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评析论文(推荐8篇)
【关键词】大学英语;课程教学;大学教师
《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以下简称《课程要求》),是指导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纲领性文件,是大学英语教学的主要依据。《课程要求》有着重要的意义,体现了国家教育主管部门对广大英语教师的关怀和重视。《课程要求》明确提出:“完善教师的聘任管理,确保生师比合理”。长期以来大学英语教师师生比严重失调,教师们长期超负荷工作的现状有望得到改善。
论文百事通
还提出:“除课堂教学外, 对面授指导、网络指导和第二课堂指导的课时等应计入教师的教学工作量”。充分体现了上级领导对大学英语教师的关心及大学英语教学工作的重视。《课程要求》还提出:“健全教师培训体制。教师素质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也是大学英语课程建设与发展的关键。学校应建设年龄、学历、职称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和培养工作, ……同时要合理安排教师进行学术休假和进修, 以促进他们学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和教学方法的不断改进。”《课程要求》将教师的培养摆在了重要的位置,并提出了具体措施。同时也向高校和教师提出了挑战。
一、向各高校提出了挑战
(一)各校需制定自己大学英语教学大纲
《课程要求》明确提出:“鉴于全国高校的教学资源、学生水平以及所面临的社会需求等都不尽相同,各校应参照《课程要求》,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制定科学、系统、个性化的大学英语教学大纲,指导本校的大学英语教学。”从原来的名为“大纲”到现在的名为“要求”,从为全国大学英语教学制定教学大纲到要求各高校自主设计大纲,从具体到泛化,其中的变化意义重大。要求充分体现了民主性和以人为本的时代精神。《要求》对大学英语课程教学提出了具体要求,描述了“基本要求”、“较高要求”、“更高要求”这三个级别所应达到的听、说、读、写、译、词的水平, 由各高校视自身情况,制定自己的教学目标和方案。各校在制定本校教学大纲时,要具有灵活性、创造性、前瞻性。各高校应根据本校不同时期、不同生源对已制定的教学大纲进行修订和调整。应制定不同的目标,以适合不同水平的学习者。
(二)对硬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提出了基于计算机的和课堂的英语教学模式。指出:“建议学生通过计算机学习所获学分的比例在大学英语学习总分中不低于30%。”大量设备的投入、更新、维护,多媒体课件的建设需要大量的投入和支持,花费大量的时间、精力和资金,各高校应给予支持。
(三)、为教学管理提出了新的问题
特别是如何管理基于计算机的英语教学。学生上机与教师上课的比重多少为适合。对于学生上机自学如何检查、辅导、规范、监控等。
(四)考试问题
考试是教与学过程的对立与统一,是对教与学双方面最直接的评价,考试既是对教师教学过程的检查和质量反馈,又是对学生学习过程的有效监控。考什么,怎么考,在整个教与学过程中起着重要的指挥棒作用,与教什么,怎样教,学什么,怎么学,培养出来的学生知识与能力结构乃至综合素质都有着紧密的联系。比如,《课程要求》强调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特别是听说能力。在考试中是否要增加口语考试,如要考,应该怎么考。如何处理大学英语教学与四、六级考试的关系,也是大学英语教学需要面对的问题。
(五)师资的培训
目前我国的大学英语教师队伍人员不足,都是超负荷工作。地方院校的师资中相当的教师只有大学本科学历,职称结构也不尽合理。要适应改革的需要,大学英语教师需掌握新的教学理论和方法。而他们往往因为时间和精力有限,而无法顾及。如何利用计算机辅助教学减轻教师的工作量,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安排他们培训、进修,提高专业水平、了解本学科最新发展动态,以适应新的教学改革和教学模式,是当前许多高校一个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
二、对大学英语教师提出了挑战
(一)大学有英语教师要实行观念的.转变
《课程要求》除继续坚持大学英语是大学生的一门必修基础课程,继续强调英语语言知识与应用技能外,特别增加了学习策略和跨文化交际的内容。同时,《课程要求》将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定为:“培养学生英语综合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使他们在今后学习、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交际,同时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以适应我国社会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
这就对我们大学英语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不仅仅要传授英语语言知识,还应特别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同时还应不断向学生灌输人文知识、提高其综合语言修养。知识、能力与素质三者之间的关系以及教与学的关系必须处理好,大学英语课程的改革才能最后取得成功。《课程要求》通过对大学英语教学的性质和目标重新定位,要求各英语教学单位和教师树立“学习知识是基础、培养能力是关键、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是目的”的思想,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把大学英语教学的重点由语言知识的培养转变到语言能力的培养上来。它的成功实施与推行需要师生转变教学思想,更新教学观念,认真领会《课程要求》,调整对新的教学形式中的“教”与“学”的认识,研究新的教学方法。
论文百事通 (二)对教师的个人修养、文化底蕴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对教师的管理能力提出了要求。《课程要求》对大学英语的教学性质和目标做出了明确的规定:“大学英语教学是高等教育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大学英语课程是大学生的一门必修的基础课程。大学英语是以外语教学理论为指导,以英语语言知识与应用技能、跨文化交际和学习策略为主要内容,并集多种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为一体的教学体系。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使他们在今后学习、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交际,同时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以适应我国社会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要达到《课程要求》中所设定的教学目标,大学英语教师需具备很高的专业水平和渊博的知识。需要了解并熟练运用多种教学理论和方法。熟练掌握英语语言知识与运用技能。了解跨文化交际及学习策略。向学生灌输人文知识,培养其综合语言修养。这就要求大学英语教师要不断提高各方面的修养,如文学、历史、政治、地理、风俗、文化等。同时,教师要有出色的组织能力、沟通能力,懂得如何去激励学生克服害羞、害怕困难等心理,不断进步。
(三)对教师的教学方法、手段和目标提出了挑战
要求教师要“改进以教师讲授为主的单一教学模式”。新的教学模式应以现代信息技术,特别是网络技术为支撑,使英语的教与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对大学英语的改革将会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同时,也对大学英语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能够熟练掌握和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特别是互联网技术,懂得如何收集和处理信息。同时,激励和帮助学生借助于现代信息技术学习英语。
三、两大重点
(一)教学模式的改变
《课程要求》提出:“各高等学校应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 采用基于计算机和课堂的英语教学模式,改进以教师讲授为主的单一教学模式。新的教学模式应以现代信息技术,特别是网络技术为支撑,使英语的教与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朝着个性化和自主学习的方向发展。”《课程要求》建议各高校探索建立网络环境下的听说教学模式。读写课程既可以在课堂进行,也可以在计算机网络环境下进行。在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学规模受到很大限制,需要的师资较多。据统计,目前大学英语教师和学生的比例已超过1:130,并且高等教育还在按每年8%的速度增长。在未来几年,需要的英语教师要在原来基础上增加数倍。而在短期内,这样的缺口是很难得到解决的。而采用基于计算机和课堂的英语教学模式将会有效缓解未来英语教师短缺的问题。
这一教学模式为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外语教师要深刻理解计算机辅助外语教学的内涵,包括:计算机辅助外语教学的作用、特点、原则、教学观念与传统教学的关系。教师在实行新的教学模式时,要充分体现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作用。也就是要改以教师为中心,单纯传授语言知识和技能,变为以学生为中心,更注重培养语言实际运用和自主学习能力,要改变传统教学过程中教师满堂灌的填鸭式教学,要以培养学生终身学习能力为导向。
(二)突出听说能力培养
《课程要求》指出:“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使他们在今后学习、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交际……”。听说能力分为三个层次。仅在“一般要求”中,就要求学生能听懂英语授课和一般题材的讲座,听懂较慢速度的英语广播和电视节目;学习时能用英语交流,能就某一主题讨论,能就日常话题用英语交谈。以上要求具体、实用,充分体现了英语的交际性,同时,也展示了任务的艰巨性。要达到《课程要求》的标准,英语教师需要有扎实的听说功底。同时,还需想方设法,设计多种场景,创造多种机会,使用多种方法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
