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文化自查报告
《**省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2015—2020 年)》 ?
完成情况自查报告 ?
**市认真落实《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实行意见》(*委办发〔2015〕46 号,以下简称《实行意见》),以政府为主导主导,积极推动基层公共文化设施建设,积极展开系列文化惠民活动。发展先进文化,提升全民文化素质,增进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社会化、效能化,着力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为“融会发展、至美瑞安”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文化支持。
1、领导重视,上下构成协力。
最近几年来,我市在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方面采取了 1 系列政策措施,依照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社会化、效能化的要求,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着力推动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积极展开公共文化供给侧改革,让人民大众广泛享受免费的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更好地保障人民大众的基本文化权益。全市公共文化事业显现良好发展态势,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网络不断完善。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重视,对文化工作屡次调研和会议落实,如历史街区公园路、“**缥缃”城市书房等出政策、落实资金等,确保文化事业发展。同时,对乡镇文化工作,不但列入全市重点工作目标考核,去年,我们进行供给侧改革,出台《瑞安市公共文化资金使用管理办法》,做得资金、任务双下沉,资金与 ?
乡镇任务相挂钩。做到文化经费专款专用,保障资金及时、有效应用到实处,为乡镇文化提供有力的资金保障。
2、进 1 步提升公共文化设施建设
?
公共文化基础设施是展开大众文化活动的重要场所,是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基础条件。
1、加强市本级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瑞安市图书馆、瑞安市博物馆面积均到达 1 万平米以上,瑞安市文化馆于 2017 年完成改建提升,都通过了国家 1 级馆评定。着力打造公园路历史文化街区,在街区被建设非遗保护中心和独立的非遗展览馆。对市文化馆硬件设施进行了装修改造升级,增加多媒体装备、电梯、LED 电子屏幕、小剧院、休闲吧等,让百姓更好地享受公共文化服务。县以上公共文化设施内均实现 wifi 覆盖,提供免费上网服务。市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青少年宫、体育馆等市级公共文化场所均实现了免费开放。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每一年展开各类公益讲座培训很多于 150 场,展开各类文化活动很多于 200 场,瑞安市图书馆连续 6 年借阅量居全省县级图书馆前列。
2、进 1 步健全乡镇(街道)、村居(社区)文化设施网络。全面继续推动镇街综合文化站、镇街图书分馆和社区(村)文化中心、农村文化礼堂建设。积极打造“社区 15 分钟、农村 30 分钟文化圈”,所有乡镇街道均建有综合文化站、面积全部符合标准。综合文化站、社区(村)文化活动中心每周开放时间很多于 42 小时,保障了基层公共文化设施的正常运行。另外,打造品牌项目,?
“**缥缃”城市客厅、城市书房、文化驿站系列,创新了公共文化服务的内容与情势,作为 1 项文化惠民工程,实现了更多的有效供给。
3、推动文化设施软件建设。今年我市共建成南滨、**、等 13家镇街图书分馆。10 个**缥缃城市书房将于 2017 年底完成建设并对外开放,100 多个图书活动站,服务范围延伸到农村、集镇、学校和
企业。瑞安市图书馆总藏量达 62 万册,人均年新增藏书 0.1 册,公共图书馆每一年组织送书下乡 1.2 万册,图书流通站年送书量达达8000 多册。开通了汽车图书馆活动服务,进 1 步提升公共图书馆服务网络的辐射范围和服务能力。瑞安市每一年定期举行“书香瑞安”全民浏览活动,并将浏览推行活动深入到各个乡镇街道图书分馆、综合文化站。为满足用户的浏览需求,市图书馆首次推出“掌上图书馆”APP,具有网络续借、数字图书、电子报刊阅览、网络讲座展览、馆藏查询等检索和碎片化浏览功能,很好地弥补了目前我市数字浏览方面的空缺。
3、进 1 步丰富大众文化服务活动内容 ?
实现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是广大人民大众的基本要求,因此我们积极组织展开文化送下乡、文化走亲和文化精品创作等活动,进 1步丰富城乡人民的文化生活。
1、精心举行文化惠民活动。以元旦、元宵、春节、国庆等重大节日为契机,结合第 3 届瑞安市市民文化艺术节,我市推出了 1 系列文化演出活动,营建节庆氛围。“大雅凤楼·精神家园”——我们的村晚大型文艺演出,“为你歌唱--瑞安市庆祝新中国成立 67 周年演唱会”名家会聚,“大拆大整促转型发展 ?
”文艺巡演,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 95 周年暨工农红军长征成功80 周年乡镇大汇演,“放歌家园至美瑞安”大型村晚文艺演出等系列文艺晚会。举行村歌大赛、文化艺术节、市民文化节等,宏扬正能量。鼓励全市业余民间艺术团体展开文化活动,展开周末剧院、百姓舞台、榕树下等品牌文艺活动,展开越剧进校园,非遗进校园活动,展开《瑞安近现代名家字画展》、《蔡瑞蓉绘画作品展》、《瑞安首届传统插花艺术作品展》等活动,不断丰富大众文化生活。图书馆以“金
秋结硕果·瑞城飘书香”为主题,展开中秋诗歌会、悦生活公益培训、经典人物话剧表演等系列活动,引导市民好读书、读好书,让读书引领生活,进 1 步推动书香瑞安建设。
2、认真组织文化送下乡。积极展开“送”、“种”文化活动,通过文艺、戏曲等情势,深入基层,让广大大众充分享受文化大餐。截至目前,2017 年共进行“送”、“种”文化活动 400 余场。送讲座展览 50 场,图书馆送书 26320 册。电影送下乡活动,共 8000 多场。
3、积极展开“文化走亲”。
2017 年上半年我市陆续安排了10 多场县际间“文化走亲”活动,并赴**举行图片巡回展,进 1 步加强县域间的文化交换活动,10 个县市对我市进行了回访。各镇街也积极展开镇街之间“文化走亲”活动,有力地增进了地域间的文化互补,加强交换。
4、努力贯彻文化精品创作。积极组织业务骨干精心创作文艺作品参加国家省市各级文艺比赛,并取得优良成绩。截至目前,20个节目取得**市级以上奖项,沙堤社区民乐团荣获**市 ?
