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社会综合实践心得

2024-11-1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学生社会综合实践心得(精选12篇)

学生社会综合实践心得 篇1

“厚德启智,尚美健康”。刚集合完毕,教官便让我们高声喊出这八个字。当时的我,只是“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地念出这八个字,并没有体会里面的寓意。五天后,也就是今天,我终于悟出这其中的几丝道理。“德高厚重便能启发智慧,崇高美德便能心灵健康”。

“同学们苦不苦”。“苦”。“同学们累不累”。“累啊”。“我不希望你们的真实想法挂在嘴边。我再问一遍,你们苦不苦,累不累”。“不苦,不累”。我们只好无奈地敷衍着。渐渐地,我们也习惯了,“不苦,不累”。每次喊的时候也越来越发自内心……

第四天的“感恩﹒励志”教育课,让我们受益匪浅。教官那深情的演讲,领袖们那忘我的奔跑,同学们那小心翼翼的动作,无不让人感动,无不让人热泪盈眶。在那一刻,我才发现,我忽视了太多爱我的人,忽视了许多为我付出的人,认为他们都是理所应当的。他们在我背后流汗,偷偷地流泪,默默地为我在人生道路前进中注入不懈的动力。

社会综合实践活动的体会我实在难以言尽,这其中带给我的成长也非一纸可述。

学生社会综合实践心得 篇2

关键词:社会实践,就业能力,作用

近几年, 高校教育模式逐渐由“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转变, 其毕业生人数逐年增长, 就业形势已异常严峻。如何提升毕业生的综合就业能力, 使其顺利走向社会, 是当前各高校亟待解决的问题。社会实践作为育人的重要载体, 能够让学生较早地深入社会、了解社会, 认识自身与社会需求间的差距, 不断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因此, 高校要高度重视学生的社会实践, 从而提升学生的综合就业能力。

一、社会实践和大学生综合就业能力内涵的界定

我国对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内涵是这样界定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 社会实践是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各种活动的总和, 是人类探求真理、发现真理、运用真理、验证真理、发展真理的基础。高等教育担负着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高素质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任务, 教育的目的就是培养学生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 就是大学生按照学校培养目标的要求, 有计划、有组织地参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的教育活动, 在此过程中了解国情、接受教育、增长才干, 是推进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重大措施和不可缺少的环节, 是提升大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要方式和途径。

关于就业能力的含义, 国内外没有统一的界定, 我国有关专家认为, 大学生综合就业能力包括五部分:一是基础能力, 即学会学习的能力, 这是其他就业基本技能的基础;二是基本胜任力, 包括阅读技能、写作技能和计算技能;三是适应能力, 包括问题的解决、创造性思考、执行力和抗挫折能力;四是发展能力, 包括职业发展力、责任感和诚信;五是交往能力, 包括人际沟通、人际关系协调和团队合作能力。

二、社会实践对于提升大学生综合就业能力的重要作用

(一) 社会实践有利于促进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

当今社会飞速发展, 竞争也越来越激烈, 而众多大学生却涉世较浅, 不了解社会的形势, 不清楚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标准, 从而导致了在校期间不能很好地培养和锻炼自己的专业知识和就业能力, 对就业产生了些许的恐慌和不安。在这种情况下, 参与社会实践对于提高学生理论应用实践的能力以及明确自己未来的定位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高校应在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前先进行调研, 根据学生所学专业内容和社会需求, 有针对性地分配岗位, 让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清晰地认识自我、认识专业, 丰富自己的社会经历, 从而寻找新知识的增长点。这样安排, 一方面有利于学生将专业知识应用到实践的过程中及时地了解社会, 认清自己所学专业的发展形势, 从而不断提升自我、改造自我;另一方面, 也有利于学生增长才干, 通过与社会的接触, 不断调整和完善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 从而树立正确的择业观, 为将来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 社会实践能有效提高大学生的综合就业能力

社会实践对提高大学生的就业能力有着重要的意义, 概括起来包括以下几方面:第一, 组织能力。当前社会就业压力大, 企事业单位对毕业生的要求较高, 很多工作单位在招聘时会提出党员、学生干部优先录取的条件, 这是因为这部分群体具备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而让学生参与社会实践, 则有利于他们在活动中扮演一定的角色, 承担一定的任务, 锻炼自身操作、组织和协调能力, 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他们的管理和团队合作能力。第二, 创新能力。学生在社会实践的过程中独立承担一定的工作任务, 可以较好地激发他们的积极性、创造性, 从而能使学生创造性地发挥才能, 不断提升创新能力。第三, 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学生在社会实践的过程中要经常提出自己的观点, 表达自己的想法, 这就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和锻炼了自身语言和文字表达能力。第四, 社会适应能力。学生在实践中, 能够多层次、多角度地接触社会, 进而提升自身心理素质和社会责任感, 更好地适应不断变化地社会。

(三) 社会实践可以缩短大学生的社会化进程, 为顺利走向社会打好基础

在社会实践的过程中, 大学生既是服务社会的主体, 又是接受教育的客体。学生在实践中服务地方、服务社会, 可以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使命感, 培养他们的奉献精神、感恩意识, 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个人素养, 完善他们的个性品质, 真正做到在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除此之外, 社会实践也能为学生顺利就业打下良好基础。一方面可以让学生早日认识到自身与社会需求的差距, 认识到自身知识能力的缺陷, 从而比较客观地重新认识和评价自我;另一方面也可以增强学生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丰富其社会实践经验, 促进大学生健康社会化。

三、有效推进社会实践活动, 提升大学生综合就业能力

(一) 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与专业紧密结合

社会实践是提升大学生理论应用实际能力的重要载体之一, 通过实践可加强学生专业理论的运用, 提高他们的专业素养。因此, 在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时, 我们一定要指导学生选择和自己专业密切相关的实践活动。如高师院校的学生可以选择去地方中小学参加爱心家教活动, 这既可以服务地方, 又可以提升自身的从业素质与技能;心理学专业的学生可以选择去一些咨询机构或是学校的心理咨询服务中心做助理等, 这既能让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了解到社会对所学专业的需求, 又能使其充分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以及自身和社会需求之间的差距, 从而明确自己的努力方向, 促进自身就业能力的提高。

