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练习题

2024-07-0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练习题(通用8篇)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练习题 篇1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一.选择题

1.军机处设置的最初目的是

()

A.适应西北用兵之军事需要

B.加强中央集权

C.剥夺朝中大将兵权

D.巩固皇权

2.以下关于明朝“废行省,设三司”的措施评价,正确的是

()

A.通过分散地方的权力来加强中央的权力

B.是我国古代行政区划制度划时代的变革

C.有利于加强明朝边境地区的新防御力量

D.政府各部门互相牵制,客观上减轻了对人民的压迫 3.明清君主专制强化给中国社会带来的影响是

()l ①有利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发展②压制了商品经济的发展③压制了民主思想的发展④是导致近代中国的落伍的重要原因

A.①④

B.①②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4.标志着君主专制制度发展到顶峰的是

()A.军机处的设置

B.八股取士的实施

C.厂卫机构的设立

D.严酷的文字狱 5.伴随我国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发展历程的两对基本矛盾是

()① 中央政府与地方割据势力的矛盾②皇权专制与相权制约的矛盾③皇位世袭与外戚、宦官干政的矛盾

④商品经济与自然经济的矛盾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6.下列关于我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各项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

A.秦始皇废除分封制,推行郡县制

B.西汉初年分封王国,郡国并行

C.元朝废除州县制,实行行省制

D.明朝废除行省,地方设三司

7.明初撤销中书省及丞相官制,皇帝秘书班子内阁的地位上升,主要反映了

()

A.中央政府提高工作效率

B.文臣的地位开始提高

C.君主专制统治大大加强

D.科举制度不断发展 8.明初管理地方政权的机构是()

A.节度使 B.中书省 C.行中书省 D.三司 9.明初加强专制统治的措施中,与后来宦官专权有直接关系的是()A.废除丞相 B.设立厂卫特务机构

C.八股取士 D.以地方设“三司” 10.“票拟”是()

A、大臣的奏章

B、阁臣帮助皇帝对大臣奏章的批复意见 C、皇帝对大臣奏章的批复意见

D、对大臣奏章的批复意见

11.明清时期,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空前强化所反映的本质问题是()A、封建统治日趋稳固

B、封建统治日趋衰弱 C君主专制空前强化

D、封建国家日趋巩固 12.关于清朝军机处,不正确的表述是()A. 军机大臣由皇帝的亲信、重臣组成 B. 能接触国家的军政机要

C.始终是清朝位于六部之上的中央最高行政决策机构 D.它的设立使皇权进一步加强

13.自秦朝历汉唐至明清(公元前221年至公元1840年)的两千年间,中国古代国家的主要特征是:①皇()帝“家天下”制度

②中央集权制度

③官僚制度

④“多民族”与“大一统” A.①② B.①②③④

C.①②③ D.②④ 14.内阁制正式确立是在()

A.明太祖时期 B.明成祖时期 C.明宣宗时期 D.明宪宗时期 15.明太祖废除了宰相制度,根本上是()

A、因为宰相胡惟庸“谋危社稷”

B、地方上设三司后,宰相职权扩大

C、加强君主专制的需要

D、宰相之职可以由六部替代 16.宋太祖和明太祖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上有相同之处()

A、极大地削弱相权

B、分化中央和地方事权

C、地方上高三司分权

D、废丞相,由六部分理政务

17.明太祖设置殿阁大学士,作为侍从顾问;康熙帝设南书房,挑选翰林院学士入值()

A、说明明清饱学之士享有政治特权

B、明太祖和康熙帝处于权力危机境地

C、明清皇帝重视文人敷衍文雅

D、都是君主专制制度的产物 18.秦朝以来,直至清朝前期,中国政治制度演变的最突出特点是()

A、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的斗争激烈

B、国家的统一和分裂相交替

C、专制皇权的日益强化

D、专制皇权与相权的斗争日益激化 19.我国封建社会长期实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根本原因是()A.统治阶级的要求 B.法家思想的启示

C.封建经济的分散性 D.规定皇权的至高无上 20.我国古代丞相一职的设立与废除体现了

()

A、国家统一的需要

B、封建专制统治的需要 C、权力相互制约的需要

D、政令统一的需要

21.军机处的设立标志着我国古代君主专制制度达到了顶峰是因为它

()A、提高了清王朝的行政效率

B、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C、完全听命于皇帝,军国大事由皇帝一人裁决

D、提高了大臣的地位与权限

22.规定“以后子孙做皇帝,并不许立丞相,臣下敢有奏请立者,文武群臣即时劾奏,将犯人凌迟,全家处死”的主要目的是()

A、提高办事效率

B、强化君主专制

C、让“群臣”监督皇帝

D、精简政府机构

23.君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在我国封建社会后期消极作用逐渐增大的主要原因是()

A、激化了阶级矛盾

B、出现宦官专权的局面 C、统治阶级内部争权夺利斗争激烈

D、严重阻碍中国社会进步

二.材料解析题

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面问题:

材料一:(顺治年间)“奏章票拟,主之内阁;军国机要,主之议政处”。——《枢垣记略》

材料二:雍正年间,用兵西北……始设军需房于隆宗门内,选内阁中书之谨密者入直缮写,后名军机处。地近宫廷,便于宣召。——赵翼《曝杂记》

(1)据材料一,说明顺治年间的政治制度有何特点?它有何弊端?

答:特点:内阁、议政王大臣会议权力较大,皇权受到一定的限制;满洲贵族(议政王大臣)权势大。弊端:皇权受到限制,不利于稳定朝政;满洲贵族权势大,不利于争取汉族地主阶级的支持

(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回答,雍正设军机处的直接原因是什么?军机处设立及发展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答:直接原因:处理西北紧急公务。

根本原因:加强专制皇权、巩固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封建统治)的需要。(3)军机处有何特点?

答:军机大臣品级不高,利于皇帝控制;军机大臣人数较多(六、七人),可以防止大臣专权;参与处理机要政务,能够协助皇帝控制政权;军机处设在离皇帝办公近处,便于皇上随时召集。

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唐太宗说)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千端万绪,须合变通,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划,于事稳便,方可奏行。岂得一日万机,独断一人之虑也。且日断十事,五条不中,中者信善;其如不中者何?以目继月,乃至累年,乖谬既多,不亡何待!

