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感恩中成长

2024-09-1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如何在感恩中成长(通用12篇)

如何在感恩中成长 篇1

有首歌是这么唱得:“世上只有妈妈好,有妈的孩子像块宝……”在我摔伤的时候,妈妈会细心地帮我处理伤口;在我生病的时候,妈妈会用心的照顾我;在我过生日的时候,妈妈会帮我买新衣服、蛋糕;在我失落的时候,妈妈会打开我的心扉,帮助我、鼓励我,让我快乐得度过每一天。妈妈含辛茹苦的把我抚养长大,每天还要早起帮我准备早餐,送我上学,工作了一天下来还要帮我辅导作业,妈妈就是这样年复一年,日复一日无微不至的关心照顾着我的成长。

爸爸在我成长中也是这么的重要。从我牙牙学语开始,爸爸就教我认图片,认字,学知识;在我摇摇摆摆学走路时,是爸爸小心翼翼地扶着我,让我跨出了人生第一步,从而使我一步一步向前走。如果没有爸爸的浇灌,我这棵小树苗也不会健康茁壮地成长。

爸爸是一棵大树,妈妈是一棵大树,我是一只快乐的小鸟,在两棵大树间飞来飞去。感谢你们给了我生命,感谢你们为我付出的辛劳,在我的童年里,永远记载着你们对我的爱,对我的好。

如何在感恩中成长 篇2

首先, 感谢中国教育学会特别是小学教育专业委员会的各位领导。顾明远会长, 谈松华、郭永福常务副会长等领导不但关心这次开创性的研修, 亲自给我们这些学员授课, 与我们面对面座谈交流, 而且亲自为我们去美国考察学习送行。他们对教育的真挚情怀, 对教育家培养的良苦用心, 对我们这些后辈的殷切期待、谆谆教导至今还言犹在耳, 催我们奋进。小教会创始人、理事长姚文俊先生为了小学教育的振兴和发展更是殚精竭虑、倾心尽力。在温家宝总理提出“让教育家办学”的指示后, 就开始为筹划培养小学界的教育家而奔走努力。他老人家用自己的一切资源和信息, 与小教会的同志亲自策划了培养小学教育界的教育家这项开创性的活动。他在2011年8月14日的开班仪式上, 开宗明义地讲述了他心目中的教育家标准:一是热爱教育并终身从事教育工作;二是既有教育理论又有教育实践;三是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四是有国际视野, 鼓励我们向着“教育家”成长。他还亲自设计了我们的成长研修课程, 让我们接受“教育之上看教育, 教育之外看教育, 教育大家看教育”等高端理论培训, 还有美国学习、影子培训、课题引领等等。为了我们在美国能学到真经, 他又与中育公司多次协商, 精心制定学习考察路线, 还亲自指导学员进行课题研究, 利用各种渠道关心学员学习情况。他以70多岁的高龄和对教育的痴迷, 给我们做着无私的奉献和无言的榜样, 着实叫我们感动。孙章存秘书长不但是策划者, 而且全程陪同我们学习。特别是去美国学习考察期间, 他既要组织好我们的活动, 让我们学有所获, 又要照顾好我们的生活, 保证我们的安全, 还要应对各种突发情况, 及时调整处理, 劳神费力, 操心最多。我最了解孙秘书长的良苦用心, 他总是晚上反思一天的学习情况, 早晨就安排改进, 临时还要组织班委开会研究。克服了语言不通, 环境不熟等各种困难, 让我们在美国学得舒心、吃得放心、玩得开心。比如, 山西太原后小河学校王素萍校长突然有事需要返回, 他亲自安排, 亲自送行, 还亲自搬运行李。比如, 为了让学员们买到中意的东西, 他与导游协商解决。比如, 有的学员生病或晚上外出, 他总是挂念, 放心不下。比如, 在哥伦比亚大学期间, 我们最后参观哥大校园, 学员们走散以后, 他焦虑地张罗安排等等。更让我感动的是, 孙秘书长将近70岁的老同志, 学习的劲头比我们这些年轻人还足, 他学习得很认真, 对于有异议的地方, 还会与我们讨论研究。考察的每一个环节, 他都安排得很细致, 考虑得很周全。他还带着自己心爱的照相机充当摄像师, 保存了很多珍贵的资料。在我们影子培训问题上, 他又亲自联系每一位导师, 亲自到每一所学校实地安排学习生活事宜, 中间还不断询问学习效果、遇到的困难等等。就是我们的课题研究, 他和小教会秘书处的李志敏校长也不断给予关心指导, 包括我们整个研修过程的资料收集、编辑整理等等。可以说, 小教会是策划者、组织者, 又是参与者。一句话, 没有小教会的付出, 就没有我们这一年多的成功学习。

其次, 要感谢中育教育公司和睿升培训学校。中育公司的王伟博士不但为我们赴哥伦比亚大学牵线搭桥, 而且, 在出征之前就给我们做了精彩的报告和指导, 让我们对美国教育先有了一些认识, 包括外交礼仪、注意事项等等。他还提前赴美国给我们安排学习事宜, 在哥大期间陪同我们学习, 利用旅途等零碎时间给我们讲了很多信息和他自己的真知灼见, 让我们领略了一个教育博士的风采, 也学到了在哥大课堂学不到的更多的东西。魏小能校长全程陪同我们的美国之旅, 用她女性的细心和智慧为我们提供了周到的服务。睿升培训学校的姚炜校长, 也是小教会的副秘书长, 在组织高端培训和影子培训阶段, 多方奔走协调, 没有他的付出, 我们的学习将少了许多色彩。

