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中的地震作文

2024-06-2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小学中的地震作文(精选15篇)

小学中的地震作文 篇1

……

这对了不起的父与子,无比幸福地紧紧拥抱在一起。

“爸爸,我们得救了!”

“阿曼达,快回家吧!妈妈正盼着你回去呢,我肯定,妈妈一定会很高兴的。儿子,走吧!”

“不,不行。我们得去办公室那片废墟把老师给救出来吧!”

“走。”父亲毫不犹豫地答应了。

父亲拍了拍身上的灰尘,用手抹去血迹。顾不上休息,托着疲惫的身子,拉住儿子的手,往办公室那片废墟跑过去。

此时,儿子心中只有一个念头“老师,你等着我们,你们一定要坚持住啊!”

转眼,他们来到了目的地――昔日那座充满生机的,倾注了老师无数心血的办公楼目前已是一片断砖碎石。父子俩的心被深深地触痛了,他们不顾一切使劲地挖着挖着……

一位警察走了过来:“小朋友,下面埋的.是你的亲人吗?”

“不,是我的老师!”

“你对老师的那份孝心,令我感动,但是这样对于你自己,对于其他人,都是有危险的,马上回家吧!”

“你可以来帮助我吗?”

消防队长挡住他:“小朋友,只要你能回家,我就给你买玩的。这里随时都有可能发生大爆炸,快回家吧。”

“你会来帮助我吗?”

他们埋头继续挖,挖了6小时,12小时,18小时,24小时,30小时,没有人再来劝阻他们,他们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左一个洞,右一个洞,手指流出了鲜红的血,当挖到第31小时,阿曼达突然听见瓦砾堆传来老师虚弱的声音:“消防员来救我们了!”

“不,老师,我是阿曼达。你的学生”

“是你,阿曼达!”

“老师,你现在怎么样?还有几位老师活着?”

“我们这里有8位老师都活着,只是,有一位年迈的老师昏过去。”

父子俩大声喊“这里有8位老师!7位或者,一位昏了!快来人啊!”

过路的人赶紧帮忙。

一个小时后,一个安全的出口开辟出来了。

“出来吧!老师。”

小学中的地震作文 篇2

关键词 宝兴县;现代教育技术装备;培训

中图分类号:G4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5)05-0017-02

随着地震灾区教学、功能、辅助用房改(扩)建、重(迁)建、维修加固陆续竣工,按照相继颁布的装备标准与规范、规划(计划)和要求,中小学校教育技术装备恢复重建逐步启动、展开。教育技术装备与以往相比,涉及的系统多、范围广,包含的种类、数量繁杂,体系庞大。

如何使这些现代教育技术装备尽快被学校所接受、被广大教师所掌握,从而尽快应用于教育教学,以优化课堂教学,转变学习方式,提高教学有效性,充分发挥出装备作用、效益,是摆在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重要任务。

宝兴县地处偏远的较为困难地震灾区学校,原本装备落后,地震受灾后,重新配备的装备,多数学校及广大教师大多闻所未闻,既新鲜好奇,又不知从何入手。如何使学校教师尽快熟悉并掌握新装备?在实践中,我们进行了一些积极探索。充分利用各种渠道,结合县(区)实际,组织、举办形式多样、扎实有效的培训活动,以培训为突破口,推动装备应用。

1 组织参加设备展览展示会和观摩交流学习活动

参加设备展览展示会,能使我们了解当前教育装备动态与发展趋势,增加见识,开阔视野。组织或参与考察观摩学习,可以促进对教育技术装备内容、模式、功能与作用形成形象、直观的认识。近年来,我们相继组织相关人员参加、开展了一些必要的设备展览展示会与考察观摩学习活动。

2011年以来,我们组织参加了在成都市举办的全国第62届、65届教育技术装备展示会,第七届国际发明展览会暨国际教学新仪器新设备展览会、教育部在都江堰市外国语实验学校开展的以“教育梦·中国行”为主题的“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应用成果巡展活动”等。

组织学校分管领导、信息技术教师,前往成都市部分学校、单位学习、考察了学校(单位)信息化建设;参加了雅安市教育局组织赴成都及周边地区学习考察教育信息化活动;组织20所中小学分管领导与部分信息技术教师共计27人观摩考察了成都市龙泉驿区城域网建设与该区第一小学信息化建设。

2013年组织中小学教师到汉源观摩“雅安市2013年‘文轩杯’中小学数字化教室教学应用赛课活动”;2013年至2014年,组织三期近100人教育访学团分别赴泸州进行了为期一周的“泸州市对口援建宝兴教育培训班”学习活动,200名教师参加泸州市专家团队来宝指导送教活动;组织中小学教师参加在汉源举办的雅安市现代教育技术与高效课堂构建观摩学习活动等。

2 组织参加国家省市级专业专项培训

选派专业教师参加专业专项培训。给参培教师适当“压”任务,培训返回组织再培训,鼓励带头、示范应用。选派专项培训教师时适当兼顾“面”,即学校与教师的“面”,尽量争取名额与机会,让更多的学校、教师能参与。

近年来,先后组织全体教师分期参加了教师教育技术能力远程网络培训,组织相关专业教师参加了2011年与2012年的四川省中小学图书馆(室)建设管理应用、2012年的四川省普通高中通用技术骨干教师实践操作技能、四川省第四届“中小学校园电视节目制作”、教学仪器设备质量监督管理等活动,组织参加2013年四川省电化教育馆“国培计划”——中西部项目农村教育信息化电教机构人员短期集中培训项目培训、四川省“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项目省级骨干教师培训、21所教学点即项目学校骨干教师“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项目网络远程培训,2014年教育部—中国移动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能力提升培训者培训与测评管理员培训多方面的专业专项培训。

3 以培训为阶段重点,提升应用能力

每年召开装备工作会议,除安排、部署工作外,还安排一定时间、内容组织培训。参会人员一般为学校分管领导或“教育技术研究室”主任,培训内容主要为装备标准、规范与教育信息化发展规划(计划)与要求等。参会人员共同学习、探讨、交流。

每新建新装备一个项目,都狠抓该项目专项培训,即建即培。项目专项培训作为项目建设、验收的必备、重要的环节和内容。培训事项列入招标文件必备条款,合同明确约定。培训面向管理技术人员与全体教师,管理技术人员进行重点培训,教师进行全员基础培训。建设项目涉及若干学校,则逐校进行。培训要求有系统完善的方案与具体明确详细的内容,要经试讲后进行,确保培训质量。两类人员培训各有所侧重。培训要求施训单位制表,受训教师签字,学校盖章,包含培训照片(视频),培训总结或简报等的培训资料作为项目建设、验收必备资料,制档留存。