“国乐乡村”器乐大赛金奖,并代表**市参加浙江省器乐大赛展演,获浙江省“国乐乡村”建设优良单位,舞蹈“唱排街”参加浙江省文化礼堂展演,《鼓词印象》、《杀鸡》、《别打 110》获浙江省文化厅颁发的“浙江省群星奖”,已创作《石头、剪刀、布》少儿节目上送参加省少儿大赛,市合唱团参加第 103 届中国中国国际合唱节荣获银奖,原创舞蹈参加浙江省少儿才艺大赛荣获亚军。另外,瑞安鼓词艺术家阮世池取得第 9 届中国曲艺牡丹奖“毕生成绩曲艺艺术家”,陈春兰携表演作品《杀庙》取得牡丹奖表演奖。
5、不断加强基层公共文化队伍建设。深入实行培养基层文化人材的“春盛行动”。县级以上公共文化机构从业文员每一年参加培
训很多于 15 天,每一年我市都组织举行两期全市文化业务培训班,召开全市文化员工作会议,对全市 120 余名文化员、社区文化服务中心管理员进行集中培训。今年,我们推出面向全市文化员和分管领导进行文化素质提升工程,全年定期举行音乐、字画、乐器培训班,提升文化干部业务水平。同时,深入展开大众文艺辅导活动,文化馆举行“相约文化馆”公益培训班6期120课时及“名家有约”公益培训3 期 56 课时,培训内容包括声乐、舞蹈、器乐、书法、摄影等项目,2000 余人参加了培训。图书馆举行各类读者活动 280 场,参与读者合计 2 万多人次,受益读者近3 万人次,读者接待量、书刊外借量等基础业务成绩继续领跑**地区各县级馆,遭到社会大众的广泛好评。
4、进 1 步深化文化机制体制改革 ?
我市推动图书馆法人治理试点,成立了瑞安市图书馆理事会,来自文化教育界、工商企业界、普通读者、文化志愿者和图书馆职工等社会领域的 11 位同志担负首届理事,为我市公共图书馆发展建言献策,深化了图书馆法人治理结构建设;更好地发挥图书馆的公益社会效应。
今年,成立博物馆理事会,发挥博物馆的积极效益。
下部,我们将继续对比公共文化服务实行意见,落实各项工作要求,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市文广新局 ?
关键词: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主要成绩,比较差距,建议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文化政策范畴的概念, 最早在2004到2005年各地的政府文件中出现, 2006年9月《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明确将“公共文化服务”作为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其内容进行了解释和指引, 此后, 这个概念就被广泛运用。具体而言,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为满足社会的公共文化需求, 由公共组织机构使用公共权力与公共资源, 向公民提供公共文化产品的服务行为及其相关制度与系统的总称, 是公共服务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这里的文化是“中文化”概念, 涵盖广播电视、电影、出版、报刊、互联网、演出、文物和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等领域。广义的公共文化服务指政府提供的所有公共文化职能, 包括文化产业;狭义的公共文化服务指与文化产业相对应的文化事业, 即公益性文化活动, 满足广大群众基本的文化需求, 体现文化的福利性和普惠化。目前, 我国的政策文件和学界使用的主要是狭义概念。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主要涵盖六大要素, 即政策法规, 基础设施建设, 组织机构和人才, 文化产品, 服务方式, 经费。
为了了解“十一五”期间天津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状况, 笔者走访了天津市文化局, 北辰区、红桥区、宁河县文化局以及个别社区文化活动室, 本文以此为基础, 总结了2006年到2008年天津市公共文化建设的成绩和经验, 分析了其与国内同类城市和发展较快城市的比较差距, 试图为下一步文化政策的制定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主要成绩
截止2008年底, 天津市的公共文化设施网络得到较大改善, 文化产品的供给能力大幅度提高, 服务的均衡化向前迈进一步, 服务方式趋向于多样化,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框架基本建成。主要成绩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 政府不断增加财政投入, 巩固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基础
以政府投入为主导, 大幅度增加建设资金, 是这些年天津公共文化建设快速发展的重要前提。2008年, 天津市政府用于文化事业的费用是5.27亿元, 人均费用44.88元, 在全国排名第三, 高出全国平均水平26.2元, 比2007年增涨19.34%。政府财政支持使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基础得到巩固。
(二) 公共文化设施四级网络初步形成
到2008年底, 完成了10项具有标志意义的重大文化设施工程 (天津图书馆整修、李叔同 (故居) 纪念馆、滨湖剧院、周邓纪念馆西花厅、小白楼音乐厅。杨柳青年画艺术中心、文庙大修相继开工) 。各区县加快基层文化设施的建设, 增加了一定数量的图书馆、博物馆、文体中心及影剧院, 现有18个文化馆、17个博物馆、32个图书馆。街道 (乡镇) 文化设施建设有很大发展, 243个街 (乡镇) 已经建成203个文化站, 两年内将建成100个600平方米以上的高标准的乡镇文体活动中心。村和社区的文化设施在规划与建设中。总体而言, 市、区 (县) 、街 (镇) 、社区 (村) 四级公共文化设施网络初步搭建起来。
(三) 文化产品不断丰富, 精品迭出, 品牌活动影响力扩大
1.2008年, 一批艺术精品荣获国家级大奖, 京剧《护国将军》、《郑和下西洋》在第五届中国京剧艺术节上获新编历史戏一等奖。评剧《寄印传奇》在第六届中国评剧艺术节上荣获优秀剧目奖第一名, 并获得多项大奖。儿童剧《第七片花瓣》在第七届全国优秀儿童剧展演比赛中荣获三项大奖。
2.经常性举行群众文化活动。文化艺术馆举办展览229次, 文艺活动879次, 举办培训班642次。送电影下乡、进社区共放映电影19000场, 观众近400万人次。送戏下乡281场, 观众17万多人次。不定期的“送书下乡工程”和“流动舞台车工程”服务受到热烈欢迎。
3.“国字号”群众文化品牌活动水平不断提高。“天穆杯”首届全国小品展演初步确立了天津在全国小品创作中的重要地位;“和平杯”第九届全国京剧票友大赛总体水平有很大提高;“文化杯”第十七届全国梁斌小说评选活动, 进一步扩大了在全国文学评奖中的知名度;第四届妈祖文化旅游节共吸引世界各地游客近20万人。这些活动突出了天津本土文化资源优势, 吸引了全国的瞩目, 达到了展示天津、影响全国、波及海外的效果。
(四) 服务均衡化向前迈进一大步
2007年以来, 天津市以“重心下移、普惠基层”的工作思路, 树立起“共享文化成果, 共建和谐家园”的品牌文化活动, 面向农民、外来务工人员、残疾人、中小学生、老年人等社会群体, 有针对性地开展大型公益性主题文化活动, 惠及500多万群众。由全市著名艺术家和优秀中青年演员抽调组成的“海河情”艺术团, 连续十余年深入农村、厂矿、军营慰问演出, 惠及广大基层群众。数以万计的社区文化指导员和文化骨干活跃在全市各个社区、村镇, 组织100多万居民经常参加各类文化活动, 创建区县文化活动品牌。这一活动推进了文化服务的基层化和均衡化。
