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草原旅游资源的保护现状与对策

2024-08-3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内蒙古草原旅游资源的保护现状与对策(精选10篇)

内蒙古草原旅游资源的保护现状与对策 篇1

摘要:内蒙古草地旅游资源丰富,独具特色,在全国具有明显优势。近几年内蒙古旅游业发展迅速,发展旅游业对内蒙古的经济增长十分有利,它能促进交通运输、邮电通讯、商业、饮食服务、金融、保险、文化卫生等第三产业的发展,改善我区的经济产业结构,创造更多的劳动就业机会,缓解我区就业压力;它能增加我区外汇收入,积累建设资金;它能扩大我区在国内外的影响,有利于对外招商引资;合理的发展旅游业有利于我区生态环境的建设与保护。总之,旅游业作为一项综合性产业,其发展必将带动许多相关产业的共同发展,对促进我区的经济发展有不可估量的作用。

本文从内蒙地区旅游资源现状、内蒙地区旅游业发展特点,方面阐述了内蒙地区发展旅游业的优势,针对内蒙地区旅游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发展建议,并有针对性地阐述了内蒙古草原旅游资源开发的对策。

关键词:草原旅游资源,保护,现状,意义,对策

正文:

一、内蒙古草原旅游资源概况:

内蒙古草原景观是由温带旱生、多年生草本植物和群聚性的草原啮齿类、有蹄类动物为主,以及坦荡的高原共同构成的地理景观。内蒙古草原东起松辽平原西部,沿大兴安岭西麓,经由内蒙古高原西至黄土高原,自古至今一直是我国重要的畜牧业区,占全国草场总面积的1/4多,居我国五大牧区之首。依据区域水热条件和植被特征的差异,内蒙古的天然草场从东向西,随着地势、气候、土壤等生态因素的各异,可划分为草甸草原、典型草原和荒漠草原等类型,并形成了呼伦贝尔草原、科尔沁草原、锡林郭勒草原、乌兰察布草原、鄂尔多斯草原等自然景观区。内蒙古草原地势平坦,沃野千里,天高云淡,空气清新。尤其在夏季以其凉爽的气候、绿草如茵的环境吸引着国内外游人。(内蒙古自治区旅游局.内蒙古自治区旅游业统计公报.2001)

三、内蒙古草原作为生态旅游资源的特点

第一,视野的开阔性

草原植物主要有禾本科、豆科和菊科等,草群低矮,一般都在1米以下,在微风吹拂下,掀起层层波浪,在蓝天映衬下,蒙古包点点,河曲弯弯、牧草肥美,牛羊遍地的草原景色生动形象地展现在人们的眼前,激起游人对蓝天白云,牧歌悠扬的内蒙草原的无限感慨。

第二,夏季气候的舒适性

在夏季,我国南方烈日炎炎,而内蒙古草原的平均气温较低,最热月平均气温多不足20℃,而且昼夜温差大,降雨量少,多是温和舒适的天气,晴空万里,具调理身心和避暑的良好条件,是旅游的最佳季节。第三,生物的多样性

草原植物是由多种植物构成,草原生态系统每平方米约有种子植物20-30种以上,典型草原每平方米内约有15-20种植物,荒漠草原每平方米也有12种左右,它们形态各异、特性不同,构成了复杂多变的草原世界。草原上的也动物十分丰富,且容易被观察到,如野驴、黄羊、野骆驼等。

第四,文化的丰富性

生活在草原上的游牧民族,在漫长的岁月长河中,不断与居住地区的自然环境相适应,创造、发展了与农业文化、工业文化并列的草原文化,在服饰、饮食、住宿、行走等方面均有其自己的特色。蒙古族游牧住的是蒙古包,就地取材易拆易装、制作与移动都方便;穿的是蒙古袍,肥大而不开衩,袖长领高,束以腰带后可以抵御高寒而多风的气候,还有蒙古族的奶茶、那达慕大会等等,都可以开发成旅游产品。

(刘敏1 ,2,陈田1,钟林生1)(1.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北京100101;2.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100039)

四、草原旅游开发的价值与意义

1、有利于科学合理的利用草地资源。旅游与环境相互依存、互相促进。草原旅游首先要提供一个高质量的环境空间,要使这里的水、草、动物、人在一个和谐的空间里共存,这本身就是对生态环境的一种良好促进。立足于可持续发展基础上的草原生态旅游开发,能使草地资源与旅游走上良性循环的道路。在可

持续发展日益受到重视的今天,人、地关系系统协调发展的草原旅游对于正确引导人们的旅游观念,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方面也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2、有利于促进地区经济的发展。内蒙古处于边远的北部地区,农牧业生产水平普遍偏低,经济条件差,通过开展草地旅游活动,既发挥了草地资源的生态、社会效益,又能获得很好的经济效益,解决了传统草业中生态、社会与经济效益相互矛盾的难题。因此,发展内蒙古草原旅游产业,是实现草地三大效益最有效的形式之一,是探索内蒙古草原资源开发利用的一条新路子,是发挥草原价值的新发展。(钟林生,牛亚菲,刘家明,等.内蒙古草原旅游资源及其开发研究[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五、内蒙古旅游业发展的建议与对策、积极开发有竞争力的旅游项目

按照旅游者的需求并结合自身特色、优势开发出来的旅游产品才会成为好的旅游项目。旅游者对旅游产品的需求从根本上说是为了游览、欣赏和体验不常见或不曾见的事件。例如,久居城市的人们愿意远离城市,去领略大自然的无限风光;而常住乡村的人们则愿意进城去感受大度假的五彩缤纷。内蒙古自治区没有全国知名的大型城市,却有闻名海内外的自然风光和民俗风情。这正是我区的旅游优势所在。茫茫草原、皑皑白雪、大漠风情、天然湖泊及各少数民族的风俗表演,这些都是非常有竞争力的旅游项目。2 开发民族文化资源,突出“草原生态,民族文化”的主题

旅游资源是旅游产品开发的基础,充分发挥旅游资源的比较优势是成分发挥内蒙古旅游业的前提。通过对十几年来内蒙古旅游的国内外旅游者需求分析可知,观赏神奇辽阔的草原风光,亲眼目睹和体验蒙古民族的生活习俗是旅游者来内蒙古旅游的主要目的。内蒙古要参与旅游市场竞争,就必须突出“草原生态,民族文化”特色主题,开发唯我独有的旅游精品。加强旅游服务设施和基础设施的建设

积极引导旅游需求是旅游市场竞争中的一项重要策略。旅游服务设施的优劣直接影响旅游需求,我们应加快住宿、餐饮、交通、娱乐等服务设施的建设, 在数量扩张的同时,更重要的是质量的提高。这样才能促使旅游者在住、食、娱三方面消费的比重不断上升,从而带动整个旅游收入的增长。同时,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的好坏也决定了是促进还是制约旅游业的发展, 加大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是促进我区旅游业发展的重要环节。(孙钢.新世纪中国旅游区域旅游发展大思路[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01). 4搞好环境污染的治理, 实现可持续发展

旅游环境是一种特殊的环境。它使集审美、休闲、娱乐、消遣和观赏等为一体的资源空间环境。而旅游资源又有着与其他资源不同的特性,最显著的特征乃是其脆弱性和不可再生性。旅游活动会对旅游目的地地区的社会、文化、经济和环境等方面产生影响。如果不加以限制,让旅游活动任意发展和扩张,旅游的发展就可能会在空间和数量上超出目的地的经济、社会、生态环境等方面所允许的可持续极限。旅游活动规模和旅游者的数量超过了这个极限后,就会对旅游目的地的各方面产生消极影响。加强对游客的宣传教育,提高游客的环保意识。并且,对旅游景点实行分片管理,即时做好景点的清理工作。(哈斯巴根, 吕君.内蒙古草原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J].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 2009,)

5实施区域联合、内外联动的战略

内蒙古草原旅游资源的保护现状与对策 篇2

1 贵德黑裘皮羊保种及开发利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1 草畜矛盾日益突出

由于海南州地区草场超载过牧、草地利用制度不合理、滥垦和滥采草场、畜群结构不合理、鼠虫害严重等原因导致草畜矛盾日益突出。

1.2 缺乏贵德黑裘皮羊保护体系

目前海南州地区还没有专业、完备的贵德黑裘皮羊品种资源保护体系, 由于宣传不够, 广大群众对贵德黑裘皮羊品种资源利用和保护的意识较淡薄, 缺乏科学的选育、选配知识, 部分养殖户一味追求经济利益, 盲目引进外血缘羊只, 造成贵德黑裘皮羊种质下降, 同时产业化生产程度低。由于海南州处于青海省较偏远地区, 羊皮深加工企业匮乏, 以卖活体为主要的销售方式, 产品附加值低, 不能实现黑裘皮羊真正的价值。

1.3 品牌意识不强

贵德黑裘皮羊获得了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委员会颁发的畜禽新品种、配套系证书, 被认定为国家级畜禽新品种。但由于养殖户对商标认识不够, 品牌意识不强, 使品牌作用未能发挥出来。

2 发展对策

2.1 加强贵德黑裘皮羊的选育工作, 明确选育方向

将保种选育工作纳入主要工作日程, 成立选育工作技术委员会, 负责有关标准、技术路线和相关措施的论证, 指导选育技术人员开展工作。实施选育责任制, 畜牧兽医局与农户签订选育责任状, 明确责任, 实施奖罚制度, 及时解决选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2.2 加强对选育工作的管理

建立贵德黑裘皮羊遗传资源保护体系。一是加强贵德黑裘皮羊遗传资源监测与评估, 及时掌握遗传资源动态信息, 确保资源的长期、连续、安全的保护;二是加强贵德黑裘皮羊种质监测工作, 利用现代商务技术手段对贵德黑裘皮羊遗传资源进行监测;三是完善资源保护体系, 对贵德黑裘皮羊实施分级管理;四是建立和完善资源开发利用机制, 适应市场需求, 提高研发能力。

2.3 加强贵德黑裘皮羊商标的宣传、管理、使用和保护

确保贵德黑裘皮羊产品商标在使用中的规范性, 加大市场监督检验力度, 提升贵德黑裘皮羊的知名度, 强化社会公众对贵德黑裘皮羊种质资源和商标的保护和使用意识。同时注重黑裘皮的市场开发和利用研究工作, 为种羊和产品销售创造更多的商机, 提高保种工作的经济效益。

2.4 加大资金、政策扶持力度, 加强保种场建设

由于资金的短缺, 在保种及生产当中存在许多难以解决的问题, 所以加大资金的扶持力度迫在眉睫。主要的措施:一是争取保种经费, 缓解经费不足问题;二是促使各级政府出台优惠政策, 支持保种工作;三是积极争取建设资金, 加强保种场基础设施和育种设施建设, 提高生产水平。

2.5 加强对草场的保护工作

内蒙古草原旅游资源的保护现状与对策 篇3

关键词: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 旅游业建设与发展

中图分类号:F59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98X(2011)03(b)-0232-01

1 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发展现状

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生态旅游业呈现出快速发展的态势。2009年共接待游客28.5万人次,同比增长10.16%,其中国际游客就达615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达到1.82亿元,同比增长18.5%;旅游就业人数10025人,同比增长26%。

