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党内评议

2024-07-2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大学生党内评议(精选8篇)

大学生党内评议 篇1

二、学习方面。我学习刻苦,态度认真端正,具有对所学专业领域无限的好奇感和探究精神,在学习中善于发现问题,在自己不能解决的情况下会向老师、同学们请教并寻求解决方法。学习研究上勤勤恳恳,扎实认真,不断学习创新,汲取知识的养分,不断充实自己的大脑,锻炼自己的能力;很好的完成了老师分配的各项任务,并在学习之余帮助同学解决学习上的难题,同学间关系融洽。

三、作风方面。能执行《中国共产党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的各项规定,严格要求自己;勤俭节约,不盲目攀比,作风正派,求真务实,认真遵守社会公德等道德规范,积极支持精神文明建设的开展,坚定共产主义信念,坚持改革开放,发扬艰苦创业、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时刻保持谦虚谨慎的工作作风,牢固树立与时俱进的思想观念。

大学生党内评议 篇2

战略规划是一种文本的制定与执行, 它应是理性的、包容的。本组文章重点研究战略规划的制定, 介绍了重庆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对高校战略规划进行评议的实践活动, 并比较分析了国内6所典型大学的战略规划文本。

研究表明, 在制定高校战略规划时, 需要厘清几对关系, 即高校发展目标与约束条件的关系、高校长期战略规划以及中期发展目标和短期行动计划之间的关系、高校战略规划整体与局部的关系、高校战略规划与利益相关者的关系, 以及高校战略规划制定、实施、监督和评估的关系。

大学生党内评议 篇3

关键词:现代大学制度;民办高校;党内民主

一、现代大学制度的内涵

现代大学制度,是指大学为顺应现代社会发展要求,在政府的宏观调控下,面向社会依法自主办学、实施民主管理、全面落实大学作为法人实体和办学主体所应具有的权利和责任相统一的管理制度,反映了大学与政府和社会关系的治理模式、制度规范和行为准则。其内涵包括两个基本维度:第一个维度是关于大学的体制设计,涉及大学与政府的关系、大学与社会的关系、大学与大学的关系等;第二个维度是关于大学内部机制安排,主要表现为大学的内部治理结构。其特点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一是政校分离,学校自治;二是大学办学自主权;三是制定大学章程,循章自主管理;四是建立科学合理的决策体制和高效快捷的运行机制;五是实行教授治学,将行政权和学术权予以合理分离。

现代大学制度是高等教育实践理性的产物,没有高等教育的实践活动,就不可能出现对现代大学制度的需求,也不可能有现代大学制度的产生与发展。历经600多年的艰辛探索,西方现代大学制度的基本框架才趋于完备。为防止政府、党派、教会以及世俗力量干预大学事务,遂产生了大学自治制度;为保证大学教授不受任何外在约束、自由充分地表达思想观点,遂产生了学术自由制度;为维护学者地位平等和权力公允以及大学按照大多数学者的意志发展,遂产生了大学内部的民主管理和学者治校制度。正是以大学自治、学术自由以及内部的民主管理等为主要内容和表征的现代大学制度的建立,才保证了大学这一教育和学术机构始终葆有活力与生机。

二、民办高校与现代大学制度的联系

伴随我国市场经济体系的进一步完善、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民办高校面临的要求和发展环境已经并且正在发生深刻变化,迫切要求民办高校建立现代大学制度,以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

(一)建立现代大学制度——民办高校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民办高等教育获得了迅速的发展,业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一支生力军。民办高校在探索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求的教育体制和运行机制,挖掘和充分利用现有教育资源,培养社会急需人才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显示出了强劲的生命力。但是,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民办高校发展还面临着许多困难和问题,诸如办学指导思想不明确、自我发展能力不足、办学水平不高、社会竞争力不强、内部管理不规范等等。这些问题直接制约了我国民办高校持续健康的发展,迫切需要我们认真地研究解决。要解决这些问题,有三个方面值得重视:一是以科学的大学理念指导办学实践,彻底纠正那种办学过于市场化、功利化的倾向;二是完善学校内部运行机制,建立健全学校依法自主办学、自主管理、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机制;三是完善公共治理机制,建立健全科学的宏观管理体制。上述三方面,集中到一点,那就是:以科学的办学理念引领现代大学制度。这样,才能增强民办高校竞争力,促进民办高校的可持续发展。

(二)民办高校构建现代大学制度的优势

与公立民办高校不同,民办高校是面向市场、自主办学、自负盈亏的高等教育机构。自主办学的特点和优势,使得民办高校在建立现代大学制度过程中具有公办民办高校所没有的某些优势。