可以相信,在《课程要求》的指导下,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将会取得前所未有的进步,将会培养出一批能用英语进行交际,有着自主学习能力和较高综合文化素养的新时代的大学生。
我国课程改革的背景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国家持续30年的经济改革,企业性质多样化,企业在利用技术、雇佣员工、组织管理等方面趋于更加自主自由,由它构成了在市场上呈现的关于技术等级、人员素质、管理方式等一系列采购清单,并由此产生了对教育的诉求。教育适应这种诉求的前提是改良教育自身。另一方面是20世纪以来,教育的发展一直受到心理学发展的影响,而对知识的不同看法成为隐藏在教学理念后面的基础,不同的知识观带来的是截然不同的教育和课程理论。20世纪60~70年代,计算机的问世使认知心理学得到新的发展。认知心理学家认为,学习是知识习得的智慧过程,知识的习得是通过识别、编码等加工活动完成的,然后将知识作为命题纳入自己的认知结构中。因而,兴起了结构主义课程理论。这种课程理论认为,教师应该具备丰富的知识和良好的知识结构,从而引导学生认识学科的基本结构,同时也启发学生发现知识、训练心智。结构主义课程理论认为,学生是否掌握学科的基本概念、原理是判断和评价学生学习成效最重要甚至唯一的标准。
20世纪80年代以来,教育学家与心理学家们对行为主义心理学、认知心理学和人本主义心理学进行了深入的反思和全面创新,形成了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生是知识建构的主体;教师是教学过程的引导者、参与者而非教学活动的唯一主体;知识不再是一成不变的真理;知识也不再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金科玉律,而是有价值的、社会性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特别强调学习的独特性、过程性、体验性和情感性。尤其在后现代主义教育思潮针对现行教育的许多弊端对传统知识观提出了质疑后,人们的课程视野由封闭转向开放、由学科转向学生、由知识转向文化,不再以科学理性统率、衡量一切,使课程回归了文化和人类活动的真实本质。
在这种广泛的背景下,2004年教育部颁发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标志着新一轮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开始。围绕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一系列问题在大学英语界乃至全国范围引起了很大的争议。首先是教学目标的误区:究竟是强调英语阅读能力还是强调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其次是对英语学习过程产生的误区:语言的产出,即说与写究竟是语言学习的必然结果还是学习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第三,对教学环境认识上的误区:多种媒体的语言环境究竟包括哪些内容。第四,教材使用的误区:不应把教材中的内容当作学习的全部目的,教材不能穷尽我们要学生学习的东西,而只能提供语言的样品,从这个意义上讲教材是手段。第五,评价方面的误区:四、六级考试所带来的应试教学对大学英语教学是否造成负面影响,四、六级考试能否反映学生真实语言能力。针对上述实行中大学英语课程存在的一些问题,2007年7月颁布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以下简称《课程要求》)吸收了人类文化发展中的许多优秀成果,特别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后现代主义教育思潮的合理部分,使课程具有了发展性的显著特征。
《课程要求》强调发展性课程观。就内涵而言,《课程要求》的发展指的是知识、技能,过程、方法与情感、态度、价值观三者(三维目标)的整合性发展。从发展的形式和内容来看,包括内在发展与外在发展。外在发展主要是学生知识的积累,内在发展则是指学生思考力和批判力的提升。从发展的时间来看,有学生当下的发展和终身的发展,而发展性课程观和教学观更关注在学生当下发展的基础上,为学生奠定终身发展的潜力,所以,大学英语要致力于教给学生一生有用的知识,培养学生一生管用的能力。从发展的主体来看,包括学生的发展和教师的发展。
二、《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的发展性课程观
《课程要求》明确指出,“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使他们在今后学习、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交际,同时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以适应我国社会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大学英语课程标准与过去的大学英语教学大纲相比较,不仅课程目标更加明确实际,尤为重要的是突出了“自主学习”的个性化教学的思想,从某种程度上解决了长期以来英语学习与学生生活相去甚远的问题,体现了“从生活走向课程,从课程走向社会”的基本理念。《课程要求》的具体内容中,强调了“过程和方法”、“知识和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等课程活动方面的要求。下面主要是从“过程和方法”、“知识和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对《课程要求》的理念进行分析。
(一)《课程要求》过程和方法维度的变革
《课程要求》首先提倡自主学习、个性化学习。虽然过去的大学英语大纲对学生自主学习,个性化学习的方式已有所认识,提倡把学生看作学习的主体,鼓励他们培养自学能力,主动探究知识。而在新颁布的《课程要求》中,不仅继续倡导这些思想,而且有了更加详尽、完善分析和操作层面的要求,真正着力建构一个学生感兴趣、愿意探索、愿意相互合作学习的英语学习氛围。特别是《课程要求》提出基于计算机的英语教学模式,能够考虑到学生的个别差异,做到因材施教,而《课程要求》提出的基于多媒体与网络的大学英语教学软件,则具有跨越空间进行实时或非实时交互的特点,为学生个性化学习提供了机会。1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语言水平、认知风格、学习兴趣和学习习惯,确定自己的学习目标、学习方法、学习进程等,自主安排学习时间和地点,自由选择学习内容,自行安排学习计划,随时提出学习中的问题并及时得到解答,并通过计算机进行自我评估,增强学习的自信心。2这既符合时代精神,也真正满足了学生的学习需要。
《课程要求》突出大学英语课程的时代性、整体性、实践性特点。我们现在处于信息社会,也处于一个空前开放、多样文化空前融合的社会,大学英语课程当然应该与时代紧密相连。《课程要求》提出,在设计大学英语课程时,“应当充分考虑对学生的文化素质培养和国际文化知识的传授”,因而具有积极的时代意义。整体性是英语学习本身的必然要求,要想真正发挥英语学习的意义,必须注意学习目标和学习方式的整合,并在各种领域学习和运用语言。过去的英语大纲对整体性特点也有关注,但仅限于对教师的期望,把教师作为教学的主体,而且在以成绩为重的评价制度下,也鲜有实施。《课程要求》则力图切实把整体性的理念明确贯穿在各阶段教学目标中。《课程要求》认为,“课程设置要考虑不同起点的学生,既要保证学生在整个大学期间的英语语言水平稳步提高,又要有利于学生个性化的学习,以满足他们各自不同专业的发展需要。”《课程要求》更强调大学英语课程与专业的整体联系,体现学以致用。此外,《课程要求》提出,“大学英语课程的设计应充分考虑听说能力培养的要求;应大量使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开发和建设各种基于计算机和网络的课程,为学生提供良好的语言学习环境与条件。”这些观点强调了培养学生的兴趣和独立学习能力,使他们具备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二)《课程要求》知识和能力维度的变革
传统大学英语大纲非常重视英语知识的内在逻辑、知识体系和学科结构,把构建起来的这种结构体系,分解成听、说、读、写,译,并按照“一般要求”、“较高要求”和“更高要求”三个层次分别做了的描述,然后把这些知识目标分配到四个学期,每学期达一级,使语言学习失去了原有的人文内涵,了无生趣,学生也未必能真正学好语言。《课程要求》反对把英语学科孤立起来,反对过分强调学科的知识体系和逻辑结构的做法,提倡还大学英语本来面貌。《课程要求》认为,大学英语教育的过程是学生听、说、读、写、译不断实践的过程,是学生在语言实践中受到熏陶感染的过程。《课程要求》强调,我国幅员辽阔,各地区、各高校之间情况差异较大,大学英语教学应贯彻分类指导、因材施教的原则,以适应个性化教学的实际需要。因此,教师可以根据《课程要求》中的“一般要求”和“较高要求”,将大学英语划分成所需的教学阶段,每个阶段各有侧重。
作为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统一的英语学科,最基本的能力要求就是听、说、读、写、译基本语言能力的训练。《课程要求》从能力的广度和深度上都更立足于学生的发展。首先,从广度上,《课程要求》总词量增加了1002个单词,新增加的词汇多为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常用词汇、阅读新闻报刊材料和收听广播中常见的词汇。对三个层次的要求特别是“一般要求”的难度有所增加。从深度上讲,也即学生内化知识的程度上,传统大纲仅仅注重知识讲授,注重阅读写作,轻视语言运用能力;而在《课程要求》中,鼓励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对形象、情感和语言都有更高的要求。《课程要求》明确指出应充分考虑听说能力的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是各个层次的教学要求之一,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和应用能力,从语言、跨文化交际以及英语国家国情等方面对学生进行综合素质培养。这种立足于学生未来发展的做法,无疑将更大限度地促进他们的发展。
(三)《课程要求》情感、态度、价值观维度的变革
