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烈士墓前的讲话稿

2025-03-2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在烈士墓前的讲话稿(精选5篇)

在烈士墓前的讲话稿 篇1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各位来宾、各位同学们︰

今天,我们又一次隆重集会在中川烈士陵园,深切悼念为共产主义事业,为了盐官人民的解放和幸福,不惜抛头颅、洒热血,英勇献身的七位英雄们。此时此刻,当我们站在纪念碑前的时候,我们悼念,我们品读,我们铭记。我们悼念为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而英勇 捐躯的七位英雄;品读革命志士的顽强、坚贞、崇高和不朽;铭记源远流 长、勇敢顽强的民族精神。

时间不停流逝,信念未曾更改。生命权是一个人最基本也是最珍贵的权利,为了他人的幸福,不惜献出自己最宝贵的生命,这是何等的高尚!多少年来,革命先烈的丰功伟绩一直被人们传诵。不管时代如何变迁,先烈们舍生忘死、前赴后继、为他人谋幸福的高尚品德不应该被遗忘,他们大无畏的奉献精神万古长青。他们的英勇事迹将彪炳史册,万古流芳!他们的英名将与日月同辉,与江河共存!我们敬慕他们,正是因为有了这些无数的革命先烈,有了他们的崇高,有了他们的英勇无畏,有了他们的流血牺牲,才有了我们今天的和平环境,才有了今天经济的繁荣、和社会的安定。

同学们,国家是不是强大关键看国民素质是不是优,国民经济水平是不是高,国防力量是不是强。如果中国符合这个条件,我想没有人敢对中国指手画脚。国家的尊严要靠自身的努力来争取,面对与某些强国的差距,我相信我们每个人都会想到自己的责任,那么我们就应该从我做起,努力学习各门文化科学知识,掌握各种技术技能,健全我们的心灵,加强思想品德的修为,完善我们的人格,为实现我们的中国梦而奋斗。让我们以优异的成绩告慰青松下长眠的烈士。

人民英雄永垂不朽!

在烈士墓前的讲话稿 篇2

结构严谨巧设篇:全文起承转合, 层层相因, 自成一体, 充满了鲜明逻辑的理性, 也洋溢着作者内在真挚的情感。正如汪曾祺曾强调, 文章不只是技巧, 不只是形式, 结构和思想内容是同时存在的, 不可剥离的, 这种结构处理, 从而使得情、理两者相得益彰。文章第2段说:“这个人的逝世, 对于欧美战斗着的无产阶级, 对于历史科学, 都是不可估量的损失。这位巨人逝世以后所形成的空白, 不久就会使人感觉到。”这段话紧承文章开头关于马克思逝世情况的叙述, 展开精辟简练的议论, 并自然引出下文, 成为全文论述的重点和总纲, 文脉清晰, 结构严密。而其中连用两个“对于”的介词结构, 从革命理论和革命实践两个方面来说明马克思逝世所带来的损失之巨大, 高度概括了马克思对于革命的巨大影响和伟大贡献, 字里行间渗透着作者对其逝世的无比惋惜的心情, 比如“空白”两字, 说出了正当世界无产阶级革命运动蓬勃发展亟待马克思指导之时, 而他的溘然长逝, 给全世界无产者留下心理上的茫然, 心灵上的创痛, 这是对马克思的历史作用的高度评价, 冷静的评价中饱含着深深的遗憾和无限的崇敬之情。

那么, 这段中心评价的依据又是什么呢?首先作为科学家理论方面的贡献, 它包括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剩余价值的发现、其他研究的领域独到深广的发现。而作为革命家实践方面的贡献, 即第7节的舆论宣传, 创办国际工人协会。这样观点和论据形成严密的论证关系。为何先说理论贡献再言革命功绩?因为“这 (理论贡献) 在他的身上远不是主要的”, “他首先是一个革命家”, 说明在马克思看来, 科学理论研究是为了科学实践, 而实践是理论研究的最终目的, 他也曾说“认识一个世界是为了改造一个世界”, 何况从理论到实践, 由浅入深, 有着内在事理联系, 更符合人们的思维习惯。作者评价时注意了这些内在的联系, 同时又体现了对作为百科全书般的思想家的马克思的高度肯定与敬仰, 也隐含了对以往那些脱离革命实践而作空想的社会思想家的批评。