--—《贞观政要〃论政体》

材料二:

(明太祖语)自秦始皇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我朝罢相,设五府、六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顽,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

——《明史纪事本末》 请回答:

(1)据上述材料,唐太宗认为处理政务时“稳便”的方法是什么? 明太祖认为“稳当”的方法又是什么? 答:唐太宗:丞相等先集体议政,皇帝最后决断。明太祖:取消丞相,中央各部分理政务,互不统属,皇帝直接管理。

(2)唐太宗与明太祖对丞相的看法有何不同? 答:唐太宗认为置丞相有利于提高中央的行政效率,可避免因君主决策失误而亡国。明太祖认为设置丞相是政治**的根源,应废之,集权于皇帝一人。(3)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谈谈你对两位帝王观点的认识。

答:唐太宗把君权与相权协调起来,注意发挥宰相参政辅佐的作用,进一步完善了中央集权制度;明太祖把君主专制与宰相制度对立看待,从制度上取消相权,虽然保证了君主的绝对权威,但却使中央集权制度走向了衰落,助长了官场上的唯上是从和因循守旧之风。

三.问答题

1.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完善和加强,反映出封建专制统治加强的轨迹。中国古代封建帝王对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所起的作用不尽相同。请回答:(1)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核心和本质是什么? 核心:皇权至上和地方服从中央。本质:专制政治(或君主专制制度))(2)在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发展的过程中存在着哪两对基本矛盾?其发展趋势怎样? 基本矛盾:皇权与相权的矛盾,中央政府与地方割据势力的矛盾。

发展趋势:相权逐步削弱并最终废除,皇权不断加强;地方权力越来越小。中央集权不断加强。(3)你如何评价这一制度的进步作用和消极影响? 进步作用:在明清之前,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具有进步性,表现在: ①适应了农业社会发展的要求,(能有效地组织人力、物力和财力从事大规模的生产活动和救灾行动,)有利于封建国家的统一与社会安定;

②有利于先进的生产技术和文化在较广阔的范围内传播,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 ③有利于民族融合。

消极作用:明清时期(封建社会后期)起,消极作作日益显著: ①助长了官场唯上是从、因循守旧之风和官僚作风 ②造成了官僚机构臃肿,加重了人民负担; ③助长了官僚作风和贪污腐化之风;

④八股取士、文字狱等文化专制禁锢了人们的思想,压抑了人们的创造性,妨碍了科学的发展与社会进步;

⑤阻碍了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束缚了社会生产力发展,妨碍了中国社会的进步。在明清时期,我国社会发展迅速落后于西方国家。

(4)唐太宗、宋太祖、明太祖在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方面各有何突出特点? 答:唐太宗实行三省六部制,分相权为三,互相牵制;宋太祖从兵权人手,削弱地方权力;明太祖废丞相,亲自掌管六部,君权极端加强。

(5)概括指出上述特点对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发展所起的不同作用。

答:唐朝:形成了严密的中央集权体系,提高了行政效率;宋朝:铲除了地方割据的基础,但埋下了积贫积弱的祸根;明朝:使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全面走向腐朽。

(6)上述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过程,反映了中国封建社会怎样的发展趋势? 趋势:由盛而衰。

2.简述秦、唐、明、清(鸦片战争前)四朝所设立的中央行政机构。据此概括中国古代中央行政机构演变的特点和趋势。参考答案: 中央行政机构:

秦:在中央设立丞相、御使大夫和太尉(三公)和九卿。

唐:在中央实行三省六部制,三省为中书、门下和尚书三省;六部为吏户礼兵刑工。明:废除丞相,权分六部,设殿阁大学士备皇帝顾问,后形成内阁制。清初:设议政王大臣会议,保留明朝内阁制,后又设南书房及军机处。

特点和趋势:中央官僚机构日趋完善并形成严密的体系,有利于提高行政效率;君权加强,相权削弱,中央集权空前强化。

3.试综述中国古代封建王朝统治者是如何进行对各级行政机关的监察的。参考答案:

秦在中央设御史大夫,兼理国家监察事务。西汉初亦设御史大夫行监察权。汉武帝时,将全国分为13个州,派刺史监察地方。

隋、唐时期设尚书、中书(隋时称“内史”)、门下三省,将相权一分为三,互相监督。唐朝还将全国分为若干个(10或15个)道,作为监察区。

北宋设殿前司、侍卫马军司、侍卫步军司等三衙统领禁军,同时设立管理军务的枢密院。三衙、枢密院互相牵制、监督。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练习题 篇2

一、展现明初四位宰相悲惨下场,激发学生思考废相缘由

一般来说,学生对直观具体的内容更感兴趣、更容易接受。所以,教师利用生动具体的史料来创设情境,把教科书中抽象的、冰冷的历史概括,转换成具体的、生动的历史细节进行探究教学,可以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历史事件本身,激发学生一探究竟的热情,使被动历史学习的过程变为主动历史探究的过程。

【教学片断1】“宰相制度的废除”的教学设计

“宰相制度的废除”的教学设计流程图如下图所示:

(1)展示材料:教师展示相关的细节材料,如胡惟庸毒死刘基或私自扣押奏章的具体事实、朱元璋诛杀胡惟庸并灭其九族的情节和明初四位宰相都不得善终的史实,渲染皇权与相权矛盾的历史场景,让学生身临其境并产生强烈的探究欲望。

(2)生成问题:通过阅读上述材料,学生感受到胡惟庸不自量力、朱元璋手段残酷的同时,必然会产生强烈的疑问———明太祖朱元璋为什么诛杀胡惟庸并灭其九族?明初四位宰相尽是如此下场,其根本原因是什么?

(3)合作探究:随着材料的展示和问题的生成,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合作探究活动,并要求学生:1站在当时朱元璋的立场去思考他为什么这么做,采取了哪些措施?2回顾宰相制度产生、演变的过程,理解宰相对君主专制的双重作用,体会政治变革受历史、现实和个人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4)领悟总结:在解决上述问题的同时,继续从明太祖朱元璋的立场引导学生思考:1废相后朱元璋的目的实现了吗?2朱元璋又会面临什么新的问题?这两个问题解决的是宰相制度废除的影响,并导入下一学习内容。

本片断中,教师补充展示的历史细节材料,因真实、具体、生动而极具冲击力和震撼性,必然引发学生强烈的情感体验。这里的问题不是教师设计、强加给学生的,而是通过历史情境的创设,学生自主引发生成的,所以解决问题、寻找答案成为学生自身体验的需要,增强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二、还原朱元璋政务繁重的情境,启发学生探究内阁职权

政治制度演变的过程可以看作是人类不断探索解决问题的过程。利用史料创设情境来还原历史人物遇到的问题,让学生站在历史人物的角度去思考、探索、解决问题,使历史学习的过程变为历史体验的过程。这样,不仅能拉近学生与历史的距离,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更重要的是可以真切地体验历史的发展,更合理地阐释历史事件。

【教学片断2】“内阁的出现”的教学设计

“内阁的出现”的教学设计流程图如下图所示:

(1)还原皇帝面临的问题:

教师展示材料:材料(一)洪武十七年,朱元璋在八天时间内,揽阅奏折1160件,处理政事339件,每天只睡6小时。材料(二)朱元璋自己作诗曰“:百僚未起朕先起,百僚已睡朕未睡。不如江南富足翁,日高丈五犹拥被。”

通过两段材料,让学生来概括宰相制度废除后朱元璋所面临的问题:政务繁重、力不从心,已经影响国家的日常管理和自己的身体健康。引导学生体会当时朱元璋陷入怎样的两难处境:1要设置机构安排人员帮助他处理政务以减轻工作负担;2担心会出现如过去宰相那样权倾朝野的官员,威胁自己的专权。

(2)体会皇帝解决问题的思路:打开学生思维,思考当时朱元璋希望设置什么样的机构来解决困境,如不给实权不给正式编制、文员组成的秘书机构、设置多名官员以便分散他们的权力、最终的决策大权坚决不放手等,从而引导学生了解明朝设置内阁的思路。