第三, 要感激我们的各位导师。无论是影子培训的导师, 还是课题指导的导师, 他们都是中国教育的大家, 他们用他们一生的积累指导着我们的成长。有的小组情况我不熟悉, 我与徐锦生、王羽、杨建、张立新、张秀娟在北京市第二实验小学期间, 学校给了我们非常好的照顾。我们有幸向李烈理事长学习, 她带领我们参加学校的行政会、专题会、全体教师会、教学研讨会, 还带着我们参加她主持的北京市名校长工作室的教研活动和分校的活动, 包括学校的各种大小事项, 升旗、做操等等, 还亲自与我们研讨, 解答我们提出的各种问题, 陪我们听课, 让孙津涛副校长安排我们的生活, 领着我们参观等等, 可谓细致周到, 让我们收获很大。特别是对北京实验二小“以爱育爱”的理念理解透彻了, 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了北京实验二小的大气和厚重。我自己在《教育时报》“走马看学校”专栏撰写了多篇文章, 谈我在该校的学习和体会。学习结束后, 我们在赠送给北京实验二小的书法长卷上深情地写上了“让爱温暖天下”的寄语。据张胜辉校长讲, 他们组在上海竹园小学也得到了田荣俊校长的热情接待, 不但学到了很多东西, 而且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在史家胡同小学学习的苗二朝校长说, 他从史家小学学到了很多以前想不到的东西, 还邀请我们组一起参加了该校的教研活动等等。可以说, 这些导师真正是我们人生路上的高人, 他们的指点让我们终身受益。

最后, 我想感谢我们这些同学们。我们有幸在一起生活、学习、成长, 真的是一种浓得化不开的缘分, 同学们之间结成的友谊和彼此的影响将是我们一生的宝贵财富。我们的老班长徐锦生校长, 我的亲爱的兄长, 在美国期间我们同处一室, 他在生活上对我非常照顾。在北京实验二小期间, 我们仍然同处一室, 接触愈久了解愈多, 越觉得徐校长的了不得。他对教育的理解, 对非智力因素的研究, 对学校文化的创建, 对生活人事的处理, 让我受益匪浅。我在十几篇专栏文章里都提到他和他的学校、他的观点, 以致编辑们都很关心地问起他。我们的支部书记牛慧芬大姐, 她后来到我校交流, 她的果敢处事风格让我印象深刻。山东东营胜利油田学校李翠兰校长, 学校校庆时好多同学都寄去了真诚的祝福。山东乐陵实验小学李升勇校长的学校文化和课程的建构, 让我佩服不已。我们的杨建书记, 理论水平很高, 新教育实验的专家, 我们经常沟通, 彼此参加活动交流。我所在的铁西路小学虽然也是新教育实验学校, 但去石家庄的观摩学习给了我们很多新鲜空气。张立新校长的认真, 张秀娟校长的智慧, 苗二朝校长的激情都给我很大影响和激励。张胜辉校长的大课间跳绳在全国都有名。刘艳丽校长的“心教育”理念, 被称为“教育豫剧”, 她被评为“全国十佳创新型校长”, 也给我们这个班增添了光辉。最小的杜颖娟校长在许昌实验小学搞了很多创新, 安徽王羽校长的教育改革受到朱永新老师的高度评价, 张润军校长的高效课堂建设在全国也是排头学校等等等等, 我不一一赘述。现在回想起来, 我们在一起的点点滴滴如在眼前。每一个人的生动表现和教育智慧, 都叫人难忘, 值得长久回味;每一个同学都给了我不同的帮助, 是我人生中最有价值的东西。所以, 我感谢各位同学, 也真诚地希望, 我们一年多的研修仅仅是个良好的开端, 在今后的人生和教育生涯中我们能够更好地交流, 更好地互助学习, 互相激励, 互相帮助, 让我们的友谊地久天长, 让我们因为有了对方做朋友人生更加幸福!

在感恩中成长 篇3

对父母的爱,不是我用一个感谢就可以表达的,我会用我的行动来证实我的感恩,用我现在的努力来换取我将来的成功。感恩父母、知恩父母、报恩父母。

亲情是人类永恒的话题。只要我们生活在世间,或者说只要我们还活着,我们就离不开亲情。作者说,世间的每一个人都浸泡在博大无比的亲情中,世间的每一个人都在为亲情吟唱着一曲曲沁人心脾的歌;世间的每一个人无不渴望天空般高远、大海般深邃的亲情。古往今来,亲情曾被多少诗人讴歌,曾被多少常人惦念。亲情到底有多高多厚,谁也说不清道不明。

亲情,有一种奇妙无比的力量;亲情,是一则永不褪色的话题。亲情,是一坛陈年老酒,甜美醇香;是一幅传世名画,精美隽永;是一首经典老歌,轻柔温婉;是一方名贵丝绸,细腻光滑。我们不必用任何事物去比拟,也不必用任何词句去修饰,我们只需用心去感受。我们每个人都得到了上天赋予的那份亲情。

记得父母教导我们时常说:“我们吃的盐比你们吃的米还多,我们过的桥比你们走的路还长。”我们却总是那般年少轻狂,不以为然。我们忽略了当岁月无声溜走时在他们面庞和两鬓留下的痕迹,自然也忽略了许多无价的智慧经验在他们心田积淀。他们总愿意对我们倾之所有,而我们总固执地认为这已不合时宜。我们便像初生牛犊,乱闯乱撞,直至遍体鳞伤,犄角流血,然后奔向他们,头枕他们的胳膊,舔舔伤口,又继续前行。

我们怀着感激的心接受这一切,听他们的一席话,远胜于读十年书,受益匪浅。我们怀着细腻的心感受着一切,感受亲情的无私与毫琵保留。

时间的流逝,许多往事已经淡化了,可在历史的长河中,有一颗星星永远闪亮,那便是亲情。时间可以让人丢失一切,亲情却割舍不去。即使有一天,亲人离去,但他们的爱却永远留在子女灵魂的最深处。

俗语说:“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为了不让亲情在熙熙攘攘的生活中变得脆弱,不让自己留下无尽的遗憾和悔恨,请即时为自己的父母送上一句不算奢侈的温馨问候吧!

