种学生社团,开设团体心理、积极心理等课程,以增加中职生间的交流与信任,提高中职生的人际信任水平,增加学生获得社会支持的来源及其主观接受和感受的支持量,从而增强中职生的社会责任心。另外,家庭、学校、社会也可以通过增加对学生的关注与支持来促进中职生社会责任心的发展,学校应积极主动地进行家校共育,开展丰富的亲子活动,也可将学校教育延伸至周围社区教育,创设更多让学生融入社会的情境,这样齐抓共管立体式的社会责任心教育将会事半功倍。

参考文献

[1]李雪.中学生社会责任心结构及其发展特点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4.

[2]黄四林,韩明跃,张梅.人际关系对社会责任感的影响[J]心理学报,2016,48(5):578-587.

社会实践人际关系 篇3

关键词 人际关系;平衡性;差序格局

中图分类号C91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9671-(2010)022-0207-01

生活在一定社会文化环境中的个体,总是要和周围的人发生各种各样的交流和联系,形成各种形式的人际关系。人际关系就是指人与人之间在交往中形成的直接心理关系,主要表现为心理上的好恶喜厌,远近亲疏,即心理距离。平衡性是指在三个人以上的互动中,个人必须依照一种根据特定的情境而确定的标准来行动。由于人们社会活动的复杂性和人们交往行为的多样性,当代中国社会人际关系千姿百态,呈现出多元化走向,平衡性原则将为这种复杂的关系的维持发展做出了相应的解释。

1人际关系相关理论模式

研究中国人际关系是揭示中国人社会心理与行为乃至中国社会的运作之关键所在。在人际关系的理论建设过程中,研究者在中国文化背景下对人际关系问题做过概括性的讨论。如黄国光提出了华人社会人际交往理论模型,将中国人际关系分为三类:情感性关系、工具性关系以及混合型人际关系。翟学伟认为中国人真实的人际关系是由“人缘”、“人情”、“人伦”构成的三位一体,只有把握了这三者及其相互关系,才能认识中国人人际关系的本质。彭泗清针对中国人的人际关系特点提出了示范—回应模式理论。此外,还有梁漱溟的伦理本位,费孝通的差序格局,许光的情境中心,杨国枢的社会取向等。

2社会互动的平衡性研究的几种主要成果

在西方社会心理学理论当中,关于社会互动的平衡性研究成果也不少,其基本点都是从个体出发的。而学者通过研究发现,中国人社会行为的背后具有整体(与部分)性或关系性的色彩。

2.1 美国社会心理学家海德(F.Heider)的平衡理论

海德(1946,1958)的理论主要研究人际关系和人与所从事的社会事件的关系的一致性原理。海德平衡理论有三种变式,其中最为人所知的就是海德的P-O-X模型。如果人际关系状态处于不平衡状态,个体会觉得焦虑、不舒服,就需要有所改变。海德的平衡理论提出,只要改变其中一种关系,使整个状态的平衡值为正,就可以保持平衡。

2.2费斯丁格(L.Festinger)的认知失调理论

费斯丁格提出了著名的认知失调理论来解释态度的改变。他以个体内部所具有的各种认知因素之间的关系为其理论的核心内容和出发点,认为各认知因素相互之间的关系有三种:1)认知无关;2)认知失调;3)认知不协调。费斯丁格着眼于第三种关系去解释态度改变。在他看来,当个体所具有的认知因素之间出现不一致、不协调时,个体将体验到心理上的不愉快和紧张。这种心理紧张具有动机的性质和效应,驱使个体采用各种手段去减轻和消除紧张,恢复协调。

2.3翟学伟的平衡性模式

当人际关系呈现于三人以上的交往时,平衡性就成为三人以上互动中的最重要原则,个人必须依照一种根据特定的情境而确定的标准来行动。当人际关系处于平衡状态时,它表现为两个互动者(a,b)在互动中产生一种标准,并依次标准行动,而另一个体(c)这时无论如何也得接受这一标准,做出和a、b相同的行为,这时其人际关系为平衡状态;而如果两个互动者(a,b)在互动中产生一种标准,并按照这一标准行动,而另一个体(c)在互动中没有按这一标准行动,或产生了自己的另一种标准,这时人际关系就处于不平衡状态。

3平衡性指导下的社会人际关系

以往不少关于中国人际关系的研究中,人情和面子一直是人们认识中国人际互动的核心概念。但翟学伟的研究表明,人情的策略正是在关系网络中对平衡性的维持。它表现为个体在某种标准压力下的要面子行为,同时也表现在关系结构上的给面子行为,维持住个人的面子正是维持住了平衡的关系,也就是讲了人情。而一旦呈现了失衡现象,就会意味着其中有人丢了脸,或没有给面子。因此,人情和面子的社会心理机制就在于人际关系中的平衡性模式。

海德的理论把人际间的态度和行为量化,不仅有利于人们对人际关系的认识,而且还为人际关系的调整提供了理论模型。如果人际关系处于不平衡状态,个体会觉得焦虑、不舒服,个体就会通过各种途径使得关系中的不平衡状态得到改善。

中国学者达成共识的一点是中国人关系网络的建立方式是差序性的。差序格局是费孝通提出的一个关于中国人际关系结构的重要概念,费孝通先生比较了中西人关系的差异,指出西方人关系是“团体格局”,是一捆一扎清楚的财柴,而“我们的格局好象把一块石头击在水面上所发生的一圈圈推出去的波纹。每个人都是他社会影响所推出的圈子的中心。被圈子的波纹所推及的就发生联系。每个人在某一时间某一地点所动用的圈子是不一定相同的。”差序格局表示中國人在交往时以己为中心,逐渐地向外推移,以表明自己和他人的远近关系。当个体处于三人以上的某一序列群体中如亲属群体、同事群体等时,该个体将尽可能通过平衡性原则来和位于序列中心的个体进行社会交换。虽然在三人以上的社会互动中,互动的原则仍然可以是在两人中产生,但这个原则将影响第三者。只要第三者想成为其中的互动者之一,他就得按照这一原则进行交换,否则就会导致人际关系结构上的不平衡,产生互动者不希望出现的矛盾和冲突。按照差序格局,序列中关系越接近时,在交往中考虑到的平衡因素就越复杂,而关系距离越远则觉得无所谓。

