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思维的三个重要特征

2024-09-2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创新思维的三个重要特征(推荐11篇)

创新思维的三个重要特征 篇1

创新思维是一个相对性的概念, 是相对于常规的思维而言的一种思维方式。一般认为, 创新思维是指在创新过程中发挥作用的一切形式的思维活动的总称。创新思维, 作为一种特殊的思维活动, 除了具有一般思维所具有的特点外, 还具有自己的特点, 许多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归纳了创新思维的特点。笔者认为:创新思维的特征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新颖性:创新思维实乃一种超常规的思维方法, 求新、求异是它的一大特点。二是独特性:创新思维的独特性在于它能独具卓识, 敢于对人们司空见惯或完美无缺的事物提出怀疑, 勇于向旧的传统和习惯开战, 也能够主动否定自己, 打破自我的框框。在思路的选择上, 在思考的技巧上, 或者在思维的结论上, 具有“前无古人”的独到之处, 具有一定范围内的首创性和开拓性。三是多向性:创新思维的多向性体现在它善于从不同角度想问题, 在一个问题面前能尽量提出多种设想、多种方案, 以扩大选择余地, 能灵活地变换影响事物质和量的某种因素, 从而产生新的思路。

从本质上说, 创新思维是一种综合性很强的思维方式, 它是多种思维方式的综合运用, 也是多种思维方式的互补和有机组合。

1. 创新思维是逻辑思维与非逻辑思维的综合应用

逻辑思维一般是指符合形式逻辑要求的思维。其基本方面不外乎是概念、判断和推理等思维形式, 比较与分类、分析与综合、抽象与概括、归纳与演绎等逻辑方法。简而言之, 逻辑思维就是按照逻辑规律建立概念和命题之间推理关系的形式化思维。非逻辑思维则是诸如直觉、联想、幻想、猜想以及灵感等不服从逻辑规律的思维。

创新思维是非逻辑思维与逻辑思维的综合应用。一般来说, 在创新过程中, 逻辑思维具有重要的基础地位。因为发明创造问题的发现与提出, 主要是逻辑思维在起作用。对发明创造对象的观察、描述以及概括, 主要靠逻辑思维。即使是非逻辑思维的结果, 最后也必定要求被补充、解释、完善成符合逻辑的概念和方法。才能成为具有普遍性指导意义的科学理论。实际上, 在任何创新活动中, 创新者往往都是在前人知识所铺就的逻辑大道上继续往前探索的, 在逻辑方法还走不通的地方, 就需要用非逻辑方法开辟新的道路;而当非逻辑方法已打开通路后, 又必须及时地在从旧认识到新认识之间的“深渊”上架起“逻辑的桥梁”。

2. 创新思维是发散思维与收敛思维的互补, 发散思维也称扩散思维、辐射思维、放射思维等

它是指围绕某一问题沿着不同方向, 不同角度进行思考, 从多方面寻求问题的多个答案的思维方法。发散思维是一种立体式的多向性的思维方法, 它具有空间上的广延性, 思路上的放射性, 层次上的多样性, 角度上的任意性等特点。一般来说, 思维延伸越远, 思路越开阔, 获得新发现的几率越高。

收敛思维是一种与发散思维相反的思维方式。又称辐合思维、聚合思维、求同思维、集中思维等。收敛思维要求将多路思维指向某个中心点, 以问题为中心, 围绕中心组织信息。从不同方面向中心收敛, 以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如果说发散思维是从一点向四周辐射的话, 那么收敛思维就是从四周向某点集中, 收敛、抽象、概括是其基本内核。

二、创新思维的训练

在视觉艺术思维的领域中, 艺术的创作总是强调不断创新, 在艺术的风格、内涵、形式、表现等诸多方面强调与众不同。不安于现状, 不落于俗套, 标新立异、独辟蹊径, 这些都是艺术家们终身的追求。标新立异是视觉艺术思维中一个非常独特的方法。

标新立异法要求艺术家在艺术思维中不顺从既定的思路, 采取灵活多变的思维战术, 多方位、跳跃式地从一个思维基点跳到另一个思维基点。

标新立异的视觉艺术思维训练强调个性的表现, 任何艺术作品, 如果没有独特的个性特征, 则容易流于平淡、落入俗套。个性表现是艺术的生命力所在。清代郑板桥是一位极赋个性的书画家, 特别是他的水墨兰竹及板桥体的书法, 与众不同, 为世人所称道。他在书画创新方面有这样的诗句:“删繁就简三秋树, 领异标新二月花”。充分的个性表现属于个体及其对象, 在于艺术创作的具体性、独特性和自由发展的意识。

标新立异的视觉艺术思维能力还可通过视错觉和矛盾空间造型的训练方法获得。在日常的艺术创作中, 人们往往习惯于接受符合常规的视觉形象而忽视变异的方法, 而艺术作品如果看上去总是一板一眼没有变化, 便容易令人生厌。在平面设计中视错觉方法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与众不同的创作思想。视错觉又称错视, 指在特定条件下, 由于外界刺激而引起的感觉上的错觉。如我们在停着的火车上看到另一列刚刚开动的列车时, 一时间会误认为是自己所乘的列车开动了, 这是人们感觉上的瞬间错觉现象。

摘要: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 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动力。高校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摇篮, 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 是每个高等教育工作者必须直接面对并且已经直接面对的一个重大课题。考察人类古今中外的创新活动就会发现, 没有创新思维, 就没有创新活动。创新思维活动是人的创新活动的核心和灵魂。换言之, 创新思维能力是创新能力的核心和灵魂。创新能力的培养, 从根本上是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独立学院作为我国一种新的办学形式, 在较短的时间内得到了很快的发展。独立学院生存与发展的关键问题在于人才培养质量的培养, 创新思维的培养尤为重要。本文拟从创新思维的含义和特征、创新思维的影响因素, 大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与训练等方面进行粗浅的阐述。

作文教学创新思维训练的三个途径 篇2

一、冲破定势,训练学生思维的发散性

学生作文为什么会出现众多的雷同现象?这与学生作文时的思维定势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我们在指导学生习作时,要引导学生冲破思维定势的束缚,把作文训练与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有机结合起来。所谓发散性思维,是指以某一事物为触发点,多角度、全方位引出问题、展开思路、提炼创意的一种思维方式。发散性思维的形式大致有以下几种:

