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财政厅信息中心

2024-10-1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江西省财政厅信息中心(精选6篇)

江西省财政厅信息中心 篇1

赣财库〔2011〕62号

各设区市、县(市、区)财政局、国土资源局、人民银行省内各市中心支行、县(市)支行、各商业银行代理支库:

为规范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收缴管理,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国土资源部制定下发了《财政部 中国人民银行 国土资源部关于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缴纳凭证有关问题的通知》(财库„2011‟122号),现转发给你们,并提出如下实施意见,请一并贯彻执行。

一、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统一由市、县财政部门填写“更正(调库)通知书”(一式五联)并通过国家金库(以下简称国库)进行调库处理。

二、“更正(调库)通知书”填写要求

(一)“原列事项”的预算级次分市级和县级,其中市级指设区市,县级指县级市、县。收(付)款国库为“国家金库**市中心支库”、“国家金库**县支库”,缴款(用款)单位名称为“**财政局”,凭证的名称、填写时间及凭证号据实填写,预算科目编码为“103014898”,预算科目名称为“缴纳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

(二)“现列事项”的预算级次为共享(中央30%,省级70%),收(付)款国库为“国家金库**市中心支库”、“国家金库**县支库”,缴款(用款)单位名称为“财政部门”,凭证的名称、填写时间及凭证号据实填写,预算科目编码为“1030133”,预算科目名称为“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收入”。

(三)“更正(调库)通知书”的一式五联分别为:“第一联 此联由市县财政部门作为记账凭证”、“第二联 此联由征收机关作为办理用地批准文件凭证”、“第三联此联由人行国库作为留存凭证”、“第四联 此联由人行国库作为记账凭证”、“第五联 此联由财政监察专员办作为备查凭证”。

三、市、县财政部门在办理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缴纳手续时,必须按每个批次用地或单独选址建设用地项目分别填写“更正(调库)通知书”单独调库,并在备注栏内注明批次用地或单独选址建设项目名称和各预算级次分成比例。

四、人行国库办理调库手续后,将加盖国家金库**市中心支库(或国家金库**县支库)公章和国库业务转讫章的第一、二、五联“更正(调库)通知书”退同级财政部门。

市、县财政部门将收到的第一联作为记账凭证;第二联送省国土资源厅或设区市国土资源局(只办理农用地转用而不办理土地征收手续);第五联送财政部驻江西省财政监察专员办事处。

五、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应当在收到市、县人民政府已足额缴纳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的有效凭证(更正(调库)通知书)后,再依法办理用地批准文件。

六、在办理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调库过程中,预算级次、分成比例、调库金额等出现错误时,相关部门应本着“有错必纠,谁错谁纠”的原则进行纠正。

七、本通知自发布之日起施行,《江西省财政厅 江西省国土资源厅 人民银行南昌中心支行 财政部驻江西专员办关于转发<财政部 国土资源部 中国人民银行关于调整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政策等问题的通知>的通知》(赣财综„2006‟84号)中所规定的缴纳方式等事项与本通知有不一致之处,按本通知规定执行。

附件:

1、设区市、县级“更正(调库)通知书”的填写范本.xls;

2、《财政部 中国人民银行 国土资源部关于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缴纳凭证有关问题的通知》(财库„2011‟122号).doc。

江西省财政厅 人民银行南昌中心支行 江西省国土资源厅

江西省财政厅信息中心 篇2

一是预算编制口径公开。在编制预算时, 制定印发《麟游县财政预算编制口径》, 主要包括预算收入编制口径, 预算支出编制口径两大部分。在支出预算中主要分人员经费预算编制口径, 日常公用经费预算编制口径, 项目经费预算口径, 并明确要求、标准、定额等, 并将项目经费细化到具体执行项目、细化到项目实施单位、细化到目级功能分类和经济分类科目;二是会议公开。在召开人代会之前, 将全年预算编制情况分单位、分项目、分科目向县人大进行公开, 并报请政府常务会议、县委常委会议审定完善;三是预算下达公开。将编制准确、完整的部门预算分单位、分项目、分科目以政府文件面向社会公开, 接受各单位及社会各界的监督;四是预算追加公开。按照上级文件精神及县委、县政府安排的重点工作及项目支出, 按照“保工资、保稳定、保重点”的原则, 排列保障次序, 提交局务会议研究审定, 再报请县政府研究审定后下达各单位执行;五是预算执行结果公开。前半年将财政决算情况和财政预算执行情况提交人大会议公开, 后半年, 重点公开“三公”经费支出情况, 着力提高预算公开透明度, 促进政府理财行为的程序化、规范化、法制化, 建设阳光财政、透明财政。

