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对微生物的影响

2024-08-0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pH对微生物的影响(精选11篇)

pH对微生物的影响 篇1

溶液的酸碱度通常以氢离子浓度的负对数(即pH)来表示,培养基或环境中的pH对于微生物的生命活动有着密切的联系外,它的影响也是多方面的,因为环境的pH会影响到细胞膜所带的电荷,从而引起细胞对营养物质吸收状况的改变.此外,还可以通过改变培养基中的有机化舍物的.离子化程度,而对细胞施加间接的影响,改变某些化合物分子,进入细胞的状态,从而促进或抑制微生物的生长.微生物通常可以在一个较宽的pH范围内生长,但都有一个最适pH,在最适pH范围内酶活性最高,如果其他条件适合,微生物的生长率也最高.

作 者:陈燕飞 Chen Yanfei  作者单位:太原师范学院,生物系,山西,太原,030012 刊 名:太原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英文刊名:JOURNAL OF TAIYUAN NORMAL UNIVERSITY(NATURAL SCIENCE EDITION) 年,卷(期): 8(3) 分类号:Q936 关键词:微生物   pH   生长  

pH对微生物的影响 篇2

已有的研究表明,将富含微生物活菌制剂的饲料应用于反刍动物,能够提高肉用反刍动物的生长速度,改善肉质,提高胴体净肉率。西南民族大学反刍动物营养与饲料资源开发课题组的前期研究也得到类似结果,即添加微生物发酵饲料可以提高肉用反刍动物对粗 饲料的采 食量和消 化率,提高生长 速度[3,4,5]。但反刍动物饲喂富含活性微生物饲料后对瘤胃p H值及瘤胃微生物数量的影响方面鲜见报道。 试验通过测定饲喂添加微生物发酵饲料后的肉牛瘤胃液p H值和微生物数量的变化,探讨微生物发酵饲料对反刍动物采食量、日增重、粗纤维消化率的影响机理,为微生物发酵饲料在生产中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现报道如下。

1材料与方法

1. 1试验动物及试验设计

在重庆恒都农业开发有限公司高家镇肉牛养殖场,选择90头平均体重为( 373. 40 ± 42. 53) kg的西杂公牛随机分为3组( 对照组、试验1组和试验2组) ,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6头牛。对照组饲喂基础精料,试验1,2组分别用25% 和40% 微生物发酵饲料代替基础精料( 见表1) 。预试期为10 d,正试期为48 d。

1. 2试验精料及饲养管理

试验所用的微生态发酵饲料由四川通达饲料科学应用研究所提供,发酵基料主要为玉米黄浆液、喷浆玉米纤维、酱糟和木薯渣等食品工业副产物,添加麦麸等辅料,接种乳酸菌、枯草芽孢杆菌和酵母菌等有益微生物固态发酵。经5 ~ 7 d发酵后含活性酵母菌4. 4 × 107cfu / g、芽孢杆菌3. 2 × 107cfu / g和乳酸菌2. 0 × 105cfu / g,含干物质75% 、粗蛋白22% 、粗纤维12% 、灰分8. 6% 。

试验牛全部拴系饲养,每天饲喂2次,自由饮水。

1. 3瘤胃液的采集及预处理

试验结束后,从每个重复中选择体重接近本重复平均体重的肉牛3头,共45头屠宰,现场取瘤胃内容物于两个离心管中,一管用p H计直接测定p H值; 另一管立即放入液氮罐,带回实验室后转移至 - 80 ℃ 超低温冰箱。使用时先解冻,然后用灭菌的4层纱布过滤并收集滤液。

1. 4瘤胃微生物总DNA的提取

细菌总DNA的提取按照爱思进生物科技 ( 杭州) 有限公司的细菌基因组DNA试剂盒进行,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测定所提DNA的纯度和浓度。

1. 5目标片断的扩增与鉴定

1. 5. 1引物序列及目的片段PCR扩增试验所用引物见表2。白色瘤胃球菌和黄色瘤胃球菌的引物设计参照参考文献[6],乳酸杆菌参照参考文献[7], 牛链球菌参照参考文献[8],反应体系及扩增参数见表3。PCR扩增产物用2% 的琼脂糖凝胶检测片段长度和特异性。

1. 5. 2目的片段的回收、克隆及鉴定扩增产物用DNA纯化回收试剂盒 ( 天根生化科技有限公司) 将PCR产物与p MD19 - T质粒载体连接,然后转化至大肠杆菌DH5 α 感受态细胞,随机挑选几个白色菌落分别进行扩增。挑取菌落分别以菌液为模版,用上述引物进行PCR扩增,反应体系和反应条件均同前。 用2. 0% 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扩增的片段大小以鉴定重组质粒。委托英潍捷基( 上海) 贸易有限公司对阳性克隆进行测序,并将测序结果在NCBI上用Blast进行同源性分析。

1. 6重组质粒DNA的提取及标准曲线的绘制

用天根生化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的试剂盒测定含有目的片段的重组质粒,使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测定质粒的DNA溶液浓度,并用公式计算所含DNA拷贝数浓度: 拷贝数浓度( 拷贝/μL) = 质粒浓度( ng /μL) × 10- 9× 6. 02 × 1023/[660 ( μg / mol·bp) × ( 2 692 + X) ]( 其中660为每个碱基对的平均分子质量,2 692为p MD19 - T载体长,X为插入的目的片段长。将上述提取的质粒进行10倍系列稀释,得到7个梯度,采用BIO - RAD公司的荧光定量PCR仪进行RT - PCR扩增,反应结束后用软件自动绘制以拷贝数的对数为横坐标、以PCR反应过程中收集到的荧光信号达到预设阈值时所经历的循环数( Ct) 为纵坐标的标准曲线。

1. 7样品DNA的测定

将样品DNA进行上述同样的RT - PCR扩增,获得样品Ct值,并依据质粒所制作的标准曲线计算拷贝数浓度。

1. 8数据的统计分析

数据处理采用SPSS 18. 0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 用邓肯氏法进行多重比较。

2结果与分析

2. 1瘤胃液p H值测定结果

对照组和试验1,2组瘤胃液p H值分别为6. 29, 6. 26,6. 24,差异不显著( P > 0. 05) 。

2. 2瘤胃内总DNA的提取及质量检测结果 ( 见图1)

由图1可知,细菌总DNA长度均大于10 kb,条带清晰整齐,完整性好,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检测,其OD260/ OD280比值处于1. 8 ~ 2. 0之间,表明所提DNA的纯度较好。

2. 3目的片段扩增与序列分析结果

4种菌16S r DNA目的片段常规PCR扩增结果分别见图2,3,4,每种引物实际扩增片段大小与预期目的片段大小相符。将这4种PCR产物回收、克隆、 阳性重组质粒PCR,扩增出的条带与目标片段大小一致( 见图5) 。对阳性克隆进行测序,测序结果在NCBI上用Blast进行同源性分析,所测序列与原标准菌株 ( 黄色瘤胃 球菌JN866826、白色瘤胃 球菌AB538438、 乳酸杆菌JQ011466、 牛链球菌HQ452825) 相似性均大于95% ,说明质粒构建成功, 可以用于制作质粒标准品。

