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语文上册期末试卷(精选6篇)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4G通信
就在3G通信技术正处于酝酿之中时,更高的技术应用已经在实验室进行研发。因此在人们期待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所带来的优质服务的同时,第四代移动通信系统的最新技术也在实验室悄然进行当中。
那么到底什么是4G通信呢?
有人说4G通信的概念来自其他无线服务的技术,从无线应用协定、全球袖珍型无线服务到3G;有人说4G通信是一个超越以外的研究主题,4G通信是系统中的系统,可利用各种不同的无线技术;但不管人们对4G通信怎样进行定义,有一点人们能够肯定的是4G通信是一个比3G通信更完美的新无线世界,它可创造出许多消费者难以想象的应用。4G最大的数据传输速率超过100Mbit/s,这个速率是移动电话数据传输速率的1万倍,也是3G移动电话速率的50倍。4G手机可以提供高性能的汇流媒体内容,并通过ID应用程序成为个人身份鉴定设备。它也可以接受高分辨率的电影和电视节目,从而成为合并广播和通信的新基础设施中的一个纽带。此外,4G的无线即时连接等某些服务费用会比3G便宜。还有,4G有望集成不同模式的无线通信——从无线局域网和蓝牙等室内网络、蜂窝信号、广播电视到卫星通信,移动用户可以自由地从一个标准漫游到另一个标准。
4G通信技术并没有脱离以前的通信技术,而是以传统通信技术为基础,并利用了一些新的通信技术,来不断提高无线通信的网络效率和功能的。如果说3G能为人们提供一个高速传输的无线通信环境的话,那么4G通信会是一种超高速无线网络,一种不需要电缆的信息超级高速公路,这种新网络可使电话用户以无线及三维空间虚拟实境连线。另外由于技术的先进性确保了成本投资的大大减少,未来的4G通信费用也要比3G通信费用低。
4G通信技术是继第三代以后的又一次无线通信技术演进,其开发更加具有明确的目标性:提高移动装置无线访问互联网的速度。据3G市场分三个阶段走的发展计划,3G的多媒体服务在后进入第三个发展阶段。在发达国家,3G服务的普及率更超过60%,那么这时就需要有更新一代的系统来进一步提升服务质量。
为了充分利用4G通信给人们带来的先进服务,人们还必须借助各种各样的4G终端才能实现,而不少通信营运商正是看到了未来通信的巨大市场潜力,他们已经开始把眼光瞄准到生产4G通信终端产品上,例如生产具有高速分组通信功能的小型终端,生产对应配备摄像机的可视电话以及电影电视的影像发送服务的终端,或者是生产与计算机相匹配的卡式数据通信专用终端。有了这些通信终端后,手机用户们就可以随心所欲的漫游了,随时随地的享受高质量的通信了。
1.下列选项中有关4G通信的优势,说法正确的是( )
A.4G的数据传输速率超过100Mbit/s,是移动电话数据传输速率的1万倍,也是3G移动电话速率的50倍。
B.4G手机可以提供高性能的汇流媒体内容,从而成为个人身份鉴定设备。
C.4G手机可以接受高分辨率的电影和电视节目,从而为合并广播和通信的新基础设施提供条件。
D.4G能集 成不同模式的无线通信——从无线局域网和蓝牙等室内网络、蜂窝信号、广播电视到卫星通信。
2.下列 选项中有关4G技术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4G通信技术仍然以传统通信技术为基础,又利用了一些新的通信技术。
B.4G一种不需要电缆即可使电话用户以无线及三维空间虚拟实境连线。
C.有了4G技术,就能让手机用户们随心所欲地漫游,随时随地享受高质量的通信。
D.4G通信技术的开发目标是提高移动装置无线访问互联网的速度。
3. 关于4G的前景,下列推断不正确的是( )
A.4G通信的终端产品研发和生产将是一个巨大的商机。
B.4G的投资成本会比3G更低。
C.4G的通信费用会比现在更低。
D.当3G服务的普及率超过60%时就是4G服务进入市场的时候。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徐石麒,字宝摩,号虞求,嘉兴人。天启壬戌进士,授工部主事。御史黄尊素坐忤魏忠贤,下狱。石麒为尽力,忠贤怒,诬以赃私,削其籍。崇祯中,起官南京,历十二年,始入为通政司,升刑部侍郎、署部事。时帝以刑威驭下,法官引律大抵深文①;石麒多所平反。寻进尚书,论诛兵部尚书陈新甲。后有熊、姜之狱,卒以执法去位。
江南立国,起右都御史,未至,改吏部尚书。再疏力辞,举郑三俊自代,不允。乃入朝,即奏陈省庶官、慎破格、行久任、重名器、严起废、明保举、交堂廉七事,皆褒纳之。石麒方以进贤退奸为任,而马士英、阮大铖植党树私,货贿公行,权倾中外;石麒时以祖宗之法裁之。士英欲得侯封,讽司礼监韩赞周入言之,请加恩定策,五等延世。石麒奏曰:“世宗以外藩入继,将封辅臣伯爵,而杨廷和、蒋冕谦不受。今国耻未雪诸臣遽列土自荣不愧廷和等耶且俟海内清晏之后议之未晚”士英恶之,凡所上考选,少所称可。
先是,御史刘宗周秉公甄别,拟庄元辰等十三人为科道,士英庇其私人,更易殆 半。御史黄耳鼎、陆朗有物议,石麒以例出之;朗急贿阉人内侍留用。石麒愤甚,因发朗内通之罪;朗恚诋石麒,石麒遂称疾乞休。无何,耳鼎亦两疏劾石麒,士英助之。石麒益愤,因力请罢斥,卒引疾去。去后以登极恩,加太子太保。
明年南都亡,石麒移居嘉兴城外,扁舟水宿。及城守将破,至城下呼曰:“吾大臣,不可野死,当与城俱。”复入居城中,朝服自缢死;时闰六月二十七日也。僧真实藏之柜中,逾二旬始殓,颜色如生。仆祖敏、李升从死。闽中唐王立,谥“忠襄”。
石麒立朝刚方清介,值权奸用事,郁郁不得志。中贵田成辈纳赂请属,皆拒不应,且疏劾之。其博闻强识,尤长于国家典制。性乐易爱人,与人言移日不倦。下吏寒士有才者,汲引不遗余力。
(节选自《南疆逸史》,有删改)
【注】深文:引用法律过于严苛。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今国耻未雪/诸臣遽列土自荣/不愧廷和等耶/且俟海内清晏之后/议之未晚
B.今国耻未雪/诸臣遽列土/自荣不愧/廷和等耶/且俟海内清晏/之后议之未晚
C.今国耻未雪/诸臣遽列土/自荣不愧廷和等耶/且俟海内清晏/ 之后议之未晚
D.今国耻未雪/诸臣遽列土自荣/不愧廷和等耶/且俟海内清晏之后议之/未晚
5.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天启,是明朝皇帝的年号,下文的崇祯也是明朝皇帝的年号。
B.出,指罢黜官职,与“罢、除、夺、左迁”等词一样都是用于罢免官职的词。
C.旬,是计时间的单位,在这里,一旬是指十天,二旬就是指二十天。另外,一旬还可以指十岁,如八旬老人。
D.谥,也称谥号,是古代帝王、诸侯、卿大夫、高官大臣等死后,朝廷根据他们的生平行为给予的一种称号。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改任吏部尚书后,徐石麒向皇帝陈奏了有关官吏考核任用的七件事,都被皇帝采纳了。
B.徐石麒死后,真实和尚把他的尸身藏在柜子中,二十天后入殓,面色还和活着一样,很有传奇色彩。
C.马士英上疏向皇帝讨要封赐,徐石麒坚决反对,认为在这个时候这样做很不合适,因而被马士英怀恨在心。
D.徐石麒博闻强识,明晓典律,爱人荐贤,为官清正刚直,却因奸臣当道,屡遭排挤打击。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每句5分,共10分)
(1)及城守将破,至城下呼曰:“吾大臣,不可 野死,当与城俱。”
(2)性乐易爱人,与人言移日不倦。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8-9题。
天津桥春望
雍 陶
津桥春水浸红霞,烟柳风丝拂岸斜。
翠辇不来金殿闭,宫莺衔出上阳花。
【注】:天津桥,是当时东都洛阳著名的景点。上阳:宫名,上元年间,唐高宗下令修建,位于天津桥北。
8.这首诗前两句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请简要描述。(5分)
9.这首诗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傍晚时分,一叶叶小渔船飘荡在鄱阳湖的水面上,船歌相呼应和,悠长而辽远。此景此 情正应了王勃《滕王阁序》中的两句:“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 _________ 。”
(2)《蜀相》中高度概括、评价诸葛亮一生伟大功业的句子是:“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 。”
(3)《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最能表现作者鄙弃权臣贵戚的傲骨的性格(或主旨)的句子是: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 。
乙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第十二位乘客
列奥斯劳
这只白色瓷质的猫,有一对琥珀色的眼睛,摆在壁橱最上面一层。约翰穿过客厅走向厨房时,厌恶地朝它瞥了一眼。
杜伊正在洗碗槽边忙着,看样子已经吃过早餐了,桌上只放着一个人的餐具。约翰心里自然明白,匆匆吃了块面包,喝了半杯咖啡就离开座位站起来。
“今天早上,我要搭船到特慕冷叔叔那儿!”杜伊说道,她显然正等待着约翰的回答,然而他却不作声,只点个头,转身就走了。脚步声沿着楼梯一路响下去。
约翰过街时,没有像以往一般 ,转身回望年轻的太太,就连拐入街角之前,也忍住了回头的冲动。
他实在不能原谅杜伊,她简直太让人失望了。这是他们 结婚以来第一次发生口角,全都是这只白瓷猫惹的祸!杜伊答应过不做任何不必要的开销,但还是买下了这只瓷猫,那些钱原本是省下来准备买汽车的。
约翰到现在一直没有钱买车,天天搭公车到轮船公司上班。他觉得自己在同事堆里显得格格不入,当别人谈论马力、活塞时,他一句话都插不上,因此迫不及待想早点拥有一辆自己的车子。
想不到昨天一回到家里,约翰就发现壁橱上多了只猫,他诧异的程度不难想象。杜伊花了二十古顿买了这只猫,因为她喜欢它。这笔钱是亨利叔叔送的,杜伊没有把它存入他们的“购车基金”当中,反而搞了个只会沾染灰尘的东西。在约翰的眼 里,它不仅不中看,摆在壁橱里还占地方。
杜伊颇不以为然,她争辩说,屋子里不该只有家具, 也该有些令人赏心悦 目的小摆设。约翰对她的意见表示难以苟同,两人一语不合,就因为这只有对琥珀色眼睛的白瓷猫大吵了一架。之后,谁也不理谁。今天早上,约翰下定决心不和杜伊说话,直到她自己认错。
当约翰到达轮船公司的办公室时,港口正笼罩在一片潮湿的雾气里,一个上午的时间好像永远过不完似的。约翰的思绪一直绕着杜伊转,当 他正想写一封信以借此转移注意力时,突然被一阵持续不断的警笛声打断了。
他从窗口看到海防队鲜红得刺眼的小船疾驶到河心,船头溅起泡沫般的浪花,尖锐的警笛声还夹杂着汽船呜呜作响的低沉信号。不久,轮船公司里跑腿的男孩冲进办公室激动地叫着:“开往特慕冷的船翻了,在河中被拖船撞翻了。”
约翰不禁打了 个冷战。杜伊不是说过她要搭船到特慕冷叔叔家吗?而这艘船每天只开一班。
约翰用颤抖不已的手握住电话听筒,拨了家里的号码。电话没人接,铃声不断地响着。
约翰毫不犹豫地离开了办公室,跑向港口轮船停靠的码头,挤过一群群跟去看河上救援工作的人。出事地点有一大片很明显的油污,在那附近,除了海防队以外,还有几艘汽船。从水中被救出来的乘客,个个都紧抓着缆绳和救生圈。救护车已经停在码头上待命了,救生艇也慢慢地驶靠岸边。
约翰好不容易才挤到港口警卫旁边,警卫仔细听他叙述之后,很有把握地说:“乘客应该是全部获救了!你用不着为你太太担心!”
落水的人都被送上岸了,最后渡轮的驾驶员也上来了,他数了数乘客,一共有九位男士,两位女士,他不解地摇着头。“我明明卖了12张船票!”他说,并仔细地打量被救上岸的人。“开船前有个年轻的太太上了船,但是她不在这里!”
约翰紧紧抓住他的手臂,问道:“她的头发是金色的吗?”