(五) 服务方式便利化, 服务水平得到提高
1.推广数字化、信息化服务方式。推进“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 建成共享工程18个区县支中心和泰达支中心、223个基层服务点, 开通共享工程天津数字频道, 覆盖全市700多个农村基层点, 大大延伸了共享工程的服务范围。
2.运用多种服务方式, 进一步延伸图书馆服务。在全市建立社区和行业分馆125个, 流动汽车服务点36个, 通过向注册读者开放公益性的电子文献网上检索和阅览, 推出“一码通”通借通还项目, 开通家庭虚拟图书馆。通过举办“文化大讲坛”、“天津历史文化行”等系列公益性讲座, 把文化服务的触角延伸到社区、乡镇和行业。
3.实施免费开放服务, 在全市推出包括博物馆、纪念馆等市属公益性文化场馆免费开放服务, 接待观众200余万人次。
三年来, 天津市公共文化服务水平明显提高, 质量显著改善。这三年财政收入年均增长20%, 以这样的经济发展背景预测, 到2010年, 将初步形成覆盖全社会的文化服务体系, 基本达到天津市“十一五”文化规划中设定的目标。
比较差距
由于历史等各种原因, 天津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与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总体目标相比还有差距, 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要求还不相适应。同时, 与国内同类城市如北京、上海, 以及发展较快的深圳相比, 还存在一定差距, 公共文化服务水平与国际港口城市和北方经济中心的定位不相匹配。
(一) 经济总量小, 对文化建设的资金投入相对少
近年来, 虽然市政府对文化事业的投入逐年增加, 但由于历史原因, 经济总量相对较小, 政府财政投入和其他城市相比还存在比较大的差距。根据2008年文化部的统计, 在文化事业人均投入方面, 北京市是87.4元, 上海市是71.02元, 天津市是44.88元, 和北京和上海存在的差距还是比较大的。
(二) 缺乏标志性文化设施, 基础设施相对滞后
北京、上海、深圳基本完善了城市重要标志性文化设施的建设, 将工作重点转移到基层文化设施建设上。而天津目前还缺乏有相当规模的能够体现城市文明程度和现代化水平的文化设施, 缺少对外文化艺术交流或举办国际性文化盛事的重要平台, 严重限制了参与国际文化盛会的竞选能力。
天津的公益性文化设施总数少, 人均占地面积小, 基层设施, 特别是社区和农村的设施建设相对滞后。预计到2010年, 上海将建成150个博物馆, 北京建成130个, 而目前天津只有17个。届时, 上海所有社区都建成文化活动中心, 1867个行政村全部建有百姓影院, 建成1800个村级综合文化活动室, “一村一室”的实现比例达到96.4%, 北京“一村一室”也基本能全部实现, 而天津的“一村一室”实现比例仅能达到67%。深圳计划在2010年实现常住人口每15万人拥有一座公共图书馆, 每1.5万人拥有一座社区图书馆, 常住人口人均拥有藏书2册 (件) 。目前, 天津有32个公共图书馆, 按常住人口计算, 平均32.5万人才拥有一座公共图书馆, 要达到深圳规划的目标还需要更长的时间。据2008年对电影院的统计, 上海有104个, 北京69个, 天津只有9个。这些数据都可以显示出天津与这些城市的明显差距。
设施建设思路略嫌保守。北京推进了文体设施与城建、园林, 甚至与休闲购物相融合的建筑, 集健身、娱乐、文化休闲为一体, 促使文化娱乐向便民化方向发展。
(三) 文化产品数量相对少, 特色不鲜明, 影响力小
北京、上海、深圳已经形成一批具有城市特色的、在全国有影响力的公共文化品牌活动, 如深圳的读书月活动、国际水墨画双年展;北京的春节庙会;上海国际艺术节、国际电影节, 这些城市还注重打造市内各区的文化品牌活动。天津市已经创建了一些“国字号”文化品牌活动, 但是特色不突出, 很难树立对外的文化形象。同时, 社区群众活动缺少组织, 活动项目单调不规范。
(四) “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服务效率比较低
上海市的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 可以整合全市文化资源, 通过宣教服务中心等中介机构, 为社区和农村文化活动中心打造文化系统的资源配送, 按需提供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 大大提高了政府的服务能力和效率。天津市的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设快, 取得良好的社会效果, 七个区曾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为“共享工程示范区”, 但服务方式的单一化或基层基础设施不到位等问题, 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服务效率。
(五) 没有形成可持续发展的体制和机制
深圳、上海等发展较快的城市在公共文化服务方面已经形成比较完善的社会化、市场化运行机制。深圳对一些大型文艺活动实行政府采购、委托承办, 鼓励吸引民间团体积极参与。上海充分发挥社区与非营利组织的积极作用, 增加文化投入和资助的渠道, 同时还建立起激励与约束相统一的绩效评估机制, 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天津在调动和发挥社会力量以及整合资源方面较为滞后, 民营性非营利性组织少, 而且活动不规范, 文化服务主要靠政府财政支持, 很难保证文化建设支出的需要。
(六) 缺乏对人才的有效整合
发达国家公共文化服务机构一般都有专职专业服务队伍, 保证机构的高效运行;有兼职的专业参谋咨询和服务队伍, 提高决策水平、深化对外服务;有数量庞大的义务服务志愿者队伍, 公共文化服务的数量和质量较高。而天津市基层文化工作者严重缺乏, 多数文化站存在空壳化、工作人员老龄化、不专业、不专职的情况。文化站的编制少、人员待遇低、职称晋升机会少等现实问题, 又成为优秀专业人员参与其中的现实问题。因此, 基层文化工作得不到很好的开展, 基层部门急需专业的工作人员和制度化管理。
(七) 服务均衡化有待进一步推进
深圳注重公共文化服务对象的全员化, 强调服务的公平性、便利性、多样性, 初步实现了“老少皆宜、各得其所、均衡发展、惠及全市”的服务效果。天津公共文化服务还存在比较明显的城乡差距、区域差距、群体差距。广大农村和经济欠发展区县, 在资金、人才、设施方面都有比较大的短缺。只有通过整合文化资源, 加强这些区域的文化服务发展, 才能从整体上提高全市的公共文化服务水平。
对于特殊群体的文化权益, 北京成立了专门面向农民工的图书馆。上海采用政府购买、补贴等方式, 向基层、低收入和特殊群体提供免费文化服务。天津也举办过类似的活动, 但还没有形成长效机制, 惠及民众的范围有限, 特殊群体的文化需求还没有得到足够关注。
分析与建议
天津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六个要素都还处于发展阶段, 整体服务水平还不高, 下一步要从现实问题出发, 完善服务体系, 提高服务水平。
(一) 发展多元化文化市场主体, 完善公共文化资金保障体系