由于人们社会活动的复杂性和人们交往行为的多样性,个体往往处在纷繁复杂的关系网络中,而平衡性的功能则在于保持各种关系网络的稳定性。在交往中个体必须依照一种根据特定的情境而确定的标准来行动。因这一标准一旦出现总是给互动中的每一个个体施加心理压力,让该个体不能自愿地或自主地或按照其他标准来决定他自己的所作所为。结果造成每一个个体都意识到只有自己依照这一标准尽可能地在做法上和别人相同,以保证彼此的行动的一致性。与此同时,任何不平衡现象的发生都会造成关系网络被打破而同时被重新定义。一般情况下,当中国人际关系结构出现不平衡时,人际关系的结构会呈现以下几种状态:一种状态是地位级别化。当社会互动中假定参与者彼此间应保持一种平衡,但实际上有人没有维持大家遵循的平衡标准,于是人际关系结构就会走向等级化,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地位差别就会明显地表现出来;一种状态是情感差距化。如果说地位级别化是社会性的,那么情感差距化则是心理性的。另一种状态是紧张或冲突产生。如果一种平衡结构被打破,互动中的参与者既不认可社会地位上的差别,也不认可情感上的差距,那么就会出现人际关系的紧张或冲突,这是中国人在人际关系中力图避免的。

人情是维系中国人际关系的最为重要的纽带,是中国人进行人际往来的社会情感资源,而人情的策略正是在关系网络中对平衡性的维持。在中国社会的各个方面,诸如评奖、评职称、请客送礼、发奖金、长工资、提干、邀请名人、劳动分配、排会议座次等,都涉及到人际关系的平衡性模式。当今市场经济是现代文明的产物,有学者认为人际关系平衡性模式还对中国的市场经济起重要作用。人际关系的平衡性模式是中国人在众多的社会生活和人际交往中采用的主要原则,它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更好的解释中国人际关系的运作方式和行动策略。

参考文献

[1]全国13所高等院校,社会心理学,编写组编.社会心理学[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8.

[2]翟学伟.人情,面子与权力的再生产[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3]吴江霖等.社会心理学[M].广东: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医患关系社会实践调查 篇4

——以湖北省**********************医院医疗服务情况为例

【摘要】:从2012年3月28日哈尔滨实习医生被杀事件到2012年4月13日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发生医生被刺案件,极度紧张且微妙的医患关系逐渐进入公众视野,医者和患者之间更有相互不信任的趋势。我社会实践的目的是了解十堰地区医患关系,并对此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方法采取问卷调查。得出结论结论:医生单单有责任心和爱心还是不够的,掌握说话的艺术,表现医生的亲和力,促进医患沟通。“先医心,再医病。”这样,医患双赢,关系也就和谐了。

【关键词】:切身体会 问题发现 建议措施 结语思考

今年暑假在姐姐的帮助下,来到了十堰市东风汽车公司茅箭医院社会实验,为了能够切身体会到当地的基层卫生服务情况,进一步了解我们身边的医患关系,我最后在整个实践过程中,我为了更进一步认识了医患关系现状,同时也发现了自身的许多问题。利用在学校虽然调查问卷几经修改,但在填写过程中,还是有许多耐心的医生和患者给我们提出了意见和建议。例如“在您看来,部分医生过度检查,最主要的原因是什么?”这一题,有几位较认真的医生反映在医生眼中并没有过度检查,他们都是为了查明病因进行一些必要检查。所以这一题的题目设置有问题。其他问题中也有医生反映答案设置的不够专业,没有抓住医生这个职业的特殊性等。这说明我们在设计问卷前没有深入了解这个职业和医患关系之间存在的主要矛盾。没有做好充分的准备就开始调查研究是我们这次社会实践的重大失误。

切身体会

在分发问卷时我们也屡次碰壁,有许多病人着急就医拒绝填写问卷,也有医生出于自我保护或工作实在太忙而不能抽空填写问卷。数量本不是很多的问卷却花了几天的时间。几天都在医院里活动,医院的拥挤环境和医生忙碌的工作我们都深有体会,许多主治医生一天检查上百个病人,工作量大且劳累繁琐,有部分医生出现冷淡的态度也是可以理解。况且患者众多,要让每一个人都满意也是件不易之事。

问题发现

医者:调查结果显示93%都没有与患者发生过医疗纠纷或者摩擦。而92%的医生认为媒体舆论对医患关系的负面报道是造成医患关系紧张的主要原因,还有84%的医生也认为患者的期望太高难以满足也是一大原因,而只有少部分医生承认医疗水平不高(6%),医疗腐败行为(8%)引起了医患关系紧张。57%的医生们认为解决医务人员收受“红包”,“回扣”问题最有效的方法是提高医务人员的待遇,采取高薪养廉的方式。另有32%的医生认为进行医疗体制改革,扩充医疗资源,化解供需矛盾则更有效。为了促进医患关系良好发展,医生病人应加强沟通,医务人员配置应合理,并加快医改,提高医疗技术,改善医务人员待遇。对于医疗事故鉴定实行“举证责任倒置”,75%的医务人员并不支持,他们认为这会使医生变得谨慎,虚开调查,增加费用,最终受害的还是患者。对于过度检查,医生普遍认为是为了明确病因(73%),也有部分医生认为是医生的自我保护(29%)。在目前的医患关系下,大部分医务人员都觉得工作非常有压力,而且对未来医患关系的改善持不乐观态度。在医患关系紧张、医患之间出现信任危机情况下,医务人员会采取防御性医疗行为。