“我不记得她的头发是不是金色的。”渡轮驾驶员回答,“不过她把大衣上的风帽扯得很高。”
约翰呆住了,杜伊确实有件带风帽的大衣,这回错不了了,她一定是渡轮上的第十二位乘客。
约翰心跳加速,悔恨交加,满脑子只有一个念头:杜伊今天早上一直等着他的原谅,但是他却头也不回地走了。为什么他一点都不体谅她,连她买只白瓷猫的权利都要剥夺?他实在太自私了,一心只想到自己。
人群又起了一阵骚动,人头朝着小艇慢慢停靠的防波堤攒动。一个女人被人用担架抬上岸来,湿淋淋的黑色长发披散在肩上,“她还活着,”护送她的医生说,“我们送她去医院。”
约翰松了口气,是他搞错了,杜伊并没有上船,担架上的那个女人他并不认识。约翰挤出重围,沿着河岸走了一段路后跳上一辆计程车,对司机说了家里的住址。
当他奔向门廊时,看到他前面有个身影正要上楼,“杜伊,”约翰跑向她,将她搂进臂弯,紧紧地抱住。此刻他才发现杜伊怀里抱着一个包装好的盒子。
“你上哪儿去了呢?”他急忙问道。
杜伊莫名其妙地看着他:“我刚才到我买瓷猫的那家店铺去啦。我想把它退掉,因为你讨厌它 。可是不能退货。”
“不!”约翰说,“把它留下,它是世界上最漂亮、最有价值的白瓷猫。因为它,你没有去特慕冷而逃过一劫。”
在他们走进屋里的时候,约翰告诉杜伊今天早上发生在河上的一切,然后接过那只有琥珀色眼睛的白瓷猫,打开包装纸,把它放回壁橱的最上面一层。
(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 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 项是(5分)( )( )
A.约翰对妻子杜伊不满,是因为妻子自私自利、言而无信。杜伊曾答应丈夫不做任何不必要的开销,但她竟然用准备买汽车的钱买了自己喜欢的白瓷猫。
B.约翰一直没钱买车,只能天天搭公车到公司上班,这让他觉得在同事面前很没面子。为了不让自己边缘化,他决定早日存下钱来买车。
C.约翰因为白瓷猫和妻子大吵了一架,上午在公司上班,神不守舍,思绪一直绕着妻子转。为了弥补自己的过错,约翰想写一封信来向妻子道歉。
D.当听说开往特慕冷的船翻了,约翰心中 惊恐万分、愧疚不安,因为早上妻子说她要搭船到特慕冷叔叔那儿,他以为妻子肯定难逃此劫,深感之前不该不原谅她。
E.杜伊起初想搭船去特慕冷叔叔那儿,但因为丈夫为那白瓷猫而生自己的气,且赌气不肯原谅自己,于是临时改变计划,想去买白瓷猫的店铺退货。
(2)小说中的“白瓷猫”在文中起到了怎样的作用?请简要说明。(6分)
(3)杜伊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6分)
(4)这篇小说以“第十二位乘客”为题,但主要内容却是围绕“白瓷猫”展开的,如果以“白瓷猫”为题,是否合适?请谈谈你的观点和具体理由。(8分)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闻一多的转变
从1927年到1943年秋参加“民主运动”时,对现实满腔热血又颇感无奈的闻一多一直埋头书斋,对《诗经》、《周易》、《楚辞》、远古神话和金文甲骨文等传统文化都作了深入的研究。作为学兼中西的诗人、学者,他将中国传统的考据校勘之学与西方现代弗洛伊德精神分析法和文化人类学的方法熔为一炉,作了开创性的工作,其 成就迅速享誉学界。
此时的他埋头故纸堆,有意过着避世的生活。抗战初期避难云南时,除上课外他平日很少下楼,以至友人皆劝他“何妨一下楼呢”,他竟因此得到“何妨一下楼斋主人”的雅号。不过,生逢时时面临民族危亡的近代中国,要成为对政治毫不关心的学者几乎没有可能。
30年代初闻一多曾在青岛大学任教两年。此时,九一八事变使爱国学生运动日益高涨,青岛大学亦三次爆发**。在每次**中,闻一多都站在校方一边反对学生罢课,主张开除学运积极分子。学生也将矛头对准闻一多,甚至发表《驱闻宣言》,指其为“准法西斯蒂主义者”。
直到40年代初,闻一多仍与大多数知识分子一样,对国民政府虽有种种不满,但基本立场还是站在国民党一边的。西安事变爆发时,清华大学的教授几乎一致反对,闻一多的态度更为鲜明。平日在课堂上从不提课外话的闻一多此时抛开讲义,怒气冲冲地说:“真是胡闹,国家的元首也可以武装劫持!一个带兵的军人,也可以称兵叛乱!这还成何国家?”
抗日战争的爆发,使闻一多等学院派知识分子的处境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在从北京到昆明的大转移中,闻一多参加了历时两个多月、横跨湘黔滇三省共三千余华里的步行团。这次转移让这些一向待 遇优厚的知识分子的生活突然贫困化,许多教授要靠业余经商、到中学兼课或卖文售字才能维持生活。要养活八口之家的闻一多只得给人治印,勉强维持日用。生活的平民化,把这些知识分子彻底赶出了安逸的象牙之塔,使他们观察问题的角度发生了极为重要的变化。于是,社会下层的生活与执政者令人触目惊心的贪腐真切地暴露在了他的面前。
闻一多的变化,是从1943年春蒋介石的《中国之命运》一书在昆明发售开始的。蒋介石在这本书中公开宣扬一个党、一个主义、一个领袖的专制主义。他不仅反对共产主义,连自由主义也不能容忍,认为二者都是“文化侵略最大的危机和民族精神最大的隐患”。这是一向信仰民主自由的人们所难以接受的。闻一多这样写道:“《中国之命运》一书的出版,在我一个人是一个很重要的关键。我简直被那里面的义和团精神吓一跳,我们的英明的领袖原来是这样想法的吗?五四给我的影响太深,《中国之命运》公开向五四挑战,我是无论如何受不了的。”
不久,闻一多偶然读到了延安诗人田间的几首诗,深为其中的战斗精神所震惊,立即写了《时代的鼓手——读田间的诗》一文公开发表,在大后方引起了一阵波动。随后他又写了一系列针对现实的杂文,开始呐喊,开始成为一位斗士。这时,他急切地阅读各种左翼书籍,详细了解共产党的各种情况。赵超构的《延安一月记》中关于全延安只有“四个警察”的记述给他留下极为深刻的印象,他认为“只有在那样的新社会秩序下,青年人才可以毫无阻碍地接受民主的教育”。
具有诗人浪漫气质的闻一多的转变是迅猛彻底的,他于1944年夏在罗隆基、吴晗的介绍下秘密加入民盟,并表示“将来一定请求加入共产党”。从此,他在共产党的秘密领导下全身心地投入到争民主的运动中去,直到1947在发表激烈抨击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最后一次讲演”后被特务杀害。
(有删改)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 )
A.闻一多虽然在传统文化的研究上享誉学界,但埋头故纸堆并不是他喜欢的事情,这只是满腔热血的他对现实失望后的一种无奈选择。
B.本文以时间为脉络,以1943年春蒋介石《中国之命运》一书的出版为界,介绍了闻一多的转变,让读者体会到当时知识分子的思想历程。
C.蒋介石在《中国之命运》一书中对义和团精神有所肯定却在挑战五四民主自由的精神,这让深受五四精神影响的闻一多难以接受。
D.闻一多想远离政治,并曾因此获得“何妨一下楼斋主人”的雅号;不过,他又不可能对政治毫不关心,因为当时的中国时时面临民族危亡。
E.赵超构的《延安一月记》等左翼书籍让闻一多对共产党和延安有了新的认识,延安的新社会秩序也让他看到了实现民主的希 望。
(2)40年代初及此前,闻一多的基本立场一直站在国民党一边。这表现在哪些地方?请简要概括。(6分)
(3)闻一多思想变化的原因有哪些?请简要分析。(6分)
(4)文章题目“闻一多的转变”中“转变”的含义是什么?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与理由。(8分)
第Ⅱ卷 表达题
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3.在下面一段话空缺处依次填入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莫言,还是村上春树?中日两位作家成了今年诺贝尔文学奖的热门人选。自8月起,在欧洲几家博彩公司的赢家赔率表上,两人的位次便__ ________。如今, 一切已___________。虽然这只是瑞典学院18名院士又一次集体投票的结果,但人们还是要追问:莫言凭什么____________,赢了___________的村上春树?
A.半斤八两 水落石出 旗开得胜 炙手可热
B.不相上下 水落石出 捷足先登 炙手可热
C.半斤八两 尘埃落定 旗开得胜 大名鼎鼎
D.不相上下 尘埃落定 捷足先登 大名鼎鼎
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分)
A.不管网络游戏是以软件的形式出现,还是以数字化的形式、在线的形式出现,载体及传播方式都只具一种技术的属性, 改变不了它所承载的文化内容的本质。
B.转基因是一种现代分子生物技术,它将某些生物的基因转移到其他物种中,改造其遗传物质,使其在形状、营养品质等方面满足人们的需求。
C.在农村公路建设投资上,河北省去年的投资达到151亿元,实现全省新改建农村公路里程超过1.9万公里,农村群众出行条件得到进一步改善。
D.“中国好歌曲”因原创特色而备受关注,尤其是霍尊的《卷珠帘》视频微博在不到24小时的时间 里被转发超过了6万次以上,受欢迎度惊人。
15.下列各诗句所涉及的传统节日,依次对应正确的一项是( )
①遥知兄弟登高处,便插茱萸少一人。 ②东风夜放花千树 ,更吹落,星如雨。
③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④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看鹊桥归路。
⑤渚闹渔歌响,风和角棕香。
A.重阳节 元宵节 春节 七夕节 端午节
B.春节 重阳节 元宵节 冬至 清明
C.重阳节 春节 元宵节 七夕节 冬至
D.元宵节 春节 端午节 重阳节 七夕节
16.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
建筑属于空间艺术,音乐属于时间艺术,① 然而,将二者联系起来已经成为人们艺术审美的共识。西方许多经典建筑都具有音乐美,② 北京故宫的三重建筑群传达出起伏的节奏和韵律美,苏州园林的“体宜因借”,徽州民居的白墙黑瓦,都表现出错落有致的节奏感和韵律美。因此,③
答:① ② ③
17. 阅读下列材料,给“短信文学”下定义,要求语言简洁,内容丰富,含标点符号在内不超过60字。 (5分)
①短信文学是一种文学新门类。
②短信文学的特点是以短信为存在方式。
③短信文学具有文学性、娱乐性、互动性、时效性等特点。
④短信文学还具有短小精悍、通俗易懂的特性。
⑤短信文学以手机为传播媒介。
六、写作(60分)
18.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为了在沙漠干旱恶劣的环境中生存,仙人掌把叶片蜷缩成针刺,以减少水分蒸发,在大漠中安营扎寨。沙漠大黄则向四面伸展肥硕碧绿的叶片,通过叶片上许多凹凸不平的纹理,将落到叶子上的每一滴水都导流到根部 ,然后,开出娇艳的花朵。
它们的生存方式,引发了人们许多思考:有人说,在恶劣的环境中,仙人掌和沙漠大黄都有自己的生存智慧;也有人说,在困境中,蜷缩内敛的仙人掌活得从容;还有人说,在困境中,舒展张扬的沙漠大黄活得灿烂……
一、 (24分,每小题3分)
1.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 发酵(xiào)佝偻(lǒu)
富饶(ráo)百舸争流(kě)
B. 剽悍(biāo) 酝酿(yùn)
绯红(fēi)日薄西山(báo)
C. 宁谧(mì)兑现(duì)
胚胎(pēi)松柏常青(bǎi)
D. 琴弦(xuán)花蕊(ruǐ)
哀悼(dào)雕栏玉砌(qiè)
2. 下列各组词语中书写不全正确的一组是()
A. 显赫 灰烬 斑斓 名列前茅
B. 辨别 潦倒 树阴 变幻无常
C. 狼藉 天籁 隧道 妇孺皆知
D. 喧闹 端祥 花瓣 心悦臣服
3.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 欢迎2009年《教育科研通讯》,全年6期,共24元,也可破月订购。
② 刘师傅决定把珍藏多年的家谱贡献出来,为县史的研究献上一份的力量。
③ 世界上有很多已经很美的东西,还需要一些点缀,山也是。小屋的出现,了山的寂寞,增加了风景的内容。
A. 订阅 绵薄 点破
B. 征订 浅薄 点破
C. 订阅 绵薄 打破
D. 征订 浅薄 打破
4. 下列句中加点的虚词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人类只有清醒地认识自己,才能合理地调节自己的行为,不断地发展自身,创造美好的未来。
B. 我们思考问题应从自己的实际情况作为出发点,并结合新情况、新问题,权衡各种利弊作出综合判断。
C. 学文学的人们的最坏的脾气是坐井观天,依傍一家门户,对于口味不合的作品一概藐视。
D. 这些文明成就积淀在文化中,又通过教育传授给新的一代,从而使新一代获得比前代更高的新的起点。
5.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卢医生的医学知识丰富至极,别说小手术,再大再复杂的手术,他也游刃有余。