1、同一题目多角度选材。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教师在作文指导时,要注意引导学生围绕同一题目多种角度选择材料。例如,写《我的妈妈》,教师可以启发学生从妈妈的性格、脾气、品德、才能、爱好、在家庭和社会中的作用等方面进行选材。学生一旦学会了发散思维,就会从“山重水复”走向“柳暗花明”,觉得有写不完的材料。,

2、同一中心多种选材。有些作文题由于限制了文章的中心,学生在习作时更容易出现雷同。这更需要教师引导学生摆脱思维定势的束缚,写出各具特色的习作来。例如《在学雷锋活动中》这个作文题,一般来说,中心应该歌颂助人为乐的精神。教师在指导学生写这一类习作时,可启发学生思考:①可采用对比的手法,选取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不同材料来表现中心;②打破只写一个健全人的思维定势,可以写一个身残志坚的活雷锋;③可采用一群人的材料来表现中心;④可通过写一个人变化来反映这个中心。

3、同一材料多种立意。为了克服学生习作思维单一、不善于变通的弊病,教师在指导学生写同一材料的习作时,要引导学生挖掘这一材料的多义性。例如在指导学生写《登山》这篇习作时,可启发学生从这样几个角度去立意:①通过记叙登山途中看到的赏心悦目的美丽景色,把中心寫为“对大自然的热爱”,或“对家乡美好的赞美”。②受《挑山工》一课的启发,通过写登山途中的感受,把中心定为“做任何事,要想获得成功,必须脚踏实地地去努力”。③通过写登山远眺的感受,把中心定为“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

4、同一材料多种体裁。学生的思维是多侧面的,有的善于逻辑思维,有的擅长形象思维,还有的直觉思维见长。因此,我们要根据学生不同的思维特点和写作兴趣,引导学生进行同一材料多种体裁的训练。

二、启发相关联想,训练思维的变通性

相关联想是人们根据事物之间的某种联系,由某一事物联想到另一事物的心理过程,它是创新思维的重要形式。通过相关联想,能不断拓宽学生的思维空间,从而训练学生思维的变通性。例如:在指导学生写“雪”这一自然景观时,可启发学生开展正相关联想和反相关联想。

三、充分展示个性,训练思维的独特性

创新思维必定是个性思维。在作文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个性化思维,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换角度”思考,运用“批判的眼光”思考,让学生获得与众不同的思维方法。

从选材来看,异向思维就是一个新路子。例如:写《我的一家》,大多数学生都可能会写家庭的和睦幸福、尊老爱幼、互敬互爱等。如果反向写家庭父母之间、妈妈和奶奶之间的“摩擦”,希望自己的家庭和谐起来,这将会给人以耳目一新之感。

创新思维的重要性 篇3

首先,创新思维促使知识融会贯通,知识优化组合。

知识是多种多样的,一个人只能掌握一定量的知识范围,而由于创新思维的产生土壤绝不是贫瘠和单一的,这样就促使人们了解“上至天文,下至地理”多个领域,使知识的门类涉猎更广、体系化更强,同时在不断的思考和学习中,达到知识的融会贯通,知识优化组合。

其次,创新思维促使企业自主创新,培养国际品牌。

中国的民族品牌的树立,需要依靠自主创新,企业的产品没有创新就没有市场,企业的发展没有创新就难以维持,管理陈旧没有创新难免死气沉沉,企业可能缺乏竞争力。因此创新思维对于企业而言,尤其重要。纵观当前国际市场,民族品牌屈指可数,寥寥无几,的前世界500强新鲜出炉,前50强中,没有一家中国企业。究其原因,没有自主研发和创新的能力,亦步亦趋只能甘为人后。

中国的强大,离不开民族企业的发展,民族性国际品牌树立,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经济实力的侧面体现,因此民族品牌的塑立,企业文化创新、研发创新、管理模式创新等等,都离不开创新思维的支持。

再次,创新思维能解放想象力,促进教育体制的完善发展。

随着社会的发展,创新作用越来越显示出巨大的作用。当前中国基础教育进行“新课改”,提倡素质教育。而创新思维就是素质教育之一--创新素质的核心。而基础教育“新课改”的实行,促进学生的多方面能力发展,促使学生的自主能动性得以发挥,想象力得到激发和保护。而想象力的延伸和发展,就是创新思维的源泉,因此创新思维促进了教育体制的完善发展,而这对社会的明天、民族的未来至关重要。

最后,创新思维能促进社会重视创意产业发展,督促立法体制的完善。

当今行业类别宽泛,很多行业都需要创新思维,比如创意产业等这些行业门类的发展,完全依靠想象力和创造力而获得发展。而是否具有创造力、创意能力,就是评判他们是否适合此行业发展的标准。

深刻理解创新思维的重要性 篇4

创新思维的科学性

重视创新思维是马克思主义的优良传统,马克思、恩格斯特别重视创新,他们指出,“全部问题都在于使现存世界革命化,实际地反对并改变现存的事物”,即马克思主义者要依据实践的变化,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进而推动人们的思维“按照人如何学会改变自然界而发展”,最终实现思维创新。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中,非常注重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对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作出创新性谋划,从而开辟了新的道路、创新了新的理论、形成了新的制度、发展了新的文化。由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构成内在统一、一脉相承的创新成果体系,使马克思主义理论永葆青春活力。

党的xx大以来,以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创新思维,立足新时代,寻找新思路,解决新矛盾,打开新局面,开创新境界,提升新水平,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和制度创新。指出:“问题是创新的起点,也是创新的动力源。”强调创新思维要以问题为导向,彰显出强烈的“问题意识”。推动创新必须坚持问题导向,通过发现问题、筛选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不断推动社会发展进步。指出:“人民的需要和呼唤,是科技进步和创新的时代声音。”这种“时代声音”来自人民群众的期待,来自人民群众利益的诉求,来自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因此,人民至上是创新思维的价值坐标,创新思维应体现出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是对反映人民群众利益的重大问题的创造性分析与解决。提高创新思维能力,意味着保持对一切既有成果的怀疑,意味着对落后观念的否定,意味着对迷信的打破和对陈规的超越,进而提出新思想、新理论和新论断。指出,“创新是一个系统工程”。强调创新思维的系统性,包含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党建、外交等众多领域,是一项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系统工程。