(3)梳理解决问题的过程:1利用教材上的内容,请学生梳理内阁的设置、演变过程;2通过了解内阁大臣职权逐步调整的过程,让学生体会明朝皇帝们小心翼翼的行动正是加强皇权专制的内在需求。

(4)分析解决问题的得失:内阁的设置能否解决明朝皇帝们的烦忧呢?1请学生列表比较宰相和内阁大臣的异同点,总结内阁的职权、地位和作用;2通过内阁首辅张居正所作所为,启发学生思考内阁的设置带来了什么新的问题。

本片断中,不管是用史料来还原朱元璋面临的问题还是让学生体会解决问题的思路、梳理内阁演变过程等教学环节,都试图引导学生站在当时明朝皇帝的角度去思考、体会专制社会皇帝防止大权旁落的心态和智谋,从而认识内阁设置的原因、演变的过程和对明朝政治发展的影响。还需要说明的是老问题的解决还会带来新的问题,正是一个一个问题的解决,推动了历史的进程。

三、描绘军机大臣工作过程,引导学生总结君主专制

人对事物的认识是先从具体、感性认识到抽象、理性认识。历史教学过程就是通过展现真实的、具体的历史材料,让学生形成抽象的、概括的历史结论的过程。教学注重的就是学生学习的过程与方法,起初学生并不一定能自己得出正确的历史结论,但必须相信和坚持:方法是在坚持实践的过程中逐步习得的,能力是在不断的“试错”过程中慢慢提升的。

【教学片断3】“军机处的设立”的教学设计

(1)教师展示材料:材料(一)清初沿明旧制“,章疏票拟,主之内阁。军国机要,主之议政处”。材料(二)雍正七年西北用兵,往返军报频繁,内阁距内廷太远,皇帝不便亲授机宜,故在此年元月,在内廷设立军机处。设置问题:依据材料分析,雍正帝为什么要设立军机处?并引导学生通过材料(一)认识其根本原因。

(2)教师补充展示历史材料,如军机大臣工作详细流程、军机大臣接受皇帝召见跪受笔录的细节、军机处“廷寄”制度等。设置问题:阅读材料结合书本内容,说说军机大臣的具体工作内容有哪些?本环节教师引导学生阅读历史材料,直观了解军机大臣的具体职责和处理政务的做法,处于感性认识阶段。

(3)进一步设问:1概括军机处有哪些特点?2军机处的设置对清朝政治有何影响?本环节是在上一个环节了解军机大臣具体工作的基础上,认识军机处的特点和影响,让学生深入把握军机处的概念和皇帝与军机处的关系,将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

本片断中,描述清朝军机大臣具体工作状况的历史材料,一定是具体、生动的细节,以便学生对军机处的工作有直观、真实的感受,然后再引导学生抽象概括出军机处的特点和影响,把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这一过程作为教学的重点,绝对不能省略或简化。这是为了突破“军机处的特点及其影响”这一重难点内容,也是为了提高学生概括历史材料、在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更是为了训练学生掌握“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历史研究的基本方法和素养。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练习题 篇3

关键词:英语歌曲;初中英语教学;辅助运用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05-103-01

一、英语歌曲在初中英语教学中辅助运用的重要性和可行性

作为我国学生必须掌握的一门外语,英语占据了不少的学习时间。但由于缺乏语言环境,以及语言学习自身具有的繁琐的特性,我国学生的英语学习过程相对枯燥和沉闷。如何改变传统的单一的教学模式,是英语改革的重要方面。

歌曲是一种具有强烈感染力的艺术形式。优秀的英语歌曲有着丰富的内容,和谐的旋律。歌词和旋律的感染力,能够引起学生心灵的共鸣,降低学生对陌生文化的抵触感。同时歌曲还是一种文化载体。歌曲往往具有独特的文化内涵,蕴含了该地的文化习俗、传说、典故。

语言和音乐具有许多共性,近些年来,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尝试将音乐应用到语言教学实践中,而英语歌曲在英语语言教学的应用实践是其中的重要部分。实践证明,初中生对外部世界具有浓厚的兴趣,将英语歌曲运用到课堂教学中,能刺激大脑增强记忆,能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因此将英语歌曲推广到英语语言教学中具有其重要性和可行性。

二、英语歌曲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作用

1、激发学习兴趣,改善课堂气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激发学生融入学习过程的不竭动力。根据当堂课需要讲解的内容,英语教师可以在每堂英语课前,选取相应的英文歌曲进行播放。通常情况下,一首好的英文歌曲作为教学背景,可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在英文歌曲的聆听或演唱过程中,感受美的旋律,在调节学习情绪的同时也激发了学习兴趣,同时活跃了课堂学习气氛。

2、扩大词汇量

词汇是语言教学的重点,但在传统学习过程中,学生是通过死记硬背来记忆单词,这种暂时记忆方式学会的词汇,因为没有相应的记忆语境,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慢慢被遗忘。学生一旦陷入背了又忘,忘了又背的记忆困境,就会感到枯燥和繁琐,甚至因此厌恶单词的学习。而将英语歌曲融入词汇学习当中将会给英语学习者提供一定的语境,激发学习者的兴趣,并且促使学习者将单词运用在对话实践中。

3、训练听力

从类型上划分,英语歌曲在教学过程中属于听力范畴,听歌的过程主要是对听力进行训练。歌曲凭借其短而精的特征,很适合作为课堂上听力练习的一个趣味补充。值得注意的是,教师对歌曲的选择是极为重要的。初中学生的词汇量较少,听力也较弱,应择优选择一些词汇简单且速度较慢的歌曲。同时为增加趣味性和目的性,教师可以设置不同形式的听力练习。例如听歌曲填词,教师将歌词中较关键的词,特别是学生新近学习过的单词空出来,让学生边听歌边填词。或者教师事先针对歌曲内容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听歌,然后分小组讨论并进行回答,这样可以有效的训练听力。

4、矫正发音

英语教师应注意选择发音及语调都比较纯正地道的歌曲,这样学生在学习歌曲的过程中,可以通过模仿来矫正自身发音及语调。许多流行歌曲节奏欢快、朗朗上口,对于学生而言,经常学唱这样的歌曲,语音语调方面会有显著提升,发音准确度也将提高。与此同时,学生对于语音的辨别能力也会提升一个层次。因此,初中英语教师可以借助流行歌曲来提高和矫正学生的语调和发音。另外,英语歌曲中存在大量的弱读及连读,学生在听和唱的过程中可以增强英语语感。

5、增强阅读理解能力

英语是一门语言学科,英语歌曲可以作为教学材料来使用。教师在对英语中的语音、词汇、语法等进行讲解的时候,可以将英语歌曲作为补充材料来对学生进行讲解。同时某些英语歌曲具有较强的故事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把歌曲当做短文来进行阅读练习。

6、拓宽视野,增加文化知识

学习一门语言既要掌握该语言的词汇、语法、发音及语调等“硬”知识,又要了解这门语言的“软”背景,即英语所属国的文化、风俗。了解某国的文化、风俗对于学习该国的语言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在初中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适当地给学生介绍外国的文化,增强学生对外国文化的理解,让学生在理解文化的同时更好地学习这门语言。歌曲是一个民族喜怒哀乐的直观表达,反映的是其心声,英语歌曲就是展现外国的风俗及文化。