B. 光新二小的老教师们一谈起那段坚守在乡村小学的峥嵘岁月,个个激动不已。
C. 目前制假者使用了高科技手段,造假水平蒸蒸日上,有关部门必须加大打击力度。
D. 他们两人婚前信誓旦旦,婚后却同床异梦,变化真快,该不是网恋惹的祸?
6. 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这本杂志的读者对象,主要是面向中学语文教师及其他语文工作者。
B. 中央美术学院的每一个大学生将来都希望自己成为一个出色的美术家。
C. 星期六下午,我用了整整一小时左右,才写完了老师布置的这篇作文。
D. 由于厂家众多,且质量不能与国际接轨,中国的小家电市场很难形成大名牌优势。
7. 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语序最合理的一项是()
我带着千里奔波的饥渴,带着长年思慕的饥渴,读着浪花,读着从天外滚滚而来的蓝色文字,开始领略其中。
① 汹涌的内容② 伟大而深邃的哲理
③ 澎湃的情思
A. ①②③B. ①③②
C. ③①②D. ③②①
8.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杂记类散文在中国古代散文中兴起较晚,内容也颇为驳杂。记人记物,记亭台楼阁,记游山玩水等,都属于这个范畴。如《丰乐亭记》、《喜雨亭记》等。
B. 古代士大夫除姓名外,还有字、号、斋号、谥号等,当古人行文中对某人官名、地名、姓名、字、号等几项谦称时,先称字,后姓名。
C. 宋词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的一座高峰,词又有豪放派与婉约派之分,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被人称作豪放派的代表作。
D. 类比是鲁迅散文常用的手法,他经常从日常生活、历史传说谈起,然后针对现实,提出自己鲜明的观点,《春末闲谈》就运用了这种手法。
二、 (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9~12题。
① 秋天,无论在什么地方的秋天,总是好的;可是啊,北国的秋,却特别地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我的不远千里,要从杭州赶上青岛,更要从青岛赶上北平来的理由,也不过想饱尝这“秋”,这故都的秋味。
② 江南,秋当然也是有的;但草木凋得慢,空气来得润,天的颜色显得淡,并且又时常多雨而少风;一个人夹在苏州上海杭州,或厦门香港广州的市民中间,混混沌沌地过去,只能感到一点点清凉,秋的味,秋的色,秋的意境与姿态,总看不饱,尝不透,赏玩不到十足。秋并不是名花,也并不是美酒,那一种半开半醉的状态,在领略秋的过程上,是不合适的。
③ 不逢北国之秋,已将近十余年了。在南方每年到了秋天,总要想起陶然亭的芦花,钓鱼台的柳影,西山的虫唱,玉泉的夜月,潭柘寺的钟声。在北平即使不出门去吧,就是在皇城人海之中,租人家一椽破屋来住着,早晨起来,泡一碗浓茶,向院子一坐,你也能看得到很高很高的碧绿的天色,听得到青天下驯鸽的飞声。从槐树叶底,朝东细数着一丝一丝漏下的日光,或在破壁腰中,静对着像喇叭似的牵牛花(朝荣)的蓝朵,自然而然地也能感觉到十分的秋意。说到了牵牛花,我以为以蓝色或白色者为佳,紫黑色次之,淡红者最下。最好,还要在牵牛花底,叫长着几根疏疏落落的尖细且长的秋草,使作陪衬。
④ 北国的槐树,也是一种能使人联想起秋来的点缀。像花而又不是花的那一种落蕊,早晨起来,会铺得满地。脚踏上去,声音也没有,气味也没有,只能感出一点点极微细极柔软的触觉。扫街的在树影下一阵扫后,灰土上留下来的一条条扫帚的丝纹,看起来即觉得细腻,又觉得清闲,潜意识下并且还觉得有点儿落寞,古人所说的梧桐一叶而天下知秋的遥想,大约也就在这些深沉的地方。
9. “可是啊,北国的秋,却特别地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对这句话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清”、“静”、“悲凉”三个词语既写了故都秋景的特点,也写了内心的感受。
B. 这是对故都秋景的客观概括和精描细绘,把故都之秋写得细腻逼真。
C. 如改成“来得清、静和悲凉”,意思未变,情味却大变,抒情色彩大减。
D. 这句话是本文的文眼,统领全篇,下文即由此而写景抒情。
10. 对于第三节的描写,下面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碧绿的天空,色彩淡雅的牵牛花,一两只驯鸽,整个画面疏密得体,浓淡相宜。
B. 捧茶碗,望碧空,对蓝朵,听鸽声,画面有静有动,绘声绘色。
C. 牵牛花“以蓝色或白色为佳”,是因为蓝白都是冷色,最能体现秋的“清”。
D. 描写北国之秋的景物,多用象征性描写,以小见大,读来寓意深刻。
11. 对槐树的描写,下面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作者选择的事物具有诗意,铺得满地的落蕊,无声无味,是秋的点缀。
B. 写脚踏落蕊细微柔软,细腻地传达出北国之秋“特别地来得清”的特点。
C. 扫帚的丝纹细腻、清闲、落寞,让作者潜意识中有一丝悲凉,感到秋的深沉。
D. 一丝落蕊即能牵动心魄,这是白色恐怖在作者心中的投影,是凄凉沉沦心境的反映。
12. 在艺术表现上,节选部分很有特色。下面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作者在写北国之秋时,写到了江南之秋,构成对比,突出了北国之秋色深味浓。
B. 不写故都名景,只写“破屋”院子里的见闻,最平常的景物也能表现出北国的秋景、秋味。
C. 明写北国秋景,实写作者心情,选段直抒胸臆表现了作者孤独落寞的情怀。
D. 这几段文字句式上长短相间,整散结合,语言既典雅又洒脱。
三、 (15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3~17题。
六一居士初谪滁山,自号醉翁。既老而衰且病,将退休于颍水之上,则又更号六一居士。客有问曰:“六一,何谓也?”居士曰:“吾家藏书一万卷,集录三代以来金石遗文一千卷,有琴一张,有棋一局,而常置酒一壶。”客曰:“是为五一尔,奈何?”居士曰:“以吾一翁,老于此五物之间,是岂不为六一乎?”客笑曰:“子欲逃名者乎?而屡易其号。此庄生所谓畏影而走乎日中者也;余将见子疾走而大渴喘死,而名不得逃也。”居士曰:“吾固知名之不可逃,然亦知夫不必逃也。吾为此名,以志吾之乐尔。”客曰:“其乐如何?”居士曰:“吾之乐可胜道哉!方其得意于五物也,太山在前而不见,疾雷破柱而不惊;虽响九奏于洞庭之野,阅大战于涿鹿之原,未足喻其乐且适也。然常患不得极吾乐于其间者,世事之为吾累者众也。其大者有二:轩裳珪组[注]劳吾形于外,忧患思虑劳吾心于内。使吾形不病而已悴,心未老而先衰。尚何暇于五物哉!虽然,吾自乞其身于朝者三年矣,一日天子恻然而哀之,赐其骸骨,使得与五物偕返于田庐,庶几偿其夙愿焉。此吾之所志也。”客复笑曰:“子知轩裳珪组之累其形,而不知五物之累其心乎?”居士曰:“不然。累于彼者已劳矣,又多忧;累于此者既佚矣,幸无患。吾其何择哉?”
[注]轩裳珪组:官员的车马服饰,这里指官场应酬。
13.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此庄生所谓畏影而走乎日中者也走:散步
B. 未足喻其乐且适也 喻:说明
C. 一日天子恻然而哀之,赐其骸骨 哀:怜悯
D. 累于此者既佚矣,幸无患幸:幸而
14. 分别比较下列两组句子中加点的字的意思,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一日天子恻然而哀之言有穷而情不可终
吾为此名,以志吾之乐尔予以愚触罪,谪潇水上
A. 两个“而”字相同,两个“以”字不同。
B. 两个“而”字相同,两个“以”字相同。
C. 两个“而”字不同,两个“以”字相同。
D. 两个“而”字不同,两个“以”字也不同。
15. 下列加点词用法与其他三项不相同的一项是()
A. 太山在前而不见,疾雷破柱而不惊
B. 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颠
C. 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D. 步余马于兰皋兮,驰椒丘且焉止息
16.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 虽然,吾自乞其身于朝者三年矣
B. 如此孩提者,又可冀其成立邪?
C. 方其得意于五物也
D. 客曰:“其乐如何?”
17. 下列对文意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客人认为醉翁“屡易其号”是为逃名,逃名者徒然自累;醉翁自己则自得其乐。
B. 天子哀怜醉翁憔悴病衰,准许他的退休请求,醉翁终于回归园田,偿其夙愿。
C. 醉翁想沉醉于“五一”之乐,可惜他常“不得极吾乐于其间者”,乃因世事太累。
D. 官场上的内忧外患劳顿人心;沉迷于琴棋书画则能放松心情,欧阳修选择了后者。
第Ⅱ卷
四、 (19分)
18.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3分)
子欲逃名者乎?而屡易其号。
译文:
19.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10分,每题1分)
(1) 春水碧于天,。(韦庄《菩萨蛮》)
(2),小楼吹彻玉笙寒。(李璟《浣溪沙》)
(3) 别时容易见时难。 ,天上人间!(李煜《浪淘沙令》)
(4),乱红飞过秋千去。(欧阳修《蝶恋花》)
(5) 是处红衰翠减,。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柳永《八声甘州》)
(6) 回首向来潇洒处。归去。 。(苏轼《定风波》)
(7) ,因风吹过蔷薇。(黄庭坚《清平乐》)
(8) 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李清照《醉花阴》)
(9) ,只有香如故。(陆游《咏梅》)
(10) 念桥边红药, 。(姜夔《扬州慢》)
20.阅读下面一首古诗,完成(1)、(2)两题。(6分)
出 塞
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1) 这首诗以 再现了时间的遥远,以再现了空间的辽远。(2分)
(2) 诗中用飞将军李广这则典故的目的是什么?(4分)
答:
五、 (16分)
阅读下面的散文,完成21~24题。
一片树叶
东山魁夷
① 我经常旅行,远的曾经飞越北极圈,在拉普兰欣赏过夜半不落的太阳。那景色实在神秘,完全把人类排斥在外的荒凉旷寂的世界有一种魅力强烈地吸引着我的心。但是,我在北欧的旅途中,是在瑞典波的尼亚湾的海岸和芬兰的湖沼地上描绘白夜的。那是绵延不断、一望无际的针叶林与湖泊,是人类可以居住生息的处所。
② 我并不喜欢描绘阒无人迹的风景,所以我的作品多是(1)飘逸散发着人的气息的景色。但是,其中大抵是没有人物的,因为我描绘的是象征着人的心灵的风景,它自身叙述着人的心声。
③ 我喜爱古老的小镇,家家户户的的墙壁都渗透着几代人的体温,人们的生活依然保留着闲情逸致的情趣。在德国的古都,可以看到所有的窗边都盛开着姹紫嫣红的鲜花。那是向过路人亲切问候的语言。从屋里看,花朵一律朝外,不及街上观赏的那么娇艳动人。每个窗户都结构奇巧,别具一格。
④ 我作品的主题、随笔的内容,往往是有感于澄湛的自然和淳朴的人性而发。我经常回忆起在战后狂飙突进的时代,我却走着(2)偏离时代潮流的另一条路。但今天看来,这条路还是走对了,而且决心今后继续走下去。
⑤ 因为现代文明突飞猛进的发展破坏了自然与人类,人与人之间的平衡,地球上一切物质的存在意义及其尊严迷失丢落的危惧性与日俱增。不言而喻,恢复平衡感是至关重要的。而珍惜清澄的自然、淳朴的人性不正是抑制人类疯狂般疾奔迅跑的一种力量吗?!人们应当更加谦逊地对待自然与风景。在这里,出门旅行,接触大自然固然必要,兴味浓郁地体会风俗迥异的人的生活亦有裨益。但我以为,近在我们身旁,例如庭院的一株树木、一片叶子,如果潜心细腻地观察,可能感受到生命的根本含义。
⑥ 我观望着庭院的树木,不,是凝视着枝柯上的一片树叶。这片叶子绿得莹洁可爱,在夏日阳光的照耀下熠熠闪烁,这不禁使我想起第一次看到嫩芽初吐的时节。
⑦ 那是去年初冬,就在这片绿叶生长的地方,还挂着一片褐色的枯叶。当它凋零飘落,你诞生了。坚挺硬实的幼芽饱孕着青春秀润的生命力。
⑧ 尽管有风欺雪凌的日子,你总是默默地等待着春天,渐渐地蕴蓄着充足的力量。一天清晨,微雨初歇,无数的珍珠散落在枝头,婷妍交辉,那是一滴一滴的雨点亲吻着嫩稚的尖芽。我感到绿意萌动膨胀起来了。春天就要来临了。
⑨ 春天终于来了。嫩芽欢欣地绽开了笑靥。那片落叶化为腐殖质回到土壤里去了。
21. 根据文意,解释文中加线句子的含义。(4分)
(1)
(2)
22. 文章第⑤段说“近在我们身旁,例如庭院的一株树木、一片叶子,如果潜心细腻地观察,可能感受到生命的根本含义。”这句话中“生命的根本含义”指的是什么内容?根据下文回答。(4分)
答:
23. 第⑦段与最后一段中写到的“嫩芽”,在倒数第二、三段中用“你”来称呼,这里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好处?(4分)
答:
24. 下列对这篇散文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A. 谦逊地对待风景,并不是要出门旅行,或者体会风俗迥异的人的生活,关键是要观察体验身边的一草一木。
B. 文章在内容上层层推进,语言清新淡雅,写景中充满理趣,令人掩卷深思。
C. “珍惜清澄的自然、淳朴的人性不正是抑制人类疯狂般疾奔迅跑的一种力量吗?!”作者以强烈的反问说明了恢复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平衡的必要。
D. 文章在选材上很有特点,作家选择富有启示性的自然与风景,并由此引出对生命的感悟。
E. 本文标题为《一片树叶》,可文章前四段却没有写到“一片树叶”,这几段尽管与下文没有必然联系,可是体现了散文“形散而神不散”的特点。
六、 (4分)
25. 依照画横线的句子,补写下句,使之与上文成为一段完整的话。
对待磨难有两种态度,一种是主动迎接,一种是被动承受。主动迎接磨难的人,在忍受磨难的苦痛时,内心是坦然的,磨难使他好像刀剑愈见锋芒;
七、 (70分)
26. 阅读下面这段材料,根据要求作文。(70分)
有人说,作为一个英雄最大的悲哀并不是被别人打败,而是在征战的疆场上没有一个可以与之一试高低的对手。给自己找对手,就如同刀寻找剑,歌词寻找旋律。
给自己找个对手,不是盲目地寻找“敌手”,把对手打倒在地,决出胜负,而是不断地锤炼自己。我们是普通人,也有一个强烈的渴望,给自己找个对手,让平淡的生活激荡出一些清亮亮的浪波。
你不也曾有这样的渴望吗?请以“对手”为话题,自定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参考答案
1. C (A组“酵”、“舸”,B组“剽”、“薄”,D组“弦”、“砌”不对)
2. D (“端祥”应为“端详”,“心悦臣服”应为“心悦诚服”)
3. A (“征订”是从杂志社的角度说,此处是从读者角度说,因此应该用“订阅”;“浅薄”有贬义,应该用“绵薄”;“点破”与上下文意境相符合)
4. B (“从”改为“以”)
5. C (“蒸蒸日上”是褒义词,此处属误用)
6. D (A项句式杂糅,B项语序错误,C项“整整”与“左右”矛盾)
7. B (内容—情思—哲理,按逻辑顺序)
8. B (先官名,次地名,后姓名、字号)
9. B (不是“客观概括”,而是作者的“主观感受”)
10. D (不是“象征性描写”,而是“白描”)
11. D (“白色恐怖”、“凄凉沉沦”是牵强附会)
12. C (不是“直抒胸臆”,而是“借景抒情”)
13. A (走:快跑)
14. D (第一个“而”表修饰,第二个“而”表转折;第一个“以”是用来,第二个“以”是因为)
15. C (C是意动,其余都是使动)
16. D (A.虽然:即使这样。B.成立:长大成人,成家立业。C.得意:从……中得到快乐)
17. B (“醉翁终于回归园田,偿其夙愿”不对,文章开始说的是“将退休于颍水之上”)
18. (3分)你是个想要逃脱名声的人吗?(这样)多次改变自己的名号。
19.(10分)(1)画船听雨眠 (2)细雨梦回鸡塞远 (3)水落花春去也 (4)泪眼问花花不语 (5)苒苒物华休 (6)也无风雨也无晴 (7)百啭无人能解 (8)人比黄花瘦 (9)零落成泥碾作尘 (10)年年知为谁生
20. (6分)(1)秦汉明月 万里出征(每空1分)
(2)批评边将腐败无能;作者期盼朝廷重用良将,保卫边疆。(每小点2分)
21. (4分)(1)象征着人的心灵,叙述着人的心声的风景。(从画线句子后面的一句话提炼,“象征着人的心灵”、“叙述着人的心声”各1分)
(2)创作有感于澄湛的自然和淳朴的人性的作品。(从画线句子前面的一句话提炼。2分)
22.(4分)充满活力的新生命在困境中积聚力量,取代旧的生命获得成长。(“生命的根本含义”根据原文第⑥~⑨段内容提炼,“困境中积聚力量”2分,“新的生命取代腐朽的生命”2分。意思对即可)
23. (4分)拟人。(2分)用第二人称“你”显得亲切自然,便于抒发对树叶的赞美之情。(2分)
24. (4分) A、E (A. 作者并不反对出门旅行。E中前几段是为下文铺垫。对一项得2分)
25. 例:被动承爱磨难的人,在经受磨难的打击时,内心是惶恐的,磨难使他仿佛落花日渐凋零。(从句式、句意、表达几个方面判分)
高中生的本子,确实比初中时整洁多了。让我吃惊的是,许多男生的字迹竟如此悦目,与以前常被取笑的“甲骨文”有天壤之别。看来,须眉的确不可小觑呀!男生的字大大方方,笔画之间会有绵延不绝的连线,洒脱飘逸。而女生的字,总那么秀气,一个个密密地挨着。瞧,角落上淡淡地用铅笔打着草稿,一定是哪个懒虫图方便忘了擦。本子上最醒目的要算红笔留下的痕迹,一个勾一个叉,一个“优”,一个“重做”便是对这篇“作品”最威严的评价。
在本子的世界里最具特色的,不是哪门主课的作业本,而是平时谁也没放在眼里的草稿本。因为没有了那威严的评价,“便觉是个自由人”,这里的世界完全由自己主宰。于是,草稿本被当成了方向盘,360度随意旋转着留下痕迹,里面会漏出几句歌词,用钢笔认认真真地写着正楷,一面练字,一面记歌,如此“美妙”之事,定是上课“闲”得无聊者而作的。女生们另有解“闷”良方:仔仔细细勾勒出一张美女图,再添上几滴眼泪——郁郁寡欢也。男生呢,在草稿纸来源告急,考试即至的“危急”情况下,满教室地奔走借草稿纸。这时候,定会感叹:自己怎么没想到准备草稿本呢?真粗心啊!