例如,2014年,宝兴县灾后重建第一批数字化教室补充装备建设项目,均按合同逐校进行了管理技术人员的重点培训与全体教师的全员培训。项目涉及学校9所,164名全体教师和9名管理技术人员接受了培训。

2014年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项目,建设7所教学点学校。设备安装调试完成后,承建单位按要求分校对7校53名全体教师与7名管理技术人员进行了培训。

4 校本研修

校本研修是学习培训的重要方式之一,有利于相互学习,共同提高。

校本研修培训初期由学校各级选派外出参观学习培训的教师回校组织培训;学校组织专业教师或聘请相关专家、学者举办讲座或专项专题培训。据不完全统计,宝兴县651名中小学专任教师,近年来参加县级以上相关培训1206人次,教师人均接受培训1.85次。其中,信息技术等管理技术人员达2~3次。目前,比较熟练使用相应装备的教师达到70%左右,现有教育技术装备在60%左右的课堂得到不同程度应用,有些装备学科教学应用达到90%以上。

小学语文地震中的父与子的教案 篇3

1、依托语言文字,通过联系上下文、展开想象与联想、多种形式有感情的朗读等方法,理解课文内容。

2、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受父亲对儿子的爱以及儿子从父亲身上汲取的力量。

3、领悟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进行描写,反映人物思想品质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受父爱的伟大力量——父亲对儿子深沉的爱和儿子从父亲身上汲取的巨大力量。

【教学难点】

理解这对父子为什么了不起。

【教学准备】

教师制作教学课件。(素材包括:展现地震场景的视频,课文中的插图,歌曲《生死不离》)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师:父亲是一座山,挺拔而坚强,父亲是我们永远的依靠。这节课我们就继续来学习(指课题,生齐读)《地震中的父与子》

师:大家来看一段录像。(播放地震场景的视频)

师:谁来说说刚才看录像的心情。(生自由说)

师:在地震中你看到了怎样的场景(生自由说)

师:楼房倾倒,桥梁瘫塌,公路被摧毁,这是一场可怕的地震。在这场地震当中,一个鲜活的生命被埋在废墟下,他在焦急地等待父亲的到来,那么父亲来了吗?(生齐说:来了)请大家快速地浏览课文,看看这对父子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生:这是一对了不起的父与子)板书:了不起

二、新课学习

1、体会父亲的了不起

师:为什么说这是一对了不起的父子呢?父亲在救儿子的过程中,一定有很多让你感动的画面吧。下面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找一找,划一划,父亲在救儿子过程中让你感动的语句,并说说你的体会。(学生找划,老师巡视)

板书:父亲

师:谁来读读让你感动的语句,并谈谈你的体会。

生:我从这段话感受到了父亲的了不起。“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父亲在废墟中挖了36个小时,真了不起。

出示:“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

师:请同学们仔细读这句话,认真地思考。看看有什么发现?

生:为什么不直接写他挖了36小时,而要从8小时开始写起?

生:这样写,更能体现时间的漫长,挖掘的艰难。

师:父亲挖了36小时,是多久?(两个白天一个黑夜)在这么长的时间里,如果说他不是机器,是人的话,按道理他应该干什么?(生自由说)那么父亲有没有?(生:没有)他就在做一件事,是什么?

生:不停地挖掘。(板书:挖)

师:如果是你的话,你会怎么样?(生:很累)

师:虽然很累很累,父亲还在不停地挖,应该怎样读这句话?(指导:语气重、语速慢,突出挖的时间之长,之艰难)能不能把你的感受通过朗读表达出来?

指名读,齐读。

师:“没人再来阻挡他”你读出什么来?为什么?

生:人们都认为这位父亲因为失去孩子过于悲痛,精神失常了,所以没人阻挡他。

生:之前有人阻挡他。

师:曾经有人阻挡他,那么找找看,哪些人阻挡过他?是怎样阻挡的?

生:有些人上来拉住这位父亲,说:“太晚了,没有希望了。”

生:消防队长挡住他:“太危险了,随时可能发生大爆炸,请你离开。”

生:警察走过来:“你很难过,我能理解,可这样做,对你自己、对他人都有危险,马上回家吧。”

(教师适时指导朗读)

师:面对别人的劝阻,父亲怎么做?

教师与学生对读:

其他父母都走了,也劝他离开,他问──

消防队长劝阻他,他还问──

警察下了命令,他仍然问──

师:父亲多么希望能得到别人的帮助,可是有没有人帮他?

师:没有人帮他,他挖了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就是在这种孤独和苦闷中,父亲不断地挖。父亲都挖成什么样了,你看到了一位怎样的父亲?

生: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

出示这句话,学生齐读

师:怎样理解这句话?“堪”是什么意思?(能忍受)“破烂不堪”是什么意思?(破烂得不能忍受,不成形了)“到处是血迹”怎样理解?哪里有血迹?(生自由说)

师:读了这句话,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生:我仿佛看到他36小时没有睡觉,加上劳累与焦急,父亲的双眼布满了血丝。

生:我仿佛看到钢筋刮破了父亲的衣服,锋利的玻璃、破碎的瓦片划破了父亲的手,割伤了父亲的腿,到处都是血迹。

师:父亲是多么的辛苦疲倦哪。你能够边读书边想象,把这句话读成了一幅画,很会读书。

出示: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

师:(播放小提琴演奏《沉思》)假如他就是你的父亲,看到他为了找到废墟下的你,30多个小时,顾不上喝水、吃饭,更顾不上睡觉;没有人理解他,更没有人帮助他,他仍然在不停地挖呀,挖呀;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还是在不停地挖呀,挖呀。此时此刻,你会怎样读这段话?(指导:带着一种心痛,一种对父亲深深的爱的感情来读。)

生朗读。(热泪盈眶)

师:你是用自己的心在朗读呀!谁还想来读一读?生朗读。

师:你的朗读打动了我的心。请同学们轻轻的闭上眼睛,让我们一起来背诵这段话,让这位了不起的父亲走入我们每个人的心灵。(生齐诵)

地震小学作文 篇4

在侏罗纪晚期,恐龙统治地球的时代。一天,小地震龙的妈妈对小地震龙说:“孩子,你已经长大了,不能总跟着妈妈,该自己出去闯一闯了。好好看看这个世界,了解一下它。”