江西省财政厅信息中心 篇3

2021年信息中心按照省财政厅预算管理一体化建设改革要求,进一步加强财政预算基础数据管理,规范预算管理要素分类科目信息,认真贯彻全省财政工作会议精神,完善“财政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建设,加快推进电子财政建设,增强财政业务系统功能,促进财政管理科学化精细化,加强信息安全建设,提高信息安全管理水平。特制定本工作计划:

一、夯实金财工程应用支撑平台建设

近年来,随着财政信息化建设的持续推进,我局新业务系统的不断上线,目前的设备已经不能适应业务发展需求。由于缺乏统一的基础平台,在系统性能发挥、数据安全保障等方面存在一些不足,制约了信息化建设进程。根据《关于电子财政市县部署过程中有关技术问题的答复》文件精神,本着“资源整合、实用可行、安全高效”的原则,以及结合我市财政信息化建设实际情况,计划2020年构建“虚拟化云平台”。同时,跟省厅密切保持联系,在第一时间获取相关系统升级、软件更新的信息,保障平台正常运行,确保财政数据不游离于财政平台之外,实现数据一体化。

二、提升财政业务系统功能,适应财政业务发展需要

按照财政数据规范化开发整合核心业务系统,实现核心业务系统的基础数据与系统同步的要求。(一)完善工资统发系统、指标系统、及部门预算系统的开发,增强财政业务系统功能,适应财政业务发展需要,提高系统运行速度。(二)完善公务卡系统和银行业务系统的接口功能,解决公务卡系统有时从银联获取不到数据的问题。(三)优化财政资金监控管理平台,实现资金监控预警功能,做到对财政资金活动全过程的实时动态监控。(四)完善国库报表系统,根据预算单位提出的修改建议进行完善,优化用户操作界面,提高系统适用性和友好性。

三、保障网络基础性畅通

做好局机关各股室网络维护及网络故障排除工作,加强对机房网络设备的运行维护,保证设备良好运行、财政内外网畅通,对设备、线路、软件检查和维护,细化到具体时间,保证股室网络畅通。目前接入财政专网的预算单位由于线路远,加之部分线路老化,导致运行速度慢,处理业务时间偏长等。为提高各单位通过财政专网接入我局网络的速度,配合网络供应商对财政专网进行网络优化升级改造,提高财政专网的运载能力。

四、升级视频终端系统,增强视频会议保障

目前,我局所使用的视频终端系统有10年之久,设备已陈旧老化,多次维修,现在工作性能稳定性差,主要体现在:1、视频交互功能差2、音频沟通功能不稳定3、资料文档的共享延时大4、屏幕共享卡顿严重。特别是今年以来视频会议大大增加,给现有终端带来了严重考验,为了确保视频会议不受影响,计划2021年与协议公司对终端进行升级改造,确保视频会议实时连接,系统稳定、高效运行。

五、对各预算单位、银行IP地址进行一次系统清理和规范

目前,接入财政专网的预算单位有90多家,乡镇20家,银行29家,IP地址即将用完,这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接入财政专网的单位不断增加,二是预算单位乱改IP。导致IP资源十分紧张,特别是单位乱改IP,不但影响网络的稳定,还会影响网络的安全。所以今年计划通过软件实施监控逐一清理和规范。

六、做好财政网站内容的维护

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开展第一次全国政府网站普查的通知》要求,单位网站信息每周至少更新一次,对内容更新不及时、信息发布不准确的单位,省政府办公厅将予以通报,被通报的单位将会影响本单位和本级人民政府的年终考核。计划今年同办公室一起加强财政门户网站信息报送,提高各部门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七、加强财政信息化安全建设

为贯彻落实省财政厅关于印发《省财政业务专网安全整改阶段性要求》的通知的要求,深入推进信息安全保障工作,提升财政信息安全监管能力,防范网络安全风险,落实网络安全责任,全面提高网络安全保障能力和防护水平,夯实“电子财政”网络安全基础,建立起比较完善的安全体系、运维体系和应急响应体系,达到三级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2021年启动信息系统安全等级测评工作,根据信息安全使用标准,确保全局信息设备在安全可靠的环境中运转,提高全局数据安全程度。

陕西省人社厅财政厅 篇4

关于未参保城镇集体企业退休人员等参加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

险有关问题的通知 陕人社发〔2011〕145号

各设区市人民政府、杨凌示范区管委会,省级各有关厅、局,中央驻陕有关单位:

为认真贯彻落实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财政部《关于解决未参保集体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保障等遗留问题的意见》(人社部发〔2010〕107号)文件精神,结合我省实际做好城镇集体企业超龄人员和原“五七工”、“家属工”超龄人员等参加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工作,经省人民政府同意,现就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人员范围

(一)具有我省城镇户籍(实施户籍试点的市以试点前户籍为准),曾与我省城镇集体企业建立劳动关系或形成事实劳动关系累计工作满3年(含)以上,未参加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人员。

(二)已按陕政办发〔2009〕86号、陕人社发〔2010〕126号文件(以下简称“86号、126号文件”)规定按月领取养老补贴的人员。

二、审核认定

(一)按本通知规定新纳入的人员,按照属地管理原则,由本人提出书面参保申请,由原所在企业或原企业主管部门报原企业所在地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行政部门认定。其中,县级及以下未参保集体企业的人员,由原企业所在地县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行政部门初审后,报市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行政部门认定;市级及以上未参保集体企业的人员(含符合条件的中央、省属企业所属的集体企业人员),由市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行政部门认定。经认定的人员,到对应的养老保险经办机构按规定一次性补缴基本养老保险费并办理参保手续。养老保险经办机构按规定为其建立和记录个人账户。

(二)对按本通知规定新纳入人员进行认定时,由原企业或原企业主管部门负责组织前期初步认定工作,并向相应的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行政部门提供明确的档案记载及能证明其工作经历的其他原始资料进行认定。对确实找不全原始档案材料的,可采取多人证明和公示的方式认定。本人应向企业或企业主管部门提出书面申请,客观反映工作经历;同时,应有3名以上(含3名)原企业同期人员提供书面证明。提供书面证明的人员应是原企业负责人或原企业主管部门负责人,以及同期财务科(室)负责人、工(班)长等。经认真审查后,对拟纳入保障范围人员进行不少于7天的公示,对公示无异议人员的材料加盖单位公章后报审。

三、参保缴费

(一)截至本通知印发之日,男未满60周岁、女未满50周岁的,按以下办法参保缴费。1、1993年1月1日以后与原单位解除劳动关系的人员,参照陕劳社发〔2002〕77号、陕人社发〔2009〕98号文件规定补缴1993年1月至解除劳动关系之月单位和个人的当期缴费(含利息),也可以经养老保险经办机构依据原始资料核实其在原单位的劳动关系存续后,由个人按同期灵活就业人员参保缴费办法补费(含利息)。

2、与原城镇集体企业解除劳动关系的城镇灵活就业人员,可最早由个人从1999年1月起补缴灵活就业期间的养老保险费,具体为:以历年公布的全省上在岗职工平均工资的60%为基数,按照历年规定的缴费比例一次性补缴(含利息)。以后按照我省城镇灵活就业人员政策继续参保缴费。

(二)截至本通知印发之日,男年满60周岁、女年满50周岁的人员补缴办法具体为:以历年公布的全省上在岗职工平均工资的60%为基数,按照历年城镇灵活就业人员缴费比例,从办理参保手续当月起向前补缴养老保险费(含利息)。其中,1993年1月1日前经原县级以上劳动行政部门或有关行政部门批准办理正式招工录用手续,按规定计算的连续工龄视同为缴费年限。无视同缴费年限的,一次性补缴15年基本养老保险费;视同缴费年限不足10年的,一次性补缴至缴费和视同缴费年限满15年;视同缴费年限10年以上的,一次性补缴5年的基本养老保险费。

(三)已按86号、126号文件规定按月领取养老补贴人员,由本人提出书面申请,按上述

(二)款规定一次性补缴基本养老保险费,养老保险经办机构按规定为其建立和记录个人账户。原按86号、126号文件规定已缴纳的费用与按上述补缴办法计算的费用比较后,多退少补。其中,经原县级以上劳动行政部门或有关行政部门批准办理正式招工录用手续、原始档案资料齐全、记载清楚的,由原认定的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行政部门重新审核认定其连续工龄,1993年1月1日前的连续工龄视同为缴费年限,与实际缴费年限合并计算。

若本人不愿按上述办法办理或未提出书面申请的,原按86号、126号文件规定已缴纳的费用计算为15年实际缴费年限,视同缴费年限按上述规定计算。

(四)一次性补缴养老保险费所需费用由个人负担,具备条件的单位也可对个人补缴费用给予适当补助。

四、待遇计发

(一)未超龄人员参保后达到领取养老金年龄、缴费和视同年限满15年且实际缴费年限满5年的,按照陕政发〔2006〕27号文件规定的新办法计发基本养老金。达到领取养老金年龄时,缴费和视同缴费年限不满15年或实际缴费年限不满5年的,若本人同意并提出书面申请,可继续以个人身份参保,按月缴费至满15年且实际缴费年限满5年,按规定办理退休;若本人不愿继续缴费,则终止养老保险关系,个人缴费(含利息)一次性退还本人。