草稿本不仅不可少,而且还是课堂上最好的交流工具。同桌之间急需交流,可又怕成为老师“杀一儆百”的对象,于是便在草稿纸上奋笔疾书。为了表达准确又简单,常常会中文洋文一起上,结果意思是清楚了,字却龙飞凤舞,让人琢磨半天。唉,真是顾此失彼啊!
再细心的学生也不会有一本让人看得懂的草稿本。因为里面藏着的,是一个个不为人知的故事,翻开工整洁净的作文本,其中的高分会令我微笑,可我更为一篇篇过于循规蹈矩的文章而感到隐隐的失落。如今翻开从未注意过的草稿本,我会发现无处不在的闪光点,虽不能算太亮,却给我一次次的惊喜。嗬,原来无心插柳,柳却会成荫。
一、基础知识(15分,每小题3分,)
1.下面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鼙pí鼓 未遂suí 骊lì宫 城阙què 勖xù勉
B.饥馑jǐn 扃jiǒng牖 修葺qì 引擎qíng 栏楯shǔn
C.薜bì荔lì 佝偻lǚ 召zhào见 筵yán席 莳shì秧
D.踯躅zhú 凝睇dì 脂zhī粉 汀tīng州 哂shěn笑
2.下列各项中有两个错别字的一项是:( )
A.白皙 文身 照相机 明火执仗
B.斑驳 坐落 流线形 世外桃源
C.倦殆 度假 名信片 缔结邦交
D.呕气 脉膊 捅漏子 坐阵指挥
3.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春节期间,王府井大街上到处是游玩购物的人,直到天黑还不绝如缕,热闹极了。
B.尽管有过许多血的教训,一些司机仍然酒后驾车,对这种铤而走险的行为,交警部门应当加大处罚力度。
C.那林立的大石,千态万状,有的像卧虎,有的像奔马,无不惟妙惟肖。
D.这些文章或辨析真伪,或分别源流,或比较优劣,或品评得失,其结论虽难说都是不刊之论,但都建立在丰赡的材料基础之上,可谓持之有据,故令人信服。
4.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上海世博会刚刚完美落幕,华特·迪士尼公司又与上海申迪集团签
署上海迪士尼乐园项目合作协议,标志着上海迪士尼乐园项目正式启
动。
B.最近卫生部组织打击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和滥用食品添加剂,公布
了4批43种可能违法添加的非食用物质和19种易被滥用的食品添加
剂的黑名单。
C.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有关负责人指出,利用住房公积金闲置资金贷款
支持保障性住房建设,有利于完善住房公积金制度和住房公积金使用效
率。
D.新年伊始,国家再次出台了促进农业农村发展的一系列激励政策.调
控政策和财政保障政策,极大地激发和调动了广大农民的积极性。
5.下列注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早实以蕃(而且) 如或知尔,则何以哉(认为)
而木之性日以离矣(表修饰关系) 夫差以酣酒亡(因为)
B吾妻来归(女子出嫁) 其莳也若子(种植)
轩凡四遭火(总共) 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迎)
C往往而是(到处) 妪每谓余曰:“某所,而母立于兹。”(每次)
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沿袭) 秉烛夜游(持,拿着)
D苟有能反是者(假使) 苟且偷生(姑且)
吾与点尔(和) 雪肤花貌参差是(长短不齐)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9分,每小题3分)
高中文理分科是否应该取消
有权威人士日前表示,文理分科降低民族整体素质,导致国人科学精神和人文情怀的分离,应立即组织专家进行取消高中与高考文理分科的论证。高中阶段文理分科是否真的到了必须取消的地步?
在高中教育阶段围绕课程设计、教学实施、高考制度以及高校录取等方面,我国已形成了比较稳定的系列化举措。其中,高中阶段实施文理分科教育,更是在数十年的发展历程中获得了广泛的社会关注。对此,一直有观点认为,实施文理分科教育某种程度上会导致学生在科学精神和人文情怀养成上出现不均衡的现象,影响高中学生完整的人格建构。
类似看法,有一定的道理和现实意义。但从教育社会学的角度来看,高中阶段的学生发展已显现出个性差异。这一时期的学生,受家长、教师、社会传媒等多方面潜在因素的影响,已开始形成并具有了一定的职业意识,这种意识会影响其对未来社会角色作出尝试性选择。而对未来社会角色的考虑,又很大程度上会体现在学科学习上;加上现行的高考和高校录取制度指引,对文理学科各有所偏好和侧重也就显得很正常了。
而从人的智能发展角度来看,每个个体没有完全相同的心理倾向,也没有完全相同的智能结构。这也意味着,每一个高中学生的多元智能是有差异和偏向的。尊重学生的个体性差异,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已有智能基础上自由发展,是素质教育的基点和内在目标。忽视个性发展,让所有学生接受同样模式的教育,绝不是教育公平的体现。在这一点上,全社会也已达成了基本共识,国家也多次发文强调基础教育的均衡发展,同时明确要求尊重学生的个性及差异化发展。
就现实的教育情况来看,我国高中阶段教育仍有非常大的区域性差异。特别是在一些农村高中,课程、教学、教师等资源明显不足,客观上带来了学生在文理学科学习上的选择偏向。如果完全取消文理分科,在现有教育资源尚不均衡、不完善的情形下,我国高中教育体系的内在差距将进一步扩大,势必影响到基础教育的均衡发展。
改革开放30年来,分科性的专业人才仍是社会的主要需求,同时也是最能见成效的培养对象。此外,文理分科教育在一定程度上还有助于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有利于高中学生集中精力为大学的专业学习打下扎实基础。“一刀切”式地取消文理分科,尽管学生接触到的学科知识会更广,但也可能导致“浅而不深”,影响学生的持续学习与发展。
概而言之,并不能说取消分科,就能完全改变高中学生对文理学科的不同倾向。如果硬要改动,势必连课程改革、教学改革以及高考和高校录取制度改革也要一起进行。
总之,取消高中阶段的文理分科,应当慎行。只有当绝大部分学校的课程、师资等教育资源丰富起来时,我国高中教育阶段实施真正意义上的学分制教育才具有坚实的发展基础;只有当包括高考和高校录取制度改革在内的教育整体改革逐步完成时,全面取消文理分科方可说水到渠成。
6.下列对文章表述的分析和概括,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作者认为,实施文理分科会导致学生养成不均衡的科学精神和人文情怀,影响高中学生完整的人格建构。
B.要体现教育的公平,必须让所有学生在已有智能基础上自由发展,让学生接受不同模式的教育。
C.由于我国高中教育存在很大的区域性差异,教育资源不均衡、不完善,一旦取消文理分科,就会影响到基础教育的均衡发展。
D.为确保高中教育的有序发展,取消高中阶段的文理分科,应当慎行;
一旦取消分科,就会改变高中学生对文理学科的不同倾向。
7.下列对“取消高中阶段的文理分科”的积极意义的认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可以避免学生个性的片面发展,帮助他们建构完整的人格。
B.有利于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和造就,让学有生接受到更广的学科知识。
C.让绝大部分学校的课程.师资等教育资源丰富起来,促进课程、教学改革和高考、高校录取制度改革。
D.对提高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有利,让国人科学精神和人文情怀相结合。
8.文章说“取消高中阶段的文理分科,应当慎行”,不能作为理由的一项是 ( )
A.我国绝大部分学校的课程.师资等教育资源还没有丰富起来;高中教育阶段实施真正意义上的学分制教育还不具备坚实的发展基础。
B.高中阶段的学生发展已显现出个性差异,受家长.教师.社会传媒等多方面潜在因素的影响,学生已开始形成并具有了一定的职业意识。
C.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有利于大学的专业学习,促进学生的持续学习与发展。
D.我国的高中教育在课程设计.教学实施.高考制度以及高校录取等方面,已形成了比较稳定的系列化举措。
三、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9~12题(12分,每小题3分)
孟 德 传
【宋】苏辙
孟德者,神勇之退卒也。少而好山林。既为兵,不获如志。嘉祐中,戍秦州。秦中多名山,德逃至华山下,以其衣易一刀十饼,携以入山。自念:“吾禁军也,今至此,擒亦死,无食亦死,遇虎狼毒蛇亦死。此三死者,吾不复恤矣。”惟山之深者往焉。食其饼,既尽,取草根木实食之。一日十病十愈,吐利胀懑,无所不至。既数月安之,如食五谷。以此入山二年而不饥。然遇猛兽者数矣,亦辄不死。德之言曰:“凡猛兽类能识人气。未至百步,辄伏而号,其声震山谷。德以不顾死,未尝为动。须臾奋跃,如将搏焉。不至十数步,则止而坐,逡巡弭耳而去。试之前后如一。” 后至商州,不知其商州也,为候者所执,德自分死矣。知州宋孝孙谓之曰:“吾视汝非恶人也,类有道者。”德具道本末。乃使为自告者,置之秦州。张安道适知秦州,德称病,得除兵籍为民。至今往来诸山中,亦无他异能。
夫孟德可谓有道者也。世之君子皆有所顾,故有所慕,有所畏。慕与畏交于胸中,未必用也,而其色见于面颜,人望而知之。故弱者见侮,强者见笑,未有
特立于世者也。今孟德其中无所顾,其浩然之气发越于外不自见,而物见之矣。推此道也,虽列于天地可也,曾何猛兽之足道哉!(选自《栾城集》,有删改)
书《孟德传》后
【宋】苏轼
子由书孟德事见寄,余既闻而异之,以为虎畏不惧己者,其理似可信。然世未有见虎而不惧者,则斯言之有无,终无所试之。然囊余闻云安多虎,有妇人昼日置二小儿沙上而浣衣于水者,虎自山上驰来,二小儿戏沙上自若。虎熟视久之,至以首觗触,庶几其一惧,而儿痴,竟不知怪,虎亦卒去。意虎之食人,先被之以威,而不惧之人,威无所施欤? (选自《东坡全集》,有删改)
9.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吐利胀懑,无所不至 利:通“痢”,腹泻
B.逡巡弭耳而去 弭:低垂
C.德自分死矣 自分:自己料想
D.至以首觗触,庶几其一惧 庶几:差不多
10.下面加点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乃使为自告者,置之秦州 为国以礼
B.故弱者见侮,强者见笑 府吏见丁宁
C.虎熟视久之,至以首觗触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
D.德以不顾死,未尝为动 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
11.下列各组语句中,分别表明孟德“生存艰难”和“无所畏惧”的一组是( )
A.既为兵,不获如志 惟山之深者往焉
B.食其饼,既尽,取草根木实食之 须臾奋跃,如将搏焉
C.一日十病十愈 德以不顾死,未尝为动
D.至今往来诸山中,亦无他异能 虽列于天地可也,曾何猛兽之足道哉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孟德在山中的几年里多次与猛兽相遇,了解到它们大多有能辨识人气的习性。
B.宋孝孙认为孟德不像是恶人,于是派人向上级报告,并把孟德安置在秦州。
C.苏轼认为孟德是有道之人,孟德意识不到自己的浩然之气,而外物感觉得到。
D.苏轼的《书<孟德传>后》写了一则小儿不知道怕虎而虎也没伤害小儿的故事。
第Ⅱ卷 (共114分)
四、古诗文阅读(24分)
13.阅读下面的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长安秋望
赵嘏
云雾凄清拂曙流,汉家宫阙动高秋。残星几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
紫艳半开篱菊静,红衣落尽渚莲愁。鲈鱼正美不归去①,空戴南冠学楚囚②。
[注]①“鲈鱼正美”:典出《晋书张翰传》,张翰思念故乡的鲈鱼,便辞官回家。②“南冠”、“楚囚”:典出《左传》,为囚徒的代称。
(1)这首诗歌的颔联是赵嘏的名句。据《唐诗记事》卷五十六记载,诗人杜牧对此赞叹不已,因称赵嘏为“赵倚楼”。请你就颔联某一方面的艺术特点做简要赏析。(4分)
答:
(2)诗中的“紫艳半开篱菊静”一句,寄托了诗人什么思想感情?并请简要列举你的理由。(4分)
答:
14.古诗文默写。(每空l分,共6分)
①________,六宫粉黛无颜色。(白居易《长恨歌》)
② ,相逢何必曾相识。(白居易《琵琶行》)
③ ,洞庭波兮木叶下。(屈原《湘夫人》)
④ ,铁马秋风大散关。(陆游《书愤》)
⑤ ,两朝开济老臣心。(杜甫《蜀相》)
⑥ 嘈嘈切切错杂弹,______________。(白居易《琵琶行》)
五、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6 — 19题。(22分)
空巢
夏日过了秋日来了,晚秋萧瑟,叶落纷纷,成群的鸟就离巢远行了,它们到温暖的南方,重新筑它们的巢。而留在北方的巢,随着叶片落尽而暴露无遗,北风扫过来,大雪压下来,巢日渐衰败破落,像一堆乱糟糟的垃圾。空巢是时光的脚印,时光走得越远,这个脚印就越模糊、残损,到了一定的时候,那些还带着羽毛的枯枝就不断地掉落下来。