创新思维的实践性

我们坚持创新思维,根本目的是要回答中国和世界“向何处去”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党的xx大以来,在以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党和国家事业发生了历史性变革、取得了历史性成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进入新时代,虽然中国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的压力和重担变小了,相反,越是接近目标,任务越艰巨,困难和风险越多。当今世界,“黑天鹅”频飞、“灰犀牛”乱撞、逆全球化思潮暗流涌动、民粹主义和单边主义有所抬头,尤其是近年来由美国挑起的经贸摩擦,进一步加剧了世界局势的不稳定性和不确定性。世界怎么了?我们怎么办?面对这样的“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指出,“改革创新成为各国化解挑战、谋求发展的方向”。解决发展中遇到的矛盾,破解发展难题,离不开创新思维指导下的创新实践。实现梦想、应对挑战、创造未来,动力只能从发展中来、从改革中来、从创新中来。只有改革创新,才能从根本上回答中国和世界“向何处去”的未来之问。

创新思维的实践性体现为它所具有的重要价值意蕴。坚持创新思维,有利于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只有和中国实际相结合,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才能发挥其改造实践的伟力,才能“创造些新的东西”,这就要求马克思主义必须随着实践的变化而不断创新。指出:“坚持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就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原理和科学精神、创新精神,善于根据客观情况的变化,不断从人民群众实践中吸取营养,不断丰富和发展理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这一思想的形成深刻体现了创新思维的运用。坚持创新思维,有利于提升中国的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一个民族和国家的精神面貌取决于是否善于谋划创新和勇于实践创新。自新中国自成立以来,我们能够实现从成立初期的“一穷二白”到今天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不断创新。“生活从不眷顾因循守旧、满足现状者,从不等待不思进取、坐享其成者,而是将更多机遇留给善于和勇于创新的人们。”历史和现实反复证明,在今天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惟创新者进,惟创新者强,惟创新者胜。坚持创新思维,有利于推动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当前,受各种复杂因素的交织影响,世界经济复苏乏力和增长动力不足,人类社会面临经济低增长的“新平庸”风险。面对挑战和风险,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在努力寻求促进经济增长和发展的新动力。指出,“世界经济彻底摆脱‘新平庸’的风险,只能向创新要动力”。善于和勇于创新,是突破世界经济发展难题的关键。

提高创新思维能力的方法与路径

培养创新思维,提高创新思维能力的具体方法主要有:一是溯本创新法,就是从追寻事物本质中创新认识,善于透过现象看到本质,从根本上把握事物及其发展规律。二是全局创新法,就是从全局着眼,全方位、立体化和多角度地分析事物,从而得出对事物的科学认识。三是正反结合创新法,就是从历史的经验教训中谋划现实和未来。历史是现实和未来的一面镜子,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曾说,人们从“文明衰落所造成的痛苦中学得的知识可能是进步的最有效的工具”。这里的“进步”,即是指在历史经验教训基础上实现的“创新性发展”。党的xx大以来,不仅从正面深刻总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成功经验,而且还从反面思考苏联解体的教训,正是在这样的正反结合中得出一系列的创新性认识。

创新思维的三个重要特征 篇5

1、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是时代的需要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没有创新就没有社会的发展,就没有人类文明的进步。但是任何创新都是思维之花结出的实践之果,没有成功的思维就没有成功的创新。只有创新者才能成为这个时代的人才。因循守旧、固步自封的人只能成为时代的落伍者。在科技、经济迅速发展的今天,只有创新者才能拥有将来。我们所面对的教育对象是祖国的未来,是21世纪建设祖国的栋梁。国家与民族的前途命运,决定于今天的课堂,这已成为世界的共识。祖国的未来、时代的发展呼唤千千万万具有创造能力的人才。

2、培养创新思维是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

教师不仅要“传道、授业、解惑”,更要让学生在学习中培养各种能力,尤其是创新思维能力。职业技术学校的学生能否以较少的精力学到更多的知识和技术,毕业之后能否以更少的时间做出更大的成绩,都取决于能力。一般来说,一个人在某一方面掌握的知识越多,在这方面的技能就越强。但知识不等于技能。掌握的知识多,实际操作技能不一定就强。职业技术教育,不仅要教给学生书本理论知识,而且要教会学生实际操作技能。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既要重视对学生的基本知识和技术的培养,更要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要做到学思的联系、知行的统一,使学生不仅学到知识,还要学会动手,学会动脑,学会做事,学会思考。9月4**,第25个教师节到来前夕,温家宝总理到北京市第三十五中学调研,看望全校师生并在学校主持召开北京市教师代表座谈会。在谈到提高教育质量和水平问题时,温家宝总理严肃指出:“从国内外的比较看,中国培养的学生往往书本知识掌握得很好,但是实践能力和创造精神还比较缺乏。这应该引起我们深入的思考,也就是说我们在过去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比较重视认知教育和应试的教学方法,而相对忽视对学生独立思考和创造能力的培养。” “要注重启发式教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造自由的环境,培养学生创新的思维,教会学生如何学习,不仅学会书本的东西,特别要学会书本以外的知识。”温总理深刻揭示了培养创新思维对于素质教育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二、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教学实践

有人认为只有在类似于异想天开的活动中,才能有效地培养学生进行这样活动的机会,结果创新思维的培养在不少教师看来成为可望不可及的事情。这是由于认识上的片面性造成的。其实,学生在课上每一次相对独立的思考,课下独立解决一个问题,都在相当程度上培养了学生的创造品格、创造能力和创造方法。教学可以启发和促进学生的创新思维发展,只要在教学方面有适当的安排,如提供思维材料、营造思维情境、采用启发和促进思维的教学方法等,使学生受到鼓励,就能激发学生的创新。