资金保障是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水平的基本前提。建议政府把公共文化建设放在全局工作的重要位置, 进一步加大财政投入, 建立专项资金, 努力使公共文化服务建设资金在财政支出中占1%。当然, 更重要的是积极引入社会化、市场化的运作机制, 发掘社会和市场的潜能, 支持各类基金和投资公司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 鼓励民间开办博物馆、图书馆, 发展多元化文化市场主体, 形成社会力量共同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发展格局, 多渠道完善公共文化资金保障体系, 建立长效稳定的投入机制, 保证公共文化服务的公益性和服务性。
(二) 突出本土资源, 分板块发展, 打造特色文化设施和文化产品
就文化活动缺少特色和影响力小的现状, 笔者认为应该围绕各区县的特色文化元素分板块发展, 建成一批有天津特色的文化设施, 如运河漕运文化长廊、海河生态与休闲文化长廊、近代文化观光旅游街区、杨柳青民间艺术基地等, 体现天津的历史记忆和文化底蕴。同时, 以历史文化名镇、民间艺术之乡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为依托, 用特色文化元素壮大大型文化活动项目, 树立文化活动品牌。比如将妈祖文化旅游节打造成辐射华北、影响全国甚至东南亚华人区的大型文化节事活动, 树立天津作为海港城市的文化形象。从不同社区 (村) 板块的优势资源和群众的文艺基础出发, 统筹规划文化活动, 使文化活动特色化、常态化、便民化。
(三) 推进文化服务的针对性和均衡化
从天津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六个要素的分布情况看, 城乡、区域以及不同群体间形成较大差距, 因此, 下一步的工作重点就是大力扶持弱势区域和弱势群体的文化服务, 加强文化服务的均衡化。就城乡而言, 加强基层社区和农村的建设, 加大“重心下移、普惠共享”的文化活动的覆盖范围, 在资金、人才、政策等层面最大限度地向农村倾斜。就区域而言, 大力扶持经济落后的区县;就人群而言, 特别要针对人口老龄化的社会现实, 切实为老年人设置适合他们体力、精力和心理需求的文化设施和活动。针对大量外来务工群体开展长效性的公益性文化活动, 同时, 也要顾及残疾人、低收入等特殊社会群众的文化需求, 并使活动规范化、长效化, 切实保护特殊群体的文化权益。
(四) 完善公共文化中介组织和人才网络体系
文化中介机构少是限制天津文化服务水平的一个重要因素, 建议激励和发动更多的社会力量发展中介机构, 使之真正起到传授、传播、传承先进文化和传统文化的作用, 深入推广文化服务。同时, 要充分整合天津市的文化人才。天津的文化艺术传统根底深厚, 培养了大量优秀的专业艺术人才。建议出台灵活的用人政策, 解决专业人才的后顾之忧, 吸引一批懂业务、擅经营, 会管理的人才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积极发挥京津文化圈的地缘优势, 吸引北京的专业人士, 共同推进天津的文艺创作水平和文化活动策划水平。继续发展区县到社区的四级文化指导员, 成立指导员协会, 发展多个业余文艺团队, 形成万人基层文化志愿者队伍, 建成人才网络, 完善公共文化服务的社会平台。
(五) 建立健全政策法规体系
加快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政策法规建设, 切实为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社会力量提供政策优惠和法规保障。放宽文化企业集团市场准入标准。对重点文化活动项目、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实行税收、征地、市政配套等优惠政策。为建设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
(六) 推进服务方式信息化
数字化资源越来越成为提高文化服务水平的重要手段, 建议完善“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 加强数字资源库的内容建设, 建设数字广播电视信息平台、数字电影放映网络系统, 高效整合全国的文化信息资源, 向每个社区、家庭输送高质量的文化信息。发展网络文化, 使之成为公共文化服务的新平台, 提升、扩大和延伸公共文化服务。
(七) 提高产业支撑和市场供给能力
根据《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要求》我院立即召开了班子成员公议安排布置了此项工作,成立了以副镇长为组长的新州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主任由***同道兼任,并定期将此项工作进度汇报至镇政府。制定了“新州镇卫生院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实施方案”和“考核评价方案”,每半年考核一次,增进了此项工作的展开。
二、资金的使用管理
根据卫生局《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资金使用的规定》我院制定了项目资金使用的管理办法,成立了以院长为组长的“公共卫生项目资金使用监视领导小组”定期对资金的使用情况进行检查。做到了项目经费专帐管理、专款专用,未出现“截留、挤占、挪用”等现象,做到了项目经费健康科学公道地使用。
三、城乡居民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知晓率满意率
依照《xx市卫生局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实施方案》的要求,我院对此项工作进行动员安排布署,及时地召开了村干部和村卫生室负责人会议,要求卫生室负责人在村干部的支持下通过进户、广播、宣传栏、发放明白纸等情势不中断地进行宣传,让居民知晓实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重大意义,进步了居民对公共卫生服务的熟悉。
四、居民健康档案管理
共建立居民健康档案19198份,建立率到达了50%。其中电子档案已录进19198份,电子档案建档率到达了50%。
普通人群建档19198份,重点人群建档6367份,其中65岁以上老人建档2372份、高血压患者建档881份、糖尿病患者建档338份、重性精神病患者建档12份,孕产妇及0―6岁儿童建档2349份。
五、健康教育宣传
为了进步全民的健康水平,普及卫生知识,我院利用各种情势的健康教育宣传,设置了宣传栏,每季度更换一次,根据季节不同制做了多种宣传资料,通过集贸市场发放宣传单、大喇叭广播、学校集中培训等情势大力宣传,进步了居民的健康水平和健康生活方式及防病的相干知识,全年发放6种宣传资料,总计发放宣传资料29353余份,全年进行了26次健康教育知识讲座,参加参与健康教育知识讲座5080余人次。参加各种培训在岗职员和村卫生室职员总计35人。更新健康教育宣传栏全年共172余次。
六、0―6岁儿童健康管理
我辖区共有自然村23个,年均匀生养儿童427余名,为了更好地展开儿童保健工作,我院依托村防疫医生和计生专干的平台,对辖区内0―6岁儿童完全地进行了摸底排查,为其建立儿童保健手册,对新生儿进行2次访视,并纳进保健管理,根据年龄段不同对其进行体格检查,为所有适龄儿童建立了居民健康档案,并及时更新档案内容,儿童健康管理率95%,儿童系统管理率90%。
七、孕产妇健康管理
