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校教育信息化(精选8篇)
作者:周丽芳
来源:《科技创新导报》2011年第16期
摘 要:本文根据信息化时代的特点,结合新课改理念分析了职校《电工基础》教学效率低的现状,并提出了与时俱进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信息时代职校电工基础与时俱进策略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1)06(a)-0142-01 当前我国已步入信息化时代,国家正在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以促进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但由于受传统观念影响,职校很多教师的教学观念还是停留于现状。这其中也包括不少电工基础教师,他们对学生采用填鸭式教学法,以个人为中心,完全占据主体地位,而学生则成为欣赏其表演的观众,课堂气氛沉闷,教学效果低下,长此以往对学生专业技能的发展极为不利。笔者认为《电工基础》课的教学模式和教学理念必须与时俱进,进行一定程度的改革方能适应当前社会发展的趋势。现笔者将对此展开相关探究。1 实施快乐教学法
《电工基础》是一门理论性较强的电子类专业课程。对广大中职生来说有一定难度,因为不少学生在初中时数、理、化基础特别差,进入中职后又没有树立学好专业的思想,在学习上缺乏主观能动性。面对如此学生,很多教师在教学中毫无激情,认为钻研教学法对中职生没有任何价值。在这种思想支配下,一些电工基础教师完全无视新课改理念的存在,仍然照搬传统的教学模式,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形成了严重的钳制。因此,在电工基础教学中可引进快乐教学法。具体可从以下两方面着手:第一、通过实验教学调动学生积极性。中职生文化基础差,而电工基础课理论性较强,如果教师一味对学生进行枯燥的理论分析,难以调动其积极性。因此,要注重实践教学,这样不但能激发学生对电工基础的兴趣,又能提高他们的实践动手能力,培养其创新思维。譬如在教学“楞次定律”时,由于该定律的内涵较为深刻,不易理解,很多学生对定律中“阻碍”两字理解肤浅,因此不能灵活运用该定律。对此,我抛弃了传统的理论分析法,运用实验教学法,创设温馨和谐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其乐融融的教学氛围中思考问题、探索楞次定律的内在意蕴,我则对学生的讨论交流进行适时点拨,完全以学生为主体。在这样的教学情境中学生的热情高涨,并深刻理解了楞次定律。可见实验教学法在电工基础教学中可发挥出理论式教学难以想象的优势,不但能强化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更能激发学生的求异思维。第二、教学过程须从“唯本”转向“百科”。目前很多教师在电工基础教学中仅是局限于对课本知识的传授,从而导致理论知识和实践完全脱节。这种教学方式只会把学生引向死胡同,将严重阻碍其实践能力的发展。而实践能力对中职生来说尤为重要。职业教育的主要目的就是培养具有实践经验的应用性人才,龙源期刊网 http:// 对于电子专业尤为如此,如果教师在教学中仅是注重分析书本知识,“纸上谈兵”,学生的动手能力难以提高,这和职业教育的宗旨是完全背离的。因此电工基础教师在教学时也应注重把教材中的内容和实践生活紧密联系起来,用生活化的语言去解释抽象的理论知识,这样就能获得深入浅出的教学效果。譬如在分析“正弦交流电”中的电压和电流的关系时,我用一句话概括了蕴含其中的规律:“感压压在前”。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当你在驱赶鸭子时,鸭子总是在大家的前面。通过这样联系实际生活进行解释,既让学生清楚地认识到:在“电感性电路中”电压要比电流超前,又激发了学生的兴趣。2 实施情感幽默教学法
很多教师认为《电工基础》是一门理科性的专业课程,教师在传授知识时只须把问题阐述清楚即可。这种传统的教学观念在实施新课改理念的今天是完全行不通的。当今学生,尤其是中职生对教师的语言都有较高的要求,希望教师的教学语言能够生动形象、幽默诙谐,富有吸引力。因此,广大电工基础教师一定要提高教学语言的艺术性,通过幽默的谈吐、风趣的语言调动自身的情绪,以此感染学生。无数教学实践证明:在电工基础课的教学中教师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往往能有效吸引学生注意力,让他们从内心佩服教师、信赖教师,从而激发其学习兴趣。譬如在教学楞次定律时,我运用比喻的手法对该定律进行阐述:在阳光照射的淤泥塘中,当你一脚踩上去,稍微硬一点的地方会阻碍你沉下去,而当你沉下去之后,你想拔出你的双腿,可是泥塘中的淤泥又会阻碍你拔出双腿。通过这种比喻的方式不但能把楞次定律阐述得尤为形象深刻,更能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其深刻理解定律的内涵。此外,教师在教学中还应充满感情,用丰富的情感去点燃学生学习的热情。从教育学角度而言,教师在教学中须具备一定的情感,才能营造温馨和谐的教学氛围,才能令学生从内心接纳教师,从而令其主动探求知识。因此,电工基础教师在教学时一定要面带微笑,在课堂上和学生说的每一句话都要蕴含着对他们的希望和期待。其实很多学生就是从教师的期盼中不断进步、不断成长起来的。同时教师在课堂上表现出的热情,能令学生产生感情上的共鸣,从而调动其主观能动性,令其更为深刻的理解教材中的知识点。长期对学生进行情感教学,既可让他们认真探索理论知识,又能与其进行情感交流,融洽师生关系。这二者融为一体将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把教学活动由最初简单的趣味性转化为充满热情的知识探索。一旦达到这个境界将会令学生的创新思维获得极大发展。因此,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体现出对学生的关爱之情,消除学生和教师之间的距离感。只要师生之间真正地形成了一种信任、和谐、愉悦的关系,教师就能在教学中游刃有余、左右逢源,让学生主动探索知识,进而提高课堂效率。
实施多媒体教学法