整个调查过程中我们发现,医生的服务态度总体不错的。发生过较大的医患纠纷毕竟是少数的。大部分医生认为某些地区发生医患纠纷以后,媒体舆论对医生的负面报道过多,也过于夸张,造成患者对医生的不信任对医患关系的改善造成影响较大。而其中最重要的原因,还是我国的医疗体制的不完善所带来的一系列问题。尽管政府已经着手开始改革,但是在国家财政不给力的情况下,“以药养医”还将持续存在较长的一段时间。然而,制度的问题并不是我们所能改变的。既然如此,多一些人文关怀或许能是医患之间少一些隔阂。多少医生只看到了病人身上的病,却忘记了那是一个有血有肉有思想的人。许多时候,愉快的心情和战胜病魔的信心正是治愈的良方。而这些大多来自于医生的鼓励。所以,我们认为,医生单单有责任心和爱心还是不够的,掌握说话的艺术,表现医生的亲和力,促进医患沟通。“先医心,再医病。”这样,医患双赢,关系也就和谐了。患者:根据回收的问卷的统计得出的数据显示,在我们调查的群众当中,78%的群众认为医患关系比较紧张,可见医患关系确实不容小觑,我们要认识分析并尽力解决。这样医生只见病不见人,忽视了对患者生命的关爱,淡化了对病人的理解与尊重,医患情感交流减少,易产生医患沟通不良,导致医患关系紧张甚至发生暴力冲突。

群众普遍认为造成医患关系紧张的主要因素是现行的医疗体制不合理,占了85%,其次就是看病太贵和医疗水平不高,分别占57%和50%。认为媒体不公正、片面的报道是导致医患关系紧张的原因的占28%。面对现在社会上越来越多的医闹事件的发生,医患关系紧张使得医学院校出现招生困难。市民普遍不赞成利用这种极端的手段来维护自己的权利,他们认为医闹事件不会从根本上解决纠纷,闹事的群众应通过协商等和平手段解决问题;有47.06%的群众认为医闹会严重影响医院的正常运作,对双方解决矛盾没有好处。值得欣喜的是,没有赞成医闹的群众。

针对患者的医疗结果与预期效果有偏差的问题,50%的人认为可能本人对疾病并不了解,会再到该医院看病,并详细问医生原因 37%的人认为该医院设备不够先进或者医生技术水平较低,不能很好的治疗这个疾病,不再到该医院看病。14%的人认为在家里再休息几天,看看病情是否有改进。由此可见大多数市民还是能很冷静的解决医疗效果不如预期的状况。不管是本人对病情不了解还是医院技术水平比较低,都没有人去投诉要求赔偿。这确实是温和的解决办法。事实上,群众还是要提高法律意识,学会要法律手段替自己维护权益。针对如何解决医患关系,人们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92%的人认为要转变医疗模式,加强医德医风教育。85%认为要完善法律法规,健全社会保障体系。57%认为要提高市民法律意识和维权意识。35%认为要规范媒体工作。

建议措施

(一)加强医院管理。

(二)对公众普及医疗卫生知识。

(三)媒体应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

(四)推进医疗体制改革。

(五)完善医疗纠纷解决途径。

结语思考

我们这一次的社会实践,可能根本不能给医患关系的改善带来什么,但实践的过程却带给我们许多收获。我们更加深入的了解社会,深入基层,增加了阅历。同时,我们也学习了一些专业外的知识,了解了如何设置问卷,也更加认真看待医患关系这个问题。

附件:

医患关系现状调查问卷(医方)

感谢您抽出宝贵的时间填写调查问卷!我们希望通过这份问卷,透过一名医护人员的视角更加深入地了解“医患关系”这个正在被大家热议,也是关系到大多数人切身利益的问题,了解医护人员对医患纠纷中的一些问题持什么样的态度。

1、您本人和患者发生过医疗纠纷或摩擦吗?

□发生过 □没生过

2、在您看来,造成医患关系紧张的原因是什么?(多选题)

□看病贵、看病难,医生护士服务态度不好 □患者的期望太高难以满足

□部分医生水平不高,有时造成误诊 □媒体舆论对医患关系对负面报道

□ 部分医生的回扣、红包等医疗腐败

3、您认为发生医患矛盾的主要原因是:(多选题)

□家属不理解 □医疗质量、服务态度存在问题

□医院流程设置不合理 □社会导向不利医患关系的缓和

□病情交待不清楚,谈话不到位,过于条文化、简单化

4、您认为解决医务人员收受“红包”、“回扣”问题最有效的方法是:

□提高医务人员的待遇,采取高薪养廉的方式

□加强监督,严厉查处

□加强医德医风教育,自觉抵制“红包”、“回扣”

□进行医疗体制改革,扩充医疗资源,化解供需矛盾

5、您认为加强医德医风建设,需要采取哪些措施?(多选题)

□ 改革现行医疗体制

□加强行业管理,行业自律

□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改善社会风气,重建社会信任

□树典型、立榜样,用身边的感动感召大家,积极弘扬奉献精神

□进行社会主义人生观、价值观、荣辱观教育,提高医务人员道德修养

6、根据法律规定,医疗事故鉴定实行“举证责任倒置”,即在医疗事故鉴定中,如果医方不能证明自己的诊疗与患者的损害结果没有因果关系,将承担事故责任。你对此怎么看?

□赞同,有助于保护患者

□不赞同,会使医生变得谨慎,虚开调查,增加费用,最终受损的还是患者

7、您认为,在目前医患关系下,医生工作是否有压力? □肯定非常有压力 □应该会有一些压力 □没有压力

8、你对未来医患关系的改善乐观么?

□非常乐观 □比较乐观 □不太乐观 □很不乐观

调查时间:_____________ 医患关系现状调查问卷(患方)

感谢您抽出宝贵的时间填写调查问卷!我们希望通过这份问卷,透过一个普通患者的视角更加深入地了解“医患关系”这个正在被大家热议,也是关系到大多数人切身利益的问题,了解患者对医患纠纷中的一些问题持什么样的态度。

1、您认为普遍来说医生态度如何?

□非常好 □比较好 □一般 □不太好 □很不好

2、您觉得医患双方在哪些方面容易发生争执?(多选题)

□住院押金的多少 □医生的医疗水平□护士的护理态度 □治疗效果与病人的预期

3、您对药价是否满意?

□很满意 □可以接受 □普遍偏高 □大部分过高,难以承受

4、您遇到医生要红包时的态度?

□默认(同意)□犹豫(怀疑)□厌恶(拒绝)

5、您对小病大处方的态度?

□接受 □质疑 □拒绝

6、您怎么看待医疗事故后大闹医院?