作者说:“我不是诗人,也不是歌唱家,既不会用精湛的词藻来赞扬父母,也不会用唯美动听的音乐来歌赞父母,我只能用点滴行动来感恩父母。生活中,你为父母做的每一件小事,其实都是在感恩父母。”对这句话感触很深,为父母做每一件小事,其实很容易。风儿吹起,似乎在奏响一首感恩之歌,感谢父母的唠叨,因为他们是为了让你少走弯路;感谢父母的鞭策,因为他们是为消除你前行的障碍;感谢父母的斥责,因为他们是为了助长你的智慧;感谢父母赋予我们的一切, 让我们用生命去珍惜, 怀着感恩的心成长。

在感恩中成长 篇4

曾经盛开的蔷薇,虽然雨打风吹,但和着微风,还有缕缕暗香飘过。

——题记

意大利有个女探险家,独自穿越了塔克拉玛干沙漠。当她走出沙漠后,她面对沙漠跪下来,静默良久。有记者问为什么时,她极为真诚地说:“我不认为我征服了沙漠,我是在感谢沙漠让我通过。”的确,人类的一切都是大自然赐予的,对于这个世界,拥有一颗感恩的心,人类才有可能生生不息地传承下去。

寸草难报三春晖

羊有跪乳之恩,乌鸦有反哺之情,更何况人呢。这世上至纯的爱是父母的爱,这世上最发自内心的感恩是子女的感恩。曾经失落,有父亲的鼓励;曾经伤心,有母亲的安慰;难忘窗前等待我们的身影,难忘雨中那把已经老旧掉色的雨伞,难忘深夜冒着热气的牛奶……更加难忘且不能忘的是他们生我们养我们的浓浓骨肉情!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但难报就不报吗?不!我们可

以像《爱的教育》里说的一样:用心学习,我们报答父母的期望:做些家务,我们减轻的父母的劳累:健康快乐,我们拂去父母脸上的担忧……大恩难报,但点点滴滴凝聚起的爱,却能够带来爸妈眼角一抹舒心的笑容,这样不是很好吗?让他们看到我们的成长吧。

一日为师,终生为父

春风春雨的滋润不如您知识的浇灌,鸟语花香不如您送给我们的知识殿堂。

老师,一日为师终生为父,作为学生的我们,怎能不感激您的教育之?

当岁月梳过您的头发,青丝变成了白发,三尺讲台啊,你燃烧了青春。三年的风雨同舟,三年的同甘共苦,是你们,老师,一路陪伴我们成长,做我们的领路人。一节四十分钟的课不知凝聚了你们多少分钟努力,几张来之不易的满分试卷不知蕴含了你们多少的心血……感恩老师,就连几个十八世纪的小学生都如此,我们又有什么理由不去敬爱最值得我们敬爱的老师呢?

是老师引领我们成长,我们也要让老师看到我们的成长!

“我爱我的祖国!”

这是一句多么稚气却真诚的表白,在《爱的教育》中我却为之深深动容!爱祖国,爱我们的母亲,是中华儿女应当做的事。

因为有对祖国的爱,我们战胜了侵略者;因为有对祖国的爱,我们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因为有对祖国的爱,我们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一路高歌猛进,向时代的先锋发起冲击。

感恩祖国,就是好好学习,珍惜现在,成为祖国未来的栋梁。

学会感恩,学着感恩,将冰冷的世界变得温暖,变得丰富多彩。让我们的世界连起来,用爱心串联起每一个角落,将爱抛向最需要的地方。

在感恩中成长 篇5

上一年级的时候,我觉得妈妈很唠叨,同样一句话,她能够对我说十几遍。一个星期天的早晨,我以为最终能够睡一个懒觉了,可一大早,妈妈的唠叨声便开始了,“丹丹,快点儿起床,太阳都晒到屁股了!”我说:“我要再睡会儿,反正今日是星期天。”“早起三光,晚起三慌啊!起床,起床……”妈妈喊道。

我很不情愿地起了床,开始刷牙、洗脸,搞定以后,在妈妈的唠叨声中去吃早餐。妈妈一边陪我吃,一边重复着每一天不变的老话:“丹丹啊,你在学校要认真听讲,回家要认真做作业啊!”那时的我,脑子里总在想,如果她不是我妈妈就好了,一天到晚不停地唠叨,烦死了!

上小学六年级了,我觉得妈妈既“粗心”又细心,只要是妈妈感冒了,她总是硬撑着,不去医院看病,随便吃点药就不了了之了。我们问她有没有上医院,她总是笑着回答:“太忙了,忘了。”可只要我一感冒,妈妈二话不说,立马拽着我去医院看病,并把家里一切都布置好,并把我爱吃的东西全买好。

此刻上中学了,我已经感觉得到妈妈对我的爱,伟大的爱。这仅仅是母亲才能给的爱。我应当从一出生就应当明白她对我的爱是不能用任何一样东西来衡量的。

妈妈是伟大、无私的。她就像是春蚕默默地奉献,直到吐出自我最终的一根丝为止;她就像蜡烛默默地燃烧自我,滴下自我一点一点的蜡去照亮别人;她就像是一盏明灯,为我照亮前面的道路。我的成长中离不开您,同样,以后不管我的道路怎样,我依然不会离开您。

在感恩中成长 篇6

一天早晨狮子被一名猎人的陷井捉住了,小老鼠帮助它咬断了大网救了狮子,最后,它们成了一对好朋友。我想这个伊索寓言里的故事大家都知道,这个故事深深的告诉我,要懂得回报别人。

连一只小小的老鼠都知道回报,更别说我们四年级的小学生了。在同学们帮助你时,你是否想过对他说一声“谢谢”;在爸爸妈妈送你去医院治病时,你是否对他们有一个真心的微笑;医生帮你治好病,你是否可以给他们一个拥抱;在老师帮助你解开谜团时,你是否感谢过他们,一颗感恩的心,就是一粒爱的种子。只要我们懂得感恩,心里将永远有爱。“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结草衔环,以报恩德”,这些成语流传到今,就是要告诉人们,要报答别人,回报别人。是呀,我们每个人都要知道感恩,就一定会将世界化做美的世界,只要有爱,就要奉献,让所有人都得到我们的爱心,让感恩化作充满爱意的行动。只要拥有感恩的心,世界会更加美好,只要你给别人一份温暖或快乐,你就会得到别人的报答,只要每个人都献出一点点爱,世界将化作爱的世界,爱的国家,爱的城市。