2. 4质粒标准曲线

实时定量PCR仪软件自动生成的质粒标准品扩增反应曲线,Ct值和拷贝数呈线性关系,绘制出的荧光定量PCR标准曲线方程分别为色瘤胃球菌: y = - 3. 001x + 41. 764,R2= 0. 997; 色瘤胃球 菌: y = - 3. 389x + 45. 154,R2= 0. 997; 乳酸杆菌: y = - 3. 283x + 47. 397,R2= 0. 999; 牛链球菌: y = - 3. 169x + 41. 596,R2= 0. 992( y为Ct值,x为拷贝数浓度) 。

2. 5Real - Time PCR对四种菌数量的定量分析结果

瘤胃总DNA样品稀释后均落在标准曲线范围内,直接通过标准曲线对未知样品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见表4。

注: 同行数据肩标大写字母不同表示差异极显著( P < 0. 01) ,相( P > 0. 05) 。

由表4可以看出: 与对照组相比,试验1组黄色瘤胃球菌数量提高,但差异不显著( P > 0. 05) ; 试验2组极显著提高( P < 0. 01 ) ; 试验1组和试验2组白色瘤胃球菌、乳酸杆菌、牛链球菌数量均极显著提高 ( P < 0. 01) 。同时试验2组4种菌数量均极显著高于试验1组( P < 0. 01) 。说明微生物发酵饲料能增加这4种菌的数量,并随着微生物功能饲料添加量的增加有提高的趋势。

3讨论

3. 1微生物发酵饲料对肉牛瘤胃内两种纤维降解菌数量的影响

诸多报道指出,日粮中添加的益生菌进入瘤胃后,能够迅速生长繁殖,成为其中的优势种群。C. J. Newbold等[9]研究发现,饲料中添加酿酒酵母能够促进瘤胃内纤维降解菌和乳酸利用菌的生长,从而提高瘤胃纤维降解率,使得饲喂高精料日粮肉牛的生长性能有所增加。本试验结果与刘大程[10]的研究结果基本一致,日粮中添加微生物发酵饲料后,能够增加瘤胃内2种纤维降解菌的数量,特别是添加40% 发酵饲料组瘤胃内2种球菌的数量远高于对照组。说明发酵饲料确实能增加纤维降解菌数量,提高饲料消化利用率,进而提高动物的生产性能,这就很好解释了多数研究者报道的结果。但本研究没有能深入探讨微生物发酵饲料增加纤维降解菌数量的作用机理,今后需要进一步探究。

3. 2微生物发酵饲料对肉牛瘤胃p H值及两种乳酸产生菌数量的影响

近年来,有关饲用活菌制剂( DFM) 的研究报道很多,活菌制剂能调节瘤胃微生物平衡,维持瘤胃内正常的p H值环境,防止瘤胃酸中毒的发生。K. A. Beauchemin等[11]用富含乳酸肠球菌( 一种乳酸产生菌) 和酿酒酵母培养物的微生物饲料饲喂肉牛,发现其能在高精料条件下促进肉牛生长,促进乳酸利用菌的增殖,降低瘤胃酸中毒的风险。

在本试验中,日粮中添加微生物发酵饲料后,由于其中含有大量活性有益菌———乳酸菌、芽孢杆菌和酵母菌,能够显著增加肉牛瘤胃中的乳酸产生菌数量。其中,乳酸杆菌数量的增加主要是由于富含大量乳酸菌的发酵饲料进入瘤胃后增加了乳酸菌在瘤胃内的定植; 而牛链球菌的数量增加则是因为其更能适应瘤胃内偏酸的环境[12]。然而,试验1,2组乳酸菌的数量增加并没有引起瘤胃内p H值显著下降,这可能是由于发酵饲料在增加乳酸产生菌数量的同时,也刺激了乳酸利用菌数量的增加,这样乳酸产生菌与乳酸利用菌数量就会保持相对平衡,乳酸浓度则维持在较低水平,从而不会引起亚急性酸中毒。为了合理利用微生物发酵饲料,在今后还需要对瘤胃内总菌、主要的乳酸利用菌、其他纤维降解菌数量等进行检测, 以便搞清楚微生物发酵饲料在瘤胃内的具体作用机理。

4结论

肉牛精料中添加微生物发酵饲料能增加瘤胃中黄色瘤胃球菌和白色瘤胃球菌2种纤维分解菌及乳酸杆菌和牛链球菌2种乳酸产生菌数量,但对瘤胃p H值无显著影响。

摘要:为了研究微生物发酵饲料对肉牛瘤胃液微生物(黄色瘤胃球菌、白色瘤胃球菌、乳酸杆菌和牛链球菌)数量的影响,将90头育肥肉牛[体重为(373.40±42.53)kg]分为3组,即对照组、试验1组和试验2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6头牛,对照组饲喂100%基础精料,试验1,2组分别用25%和40%微生物发酵饲料替代基础精料。试验结束时每个重复选3头牛屠宰后取瘤胃液测定瘤胃液p H值,并用Real-Time PCR方法测定瘤胃内黄色瘤胃球菌、白色瘤胃球菌、乳酸菌和牛链球菌数量。结果表明:1)各组瘤胃液p H值差异不显著(p H值为6.24~6.29,P>0.05);2)与对照组相比,试验1组黄色瘤胃球菌数量提高,但差异不显著(P>0.05),试验2组极显著提高(P<0.01);3)与对照组相比,试验1,2组白色瘤胃球菌、乳酸杆菌、牛链球菌数极显著提高(P<0.01)。说明肉牛精料中添加微生物发酵饲料对瘤胃p H值无显著影响,能增加瘤胃内黄色瘤胃球菌、白色瘤胃球菌、乳酸杆菌和牛链球菌数量,且随着微生物发酵饲料添加量的增加有增加的趋势。

关键词:微生物发酵饲料,肉牛,瘤胃p H值,瘤胃微生物,纤维降解菌,乳酸产生菌

参考文献

[1]汪官保.微生态发酵饲料的应用研究进展[A]//2008山东饲料科学技术交流大会论文集[C].泰安:山东畜牧兽医学会,2008.

[2]饶辉.国内外微生物发酵饲料的研究进展[J].湖南饲料,2009(2):31-33.

[3]彭忠利,郭春华,严锦秀,等.发酵饲料对育肥肉牛生产性能、养分消化率和肉质的影响[J].黑龙江畜牧兽医,2013(12上):67-70.

[4]彭忠利,郭春华,柏雪,等.微生物发酵饲料对乐至黑山羊生产性能、养分消化率与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J].中国农业科技导报,2013,15(5):106-113

[5]彭忠利,郭春华,柏雪,等.微生物发酵饲料对山羊生产性能的影响[J].贵州农业科学,2013,41(6):134-137.

[6]YANG S L,BU D P,WANG J Q,et al.Soybean oil and linseed oil supplementation affect profiles of ruminal microorganisms in dairy cows[J].J Dairy Sci,2009,3(11):1562-1569.

[7]HEILIG H G,ZOETENDAL E G.,VAUGHAN E E,et al.Molecular diversity of Lactobacillus spp.and other lactic acid bacteria in the human intestine as determined by specific amplification of 16S ribosomal DNA[J].Appl Environ Microb,2002,68(1):114-123.