□支持 □观望 □反对

7、您怎么看待部分医生素质低?(多选题)

□医院需加强道德培训 □加强监督制度 □辞退 □没有看法

8、您对医生的信任度如何?

□很信任 □比较信任 □有点怀疑 □很不信任

9、您觉得大部分医生的服务态度怎样?

□很满意 □比较满意 □一般 □不太满意 □很不满意

10、您是否了解医患关系的现状?对有关新闻是否关注?

□很了解 □比较了解 □不太了解 □很不了解

□很关注 □比较关注 □不太关注 □很不关注

11、您觉得解决医患关系需要?(多选题)

□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健全社会保障体系 □转变医疗模式,加强医德医风教育

□加强人们的预防意识,加强人们的法律意识 □规范媒体工作

社会实践调查报告--医患关系 篇5

学院:外国语学院

专业:英语

班级:24111102

姓名:孙亚伦

赵蕾

徐星一

宋梦阳

潘璇

指导老师:周芳集

医患关系现状的社会实践调查

调查人: 孙亚伦 赵蕾 徐星一 宋梦阳 潘璇

实践地点:山东济南 辽宁锦州 浙江温州 山东淄博 广东深圳 实践时间:2012-8-5至2012-8-15 摘要:

从2012年3月28日哈尔滨实习医生被杀事件到2012年4月13日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发生医生被刺案件,极度紧张且微妙的医患关系逐渐进入公众视野,医者和患者之间更有相互不信任的趋势。基于这些现实情况,我们小组拟定了调查医患关系现状的课题,并各自在家乡开展调查,希望更更加深入的了解医患关系现状和医患关系紧张的原因。

实践方法:采取问卷调查。

实践过程:一 收集甄选问题,设计调查问卷

二 分发调查问卷

三 回收问卷,统计分析

四 总结报告

实践结果:

医者:调查结果显示93%都没有与患者发生过医疗纠纷或者摩擦。而92%的医生认为媒体舆论对医患关系的负面报道是造成医患关系紧张的主要原因,还有84%的医生也认为患者的期望太高难以满足也是一大原因,而只有少部分医生承认医疗水平不高(6%),医疗腐败行为(8%)引起了医患关系紧张。57%的医生们认为解决医务人员收受“红包”,“回扣”问题最有效的方法是提高医务人员的待遇,采取高薪养廉的方式。另有32%的医生认为进行医疗体制改革,扩充医疗资源,化解供需矛盾则更有效。为了促进医患关系良好发展,医生病人应加强沟通,医务人员配置应合理,并加快医改,提高医疗技术,改善医务人员待遇。对于医疗事故鉴定实行“举证责任倒置”,75%的医务人员并不支持,他们认为这会使医生变得谨慎,虚开调查,增加费用,最终受害的还是患者。对于过度检查,医生普遍认为是为了明确病因(73%),也有部分医生认为是医生的自我保护(29%)。在目前的医患关系下,大部分医务人员都觉得工作非常有压力,而且对未来医患关系的改善持不乐观态度。

在整个调查过程中我们发现,医生的服务态度总体不错的。发生过较大的医患纠纷毕竟是少数的。大部分医生认为某些地区发生医患纠纷以后,媒体舆论对医生的负面报道过多,也过于夸张,造成患者对医生的不信任对医患关系的改善造成影响较大。而其中最重要的原因,还是我国的医疗体制的不完善所带来的一系列问题。许多患者反映,他们对医生并没有不满,而是药价过高他们难以承受。“以药养医”是我国医疗系统的现状,医院里出售的药物通常比药店里的价格要高出许多倍。尽管政府已经着手开始改革,但是在国家财政不给力的情况下,“以药养医”还将持续存在较长的一段时间。然而,制度的问题并不是我们所能改变的。既然如此,多一些人文关怀或许能是医患之间少一些隔阂。古人云“下医医病,中医医人,上医医国。”多少医生只看到了病人身上的病,却忘记了那是一个有血有肉有思想的人。许多时候,愉快的心情和战胜病魔的信心正是治愈的良方。而这些大多来自于医生的鼓励。所以,我们认为,医生单单有责任心和爱心还是不够的,掌握说话的艺术,表现医生的亲和力,促进医患沟通。“先医心,再医病。”这样,医患双赢,关系也就和谐了。

患者:根据回收的问卷的统计得出的数据显示,在我们调查的群众当中,78%的群众认为医患关系比较紧张,可见医患关系确实不容小觑,我们要认识分析并尽力解决。

群众普遍认为造成医患关系紧张的主要因素是现行的医疗体制不合理,占了85%,其次就是看病太贵和医疗水平不高,分别占57%和50%。认为媒体不公正、片面的报道是导致医患关系紧张的原因的占28%。

面对现在社会上越来越多的医闹事件的发生,市民普遍不赞成利用这种极端的手段来维护自己的权利,他们认为医闹事件不会从根本上解决纠纷,闹事的群众应通过协商等和平手段解决问题;有47.06%的群众认为医闹会严重影响医院的正常运作,对双方解决矛盾没有好处。值得欣喜的是,没有赞成医闹的群众。

针对患者的医疗结果与预期效果有偏差的问题,50%的人认为可能本人对疾病并不了解,会再到该医院看病,并详细问医生原因 37%的人认为该医院设备不够先进或者医生技术水平较低,不能很好的治疗这个疾病,不再到该医院看病。14%的人认为在家里再休息几天,看看病情是否有改进。由此可见大多数市民还是能很冷静的解决医疗效果不如预期的状况。不管是本人对病情不了解还是医院技术水平比较低,都没有人去投诉要求赔偿。这确实是温和的解决办法。事实上,群众还是要提高法律意识,学会要法律手段替自己维护权益。

针对如何解决医患关系,人们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92%的人认为要转变医疗模式,加强医德医风教育。85%认为要完善法律法规,健全社会保障体系。57%认为要提高市民法律意识和维权意识。35%认为要规范媒体工作。

大部分患者都认为患者是医患关系中的弱势群体。但患者若能理解医生的工作压力,多和医生沟通,许多问题就可以避免。另外,患者并不是完全的弱势。2002年9月1日起施行的《医疗事故处理条例》规定,医疗纠纷的解决可以有三种途径:

1.双方协商解决(对于民事赔偿部分,双方可以协商解决)2.向当地卫生行政部门提出申请,由卫生行政部门帮助调解解决

3. 向法院提起诉讼(可以直接就赔偿数额提起民事诉讼,如果对卫生行政机关的处理结果不服的,也可以提起卫生行政诉讼)

实践体验:

在整个实践过程中,我们更进一步认识了医患关系现状,同时也发现了自身的许多问题。虽然调查问卷几经修改,但在填写过程中,还是有许多耐心的医生和患者给我们提出了意见和建议。例如“在您看来,部分医生过度检查,最主要的原因是什么?”这一题,有几位较认真的医生反映在医生眼中并没有过度检查,他们都是为了查明病因进行一些必要检查。所以这一题的题目设置有问题。其他问题中也有医生反映答案设置的不够专业,没有抓住医生这个职业的特殊性等。这说明我们在设计问卷前没有深入了解这个职业和医患关系之间存在的主要矛盾。没有做好充分的准备就开始调查研究是我们这次社会实践的重大失误。

在分发问卷时我们也屡次碰壁,有许多病人着急就医拒绝填写问卷,也有医生出于自我保护或工作实在太忙而不能抽空填写问卷。数量本不是很多的问卷却花了几天的时间。几天都在医院里活动,医院的拥挤环境和医生忙碌的工作我们都深有体会,许多主治医生一天检查上百个病人,工作量大且劳累繁琐,有部分医生出现冷淡的态度也是可以理解。况且患者众多,要让每一个人都满意也是件不易之事。

我们这一次的社会实践,可能根本不能给医患关系的改善带来什么,但实践的过程却带给我们许多收获。我们更加深入的了解社会,深入基层,增加了阅历。同时,我们也学习了一些专业外的知识,了解了如何设置问卷,也更加认真看待医患关系这个问题。

医患关系现状调查问卷(医方)

感谢您抽出宝贵的时间填写调查问卷!我们希望通过这份问卷,透过一名医护人员的视角更加深入地了解“医患关系”这个正在被大家热议,也是关系到大多数人切身利益的问题,了解医护人员对医患纠纷中的一些问题持什么样的态度。

1、您本人和患者发生过医疗纠纷或摩擦吗?

□发生过

□没生过

2、在您看来,造成医患关系紧张的原因是什么?(多选题)

□看病贵、看病难,医生护士服务态度不好

□患者的期望太高难以满足 □部分医生水平不高,有时造成误诊

□媒体舆论对医患关系对负面报道 □ 部分医生的回扣、红包等医疗腐败

3、您认为发生医患矛盾的主要原因是:(多选题)

□家属不理解

□医疗质量、服务态度存在问题 □医院流程设置不合理

□社会导向不利医患关系的缓和 □病情交待不清楚,谈话不到位,过于条文化、简单化

4、您认为解决医务人员收受“红包”、“回扣”问题最有效的方法是:

□提高医务人员的待遇,采取高薪养廉的方式

□加强监督,严厉查处

□加强医德医风教育,自觉抵制“红包”、“回扣” □进行医疗体制改革,扩充医疗资源,化解供需矛盾

5、您觉得以下哪些方面可以有助于促进医患关系良好发展(多选题)

□ 医生和病人方面应该加强沟通

□医务人员配备合理 □加快医改的步伐,进行医院体制的改善

□医疗技术提高 □医护人员待遇有所改善 ,医护人员多一个笑脸,多一句问候

6、您认为加强医德医风建设,需要采取哪些措施?(多选题)

□ 改革现行医疗体制

□加强行业管理,行业自律

□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改善社会风气,重建社会信任

□树典型、立榜样,用身边的感动感召大家,积极弘扬奉献精神 □进行社会主义人生观、价值观、荣辱观教育,提高医务人员道德修养

7、根据法律规定,医疗事故鉴定实行“举证责任倒置”,即在医疗事故鉴定中,如果医方不能证明自己的诊疗与患者的损害结果没有因果关系,将承担事故责任。你对此怎么看?

□赞同,有助于保护患者

□不赞同,会使医生变得谨慎,虚开调查,增加费用,最终受损的还是患者

8、在您看来,部分医生过度检查,最主要的原因是什么?

□明确病因

□经济效益

□医生自我保护

□经验不足

9、您认为,在目前医患关系下,医生工作是否有压力? □肯定非常有压力

□应该会有一些压力

□没有压力

10、你对未来医患关系的改善乐观么?

□非常乐观

□比较乐观

□不太乐观

□很不乐观

调查时间:_____________

医患关系现状调查问卷(患方)

感谢您抽出宝贵的时间填写调查问卷!我们希望通过这份问卷,透过一个普通患者的视角更加深入地了解“医患关系”这个正在被大家热议,也是关系到大多数人切身利益的问题,了解患者对医患纠纷中的一些问题持什么样的态度。

1、您认为普遍来说医生态度如何?

□非常好

□比较好

□一般

□不太好

□很不好

2、您觉得医患双方在哪些方面容易发生争执?(多选题)

□住院押金的多少

□医生的医疗水平□护士的护理态度

□治疗效果与病人的预期

3、您对药价是否满意?

□很满意

□可以接受

□普遍偏高

□大部分过高,难以承受

4、您遇到医生要红包时的态度?

□默认(同意)□犹豫(怀疑)□厌恶(拒绝)

5、您对小病大处方的态度?

□接受

□质疑

□拒绝

6、您怎么看待医疗事故后大闹医院?

□支持

□观望

□反对

7、您怎么看待部分医生素质低?(多选题)

□医院需加强道德培训

□加强监督制度

□辞退

□没有看法

8、您对医生的信任度如何?

□很信任

□比较信任

□有点怀疑

□很不信任

9、您觉得大部分医生的服务态度怎样?

□很满意

□比较满意

□一般

□不太满意

□很不满意

10、您是否了解医患关系的现状?对有关新闻是否关注?