有一个日子,我应朋友之约到一个村子里散心。村子很大,人迹却稀疏。村头村尾,现代气派的住宅一座接着一座,可是大多房门紧闭,闻不到鲜活的人气。我感受着它的豪华,也感受着豪华中的枯寂。问及这些人哪去了,说是到大洋彼岸淘金去了。这使我想起了空巢。空巢已经成了一种象征,象征着主人的富有。他们有意设计这一个个空巢,为的是给别人看。他们在这个豪华空巢筑好之后,一阵热闹,又再度远走他乡,回到彼岸那个要寒酸得多的客居住所。他们把异乡当作了故乡,留给老家的是一个华丽的空壳,像蛇蜕一般,闪动着银色的光亮,只是没有生命在内。风吹过,什么响声都有,就是没有生命的吟咏。让我奇怪的是它引起了留守本土的村民的歆羡,似乎村子的形象就是这些空巢,自己在空巢面前无来由地气短,好像自己被生活大大地亏待了。其实他们日子过得也不赖,打打鱼做点小生意,一家子和和美美。但是他们满眼都是别人的空巢,算计着自己何时也能拥有一座空巢,牵引住来往行人的目光。
有一类空巢是我常会在旅行途中顺便走进的。在一些古旧的四合院,一代一代地繁衍,人丁兴旺,曾在某一些日子里达到饱和,一天到晚都充溢着几代人或稚嫩或昂扬或浑厚或深沉的声响。这样的家族给人的感觉就是旺盛。人们乐于与这种人家接近,缘于这类宅院的欢笑、和睦和协调气息,让人觉得这里盛满了寻常人家生活的全部内容。十年、二十年过去,这些宅院明显萧条和空旷了,年轻人都走远了,去追求他们的梦。外边世界要比老宅广大得多,使他们的才情得以无限量地扩张。只有年关将近,他们才像候鸟般返回,使老宅重新焕发生气。只是新春来了,他们又离巢远行,继续新的里程,老宅又一度归于岑寂。越往后,他们返回的次数越少,一次又一次难以聚齐,不是少了这个就是少了那个,而老宅也有不少地方颓了倾了。前尘梦影交迭,旧时月色重来。有的老宅因着这些远行者的声名,贴上了名人故居的标签,引得四面八方的人来参观。但岁月的风雨已把老宅摧残成千疮百孔的空巢,在飘摇中任人指认、品评。有些人记住了,有些人以为和自己无关,看过以后也就淡忘了。时光越往后移,这类空巢越多。人们寄寓的心愿,似乎教化的一部分内容,就由空巢来承担。譬如我们会说,某位名人就是从这里走向世界的,提示人们不要忘记了这个起点。
南方是游移的放纵的不安分的,这使得许多人居无定所,没有固定的温馨的巢。他们的巢总在路上,是背上那个移动的壳子。没有固定居所的日子就是漂泊的日子,漂泊的日子更多一分风险和和一大串未知数,匆忙仓皇,在急切中穿行。可是有些人恰恰适应这种节奏,这大致可以追溯到古人游历的风尚、仗剑而行、四海为家、天当被地当床的浪漫主义情怀。现在年轻的漂泊者正在重温这一壮举。只是日子变得越发实际,其中滋味若何,只有他们自己才知道。
每次冬天到北方,我都要目击空巢。空巢在瑟瑟寒风中发抖,谁也不知道它们的主人是鸟类中的哪一种,更没人关注他们年复一年的变化,我只是在目击时荡起淡淡的思想上的涟漪。但愿来年春天,里面能传出雏鸟们参差不齐的欢叫。
15.“空巢是时光的脚印,时光走得越远,这个脚印就越模糊、残损,到了一定的时候,那些还带着羽毛的枯枝就不断地掉落下来。”分析这句话的表达技巧(4分)
16.文章第二、三、四段描写了哪几类“空巢”?分别具有怎样的特点?(6分)
17.文章第三段写到“名人故居”,试分析“某位名人就是从这里走向世界的,提示人们不要忘记了这个起点”中“起点”的意味。(6分)
18.文章最后说“但愿来年春天,里面能传出雏鸟们参差不齐的欢叫。”从全文结构看有什么特点?联系全文,简要说说你对作者来年愿望的理解。(6分)
六、语言表达(8分)
19.依据下面报道的信息要点,拟一条一句话新闻(不超过20个字)(4分)
为防止一些质量低劣的国外大学和跨国皮包公司招摇撞骗侵害我国自费留学生的利益,教育部考试中心近日决定,今后将定期向社会公布信誉良好,并经所在国政府机构批准的国外院校名单。
据了解,该中心已公布了澳大利亚、加拿大、新西兰、新加坡等国符合要求的高等院校名单,近期还将公布英国、法国、德国和日本等国的高校名单。这些院校都经过所在国政府机构批准,具有学位教育资格。由这些院校颁发的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证书,所在国政府和中国教育部都认可。另外,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近期还将公布经各国教育机构批准、具有办学资格的语言学校、职业学校以及技术学院的名单。由于我国政府不鼓励中小学生出国留学,因此,有关部门将不提供国外中小学学校名单。
七、写作(60分)
20、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有一次,一个推销员在街头推销气球。生意稍差时,他就会放出一个气球。当气球在空中飘浮时,就有一群新顾客聚拢过来,这是他的生意又会好一阵子。他每次放的气球都变换颜色,起初是白的,然后是红的,接着是黄的。过了一会儿,一个黑人小男孩拉了一下他的衣袖,望着他,并问了一个有趣的问题:“先生,如果你放的是黑色气球,会不会上升?”气球推销员看了一下这个小孩,以一种智慧和理解的口吻说:“孩子,那是气球内所装的东西使它们上升的。”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庸之道是中国文化的骨髓
王泽民
中庸之道是中国文化的骨髓,作为一种方法论,它已经深深渗透到了与中国文化有关的每一个元素和成分之中,成为构成普遍的文化心理和社会心理的核心要素之一。每个置身于中国文化视野中的社会成员,无论你愿不愿意,承不承认,你都无法摆脱那与生俱来的中庸的思维模式和价值观。因此,正确地认识中庸之道,并加以合理地应用,既是一种智慧,也是一种无可回避的文化责任。
中庸思想起源很早。《尚书》中就已经记载了很多关于古代圣王执中、行中的例子。在《尚书?大禹谟》中,有被宋儒称为“十六字心传”的那一著名的箴言:“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尚书?洪范》记载中就有中道的思想:“无偏无颇,无偏无党,王道荡荡。”由此,我们可以把《尚书》中强调“执中”的政治智慧,看作是中庸之道的思想源头。“中庸”一词,语出《论语?雍也》。孔子说:“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意思是,中庸乃至高的道德修养境界,长久以来,很少有人能够做得到了。孔子这样推许的“中庸”,其含义到底是什么?朱熹解释说:“不偏之谓中,不易之谓庸。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中庸者,不偏不倚,无过不及,而平常之理,乃天命所当然,精微之极致也。”这样,中庸一词的含义是:中,是一种凡事都追求不偏不倚、无过不及的最为恰当的状态;庸,则是说这样做是不可更易的常理。另一种解释来自汉代的郑玄。他注解说:“中庸者,以其记中和之为用也:庸,用也。”意思是,中庸,就是中道之运用。参照许慎《说文解字》的说法,“中,内也;上下通也”“庸,用也”,则“中庸”的本义就是中道的运用,郑玄的解释更符合中庸的本意。
不管怎样,中道本身便是极高极难的标准。这一点,也可以通过孔子的其他言论来参证,如“过犹不及”,意思就是凡事都要尽可能追求最为恰当合理的处置,不能过,也不能不及。打个比方,比如勇敢,过了就是鲁莽,不及就是懦弱,只有恰如其分的勇敢,才符合勇敢概念本身。事实上,中庸本来是一种道德修养境界,但是孔子把它普泛化了,在这种普泛化的过程中,中庸也自然而然地转换为一种方法论了。一件事我们可以尽可能追求最优解,但是每件事都要追求最优解,实在是太难了。这样一个最优解,怎样才能做到呢?孔子的教导是,“吾有知乎哉?无知也。有鄙夫问于我,空空如也。我叩其两端而竭焉”“执其两端,而用其中于民”。“叩其两端”或“执其两端”,就是指从情的两种极端的状态入手,认真推敲研究,寻求和两种极端完全不同的最优解。这种“叩其两端”的处理方式,也着实不容易。
为什么孔夫子要悬置这样一个大家都很难做到,却又不得不努力去做的高标准?缘由大约有三。其一,儒家以祖述尧舜,倡明先王之道为己任。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很容易把先王之道理想化。中道的思想作为尧舜禹汤、文武周公等古代圣王的成功秘诀,被儒家抬高到理想化的程度,更是情理之中的事。其二,儒家的中庸之道是古代农业社会大环境下的产物。在农业社会中,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单一性,以及由单一性而必然存在的重复性,乃是儒家倡导凡事追求最优解思想的社会背景。其三,农业社会生产和生活的慢节奏也为儒家凡事追求最优解的理想化方案提供了时间上的可能性。
1.关于“中庸之道”,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尚书》中强调“执中”的政治智慧,可以看作是中庸之道的思想源头。
B.中庸是孔子推许的至高道德修养境界,长久以来,很少有人能够做得到。
C.郑玄认为中庸就是中道之运用,这种解释比朱熹的解释更符合中庸的本意。
D.在朱熹看来,中庸就是凡事都追求不偏不倚、无过不及的最为恰当的状态。
2.文中说,“中道本身便是极高极难的标准”,下列不能成为其依据的一项是(2分)
A.凡事都要尽可能追求最为恰当合理的处置,不能过,也不能不及。
B.中庸从一种道德修养境界转换为一种方法论,很难适用于每一件事情。
C.中道思想作为古代圣王的成功秘诀,已经被儒家抬高到理想化的程度。
D.从事情的两种极端状态入手,认真推敲研究并寻求最优解并不容易做到。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正确认识并合理应用中庸之道,既体现人们的智慧,又反映人们的文化责任感。
B.中庸之道作为一种方法论,已经成为构成普遍的文化心理和社会心理的核心要素。
C.中庸之道是古代农业社会环境下的产物,根本原因是当时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单一性。
D.儒家凡事追求最优解的理想化方案,长此以往便促成了农业社会生产生活的慢节奏。
二、古代诗文阅读(28分)
(一)文言文阅读(14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虞集,字伯生。父汲,娶杨氏。集三岁即知读书,是岁乙亥,汲挈家趋岭外,干戈中无书册可携,杨氏口授文,闻辄成诵。比还长沙,就外傅,始得刻本,则已尽读诸经,通其大义矣。
大德初,授大都路儒学教授,虽以训迪为职,而益自充广,不少暇佚。除国子助教,即以师道自任,诸生伺其退,每挟策趋门下卒业,他馆生多相率诣集请益。除博士,监祭殿上,有刘生者,被酒失礼俎豆间,集言诸监,请削其籍。大臣有为刘生谢者,集持不可,曰:“国学,礼义之所出也,此而不治,何以为教!”竟黜刘生。
泰定初,考试礼部,所取每称得人。有旨采辑本朝典故修《经世大典》,命集与赵世延同任总裁。俄世延归,集专领其事,再阅岁,书乃成,凡八百帙。帝以集弘才博识,无施不宜,一时大典册咸出其手。集每承诏,有所述作,必以帝王之道治忽之故从容讽切冀有感悟承顾问及古今政治得失尤委曲尽言。时世家子孙以才名进用者众,患其知遇日隆,每思有以间之。既不效,则相与摘集文辞,指为讥讪,赖天子察知有自,故不能中伤。
论荐人材,必先器识;评议文章,不折之于至当不止,其诡于经者,文虽善,不与也。虽以此二者忤物速谤,终不为动。光人龚伯璲,以才俊为马祖常所喜,祖常为御史中丞,伯璲游其门,祖常亟称之,欲集为荐引,集不可,曰:“是子虽小有才,然非远器。”祖常犹未以为然。邀集过其家,设宴,酒半,出荐牍求集署,集固拒之。
至正八年,以病卒,年七十有七。
《元史?虞集 虞刚简 虞汲传》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比还长沙? 比:等到??? B.不少暇佚 佚:丢失。
C.文虽善,不与也? 与:赞许??? D.虽以此二者忤物速谤?? 速:招致。
5.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必以帝王之道治忽之/故从容讽切/冀有感悟/承顾问及古今政治/得失尤委曲尽言/
B.必以帝王之道/治忽之故/从容讽切/冀有感悟/承顾问及古今政治/得失尤委曲尽言/
C.必以帝王之道治忽之/故从容讽切/冀有感悟/承顾问及古今/政治得失尤委曲尽言/
D.必以帝王之道/治忽之故/从容讽切/冀有感悟/承顾问及古今政治得失/尤委曲尽言/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虞集天资聪颖,记忆超群。三岁时他随家人避难岭外,母亲杨氏口授文章给他,他很快就能记诵,返回长沙后得到刻本,终于得以了解经书内容,通晓其大义。
B.虞集重视师道,捍卫礼义。他在任儒学教授时,自觉充实知识;任国子助教时,诲人不倦;刘生在祭祀上有失礼行为,他坚持主张将其开除。
C.虞集鸿才博识,深受重用。因赵世延归家,虞集专领修撰《经世大典》之事,完成该书;皇上认为虞集经手之事无所不宜,当时的大典册立之文都出自其手。
D.虞集评人论文,坚持原则。他评论人才注重器量识见,评议文章重视经义,即使因此触怒他人也不改变;马祖常力荐龚伯璲,虞集却认为他无才不能担当大事,拒绝签署推荐书。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诸生伺其退,每挟策趋门下卒业,他馆生多相率诣集请益。
(2)时世家子孙以才名进用者众,患其知遇日隆,每思有以间之。
(二)古代诗歌阅读(8分)
阅读下面这两首诗,完成8~9题。