1.法人实体地位能更易明确。

法人实体地位的取得,是现代大学自主办学的前提,也是建立现代大学制度的基础。相对于公立民办高校,民办高校是与国家权力主体相分离的独立办学实体,其独立的法人实体和利益主体地位更能得到保证。众所周知,民办高校是“国家机构以外的社会组织或者个人,利用非国家财政性经费举办”的高等教育机构,他们的办学资本,不是来自政府的财政拨款,而是来自单位经营资产或个人金融资产,因此,民办高校比公立民办高校拥有更多的办学自主权,具有更加强烈的主体意识。办学自主权和主体意识的确立,使得民办高校能摆脱公办民办高校“等政策、看规定”的条条框框的约束,不断修正自己的发展目标,直接面向市场自主办学,实行科学管理和有效经营。就政府来说,它只是作为所有学校(包括民办高校)的管理者,而不是学校的举办者,它只能根据国家的方针政策与法律规定对民办高校实行宏观管理,不能干预学校具体管理工作。所以,民办高校的管理权和举办权是分离的。

2.法人治理结构能更易明晰。

明晰规范的法人治理结构是现代大学制度的本质特征之一。相对于公办民办高校而言,民办高校在明晰法人治理结构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民办高校的举办权、管理权和办学权三者分离不涉及到政体改革,因此,民办高校在完善内部治理结构方面要比公立大学容易得多,这已被实践所证明。目前,相当部分民办高校已实行了董事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建立了决策、执行、监督的运行机制和规则。在这个制度框架中,董事会是学校的决策机构,一般是由出资者、学校管理和教学人员以及社区代表组成,负责制定学校发展规划、遴选校长、筹集办学经费等重大问题的决策;行政管理机构则在决策机构确定的原则下,独立地行使职能,实行校长负责制,其工作对决策机构负责,其主要职责是负责学校教育教学和行政管理工作;评议会或监事会等则作为服务对象(顾客)参与学校的管理和监督。

3.适应社会的能力更强。

具有对社会、市场作出迅速反应的能力,也是在知识经济条件和市场经济背景下建立现代大学制度的一项重要诉求。与公立民办高校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民办高校从一诞生开始就具有很强的社会适应性。民办高校的发展所需要的主要资源,如办学经费、场地、生源、师资等都是从市场获得的,不是来自于政府的给予,尽管政府制定的政策会对相应资源的市场供求关系有影响。endprint

三、民办高校党内民主建设的现状

1.民办高校党内民主建设情况

近年来,各民办高校积极推进基层党内民主建设,尊重党员主体地位。保障党员民主权利,推进党务公开。各民办高校积极探索党代表发挥作用的形式和途径,有的学校每年召开一次党代表会议,报告学校党委上一年度的工作及新一年的工作要点,就学校发展中的重大事项进行通报,将党代会代表列入干部民主推荐、年度考核和干部任前公示的范围,邀请党代表参加教代会等学校会议;完善党内情况通报形式、情况反映渠道和重大决策征求意见机制。调动党员参与党内事务和学校事务的积极性, 以党内和谐促进校园和谐。对党员的意见和要求,做到有解答、有反馈:许多党支部组织党员讨论校、院、系工作,听取意见和建议。及时向上级组织反映,发挥党员在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中的重要作用。各院系党组织要定期向全院党员大会汇报工作:在党员教育、上党课的过程中不断加强对:党员主体意识、民主意识、责任意识的教育。

2.民办高校党内民主建设存在的问题

第一,民主渠道还有待完善,民主意见表达常常受阻。民办高校开设了许多有效的民主渠道,听民意,集民智.起到了很好的作用。第二,民主氛围需要进一步加强,党员民主意识需要提高。第三, 民主程序有待进一步完善,党员民主权利需要保障。

四、民办高校党内民主建设对现代大学制度建设的作用

1.加强党内民主建设有利于增强民办高校党的创新活力。

党内民主是党保持生机活力的关键。党的生机活力在民办高校是具体的、实际的,来源于每个党员和基层组织。只有发展民办高校党内民主,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全体党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广大党员以主人翁的姿态投身于学校建设和发展事业:只有发展民办高校党内民主, 广大党员才能敞开思想、畅所欲言、各抒己见,敢讲真话、实话、心里话,充分表达新的见解、观点和思想,从而形成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只有发展民办高校党内民主,才能让一切有利于增强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的创新理念得到尊重、创新举措得到鼓励、创新才能得到发挥、创新成果得到肯定,从而最大限度地激发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的创新活力, 形成齐心协力促进高教事业科学发展的生动局面。

2.加强党内民主建设有利于促进民办高校事业科学发展。

民办高校党内民主的充分发展能在党内形成解放思想、畅所欲言、开拓创新、团结奋进的局面。保证事业蓬勃发展:就能凝聚全体党员的智慧和力量.推进民主决策科学化、制度化、程序化,保证党委决策正确和执行有效。民办高校党委在和谐校园建设进程中承担着重大使命,和谐的基础在于民主,民主是和谐的源泉,没有民主就没有和谐。党内民主直接影响师生员工的政治参与热情:党内民主的状况直接影响学校民主的状况。