于是,小地震龙告别了妈妈,来到了河边。突然,翼龙飞来了,边飞边喊:“小地震龙快跑呀!双棘龙来了。”翼龙说完就飞走了。小地震龙刚想走,双棘龙就向它冲过来了。小地震龙想了想,来不及了,和它拼吧。于是,它不甘示弱的把尾巴甩向双棘龙,双棘龙张着大嘴向它扑去,你来我往难分胜负。突然,小地震龙调转方向用劲一甩尾巴,啪的一声打中了双棘龙的大腿,双棘龙疼得倒下了,小地震龙趁机又多大了几下,双棘龙被打晕了。小地震龙想,赶紧回家吧,外面太危险了。它跑回了家,把它怎样打晕双棘龙的是告诉了妈妈,妈妈夸它,说:“你真是个勇敢的好孩子。”

地震小学作文 篇5

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的汶川县发生了8.0级地震,在那一刹那地动山摇,天旋地转,那一刻,不知道有多少个鲜活的生命,被深埋在废虚底下,被困的人只能忍受痛苦和死神的折磨,而且废虚随时垮塌,(因为余震)在里面的人就更危险,只要废虚一垮塌,就连在里面救人的叔叔、阿姨也会生死未卜,在14点28分,我们成都震感强烈,而且吓的我们生怕教学楼垮塌。

以后的那几天,人们都不敢回家睡觉了,除非他们是一楼,但一楼也怕地陷下去,因为余震发生,人们就会慌乱,这样只是会让伤亡增大,所以我是等到地震比较轻了,才跑出去我一边跑一边在心里念叨着:“跑快点,跑快点啊!”等我们跑到马路上时,马路上已经很多人了,原来,震中跟本不是成都。

地震的又一刹那房屋垮塌、教学楼垮塌、有些房屋成为危房,人们无家可归、还与亲人失散,看着令人惨不忍睹。

芦山地震中的“救命武器” 篇6

芦山地震发生后不久,江苏八达重工加急准备,将双动力智能型双臂手救援工程机器人运送灾区。这个长着“长手臂、大钳子”的家伙被大家亲切地称为“小龙虾”。

小龙虾看上去笨重却有着一颗聪明的“头脑”,原本配备在小型机器人上的电业指令控制技术让它有了灵活的身手,技术人员可以指挥它挥舞“大钳子”,完成起重、破碎、扩张、清障等10余项任务。它的两个手臂可分别作业,在一个手臂剪断阻碍物、打开一条救援缺口的同时,另外一条手臂作支撑,这样可以减少对现场的破坏,防止二次塌方,减少对伤员的影响。

“在地震、泥石流等自然灾害现场,机器人绝对是进得去、稳得住、抓得起、分得开。”小龙虾设计者之一、八达重工技术开发部工程师刘纪权如此描述。

而如果举办一个科幻救援设备的投票,医疗方舱也许能成为“最科幻”的那一个。在网友的描述中,12个集装箱大小的方舱可以组成一个医疗“方阵”,方舱内手术室等高级医疗设施一应俱全,而最为神奇的是这组方舱可以从天而降。

配备医疗方舱的解放军第175医院一位工作人员介绍,医疗方舱随时待命,但此次地震没有接到出动命令。“只要能找出比一个足球场大点的场地,医疗方舱就能像‘变形金刚’一样,合起来是一个医院,分开是一个个科室。约12个医疗方舱组合后,加上帐篷、发电机等设备,规模相当于一个二甲医院,每天可诊断400多人次。”至于最神奇的“空投”一说,这位工作人员表示,医疗方舱体积重量大,并不适合空投,一般由拖车运送。

已运抵灾区投入使用、与医疗方舱非常相似的全科箱房医院就可以空投。它由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和中集集团联合开发。中科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技术专家李司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道路交通不便时,可以采用空投的方式将该医院送到灾区,里面的设备不会破损。

从印尼海啸到日本大地震,从汶川地震到芦山地震,总有一支身着橘黄色制服、背后印着“中国救援”银灰大字的队伍活跃在救援现场。他们是中国国际救援队,对内称国家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以下简称国家救援队)。这支精锐部队成立于2001年4月,成员主要来自中国地震局、解放军、武警医院。

它专为救人而生、救人而动。如果地震灾害或其他突发性事件发生,造成建筑物倒塌、人员被埋的情况,这支队伍就会紧急出动,对被压埋人员实施紧急搜索与营救。在海地地震中,中国国际救援队甚至比当地救援队到得还要早。

国家救援队中队长谭秀珠介绍,国家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是亚洲第二支重型救援队,共配备了侦检、搜索、营救、动力照明、通信、医疗、个人防护、后勤保障及救援车辆等9大类装备。

“大大小小各种工具加起来大约有300多种,其中高科技救援装备主要是侦检和搜索设备,这次来芦山共出动了两台重型救援装备车。”谭秀珠说,侦检设备可对灾害现场的有毒有害气体、放射性物质等进行检测,比如气体探测仪等;搜索设备可根据声音、视频、热成像等对幸存者进行定位。比如搜索机器人,体积小、重量轻,可以通过无线电操作,让它爬到废墟上探查情况。

而在救人方面,谭秀珠认为“蛇眼”是主力队员,它曾在汶川地震中立下汗马功劳。学名光学生命探测仪的蛇眼集声音和视频图像于一体,利用光反射进行生命探测,主要通过高清晰红外摄像头与高灵敏度声音探测器,探测废墟下人员声音和视频图像,能够准确发现被困人员。

“蛇眼像根管子,柔韧性非常好,可以360度旋转,在废墟中自由行动。”谭秀珠说,汶川地震中有不少八九层的楼房坍塌,救援人员可以操纵蛇眼深入废墟下15米寻找幸存者。“利用蛇眼,我们在汶川地震中找到了十几名幸存者。”

国家救援队所使用的各种设备大多都通过重型救援车装载,每辆车甚至能装上280余套设备。“我们还有专门的卫星集群通信车,对外联系、通信、传接资料都是通过这种车辆。”谭秀珠来自解放军,平时他与普通军人一样接受常规军事训练,“但队员还要接受救援专业训练,平均下来一年中约有4个月的训练时间”。

在芦山地震中,空中救援发挥了重要作用。“旋翼无人机具有不要求起降场地、可随时随地起落等特点。”中科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研究员齐俊桐表示,在救援队到达救援现场后,运用该机器人能快速获取该地地理信息,能近距离接近高楼搜索被困者,可及时向救援队提供图片和视频信息,高效节约了救援力量。