我在教《机械基础》中凸轮机构这一章时,针对这一章中等速运动和等加速等减速运动,前者会产生刚性冲击,后者会产生柔性冲击,这两个规律是学生较难理解的教学难点,我是这样设计和实施教学的:1、提供思维材料。事先安排学生分别乘坐老式样双速电梯和新式调频调压调速电梯,然后提出问题:为什么乘坐两种电梯的感受一样,老式电梯起动和到站时为什么会震动厉害并有较大的冲击?新式电梯起动和到站为什么很平稳?以此引出所要讲的课题。2、启发学生思考。结合本课内容,让学生大胆设想,一方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一方面激发学生平时观察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热情。3、讲解答案,揭示谜底,促进学生思维的进一步延伸。告诉学生,老式电梯只有两种速度变化,行驶过程中只有两种速度的等速运动,新式电梯通过调节电机的输入频率和输入电压,使电梯在起动阶段处于等加速运动,中途作等速运动,要到站时又作等减速运动,很显然前者的冲击大,后者的冲击小,因为前者的舒适感差,已逐步被淘汰。这与我们所要讲的凸轮机构这一章中这两种冲击很相似,其原理相同。为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我还让学生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当你骑自行车过一尖坡和过一圆弧坡时哪种冲击明显、直接?很显然过圆弧坡冲击小,课后再让学生亲身去体验一下,由此可真正帮助学生全面掌握所学知识。4、诱导学生课后举一反三,学会理性思考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学会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求知欲和创造欲,使学到的知识得到进一步的提升。比如在讲V带传动时,V带尖角为400,那么轮槽夹角为什么要略小于400呢?我同样先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思考、分析,然后再进行开导启发,使学生能够深刻理解其中的道理,这样不光使学生知其然,而且能知其所以然,真正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三、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几点启示

培养技校学生的创新思维,必须善于抓住几个特点:一是激发性。要善于用教材因素激发学生产生创新思维的动机。二是多向性。要善于激发学生进行正向、逆向、纵向、横向等思维活动,把思维推向创新境界。三是超越性。要引导学生从一般常识性中解脱出来,创造想象出有充分根据的合理的新形象,形成有超越性的思维方式。

培养学生创造思维,教师应做到以下几点:一是营造宽松、和谐、民主的课堂教学氛围。让学生敢于发现,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敢于标新立异,敢于坚持自己的意见。二是教会学生创新地学习。培养创造思维,必须重视学生创新学习。学习方法和思维方式是相互影响、互为因果的,要教会学生探索求导,学会开放性学习,注意从多方面获取知识。要教会学生学会用理论指导实践,多参加与本学科有关的科研活动、生产实践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三是充分发挥教师的激励作用。鼓励学生进行超越教师的思维轨道的有价值的思维活动,引导学生主动发问,提倡学生质疑问难,鼓励学生大胆提出有合理因素的猜想,并善于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四是加强学生思维锻炼。培养求异思维,提倡自由思考,大胆想象,灵活变通。要讲究提问的内容和方式,提供更多的训练求异思维的机会,使学生不仅习惯于单向思维,而且要善于进行多向思维,更好地诱发求异思维,以利于学生创造思维的发展。五是抓好基础,为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储备热能。基础打牢了,学生才能在教师的引导下,对所学的知识举一反三,才会用理论指导实践,并在实践中总结经验,进一步提高理论水平。只有这样才能全面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使之勤于推理、敏于概括,并精于问题的解决。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掌握一定技能、具有创造精神和创造能力的,受社会欢迎的新一代技术工人,这也是职业技术教育长期努力的方向。

四、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培养方法

1、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我国的整体教育水平不高,应试教育在我国的教学发展历史比较长,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化不是一蹴而就的,要有一个长期的改革过程。西方国家在这方面也走过了半个世纪的道路,我国尚处于初级阶段,还不能从根本上作出改变。

2、我国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现状

创新思维的三个重要特征 篇6

1创新思维的内涵

创新思维是一种综合能力的体现。这种思维模式不能凭空产生。一方面, 创新思维需要以实践为基础, 不以实践为基础, 思维就会成为幻想。另一方面, 创新思维离不开对前人、对他人已有成果的继承, 并在继承的基础上进行综合集成, 才能更好的实现创新。就思维方式而言, 创新思维包括直觉、灵感和想象等因素;既要运用常规的思维方法, 又要灵活使用一些非常规的思维方法逆向思维。创新思维具有多向性、跨越性和独特性等明显的特征。创新思维的多向性是指从思维方向去分析, 创新思维常常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当问题出现之后, 会从多种角度、各方面、多层次以及不同条件去构思多种设想, 探视多个答案。当某一思路受阻时, 能够很快转向另一个方向。与单方向性的思维相比, 多向性 (多向发散和多路聚合) 是创新思维的明显特征之一。创新思维的步骤具有跨越性, 创新思维并不排斥一步一步的逻辑推导与分析, 但它往往表现为对推理步骤的省略和跨越, 也正是这种省略和跨越模式使得创新思维在活动过程中的某些思维活动难以详细描述, 以至于在其中起作用的直觉、灵感等思维活动比较微妙。创新思维的结果具有独特性, 人们在实践中遇到问题时往往没有现成的答案, 许多问题不是用常规的方法就能解决。这就要求人们用独特而巧妙的方法来解决问题。创新思维的“新”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第一是方法新, 不是用某一种常规的方法解决问题;第二是结果新, 生产和科学中的新发明、新发现, 理论上的新见解、新论证常常是独特的。

2在现代机械设计制造中融入创新思维的重要意义

2011年3月, 国家出版了《现代机械设计手册》, 提出要在现代机械设计制造中融入创新思维, 全面提高现代机械的现代化水平, 兼顾机械的实用性, 追求机械的经济性、通用性和准确性。在现代机械设计制造中融入创新思维, 符合机械工程的发展需要, 为了提高机械化水平, 需要不断创新设计方案, 全面推动现代机械走向自动化、现代化和智能化。当代科技竞争非常激烈, 在现代机械设计制造中融入创新思维, 创新设计方案, 改善技术质量, 优化机械设备系统, 可以提高现代机械的竞争力。而且, 在现代机械设计制造中融入创新思维, 可以创造出更多的新型机械。任何新产品几乎都是在创新思维的辅助下制造的, 现代油漆就是在创新思维的启发下发明的, 当人们发现传统油漆虽然光洁美观但是容易老化时, 清除过程会很麻烦, 某工程师在传统油漆里添加了一种化学药品, 这种添加剂的化学性质非常稳定, 能够保证油漆刷到墙上不发生任何变化, 当清除旧漆时, 只需要涂上专门的化学药品就可以全部清除旧漆, 现代机械设计制造也一样, 需要发现问题, 设计解决问题的新方案, 然后制造新型机械设备。