3.加强党内民主建设有利于提高民办高校核心竞争力。

建设高水平大学,需要具有高水平的学术成果支撑,而高水平学术成果的取得,需要宽松、和谐的软环境:理论的创新、新思想的形成只有在宽松、和谐的环境中才有可能实现;培养、引进、留住和用好人才,更需要有浓郁的民主氛围。民办高校只有率先推进党内民主建设。

五、加强民办高校党内民主建设的可行性措施

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党内民主是增强党的创新活力、巩固党的团结统一的重要保证”。发展党内民主是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途径,是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民办高校加强党内民主建设,关系到民办高校党的建设的创新和发展,关系到党在民办高校领导核心地位的巩固,关系到高等教育事业的科学发展。

1.拓宽和疏通党员民主渠道.保障党员民主权利。

党员的民主权利是党内民主最深厚的基础和保障。党员有知情权,有知晓学校党组织做出的重大决策的过程及其结果的权利,有阅读党内文件的权利。党员有权选举基层党组织代表的权利,有参与学校及全国党代会的权利。有对学校各级领导干部进行民主评议的权利。有被选举为学校各级负责人的权利。

2.完善民办高校党内监督机制。

加强民办高校党内监督工作 一方面,要充分发挥民办高校纪检部门的监督职能,对各级领导干部行使权力的全过程进行监督 另一方面,要健全群众监督机制,使党内民主过程有效地置于广大党员和群众的监督之下,建立党内监督与党外监督相结合的制度。同时要鼓励各民主党派、群众和新闻舆论的监督,形成严密的监督网络和跟踪监督、主动监督的机制。

3.完善党代会常任制.将重大决策交由党代会讨论决定。

各民办高校需要完善党代会常任制.满足党员群众的议政权和参政权.建立党代表巡查、咨询、听证、党代表参与工作方案审议与过程监督、结果考核等制度。把党内重大决策、校内重大改革举措等交由党代会讨论议决,发挥党代会对学校工作实行民主管理的主要平台作用。

4.强化党员主体地位,发挥党员主体作用。

强化党员主体地位,是加强党的先进性的前提,是发展党内民主的本质要求。民办高校要通过健全党内民主制度,完善保障党员主体性地位的制度体系:健全权利保障和养成制度,增强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的民主素质和民主习惯;提升党代表素质。推行党代会常任制;拓展党内基层民主的实现途径,坚持以人为本。坚持以党员为中心,积极为党员发挥主体作用创造条件。

参考文献:

[1]曾辉,刘新秋,新时期推进高校,党内民主建设的几点思考[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9(2).

[2]张俊宗,现代大学制度:内涵、主题及主要内容,《江苏高教》 2004年04期 .

学校党内民主评议制度 篇4

二、具体工作目标及采取的具体措施:

1、强化学习、提高广大教工政策水平和党员干部理论水平。 认真组织了“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 ,组织了我支 部的党员进行了“党员存款”每人至少两千元,来支援需要支援 的人农民发家致富。 严肃认真落实好我校教工政治学习制度, 按政治学习计划中 的内容及时事政治、法律、法规等内容,学习采取集中、自学等 形式相结合,做到人人有笔记、有心得体会,使广大教工的心灵 得到洗礼,思想境界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2、抓好宣传工作,今年中心校支部继续加强了对本单位、本乡镇教育教学等各方面工作的宣传。

3、加强组织建设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创造力。 保持队伍先进性和纯洁性,坚持民主集中制,坚持集体领导与个 人分工负责相结合的原则, 充分发挥党政班子成员在工作中的主 观能动性, 科学预见性, 开拓进取性和果断决策性。 要把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作为核心内容贯穿始终,不断提高领导干部的 思想政治水平。

4、认真执行了支部的各项制度,提高“三会一课”和民主 生活会质量。 今年七月一日在中心校党支部开展了高质量的民主 生活会和建党庆祝活动, 认真开展了批评与自我批评, 改变作风, 树立公仆意识,发挥好党组织的政治核心和战斗堡垒作用。牢记 两个“务必”始终保持奋发向上的精神状态,激发立党为公,执 政为民的责任感。并写出了深刻的体会文章。

5、组织输送合格党员,严格发展程序,认真培养,定期考 核。充分发挥党内民主和监督作用,坚持不参加培训不予发展的 原则,做到结构合理,保证质量。今年的 1 名积极分子,积极参 加培训班,认真学习,准备在来年发展成党员,在发展党员工作 中坚持“坚持标准,保证质量,改善结构,慎重发展”的方针, 成熟一个发展一个,并组织党员在工作岗位上建功立业,深化 “树、创、献”活动,树立党组织的光辉形象。领导班子做到了 勤政、廉政、务实、高效。

6、全面实行校务公开,大力推进依法治校的进程,增强广 大教职工参与民主管理的主人翁意识。认真落实责任制,同时对 广大教职工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认真对待,妥善解决, 调解纠纷,化解矛盾,今年无群众上访事件的发生。

7、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提高广大教职工的文明程度和道德 水准, 结合师德建设活动、民主评议行风工作、组织教工落实 《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 ,严格按二十字道德规范要求,加强家庭 美德、社会公德、职业道德教育,严格遵守“八规范、八不准” 为良好道德风尚的形成,促进和实现社会风气的根本好转。

8、加强学校安全工作和综治工作,维护教育稳定和安全, 强化学校周边环境治理工作认真按规章制度开展工作, 严格执行 “责任查究制度”和“一票否决”制度,做到奖罚分明,按章办 事。制订了我校的各类应急安全预案,成立了防旱领导小组,并 号召职工为灾区捐款.