我镇共有常住人口15099人,孕产妇年均匀400余人,为了进步高孕期妇女的保健管理,我院及时地和妇幼、婚检、结婚登记、镇计生办进行沟通统计,最大限度地摸清辖区内孕产妇数目及散布情况,及时地为孕妇发放叶酸,为产妇建立了保健手册,展开5次孕期保健服务及产妇分娩后3―7天内的1次产后访视及产后42天健康检查,使我镇高危孕产妇安全生产率到达100%。孕产妇建档率100%,产后访视率到达90%。
八、老年人健康管理
我镇共有65岁以上老人3195人,根据项目要求,我镇卫生院组织了业务精干的大夫对行动不便的老人进行进户检查,对得了慢性病的老人进行了健康知识普及、对其服药及生活方式进行健康指导,进步了老年人的防病知识和生活质量。老年人健康管理率85%。
九、慢性病患者健康管理
依照《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版》的要求,坚持为辖区内35岁以上常住居民首诊丈量血压一次,对已确诊高血压、糖尿病患者每年进行一次体格检查并免费丈量血糖一次。及每年最少4次的面对面随访。已建立高血压患者档案881份、已建立2型糖尿病患者档案338份,高血压、糖尿病患者管理率到达90%,高血压、糖尿病患者规范管理率到达90%,管理人群血压、血糖控制满意率到达80%。
十、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管理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自查报告
自从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开展以来,我所的各项工作都在有条不絮的开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一些问题,现在报告如下:
一,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完成情况
(一)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全村居民726人,全镇居民健康档案累计建档726人建档率100%,其中电子建档726份,建档率100%。
(二)健康教育。发放健康资料500多份,更新宣传栏每2月1次,举办健康教育讲座2次
(三)免疫规划。按时完成卫生院下达的各种免疫通知,通知到户。督促儿童完成免疫规划。
(四)传染病报告与处理。未发现传染病病历,上报数为0
(五)儿童保健。积极完成新生儿家庭访视并做好了家庭访视记录
(六)孕产妇保健。积极发放孕产妇保健手册
(六)老年人保健。全镇对6 5岁及以上老年人健康管理67人,健康管理率100%以上,督促完成健康体检率达95以上
八)慢性病管理。高血压:登记高血压患者数31人,已纳入管理31人,糖尿病:登记糖尿病患者数2人,已纳入规范化管理2人
(九)重性精神病管理。本村未发现重性精神病
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存在的问题
(一)居民健康档案建档 个人基本信息缺少联系方式,健康体检存在缺漏项,如身高、体重、腰围、臀围、用药情况、健康问题、健康指导选项等项目填写不完整,不够规范、已建电子档案使用率低,更新慢等
(二)高血压、糖尿病、重性精神疾病等慢性病 规范管理率不高,控制达标率不清。随访次数欠缺,随访工作开展不够细致,内容填写较为随意
总之,在上级部门的指导下,我们应该理清思路,查找不足,按要求落实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
李连屯村卫生所
为进一步规范全市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管理,提高项目服务质量,逐步实现均等化,对本院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开展情况进行了自查,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主要做法
(一)领导重视,提高认识
自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实施以来,我院就将此项工作做为重点工作来抓,对2011年度十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执行情况进行了自查。
(二)全面自查,严格考核
此次自查有XXX院长亲自组织,通过听取各个负责项目人员汇报,查看档案,形式进行。自查的内容主要为:是否实行组织管理,是否按要求建立健康档案,是否按要求开展慢病管理、老年人保健、重性精神病管理等。
10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执行情况
居民健康档案管理:我院通过集中建档、门诊建档、入户建档等方式来提高建档率,进一步提高了人群健康档案的建档率。截止2012年2月初,全乡建立居民健康档案27306份,电子档案24705份。
健康教育:根据2011年健康教育工作计划,定期开展健康教育活动,2011年共开展健康教育22次,通过入户发放宣传资料、举办健康知识讲座、开展街头宣传咨询等形式对辖区居民进行健康宣传教育。健康宣传资料入户率、居民健康教育知识知晓率、健康行为形成率大幅度提高。
预防接种:不断加强预防接种门诊的规范化建设,加大了我院预防接种的速度。提升内涵管理水平,各种免疫规划疫苗报告接种率均稳定保持在95%以上。传染病防治:认真落实传染病防治措施,加强疫情报告管理,强化疫情的调查与处理。
儿童保健与孕产妇管理:在各村妇幼保健员的共同努力下,通过每月村级上报制度,加强了我院妇幼保健管理率。
重点人群管理:积极开展重点人群筛查工作,对确诊的高血压、糖尿病等重点慢性病人实施规范管理和随访;掌握辖区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的相关信息并建立管理档案。经自查核实,高血压规范管理498人;糖尿病规范管理95人;重性精神病规范管理43人,老年人规范管理3164人。
二、存在问题
1、项目执行水平有待提高。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的覆盖面存在不足,居民健康档案建档率、健康档案计算机管理率偏低,已建档案存在诸如:缺项、漏项,随意涂改,健康体检不及时等不规范现象。
2、慢性病人系统管理不规范,妇幼保健工作水平参差不齐,围产期保健、体弱儿筛查工作有待进一步加强;另外,由于部分居民电话变更,未能及时更新信息,导致部分档案无法核实。
三、下一步工作安排
1、.加强组织领导。要把建立农村居民健康档案工作作为我院工作的重点,促进城乡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的一项民心工程来抓,明确责任分工,细化工作措施,确保圆满完成工作目标。
2、进一步明确负责人职责,将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项目纳入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目标考核内容;充分发挥我乡疾控、保健对村级工作的指导、培训职能,扩大培训范围,规范居民建档技术服务,加强技能培训,提高服务质量;建立健全有效的绩效考核机制。
3、加强居民健康档案信息的落实更新,对工作突出的人给予资金奖励政策。
4、规范10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管理流程,认真学习十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相关规范,加强人员培训,要对相关工作人员进行业务培训,使其全面掌握健康档案的建立、管理、使用等基本知识,提高健康档案的质量,确保2012年十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年度目标的完成。