(二) 社会实践要和就业创业工作相结合

大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和就业见习是一种双赢的活动, 能使高校和用人单位都从中受益。当前社会就业形势严峻, 在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同时, 我们不仅要积极引导学生了解当前的就业形势, 使其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念, 还要坚持“走出去、请进来”的做法, 广泛征集社会资源, 积极为学生开辟和建立更多更好的实践基地, 以密切学生与实践基地的联系, 从而使实践基地稳定化、长期化。

(三) 打造社会实践的特色品牌

学生社会综合实践心得 篇3

【关键词】社会实践;品德教育;创新精神;实践能力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指出,要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就必须使受教育者坚持学习书本知识与投身社会实践的统一,要进一步改进德育工作的方式方法,加强学校德育与学生生活和社会实践的联系,充分重视第二课堂和有效利用社会资源,重视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普遍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质。社会实践作为学生接触社会、了解社会的重要途径,在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包括品德教育、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等方面,发挥着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徐州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在社会实践这一平台上,充分发挥各专业优势,发掘学生潜质,在社会实践工作中取得了可喜成绩。

一、社会实践在学生品德教育方面的影响

2004年8月,中共中央颁布十六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文件指出:“社会实践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环节,对于促进大学生了解社会、了解国情,增长才干、奉献社会,锻炼毅力、培养品格,增强社会责任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社会实践是学生品德教育的重要载体,学生在实践过程中,逐步完成从个体到集体的蜕变,实现主观思想与客观现实的统一,并形成具有个人特点的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能够客观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最终成为一个有理想有思想的社会人。

公共卫生学院开展多种形式的社会实践,并在实践中达到了思想教育、意志磨练与素质培养等方面的多重教育目的。社会实践主要有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勤工助学,青年志愿者社区服务,医院、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见习等若干形式,各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现实要求选择适合自己的方式进行实践。任何一种形式的社会实践最重要达到的思想教育目的都是要求学生扎根社会,了解人民群众最基本的需求,能够服务群众,增进与人民群众的感情,了解国情,体验民情,增强艰苦创业、立志成才的意识,培养脚踏实地、务实肯干的优良作风,增强社会责任感,提高政治意识和政治敏感性[1],认识到我国在改革开放过程中,面临的困难,肯定改革开放取得的成绩,坚定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政治信念,自觉地实践科学发展观,投入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去,积极要求进步,为全面夺取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做出应有的贡献。新世纪的大学生,肩负着时代的使命,象牙塔的时代已经过去,现实要求当代大学生必须了解社会、认识社会,发现不足,然后改进社会,社会实践是在校大学生融入社会生活的有效路径,在实践的过程中,实现自我升华,完成“小我”到“大我”的认知历程。

二、社会实践在学生科研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方面的影响

建设创新型国家,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需要培养高水平创新人才[2]。21世纪是竞争的时代,主要的竞争形式还是体现在创新能力方面。作为医学院校的学生,在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方面有着更高标准的要求。我院学生拥有较强的竞争意识,积极要求实践,在实践中学知识,长才干,谋发展。

决心参加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的学生,我院从中挑选优秀的学生干部,给予其充分的施展空间,要求学生自己设计实践方案、制定实践方法、安排组织参加实践的人员、做好后期总结工作,遇到困难时,请求老师协助,老师再来引导学生深入开展社会实践,在克服困难和解决疑难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体验到创新的价值和意义,更利于其创新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在实践方案设计时,要求问卷的设计符合当地民情,具有一定的可行性,能够取得良好的效果,最终达到既要满足学生的成长需求,又要满足社会的需求,能够达到“双赢”的结果[3]。比如我院2008年的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内容为地方性氟中毒的调查,徐州市丰县水质中氟含量偏高,出现很多氟中毒的典型临床表现,而很多居民却不自知。调查地点选在丰县,符合了当地的实际情况,对当地居民起到了宣传教育的作用,为人民健康的维护做出了一定的贡献。同时,让学生在问卷调查的过程中,学会用最适合的语言询问自己想要得到的答案,问卷的内容更有助于学生加深了解流行病的发病机理、临床表现及防治,为当地居民测血压、量身高,评估健康状况,也有效地为书本知识与实际情况的结合做出推动作用,当地居民也会咨询一些和自身健康相关的问题,有很多问题是学生所不知道的或知道的不详细的,在请教老师的同时,发现自己理论知识的不足,将自己所欠缺的知识补上。在后期的总结工作中,要求学生自己做好数据处理工作,查阅相关文献,写好总结报告。在整个社会实践的过程中,我院真正做到了坚持以学生为本,给予学生足够的空间,发挥专业知识,发掘自身潜力,锻炼人际交往能力,把握合作精神的内涵,让学生产生足够的社会责任感,发现我国公共卫生事业的建设任重而道远,自觉要求进步,努力学好专业知识,体现了“两课”实践教学的本质意义。

有很多高年级的学生跟着专业老师做科研。刚开始时因为缺乏完整的理论知识系统,没有经验,学生处于被动地位,只能跟着老师的步伐前进。但是我院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用心观察,潜心学习,阅读文献,自己进行研究设计,在老师的实验结束后,部分同学自己设计的实验也已基本成形,经过指导老师的指点后,修正不足,改进方法,然后付诸实施,很快便拥有了属于学生自己的实验成果。实验的过程中出现很多困难,专业知识不牢,动手能力不足、实验动物个体差异无法把握等等,所有的困難学生基本上都能够一一克服,真正做到在研究中学习,在学习中研究。实验的过程使得学生培养了严谨的学习、工作态度,熟悉了数据库的使用方法、实验设计的程序,熟练掌握并运用了专业知识,为在以后的工作岗位上更好的为人民服务铺平道路。