《课程要求》明确指出,“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使他们在今后学习、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交际,同时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以适应我国社会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从中看出,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不仅是大学英语教学的基本要求之一,而且着重强调了提高学生的综合文化素养。首先,外语教学的终极目标并不在于文化的学习,而是要通过这一途径,达到学习者内在的修养素质的提高,带给他们思想的解放,更好地理解和合作能力,并能够欣赏别人不同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3其次,外语教学可以帮助学生形成对外族文化和外语学习的积极态度,从而调动学生学习外语和外族文化的积极性,强化他们的学习动机。第三,文化意识培养对学生情感的影响不容忽视。如果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对外族文化、语言的使用者、外语教师和教学方法抱有消极的态度,那么学习的阻力就相对较大,学习的效果就会受影响。接触、学习和消化另一种文化都可能给学习者带来不同的情感体验,文化意识的培养可以激励学生领悟文化的内涵并主动接受文化的熏陶。
三、发展性课程观的现实指导意义
《课程要求》面向每一位学生,以学生的整体发展、长远发展为根本目的,关注学生全面、和谐的发展,真正有利于学生整体素质的发展。把握《课程要求》的发展性精神对英语教学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一)开放性的课堂
大学英语课程的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发展,而非教师的完美授课,所以按照《课程要求》的精神,教师授课不必严格按照教参的标准答案,应该给学生想象和思维的空间,允许有不同意见和不同答案的存在,只要言之成理就应获得鼓励。英语是一门人文学科,本来就是见仁见智,不同思维习惯、生活背景、年龄特点、价值观念的学生必然有不同的理解,课文的价值就在于给阅读的人以思想的启迪,何况不同时代有不同的时代精神,所以课本是教师和学生平等对话的文本,而非神圣真理的化身。当然,对学生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培养也是必须的,而且一些基础知识还是有统一答案的,通过这种训练,学生掌握的是和他人交流的工具,是他们良好社会适应能力的基础。《课程要求》提出“教学模式改革成功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学生个性化学习方法的形成和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具体教学策略如下:做长远的计划来安排大学英语教学,根据目标的不同,每学期有的放矢地实施不同的教学内容;寓时事于教学中;结合英语学科的特点进行学习策略教学,促进学生的思辨能力;教师创造出“多言堂”的互动学习氛围,让学生围绕单元的主旨或热门话题不断进行听说训练;在完成教学内容的基础上,利用多媒体设备,插播网上下载的中央台《动感英语》,大学生口语竞赛等有趣的英语口语教育节目,让学生接触最地道的俚语表达,最时尚的中西文化冲击;教师可安排各班学生分组进行以各单元内容为主题的英语手抄报活动,鼓励学生参加英语角活动,尽量给学生创造应用英语的机会。
(二)多元的评估标准
受科技理性的影响,传统人文学科教学采用所谓“科学标准”,要求“统一内容”、“统一进度”和“统一测验”,届时公布“统一答案”。学生的学习这些学科的兴趣和积极性就这样被抹杀,独立思维和想象能力也被一个个机械统一的模式所替代。《课程要求》注意到了英语学科的人文性特征,除了对学生的进行四、六级考试这样的终结性评估外,还增加了对学生的形成性评估以及对教师进行评估的内容,而且后两个评估多使用定性而非定量的方法,更加接近人文学科的本质。评估主体也由单纯的教师发展为教师和学生,课程与教学的评估也由教师评估,转为学生自评和学生互评,以及教务部门对学生的评估等。学生参与评估活动,使评估更为客观、真实。形成性评估既是教师获取反馈信息、改进教学管理、保证教学质量的重要依据,又是学生调整学习策略、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和取得良好学习效果的有效手段,教师必须足够重视。为了更合理更科学地对学生的阶段性英语学习做出评价,可以采取平时成绩占50%,期中、期末占50%的模式,这样平时偷懒不看书,考前临时抱佛脚,死记硬背的学生就不可能取得好成绩,同时也提高了一些原本基础很差的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此外,在原来单一的笔试基础上,可以适当增加灵活的口语考试,不断向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方向靠拢。
(三)行动和参与的教学过程
英语本来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与人们的日常生活紧密相连,但传统大学英语大纲只强调它工具性的一面,而远离了学生生活的实际。这不仅不利于对学生审美情趣、交际能力和运用语言能力的培养,对英语的学科发展来讲,也是一种偏离和曲解。《课程要求》倡导的基于计算机和课堂的英语教学模式要求学生积极发挥主体作用,主动搜集和分析有关信息和资料,鼓励学生利用多媒体、网络等现代技术进行自主学习,有意识地训练和培养学生利用学习资源的能力。
在基于计算机和课堂的英语教学模式中,一切的教学活动要围绕学生如何学而展开,教师则要做好课程的设计者、任务的设计者、任务实施的组织者、评估者等。4学生可以根据网络课件和教学参考片等提供的真实语言环境按照自己的需要进行无限制的训练,提高听说能力;可根据教材的某一主题,在网络上查找资料,做陈述和讨论,提高语言运用能力;结合听说读写译的训练,充分运用所学语言知识,把交际活动和语言学习有机结合起来;课后登录课程讨论区、QQ群或E-mail进行小组之间或师生之间的交流,在网上进行讨论或互评作业;教师网上讲评部分作业。从而切实充分地调动学生参与教学实践的积极性。
摘要:《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在吸收新的课程理念的基础上,对传统课程进行了批判和反思的成果,具有发展性特点,不仅有利于英语学科的发展,更有利于促进学生的长足进步。《课程要求》在过程和方法维度上的变革提倡通过基于计算机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实现自主学习;在知识和能力维度上的变革强调对学生语言综合应用能力的训练,以及综合素质的培养;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维度上的变革进而强调学生综合文化素养的培养。因此在教学实践中实现了开放性的课堂,多元的评估标准以及行动和参与的教学过程,具有积极的现实指导意义。
关键词:发展性课程观,《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维度
参考文献
[1].王守仁.解读《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J].中国大学教学,2004,(2):6.
[2].贾国栋.新模式,新要求,新发展—学习《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中教学模式部分[J].外语界,2004,(5):19.
[3].郭小雯.论大学英语教学的文化摄入[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6:36.
关键词:新版《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版《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创新
很多2007年8月份以后写作并出版的大学英语教学研究类文章在引用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以下简称《教学要求》)时仍使用2004年的试行版,这些引用值得商榷。2007年修订版的《教学要求》(2007年7月10日公布)较之2004年的试行版改动较大,又新增加、删减或重新表述了很多内容。通读修订版全文(附录不计),对比试行版,可以发现,2007版比2004版结构更加合理,论述更充分,语言、数字更精确,重点更突出。
新《教学要求》仍然考虑到全国高校教学资源、学生入学水平、社会需求的不同,要求各高校实事求是的制定适合本校大学英语教学的大学英语教学大纲。我国幅员辽阔,东西发展不均衡,各地区、学校在教学资源配置、师资、生源和管理理念等方面差距较大。鉴于硬件条件的不同,新《教学要求》继续要求各学校因地、因时制宜地制定适合本校发展的大学英语教学大纲有利于各高校大学英语教学的有效、顺利开展。
新《教学要求》特别强调了听说能力的培养。在大学阶段英语教学要求的三个层次(一般要求、较高要求和更高要求)中都充分考虑到了听说能力的培养,要求保证足够的学时和学分。一般要求:要求学生能运用基本的听力技巧和会话策略;较高要求:要求学生能基本听懂用英语教授的专业课,能用英语进行较流利的对话;更高要求:要求学生能听懂用英语讲授的专业课和讲座,能就专业性话题进行讨论和对话,能用英语宣读专业论文。这些要求与2004年试行版《教学要求》没有明确听说能力培养和训练的目标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听说一直是中国学生学习外语的薄弱环节,听不懂、张不开嘴,大大打击了学生学习外语的积极性。加大对听说的重视,强调英语的实用性和交际性是2007版《教学要求》的亮点之一。
新《教学要求》更注重专业英语的学习。在各个层次的要求中都体现了培养专业英语学习和研究能力的意识。在一般要求对阅读理解能力的要求中要求能借助词典阅读本专业的英语教材,这是最低要求。根据语言学习的一般规律,一般要求中只对阅读能力提出了要求。在较高要求对听力理解能力的要求中要求能基本听懂用英语讲授的专业课程;阅读能力要求能阅读所学专业的综述性文献,并能正确理解中心大意,抓住主要事实和有关细节;书面表达能力要求能写所学专业论文的英文摘要,能写所学专业的英语小论文;翻译能力要求能摘译所学专业的英语文献资料。较高要求做出了对口语表达能力外其他能力在专业学习方面的要求,而更高要求则对专业英语的学习在听说读写译各方面都提出了要求。听力要求能听懂用英语讲授的专业课程;说要求能较为准确流利地就专业性话题进行对话或讨论,能在专业交流中宣读论文并参加讨论;读要求能比较顺利地阅读所学专业的英语文献和资料;写要求能用英语撰写所学专业的简短报告和论文;译要求能借助词典翻译所学专业的文献资料。从上面三个层次的要求不难看出专业英语的学习也是遵循从能看懂到能听懂再到能开口说这样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2007版的《教学要求》在外语教学理论的指导下,对2004年试行版中不甚重视专业英语学习的现象予以纠正,给学生坚持英语学习四年不断线指明了方向。英语学习为专业学习和研究服务,才是高校英语教学的发展方向。