面对马克思取得的以上功绩, 一方面, 敌人争先恐后地驱逐, 诽谤, 诅咒他。而革命战友无不表示尊敬、爱戴和悼念, 因此作者高瞻远瞩, 他坚定的相信未来, 相信未来的人们有拨开历史风尘的睫毛, 有看透巨人岁月篇章的瞳孔, “他的英名和事业将永垂不朽”, 表达了作者对敌人卑劣行径的强烈愤慨, 对革命战友无比的敬仰、赞美和深切的怀恋!直到今天, 来马克思墓前瞻仰的人仍络绎不绝, 其中中国人最多, 这便是有力的证明!

三称挚友耐寻味:全文恩格斯先后用了“最伟大的思想家”、“科学家”、“革命家”, 称呼的变化代表了作者对马克思评价角度的变化, 也包含了作者慎重的思考和深沉的情感。在文章开头部分指称马克思时, 分别用“他”“这个人”“这位巨人”来代替, 使“当代最伟大的思想家”这一称呼作为对马克思的核心评价的内涵得以反复揭示和再三强调, 而且这样的表达, 显示了悼词平静的叙述口吻, 语言含蓄、隽永而深赡, 作为最亲密的战友, 以此方式寄托哀思, 更显悲痛。

而文章后面部分先后出现了“他作为科学家就是这样”、“因为马克思首先是一个革命家”这样的句子, 其用意表明马克思之所以是当代最伟大的思想家, 就在于他不仅仅是一位伟大的科学家, 更是一位伟大的革命家, 是理论研究和社会实践方面的双重巨人。这里的“科学家”和“革命家”是在“思想家”统属下并列的两个种概念。第6段“他作为科学家就是这样”可以认定为承上之句, 但此段更重要的作用是来赞扬马克思重视实践、矢志革命的精神境界, 即“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 问题在于改变世界”。而第7段就是从斗争精神、风格和成就的角度来介绍和评价马克思的革命实践活动, 称颂其革命家的本色。在恩格斯眼中, 马克思作为一个伟大的科学家, 臻于至境, 必定同时又是一个革命家。他作为一个伟大的革命家, 炉火纯青, 同时也必定又是一个科学家, 正因如此, 恩格斯称他为“当代最伟大的思想家”。而就是这样一位巨人却过早地离开了我们, 客观的称颂与无限的敬仰之情又让人感受到作者那绵绵不尽的哀思!总之, 作者对马克思称呼的微妙变化, 本身渗透了以上理性的思索。而理性的审慎, 又以情感作为内驱力!

大悲无泪有何因:慎重追远, 表达哀思是悼词灵魂所在, 本文看似语气平静、低沉, 但平静的文面下, 必有涌动奔突的情感漩涡, 作者悲痛万分, 一句话, 大悲无泪!譬如第1段:1.出现频率最高的数词:交代一个人逝世的时间竟具体到了几月几日几时几分的程度, 用意无不是为了警示世人马克思的逝世对于整个世界的影响非同寻常, 损失巨大, 这是一个令人万分悲痛、永远难忘的时刻, 没有这一特定时刻也就无法表达作者强烈的感伤。2.反复出现的词语:如“思想”, 思想家逝世了, 停止思想了, 说明逝者生前一直在不断地探索、不停地思考, 表达了作者对逝者的由衷敬仰。还有“睡着了”, 修辞上采用讳饰, 非常含蓄, 表明作者不忍心说出马克思的逝世, 希望他还会醒来, 但事实已不可能, 所以作者加了破折号说“但已经永远地睡着了”, 表现出不忍、不愿而又不得不说出残酷事实的沉重的矛盾的心态。3.关键性副词:“还不到”“便”这些副词, 说明马克思走得太快了, 走的时候身边没有他人, 作者多想再和他见最后一面、说最后一句话, 但这已经成了永久的遗憾和无尽懊悔。