震区地形、气象条件复杂,给执行空投空运任务的直升机在山谷低空飞行带来很大困难。针对上述情况,空军派出由中国电科第38所研制的空警-200预警机飞赴灾区上空,担负起芦山地震救援空中指挥重任,为执行任务的直升机在震区山谷低空飞行指挥调控,确保了空中救灾行动的科学、高效、有序、安全。

此外,4月20日下午17时左右,紧急派往雅安市芦山县的无人机成功获取芦山县核心灾区太平镇的首批高分辨率航空影像。

地震感言小学作文 篇7

时至今日,5·12大地震发生已快一年了,回想起5·12大地震,那场面仍历历在目。

记得5月12日下午,我们正在上音乐课,刚上了一会儿,我们觉得地面在摇晃,头顶的日光灯也在摇晃,老师的水杯也倒了。一个同学叫起来:“地震了!”紧接着发出“轰轰”声,整个楼都剧烈地摇晃起来。我们排着乱七八糟的队伍,像火箭一样从音乐教室门口一拥而出,一口气跑到了操场上。不一会儿,各个班都到时齐了。这时班主任都心急如焚地清点人数。没过多少时间,除家长在远方的孩子家长没有来,其他孩子的亲人都来了,签完名,同学们的家长边带着孩子向大站走去,一边安慰孩子:不要怕,有我在!

抗震救灾时期,据电视报告,这次灾难死了不少人。当我们知道有成千上万伤员送到绵阳各个医院时,我们将小区商店里所有的牛奶、面包都买了,赶紧送往市中医院。我看见大多数人躺在床上,有的躺在大厅地上,只见医护人员,穿梭于伤员之间,忙碌不停,看见那场面,我心像被狗啃了一样。

地震,你真可恶,害死了无数年轻人的生命,不过你未击倒坚强的中国人民,当你来临之后,有无数身穿橄榄绿衣服的人从四面八方涌来,那是谁!那是可爱的解放军叔叔!他们忍受着双手流血脚底起泡所带来的`痛,救出了一个个鲜活的生命。灾难之后,灾区人民自强不息,万众一心,重建起了美好的家园。

小学中的地震作文 篇8

每当我读到:“他挖了8小时,12小时,36小时,没人在来阻挡他。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时,我情不自禁的泪眼朦胧。因为这句话写出了父亲为了救孩子,奋不顾身。还体现出了时间的漫长。

这篇课文让我想到了一件事:在我5岁那年,我们一家4口去焦作逛。回家的路上很不幸,下起了大雨,好像老天爷把巨盆里清凉如冰的水打翻了一样。当时我们坐的是公交车,到离家还有1条路的时候,司机让我们下了车。天黑得伸手不见五指,还没有伞。我们穿的都很单薄,冻得直发抖。爸爸想到了一个办法:去小店借几张油纸披身上。我们立即按照爸爸说的去做。由于油纸不够,只够三个人用。所以只让我、妹妹和妈妈披上了,爸爸冒雨走。会到家后,我们个个都成了“落汤鸡”,赶紧钻进了被窝。爸爸立刻就感冒了······

一想起这件事,我的心就直痛。感觉父爱是多么的伟大!在这个世界上,父母无微不至的关心着我们、照顾我们。他们为了我们付出了多少!这是我们一辈子也报答不完的。

自救:地震中的求生关键 篇9

“构造地震”“浅源地震”

所有地震中,由于地壳构造运动而形成的地震称为构造地震。构造地震的数量约占总地震的90%以上。1976年我国的唐山大地震(7.8级)、1994年美国加州的北岭地震(6.6级)和1995年日本兵库县的阪神地震(7.2级),包括我国四川省汶川县这次地震(8.0级)都属于构造地震。

震源正上方的地面位置或震源在地表的投影叫震中。震源到震中的距离称为震源深度。按震源深度的不同,构造地震又可分为浅源地震、中源地震和深源地震三种。震源深度小于70公里的地震为浅源地震,70-300公里的为中源地震,大于300公里的为深源地震。世界上绝大多数构造地震都发生在地壳内,属于浅源地震。浅源地震的影响范围很小但是造成的破坏却很大,唐山地震时震源深度距地表只有11公里,地震影响范围只限唐山市内,但却基本毁了整个市。

震前反常现象

一般强烈地震发生前一两天都会出现一些反常现象,如各种动物的异常表现,井水深浅和味道的变化等。如果地震伴随着火山活动,地热现象会很明显,很多植物的根会燃烧冒烟。这样的预警会留给人们相当长时间做出抗震反应,但是也有不留时间的预警,比如唐山大地震时的"蓝光",实际上是地光,其出现后十几秒地震波就已经到达。

地震中的自救

1.不要往外跑。从感到地震到房屋倒塌一般只有十二秒左右时间(也有人称为"生死十二秒"),除去反应时间和启动时间,剩余的不到9秒,伴随着地表剧烈起伏能跑出去的凤毛麟角。

2.不要躲在桌子下。由于建筑物的倒塌会将桌子、床、柜子等中间直接压塌,躲在它们下边是极其危险的,死亡率高达98%。不过,可以躲在他们的周围,并低于支点的地方,死亡率能降低70%左右。

3.不要躲在车里。道理同上。最好趴在两车间的空隙,争取最大生存空间。

4.不要躲在山脚。泥石流是地震中最常见的现象之一,躲在山脚十分危险。

5.被困不要慌乱,保持体力。被困于废墟中,千万不要乱喊乱叫,一来节省体力;二来避免吸入灰尘引发窒息。呼救最好采用敲击的方法。

6.关闭电源、火源。尽量减少次生灾。

震后注意事项

1.如在屋外,尽可能到空旷处。

2.救人注意头上物体,防止坍塌。

3.不要进屋,余震随时可能发生。

4.对伤者简单包扎,及时送往医院。骨折不要立即复位,避免软组织受伤,并抬高伤处止血。

小学作文:观看《唐山大地震》 篇10

地震来临时,山崩地裂,一座座高楼在顷刻间化为废墟,一个个生命瞬间被强烈的地震波夺走,地震的危害还真不小。

废墟中,一个坚强的母亲正在努力地寻找着自己的两个孩子,突然,听到其他人说找到了,但却被同一片废墟压住了,救弟弟姐姐会死去,就姐姐弟弟会死去,百般无奈下,这位母亲含着泪说先救弟弟,而姐姐却留在了尸体群中……。

小学生地震演练的作文 篇11

我们正在上课,突然,警报拉响了,地震啦!听到这个声音,同学们都吓坏了,有的吓得跳了起来;有的吓得直冒汗;还有的吓得站着不动。老师说:“同学们安静,大家赶快躲到桌子下。”