上述对听说能力培养和专业英语学习的论述存在一个结合点——语言的实际应用能力。很多学生学习英语的目的就是为了应付各类英语考试,但语言首先是个交际工具。为了杜绝“聋哑英语”愈演愈烈,把听说能力的培养作为重中之重是一个刻不容缓的任务。而大学英语作为一门公共课,始终要为学生的专业服务,为学生走向社会服务,专业英语学习的提出解决了这个问题。专业英语听说能力的培养,在对英语学习能力三个层次的要求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新《教学要求》着重强调了培养并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里,大学英语教学沿用的是“以教师为中心”的原则,将教师认真备课,授课内容丰富、有条理作为教学评价的重要标准。其结果是,教师讲解占去了课堂的主要时间,无法给学生的实践提供足够的机会,使學生成为语言知识的消极接受者,而外语又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学生需要充分的参与和训练。学生是教学过程的主体。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逐渐成为外语教学的“中心议题”。中国学生惯于依赖教师和教材,学习活动被动。新《教学要求》在教学模式的论述中多次提到了自主学习/自主学习能力。学习者(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应逐渐培养并形成控制和管理自己学习的能力。中国的教育有自己的独特性,中国的传统文化和具体国情,不利于开展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而且自主学习涉及学习者心理、情感和行为等多方面,这就需要社会、学校、家庭、学生合力,来营造学习氛围。学生和教师的传统角色将被颠覆,教师将会成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顾问和向导、协调者、知识和信息的来源”。自主学习将打破以往学习者在学习中的被动地位,学生将成为自己学习的主人。
新《教学要求》明确提出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采用基于计算机和课堂的英语教学模式。新教学模式同时继承了传统课堂教学中的优秀部分,又允许学生随时随地选择适合自己需要的材料进行学习,能够完成传统大课堂上无法完成的听说操练,促使学生的英语听说能力与其他实用能力有一个较快提高。这又与自主学习有一个结合点——网络听说自主学习。把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与先进的网络技术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网络的便捷优势,打破课堂的局限,充实学生的课外学习,提高听说能力。
新《教学要求》在教学管理方面也有较大的突破,更加注重对教师的人文关怀。教师素质是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成功与否的关键。2004版的《教学要求》对教师的关心、鼓励与培养不够,不能激发教师工作和科研的积极性。新《教学要求》鼓励教师搞科研、教研,并且明确指出“除课堂教学之外,对面授辅导、网络指导和第二课堂指导的课时等应计入教师的教学工作量”。这是对教师课外工作的一种认可,让教师劳有所获,有利于提高教师工作的积极性,让教师更加热情地投入到工作中去。
随着大学英语教学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有关英语课程在高等教育中的定位和作用引发了越来越多的关注与讨论。学生学习外语的根本目的是什么?大学英语教师的真正使命是什么?为使英语教学切实成为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和人才素质的重要环节,国内多位外语教育专家强调,大学英语不应仅仅被看做是基础语言技能培训课程,而应被融入大学教育的整体规划,而学生学习外语的目的,也不仅仅是掌握语言知识和通过考试,而是通过外语培育国际视野,了解多元文化,促进个人在专业领域和内在素质上的全面发展。有关这一点,2007版《教学要求》明确指出:“大学英语课程不仅是一门语言基础课程,也是拓宽知识、了解世界文化的素质教育课程,兼有工具性和人文性。因此,设计大学英语课程时也应当充分考虑对学生的文化素质培养和国际文化知识的传授。”2007版《课程要求》同时提出,除必修的大学英语课程外,高校在课程体系中还应设置语言文化类等选修课程,以培养视野开阔、知识全面、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人才。
2004版《教学要求》试行三年来,推动了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提高了大学英语教学质量。随着改革的深化,为满足新时期国家和社会对人才培养的需要,全面实施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教育部结合前期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实践颁布了修订后、更加完善的2007版《教学要求》。相信我国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事业在新《教学要求》的指引下会取得更加令人瞩目的成就。
发布时间:2011-3-14 14:16:59 浏览量:42 【字体:大 中 小】
电大广播电视中专英语课程教学要求
第一部分
说明
一、课程性质和任务
英语作为基础教育阶段的必修课也是三年制中职教育的学生必修的一门课程,本教材是以教育部《中等职业学校英语教学大纲》为依据编写而成。旨在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和运用英语进行真实交际能力为宗旨,在初中英语的基础上,巩固、扩大英语基础知识,在重视阅读能力的同时,培养学生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培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了解世界和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拓展视野,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形成健康的人生观,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为学生步入社会和进一步学习打好基础。
本教材共分为二册,供两个学期使用。每册十个单元。每册教学时数为72课时,共144课时。
教材形象、直观、简明、实用,并且每册课本都配有相应的学习指导书,以方便教师的指导和学生的学习,每课学习指导后都有英美文化介绍,能配合教材拓展学生的视野,配套的习题训练帮助学生进一步巩固加强所学知识。
二、课程目的与要求
课程目的:
1.使学生具备一定的综合语言交际能力和人文素养。
2.使学生在一定程度上适应改革开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课程要求: 1.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具备基本的听、说、读、写技能,满足日常基本生活需要。
2.能够正确理解与教材水平相当的文章,具备一定的学习能力。
3.掌握时态、语态的构成及用法,并准确使用。
三、课程教学要求层次
本课程在考核目标中,按照“了解”,“理解”,“掌握”三个能力层次规定
应达到的能力层次要求,各能力层次为递进等级关系。
“了解”:对课文及对话所涉及的文化背景知识有所了解,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具备相应的文化意识;对一些长、难句型能了解其句型特征。
“理解”:理解教材中呈现的课文及对话,理解语法中的时态、语态及性、数的概念。
“掌握”:课文学习方面,掌握常用句型、词组和固定表达,对常用句型能分析其句型结构并运用,对词组和固定表达能准确使用;听力和对话方面,通过学习,能够进行日常问候和简单对话;语法方面,能准确判断并使用时态和语态,熟练掌握英语中的性、数变化。
四、学时
每个单元用6至7学时完成,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做弹性调整。
第二部分 教学内容与教学要求
Unit One
教学内容:本单元对话主要学习餐厅就餐用语;课文是两篇小说题材的故事;语法内容为现在进行时。
教学要求:
1、掌握就餐中服务员及顾客用语(请求及应答)。
2、能够朗读并理解全文,能够读写词汇表所列单词。重点掌握:step,confidence, bring, note, complete, impress upon, obscure, visit, with, ask to, take,get , agree, seem , grow , move.3、了解宾语从句、状语从句、定语从句及故事描述中常用的过去时态。
4、语法部分掌握现在进行时的构成及用法。
5、完成课后配套练习。
教学建议:运用配套CD给学生进行听力训练,对话部分由老师为学生示范并做
拓展练习,并组织学生相互之间进行角色扮演。
Unit Two
教学内容:本单元对话为邀请和应答、感谢和应答;课文是一篇励志故事的上
下两个部分;语法内容为现在完成时。
教学要求:
1、掌握邀请和答谢用语。
2、能够朗读并理解全文,能够读写词汇表所列单词,掌握speak, occupy ,allow ,military ,describe ,lovely ,describe ,encourage ,respond , parade, die , comfortable , compel.3、了解复合句、定语从句、状语从句。
4、语法部分掌握现在完成时的构成及用法。
5、完成课后配套练习。
教学建议:运用配套CD给学生进行听力训练,对话部分由老师为学生示范并做
拓展练习,并组织学生相互之间进行角色扮演。
Unit Three
教学内容:本单元对话为机场旅客与机场工作人员问答及表达祝愿。课文是两篇蕴含哲理的短文。语法为过去进行时。
教学要求:
1、掌握旅客及机场工作人员用语。
2、能够朗读并理解全文,能够读写词汇表所列单词,掌握used to,guess,correct,sound,deaf,quest,smart,confusion,hold up, shock, anger, nor, cheat, separate, fact, normal.3、了解复合句、定语从句、状语从句。
4、语法部分掌握过去进行时的构成及用法,5、完成课后配套练习。
教学建议:运用配套CD给学生进行听力训练,对话部分由老师为学生示范并做
拓展练习,并组织学生相互之间进行角色扮演。
Unit Four
教学内容:本单元对话涉及称赞、告辞、致谢等功能意愿。课文是两篇极具教育意义的小故事。语法是过去完成时。
教学要求:
1、掌握见面寒暄、称赞、致谢、告辞用语。
2、能够朗读并理解全文,能够读写词汇表所列单词,掌握anymore,excite,grab,shelter,chop,delight,relax,lonely,root,register,perch,wheel,wink,handicap.3、能识别不定式充当句子成分、复合句、定语从句、状语从句等语言现象。
4、语法部分掌握过去完成时的构成及用法。
5、完成课后配套练习。