[8]TAJIMA K,AMINOV R I,NAGAMINE T,et al.Diet-dependent shifts in the bacterial population of the rumen revealed with realtime PCR[J].Appl Environ Microb,2001,67(6):2766-2774.

[9]NEWBOLD C J,WALLACE R J,CHEN X B,et al.Different strains of saccharomyces cerevisiae differ in their effects on ruminal bacterial numbers in vitro and in sheep[J].J Anim Sci,1995,73(6):1811-1818.

[10]刘大程.不同品质粗饲料日粮及添加酵母培养物对绵羊瘤胃发酵及纤维分解菌的影响[D].呼和浩特:内蒙古农业大学,2007.

[11]BEAUCHEMIN K A,YANG W Z,MORGAVI D P,et al.Ruminant nutrition-effects of bacterial direct-fed microbials and yeast on site and extent of digestion,blood chemistry,and subclinical ruminal acidosis in feedlot cattle[J].J Anim Sci,2003,81(6):1628-1640.

pH对微生物的影响 篇3

关键词:壳寡糖;水溶性低分子量壳聚糖;微藻;絮凝富集

中图分类号: S968.4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2-1302(2014)03-0190-02

海洋、江河、湖泊中数量庞大的微藻是重要的生态类群,参与地球的碳氧循环,一些微藻富含大量的蛋白质、不饱和脂肪酸以及矿物质,被广泛应用于水产养殖业、功能食品开发等领域[1]。微藻个体大小从几微米到几十微米不等,通过吸收水中的无机盐进行大量繁殖。有研究表明,微藻的采收成本占其养殖成本的20%~30%[2]。电场絮凝、超声波等物理方法以及游离阳离子等化学方法被广泛用于微藻采收的预处理[3]。受场地及设备条件限制,研究人员开始把目光转向高分子聚合物。壳聚糖(chitooligosaccharde,COS)作为重要的直链高分子聚合物,据有电中和絮凝与吸附絮凝的双重作用[4]。但因其水不(低)溶性,限制了其在微藻生产中的大规模应用[5]。本研究在不同pH值条件下,研究壳聚糖衍生物对微藻富集的影响,旨在为开发利用微藻资源提供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1.1 壳寡糖 参照杨宇民等的方法[5]制备壳寡糖。壳聚糖脱乙酰度90.5%,购自江苏省南通市兴成生化厂。称取 20 g 壳聚糖放入1 L三颈瓶中,加入400 mL 2%双氧水溶液,40~50 ℃下搅拌反应2 h,反应停止后在布氏漏斗上抽滤;将滤液在旋转蒸发仪上减压蒸馏,浓缩到一定程度后,加入3倍体积的95%乙醇,析出白色沉淀,过滤;将沉淀用尽可能少的水溶解,再加入3倍体积的95%乙醇,过滤。重复操作3次,将沉淀用红外线快速干燥器烘干,放入真空干燥器中干燥保存。

1.1.2 水溶性低分子量壳聚糖(water soluble low molecular weight chitosan,WSLC) 参照杨宇民等的方法[5]制备水溶性低分子量壳聚糖。将10 g壳聚糖与60 mL 20%磷酸放入三颈瓶中,控制温度为80~90 ℃,搅拌反应2 h后,加入乙醇 50 mL,搅拌回流2 h,过滤。用无水乙醇洗涤滤饼3次,烘干,得白色粉末,溶于水。

1.2 方法

1.2.1 微藻培养 绿色巴夫藻(Pavlova viridis Tseng,Chen et Zhang)、小球藻(Chloreiia spp.)取自江苏省海洋水产研究所。参照陈明耀的方法[6]配制培养基。

1.2.2 沉降处理 将藻液稀释至适宜浓度,取500 mL 藻液置于800 mL 烧杯中,置于搅拌器下,加一定体积的100 mg/L壳聚糖衍生物母液,以250 r/min搅拌1 min,再加入一定体积的5 mol/L HCl或5 mol/L NaOH调节溶液pH值,继续搅拌 1 min,再以50 r/min 慢速搅拌10 min,静置沉淀0.5 h,于烧杯底部上方约1/3处取样。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浓度壳聚糖衍生物对绿色巴夫藻、小球藻絮凝富集的影响

控制绿色巴夫藻与小球藻培养液中壳聚糖衍生物COS、WSLC浓度分别为0、10、20、30、40、50 mg/L,以50 r/min 慢速搅拌10 min,静置沉淀0.5 h后,于烧杯底部上方约1/3处取样进行密度测定。当COS浓度分别为0、10、20、30、40、50 mg/L时,绿色巴夫藻的密度分别为2.7×105、3.6×105、28.9×105、58.3×105、385.2×105、413.3×105个/mL,小球藻的密度分别为3.2×105、6.3×105、41.3×105、278.4×105、625.5×105、879.7×105个/mL(图1)。当WSLC浓度分别为0、10、20、30、40、50 mg/L时,绿色巴夫藻密度分别为4.1×105、7.2×105、47.6×105、63.3×105、318.1×105、598.0×105个/mL,小球藻的密度分别为6.9×105、17.2×105、48.1×105、189.2×105、560.4×105、743.4×105个/mL(图2)。由此可知,当COS、WSLC浓度大于30 mg/L时,对绿色巴夫藻、小球藻均有明显的促沉降效果,并呈现出浓度依赖性。

2.2 不同pH值条件下COS对绿色巴夫藻、小球藻絮凝富集的影响

控制培养液中COS的浓度为40 mg/L,用5 mol/L HCl或

5 mol/L NaOH调节培养液使pH值分别为5、6、7、8、9。当培养液pH值分别为5、6、7、8、9时,绿色巴夫藻的密度分别为789×105、218.3×105、412.6×105、627.4×105、1 125.5×105个/mL,小球藻的密度分别为155.2×105、283.8×105、397.6×105、750.7×105、992.2×105个/mL(图3)。由此可知,pH值大于7的碱性COS溶液有利于微藻的沉降。

2.3 不同pH值条件下WSLC对绿色巴夫藻、小球藻絮凝富集的影响

控制培养液中WSLC浓度为40 mg/L,用5 mol/L HCl或5 mol/L NaOH调节培养液pH值分别为5、6、7、8、9。结果表明,当培养液pH值分别为5、6、7、8、9时,绿色巴夫藻的密度分别为101.3×105、356.4×105、398.5×105、799.5×105、912.2×105个/mL,小球藻的密度分别为93.2×105、145.7×105、420.0×105、544.7×105、721.1×105个/mL(图4)。由此可知,pH值大于7的碱性WSLC溶液促进微藻的絮凝富集。

nlc202309022338

3 结论与讨论

本研究制备了壳聚糖的2种衍生物COS、WSLC,并且探讨了其在不同pH值条件下对绿色巴夫藻、小球藻絮凝富集的影响。结果表明,壳聚糖的水溶性降解产物对微藻具有絮凝富集效果,当浓度超过30 mg/L时,絮凝富集效果更为明显。研究表明,壳聚糖通过电中和、吸附和高分子的网捕效应发挥对微藻的絮凝富集作用,COS、WSLC聚合度不同,但有相似的沉降效果,电中和、吸附可能是微藻絮凝富集的主要原因[4]。pH值可以影响壳聚糖的富集效果。有学者认为,酸性条件可以促进壳聚糖对微藻的絮凝[7]。赵培等认为,碱性条件有利于微藻的絮凝沉降[8]。这可能是由于碱性条件可以促进大分子构象的改变,或是中和了微藻细胞表面的负电荷。本研究表明,壳聚糖的水溶性降解产物COS、WSLC在pH值大于7的培养液中能够促进微藻的絮凝。壳聚糖的降解产物安全无毒,与传统无机盐类相比,不会对藻类本身及后续产业带来影响,因此被认为是环境友好、安全健康的微藻絮凝剂。壳聚糖及其降解产物来源广泛、生产加工及基团结构改性方便,尤其是水溶性降解产物,还能增强动物机体的免疫功能。因此,作为微藻采收的预处理剂应用前景广阔。

参考文献:

[1]张跃群,王勇军. 微藻的营养价值及其应用[J]. 生物学教学,2002,27(6):42-44.