近年来,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共投入建设资金1亿元,用于森林公园基础设施建设。在阿尔山—柴河核心景区投资6100万元,建设了通向景区的公路30km、步道19km,还重新装修了游客中心,建成了停车场和水冲式厕所,阿尔山机场已经奠基,将于明年开工建设。投入3000万元建设了莫尔道嘎国家森林公园游客中心,修建了600平方米的停车场,白鹿岛假日旅游酒店已投入使用。满归伊克萨玛国家森林公园投入450万元,建设了“圣时”文化广场、凯旋门景区,还把北岸林场改建成度假村;根河旅游区投入800万元,建成了独具风格的根河假日酒店,提高了接待能力和服务水平。通过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林区旅游规模不断扩大,接待能力不断提高,基本满足了旅游的需求。

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全力打造阿尔山、莫尔道嘎国家森林公园,按照“国际知名、国内一流”的目标,协助阿柴旅游公司和莫尔道嘎重点搞好核心景区建设,发挥了旅游龙头企业的作用。同时,完善了海拉尔——室韦—— 莫尔道嘎、牙克石—— 根河—— 满归、加格达奇—— 阿里河—— 克一河—— 达尔滨湖、乌兰浩特—— 阿尔山4条旅游精品线路,将生态旅游、冰雪运动项目与民俗民风结合起来,形成了森林草原游、红色游、民俗游、古迹游、边境口岸游、冰雪游、森林风光游、森林度假游、森林探险游、狩猎游等多种特色旅游项目。

旅游业是典型的形象产业,宣传促销尤其重要。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充分发挥旅行社的窗口作用,与国内230余家旅行社建立了旅游业务关系,拓宽了业务链,不仅巩固了原有的旅游客源地,还开拓了新的旅游客源市场。同时,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充分利用电视、报刊、网络等媒体和各种旅游交易会、推介会,加大宣传促销力度,把林区丰富的旅游资源、森林文化、民风民俗展现给世人,使外界了解林区、向往林区、热爱林区。内蒙古大兴安岭林管局旅游局还组织林区森林公园参加了在大连举办的“北方十省区旅游交易会”、在浙江义乌举行的“国际旅游商品交易会”、在呼和浩特举行的“旅游产品大赛”,提高了林区的知名度。

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加强旅游人才储备,建立了人才培训机制,组织旅游负责人、管理人员、服务人员到外地参观学习先进景区的经验,聘请高级旅游专家、学者、科研人员来林区举办旅游讲座,指导旅游业发展。同时开展了创建“文明旅游区”、“文明导游员”、“文明服务员”评比活动,调动了旅游从业人员的积極性、创造性。通过一系列有效措施,打造出了一支业务精、能力强、高素质的旅游从业队伍。

2 加快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旅游业发展对策

刚刚出台的《大小兴安岭林区生态保护与经济转型规划》已明确提出以发展森林旅游业来促进大小兴安岭林区产业发展,我认为要“按照‘保护优先、合作共赢’的原则,积极引进投资主体,开发森林风景资源,大力发展森林旅游”。

改革创新是发展森林旅游业的强大动力。要进一步加快改革步伐,建立起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管理体制和生态旅游经营机制。应把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管理机构纳入公益事业单位管理,管理重点放在加强资源保护、风景林营造、公益性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强化森林风景资源资产管理方面,切实履行好公共管理和建设的职能。与此同时,逐步把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拥有的各类经营性资产剥离出去,另行组建企业实体经营。按照“谁投资、谁经营、谁受益”的原则,将森林旅游开发项目、商业网点、旅游接待服务、休闲娱乐项目等全面推向市场,推进生态旅游行业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和完善,调动不同所有制经营主体投资发展森林旅游的积极性,从而提高森林旅游业发展的整体效益水平。

加强森林风景资源保护,提高森林公园管理水平。森林风景资源是大自然留给人类的珍贵遗产。加强森林风景资源的保护管理是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的首要任务。各级森林公园和保护区应着力构建完善的林业行政执法监管体系,加强对景区内无序开发行为的整顿和监管,杜绝破坏或严重污染环境森林风景资源的旅游开发项目,查禁乱捕滥猎、乱挖滥采以及违法占用林地的违法行为。

内蒙古草原旅游资源的保护现状与对策 篇4

我国旅游资源环境现状、发展趋势及保护对策

目前,我国旅游资源环境的现状不容乐观,旅游资源环境还存在着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因此,研究旅游资源开发活动对环境的影响、旅游资源环境发展趋势,并提出环境保护的对策就显得十分重要.

作 者:宋志敏 崔树军 作者单位:郑州煤田职工地质学院,河南,郑州,450053刊 名:郑州煤碳管理干部学院学报英文刊名:JOURNAL OF ZHENGZHOU COAL MANAGEMENT INSTITUTE年,卷(期):200116(2)分类号:F592.3关键词:旅游资源现状 旅游资源问题 环境保护

内蒙古草原旅游资源的保护现状与对策 篇5

浅谈我国水资源现状及利用和保护对策

水在人类生活和生产中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水又是构成生物体的一个最基本的要素,是生命发生、发育和繁衍的源泉,没有水的星球,不可能存在生物.

作 者:郭丽英 作者单位:黑龙江省集贤县涝区管理总站,黑龙江,集贤,155900刊 名:黑龙江科技信息英文刊名:HEILONGJIA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FORMATION年,卷(期):“”(23)分类号:关键词:水资源 水环境污染 治理

水资源现状分析与保护 篇6

摘要: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是一个国家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我国是一个淡水资源短缺的国家,虽然总量大,但是人均量很少,为了缓解我国淡水资源短缺,减少水污染、合理利用水资源势在必行,尤其像长治市地处我国北方,属于大陆性季风气候,天然将水少。是个比较缺水的城市。而且水资源质量低、浪费现象严重,因此长治市制定一个合理的水资源利用与保护措施就势在必行。Abstract: sustainable use of water resources is a national economic and social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foundation, our country is a water shortage countries, though, but the per capita amount to ease our country is very little, water shortage, reduce the pollution of water, it is imperative to make rational use of water resources, especially in north China, located as changzhi city belongs to continental monsoon climate, natural water less.Is a more water city.And water quality is low, serious waste of devising a reasonable, therefore changzhi city of water resource utilization and protection measures is imperative.关键词:水资源 长治市 降水量长治市水资源现状

长治市位于山西省东南部,为黄淮海冲积平原的一部分,属黄河河流域,长治市多年平均降水量606mm,水资源总量多年平均为22.96亿m3,其中河川径流量为19.86m3亿,地下水资源量为10.83m3亿,地表水与地下水重复量为7.73m3亿。长治市的水资源在山西省是比较充裕的一个市,水资源量占到全省的16%。但是和全国相比只有全国平均水量的1/ 3。和全国平均水平相距甚远。而且进入80、90 年代,由于用水量的增加和降水量的稀少。长治市的水资源不断减少。2 长治市水资源污染情况

(1)污水的排放。

据统计,全市工业及生活废污水排放量1995 年为0.768亿m3 ,占工业和生活取水量的47 %,长治市的污水排放现象比较严重,比如像壶关县城的水上公园,本来是风景优美的旅游胜地,但是却因为人们的生活用水随意排放,尤其是洗完衣服的水。结果造成了水体的富营养化。

(2)地下水污染现状。

根据长治市地下水的监测资料现实,长治市的深层、浅层地下水位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其中上党盆地浅层地下水位下降510m。深层地下水的水位下降幅度较大,有很多打的井水位下降很多。例如壶关修善斜井1976 年打成至1994 年, 18 年共下降44.36m ,平均每年下降2.46m。

(3)地表水污染状况

表1长治市漳泽河段水环境容量

长治市的地表水主要以水库的水为主,从表中可以看出然而长治市30万人饮用的主要水源漳泽水库由于严重污染已不能再继续使用,被迫另建水厂,远距离引水。漳河水严重污染,襄垣县河段水样呈黑色,水中多种有毒物浮而不沉,化学耗氧量超标100%,生化需氧量超标50%,氨氮含量超标66.7%,挥发酚超标16.7%,氟化物超标20%。仅襄垣县1万多人饮此河水,2个乡凡饮用河水的群众都感到有异味,40%的饮水群众患肠道腹泻、粉牙、掉牙现象严重。长治市水污染的原因分析。长治市水污染的原因:一是工矿企业的废水、污水以及城镇的生活污水携带大量污染物直接排入河道;例如长治水务部门对辛安泉域内340座煤矿排污的调查,其中306座煤矿向外排污水。2000年煤矿矿坑排出量为953.00万立方米,2005年煤矿矿坑排出量已经猛增到4925.50万立方米。二是工业固体废弃物和生活垃圾,没有进行过合理的处理,其中长治市有机生活垃圾占41%、灰砾39%、塑料7%;三是农业生产中农药、化肥的大量使用造成水体污染;四是水资源意识薄弱,水环境保护意识薄弱,这也是造成水体污染严重的因素之一。长治市水污染的解决对策

(1)污水的处理。治理城镇污水是解决区域水污染问题最有效的措施。目前,长治市应借助国家“三河三湖”治理的推动,大力建设生活污水处理工程,提高污水排放标准。一是采用高科技治理污水,不断学习外地的先进经验。二是合理利用污水,变废为宝。例如长治市污水处理每天处理的污水达到6.5万吨,污泥就达13吨。为使这些污泥不成为新的污染源。污水处理厂的技术人员将污水处理过程产生的污泥,经过氧化沟处理、带式压滤机制成泥饼、晾干、粉碎和适当的化学合成配比等一系列工序,将其制成农家肥、化肥。

(2)地表水污染的治理。以漳泽河为例,长治市环保局统计,各污染源向漳泽河排放的废水量约为6580万吨/年,其中市区达3504万吨。各种固体污染源如矿山废料、工业废渣、废旧塑料制品、城市生活垃圾等也通过地表水的排泄流入主河道或渗入地下水,使水库水质污染不断加重。因此漳泽河可以通过建造人工湿地净化入库水流,生态护坡、河道整治等工程,减少氮磷等污染物进入水库的总量,控制水库的富营养化,促进水库水质的好转。二要严格控制库区水产养殖面积,减轻内源污染。可以针对水库水质的特点,大力引进、发展食浮游水生物的育种和水产品,变废为宝,加快改善和净化水质。三加强库区周围的生态建设,少使用或不使用化肥,提倡使用有机肥料,因地制宜,发展绿色农业和生态农业。

(3)地下水的治理。地下水污染的原因众多。但是长治市以工矿企业污染为甚。长治煤炭企业众多,因此要保护地下水不受污染就必须改进企业的生产工艺流程,推行清洁生产,控制有毒有害物质的排放,必须对各种废水进行处理;杜绝未经处理的废污水直接排入河道,提高废污水处理回用率。以潞安环能为例,潞安环能的污染物现在已经实现全部回收利用,实现了环境友好型生产。目前,潞安环能的所有选煤厂已实现了洗水闭路循环和煤泥厂内网收,公司矿井水利用率达到92%以上,矿井水外排达标率为100%,彻底解决了矿区内外污水横流的问题。减轻了工业废水对地下水的污染。因此煤炭企业应以潞安环能为榜样,积极推行技术创新,努力提高水的重复利用率及污水回收率

(4)加快中小河流治理和水库加固。长治市中小河流治理应首先,安排洪涝灾害易发、保护区人口密集、保护对象重要的河流及河段,加固堤岸,清淤疏浚,使治理河段基本达到国家防洪标准。像居住在漳泽水库两岸的居民较多。应该优先重点治理。其次要巩固大中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成果,加快小型病险水

库除险加固步伐,尽快消除水库安全隐患,恢复防洪库容,增强水资源调控能力。推进大中型病险水闸除险加固。山洪地质灾害防治要坚持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相结合,抓紧完善专群结合的监测预警体系,加快实施防灾避让和重点治理。尤其是像漳泽水库这样的情况。就应该采取小河流分段治理的措施。尽快使漳泽水库发挥应有的功效。

(5)加大节约用水意识的宣传力度。面对长治市水环境严峻形势,应该广泛开展学习,用图片资料的形式宣传漳泽河现在的水污染状况,让各级政府、广大人民群众,都应该提高保水、爱水、惜水意识,同时转变传统的用水习惯,强化节水意识,使广大市民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可持续发展观,正确处理好经济发展与水环境整体的关系,实现节约用水与经济的“双赢”。

总之长治市应加大污水处理技术的投入,贯彻2011年中央一号文件的要求。与时俱进,开拓进取,扎实工作,奋力开创水利工作新局面!