教学建议:运用配套CD给学生进行听力训练,对话部分由老师为学生示范并做
拓展练习,并组织学生相互之间进行角色扮演。
Unit Five
教学内容:本单元对话涉及询问、肯定、不肯定、可能、不可能及祝愿用语。课
文为叙事说理的文章。语法是不定式。教学要求:
1、掌握询问肯定、不肯定、可能、不可能及祝愿用语。
2、能够朗读并理解全文,能够读写词汇表所列单词,掌握hire,dread,interview,applicant,job,refusal,puzzle,desperate,satisfy,on the spot,retire,employer,personal,resort,workmanship,inferior,material,career,distract,situation,dignity,project,attitude,choice。
3、能识别过去分词做定语、动词ing形式构成复合宾语,独立结构,分词做状语,不定式做定语、状语、主语,并列句,感叹句,状语从句,定语从句等语言现象。
4、语法部分掌握不定式的构成及用法。
5、完成课后配套练习。
教学建议:运用配套CD给学生进行听力训练,对话部分由老师为学生示范并做
拓展练习,并组织学生相互之间进行角色扮演。
Unit Six
教学内容:本单元对话涉及祝贺、称赞,意念功能有惊奇、满意、高兴的表达方法。课文为一篇诙谐文章的上下两部分。语法是现在完成进行时。
教学要求:
1、掌握打招呼、询问对方情况、祝贺用语。
2、能够朗读并理解全文,能够读写词汇表所列单词,掌握belong to,classification,male,ex-,occur to,independent,support,dependent upon,keep track of,arrange,guess,iron,income,grocery,menu,continue,bother,entertain,serve,interrupt,interest,offer,by chance,through,quit,3、能识别过去分词做定语、定语从句、状语从句、用it改变句子结构来强调某个部分,不定式做复合宾语等语言现象。
4、语法部分掌握现在完成进行时的构成及用法。
5、完成课后配套练习。
教学建议:运用配套CD给学生进行听力训练,对话部分由老师为学生示范并做
拓展练习,并组织学生相互之间进行角色扮演。
Unit Seven
教学内容:本单元对话涉及询问和否定。两篇课文分别介绍了英国人的行为习惯和加拿大人口及种族、语言构成情况的文章。语法为定语从句。
教学要求:
1、掌握询问用语和方法以及否定的表达。
2、能够朗读并理解全文,能够读写词汇表所列单词,掌握disturb,neglect,generously,bilingual,origin,immigrant,pour,non-,newcomer,province,government,population,citizen,racism,equally,colour,3、能识别who,whom,which,that,whose引导的定语从句,由when,where,why引导的定语从句,限定性定语从句和非限定性定语从句等语法现象。
4、语法部分能识别定语从句的先行词及关系代词和关系副词。
5、完成课后配套练习。
教学建议:运用配套CD给学生进行听力训练,对话部分由老师为学生示范并做
拓展练习,并组织学生相互之间进行角色扮演。
Unit Eight
教学内容:本单元对话涉及饮食的回答,意念功能有惊奇、满意、高兴的表达方法。课文是两篇介绍性文章,分别介绍了居里夫人和诺贝尔。语法是被动语态。
教学要求:
1、掌握一些常用与饮食相关的用语。
2、能够朗读并理解全文,能够读写词汇表所列单词,掌握marry,prove,achieve,discovery,element,chemistry,constant,greatness,field,pure,event,research,unknown,ray,scientific,attract,examine
3、能识别被动语态的构成及各种时态的被动语态形式,及其疑问式和简略回答。
4、语法部分掌握各种时态的被动语态。
5、完成课后配套练习。
教学建议:运用配套CD给学生进行听力训练,对话部分由老师为学生示范并做
拓展练习,并组织学生相互之间进行角色扮演。
Unit Nine
教学内容:本单元对话内容是询问别人是否会操作某种设备及其回答。意念功能有询问、时段、猜测的表达方法。课文为两篇充满人生哲理的小故事。语法是现在完成进行时。
教学要求:
1、掌握询问用语及使用现在完成进行时介绍自己的情况。
2、能够朗读并理解全文,能够读写词汇表所列单词,掌握remain,fulfill,spread,treat,accept,awake,master,reckon,manage,forbid,simplicity,contented,sage,complain,earnings,bury,source.3、能识别现在分词的构成,现在分词的完成时和被动式等语言现象。
4、语法部分掌握现在分词的构成及用法。
5、完成课后配套练习。
教学建议:运用配套CD给学生进行听力训练,对话部分由老师为学生示范并做
拓展练习,并组织学生相互之间进行角色扮演。
Unit Ten
教学内容:本单元对话内容是使用电话应聘工作和询问工作情况及回答,涉及的意念功能有请求、提议和接受、喜欢、预测等表达方式。课文一篇为时光倒流的假设性文章和一篇关于成长的小故事。语法是虚拟语气。
教学要求:
1、掌握请求、提议和接受、喜欢、预测等表达方式。
2、能够朗读并理解全文,能够读写词汇表所列单词,掌握imagine,travel,breathe,follow,occasion,contact,endurable,conventional,shallow,coddle,benefit,smack,chatter,funny,purpose,doubtful,decline,courtesy,rough,mirror
3、能识别虚拟语气的种类,虚拟语气在条件从句中的用法,虚拟语气在主语从句、宾语从句中的用法等语言现象。
4、语法部分掌握虚拟语气的构成及用法。
5、完成课后配套练习。教学建议:运用配套CD给学生进行听力训练,对话部分由老师为学生示范并做
拓展练习,并组织学生相互之间进行角色扮演。
第三部分
考试及练习
一、期末总评成绩满分为100分,包括两个部分:平时成绩30%(平时成绩包括考勤、书面作业、实验),考试成绩70%。
二、考试根据课程要求的各个层次考核学生的掌握情况,重点复习教材中习题、例题、及要求掌握的知识点。
三、考试形式为闭卷考试,时间120分钟,满分100分(最后需要按照总评成绩要求中所包含的考试成绩的70%进行换算。)
四、试卷题型可采用课后配套练习及练习册的题型,试题要突出重点、难点。
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要求
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要“积极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切实做好2007年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国办发〔2007〕26号)“将就业指导课程纳入教学计划”的要求,现制订《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要求》,旨在进一步明确课程的教学目标、内容、方式、管理与评估,各高等学校要按照《教学要求》,结合本校实际,制定科学、系统和具有特色的教学大纲,组织实施本校的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建设和教学活动,积极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
一、课程性质与目标
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现阶段作为公共课,既强调职业在人生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又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通过激发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自主意识,树立正确的就业观,促使大学生理性地规划自身未来的发展,并努力在学习过程中自觉地提高就业能力和生涯管理能力。
通过课程教学,大学生应当在态度、知识和技能三个层面均达到以下目标。
态度层面: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大学生应当树立起职业生涯发展的自主意识,树立积极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就业观念,把个人发展和国家需要、社会发展相结合,确立职业的概念和意识,愿意为个人的生涯发展和社会发展主动付出积极的努力。
知识层面: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大学生应当基本了解职业发展的阶段特点;较为清晰地认识自己的特性、职业的特性以及社会环境;了解就业形势与政策法规;掌握基本的劳动力市场信息、相关的职业分类知识以及创业的基本知识。
技能层面: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大学生应当掌握自我探索技能、信息搜索与管理技能、生涯决策技能、求职技能等,还应该通过课程提高学生的各种通用技能,比如沟通技能、问题解决技能、自我管理技能和人际交往技能等。
二、主要内容
第一部分:建立生涯与职业意识
通过本部分的学习,使大学生意识到确立自身发展目标的重要性,了解职业的特性,思考未来理想职业与所学专业的关系,逐步确立长远而稳定的发展目标,增强大学学习的目的性、积极性。
(一)职业发展与规划导论
教学目标:通过介绍职业对个体生活的重要意义以及对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的介绍与分析,激发大学生关注自身的职业发展;了解职业生涯规划的基本概念和基本思路;明确大学生活与未来职业生涯的关系。
教学内容:
1.职业对个体生活的重要意义、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
2.所学专业对应的职业类别,以及相关职业和行业的就业形势; 3.职业发展与生涯规划的基本概念; 4.生涯规划与未来生活的关系; 5.职业角色与其他生活角色的关系;
6.大学生活(专业学习、社会活动、课外兼职等)对职业生涯发展的影响。教学方法:课堂讲授、课堂活动与小组讨论。
(二)影响职业规划的因素
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影响职业发展与规划的内外部重要因素,为科学、有效地进行职业规划做好铺垫与准备。
教学内容:
1.影响职业生涯发展的自身因素; 2.影响职业生涯发展的职业因素; 3.影响职业生涯发展的环境因素。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课堂活动、小组讨论、案例分析。第二部分:职业发展规划
通过本部分的学习,使学生了解自我、了解职业,学习决策方法,形成初步的职业发展规划,确定人生不同阶段的职业目标及其对应的生活模式。
(一)认识自我