多媒体教学把声音、图像、动画、文字融为一体,形象直观,极富动感。运用于电工基础教学中能把抽象问题具体化,复杂问题简单化。尤其是处理一些重点及难点问题时,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不但能把问题阐述得清晰明了,更能通过极富动态的演示画面激发学生对电工基础课的兴趣,获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在实际教学中,我则根据新课改理念把传统教学手段和多媒体教学有机结合起来,对一些简单直观的知识点我则运用传统的教学手段(粉笔、黑板)通过课堂讨论的方式引导学生自己解决,而对一些抽象的理论知识,我则制作flsah、PowerPoint课件,通
龙源期刊网 http:// 过动态的画面把抽象的问题直观形象地展示出来,同时还可运用MultiSIM等仿真软件制作相关教学资料,这样可以减少学生的学习难度,对广大中职生来说,是一个极大的优势。因为不少学生在学习电工基础的过程中就是因为抽象思维能力欠缺,从而导致理解问题不够透彻,而多媒体教学完全能弥补这一不足。广大教师应充分利用多媒体这一优势弥补中职生思维上的缺陷,大力开展教学,定能获得良好效果。4 结语
综上所述,如果广大电工基础教师能根据新课改理念,充分考虑中职生的具体情况,实施以上教学策略,定能调动学生积极性,提高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至2 0 1 5年, 上海市中等职业学校将基本完成校园信息化建设工作。这是从上海市教委近日印发的《上海市中等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行动计划 (2 0 1 1-2 0 1 5) 》中传出的信息。
至2 0 1 3年, 上海市中职校按不低于每5个学生一台、每个教师一台的标准配备计算机;建成至少1间5 0座的电子阅览室;建设多媒体网络教室, 最低满足2 0%在校学生同时使用。至2 0 1 5年, 完成中职校数字化校园的硬件设施建设, 基本实现信息化教学和移动办公。同时, 全市范围内将建设若干个具有智能环境控制、电子课程教学、移动学习、网络教研、智能教学录播、远程协作共享等功能的智慧教室。此外, 还将建立上海职业教育资源中心, 推动中职校数字化图书馆的建设。
关键词:信息素养教育;图书馆工作;职业技术学校
一流的学校应该配备一流的图书馆。图书馆建设已愈来愈为有识之士所关心、重视。近年来,在经费严重不足的情况下,各职校领导仍给予图书馆尽可能多地投入,这足以说明学校图书馆的重要性。物力、财力上的投入确保了图书馆具有先进的硬件设施,图书馆建立、健全各项工作、规章制度,提高服务水平,改善服务质量,使图书馆具有了一流的“软件”。然而,本人认为在职业技术学校图书馆诸多的工作中,最重要、最基础的工作是对学生进行信息素质教育。通过此项教育使职校生具备最基础的信息素养能力,即基础图书馆应用知识和基础计算机应用能力。
服务是图书馆存在的理由,图书馆的一切工作都是为读者服务。在图书馆服务的两个动态交互过程中,图书馆自身对信息(知识)的分析和组织固然重要;但其根本着眼点应该是帮助用户捕获、分析和应用信息(知识),然而,在实际工作中,我们经常过分关注内部业务的组织和管理,对于“用户驱动”——图书馆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反而思之甚少。在信息时代,新知识不断涌现,知识更新的周期大大缩短,只有掌握了信息检索的理论方法和技能,具有良好的信息素养,才能花最少的时间和精力,及时准确地获取自己需要的知识,谋求自身发展。
教会学生如何充分利用图书馆,是图书馆工作中最基础、最重要的工作之一。在现代化教学中,图书馆是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它是第一课堂的组成部分,也是重要的第二课堂。要使学生成为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的合格人才,就必须使之成为有信息素养的人,就要教会他们如何利用图书馆,否则,图书馆中的一流硬件设备便失去了存在的价值,图书馆的一流服务也只能是空谈。可以从普及图书馆利用与文献检索知识着手,对职校生进行基础信息素质教育。
图书馆知识的入门教育
大多数刚进入职业学校的学生对图书馆缺乏正确认识,甚至缺乏感性认识,更谈不上怎样利用图书馆。因此,新生入校后对他们进行图书馆知识入门教育十分必要。这一环节教育的目的是使学生通过这一阶段的教育,熟悉图书馆,在他们的配合下,启动运行对新生的流通环节。这一阶段教育的特点是时间紧,不能集中专题、专门讲解,学生的感性认识差,基本无动手能力。
这一阶段的教育内容应以以下几个方面为主:简单介绍图书馆知识,包括图书馆的概念、职能等;结合本馆实际介绍文献及其组织,包括文献的类型与特点,本馆馆藏文献的特點,馆藏文献的组织,即分类排架及检索知识;介绍图书馆的服务工作,包括流通服务,阅览服务,参考咨询与情报服务;介绍图书馆的目录,包括目录的种类,目录的排检法,重点介绍本馆的目录体系;介绍工具书的使用方法,包括工具书的特点,常用工具书简介,工具书排检法;常用中文数据库的使用;介绍图书馆的利用,包括办理借书证,借阅方式,规章制度等。
入门教育的方式宜采用参观图书馆,使学生建立对图书馆的感性认识。编写发放具有自学特点的介绍图书馆知识、图书馆文献及其组织、图书馆服务工作、图书馆目录、工具书使用法、图书馆的利用等内容的小册子。职业学校在学生管理中普遍采用每班配一名班主任的做法,应将这种管理形式视为图书馆工作的一大优势加以利用。首先应该培训班主任,由班主任向本班学生系统介绍图书馆利用的初步知识。为训练新生的动手能力,加强实践环节,图书馆各流通环节上的工作人员应对新生进行全面指导。如办理借书证时对新生进行专题讲解;给新生发放借书证后的几周内,使新、老生错开借阅时间,在流通环节上给新生创造一个宽松的学习、熟悉利用图书馆的外部条件,使其有充分时间进行实践;新生借阅时派专人进行现场答疑,纠正新生借阅环节中的各种不规范做法等。
关于《图书馆利用与文献检索》
知识的一般教育
信息素质教学重在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也是教育学中建构主义教学理论的目标。要达到教会学生利用图书馆,使课外阅读与教学密切结合,促进教学质量不断提高的目的,首先应教会学生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及课程进展情况,借阅不同程度的参考书深钻细研,利用图书馆的有关藏书解疑释难,印证、加深课堂知识,扩充、更新课堂知识。要做到这些,就应开设《文献检索与利用》课,使学生通过学习,全面系统地掌握文献检索与利用的技能,具有独立获取信息的能力。然而,多数职业学校没能做到这一点,没有开设此门课程的原因在于:第一,没有时间和专业教师开设课程、没有专用教材。第二,文献检索课实践性强,然而学生很难得到实践机会,因而缺乏兴趣和应有的重视。