浅谈如何让学生在纠错中成长 篇7

一、善于发现学生的错误, 帮助他们认识自己的错误

小学语文的学习对于小学生来说并不简单, 因为语文的学习不仅涉及字词句的学习, 同时还包括各类的标点符号以及其他知识点的学习, 所以要想系统完整地学好小学语文的知识还是比较困难的。在语文的学习中难免会产生各种各样的错误, 对于小学生出现的错误我们应该给予足够重视, 不能因为觉得这些是不重要的问题, 是比较小的错误而忽视。这样的话对于学生来说, 在今后语文的学习中还是会犯同样的错误, 对于他们语文学习水平的提高将会是严重的阻碍。但是我们都知道对于每个人来说, 自己身上存在的问题是很难发现的, 对于成年人来说如此, 对于年纪尚小的小学生来说更是如此, 他们更加不易发现自己的错误, 这个时候我们教师就应该准确地发现学生存在的错误, 这样才能帮助他们在语文的学习中纠正错误, 才能提高他们语文学习的水平。发现错误是改正错误的第一步, 所以我们在实际教学中应该善于发现学生的错误, 在学生进行回答问题的时候, 注意学生的答案, 发现他们表述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对于学生的作业进行批改的时候我们应该投入更多的耐心和细心, 发现学生作业中的问题, 无论是简单的标点符号的错误还是整个语句的错误我们都应该给学生指出来, 让学生认识到他们的问题, 才能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成绩。

二、根据不同的错误, 进行不同的思考, 制定不同的措施

对于学生在学习中出现的不同的错误, 我们应该分类思考, 帮助学生进行合理的思考来解决问题。首先对于字词句类似简单记忆的错误, 这个是多数的学生不可避免的。对于这样的问题, 我们既不能忽视, 又不能因为这样问题的重复而耽误教学进度, 所以在这样的情况下, 我们可以让其他学生来指出相应的错误, 这样犯错的学生能对自己的错误有更加深刻的印象, 不会再犯同样的错误, 同时对于发现错误的学生来说印象也会更深, 记忆得也会更加牢固。在中小学语文的学习中, 我们经常遇到的一类题目就是病句改错, 之所以有这样的题目的存在, 是因为在实际学习中, 很多的学生会产生诸如此类的语句上的错误, 因为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不够, 所以在语句的表达上会产生各种各样的语病, 针对这样的问题我们同样还得给予足够的重视, 针对典型的语病问题, 在适当的时候进行统一讲解, 重点对句子的结构进行细致的分析, 找出语病存在的位置, 与类似的正确的语句进行相应对比, 引导学生进行自主的修改, 这样才能帮助学生稳步地提高小学语文句子结构的能力水平。其他类似的问题还有语文中的标点的应用问题, 对于这样的问题也应该引起学生足够的重视, 积极寻找合适的改正方法, 帮助学生改正他们在语文学习中的问题。

三、合理利用纠错本

在学生学习语文的过程中, 准备纠错本是十分必要的。所谓纠错本, 顾名思义, 就是把学生自己曾经做过的错题、难题都归纳、总结在一个本子上。优秀的学生, 不是不犯错误, 而是犯了错误, 可以很快发现并且加以改正。从事多年教育教学工作的我们, 在教育教学中都应该遇到过学生出了错误, 遇到了困难, 虽然当时解决了, 但是以后还是会重复出现错误的问题, 这样的问题在小学语文教育教学中依然存在, 发展下去的结果就是会导致学生进入知识盲区, 问题都堆积到了一起, 以至于以后的教育教学工作都难以顺利进行。那么针对这样的情况, 教师应该采取怎样的措施呢?利用“错题本”就是十分有效的办法。首先要使学生了解为什么要使用错题本, 认识到使用错题本的重要性, 提倡学生使用错题本。因为学生做错题的原因有很多, 一般都是没有牢固地掌握知识点, 对知识点理解得不够透彻, 所以要让学生积累平时做错的习题, 把做错的原因分析出来, 并且总结在错题本上, 加深印象和记忆。可以在闲暇时或者考试复习阶段拿出来温习和回忆, 做错题的原因和类型, 再次加深印象, 这样过不了多久, “错题本”的效果就会发挥出来。“错题本”的重要性, 学生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 如果再出现同样类型的题目时, 很容易就能想起曾经犯过的错误, 从而可以避免再次犯下同样的错误, 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 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帮助学生以后的学习能顺利进行, 从而也可以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效率。因此, 学生能够科学地、合理地运用好纠错本, 对学生自己本身来讲是十分重要的。

四、帮助学生养成正确积极的学习态度

我们都知道, 好的行为和学习习惯会给学生带来更好的机会和结果, 良好的、科学的学习习惯, 能够帮助学生及时地发现自己的错误, 并且及时改正错误。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养成的, 是经过日积月累, 久而久之养成的。习惯养成之后就会不自觉地进行某种思想或行为, 因此, 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非常重要的。如果学生都有正确的、科学的、合理的学习习惯, 那么当学生无意识做出某种不正确的行为时就能够及时感觉到错误的发生和存在, 并且加以改正。因此, 良好的学习习惯, 可以使学生降低学习过程中错误的发生几率。

如何在感恩中成长 篇8

一、感恩意识的培养需要教育的引导和环境的影响。其中,教育的引导尤为重要,老师可通过各种教学方法让学生知恩、识恩。

1读新闻法。在讲授新课前利用两三钟给学生读一读新闻。新闻内容可以是生活中发生的小事,如孝顺老人,爱心助人,爱护动物,保护环境等。也可以是国家大事,如国家的惠农政策,国家领导人对人民的关心,人们为抗灾救灾进行的各种爱心捐款活动等,但在选择新闻内容时最好能够结合授课内容。通过读新闻的方法,丰富学生的知识,使学生从中明白是非善恶,渗透知恩、识恩的意识。