参考文献:

1.林灿铃著:《国际环境法》人民出版社2004年4月第1版。

2.王铁崖主编:《国际法》法律出版社1995年8月第1版

内蒙古草原旅游资源的保护现状与对策 篇7

1 藏羚羊的种质特性

1.1 分布地区

目前, 藏羚羊主要分布在中国的西藏羌塘、青海可可西里和新疆阿尔金山地区海拔3700~5500m的高山草甸草原、高寒草原和高山荒漠草原, 总分布面积约88.5万km2。

1.2 体形外貌特征

藏羚羊历经青藏高原严酷的自然选择, 其体形结构具有明显的高原特征。藏羚羊除面部、四肢下部及尾部外, 被毛丰厚。毛色多为黄褐色或灰色, 腹部和胸部呈白色, 额面和四条腿有醒目的黑色斑记。为适应环境条件, 藏羚羊被毛色泽随着季节的变化而变化, 夏季颜色较深呈棕褐色和灰色, 冬季变为浅灰色和白色。头形宽长, 吻鼻部宽阔, 鼻腔两侧膨胀, 呈半圆球形, 鼻孔几乎垂直向下, 整个鼻端有被毛, 无眶下腺, 上唇宽阔。雄性有角, 其角黑色, 直而细, 长达50~70cm, 角稍微向外偏斜, 几乎平行直上至角尖, 基部具有明显的环棱;雌性无角。成年雄性体长130~140 cm, 体高79~94cm, 体重35~50kg;雌性体长125~130cm, 体高70~75cm, 体重24~28kg。尾巴短小, 不足20cm, 尾端尖细, 四肢匀称而强健, 蹄形略扁, 趾端尖。雌性乳头一对, 小而悬垂。

1.3 繁殖性能

藏羚羊除交配期外, 通常雌雄群体分居生活。每年12月初至翌年1月底 (多数集中在12月中旬) 是藏

资助项目: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羚羊发情交配期。妊娠期6个月。每年5~6月, 雌性个体与雄性个体分开, 集群长途跋涉到人迹罕至的青藏高原腹地产仔, 6月24~7月5日为其集群产仔期, 每胎产仔1只。怀胎率28.8%~29.2%, 羔羊初生重2.3~3.3kg。羔羊1日龄成活率为100%, 1月龄为82%, 2月龄后下降为80%。藏羚羊寿命短, 一般7~8岁, 雌性最长达12岁。

1.4 品种资源价值藏羚羊具备适应高海拔, 耐严寒, 抗缺氧的生物学特性, 形成了强健、匀称、协调的体态和外貌。

其独特的体态和生理结构, 对研究生物进化, 维护青藏高原地区生态平衡均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同时, 利用藏羚羊的优良性状做基因转移, 将会使牲畜许多性状得到改良。

藏羚羊绒是藏羚羊最昂贵的产品 (国际市场上称沙图仕, Shatoosh) 。经理化性能测定, 至今还未发现能与沙图仕媲美的纺织纤维。沙图仕色泽分为灰、浅灰和白色三种, 纤维直径范围为9~12/m, 平均10.6/m, 伸直长度3.48cm, 强度2.54c N, 伸度39.5%;其直径不足山羊绒的2/3, 绵羊毛的1/2, 但绒的伸度大, 弹性及缩绒性能好。用沙图仕做的衣料平整、光滑、柔软、保暖和结实, 具有良好的弹性和挺括性, 尤其是用其织成的披肩, 极为纤细轻软, 据说可以从一枚戒指中穿过。根据沙图仕的色泽深浅和直径大小, 沙图仕原绒价格从8300~16000元/kg不等, 一条用300~400g的沙图仕织成的披肩价格可高达5000~30000美元。

藏羚羊角是藏药中的传统组分, 可以治疗腹泻、催产、溃疡、胃炎、妇科病和甲状腺体肿大等疾病, 同时还可制作藏刀柄的饰物等。

藏羚羊的肉中含有多种寄生虫, 食用价值不大, 藏羚羊皮的制革性能也很差。

2 我国藏羚羊种群资源保护现状

虽然藏羚羊分布区是人烟稀少、气候恶劣的高寒地区, 但近10年来盗猎者手持武器、不断涌入藏羚羊栖息地或守候在藏羚羊迁徙路线上屠杀藏羚羊。根据我国有关部门近年来查获的藏羚羊皮、绒数量和各有关单位在藏羚羊分布区发现的藏羚羊尸骸情况分析, 每年被盗猎的藏羚羊数量平均在20000头左右。此外, 由于盗猎活动的严重干扰, 藏羚羊原有的活动规律被扰乱, 对种群繁衍造成严重影响。

盗猎的严重后果之一, 是藏羚羊种群数量急剧下降。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的调查资料表明:1986年冬季在青海西南部调查到藏羚羊分布密度为0.2~0.3头/km2, 1991年羌塘自然保护区东部藏羚羊分布密度为0.2头/km2, 并且还能看到集群数量超过2000头的藏羚羊群。而据一位多年在青藏高原从事野生动物研究的资深专家估计, 在1995年中国藏羚羊总数已急剧下降至约50000~75000头左右, 并且现仍在继续下降。近几年来, 也无人再见到集群数量超过2000头的藏羚羊群。在许多昔日藏羚羊集聚的地方, 如今只能看到零星的藏羚羊。这个古老的物种已经走向面临灭绝危险的边缘。

藏羚羊作为青藏高原动物区系的典型代表, 具有难于估量的科学价值。藏羚羊种群也是构成青藏高原自然生态的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中国政府十分重视藏羚羊保护。1981年中国加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 (英文简称CITES) , 鉴于藏羚羊为附录I物种, 中国政府严格禁止了一切贸易性出口藏羚羊及其产品的活动。198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颁布后, 中国国务院随即批准发布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将藏羚羊确定为中国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 严禁非法猎捕。此外, 中国政府还在藏羚羊重要分布区先后划建了青海可可西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新疆阿尔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西藏羌塘自然保护区等多处自然保护区, 成立了专门保护管理机构和执法队伍, 定期进行巡山和对藏羚羊种群活动实施监测。

据不完全统计, 自1990年以来, 中国森林公安机关共破获盗猎藏羚羊的案件100余起, 收缴被猎杀的藏羚羊皮17000余张、藏羚羊绒1100kg以上、抓获盗猎藏羚羊的犯罪嫌疑人近3000人。

3 关于完善我国藏羚羊种群保护体系的建议

3.1 建立综合性计划, 改善组织设置

建议以国家林业局为主, 公安、法院、海关和国家环保局等部门参加, 建立一个关于反偷猎、反走私的国家级综合性计划。同时建立新疆、青海和西藏藏羚羊保护联合委员会, 以保证三省在保护和反盗猎工作方面的协调、合作与联络, 并制定行动计划。对目前保护现状、已有条件及需求进行评估, 改善组织设置和装备。

3.2 严厉打击藏羚羊走私活动

包括在走私和运输的路线、道路上的加强检查及情报交流, 加强对走私路线上的边境控制。同时加强各有关国家海关之间的合作与交流, 对海关人员提供技术培训, 特别是快速鉴定技术方面的培训。

3.3 加强保护区管理工作, 加大国际合作力度

扩展保护区, 特别是在阿尔金山和可可西里以西地区。加强现有三个保护区之间管理工作的协调, 制定总的管理计划。推动整个地区共同申请世界人与生物圈保护区, 以提高国际知名度。在中国、印度和尼泊尔之间建立一种机制, 以确保在藏羚羊保护和反走私方面的合作与交流。应指定专门的联系人和联系部门, 保护藏羚羊的关键栖息地, 如觅食点、繁殖点和迁徙路线, 还应对家畜放牧进行管理, 以限制其对藏羚羊的影响。建立包括社区在内的反偷猎体系。开展藏羚羊资源调查和监测工作, 加强协调, 建立有社区参与监测机制, 并提供相关的人员培训。

3.4 努力提高公众意识

为宣传工作筹集足够的资金, 制作宣传品, 广为张贴、告示和悬挂。特别是在偷猎者可能会经过的重要地点, 如位于走私路线上的城市 (如拉萨) 、边境口岸和海关的餐馆和旅馆进行广泛宣传, 使藏羚羊保护深入人心。并在偷猎者的家乡开展扶贫和宣传活动。对保护区工作人员和社区人员进行关于保护的教育和培训。奖励提供情报的人。

3.5 正确处理库存藏羚羊绒制品

对于个人拥有的藏羚羊绒制品———应禁止流入市场。通过没收的藏羚羊绒制品, 用墨水标记等方法降低其价值, 以及用于科研和教育目的。对于新出现的藏羚羊绒产品就地销毁。

4 加强藏羚羊保护的国际合作体系对策

4.1 加大执法力度, 打击藏羚羊绒贸易

通过利用现有的执法网络, 如国际刑警组织、世界海关组织改善情报方面的协调工作, 以提高执法机构内部在藏羚羊绒贸易方面的工作。CITES管理机构应组织国家水平的培训班, 培训内容包括:藏羚羊绒贸易的背景;藏羚羊绒的鉴定方法。应制作可用于鉴定的工具箱。各国特别是藏羚羊绒原产国的海关官员应对那些在海关的藏羚羊绒及其产品予以特别重视, 进行检查。4.2提高公众意识, 减少藏羚羊绒消费需求所有CITES管理机构应当鼓励出版关于藏羚羊绒贸易的资料, 包括:藏羚羊绒的真实来源, 给中国境内藏羚羊造成的威胁、对非法贸易的处罚、关于藏羚羊绒合法替代品的信息。上述资料应针对高品质羊毛产品的贸易商、时尚界、旅游公司、航空公司。应由非政府组织、主管部门和执法部门共同组织专门的抵制藏羚羊绒的活动。通过这些活动来提高公众意识, 减少藏羚羊绒的消费需求。另外, 消费国应争取缩减对藏羚羊绒制品的需求和使用, 并普及藏羚羊的替代品 (如帕诗米娜) 。

4.3 通过合作、交流和培训打击走私和边境贸易

调查确定走私者主要采用的非法贸易路线和方法。中国、印度和尼泊尔三国应定期交流有关走私的情况, 对海关、野生动物保护机构应在重要的边境地区指定专人, 以便在紧急情况下进行直接联系。海关、野生动物保护及其他执法部门应定期召开秘密会议, 交流信息和战略行动计划。各国应提供查没走私的细节, 以分析和更新关于可能贸易路线和走私方法的信息。同时为海关官员、野生动物保护官员举行执法培训研讨班, 以改善执法, 并就法律责任、立法、查没物品的处理等进行讨论。

参考文献

[1]王艳萍.沙图仕特性及可可西里牧草-土壤中主要养分含量的研究[C].甘肃农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5年.