目前,国家非常重视职业技术学校的发展。江苏省职业学校的图书馆事业发展很快,在人才和物力上都具有自己的优势。江苏省职校图书馆系统完全有能力在省职教中心的领导下,编写出一套有职业学校特色、适合职业学校使用的《文献检索与利用》课教材,也完全有能力制作出相应的教学光盘,从而解决教材、开课人员的问题。另外,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可集中各图书馆中有能力的工作人员,对学生进行实习辅导。可将这一阶段的集中教学安排在专业课全面展开的学期。原因在于专业课的全面展开需要学生查阅大量文献资料,这就使得学生有大量的文献检索与利用的实习内容。另外,学用结合,能够提高学生对文检课的兴趣,而且,学了就用,能够使学生记得牢、掌握得快。这一阶段的教学内容应以文献检索的概念和意义、检索工具选介、文献检索方法、科技资料的积累方法及科技写作常识等为主。
学生毕业前夕,十分需要科技写作、制定检索策略的知识。此时,再次对学生集中进行有关文献检索与利用知识的教学十分必要。学生在这一阶段集中的要求是迅速、系统地查找出毕业设计所需文献资料;面对大量的案头资料写出一篇高质量的毕业论文。在进行检索策略的制定与查找文献的步骤这一内容教学时,应复习文献检索的方法、工具书的使用等内容,应将与学生毕业论文有关的事例补充到科技写作常识的教学内容中。这些教学内容的共同特点是综合性较强,是整门课程的归宿。学生掌握这些内容的程度就是衡量学生学习这门课程的标准。在此期间,图书馆应抽出一定数量的工作人员,对学生进行耐心、细致地指导,如条件允许,可延长学生阅览室的开放时间,并由专人辅导。这样既方便学生进行毕业设计,又使学生得到了文献检索技能的全面实习、锻炼。
信息时代的学习,应是一种主动的学习,一种基于信息的学习,一种以多媒体为主要手段的学习。文检课教学内容也应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不断更新,要教会学生计算机检索知识与技能、电子资源检索方法,培养学生应用计算机网络获取信息的能力,让学生学会遨游于信息海洋,学会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增强自身的学习能力、提高信息素养。图书馆要尽可能为学生创造实践机会,充分发挥电子阅览室的作用,指导学生开展各种信息实践活动。
总之,要使学生成为出色的终身学习者和未来的劳动者,就必须使之成为有信息素养的人。职业学校图书馆工作人员对学生在校期间所进行的一切服务,都是围绕教会学生充分利用图书馆,提高其获取信息的能力这一中心进行的。图书馆教育功能的发挥,为学生获取继续教育、增强信息素养能力,创造了必要的条件和保障。
我国著名教育学家和图书馆学家刘国钧先生认为,图书馆教育是学校教育的一部分,“图书馆在教育上的价值,有时竟过于学校”。因为“学校之教育迄于毕业之年,图书馆之教育则无年数之限制;学校之教育有规定的课程之限制,而图书馆教育则可涉及一切人类所应有之知识;学校教育常易趋于专业,而图书馆教育则为知识之源泉”。“人之一生,在学校时少。然则图书馆教育,苟善用之,其影响于社会、于人生者,且善于学校”。本人非常赞同刘先生的观点,如果说图书馆是人类知识的宝库,那么使用图书馆的知识就是打开这座宝库的钥匙,一旦将其掌握在手,就能够获得各种知识,并使之服务于我们的学习、生活和工作。
参考文献:
[1]曾晓牧,孙平.高校信息素质教育发展的基本架构[J].中国图书馆学报,2006,(2).
[2]黄俊贵.公共图书馆的服务原则及其实践[J].中国图书馆学报,2006,(6).
[3]万里鹏,郑建明.超越传统:信息构建与图书馆服务再选[J].中国图书馆学报,2006,(5).
[4]刘纪菲.如何加强高校学生的信息素养教育[J].中国图书馆学报,2006,(4).
[5]陈希,彭一中.图书馆的功能、价值与构建和谐社会的关系[J].中国图书馆学报,2007,(1).
作者简介:
刘长凤(1958—),女,山东济宁人,扬州生活科技学校图书馆馆员。
近年来,幼儿艺术领域教育成为幼儿教育的热点之一。这对中等职业学校学前教育专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目前的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学存在诸多问题,其教学效果很难满足新时期幼儿教育的需要。
近年来,幼儿教育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幼儿艺术教育成为幼儿教育的热点之一。新《纲要》中把幼儿的学习内容分为科学、社会、健康、艺术、语言五大领域。艺术领域人才的培养,对于学前教育的实际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一、学前教育艺术领域培养目标
学前艺术教育目标包括: 能初步感受并喜爱环境、生活和艺术中的美;喜欢参加艺术活动,并能大胆地表现自己的情感和体验;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艺术表现活动。要注重幼儿的参与,注意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表现美、创造美的审美情趣等。
这些新变化要求幼儿教育的教学模式要多样化,其过程要充分体现幼儿艺术教育的综合性、游戏性、审美性和创造性的特点,这对幼儿教师的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针对这些目标,我校学前教育专业开设的主要课程有音乐欣赏、声乐、琴法与伴奏、舞蹈、幼儿舞蹈创编、幼儿音乐创编、幼儿简易乐器演奏、美术、手工制作、学前儿童艺术教育等。
二、学前教育艺术教学存在问题
(一)学生特点
中等职业学校的生源以普通高中升学无望的初中毕业生为主,由于近年来国家加大对中职教育的投入,进入中职学校的门槛越来越低,招收进来的新生素质参差不齐,绝大部分学生来自农村,大多数学生所就读的初中根本不重视音乐、美术课,许多学生在艺术方面的知识几乎是空白的。拿音乐来说,有的学生虽然能唱歌但不识谱,乐理知识和音乐常识知之甚少,甚至还有的学生五音不全。由于学生音乐基础较差,又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缺乏自觉学习的能力,进入学前教育专业学习后,面对技术性和操作性较强的音乐学科,很多学生感到不适应,随着学习内容难度的加大,学生更是力不从心。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往往在自己感兴趣的活动中才能显现出更高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但现实情况是,一些学生的专业兴趣不强,这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曾有教师对所在学校的153名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发放了《专业兴趣和艺术素质调查问卷》。从调查结果看,喜欢幼师职业,想从事幼儿教育工作的只有33人;有45人是因为喜欢唱歌、跳舞、弹琴才选择本专业的;有32人是家长选择的,认为学前教育专业好找工作;因为喜欢小孩儿但对幼儿教师工作性质并不了解的有28人;有12人是为了上学有个伴才报名的;还有2人初中都没有念完,推向社会家长又不放心,只想找个地方混日子。真正喜欢本专业,喜欢幼儿教师职业的学生还不到四分之一,可见学生的专业兴趣不强,也说明学生和家长并不了解幼儿教师的职业特点,糊里糊涂就选择了学前教育专业。面对这种状况,教师除正常的教学之外,还必须做出大量的努力,端正学生择业观念,进一步强化学生的专业兴趣;否则教学难度大,直接影响到教学的顺利进行。