9、加强法制教育,利用每周一下午政治学习时间深入学习法律、法规,广大师生学会用法律武器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加强依法治校、依法执教的力度。

10、领导工会围绕学校的中心工作,增强广大教职工参与民 主管校的主人翁意识,发挥好教代会的职能作用,团结和带领广 大教职工维护合法权益,坚持为他们办实事办好事,教育广大教 职工敬业奉献,建功立业,按规定收缴会费。

11、充分发挥团队组织和关工委组织的作用,少先队组织仍 要坚持以培养少年儿童的创新精神, 实践能力和高尚的共产主义 情操为目标,抓好养成教育和《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二十字 基本道德规范教育,积极参加上级组织的各类活动.

大学生党内评议 篇5

改革开放30以来,我们党内基层民主建设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从规律的高度,那么总结30年来党内基层民主建设的做法与经验,对于党内基层民主建设未来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启示。

第一,党内基层民主建设必须坚持分层次、稳妥有序地推进。民主本身是一定历史时期一定经济发展水平的产物。不同经济社会条件下,基层党员和群众对党内民主的认识不同,对民主的诉求也不尽相同。改革开放以来的实践表明,推进党内基层民主建设,要注意因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不同所导致的民主诉求的差异,也要注意不同基层党员群体、基层干部群体对民主内容要求方面的差异。要从试点开始渐进式推开,坚持边试点边总结,边总结边推进,避免片面追求民主的“轰动效应”和“一刀切”。

第二,党内基层民主建设必须坚持协调共进方针。一是要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协调,与党内外群众对党内基层民主的要求相适应。任何超前或滞后,都是与发展党内基层民主的要求相违背的。二是要与“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总要求相协调。不能借口实现党的领导而否定民主的作用,也不能以人民民主取代党内民主,党内基层民主必须在党内法规制度的框架内推进。三是要注意党内基层民主建设与基层党建各项任务的总体筹划,整体推进,避免纯粹完成任务的“单打一”。

第三,党内基层民主建设必须坚持重点突破原则。选准党内基层民主建设的突破重点,可以达到以点带面,全面发展的效果。“从近几年的实践和效果看,发展党内基层民主,必须首先从改革和完善基层党内选举入手,真正让党员群众选择自己信得过的‘当家人’。”“落实党员对党的组织负责人的选举权,是党内民主建设的一个核心问题。选举权是一个综合的民主权利,既体现对重要事务发表意见的权利,又体现了充分参与决策的权利,同时还体现了有效监督和制约党的领导干部的权利。”

第四,党内基层民主必须与基层人民民主互动发展,带动和促进基层人民民主。以扩大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既是改革开放以来党内民主建设的经验,也是今后推进党内基层民主建设的方向。因此,党内基层民主要健康发展,必须实现与基层人民民主的有效对接和良性互动,防止党内基层民主滞后于社会基层民主和类似“全体村民选村委会主任,少数党员选党支部书记”的现象。同时还要注意

以上就是我在阅读了一些材料后的一点想法,其中一定有很多的不足之处,还希望党组织批评指正。

大学生民主评议总结 篇6

在学习上,我在大三学年获得了专业二等奖学金,顺利通过教师技能考核,并在浙江省高数竞赛中获得二等奖的好成绩,在大学生科研立项中也顺利结题并获得 “校级优秀课题”的荣誉。另外,我顺利完成了毕业论文的开题报告以及初稿的撰写在之后的学习中,我会继续努力,争取在毕业论文中取得好成绩。

在工作上,我认真做好班长及党支部副书记的工作,在班级中关心所有同学的就业问题,做好各项通知的上传下达工作,并将毕业有关证明材料发放到每位同学手中,并强调其重要性。在大四实习过程中,我积极锻炼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积极为自己的就业工作做好准备,并报名参加湖州市吴兴区教育局招聘考试中,经过一轮笔试、两轮面试,我以第二名的成绩顺利考取爱山小学数学教师岗位,入围体检。