(二)按以上规定一次性补缴基本养老保险费的超龄人员,按照陕政发〔2006〕27号文件规定的新办法,从本通知执行后缴清一次性费用的次月起按月计发基本养老金,不参加此前基本养老金调整,以后按规定随同企业退休人员进行调整,并享受由养老保险基金支付的企业退休人员的其他待遇,其中,按86号、126号文件规定按月领取养老补贴人员按月计发的基本养老金低于原发放标准的,按原发放标准执行。

(三)对已按86号、126号文件规定按月领取养老补贴人员中未选择重新核算缴费的人员,月基本养老金标准继续按原发放标准执行,参加以后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调整,并享受由养老保险基金支付的企业退休人员的其他待遇。

(四)在按月领取基本养老金期间死亡的,从其死亡的次月起停止支付基本养老金,并按规定支付丧葬费等待遇;若本人缴纳的一次性费用在支付相关待遇后仍有余额的,余额退还给指定受益人或法定继承人。

五、资金保障

发放待遇所需资金由养老保险基金和财政资金共同负担,其中,各市财政负担标准为每人每月100元(市、县级分担比例由市政府确定),其余资金由养老保险基金负担,省财政对养老保险基金给予补助。各市财政负担资金,由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省财政厅在落实养老保险政府责任分担机制时一次性扣回,直接划入省养老保险基金财政专户。省社会保障局要做好各市负担资金的统计汇总工作。

各市发放养老补贴结余资金(含利息)全部上解至省养老保险基金财政专户统一管理。各市、县(区)按86号、126号文件设立的账户撤销,新收缴的资金直接进入省养老保险基金财政专户。

六、其他

(一)具有我省城镇户籍,曾与我省范围内国有企业、机关事业单位建立劳动关系或形成事实劳动关系累计工作满3年(含)以上,未参加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截至本通知印发之日超过退休年龄(男年满60周岁、女年满50周岁)的人员,可参照本通知执行。

(二)曾受过开除、判刑等处分人员,连续工龄计算按照国家和我省有关政策规定执行;不能计算为连续工龄的工作时间,均不得视同为缴费年限。服刑期间不得补缴养老保险费。

(三)本通知从印发之日起执行,参保补费截止时间为2012年12月31日;本通知执行后,陕政办发〔2009〕86号、陕人社发〔2010〕126号文件不再执行。

认真解决未参保城镇集体企业退休人员等养老保障遗留问题,做好相关政策衔接工作,是我省加快建立覆盖城乡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内容,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各相关单位和部门要高度重视,切实加强领导,认真部署实施,确保社会稳定。相关企业及其主管部门要准确宣传政策,认真做好相关资料收集、整理、初期认定和报送等工作。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财政等部门要加强工作协调,各司其责,按规定做好审核认定工作,落实发放资金,确保工作顺利推进。养老保险经办机构要做好参保缴费和确保发放等工作。对在工作中违反政策规定、弄虚作假的,一经发现,要严肃查处。

附件1:《未参保城镇集体企业退休人员等参加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申报审批表》

附件2:《未参保城镇集体企业退休人员等参加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情况汇总表》

陕西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陕西省财政厅

江西省财政厅信息中心 篇5

甲方:

乙方: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南昌北京西路支行

根据省财政厅、人民银行南昌中心支行《关于印发<江西省财政预算单位公务卡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赣财[2007]36号)的规定,甲乙双方经过友好协商,就乙方向甲方提供公务卡结算服务,达成如下协议:

第一条 甲方的职责和义务

按照公务卡结算的要求,甲方同意配合乙方做好公务卡(贷记卡)的配发、领用及使用工作:

1、向乙方提供甲方职工的办卡清单,并加盖公章。

2、协助乙方发放新卡。

3、甲方同意向甲方职工宣传用卡常识,告知其员工应当遵守乙方贷记卡章程和领用合约。

4、甲方职工调离或辞职,甲方应在其办理离职手续当月告之乙方。第二条 乙方的职责和义务(一)达到以下业务要求:

1、支持银联标准卡。

2、个人公务卡透支额度2-5万元。乙方可根据预算单位财务部门的书面证明给与公务卡持卡人提高或降低透支额度。对持卡人申请临时调高透支额度的,应在符合乙方总行有关规定前提条件下积极办理。