山?? 雨
翁 卷
一夜满林星月白,亦无云气亦无雷。
平明忽见溪流急,知是他山落雨来。
山?? 雨
何绍基
短笠团团避树枝,初凉天气野行宜。
溪云到处自相聚,山雨忽来人不知。
马上衣巾任沾湿,村边瓜豆也离披。
新晴尽放峰峦出,万瀑齐飞又一奇。
8.翁卷《山雨》一诗前两句描写了怎样的景象?有什么作用?(4分)
9.两首诗都描写了雨,在艺术手法上有什么不同?请简要分析。(4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庄子?逍遥游》指出“,? ”,就像倒在堂前洼地的一杯水,无法浮起一个杯子一样。
(2)李白《蜀道难》中“? , ”两句写山势高险,即便是善飞的黄鹤、轻捷的猿猴都很难越过。
(3)白居易《琵琶行》中“,? ”两句,写的是演奏正式开始之前的准备过程。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4题。
千叶瓶
刘心武
①那只花瓶是他二十几年前从农贸市场买来的。造型一般,素白,底部连瓷窑标志都没有。花瓶陪伴他度过整个青壮年时期。见证了他娶妻生子,也接受了他“哎,我退休啦!”的招呼。花瓶随他搬了两次家,在家里的位置多次变易,近些年则一直搁放在书桌一角。花瓶插过鲜花、干花和假花。最后所插的是三根孔雀翎。
②退休以后,他试图圆多年来写回忆录的梦。为此他专门购置了一个精美的十六开簿册,还准备了一盒十二支的绿色签字笔。为什么要选择绿色?完全是下意识驱使。在出售文化用品的货架前,他本是要拿黑色签字笔,忽然眼睛扫到了这种绿色的,好奇地抽出一支,在店里提供的试用纸上画了画,笔尖滑动的感觉和呈现的绿色都让他愉快,于是买了下来。
③但是,翻开簿册,拿起绿笔,郑重地宣布:“别打扰我,我要开笔啦!”却愣在那里,满脑子飞花飘絮,却不知该如何写出第一句来。好不容易写出了几行,却实在不能满意,狠心用左手撕下那一页,却不料纸张一剐,反弹力使他握笔的右手杵到花瓶,花瓶一斜,忙去扶正,结果签字笔笔尖就在瓶体上画出了一个弯线。拿抹布擦,去不掉,又找来去污粉,还是没用,涂上衣领净再擦再用水冲,那道绿痕似乎更加分明。
④传来了妻子的声音:“你把弄脏的一面朝墙,不就结了吗?”又传来正好回娘家的闺女的声音:“爸,又不是什么值钱的宝贝,您干吗着那么大急?还是写您的回忆录吧,写出来,我给您录入电脑……”他望着破了相的花瓶,只是发愣。
⑤第二天他用绿色签字笔,把那涂不掉的一个弯道,勾勒成了一小片绿叶,看上去,顺眼点。但瓶体和那么小一片绿叶,在比例上实在不相称,于是,他决定从那片绿叶开始,再连续勾勒出更多的、形态并不雷同、而又凹凸锯齿互补的叶片。勾勒第一个叶片时,他当然是一种后悔的心情,责备自己把素白的瓶体,不小心给玷污了。后来,不知怎么的,心理态势的惯性作用吧,勾勒别的叶片时,接二连三,全是后悔的思绪。后悔小时候,不该为了贪摘树上的果子,急躁地把整个枝丫扯断。又后悔上小学时,同桌向自己借圆珠笔用,死活就不借给人家。再后悔上山下乡的时候.队里培养自己当“赤脚医生”,却没有能把常见的草药形态认全。回城进工厂,先开大货车,后开小面包,再当上司机班长,更调进科室,好赖算是个干部了,就不免神气活现起来,给一起进厂的“插友”取不雅的外号大呼小叫,后来人家下了岗,找到自己借钱,虽说也拿了一千给人家,却又跟人家说了一大车便宜话,仿佛人家困难全是不争气造成的……
⑥闺女又回门,小声在问妻子:“爸的回忆录写出多少了?怎么抱着个花瓶在鼓捣?”妻子小声回答:“着了魔似的,每天总得花两三个钟头在瓶子上画树叶……不过他脾气倒好多了,下楼一块遛弯儿,还总跟我回忆以往的事儿,动不动还说,哪件事上对不起我,哪回的吵架请我原谅……咳,其实我早忘啦!不过听他那么说,心里倒是挺舒服的……”
⑦渐渐的,他那只花瓶,半壁外表都画满了绿叶,那些单线勾勒的叶片,大大小小,连续不断,看上去,仿佛当初入窑出窑时,就已经有了,而且,是工艺师事先就构思好,精描出来的,显得非常自然,也非常和谐,堪称雅致秀美。
⑧他继续在花瓶另一面上勾勒绿叶。妻子说:“难道你非得把叶子画满吗?铺满怕得上千片叶子,你累不累啊?”他边慢慢画,边沉吟地说:“我还真怕那画满的一天到来呢!”
⑨有一天,一位现在迷上古玩收藏的“发小”来看望他,忽然眼睛一亮,吼出一声:“老兄,你从哪儿收来这么个千叶瓶?”他不做声。那“发小”走近,小心捧起细看,哑然失笑:“原来根本不是古董,连当代高级工艺品都不是啊!”他让来客小心轻放,说:“对我而言,这是无价之宝!”他只简单解释了几分钟,来客便肃然起敬,并感叹:“如果那些对社会负有更大责任的人士,都能有你画千叶瓶的心思,该多好啊!”
1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4分)
A.主人公画绿叶的过程,就是反思自己一生的过程,更是检讨灵魂、滋养心灵的过程。心灵获得绿化、滋养,使人的性格和行为产生了很大变化,所以“他”的脾气变得平和了。
B.这篇小说故事简单,却引人深思。一个不经意的过失,经过主人公的努力,竟然成了工艺品,这启发我们即使人生出现失误,只要抱着积极的心态努力弥补,也能实现人生的价值。
C.主人公本想买黑色的签字笔写回忆录,却下意识地选择了绿色签字笔,这暗示着他内心深处一直在怀念逝去的青春岁月,为自己年轻时虚度年华而悔恨不已。
D.小说第⑤段看似在写主人公对自己过去生活中种种失误的后悔,实际上是为了以小见大,表现了“文革”中上山下乡的一代人对时代的反思与总结。
E.“发小”本以为千叶瓶是名贵的古董,细看之下才失望地发觉它连当代高级工艺品都不算。小说借这一人物对当今社会中一些只重物质而精神空虚的人进行了批判。
12.小说第④段写到妻子和女儿的话有什么作用?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4分)
13.主人公在画千叶瓶的过程中,内心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6分)
14.这篇小说主题深刻,耐人寻味。请结合自己的成长经历谈谈你的理解。(6分)
第Ⅱ卷?? 表达题(共46分)
四、语言文字运用(16分)
15.下列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2分)
A.饮水机行业在过快的发展中因监管乏力,造成了饮水机市场鱼目混珠的局面,一些伪劣产品严重危害着人们的身体健康。
B.有人多次为灾区慷慨解囊,倾尽全部积蓄;也有人声明自己将细大不捐,以抗议某些慈善机构运作缺乏透明度。
C.日本首相安倍晋三欲通过借子弹给韩国维和部队,来突破“武器出口三原则”的限制,其危言危行必须引起国际社会的高度警惕。
D.针对盲目出国留学的乱象,留学专家尹航提醒广大学生和家长,在选择出国前务必要殚精竭虑,做严格的选择和必要的规划。
16.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2分)
A.大多数人只有拥有了健全的精神、独立的思想以及创新的意识,整个社会才可能在经济、文化等领域获得长远的良性发展。
B.黄庭坚在书法方面擅长行书、草书、楷书都能卓然自成一家,与苏轼、米芾、蔡襄三人一起被誉为“宋四家”,拥有无数的追随者与研究者。
C.国家将在“十二五”期间推进供养型、养护型、医护型养老,实现每千名老年人拥有30张养老床位。
D.李光耀是深谙东西方文化的政治家,他将东方的儒家文化和西方现代的法制、民主思想融合,创立了别具一格的新加坡发展模式。
17.下列语段各个句子的排序,正确的一项是(2分)
①古人见面常用的礼仪是拜礼和揖礼。
②例如《滕王阁序》中有“他日趋庭,叨陪鲤对”。
③《鸿门宴》中对这种座次的排列情况有详细的记述。
④如果走过长者尊者面前,要小步快走,称为“趋”,以表示敬意。
⑤前者以叩头跪拜为主,后者则以拱手示意为主。
⑥古人很注意日常交往的礼节,仪表举止、言谈话语、坐立行走都要符合礼仪。
⑦室内的座位,以坐西向东为尊,其次是坐北朝南,再次是坐南朝北,最卑的是坐东朝西。
A.⑥①⑤④②⑦③ B.①⑤④②⑦③⑥
C.⑥⑦③①⑤④② D.①⑤⑦③④②⑥
18.阅读下面一段文字,从剧作本身的角度分条概括《平凡的世界》受到好评的原因,每条不超过8字。(4分)
相比以“狗血”话题为宣传噱头、并以收视率为商业目的的电视剧,《平凡的世界》塑造了以孙家两兄弟为中心的众多鲜活形象,讲述了人世间朴实真诚的情感经历和他们对梦想的执着追求。该剧以其独一无二的厚重历史感,将城乡的发展历史真实地体现出来,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此外,该剧采用直接的叙事风格讲述了当代农村的生活百态,给观众带来了全新体验;用沉稳的故事节奏为观众提供了一个能够平心静气调慢节奏的净土,在浮躁喧嚣的电视圈中给观众注入一剂强有力的镇定剂。
19.仿照例句的形式续写两句话,要求语意连贯,与例句一起构成排比句。(6分)
人生如一支歌,应该多一些昂扬的吟唱,少一些哀婉的咏叹;,。
五、写作(30分)
20.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人生中很多时候,我们或许很难达到某种高度,但绝不能放弃最后的底线。可以忍受贫困,不能丧失人格;可以追求财富,不能背弃道德;可以发表异议,不能拨弄是非;可以不做君子,不能去做小人;可以接受平凡,不能容忍庸俗;可以没有学位,不能没有品位……
请根据你对以上材料的理解和体会,以“底线”为题,写一篇文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高二语文参考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6分,每小题2分)
1.D(“凡事都追求不偏不倚、无过不及的最为恰当的状态”是“中”而不是“中庸”)
2.C(这是孔子倡导“中庸之道”的缘由)
3.A(B.句末应该加上“之一”;C.“根本原因”属于无中生有;D.因果关系颠倒)
二、古代诗文阅读(28分)
(一)文言文阅读(14分)
4.(2分)B(佚:安逸,舒服。)
5.(2分)D(正确标点:“必以帝王之道、治忽之故,从容讽切,冀有感悟,承顾问及古今政治得失,尤委曲尽言。”)
6.(2分)D(从原文看,虞集认为他小有才华,但不能担当大事。)
7.(1)(4分)诸生等候虞集离开(官署)后,常常带着书本到他家完成课业,其他馆的学生也多相继到虞集处请教。
译出大意给1分;“伺”(“等候”“候望”“等待”“等着”等)、“卒”(“完成”“完毕”“终了”等)、“相率”(“相继”“一个接一个”“接连不断”等)三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
(2)(4分)当时世家子孙因(凭)才能名声被提拔任用的很多[或“当时因(凭)才能名声被提拔任用的世家子孙很多”],他们担心虞集获得的恩宠一天比一天多(深、厚、重),常常想着用什么办法离间他与皇上。
译出大意给1分;“进用”(“提拔任用”“晋升任用”“推荐任用”等)、“有以”(“有……的办法”“有办法”“用……的方法”等)、“间”(“离间”“使……隔阂,疏远”等)三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
注意:①关键词与大意不重复扣分;②关键词译成近义词也可;③关键词翻译从严,大意翻译从宽。
(二)古代诗歌阅读(8分)
8.(4分)此诗前两句描写了山林之景:整整一夜,星月交辉,清光满林,无云无雷,一派晴和天气。为后两句作者的惊异之情作铺垫。
9.(4分)在描写手法上,翁诗采用侧面描写,通过景色的描绘写出了山雨的特点;何诗则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除侧面描绘山雨之奇外,还在中间两联正面描绘山雨的特征。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每空1分))
10.(1)(且夫)水之积也不厚??? 则其负大舟也无力
(2)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
(3)转轴拨弦三两声??? 未成曲调先有情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0分)
11.(4分)A、B(选对一项给2分。本题综合考查学生欣赏作品的形象、概括作品主题的能力。C.对主人公心理的推测不准确;D.小说第⑤段并没有表现“‘文革’中上山下乡的一代人对时代的反思与总结”;E.对写“发小”的作用是借他之口表现主题思想,没有批判的意图。)
12.(4分)写妻子女儿的话是为了衬托“他”的形象,突出“他”的性格特点。第④段写妻子女儿的话,表明她们认为花瓶破了相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以此衬托“他”的“大急”,突出了“他”对花瓶的珍惜,对不小心玷污花瓶的后悔。(4分;“作用”2分,只要答出“衬托”“侧面衬托”“侧面烘托”“间接表现”等即可;“具体分析”2分,意思对即可)
13.(6分)①开始是单纯的“后悔”,后悔不该玷污瓶体;
②后来是接二连三地“后悔”,后悔小学时、上山下乡中、进城及提干后、与妻子生活过程中 自己各种各样的缺点、失误;
③最后通过反思自己一生,不断检讨灵魂最终获得了心灵的愉悦和满足(“他的脾气好多了”)。
(答出一点给2分,意思对即可)