党内民主健康发展研究 篇7

一、党内民主在中国政治发展中的作用

1. 发展党内民主是党的先进性的重要保证。

作为一个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 党承担着在对外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重任。历史反复证明:没有党内民主, 就不可能有正确的经验总结, 就不可能制定出好的路线、方针、政策, 就不可能有正确的集中和科学的决策。党的事业之所以能够顺利发展, 最终取得胜利, 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 就是全党党员和干部能够高度发挥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而这些积极性的发挥, 则有赖于党内生活的民主化。因此, 我们应当把发展党内民主看做是巩固和发展党的必要步骤, 是党克服困难争取胜利的重要武器。新形势下, 要坚持党的先进性, 永葆党的生机和活力, 使党始终具有强大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 必须以充分调动党内各方面的积极性为基础。只有发展党内民主, 才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全党的积极性, 在党内形成解放思想、畅所欲言、生动活泼、开拓创新、团结奋进的局面, 保证党的事业蓬勃发展;才能使广大党员以主人翁的姿态积极参与到党的工作和党内事务中来, 正确行使党员的民主权利, 及时发现和纠正党内出现的各种问题和失误, 保证党内各种机制的有效运行;才能凝聚全党的意志和力量, 使党始终保持蓬勃朝气、昂扬锐气和浩然正气, 永远站在时代前列, 真正成为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 同时成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 从而赢得最广大人民的支持和拥护, 不断巩固自己的执政地位。

2. 发展党内民主是推动人民民主建设的重要途径。

办好中国的事情, 关键在党, 而建设好党, 关键在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 发展党内民主。如果党内民主不发达、不健全, 人民民主也会受到制约和破坏。这已经为国内外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所证明。实现人民民主是共产党执政的本质要求。

3. 发展党内民主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

发展党内民主、通过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 也是实现社会和谐的重要保障。目前, 中国面临着贫富差距拉大, 社会公平问题突出, 经济和社会发展不平衡等社会矛盾。只有发展党内民主, 在党内营造平等、宽松的和谐氛围, 才能协调全社会各方面要求, 维护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整合一切执政资源, 凝聚各种社会力量, 动员一切可以动员的积极因素, 激发社会各个阶层的创造力, 共同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只有发展党内民主, 才能确保党的政策的正确性与科学性, 从而更好地解决社会发展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和矛盾, 推动整个社会和谐发展。

4. 发展党内民主是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突破口。

政治体制改革是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健全社会主义法制, 切实保障人民群众当家做主的权利, 改革最根本的是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我们党是长期执政的党, 是中国政治体制的核心。包括党内民主在内的党的自身建设状况, 关系到政治体制的改革和发展, 关系到政治生活的制度安排, 因此, 党内民主建设是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和突破口。

二、当前影响党内民主健康发展的问题

1. 对党内民主的认识模糊甚至错误。

首先, 党员对党内民主的认识相对滞后。党员是党内民主的主体, 党员本身的民主意识和民主素质将直接影响他们在党内民主生活中的行为。在现实的党内民主生活中, 党员对党内民主的认识相对滞后于民主实践, 因而缺乏与党内民主相适应的主体意识、平等意识、权利意识、责任意识, 缺乏参与党内民主生活的内在冲动, 从而导致党内民主在某些方面走了形式, 党内关系也因此简单化为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 党内民主制度失去了相应的运作主体。其次, 对党内民主的概念和实质界定、目标设计、战略部署等党内民主的关键问题上, 学界和政界都远未达到共识, 使得我们的政策研究部门和政策制定部门难以对党内民主发展战略进行整体设计, 从而也间接地影响着我们正在实践中的党内民主建设。再次, 不能正确理解和运用民主集中制原则。民主集中制是发展党内民主的重要原则, 但在实践中, 我们要么片面强调集中, 认为对上级才有民主, 对下级只有集中, 没有认识到党内民主是一种政党运行体制和运行机制;要么认为民主只是形式和手段, 不是价值取向和目标追求, 片面强调民主作风和民主方法, 将发展党内民主寄托在领导干部个人身上, 靠选民主作风好的人去重视民主, 使民主成了施舍和手段。最后, “官本位意识”、特权思想以及“官尊民卑”等思想还在党内不同程度存在着。

以上对党内民主的模糊甚至是错误的认识, 是我们继续推进党内民主建设的巨大障碍。新的实践需要我们首先要在党内民主的认识上有突破、创新和超越。

2. 党的组织领导体制不顺, 党的代表大会、全委会和常委会权力关系倒置。

党章规定, 党员代表大会是党内最高的权力机关, 是最高决策和监督机构, 有权决定党内一切事务;党委会是党代会闭会期间代行党代会权力的机构, 分为全委会和常委会两个层面。但在实践中, 由于党代会并非年会制和常任制, 党代表的权利仅仅体现在党的代表大会召开期间, 党代表参与讨论修改报告和讨论决定重大问题, 选举产生党委会和纪委, 但没有提名推荐党委和纪委候选人的权利以及提出议案的权利, 更没有质询罢免的权利。闭会以后, 党代会的权力实际上被党委会代为行使, 造成党内权力机关权力“虚置”。党内法规对党委会 (全委会和常委会) 职责的界定、落实、保障以及纠错机制也规定得少且笼统。通常每年召开一到两次的全委会也主要是听取和审议党委工作报告或者重要人事任免。全委会和常委会的“重大问题决策权”也因缺乏明确说明而被弱化。在议事和决策的程序上往往是按照“书记→副书记→常委→委员”的顺序, 常委们更多的也是“举举手”、“画画票”, 很少发表建议和意见, 导致在重大事项的决策过程中, 征求意见、评估论证不完善, 随意性较大。