教师可以采取在节庆日播放相应英语歌曲的方式来带领学生们更好地了解外国文化。例如,在圣诞节这天,课前教师可以提前用彩带、气球装饰好教室,准备一棵小圣诞树,树上挂满糖果等小礼物。教师在课堂上提出问题,回答正确的学生可以获得一份小礼物。在课堂中,教师头戴圣诞帽,介绍圣诞节的来历,以及西方过圣诞节的一些娱乐活动。同时准备一些圣诞节的歌曲,如《We wish you a Merry Christmas》、《Jingle Bells》等,作为学习材料。在圣洁的歌曲旋律当中,学生能够体会到西方对于这个节日的推崇,对于耶稣的尊重,感受到这个节日与我们所处的文化氛围是有区别的,从而拓宽视野,增加文化知识。

英语歌曲教学一直都是初中英语教学的一个重要辅助模式,它能让学生在教学中放松心情、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同时又能在教学过程中起到训练听力、矫正发音、增强阅读理解能力的作用,对于拓宽学生视野也有着极大的益处。我国英语教学方式目前正日益完善,但仍存在注重死记硬背知识多于听说读写能力的特点。在中小学教育改革的新形势下,这种脱离实际的哑巴英语的弊端日益暴露。而英语歌曲以轻松愉快的游戏方式替代原本枯燥无味的英语反复训练,也为英语趣味课堂教学提供了参考。

参考文献:

[1] 翁天虹. 让流行融入英语课堂[J]. 文理导航(中旬),2011(07).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练习题 篇4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了解明朝内阁、清朝军机处设立等史实,掌握明清加强君主专制措施。

分析明清两朝在政治制度上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认识明清君主专制制度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产生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

分析有关内阁制和军机处的史料,培养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思维方法。

分组讨论,探究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初步掌握从不同的角度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辩证地历史地看待历史现象的能力。(3)情感态度价值观

明清专制主义的强化,使中国社会的发展开始落后于西方国家,但这又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

我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确立和发展是与社会发展相联系的,正确认识中国的历史和文化,树立历史意识,感悟中国古代政治文明的发展。

重点:明清君主专制加强的措施

难点:明清君主专制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1.导入设计

创设情境:以自编历史情景剧导入。学生模拟课前编排好的两汉、隋唐和明清官员上朝的礼仪。学生观看后,教师提问:两汉、隋唐和明清时期的官员上朝时,礼仪有什么变化,这种变化说明了什么?

学生通过观察发现,官员上朝时的礼仪由站着(两汉)→坐着(隋唐)→跪着(明清)。这种变化说明皇帝地位越来越高,权力越来越大,而官员地位(包括宰相)在逐渐下降。到明清时,君权更加突出,君主专制空前加强,为什么会产生这种情况?以此导入。

2.宰相制度的废除

通过问题设置,创设情境,启迪思维,思考并解决问题。

(1)根据前面所学知识,思考:宰相制度是什么时候建立的?其职能是什么,曾经起到什么样的作用?

(2)以史料研习方式,了解明朝废除宰相制度的原因

自古三公论道,六卿分职,并不曾设立丞相。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

——《明太祖实录》

阅读材料,请回答: ①明太祖对宰相的看法如何?

②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朝废除宰相制度的原因是什么?(直接原因:胡惟庸骄恣擅权;根本原因:相权过大,威胁皇权。)

3.内阁的出现

(1)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了解内阁出现的原因、内阁概念及内阁的主要职能。(明成祖时选拔翰林院的官员到文渊阁,参与机密事务的决策,由于文渊阁地处宫内,阁臣常在殿阁随侍皇帝,故称“内阁”。其功能是为皇帝服务,是皇帝的顾问,无决策权。)

(2)引导学生阅读教材提供的关于“胡惟庸案”“票拟与批红”“首辅张居正”等材料,讨论分析中国古代的宰相制与内阁制的区别。

(明太祖废除丞相制度是皇权与相权矛盾演化的结果。后来明成祖设立内阁,内阁权力不断加大,到明朝中后期内阁首辅以俨然成为宰相,但是它始终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级的行政机构或决策机构。所以说,历史上的宰相是皇帝的助手,参与国家大事决策,对皇权有一定的制约作用;而阁臣是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职权大小由皇帝决定,不能对皇权起到真正制约的作用。

4.军机处的设立

(1)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小字,了解军机处设立的原因、主要职能及特点。

(2)补充材料,说明清朝内阁、议政王大臣会议、南书房鼎足而立,而到雍正年间设置军机处,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分组讨论,思考探究:

(1)回顾中国古代历史,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发展到明清时期有了怎样的变化?(君主专制空前强化)

(2)这种变化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练习题 篇5

【课程标准】

了解明朝内阁、清朝军机处设置等史实,认识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教学内容】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是我国封建社会占统治地位的政治制度。该制度经过秦汉、隋唐、宋元等阶段的不断发展,至明清时期达到顶峰。

明清时期,我国封建社会开始走向衰落,但君主专制统治却进一步加强。《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这一节课,从三个方面讲述了明清社会这一发展趋势。第一目“明朝内阁制的建立”阐明了明太祖朱元璋废除中国历时1000多年的宰相制度的原因、经过和影响;指明了内阁制产生的背景、过程,内阁的性质和作用。第二目“清朝军机处的设置”则叙述了清朝中央权力从议政王大臣会议向军机处过渡的过程,从而突出了清朝君主专制制度发展到顶峰的这一主题。第三目“统一多民族国家的进一步巩固”强调了 清代对西藏和新疆的管辖与治理,西藏册封制度和伊犁将军。【教材特点】

本节特点之一是:内容抽象、政治性、理论性强,学生不易理解。因此,教学中要明确重点,突破难点。

本节特点之二是:具有总结性的作用和地位。明清时期已到中国封建社会的后期,政治制度在前代基础之上又有新发展,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发展到空前强化时期,且逐步走向衰落。【学情分析】

本课的教学对象是高中一年级的学生,通过初中的学习,已经初步了解中国古代的封建制度;由于平时媒体的传播(如电视剧等),比较普遍地以明清时期为素材,因此,学生对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及发展会有所了解。但学生在认识君主专制制度加强的背景及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上,仍存在一定难度,需要教师加以指导与解释。【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识记明朝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废丞相,权分六部),理解宰相制度的废除是强化君主专制的必然结果。

(2)了解明朝内阁制度形成的经过及其发展;理解内阁制与宰相制度之间的区别,培养学生比较历史事件的能力。

(3)掌握军机处的地位与作用,理解它对君主专制进一步加强的影响。【过程与方法】

(1)联系历朝历代皇权与相权之间的矛盾,结合明清的社会背景,引导学生分析明初废除宰相制度的必然性。

(2)通过讨论,比较内阁制与宰相制之间的异同点,培养比较、分析历史问题的方法

(3)利用历史材料,设置历史情景,引导学生探究历史问题,学会从历史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的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到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的强化,既有助于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也极大地阻碍了中国社会的进步,做一个有民主意识的现代公民,既不妄作一个否定中国传统的“愤青”,更不能做唯唯诺诺的奴才,做到真正爱国。【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明清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 【难点】:内阁制与宰相制的区别;