□很了解

□比较了解

□不太了解

□很不了解 □很关注

□比较关注

□不太关注

□很不关注

11、您觉得医患关系紧张的主要原因是?(多选题)

□政府体制因素

□媒体炒作因素

□医方因素

□患方因素

12、您觉得解决医患关系需要?(多选题)

□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健全社会保障体系

□转变医疗模式,加强医德医风教育 □加强人们的预防意识,加强人们的法律意识

□规范媒体工作

□其他(请填写您的意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社会实践人际关系 篇6

拉丁美洲的国家在自然环境、文化、经济发展水平、社会制度等诸多方面存在差异,但由于历史的传统和相似的政治、经济经历,这些国家的文化存在着一些共同的特征.其表现在社团主义、官僚独裁主义、惠配主义、家长式专制制度.文化传统对组织的`影响是巨大的,这种影响包括对组织的结构、层级、制度、人际关系等诸多方面.

作 者:孙劲悦 孔文 SUN Jin-yue KONG Wen  作者单位:东北财经大学,MBA学院,辽宁,大连,116023 刊 名: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英文刊名:JOURNAL OF LIAODONG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S) 年,卷(期):2005 7(6) 分类号:G05 关键词:社会制度   文化   人际关系模式  

★ Python查找相似单词的方法

★ 种养结合生态型养殖技术模式的分析论文

★ 红腰鹦鹉如何人工饲养?红腰鹦鹉饲养方法

★ 人工承包合同

★ 记忆再现周记

★ 五年级科学下册《相似与差异》教学设计

★ 构建虚拟企业提高国际竞争力

★ 自然湿地与人工湿地处理农村生活污水初探

★ 人工孵蛋作文

社会实践人际关系 篇7

跨文化交际 (cross-culture communication) 是具有不同语言和文化背景的人们之间的交际, 是不共享同一交际能力的人们之间所进行的交往[1]。在同一种文化框架中, 交际的双方对各自的社会和身份关系具有统一的认知, 并按照约定俗成的规则去遵守这些交际规则。但在不同层次和级别的跨文化交际中, 由于缺乏文化共享, 交际双方在文化习惯、宗教信仰、社会背景、价值观念、教育和文明程度的不同, 会导致社会关系和身份关系存在认知差异, 将不自觉地违背或破坏交际规则, 从而极大地影响并制约交际效果。

社会语言学 (sociolinguistics) 是研究语言和社会的关系的一门学科。它从社会学、人类学等社会科学角度出发, 考察语言内部以及语言使用者使用语言时, 各种社会因素引起的语言差别的一般规律。社会语言学将语言视为反映所有社会符号系统的体系, 强调语言的社会性与实践性。在实际运用时, 语言与社会文化因素相互作用, 话语成为体现社会与文化因素的重要符号。

众所周知, 跨文化交际行为必须依赖语言的运用才能得以实现, 来自不同文化群体的行为参与者之间的关系和角色关系由于受到社会众多因素的影响和制约, 交际双方对语言中内涵的理解也不尽相同, 即便是相同的话语, 也会带来不同的语言文化认知。因此要想更加全面、准确地了解跨文化交际障碍的成因, 就必然更多地从语言及其运用方面入手进行分析和探讨。

2社会因素差异对跨文化交际的影响

社会语言学家主张通过各种社会因素研究一般语言的性质和具体语言的特征。作为一个多元的社会符号系统, 由于交际双方的社会地位、社会特征、相互关系及交际目的等不同, 语言由此形成各种变体, 这些变体间互相联系, 并在社会体系中发挥着各自的功能。跨文化交际行为是文化和社会行为, 它必然要与特定的语言相联系才能得以完全实现, 同时又受到社会中众多因素的影响和制约。从社会语言学角度研究社会因素, 特别是社会关系和身份关系对跨文化交际的影响, 可以分析出交际障碍的成因, 促使跨文化交际活动的顺畅进行。

2.1社会关系的跨文化交际差异

权势关系是社会语言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 由社会语言学家Brown和Gilman[2]最先提出并引入社会语言学术语, 以此来概括复杂的人际关系。语言受到权势关系的制约, 是人际交往中会话者身份地位的体现。Brown和Gilman将交际双方之间的各类关系总结为为“权势”和“共聚”[2]。说话者与听话者之间社会地位、权力大小差异越明显, 话语中所体现的“权势量” 越大, 反之则说明话语中的“共聚量”大。语言中“权势量”与 “共聚量”的变化会随着会话情景、参与者人际角色、社会关系的不同而发生变化。例如在欧美国家的学校中, 老师与学生刚接触时, 教师的“权势量”比学生大, 随着时间的推移双方日渐熟悉与亲近, “权势量”变小而“共聚量”增大, 交际双方这时会在“共聚量”方面找到平衡点来决定如何称谓。

中西文化的不同促使相似的社会关系产生不同的行为, 并对交际产生进一步的影响。欧美校园里, 学生可以对老师直呼其名, 但对于中国学生来说, 受几千年尊师重道文化影响, 直呼老师名讳则属于不尊重他人的行为。由此可见, 不同的社会有不同的交际规则, 中西方相同社会关系之间的交往模式差异主要来自文化和社会环境的不同。每个社会的价值观不同, 导致每个社会中“权势量”和“共聚量”的绝对值各不相同。Brown和Gilman调查发现, 法国和意大利社会更重视“共聚”关系, 而德国人交往中“权势”作用更大[2]。

2.2身份关系的跨文化差异

身份关系是一种社会互动结构中的基本表现形式, 反映了社会关系对个体的社会性构建。交际双方的交往方式和内容在不同程度上取决于各自的身份关系。每一个社会成员根据其在整个社会关系网络中的定位和相互关系, 通过语言来扮演或完成某种社会角色。身份关系的不同, 决定了每个人必须在不同的交际场合采用不同的交际规则。如果行为不符合社会规范, 将会受到同一社会中其他人的疏远和排斥。在中国, 人们对男女之间在公开场所过于亲昵的行为持相对保守的态度, 而对同性之间的亲近行为则看作正常。但在西方社会中, 如果同性之间过于亲昵则会被认为是同性恋的表现。