[2]Molina G E,Belarbi E H,Acién Fernández F G,et al. Recovery of microalgal biomass and metabolites:process options and economics[J]. Biotechnology Advances,2003,20(7/8):491-515.

[3]林 喆,匡亚莉,郭 进,等. 微藻采收技术的进展与展望[J]. 过程工程学报,2009,9(6):1242-1248.

[4]李若慧,叶 晓,程艳玲.壳聚糖絮凝微藻富集的研究进展[J].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3):1626-1628.

[5]杨宇民,马振祥,尹继成,等. 系列水溶性壳聚糖衍生物的抑菌性能研究[J]. 中国公共卫生,2005,21(9):1080-1081.

[6]陈明耀.生物饵料培养[M].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5:33-71.

[7]翟 玥,杨 哲,安 阳,等. 壳聚糖凝聚去除景观水中微囊藻的研究[J]. 净水技术,2009,28(6):58-60,68.

[8]赵 培,王雪青,宋文军,等. Isochrysis Galbana 8701的壳聚糖复配碱液自絮凝富集条件的选择[J].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30(4):59-62.

pH对微生物的影响 篇4

SBR系统中pH与MLSS对同步硝化反硝化的影响

本文研究了SBR系统中pH值、MLSS的`变化对同步硝化反硝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进水水质和反应条件相同时,将pH值控制在8.5,出水水质最好,COD去除率达到90.0%,总氮去除率达到99.4%;在进水水质和反应条件相同,反应器中MLSS为520 mg/L时,出水水质最好,COD去除率达到85.8%,总氮去除率达到99.1%.

作 者:李晓璐 谢勇丽 邓仕槐 张小平LI Xiao-lu XIE Yong-li DENG Shi-huai ZHANG Xiao-ping 作者单位:四川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环境工程实验室,四川,雅安,625014刊 名:四川环境 ISTIC英文刊名:SICHUAN ENVIRONMENT年,卷(期):25(6)分类号:X832关键词:SBR 同步硝化反硝化 pH值 MLSS

pH测量中温度影响探讨 篇5

摘要:定量探讨了温度偏离对测量结果的影响.总结了实际pH监测中常见的温度相关操作错误和纠正措施.强调指出,待测溶液pH一定要在指定温度下测量,不能通过测量仪器上的温度调节或标准缓冲液对温度影响进行校正.作 者:宋国强    汪子良    SONG Guo-qiang    WANG Zi-liang  作者单位:宋国强,SONG Guo-qiang(湖北省环境监测中心站,武汉,430072)

汪子良,WANG Zi-liang(华中师范大学第一附属中学,武汉,430072)

期 刊:环境科学与技术  ISTICPKU  Journal: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 年,卷(期):, 30(z1) 分类号:X830.2 关键词:pH    温度    影响   

pH对微生物的影响 篇6

初中生物科学的教育对象是面向全体学生的,他的目的并不是要培养生物学家培养生物人材,初中生物教学的目的是提高所有中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培养他们热爱大自然,自觉保护环境的情操,提高他们对生物科学的兴趣,为今后要从事生物事业的人打下最基本的基础。因此我们的`每一个课堂设计、每一个活动安排都应以学生为中心,培养学生的基本素质。这是一节实验探究课,更应充分体现这一目的。听取了李老师和方老师的课深受启发,以下是我的几点认识:

1、如运用多媒体展示,会使学生更加直观的体会各种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2、运用导学提纲可以让学生更加明确学习目标,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充分参与到教学过程当中来。我们要真正的实施起来。

3、探究实验是这一节的重点,关键让学生学会制定方法步骤的思路,对于结果与结论在实验后可以很自然的得出。有小学科学中探究实验的基础,完全可以采用小组合作的方法,通过交流确定实验方案。

4、学生讨论计划及实施计划的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捕捉课堂上的信息随机解决问题不仅关注学习好的学生,更要关注学习差的学生;不仅关注学习活动,更要关注学习状态。

5、在交流过程中,要强化师生之间互动,要善于激发学生不要压抑学生,同时还要关注学生个体之间的交流。

pH对微生物的影响 篇7

关键词:通排风,低温盐水,PH值,亨利定律

1 系统概况

01冷冻站低温盐水系统采用低温盐水作为冷媒, 将制冷机组所制冷量传递给冷却装置 (敞口) 中的物料容器, 从而使容器中的物料得以冷却。

该系统采用开式循环方式运行;冷却装置进水温度:-26℃~-25℃, 回水温度:-24℃~25℃。盐水由75%工业Ca CL2与除盐除氧水配制而成, 比重:1.26g/cm3 (15℃时) ;浓度:27.5%;p H值:7.5~8.5 (25℃时) 。

2 运行现状

01冷冻站低温盐水系统投运前新配盐水PH值为:8.4, 但在随后多年的运行中, 盐水PH值一直保持在5~6之间。

由于盐水PH值长期达不到规定要求, 该项成为系统运行的一项安全隐患。虽然期间采取过一系列措施, 如:向系统中添加Na OH等, 但效果不佳, 盐水PH值在添加Na OH后升至8.0~8.5, 但2~3天后便迅速降回5~6的范围内。

3 影响因素

在对大量的实验数据和运行参数进行搜集、整理和分析之后, 排除了工业Ca CL2中的杂质、PH仪的准确度、低温盐水PH值取样点位置及操作方法等因素的影响, 发现厂房通排风机的运行工况与盐水PH值之间存在一定联系。

01冷冻站共有3套通排风机组。在实际运行中, 考虑到厂房的温度、风压以及风机的检修等因素, 会随时对通排风机组的运行工况进行调整。选择风机转换较频繁的2~3月为统计时间段, 将期间厂房通排风机组启动套数和盐水PH值的变化分别绘成曲线 (如图1) 加以比较, 可得出以下结论:

1) 盐水p H值变化曲线随厂房通排风机组启动套数 (即:通排风量) 变化曲线的波动而波动, 并且二者变化曲线的起伏趋势基本一致 (盐水PH值变化较通排风量变化滞后3天左右) , 所以厂房通排风量对低温盐水PH值的影响很大;