话音刚落,同学们就一个个躲在了桌子下。一会儿,警报声停了,喇叭里传来副校长的声音:“请大家以最快的速度有秩序的撤离教室。”我们在老师的带领下两大组两大组小跑到操场,蹲下用双手抱住头部。一会儿,全校师生都来到了操场。副校长高兴地宣布:“演习结束,我们共用了3分37秒的时间顺利撤出了教室,逃脱了地震。”操场上一片欢呼。

这是一次防地震演习,是为了加强对地震的自我保护能力,使我们懂得了乐在地震中如何保护自己。

《地震中的父与子》 篇12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地震中的父与子》

“语文主题学习”丛书内容:《带血的手指》《拐弯处的回头》

教学目标:

1.感悟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等描写表达人物内心情感的写作方法。

2.通过感情朗读,体会人物的内心世界。

3.运用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等描写人物的方法进行写作练习。

教学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学习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特点进行描写,反映人物内心情感的表达方法,并能加以运用。

突破重难点的措施:

1.结合文中的句子学习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等描写表达人物情感的方法。

2.通过感情朗读深刻体会作者写作方法的运用。

课前准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每篇文章的主要内容。

2.学会课文中的生字词,利用工具书理解生字词,小组过关检查。

3.用三个句子阅读方式体会作者的写作方法。

4.播放刘和刚演唱的歌曲《父亲》,引导学生谈感受。

学习过程:

1.课前创设情境,直奔主题

同学们,今天我们要一同走近三位父亲,感受他们身上不同的父爱。(出示课题)

2.整体感知,交流中深入体会写作方法

以小组为单位,结合导学案及三个句子阅读法汇报、交流,教师顺学而导。(教师注重引导学生在朗读中感悟不同描写方法塑造的三位父亲各具特包的父爱)

《地震中的父与子》

一、抓住文中重点词“了不起”感悟父子

师:在这样一场大地震中,人类如同蚂蚁一样渺小,生命转瞬即逝,而这对父子却在这场灾难中创造了生命的奇迹。通过阅读文中的父亲与儿子给你留下什么印象?(板书:了不起)

【预设】

(1)父亲不顾别人的劝说,坚持挖掘。

A.都有谁来阻止父亲?他们是怎么说的?

B.指导朗读,引导学生结合当时的情景读出不同的语气。

师:救火队长的阻拦,警察的命令,都没能阻止这位执著的父亲,他仍然在不停地挖着。因为他坚信儿子在等他,父亲的担心、焦急和坚持,这一切都让我们感受到这是一位了不起的父亲。(指板书)

(2)儿子在废墟中鼓励同学不要害怕,洞口打开后让同学先出去,说明儿子还是个无私的人。

师:阿曼达真是个名副其实的小男子汉,是一个了不起的孩子。(指板书)

二、抓重点句子“无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体会这句话的力量

【预设】

“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止他。”

父亲坚持挖掘了多久?36小时啊,孩子们,足足两个白天,一个黑夜。

父亲在用什么挖掘?没有任何工具,就靠一双手在废墟里不停地挖着。你能想象此时父亲的双手会变成什么样子吗?

是什么支撑着父亲在这漫长的36小时中苦苦地挖掘呢?(父爱、承诺)他是怎样说的?

三、想象练习:课件出示填空练习,学生根据自己的想象补充完整

“无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父亲是这样说的,更是这样做的。让我们想象阿曼达遇险前的那段美好时光。

当阿曼达在学习上遇到困难时,父亲

当阿曼达得到老师的表扬,沾沾白喜时,父亲

当阿曼达受伤了,疼得直流眼泪时,父亲

现在阿曼达被压在废墟底下,生死未卜,作为父亲当他看到教学楼变成废墟,悲痛欲绝时,当人们都来阻止,让他离开时,当他满身疲惫,就要倒下时,支撑他的就是这句话——(生齐读:无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此时此刻,更让我们感受到这是一位了不起的父亲

四、写作方法提炼

1.“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这是对父亲的什么描写?(外貌)

作者虽然写的是父亲的外貌,但是通过外貌描写,我们看到的是父亲对儿子坚定的爱

2.找出其他描写方法,找出印象深刻的句子,谈谈你的理解。

【预设】

例:语言描写

(1)当看到教学楼已成为一片废墟时,他顿时感到眼前一片漆黑,大喊:“阿曼达,我的儿子!”(从“大喊”体会到父亲的伤心和极度痛苦)

(2)这位父亲双眼直直地看着这些好心人,问道:“谁愿意帮助我?”(从中看到了父亲的焦急、伤心)

(3)“是儿子的声音!阿曼达!我的儿子!”“是我,是爸爸!我的儿子!”(通过对话感受到父亲的激动、高兴)

(4)“你现在怎么样?有几个孩子活着?”

(5)父亲大声向四周呼喊:“这里有14个小孩,都活着!快来人!”

(6)父亲声音颤抖地说:“出来吧!阿曼达!”

同学们,父亲所有的语言描写都让我们感受到了伟大的父爱。

《带血的手指》

出示:两手按着木板缓缓地向前推着,’飞散的锯末在风中抛洒着,不时地落到父亲的棉袄上,沾在父亲凌乱的胡须上。父亲一次次匆匆地俯身,又一次次缓缓地直身。每一次起身,父亲都要捶捶后背。

1.看一下,能不能从一些重点字词中感受到什么。(结合表示父亲动作的字词,进一步体会父亲的艰辛)

2.谁能把父亲一心想为儿子挣足学费的艰辛读出来?(指导朗读)

3.老师直接写成“父亲在锯木头”怎么样?

(把一系列的动作描写省去,这样写不好。用上动作描写更能体现出父亲急切想为儿子挣足学费、非常辛劳的情状)

4.你还从哪些地方感受到了父亲对儿子的爱?(语言描写)

【预设】

(1)“你们先吃,就剩两块了。”印象中,这样的话父亲不知说过多少遍。

(2)“甭慌,你先把衣服穿好,外面太冷。”父亲嘱咐着哥,却完全忘了自己的疼痛。

(3)哥打算辍学,父亲大怒:“多大的事就退学,明天给你们钱!”