为什么说军机处设置标志着君主专制制度达到了顶峰? 明清加强君主专制的影响。

【课时安排】

1课时 【课堂教学】 [导入] 利用《凤阳花鼓》片段导入“说凤阳,道凤阳,凤阳是个好地方,自从出了朱皇帝,十年倒有九年荒。”设问学生:“朱皇帝”是谁?安徽凤阳自从出了明太祖朱元璋后,非但没有呈现出富贵吉祥之兆,反而十年九荒,这是怎么回事呢?明太祖朱元璋是一位什么样的皇帝呢?他在政权建设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呢?通过这些问题引发学生的兴趣,进入明朝的学习。

[新课]

一、明朝君主专制的加强

————君主专制达新高度

以后子孙做皇帝时,并不许立丞相,臣下敢有奏请立者,文武群臣即时劾奏,将犯人凌迟,全家处死。

——明太祖《皇明祖训首章》 凡我子孙,钦承朕命,无作聪明,乱我已成之法,一字不可改易。

——明太祖《皇明祖训·序》

(一)宰相制度的废除

1、原因: 直接原因:丞相胡惟庸骄横专权

根本原因:相权过大,威胁皇权。

读史料:

“自秦始皇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多有小人专权乱政。我朝罢相……

——《明史纪事本末》

请问:为何“我朝罢相”? 史料:胡惟庸案

胡惟庸(?~1380年),汉族,濠州(今属安徽)人。胡惟庸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宰相。洪武三年,拜中书省参知政事。六年七月,凭李善长推荐,任右丞相,约至十年进左丞相。位居百官之首。随着权势的不断增大,胡惟庸日益骄横跋扈,擅自决定官员人等的生杀升降。先阅内外诸司奏章,对己不利者,辄匿不上报。各地喜好钻营、热衷仕进之徒与功臣武夫失职者,争走其门,馈送金帛、名马、玩物不可胜数。胡惟庸还千方百计地拉拢因犯法受朱元璋谴责的吉安侯陆仲亨、平凉侯费聚,令其在外收集军马,以图谋反。

这一切引起朱元璋的极大注意。朱元璋从元亡的教训中,深感臣下权力太大,会导致元末“宰相专权”的局面重演。

洪武十三年正月,涂节上书告胡惟庸谋反。朱元璋遂以“枉法诬贤”、“蠹害政治”等罪名,将胡惟庸等处死。

胡惟庸案前后株连竟达十馀年之久,诛杀了三万馀人,成为明初一大案。事后朱元璋还亲自颁布《昭示奸党录》,告诫臣下,切以胡惟庸为鉴。

2、措施: 废除中书省和丞相,以六部分理全国政务

3、影响:积极:中国历史上延续一千七百多年的宰相制度从此被废除,君主专制进一步加强。

消极:使皇帝政务繁多,身心疲惫。

(二)内阁的创立

1、背景: 丞相废除后,政务繁多,皇帝一人无力应付

2、创立经过: 明太祖:殿阁大学士(侍从顾问)

——奠定基础 明成祖:文渊阁大学士(参与机务)

——正式确立 明宣宗:内阁大学士(票拟权)

——发展 明神宗:内阁首辅(张居正侵夺六部职权)

——全盛

内阁的创立与发展名称职权设立殿阁侍从顾问,不明太祖明太祖参与决策大学士明成祖明成祖设立内阁参与军国大事的商讨时期特点品级较低地位逐渐上升,有专门的衙署和属官地位更加重要;内阁首辅权压群臣

什么叫“票拟”?什么是“批红”?你能否用现代词汇通俗地解释它?

票拟就是秘书起草对公文的审批意见;批红就是领导对审批意见的认可与否。

阅读史料:

万历四十年内阁首辅叶向高曾说:“我朝阁臣,只备论思顾问,原非宰相!中有一二权势稍重者,皆上窃君上威灵,下侵六曹之职掌,终以贾祸。”

——《神宗实录》

思考:明朝的内阁首辅就是变相重设的宰相吗?

参考答案:历史上,宰相是皇帝的助手,拥有最高决策权和总领最高行政权,其地位十分巩固,对皇权具有制约作用。

阁臣是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只是皇帝的侍从咨询机构,并无决策权。虽有内阁大学士大权在握的现象,但其权力并不来自于制度、职位,而来自最高统治者的个人支持与信任。一旦失宠,地位便一落千丈,不能对皇权起到真正制约作用。明中期以后“票拟”权宰相制与内阁制有何区别?——内阁的性质:是明代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权力宰相制参与决策权皇帝的侍从机构,无决策权3

权力来源制度、职位内阁制皇帝的支持、信任

3、评价: 明朝内阁制度始终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级的行政机构或决策机构.内阁是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不可能对皇权起到制约作用。

二、清朝君主专制的加强皇帝——标志着君主专制达到顶峰军机处南书房内阁皇权得到空前加强皇权得到扩大议政王大臣会议皇权受到限制 议政王大臣会议:清朝初期满洲贵族商讨并决定军国大事的一种重要形式。它决定的事,连皇帝也难以更改。

康熙时南书房的设置:目的:为了扩大皇权

内容:参与机务,替皇帝起草谕旨

作用:中枢机构一分为三(内阁、议政王大臣会议、南书房),最

后集权于皇帝

军机处:(1)、设立的原因:

材料一 雍正年间,用兵西北两路,以内阁在太和门外,直(连日值班)者多虑漏泄军机,始设军需房于隆宗门内,选内阁中书之谨密者入直(值)缮写。后名军机处,地近宫廷,便于宣召。为军机大臣者皆亲臣、重臣,于是承旨、出政皆在于此矣。

——引自赵翼《檐曝杂记•军机处》(为用兵西北,防止泄露军事机密而设置)(2)、军机处的职能:

材料二 军机处名不师古,……军国大计,罔不总览,自雍、乾后,百八十年,威命所寄,不于内阁,而于军机处,盖隐然执政之府矣。

——引自《清史稿•军机大臣年序表》(辅助皇帝处理政务的最重要的中枢机构)(3)、军机处的特点:

材料一: 军机处“直(值)庐初仅板屋数间……(属员)直舍仅屋一间

——引自赵翼《檐曝杂记•军机处》

材料二: 机务及用兵皆军机大臣承旨,天子无日不与(军机)大臣相见,……即承旨诸臣(军机大臣)亦只供传述缮撰,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也。

——摘自《清史稿•军机大臣年序表》 简、速、密(上传下达、跪奏笔录)(4)、军机处的评价:

a.简、精、速、密,提高了中央集权政府的行政效率;

b.进一步加强了君主权力,军政大权 完全集中于皇帝手中,标志着君主专制制度达到了顶峰。

军机处和议政王大臣会议的区别?