部分学生选择在当地见习,独立的见习更有助于学生独立思考问题能力的培养。公共卫生事业管理专业的学生可以选择在医院的医务处、教务科等处见习,预防医学专业的学生可以选择在医院、疾控中心、卫生服务站等处见习,用自己所学习的知识服务当地人民,进行知行结合,将理论与实践相统一,发现自己的不足并弥补,对知识的汲取产生危机感和紧迫感,驱使自己以一个独立的社会人的姿态培养自己、管理自己、支配自己,逐步学会如何待人接物、与人沟通,提高自己各方面能力[4],也为以后更融洽地踏入社会做好准备。

假期不回家的学生、贫困生、学校所在城市的学生也可选择勤工助学,在校教务处,学工处,团委、保卫处、传达室等部门,帮助老师处理一些事情。不仅可以减轻家庭经济负担,更重要的是在实践的过程中,了解各部门的职责,学习如何更好的与人相处,从老师身上学习待人接物的方式等。

合理安排学生社会实践,加大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力度,促进了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近三年来我院学生获得“全国三好学生”称号一人,并有多名同学获得省、市级荣誉称号,本科生以第一作者公开发表论文数量占学生总数的20%,我院同时被评委省、市社会实践先进单位,社会实践与品思想教育、理论知识、科学研究的结合,使得在校学生能够自觉要求思想进步,并能将书本的知识带入社会,实践的经验带回课堂,对发现的问题加以研究解决,从而巩固专业知识,掌握实践技能,真正成为“四有”新人,为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做好充分的准备。

参考文献

[1]张培营.如何使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双向受益[J].思想教育研究,2006(2).

[2]张娥英.谈社会实践对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的重要性[J].

[3]盛连喜.新时期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认识与思考[J].科学社会主义,2007(1).

[4]牛磊.浅析社会实践在高校人才培养中的地位和作用[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2008(2).

作者简介:刘立忠(1981—),男,大学本科,徐州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讲师。

学生社会实践心得 篇4

【1】

长期以来,社会实践活动一直被作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跨世纪合格人才的重要途径。

XX年我校组织了下农村、进社区、到企业系列活动。

根据学校有关精神,我们组织了进社区活动小组,并开展了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取得了令人可喜的成绩。

现将总结汇报如下:

一、高度重视、认真组织

假期前,各队积极响应、认真落实,根据自身专业特点,确定实践方向,作好动员工作。

6月14日上午我校举行了三支队伍的出发仪式。

广大同学都以认真的姿态对待这次社会实践活动,热情的参加了社会实践活动,从而锻炼了广大同学的社会交往能力,培养了广大同学的综合能力。

二、紧密结合实际,多形式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进社区小分队社会实践活动在坚持以往成功做法的基础上,充分考虑各社会实践点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根据实际需求开展不同的社会实践活动。

(一)从组织形式上看,主要有两种形式:1、分散活动。

其内容丰富多彩,主要是通过学生完成社会实践调查表,涉及农村、城市、工厂等方面;2、集体组织。

组成社会实践小分队,分赴三个社区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6月14日义井东社区、6月15日西山朝阳社区、6月16日小店东风社区,其中走访老红军6人。

参加人数合计65人次,其中教师有常建有、田晓丽、任云花、杨青会、韩茂忠、韩彦。

(二)从社会实践的类型看,主要有以下几种:1、开展便民服务。

和社区合作组建了技术小组,利用各自的技术在市场上设立单车修理、义务宣传等便民服务点,尽己所能,不怕脏、不怕累,以优质的服务赢得当地群众的称赞和好评,同时也努力实践着青年志愿者的精神。

2、开展社会调查活动。

有人利用假期对社会一些活动进行调查,取得了可喜的成果。

3、开展文艺宣传活动,以健康向上的、自编自导的文艺节目进社区进行演出,受到当地群众的喜爱和好评。

4、环境保护。

组织学生积极参与社区组织的社会环境卫生清理。

5、考察实践。

有的同学到工厂参加实践考察活动,了解工人师傅的工作环境和工作情况。

6、开展板报活动。

根据当前形式配合本社区更换板报10块,同时也宣传了我校XX年招生专业情况。

三、经验和收获

1、我各级领导的重视,广大师生和同学的积极参与,是我校院这次社会实践活动得以成功的重要保证。

多年来,我校坚持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并作为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形式,每年拨出专项经费用于社会实践,并组成社会实践领导小组,指导社会实践活动的展开,并把社会实践列入德育教学计划,形成制度加以保证。

全校广大同学自觉把社会实践作为了解社会、接触社会、投身改革、锻炼才干的重要渠道,积极深入生产第一线,体验生活。

2、各级部门的`大力支持,是社会实践活动顺利进行的有力保证。

各社区给予了我们极大的支持。

为这次活动提供了各种便利,保证了社会实践活动的顺利进行。

3、学生的思想素质有了明显的进步和提高。

通过实践活动,认识社区工作的重要性和艰巨性,了解到国有企业改革的艰巨性和帮助下岗职工解决再就业问题的必要性。

虽然这次活动时间较短,但是客观现实给同学们的教育却是课堂教学所无法比拟的,实践使他们多了一份成熟,少了一份幻想和不现实。

同学们在向社会提供服务的同时,使自己所学的理论知识得以运用于实际,提高了自身的工作能力,培养了吃苦耐劳的精神。

【2】

经历了将近一周的社会实践,我感慨颇多,我们见到了社会的真实一面,实践生活中每一天遇到的情况还在我脑海里回旋,它给我们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效果,社会实践活动给生活在都市象牙塔中的大学生们提供了广泛接触社会、了解社会的机会。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这短暂而又充实的实习,我认为对我走向社会起到了一个桥梁的作用,过渡的作用,是人生的一段重要的经历,也是一个重要步骤,对将来走上工作岗位也有着很大帮助。

向他人虚心求教,与人文明交往等一些做人处世的基本原则都要在实际生活中认真的贯彻,好的习惯也要在实际生活中不断培养。

这一段时间所学到的经验和知识是我一生中的一笔宝贵财富。

这次实习也让我深刻了解到,和团体保持良好的关系是很重要的。

做事首先要学做人,要明白做人的道理,如何与人相处是现代社会的做人的一个最基本的问题。

对于自己这样一个即将步入社会的人来说,需要学习的东西很多,他们就是最好的老师,正所谓三人行,必有我师,我们可以向他们学习很多知识、道理。

实践是学生接触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运用所学知识实践自我的最好途径。

亲身实践,而不是闭门造车。

实现了从理论到实践再到理论的飞跃。

增强了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为认识社会,了解社会,步入社会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同时还需我们在以后的学习中用知识武装自己,用书本充实自己,为以后服务社会打下更坚固的基础!