(二)教师因素
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的艺术教师有一部分来自专业的艺术院校,所接受的都是学院的艺术教育,在从事学前教育专业教育时仍沿用着学院的教学模式。这必然导致在教学过程中重技能轻实践的后果,不能体现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学特色,背离了培养学生综合艺术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初衷。由于近几年中职学前教育专业招生情况较好,教师师资短缺,专业教师承担着超课时工作量,同时还要兼任其他行政工作,根本没有时间深入幼儿园了解行业的实际需求,更没有时间外出学习和培训,只能“闭门造车”。
(三)教学管理与考核制度不完善
许多中职学校在教学管理方面自由度较大,教学内容和教学进度的安排不成体系,也没有一套规范的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考核体系,使学生对幼儿教师标准和应具备的艺术素养及能力缺乏清楚的认识,导致学生对学习的重视不够,学习动力不足。
(四)偏重于对知识技能的培养,忽略相关学科知识整合能力的锻炼
艺术教育作为学前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和谐的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由于受专业院校教学体系和模式的影响,在幼教艺术领域教学中普遍存在重音乐技巧训练,轻教学能力培养的弊端。比如声乐,主要强调的是发声的状态和位置,对学生教唱的都是一些声乐曲;乐理,主要强调对知识点的把握和运用等,很少提到如何演唱幼儿歌曲,如何运用这些乐理知识创设音乐游戏等。
三、艺术人才培养的具体措施
(一)主体性原则
主体性原则是指承认,重视并坚持主体在实践和认识活动中的地位和作用的原则。优质的音乐教育应该是以学生为本,使每一名学生都得到良好的教育。在中职学前教育专业艺术教学中,我们坚持主体性原则,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法,设计一些可以让学生主动参与的教学活动,如音乐创编活动、小组竞赛等等,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二)创设情境,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
创设轻松、愉快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采用生动、有趣的语言和灵活多变的方法。在教学中,教师要化抽象为具体,化枯燥为趣味,且懂得随机应变。如声乐教学中常出现为了追求“高位置”而脱离自然、喉头上提、高音吃力、状态不积极等现象。针对这种情况,如换另一种表达方式——主持人朗诵,并让学生在模仿中体会高位置的感觉,便会收到很好的效果。又如在训练歌唱的呼吸时,用“闻花香”让学生体会深呼吸,让他们尽情去“嗅”,用心去“闻”,这样稍作点拨,课堂气氛就变了,学生的情绪和兴趣也会油然而生。教师用生动、风趣,富于幽默感的语言代替了抽象、难懂的专业术语,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代替死板枯燥的理论讲解,营造了一种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使学生产生新奇感,激起求知、探究的欲望,从中体验到学习的快乐。
(三)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运用
教师要学会运用多种教学手段,特别是多媒体技术等现代教学手段,创设教学情景,给学生带来视觉和听觉上的直观感受,拓展审美想象的空间。现代教学手段的运用还可以打破时空与课堂环境的界限,丰富学生知识。例如在课堂上,教师给学生播放优秀幼儿教学录像,可以让学生在没有深入幼儿园实习的情况下,身临其境地感受未来从业的环境,近距离了解幼儿教学的情况和当前先进的幼儿教学方法,为学生的岗前培训活动奠定基础。
(四)培养学生学科的综合应用能力
要使我们培养出来的`学生能够适应社会的多元化需求,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师有着不可推卸的义务和责任。要与时俱进,了解当今社会的需求,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和教育能力,利用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和有效的教学策略,加强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任何一堂幼儿活动课的教学,不仅仅要用到音乐课程中的节奏、视唱、配弹、歌唱等,在活动前还需要运用美术课程中所学的手工、绘画等来准备道具;活动过程的设计要有幼儿心理学、教育学、卫生学等知识作为教育教学的理论基础;幼儿园活动设计课程的教学应明确地指导学生如何设计教学活动,安排活动的程序,设定活动的环节,表现活动的主题,抓住活动的重难点等;而舞蹈、幼儿体操、童话故事等所有科目的知识技能都能使活动过程表现得丰富多彩,达到幼儿艺术教育的目的。如在歌唱《癞蛤蟆和小青蛙》的教学活动中,在开始部分结合律动,以说唱的形式和小朋友相互认识;通过出示事先制作的手工图案,并结合故事讲解引入活动主题;在节奏、声势的伴奏下让小孩逐渐熟悉活动的主题素材——歌曲;最后在角色扮演的环节综合运用到各种元素,尽量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表演潜能,达到活动的目的,也凸显了活动的重难点。这是一个幼儿歌唱活动教学的案例,却包含了多项相关教学内容,音乐、美术、舞蹈、幼儿园活动设计、幼儿心理学、幼儿教育学、幼儿卫生学、幼儿体操、童话故事等,都为幼儿各项活动的开展提供了条件。对这些课程的学习,促进了学生对理论知识的了解和掌握,提高了学生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同时也为幼教课开展渗透幼儿艺术活动元素的教学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五)创设真实的问题情境,提高学生实践能力