跨文化交际领域中的学者Gudykunst认为[3], 根据文化的差异, 交际双方的身份关系可分为正式和非正式程度、个人化程度和允许偏离理想角色行为的程度三个方面。中国社会重视形式, 人际交往时的行为较为正式, 人与人之间等级意识比较明确。而在西方社会特别是美国, 很多情况下美国人在不同角色关系中, 崇尚自由, 不拘泥于形式, 对几乎任何人可以直呼其名, 平等对待, 在西方文化中这被看作是对人坦诚友好尊重的表现。

2.3社交称谓的跨文化差异

社会语言学研究语言称谓系统在社会语境中的表现来解析语言形式与社会意义之间的关系。不同的社交称谓蕴涵不同的社会意义, 日常交际行为中, 交际双方通过选取具有社会意义的称谓, 来反映各自在社会系统的地位、意识形态、宗教信仰、文化差异等, 表明各自的身份异同和对人际关系中角色的认定。

不同社会的人会选择不同的称谓系统, 每一个称谓系统都包含着一个民族的生活习惯、风土人情和历史传统。中国社会因为重视社会地位, 讲究上尊下卑, 大多数时候人们常用官职作为社交称谓的敬语, 例如以“主任”、“经理”、“董事长”等标志社会地位和权势的头衔作称谓语, 又或者用那些受人尊敬的职业如“老师”、“医生”等作称呼语。但在西方社会如英国, 由于其庄园制的特点, 没有在人们思维中形成统一的官职系统, 而随后发生的工业革命反而促使人们普遍尊崇以人为本、以智为本的特点, 因此人们多以“doctor”、“professor”等学历、职称而不以“president”、“manager”等作为称谓敬语。

随着社会生活的渐变, 人际关系的变化和价值观念的更新, 社交称谓的语义及其功能也随之变化。如汉语中的“同志” 一词, 是我国在建国初期普遍流行的一个社交称谓, 体现出人与人之间的平等关系。但在改革开放后, 受社会观念变化、语言心理以及词语过度使用的影响, “同志”一词的使用范围和频率都大大降低, 并逐渐被其他称谓形式替代。进入21世纪后, “同志”常被用来指代同性恋群体, 现在人们在使用“同志”这一称谓时也非常谨慎, 以免造成交际失误。

3中西深层文化差异渊源

文化差异是造成跨文化交际困难的根本原因, 中西方由于价值观念、思维方式、语言行为等文化层面的不同决定了跨文化交际的复杂性和差异性。

3.1价值观念

价值观念是一种社会意识, 是个人、群体或社会采取行为方式、生存形态的交往准则。中西方社会因文化传统等因素的不同, 形成了截然不同的价值观。中国社会强调群体价值, 推崇“爱他人为仁”、“仁者人也”等儒家思想, 提倡社会的有序与和谐, 个人对群体的忠诚和责任。中国人的“和为贵”、“家本位”等群体价值观共同驾驭着社会成员, 是中国社会人际关系的基础。而西方诸国所处的海洋性生存环境决定了西方文化崇尚个人努力, 一切以契约为基础, 注重公平平等的文化特点。在日常工作和社会活动中, 西方人更喜欢标新立异、独树一帜, 努力体现个性化的自我。无论是语言交际, 还是非语言交际, 都受到价值观的支配。

3.2思维方式

思维是人脑反映和认识客观世界的意识活动。思维方式的不同必须导致语言形式的不同。中西社会因文化差异, 思维方式也具有不同的特征。例如, 中国传统文化强调“天人合一”, 喜欢从总体方面考虑事物, 先全面后具体, 由大到小。 而西方社会认为世界上万物是对立的, 习惯于分析性思维。此外, 在思维方式上, 中国人常运用形象类比的方法来表达思想, 而英美人更注重逻辑推理, 通过抽象找出事物的发展规律。因此, 我们在分析语言时, 也要注意对思维方式差异的研究。

3.3语言行为

人类的交际通过语言行为和非语言行为两种形式进行。 语言交际具有鲜明的文化特征, 反映社会的演变, 标志交际者的社会地位, 它同非语言行为相辅相成共同完成交际过程, 实现交际的最终目的。在中国, 随着社会的发展, 社会中的社交称谓也随之变化。过去由于封建观念的影响, 对中老年多使用 “大叔”、“大妈”、“大嫂”等分工较细的称谓, 现在这些称谓也渐渐被淡化, 一方面是由于人们宗法家族观念的转变, 另一方面也是由于现代人追求简单便捷的生活方式所致。 社交称谓的另一变化时对女性称谓的改变, 过去的“大嫂”多称为“姐”或 “阿姨”, 把地方称谓同自己有血缘关系的人, 反映出女性自主意识和社会地位的提高。

4结束语

处于社会文化中的每一员在学习本民族的语言时, 都需要了解自己所处社会的价值观及其对语言的制约[4]。从社会语言学角度来分析不同文化背景中, 人与人交往所反映的社会与身份关系的差异性, 可以更好地帮助人们选择适当的称谓, 促进跨文化交际的顺利进行。

摘要:跨文化交际中, 人们的社会关系和角色关系深受跨文化差异的影响。该文采用社会语言学研究方法, 比较中西文化背景下社会关系与角色关系在人际交往中的差异性, 从而帮助人们选择符合不同社会的交际规则, 解决跨文化交际的障碍。

关键词:跨文化交际,社会语言学,交际规则

参考文献

[1]Paulston C B.Linguistic and Communicative Competence:Top-ics in ESL[M].Clevedon:Multiligual Matters Ltds.1992:133.

[2]Brown R, Gilman A.The Pronouns of Power and Solidarity[J].American Anthoropologist, 1960 (4) :24-29.

[3]Gudykunst W Y Y K.Communicating with Strangers An Ap-proach to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M].New York:Ran-dom House, 1984:23.