XXX卫生院
一、新农村文化建设的紧迫性
1. 农村文化建设的现状令人堪忧。
“早上听鸡叫, 白天听鸟叫, 晚上听狗叫”, 这是许多农村文化生活的真实写照。由于文化公共产品提供不足, 自己又无经济实力购买文化商品, 因此文化生活贫乏、孤单和枯燥, 给农村消极文化现象的产生、发展留下了极多的时间和极大的空间。在急剧的社会变迁中, 来自现代化和城镇化的理念极力要用都市文化来取代农村文化。同时, 各种低俗和消极文化也乘虚而入, 侵蚀农村优秀的传统文化, 使大量民歌无法得到传承, 传统节目也在渐渐消亡, 农村文化处于边缘化的境地。不少地方, “黄、赌、毒”卷土重来, 封建迷信活动日趋猖獗。更重要的是, 农村文化落后, 扭曲了农民的价值观念, 令人堪忧。
2. 农村可持续发展迫切需要文化动力。
农民增收乏力, 农村发展缓慢, 农业弱势地位难以得到解决, 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后劲不足, 问题尽管是复杂和多因素的, 但农村文化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已经越来越不相适应也是其中的关键问题之一。
随着物质生活的改善, 农民对精神文化生活表现出强劲的需求。更重要的是, 当前的市场经济及现代价值的侵入, 使农民传统的生存价值边缘化, 农民作为自己生活的主体地位, 被一种强有力的外来力量所压抑和排斥, 而不能成为自己生活的主人。
“十一五”规划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等重大方针政策, 其工作的重点和难点都在农村。而要完成这一系列任务, 提高农民的文化素质是关键。因此发展农村文化, 全面提高农民素质, 也成为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重要前提。
3. 国际文化竞争日渐激烈呼唤新农村文化建设提速。
以美国哈佛大学教授亨廷顿为代表的一批西方学者写了一系列的文章和著作, 鼓励美国将其现行的文化价值观推广到全世界, 为阿富汗战争、伊拉克战争提供理论根据。他们断言, 文明冲突不可避免。并公开宣称, 美国的民主制度是人类历史的终结, 人类社会最终都要走向美国的模式, 历史将把所有的人都塑造成抱有美国式的价值观、民主自由与个人至上的人。这就无疑与我们中华文化追求的社会理想针锋相对。
不仅如此, 文化还作为世界经济竞争的软实力, 日益成为国际大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在跨国企业的竞争中, 国外许多大企业, 进入中国并取得竞争地位就是依靠其独特的企业文化优势。尽管中华民族具有5000多年的文明史, 积累了丰厚的文化底蕴, 但随着全球化步伐的加快, 国际文化竞争日趋激烈, 我们的文化资源优势还没有转化为文化竞争优势。农业是中国的弱势产业, 又是中国的命根子;农村是中国发展的难点, 又是中国发展的希望所在, 是中国政治经济安全的大后方。我们民族文化的根在农村, 农村不仅要抵抗国际竞争的强势冲击, 要在强大的国际竞争中保持稳定并赢得发展机会, 更为重要的是要建设具有我们民族时代特色的农村文化, 增强中国独具特色的农村文化实力, 抵御国外强势的文化侵蚀。
二、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必然性
新农村文化建设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实现和谐的目标不相适应。农村的文化资源严重不足, 特别在乡镇以下的农村, 基层文化基础设施、文化活动、文化教育十分贫乏。在许多传统的、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已经解体或走向消亡情况下, 适应时代要求的新农村文化还没有发展起来。因此, 必须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构建, 这也是新农村文化建设的基础。
近年来, 从中央到地方, 制定了一系列旨在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的政策、意见和法规, 特别是由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的意见》和最近发布的《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 提出了当前加强农村文化建设非常具体化的指导意见。有些地方也在酝酿出台关于农村文化建设的政府法规, 例如江苏省政府制定了《文化馆 (站) 管理办法》。县 (包括县级市) 可结合本地实际, 制定县一级农村文化发展纲要。这些政策和法规, 也为构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供了重要的政策、制度保障。
三、解决构建体系中存在问题, 为新农村文化建设提速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涉及到新形势下农村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 是一项经济建设、文化建设、民主建设、和谐社会建设全面推进的综合工程。今后的几年是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打下坚实基础的关键时期, 是推进现代农业迈出重大步伐的关键时期, 是构建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取得突破进展的关键时期, 也是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速推进的关键时期。在这一新的历史条件下, 解决“三农”问题, 不仅仅是经济发展的问题, 也是文化进步的问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必须进一步加强新农村文化建设。从以往农村文化建设的实践经验看, 应从三方面加以改革:
1. 改变养人的农村文化运行体制。
县乡文化部门在过去那种“养人”式农村文化运行体制中, 根本就没有能力和积极性为农民提供文化服务, 致使乡村文化体系“空壳化”。特别是大多数农村基层文化部门的工作人员, 不懂农村文化为何物, 业务素质滞后, 来从事文化工作的主要原因是希望拥有一个编制和身份, 可以一劳永逸地吃一辈子财政饭。在财政包干体制下, 县以上的文化管理部门由于经费紧张, 又极力养人, 以至出现把国家投入的文化设施租借出去作为娱乐场所来维持职工生存的现象。这种文化体制是一种典型的养人体制, 投入再多也是在养人, 不能为农民文化生活带来福利。农村文化体制与农村的市场经济越来越不相适应, 阻碍了农村文化事业的向前发展, 成为阻碍农村文化发展的瓶颈。
2. 改变缺乏内在动力的农村文化建设。
政府在文化建设上, 不仅难以像经济建设一样看到高楼大厦的崛起, 工厂林立的壮观;也不能带来可观的财政收入和增加老百姓的经济收入, 因而缺乏积极性。当前的新农村建设, 基层政府考虑的还是公路交通、房屋建设、招商等内容, 如何活跃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则很少被顾及。对于农民而言, 文化建设的积极性同样受到影响。不
如何搞好乡镇文艺创作
雷育红 (广东省梅州市梅县梅南镇政府广东梅县514000)