2) 较大通排风量持续时间越长, 盐水PH值曲线的波峰越能达到一个较高值, 而较小通排风量持续时间越长, 盐水PH值曲线的波谷越会接近一个较低值。

4 物化原理分析

4.1 亨利定律的运用

如果运用物化中的亨利定律来解释, 发现厂房通排风量对低温盐水PH值的影响, 实际上是厂房空气中的CO2浓度影响盐水PH值的一种体现。

为避免对环境的污染, 01冷冻站厂房基本采用密封设计, 厂房内的沾污空气须经过滤净化后方可排出, 考虑到过滤净化装置的处理能力, 厂房通排风量在设计时较一般厂房小, 并且由于厂房温度要求和通排风机组的检修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实际运行中, 厂房通排风量又小于设计风量, 从而造成厂房空气中大量CO2的聚集。

由亨利定律:一定温度下, 气体在液体中的溶解度和在液体上方该气体的平衡分压成正比, 即:

厂房温度、压力一定, 当通排风量减少时, 空气中CO2浓度增大, 即:PB增大, x B随之增大, 融入低温盐水中的CO2就会增多。

当CO2溶入新配的偏碱性低温盐水后, 一部分以游离的CO2形式存在, 另一部分则与低温盐水发生如下反应:

由于反应消耗了低温盐水中的OH-, 使得盐水PH值下降。

4.2 化学平衡移动原理的运用

由化学平衡移动原理:增加反应物的组成, 反应继续正向进行。因此, 低温盐水中CO2浓度增大后, 参与反应的CO2也相应增多, 使反应正向进行, 消耗的OH-增多, 导致盐水PH值继续降低。

与此同时, 由于部分CO2参加了反应, 溶液中游离CO2的x B减小, 为了保持PB=Kx x B的平衡, 空气中的CO2继续溶入低温盐水, 直至达到一个新的平衡。所以在每次加入Na OH之后, 低温盐水PH值维持不了多久, 便会迅速下降。

当CO2继续溶入偏酸性低温盐水时, 溶液中还存在以下平衡:

H2CO3为弱酸, 溶液PH值降低时, 有利于 (2) 式的平衡向左移动, 溶液中游离的CO2增多, x B增大, 阻止了空气中CO2的继续溶入。当溶液PH值≤4.3时, 溶液中的碳酸全部以游离CO2的形式存在, 此时为盐水PH值的最低限值。

正是因为达到了 (2) 式的平衡, 所以低温盐水的PH值并不是无限地降低, 而是降到5~6时便不再下降, 并随着厂房通排风机组启动套数 (即:通排风量) 的变化在该范围内波动。

5 结论

1) 长期以来, 对于低温盐水p H值在7.5~8.5的要求, 实际上是在封闭式循环系统的前提下方可满足, 而对于采用敞开式循环方式的系统, 此规定不再适用;

2) 由于在敞开式循环方式的系统中, 厂房空气中CO2的溶入会造成低温盐水PH值的降低, 所以, 下一步, 应从如何减少低温盐水与空气的接触入手, 对低温盐水系统进行改造, 建议将该系统由原设计的敞开式循环方式改为封闭式循环方式。

参考文献

[1]王军民, 薛芳渝, 刘芸.物理化学.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1992, 2.

[2]徐寿昌.工业冷却水处理技术.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1982, 7.

[3]黄从新, 江阳, 刘蕾, 罗兴华.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1994, 8.

pH对微生物的影响 篇8

关键词化学镀;纳米铜膜;沉积速率;织构

中图分类号TQ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9671-(2011)081-0206-01

目前,纳米薄膜的制备方法主要有溅射法、电沉积法、溶胶-凝胶法、真空蒸发法和化学镀法等。在这些方法中,化学镀法操作方便,所需设备简单,镀层具有优良的物理和化学性能,在工程上获得了广泛的应用。影响化学镀工艺的因素主要有温度、pH、沉积时间、镀液组成等。

崔升认为,pH值升高有利于化学镀铜包覆纳米碳化硅反应完全进行,但是不利于均匀镀覆;pH值较低不利于获得包覆良好的纳米粉体。本研究采取了以甲醛为还原剂,以酒石酸钾钠为络合剂,采用不同pH值的优化的化学镀液对对试样施镀,经过反复试验,发现化学镀纳米铜膜的沉积速率和晶粒尺寸与pH值密切相关,得到使玻璃表面化学镀铜具有较高的沉积速率的最适pH值。

1实验

实验所用基体试样为75mm×25mm×1mm的石英玻璃片,采用分析纯试剂和去离子水配制镀液,工艺流程和镀液成分参见文献[5,6]。用重量法分别测试不同pH镀液中的纳米铜膜平均沉积速率,并记录作图。采用D/max 2500PC型X射线衍射仪(XRD)获得纳米铜膜的X射线衍射图谱,XRD衍射条件为Cu靶,加速电压50 kV,扫描速度4°/min。。

2结果与讨论

2.1镀液pH值的影响

图1为pH值对沉积速率的影响。由图1可见最佳pH值范围为12.0-13.0。当pH值较低时,甲醛还原能力减弱(甲醛的还原能力随溶液的碱性而增加),沉积速率很小,镀覆不全,外观质量差;但pH值若太高,化学镀反应剧烈,镀液分解很快,致使镀层起泡,结合力差。

图1 pH值对沉积速度的影响

2.2纳米铜膜的X射线衍射分析

图2为不同pH 值镀液所镀纳米铜膜的X射线衍射图谱。可以看出,化学镀纳米铜膜随镀液pH的升高有明显的织构变化。经计算本实验所制备的纳米铜膜衍射峰峰强比值I(111)/I(200)随pH升高分别为2.08,3.38,4.01。pH值为12.5的镀液沉积的纳米铜膜的衍射峰宽化,这表明此时沉积金属层中Cu晶粒尺寸较小。随pH值升高,平均晶粒尺寸分别为62nm、23nm、27nm。XRD 图谱中没有出现Cu2O相的衍射峰,说明Cu2O在镀层中的夹杂量很小。

图2所镀纳米铜膜的X射线衍射图谱

3结束语

1)镀液的pH值对化学镀纳米铜膜的沉积速率和晶粒尺寸具有显著影响。通过综合考虑,最终得出:pH值为12.5时,在较快的沉积速率下能得到平整光亮的纳米铜膜。

2)XRD分析表明,随pH值升高纳米铜膜具有明显的织构变化。

参考文献

[1]王柏春,朱永伟,许向阳,等.材料导报,2005,19(6):71-74.

[2]姜晓霞.化学镀理论与实践[J].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2.

[3]GohWL,Tan KT.The use of electroless copperseed in electrochemical deposited copper interconnect[J].Thin Solid Films 2004:275-278.

[4]崔升,沈晓东,肖苏,等.化学镀法制备金属铜包覆纳米碳化硅[J].粉末冶金技术,2008,26(4):281-290.

[5]ZhangHP,Jiang Z H,LiuXL et al.Surface Review and Letters[J], 2006,13:471

[6]Webb B,Witt C,Andryuschenko T et al. Journal of Applied Electrochemistry[J],2004,34:291

[7]楊文彬,张新超,卢苇,等.磁性ICF玻璃靶丸的化学镀工艺[J].光与粒子束2008,20(8):1297-1300.