 军机处没有议政王大臣会议那样的决定权。军机处实际上只是皇帝的一个亲信秘书班子,军国大事全凭皇帝裁决,军机大臣只能惟命是从,负责往下传达,连建议的权力也没有。

 这样从中央各部到地方军政首脑,实际上都直接听从皇帝的指挥。至此,不仅内阁形同虚设,议政王大臣会议也名存实亡,皇权得以大大加强。

军机处的设立:标志着我国的封建君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达到顶峰。

清朝作为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君主专制发展到顶峰,经历了怎样的过程?

清初(皇太极)——议政王大臣 会议、内阁、六部 ——皇权受限 康熙——议政王大臣会议、内阁、六部、南书房——集权于帝 雍正——设军机处(跪受笔录承旨遵办)——君主专制顶峰

君主专制的空前加强对中国社会到底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呢?

 消极作用:皇权的极度膨胀,成为阻碍社会进步的重要因素;极大妨碍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中国发展开始大大落后于西方。

 积极作用:有利于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和巩固,社会安定,经济发展和文化繁荣为康乾盛世的出现提供政治保障。

三、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

明朝:与蒙古地区的交往

对东北地区的管辖(奴儿干都司)

与西藏地区的交往(僧官制度)

清朝:对西藏地区—— **、**和驻藏大臣

对新疆地区——平定大小和卓叛乱、设伊犁将军

大小和卓叛乱:

1757年,大小和卓诱杀清朝将领,小和卓自立为巴图尔汗,发动叛乱。1758年,乾隆帝派清军进入南疆平叛。起初,清军出师不利。但由于大小和卓残酷地压迫维吾尔族人民,兵饷、徭役繁兴,供给稍迟,家立破;及出亡(兵败逃亡),又尽其赀以行,民脂殆竭。”人民不堪其苦,纷纷逃亡,小和卓亲自屠杀逃亡的士卒,也不能禁。在南疆人民的支持下,清军终于粉碎了这次叛乱,重新统一了新疆地区。

伊犁将军府:

18世纪中期,清政府平定大小和卓的叛乱以后,进一步加强了对西北地区的管辖。乾隆年间,清政府设立“总统伊犁等处将军”,简称伊犁将军。这是新疆地区的最高军政长官。军府制的实行,对加强和维护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发挥了积极作用。

清朝疆域图

回顾:历朝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

 秦:三公九卿制度,丞相是百官之首,帮助皇帝处理全国政务  汉:中外朝制度,以中朝削弱相权

 隋唐:三省体制,相权一分为三,加强皇权

 宋朝:“二府三司”,宰相多人,进一步分割、削弱宰相的权力

 明朝:明太祖废中书省,罢丞相不设;后又创设内阁,君主专制达到新高度  清朝:设军机处,标志着皇权已达顶峰。

【本课小结】结合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演变的表格,总结由秦到清的变化,前后呼应。不仅是对本课的总结,同时也是对一单元,对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特点的总结。同时也要渗透情感教育。

自秦始皇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以后,历代王朝都设置丞相制度,参与军国大事的处理。但君权和相权、中央和地方的矛盾始终存在,历代统治者都采取措施削弱相权和地方权力,以保证皇权的至高无上。到了明代,延续了一千多年的宰相制度被明太祖废除了,军国大权进一步集中到皇帝手中。后来,明朝虽设置内阁,但内阁的职责只备顾问。清朝虽设置军机处,但军国大臣也只是传达皇帝的旨意。军机处的设置,标志着我国封建君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发展到顶峰。民主制度难以形成,思想得到控制强化,封建制度正在走向它的衰落,且中国和西方的差距越拉越大。明清时期,我们第一次被西方落下,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正抓紧机遇迎头赶上。21世纪的一百年,中国能否赶上世界?对中国来说,很重要;对我们来说,任务很艰巨。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练习题 篇6

高考频度:★★★★☆ 难易程度:★★★★☆

(2017年新课标全国卷Ⅱ)明初朱元璋严禁宦官读书识字,但后期宦官读书识字逐渐制度化,士大夫甚至有针对性地编纂适合宦官学习的读本。由此可以推知,明代中后期 A.中枢决策过程发生异变 B.皇帝权力日趋衰落 C.内阁议政功能已经丧失 D.宦官掌握决策权力 【参考答案】A

【解题必备】

一、明清时期君主专制强化的表现 1.丞相制度的废除

明太祖朱元璋吸取元朝权贵专权、内乱频繁的教训,裁撤中书省,废除丞相,亲掌六部,直接管理国家政事,并规定此后不得再立丞相。中国历史上实行了1600多年的丞相制度被废除,专制皇权发展到新高度。2.内阁的设立

明太祖设殿阁大学士,仅备顾问兼协理奏章,不参与决策。明成祖设立内阁,阁臣参与军国大事的商讨,内阁制度正式确立。3.南书房的设立

康熙帝亲政后,设南书房,选召翰林院学士入值,名义上陪侍皇帝赋诗作画,实际上是参与机要 事务,替皇帝起草谕旨。清朝中枢机构一分为三,内阁、议政王大臣会议与南书房三足鼎立,互相制约,最终集权于皇帝。

5.加强思想控制

明、清两朝将程朱理学奉为统治思想,科举考试实行八股取士,只在四书五经范围内命题,加强了对官吏的思想控制。清朝大兴“文字狱”,思想专制更加残酷。

二、对明清君主专制基本认识

1.明代内阁“有宰相之实”,“无宰相之名”,是专制主义皇权强化的表现,本质是帝国政治制度的畸变。

2.清设军机处使皇权真正成为绝对的最高权威,君臣关系成了彻底的主仆关系,皇帝的专制心理得到了最大的满足。

3.此时君主专制的高度强化,已极大地妨碍了社会的进步和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而当时西方许多国家则通过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建立起资产阶级的政治制度,从而有力地推动着社会的进步和生产力的发展。中国社会的发展步伐,从此开始大大落后于西方,从而埋下日后被动挨打的祸根。

明朝张居正实施考成法以后,内阁开始全面侵夺六部职权,尤其是人事权和兵权,百官进退亦基本由内阁操控,当时六部对阁权扩张极为不满,彼此攻讦不断。这反映出 A.设置内阁不利于政局稳定 B.阁部争权造成了社会动荡 C.当时的权力运作比较混乱 D.皇权日渐受到内阁的威胁

清顺治帝曾说:“尔等(大学士)职司票拟,一应章奏有成规者,尔等不过照例拟旨,凡有改正者,皆朕亲裁,未能俾尔等各出所见佐朕不逮,是皆朕不能委任大臣之咎,以致尔等俱未获尽展才猷。”据此判断清初 A.处理章奏完全依靠成规 B.内阁大臣辅佐皇帝不力 C.皇帝裁决国家军政要务 D.顺治皇帝不能知人善任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练习题 篇7

