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位心得体会(通用8篇)
心得体会
郭永超 《科学定位促发展》一文在全市引起强烈反响。该文关于科学定位重要性的论述以及对于定位不准根源的剖析,令人感慨、发人深省。5月17日 河南日报刊登的《十八谈之濮阳篇——科学定位谋发展》中,濮阳在中原经济区建设中确立了三大定位:中原经济区重要出海通道、中原经济区与环渤海经济圈衔接融合的前沿、省际交会区域性中心城市。关于我市发展战略的 “三个新定位”,切合实际、鼓舞人心。在两篇文章全面解读、阐述了濮阳在中原经济区建设中解放思想,科学谋划,准确定位,变“边缘”为“前沿”,变“交界”为“交会”,变“落后”为“赶超”的新思路、新举措、新作为,带来的新形象、新发展、新变化,形成的好态势、好趋势、好气势。正如文中指出的,“定位引领着一个城市的发展取向、发展模式和发展未来。定位不当,满盘皆输;定位准确,事半功倍。”发展上的差距,“实质上是城市发展战略定位不准,折射出的是思想观念陈旧、干部作风不优、领导方式转变不到位。”
首先,对我们党关于社会主义发展理论的重大发展。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用最简洁的语言来表示,就是“发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题,一言以蔽之,也是“发展”二字。新中国成立后,党的一代又一代领导人为我国社会主义的发展呕心沥血,历尽艰辛,直至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才终于探索出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正确发展道路,形成了关于经济社会发展的科学理论。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不仅坚持和拓展了“发展是硬道理”和“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的思想,而且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正确发展方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和谐发展道路和中国共产党执政的科学发展理念贯通起来,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发展、为什么发展和怎样发展的重大问题,赋予党的发展理论以新的时代内涵和实践要求,深化了对于社会主义发展规律的认识,从而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发展理论的新飞跃,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发展理论的新形态。
其次,对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发展理论的重大发展。马克思有一句名言: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共产党宣言》有一个著名论断:在未来社会,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毛泽东还强调:无产阶级只有解放全人类,才能解放自己。这几个观点,可视为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发展理论的ABC。江泽民在庆祝建党80周年的讲话中,不仅重申《共产党宣言》的观点,实现了对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科学理念的回归,而且将我们党所追求的未来共产主义社会和现阶段关于人的发展目标作了区分,即目前努力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将来为实现“每个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不断奋斗。坚持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的“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既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又进一步明确了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关系、每个人的发展和一切人的发展的关系、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各方面群众的具体利益的关系,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发展理论,从而也是对我们党的关于人的发展理论的重要创新。
科学定位谋发展提出后之所以得到社会的热烈拥护和高度评价,我以为,首先就是因为有“以人为本”的理念。这是数十年久违了的一个重要思想,在科学发展观里将其作为第一语来宣示,使人耳目一新。尽管从实质上说,“以人为本”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但是在相当长时期这个观点被淡化乃至噤若寒蝉。因此,在科学发展观中提出“以人为本”,使这个思想首先获得新意。我们讲的“以人为本”,不是抽象的“人”,就是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根本。这里的“人”与执政为民的“民”是完全一致的,也可以说是一个概念。在当代中国,就是以工人、农民、知识分子等劳动者为主体,包括其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在内的社会各阶层最广大的人民群众。这里的“人”既指群体,也不排斥属于这个群体中的个体。过去将两者对立起来,认为只代表群体不代表个体,是说不通的。比如说,它包含要尊重和保障人权,就是讲公民个人的生存权和发展权,这是很具体的、有实体的,不是空洞的、无主体的。强调“以人为本”,也是对一个时期“左”的观念的纠正。