-1-

3、具备直接向公务卡账户还款和向公务卡关联的借记卡账户还款两种还款方式。采取后一种还款方式的,乙方应于最后还款日之前自动将款项从借记卡帐户划至关联的公务卡账户。

4、无特殊原因,乙方应在收到预算单位支付凭证的当日,将资金分解到公务卡账户或指定的其他账户。

5、若因公务卡挂失等原因导致资金当日无法划转至公务卡的,乙方应及时和甲方联系核实并重新划款,3个工作日内仍无法划款,须及时向甲方单位零余额账户办理资金退回。

6、每月初,乙方应按上月实际发生的明细业务,按照省财政规定的数据格式,向乙方提供公务卡报销信息对账单。(二)达到以下服务要求:

1、公务卡免担保办卡。

2、本地本行存款取现、异地本行存款免收手续费。

3、公务卡密码统一设定为密码+签名的刷卡双认证方式。

4、公务卡挂失后被冒用、盗用的所有风险和损失由乙方承担。

5、对刷卡消费、余额变动信息、还款到期日前5日提醒等短信服务免收费。

6、为持卡人提供个人网上银行、电话银行等多种方式的查询服务。按月向持卡人提供对账单。

7、提供95588电话银行24小时客户服务热线。

8、在金融政策范围内为公务持卡人员提供最优惠的服务。(三)未经甲方和预算单位授权同意,不得自行对外提供有关公务卡 -2-消费信息。

(四)乙方免收公务卡结算服务费用。第三条 违约责任

(一)因甲方过错给乙方造成损失的,由甲方承担相应的经济责任。(二)因乙方过错导致财政资金错划、漏划、误划或者故意不执行、延迟执行甲方委托事项,给甲方、预算单位以及职工造成损失的,由乙方承担相应的经济责任。

(三)甲、乙方工作人员如违反国家有关规定,由有关机关依法进行处理。

(四)乙方违反与预算单位签订的服务协议,或者不按协议要求履行服务承诺的,预算单位可以选择更换其他符合条件的商业银行办理公务卡结算业务。

(五)甲、乙双方因不可抗力无法履行协议的,根据不可抗力的影响,部分或者全部免除责任,但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当事一方延迟履行协议后发生不可抗力的,不能免除责任。

(六)本协议所称不可抗力,是指不能预见、不能避免并不能克服和客观情况。第四条 协议生效与终止

(一)本协议经甲、乙双方法定代表人(负责人)或授权代表人签字并加盖公章后生效,有效期为一年,自200 年 月 日起到200 年 月 日止。合同期满后,双方若无异议,有效期自动延期一年,否则,另行协商续签事宜。

-3-(二)协议履行期间,如遇改革政策和模式和变化,出现协议与颁布的有关法律、法规、政策规定不符的情况,甲乙双方应按新的法律、法规、政策规定执行。

(三)本协议终止后,甲乙双方应当结清公务卡结算服务期间发生的应尽未尽的协议约定义务事项。有关承担保密义务的条款对双方仍然继续有效。

(四)甲乙双方如遇纠纷,应本着互相信任与合作的原则,共同协商解决。

第七条 本协议一式伍份,甲方、乙方各执贰份,具有同等法律效力,另一份留省财政厅备案。

甲方: 乙方: 中国工商银行

南昌北京西路支行

代表人:(签字)代表人:(签字)

签订日期: 年 月 日 签订日期: 年 月 日

江西省财政厅信息中心 篇6

各设区市、杨凌示范区、韩城市、省管县财政局, 省级各部门:

为贯彻落实《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财政专项资金管理和改革的意见》 (陕政发[2013]4号) 精神, 全面推进财政专项资金管理改革, 建立科学、规范、高效的运行机制, 保证资金安全, 提高使用效益, 我们制定了《陕西省省级财政专项资金预算绩效管理办法》, 现予印发, 请遵照执行。

附件:陕西省省级财政专项资金预算绩效管理办法

2013年6月27日

陕西省省级财政专项资金预算绩效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省级财政专项资金预算管理, 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建立科学合理的财政专项资金绩效管理机制,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财政部《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管理暂行办法》和《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财政专项资金管理和改革的意见》的有关规定, 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财政专项资金预算绩效管理 (以下简称绩效管理) 是指根据财政绩效理念, 将绩效目标管理、绩效运行监控、绩效结果评价和应用融入专项资金预算编制、执行和监督全过程的管理活动。