3. 党员民主权利主体地位仍然很弱, 民主权利落实不到位。

一是过分强调党员义务忽视党员民主权利;比较重视党员干部的权利, 不太重视普通党员的权利。二是权力的授予方向更多是在上而不在下, 客观上导致党的干部对上负责而不对下负责, 缺乏维护普通党员民主权利的主动性和与普通党员加强交流沟通的积极性。三是缺乏真正体现党员主体地位和实现党员民主权利的有效载体。普通党员的知情权、参与权、选举权、监督权还未能取得实质性进展。

4.“一把手”体制影响党内民主健康有序发展。

行政首长负责制是行政机关的运行机制和领导体制, 并不适合在党内推行。但我们在推进党内民主建设过程中, 把行政首长负责制移植到了党内, 形成名义上的委员会制, 事实上的一长制, 从而将党的集体领导、集体决策演变了个人领导、个人决策, 造成所谓“一把手说了算”的个人专断、个人决策等不利于党内民主发展的局面, 从而导致在党内的政治生活中无法真正地按多数人意志进行决策。

在“一把手”体制下, 党内的一项工作往往是书记领导一名副书记, 副书记又领导一名常委, 常委又领导政府副职, 导致分工重叠, 权责不清。讨论决定重大事情, 班子成员缺乏责任感, 不愿发表不同意见, 看似都发言, 但基本上是看人不看事。党内领导的民主集中制原则在实践中演变成了“一把手”的高度集权。“一把手”权责不明确, 也没有建立起有效的监督约束机制和配套措施。这种现状不改变, 党内民主就难以有序健康地推进。

三、创新制度, 推动党内民主的健康发展

发展党内民主是一个理论问题, 更主要的还是一个实践问题。只有不断创新制度, 解决党内民主存在的问题, 才能进一步推动党内民主建设。

1. 加强党内民主意识教育, 构建完整科学的党内民主理论体系。

如上所述, 党员民主意识缺失和缺乏党内民主理论体系支撑是影响党内民主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而民主意识获得的一条重要途径就是民主教育, 我们应该在全党开展民主教育活动, 大力培育党员的民主意识。组织力量编写“党内民主建设教程”, 以克服目前党内民主建设的论述杂乱零散的状况;把加强党内民主建设列入各级党校和高等院校的教学内容, 着力培育领导干部和年青一代的民主素养等等, 都是可行易行的办法。

2. 以改革党内选举制度为根本, 建立党内竞争性选举制度。

竞争性选举是民主的标志, 是党内民主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改革和完善党内选举制度是发展党内民主, 保证党员民主权利的重要措施。建立党内竞争性选举制度, 首先, 要逐步扩大党内直选范围, 积极探索“公推直选”、“两推一选”等新的党内选举方式, 由党员直选产生党的基层支部委员会、总支委员会, 并将直选逐步扩大到党的基层委员会书记、副书记。其次, 要改进候选人提名方式, 把组织提名、党员提名、党员自我提名相结合, 逐步改变已有的单一提名方式。再次, 适当扩大差额选举比例。差额选举是选举制度的发展方向。

3. 以健全党务公开制度为重点, 落实和保障党员知情权。

知情权是维护党员民主权利、实现党内民主的前提条件。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 “要推进党务公开, 营造党内民主讨论环境”[2], 进一步肯定了党务公开在落实和保障党员知情权中的重要作用。要健全党务公开制度, 使之成为党员了解掌握党内工作情况的主渠道, 一是要科学界定党务公开的内容。各级党组织凡作出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重要决策、决议, 均应面向全社会公开。对不涉及保密、已解密及党员群众关注的重要事项, 也要视情况及时向党外公开。二是要进一步丰富公开形式。限于党内公开的内容, 可通过党内有关会议、文件、党务公开公示栏等形式进行公开;可向社会公开的内容, 可通过电视、广播、报纸刊物等媒体或互联网公开, 以扩大党务公开的覆盖面。三是要进一步规范公开程序。对党务公开的内容、时间、期限进行严格把关, 确保公开内容准确, 公开时间及时, 公开时限合理。