关键词:LAP Dorado激光定位系统,精确定位,故障维修
0 引言
激光灯定位系统在肿瘤的精确放射治疗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患者在肿瘤定位和治疗摆位中,要依靠激光定位灯投射出的激光线指示机器等中心或者相对等中心的位置,它能保证治疗部位的准确性和良好的重复性[1,2,3]。德国LAP Dorado激光定位系统(以下简称“LAP Dorado激光灯”)的激光线束细腻且清晰,控制系统的接口方便及界面友好,通过蓝牙连接个人数字助手(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PDA)无线控制激光灯,因此被广泛应用于CT模拟定位机、放疗模拟定位机、直线加速器等设备中实现精确的定位。
LAP Dorado激光定位系统通常由3个激光灯组成,分别安装在治疗床或检查床的两侧以及机架对面的墙上,发射扇形激光灯一字线束或者十字线束,3个激光灯的交点即为机器的等中心或者虚拟等中心位置。新一代产品是扇形激光灯束设计成可移动的激光轨,检查床或治疗床两侧移动激光轨各投射出一条可上下同步移动的冠状面激光线,以及左右移动的横断面激光线,顶部移动激光轨投射一条可左右移动的矢状面激光线,则组成了5个激光灯的更强大定位系统。本文主要介绍可移动的LAP Dorado激光灯的故障维修。
经过近5 a对LAP Dorado激光灯的维护和保养,本人总结出4种最常见的故障,现介绍如下,供参考。
1 电源故障
1.1 故障现象
激光灯系统下端的电源指示灯不亮,测量输入220 V正常,输出24 V无。
1.2 故障分析及维修
LAP Dorado激光灯有2代产品:第一代产品有2款(Style 1和Style 2),第二代产品有1款(Style 3)。Style 1的电源是外置的,电源输入220 V输出、24 V,因此较容易出故障。Style 2和Style 3的电源是内置在激光灯罩内部的,去掉了外置的变压器,在内部设计了一个220 V转24 V的电源变压模块,性能稳定,未遇到过故障。如果输入正常而输出24 V不正常,维修方法是更换整个电源变压器(或电源变压模块)。
2 激光灯限位开关故障
2.1 故障现象
激光灯组中某组激光灯启动后电源指示灯亮,自检时不移动或移动到最远端后停止移动,移动停止后红色激光灯熄灭。
2.2 故障分析及维修
检查激光灯系统,发现有一个激光灯头不能正常移动,而其他激光灯头都会进行一次位置自检和归位的过程。所有激光灯头左后移动寻找到极限位置再回到Home的位置(用户定义的虚拟等中心),但故障激光头会移动到一边后停止移动或者卡死。断电后,检查在运动轨迹上无障碍物阻挡,且链索可手动轻松牵动。触摸激光灯头背后的电路板后边,发现左后各有一个带滚轮的限位开关,该开关是用于检测左后的激光头移动的极限位置,开关遇到碰撞后被迫闭合,该位置即是极限位置。用手指按压限位开关并比较两边按压的触感,会发现故障端开关触感疲软,无开关被按动的声音。维修方法是小心取出整块背板,更换相同型号和相同引脚功能的限位开关即可。整个更换过程应避免触碰激光灯头,以免线束移位。
3 激光灯槽型光耦开关故障
3.1 故障现象
该故障现象要区别于激光灯限位开关故障。启动后电源指示灯均能亮起,区别是该故障激光灯在进入自检过程时就完全没有移动,红色激光灯亮后立即熄灭。
3.2 故障分析及维修
由于该系统有2套限位系统:一套为光耦开关,当激光头运动到接近极限位置时,就有铝板会阻挡该槽型光耦管的光线,系统即可感应到第一个极限位置;另一套限位系统为故障二所描述的轻触限位开关。2套限位系统是同时工作,其中一套出故障时,就会报出相同的错误信息“Laser Derver IF:*Bad Reference Reporeted”。因此,出现这种报错情况的有2种原因:(1)光耦开关被铝板撞裂而失去位置判断能力;(2)光耦开关的电学损坏。该光耦开关的型号为“MEXICO OPB 962T55&0732”。维修方法是取出激光头背板,小心拆下损坏的光耦开关,更换好备件即可。若没有该型号的光耦开关,可以将坏件里面的发光二极管和(或)光敏三极管小心拆出,装入因开启电压不一致而不能正常工作的替代备件使用。由于光耦传感器工作稳定、使用寿命长,所以常见的是第一种原因。激光灯限位开关是一种机械器件,比槽型光耦开关的易损率高,因此在排除限位开关故障的原因后还有故障,可以重点检查光耦开关。
4 激光灯线束偏移
4.1 故障现象
激光灯组中某组激光灯线束偏移,不能与对侧激光灯重合,不能准确指示机器等中心位置。通常不固定时间就会发现激光线束明显偏离原来的位置。
4.2 故障分析及维修
多数情况是左右两侧激光灯线产生漂移,偏离等中心点,两侧的水平线或垂直线不重合。前墙垂直线偏移、激光灯水平度偏离和垂直度偏离的情况较少。目前有经验的技术人员都会在激光灯安装调试完毕后,用标记笔在墙上、地板上标记出激光灯的投射线,以便及时发现激光灯线束的偏移[4]。激光灯线束的偏移可能由以下3种原因造成:(1)激光灯的微调旋钮曾经被过量调整过,导致不能稳定地固定激光灯头,在受到震动或者触碰时就立即产生偏移;(2)由于安装激光灯背面钢板时,膨胀螺钉没有非常紧固地锁定钢板;(3)固定激光灯的墙面不够厚实,在关门、开门、敲打墙壁后,即出现激光灯偏移。因此,解决方法需要根据实际场地情况,对应原因进行解决。对于原因(1)(2)造成的激光灯线束的偏移,维修方法是增加激光灯防碰撞护板,锁紧相关螺钉;对于原因(3)造成的激光灯线束的偏移,维修方法是将激光灯架与墙面独立出来,专门为该组激光灯制作一个支架,以免再次受墙壁和门的震动影响。
5 小结
激光定位灯是一种确保放射治疗体位重复性和提高放射治疗精度的有效而且必不可少的放疗摆位工具。LAP Dorado激光灯的核心光学元件和集成电路部分都非常稳定,但由于工作时间长以及激光灯头的频繁移动,经常出现上述的4种故障。一旦激光灯工作不正常,患者就无法进行CT模拟定位扫描或者放射治疗,因此了解该定位系统常见的故障,就可以快速地排查和更换元件,这样不仅能为医院节省大量的时间和维修成本,也能间接提高医院的服务水平。
参考文献
[1]史永吉,姚志凯,纪文达.激光定位灯在放射治疗中的作用[J].医疗装备,2012,25(12):18.