[2]辛光武.藏羚羊[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

[3]冯祚建, 等.西藏哺乳类[M].北京:科学出版社.1986, 223~230

[4]郑中朝.沙图仕纤维特性的研究[J].中国草食动物, 2001, 3 (4) :14~16

[5]刘丑生, 等.应用动物生物技术保护藏羚羊遗传资源[C].中国草食动物专辑, 2002, 184~186.

洛阳市森林资源现状及保护对策 篇8

关键词:洛阳;森林资源;现状;保护

中图分类号:S71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432(2010)-08-0185-1

洛阳市位于黄河中游、河南省西部(111°08′-112°59′E,33°35′-35°05′N),总面积1.52万平方公里,占河南省总面积的9%。市辖偃师市、孟津县、新安县、伊川县、宜阳县、嵩县、洛宁县、栾川县、汝阳县等1市8县和洛阳城区。洛阳市不仅是九朝古都,林地资源也比较丰富,拥有白云山、花果山等国家级森林公园和老君山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本文借助全国1:10万比例尺土地覆盖图,进一步明确了洛阳市林地资源的分布现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洛阳市林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对策建议,以期为洛阳林业资源保护与发展提供相应依据。

1 洛阳市林地资源现状

全国1∶10万土地覆盖图中将林地分为4类:有林地是指郁闭度>30%的天然林和人工林,包括用材林、经济林、防护林等成片林地;灌木林地是指郁闭度>40%、高度在2m以下的矮林地和灌丛林地;疏林地指郁闭度为10-30%的天然林或人工林;其他林地包括未成林造林地、迹地、苗圃及各类园地等。根据该分类结果,洛阳市林地面积共有58.6万公顷,其中96%为郁闭度大于30%的有林地,且林地资源主要分布在南部和西南部的中低山区,北中部林地较少,主要为水保林、经济林或城市绿化用地等(图1)。

图1 洛阳市林地资源分布图

從各县林地资源的分布来看(表1),栾川县和嵩县林地资源最为丰富,林地面积分别为20.5万公顷和18.3万公顷,占全市林地总面积的35%和31.3%,其中有林地的面积占全市有林地面积的36.8%和32.6%,在洛阳市林业资源中占用重要地位。其次为洛宁县、汝阳县和宜阳县,林地面积分别为8.1万公顷、5.9万公顷和2.9万公顷,这3县林地面积之和也占到全市林地面积的1/3左右。而洛阳市区、伊川、新安、孟津、偃师等5个县市的林地面积只占全市林地总面积的5%左右。

表1 洛阳市各县林地资源面积(单位:千公顷)

林地类型市区栾川县嵩县洛宁县宜阳县伊川县汝阳县新安县孟津县偃师市全市

有林地0.18 193.61 171.66 64.08 21.52 0.25 56.33 13.47 0.00 5.16 526.25

灌木林0.01 10.10 4.93 9.04 3.37 3.40 1.51 2.65 0.02 0.62 35.65

疏林地0.00 1.31 6.61 6.80 3.00 0.15 0.46 1.79 0.13 1.12 21.35

其他林地0.28 0.05 0.15 0.65 0.88 0.12 0.25 0.02 0.07 0.06 2.53

合计0.47 205.08 183.35 80.56 28.76 3.91 58.55 17.93 0.22 6.96 585.78

2 林业可持续利用及保护对策

与1998年第四次森林资源清查相比,目前全市的林业用地面积有所减少,这可能与人口增加、经济开发以有气候变化等因素直接相关,但管理上的不善也是造成林地面积下降的主要原因。因此要大力加强林业资源的建设与保护,促进林业的可持续发展。

2.1 加快林业资源建设

依托国家正在积极实施的生态建设战略,抓住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等工程契机和黄河上中游防护林工程、速生丰产林工程等林业建设项目,积极开展相应林业工程建设。如在南部山区加强对天然林的保护和水源林的营造,在中北部丘陵平原区则应大力发展经济林和绿化林地建设,而在伊河、洛河沿岸及小浪底水库周边应加大水土保持林的建设力度。

2.2 加强对自然保护区的管理与建设

保护区在林地资源保护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洛阳市现有自然保护区4个,分别是伏牛山、黄河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熊耳山、青要山省级自然保护区,总面积8.2万公顷;森林公园13个,总面积7.1万公顷,其中国家级森林公园6个,如宜阳县花果山森林公园、嵩县天池山森林公园、栾川县龙峪湾森林公园、嵩县白云山森林公园等,这些保护区的面积占全市总面积的10%。这与全国平均水平还有差距,因此在进一步加强对现有保护区管理的同时,还需要加紧保护区建设。

2.3 林业旅游开发要倡导以保护生态为前提

内蒙古草原旅游资源的保护现状与对策 篇9

——以婺源、西递、宏村为例

刘学颖2012212788 张琳2012212792 谢欣玲2012210802 摘要:徽派建筑是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重要的人类文化遗产。然而近年来,在旅游开发过程中,一些古民居正遭受史上最严重的破坏,特别是在如何保护与开发上,遇到了不少难题:古村落与现代需求的冲突,旅游资源过度开发,人文价值逐渐消退,保护与开发的矛盾日益突出。所以,如何更有效地保护与开发徽州古村落已成为一个十分紧迫的问题。本文在旅游资源的视角下以婺源、宏村为例,采用案例分析法,结合其保护与开发现状,提出了正确处理保护与开发之间的关系、适度发展旅游业、提升收益并加强当地村民的参与性的保护与发展的建议。实现古村落保护与商业开发的平衡。

关键词:徽州古村落,保护,开发 徽州古村落概述

徽州曾是古越人聚居地,后因战乱,成为中国历史上三次南迁人口的重要迁栖地。人们聚族而居,在村落选址、布局营建方面充分考虑自然、社会因素,践行包含朴素生态哲学观的风水思想。乡村聚落中的建筑类型除民宅外,还有祠堂、书院、家塾、宅园以及村落门户的水口景观与建筑和牌坊的组合、路廊桥亭和绣楼小筑等。徽州民居建筑由点线面、黑白灰、粉墙黛瓦、马头墙组合而成,清新淡雅,聚族而居。其选址十分讲究风水,空间结构完整。民居、祠堂、牌坊号称徽州建筑“三绝”,砖雕、木雕、石雕这精湛的“三雕”技术更是非

[1]常巧妙地将建筑室内外的空间融为一体。徽州古村落保护与开发现状 2.1保护现状

据有关方面公布的最新统计数据,仅黄山市内(不包括古徽州所辖的婺源、绩溪两县)尚存古村落101个,1911年前的古民居13438幢。其中,省级以上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和保护街区21处,各级文物保护单位406处,黟县西递、宏村是全球唯一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古村落。然而徽州古村落的保护现状却让人担忧。2.1.1建筑存留与修复现状

宏村古民居均为砖木结构,大多经历了几百年的历史,一些古民居的墙体已出现开裂、倾斜。同时,由于我国南方气候条件的影响,白蚁、黑蜂大量繁衍对古民居构件的侵蚀也非常严重。此外,古民居的斗墙和木架结构,维修技术要求高,维修投入的资金大,特别是木构件的保护和防腐问题无法解决,给维修带来了一定的困难。传统工艺由于受到建筑材料,[2]建筑方式改变的影响,或由于经费、时间、管理等因素,正面临失传的威胁。由于缺乏资金和技术,有许多明清年代的古民宅濒临坍塌。梅雨季节,不少无人居住的古民居、古祠堂、古戏台、古书院普遍存在漏雨现象。为保护珍贵的文化遗产,全面推进古村落整体保护,自2001年以来,西递、宏村共整治改造建筑152处,拆除无法改造的新建筑12处,并按照“修旧如旧”的原则,修缮了古建筑83幢;修复了西递古戏台,对36幢古民居进行了白蚁防治。

同时,伴随着村落居民生产、生活方式的改变,以及现代经济活动的影响,加剧了古村落保护的难度。随着村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现代生活方式的冲击和现代家庭用具及家用电器的普及,大部分 的古村落常住居民对现有居住条件表示不满。同时,随着当地旅游经济的发展,多数村民在农业生产用房,商业服务设施用房的改扩建、新建的需求也日益强烈,甚至有相当一部分居民受经济利益的驱动,擅自改变用途,在古民居内开设私人旅社、饭店或破墙开洞,把古民居的有机组成部分改变为与之不协调的商业店面的现象时有发生。为此,遗产地规划建设了西递新区、宏村新区,不断满足村民改善生产生活条件的需求,整治了违法违章建设,共处理违章建筑81户、面积570平方米,封墙洞25个。在整治过程中,对违法建筑的涉案人员坚持依法予以严厉查处,有力地打击了乱拆乱建和破坏古民居的违法行为。2.1.2生活、旅游污染现状

随着村民生活方式的改变,特别是旅游业的发展,游客接待量的大量增长,饭店旅社的增加,使得污水、垃圾处理这样的现代城市问题困扰着古民居。而目前两村的垃圾处理方式仍然以堆放、填埋方式为主,不利于村落环境的保护。而污水排放,西递、宏村均没有独立完善的排水系统,大量的生活污水,洗涤污水未经过处理直接排入水体或渗入地下。另外,有部分在两地写生的学生写生时产生的含有大量的化学物质和重金属的颜料废水,也被随意倾倒,这些污水严重污染了水体,使水质有逐步恶化的趋势。为此,遗产地完成了“三线”地埋和古民居消防,并修整了道路,实施供水建设工程,缓解了遗产地供水矛盾。

而随着宏村旅游业的发展,游客接待量严重超负荷,近年来宏村游客量增长迅速,游览面积过小与游客量过大的矛盾日益突出,旅游旺季景区人满为患,超载严重。古村落充斥着密密麻麻的人群,破坏了村落的宁静,使古村落成了闹市区,成了一个市场。主要旅游线路上商业网点密集,商业气息过浓,破坏了整个古村风貌,建筑用途的改变,破坏了原有民居的格局,降低了游客的旅游体验。2.2开发现状