第三条绩效管理的基本原则。

(一) 全面系统原则。绩效管理贯穿于财政专项资金预算管理的各个环节, 涵盖专项资金项目立项、实施、监管和绩效评价的全过程。

(二) 目标管理原则。绩效管理围绕绩效目标进行, 绩效目标要以量化或可衡量的指标来反映资金使用的预期或执行结果。

(三) 科学规范原则。绩效管理要依照相关制度办法规定的程序进行, 科学设计评价指标、标准, 运用定量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 客观、公正地反映专项资金绩效情况。

(四) 结果导向原则。绩效管理强调绩效结果反馈与应用, 绩效评价结果要作为改进预算管理、完善相关制度规定的重要依据, 并依法公开, 接受监督。

第四条绩效管理的内容。

(一) 绩效目标管理。通过绩效目标设立、审核和批复, 对专项资金项目绩效进行事前审核, 作为安排专项资金, 编制项目预算的重要依据。

(二) 绩效运行管理。对绩效目标运行情况进行事中监控, 动态掌握资金支出和项目实施进度以及绩效目标实现程度, 及时纠正绩效执行偏差, 保证项目按预定绩效目标完成。

(三) 绩效结果评价。根据设定的绩效目标, 运用科学合理的绩效评价指标、评价标准和评价方法, 对专项资金使用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益性进行评价, 客观公正地反映绩效目标实现程度。

(四) 绩效结果应用。将绩效结果作为安排专项资金预算和提高项目管理水平的决策依据。

第二章 绩效管理的职责分工

第五条财政部门和主管部门是绩效管理的主体。绩效管理工作由财政部门统一组织, 主管部门具体实施。

第六条财政部门负责制定绩效管理规章制度和规范, 审核主管部门项目绩效目标, 跟踪绩效目标执行, 组织指导主管部门开展专项资金绩效管理工作;根据需要对财政专项资金绩效进行评价或再评价;依据绩效结果落实奖罚措施;监督存在问题的整改落实。

第七条主管部门负责制定本部门绩效管理制度办法;实施本部门以及组织指导项目单位开展专项资金预算绩效管理工作;依据绩效结果, 落实整改意见, 改进专项资金管理。

第八条由财政部门牵头, 主管部门参与, 在专项资金项目库管理系统中建立专项资金绩效评价指标数据库、专家学者库、中介机构库和监督指导库, 实现信息资源数据共建共享。

第三章 绩效目标管理

第九条绩效目标的制定。绩效目标是绩效管理对象计划在一定期限内达到的产出和效果。部门单位要制定绩效目标, 在申报专项资金预算时按规范格式填报。

(一) 绩效目标应当包括以下内容:

1、预期产出, 包括提供的公共产品和服务的数量;

2、预期效果, 包括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和可持续影响等;

3、服务对象或项目受益人满意程度;

4、达到预期产出所需要的成本资源;

5、衡量预期产出、预期效果和服务对象满意程度的绩效指标和标准;

6、其他。

(二) 绩效目标应当符合以下要求:

1、指向明确。绩效目标要符合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部门职能及事业发展规划, 并与相应的财政支出范围、方向、效果紧密相关。

2、具体细化。绩效目标应当从数量、质量、成本和时效等方面进行细化, 尽量进行定量表述, 不能以量化形式表述的, 可以采用定性的分级分档形式表述。

3、合理可行。绩效目标的制定要经过调查研究和科学论证, 要符合客观实际。

第十条绩效目标审核。财政部门要对部门单位报送的专项资金项目绩效目标的相关性、实现能力、绩效指标设置的科学性、资金计划制定的合理性等内容进行审核。纳入绩效目标管理范围的专项资金, 未按要求提交绩效目标或经部门单位修改后仍不符合要求的, 财政部门不得安排项目资金。

第十一条绩效目标批复。绩效目标审定后, 随同专项资金项目预算一并批复, 作为部门单位执行项目和绩效评价的依据。

第十二条绩效目标一经确定一般不予调整。确需调整的, 应当根据绩效目标管理的要求和审核流程, 按照规定程序重新报批。

第十三条绩效目标管理的具体程序。

财政专项资金绩效目标按不同的资金分配方式实行分类管理:

(一) 按项目申报方式管理的专项资金, 绩效目标管理依照以下程序进行:

1、主管部门根据本部门工作职责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会同财政等相关部门提出专项资金项目安排的重点、方向和绩效目标, 发布项目征集指南或文件, 征集具体项目。

2、项目单位根据项目申报指南, 向主管部门申报项目, 同时填报《财政支出绩效目标申报表》 (省财政厅陕财办预[2012]40号文件已印发) , 上报绩效目标。主管部门对项目及其绩效目标进行评审, 将评审通过的项目, 纳入部门项目库管理, 并提交财政部门审核。