[2]郭小琳,刘志强.激光定位灯在放射治疗中的摆位功能[J].甘肃医药,2012,31(6):427.
[3]许海富,冯展昌,胡小兰,等.激光定位灯在放射治疗中的应用体会[J].实用癌症杂志,2007,22(5):526.
关键词:IMCA(国际海事承包商协会) 动力定位(DP) 饱和潜水 风险评估 通讯系统
报警灯 检查表 动力定位操作员(DPO)
0 引言
2011年10月,交通运输部上海打捞局工程船队作为中海油崖城气田二期项目的总包方,租用具备DP2能力的KSK轮作为潜水支持船进行崖城气田部分海管基盘、膨胀弯等水下安装和作业。我有幸和一批具有丰富经验的欧洲专业高级DPO一起全程参与了DP设备的前期准备、DP试验和DP支持饱和潜水施工作业,总结了动力定位支持(饱和)潜水作业方面的一些心得和体会,与大家一起分享和探讨。
1 动力定位系统试验(DP trial)
通常按照动力定位船的建造规范,在动力定位船交船前试航时必须进行DP试验,FMEA试验(DP 系统故障模式和效果分析);在DP船投入使用后每次抵达作业区域开始DP作业前必须进行DP系统设备抵达作业点试验。为了确认DP系统设备最新的工况和可靠性,在进行类似饱和潜水等重要DP作业前,很有必要进行一次全面的DP试验,参加人员包括船舶DPO、DP工程师、ETO(电子电气员)、DP设备供货商服务工程师及机舱有关人员。测试内容可以参考IMCA对于动力定位船试验的规范,具体可以参考新船DP试验时的规定项目进行,其中包括发电机测试、配电板、不间断电源、DP操作站、DP位置参考系统、部分设备失去动力等等测试。通过这样的DP测试和结果分析汇总,一方面可以了解DP设备最新状况并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另一方面因为不同的DPO平时接触和操作的DP设备型号和界面不一定相同,这样可以在DP作业开始前让DP操作人员对该船的DP设备有一个熟悉和了解的过程,便于下一步DP作业的顺利开展和作业安全。
2 动力定位支持(饱和)潜水作业的风险评估
除了整个项目的作业风险评估之外,在动力定位支持(饱和)潜水作业前必须进行相关的作业风险评估,使得业主、承包商和各方作业人员对DP作业存在的风险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和了解,并做好各种预案和应急响应程序。万一在作业中出现异常情况,作业各方可以从容应对各种突发状况并按照事前商定的应变部署程序采取安全有效的应对措施。比如,在南海海域夏季经常出现的“乱流”(riptide)对DP作业安全影响很大,根据规律一般都是从东南方向过来往西北方向去,在DP作业中需要安排值班人员经常观察和监视海面情况并及时通报DP作业人员提前采取应对措施。再如,当DP作业中失去部分动力或部分推进器故障,DP操作站出现故障或失去部分位置参考系统时,预先制定相关应急反应程序,便于DPO及时反应和应对,并且及时有效地与作业各方如潜水总监、当班驾驶员、轮机员,以及船长沟通,采取统一有效措施,保证作业人员、设备和环境的安全。另外,还需制定相关程序,如DP作业船进入海上平台设施500米范围时,如何提前做好各种设备测试和准备,包括确立和海上设施联系沟通方式、频率;以及一旦在DP作业中海上设施有直升机降落或出现火警等紧急情况时,DP船上的应急反应程序等等。
3 动力定位支持(饱和)潜水作业对于声光报警装置的要求
根据这次在崖城项目动力定位支持(饱和)潜水作业中的实际操作体会和IMCA对于潜水支持船的相关规定,类似的动力定位潜水作业支持船上必须配备相关的声光报警装置,便于在DP作业中DP操作人员根据作业的不同阶段和情况显示不同的灯光状态,一旦出现非正常状态,可以及时通过变换灯光显示,告知各方并协同采取安全有效的应对措施。通常每套声光报警装置上配有红黄绿三种灯光指示,其中绿色灯光开启后应为常亮显示,黄色灯光开启后为闪烁显示,红色灯光开启后除了闪烁显示外还附加声音报警功能。主要的安装场所为DP操作站旁、饱和潜水控制室、常规潜水控制室、ROV控制室、甲板工作区域、机舱集控室及其他有需要的场所。另外,在船长和项目经理房间,操作总监和潜水总监房间需安装红色闪光报警灯柱并附加声音报警功能,该红色声光报警装置可以通过开关在被安装的房间确认和消除警报音。
4 动力定位支持(饱和)潜水作业对于语音通讯系统的要求
为了便于动力定位支持(饱和)潜水作业的方便和安全,必须在DP操作站和潜水控制室之间建立优先和专门的语音通讯系统。另外,在驾驶台DP控制中心安装可以和多个点同时联系的专用通讯系统。这些场所除了DP控制站之外,还包括饱和潜水控制室、常规潜水控制室、ROV控制室、机舱集控室、吊机控制室及其他有需要的场所等等。通常,国际上同类型的DP船在DP控制站和(饱和)潜水控制室安装并常用的比较安全可靠的语音通讯系统为开放式的免提直接通话系统,DP作业时在免提直接通话系统的电源打开的情况下,DPO无需按键就能随时守听到潜水控制室内传来的语音信息,如DPO需要和潜水控制室通话,只需按下通话键讲话即可,松开后又进入守听状态;而潜水控制室内如需和DPO讲话无需按下任何键直接对着通话器麦克讲话即可。作为免提直接通话系统的备份语音通讯设备,实际使用中比较常见的,还会要求安装一套独立的内部电话交换系统作为DP操作站和潜水控制室及其他相关作业场所的语音通讯系统。另外,考虑到突发情况或失电因素,通常还要求安装一套声力电话通讯系统作为紧急情况下的备份通讯设备。