在当前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学活动中,学生所学与生活中所要解决的真实问题还存在很大的差距,这对学生教育实践能力的培养非常不利。因此,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师应从学生的就业实际出发,创设真实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利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使学生以一种特殊的方式体验未来职业中所要面临的真实情境,实现我们的教学目标。
(六)恰当的分层教学
20世纪中叶,美国和日本等国发展了分层教学,使教学真正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个学生都能学有所得,学有所长,学有所用,促进学生个性健康发展。在20世纪80年代,我国普教的一些学校也进行过分层教育系统的研究与成功实验,力图从学生实际出发,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获得进步与发展。
而我国的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的音乐教学中,大多还在采用传统的集体授课模式,采用统一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和千篇 一律的教学方法,这显然不能适应学生的发展。职业学校应更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教学不能脱离学生实际,在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学中实施分层次教学势在必行。
分层教学具体实施中应注意的几个环节:合理分配和利用时间;分层教学要灵活,随机应变;分层教学中的提问;分层次评价。
内容摘要:休谟曾说过:“没有道德情感,就没有道德行为,只有当下、直接的情感才能激发意志,产生行动。”伟大的感情才能产生伟大的人物,古往今来,人们都很重视道德情感教育。要提高德育课的教学效果,就必须在教学中,抓住学生的道德情感形成、发展的心理特点,灵活运用相应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情感场的氛围中,积累道德情感的感受和体验,从而使道德情感得到内化和升华。
关键词:道德情感
以境育情
以理育情
以情育情
学生品德的形成,就其最基本的心理过程来说,是一个从知到行的过程。由知到行的转化过程中是离不开道德情感的,道德情感是指“根据一定的道德需要、道德原则感知、理解、评价现实时所产生的一切情绪体验”。道德情感是由道德认知转化为道德行为的催化剂,加强情感教育是完善学生品德的重要条件。休谟曾说过:“没有道德情感,就没有道德行为,只有当下、直接的情感才能激发意志,产生行动。”爱尔维修也曾断言:只有“伟大的感情才能产生伟大的人物”,他强调的正是道德情感对完善自身、提升人格所具有的重大作用。由此可见道德情感教育对学生的品德的形成有很重要的作用。朱小蔓教授认为,“道德情感教育强调以感受体验为基础,以情感态度的养成为表征,以情感与认知相互影响,彼此促进为发展过程,以培养情感性道德人格为目标。“”它的操作要求是以情动感受、体验共鸣为内在机制的情感反应模式和移情共感模式为主,创设情境,再现生活,加深感受,把道德认知和道德情感结合起来。”[1] 有研究显示,“学生们把不喜欢德育课的原因集中归纳为两点:(1)教材的内容问题,占总数的42.8%;(2)授课的方式方法问题,占总数的17.1%。而把喜欢上德育课的原因集中归结为一点,即:授课的方式方法生动活泼,占总数的39.9%。”[2]可见,适合的教育教学方法对提高德育课教学效果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要提高德育课的教学效果,就必须在教学中,抓住学生的道德情感形成、发展的心理特点,灵活运用相应的教学方法。
(一)重视学生的情感性学习,以理育情。情感和认识是相互促进的,相互干扰的。一方面,认识是情感产生的基础,认识越丰富、越深刻,情感就越丰富、越深刻;而在认识的基础上产生的情感又反过来推动和加深人的认识。另一方面,不正确或肤浅的认识也可以引起不正确的或肤浅的情感;而不良的情绪和情感也会影响人们对事物的认识。所以,在对学生思想品德的培养中,必须以理育情,从提高学生认识水平入手,以理智来支配情感。抓住教材中的情感因素,知情交融,情理通达。[3] 德育课教学是培养学生道德情感的主渠道。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教材的内容和学生的实际,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如讲授法、讨论法等,将教材中的道德理论深入浅出地传授给学生,为培养相应的道德情感打下坚实的认识基础。正如赞可夫所言:“教学法一旦触及到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这种教学法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教学中,教师应努力将以理服人与以情动人有机统一起来,使道德理论融入学生心中。因此,教师要注意用饱满的激情传授道德知识,用富有感情色彩的语言渲染道德情感,用生动的事迹树立道德榜样,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使其在心灵深处产生共鸣,在愉悦的心境中开启智慧、陶冶情操。
(二)创设富有情感因素的教育情境,以境育情。情绪情感的情境性是指人的情绪和情感总是在一定情境中产生的。情绪情感具有情境性的特点,是以境育情的心理学依据。[4]情境教育法是思想品德教育方法之一,教师要根据教育教学内容,创设适宜的环境气氛和特定的学习情境,使学生的情感受到感染,从而达到加深理解道德观念的目的。