3将创新思维融入到现代机械制造中的策略

3.1在现代机械设计制造中体会创新思维的过程

创新思维是一个复杂的过程, 包括准备、酝酿、明朗和检验四个阶段。在创新思维的准备阶段, 工程师可以通过缺点列举法来发现机械设计制造中的问题, 然后分析问题, 形成有创新价值的课题。进入创新思维的酝酿阶段之后, 工程师就要进行钻研与探究, 分析问题的根由, 设计多种初步方案, 进行多方面的实验, 以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明朗阶段是创新思维的突变阶段, 经过前两个阶段的准备和酝酿, 问题基本上得以解决, 也就是机械设计制造的最优方案已完成。最后进入检验阶段, 即通过实践来检验机械设计制造方案是否符合客观实际。创新思维的根本目的是解决实践过程中产生的问题, 推动认识和实践的发展。

3.2在现代机械设计制造中运用发散思维

发散思维又称为辐射思维, 它根据已知的事物信息, 从不同角度与不同方向思考、寻求解决问题的多样答案, 是一种展开性的思维方式。工程师在现代机械制造中运用发散思维时都会具有变通思想, 敢于打破传统的机械制造设计, 排除既有经验的负面影响, 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甚至不合常规的角度去思考设计方案。而且, 发散思维不局限于某一思路, 当某一思路行不通时, 它会迅速转向其他思路, 具有灵活多变性, 在发散思维的带动下, 工程师可以灵活变通, 制作更为完善的机械制造设计方案。

3.3在现代机械设计制造中善用逆向思维

逆向思维就是反向探索, 也被称作反向法, 在现代机械制造中运用逆向思维, 工程师要从机械原理和功能结构的反面去思考、探索, 打破单方面性质的限制, 制作机械制造设计方案, 全面提高现代机械的技术质量。

结束语

综上所述, 创新思维是一种综合能力的表现, 特指人们在实践中有所发现、有所发明的思维活动, 具有多向性、跨越性和独特性等明显的特征。在现代机械设计制造中融入创新思维, 可以创造新型机械, 提高机械化水平与竞争力。将创新思维成功融入到现代机械制造中, 需要在现代机械制造中体会创新思维的过程, 运用发散思维, 善用逆向思维, 这样方能制作出最优的机械制造设计方案, 全面提高现代机械化水平。

摘要: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 是企业的核心文化, 现代机械设计离不开创新思维的辅助。本文将论述创新思维的内涵, 分析在现代机械设计制造中融入创新思维的重要性, 并浅谈如何将创新思维融入到现代机械制造中。

关键词:现代机械制造,创新思维,融入

参考文献

[1]彭少辉.现代机械设计制造工艺综述[J].统计与管理, 2014 (11) .

[2]江威.略议现代机械设计制造中绿色理念的运用[J].军民两用技术与产品, 2015 (14) .

[3]张宝坤, 王淑霞, 王艳.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的发展方向[J].化工装备技术, 2011 (4) .

面试考官的三个心理特征 篇7

实际上,面试也是供需双方心理上的较量。作为应聘者来说,了解对方的心理特征,做到“明明白白他的心”,就能变被动为主动。因此,适当学习些心理学,掌握面试考官的基本心理特征,有准备、有针对性地参加面试,对提高应聘的成功率是大有好处的。根据笔者了解,面试考官有这么三个基本心理特征应聘者应当掌握,即:最初印象和负面加重倾向、雇佣压力和暗示、赏心悦目。

最初印象和负面加重倾向国外有学者研究后得出结论,至少有85%的考官在面试真正开始前,已根据应聘者的应聘资料对其产生了最初的印象。最初印象对面试的过程和结果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根据心理学的原理。如你给人留下的最初印象不好,那么要改变这种印象将是很困难的,这就是负面加重倾向的作用。了解了考官的这一心理特征,我们就应当认真准备自己的应聘资料,尽可能让自己的缺点和不足被优点和特长所掩盖。当然更不要因为自己的穿着打扮、面试开始时的一举一动而给考官留下糟糕的印象。

雇佣压力和暗示这里所说的雇佣压力,是指考官面临完成招聘任务的压力。考官的雇佣压力对应聘者来说是个机会。有人曾作过实验:将人力资源经理分成两组,告诉其中的一组,他们离完成招聘任务的指标还相差很远;而对另一组的人说,他们已快完成招聘任务了。结果,被告之离招聘任务相差甚远的那组,对应聘者面试的评价,要远高于另外一组。当然,应聘者较难知道考官的雇佣压力,但是,在面试中,考官完全可能无意识地流露出这种情绪。由于急于完成某岗位的招聘任务,考官可能无意识地用暗示来表现这种情绪,甚至主动引导应聘者正确回答问题。比如,他们会说:“在外语上,你应该没有什么问题吧”,“根据你的经历,对某技术问题可能不成问题吧”等等。在大部分情况下,暗示不会这么赤裸裸,而是会有点隐晦,比如,考官认为你的回答是正确时,他会面露微笑,或轻轻地点头。不失时机地把握考官的雇佣压力,及时地接住暗示,并沿着这条路走下去,你就可能达到目的。

赏心悦目这里所说的赏心悦目不仅是指应聘者的穿着打扮,而更强调的是求职者在应聘时的眼睛、面部表情。有研究表明,那些善于用眼睛、面部表情,甚至简单的小动作来表现自己情绪的应聘者的成功率,远高于那些目不斜视、笑不露齿的人。有一项对52名人力资源专家进行的实验:让这些专家通过观看以前进行过的面试录像决定请谁来参加第二轮面试。这些专家被分成两组,一组观看的是一个有许多眼睛交流、显得精力旺盛的应聘者的录像,结果,26个专家中有23人邀请这个应聘者再次参加面试;另一组专家观看的是一个很少有眼睛交流动作,表现得没有多少活力的应聘者的录像,结果26个专家中没有一个人请他参加下一轮面试。

三个至关重要的职场礼仪 篇8

建立良好的职业声誉,可能需要的时间。而毁掉它,一分钟就够了。

初入职场时的你是不是都有过这样的困惑,或者经历过类似的尴尬:

我们认为自己做事尽心了,领导和老板却是一句评价:这年轻人很努力,就是不够专业,或是情商不够?

客户来了,我们忙得手忙脚乱,却总是丢三落四想不周全,甚至引起了客户的反感还不自知?