2讲故事法。小学语文教材具有鲜明的时代气息和丰富的文化内涵,更富有强烈的民族意识和人文性。我们可以选择名人名家的感恩篇章,引导学生阅读、品味、感悟,再加以适当地讲解或让学生互相讨论,让他们明白善恶美丑。老师还可以适当拓展文本,讲一些短小精美、富有现实意义的感恩故事,让学生来谈谈看法、说说理由,最后加以总结评述,达到感恩教育的目的。

二、感恩教育就是通过情感教育,切入学生个体心理世界,激发个体心灵共鸣,强化他们的情感体验和感恩心理,增强他们的责任意识,培养他们高尚的道德情操。通过情感体验,让学生对感恩产生深刻的记忆。

1

在朗读中体验。《小学语文新课程教学法》中指出“朗读是加深学生情感体验的最好方法”。因此,我们要引导学生反复朗读,有感情地朗读。朗读的重点,一是直接抒发感情的句子或段落,如在《难忘的一课》教学中,我引导学生反复朗读台湾老师教学生诵读的那句话“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学生在反复的有感情地朗读中,体会到了台湾师生强烈的民族精神和深厚的爱国情意。二是突出人物的语言、动作和心理描写的语段,引领学生在朗读中体验人物的美好品质和崇高精神。如在《荔枝》一课的教学中,我先让学生用笔画出文中描写母亲剥荔枝时的动作和神态的语句,再引导学生用心品读,感受母亲对儿子深厚的爱。三是朗读全文,整体感悟。因为有些文章只有通读全文,才能体会它所反映的思想和所要表达的情感。如《金色的脚印》一课,在教学整篇课文时,要留足时间让学生反复朗读全文,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明白狐狸一家和课文中的“我”是如何成为朋友的,并从中体会动物的可爱,激发学生保护动物的情感。

2在想象中体验。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渗透感恩教育,必须从教材中挖掘想象因素,让学生在想象中学会感恩。如在教学古诗《游子吟》时,老师可进一步用优美的语言启发学生想象:“当你出门上学时,妈妈对你说的一句话是什么?当你生病时,妈妈是怎么照顾你的?当你失落时,妈妈是怎么鼓励你的?……”让学生在想象中体会母爱的伟大。其实,在写景文章的教学中,也可以通过激发学生想象,让学生在想象中体会大自然的美丽神奇,领悟大自然赐予我们澄澈的蓝天、明媚的阳光、新鲜的空气等,所以我们应该倍加爱护和珍惜。

三、王阳明曾说:“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学生在知恩、识恩后,老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将感恩意识化为行动。

1拓展文本,表达心声。从文本人手,在学生知恩、识恩后,要做适当的拓展,让学生通过表达自己的心声,把情感升华到报恩、施恩的层面上来。(1)变换角色诉衷肠,如《给予树》的拓展教学,“假如你是那个小女孩,在收到金吉娅送的洋娃娃后,你会说什么感谢的话?”请学生自由回答。(2)在写读后感中表达心声,如在教学《秋天的怀念》一课后,可以让学生写一篇读后感,抒发情感。

2结合课文内容,开展感恩活动。例如在教学《可贵的沉默》一课后,可开展一次以“回忆、了解父母,关心爱护父母”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又如在教学《鲁本的秘密》一文后,让学生亲手做一份贺卡,写上诚挚的祝福,送给自己的父母或老师;在教学《一个小村庄的故事》一文后,组织学生开展一次“调查家乡环境”的活动,要求学生把调查到的情况记录成文,针对“如何保护家乡环境”提“自己的建议等。让学生在一系列的实践活动中将感恩意识化为行动,学会感恩、报恩。

总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可充分利用丰富的教育教学资源,渗透感恩意识,开展感恩教育活动,引导学生知恩、感恩、报恩和施恩,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

在感恩中成长 篇9

——题记

如果生活是一首充满诗情画意的诗,感恩之心则是诗中最华丽的词藻;如果生活是一方天空,那么感恩之心则是黎明时天空中的朝霞;如果生活是一片汪洋大海,感恩之心则是海中最美的浪花。

感恩,既熟悉又陌生,“结草衔环”、“乌鸦反哺”、“羔羊跪乳”等一个个成语,都向我们传递着感恩的情怀。可是,当我们把身边的一切当作理所当然,你还会感恩吗?还有多少人会用实际行动来表达自己的感恩之情呢?

感恩,虽毫不起眼,却意义重大。它是一种生活态度,一种美德,体现在我们生活中的每个细节,学会感恩,就要学会尊重他人,它不稀有,因为生活中到处都是,哪怕是一句小小的问候,一个善意的微笑,都是感恩的表现。还记得黄舸吗?那个7岁时被确诊为先天性进行性肌营养不良,只能活到18岁的阳光男孩,为了对帮助过自己的人说声谢谢,不顾自己的身体已经进入倒计时,毅然和父亲踏上了“感恩之旅”。行程1。3万多公里,只为当面感谢恩人,对于一个将失去生命的人来说,这是一颗多么大的感恩的心!