徽州古村落旅游资源已得到初步开发,并取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特别是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吸纳黄山旅游的辐射效应,到皖南地区参观古村落的游客日益增多。然而徽州古村落的旅游开发还是存在一些问题。2.2.1景点定位相似

皖南古村落旅游地类型相同,水口园林、牌坊、祠堂是古村落的共性特征,如棠樾以牌坊群见长,唐模以水口水街闻名,宏村以“牛行”村落突出,但是总体上个性特征不足以弥盖共性特征,因此,游客会产生审美疲劳。同时,众多古村落之间距离相近,客源市场的替代竞争不可避免。这就导致资源的分配不均,以婺源为例,论人文资源,婺源难以与临近的西递宏村这些古村落相抗衡,其在知名度和资源优势上都比婺源高出不止一筹,许多人都是顺带来婺源看看然后转道其它地区,并不在婺源过夜,所以,婺源旅游的收入只限于门票方面,而吃住购物,娱乐等方面的消费很少。2.2.2文化旅游开发不足

目前,古村落旅游开发仍局限在一些看得见的文物上,忽视了对徽州文化内涵的深入挖掘。游客在导游人员带领下,只是进行走马观花似的游览,这种旅游方式与真正领略、了解徽文化相距甚远。徽州文化不仅包括独具特色的古建筑,还包括具有浓郁地方色彩的文艺、科技以及风情民俗等无形资源。2.2.3旅游开发中居民参与度不高

徽州古村落至今仍是以居民居住为特征,充满生活气息和勃勃生机,吸引游客的不仅是文物古迹,更是真实的生活,并且居民如果不配合,会直接影响旅游产品质量。居民希望通过发展旅游来提高生活质量,保护自己的文化传统,如果居民不能参与旅游开发的过程并从中获利,却承受环境破坏、生活受干扰、价值观念冲突的不利影响,就会导致他们对旅游持有敌对态度,影响旅游发展。

2.2.4品牌经营意识淡薄,宣传促销力度弱

皖南古村落特性大致相同,铸造个性品牌极其重要。目前,大多数古村落旅游开发的品牌意识淡薄,没有从长远角度来规划古村落旅游发展蓝图,缺乏高标准的形象定位与策划。主动宣传和参加集体促销的意识不强,有关皖南古村落的宣传信息鲜有所闻,很少举行大型的宣传促销活动,许多现代化信息传播手段未能很好利用,这很难适应旅游市场竞争日趋激[3]烈的新形势。徽州古村落保护与开发面临的主要问题 3.1古村落与现代需求的冲突

村落是由特定历史阶段下的经济、社会、文化、自然环境、科学技术等人类生存诸因素相互作用的产物,是一个系统、有机、动态的人居环境整合体。它反映了特定人群的生产水平、生活方式、社会结构、宗教信仰等诸多方面。因此,古村落的“古”指的是它的物质载体形成在古代,但是,当今居住在里面的人,包括他们的文化都是属于“今”。即都是现代人、现代文化。在现代文化的背景下,古村落无疑会被快节奏的现代文化所影响,而这种变

[4]化的结果会让古村落“古”会被现代气息所吞噬。比如现在的宏村,存在着本地居民在自家的老宅子里向前来参观的游客推销书本、纪念品等商品的现象,这无疑有损于古村落古朴自然的意境。显然让古村落更加纯粹,让商业气息集中在别处会更有利于古村落的开发与保护。

因此我们现在对古村落的保护既要保有其“古”风,又要让现代人享受“今”的成果,这对徽州古村落的保护无疑是个难点。保护的实质在于保护古村落有形的物质载体和无形的古文化。要保护好徽州古村落不仅要把古房子保留好、维修好,还应保护好古村落原有格局和周围的整体环境,竭力维持古村落的文化精髓。

3.2旅游资源过度开发

由于缺乏科学的旅游规划,加上政府的主导力度不够,很多古村落被旅游公司承包,这样一来,大部分旅游公司都是只为了追求眼前利益,对村落旅游资源进行盲目开发,甚至违背资源本身的价值,丢弃它们原有的功能,这是对资源造成的极大浪费。同时,由于过度开发对古村落环境破坏严重。再者,现在古民居在旅游业中的地位越来越突出,随着很多旅游团的不断到来,古村落早已不堪重负了,这无疑给徽州古村落带来很多的弊端。

旅游的过度发展破坏了古村原有的风貌。随着游客增多,很多村民为了追求经济利益,随意搭建各种商铺、旅馆等建筑,破坏了古建筑原有的风貌。过多的游客和空间有限的矛盾,[6]降低了古村落居民的生活质量。超规模接待,破坏古村落的生态环境,生活垃圾遍地都是,原有的宁静没有了,取而代之的是各种车辆的喇叭声,当地居民的叫卖声,扰乱当地居民的正常生活,使很多没有参与旅游行业的居民不断搬离。这种行为严重破坏了古村落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对古村落旅游资源的保护已刻不容缓。

3.3人文价值逐渐消退

古村落的原住居民长期在生产和生活过程中形成的生活习俗,风土人情及各种古***俗等隐性文化都是每个村落所独有的。加上自古以来徽州人崇文重教思想的习俗的影响,徽州历史上人才辈出。所以徽州古村落具有很深厚的文化渊源,这是区别其它古村落的核心所在,它理所应当被我们展示在游客面前。

当下对古村落的旅游开发只限于简单的游览,并未挖掘其真正的文化内涵,所有游客都是跟着导游一栋一栋房屋走一遍,以至于他们认为天下的古村落都一样。这归咎于旅游开发者没有的深度开发,没有挖掘出来古村落自有的特色,完全忽略了古村落的独一无二的特征,这是对古村落旅游资源的极大浪费。在这种浅显的旅游开发的背景下,古村落人文特色没有完整的被传承,表现,造成人文价值的衰退。

与此同时,大多原住居民都搬离了古村落,使现在的古村落基本呈现出“空心”状态。古村落是古代居民的人居空间,这种人居空间的意义或者说它的价值,只有跟人联系在一起才能显现。目前,古村落中因为没有了人,当然也就失去了它的生命力,如今的古建筑就像是没有灵魂的一个空壳。例如,徽州现在很多祠堂都因为没有人管理,大多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完全没有了以往的神彩了,最多就是为游客游玩拍照留念而已。黟县屏山村的舒氏祠堂便是典型的一例,原来这里是专门供本族人祭祀祖先的地方,既庄严又清静,由于屏山村的村民大多都已搬迁出去了,到这里祭祀的人也少了,昔日繁华而又庄严的场景早已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只有破败不堪。对徽州古村落保护与开发的建议 4.1正确处理保护与开发之间的关系

徽州古村落的研究、保护、开发和弘扬现如今已成为一个热点话题。有一段时间,人们议论着那些流失到外地的惠州古建筑构件,感叹之余,又显得无可奈何。古村落旅游资源的保护和开发是互相依存的,古村落是发展旅游的依托条件,同时,古村落若没有得到好的保护就没有看点,何谈开发旅游。合理开发古村落是对古村落旅游资源的最好保护途径,也是发展古村落的唯一方式。因此,我们要辩证地对待徽州古村落旅游资源的保护与开发,强调保护与开发之间的统一,避免将这二者对立,在必要的情况下,要以保护为主,开发为辅,所以有时候宁可暂时不开发也不能破坏古镇的风貌和精髓。保护古村落就必须保护它的原生性、完整性、真实性和多样性,以达到真正保护古村落的目的。

4.2适度发展旅游业,将非物质文化与其相结合开发徽州古村落,首先必须挖掘徽州文化内涵,因为只有体现徽州文化的旅游产品才独具特色,永葆生命力。因此,开发徽州古村落旅游,就应该深度挖掘古村落所蕴含的各种隐性文化,如:风水文化、宗教文化、宗族文化等,必须让这些非物质文化和古建筑结合起来,[5]形成让旅游者容易认识、理解、感受和参与的旅游产品。只有这样游客才能跨越时空界限,尽情领略徽州文化的博大精深,也只有这样才能开发出独具特色的旅游产品,古村落旅游资源才被真正得到开发,真正发挥它的特色及作用。

4.3提升收益,加强当地村民的参与性

古村落的特色是通过当地居民的生产方式和生活习俗来体现的。因此开发古村落,要挖掘其特色,必须要有当地居民的参与;同样,因为古村落是居民的古村落,所以真正保护古村落的精髓,更是离不开当地居民的。由此可见,我们务必尊重当地村民的生活方式,尊重民俗习惯,从村民的生活中发现古村落的文化内涵,从村民的生活中寻找保护古村落的方式方法。在古镇保护和开发中,必须采取一些措施吸引原住村民回村,比如尊重和听取当地民众对古镇保护和利用的建议和意见,让村民认为自己是主人,以增强他们的荣誉感和责任感。在开发过程中让村民入股等,无论采取哪种方式,都要充分考虑到当地村民的利益,让当地

[7]居民能真正感受到发展古村落对他们有百利而无一害。这样就能让村民意识到保护和发展古村落与自己的生活密切相关,只有当地居民参与进来,保护和开发古村落才能真正得到落实。

5结语 徽州古村落旅游视角下的保护需要形成古村落的保护与商业开发的平衡。在重视古建筑和人文环境的维护的同时,有序的开展商业的旅游开发,让开发者与当地居民合作,实现保护与开发的双赢。

参考文献

[1]赵焰,张扬.发现徽州建筑[M].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 2008.[2]丰贤胜.五大难题挑战西递宏村保护-江淮晚报,2007.[3]田维维,王昊.皖南古村落旅游开发的现状和可持续发展-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7,(1)

内蒙古草原旅游资源的保护现状与对策 篇10

--关于湛江市麻章区红色资源的开发、保护与推广状况调研

马克思主义学院“星源”社会实践队调研组 2017年8月

摘要:对红色资源进行开发、保护与推广,能够带来巨大的政治、经济、文化效益。但由于实践中存在着多方面的问题,红色资源的开发、保护与推广总是受到限制。湛江市麻章区(现辖地历史上归属遂溪县)是一个文化底蕴深厚的革命老区,是湛江红色文化资源的重要发源地之一。本文通过回顾学术界对红色资源的相关研究和成果,分析红色遗址、红色文化遗产等的重要意义。与此同时,调查当地红色资源开发、保护与推广状况并对目前麻章区红色资源的现状进行阐述,对红色资源开发、保护与推广的问题进行分析,探讨出当地红色资源开发、保护与推广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善的建议和意见,树立科学理念和可持续开发利用观念。

关键词:湛江市麻章区;革命老区;红色资源;开发、保护与推广

一、调研背景:

总书记指出,革命老区是党和人民军队的根,我们永远不能忘记自己是从哪里走来的,永远都要从革命的历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永远珍惜、铭记革命老区和老区人民的牺牲和贡献,把理想信念的火种、红色传统的基因一代代传下去,让革命事业薪火相传、血脉永续。[1] 红色资源承载着中国共产党波澜壮阔的革命史、艰苦卓绝的奋斗史、可歌可泣的英雄史。文化部发布《“十三五”时期文化相关工作实施方案》中指出:应充分挖掘革命老区红色文化内涵,利用革命历史文物资源优势,推动当地经济社会文化持续健康发展;提升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利用水平。可见,对红色资源进行开发、保护与推广,不仅有利于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对弘扬红色文化的重要指示精神,进一步把红色基因传承好,把红色资源利用好,还能够给当地带来巨大的政治、经济、文化效益。

二、调研目的:

本文通过回顾学术界对红色资源的相关研究和成果,分析红色遗址、红色文化遗产等的重要意义。与此同时,调查当地红色资源开发、保护与推广状况并对目前麻章区红色资源的现状进行阐述,对红色资源开发、保护与推广的问题进行分析,探讨出当地红色资源开发、保护与推广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善的建议和意见,树立科学理念和可持续开发利用观念。

三、研究方法:

本次的课题研究,我们主要采用理论联系实际,运用观察法、调查法、行动研究法、文献法、经验总结法、案例研究法,问卷调查等方法来探究湛江市麻章区红色资源的开发、保护与推广状况以及存在的问题原因。主要选取了太平镇的后坡村、东岸村和湖光镇的祝美村以及麻章镇的洋溢村、甘霖村、城家外城等革命老村作为调查对象进行实地调查访问并投出 200份,回收187份有效问卷。且根据调研实际,采取点面结合、以点带面的形式,选择了市、区、镇、村全部四个层次的调查对象,既包括湛江市党史研究室、文广新局、教育局又包括麻章区党史研究室,还深入到各镇各村机构,对最终完成调研报告起了巨大的作用。

(一)调查对象:

本次调查研究中,调研团队在几个革命老村进行了实地采访调研和调查问卷的发放,对象主要为革命老村村民。我们还精心安排了访谈,主要对象为市、区、镇、村政府机关干部以及革命老兵。这些都为我们的调查研究提供了充足、科学的支持。

(二)调查方法:

1.文献回顾: a)查找相关文献;

b)对文献进行选择; c)实际阅读和分析文献。

2.观察法:

我们主要通过观察来了解村落里红色资源的情况。第一天,我们在比较熟悉当地语言的同学的带领下,初步了解临近革命老村的革命遗址、革命文物的保护和开发情况,并通过走访村民和村干部了解其推广状况。为之后几天的走访调研做好前期准备。在其后的走访调研中通过观察获得资料来调整下一步的工作。3.问卷调查:

对调研地村民和村干部,以及支教基地里小朋友的家庭发放调查问卷,然后回收整理。在村里的热情度较高,村民们比较配合调查。村民始终比较有在村落的归属感和安全感,比较容易接受会讲雷州话组员。在镇上的人们警惕性比较高,并不容易“透露信息”,所以遭到的拒绝率比较高。

每天晚上我们都会对当天所得的调查问卷做统计,进行总结讨论和记录,为最终的调查报告做好准备。在完成了所有的调查问卷时,我们将调查问卷录入问卷星,进行系统分析。在整个数据出来后以及根据我们的每日总结记录再进行汇总讨论。最后列出大纲,每个部分都会根据数据和观察情况进行充分的整理、分析、讨论、作出科学的归纳推理。4.个别访谈: 围绕当地红色资源的情况与当地的村民以及相关负责人进行访谈。具体了解村子里的情况,范围比较广泛,访谈的案例比较客观,队员之间有明确的分工,详细的记录,以及后期的整理。有较强的说服力。

在走访调查的过程中,我们充分尊重村民的意愿。对于不愿意填写问卷相关信息的,我们会通过聊天交流了解情况;对于调查问卷,有些村民看不懂或不会选,不了解选项的意思的,我们都会做相关的解析,有时还会一题一题地询问,再帮他们填写选项;对于漏答漏填的,我们也会在身边即时跟踪提醒。在整个问卷调查和走访采访的过程中,会讲雷州话的组员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在与麻章区党史研究室等政府机关干部进行访谈之前,我们都会根据该部门的职能以及我们的访谈目的做好相应的访谈提纲和划分清楚访谈内容的侧重点。

四、红色资源:

红色资源具有极其丰富的内涵,是指中国共产党在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等社会实践活动中所形成的文化资源,主要包括物质和精神两个层面。物质层面是指物质文化资源,包括各种会议会址、纪念馆、纪念碑、博物馆、红军石刻、革命先驱故居、烈士陵园、战斗遗址等;精神层面是指精神文化资源,包括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遵义会议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等及相关红色歌曲、红色文献、红色诗词、红色题材等影视文艺作品。[2] 红色资源的精神内在大体可归纳为“一个信念、两个坚持、三大精神、四大作风”四个方面。红色资源的外在表现形式能实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有效精神,它的各种表现形式对当代青少年有着不同的影响,并发挥其独特的教育功能。[3]

五、麻章区红色资源状况: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遂溪县是湛江地区甚至广东高雷、南路地区开展革命斗争的策源地和中心。麻章区前身为遂溪县的麻章镇,是湛江红色文化资源的重要发源地之一,红色资源数量较多,分布广。麻章区除具备丰富的党史革命史等红色资源外,还有一批坚持寻求救国救民真理和进步思想的历史人物,黄学增、韩盈等共产党人都在这片土地上开展过活动。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黄其江等在广州求学并加入中共党组织的遂溪青年回到睢县开展活动,重建党组织。1939年1月,位于麻章的中共遂溪县立第七小学党支部成立,随后中共甘霖村党支部、调塾村党支部等基层组织相继成立。广大青年扎根农村深入群众,开办夜校。[4] 在漫长的革命斗争历程中,麻章地区的中共党组织不断壮大。到麻章地区获得解放时止,麻章地区共建立中共党支部30个,党小组39个,发展共产党员487名并有997人参军、参战。目前麻章区共有110个革命老区村庄还有东岸村靖康公祠、甘霖村梁氏宗祠、祝美村吴氏支祠、洋溢村黄氏宗祠等众多的抗日民众夜校旧址。近年,麻章区申报登记的革命遗址为2处、广东省红色军事文化遗产为1处。抗日战争时期的夜校、游击根据地甘霖村和东安村等一批革命老村庄出版了描述和介绍当地革命的书籍,例如:《甘霖风暴》和《东岸村革命斗争简史》,麻章区党史研究室也在2011年编撰出版了红色文献--《中国共产党麻章历史》第一卷。

六、调查问卷结果分析:

Q1:请问您的年龄是?

在被调查的对象中,如图,年龄段在13-18岁的占20.32%,19-45岁的占58.29%,45-59岁的占13.37%,60-74岁以上的占8.02%。其中青年和中年人占的比例较大

Q2:请问您的性别:

在被调查的对象中,如图,男性所占的比例为52.94%,女性所占的比例为47.06%。基本平衡,可以使调查结果更加合理,可信度更高

Q3:请问您的学历是? 在被调查的对象中,如图,学历为小学的所占的比例为13.37%,学历为初高中的所占的比例为22.46%,学历为中专或大专的所占比例为21.39%,学历为本科生、研究生及其以上的是42.78%。调查对象的教育程度层次多,有一定的覆盖面,科学性更强。

Q4:请问您的政治面貌是?

在被调查的对象中,如图,党员所占的比例为6.95%,群众所占的比例为33.69%,团员所占比例为59.36%.可见,本次调查对象的政治归属相对集中。

Q5:请问您对麻章区革命历史的熟悉程度如何?

在被调查的对象中,如图分析,大部分人对麻章区革命历史的熟悉程度一般,所占比例为45.99%,有33.16%的人表示比较陌生,非常熟悉和比较熟悉的占比少。显然,麻章区人们对麻章区革命历史的关注度比较低,但大部分人对其仍有一定的了解,可见麻章区在这一方面的宣传也产生了一定的效果。一部分人在这方面仍处于空白阶段,宣传效果还需进一步落实。

Q6:以下麻章区的革命遗址您知道哪些?

在被调查的对象中,如图,97人表示对我们所列举的革命遗址都不清楚,一半人以上深处于了解盲区。有超过40人对甘霖夜校(梁氏宗祠)和狮子岭烈士园比较熟悉,可见,开发、保护和推广得比较好的革命遗址所受到的关注明显大于其它遗址,应该更好地去开发、保护和推广更多的具有历史见证价值的革命遗址显得尤为重要。

Q7:您一般

在被调查的对象中,97人表示通过身边人群了解我们所列举的革命遗址,75人通过广播电视,70人通过书籍报纸。可见,虽然如今网络与新媒体发展迅速,但人们通过传统渠道了解革命遗址居多,因此需要把推广的触角延伸到网络与新媒体上来,充分发挥网络与新媒体时效性强、影响力大和范围广的优势,开启红色资源网络共享的时代。

Q8:以下几个革命遗址您去过哪些

在被调查的对象中,如图,108人表示没去过以上遗址,40人去过甘霖夜校(梁氏宗祠)。很明显,绝大多数人对革命遗址的认识仅仅停留在“听说过”的程度,并没有进行实地参观,可见其对人们的吸引力还不够,这与革命遗址开发、保护和推广的效果有关。

Q9:以上您去过的麻章区革命遗址哪个开发、保护的比较好呢?

在被调查的对象中,如图,113人表示对麻章区革命遗址开发、保护情况不清楚,40人认为甘霖夜校(梁氏宗祠)的开发与保护比较好。从中得知,麻章区革命遗址整合度不高,人们对其认识及了解模糊化,以至于参观意愿不高。

Q10:当地政府对这些革命遗址的开发和保护力度如何

在被调查的对象中,如图,42.78%的人表示对此不清楚,31.02%表示当地政府对这些革命遗址的开发和保护力度一般,18.72%人表示开发和保护力度力度较差,还有7.49%的人表示开发和保护力度好。可见,当地政府对革命遗址的开发和保护也采取了一定的行动,但是效果一般。政府的开发与保护力度还待加强,方式也需创新。

Q11:当地政府有对这些革命遗址和革命人物、革命精神进行宣传吗?

在被调查的对象中,如图,48.13%的人表示对此不清楚,31.02%的人表示宣传有,但是较少,13.37%人表示没有宣传,还有7.49%的人表示有很多宣传。可知当地政府对革命资源的利用率低,针对性不强,宣传上没有实质性的行动,宣传效果不尽如人意。

Q12:请问您觉得目前麻章区在红色资源推广与应用方面所采取措施的效果如何?

在被调查的对象中,如图,54.55%的人表示对此不清楚,22.90%表示措施的效果不好,8.56%表示措施的效果好,可见政府措施的效果并不理想。

Q13:12题如果您选C和D,请问原因是?

在被调查的对象中,如图,选C、D的主要原因是红色资源的推广及开发没有走进基层以及它的推广与应用的手段不丰富,说教性质严重,流于表面。推广方式传统单一,没有走进基层,推广的地域范围在一定程度上受限制;说教性质严重,人们容易产生排斥心理;流于表面会导致一味追求推广效果从而忽视了推广方式需和当地的实际情况相结合。

Q14:你赞同对红色资源的推广深入到社会的每个角落吗?