4. 以完善党员意见表达制度为基础, 落实和保障党员参与权。

落实和保障党员参与权, 要以完善党代表作用发挥制度为基础, 使党员意愿得以充分表达和体现。一是要积极探索党代会闭会期间发挥党代表作用的新途径。积极开展党代表大会常任制试点工作, 在相当程度上调动广大党员、党代表和党的干部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从而充分整合党内力量, 凝聚全党智慧, 使党充满生机和活力, 从根本上理顺党内权力关系。同时, 建立党代表例会制度、党代表监督评议制度、党代表活动日制度、党代表提案、提议处理和回复制度等, 加强党代表与选区党员群众的联系, 听取和反映党员的意见和建议, 真正使党代表成为党员群众的“代言人”。二是要建立党内重大决策征求意见制度。在党内坚持走群众路线, 就重大问题, 发挥各级党代表的桥梁和纽带作用, 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组织党员展开讨论, 充分发表意见和建议。各级党代表要及时将党员的意见和建议反馈给各级党委, 各级党委要严肃对待党员的意见和建议, 并吸取其中的合理化建议和意见, 使党员意愿得以充分表达和体现。三是完善党内表决制度。实行常委会向全委会负责、全委会向党代表大会负责的层级负责制, 落实党员的决策参与权。同时, 完善党委内部的议事和决策机制, 严格实行民主集中制, 健全集体领导与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的制度, 反对和防止个人或少数人专断。完善投票表决制度, 明确表决范围, 对重要决策出台、重要干部人事任免、重大项目实施、重大资金使用等, 实行全委会无记名投票表决。

5. 以创新党内监督制度为关键, 确保党内权力正确运行。

作为长期执政的党而言, 能否有效地对权力进行制度化的监督和控制, 是防止腐败的现实需要, 也是发展党内民主的应有之义。

首先, 要建立健全党员监督制度, 合理拓宽党员检举、揭发、申诉、控告等渠道, 制定具体严密、操作性强的制度, 增强党员监督的成效。党员是党内监督的主体, 要积极创新和拓展广大党员群众直接参与监督的途径和渠道, 扩大党员参与管理监督工作的范围, 积极引导党员参与党内事务, 不涉及重大机密的各级党委会议, 可邀请党员代表旁听。其次, 提高纪检机构的相对独立性和职能的专门性。监督主体相对于监督客体在职能上、地位上、利益上的超然性是提高党内监督实效性的重要保证。党内各级纪检机构是相对于普通党员的另一重要监督主体, 要在党内建立有效监督制度, 必须将纪委的主要职能定位为政治纪律的维护和党内法规的执行, 通过严格执行党的政治纪律来推动党内民主的发展;必须改革和创新现行的各级纪委体制, 逐步建立起省以下纪委垂直领导的体制, 省以下纪委书记人选应由上级纪委推荐, 再由同级党代会选举产生。参照现有垂直部门体制和做法, 相对独立各级纪委的人财物配置以及管理体制。再次, 健全完善党内询问和质询制度。这是新形势下加强党的建设的一项重要举措, 对于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方针, 进一步发展党内民主, 加强党内监督, 促进党内和谐, 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要制定相关的配套实施办法, 不断扩大询问、质询的主体范围, 并为党内询问、质询权的行使提供保障, 提高党内询问、质询制度的效力。最后, 要完善舆论监督机制。要通过健全法规, 规范舆论监督行为, 使广大党员更有效地掌握和利用舆论监督这一武器, 行使自己的监督权, 发挥党员监督和舆论监督的双重功效, 扩大党员监督的社会影响力, 营造全社会关注、支持党员监督的良好氛围。

6. 进一步完善党委决策机制, 增强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

决策民主是党内民主的重要内容, 也是实现党委正确领导的重要保证。党委决策重大问题时, 要严格遵循党章规定的“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的原则。增强党委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 一要继续坚持和完善现有的决策制度, 规范一把手的权力, 重大事项可以实行无记名投票表决制;二要调整全委会、常委会和书记办公会的关系, 适当增加全委会的次数, 落实全委会的职责, 发挥全委会的作用;三要提高领导干部的决策能力, 引入专家咨询和群众评议, 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四要建立决策失误责任追究制度。

摘要: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发展党内民主, 不仅是党自身生存发展的内在要求, 而且是推动人民民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客观需要。当前党内民主建设还存在一系列问题, 只有正确对待和解决好这些问题, 才能进一步推动党内民主建设。

关键词:党内民主,健康发展,创新制度

参考文献

[1]江泽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代表大会文件汇编》[R].北京:人民出版社, 2002:11.