[8]Lee D N,Hur K H.The evolution of texture during annealing of elect roless Ni-Co-P deposits[J].Scripta Materialia 1999:213-216.

环境对生物的影响教学反思 篇9

(一)知识:

1、举例说出影响生物生存的环境因素(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的种类。

2、举例说明生物之间有密切的联系。

3、能根据教材中“光对鼠妇生活影响”的实验设计完成实验,并能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得出结论。

(二)能力:

1、初次进实验室,养成良好实验操作规范。通过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初步学会探究活动的一般方法。

2、并学着用这一方法去解决一些生物学问题。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形成爱护实验动物的情感,养成认真观察和记录的习惯,并学会与小组同学合作和交流。

二、教学重点分析:

1、体验探究的一般过程。

2、学生第一次走进实验室做探究活动,要在讨论的基础上体验探究的一般过程,不仅知道探究实验包括哪些环节,还应该知道每一环节要怎样做。

三、教学难点分析:

由于初次接触探究实验,探究实验的设计是难点,尤其是模仿控制实验变量和设计对照实验。

四、教学策略:

本节课要在实验室完成,针对教学难点,应以提问和引导的方式解决,实验课上要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探究过程的积极性,让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能在实验结束后对数据进行处理,找到本组和全班平均值的差异、分析原因。最后总结探究的过程,激发学生对生物学其他问题的探究欲望,并使学生理解不只鼠妇,所有生物的生活都受环境的影响。

五、本节课需时:

2课时。

六、课前准备:

布置学生捕捉鼠妇,提醒学生在带鼠妇来学校时应放在瓶子中,瓶子要留通风孔径,底层最好铺土,土要有一定湿度,但不能看出水来,课上要鼓励捉的多的同学。

七、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导入。(1分钟)

我们知道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了基本条件,而这些条件也恰恰成为了环境中影响生物生存的因素。那么,生物会受到环境中哪些因素的影响呢?

(二)思考。(13分钟)

1、讨论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和制定计划几个环节:

(1)这节课我们通过对鼠妇生活的研究来探讨这个问题。鼠妇通常被我们大家叫做潮虫。

(2)同学们都把自己捉到的鼠妇带来了,有的同学贡献了很多只,咱们来问问他在哪捉到这么多鼠妇的呢?当你搬动花盆或石块捉鼠妇的时候,你观察到了哪些有趣的现象吗?

(3)这是为什么呢,是因为发出了声响吗?当时你是怎么想的?

(4)当我们观察到这种现象的时候,很自然头脑中会闪现出这样一个问题:鼠妇很怕光吗?光会影响鼠妇的生活吗?

2、这就是我们进行探究活动的第一步:提出问题。

(1)根据观察到的现象,我们似乎可以回答这个问题但好像又缺乏证据,那我们不妨先做一个假设:鼠妇适于生活在阴暗的环境中,光会影响鼠妇的生活。

(2)现在我们想证明提出的假设对不对,该怎么做呢?

(3)你打算怎么做这个实验?

3、对学生的方案给予评价。

(1)大家在设计实验方案的时候,都不自觉地用到了一种方法――把光亮处和阴暗处两个环境的鼠妇进行对比,这种方法和只观察光亮处鼠妇活动或者只观察阴暗处鼠妇活动的方法比较,哪种方法更科学?

(2)请大家看书上15页方框里的内容:光照是这个实验中的变量,我们所进行的除了这个变量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叫做对照实验。

(3)接下来请大家看看书上介绍的具体方法和步骤,对等会儿要进行的实验过程做到心中有数。

花盆下,石块下等等。

搬开石块鼠妇会跑。

(4)学生思考给出答案:鼠妇不愿意被光照到,鼠妇可能怕光。

(5)做实验可以证明,看看鼠妇是不是真的怕光。

(6)学生讨论,之后说出讨论方案。

学生很容易就说出光亮处和阴暗处对比的实验设计。

4、思考回答,得出结论。

5、读书,明确变量和对照实验两个概念。(15分钟)

(三)实验过程:

1、我们分成两个人一组,每组会用到10只鼠妇,1只行吗?

2、大家先把这个铁盒子里面平铺上湿土,然后将铁盒子的一侧盖上纸板,再将鼠妇分成两份分别放入盒中黑暗和明亮的两侧,静止两分钟。又为什么静止一会儿呢?

3、开始计时,每分钟后统计一次明亮处和阴暗处的鼠妇数目,认真记录,并填表(表见教科书16页)

4、教师不断巡视,指导学生进行实验并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

5、不行,太少了

6、因为要给鼠妇适应环境的时间

7、学生观察鼠妇的活动,并记录实验数据。(10分钟)

(四)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

1、请小组内的同学们一起分析数据、得出结果,看看实验结果是否和我们作出的假设一致。

2、收集全班各组实验中第10次数据,计算平均值。

3、指导学生分析结果相差多的组与全班平均值间出现差异的原因。

4、提出新问题:这个实验中哪一组是实验组?哪一组是对照组?

(五)学生统计分析实验数据。

1、汇报第10次数据。

2、分析原因,如纸板没有盖严,漏缝导致光照进去了等思考并回答。(4分钟)

3、讲解探究过程。

其实以上我们完成了一次探究活动,请同学们回忆并总结探究的过程。

(六)板书:

第二节 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一、探究过程:(2分钟)

提出问题→作出假设(也可不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交流。

除了光以外,还有其他因素会影响鼠妇的生活吗?

我们做完实验了,这些鼠妇怎么办?

思考回答: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

温度、水分等。

放回到适合于鼠妇生活的自然环境中,因鼠妇也是生物圈中的一员。

二、总结:

我们通过“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知道了探究实验是解决生物学问题的一种科学方法。尝试了探究的一般过程,并且知道了环境中的因素如光等对生物的生活有影响。

不仅鼠妇,所有的生物都会受到环境中各种因素的影响。

第2课时:

(一)复习提问。(5分钟)

1、上节课我们通过探究实验了解到光对鼠妇的生活有影响。探究实验包括哪些环节呢?

2、思考回答。

(二)讲授新课。(30分钟)

1、除了光对鼠妇的生活产生影响,环境中还有哪些因素会影响鼠妇的生活?

2、其实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家,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了基本条件,如果这些生存条件发生变化了,对生物会有影响吗?谁能举一个我们生活中简简单单的例子啊?