艰辛知人生,实践长才干

通过这次的的社会实践活动,我们逐步了解了社会,开阔了视野,增长了才干,并在社会实践活动中认清了自己的位置,发现了自己的不足,对自身价值能够进行客观评价。

这在无形中使我们对自己的未来有一个正确的定位,增强了自身努力学习知识并将之与社会相结合的信心和毅力。

对于即将走上社会的大学生们,更应该提早走进社会、认识社会、适应社会。

暑假学生社会实践心得 篇5

要说这样的生活其实也比较枯燥的,都是客人点菜、催菜、上菜、收拾桌子,每一步都是要按部就班的进行,每做一件事情都需要小心翼翼的,不能够出现任何的差错,尤其是小心各种的菜或是餐具。慢慢的在工作中知道自己每天应该自己完成的任务了,就基本不用带了,在自己面对客人的时候还是会略有慌张,尤其在需要向客人推荐菜时,我就更是不明白如何说起,每每到这时候我就只是吞吞吐吐的说一点点,偶尔会有其他的员工来帮助于我,让我有所松懈。后来在主管的教导下,我才慢慢对餐厅的各种菜有了感知,才更加能将我们餐厅的优势表现出来,我想这就是我的成长。以前的我总是羞于向陌生的人讲话,更是在他人面前很难准确的表达出自己的想法,现在我可以在客人面前准确的表达出各类菜品的特色,这让我收获到很多。

其实我在餐厅的工作中也是有出现一些很难处理的客人,所幸在我没有办法处理的时候,主管就会出面来将这件事平息,我想我还有很多需要成长的地方,还有更多需要学习的东西。这个世界是深奥的,只有自己一点一点去经历,去感受,这样才能真正的明白未来我需要提高的东西。

大学生社会社会实践心得体会 篇6

“往前走,你可能会跌跟头,但我没听说过坐在原地休息不动的人会跌跟头”。这是我在实践中最深的感悟;“阳光下,大街小巷中,一张张笑容可掬的面孔,写满了艰辛中的充实,一双双明澈如水的眼眸,流露着疲惫中的欢愉。”这是被定格在我心中的亮丽风景。

斗转星移,弹指一挥间,为期一个月的大学生准入社会实践活动将近尾声。活动中,虽然不能说是硕果累累,大紫大红,但是,正如托马斯.亨利所说:“楼梯的作用不是让我们在上面休息,而是让我们暂时把一只脚放在上面,然后好让另一只脚往上抬。”能够以饱满的热情和朝气蓬勃的姿态,走出象牙塔,投入到社会浪潮中去,我就可以自豪地说:“我已经战胜了自我!”成功是一段旅程,而不是终点。林肯的伟大不在于他出生在他的那个小木屋,而在于他走出了那间小木屋。

七月,充满激情的七月,也同样豪情满怀的我义无反顾地选择了“走出去”,参加社会实践,迎接风风雨雨的洗礼,与社会零距离接触。走出去,让我如梦初醒:原来天地是如此广阔,而我自己一直都躺在温床上做着天朝之梦。我们的舞台却是如此的“井底之蛙”。学校里,没有暴风骤雨的袭击。正如屋檐下的鸟雀,从未体会到搏击风雨的另番感受。

坚持走出去,就能领略到另类风光。曾几何时,精心编织的美梦都胎死腹中,犹豫往往成为前进路上的绊脚石。认准方向,就先把帽子扔进去,然后再爬墙过去。烟波浩淼,要充当时代的弄潮儿,就要

抢抓机会,练就一双丰满的翅膀,绿色的风帆才不会干瘪、枯萎,命运之帆才不会搁浅。曾经以为只有轰轰烈烈地大干一番,才会令人信服,得到称赞和肯定。经过这次的实践活动,恍然大悟,其实,平平淡淡也是真!

实践,我学会了敢于超越自我。在湛江市纪委检察局执法室实践,由于不是很内行,起初,对很多工作都不是很熟悉,很多时候都无从下手。“有时,最大的敌人就是自己。”我要虚心请教,超越自我。时间是一贴良好的催熟剂。经过一个星期的积极肯干,天道酬勤,我很快就对基本情况有了一个具体的了解。《没有什么不可以》零点乐队一首歌道出了人生真谛。在这个月当中,我坚持积极配合,吃苦耐劳,并出色地完成各项工作。

一个月,天天如此。每天都是骑车两个来回,有时的确是很疲惫。曾经,也想放弃。看到球场上的飒爽英姿,想着宿舍里的酣然大睡,羡慕他们的自由自在,而我却要每天7个小时泡在办公室里。蓦然回首,我倍感欣慰。一路艰辛,一路欢笑!

认真负责,用心工作。虽然匆忙,但我却在其中感到充实。有时候,一个细节,就可以折射出许许多多。倒一杯水,有的同学可能会认为:那不是无聊透顶?打一份文件,有的同学也会觉得:那不是很浪费?我想说:“看似很简单,其实并不容易。”一个月转眼就过去了,感受最深的还是两次的下乡,虽然只是两三天,但是感慨良多。目睹了中国农村在中共中央的领导下,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如此的发展势头大快人心。共产党员积极发挥领导的先锋作用,永葆党员的先

进性,用心体察民情,俯首甘为孺子牛。

从刚开始时的想放弃,到现在的舍不得离开。如果有机会,我明年一定再来!虽然没有实惠,虽然有点辛苦,但是我觉得我已在进行了最有远见的投资。

选择准入社会实践,我不后悔!纵使前进的路上风雨兼程!是雄鹰,就要搏击长空!