(4)从不流泪的父亲在我们面前大哭起来:“都怪我没本事啊,供不起你们上学……”

父亲的这些语言描写,虽然简单,却表达出父亲对儿子朴实真挚的爱。这篇文章主要就是通过对父亲语言和动作的描写体现出了父亲对儿子的爱。

《拐弯处的回头》

苏联伟大作家高尔基说过:“父爱是一部震撼人心的巨著。渎懂了它,你也就读懂了整个人生。”但有时候我们真的还不能完全读懂父亲。下面我们一起走进《拐弯处的回头》,体会另一种与众不同的父爱。

(课件出示句子)

爸爸依然笃定地一步一步向前走去,好像没有什么东西让他回头……可当他走到拐弯处,就在侧身左拐的刹那,好像不经意似的悄悄回过头来,很快就瞟了弟弟他们一眼,然后才消失在拐弯后面。

(生交流)

这句话采用动作描写,爸爸很爱弟弟,也很心疼弟弟,只是不善于表达而已。不然他就不会在拐弯时悄悄回头瞟弟弟一眼,他还是不太放心弟弟。他当时一定想:儿子怎么会这么不小心呢?会不会很疼呢?但是他希望儿子能成为小男子汉,变得勇敢、坚强。所以“看到儿子受伤,爸爸并没有安慰他,只是简单交代他几句,便自己走了”,这位父亲的爱和其他人的爱表达方式不同。

师:父爱如山,造就我们坚韧刚毅的性格;父爱如海,培育我们豁达宽容的胸襟;父爱如天,树立我们明朗高远的志向。试问天下又有哪个父亲会不爱自己的孩子呢?如果一定要寻找一个动作来代表父爱的话,那就是-《拐弯处的同头》。(生读课题)

写法总结

这三篇文章主要抓住人物语言、动作、外貌描写体现人物的内心情感,有时只侧重于其中的一个方面,这就要看文章写作时表达的需要。在习作时,可以根据需要,抓住人物几个方面进行描写,也可侧重一方面进行描写。

情感升华

1课件出示,生活中的图片。

师:这是老师捕捉到的生活中的画面。这是为孩子挡风遮雨的父亲,他只希望孩子不要着凉;这是陪孩子玩耍的父亲,他们最大的愿望是孩子快乐地成长;这是教孩子知识的父亲,他希望孩子成长的不只是身体,更是头脑和智慧;这是为孩子擦拭眼泪的父亲,他告诉儿子摔倒不哭,要学会坚强。

2.课件出示2008年汶川大地震后的感人画面,师配乐解说,帮助学生更进一步感受父爱的伟大。

师:这是2008年汶川大地震后那一幕幕感人至深的画面。男儿有泪不轻弹,只是未到伤心处。这位父亲,看着压在废墟下的儿子的尸体,用泪水告诉我们,什么是一个父亲心中最大的伤痛;又是父亲,他背着从瓦砾堆里挖出的儿子的尸体,艰难地行走在崎岖的山路上,目的只有一个,要带儿子回家;还是父亲,他跪在地上,捧起儿子的双脚,擦拭上面的泥土,但是此时儿子已经感受不到他父爱的温度。

妙笔抒怀

父亲被许多人赞美着。现在请拿起笔,选择合适的描写方法来抒写父亲最令你感动的场景,表达对父亲的深情吧!(学生练笔,交流)

作业布置

小学中的地震作文 篇13

1、知识与技能: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受父亲对儿子的爱以及儿子从父亲身上汲取的力量。

2、过程与方法:领悟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特点进行描写,反映人物思想品质的表达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理解信念和父爱的力量是伟大的,在最艰难的时候,它能激励人面对困难,战胜困难。

重点难点:

1、让学生感受父爱的伟大力量,受到父子情深的感染。

2、理解重点语句,明白这对父子为什么了不起。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悲痛的父母

1、师:同学们,这场突如其来的地震让洛杉矶市在不到4分钟的时间里受到了不同程度的伤害。在洛杉矶的一所小学里,(悲伤的音乐响起)(出示句子)那个昔日充满孩子们欢声笑语的漂亮的三层教学楼,已变成一片废墟。很多孩子根本来不及逃出来。孩子们的父母赶到学校,看到这小山一样的废墟,想到自己的孩子被深深的埋在底下,心里是多么的悲痛啊!这是一种撕心裂肺的痛啊!

2、找出文中描写父母悲痛欲绝的句子。(出示两处句子)读一读

师引:那个昔日充满孩子们欢声笑语的漂亮的三层教学楼,已变成一片废墟。

生:

(1)他顿时感到眼前一片漆黑„„

(2)不断有孩子的父母急匆匆地赶来„„绝望地离开了

二、了不起的父亲

1、师:其它的父母哭喊过后,便绝望地离开了,而只有这位年轻的父亲跪在地上大哭了一阵后,坚定地站起身,向那片废墟走去。他要去干什么?(他要挖废墟,寻找自己的孩子。)

请大家想一想,其他的父母为什么不留下来挖废墟?

原因:

(1)三层楼倒塌,钢筋、水泥形成一个巨大的废墟堆,很难凭几个人的力量挖掉。

(2)被埋在下面的小孩必死无疑,已经没有生还的希望了。

(3)那里随时可能发生大爆炸,有生命危险。

2、师:可是,这位父亲根本没有想这些。

出示: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自由读一读,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把你体会到的用朗读表现出来。

(1)你来读一读这句话,你知道父亲挖了多少时间,36小时,也就是说,从现在开始挖,挖到傍晚有没有停止?(没)挖了一夜,挖到明天凌晨有没有停止?挖到明天中午呢?挖到明天傍晚直至深夜才是三十多个小时?这是( )的三十多个小时,你能把这种漫长读出来吗?

(2)经过36小时的挖掘,父亲变成一副什么样子?

读说想象画面:手指抠破了,他没有停止;衣服划了长长的口子,他没有停

止;眼睛肿着、布满了血丝,他也没有停止!范读再度想象。从外貌上去体会父亲的艰辛,感受到父亲的伟大。

(3)现在为什么没人阻挡他?曾经有哪些人来阻挡他?我们一起来读课

文。(出示句子,分角色朗读)人们以为他精神失常了。这位父亲的精神是不是失常了?只有精神失常的人才有这样连续挖38个小时,但是我们知道这位父亲没有失常。他心中只有一个念头:儿子在等着我!生齐读

3、师:老师把这几句话改写成诗歌的形式。(出示诗歌)

挖了8小时

父亲满脸灰尘,疲惫不堪,

但心中只有一个念头:儿子在等着我!

挖了12小时

父亲脸色惨白,双眼布满血丝,

但心中只有一个念头:儿子在等着我!

挖了24小时

父亲衣服破烂不堪,身上血迹斑斑,

但心中只有一个念头:儿子在等着我!

挖了36小时

父亲精疲力竭,摇摇晃晃,

但心中只有一个念头:儿子在等着我!