【内容标准】

了解明清两朝加强封建中央集权统治的主要措施 【教学目标】

1、知识识记

⑴知道朱元璋建立明朝、地方设三司、中央设内阁;清的建立、议政王大臣会议、南书房、军机处等基本情况。

⑵了解文字狱始于朱元璋,以及清代康熙、雍正、乾隆三朝大兴文字狱所造成的严重后果。

2、能力培养

⑴探寻明、清两朝奉行君主专制独断统治的原因。⑵比较明、清两朝君主专制的特点。

⑶通过阅读课文小字,了解康熙、雍正、乾隆三朝专制统治的异同。⑷根据已经学到的知识,编制中国古代从夏朝到清代主要朝代顺序表。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⑴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明、清两朝奉行的君主专制统治已达到中国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地步;废除帝制,实现共和,近代先进人士的这一理想是顺应历史进步要求的。

⑵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文字狱是君主专制统治的产物,它阻碍了学术文化的发展,影响了社会的进步,造成了万马齐喑的局面。【教学要点】

1、重点

明、清两朝君主专制的空前强化。

2、难点

明、清两朝君主专制的机构及其职责比较复杂,学生不易理解;清代康熙、雍正、乾隆三朝在国力强盛的同时又大兴文字狱,如何理解两者之间的关系也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教学方法】

学案教学法 【教学过程】 温故互查:

生回顾历代加强中央集权的政治统治。

导入新课:到明清时,中央集权进一步加强,达到了封建专制统治的顶峰。那么,明清时又采取了哪些措施进一步加强专制统治的?

设问导学:

小组活动,合作完成学案“设问导读”部分。

重点点击:

1、(2010日照)“以后……不许立丞相,臣下敢有奏请设立者……处以重刑。”此政令出自()

A、汉武帝 B、唐太宗 C、明太祖 D、雍正帝

2、(2010南京)下列措施与明成祖加强君主专制统治有关的是()A、废除丞相 B、大兴文字狱 C、设内阁 D、设军机处

3、(2010聊城)“军国大计,罔不总揽。自雍乾后百八十年……盖隐然执政之府也。”这是的“执政之府”是()

用心

爱心

专心 A、市舶司 B、中书省 C、锦衣卫 D、军机处

4、想一想:从明太祖“朱元璋罢中书省,废宰相制,使朝廷六部直接听命于皇帝”,到明成祖“内阁不得妄行建议,更不许自行其是”,再到清雍正帝“设立军机处……仍是皇帝独断专行的工具。”说明这一系列措施,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加强专制统制。)

5、材料一:“明月有情还顾我,清风无意不留人。”这两句诗是雍正时一位进士写的,他被斩首。

材料二:朝臣胡中藻的诗句有“一把心肠论浊清。”乾隆帝看了竟说“加‘浊’于国号‘清’之上,是何肺腑?结果,胡中藻及其族人被杀,祸及师友。请问:

(1)以上两则材料反映的是什么历史现象?开始于何时?何时最为严重?(文字狱 ;明太祖朱元璋;清康雍乾时期)

(2)对当时有何影响?(加强思想控制,束缚了人们的思想,阻碍了社会发展。)

引导生理清明清加强专制统治的措施。明朝强化中央集权的措施有:

1、废行省、设“三司”,加强皇权。(布政司、按察司、都指挥司)

2、废宰相,权分六部。

3、设殿阁大学士,备皇帝顾问。

4、设内阁制,皇权空前强化。

5、开始文字狱

清朝强化中央集权的措施有:

1、康熙朝设南书房,2、雍正朝,设军机处,皇帝独断专行。

3、大兴文字狱

自我检测:

生独立完成“自我检测”

师强调:区别明清加强专制统治的措施; 军机处设置的历史作用。

巩固练习:

生独立完成“巩固练习”,巩固本课知识点。

小结

通过比较明清两朝的君主专制,了解明清两朝的君主专制达到了中国历史上前所未有的程度。明清文字狱的兴起是君主专制的产物,尤其是康、雍、乾三朝为严厉镇压反清思想,大兴文字狱。致使中国知识界出现了万马齐喑的局面。总之,明清时期专制统治的强化,实际上表明中国封建社会的衰亡已不可挽回。

课堂检测:

生独立完成“课堂检测”。

课堂检测:

第12课 明清两朝的专制统治

用心

爱心

专心

一、选择题(每题10分,共70分)

1、元朝时设立的行中书省被下列哪个皇帝废除()

A、明太祖 B、建文帝 C、明成祖 D、明崇祯帝

2、明成祖在位时增设的协助皇帝决策的中枢机构是()

A、中书省 B、礼部 C、内阁 D、吏部

3、清朝我国君主专制进一步强化的标志是()

A、设内阁与六部 B、设议政王大臣会议 C、设军机处 D、大兴文字狱

4、清朝 文字 狱最严重时是在()

A、顺治、康熙、雍正 三朝 B、康熙、雍正、乾隆三朝 C、乾隆、嘉庆二朝 D、雍正、乾隆、嘉庆三朝

5、明清大兴文字狱的目的是()

A、选拔廉洁官吏 B、阻碍文化发 展

C、谋划对准噶尔部的军事活动 D、强 化君主专制,加强思想控制

6、从明太祖朱元璋废除宰相到清雍正帝设置军机处,所反映的历史发展趋()A、社会秩序动荡 B、边疆防御巩固 C、专制统治加强 D、军政合一实现

7、下列 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中统一全国的是()①北魏 ②辽 ③西夏 ④金 ⑤元 ⑥清

A、①⑤⑥ B、②③④ C、①④⑥ D、⑤⑥

二、材料解析题(30分)

雍正年间,用兵西北------始设军需房于(皇宫)隆宗门内,选内阁中书之谨密者入直缮写(入内值班并担任抄写工作)。后名军机处------为军机大臣者,皆亲臣、重臣,于是承旨、出政皆在于此矣。

——赵翼《曝杂记》

请回答:(1)“军机大臣”是从哪个皇帝开始设置的?(15分)

(2)“军机处”的设置在当时起到什么历史意义?(15分)

参考答案:

一、A C C B D C D

二、1、清雍正帝时

2、标志着封建君主专制统制达到顶峰。【教学反思】

本课是在三郊中学执教的一次展评课,较之上次在三郊进行的导学案教学的尝试,感觉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学生自学能力有所提高,保证了教学任务能在一节课时间内基本完成。从教学设计上来看,力图体现“阅读、体验、互动、提高”的导学模式,通过“温故互查”、“设问导读”和“重点点击”三个环节,在巩固练习的环节,学生对本课的明清加强专制统制的措施基本掌握,但还有一个问题,“中央集权”和“专制统制”学生是否需要理解?对于七年级学生有难度。

用心

爱心

专心

用心

爱心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练习题 篇8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单元课时练习题及答案

【水平测试】

1.(2008年上海高考卷,12)光荣革命后,英国政治体制发生了显著变化,表现在()

A.内阁首相由国王兼任 B.王室成为政治统治中心

C.君主立宪制度确立 D.议会对内阁负责

2.英国《权利法案》的颁布()

A.使国王失去了所有的权力 B.确立了责任内阁制

C.规定了公民的权利与义务 D.确立了议会至上的宪法原则

3.根据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基本原则,英国首相()