正确开展党内批评 篇8

影响开展批评的现状:党组织的民主生活会,开展批评是对领导干部实施监督的重要形式。但当前,存在着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难的现象。特别是在涉及具体的人和事时,不愿批评、不能批评、不敢批评。即使批评也是轻描淡写,不敢触及实际内容,“批评与自我批评”变成了“表扬与自我表扬”,丧失了党内批评的应有功能。有些同志在批评自己时,往往避重就轻、遮遮掩掩,不敢亮出心灵深处的东西。在批评别人时,更是顾虑重重,甘当“老好人”,特别是在批评领导时,惯于巧言粉饰、阿谀奉承。

影响开展批评的原因主要有:一是怕得罪人。面对错误的思想和不良的行为,“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明知不对,少说为佳”,即使是自己职责范围内的事情,也是和稀泥,只顾及个人利害得失,不论是非曲直,当和事佬,做老好人。二是民主空气不浓厚。有些领导干部特别是一把手家长作风严重,民主意识淡薄,老虎屁股摸不得,谁批评他,就给谁颜色看。搞得人们不敢直抒己见。三是责任目标不明确。在一些单位,缺乏奖优罚劣、奖勤罚懒的制约机制,规章制度不健全。工作虽有分工,但目标责任不具体,不明确,干好干坏一个样,缺乏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的标准和依据。

党内开展批评应该掌握的基本原则

坚持正确的原则,做到批评实、剖析问题深,让每个党员干部都放下包袱,敞开心扉,才能达到增进团结、解决问题、共同进步的目的。

真诚求是的原则。批评必须以事实为依据,才能使人心悦诚服。只有真诚,才能使人信服。这就要求领导干部要调查清楚事实真相,从实际出发,找出问题的原因,恰当地分清责任,批评也有理有据,既不夸大,又不失真,要以政策为准绳,不能随心所欲,而且要怀着一颗真诚的心,别人自然也会心服口服。

公正民主的原则。公正是一切人际活动的前提。民主是上下级沟通意见的基础。只有公正,才能正确无私地否定和批评;只有民主,才能使人畅所欲言,勇于发表意见。尤其作为领导,要营造民主和谐的氛围,要让下级讲话,允许争论、申辩,允许保留意见,这样才能保证正常活跃的民主气氛,才能达到批评的目的。

公开的原则。公开作批评,是光明磊落、坦荡无私的表现,也是对自己、对同志、对组织负责任的态度。开展批评要公开,做到当面批评,当面指出同志的问题和错误,表明自己的观点,并提出建设性的改进意见。坚持公开批评,要做到不碍于面子,不碍于感情,不怕得罪人,不怕打击报复,心底坦荡,无私公正。

适度的原则。俗话说得好:凡事有度,过与不及,都达不到目的。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也要适度。要“对症下药”,把握剂量。药的剂量太大容易伤人,太少则不能发挥作用,要恰到好处。具体来讲,就是讲真话,讲实话,既不扩大也不缩小,既不美化也不丑化。

艺术的原则。批评是一门艺术。只有掌握了批评的艺术,“良药”才不会“苦口”,“忠言”才不会“逆耳”了。一要选择适当的时机;二要选择适当的场合;三要因人而异;四要以情动人;五要注意用词和语气。

努力营造开展党内批评的良好环境

要创造条件,营造有利于党内批评与自我批评的环境氛围。

要树立正确的导向。要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充分认识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是纯洁组织,克服不良作风,增强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的有力武器。发挥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教育、纠错功能,按上级规定的步骤与程序,开好民主生活会,通过党组织和党员同志们的批评及自觉开展自我批评,以开诚布公的谈心,敞开心扉的交流,清除错误思想产生的根源,在组织帮扶和自我反思中纠正错误。

要坚持领导率先垂范。发扬光大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作风,首先必须坚持领导干部带头。党员领导干部严于律己亮出自己的缺点和问题,诚心诚意听取批评意见,广大党员和群众才会打消顾虑、敞开心扉、真心实意地给领导干部提意见,党员才会以领导同志为榜样认真查找自己的问题。

要在制度建设上花气力。要使批评与自我批评持续不断地发挥长效作用,必须加强制度建设。党内民主制度是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的可靠保障,在党内民主制度上主要是通过座谈会、个别谈心征求意见的方式定期听取党员意见反映,便于领导班子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完善民主监督制度。每季、半年、年终由党员、群众对党委成员进行讲评和测评,反馈问题。

要在搞好结合上动脑筋。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既要紧密联系各自的工作实际,更要紧密联系自己在党性修养和作风方面的实际;既认真查找机关单位存在的突出问题,更认真查找党员特别是领导班子成员自身存在的突出问题;既恰如其分地分析造成问题的客观原因,更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上深入剖析造成问题的主观原因,为解决存在的问题打下良好的思想基础。

要在方式方法上创新。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必须讲究方式方法。大事讲原则,小事讲风格,原则问题不退让,枝节问题不纠缠,维护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严肃性。要实事求是,分清工作中失误和政治原则性错误的界限。坚持“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方针,坚持一分为二,历史地、全面地评价同志,既不因某些缺点错误全盘否定,也不搞以功抵过。真正做到按照“团结—批评—团结”的方式,达到和风细雨、润物无声的境界,令人心悦诚服。

(作者单位:大庆油田第二采油厂机械维修大队)

(责任编辑:胡 正)

上一篇:形态万千的近义词下一篇:新课程背景下高中物理教学的反思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