读一读诗歌:师范读

一组读第1小节,两组齐读第2小节,三组齐读第3小节,四组齐读第4小节。(配乐朗读)

4、这是一个怎样的父亲?

师:这是一个多么了不起的父亲啊!

三、了不起的儿子

1、师:这三十多个小时,对被埋在废墟下的存活着的孩子们来说,是多么难熬啊!

(出示一段话)学生读一读,并口头补充完整。

阿曼达和另外13个孩子幸运地活了下来,但是他们周围漆黑一片,到处是

断裂的钢筋,破碎的水泥块,孩子们痛哭并大喊:“爸爸,妈妈,快来救我呀!”阿曼达痛哭过后,突然想到爸爸常对他说的一句话: 于是,阿曼达心里充满了希望,对同学们说:

2、师:请同学们想象儿子苦苦等待父亲来救的情形,那里没有一滴水,没有一点食物,在三十多个小时里,他的身体状况会怎么样?他是怎样熬过来的?

学生仿写诗歌,然后指名读一读。

等了8小时

儿子( )

但心中只有一个念头:( ) 等了12小时

儿子( )

但心中只有一个念头:( 等了24小时

儿子( )

但心中只有一个念头:( 等了36小时

儿子( )

但心中只有一个念头:(

3、两首诗歌融汇在一起,读一读:

8小时过去了

父亲满脸灰尘,疲惫不堪,

但心中只有一个念头:儿子在等着我!

儿子又累又困,饥渴难耐,

但心中只有一个念头:父亲会来救我的!

12小时过去了

父亲脸色惨白,双眼布满血丝,

但心中只有一个念头:儿子在等着我!

儿子嘴唇干裂,嗓子冒火,

但心中只有一个念头:父亲会来救我的!

24小时过去了

父亲衣服破烂不堪,身上血迹斑斑,

但心中只有一个念头:儿子在等着我!

儿子浑身乏力,难以支撑

但心中只有一个念头:父亲会来救我的!

36小时过去了

父亲精疲力竭,摇摇晃晃

但心中只有一个念头:儿子在等着我!

儿子饥寒交迫,极度虚弱,

但心中只有一个念头:父亲会来救我的!) ) )

4、师:在漫长的38个小时里,父亲心中始终怀着一个坚定的信念:儿子在等着我,所以他不停地挖呀,挖呀;儿子心中也始终怀着一个坚定的信念:父亲会来救我的,所以他满怀信心地等呀,等呀。是什么让这对父子彼此心灵相通,都拥有如此坚定的信念?

出示: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

读一读。你读懂这句话了吗?好!我来把前半句改一下,你们说后半句,谁敢试一试?

(1) 阿曼达在学习上遇到困难,很苦恼——

(父亲和阿曼达在一起商量如何解决。)

(2) 阿曼达在和同学踢足球,腿骨折了,疼得直流眼泪——

父亲带着阿曼达去医院,帮助他恢复健康!)

类似的话课文中出现了几次?为什么反复出现?

师:当父亲孤军奋战,伤痕累累,疲惫不堪就要倒下的时候,是这句话让父亲充满了无穷的力量

师生读:不论发生什么事情,我总会和你在一起

师:当儿子饥渴难耐难以支撑的时候是这句话给了他希望

师生读:无论发生什么事情,我总会和你在一起

5、师:这是父亲对儿子的爱的诺言;这是儿子对父亲的信任的源泉。是爱和信任让他们有了坚定的信念。是父爱创造了奇迹,是父爱感动了上苍,是父爱救出了这14个幸运的孩子。

6、师:从孩子们被埋在废墟下到一个安全的出口开辟出来,这中间已经过去了将近四十个小时,足足有两天一夜哪,阿曼达终于等来了父亲,终于可以走出可怕的废墟了,这时,阿曼达多么想马上„„多么需要„„

7、师:可是,当父亲向他伸出双手说:阿曼达,出来吧。那时,阿曼达却说(全体学生接下去读)

出示:“不!爸爸。先让我的同学出去吧!我知道你会跟我在一起,我不怕。不论发生了什么,我知道你总会跟我在一起。”

8、这是一个怎样的儿子?

师:在这个时候,还会想到让同学们先安全地离开,自己最后一个离开,这是一个多么了不起的孩子啊!

9、师:让我们一同来分享劫后重生、亲人团聚那无比幸福的一刻吧

全班齐读:这对了不起的父与子,无比幸福地紧紧拥抱在一起。

四、总结全文

小学中的地震作文 篇14

《地震中的父与子》是一篇感人至深的文章。第一课时的教学目标有三个,一是掌握生字词;二是熟读课文,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三是抓住文中对父亲语言、动作、外貌的描写,来体会父亲爱的了不起。

文章值得推敲的语句很多,人物的心理变化较复杂。为了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入情入境,情有所动,理有所悟,我抓住“父亲爱的了不起”为突破点,以点带面,在这个点上把朗读、感受、体验、想象、情感的升华结合起来,反复诵读、反复叩问、反复感悟,使其发挥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功效。

文中的父亲用自己的行动谱写了一首爱的颂歌。有三个描写父亲的场景感天动地:第一个是他悲痛欲绝,但重新挺立的场景;第二个是许多人劝他别挖,但他不听劝的场景;第三个是他孤军作战,伤痕累累的场景。仔细研读,不难发现第三个场景令人刻骨铭心。“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先指导学生从时间上读出父亲的劳累;再接着从父亲的形象上读出他沉甸甸的爱和肉体的痛苦;继而在体验父亲心理活动中读出他内心的孤独与苦闷;最后探究父亲的.精神支柱,读出伟大形象。学生在立体推进的朗读过程中,与主人公共同体验,共同感受,紧接着拓展到汶川大地震中一些感人的场景,通过音乐的渲染等,使学生的心灵受到熏陶,从而实现文本的教学目的,感受文本的强烈震撼。

新西兰地震中的华人力量 篇15

2月25日中午,中国救援队抵达克莱斯特彻奇展开救援工作。3月1日,中国驻新西兰大使馆公布的名单显示,在克赖斯特彻奇地震中失踪的中国公民为24人。

华人地震救援小组成立

地震发生后,新西兰当地华人社团迅速发起互助行动。

基督城内,华人开设的众多便利店和中餐厅。地震中,几乎全部倒塌,或被砸得面目全非。尽管如此,当地华人依然坚定信念,发扬互助精神,成立华人地震救援小组。其中,不乏医生、护士等专业救援人员。