5 动力定位支持(饱和)潜水作业对于相关检查表的要求
在一般的DP作业中,DPO通常会准备一些DP作业的检查表。在动力定位支持(饱和)潜水的作业时,除了一般DP作业的检查表外,还有一些针对潜水作业的检查表,因为篇幅有限这里就介绍一些常用检查表的名称。
1) 抵达作业现场DP试验检查表(Mobilisation/Field Arrive Trials Checklist)
nlc202309022101
2)当班驾驶轮机员DP设备检查表(DP Bridge & ER Checklist)
DPO每六小时定期检查表(6 Hours/Periodic Checklist)
3) 准备潜水作业检查表(Pre Dive Checklist)
4)潜水作业许可证(Permission to Dive)
这其中的有些表需要DPO在值班期间定期检查设备情况并记录签字,有些是需要在DP作业前进行测试检查DP设备并记录,还有一些是当班DPO和潜水总监确认设备和人员处于安全状态后,双方签字认可然后才能开始潜水作业的文件。
6 动力定位支持(饱和)潜水作业对于号灯号型的要求
在动力定位支持潜水作业时,必须按照《1972国际避碰规则》的要求,白天在大桅或其他容易看到的位置显示球菱球的号型,并在大桅上升起A字旗,示意本船正进行潜水作业,请过往船只慢速远离我船,以确保潜水作业的安全。另外,当班DPO需要在相关检查表中做好记录。
7 动力定位支持(饱和)潜水作业对于DP操作人员配备的要求
目前,国际上动力定位的海工作业船比较主流的DP操作人员配置是在航海部配备一名持有DP操作证书的船长,进行航海、DP和船舶管理;另外配备两名大副兼高级DPO和两名二副兼普通DPO(一般不再配备三副),当有DP作业时,其中的一名大副兼高级DPO和一名二副兼普通DPO每天值12小时DP作业班,另外一名大副兼高级DPO和一名二副兼普通DPO负责每天另外12小时的DP作业班。除了海工和DP作业以外如航行,锚泊等状态时,由其中的一名大副和两名二副按照正常航行每天一人8小时安排值班。
8 结束语
虽然动力定位技术在我们国家的起步和使用相对较晚,但是随着国内更多新的DPO的培训和成熟,以及新造动力定位船舶投入使用,我们国内对于动力定位这方面的行业规范和要求也越来越完善。今年,交通运输部上海打捞局新建的专业潜水支持船将会建成和投入使用,到时国内又多了一支动力定位方面的专业队伍和力量,希望通过自己在动力定位支持(饱和)潜水作业方面一些实际工作经验和体会的介绍,让更多的同行了解和熟悉关于这方面的一些要求,并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如有不足之处,请指正,同时也期望在和大家一起分享和探讨中共同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
1.IMCA M103 Rev.I December 2007------Guidelines for The Design and Operation of Dynamically Positioned Vessels
2.IMCA M109 Rev.I February 2004------A Guide to DP –Related Documentation For DP Vessels
3.IMCA M117 Rev.I February 2006------The Training and Experience of Key DP Personnel
4.IMCA M154 Rev.I February 2006------Power Management System Study
5.113IMO(IMO MSC645) ------IMO Guidelines For Vessels With Dynamic Positioning Systems
6.IMCA M 175 – Guidance on operational communications: Part 1 – Bridge and dive control
7.中国船级社《动力定位系统检验指南》2002版,人民交通出版社
吊街中小马建琴
“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中国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给我们做出了最好的榜样。随着教育的改革,新的教学理念不断地走进了我们的课堂。我县从去年开始推广“双学双推”教学模式,让我想到洋思教学的成功,并联想到洋思人敢于改革、敢于探索、敢于创新的结果。他们构想了以学生为主体“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课堂教学结构。这一点对我影响很大,学习洋思经验,其根本在于改变观念,要实实在在的学,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结合起来学洋思的经验。