教学目标:引导学生通过各种方法、手段来了解自我,并了解自我特性与职业选择和发展的关系,形成初步的职业发展目标。
教学内容:
1.能力与技能的概念;能力、技能与职业的关系;个人能力与技能的评定方法;
2.兴趣的概念;兴趣与职业的关系;兴趣的评定方法;
3.人格的概念;人格与职业的关系;人格的评定方法; 4.需要和价值观的概念;价值观与职业的关系;价值观的评定方法;
5.整合以上特性,形成初步的职业期望。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使用测评工具、案例分析。
(二)了解职业 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相关职业和行业,掌握搜集和管理职业信息的方法。
教学内容:
1.我国对产业、行业的划分及概述;我国劳动力市场的基本状况;国内外职业分类方法;
2.影响劳动力市场的因素;
3.根据设定的职业发展目标确定职业探索的方向;
4.职业信息的内容:工作内容、工作环境、能力和技能要求、从业人员共有的人格特征、未来发展前景、薪资待遇、对生活的影响等;
5.搜集职业信息的方法:可利用学校、社区、家庭、朋友等资源。教学方法:课堂讲授、分组调查、课堂讨论等。
(三)了解环境
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所处环境中的各种资源和限制,能够在生涯决策和职业选择中充分利用资源。
教学内容:
1.探索学校、院系、家庭以及朋友等构成的小环境中的可利用资源;
2.了解国家、社会、地方区域等大环境中的相关政策法规、经济形势,探索其对个人职业发展的意义和价值。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完成作业。
(四)职业发展决策
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职业发展决策类型和决策的影响因素,思考并改进自己的决策模式。引导学生将决策技能应用于学业规划、职业目标选择及职业发展过程。
教学内容:
1.决策类型;职业生涯与发展决策的影响因素(教育程度、工作及家庭对决策的影响,个人因素及环境因素);
2.决策相关理论;决策模型在职业生涯与发展决策过程中的应用; 3.做出决策并制定个人行动计划;
4.识别决策过程中的影响因素,提高问题解决技能; 5.识别决策过程中的消极思维,构建积极的自我对话。教学方法:课堂讲授、个人经验分析、课后练习。第三部分:提高就业能力
通过本部分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具体的职业要求,有针对性地提高自身素质和职业需要的技能,以胜任未来的工作。
教学目标:具体分析已确定职业和该职业需要的专业技能、通用技能,以及对个人素质的要求,并学会通过各种途径来有效地提高这些技能。
教学内容:
1.目标职业对专业技能的要求;这些技能与所学专业课程的关系;评价个人目前所掌握的专业技能水平;
2.目标职业对通用技能(表达沟通、人际交往、分析判断、问题解决、创新能力、团队合作、组织管理、客户服务等)的要求;识别并评价自己的通用技能;掌握通用技能的提高方法;
3.目标职业对个人素质(自信、自立、责任心、诚信、时间管理、主动、勤奋等)的要求;了解个人的素质特征;制定提高个人素质的实施计划;
4.根据目标职业要求,制定大学期间的学业规划。教学方法:职场人物访谈、小组讨论、团队训练。第四部分:求职过程指导
通过本部分的学习,使学生提高求职技能,增进心理调适能力,维护个人合法权益,进而有效地管理求职过程。
(一)搜集就业信息
教学目标:使毕业生能够及时、有效地获取就业信息,建立就业信息的搜集渠道,帮助毕业生提高信息收集与处理的效率与质量。
教学内容: 1.了解就业信息; 2.搜集就业信息; 3.分析与利用就业信息。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经验交流。
(二)简历撰写与面试技巧
教学目标:使学生掌握求职过程中简历和求职信的撰写技巧,掌握面试的基本形式和面试应对要点,提高面试技能。
教学内容:
1.简历制作的注意事项; 2.求职礼仪;
3.面试基本类型与应对技巧; 4.面试后注意事项。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小组训练、模拟面试、面试录像。
(三)心理调适
教学目标:使学生理解心理调适的重要作用;指导学生掌握适合自己的心理调适方法,更好地应对求职挫折,抒解负面情绪。
教学内容:
1.求职过程中常见的心理问题; 2.心理调适的作用与方法; 3.建立个性化的心理调适方法。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小组讨论、经验分享、团体训练。
(四)就业权益保护 教学目的:使学生了解就业过程中的基本权益与常见的侵权行为,掌握权益保护的方法与途径,维护个人的合法权益。
教学内容:
1.求职过程中常见的侵权、违法行为; 2.就业协议与劳动合同的签订; 3.违约责任与劳动争议; 4.社会保险的有关知识。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案例分析。第五部分:职业适应与发展
通过本部分学习,使学生了解学习与工作的不同、学校与职场的区别,引导学生顺利适应生涯角色的转换,为职业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一)从学生到职业人的过渡
教学目标:引导学生了解学校和职场、学生和职业人的差别,建立对工作环境客观合理的期待,在心理上做好进入职业角色的准备,实现从学生到职业人的转变。
教学内容:
1.学校和职场的差别;学生和职业人的差别;
2.初入职场可能会面临的问题以及解决方式。教学方法:课堂讲授、经验分享。
(二)工作中应注意的因素
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影响职业成功的因素,积累相关技能,发展良好品质,成为合格的职业人。
教学内容:
1.影响职业成功的因素——所需知识、技能及态度的变化; 2.有效的工作态度及行为; 3.工作中的人际沟通; 4.职业道德培养。
教学方法:职场人物访谈、实习见习。第六部分:创业教育
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创业的基本知识,培养学生创业意识与创业精神,提高创业素质与能力。
教学内容:
1.创业的内涵与意义; 2.创业精神与创业素质; 3.成功创业的基本因素; 4.创业准备及一般创业过程;
5.创业过程中应注意的常见问题及对策; 6.大学生创业的相关政策法规。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小组讨论、模拟教学、创业计划大赛。
三、课程设置
按照《教学要求》,各高校应当根据实际情况,结合本校学生的培养目标设计就业指导课程体系,规定最低课时要求。以下是3种组合方式,供设计课程体系时参考:第一种方式为开设一门课程,覆盖整个大学过程;第二种方式为开设两门课程,分别是《职业生涯与发展规划》与《就业指导》;第三种方式为开设三门课程,课程名称为《职业生涯与发展规划》、《职业素养提升》和《就业指导》。每种方式的课程内容由学校结合实际进行组合,但应包括课程的主要内容。
高职高专学校参考上述课程体系建议,制定本校具体教学计划。
四、教学模式 1.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既有知识的传授,也有技能的培养,还有态度、观念的转变,是集理论课、实务课和经验课为一体的综合课程。态度、观念的转变和技能的获得比知识的掌握重要,态度、观念的改变是课程教学的核心,因此,它的经验课程属性更为重要。
2.在教学中,应当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教师要引导学生认识到职业生涯与发展规划的重要性,了解职业生涯与发展规划的过程;通过教师的讲解和引导,学生要按照课程的进程,积极开展自我分析、职业探索、社会实践与调查、小组讨论等活动,提高对自我、职业和环境的认识,做出合理的职业发展规划。
3.本课程应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讲授与训练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可采用课堂讲授、典型案例分析、情景模拟训练、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社会调查、实习见习等方法。
4.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各种资源。除了教师和学生自身的资源之外,还需要使用相关的职业生涯与发展规划工具,包括职业测评、相关图书资料等;可以调动社会资源,采取与外聘专家、成功校友、职场人物专题讲座和座谈相结合的方法。
五、教学评估
1.在评价内容方面,要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以及实际形成的职业发展规划能力两大方面进行评价。职业发展规划是和实际生活紧密联系的,需要评价的学生职业发展规划能力,包括对个人和工作世界的了解程度、短期和长期职业发展目标的制定和实施情况。
2.在评价重点方面,采用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应加强过程评价。提倡每个学生建立成长档案,记录职业发展规划过程中的自我了解、职业了解和职业决策过程。
3.在评价方式方面,要采用定量和定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对于知识可以使用考试等量化的评价方式;对于实际的操作能力,可以通过学生的自我评价,学生之间互相评价以及老师和学生的访谈等方式进行。
六、教学管理与条件支持
1.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应当纳入到高校的教学计划中,遵守教学管理部门对课程设置与讲授的管理规定,健全教学文档和管理文档。
2.加强就业指导教师队伍建设。学校应当建立资历和学历结构合理的专业化师资队伍,加强教师的培养和培训工作,鼓励教师积极开展教学研究,鼓励团队教学;聘请各方面专家加入到教学队伍中来,创造性地开展各种形式的教学活动,促进学术水平和教学效果的不断提高。
3.学校应积极创造条件,努力为本课程的教学提供相应的设备,比如职业生涯测评系统、计算机化的生涯辅导工具等;还应当争取社会各方面的支持,与用人单位建立广泛稳定的联系,为学生提供职业实践的环境,开展多种形式的职业发展规划辅导相关活动。
汉字,可以这样美丽
[例] 苏教版第六册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六)师:同学们,刚才,老师和大家一起参观了校园里张挂的部分师生的书法作品,现在我们能来谈谈各自的感受,好吗?
生:校园里有这么多的书法作品,让我们感觉到汉字可以写得这样美丽,感觉到了浓厚的文化气息,校园在我们的眼里更美了。
生:参观了校园里的书法作品,我知道了写好毛笔字是很有意义的。我们作为小学生,也要学好写好毛笔字。
生:刚才,我看到一幅字,写字的同学和我家住在一个新村,他比我的年龄要小,练字时间也比我晚,现在我却没有他好,我有点惭愧。今后,我一定要好好练字。
生:我想,今天勤奋练字,明天当一个书法家,多好啊!