3、财政部门依据国家相关政策、专项资金扶持方向和重点, 运用专项资金绩效评价数据库、指标标准库数据和财政专项资金绩效目标评审指标体系, 对部门申报项目的绩效目标和资金预算进行审核。

4、财政部门将评审通过的项目, 纳入财政项目库管理, 进入财政预算编审流程。在批复项目预算时, 一并批复项目绩效目标。

(二) 按因素法管理的专项资金, 绩效目标管理依照以下程序进行:

1、省级主管部门和市县财政部门通过专项资金项目库管理系统, 向省级财政部门提供因素分配法所需数据, 同时填报《财政支出绩效目标申报表》。

2、省级财政部门按照资金管理办法规定, 对分配因素、项目绩效目标和资金预算进行测算审核。审核通过项目, 直接纳入财政项目库管理, 进入财政预算编审流程。在批复项目预算时, 一并批复项目绩效目标。

第四章 绩效运行管理

第十四条财政部门和主管部门要建立绩效运行跟踪监控机制, 采取网络监控、专项检查和报表报审等方式, 对专项资金和项目绩效实施跟踪管理和监督检查, 及时采取措施纠正绩效执行偏差。

(一) 财政部门通过专项资金项目库管理系统, 利用财政专项资金和项目绩效监控指标体系, 对专项资金和项目绩效运行情况进行动态监控, 并对重点项目进行抽查, 重点检查项目的组织管理、资金使用及财务管理等情况。

(二) 主管部门要对项目绩效目标运行情况进行跟踪管理和督促检查, 重点检查政策措施落实和项目实施情况, 及时纠正项目实施与绩效目标的偏差, 定期将项目绩效运行情况报送财政部门。

第十五条项目单位要加强项目管理, 按规定用途使用项目资金。当预算执行与绩效目标发生偏离时, 要及时采取措施矫正。

第十六条财政部门依据资金支出计划、项目实施进度和专项资金绩效目标实现程度核拨资金。当发现项目执行与绩效目标发生较大偏差时, 可暂停或停止拨付专项资金。

第五章 绩效评价

第十七条绩效评价分为部门单位自评和财政部门重点评价。

(一) 预算年度结束或项目执行完毕后, 项目单位要对具体项目绩效进行自评, 主管部门要对专项资金总体绩效进行自评。

(二) 财政部门对部门单位项目绩效的自评情况进行审核或者再评价。也可以对一定金额以上、与部门职能密切相关、具有明显社会影响和经济影响的项目进行直接评价。

第十八条绩效评价可委托第三方组织实施。承担第三方评价工作的人员应从专家学者库和中介机构库中按规定程序办法抽取, 并按照绩效评价办法规定开展工作。

第十九条对涉及民生的重大专项资金, 应从监督指导库中选取人大、纪检监察、审计等部门专业人员以及专家学者、群众代表对专项资金绩效管理和评价结果进行监督。

第二十条绩效评价一般以预算年度为周期。对于当年完成项目, 要在项目结束后1个月内进行绩效评价。对跨年度项目, 可根据项目或支出完成情况实施阶段性评价, 项目全部完成后进行总体评价。

第二十一条根据管理需要, 可对单个项目实施绩效评价, 也可对专项资金实施总体绩效评价。若专项资金涉及多个项目的, 可对所有项目或选取重点项目实施绩效评价。

第二十二条绩效评价的主要依据。

(一) 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

(二) 各级政府制定的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和方针政策;

(三) 预算管理制度、资金及财务管理办法、财务会计资料;

(四) 预算部门职能职责、中长期发展规划以及年度工作计划;

(五) 相关行业政策、行业标准及专业技术规范;

(六) 申请预算时提出的绩效目标及其他相关材料, 财政部门的预算批复, 专项资金年度预算执行情况以及年度决算报告;

(七) 人大审查结果报告、审计报告及决定、财政监督检查报告;

(八) 其他相关资料。

第二十三条绩效评价指标是衡量绩效目标实现程度的考核工具。绩效评价指标的确定应当遵循以下原则:

(一) 相关性原则。应当与绩效目标有直接的联系, 能够恰当反映目标的实现程度。

(二) 重要性原则。应当优先使用最具代表性、最能反映评价要求的核心指标。

(三) 可比性原则。对同类评价对象要设定共性的绩效评价指标, 以便于评价结果可以相互比较。

(四) 系统性原则。应当将定量指标与定性指标相结合, 系统反映财政支出所产生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可持续影响等。