是骆驼,就要远走沙漠!

学生社会综合实践心得 篇7

关键词:综合实践,小学社会课

综合实践活动是一种基于学习者的直接体验,密切联系儿童、生活、社会,在以学生自主活动为特征的实践操作中,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和实践科学结论,从而更好地掌握课本上所学的知识。那么如何以综合实践活动形式进行社会课教学,笔者浅谈几点看法:

一、改变学习方式,让学生在探究中发展

探究性学习是综合实践活动的一个组成部分,是贯穿于综合实践活动所有内容和所有过程的主导性学习方式,是对传统的接受式学习的一种变革。实施探究性学习的根本目的和价值不在于让学生获取多么高深的研究成果,而在于让他们在探究过程中获得一种积极的学习体验,受到新的方法的熏陶,从而改变长期以来习惯于偏重知识接受的学习方式,实现学习方式的有效转变。

《我们的民风民俗》一课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了解我国一些传统节日,知道他们各自不同的习俗及传说。我国有56个民族,节日习俗之多,难以计数。教材限于篇幅,仅列举了其中几个主要的传统节日,且只是点到为止。如果只是就教材学习,信息量太有限。如果由老师来收集资料再介绍给同学们,学生只是被动接受。探究性学习强调让学生自主参与,获得亲身体验。上此节课前,我让学生以“丰富多彩的民间传统节日”为课题收集资料,然后在课堂上交流。学生们通过多种渠道获取了大量信息且形式多种多样,有文字资料、图片资料、音像资料等。课堂上同学们争先恐后地介绍自己的资料,有的图文结合,有的播放视频,有的还表演了少数民族歌舞,课堂气氛非常活跃。整节课学生是主角,是实施主体,教师是配角,是组织者,实现了学习方式的有效转变。

二、努力拓展渠道,全面开展实践活动

不再局限于书本知识的传授,让学生亲自参与,主动实践,在实践中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各种实际问题,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综合实践活动的一个特点。

社会课教学中,我在重视课堂教学的同时,努力拓展渠道,广泛开展实际活动。如讲到《衣食的来源》这一课,我先让学生去了解家长种粮的过程,其效果最多是在学生脑中思考这个过程和一个结论—————粮食来之不易,但并没有真正触动学生的内心世界。因为学生没有亲自去体验种粮食的这份辛苦,那么怎样才能让学生体验到这份辛苦呢?于是我就在课堂上设计了一个模拟插秧活动,让学生抓一把鸡毛毽子,弯下腰,右手把这些毽子一行摆六个,人倒退着走,十分钟后交流这一活动的感受。有了这腰酸背痛的真切体验,再来谈种粮的过程,学生就仿佛自己参与到了劳动的其中,感受到了劳动的艰辛,粮食的来之不易也就深深地烙进了学生的情感世界。课堂上,我们再进行交流汇报和总结。结果学生很快说出自己的观察与体会,从而使学生认识到家乡变化真大,今天的美好、幸福生活是多么来之不易,进而使他们更加珍惜今天的生活。事实证明,这样的课堂是生动的、充满活力的,这样的教学往往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再如:学习“保险”我让学生到邻居、朋友家调查,谁参加了保险,是什么保险,保险金额和保险费各是多少,给生活带来了什么好处,使得保险这一现代意识更深入到学生的思想中。

实践内容是丰富的,实践的方式也是多样的。实践并不仅仅意味着让学生作社会调查、参观、访问,更重要的是要为学生营造实践情境,使学生在实践中加深对社会的理解,在实践中验证和运用所学的社会知识,增强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如学习了《逛商场》一课后,我组织学生到几家商场、超市去看同一种商品的价格有什么不同,让学生说说原来自己是怎样到超市买东西的,有些什么教训,同时让他们分组讨论,使学生不仅明白了“货比三家不吃亏”的道理,还知道了购买商品时要注意“五看”,即看注册商标、看生产厂家、看厂家地址、看生产日期及商品的保质期,掌握了抵制伪劣商品的方法。同时提醒学生在购物后别忘了拿购物发票以便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三、引领学生在实践中发展,在发展中求知

真理是在实践中才能体验其价值和科学的,学生的一些认识和新的道德观念也是在生活中得到广泛认同的,这是儿童道德认识与道德行为实践产生冲突的根本原因,儿童的一贯善良的思想在现实生活中往往会遇到各种挫折,使他们对学校品德教学产生怀疑,削弱了教育的引导功能。我们的品德教学所给予学生的不应是一个简单的结论,而是应该怎样让他们去亲身体验,并从体验中得出自己的结论,从而懂得生活中真正的是非观念、善恶观念。我们的教学必须向生活开放,向现实开放,让学生到生活中去实践、去认识,不搞“纯而又纯”的教育。我教学《课间活动守秩序》这部分内容时,学生明白课间十分钟是他们的自由活动时间,喜欢活动什么就活动什么,只要活动开心。上课伊始,我随机进行了采访“:你活动了什么?活动得开心吗?为什么?你愿意以后一直这样活动吗?通过采访活动让学生每人心中都有了自己的行为标准。但有时学生在认识生活的过程中也遭受到了挫折,例如《品德与社会》课上学习了要遵守社会公德,乘公共汽车时不要拥挤,要主动给老弱病残的人让座。但在现实社会中还是经常遇到一些人争抢座位,对老弱病残的人视而不见。这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学校教育,我们要重视这种社会现实,引导学生要正确树立自己的是非观念,按自己的是非观念去体验一下有何感受?人们对此会有何评价?学生就有可能从人们积极的评价中,自己愉悦的情感体验中获得知识,构建起自己的内心道德标准。回到课堂中,学生在汇报时很自然的联想到刚才看到的情况和平时遇到的事情,不仅使他们在轻松愉快的体验中学习到了交通规则,而且还满足了他们的生活所需,提升了他们的生活能力。把学生带出课堂,以他们的亲眼观察为基础,用他们的亲身体验为材料,这样的学习是主动的,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是自觉的。可见,实践活动在社会课教学过程中的重要性,它使学生在强化重视中感悟,在感悟中获得了知识。