在被调查的对象中,如图,49.73%的人表示赞同对红色资源的推广深入到社会的每个角落,9.09%的人不赞同。可以看出,麻章区人们对红色资源的接受程度并不低,目前看来麻章区红色资源的开发、保护和推广依然具有一定的群众基础,对红色资源后续的开发、保护和推广提供了有利的基础条件。

Q15:下一阶段您希望政府、社会等在当地红色资源的开发、保护和推广方面做哪些工作或您对此有什么看法和建议:(例:送红色题材的戏剧下乡)

1.红色精神应该得到传播,红色资源也应该被开发,使之与经济相结合,如发展红色旅游

2.可以在乡下播放短片或电影 3.社会成立红色资源保护组织

七、访谈案例记录与问题分析

(一)访谈时间:2017年7月13日

访谈地点:麻章区太平镇后坡村村委会 访谈对象:村委会干部 访谈内容:

1.您好,经过我们早上在后坡村里的走访,发现村民们对红色资源相关的知识几乎不了解,村里一些红色资源基本处于未开发状态,请问一下这是什么原因呢? 回答:村里的经济状况处于比较低迷的状态,目前村里的青壮年大多在霞山、赤坎居住,村里大部分只剩下老人和小孩,开发难度比较大。

2.那么在平常过年过节人比较多的时候会不会开展一些相关性的活动,比如邀请表演人员来唱红歌或者播放红色题材的电影等?

回答:没有,年轻一代对这些方面的知识不太感兴趣,也不愿过多的关注。

(二)访谈时间:2017年7月19日

访谈地点:麻章区甘霖村梁氏宗祠、城家外村 访谈对象:村委干部、麻章区党史研究室陈元伟老师 访谈内容:

1、请问是否有拍介绍当地革命遗迹、遗址的宣传片之类的?

回答:有拍照片、出版过书籍,但缺少宣传片的拍摄,也有组织青少年参观甘霖夜校。

2、是否有人来参观甘霖村有革命历史的梁氏宗祠?

回答:平日前来宗祠参观的有学校组织的团体、部队,个人略少一点。近期就有60位海军成员前来参观。宗祠平时没有对外开放,大门紧闭,参观者要到村委会告知书记来开门。村里的甘霖小学也会组织学生前来参观学习,但附近的小学前来参观的次数会比较少。

3、甘霖村革命展馆如今发展情况及发展资金来源?

回答:政府仅仅充当牵头的作用,拨付的金额并不多,展馆后续的维修费用由村里自行支付,如遇自然灾害需修理可向政府申请修缮费用。馆内有专门的清洁人员,但还没有专门的讲解人员。甘霖村拟建的甘霖革命烈士纪念碑项目至今还未落实。

4、是否有对外宣传甘霖村的红色文化?

回答:在宣传方面,甘霖村编撰一本《甘霖风暴》,书中记录了甘霖村的革命历史和革命战士的英勇事迹。也有拍摄宣传照片,但宣传短片只有一个。有通过电视传媒对外进行宣传,但是很少在宗祠内举办相关的活动。

5、甘霖村在红色资源这方面比洋溢村发展得更好的原因是? 回答:甘霖村曾是抗日支部,革命活动频繁,历史价值更大

6、城家外村红色资源状况?

回答:由于历史原因城家外村很多革命资源被毁坏,能留存下来的所剩无几,目前在建设党史教育展厅。

(三)访谈时间:2017年7月22日 访谈地点:麻章区太平镇东岸村 访谈对象:村委会梁书记、村民 访谈内容:

1、东岸村小学是否将本村的革命历史作为教材对学生、村民进行教育?

回答:当地学生对这些革命历史了解不多,村里也没有把革命事迹作为东岸小学的教材。村民对东岸村革命史的了解不深,到村里了解革命遗址情况的人很少。

2、政府或村委有没有对当地的遗址进行普查、对革命事迹进行宣传、向老党员进行学习?

回答:政府在东岸村开展过有关革命遗址的保护和推广的活动比较少,村里自行编撰一本《东岸村革命简史》,影响力不大

3、是否有对该村的炮塔和瞭望塔、靖康公祠等红色资源进行开发、推广? 回答:东岸村的第一批党支部是在靖康公祠成立的,早年间的党支部会议就是在公祠里开的,那是一个比较有革命意义的地方。公祠在开发和推广这方面倒没有,只是在很久之前进行过一次维修。

(四)访谈时间:2017年7月14日 访谈地点:麻章区湖光镇祝美村

访谈对象:战争老兵吴茂生、村委会李书记 访谈内容:

1、吴老先生的入伍动力是?

回答:不忍看到日本侵略者对中国老百姓的残害。

2、进入队伍后的经历?

回答:入伍后前往印度进行步兵训练,训练结束后分入新六军教导队,学习无线电通讯,学习结束后进入通讯营。还参加过缅甸抗日战争。

3、吴老先生您认为当代年轻人缺失的精神:

回答:和平年代,生活水平提高了,生活安逸了,缺少吃苦耐劳的精神;物欲横流的年代,利己主义盛行,在这种背景下,团结友爱显得特别重要,要加强团队意识的培养

4、祝美村目前的老兵情况? 回答:两位抗战老兵还健在,一位是吴茂生老先生,另一位居住在霞山。

5、祝美村有没有以老兵的事迹、革命精神作为材料对外进行宣传呢? 回答:比较少

(五)访谈时间:2017年7月19日 访谈地点:麻章区党史研究室

访谈对象:麻章区党史研究室陈元伟老师 访谈内容:

1.关于麻章区红色资源开发、保护与推广,您能更我们简要说一下吗?

回答:区党史研究室在2011年编撰出版了《中国共产党麻章历史》第一卷。在2015年1月、3月,先后对革命烈士后代进行走访、慰问和调研,扎实开展革命遗址普查工作,共申报登记革命遗址有2处。2015年3月、5月上旬,先后深入到麻章、湖光、太平三个镇开展学史活动,向各镇和麻章区黄外村等农家书屋免费发放《中国共产党麻章历史》100多套。2015年7月、8月,区党史室与区宣传部一道先后组织麻章区外来员工优秀代表、广大青少年学生代表,共计400人,到麻章区抗法纪念馆、甘霖夜校参观学习。2015年9月,与区委宣传部主办单位一道开展“麻章庆祝建党94周年党史知识竞赛”系列活动,完成了编辑党史知识问答资料10000份。2016年深入基开展学史用史传史活动、着力编撰《中国共产党麻章历史》第二卷、开展革命遗址普查工作、开展党史学习宣传教育活动。访谈案例中发现的问题:

1.红色资源缺少整体的开发、保护与推广,绝大多数革命遗址处于半开发或者未开发状态,有的没有得到恰当的保护,甚至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城家外村的一些革命资源由于历史原因被毁坏)。

2.部分展馆的开发仅限于日常性或间歇性的参观活动,对红色资源的内涵挖掘不深,展示手段单一,信息技术运用少且缺乏专业的管理人员和系统的开放管理制度,吸引力较差,客源较少,展馆的影响力有限。

3.在麻章区红色资源的研究方面,并没有形成一支稳定的研究队伍,创意研究意识薄弱,开发、保护和推广机制尚不完善。

4.政府的重视力度不够,开发与保护流于表面,没有实质性的扶持政策,有些革命遗址仍处于资料收集中。

5.缺乏资金的支持,麻章区红色资源的开发、保护和推广受地方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交通设施的制约。

6.绝大多数红色资源缺少有力的宣传,宣传方式单一,历史见证价值鲜为人知。7.麻章区红色资源相对匮乏。改善问题的策略:

1.政府应加大对麻章区红色资源的开发、保护和推广的重视力度,加大开发、保护和推广过程中的资金支持。

2.开设对应的宣传网站、微信公众号以及微博,将根据地的红色文化融入到文学艺术、广播影视、新闻出版、音像制品、网络服务和策划展览等行业中。

3.打造麻章区红色文化品牌,开发红色旅游资源,发展和挖掘红色周边产品,推动革命老区的经济发展,帮助革命老区人民脱贫致富,解决因经济问题引发的开发、保护和推广局限。

4.成立一支专门的研究开发团队,全方面深入挖掘麻章区一些半开发和未开发的红色资源,进行整体创意开发。

5.完善红色资源的开发、保护和推广机制。

6.展馆应融入更多的技术手段,转换思维,在单纯的参观形式中加入体验模式,如针对当地的旅游资源开展一些游戏体验,增强人们的亲身经历感,增强吸引力,提高人们对红色资源的关注度。

7.展馆内需配备专业的讲解人员。

8.培养一批文化修养高、创新能力强、懂经营、善管理的文化产业管理干部,以及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文化创意、包装、营销人才和复合型文化经营管理人才。

9.开通红色旅游专线,提高交通便利程度,扩大吸引力和参观意愿。

八、麻章区红色资源开发、保护和推广的现状:

(一)麻章区有一批革命遗址,如甘霖村梁氏宗祠、狮子岭烈士陵园、城家外村原党支部遗址等都得到了适当的开发和利用,在进行党史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例如甘霖村梁氏宗祠,它是岭南师范学院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基地,已成为湛江高校、中小学、机关等部门开展党性教育、爱国主义教育活动的重要场所。自一九九五年以来甘霖村梁氏宗祠每年接待湛江各地众多的参观者。近年,麻章区政府再一次加大力度对这一批革命遗址进行了维修、加强和改造。它们对麻章区人民的思想政治教育正发挥着深刻的影响力,对革命老区的发展也产生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因此,我们应努力挖掘、开发和利用这些红色资源,将其打造成知名的红色资源品牌。

(二)麻章区党史研究室深入基层多方面推广红色资源。麻章区党史研究室在2011年编撰出版了红色文献--《中国共产党麻章历史》第一卷,在之后深入各镇农家书屋免费发放了100多套。在2016年十月份,为打造特色党史陈列馆,以开展革命遗址普查、“申遗”工作为契机,与区委宣传部、区文广新局一道协助省电视台到甘霖村、太平东岸村等地拍摄红色电视专题片,为麻章区红色资源的开发、推广做出了一定的努力。

(三)麻章区还有一些未被列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党史教育基地的革命遗址,由于没有受到足够重视和应有的开发利用,也就没有发挥它应有的价值和作用根据数据统计。例如,位于东岸村的靖康公祠,由于年久失修,房屋破裂,门窗已有些腐烂。同时,洋溢村的黄氏宗祠也因为资金问题得不到翻修。可见,由于当地政府和人民对文物保护单位的革命遗址缺乏足够的认识、重视、保护和宣传,使得麻章区的红色资源没有得到应有的开发和利用,加上那些革命遗址的基础设施建设落后,导致红色资源更加难以推广出去。