职场礼仪,其实就是我们每个人在职场展示出来的高情商和成熟度。它存在于我们待人接物的各个方面,细致而琐碎,却敏感又重要。今天智小培带大家来看一下在职场礼仪里面三个重要的知识点:

握手礼仪

在现代商务活动和社交活动中,握手已经成为最普遍的问候方式。看似简单,很多职场人还是会有混淆和不确定的地方,比如:见面双方,应该谁先伸手?主动握女性的手合适么?

我们先来看一下握手的顺序:

位尊者先握手。

上下级之间:上级先伸手后,下级伸手呼应。

长辈与晚辈之间:长辈先伸出手。

商务场合:不分男女,根据当时的环境,身份而定。拜访客户时客户先伸手,结束拜访时拜访者先伸手。

社交场合:女士先伸手。

握手的时间:

握手时长以三秒为宜。匆匆握一下就松手,太过敷衍。长久地握着不放,又非常尴尬。

握手的方式:

伸出右手,虎口相接。身体微微前倾,双目注视,面带微笑。

国外客户经常夸奖一个人: you have a very good handshake.

交换名片礼仪

交换名片同样看起来简单,可是在现实职场里,很多职场新人都做得不够到位。

递交名片的礼仪:

将名片从名片夹取出,然后转向对方正面阅读的方向,一边双手捧出递交,一边介绍本人所属公司,部门及自己的姓名。

接受名片的礼仪:

郑重地伸出双手去接受。接受时双手的高度在胸高位置(个高的男士可以略低于胸高),注意不要让手指盖住名片上的字。同时快速记住对方的名称职务。

用餐礼仪

中国人讲,民以食为天。吃可以说是我们心目中的头等大事。在商务场合,很多生意的敲定和合作的达成,都是在饭桌上一锤定音。所以,用餐礼仪的周全,更是一项对职场人的重要考验。

怎么安排座位?

这个问题经常让大家困惑。其实我们只需要我们三个原则就可以了:“面门为上,居中为上,以右为上”。

面向大门,背靠墙壁,在最中间的那个位置,就是“大位”,一般由主人就坐。

第一尊贵的客人,坐在主人的右手边。

宴请方的二把手,可以坐在与一把手相对应的位置。这点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调整。

用餐时候有几点注意事项(职场新人最容易出错的地方):

正规商务场合“让菜不夹菜”。(不那么正规的场合可以帮客人夹菜,但是一定请用公筷)

转桌子的时候一定是从右往左转。(这点和前文的“以右为上”相符合,请尊贵的客人先吃)

祝酒不逼酒。 (现代商务场合,不宜强行劝酒或者逼酒。酒是助兴,而非败兴)

不在餐桌上整理服饰。(女士要整理衣物妆容,请移步至洗漱室)

吃东西勿出声音。(注意用餐的仪态)

勿喧宾夺主。(主人与主宾发言时,请放下筷子,认真倾听;如有敬酒,也请在主人敬酒之后进行)

论预防接种的三个重要环节 篇9

1 疫苗质量

疫苗是利用病原微生物及其抗原物质经人工减毒、灭活或采用基因工程等方法制成的预防性生物制品。疫苗通过预防接种进入人体后, 能诱导人体产生特异性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 从而使机体获得预防该病的免疫能力。疫苗质量是保障预防接种成效的根本环节, 也是确保安全接种、减少不良反应的重要因素。它主要取决于疫苗的免疫原性、疫苗的安全性和稳定性以及新型高效疫苗的不断研发。

1.1 疫苗的免疫原性

免疫原性是指能够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的能力。疫苗菌、毒种的免疫原性直接影响到疫苗的免疫效果, 是衡量该疫苗是否有效的重要指标。免疫原性好, 多表现为病原的抗原型别比较单一, 且很少发生变异, 无人以外的其他宿主, 免疫力持久等。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 人们发现某些病原体的抗原基因在自然演化过程中逐渐发生变异, 如脊灰病毒、麻疹病毒和乙肝病毒等[4], 给相关疫苗的免疫预防提出了新的挑战。

1.2 疫苗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疫苗属生物制品, 其成分复杂, 对外界环境因素敏感。因此, 疫苗在生产制造、储存运输和预防接种等各个环节均需进行严格地质量控制和安全保证, 特别是保障冷链系统的正常运转。由于疫苗受种者多为健康人群, 且以适龄儿童为主, 故人们对疫苗的质量安全给予了更高的关注。国家药品安全“十二五”规划明确要求, 生物制品国家标准要达到或接近国际标准, 对疫苗质量标准要求不仅包括成品检验项目, 还包括对原辅材料和生产全过程的质量控制[5]。

1.3 新型疫苗的研发

相对于利用病原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生产的减毒活疫苗、灭活疫苗和类毒素等传统疫苗而言, 新型疫苗主要是指基因工程疫苗, 以及新研发的多价、联合疫苗[6]等。目前正在研发的新型疫苗主要包括亚单位疫苗、基因重组疫苗、合成多肽疫苗和免疫球蛋白载体疫苗等[7]。新型疫苗接种方法主要有穿皮免疫、转基因可食用植物、基因枪和可控的缓释系统等[8]。总之, 新型疫苗的研发正朝着免疫效果更好、接种效益更高、接种次数更少、接种方式更简便以及疫苗质量更安全的方向发展。

2 接种技术

预防接种是指根据疾病预防控制规划, 利用疫苗, 按照国家规定的免疫程序, 由合格的接种技术人员, 给适宜的接种对象进行接种, 以提高人群免疫水平, 达到预防和控制疫苗针对传染病发生和流行的目的[9]。规范的预防接种, 是使合格的疫苗通过正确的接种途径进入人体并发挥免疫效果的关键环节。

2.1 从业资质和技术培训

首先, 从事预防接种的单位必须具有《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并设立符合标准要求的预防接种门诊。预防接种人员必须是经过县级卫生行政部门组织的预防接种专业培训并考核合格的执业医师、执业助理医师、护士或者乡村医生[9]。预防接种人员的数量必须能够满足正常工作的需要。由于预防接种是一项长期性、连续性和特殊性的工作, 因此要求预防接种人员工作岗位应相对固定, 工作经费应确有保障, 卫生行政部门和疾控机构应开展经常性地技术指导和专业培训, 以保证其工作质量。