感恩父母,给予了我们身躯,带我们来到这个精彩的世界,让我们拥有健康的体魄、健全的心智来感受世界的精彩。在他们孜孜不倦的教导下,我们从顽皮的孩童成长为有思想的中学生,更感恩的是,他们无微不至的照顾和悉心的关怀,让我们也懂得去关心别人,带给别人温暖。

感恩老师,带我们走进知识的殿堂,打开智慧的大门。您是一盏照明灯,照着我们走进成功的道路,是您告诉我们遇到困难,不要轻易说放弃,从此我们的生命中,增添了一份坚毅。为我们解答一道道难题,为我们付出了那么多,却从来不求回报与索取,老师啊,我们时常在心底里感谢您。

感恩朋友,成为我们成长中必不可少的伙伴,也正因为有这些伙伴,我们的人生增添了色彩;有了他们的陪伴,让我们不再孤独,彼此分享着自己的忧愁和快乐,有困难一起解决,一起承担,背后总会默默支持着我们。

感恩环卫工人,每天我们还在睡梦中时,街上、道路边早早就有可爱的环卫工人的身影。他们风雨不改,不怕苦不怕脏,依然坚守着自己的岗位,为的是有个干净的环境。而我们每天出门就看到那优美的环境,清晰的空气,那都是因为有我们这些“可爱的环卫工人”。

感恩过去的劳动人们,如果不是蔡伦造纸,或许就没有今天的纸张;如果不是爱迪生发明电灯,或许就没有了今天的“电器时代”和那些漂亮的彩灯。如果没有这些敢于创新,敢于尝试的历史人物,可能就没有今天那么美好的生活。所以我们要好好的珍惜前人给我们留下的不朽东西。

没有阳光,就没有大地的温暖;没有雨,就没有五谷的丰收;没有河流,就没有生命的孕育;没有亲人朋友,就没有人世间的温暖。让我们用一颗感恩的心去感受世界的美好吧!

我在感恩中成长 篇10

在纷纭繁杂的今天,在物欲横流的今天,爱在哪里?怎样去享受爱,又怎样去回报爱?带着一种焦灼迷茫的情绪,一次偶然,我走进了《爱的教育》,接触上她,我便爱不释手了。其中,《佛罗伦萨的小抄写员》更是用他的平淡与朴实,冲击着我的心灵,我被感动了,从中成长了。

这个故事讲述了一个名叫叙利亚的孩子,看到父亲每天抄写公文很辛苦,便十分同情他。想到平时父亲为他做出了许多,便决心替他抄写公文。每天深夜,他都悄悄地起来抄写公文,为了不让父亲发现,他只发出轻微的响声。每天这样下去,他的身体每况愈下、学习成绩直线滑坡,而父亲和家人不知原因,便责怪他,而他却坚持下来。终于,父亲似乎知道了什么,深夜悄悄起来,看到朦胧的灯光下儿 子正在抄写公文。看到儿子那瘦弱且疲惫不堪的身影,他抱住叙利亚失声痛哭……

叙利亚是一位孝顺的孩子,他知道父亲一心为了整个家而十分辛苦,自己对不起他,便用抄公文的方式来减轻他的负担。因为爱父亲,因为爱这个贫穷但却不乏温暖的家,叙利亚不怕老师家人误解他,甚至不惜父亲对他的放弃。他用一双稚嫩的小手改写家里的窘况,用他柔弱的肩膀为家人撑起了一片天。故事的结尾是这样写的:醒来时早晨的太阳已经很高了,他忽然发现床沿旁边自己胸部的地方,白发的父亲把头贴着自己的胸在熟睡。原来父亲就是这样过了一夜。读到这,我的泪水已经潸潸而下,心中的涟漪在一圈圈荡漾。

生活中,我们都有爱我们的父母、爱我们的家人,他们的照顾、他们的叮咛、他们的唠叨、甚至是他们气急时的训斥和责罚都倾注着他们浓浓真挚的爱,他们关注的目光时刻围绕着我们,不抛弃、不放弃,是他们对我们的承诺,不知大家是否注意到,在炎炎烈日下,在城里人消暑纳凉的时间里,我们的父母呦,将汗水一滴滴的滴在大棚里,一滴滴的滴在建筑工地上,黝黑的脸上写的不是愁苦,是阳光。为什么?为什么这样?答案很简单,心里有对我们的爱,怀揣着对我们的希望!我们回报了什么呢?埋怨、倔强、哭闹…我们的心远离了至亲至爱,伤透了世上最爱我们的人的心。

泰戈尔曾说:“爱是亘古长明的灯塔,它定晴望着风暴却兀不为动,爱就是充实了的生命,正如盛满了酒的酒杯。”爱就像空气,充斥在生活的周围,充满了人的内心,它的意义已经融入了生命。同学们,世上不缺少爱,缺少的是发现爱的眼睛和感受爱的心灵。孝道是做人之本,能孝顺父母的人是会感恩的人,感恩于父母,感恩于社会,感恩于祖国。用感恩的心去学习、去工作,心是宁静的、甜蜜的、幸福的,人人都去感恩,人人讲究回报,世界将是和谐的,生活是温馨的,祖国一定是繁荣昌盛的。

在座的各位同学,让我们都怀有感恩之心,在感恩中成长,在感恩中前进吧!我的汇报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如何在感恩中成长 篇11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培养学生的写作技能,帮助学生掌握语文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帮助学生构建健康的精神世界。语文教材中的作品,都是国家教材编写委员会的专家经过深思熟虑,精心挑选的经典之作,其中包含着很多有关感恩的内容。教师在利用教材进行语文教学的时候,要充分挖掘其中的感恩因素,不仅要向学生传授语文知识,更要通过教学内容向学生进行感恩教育。如教材中唐代诗人孟郊的《游子吟》:“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诗中就饱含母亲对即将远行的儿女的浓浓深情,以及儿女对母亲强烈的报恩心理。教师在讲解这首诗的时候,就要适时地向学生进行感恩教育。教师可以在班内组织讨论会,让学生彼此交流父母平时对自己的关心和爱护,让学生的感恩意识在讨论中进一步加强。又如教材中诸葛亮的《出师表》:“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茅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教师在讲解这部分内容的时候,不但要引领学生感受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赤诚情怀,更要让学生体会和了解诸葛亮对刘备三顾茅庐的感恩心理,以及将其付诸行动的高尚品质,从而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树立学生爱国诚信的思想。对于教材中的这些包含感恩意识的教材内容,教师要进行充分的挖掘并贯穿于课堂教学中,这不但可以切实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还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格和健康的思想观念。