1、教学中,使用电影、电视等电教媒体以及挂图、实物等直观形象把学生带进某种特定的情境之中,以具体的形象激发学生的道德情感。
2、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的要求组织学生走出课堂,去实地参观、采访,通过开展社会调研使学生了解社情民意,把所学理论知识、社会现实、自我情感联系起来,增强关心他人、关心社会、乐于奉献的道德情感。
3、根据教育教学需要请英雄模范等先进人物走进课堂,联系职校生的思想实际作报告,讲述自己的经历和心理历程,让学生从中受到熏陶洗礼。
在学生道德品质形成过程中,情理往往是相互交融在一起的,道德教育不仅需要理性的灌输和培养,更需要情感的陶冶和丰富。
(三)发挥和谐师生关系的道德情感教育功能,以情育情。
有研究表明,在4130位被调查的中学生中,回答“你有心里话最愿意跟谁诉说”时,选择“老师”的,仅有23人,而选择“在网上找一个不相识的诉说”的却有220人之多。[5]这种隔离感,对于发挥德育教育的功能说来,不能不说是一个严重的障碍。德育课教学过程既是一个认知过程,也是一个情感交流过程,因此,教师教育学生既要以理服人,又要以情感人。
良好的师生关系的核心是理解与尊重。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不能无视学生的情感、个性,简单、粗暴地对待学生。一个缺乏安全感、缺少爱和自尊心受到严重伤害的学生,不可能有效地积累积极的道德情感。以情育情,也叫做情绪情感的感染性,是以情育情的心理学依据。教师要用适当的情感表达方式,帮助学生正确地理解道德的社会意义。
1、教师要运用自身的情感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教师对学生真诚的爱与期望,是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会激起学生对教师的信任感、亲切感、依恋感,从而乐于接受教师所讲的道理,这就是“亲其师,信其道”。
2、善于表达真情,发挥表情的信号功能。教师在讲解道德范例、分析道德准则时应投入真情,充分发挥真情的信号功能,如丰富的面部表情,语音的抑扬顿挫及适当的机体表情等。“非语言沟通在人类社会沟通中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四)培养学生道德情感的自我调节能力
如前所述,职校生的道德情感虽然有了明显的发展,但仍然存在许多不足,他们的道德情感往往会流露出某些矛盾和不稳定性,表现出容易冲动、难于自制等特点。
在教育教学中,要特别注意培养学生道德情感的自我调节能力。例如,在《哲学常识》第七课讲述“实现人生价值需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创造必要的主观条件”时,就着重提高道德素质和心理素质问题,我遵循了下列做法:首先,让学生知道什么样的情感是好的,什么样的情感是不好的,应该怎样正确表达自己的情感。其次,启发学生了解自己的情感的弱点,平静而理智地悦纳自己,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预见到某种消极情感表现的后果,学会理智地控制情感。再次,对于学生的消极情感不要简单禁止,要了解原因,耐心改变学生对消极情感的错误认识。要善于引起并维持学生的积极情感,使其愉快接受教育,有利于积极体验的产生和良好品德的形成。[6] 在职校德育课教学中,我们必须加强对青年学生进行道德情感教育,坚持正确的指导思想和科学的方法,帮助他们培养良好的思想品德,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参考文献:
文/韩连生
摘 要:文化自信是主体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当前职校生文化自信普遍缺失:必须通过公共文化基础课和人文素质选修课的教学来加强对职校生的传统文化教育,同时开展校园文化活动和校外文化实践活动,提高职校生的文化自信。
关键词:职校生;文化自信;传统文化教育
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的贵州代表团讨论时说:“一个国家综合实力最核心的还是文化软实力,这事关精气神的凝聚,我们要坚定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最根本的还要加一个文化自信。……今天,我们不仅要坚定‘三个自信’,也要大力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去其糟粕、留其精华,增强文化自信。”
文化自信是主体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只有对自己文化有坚定的信心,才能获得坚持坚守的从容,鼓起奋发进取的勇气,焕发创新创造的活力。肩负着建设祖国未来任务的职校生的文化自信应包括如下内容:(1)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主流文化的价值认同。职校生应该把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放到应有的地位,做到既不妄自尊大,又不妄自菲薄。(2)对外来文化的批判与借鉴、扬弃与取舍。职校生对西方文化思潮应该持科学的态度,批判其糟粕,吸收其精华,博采众长。(3)对本国文化的未来发展抱有坚定的信心。职校生应坚信,作为五千多年历史的文明古国,中华文化在过去为世界文明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现在,中国先进文化在推动本国发展、繁荣的同时,也一定能够引领世界文明发展的方向。
一、职校生文化自信缺失的表现
1.对中华传统文化的无知甚至鄙视
笔者在本校对一、二年级1500余名学生的问卷调查中发现,他们对中华传统文化普遍无知甚至相当鄙视。认为中华传统文化在中国的势力仍然很强大的仅占10%,而认为正在消逝的占45%;对传统文化的未来觉得很乐观和比较乐观的仅占13%,觉得很难说、不乐观、不关心和很悲观的分别占12%、29%、30%和16%;对于中国四大文学名著全看过的仅占6%,一部都没看过的占23%,甚至有5%的人表示:“没看过,并且也不打算看”.今年元宵节和西方情人节同一天,你是选择与家人一起庆祝元宵还是更倾向于过情人节?()答案表明:选择前者的学生占7%,而选择后者的高达67%,选择无所谓的占据26%.
由此可见,在改革开放大好时期成长起来的“90后”职校生,念的是“洋文”,听的是“洋歌”,吃惯了“麦当劳”之类的洋食品,过惯了“圣诞节、平安夜”之类的洋节,对传统文化的认知、了解程度不高,对当代中国先进文化很不认同,甚至鄙视中国传统文化,其文化自信缺失显而易见。