课堂是学校进行教育活动的重要场所,学校的教学任务主要通过课堂教学去完成,学生的在校时间80%在课堂里,学生在课堂里的生活是学生在学校中的主要生活。因此,学校课堂生活的质量关系着学生生活的质量和学校教育成效。
通过“双学双推”活动的学习,我发现自己在教学上存在一些问题,在以后的教学中自己应该在以下几方面去努力:
一.进一步转变教育观念
1、“目标定位六步式”教学模式不能学形式。如果不形式看自己所教班级的实际情况,把整个“引导—自学—解决问题—问题训练—课堂检测”教学模式的一切形式,照搬过来,可以说,收获一定大不了,甚至会出现退步,可能要出现成语中“鸡飞蛋打”的效果。要把“目标定位六步式”教学模式的实质和所教班级、学情联系起来,取其精华,这样才会取得较大的成绩。遵循的原则:凡是能使学生学习变好、能使学生习惯好转的方法、要求都可以强化,但千万不要在原方法和制度的基础上动作过大,否则学生、老师都吃不消,循序渐进,使这些方法和制度逐渐加强。
2、“目标定位六步式”教学模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更有利于分层推进,这就需要我们一步一步地扔掉原来的不好的方法和经验。“目标定位六步式”教学模式最主要的就是:学生是主体,在知识的学习中主要以学生自学、学生讲解为主。但自己总认为不讲讲,学生不会,不自己讲讲,学生总结不全面,这就错了。如果学生总结的深度不够或者各方面不全,那是老师“引导”这个工作没有做好。就需要我们在“引导”的内容上下功夫。只要引导得当,学生可能比老师想得全面。
3、“目标定位六步式”教学模式。无论是备课还是上课、无论是辅导还是作业批改,要真正按照“目标定位六步式”教学模式去教好学,工作量是特别繁重的。课前预习一定要分析清楚课程的知识点、重点、难点,还要把引导的内容和过程设计一下,即使在上课时的设计和实际不一定相吻合也要认真设计好,因为这是有的放矢的第一步。课上的巡回指导和提问会让我们感到劳累。课后的辅导和作业更需要我们的细心和奉献。
4“目标定位六步式”教学模式。如果学生从来没有自己预习过课本、从没有自己总结过知识点、从没有自己讲过课、没有养成认真听讲的习惯,那在开始时就要有个思想准备:设计教学的每一个环节都可能出现失败,这就需要我们严格落实“一丝不苟的学习态度、一滴不漏的学习要求、始终如一的学习习惯”的学风训练,执行好学习常规。5、“目标定位六步式”教学模式。不能只学模式的形式,不研究教学实质,就不能持之以恒。只要认准了目标,就一定要走下去,不管在学习、教学的道路上有多少阻力和挫折,只有执着地追求、探索,就一定会成功。如果能正确地分析学习中的各个环节,并把已经成功的目标教学、创新教学应用到教学中去,成绩肯定比现在还要好,课
堂教学水平肯定有质的飞跃。
二.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
1、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目标定位六步式”教学模式要求:每节课刚一上课,老师就把当堂课应该达到的目的用小黑板出示出来,让学生明白本节课所要达到的目的;第二、出示自学提示,让学生根据自学提示用10—15分钟进行自学,落实目标;第三、学生汇报交流,解决问题,激活目标;第四、问题训练,巩固目标。老师在小黑板上出几个准备板演的练习。看完书,或者先让学生进行板演,或者先解决提出的问题。第五、回顾总结,兑现目标;第六、课堂测试,反馈目标。
对于我所教班级现阶段来说,学生没有养成很好的自学能力,在开始的一段时间里,学生自学时还有一部分学生看不出应该掌握什么、什么内容是重点、自己什么地方还是薄弱环节。我在学生自学前为同学们写出自学提纲,自学提纲就是把与教学要求相关的提纲都写出来,让学生根据提纲在书中找答案,逐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2、高效率发挥提问的应用
“目标定位六步式”教学模式要求:上课提问是学生集中注意力和学好知识必用的方法了。在提问过程中,一个相同的问题要同时问四五个同学,有时一个问题通过几个同学象成语接龙一样共同完成。这些对学生们认真读课本也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在提问时,提问的对象要因题而异,对于学习差些的同学,我们可以提问一些比较简单的问题,让原来不爱学的同学通过自学,能完成这些任务,老师就要及时地进行鼓励和表扬。对于复杂的、容易出错的问题,可以叫成绩较好的同学回答,回答完毕后,再让其他同学再评判正确与否。
3、对于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
“目标定位六步式”教学模式要求:无论是什么学科,几乎都要讨论,因为通过看书,还有许多问题总是没有解决。
通过问题讨论先要让学生在组内进行讨论,比较后再提问或到黑板上演练,会使许多同学的思路比老师还宽,有时还会弥补老师没有想到的情况或方法。所以教师根据课本内容、班级或个人实际情况,应该有意识地设计或组织学生尽可能多的对实际的问题讨论解决,而不是老师直接说了答案。