学生社会综合实践心得 篇8

【关键词】综合实践;小学社会课

综合实践活动是一种基于学习者的直接体验,密切联系儿童、生活、社会,在以学生自主活动为特征的实践操作中,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和实践科学结论,从而更好地掌握课本上所学的知识。那么如何以综合实践活动形式进行社会课教学,笔者浅谈几点看法:

一、改变学习方式,让学生在探究中发展

探究性学习是综合实践活动的一个组成部分,是贯穿于综合实践活动所有内容和所有过程的主导性学习方式,是对传统的接受式学习的一种变革。实施探究性学习的根本目的和价值不在于让学生获取多么高深的研究成果,而在于让他们在探究过程中获得一种积极的学习体验,受到新的方法的熏陶,从而改变长期以来习惯于偏重知识接受的学习方式,实现学习方式的有效转变。

《我们的民风民俗》一课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了解我国一些传统节日,知道他们各自不同的习俗及传说。我国有56个民族,节日习俗之多,难以计数。教材限于篇幅,仅列举了其中几个主要的传统节日,且只是点到为止。如果只是就教材学习,信息量太有限。如果由老师来收集资料再介绍给同学们,学生只是被动接受。探究性学习强调让学生自主参与,获得亲身体验。上此节课前,我让学生以“丰富多彩的民间传统节日”为课题收集资料,然后在课堂上交流。学生们通过多种渠道获取了大量信息且形式多种多样,有文字资料、图片资料、音像资料等。课堂上同学们争先恐后地介绍自己的资料,有的图文结合,有的播放视频,有的还表演了少数民族歌舞,课堂气氛非常活跃。整节课学生是主角,是实施主体,教师是配角,是组织者,实现了学习方式的有效转变。

二、努力拓展渠道,全面开展实践活动

不再局限于书本知识的传授,让学生亲自参与,主动实践,在实践中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各种实际问题,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综合实践活动的一个特点。

社会课教学中,我在重视课堂教学的同时,努力拓展渠道,广泛开展实际活动。如讲到《衣食的来源》这一课,我先让学生去了解家长种粮的过程,其效果最多是在学生脑中思考这个过程和一个结论———粮食来之不易,但并没有真正触动学生的内心世界。因为学生没有亲自去体验种粮食的这份辛苦,那么怎样才能让学生体验到这份辛苦呢?于是我就在课堂上设计了一个模拟插秧活动,让学生抓一把鸡毛毽子,弯下腰,右手把这些毽子一行摆六个,人倒退着走,十分钟后交流这一活动的感受。有了这腰酸背痛的真切体验,再来谈种粮的过程,学生就仿佛自己参与到了劳动的其中,感受到了劳动的艰辛,粮食的来之不易也就深深地烙进了学生的情感世界。课堂上,我们再进行交流汇报和总结。结果学生很快说出自己的观察与体会,从而使学生认识到家乡变化真大,今天的美好、幸福生活是多么来之不易,进而使他们更加珍惜今天的生活。事实证明,这样的课堂是生动的、充满活力的,这样的教学往往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再如:学习“保险”我让学生到邻居、朋友家调查,谁参加了保险,是什么保险,保险金额和保险费各是多少,给生活带来了什么好处,使得保险这一现代意识更深入到学生的思想中。

实践内容是丰富的,实践的方式也是多样的。实践并不仅仅意味着让学生作社会调查、参观、访问,更重要的是要为学生营造实践情境,使学生在实践中加深对社会的理解,在实践中验证和运用所学的社会知识,增强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如学习了《逛商场》一课后,我组织学生到几家商场、超市去看同一种商品的价格有什么不同,让学生说说原来自己是怎样到超市买东西的,有些什么教训,同时让他们分组讨论,使学生不仅明白了“货比三家不吃亏”的道理,还知道了购买商品时要注意“五看”,即看注册商标、看生产厂家、看厂家地址、看生产日期及商品的保质期,掌握了抵制伪劣商品的方法。同时提醒学生在购物后别忘了拿购物发票以便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三、引领学生在实践中发展,在发展中求知

真理是在实践中才能体验其价值和科学的,学生的一些认识和新的道德观念也是在生活中得到广泛认同的,这是儿童道德认识与道德行为实践产生冲突的根本原因,儿童的一贯善良的思想在现实生活中往往会遇到各种挫折,使他们对学校品德教学产生怀疑,削弱了教育的引导功能。我们的品德教学所给予学生的不应是一个简单的结论,而是应该怎样让他们去亲身体验,并从体验中得出自己的结论,从而懂得生活中真正的是非观念、善恶观念。我们的教学必须向生活开放,向现实开放,让学生到生活中去实践、去认识,不搞“纯而又纯”的教育。我教学《课间活动守秩序》这部分内容时,学生明白课间十分钟是他们的自由活动时间,喜欢活动什么就活动什么,只要活动开心。上课伊始,我随机进行了采访:“你活动了什么?活动得开心吗?为什么?你愿意以后一直这样活动吗?通过采访活动让学生每人心中都有了自己的行为标准。但有时学生在认识生活的过程中也遭受到了挫折,例如《品德与社会》课上学习了要遵守社会公德,乘公共汽车时不要拥挤,要主动给老弱病残的人让座。但在现实社会中还是经常遇到一些人争抢座位,对老弱病残的人视而不见。这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学校教育,我们要重视这种社会现实,引导学生要正确树立自己的是非观念,按自己的是非观念去体验一下有何感受?人们对此会有何评价?学生就有可能从人们积极的评价中,自己愉悦的情感体验中获得知识,构建起自己的内心道德标准。回到课堂中,学生在汇报时很自然的联想到刚才看到的情况和平时遇到的事情,不仅使他们在轻松愉快的体验中学习到了交通规则,而且还满足了他们的生活所需,提升了他们的生活能力。把学生带出课堂,以他们的亲眼观察为基础,用他们的亲身体验为材料,这样的学习是主动的,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是自觉的。可见,实践活动在社会课教学过程中的重要性,它使学生在强化重视中感悟,在感悟中获得了知识。