14.(6分)这篇小说主题深刻,耐人寻味。①主人公画千叶瓶的过程,就是回顾、反思人生的过程;千叶瓶由“一般”“素白”到“雅致秀美”,则象征着主人公心灵的丰富、人生境界的提升。小说通过主人公画千叶瓶的故事告诉我们,人只有学会反思和自省,才能让心灵避免混乱和芜杂,获得滋养和提升,享受心灵的平静和充实,感受人与人之间的温馨和融洽。②犯了过失,不应逃避,自欺欺人;也不应漠视,置之不理。要勇于面对,承担自己应负的责任,这样,我们的社会才能更美好,更和谐。③即使工作中出现了失误,只要抱着积极的心态努力弥补,也能减少损失,甚至能化腐朽为神奇,变教训为财富。(6分,答出一点给2分,意思对即可)
四、语言文字运用(16分)
15.(2分)A
16.(2分)D
17.(2分)C
18.(4分)①人物形象鲜活;②历史感厚重(真实体现城乡发展历史);③叙事风格直接;④故事节奏沉稳(一点1分)
19.(6分)示例:人生如一首诗,应该多一些悠扬的抒情,少一些愁苦的叹息;
人生如一幅画,应该多一些亮丽的色彩,少一些灰色的基调。
[参考译文]
虞集,字伯生。虞集的父亲虞汲,娶妻杨氏。虞集三岁时就已知读书,这一年是乙亥年,虞汲携全家去岭外,战乱之中没有书籍可带,杨氏口授文章,虞集听一遍就能诵记。等到回到长沙,拜师学习,才得到各经的刻本,(那时)虞集已是读遍了诸经,通晓其大义了。
大德初年,被授任大都路儒学教授,虽然是以教导学生为职责,但他在学术上却更加自我充实拓展,没有片刻悠闲逸乐。任国子助教后,就以师道为己任,诸生等候他离开(官署)后,常常带着书本到他家完成课业,其他馆的学生也多相继到虞集处请教。任博士时,虞集曾在殿上监督祭祀,有一个叫刘生的人,因喝醉了酒而在祭祀时失礼,虞集将此事告诉学监,要求削除他的学籍。大臣中有人为刘生讲情,虞集坚持认为不可宽恕,他说:“国子监,是讲礼义的地方,出现这样的事而不予惩治,用什么教育人!”最终开除了刘生。
泰定初年,在礼部举行考试,每次录取的人都是人才。有旨令采辑本朝典章故事纂修《经世大典》,命虞集与赵世延同任总裁。不久赵世延挂职归家,便由虞集单独负责此事,过了两年之后,书才完成,共有八百卷。皇帝因为虞集宏才博识,所经手的事都做得十分妥当,一时大典册立之文都出自虞集之手。虞集每次奉旨拟写文章,一定要用帝王之道、治乱之因,从容地讽喻切责,寄希望于皇帝看后有所感悟,他在接受皇帝咨询以及论述古今政治得失时,尤其能够委婉地将道理讲明。当时世家子孙因才能名声被提拔的人很多,担心虞集获得的恩宠一天比一天多,常常想着用什么办法离间他与皇上。没有奏效后,他们就一起摘录虞集的文辞,指责其中有讥讪之意,仰赖天子明察其中原委,所以没有能够中伤他。
虞集评论人才,一定以其人的识见器量为先;他评议文章,不以最恰当的言辞使对方折服就不停止,对于那些违背经义的文章,即使文辞优美,也不赞许。虽然因为这两点触怒他人而招致别人非议,但虞集始终不因此而改变原则。光人龚伯璲,凭借才俊而被马祖常喜爱,马祖常任御史中丞时,龚伯璲成为他的门上客。马祖常屡次称赞他的才学,想要虞集出面把他推荐给朝廷,虞集认为不可,他说:“此人虽然略有才华,但不能担当大事。”马祖常听后仍然不以为然。马祖常邀请虞集到他家中做客,设置了酒宴,酒过一半时,他拿出推荐书请求虞集署名,虞集坚决拒绝。
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3分)()
A. 伛偻/佝偻 亵渎/买椟还珠 逡巡/怙恶不悛
B. 拗口/执拗 曝光/一曝十寒 叱咤/姹紫嫣红
C. 稽查/稽首 沮丧/含英咀华 痉挛/不胫而走
D. 倾轧/轧钢 呼吁/长吁短叹 田畴/觥筹交错
2.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昨天皇马与巴塞罗那欧冠之战所引发的纷争,大有愈演愈烈之势。今晨双方都向欧足联提出投诉,欧足联也宣布要调查皇马主帅穆里尼奥的赛后言论,并将于5月6日召开听证会。
B. 高烧不退的通胀预期下,央行今年在短短的不到两个月时间里就上调存款准备金率两次,加息一次,央行严控通货膨胀的决心可见一斑。
C. 近日,关于退烧药尼美舒利可能会导致肝损害的报道不绝如缕,国家药监局表示,从目前的不良反应监测来看,未出现异常情况,该药的安全性有待进一步论证。
D. 美国联邦调查局已对通缉要犯名单上的本·拉登加上“死亡”注记,不过官方对为捉拿本·拉登而悬赏的2500万美元赏金要如何处理一事却讳莫如深。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 从用瘦肉精喂猪、用硫磺熏制漂白食品到在奶制品中加入“皮革水解蛋白粉”,食品安全问题令人防不胜防,而防止食品安全事件的频发态势,已是当务之急。
B. 近日,国家发改委和住建部联合发文,要求各地在推进水价改革过程中严格履行水价调整程序,充分考虑社会承受能力,尤其要做好低收人家庭的保障工作。
C. 李白和杜甫是唐代诗坛上两座并立的高峰。李白的诗飘逸豪放,杜甫的诗风格多样而以沉郁为主是大家知道的。
D. 我国的医疗体制改革,将强化政府的责任和加大投入,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廉价的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逐步减轻群众医药费用的负担。
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6分)
外表美只是一种花哨的东西,唯有内心美,才是真正的美,才是我们要提倡的美,才是我们要追求的美。《一滴眼泪换一滴水》中的克洛德外表非常漂亮,表面上也是一个“好人”,却是蛇蝎心肠,内心非常丑陋,居然采用卑鄙下劣的手段来达到自己的目的。而且,一点罪恶感都没有。而伽西莫多
。
这两个人,外表和心灵形成了强烈的对比,使我更加深刻地了解了美与丑。
(1) 《一滴眼泪换一滴水》节选自法国作家
的著名小说《》。(2分)
(2) 请在文中划线部分填上合适的文字,注意内容与上下文相接,语言风格要一致。(4分)
二、 文言文阅读(22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题。
张华,字茂先,晋惠帝时为司空。于时燕昭王墓前,有一斑狐,积年能为变幻。乃变作一书生,欲诣张公。过问墓前华表曰:“以我才貌,可得见张司空否?”华表曰:“子之妙解,无为不可。但张公智度,恐难笼络,出必遇辱,殆不得返。非但丧子千岁之质亦当深误老表。”狐不从,乃持刺谒华。
华见其总角风流,洁白如玉,举动容止,顾盼生姿,雅重之。于是论及文章,辨校声实,华未尝闻。比复商略三史,探赜百家,谈老、庄之奥区,披风、雅之绝旨,华无不应声屈滞。乃叹曰:“天下岂有此年少!若非鬼魅,则是狐狸。”乃扫榻延留,留人防护。此生乃曰:“明公当尊贤容众,嘉善而矜不能。奈何憎人学问?墨子兼爱,其若是耶?”言卒,便求退。华已使人防门,不得出。既而又谓华曰:“公门置甲兵栏骑,当是致疑于仆也。将恐天下之人,卷舌而不言;智谋之士,望门而不进。深为明公惜之。”华不应,而使人防御甚严。
时丰城令雷焕,字孔章,博物士也,来访华,华以书生白之。孔章曰:“若疑之,何不呼猎犬试之?”乃命犬以试,竟无惮色。狐曰:“我天生才智,反以为妖,以犬试我,遮莫千试万虑,其能为患乎?”华闻益怒曰:“此必真妖也。闻魃魅忌狗,所别者数百年物耳;千年老精,不能复别。惟得千年枯木照之,则形立见。”孔章曰:“千年神木,何由可得?”华曰:“世传燕昭王墓前华表木,已经千年。”乃遣人伐华表。
青衣曰:“老狐不智,不听我言,今日祸已及我,其可逃乎?”乃发声而泣,倏然不见。使乃伐其木,血流,便将木归。燃之以照书生,乃一斑狐。华曰:“此二物不值我,千年不可复得。”乃烹之。
(节选自干宝《搜神记·卷十八》)
5. 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 狐不从,乃持刺谒华。 刺:名片
B. 华无不应声屈滞屈滞:迟钝
C. 谈老、庄之奥区,披风、雅之绝旨 披:打开
D. 乃扫榻延留,留人防护 延:邀请
6. 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3分)()
A. 以我才貌,可得见张司空否/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
B. 华不应,而使人防御甚严/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C. 遮莫千试万虑,其能为患乎/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D. 乃遣人伐华表/设九宾礼于廷,臣乃敢上璧
7. 下列选项中,分别表明狐妖才识渊博,心高气傲的一组是(3分)()
A. 子之妙解,无为不可/此二物不值我,千年不可复得
B. 以我才貌,可得见张司空否/天下岂有此年少
C. 于是论及文章,辨校声实,华未尝闻/我天生才智,反以为妖
D. 披风、雅之绝旨/老狐不智,不听我言
8.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 斑狐因为年深日久而能幻化为人形,不听华表木的劝告坚持要去拜谒张华,结果被张华用燃烧千年枯木的方式识破真身,落得被煮的可悲下场。
B. 斑狐幻化的书生年纪轻轻,风流倜傥,举止从容,顾盼生姿,在张华面前纵谈阔论,可谓“才高八斗,学富五车”,引来张华的嫉妒,便怀疑他不是人是妖。
C. 华表木预言,张华才智气度非凡,难以控制,前去拜谒定会遭受屈辱,还有可能有去无回,跟后面斑狐不但惹火烧身,还殃及华表木形成照应,使文章前后连贯,结构严谨。
D. 千年妖狐太过锋芒毕露,不懂得隐藏,行事随心所欲的个性导致了他悲剧性的结局。
9.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① 华见其总角风流,洁白如玉,举动容止,顾盼生姿,雅重之。(3分)
答: ②明公当尊贤容众,嘉善而矜不能。奈何憎人学问?墨子兼爱,其若是耶?(3分)
答: ③燃之以照书生,乃一斑狐。华曰:“此二物不值我,千年不可复得。”乃烹之。(4分)
答: 三、 古诗词鉴赏(10分)
10.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酒泉子
宋·潘阆
长忆西湖,尽日凭栏楼上望。三三两两钓鱼舟,岛屿正清秋。
笛声依约芦花里,白鸟成行忽惊起。别来闲整钓鱼竿,思入水云寒。
(1) 有人说“长忆西湖”的“忆”字是全词关键,请简要分析。(3分)
答: (2) 这首词首尾写现实情,中间写昔日景,两片之间有多处照应,请举出三处。(3分)
答: (3) 这首词运用了情景交融和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请任选一种表现手法,结合具体诗句作简要分析。(4分)
答: 四、 名句名篇默写(8分)
11.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 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黄鹤之飞尚不得过,。(李白《蜀道难》)
(2)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 。(杜甫《登高》)
(3) 时维九月, 。潦水尽而寒潭清,
。(王勃《登滕王阁序》)
(4)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 ?
(李清照《声声慢》)
(5) 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
。(《孟子·寡人之于国也》
五、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23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2~15题。
牡丹的拒绝
张抗抗
它被世人所期待、所仰慕、所赞誉,是由于它的美。
它美得秀韵多姿,美得雍容华贵,美得绚丽娇艳,美得惊世骇俗。它的美是早已被世人所确定、所公认了的。它的美不惧怕争议和挑战。
欧阳修曾有诗云:洛阳地脉花最重,牡丹尤为天下奇。
传说中的牡丹,是被武则天一怒之下逐出京城,贬去洛阳的。却不料洛阳的水土最适合牡丹的生长。于是洛阳人种牡丹蔚然成风,渐盛于唐,极盛于宋。每年阳历四月中旬春色融融的日子,街巷园林千株万株牡丹竞放,花团锦簇香云缭绕——好一座五彩缤纷的牡丹城。
所以看牡丹是一定要到洛阳去看的。没有看过洛阳的牡丹就不算看过牡丹。况且洛阳牡丹还有那么点来历,它因被贬而增值而名声大噪,是否因此勾起人的好奇也未可知。
这一年已是洛阳的第九届牡丹花会。这一年的春却来得迟迟。
连日浓云阴雨,四月的洛阳城冷风飕飕。
街上挤满了从很远很远的地方赶来的看花人。看花人踩着年年应准的花期。
明明是梧桐发叶,柳枝滴翠,桃花梨花姹紫嫣红,海棠更已落英纷纷——可洛阳人说春尚不曾到来;看花人说,牡丹城好安静。
一个又冷又静的洛阳,让你觉得有什么地方不对劲。你悄悄闭上眼睛不忍寻觅。你深呼吸掩藏好了最后的侥幸,姗姗步入王城公园。你相信牡丹生性喜欢热闹,你知道牡丹不像幽兰习惯寂寞,你甚至怀着自私的企图,愿牡丹接受这提前的参拜和瞻仰。
然而,枝繁叶茂的满园绿色,却仅有零零落落的几处浅红、几点粉白。一丛丛半人高的牡丹植株之上,昂然挺起千头万头硕大饱满的牡丹花苞,个个形同仙桃,却是朱唇紧闭,皓齿轻咬,薄薄的花瓣层层相裹,透出一副傲慢的冷色,绝无开花的意思。偌大的一个牡丹王国,竟然是一片黯淡萧瑟的灰绿……
一丝苍白的阳光伸出手竭力抚弄着它,它却木然呆立,无动于衷。
于是看花人说这个洛阳牡丹真是徒有虚名;于是洛阳人摇头说其实洛阳牡丹从未如今年这样失约,这个春实在太冷,寒流接着寒流怎么能怪牡丹?当年武则天皇帝令百花连夜速发以待她明朝游玩上苑,百花慑于皇威纷纷开放,惟独牡丹不从,宁可发配洛阳。如今怎么就能让牡丹轻易改了性子?