4、对练习和当堂达标题的操作
“目标定位六步式”教学模式要求:练习有讲前板演练习,讲后书面作业或者小考。这是同学们形成能力,把知识和应用联系起来的过程。尽量避免出现以讲带练,以练代测。第二类练习是同学们在学了解题方法后,进行的作业或当堂达标。
本周二、周三参加了公司组织的《管理者角色定位与职责》的学习,听了冯进老师的精彩分享,感触很深。冯老师从管理背景、管理者角色定位、角色决定作为,立场决定行为三个方面详细讲解了管理者在企业发展中的重要性,管理者角色转换、角色定位等内容,老师分析的角色转换与角色定位所涉及的问题及解决的方法,印象深刻。现将此次学习收获简述如下:
在企业的发展中,经营是如何提高企业利润,抓的是效益,管理是如何提高劳动生产率,抓的是效率,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作为高层管理者,是经营、管理两手抓,而且两手都要硬。良好的公司都有精简的结构和干练的员工,而高效的中层管理者作用尤为重要。但公司选拔中层管理人员一般都是“技而优则仕”、“销而优则仕”,都没有专业的管理知识和经验,进入管理岗位后,常常不能适应角色的转换,不能找准自己的位置,使工作陷入困境。因此,管理者的角色定位要找准。
提升为管理者后,会出现五大角色改变:从自我负责到为他人负责;从经营自我到经营组织;从业务专长到定向用人;从个人业绩到团队业绩;从专业精英到领导者的转变。角色的转变对提升的管理者来说,是比较困难的。主要存在 以下原因:一是定位误区。中层干部常见的角色错位有自认为是“土皇帝”,过分看重自己的级别,用级别看待遇,优越感强烈,官僚作风严重,喜欢搞“一言堂”,不懂得也不重视发挥团队的智慧,认为自己在本部门比上级更有专业权威。二是民意代表,一些中层管理者深得下属信赖和拥戴,于是处处站在下属的立场上义气用事,向上级提出一些不合理的要求,不自觉将自己定位为员工领袖和民意代表。事实上,中层干部是上司任命的,应该对上司负责。而取得下属的支持和拥戴,需要提高领导力,而不是做民意代表。三是把自己当成普通员工,殊不知,中层干部对上级代表下级;对下级代表上级;对同仁代表内部客户;对外部代表公司。代表部门发表的意见一定是部门内部讨论后形成的意见。四是上级领导的传声筒。不知道工作如何进展,问题如何解决,起不到中层干部的应有作用。
中层的管理者通常会出现两种病症:新任的管理者要么急于表现,新官上任三把火;要么过于缓和,害怕得罪人,充当好好先生,认为许多事务与其教员工做,不如自己做来的快,结果是团队疏于管理,缺乏凝聚力。老资格的管理者要么经验主义,要么好好先生,无功无过,得过且过,不敢管理,过于人情化。解决以上病症从以下几方面入手,新管理者,要善于学习管理、掌握技巧、要敢于管理,严格管理、还要有正确面对挫折和痛苦。对老资格的管理者,要不断警 示自己,不能安于现状,要适当的给自己、下属压力,努力创新,提升部门的活力。
管理过程中,还会经常遇到,管理过于严格,员工有可能产生抵触心理,并出现消极怠工现象,人际关系也会紧张。但是一味温情管理,员工又有可能对管理者不够尊重,分派工作时会出现讨价还价的“两难”现象。事实检验证明:员工爱戴严肃而有作为的领导,胜过爱戴懦弱无能的领导千百倍。作为中层干部,在工作中要做有情的领导用绝情的制度做无情的管理,方能摆脱两难困境。
通过学习中层管理者定位认知,清楚认知了中层管理者的角色。中层管理者是规划者,要把公司的整体战略和部门的工作目标制作成具体的执行计划和实施方案分解到每个人。中层管理者是执行者,监督公司战略目标和计划的执行。中层管理者是危机和问题的解决者。中层管理者是模范者,就是管理好自己,让自己成为最好的成员,取得大家的信任,大家才能寄托厚望与你;中层管理者是绩效伙伴,明确认识自己与团队其他成员是绩效共同体,一荣俱荣,一损俱损;中层管理者是监督、控制着;中层管理者是领导者,“要想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领导进步则团队进步,领导改变则团队改变;中层管理者是教练员,下属的素质就是领导的素质。要坚持“下属素质低不是你的责任,不能提高他的素质则是你的责任”的信念,扔掉教会徒弟,饿死师傅的旧 观念;中层管理者是内部客户,我们部门之间,同事之间,也是彼此的客户,也就是内部客户。你做到好不好,行不行,不是你说了算,而是有你的内部客户说了算。
通过这次学习,让我深刻了解到管理者角色转换及存在的困难,角色的定位误区,定位分析,定位认知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受益匪浅。在今后的工作中,要转换思想,逐渐认清自己的角色定位,努力成为一名合格的管理者。
本文不涉及GRE,TOEFL考试心得,只讲申请部分。如果你打算请中介,就用不着了;如果你是学术大牛,也不用浪费时间(大牛与我等凡人申请规则不一样,这是事实不是嘲讽,勿喷)。只有打算纯手工制作且没什么背景成绩又不突出的工科生请跟我来。
本人本科读的工业工程,硕士也准备读这个。如果你和我一样,那你就爽了,因为我们不像EE那么热,所以网上可以找到的关于这个专业的申请经验真的不多。如果你是想转到工业工程,那也没关系。其实这个帖子对多数工科生都适用,但如果你是理科或者文科,看看就好了。