3、我们如果把这些影响生物生活的因素分为两类,能维持鱼儿生活的水和空气、光、温度等是非生物因素,而另一类是生物因素比如喂养小鸡的虫子等等。

(三)巩固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1、非生物因素――阳光、空气、水、温度等。

2、生物因素――其他生物。

(1)举例说明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如:光会影响植物的生活和分布,还会影响动物的体色、生长发育等。温度与植物分布有密切关系,对动物的形态和生活习性也有影响等。

(2)举例说明生物之间的捕食关系、合作关系、竞争关系。如:蚂蚁、蜜蜂的合作关系。食肉动物对食草动物的捕食。水稻和杂草的竞争关系等。

(3)空气、土壤湿度等会有影响。比如说池塘里的鱼,要是干旱,池塘里的水很浅,鱼就会死去。还有如果我没有喂养我家养的小鸡,它们也会长的很慢。冬天我家种的小苗要在大棚中才能生长,要是在外面就会冻死了。

3、进一步理解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生存的影响

4、能判断生物之间属于何种关系。

(四)复习巩固。(10分钟)

1、一起做书后练习题。

2、做练习。

(五)板书设计:

第二节 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一、探究过程:

提出问题→作出假设(也可不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交流

二、环境对生物的影响:非生物因素―阳光、空气、水、温度等

生物因素-其他生物

八、课后反思: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教案 篇10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通过探究实验和测量,说明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2)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尝试搜集和处理数据等多种方法。(3)干湿温度计,学会测量方法,培养学生处理数据的能力。2.过程与方法

(1)通过提出问题、做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提高学生表达和交流的科学探究能力。

(2)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合作能力和实践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使学生热爱大自然,提高环境保护意识。

(2)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3)培养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体验探究知识的乐趣。

二、重点难点 重点

描述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难点

在教学中引导学生理解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相适应的辩证观点。

三、课前准备 教师

准备有关生物适应环境的图片资料和影像光碟。配合本节教学的补充资料。学生

课前探究校园植物对空气湿度的影响。课时安排

1课时

四、教学过程

导入:请同学们回忆一下,在绪论课中,我们学到的生物的基本特征有哪些? 回答:略

讲述:今天我们就来深入地研究一下生物的第六个特征。生物体都能适应一定的环境,也能影响环境。

引导:请同学们欣赏动物植物的图片的同时注意以下三个问题:①举例说明生物是怎样适应环境的?②除这些图片以外,结合你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初中所学知识,举一些生物体对环境适应的例子。③把有疑惑的问题记下来。

组织学生回答第①个问题。

学生1回答:仙人掌的叶变成刺,茎肉质就是适应沙漠干旱环境的结果。

学生2回答:绿豆果实成熟后,在豆荚急剧裂开时,可将种子弹出去,有利于传播。学生3回答:葫芦藓的叶极薄,这是适应阴湿环境的表现。

总结:刚才几位同学举的例子都很好,很贴切,从不同的角度说明了植物对环境的适应。当然适应的例子还很多,我们就不再一一列举讲述了:下面我们来研究第②个问题,动物对环境的适应。请另外一些同学发表一下自己的见解,所举例子,最好是课本外的。

学生1回答:鲸由于长期适应水中生活的环境,身体与鱼相似。家鸽的流线型身体与飞行生活相适应。

评价:学生1说得非常好,举例很贴切。谁接着发言。

学生2回答:蜥蜴有自动断尾、躲避敌害的本领;乌贼能释放墨汁,染黑海水,保护自己。这些都是动物对生存环境的适应性表现。

学生3回答:青蛙与捕食行为相适应,舌头很长,而且前端分叉。总结:以上同学的发言都很好。

总结:综上所述,生物与环境之间是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的。生物和环境是一个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

五、课堂小结

pH对微生物的影响 篇11

目前国内外学者关于温度和pH对鱼类消化酶活性影响的研究报道较多[2,3,4],但对白斑狗鱼消化酶活性的研究尚未见报道,为此,作者分析了不同温度和pH对白斑狗鱼主要消化酶活性的影响,以期为白斑狗鱼的消化生理学和人工养殖提供基础数据和理论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和样品制备

白斑狗鱼由新疆兵团水产技术推广站提供。选取健康白斑狗鱼共12尾,体重为(834.1±23.0)g,体长为(31.5±0.84)cm,每次取样6尾,重复2次。参照刘玉梅[5]等的方法制备酶粗提液。

1.2 方法

采用0.2mol/L磷酸氢二钠——柠檬酸钠缓冲液调节pH,用恒温水浴锅调节反应温度。

1.2.1 蛋白酶活力测定

采用Folin-Phenol法。蛋白酶酶活性定义为:在一定pH和温度下,每分钟水解酪蛋白产生1g酪氨酸为1个酶活力单位(g/min)。在37℃下,将pH在2~10的范围内,设定9个pH梯度,梯幅为1,分别测定不同pH时胃蛋白酶、肝胰脏蛋白酶、肠蛋白酶的酶活力;在pH 7.5下,将温度设计为10℃、20℃、30℃、40℃、50℃、60℃、70℃,分别测定不同温度时的酶活力。

1.2.2 淀粉酶活力测定

采用DNS还原糖法。淀粉酶酶活性定义为:在一定pH和温度下,每分钟催化淀粉生成1 mg麦芽糖为一个酶活力单位(mg/min) 。在37℃下,将pH在2~10的范围内,设定9个pH梯度,梯幅为1,分别测定不同pH淀粉酶活力;在pH 7.5下,将温度设计为10℃、20℃、30℃、40℃、50℃、60℃、70℃,分别测定不同温度时的淀粉酶活力。

1.2.3 脂肪酶活力测定

采用以聚乙醇烯橄榄油为底物的标准氢氧化钠溶液滴定法。脂肪酶酶活性定义为:在一定pH和温度下,每分钟催化产生1mol脂肪酸为一个酶活力单位(mol/min)。将pH在2~10的范围内,设定9个pH梯度,梯幅为1,分别测定不同pH淀粉酶活力;在pH 7.5下,将温度设计为10℃、20℃、30℃、40℃、50℃、60℃,分别测定不同温度时的淀粉酶活力。

1.2.4 实验数据处理

用单因素可重复方差分析不同温度、不同pH下消化酶活性是否存在显著差异。若存在,再用多重比较的方法来分析消化酶的最适温度、最适pH。

2 结果与讨论

2.1 温度对淀粉酶、脂肪酶、蛋白酶活力的影响(结果见表1)

根据单因素可重复方差分析,温度对肝胰脏、肠道、胃蛋白酶、淀粉酶、脂肪酶活性均有显著影响。多重比较表明:肝胰脏、胃淀粉酶的最适温度均为30℃,肠道淀粉酶的最适温度为40℃;肝胰脏、胃的脂肪酶的最适温度均为40℃;肠道脂肪酶的最适温度为50℃;肝胰脏、胃、肠道蛋白酶的最适温度均为50℃。

2.2 三种消化酶反应的温度系数(结果见表2)

酶作用的温度系数Q,是温度每升高10℃时反应速度增加的因素,是酶的一个特性值。从表2可见,白斑狗鱼的淀粉酶、脂肪酶、蛋白酶反应的温度系数Q10。不同组织中各种酶的Q10值差异显著。温度在20~30℃时,肝胰脏、肠道、胃淀粉酶的Q10>1;40~50℃时,各组织中淀粉酶的Q10均小于1。在20~30℃时,胃、肝胰脏、肠道脂肪酶的Q10=2;40~50℃时,除肠道外,各组织中脂肪酶的Q10均小于1。在40~50℃时,肝胰脏、胃蛋白酶的Q10>1,肠道蛋白酶的Q10>2;50~60℃时,Q10均小于1。

*同一行数字上标字母不同表示存在显著性差异。

2.3 pH对淀粉酶、脂肪酶、蛋白酶活力的影响(结果见表3)