二、在教学活动中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

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灵活运用教学手段,这不仅是教学的需要,更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重要途径,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更应如此。初中学生受年龄和知识面所限,情感体验相对较少,而缺少情感体验的感恩教育是肤浅的,是缺乏说服力的。因此,语文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结合教学内容,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引领学生体验教学内容的思想感情,从而对感恩教育产生更为深刻的理解和体会。阅读和写作就是初中语文教师常采用的引领学生进行情感体验的重要教学手段。

教师在阅读中可以带领学生大声朗读课文中的美文,并对其中抒发作者感恩情怀的章节或片段进行反复诵读,让学生在阅读中深切地感受文章中的浓浓情感。如教师在讲授《背影》这篇课文的时候,就可以带领学生对父亲爬上月台买橘子的片段进行反复的朗读,让学生通过父亲蹒跚的脚步、艰难的举止,体会父亲在生活中的艰辛和对儿子深切的关爱,同时也可以让学生理解儿子通过父亲的举动和背影,对父亲深刻的感恩之心。对教学美文的反复朗读,可以使学生在文章情感的熏陶和渲染下,对感恩的认识再次升华。

教师还可以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将自己的情感体验记录下来,加深学生对自身情感的认识和把握。如教师在讲解李白的《行路难》这篇课文的时候,就可以要求学生围绕李白“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和“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思想历程,写一篇有关自己情感体验的文章,让学生感受诗人内心茫然但依然对生活充满希望的积极思想,以及遇到困难却对生活仍存感恩之心的情怀。学生通过将自己的情感体验记录下来,不仅可以在思维中领悟和洞悉感恩的真谛,而且让学生对生活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即使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磨砺,也时刻以感恩的心珍惜生活。

三、充分利用课外资源,深化感恩教育

实践出真知,语文教师不仅要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更要给学生提供亲身实践的机会,让感恩教育在学生心中生根和发芽。教师可以利用父亲节和母亲节让学生对父母进行感恩的回馈。如教师可以让学生告诉父母自己对他们的爱意,或者可以在赠送的卡片上写满对父母的真切情感,以及为父母做一件力所能及的小事,让父母体会到自己对他们的感恩之心。教师还可以利用中秋节和重阳节等中国的传统节日,开展敬老爱老的活动,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去敬老院陪老人聊天,给老人表演节目,在给老人带去快乐的同时,也让学生体会到感恩回馈带给自身的愉悦享受。教师要充分利用节日的教育资源,引导学生进行情感体验,让他们懂得尊重和感恩,学会用善意的行动和亲切的关怀去回馈社会,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高尚的道德品质。此外,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春游,让学生领略大自然的造物之美和神奇之处,让学生对自然和生命充满敬畏之心;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参观历史博物馆,让学生受到艺术和文化的熏陶,激发学生对中华民族悠久历史的自豪感和荣誉感,树立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等。这些实践活动可以净化学生的心灵,陶冶学生的情操,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美的熏陶,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深化学生感恩思想的认识,让学生用感恩的心去回报父母和社会,从而更好地继承和发扬中国的历史和文化

如何在感恩中成长 篇12

关键词:主体性,学生管理,大学生

随着新世纪的到来, 人类正迈向一个崭新的知识经济时代, 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速, 社会竞争日益激烈, 要求学会自主学习、自主选择、自主发展已成为时代的必然要求。大学教育必须把握时代脉搏, 促进学生主体性成长。然而, 在传统教育模式下, 大学生主体性发挥的意识和能力普遍缺乏。笔者在一独立学院从事学生工作, 长期与学生接触, 对此深有同感。因此, 学生工作部门今后需要进一步关注大学生主体性成长。

主体性是指人在与客体相互作用中不断得到发展的自觉能动性和创造性, 还包括能动性、自主性、自为性、创造性等特征。具体而言, 主要是指大学生为了实现高等教育的培养目标以及为满足社会日益发展对个人素质的要求, 充分调动自身的主观能动性与卓有成效地利用和整合自我资源 (价值观、时间、心理、身体、行为和信息等) , 所开展的自我认识、自我计划、自我组织、自我控制和自我监督等一系列自我学习、自我教育、自我发展的活动。主体的成长对于学生今后个人的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主体性强、自我管理能力强的学生, 能够充分利用大学期间的良好条件广泛学习、吸收各方面的知识, 接受各方面的锻炼, 从而使自己全面发展。踏入社会后, 就能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社会要求确定自己的发展方向, 制定自己的计划, 走好自己的路。本文拟从学生主体性发挥的现状进行粗浅分析, 尝试对如何改进独立学院学生管理工作提出一孔之见。

1 学生主体性发挥不够的原因分析

独立学院的学生思维活跃, 情感丰富, 接触社会面较宽, 内在潜力大, 组织和活动能力较强, 适应环境较快。但与培养要求相比, 其个体主动性方面存在许多不足之处,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 学习依赖性强, 自制力弱

一是学习动力不足。独立学院的学生入学分数低于普招生, 基础知识相对薄弱。有些学生认为自己比普招生差个档次, 因此, 往往容易自暴自弃。还有的学生难以承受高考一时的失败, 以逃避的方式应对遭受的挫折, 畏难情绪大, 学习动力不足。

二是思维方式不当。应当说, 大多数学生有好学上进的愿望和信心, 他们的智力与普招生其实并没有多大的差别, 考试成绩之所以不理想与缺乏正确有效的学习方法不无关系。与中学相比, 大学更应该强调学习的自主性和探索性, 但有些学生受中学学习思维定势的影响, 习惯于“满堂灌”、“题海战术”, 习惯于老师“牵着走”, 一时难以适应大学的学习方式, 感到茫然和无所适从。

三是缺乏学习韧劲。独立学院的学生大多数家庭条件较为优越, 父母对他们比较娇宠。在学习中, 有部分学生怕吃苦, 表现为有决心、没行动或是“三分钟的学习热度”, 缺乏战胜惰性、抵制诱惑的意志力, 不能很好地控制和约束自己, 一旦遇到失败就灰心丧气, 产生厌学情绪。