(五) 经济性原则。应当通俗易懂、简便易行, 数据的获得应当考虑现实条件和可操作性, 符合成本效益原则。

第二十四条绩效评价指标按适用性分为共性指标和个性指标。

共性指标主要包括资金到位率、预算执行率、资金使用率等财务指标以及项目决策、项目实施等管理指标, 由财政部门制定。

个性指标是针对部门或项目特点设定的、适用于不同部门或项目的绩效评价指标, 主要包括具体业务指标以及项目产出效果指标, 由财政部门会同主管部门制定。

第二十五条绩效评价标准是衡量财政支出绩效目标完成程度的尺度。具体包括计划标准、行业标准、历史标准以及其他经财政部门确认的标准。一般应在项目绩效目标中明确。

第二十六条绩效评价方法具体包括成本效益分析法、目标结果比较法、因素分析法、最低成本法、公众评判法等方法。根据评价对象的具体情况, 可采用一种或多种方法进行绩效评价。

第二十七条绩效评价的工作程序:

(一) 前期准备。确定评价工作对象、收集项目基础资料、制定评价工作方案。评价工作方案主要包括:评价目的、评价人员、评价依据 (标准) 、评价指标和评价方法等。

(二) 组织实施。下达评价通知书, 以问卷调查、现场查看、专家评议等多种形式实施绩效评价, 形成绩效评价结论, 提交绩效评价报告。

第二十八条绩效评价工作结束后, 要形成绩效评价结果。绩效评价结果包括绩效评价报告和绩效评价结论, 应当依据充分、真实完整、数据准确、分析透彻、逻辑清晰、客观公正。

第二十九条绩效评价报告应当包括以下主要内容:

(一) 基本概况;

(二) 绩效评价的组织实施情况;

(三) 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评价标准和评价方法;

(四) 绩效目标的设定情况、资金投入和使用情况、为实现绩效目标制定的制度措施以及绩效目标的实现程度和效果等;

(五) 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六) 评价结论及建议;

(七) 其他需要说明的问题。

第三十条绩效评价结论应当采取评分与评级相结合, 具体分值和等级可根据不同评价内容设定。绩效评价等级标准一般分为:优、良、一般、差四个等级。可就单个项目出具绩效评价结论, 也可汇总形成专项资金总体绩效评价结论。

第三十一条部门单位组织实施的绩效评价, 要在评价工作结束后30个工作日内, 由部门单位向财政部门提交绩效评价报告, 逾期未提交的, 视同该项目没有达到绩效目标, 由财政部门按本办法相关规定进行处理。

第三十二条财政部门组织实施的绩效评价, 要在评价工作结束后30个工作日内, 向部门单位反馈绩效评价结果。

第六章 绩效评价结果应用

第三十三条建立重大专项资金绩效结果报告和反馈制度。财政部门、主管部门要及时将重大专项资金绩效运行管理情况和绩效评价结果报告同级政府, 为政府决策提供参考依据。

第三十四条财政部门和主管部门要建立专项资金绩效奖罚机制, 将绩效评价结果作为改进预算管理和今后安排专项资金和项目的重要依据。

(一) 绩效评价结果为优的, 在安排专项资金和项目时可优先保障和重点支持。

(二) 绩效评价结果为良的, 可维持现有资金数额, 不增不减, 继续给予支持。

(三) 绩效评价结果为一般的, 要按一定比例扣减专项资金和项目, 并加强对该部门单位其他专项资金的审核。

(四) 绩效评价结果为差的, 要求部门单位限期改正, 整改期间暂停拨付专项资金;不进行整改或整改不到位的, 要调整项目或相应调减项目预算。达不到主要预期绩效目标的, 由财政部门提请同级政府调整或者撤销该专项资金。

第三十五条建立绩效结果整改落实制度。部门单位应当根据绩效管理中发现的问题, 认真加以整改, 加强项目管理, 提高预算管理水平。财政部门要针对绩效管理中存在问题, 完善专项资金管理制度办法, 加强项目库管理, 提高财政预算绩效管理水平。

第三十六条绩效评价结果应当按照政府信息公开有关规定在一定范围内公开, 接受监督。

第三十七条在绩效评价中发现的财政违法问题, 依据《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 (国务院令第427号) 等国家有关规定追究责任。

第七章附则

第三十八条各市县财政部门可根据本办法, 结合实际, 制定本级财政专项资金预算绩效管理办法。

上一篇:二年级数学下册期中考试后的总结下一篇:五年级下册劳技教材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