根据单因素可重复方差分析,pH对肝胰脏、肠道、胃蛋白酶、淀粉酶、脂肪酶活性均有显著影响。多重比较表明:白斑狗鱼不同部位的消化酶都具有不同的最适pH值:肝脏、胃、肠蛋白酶的最适pH值分别3、3、9;淀粉酶的最适pH值分别为4、2、7;脂肪酶的最适pH值分别为5、4、5。

2.4 不同消化器官消化酶活力的比较(结果见表4)

在3种消化酶各自最适的温度下,对白斑狗鱼肝胰脏、肠道、胃组织的淀粉酶、蛋白酶、脂肪酶活性进行比较(表4),结果表明:蛋白酶、脂肪酶比活力大小均为肠道>胃>肝胰脏;淀粉酶比活力大小为肠道>胃=肝胰脏。

3 讨论

3.1 温度与消化酶活性的关系

John[6]认为,鱼类消化酶的最适温度一般为30~50℃。从消化酶的最适温度与环境温度比较来看,水体环境的温度一般都低于酶所需要的最适温度,这是目前所了解的鱼类消化酶最适温度的普遍现象。白斑狗鱼最佳生长水温为21~25℃,3种消化酶的最适温度均高于最佳生长温度。 消化酶最适反应温度的测定是在试验规定的反应时间条件下进行的,实际上鱼体内酶起作用的时间要长得多,所以最适温度只在一定条件下才具有意义,但在一定程度上却反映了消化酶的耐热性和温度对酶活力的影响规律。

*同一行数字上标字母不同表示存在显著性差异。

在一定温度范围白斑狗鱼的淀粉酶、脂肪酶、蛋白酶活性呈现先上升后下降趋势。根据3种酶的温度系数Q10得出:淀粉酶活性在肝胰脏、胃中在20~30℃内升高,30~40℃降低;在肠道中在30~50℃内酶活性升高,然后下降。脂肪酶活性在肝胰脏、胃中30~40℃内升高,40~50℃降低;在肠道中在30~50℃内酶活性升高,然后下降。蛋白酶活性在不同组织均表现出在10~50℃内升高。50~70℃内降低。因此,白斑狗鱼在养殖水温范围内,应随着水温的升高相应增加投饵量。

3.2 pH与消化酶活性的关系

周景祥等研究指出:有胃硬骨鱼类胃蛋白酶的最适pH值在2~3之间,肝胰脏和肠道蛋白酶的最适pH值分别在7.0~8.7和6.5~9.5之间;而肝胰脏、肠和胃淀粉酶的最适pH值分别是6.8~7.0、5.0~8.0和5.0~7.0[7]。本研究结果表明,白斑狗鱼不同部位的消化酶都具有不同的最适pH值,肝脏、胃、肠蛋白酶的最适pH值分别是3、3、9;淀粉酶的最适pH值分别为4、2、7;脂肪酶的最适pH值分别为5、4、5。可以看出,本试验的结果与前人的研究结果有些出入,不论何种酶,存在于肝胰脏和胃中的最适pH都在2~5之间,这与报道的这些器官的环境pH接近;而存在于肠道中的酶,其最适pH基本上在中性或碱性,这也与报道的肠道环境的pH接近。白斑狗鱼消化酶的最适pH与其器官环境pH基本一致,是否说明了白斑狗鱼具有更好的环境适应性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3.3 食性与消化酶的关系

Biesiot P M和Capuzzo J M[9]提出,可采用A/P的值作为鱼类摄食食性和营养状况的指标来指导投饵。A/P值高时,鱼的食性为植物食性或偏植物食性;A/P值低时,食性则为动物食性或偏动物食性。白斑狗鱼的A/P值很小,表明其蛋白酶活力较高,对蛋白质具有较高的消化能力,食性为肉食性,这与Agrawal V P[10]等在研究鱼类食性与消化酶关系后得出的结论相似。

3.4 消化酶活性与消化部位

最适温度下,白斑狗鱼消化酶活力均呈现肠道>胃>肝胰脏,说明肠道内3种消化酶的活力都比较强,肠道是白斑狗鱼的主要的消化部位。这与寿建昕[8]等研究结果有较大差异,这可能与这两种鱼的食性以及食物组成有关。吴仁协等[11]对中华乌塘鳢淀粉酶活性的研究结果表明,在中华乌塘鳢消化酶中,除淀粉酶外,蛋白酶、脂肪酶在不同部位的活性分布与我们的研究结果一致。一般认为胰脏是胰蛋白酶、脂肪酶和淀粉酶等酶类的中心生成器官。而肝胰脏消化酶活性均显著低于肠道,可能是因为肝胰脏中的这些酶主要是以无活性的酶原形式存在,而肠道中的肠致活酶有激活酶原的作用。

摘要:目的:通过改变酶的反应温度和pH,离体分析白斑狗鱼体内淀粉酶、蛋白酶和脂肪酶活性变化。方法:分别采用Folin酚法、DNS法和氢氧化钠滴定法测定蛋白酶、淀粉酶和脂肪酶活性。结果:在白斑狗鱼肝胰脏、胃二部位,淀粉酶的最适温度均为30℃,肠道淀粉酶的最适温度为40℃;最适pH值分别为4.0、2.0、7.0。肝胰脏、胃二部位脂肪酶的最适温度均为40℃,肠道脂肪酶的最适温度为50℃;最适pH值分别为5.0、4.0、5.0。肝胰脏、胃、肠道蛋白酶的最适温度均为50℃;最适pH值分别3.0、3.0、9.0。结论:在各自最适温度下,脂肪酶、淀粉酶、蛋白酶比活力均为:肠道>胃>肝胰脏。

关键词:白斑狗鱼,消化酶活性,温度,pH

参考文献

[1]任慕莲,郭焱,张人铭.中国额尔齐斯河鱼类资源及渔业[M].乌鲁木齐:新疆科技卫生出版社,2002.

[2]沈文英,寿建昕,金叶飞.温度对银鲫肠道消化酶活性的影响[J].浙江农业学报,2003,15(1):39-41.

[3]沈文英,胡洪国,潘雅娟.温度和pH值对南美白对虾消化酶活性的影响[J].海洋与湖沼,2004,35(6):543-548.

[4]沈文英,祝尧荣,钱科亮.温度和pH对澳洲宝石鱼消化酶活性的影响[J].大连水产学院学报,2006,21(2):189-192.

[5]刘玉梅,朱谨钊.对虾消化酶的研究[J].海洋科学,1984(5):46-50.

[6]John E H.Fish nutrition[M].California:Academic Press Inc.1987:332-423.

[7]周景祥,余涛,黄权.鲤鱼、黄颡鱼和大眼蛳鲈消化酶活性的比较研究[J].吉林农业大学学报,2001,23(1):94-96,120.

[8]寿建昕,沈文英,吴颖芳.温度对翘嘴红鱼白消化酶活力的影响[J].水利渔业,2006,26(2):6-7,25.

[9]Biesiot P M,Capuzzo J M.Change in digestive enzyme activities during earlydevelopment of the American lobster Homarus amaricanus,IW[J].Mar.Biol.Ecol.,1990,136(2):107-122.

[10]Agrawal V P,Satry K V,Kaushab S K S.Digestive enzymes of three teleostfish[J].Acta Physiol Hung,1975,46:93-98.

上一篇:口语交际父母之爱教学设计下一篇:人大代表先进事迹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