新西兰克赖斯特彻奇广东同乡会刨会会长林金洪,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说:“目前克赖斯特彻奇依旧是处处可见残垣断壁,救援工作还在抓紧进行。”中国台湾一支24人赈济搜救队于2月23日抵达基督城,他们身穿黄色“劲装”,带着71件共2.5吨重的随队设备。除了一般的急救医疗物品外,搜救队还准备了生命探测仪。“一些华人中医医生也加入到了医疗救援的队伍当中,很多受灾群众正在接受包括针灸在内的中医治疗。当然,接受中医治疗,必须经患者本人同意”林金洪介绍。

由于很多基础设施遭到破坏,华人报纸无法印发,电台发射台也被震塌,华人华侨救助组就借助网络,向外界传播信息,全力搜救失踪华人。他们建立的网站上线第一天,点击量就破百万。网站设置了“目前无法联系上的中国人”专栏,并请网友将目前联系不上的基督城其他华人的姓名和联系方式发送至小组设置的邮箱,小组向中国驻新西兰大使馆和领事馆报告华人失踪者姓名。

一家新西兰华人门户网站,震后在首页刊登出部分失去联系的中国学生照片,照片的下方打着一行字“你知道他们的消息吗?”各校学联也即时发挥了积极作用,比如坎特伯雷大学学联会就在有关地震的专题论坛发出了数名失去联系的中国学生照片,希望大家积极提供线索。

震区救援的北京阿姨

新西兰南岛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会长、新西兰中华企业家协会会长王建京经历过唐山大地震和9月份的新西兰地震,但她感觉,其中的任何一场都没有这次的恐怖!地震发生至今,她一直没怎么睡觉。对她来说要忙的事情太多,与当地侨领开会讨论救援、成立救援小组、分头联络华人华侨,在她的心里只有一个目标:将损失降到最低!

地震发生后,王建京的家人就立刻到距离震中几个小时车程的地方避难,附近所有酒店和宾馆,都住满了基督城跑出的市民。但王建京没有走,她和城里所有的侨领一起组成救援工作组,“我有不少朋友在市中心,电话联络不上,所在区域也在戒严,很担心他们。我们已经通过华文广播和报纸号召大家报告自己的位置和所处地区的伤亡情况。”

“虽然不少华人的房子或倒塌,或停水停电,但许多震后家中设备齐全的华人毫不吝啬,将无家可归的同胞接到家里住,不少侨领或华侨的家中住进了很多人。”王建京说,有一位朋友因地震生意一落千丈,而房子也在地震中坍塌了半边。尽管如此,这位朋友还是毫不犹豫地将其他受难同胞接到家中居住。像他这样做的华人还有很多,甚至有一位侨领家中已经住了30多位华人。

一位潮州餐馆老板还找到王建京,提出为大家免费提供餐点。“即便是最为珍贵的食物,当地华人也是能捐多少就捐多少。”王建京说,“曾经的地震灾难都挺过去了,这次我们互相帮助,积极参与当地救援,一定会好起来的!”

废墟中的华人摄影师

“亲爱的小宝:我来看你了,你不要害怕,好好休息,我会一直陪着你的。”当地时间3月1日上午,新西兰华人地震援助小组等自发举行了一场小型失踪人员家属悼念会,现场悲恸而肃穆,家属们手捧玫瑰、百合花束,其中妆点着精心制作的卡片,字里行间寄托了对失踪者的怀念和哀思。

在现场用相机记录这一场面的贵阳女孩王世瑞是第一次拍摄这样的照片。失踪留学生的家属们拿着亲友的相片,哽咽不已的讲述故人往事,令在场的她也泪流不止,以致拍照的手都在发抖。

王世瑞是2002年来到这里,在基督城林肯大学就读,毕业之后她决定留在这座美丽的城市并成立了自己的摄影工作室。因为租住的房子年代较新,且不在基督城市中心,地震之后除了停水,她的生活并没有受到太大影响。

“地震之后我一直在现场拍摄照片,为抗震指挥中心提供服务,一部分照片也提供给当地的华人网站”,王世瑞的镜头下,记录了基督城地震之后的许多场景:中国驻新西兰大使馆官员赴灾区慰问、掩埋了多名中国留学生的CTV大楼现状、中国救援队深入CTV大楼救援,以及今天的失踪人员家属悼念会,所有的瞬间都让她在拍摄的同时感动、落泪。

跟随着中国救援队忙碌的身影,镜头记录他们用双手一块一块搬开废墟上的碎石,王世瑞也和所有中国人一样,期待奇迹的发生。“我每天都会去CTV大楼,记录营救的最新消息,天天都希望有人被活着救出来,我们一直没有放弃!”

来自祖国的温暖

接听寻人热线电话、锁定失踪人员名单、协助失踪人员家属办理来新手续、加强与新方教育部、外交部官员协调、接受媒体采访,本着竭诚为华侨华人服务的宗旨,中国驻新西兰大使馆官员灾后不分昼夜地忙碌着。

中国驻新西兰大使徐建国在地震发生第二天即前往灾区,慰问华侨华人和中国留学生。他还与克赖斯特彻奇市市长、新西兰警方负责人会晤,敦促对方尽最大努力及时营救被困中国学生。他说:“有百分之一的希望就要尽百分之百的努力”。徐建国26日又再度赶赴克赖斯特彻奇,去坍塌最严重的坎特伯雷电视大楼废墟看望慰问正在那里紧张工作的中国救援队队员和失踪中国学生家长。

面对严重灾情,惠灵顿地区中国学生、学者在震惊之余,迅速向灾区同学表达慰问和同情,并表示将尽其所能,帮助受灾同胞以及灾区新西兰民众渡过难关,积极开展支援救灾和善后活动。

远在北岛北部的奥克兰华人社区也在此时伸出援助之手,启动了“同一家园”赈灾协助活动。他们负责安排受灾民众前往奥克兰后的住宿、交通,为陆续抵新的中国遇难者家属在奥克兰转机、停留提供帮助,并接收、管理赈灾物资和款项。中国驻奥克兰总领事馆也在奥克兰机场设立临时接待站,为因地震需紧急回国的中国公民及亲属办理回国旅行证件、签证等提供便利。

25日赶到克赖斯特彻奇的中国救援队,给当地华侨华人和留学生带来了祖国的关怀与支持,令人们备受鼓舞。两天来,当地华侨华人克服灾后诸多不便和困难,忙前忙后地为救援队提供后勤保障,其情其景让人感动。当地华侨华人表示,当遇难同胞家属到达后,愿为他们提供食宿等一切力所能及的帮助。

上一篇:如何有效开展数学教研下一篇:西南石油大学教学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