2.2 安全接种

随着人们法律意识的逐步提高, 以及社会媒体的广泛关注, 疫苗接种引起的不良反应, 如果处理不当往往会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 干扰预防接种工作的正常开展, 据此国内外皆有先例[10,11], 各相关部门均应引起高度重视。为保障安全接种, 预防接种人员应严格要求自己, 不断提高职业道德和综合素质, 自觉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 严格掌握有关禁忌症, 熟练掌握各种疫苗的免疫程序、接种途径、接种方法和注意事项, 落实受种者预检登记和“三查七对” (即检查受种者健康状况、接种证和疫苗外观与批号有效期;核对受种者姓名、年龄、疫苗品名、规格、剂量、接种部位及途径) 工作。疫苗接种后要至少观察30min以上, 无异常现象方能离开。出现不良反应, 要及时做好正确的处理和正面引导, 经专家小组鉴定确属异常反应的要按照国家相关规定进行合理补偿, 以避免事态的扩大和不良影响的产生。

卡介苗的接种, 目前要求婴儿出生后24 h内在产科预防接种室接种。由于一般的预防接种门诊较少接种卡介苗, 预防接种人员难以熟练掌握卡介苗的接种技术, 为保障卡介苗的接种质量, 避免因接种人员操作失误给婴儿造成不应有的伤害, 建议卫生行政部门制定统一政策, 要求所有因缓种而需补种卡介苗的儿童, 全部到所在地有资质的医院产科接种室进行补种。

3 疫苗接种率和疫情监测控制

疾病的发生和流行是易感人群积累的结果。实践证明, 疫苗只有在易感人群中达到一定的接种率, 才能建立起有效的免疫屏障, 阻断病原体在人群中的传播, 起到预防传染病发生和流行的作用。天花的消灭以及脊灰及麻疹等传染病在部分国家和地区的消除, 也充分证明了疫苗在易感人群中的高接种率是消灭或消除相应传染病的保障环节[1,2,3]。在此基础上, 还应进一步加强对传染病的监测控制, 发现疫情迅速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和应急接种工作, 采取综合措施及时处置疫情, 防止疫情扩散。

3.1 常规免疫和补充免疫

按照国家制定的免疫规划目标, 扎实开展常规免疫和补充免疫工作, 是保障易感人群高接种率, 提高人群整体免疫水平, 防止疫苗针对传染病发生和流行的有效措施。麻疹病毒传播动力学模型研究和现场调查证明, 疫苗的接种率在易感人群中≥95%时, 才能有效阻断病原体的传播[12]。目前, 我国制定的免疫规划考核标准一般要求含麻疹成分疫苗的接种率≥95%, 其他疫苗接种率≥90%。为保障免疫规划工作的顺利开展, 我国现对14种疫苗实行了免费接种, 预防接种也纳入了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 这将进一步推动预防接种事业的快速发展。

3.2 入托、入学查验预防接种证及疫苗查漏补种工作

儿童入托、入学查验预防接种证及疫苗查漏补种工作, 是预防相关疫苗漏种的一项有力措施。该项工作已纳入国家管理条例, 这充分显示了党和政府对预防接种事业的高度重视, 以及对儿童青少年的亲切关怀。学校是水痘和流行性腮腺炎等呼吸道传染病的高发场所[13], 作为基层教育和卫生工作者, 应自觉履行职责和义务, 将疫苗查漏补种工作真正落实到位, 以提高在校学生相关疫苗接种率, 预防相应传染病在学校的暴发和流行。

3.3 流动儿童和计划外生育儿童的管理

该项工作是多年来预防接种工作的热点和难点问题, 也是免疫规划工作的盲点和死角。流动儿童, 特别是计划外生育儿童是漏卡、漏种或免疫空白的重点人群[14], 也是疫苗针对传染病的高发人群[15]。目前, 多数预防接种单位为满足计划外生育儿童家长逃避超生处罚的需求, 采取建明、暗两本登记薄的方法, 以解决计划外生育儿童的建卡、建证和预防接种问题。建议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制定相应的政策, 合理解决这一矛盾问题。

3.4 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

预防接种工作是一项能够产生巨大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公益性事业, 涉及到千家万户的幸福和安康。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均应充分利用社会媒体的强大传播能力, 采用多种形式无偿地大力宣传预防接种的重大社会意义, 以争取社会各界的积极响应与全力支持。各预防接种单位可采用儿童家长课堂、预防接种知识讲座等方式, 向儿童家长开展面对面的宣传教育, 并可通过现场互动的形式, 为儿童家长解疑答惑, 增进相互理解和信任, 以促进预防接种工作的顺利开展。

3.5 疫情监测与疾病控制

在确保疫苗高接种率和疫情监测系统运转灵敏的基础上, 加强疫情监测, 及时发现并迅速处置疫情, 是控制传染病发生流行的重要措施。天花消灭的宝贵经验告诉人们, 在疫苗高接种率、疾病低发病率的地区, 可采用监测第一, 免疫第二的策略来控制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 往往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1]。这也充分说明了疫情监测在疾病控制中的重要作用。在疫苗高接种率地区, 免疫屏障已基本建立, 传染病多发生在免疫预防相对薄弱地区的重点人群中[16]。因此, 应加强对重点人群的疫情主动监测, 做到对病人早发现、早报告、早诊断、早隔离及早治疗, 并根据传染源可能波及的范围迅速划定疫点 (区) , 及时做好对疫点 (区) 和密切接触人群的规范处理, 尽快对重点人群开展应急接种或查漏补种工作, 以阻断疾病的传播蔓延。若采取措施及时到位, 大多能在较短的时间内扑灭疫情[17], 一般不必开展大范围的预防接种活动。

总之, 预防接种既是一项严谨细致、管理要求高的科学性和技术性工作, 又是一项面广量大、艰巨复杂的社会性、系统性工作。预防接种的三个重要环节, 环环相扣, 相互影响, 相互制约, 其中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 都将影响免疫规划的全局。因此, 应加强对预防接种各个环节的科学管理, 确保每个环节的高质量运转, 以有效促进预防接种事业的健康发展, 达到通过预防接种最终消除乃至消灭疫苗针对传染病的目的。

摘要:通过对预防接种工作中应重点抓好疫苗质量、接种技术、疫苗接种率和疫情监测控制三个重要环节的论述, 进一步提高人们对预防接种工作的宏观认识, 明确工作重点, 为科学、规范地管理和指导预防接种工作提供参考。