摘要:文化是一个民族根之所系, 脉之所存。加强农村文化建设, 丰富乡村文化生活, 是各级党委和政府的一项重要工作, 是加快推进新农村建设, 构建和谐社会的迫切需要。如何搞好乡镇文艺工作, 是摆在各级领导和文化站面前的一个急待解决的问题, 需要认真思考, 广出良策, 努力实践, 开拓进取。
关键词:文艺工作;实践措施;乡镇文化站
胡锦涛总书记在2007年6月25日中央党校省部级干部进修班上发表重要讲话时说:“要大力推进文化创新……使全社会的文化创造活力充分释放, 文化创新成果不断涌现, 使当代中华文化更加多姿多彩, 更具吸引力和感染力。”胡锦涛总书记的讲话, 再一次强调了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明需求, 提高民族素质, 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发展。作为群众文化工作者, 我们应该认真贯彻, 努力实践。除了积极开展各项活动努力丰富人民群众的精神生活外, 我们还应该建立和加强群众创作队伍, 创建乡镇特色文化, 出人才、出作品, 繁荣基层文艺创作。
事实上, 乡镇群众性业余文艺创作活动一直是乡镇群众文化工作中的重要部分, 长期以来, 它在丰富人民群众文化生活, 培养群众文艺兴趣爱好, 陶冶情操, 培养人才等方面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做好文艺创作笔者认为:
一、要提高广大群众的审美鉴赏水平, 起到正确的导向作用
开展业余文艺创作活动, 参加者都是来自最基层的群众。通过对他们当中优秀作品的阅读借鉴、宣传讲评, 使作者提高审美水平, 更加具体透彻地了解时代主旋律, 并且帮助一些人走出思想认识上的误区。
二、对下一代进行文化艺术方面的熏陶
业余文艺创作活动的参与者当中有相当一部分是青少年。而他们在积极参加活动的过程中也表现出了极大学习热情。要不失时机地为他们举办各种文艺创作讲习班、培训班, 进一步激发他们对文艺的兴趣与爱好, 从小培养文艺细胞、开发艺术潜力, 使孩子们在汲取艺术营养的过程中得到自身智力的发展, 提高读写水平, 得到多种效益。
三、要提高社会文明程度
在群众业余文艺创作过程中, 人们文化素质的提高也相应带来了思想素质的提高。使健康的、积极进取的精神在文艺创作活动中潜移默化地渗透到人们的思想意识中, 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文明之风悄然兴起, 腐朽没落的思想、丑恶不良的行为、封建落后的习俗、有失文明的举止逐渐失去市场。
仅投入没有经济效益, 而且参与文化活动, 还要影响正常的劳动收入。税费改革以前组织乡村文化活动, 参加的人可以计义务工, 税费改革后取消了义务工, 就很难以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了。
在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之下, 农村文化建设呈现了较好的发展局面, 为“三农”问题的解决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同时也应该看到, 当前农村文化建设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要求还不相适应, 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还不相适应, 与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还不相适应。这种状况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尽快采取
四、要丰富社会文化生活
群众文艺创作活动本身也是一项情趣高尚的文化娱乐活动, 创作成果一旦问世、发表或流传开来, 必然会使广大群众在欣赏和阅读中得到精神上的愉悦。
五、要积聚文艺人才资源
文艺创作人才资源是繁荣文化事业的重要基础, 人才要从低级向初级向高级一步步培养, 而乡镇群众文艺创作活动正是培养“文艺幼苗”的摇篮和温床, 青少年带着文艺兴趣和创作技能升学、入伍、就业, 必将会在新的岗位上得到发展、开花结果。
1. 我们经常开展各种竞赛活动, 如“小小说”征文比赛、
“书与我”读书征文比赛、“书画竞赛等活动, 广泛征集各种门类作品, 开展评比交流, 对获奖作品分等级发给证书奖金, 并在宣传阵地上广为宣扬, 造成浓厚的社会文化气氛。
2. 把那些锲而不舍、埋头创作并取得成效的作者作为典型和
榜样, 广泛宣传, 在文艺创作上卓有成效的行家里手, 镇文化部门推选他们为镇文联或是协会负责人, 经常请他们做经验介绍、讲课辅导, 并为他们举办作品展示, 在文友中产生了很好的影响, 激起了大家的创作热情
3. 为了提高文艺协会在全镇的知名度, 让作者有“用武之
地”, 他们经常组织作者下厂、下村撰写报告文学、写字、画画等, 为企业发展服务, 为配合中心工作服务, 让文艺创作与经济结缘。近几年来, 有几个镇通过组织创作人员为公司、工厂、村组撰写报告文学并且发表, 一方面为这些单位进行了宣传、树立了良好社会形象, 另一方面在取得社会效益的同时获得一定的经济效益, 同时也稳定了创作队伍。
4. 编辑整理出版专集, 扩大作品影响。
对一些长期专心写作, 积累了不少作品而没有发表的作者, 千方百计鼓励、帮助他们集结作品, 对作者一种很大的鼓励。尤其是青少年作者, 看到自己的作品选进了集子, 更为欣喜, 写作积极性一发而不可遏。
通过开展各项工作, 稳定了业余创作队伍, 作者们团结在文化站周围, 积极参加站办各项活动, 使全镇创作活动常抓常热, 每年都能按计划完成创作任务。
建设和壮大业余作者队伍, 繁荣群众文艺创作, 不仅仅是文化服务中心的事, 应该是各级领导和业余部门所共同关心的事。要让各级领导把群众文艺创作摆上工作议事日程, 不能停留在一般的号召上, 更重要的是体现在真抓、紧抓上。
雷育红, 1972.4-, 女, 汉族, 广东梅县, 大专, 助理馆员。
有效措施, 切实加以改变。我们相信, 只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 牢固树立和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 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农村文化建设就一定能够开创新局面。
作者简介:
2011年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
自 查 报 告
为进一步规范我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管理,提高项目服务质量,逐步实现均等化,根据《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考核方案》和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考核指标体系》及贵州省卫生局《关于开展2011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检查考核工作的通知》精神,我院于2011年1月至2011年12月,对我院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资金使用及9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开展情况进行了自查,现将有关自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主要做法