社会实践人际关系 篇8

一、政府与社会组织互动协作的依据

传统的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已不能满足当前的应急管理需要,主要表现在:一个是社会转型时期社会风险的多样性与复杂性并存,另一个是传统政府应急机制的失灵现象显现。

社会风险呈现多样性与复杂性的特点。我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民族多样、文化多元、区域间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大,社会矛盾和冲突复杂多样。近年来,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经济转型升级过程中的结构性失业急剧增加,生产事故频发,社会贫富差距显现。加之,社会精神文明建设落后于物质文明建设,食品安全、环境污染等问题频频发生。

政府失灵现象显现。现代社会呈现出利益多元化的趋势。过去几十年,我国的应急管理采取的是“一体化”,这种应急机制在大力推进经济建设时期发挥了极大作用,效率高,维护了社会稳定。但是,在利益追求多元化的背景下,“一体化”已不能满足不同群体和不同阶层的多样应急需求了,造成应急管理供给与需求失衡,政府失灵显现。失衡的结果使得公众对政府的失望,造成公信力下降。在自身需求未能满足的情况下,公众可能产生群体非理性行为,引起更严重的社会危机。

采取一元主导、多元协作的必要性在于现代社会管理必须寻求更加有效,符合各方利益的需求的应急管理机制。政府对公共资源进行分配,鼓励和调动社会各个群体,发挥企业组织和第三部门中各类社会组织的整合作用,以满足公众的不同利益诉求,建立起政府主导、市场和社会互动协作的应急管理机制成为新趋势。

本文主要就政府与社会组织的关系进行详细描述与分析,试图明晰二者的职责和相互之间的关系,为现代社会应急管理的实践提供思路。

二、社会各主体互动协作中的政府职责

在应急管理的过程中,政府作为应急管理体系的主导者,起到规划、引导的责任,具有完善制度体系、维护公权力威严和建设服务型政府的责任。第一,政府需要完善的制度体系包括法制建设和相关法律法规的完善,通过法治化确立各主体在应急过程中的行动准则。同时,政府需要完善应急管理系统中的监督机制,完善对社会公众的常态化宣传和教育体系。第二,政府具有维护公权力的威严的责任。要求政府恪尽职守,依法行使公权力,获得其他各主体的信任,维护公信力。此外,公权力的威严还表现在政府具有在社会应急管理过程中采取强制性的手段控制社会危机的蔓延的维稳责任。第三,建设服务型政府是政府职能转变的重要组成部分。具体体现在为其他社会组织开展应急、工作提供公共平台和资源保障,保持政府与其他主体的信息沟通顺畅。

然而,政府主导下的社会组织功能缺失在我国却是普遍现象。社会中其他主体参与应急管理程度不高,使得社会组织力量薄弱,专业性程度低,难以得到发展。究其原因,一个是我国社会的传统原因,国家未有意识的动员、引导和培养社会成员积极参与应急管理实践;另一个是公众与政府对社会组织的不信任。部分社会组织的非法行为也破坏了社会组织的整体形象。

三、社会治理视角下社会组织在应急管理中的作用

萨拉蒙的“第三方治理理论”肯定了社会组织作为政府与市场之外的第三方在参与公共服务供给中的优势和重要性。在应急预警系统中,社会组织根植于公众,与居民联系紧密,可作为政府与公众的中介,本身就是沟通渠道。此外,社会组织可代替政府承担大量信息收集的工作,帮组政府了解民意,安抚社会不良情绪,防范社会风险。在应急处理的过程中,在政府未到达事故或危机现场时,社会组织可及时反应,组织和动员群众自救并自主维护社会秩序。社会组织还可以在政府到达之后及时将相关应急信息传达给政府,帮助政府尽早了解情况,开展应急工作。在应急管理的恢复治理阶段,社会组织可为在突发事件中受害的公众提供具体而专业的服务,尤其是物质上的恢复治理与精神上的修复治疗等方面。政府给予社会组织一定的自主权力,不仅可以发挥社会组织的优势为社会服务,还可以使得政府从具体事物中抽身出来,降低自身的应急管理和治理成本。

四、建立政府与社会组织良性互动关系

政府与社会组织在应急管理中的良好互动关系将大大提高应急效率,提高应急质量。为了给公众提供更全面优质的社会服务,政府可适当放宽社会组织的准入机制,尤其是在资源稀缺的养老服务、医疗服务等方面。政府对于社会组织的信任还体现在依法监督上。政府的职责是为社会组织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制度环境。

政府的信任还体现在应急管理的过程中。政府需要给予社会组织充分的信任和自主性。社会组织具有贴近社会,组织行动灵活,组织类型多元的特点。政府需要看到社会组织的这些优势,并大力发挥社会组织在专业性上的优势。因而,政府除了要为社会组织发展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做好监管工作外,不应干涉社会组织的具体工作,保障社会组织在工作上的独立性。

政府与社会组织在应急管理的互动过程中,信息沟通是最为重要的部分,包括社会风险预警、突发事件中的信息收集等。政府需要搭建双向沟通机制,搭建信息沟通平台。社会组织替公众向政府表达民意,替政府向公众传达信息,作为公众与政府沟通的中介。在应急事件中,政府未到位前,第一时间收集信息,掌握情况并及时向政府传达。

多元主体互动协作的优势是可以发挥各个主体的优势最大化。由于每个合法社会组织均登记在册,政府掌握着每个社会组织的信息,尤其是社会组织成员的专业特长、职业构成等信息,在应急管理发生后,政府可根据应急管理的人力、物力需要与社会组织协调应急,并在事后治理中合理调配,充分发挥社会组织的专业性优势。既能为老百姓解决实际需要,又能广泛合理利用社会资源,节省政府应急管理的成本。

政府与社会组织的互动协作还表现在培养公众的应急管理思想、自救自治的精神上。这样有意识和有针对性的动员、引导和培养需要大量的人力和物力,仅凭政府的力量难以达到了理想的效果。可由政府制定培养目标、分布培养任务,社会组织具体执行。

政府与社会组织是一员主导、多元协作的应急管理格局中最重要的一组关系。处理好这组关系不仅可以提高应急管理的效率和质量,更可以发挥社会各方的力量,为社会转型提供一个稳定有序的环境。(作者单位:重庆工商大学)

参考文献:

[1]马立.论应急管理中政府与社会组织的合作与互动[J],信访与社会矛盾问题,2013(2):92-102

[2]姜平.中国特色应急管理体系的构建和完善[J],理论探讨,2011(2):138-142

[3]冯仕政.西方社会运动研究:现状与范式[J],国外社会科学,2003(5):66-70

上一篇:母亲作文450字左右下一篇:手指算口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