总之,将综合实践活动有效的融入社会课的教学中,不仅可以使学生的现实生活成为了课堂教学内容的主要源泉,而且还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其综合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让《品德与社会》课真正成为了学生喜欢的、真实的课程。

【参考文献】

[1]小学社会课研究与实验[M].高峡.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作者简介】

郝建侠(1966-),女,小学高级教师,从教31年。

学生社会实践心得体会 篇9

x月x日,浓情彩绘社会实践队继续来到了“青年之家”进行了墙绘实践活动。本人仅在这里简单地给大家介绍一下关于墙体彩绘的一些情况。虽然墙体彩绘艺术受到了年轻人的喜爱,但是我们建议不要在家中过多使用墙绘。因为它只能是室内装饰的一种点缀,如果频繁使用,则会使室内空间显得凌乱不堪,这样就是用之过度,违背了墙绘艺术装饰的本意。一些设计师认为,墙绘是亘古以来的艺术创作,然而在室内装修中运用并逐渐流行尚属首次;喜爱墙绘艺术的多是年轻一代,因此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墙绘艺术还会继续流行。也有设计师表示,墙绘艺术在居室中只是起到一个点缀的作用,也许是年轻业主一时俏皮的喜好,还不能称为流行的题材。也许一段时间以后,人们就忘记了或者不再喜欢这样的装点方式了。不管如何,在这个个性张扬的时代,很多个性化的的服务都在不断地兴起。

通过这些天的学习实践,我更加系统的了解了墙体彩绘。同时,充分地提高了自己的能力,接触了社会,使自己在各方面获得了全方位的提高。本次实践锻炼了我,也培养了我,通过社会实践这样一种形式,使我在各方面都得到了充分地成长。

大学生社会实践心得 篇10

看似简便的文件整理工作,却能反映出一个人的细心和耐心。字里行间的不一样代表的是不一样的社区,不一样的小组,往往一个疏忽,就会在登记时遗漏,事后要反复检查表格,做到万无一失。和人的交流也同样重要,在打电话给社区负责人时,我的紧张使我无法顺利交流,在蔡教师的帮忙下,我才渐渐熟悉了交流的技巧。

想要充分学习不能光坐在办公室,在我熟练了文件整理表格制作后,蔡教师给我安排了社会体育指导员的讲座和考试,从讲座中我懂得了光有做事经验并不能完美应对工作,同时也需要强健的体魄,才能在快节奏的生活中劳逸结合。

之后我还参与了健身日活动和演唱会活动的筹备,以及文件运输工作,这些工作让我更深刻的认识到,自我的本事还不够。这次实习结束后,我也会继续努力,不断挑战自我的薄弱面,加强与人交往的本事。

学生社会综合实践心得 篇11

首先,要选取贴近生活的课题,培养学生丰富的情感

小学综合实践课强调有意义的学习,注重知识的获取、技能的掌握与情感教育相结合,陶冶情操,培养兴趣。因此,学生的学习内容主要来源于儿童生活实践经验,从日常生活中的问题选取学习课题,建立与生活的联系,使学生因之产生兴趣,这是维系学习的原动力。因此,选取学习课题时,就应当使课程和学生的生活和社会实际相关联,缩小与学生的距离,为学生的知行统一搭起一座桥梁,使它们得以沟通。本年度,本班根据季节的变换分别开展了《走进春天》、《走进秋天》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们出去走一走、看一看、找一找,真真切切地去感受春、秋的变化、气息,这毫无疑问比课文中的描述要更有说服力。

其次,小学综合实践课要回归生活和社会

我们不能将学生圈在学校,而要以学生的活动和交往为线路,构建学校、家庭、社会生活的活动,实施全面教育。引领学生走出校门,走进社会,在家庭、社区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生活,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生活,用自己的方式去研究生活。为了让学生更好地贴近生活,我们班还组织过《走进敬老院》的主题活动。要通过各种生活体验活动,满足学生的天性,让学生在活动中获得快乐和愉悦的同时获得发展。引导学生自主从身边熟悉的事物入手,留心观察社会生活中发生的变化,体会社会进步与发展给人们的生活带来的积极影响。通过调查与研究,让学生了解敬老院的各种情况,了解老人对我们的关怀和帮助的需要。在活动过程中,激发学生尊老、爱老、敬老的意识。为老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组织学生给老人讲故事、唱歌、打扫卫生等。这样既丰富了老人的晚年生活,让老人充分体会到社会大家庭的温暖,也为小学生献上自己的爱心提供一个很好的平台,促进尊老、爱老、敬老的传统美德。使素质教育由家庭向社会延伸,达到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

最后,要发挥时间上的近距离效应,实施学生生活中的教学

早在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就曾提出“生活即教育”理论,大力倡导生活教学。他指出,“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之变化。生活无时不变,即生活无时不含有教育的意义”,要使学生“充分得到自由的生活,从自由的生活中得到真正的教育”,“生活就是教育,就是教育的内容。”他认为生活的过程就是教育的过程,教育应该在种种生活中进行,从中我们可以看出他极其重视学生在生活中的亲身经历、实践和创造,注重教育向生活的回归。因此,理论联系實际是小学综合实践课的最大特点。当今世界的社会现象千变万化,学生生活在充满各种信息的社会里,适当引入一些社会热点问题会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有助于目标的有效达成。可以说小学综合实践课光有系统性知识教学是不够的,学校与社会中的各种生活事件随时发生,因此,教师要注意把握时机,抓住教育的切入点、结合点,针对学生的思想和具体表现找准时机,然后结合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有目的地渗透,使学生随时随地受到教育,从而促进生活世界和科学世界的统一,生活与发展的统一。

总之,小学综合实践课“回归生活和社会”是立足于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的主体性思想;立足于课内外结合,课堂与生活、与社会联系,促进知情意行统一的整体性思想;立足于学生社会活动的实践性思想的合理教学思路,是力求教学目标、教育内容的选择与组织实施符合学生的生活逻辑,建立在学生生活经验基础上的,根据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的内在规律安排教育活动的开放性教学。这种教学思路既为广大教师所认可,又为全体学生所接受。唯此,才能使小学综合实践课真正成为一切学生喜欢的、真实有效的生活课程。