作者为何要这样含蓄表达?不难理解, 对马克思的了解, 最深刻的莫过于恩格斯;对马克思的逝世, 最悲痛的莫过于恩格斯;对马克思的逝世所造成的巨大损失, 最清楚的也莫过于恩格斯。但在其葬礼上, 恩格斯发表这篇演说时, 不会忘记自己是作为无产阶级代言人来悼念自己的领袖, 因此不仅仅是为了寄托自己的哀思, 更主要是评价马克思的思想和事业, 来激励全世界的无产者, 这就决定了只能深沉含蓄地抒发对马克思的尊敬、爱戴和悼念。作者这种对情感理性地抒发, 大有“此时无声胜有声”之妙!

党员代表在烈士墓前的讲话 篇3

同志们:

今天我们怀着对革命先烈无比崇敬之情来到了烈士陵园,瞻仰和缅怀那些为了实现民族解放、人民幸福而英勇牺牲的先烈们。凝望纪念碑,烈士浩气仍在。那一棵棵四季长青的松柏永载着烈士的英名,倾诉着烈士们英勇斗争的光辉业迹。

在革命烈士纪念碑前的讲话 篇4

川街完小少先队辅导员

王誉璇

同学们,今天我们在川街革命烈士纪念碑前隆重集会,举行缅怀先烈扫墓活动。此时此刻,我们站在纪念碑前,悼念无数为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而英勇捐躯的英雄;品读革命志士的崇高和不朽;铭记中华民族不屈的精神。

一个没有英雄的国家,只能拥有苍白的历史;一个不能产生英雄的社会,不可能拥有正义的力量!回顾中华五千年的文明史,无数先烈们前赴后继、流血牺牲、为他人谋幸福,他们的无畏和奉献精神永存人心,他们的丰功伟绩一直被人们所传诵。革命先烈走过的道路,是一条不断探索、追求真理的路,是一条艰苦奋斗的路,他们所留下的,将是我们不断前进的动力,也是我们人生航线的灯塔。

记得一位伟人说过:“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人生在世,总要有一种信仰支撑我们的内心世界。作为一名少先队员,我们一方面要继承革命先烈遗志,发扬革命先烈的精神,不断自我提高、自我完善,提高政治思想素质,另一方面又要按照“小学生行为守则”的规定,结合自身的实际,在团结互助、诚实守信、艰苦奋斗等方面作出表率,树立良好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争取做一名优秀的小学生,为祖国贡献自己的一切,担负起民族振兴的神圣使命。

清明节祭扫烈士墓前的讲话 篇5

赵一畅

尊敬的各位老师、同学们:

又是一个春风洋溢的日子,又是一个勾起沉思的时刻。今天我们怀着崇敬的心情在这里隆重集会,纪念为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英勇献身的革命烈士。寄托我们的哀思,激扬我们的斗志。

我们伟大的祖国“上下五千年,英雄万万千”。爱国主义在中华民族历史上就是巨大的精神力量。热爱祖国,为祖国献身的英雄受到我们的尊敬和爱戴。今天,我们有幸来到这里,纪念革命烈士,这是一份荣誉,更是一份责任。因为我们祖国的建设需要大家,我们国家的富强需要大家,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需要大家。请记住,我们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们要时刻深爱着自己的祖国和人民。

历史不会忘记,高矗的胜利丰碑是无数先烈用热血和头颅垒就的。如今的光明和幸福是他们用鲜血换来的。虽然,时代的进步,经济的发展给我们提供了前所未有的美好生活。可是,在物质生活极大丰富的同时,我们更应当热爱伟大的祖国和可爱的家乡。更应当努力学习各门文化科学知识,掌握各种技术技能,健全我们的心灵,完善我们的人格,为我们的祖国的富强和人民生活的幸福做出应有的贡献。

同学们:先人已逝,精神犹在。让我们追寻他们的足迹,感受他们执著的信仰和澎湃的爱国热情,学习他们追求真理、是非分明、立场坚定的优秀品质,学习他们冲锋陷阵、奋勇向前、不畏艰险、敢于牺牲的高尚情操!

上一篇:发票检查中下一篇:2024年1-10月国内时事政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