选校&定位
在考试成绩及paper or honor等背景已经定下来无法变更之后,选校就是头件大事。然,头等大事不需要花很多时间。曾经有人跟我说他花了1个多月才选好学校,他做的事情包括:
(1)套磁。这个词在留学界很热,但是其实很多人对此有误解。套教授,教授不可能因为和你来往几封不咸不淡的邮件就和你有了交情,事实上,很多教授都不回或是说等你被录取了我们再谈吧。套小米,套来套去无非是deadline这类学校网页上可以查到的信息,我们可以自己查何必给人添麻烦呢.(2)查学校信息。这个事儿我也花了很多时间去做,比如学校位置,环境,对外合作神马的。我非常勤奋的查了几个不同网站,综合各家之言,最后发现完全用不着。因为我的成绩不允许我这样挑三拣四。要选地理位置好的,当地经济好的,学校实力又好的,这样的学校有是有,比如加州的那群,不过肯定轮不上我。
在寄托或者太傻的申请版一搜,30%的帖子是求定位,基本格式为:GPA+GT成绩+背景。这种帖子一般少人回,回了参考意义也不大。你不能指望一个不了解你的人给你正确的意见。我先大致将美国大学分类,大家对号入座吧。
第一梯队:常青藤+各专业前3名的学校
想进这一类学校,好成绩(GPA>)只是必要不充分条件,大牛推荐信或者高规格比赛奖项才是最硬的那张牌。这类申请者一般不是清华北大等名校毕业就是出国交流过一两年,又或者学校在国外不那么有名但是专业强势,比如哈工大的焊接,有前人铺路,希望就大多了。如果都不是,就别浪费申请费了。我一同学的亲戚,北大元培班毕业,成绩从来在前5%,gre1400以上,开始申请这一梯队的时候照样石沉大海,后来是出外交流认识的一位教授写了牛推才成功。
第二梯队:综合排名30-70
这类学校有些死抠GPA,GT成绩,如果你成绩不错,还有点小奖项,小paper或者比较好的工作经验什么的,还是很有搞头的。但是成绩线有两种,第一类在主页的admmision可以查到,这是最低标准,不要被它骗了,还有就是在FAQ里面,有学生的提问,仔细看或许可以找到这个学校的平均录取线是多少,一般都比前一个高不少。
第三梯队:70-150
这类学校不死抠成绩了,如果你money够完全可以读私立学校,教育水平还很不错,基本只要你成绩过了最低线,申请就给ad。如果想省一点,还是公立的。这个时候,什么地理位置就不要想了,看专业排名就好,尽量往前选,综合排名尽量往后选。
其实,你完全可以把上届学长当时申请的选校单子拿来照抄一份,再根据自己的条件修改。如果一个学校曾经录取过这个学校这个专业的学生,那么再次录取的可能性就非常大。
奖学金
如果想申工业工程,基本没有,这个系一般很穷,没什么项目。再宽泛一点,一般工科申硕士很少有奖,博士就另说。
注册
前期准备:可以支付美元的visa信用卡一张,哪个银行的不限,开通美元支付就行。每个学校的申请费用平均下来为110美元/所,所以信用卡额度为:申请学校数*110,酌情增减。
GRE送分:这个要去ETS老家注册个账户,就是查成绩的那个账户,然后再增送分数(具体操作自行百度),必须是美元支付,25美元/所(包含在上面提到的110美元/所)。GRE送分还是很靠谱的,3-5天就能到了,如果没到就有问题,赶快查。
TOELF送分:这个直接在注册托福考试的那个账户里操作就行,很容易找到增送成绩那一栏,120RMB一个。但是托福送分据说极其不靠谱,有两个月都送不到的,所以为了以防万一,一定要早!早!早!!(PS:送分代码最好在各个学校的主页找,一般在FAQ里搜索可以找到,错了白瞎钱不说,还耽误事儿)
申请表格:注册后就要开始填写申请表格,如果学校多的话就很崩溃了,每个学校格式都不一样,但是基本信息是一样的,所以可以建立一个记事本,把基本信息归拢到一处,用的时候就复制粘贴,这样省事儿而且减少出错几率。建议每个学校都建立一个文件夹,专门存放账号密码啦,不同的申请资料。邮箱建议用gmail,用国内的怕有些邮件收不到,用了gmail最好换一个chrome浏览器,用IE太慢了。
Ps 这个很花时间,但是同样要少花时间,因为硬件已经定了,你写出花儿来也没大用。我看太傻以后总结的就六个字:写实事,找不同。
写过评语的同学都知道,一般就是勤奋刻苦,聪明上进,领导能力强,好词儿一堆一堆的,看的空虚无比。我们的PS是要体现我们的优点,但是光这样说还没用,要用实际的例子才能体现。但是你说自己天天熬夜到3点背单词学托福效果好吗?也不行。因为教授不是找一个英语能力好的人,而是一个学术能力好的人。所以实例一定要与专业有关,我们要在有限的字数里表现我们无限的学术潜能,而不是爱心或者乐于助人(一定有人想写志愿者活动之类的)。还有一招就是反衬,我们是凡人不是大牛,没有很多成功的地方,失败总是有的。不妨写一点小失败,再加上反思以及自己的改进和结果,当然一定要控制字数。咱是积极向上一心向学的潜力股,不是干啥啥不成的笨蛋,即是,基调要积极向上!向上!如果你前3年都吃喝玩乐去了,考GT就要了半条命,比如我,一开始完全想不起来自己做了什么和专业有关的尝试也不要放弃。一定要好好回忆,很多细枝末节的小事最后展开了可能都很不错。