(四)红色资源在开发利用的形式和内容上,表现单一,缺乏新颖。在形式上,展示相似性强,普遍以展览馆、陈列馆的展示为主。以告知、叙述、讲解的方式来传达革命事件。这种方式多是听讲,到底有没有听,听了多少,效果不尽如人意。在内容上,仅是传达革命故事、英雄人物或历史事件本身,而忽略了通过红色资源对人民进行精神上的洗礼及思想道德境界上的提升。不管是开发还是利用红色资源,都应当通过在内容上的深刻理解以达到人们在精神上自省的目的,不断完善,不断提高自身对红色精神的认识。革命遗址等是红色资源宣传的重要载体,而继承革命传统和弘扬革命精神则是红色资源的灵魂所在。

(五)麻章区部分革命老村未依托本村丰厚的红色资源对在校学生进行红色革命思想教育,即使有这方面的教育也只是停留在校园课堂。例如麻章区祝美村现有两位抗战老兵在世,当地也有革命遗址--中共广州湾支部活动据点旧址(吴氏支祠),然而祝美村却未结合抗战老兵事迹或者抗战遗迹对当地学生、村民进行红色革命思想教育。这将不能有效地推动当地居民的德育进步,也不能有效地推动公众德育水平的提高。对培养树立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勤劳勇敢、吃苦耐劳、团结互助等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传统美德造成不利影响。因此结合当地红色资源传播红色革命精神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强烈的现实意义。

九、麻章区红色资源开发、保护和推广中存在的问题:

(一)客观问题

1、地方经济条件落后,群众收入水平低。麻章区各村镇村民大多都外出务工,经济负担沉重。因此,当地村民对当地的红色资源关心程度较低,就算知道一些当地革命历史,也没有意识对其进行开发、保护和推广。

2、公共文化事业投入不足,基础设施不完善。红色资源开发、保护与推广方面投入不足,导致其工作开展缓慢,红色资源附近基础设施不完善,更是影响了它的开发、保护与推广,致使无法满足大众的基本需求。

3、教育方面水平偏低。教育水平的高低也深刻影响着红色资源的开发、保护与推广,麻章区红色资源所在地区百姓文化水平较低,多为老年人或者儿童。提高人们的受教育水平和提高人们的认识,端正人们的态度,才能让大家懂得红色资源的作用。

4、宣传方式较少,宣传力度较低,红色资源不为人知。麻章区红色资源的舆论宣传、理论研究比较薄弱,关于麻章区红色资源题材的影视剧、大众读物寥寥无几,红色资源产业冷冷清清。

5、麻章区红色资源本身相对匮乏,资源分布范围广,较分散,整合度不高。

(二)、主观问题

1、政府问题

1.1政府在麻章区红色资源的开发、保护与推广方面意识不足,相关机制尚不完善。1.2在麻章区红色资源的研究方面,政府并没有形成一支稳定的研究队伍,创新研究意识薄弱。

1.3政府尚未意识到红色资源产业的重要性以及政府部门引导红色资源产业发展的必要性,缺少专门的红色资源产业促进机构。

2、村委会问题

1.村委会在红色资源的开发、保护与推广方面没有深刻的认识缺少相关的行动。

3、村民问题

1.村民很少关心当地的红色资源状况,就算知道一些当地革命历史、遗迹等,也没有意识将其发掘出来。

十、改善问题的对策:

(一)让经济发展与文化建设相互作用

一定的文化总是反作用于一定的经济和政治,红色资源中蕴含的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的科学思想,不怕牺牲、不怕困难、艰苦奋斗、积极进取的精神,坚强的信念、坚定的信仰、团结协作的精神等,都是发展当地经济所必需的。[5]如果把麻章区红色资源运用于经济建设中,它将成为麻章区经济发展的强大精神推动力。2008年6月,中共中央政委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汪洋到广东省的梅州视察工作,期间,他提出“加强老区建设”的重要指示。[6]柯少华(2008)在介绍广东省石灰岩地区时指出,革命老区地方政府的思想的转变是发展好经济的关键。因此,麻章区地政府应注意及时搭上广东及全国老区经济发展的顺风车,大力发展经济,增加广大居民收入。只有经济发展、集体和居民收入提高,才能从根本上当地红色资源的开发、保护与推广状况。进而让红色资源反作用于经济的发展。

(二)增加政府公共投入,完善基础设施建设

公共投资计划的目标不是缩小地区差异,而是确保经济的增长,如果一个地区,既是欠发达的老区,又有实现公共投资效率,把这二者有机的结合起来,那就是获得中央财政投资的最有利保证。但是在争取政府投资的困难上也是有一定客观因素的。因为老区的财政投入主要是一些基础设施的建设,这样的投资,投资量较大,投资效益率较低,所以不会受到一定程度的青睐。但是,随着我国经济总量的提升,经济发展的动力主要是对一些落后地区的扶植和发展,以寻求经济地区的平衡,保持经济的稳定高速发展,这样对落后地区的开发就占到一定的比例。因此,麻章区应该认真研究当前的发展形势,千方百计的推举有效率的公共项目,促进红色资源周边地区基础设施的建设。

(三)把红色资源更好地融入精神教育

政府应该将当地的红色资源融入到文学艺术、广播影视、新闻出版、音像制品、网络服务、策划展览等行业之中,让红色资源在精神教育方面没有形成一种合力,发挥麻章区红色资源的精神教育价值。

(四)挖掘红色资源内涵,创新传播手段,加大宣传力度

深入发掘和丰富红色资源的内涵,提炼与升华红色精神,彰显红色资源的魅力将红色资源的开发保护和推广写进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三五”发展规划中,由宣传部门牵头,组织人员对革命文献和实物资料进行抢救性收集,挖掘、整理、甄别革命斗争史料和保护革命遗址遗迹,整理红色素材,形成系统的文字、图片资料,深入挖掘红色资源内涵,编写红色题材书籍、创作红色歌曲、戏剧、歌舞、影视等文艺作品。借助现代技术,创新红色文化传播方法。手段除了以传统的历史图片、遗址、遗迹、文物及口头、书面回忆为载体,还可以充分利用现代传媒技术手段,运用音响、灯光、色彩等现代声光电技术和二维三维传播技术以及 4D 影视形式,推动红色文化上影视荧屏,突破时空局限,真实地重现历史场景加强参观者对中国革命胜利的艰辛的深刻认识,身临其境地感悟红色经典的时代内涵,提升红色文化的感染力,增强教育效果。[7]

(五)整合红色资源,突出红色革命老区新形象

加强文物征集和遗迹挖掘,充实与麻章区红色革命相关的内容,完善声、光、电等现代化的展示手段。通过大量翔实、丰富、珍贵的历史照片、图表、文献资料、实物、雕塑等,运用电光声、大屏幕投影等现代化艺术手段,生动再现革命时期,麻章区人民的英勇事迹。

(六)政府统筹各方,形成良好机制

政府可根据麻章区情况建立红色资源产业园区,让高等院校和研究机构运用自己的科研优势,组成一支创新研究意识强、稳定性高的研究队伍,参加红色文化资源的保护、开发,使红色资源产业基地成为教学、科研与产业相结合的重要基地。形成产、学、研互为平台、互相促进的机制。在助力红色资源产业方面,政府出台相关政策促进红色旅游业、红色影视产业、红色文化艺术业,以及红色文化展览业、红色动漫和游戏制作、红色文化的短信传播等的良好发展。

(七)制定和健全政策,督促村委加深对红色资源的认识。

首先,麻章区政府及相关部门应科学规划、整合、开发当地的红色资源。彰显当地红色资源的特色,特别要注重建立健全相关制度,制定和完善相关政策和法规,规范相应的工作程序,加深村委对红色资源的认识,使得红色资源的开发保护与推广工作在村镇里具有切实有效的保障。

(八)注重当地学生对红色资源的学习

红色资源的受教者主要还是学生。当地政府以及学校应注意红色资源在学校的宣传工作,对于当地小学,红色资源教育主要以校园文化活动展开,如利用黑板报、手抄报等形式宣传红色文化项目、开展红色歌谣进校园活动、参观当地红色教育基地等。

参考文献

[1]人民网,习近平:老区是党和人民军队的根

[2]黔北革命老区红色资源开发利用研究.黑龙江史志2015.20(总第357期)[3]毛冰漪 赖浩明 ,论红色资源与当代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2011年03期 [4]《中国共产党麻章区历史》第一卷(1921-1949).中共湛江市麻章区党史研究室

[5]舒醒,论八一精神与南昌红色文化品牌的打造。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8月第四期 [6]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汪洋——给基层党员讲党课.人民网 [7]环巢湖红色历史文化资源开发与利用,新民网

附件:

(一)调查问卷

关于麻章区红色资源开发、保护及推广状况调查问卷

您好!我们是岭南师范学院的学生,我们正在对麻章区“红色资源推广及开发状况”的情况做一个调查。对您所提供的信息我们会严格保密,非常感谢你的配合。

一、基本情况

1、请问您的性别: A、男 B、女

2、请问您的年龄是?

A.13-18 B.19-45 C.45-59 D.60-74

3、请问您的学历:

A、小学 B、初高中 C、中专或大专 D、本科、研究生及以上

4、请问您的政治面貌是? A、群众 B、团员 C、党员

二、对麻章区红色资源的接触、认知

(红色资源:革命时期留下的革命遗址、文物、革命人物的精神等珍贵的资源)

1、请问您对麻章区革命历史的熟悉程度如何? A、非常熟悉 B、比较熟悉 C、一般 D、比较陌生

2、以下麻章区的革命遗址您知道哪些?(多选)A、东岸村靖康公祠 B、甘霖村梁氏宗祠 C、祝美村吴氏支祠 D、洋溢村黄氏宗祠 E、狮子岭烈士陵园 F、城家外村原党支部 G、不知道

3、您一般从什么渠道知道这些革命遗址?(多选)A、广播电视 B、书籍报纸 C、身边人群 D、网络 E、历史遗迹 F、学校学习G、政府宣传

4、以下几个革命遗址您去过哪些?(多选)A、东岸村靖康公祠 B、甘霖村梁氏宗祠 C、祝美村吴氏支祠 D、洋溢村黄氏宗祠 E、狮子岭烈士陵园 F、城家外村原党支部 G、没去过

5、以上您去过的麻章区革命遗址哪个开发、保护的比较好呢?(多选)A、东岸村靖康公祠 B、甘霖村梁氏宗祠 C、祝美村吴氏支祠 D、洋溢村黄氏宗祠 E、狮子岭烈士陵园 F、城家外村原党支部 H、不清楚

6、当地政府对这些革命遗址的开发和保护力度如何? A.好 B、一般 C、较差 D、不清楚

7、当地政府有对这些革命遗址和革命人物、革命精神进行宣传吗? A.有,很多 B、有,较少 C、没有 D、不清楚

8、请问您觉得目前麻章区在红色资源推广与应用方面所采取措施的效果如何? A、很好 B、好 C、不好 D、很不好 E、不清楚 如果您选C和D,请问原因是?

A、对红色资源的推广及开发没有走进基层;推行措施不到位 B、红色精神与当前时代要求不适应;实用性不强,与现实不贴切 C、推广与应用的手段不丰富,说教性质严重,流于表面 D、未选CD

9、你赞同对红色资源的推广深入社会的每个角落吗? A、赞同 B、说不清 C、不赞同

上一篇:烈士寄语大全下一篇:团日活动--树立正确的爱情观-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