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认识 篇10

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认识 敬爱的党组织:

近日通过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接触与学习,使我深深地感到:“三个代表”的 重要思想,是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站在世纪交替的历史高度,着眼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继承历史,立足现实,前瞻未来所做出的精辟论断;是深入总结我党八十年历史经验。深入思考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历史经验、紧密联系我们党面临的形势任 务和现实状况作出的科学结论;是对党的性质、宗旨和历史任务的新概括,对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的新发展。

代表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就是要集中全力把经济搞上去。邓小平同志曾经深刻指出:“发展才是硬道理”。在整个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党的中心任务就是一心一意抓好现代化建设,千方百计增强综合国力,尽快缩小同发达国家在经济上、科技上的差距,使人民群众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实现中华民族由贫到富,由弱到强的伟大飞跃。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我们现在所进行的现代化建设,就是在继续完成“治贫”的历史使命。因为落后就要挨打,这是被历史反复验证了的一条客观真理。因此,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能动摇经济建设这个中心,都必须以新的思维来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都必须努力调整产业、产品结构,都应当积极走出去参与国际市场的竞争。唯有如此,我们党才能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发展的要求,始终站在时代的前列引导人民不断前进。

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就是要抓好精神文明建设。物质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精神贫乏也不是社会主义,只有两个文明建设都搞好了,才能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因为先进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地区、一个企业乃至一个人的功底。缺少先进文化的功底,即使一时富裕了,也是昙花一现,不会持久。这里所讲的文化,是广义的文化,而不是狭义的文化,它包涵着思想道德和科学艺术两大部分。只有代表先进思想道德文化的前进方向,才能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道德观和社会观;只有代表先进科学文化艺术的前进方向,才能清除愚昧,破除迷信,提倡美学,普及艺术,确立高品位的审美观、人才观、科技观,最终达到提高全民族文化素养的目的。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我们现在所进行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就是在继续完成前辈所没有完成的“治愚”的历史使命。因此,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必须认真贯彻“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指导方针,决不能以牺牲精神文明为代价来换取经济的一时繁荣。要始终不渝地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特别是邓小平理论武装全党、教育人民,不断培育既继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成果,又大胆吸收当代人类科技文明成果的精神文明,发展壮大东方优秀文化之根,大力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之魂。唯有如此,我们党才能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引导全国人民向着新的目标迈进。

小学生写景作文的三个重要方法 篇11

一、仔细观察,抓住景物特点

第一要抓时序的特点。

春夏秋冬,一年四季或晨、午、黄昏,景色自然不一样。如《高大的皂荚树》中,“春天,下小雨啦。皂荚树为我们遮挡着,雨滴就不会很快掉下来。我们就能够像平常一样,在操场上,做体操,做游戏。夏天,暴烈的太阳当头照。有了皂荚树的遮挡,烈日就只能投下星星点点的光斑。我们活动在操场上,觉得格外凉爽。秋天,皂荚树上许许多多的皂荚儿成熟了,那样子,就像常见的大扁豆。高年级同学爬上树去,用带钩子的小竹竿把皂荚儿钩下来。小同学呢,把它们捡进筐里,交给老师。冬天,皂荚树落叶了。枯黄的小叶子,打着旋儿,不断地飘落,在地上铺了一层又一层。这时候,我们就把树叶扫到一起,堆放在墙脚下。”这些片段作者抓住了皂荚树在一年四季的不同特点,反映了作者对校园皂荚树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第二要抓场所的特点。

写景的文章有的指明了场所,如《街头一景》《校园春色》,这时就要把“街头”“校园”等场所的特点写出来。

第三要抓景色的特点。

不同的风景,其特点是不同的,如有的以山景为主,有的以奇石闻名,有的借江湖增光,就应当抓住这些风景不同的特点,写出景物的个性。如《火烧云》中,“这地方的火烧云变化极多,一会儿红彤彤的,一会儿金灿灿的,一会儿半紫半黄,一会儿半灰半百合色。葡萄灰,梨黄,茄子紫,这些颜色天空都有,还有些说也说不出来,见也没见过的颜色。”这个片段作者抓住了火烧云色彩绚丽的特点进行描写,反映了火烧云的美。

二、动静结合,写好景物特点

在写景作文中,景物有静态与动态的区别。自然景色总是沉静的,但又都在不断地运动与变化之中。写景时既要注意静态的景,又要善于看出景中的动态,做到静中有动,动中有静,动静结合。描写时或先写静态后写动态,或先写动态后写静态,使景物处于静态与动态时的特征和谐完美地呈现在读者面前,只有这样,才能使文章中的景色特点“活”起来。如《第一场雪》中,“落光了叶子的柳树上,挂满了毛茸茸、亮晶晶的银条儿;冬夏常青的松树和柏树,堆满了蓬松松、沉甸甸的雪球。一阵风吹来,树枝轻轻地摇晃,银条儿和雪球儿簌簌地落下来,玉屑似的雪沫儿随风飘扬,映着清晨的阳光,显出一道道五光十色的彩虹……

三、以情观景,借景抒情

写景物的作文,不是为了写景而写景,它最终的目的是要表达人的一种情感。关键在于处理好“景”与“情”的关系。景与情贵在融合,景中有情、情中有景,才能达到水乳交融、不可分离的境界。在方法上,可多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使景物带有人的特点,让写实与想象完美地结合在一起。一篇优美的文章只有渗透了作者的真情实感,才能更好地表达文章的中心思想,准确地抒发作者的情怀,使读者也能从课文美的文字中真切体会到景美物美,以及作者对景物的喜爱。如《夕照》中,“太阳被裹上了橘黄色,没有了刺眼的光芒,稳稳地站在那排杨树上,没有丝毫衰老的样子。柔柔的光泻下来,给砖瓦房镀上一层华丽的金黄;房顶顿时化作一汪晶莹的湖水,每一片瓦都跳跃着的‘波纹’是夕阳得意的杰作。那平静的“湖面”难道不是被它踩碎的吗?啊,它和我一样调皮!”作者运用一连串的比喻和巧妙的拟人手法,写出了夕阳的柔美及落山时调皮的模样,使夕阳有了情感,有了生命活力,充分地抒发了作者对夕阳的赞美,对夕阳的喜爱之情。

上一篇:关于开展“学风整顿月”活动的通知下一篇:加强国防教育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