学生社会综合实践心得 篇12

一、注重方法,突出有效

综合实践活动应该注重学习方式的有效性,克服学习方式表层化的局限,切实引导学生通过多样的实践过程和学习方式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促进能力不断提高。

避免活动的随意性,通过规范、严谨的活动过程获得真实有效的情感体验。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时,总要经历调查、访问、实验、制作、数据收集与处理、小区服务等多种实践过程。这些实践活动都具有特定的程序及具体的方法要求,如果每一种实践活动在具体操作中不建立规范有序的要求,那么,学生的实践活动就容易出现随意性问题:调查访问变成随便问问,参观考察变成随便看看……那么,无论参加多少次实践活动,都难以达到体验提高的目的。因此,提高活动方法的有效性,必须注重方法和过程的规范和严谨。

从实施活动的过程说,无论简单或复杂、大型或小型的主题活动,一般都要分三个步骤:一是准备阶段,即提出本次活动的基本任务,确定活动主题,分好活动小组,制订活动方案及活动必需的工具等,在这个阶段,指导老师可以动员活动成员自主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从而更好地、及早地了解活动目的。二是活动的实施阶段,也是最关键的一步,它是学生运用一定方式方法进行具体活动, 进而获得情感体验的基础。三是交流总结,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取向。

就开展活动的方法来说, 学生必须经历两种以上解决问题的方法,如问卷调查法、参观法、撰写日志法、实验法、设计与制作法等。这些方法不是随意的,应该适合参加的活动,解决提出的问题,这样才能提高活动效率,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精神。

二、责任分工,各司其职

社会实践多以小组合作开展活动,小组成员一般控制在8至10人,由于是小集体,活动时要求小组成员既要相互支持,密切配合,发扬团队精神,又要积极承担个人责任,各司其职,出色地完成小组学习任务, 因此开展小组合作前要有一定准备和训练。比如:教师要告诉学生“本次合作要达到什么目的,它是如何展开的”、“组内该如何分工, 每个岗位的职责是什么”、“怎样才能把自己的工作做好,老师、同学们的期望是什么”等。组内分工是小组合作的前提,小组成员必须明确自己在小组中的角色,承担起自己的职责,从而实现共同活动目标。只有这样,才能避免部分学生因责任分散而产生的依赖他人、坐享其成的思想和行为。暑假“红领巾在小区飘扬”主题实践活动中,我带领彩虹小队去小西湖西街小区参观访问,了解小区工作人员的辛苦,感受小区工作人员一心为民,服务孤寡老人的孺子牛精神。根据本小组学生的特点, 我安排善于观察、口齿伶俐的王兴宇采访小区主任,了解小区工作人员工作流程、职责等,安排摄像能手肖宇轩捕捉小区动态画面,让细心的吴彦霖同学深入孤寡老人———李奶奶家打扫卫生, 跟老人聊天;让动手能力强,会干一定家务的周悦和李金一进入小区食堂亲自掌勺,为小区这几位孤寡老人打饭,再亲自送到每位老人家中,等老人吃完饭后又洗涮碗筷。

由于分工明确,小组成员对自己要负责的工作非常尽心。集合时,他们个个显得异常兴奋,都在七嘴八舌地交流着,分享着各自的劳动收获和体验。

当然,组内角色的担任也因活动内容、场地等实行互换和轮换,这样不仅学生有新鲜感,而且让学生在不同“岗位”上都能得到锻炼,对提高其自身素质及合作能力都有意义。

三、充分交流,顿悟思想

充分有效的交流是合作能力形成的基础,但是,在合作交流时,一般都是那些反应敏捷、乐于表现的优等生掌控着学习进程,发言机会多,发言有深度,而那些性格内敛或反应较慢的学生更多的只是附和。怎样改变这一学习状况呢?

我认为,教师一定要想方设法地让学生充分发言。首先要保证充裕的交流时间,鼓励学生通过交流,增进理解,联络感情,实现心理共融和默契。同时,还要让每个学生都有发言机会和相互补充、更正、辩论的时间,使不同层次学生的智能都得到发挥;其次,使学生在交流中学会分享。合作与分享是相辅相成的。光有合作没有分享,导致孩子养成独享的不良习惯;光有分享没有合作,使孩子养成坐享其成的不良行为。因此, 培养孩子合作与分享对其人格形成与发展至关重要,在交流中分享,各种角色的思想得到互换,心灵得到新的启迪。

在我校开展的“红领巾在风中飘扬”主题活动中,我带领彩虹小队“兵分两路”,一组排练节目慰问空巢老人李奶奶,一组以“我为老人送饭”为己任,跟随小区李阿姨挨家挨户为老人送饭,在规定时间内两小组同学在王奶奶家集合。在王奶奶家,慰问小组看到送饭小组成员为王奶奶盛饭、喂饭的场景,深受感动。慰问小组同学开始眉飞色舞地汇报起来,说他们为李奶奶带去的节目很精彩, 李奶奶很高兴, 今后还要经常去等。而送饭小组成员毫不示弱,七嘴八舌地说起了:李阿姨能记住每位老人的口味,哪个饭盒是哪位老人的,这位王奶奶虽遭遇坎坷,但是个乐观健谈的老人,甚至有一位学生在跟王奶奶说话时几次哽咽,问其原因,她说:“我想起了自己过世不久的奶奶……”我想,这种其乐融融、轻松自在的氛围中的交流是真挚的、诚恳的、发自内心的。孩子们思维活跃、各执己见,很快,他们就达成共识:每周去一趟李奶奶家,为这位空巢老人讲讲笑话,说说发生在校园里的新鲜事;每周去一趟生活困难的王奶奶家,给她带好吃的东西……

活动即将结束离开时,学生与王奶奶挥手,再挥手,叮嘱再叮嘱的难分难舍的画面永远定格在我的脑海中……

上一篇:圣诞节送给恋人的经典短信下一篇:绝对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