(一)领导重视,提高认识
自2011年1月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实施以来,我院就将此项工作做为重点工作来抓,今年12月按照卫生局有关文件精神组织人员对2011九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执行情况进行了自查。
(二)全面自查,严格考核
此次自查由院长张信强组织,通过听取各村卫生室负责项目人员汇报,查看档案等形式进行。自查的内容主要为:是否实行组织管理,是否规范使用资金,是否按要求建立健康档案,是否按要求开展慢病管理、老年人保健、重性精神病管理等。
1、项目组织管理和资金使用情况
为切实加强对项目工作的统一领导和管理,确保实现项目预期工作目标,我院切实加强和规范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专项资金的管理,实行专
户核算,确保项目资金专款专用。各项健康教育活动中使用的资金均在此范围内。
2、九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执行情况
居民健康档案管理:我院通过集中建档、门诊建档、入户建档等方式来提高建档率,进一步提高了重点人群健康档案的建档率。共建立居民健康档40015份,建立率达到了85%。其中电子档案已录入40015份,电子档案建档率达到了66%。
健康教育:为了提高全民的健康水平,普及卫生知识,我院利用各种形式的健康教育宣传,设置了宣传栏,每季度更换一次,根据季节不同制做了多种宣传资料,通过集贸市场发放宣传单、电子显屏、学校集中培训等形势大力宣传,提高了居民的健康水平和健康生活方式及防病的相关知识,全年发放3种宣传资料,其中包括1次中医知识,总计发放宣传资料1500余份,全年进行了3次健康教育知识讲座,其中包括1次中医知识加大中医知识的普及。参加参与健康教育知识讲座200余人次。参加各种培训在岗人员和村卫生室人员总计50人。更新健康教育宣传栏全年共20余次。
预防接种:不断加强预防接种的规范化建设,今年我院乙肝首针接种率在75%以上,乙肝、麻诊疫苗接种率在95%以上,其他麻诊疫苗均在90%以上。
儿童保健与孕产妇管理:我辖区共有自然村14个,年平均生育儿童400余名,为了更好地开展儿童保健工作,我院依托村防疫医生和计生专干的平台,对辖区内0-6岁儿童彻底地进行了摸底排查,为其建立儿童保健手册,对新生儿进行访视,并纳入保健管理,根据年龄段不同对其进行体格检查,为所有适龄儿童建立了居民健康档案,并及时更新档案内容,儿童健康管理率70%,儿童系统管理率60%。
孕产妇健康管理:我镇共有常住人口7万多人,孕产妇年平均400
余人,为了提高高孕期妇女的保健管理,我院及时地和妇幼、婚检、结婚登记、镇计生办进行沟通统计,最大限度地摸清辖区内孕产妇数量及分布情况,及时地为孕妇发放叶酸,为产妇建立了保健手册,开展2次孕期保健服务及产妇分娩后访视及产后42天健康检查。
老年人健康管理:我镇共有65岁以上老人5500人,根据项目要求,我镇卫生院组织了业务精干的大夫对行动不便的老人进行入户检查,对患有慢性病的老人进行了健康知识普及、对其服药及生活方式进行健康指导,提高了老年人的防病知识和生活质量。
高血压患者健康管理:按照《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2011)版》的要求,坚持为辖区内35岁以上常住居民首诊测量血压一次,对已确诊高血压患者每年进行一次体格检查并免费测量血糖一次。2011年已建立高血压患者档案2464份,建档率达到70%,高血压患者管理率达到85%,管理人群血压控制满意率达到70%。
2型糖尿病患者健康管理:对已确诊糖尿病患者每年进行一次体格检查并免费测量血糖一次,及每年至少4次的面对面随访。
传染病及突发公共 卫生事件报告和处理:按照疾控中心的文件要求,我院建立了传染病报告制度、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制度,配备了专门的疫情报告员。按照传染病管理要求,建立了传染病门诊,并做到及时发现及时报告,传染病报告及时率、报告率100%。定期对院内人员和村防疫医生进行传染病防治知识技能培训,并协助疾控中心开展了疫点处理,对密切接触者进行排查,留观、随访,做好预防消毒工作。根据卫生日的主题开展了结核病、艾滋病等防治知识的宣传,积极配合市疾控中心对非住院的结核病、艾滋病人员进行治疗管理,有效地遏制了传染病在我镇的流行。
二、存在问题
1、公共卫生服务队伍不健全。由于我乡实际情况从事公共卫生服务人员比例不足,没有固定的人员负责,现公共卫生负责人为兼职,难以满足公共卫生工作需要。
2、项目执行水平有待提高。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的覆盖面存在不足,居民健康档案建档率、健康档案计算机管理率偏低,已建档案存在诸如:缺项、漏项,随意涂改,健康体检不及时等不规范现象。
3、慢性病人系统管理不规范,随访不到位;妇幼保健工作水平参差不齐,围产期保健、体弱儿筛查工作有待进一步加强;重性精神疾病的管理存在较大空白。另外,由于部分村居民电话变更,未能及时更新信息,导致部分档案无法核实。
三、下一步工作安排
1、.加强组织领导。要把建立农村居民健康档案工作作为我院工作的重点,促进城乡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的一项民心工程来抓,明确责任分工,细化工作措施,确保圆满完成工作目标。
2、进一步明确负责人职责,将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项目纳入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目标考核内容;充分发挥我乡疾控、保健对村级工作的指导、培训职能,扩大培训范围,规范居民建档技术服务,加强技能培训,提高服务质量;建立健全有效的绩效考核机制。
3、加强居民健康档案信息的落实更新,对工作突出的人给予资金奖励政策。
4、规范九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管理流程,认真学习九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相关规范,加强人员培训,要对相关工作人员进行业务培训,使其全面掌握健康档案的建立、管理、使用等基本知识,提高健康档案的质量,确保2011年下半年九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目标的完成。
5、继续核查每个村居健康档案相关工作,对信息及时查漏补缺,完善公共卫生工作。
安场卫生院
【公共文化自查报告】推荐阅读:
税收促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调研报告09-23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情况09-15
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情况06-03
中日公共图书馆文化服务比较06-03
长沙市公共文化设施现状与分析10-19
2020年公共节能工作自查报告09-27
公共租赁住房项目建设自查报告09-15
区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工作总结05-31
公共卫生项目进展情况自查报告0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