师:同学们,我们的汉字是世界上最美的文字,经过努力,我们也可以写出那样美丽的书法作品来。汉字就是这样美丽。同学们,老师还想向大家推荐我们学校的马老师的书法作品,这是他为《江苏教育报》题写的报头。一个小学教师的书法作品能够在高手如林的江苏,在众多的应征作品中脱颖而出,这可以说是一个“奇迹”。这“奇迹”怎么来的?老师想,如果我们能用心想一想的话,我们能找到答案的。
„„
一、大学英语教学应具有英语全球化与文化地缘化理念
随着20世纪90年代国际互联网的普遍使用, 英语全球化的趋势更加势不可挡。2001年5月在北京召开的第一届中国英语教学国际研讨会上, 英语的全球化问题以及由此对教学造成的问题引起了广大与会者的关注, 来自日本、美国等地以及我国香港的学者对英语作为全球通用语言的现状, 以及英语的广泛运用及其对教学可能产生的影响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尤其是来自日本的本名信行 (Nobuguki Honna) 的大会发言引起了不小的反响和共鸣。他指出, 英语已经不仅仅是以英语为外语的国家的人与英国人和美国人交流时使用的传统英语, 更多的时候是日本人、中国人、韩国人、非洲人、阿拉伯人之间进行交谈时使用的语言。也就是说, 当代使用的英语是“世界英语”, 而非“英式英语”或“美式英语”。虽然我国的学生绝大多数是在本土学英语, 但部分学生将来可能用英语与来自国外不同文化背景的人打交道, 我们的英语教师就无须过分依赖“英式英语”或“美式英语”的模式来教学生, 而需要更有创造性、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来让学生接触英语的多种变体, 使他们树立“全球英语”的概念。新加坡的帕基尔 (Pakir) 曾在1999年的一次国际英语教学年会上发言时指出, 英语未来发展的结果是在保持全球性的同时也带有很多浓厚的地域色彩, 既能满足各个地域的英语使用者的需要, 同时也能保证各大洲的人们在国际交往中进行交流, 这就是她所说的GLOCAL (globe+local) 语言。一方面是因为英语广泛的传播使其成为国际语言所致, 同时又掺杂有各个国家和不同地域的色彩。国际著名语言教育专家、美国国际培训学院Donald Freeman教授2005年在北京举行的亚洲英语教师协会第三届年会上接受访谈时说:“透过大会各种发言, 我们可以十分清楚地达成一个共识, 即英语是一种全球性的交流工具。英语的本质和作用正在发生嬗变, 人们已经改变了过去那种以英语本族语为标准语的理念, 大家正在谋求一种功能意义上的标准的共同语 (Lingua franca) 。我认为, 当这种标准一旦被大家所接受, 我们一定就得在许多方面重新下定义, 譬如在课程设置方面, 在出版读物方面, 以及在推广教学方法方面等。”这也就是说, 要使大学英语教学能体现英语全球化与文化地缘化。
二、《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中的文化缺失
2007年8月, 国家教育部高教司正式下发了《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 (以下简称《课程要求》) 。这是开展大学英语教学的一个纲领性文件。《课程要求》在第一部分的教学性质和目标中就谈到跨文化交际, 但这里的跨文化交际主要是指在两种文化之间的交际, 即中英文化或中美文化之间的交际。从目前国际形势来看, 只限于中英和中美文化之间的交际有狭隘之嫌。因为, 中国的商业经济、贸易经济已在除了美英之外的许多国家间展开, 多边贸易机制早已形成, 跨文化交际也应扩大范围、拓展空间, 再局限于中英和中美之间的交流难免有落伍之疑。
大学英语课程不仅是一门语言基础课程, 也是拓宽知识、了解世界文化的重要渠道, 兼有工具性和人文性。因此, 设计大学英语课程时也应当充分考虑对学生的文化素质培养和国际文化知识的传授。面对经济与文化的全球化, 让学生了解国际文化知识确实非常必要, 但这还不够全面, 还缺少对本土文化的学习和了解, 即学习、了解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和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优秀文化。有学者认为, 目前外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之一是一味强调目标语文化的传授, 而对中国文化及其表达方式的传授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许多英语学习者长期浸透在“英美文化”之中, “对英语国家文化的认同超过对自己国家文化的认同”, 在一定程度上变成了西方文化的“语言工具”。而日本较早意识到了英语教学中要教学生学习本土文化, 他们意识到日本人学习英语是同外国人谈论自己、介绍日本的风土人情, 并在国际场合发表自己的观点。这种自我表达、自我介绍的技能培养被看作矫正日本外语教学最关键的方法。为了加速外语教学的改革, 日本文部省专门成立了咨询机构, 并于2001年提出报告, 要求编写反映日本当代社会生活的教材, 这标志着英语从了解英美文化的语言转为一门介绍日本社会、文化的语言。然而, 我国《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 其语言文化教学理念仍然停留在传统的中英、中美文化交流模式上, 忽略了文化的多元性, 忽略了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和当今社会主义优秀文化。这样下去, 我国的文化在世界文化舞台上就会逐渐边缘化, 这应该引起国人的重视。
《课程要求》中的教学要求分为三个层次, 即一般要求、较高要求和更高要求。对听力理解能力的更高要求是, 学生“能基本听懂英语国家的广播电视节目, 掌握其中心大意, 抓住重点;能听懂英语国家人士正常语速的谈话;能听懂用英语讲授的专业课程和英语讲座”。这显然只关注了英语国家的语言文化, 忽视了非英语国家的语言文化。对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更高要求是:“能读懂有一定难度的文章, 理解其主旨大意及细节, 能阅读国外英语报刊杂志上的文章, 能比较顺利地阅读所学专业的英语文献和资料。”这部分要求中的“国外英语报刊杂志上的文章”语言有点含糊, 作为英语教学的依据应该明确讲出英语国家和非英语国家的文章。对学生翻译能力的更高要求为:“能借助词典翻译所学专业的文献资料和英语国家报刊上有一定难度的文章, 能翻译介绍中国国情或文化的文章”等。这方面首先关注了英美国家的语言文化, 其目的在于使学生学会与英美国家的人士进行交流, 但没有关注英语国际化问题。同时它规定了能把反映中国国情或文化的文章译为英语, 而实际上非英语专业学生对翻译有关中国国情或文化的文章还不能得心应手, 尤其是有关术语, 如“八荣八耻” (Eight
Honors&Eight Disgraces) 、“科学发展观” (scientific outlook on development) 、“天人合一” (the unity of man/human and nature)
等。因为这些还没有真正地被编入大学英语教材。
所以, 面对英语全球化, 我们的《课程要求》也应与时俱进, 以适应时代的潮流和变幻。学生不仅要学习英美文化, 也应学习、了解世界多元文化, 包括“内圈”、“外圈”和“扩展圈”国家的文化, 当然也包括我们中国的优秀文化。
三、大学英语教材应具全球文化理念
要让学生学习了解世界多元文化, 以适应全球化, 除了具有先进的教学理念之外, 还必须有适合全球化趋势的大学英语教材, 且这些教材应具有全球文化和本民族文化视野, 要站得高些, 看得远些, 能够体现全球英语的特点。
1. 大学英语教材应能体现全球英语特点。
Mc Arthur (2004.9) 对全球英语是这样解释的:“全球英语是90年代出现的一个概念, 指的是英语已经成为统领世界其他语言的领头羊。由此看来, 世界英语、国际英语和全球英语在使用背景和侧重点上有所区别外, 其意义大致相同。”然而, L.Smith (1976:38) 提出了英语是“国际语言”的概念。笔者认为上述的不同表达实际上指的是英语全球化这同一个现象, 即英语已成为国际通用的语言, 正在被广泛学习和使用。L.Smith明确指出作为国际语言的英语有4个特点: (1) 作为国际语言的英语, 既指在全球范围内用来进行国际间沟通的英语, 也指在某个国家本土内用于双语或多语交际的英语; (2) 作为国际语言的英语与英语作为第一语言 (EFL) 的国家的文化不再紧密联系; (3) 英语作为在本土意义上的国际语言, 根植于英语使用者的本民族文化; (4) 英语作为在全球意义上的国际语言, 其基本功能是让各国的英语使用者互相交流彼此的观念和文化。Crystal强调作为国际语言的英语, 应当表达使用者自己的文化和观点, 应当适合学习者需求, 在多种层次上将目的语文化与本土文化加以对比。这便要求英语教材的文化内容多元化, 要针对学习者的目标, 确定不同的文化类型的教材内容。Cortazzi和Jin (1999) 将英语教材按文化类型分为三类: (1) 母语文化教材 (source culture materials) , 包括英语学习者自己国家的文化; (2) 目的语文化教材 (target culture materials) , 包含英语为第一语言的国家文化; (3) 国际目标语文化教材 (international target culture materials) 。国际目标语, 指世界上所有英语国家和非英语国家中使用的各种英语, 以这些国家的文化为内容的英语教材, 称为国际目标语文化教材。因而, 我们的教材编撰应参照国际目标语标准, 方能体现全球英语的特点。
2. 我国大学英语教材应适应世界文化多元化的要求。
目前, 我国的高校大学英语教材无论是国内出版社出版的还是引进的原版教材, 主要以英美文化内容为主。这种内容的局限会使学生的视野受限, 从而影响他们对世界的全面了解。只学习了解英美文化, 不学习、不懂得如何表达中国文化特色, 与西方人交流时, 就会出现“失语症”, 不知道用什么词语表达我们的优秀文化, 也不能与其他“外圈”或“扩展圈”国家的人士用英语进行交际, 最终也就不能很好地为提高我国的文化软实力服务。
3. 改编大学英语教材是当务之急。
教材的编写既要有全球性, 也应具有本土风格, 让我们的学生不仅对世界有所了解, 也应了解中国的文化, 以便更好地向世界宣传中国优秀文化, 提高中国的文化软实力。胡锦涛在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提出, 要“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强调在开发利用、发掘和保护好我国各类文化遗产的同时, 加强对外交流, 吸收各国优秀文明成果, 增强中国文化国际影响力。因此, 在我国大学英语教学课程与教学中增加中华优秀文化内容, 其意义重大而深远。
4. 大学英语教材增加中国优秀文化内容的方法和途径。
笔者建议, 在编写大学英语教材时, 适当地融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 反映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方面的内涵。语言材料可以选自外国人撰写、外文报导中有关中国方面的内容, 其语言文化材料必须客观公正, 也可以选用中国名家所翻译的有关中华文化的优秀作品, 也可以选用中国的英文报纸, 如China Daily, 21st Century, Chinese Literature等。当然材料取舍或长短应让那些英语教育工作者和从事英语教材编写的专家、学者们去研究和定夺。若作为课外阅读或选修课, 那就要视不同学习者的不同需求。
目前我国的大学英语教材内容不仅要体现“内圈英语”文化, 也要兼顾“外圈英语”文化, 同时还要关注“扩展圈英语”文化和本国的民族文化。只有这样, 我国大学英语教学才会顺应国际形势的发展, 增强中外文化交流, 弘扬我国的民族传统文化, 让世界了解中国, 让中国文化发扬光大。
(作者系周口师范学院公共外语教研部副主任、副教授, 河南周口466001)
摘要:对英语全球化环境下我国《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以及目前大学英语教材内容进行了反思, 倡导在英语全球化背景下体现中国优秀文化, 英语教材文化内容应朝着多元化、民族化方向发展, 了解多种文化也是大学英语课堂教学内容的重要方面之一。
关键词:英语全球化,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教材内容
参考文献
[1]王银泉.英语的全球化、本土化与标准化[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2002 (03) :64.