(2) 独立意识强, 自我管理意识弱

独立学院的学生思维比较活跃、思想前卫。大部分同学自主性强, 很少和父母、朋友交流, 很多事情往往都是自作主张。但这一独立意识与自我调节能力不相匹配。由于中学时受到老师的监督管理及家长的百般呵护, 除了学习别无其他需要自己操心的事, 生活自理能力较差。在大学生活中, 要求学生有较强的自我管理能力, 但事实上其大部分时间是由学生自己安排的, 因此一些学生生活方式较自由散漫、起居无定时、学习无规律、花钱无节制、集体观念淡薄、只希望得到别人的照顾, 却很少关心别人。当生活在一个需要相互尊重、彼此谦让、友爱的群体中时就暴露出许多弱点和缺陷, 甚至不知所措。这时, 个体的独立性和孤独感就很容易使其产生思乡思家的情绪, 一时难以适应新的学习与生活。

(3) 理想目标大, 毅力较差

独立学院的学生整体素质相对较高, 他们认为, 自己作为大学生中的一员, 在当代青年中应该是优秀的, 大都有干一番事业的抱负。如很多同学毕业后想当公务员、企业家、律师、投资专家等。另一方面, 他们又缺乏恒心与毅力, 从小受父母娇宠, 面对挫折束手无策。据调查, 独立学院有近三分之一的学生认为自己“缺乏耐力”。参加活动时, 尽管学生参与意识强, 但缺少恒心和毅力, 不能很好地控制和约束自己;在困难面前常常患得患失、消极退缩。

2 促进学生主体性成长的对策

当前学生主体性发挥不够的原因给我们的学生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这就要求我们应适应教育环境的变化, 改变工作思路, 改变传统的对学生管理的理念, 面对新的任务要不断创新, 促进学生个性的充分发展, 培养学生自我管理的能力, 变学生管理为指导学生自我管理。为此, 应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 更新观念, 激发学生树立自我管理的理念。前苏联著名心理学家维果茨基说:“学生归根到底是自己教育自己, 在他自己身上, 而不是在别的任何地方发生着长期地决定他的行为的各种影响的决战。”因此, 需要转变观念, 通过“渗透”教育而非说教, 身体力行地影响学生, 引导其自我管理。首先, 明确学生管理的主体是学生, 而不是被动的管理对象。传统教育观念认为学生是教育对象, 学校的管理制度和机构是约束学生的, 这种教育方式已不能适应现代大学生的心理特点。传统的管理制度和方法不注重学生的主动性, 容易造成学生的逆反心理, 不利于学生管理。因此, 要更新观念, 树立学生是管理工作主体地位的观念, 充分考虑学生的心理需求, 发挥其自我意识和潜能。其次, 在学生管理中, 要转变命令式的要求学生服从管理的观念, 而要与学生形成互动关系, 促进学生民主参与, 以便学生更好地进行自我教育、自我发展。

(2) 下移管理重心, 健全学生干部管理制度。对于大学生的管理应抓大放小, 将管理重心下移, 大胆放权给学生干部。学生工作者要掌握好学生的思想动态, 就需从繁杂琐碎的工作中解放出来, 给予学生干部一定的权限。首先, 有意识地加强学生干部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学生成为学生干部, 既是由“被管理者”向“准管理者”转变的过程, 也是增强自我管理意识和能力的过程。学生干部始终处在学生班级这样一个正式群体中, 其言行举止对其他普通学生的影响胜过我们传统的说教, 由自我管理能力较强的学生干部组成的班委会更是学生工作者强有力的助手。其次, 改变对学生事务事事躬身亲为的做法, 将管理重心下移至班委会。由于需要管理的学生人数较多, 而且学生的心理、性格、思想千差万别, 全靠几个学生工作者来管理是远远不够的。因此, 需要建立管理梯度, 对学生分层管理, 以班委会的自治化管理为核心, 做到统筹全局、把握整体动态。对于班上的具体事务, 学生工作者“以前期指导、中期控制、后期调整教育”为主。再者, 对学生干部要有一套选拔、组织、培训、激励和考核的机制。对学生的管理要把握好其主要的发展方向, 放权于学生干部的前提是要健全学生干部的管理制度, 对学生干部的管理要本着人性化和科学化的原则。因为他们既是心智尚未成熟的年轻人, 又是需要用科学的管理手段指导的学生中的生力军。

(3) 实施环境管理,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学校的管理工作。其实, 学校许多管理工作都可以吸收学生积极参与, 这样不仅有利于校内资源的合理配置, 也有利于提高学生对管理工作的认同感, 培养学生自我管理的能力。首先, 对学生的管理可以通过引导学生制定出班级和宿舍管理的规章制度, 用以规范、约束和引导学生的行为, 使学生对自己参与制定的规范的遵守、外塑、认同而后习得, 形成对规范的自觉维护机制, 从而提高自我管理的能力, 更好地促进学生主体性成长。其次, 对学校的硬件设施, 也可以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管理。学生不仅是学校设施的使用者, 更是管理者和维护者。学校的教室、图书馆、实验室等都可由指导班级或年级轮岗管理, 也可由专业学生对口管理, 或吸收学生来兼管教育设施。

(4) 走专业化道路, 培养和造就一支学生管理专家队伍。积极探索适应时代要求的高校学生工作管理模式, 开创学生管理工作的新局面, 关键在于培养和造就一支高素质的专职学生管理干部队伍, 进一步加强学生管理工作者的思想建设、作风建设和队伍建设, 增强他们的服务意识, 提高其管理水平。这就要求:①聘用到学生工作岗位的同志应是经过专业培训并取得了学士、硕士以及博士学位的专家;②学生工作者应将大学生发展问题的研究作为自身的一项中心工作, 在研究的基础上营造有利于大学生成长的良好环境。

参考文献

[1]张楚廷.学校管理学[M].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0.

[2]徐莉, 沈建平.当代大学生透视[M].北京:中国民航出版社, 1998.

[3]张伶燕.对独立学院学生管理体系构建的几点思考[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5 (6) .

上一篇:读《不跪着教学》有感下一篇:红军长征85周年观后感个人感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