2.对西方外来文化盲目认同与追从
对中华传统文化无知的另一面便是对西方外来文化的盲目认同与追从。校园里常见染黄头发,着奇装异服,标新立异的个人至上主义者;他们以能迸几句英语为荣为时尚,以讲方言为土;其娱乐及生活方式等各方面都盲目模仿崇拜西方文化:他们认为圣诞节、愚人节、情人节、万圣节、感恩节等西方节日必过,而对清明、端午、重阳、中秋等传统中国节日概念模糊;他们对西方电影,尤其是对美国好莱坞大片情有独钟,被“韩流泰风”吹得晕头转向,却对反映中国传统、民间的国产片嗤之以鼻。随访调查中发现,职校生最喜欢看的影片、电视剧中,美国影片占70%,港台片占14%,而国产片仅16%;电视剧中韩剧、泰剧高达67%,而国产剧不到20%.所有这些,都反映了外来文化产品对职校学生的影响之大。受西方价值观冲击,职校生把金钱作为衡量一切事物价值的标准,把物欲和为官享受视为最高的追求目标。个人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西方思潮盛行,社会责任、艰苦奋斗、集体主义等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则被淡化。
二、加强传统文化教育,提升职校生的文化自信
文化自信的缺失直接影响到职校生自己的未来和对国家前景的不看好。职业学校应把加强传统文化教育,提升学生的文化自信作为第一要务。
1.通过公共文化基础课和人文素质选修课的.教学来加强对职校生的传统文化教育
公共文化基础课如语文、英语、思想政治课是培养学生高度文化自信的主渠道。在语文课上,让学生认识中国语言的优势和美好,欣赏中国优秀文学作品、领略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可帮助学生确立马克思主义文化理念;英语课在学习外语的同时,可通过中西文化的对比来加强对中华传统文化优势的认定,让学生在中外交流中主动承担起用英语来对外传播中华优秀文化的重担。
2.通过开展校园文化活动和校外文化实践活动来提升学生的文化自信
学校可通过聘请文化领域专家学者进行专题讲座,组建太极拳、京剧票友、方言角、中国功夫等文化社团,定期举办专题校园文化节等校园文化活动;还可以通过加强强校园网络文化建设,如创建主题教育网站、举办有益的网络文化活动等。
3.在发挥学校的主阵地作用的同时,还要加强家庭、社会与学校之间的配合,形成互为补充、相互协作的传统文化教育合力
此外,还要加强网络教育平台建设,打造一批有广泛影响的传统文化特色网站,制作适合互联网、手机等新兴媒体传播的传统文化精品。
一、中职校信息化专业人才的界定
根据专业人才的研究成果, 信息化专业人才的界定采用“中范围”的界定模式, 即信息化专业人才包括各业务系统的领导和日常管理的人才, 以及信息中心从事网络管理和开发的人才。
中职校信息化专业人才主要由三类组成:第一类是在学校信息化主管部门或推进机构负责信息化建设的主管领导及相关工作的管理人员。这一类人才的基本职责在于对信息化建设的宏观管理, 包括制定信息化建设与发展的总体规划, 信息化的数据标准和规范化, 以及进行信息化建设与发展的监督检查等工作。第二类是在信息中心从事网络管理、服务器管理和网站日常维护的技术人员。这一类人才的基本职责是信息化的硬件平台管理与具体系统项目的建设, 包括信息化的具体实施与相关项目管理、部分系统的开发及维护工作。第三类是指各业务系统中负责日常管理和维护的人员。这一类人才的基本职责在于对单个业务系统的内容维护、流程优化和日常管理工作。
二、中职校信息化专业人才队伍存在的问题
(一) 中职校信息化管理体制不健全
目前我市各中职校信息化管理体制还不健全, 有的学校采用的是“信息化领导小组+信息中心”模式, 有的学校只成立了“信息中心”, 有的学校甚至信息中心都没有。这就造成信息化管理混乱, 体现了中职校信息化负责人的组织地位不高, 同时也反映了信息化负责人的规划能力、管理能力和执行能力不够。
(二) 中职校信息化专业人才技术水平不高
据调查, 我市各中职校没有引进专门的高技能的信息化专业人才, 大部分是由学校计算机专业老师担任。大家都知道, 教师这个职业的特点是知识广而不精, 操作技能水平相较于专业人员而言一般。所以, 相对于信息化专业人才技术水平要求来说是远远不够的, 需要参加多种形式的培训, 提高教师信息化专业技术水平。
(三) 缺乏针对中职校信息化专业人才绩效的考核制度
因为我市中职校信息化建设处于起步阶段, 所以, 各中职校还没有制定相关的绩效考核制度, 缺乏体现其工作特点的相关内容规定和评价主体。众所周知, 信息化建设投入巨大, 信息化专业人才的考核又不同于其他方面, 需要制订相应的考核办法, 提高信息化人才待遇, 激励信息化人才发展, 所以加强信息化人才队伍的绩效考核极为重要。
三、打造中职校信息化专业人才队伍的措施
(一) 建立合理的管理体制, 加强培训, 提高中职校信息化负责人的组织地位、权利和领导力
目前, 信息化管理体制多采用“信息化领导小组+信息中心”的模式。而在这种模式下, 信息中心负责人应该承担信息化规划、组织协调和建设实施方面的职责, 以此来协调信息化资源的最佳利用, 从而达到信息化建设有重点地发展。而在目前情况下, 由于信息中心多是直属机构, 这种性质决定了其组织地位和权责与工作开展非常不适应, 其在组织内部决策影响力有限。信息化负责人仅承担组织中具体建设实施的工作, 缺少组织协调和相关资源配置的权限, 从而造成信息化部门化明显, 缺乏信息共享和统一性, 信息化建设无延续性和统筹性, 信息化建设容易受到外界的压力干扰而停滞不前。
借鉴发达国家在信息化方面的建设经验, 设立副校长级首席信息官 (CIO) , 建立一个以首席信息官为核心的专业人才组织架构, 形成“校长+首席信息官+信息化办公室+专业技术人才”的信息化专业人才垂直管理模式。首席信息官直接对校决策机构负责, 定期汇报工作, 并指导全校信息化布局和建设工作, 并拥有独立的人事权和财政权, 这样便于强化信息化负责人的执行力。下级各信息化专业人才可以直接向他汇报工作, 这样将有效减少因部门造成信息共享困难的问题。
因为我市中职信息化校园建设刚起步不久, 所以, 信息化负责人对信息化规划、管理及执行都处于起步阶段, 各中职校应制订信息化能力培训规划, 每所学校至少重点培养一名主管数字校园建设的行政领导, 开展管理人员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和教育信息化领导力培训, 提升信息化规划能力、管理能力和执行能力。
(二) 组织培训和交流学习, 提高中职校信息化专业技术人员的技术水平