[2]胡晓琼.全球化环境下“Global English”的发展趋势及对中国英语教学的启示[J].国外外语教学, 2007 (02) :21-22.
[3]张蓓, 马兰.关于大学英语教材的文化内容的调查研究[J].外语界, 2004 (04) :60-65.
[4]李少华.英语全球化、本土化视野中的中国英语[J].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5 (04) :63.
【关键词】大学英语 教学环节 质量 标准
大学英语课程是各高校一门公共必修课程,开设的时间长,基础也较为扎实。历经多年不断的实践和探索,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作为师范专科学校的大学英语教学必须更有针对性,要满足专科学校培养应用型人才的要求。为此,必须制定规范、合理和具体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环节和质量保证的标准及要求。
一、大学英语教学的目标和性质
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和训练学生综合应用英语的能力,尤其是听和说的能力,使毕业生在今后的社会工作和人际交往中能有效地运用英语进行口笔头信息交流,同时增强其终身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素质和文化修养,以适应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和国际交往日益增大的需要。大学英语教学是我国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高等教育阶段大学英语课程是高校学生的一门公共必修课程,也是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大学英语教学是以英语语言知识与应用技能、学习策略和跨文化交际为主要内容,以外语教学理论为指导,并集多种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为一体的教学体系。
二、师范专科学校大学英语教学的现状和面临的任务
本科阶段的大学英语教学早已成为一个完备的体系,从教材,教学大纲到教学测评已经有了比较成熟的经验。而师范专科学校整体起步较晚,目前仍处于摸索阶段,大学英语的教学也还在不断的探索之中。师范专科学校以培养中小学师资为主,因此,大学英语的教学和本科院校存在很大的不同,同时也和其它高职院校的大学英语教学有一定的差异。
针对传统师范类专业来说,大学英语教学应突出体现在打好学生英语基础知识,扎实培养听说读写译基本技能,拓宽学生英语文化背景知识,掌握正确的英语语音和语法规范,培养良好的英语终身学习习惯。
三、师范专科学校大学英语课程教学环节和质量保证的标准及要求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和经济全球化时代的到来,外语学习与应用成为培养适应新时代创新人才的关键。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大学英语的教学日益被摆在了更加重要的位置。针对师范专科学校大学英语教学所面临的实际问题,为了加强对大学英语各教学环节的督查,保证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提高教学质量,同时,为进一步推进师范专科学校大学英语教学的规范化和高效化,针对大学英语教学各环节提出以下基本质量标准及要求。
1.备课环节。备课是教师课前所做的准备工作,对教材了如指掌,不备课也难把课上好。为此,教师必须做到以下要求:
每学期开学伊始,教师必须根据本期教学内容认真制定学期教学计划和编制学期教学进度计划表。教学计划必须要详细,教学进程必须要具体。
教师必须认真设计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精心编写教案或讲稿。教案包括含教学目的、要求、重点难点、练习量及形式、教学过程、时间安排、布置学生完成的课外口头及笔头作业及处理方法等。备课一般要求以2学时为1个教学单元备课,做到内容娴熟,教学进程紧凑有序。
2.课堂教学环节。课堂授课是教学工作中最集中的体现,也是教师教学水平的最好体现,是保证教学工作能顺利进行并达到预定教学目的的最重要环节。
课堂教学是教学过程的主要形式,教师应根据教学大纲的规定把握好该课程的深度和广度,既重视传授知识,又重视语言应用能力的培养;教师授课过程必须紧凑,讲课要求条理清楚、重点明确、难点突出;主讲教师必须按照授课计划,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针对不同类型的学生采取各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善用启发式、讨论式、研究式和案例教学,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注意师生互动交流。
教学态度认真,为人师表;教学时间安排合理;课堂英语规范;板书设计周密、书写工整。多媒体屏幕显示和书写清楚、得当;上课有激情,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
3.作业布置和批改环节。作业的布置不仅仅是对学生当天所学知识掌握程度的一种检测或者是对当天所学知识的一个巩固方式,更重要的是作业的批改是对学生掌握知识情况的一种评判,是一种检验。作业的批改,也是师生之间交流的重要手段,教师通过作业了解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来改善自己的教学方式,让学生真正获取知识;学生可以根据老师的评价指导确定自己的学习方式和方法是否合理。通过这个作业这个平台,让老师了解学生,让学生理解老师,对培养学生的学习行为习惯,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都有很大的帮助。
教师应根据大学英语的教学要求,布置适量的多形式的作业。作业的选取与安排既要体现教学目的,紧扣教学内容,又要重视培养学生积极思维和学以致用的能力,特别要结合过级考试,布置相关练习,尤其是要加强学生听力训练。另外一个学期还应布置书面表达训练3-4次,课堂上的听力集中训练3-4次,布置课外阅读练习若干,过级模拟训练3-4套题。要求学生每天坚持朗读英语半小时,每次课前能给予学生大约10分钟的朗读时间。
4.课外辅导环节。辅导答疑是课堂教学的必要补充,是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的疑难问题,启发学生思考,改进学习方法,并注意发现和培养优秀人才进行因材施教的重要环节。耐心解答学生所提出的问题是教师的主要任务之一,也是保证教学工作顺利完成的重要环节之一。任课教师要安排满足教学需要的辅导答疑时间并认真完成。
课外学习指导的重点是培养学生自我获取知识的能力和习惯。它的主要内容包括:指导学生制定自学计划;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和参考书,查阅资料,指导学生掌握学习规律和科学的学习方法,善于合理安排时间,提高学习效率等。辅导时要注意收集学生中的倾向性问题,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要求和意见,以便改进课堂教学。教师应积极探索以短信、QQ和E-mail等为载体的网上答疑和辅导模式。
5.考核及成绩评定环节。课程考核是督促学生全面系统地复习、巩固、掌握所学课程知识的重要环节,也是检查和分析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大学英语课程的考核在每学期期末统一进行。为保证考试质量,鼓励建立和完善试题库或试卷库,实现教考分离。
大学英语期末考试的命题要以考试大纲为依据,试题的难度要恰当,分量要适中,既要体现教师的教学要求,更应着重引导和培养学生综合应用能力。
命题及制卷必须按照统一要求,做到规范、严谨,避免歧义或误解的情况出现,并做好保密工作。
试题应附参考答案与评分标准。阅卷时必须严格按照评分标准评阅试卷,判分标识规范,出现错判必须予以校正。
学生学期成绩评定需按照要求严格执行。课程考核成绩应综合学生平时成绩来评定,每学期总评成绩(以百分制计)为:期末考试占50%;平时考核占50%,也可根据各校情况做适当的调整。平时成绩根据记载的学生考勤、课堂表现、作业、网络自主学习等情况综合确定。成绩统计后要对考试成绩进行分析,使教师清楚地了解每位学生的学习情况,充分发挥测试积极的反拨作用,认真找出薄弱环节并制订整改措施。
最后,每学期教师要注意收集各种教学材料,认真整理教学档案,按照要求完成好期末教学材料的档案整理工作。
四、结语
随着国际间交往的日益加深和经济全球化时代的到来,外语学习与应用成为培养适应新时代创新人才的关键,这也为大学英语的教学提出了更加艰巨的任务。作为培养未来创新型人才的高等院校,我们必须进一步加强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力度,提出更为严格的大学英语教学质量标准及保证体系,才能实现这一目的。
参考文献:
[1]徐小贞等.中国高职英语专业教育理论研究[M].北京:外语教学研究出版社,2006.
[2]罗毅,徐跃.英语说课备课策略[M].成都: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11.
【基金项目】阿坝师范学院教育科研2015年度重点课题“英语专业师范生教学实践能力培养研究”(JY15-01)之阶段性成果。
【《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评析论文】推荐阅读:
大学学术英语课程教学论文11-07
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要求06-21
大学体育课程教学有效改革研究论文07-20
大学物理课程中电场教学研究论文07-23
09高考英语试题评析及其对教学的启示07-15
谈大学英语分级教学论文10-18
基于信息技术与研究性学习课程整合的大学英语任务型教学09-22
论大学英语教学中交际能力的培养论文06-01
英语论文翻译要求0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