于是你面对绿色的牡丹园,只能竭尽你想象的空间。想象它在阳光与温暖中火热的激情;想象它在春晖里的辉煌与灿烂——牡丹开花时犹如解冻的大江,一夜间千朵万朵纵情怒放,排山倒海惊天动地。那般恣意那般宏伟,那般壮丽那般浩荡。它积蓄了整整一年的精气,都在这短短几天中轰轰烈烈地迸发出来。它不开则已,一开则倾其所有挥洒净尽,终要开得一个倾国倾球,国色天香。
其实你在很久以前并不喜欢牡丹。因为它总被人作为富贵膜拜。后来你目睹了一次牡丹的落花,你相信所有的人都会为之感动:一阵清风徐来,娇艳鲜嫩的盛期牡丹忽然整朵整朵地坠落,铺散一地绚丽的花瓣。那花瓣落地时依然鲜艳夺目,如同一只奉上祭坛的大鸟脱落的羽毛,低吟着壮烈的悲歌离去。牡丹没有花谢花败之时,要么烁于枝头,要么归于泥土,它跨越萎顿和衰老,由青春而死亡,由美丽而消遁。它虽美却不吝惜生命,即使告别也要留给人最后一次惊心动魄的体味。
所以在这阴冷的四月里,奇迹不会发生。任凭游人扫兴和诅咒,牡丹依然安之若素。它不苟且不俯就不妥协不媚俗,它遵循自己的花期自己的规律,它有权利为自己选择每年一度的盛大节日。它为什么不拒绝寒冷?!
天南海北的看花人,依然络绎不绝地涌入洛阳城。人们不会因牡丹的拒绝而拒绝它的美。如果它再被贬谪十次,也许它就会繁衍出十个洛阳牡丹城。
于是你在无言的遗憾中感悟到,富贵与高贵只是一字之差。同人一样,花儿也是有灵性、有品位之高低的。品位这东西为气为魂为筋骨为神韵只可意会。你叹服牡丹卓尔不群之姿,方知“品位”是多么容易被世人忽略或漠视的美。
(原文有删节)
12. “牡丹的拒绝”在文中的含义是什么?(4分)
答: 13. 结合全文,由物及人,简要概括作者要赞美人间的什么品格?(6分)
答: 14. 作者在写“牡丹的拒绝”之前为何要盛赞牡丹的美?(6分)
答: 15.对划线句子“况且洛阳牡丹……而名声大噪”,你是如何理解的?请结合古代文人被贬的实例来谈。(7分)
答: 六、 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12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6~18题。
向文化奴隶致敬(节选)
吴静男
印证米开朗基罗“在艺术上具有坚强的毅力和雄伟的气魄”的事件之一,就是他在西斯廷教堂800平方米天花板上,经过四年完成了《创世纪》的巨型天顶画。在一千多个日子里,站在脚手架上的米开朗琪罗始终保持一个姿势,仰起头颅,举笔上指,以致《创世纪》完成后,有关部位的关节僵硬变形,再也恢复不过来。他感觉到自己受到了强迫和奴役。
王安忆有一个发现:中国文人的感情本身就是小体积的,我们的感情总是那种一触即发状态的,是即兴的,像我们感情那样细碎,有一些小结构的体裁,就足够对付了。比如,中国古代诗词,讲的是“深哀浅貌,语短情长”,即所谓“空灵”,这种意境具有高级的心智和机巧,使我们认同了这种审美理想,专注于此。然而,这种趣味使那些尖锐的,不可调和的痛苦,还有崇高壮美的欢乐,全都温和化,委婉化,并且享受化了。如果米开朗基罗也有中国文人“空灵”的趣味,他的《创世纪》就不必画得那么扎实,减下来的笔触也许让他四个月就能完成创作。他的感觉一定更温和。
逃离或者说背叛,有时又有另一种表达:改变或者说革新,是我们消费时间的一种方式;专注或者说坚持,是我们消费时间的另一种方式。但巨大的制作却要求从始至终对所创作的对象保持“慎终如初”的状态。这是一种很不温和的人生,其中的痛苦和沮丧,很容易让人想起强迫状态下的奴隶。如果不是受到某种强迫,谁都不愿接触这样的人生战斗,也没有信心和技术赢得这样的战争。
所以,像运河、长城、金字塔那样的鸿篇巨制,让人第一反应就是:这是大批奴隶的作品,因为它们也意味着巨大的身体及心灵的冲突,丝毫没有中国文人式的婉约与温和。它们所表现出来的“壮怀激烈”,也只是强迫下的结果而非自由意志的表达。我们这样晦暗地去揣测那些伟大工程的制作者,实际上是我们的经历与之截然相反,这样就可以文饰我们的婉约与温和式的享受,它是多么光明正大!
然而,那些堪称奇迹的鸿篇巨制是多么地震撼人心,那是一篇篇恒定的专注对转瞬的背叛的胜利宣言,是一种常人难以企及的人生境界。让我们仰视它们吧。没有这样的毅力便不可能创世纪!支持米开朗基罗在脚手架上数年如一日去创世纪的,不是一种相同的激情么?在“耐心”逐渐放逐于当代文化词典的今天,还能够像米氏那样消费时间,这本身就是一种奇迹,让从众的我们不由得肃然起敬。
(摘自《文汇报》)
16. 下列对文章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按照王安忆的观点,中国文人的感情体积过小,过于即兴,过于细碎,不足以支付对鸿篇巨制的创作所要的感情。
B. 作者认为,人们把运河、长城、金字塔看作是大批奴隶的作品的目的之一是为了光明正大文饰我们的婉约与温和式的创作态度。
C. 作者在文末点题,对缺乏“耐心”的当代文化创作表达了深切的忧虑,对“文化奴隶”发出了热切的呼唤,引人深思。
D. 本文开篇提出“强迫和奴役”的话题,接着对比论述其难能可贵,在阐析其“震撼人心”过程中表达出对文化奴隶的敬意。
17. 谈谈你对“没有这样的毅力便不可能创世纪!”这句话的理解。(4分)
答: 18.作者向“文化奴隶”致敬的原因有哪些。(5分)
答: 七、 作文题(70分)
19. 请以“复制”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演讲稿。(70分)
要求:①立意自定;②不得抄袭、套作。
(命题人:赵小和)
参考答案
1. B(B项,ào/niù bào/pù zhà/chà;A项,lǚ/lóudú qūn/quān;C项,jī/qǐ jǔ jìnɡ;D项,yà/zhá yù/xū chóu)
2. C(不绝如缕:形容局势危急或声音细微悠长。A项,愈演愈烈:指事情、情况等越来越恶化。B项,可见一斑:比喻见到事物的一小部分也能推知事物的整体。D项,讳莫如深:紧紧隐瞒)
3. B (A项,“防止”与“态势”搭配不当。C项,结构混乱,后一分句杂糅。去掉“是大家知道的”,或者在“为主”后加冒号和“这”。D项,成分残缺,在“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后面加“服务”)
4. (1) 雨果 巴黎圣母院(2分)(2)示例:虽然是独眼龙、驼背、还跛脚的丑人,但是他内心却非常美丽善良,他用自己的所有甚至是自己的生命爱着爱斯梅拉达,并愿意为她做一切事情。(4分,句式不要求一致)
5. C (“披”在此处解为“揭示”)
6. B(A项,前一个“以”是介词,凭借;后一个“以”是连词,因为。 B项的“而”均为连词,表转折,却。 C项,前一个“其”是语气词,表反问,难道;后一个“其”是语气词,表揣测,大概。D项,前一个“乃”是连词,于是、就;后一个“乃”是副词,才)
7. C(A项,后一句是张华的感叹;B项,是张华对他杰出才华的赞赏;D项,是华表木的无奈)
8. B(张华并无对斑狐幻化书生的嫉妒)
9. ① 张华看见他年纪轻轻,风流倜傥,肌肤洁白如玉,举动从容不迫,转眼回望风姿横生,所以十分敬重他。(“总角”:古时儿童束发为两结,向上分开,形状如角,故称总角,此处指他年纪轻,1分。“容止”:动静举止,威仪,1分;“雅”:副词,很,1分)
② 您应该尊重贤能的人才,宽容普通的百姓,嘉奖聪明能干的而同情没有能力的。怎么能忌恨别人有学问呢?墨子普遍地爱天下的人,他像你这样吗?(“贤”、“善”词类活用,1分;“不能”:古今异义,1分; “矜”:嘉奖,1分)
③ 把华表木点燃了来照书生,竟是一只花狐狸。张华说:“这两样东西如果不碰上我,过一千年也不可能被发现。”于是他就把狐狸煮了。(“以”:表目的连词,“来”,1分;“乃”表判断,译为“是”,1分;“值”:遇到,逢着,2分)
10. (1) 一方面显示西湖风景十分美好,令作者念念不忘;(2分)另一方面,领起下文,引出对西湖美景的描写。(1分)(2)别来与长忆;钓鱼竿与钓鱼舟;水云寒与正清秋。(1个要点1分)(3)情景交融。钓鱼舟三三两两,悠然闲散,自由自在,雪白的芦花,雪白的鹭鸟,泛舟垂钓,(2分)以高洁、闲雅的景物描写表现诗人对西湖的热爱,以及急于归隐的情感。(2分)虚实结合。起首两句写作者念念不忘西湖,终日登楼怅想,结尾两句写收拾鱼竿,急欲归隐西湖,抒现实情,是实;(2分)中间写景部分则是转入回忆,描摹往昔的西湖美景,写昔日景,是虚。(2分)
11. (1) 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猿猱欲度愁攀援 (2)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3) 序属三秋 烟光凝而暮山紫 (4) 如今有谁堪摘 (5) 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12. 洛阳的牡丹在天寒情况下未按时绽放。
13. ①不畏强权 ②矢志不移 ③壮烈高贵(意思接近即可)
14. ①使文章波澜起伏,摇曳生姿; ②引出下文,由牡丹的美引出游人去洛阳观赏牡丹; ③在与下文写“牡丹的拒绝”的对比中形成鲜明的反差,突出了牡丹的坚守与高贵。
15. ①每个人在现实生活中都会遇到困难与挫折,面对困难与挫折,我们不要埋怨,而要立足当今,创造条件,战胜困难与挫折,去开辟美好的未来。②唐朝文学家柳宗元被贬至偏远的永州,却写下了“永州八记”及其它散文,这些作品成了文坛上的不朽之作。
16. A
解析:A项中王的观点只是条件之一,另外一个条件是国人专注“空灵”意境。属于片面判断。
17. 米氏如果没有坚强的毅力和雄伟的气魄便没有《创世纪》的问世。(2分)我们如果不能恒定地专注创作并忍受其中的痛苦和沮丧,就出不了鸿篇巨制,也不可能创出自己的世纪。(2分)(意思对即可)
解析:作为文章多次出现的关键词语,我们在解答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其多义性。要多角度理解“毅力”和“创世纪”。毅力包含“恒定地专注创作并忍受其中的痛苦和沮丧”,“创世纪”既是特指米氏作品,也是泛指。作答时易忽略泛指。
18. 要点一,文化奴隶的工作态度是专注和“慎终如初”,让人尊敬。要点二, 缺乏“耐心”的当代文化创作中,被艺术强迫浪费时间已经是一奇迹,让人仰视。(要点各2分,结合文章阐述1分)
解析:要求答出文化奴隶致敬的根据,我们只要将阅读材料的整体切分为几个论证方面,选出文化奴隶的积极因素,然后整理要点得出答案。
文言文参考译文:
张华,字茂先,晋惠帝时(公元290年~306年)任司空。当时燕昭王墓前有一只花狐狸,因为年深日久而能使自己变化莫测,于是便变成了一个读书人,想去拜访张华。它去问墓前的华表:“凭我的才能相貌,可以去见张司空吗?”华表说:“您善于辩解,当然没有什么不可的。只是张公的才智气度,恐怕难以控制,你去一定会遭受屈辱,可能还会回不来。不但会丢了您修炼千年的体质,也会让我深受其害。”狐狸不听华表的劝告,就拿着自己的名片去拜见张华。
张华看见他年纪轻轻,风流倜傥,肌肤洁白如玉,举动从容不迫,转眼回望风姿横生,所以十分敬重他。于是他就论列起文章的优劣成败,分别评判各个作家的名声和实际,张华还从未听见过这样的评论。等到他再商讨《史记》、《汉书》、《东观汉记》等三部史书,探求诸子百家的精微义理,畅谈《老子》、《庄子》的玄妙之处,揭示《诗经》中《风》、《雅》的非凡意旨,张华无不应对迟钝、甘拜下风。张华于是叹息说:“天底下哪会有这种年轻人!如果不是鬼魅,就一定是狐狸。”于是就打扫了床榻挽留他,并留下人防范他。这书生便说:“您应该尊重贤能的人才,宽容普通的百姓,嘉奖聪明能干的而同情没有能力的。怎么能忌恨别人有学问呢?墨子普遍地爱天下的人,他像你这样吗?”说完,便要求告辞。张华已经派人守住了门,书生没能出去。过了一会儿他又对张华说:“您门口部署了士卒挡道,该是对我有怀疑了吧。我真担心天下的人,将会卷起舌头不再和您说话,足智多谋的贤士,望着您的家门而不敢进来。我深深为您感到可惜。”张华没有理睬他,反而叫人防守得更加严密了。
这时候丰城县县令雷焕,字孔章,是个广闻博见的人,来拜访张华,张华把书生的事告诉了他。雷焕说:“如果你怀疑它是鬼魅或狐狸,为什么不呼猎犬来试探一下呢?”张华就呼猎犬来试探,那老狐狸竟然没有一点害怕的神色。狐狸说:“我生来就有这样的才智,你反把我当成妖怪,用狗来试探我,尽管你千方百计来试探我,难道能伤害我呢?”张华听见后更加恼火了,说:“这书生一定是真的妖怪了。听说鬼怪怕狗,但狗能识别的只是修炼了几百年的怪物,至于修炼了千年以上的老精怪,狗就不能再识别了。只有搞到千年的枯木点燃后照它,它的原形才能立即显出来。”雷焕说:“千年的神木,在什么地方能搞到呢?”张华说:“人们传说燕昭王坟前的华表木,已经经历一千年了。”于是张华就派人去砍华表。
【高二语文上册期末试卷】推荐阅读:
高二语文上期末试卷09-11
高二语文试卷2004~200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考试11-04
高二年级语文试卷06-30
高二语文期末模10-17
高二语文联考试卷考题06-29
高二语文作文期末预测07-13
2018昌平期末语文高二09-17
天津高二语文期末考试01-10
高二语文上期中测试卷01-03
高二语文期末测试题1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