A.是议会中多数党的领袖 B.实际上是由英国国王选择产生

C.掌握着行政权和立法权 D.是英国国家元首

4.2009年5月底,法国政府没有首先邀请英国皇室成员参加诺曼底登陆65周年纪念活动,仅邀请首相布朗参加。这件事引起皇室成员的极度愤慨,他们认为在伊丽莎白女王遭吃“闭门羹”这一问题上,政府相关部门“不仅存在失职,还非常失礼。”英国皇室成员不满的政治依据是()

A.国王是英国的国家元首 B.国王拥有最高行政权

C.国王对内阁首相拥有实际任免权 D.议会和内阁必须对国王负责

5.(2010年安徽蚌埠模拟)西方学者评价1832年英国议会制度改革是具有革命意义的变革,这是因为

()

A.无产阶级赢得了被选举权 B.推翻了斯图亚特王朝统治

悦考网

C.工业资本家渐入政权中心 D.垄断资本控制了国家政权

6.(2010年浙江杭师大附中模拟)伏尔泰说: “为什么别的国家不采取这些法律(指英国法律)呢?这样是否等于问为什么椰子在印度能成熟,在罗马就不会。你可以回答:在英国,这些椰子不是从来就能成熟的;可以回答:它们被栽培得还不久;……”下列关于英国栽培“椰子”的过程说法不正确的是()

A.通过资产阶级革命,结束封建专制统治

B.颁布《权利法案》,剥夺了国王的权力,使国王处于统而不治地位

C.通过《王位继承法》进一步削弱了国王的权力

D.责任内阁制逐渐形成并得以完善经历了一个过程

7.阅读下列材料:

2006年3月20日是伊拉克战争爆发三周年纪念日。在伊拉克战争前后,英国首相布莱尔(工党领袖)的思路很明白,在“日不落”帝国已成历史之后,跟胜者走是英国唯一的选择。2003年春天,虽然与法、德为代表的欧洲大陆反战派只隔着一条窄窄的海峡,但他毅然站在了大西洋的另外一边。英国首相布莱尔追随美国出兵伊拉克。你认为:

(1)布莱尔成为英国首相,应具备什么条件?

(2)针对布莱尔的决定,内阁成员大体上是赞成还是反对?为什么?

(3)英国女王伊丽莎白如果反对,布莱尔会不会因此撤兵?为什么?

(4)假如议会中大多数极力反对,结果又会如何?

【素能提高】

1.(2010年浙江衢州模拟)《英国政治制度史》:“1689年下院提出《三年法案》,威廉三世立即否决。直

到1694年出于对外战争的需要,威廉三世才签署了此案。1692年下院提出《任职法案》,先是被上院否

决,次年又被威廉三世否决。”对以上材料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此时的英国国王拥有立法否决权

B.此时的英国国王违反了英国关于限制王权的法律

C.此时的英国上院具有立法否决权

D.此时的英国下院拥有立法权

2.(2009年江苏高考卷,2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762年,约翰•威尔克斯开始发行《苏格兰人》报,其中第45期刊出一篇文章,激烈谴责政府的对外政策,并对乔治三世本人进行攻击,……这使乔治三世大为光火,就授意政府将其逮捕。威尔克斯本是议员,享有特权不受逮捕,但乔治三世指使下院通过决议,剥夺他的议员资格。……各阶层人们开始支持威尔克斯,“威尔克斯与自由”成了当时流行的口号。

——钱乘旦、陈晓律《英国文化模式溯源》

材料二 1781年英军在约克敦的投降造成巨大的冲击波,国内舆论纷纷指责政府,指责乔治的个人干预造成了北美的巨大失策。……

1782年,诺思(首相)顶不住美国革命胜利的冲击波而宣布辞职,乔治三世的个人统治实际上寿终正寝。……一个企图恢复个人权力的国王在议会已取得主导地位的时代想抗拒历史发展的潮流,终于造成国家的伤害、个人的悲剧。

——钱乘旦、许洁明《英国通史》

材料三:正是美国的爱国者感染了英国的激进分子提出了更为民主的选举权口号,激励他们为提高英国普通被统治者的政治影响而奋斗。他们还为英国的改革分子展示了组织政治运动的方式以及如何在不引起太多内乱的前提下达到改革的目标。

——[英]H.T.迪金森《美国革命对英国的影响》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二,指出英国政坛出现危机的具体原因及其政治根源。

(2)据材料三 英国激进分子所面临的政治使命是什么? 由此,19世纪30年代前期兴起的政治运动是什么? 这一运动有何积极影响?

第三单元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

第7课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

【水平测试】

1.解析:光荣革命后,通过的《权利法案》使英国国王的权利受到了议会的制约,确立了议会主权至上的原则,英国的君主立宪制从此确立。因此C项为正确答案。

答案:C

2.解析:1689年的《权利法案》确立了议会主权,国王的权力受到议会的限制。英国建立了君主立宪制度,故答案选D。

答案:D

3.解析:英国首相是议会中多数党的领袖,由选举产生,手中掌握着行政权和立法创议权,国王成为“有名无权”的国家元首。故选A

答案:A

4.解析:国王是英国国家元首,在外交上代表国家;B、C、D明显错误,英国是君主立宪制的民主国家,国王仅仅是象征性的,没有实际的权利,所以没有行政权,议会和国会不需要对他负责。

答案:A

5.解析: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英国的工业资产阶级力量逐渐壮大,要求获得更多的政治权利,1832年的议会改革,工业资产阶级在议会中获得了更多的席位。

答案:C

6.答案:B

7.解析:本题以时政材料切入考查责任内阁制的内容及特点,形式新颖。解答本题要求熟悉基础知识。

答案:(1)首先,工党必须在下院大选中获胜成为多数党;其次,工党必须单独拥有下院中一半以上的席位或与其他党派联合拥有一半以上的席位;再次,他本人必须是工党领袖;最后,要由国王任命才行。

(2)赞同,内阁对国家事务集体负责,内阁与首相共进退。

(3)不会。首相掌握行政大权,不对国王负责。

(4)议会可以通过对政府的不信任案,要求内阁下台;内阁要么下台,要么宣布解散议会,重新选举。

【素能提高】

1.解析:根据材料提供的相关信息和所学知识,可以理解为光荣革命之后的英国国王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依然保持着很大的权力,根据题干设定的情景,与之不符的只有B,所以应该选择B项。

答案:B

2.解析:材料反映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资本主义政体的确立经历了曲折的过程,同时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工业资产阶级要当权的社会现实。因此,依据材料分析第一问时,主要抓住英王与议会的斗争;第二问主要分析工业革命后,工业资产阶级力量壮大,他们要求扩大政治权利,英国进行了议会改革。

答案:(1)具体原因:乔治三世指使下院剥夺威尔克斯议员资格;北美独立战争中英国的惨败;国王个人干预造成英国在处理北美问题上的重大失策。

根源:乔治三世试图突破《权利法案》对国王权力的限制。

(2)使命:扩大选举权;进行议会改革。

运动:1832年议会改革。

影响:扩大了工商业资产阶级的政治权利;推动了代议制的发展;保证了英国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练习题】推荐阅读:

君主立宪制07-06

明清江南私家园林05-25

元明清试卷8及答案06-11

中国古代文学史明清文学考试06-29

上一篇:造价工程师复习方法下一篇:空调质量保证书

热门文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