各中职校应制定信息化培训规划, 组织开发网络培训资源, 开展中职校信息化培训。将信息技术能力和信息化教学能力考评纳入教师引进、资格认证、职务评审、绩效考核等考评体系。每所学校至少重点培养一名正高级信息技术专业教师和一名校园网网络主管, 着力抓好信息化教学团队建设, 全面提高教师和信息化专业技术人员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在信息化过程中其知识与技术更新和交替速度非常快, 要组织信息化专业技术人员参加周期性知识更新培训, 来提高信息化专业技术人员的技术水平, 并且力争到2020 年, 实现教育信息化专业人员信息化能力全部达标, 持证上岗。
总之, 拥有一支中职校信息化专业人才队伍是中职校信息化建设顺利进行的一个必要条件, 是为中职校信息化建设提供人才支持。所以, 我们尽量要在较短的时间内打造一支技术过硬的中职校信息化专业人才队伍。
参考文献
一、比较集中的问题:
1、学校基础设施
一般学校的基础设施都比较陈旧,更新的时区比 较长,设备比较单一,与职业学校各专业相关的配套设施没有系统地考虑。特别是所有设备的核心计算机部分的升级换代比较迟缓,有的根本不在考虑范围,而职业 学校因为职业需求和高技术性的要求对设备特别是计算机的使用率非常高。这些硬件问题直接制肘课堂教育教学和学生的学习效果,这是个比较突出和支出量大的问 题。也是困扰各个职业学校先进性、规模化的的主要问题。
2、课程设置
前面我讲过了,职业教育的社会化、技能化比较突出,对职业教
育 的多变、随机、智能化要求相对较高。针对这些实际问题我们学校的办学思想和课程设置就现在看来存在一定的问题,特别是核心课程信息技术的设置。学校在对信 息技术课程的设置上还只是在将其作为一门必修考试科目进行设定,课程授课形式也相对比较单一,无外讲授、群体上机、做练习、考试等。没有考虑与专业学习的 对接、整合,信息技术的学习还只是作为计算机技术的基础操作的掌握。这对于学生职业要求、需求,工具类的技术掌握都是比较尖锐的问题。
3、教师素养
目 前职业学校中从事信息技术的教师原始专业比较庞杂,高校课程中计算机课程的全覆盖也使得大学生的计算机的学习和掌握成为了一种家常便饭。但真正从事信息技 术的专业教学工作,还真需要一批不单纯计算机技术的合能信息技术能力素养的人来从事。特别要求具有高精计算机操作与维护;网络运用;云处理;网站开发;教 学积件研发;与专业课程整合教学等能力与素养。现在就观察所见,能具有这样能力的信息技术教师没有,这是制约学生职业前景与职校未来发展的主要的软件问 题。
4、学生素养
习惯认为,进入职业学校的学生一般学习成绩不是很好,各種问题和毛病较多,更有多数的社会人认为,半大 孩子总不能过早的进入社会吧,高中又没考上,总要找个地方学习也好,规矩也好,总要有个地方替家长管管吧。等到了年龄,至于孩子未来怎么样恐怕连孩子带家 长都没有想法,多数是随他去,跟着感觉走。正是这种不负责的
放弃与放任,使得青春期本就处于十字路口的懵懂少年更加无所是从,他们在半知半 解中走入了人生最后的学校,可以这样讲,对于自己和未来没有成熟和成人的考虑,焦躁而无助也使得他们没有兴趣管好和关心自己的一切,当然学习对于他们来说 没有“玩”更能让他们安静下来。引导、规划、教会生存技能等是职业学校和每位职业教师要处理的棘手和造福孩子一生的首要问题。
在观察分析中,还有很多出现和需要考虑到的问题,我只是罗列了几条比较集中和重要度高的问题供大家一起参研。
分析就要有应对,我在反思之余有些自己力所能及的想法做法,谈一下供教育研究同行们商榷。
二、方法分析与尝试
1、提高教师自身的素养
职 业学校教育教学不同于普教的程式化、模式化,更要求教师自身具有博大的知识层次与底蕴,对信息技术课程教师跨学科的知识体系要求更高,学科间的差异与间隙 比较小,衔接性比较强。教师自己要不断的利用各种机会和可能进行必要、必须的知识与技能的储备。而且要与专业进行不断的实际融合,保证在知识与能力方面为 学生从事专业学习,未来职业的潇洒选择做好师资库准备。
2、模糊教法激发兴趣
中职学生多数为思绪、情趣、举止多变的少年,独生子女与长时间的留守使得孩子们的排他性、逆反性等自我意识强悍,接受教育的承受力很脆弱。容易激情奔放也容易自我封闭,还略带有攻击性。多
挠头呀!简单传统,太成人化陈腐的教与被教的口授,领袖式教学模式, 不要说孩子们,就是我们进行成人教育试问有几个人能坐得住,坐得久,听得进。所以,在教学中模糊教法是我的体会,激发兴趣,保护孩子们的阳光心态,教会他们技术,合理结合专业需求等是我尝试的做法。
3、精心策划多种学训方式组合尝试
一 般信息技术教师因为课程的设置和学校考核要求,通常都是集中口授,集中群体上机,每节课下来老师累得够呛,学生听得雾水疲累困倦,上机枯燥没有兴趣。这是 我自己的观察。我们可以试试这样的方法。孩子们的基本信息技术掌握能力与水平是不容小瞧的。这个时代不会计算机的小孩还有吗?哪个不是游戏高手。老师还在 讲指法,录入,排版等是不是太小儿科了。我们可以让孩子们根据信息技术教材范围内的学习要求进行网页设计、网站研发,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结合专业学习的积件 研发,班级专题信息技术模拟竞赛,赛前有准备时间,这个可以与课程学习进行有效的整合了,教师与学生一起进行职业、专业的项目设计,共同完成等。你看这 样,是不是既让孩子们展示了自己的所有才能,让他们有成功感,同时,为了小组和自己的荣誉,如果设计时自己不懂不会的就会主动自修,同学间研究,既达到共 享也达到了合作,这些方式方法既能保证了学生在校学习要求,还能实际真正提高学生动手操作能力,整合信息技术运用到专业职业需求中是实在的,实用的,高效 的,更符合于锻炼了学生未来走入社会的工作合作、协同能力。多好呀!
内容提要:
中等职业学校课程设置专业化、企业化,注重实用与职业技能的职前培训,实效性很强。多媒体介入学生的学习更使得职业学校的各类课程直观、趣味、高效。这就给我们作为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在教与学中的高耗能低质量也有比较集中的问题,
如: 学校基础设施;课程设置;教师素养;学生素养等引导、规划、教会生存技能等是职业学校和每位职业教师要处理的棘手和造福孩子一生的首要问题。分析之余自己 有些力所能及的想法做法,包括必须提高教师自身的素养;教学中模糊教法激发兴趣;精心策划多种学训方式组合尝试,注重过程和学习享受。既能保证了学生在校 学习要求,还能实际真正提高学生动手操作能力,整合信息技术运用到专业职业需求中是实在的,实用的,高效的,更符合于锻炼了学生未来走入社会的工作合作、 协同能力。多好呀!
【职校教育信息化】推荐阅读:
浅谈做好职校生安全教育工作09-17
开展素质教育优化职校财会实践性教学论文06-01
职校生总结09-26
职校学生奖惩制度06-21
职校教师期末总结09-12
职校毕业自我鉴定06-01
职校开学典礼校长讲话06-18
职校老师年度工作总结09-17
浅谈职校学生的就业10-31
职校创文工作总结1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