美国人很注重不同,不同才能吸引人,工业工程学的杂,方向也多,所以要避免把自己说成一个十项全能。一般来讲,刚进学校都是一起上课,后面才会分不同的方向。但是如果你有一方面很突出,也是很不错的。比如想学供应链的就说仿真做的好,witness玩得转。即,根据自己的兴趣及长处,重点包装一个方面。第二个不同是学校,最好不要所有学校寄一模一样的PS,要有每个学校的不同之处,人家才能看出你是做了功课的,也就是回答为什么要选这个学校。同样的,那些千篇一律的话不要写了。可以去faculty看看教授发过哪些论文,研究什么方向。或者在你要申请的部门的home page里找找,目标啦,培养计划啦,总之要有不同。
Resume
这个格式和PS不同,上网找个模板就是了,但是原则和PS是一样的,只不过你在PS里花了很多笔墨描写的细节这里都要简化,同时也可以填上一些PS里想写有盛不下的内容。
推荐信
国内的推荐信基本都是自编自导,老外大概也知道,所以除了牛推,不十分看重这个。但是咱们不能不看重。如果能和你的PS联系起来就很好,因为都是你写的,可操作性很强。比如说你在PS里写做一个什么实习,在推荐信里假装自己是自己的指导老师,说在指导这个学生实习的时候,通过一个什么实例发现他动手能力很强,实践能力很强blabla。
一般学校要求2-3封推荐信,推荐人组成最好是:系主任(分量足)+导师(可以说学术)+班主任(比较熟),自己酌情替换吧。可能主任大人非常忙碌,根本找不着,或者跟班主任关系不好,总之尽量找自己比较熟悉,官位大,有教授头衔的。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16例患者中, 男7例, 女9例, 年龄64~93岁;致伤原因:全部为滑倒摔伤所致;骨折按Evans分类:Ⅱ型3例, Ⅲ型7例, Ⅳ型4例, Ⅴ型2例。有高血压病史5例, 冠心病2例, 糖尿病3例, 糖尿病合并冠心病2例。所有患者术前均未行牵引, 均在入院后2~6 d内手术治疗。
1.2 方法
1.2.1 术前准备
术前纠正贫血情况, 术前均需备血。充分了解术前生活状态, 评估重要器官功能, 麻醉科会诊, 确定麻醉耐受能力及麻醉方式选择, 很多老年人都有腰椎的病变导致硬膜外穿刺失败率高。注意对股骨近端髓腔情况及股骨曲度进行预测, PFNA型号需准备充分, 器械上需备用各种型号扩髓装置。
1.2.2 手术方法
所有患者均采用持续硬膜外麻醉。平卧于骨科手术床, 垫高患侧臀部约15°。麻醉状态下助手双手固定骨盆, 术者持续牵引患肢, 根据骨折情况, 患肢作内收、内旋及轻度屈伸髋关节整复骨折断端, 经C形臂透视证实粗隆间力线、颈干角满意后, 于大粗隆顶点向近端作长约4~5 cm纵切口, 钝性分离臀中肌, 手指触摸大转子后方并自后向前触摸, 向前拇指尖一横指宽与大粗隆外侧面斜坡向顶点触摸的交点偏内为进针点, 此处前方有一骨性凹陷可再次确定进针点无误。自进针点徒手插入定位针至髓腔 (必要时电钻钻入) , 方向朝外前方, 定位针尾端尽量靠近躯干, 患肢牵引状态下内收位。经C形臂透视证实位置满意, 开口、扩髓, 在患肢持续牵引、内收、内旋状态下置入直径及长度合适的主钉, 安装瞄准器, 上套筒, 下压瞄准器调整好前倾角, 打入导针, C形臂透视确定导针位置满意, 沿导针扩孔, 打入长度合适的螺旋刀片并拧紧尾帽加压锁钉。最后在瞄准器的引导下固定远端螺钉。取下瞄准器, 拧入主钉尾帽。切口冲洗, 分层缝合关闭切口。
1.2.3 术后处理
术后抗生素使用24~72 h, 8 h后使用低分子肝素钙6000 IU肌注, 1次/d, 抗骨质疏松治疗。术后伤肢外展, 第2天逐渐开始行股四头肌等长收缩锻炼及小腿肌肉收缩活动, 同时配合理疗如自动气泵、干扰电等治疗。所有患者术后均进入ICU加强观察治疗1 d后, 无特殊情况发生均于第2天转出并复查X片。
1.3 观察指标及疗效评定标准
观察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术后至下地负重所用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及关节功能。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标准, 满分100分 (疼痛44分、功能47分、畸形4分、关节活动5分) , 90~100分为优;80~89分为良;70~79分为可;<70分为差。优良率= (优例数+良例数) /总例数×100%。
2 结果
主钉使用长度200 mm者7例, 240 mm加长型9例;直径9 mm 5例, 10 mm 6例, 11 mm 4例, 12 mm 1例, 术中16例均不同程度扩髓处理。所有病例均闭合复位, 采用主钉进针点新方法定位均一次性成功进入髓腔中心且方向满意, 手术时间35~56 min, 术中出血110~240 ml。在助行器辅助下床负重行走, 在1周内有10例, 其余均在2周内下床行走。16例患者均顺利出院, 无伤口感染及深静脉血栓形成等并发症。所有患者均获随访6~9个月, 骨折愈合时间4~6个月, 均未出现近端螺旋刀片退出及断裂, 轻度髋内翻1例。根据Harris髋关节功能进行评定, 16例患者中优6例、良9例、可1例, 优良率为93.7% (15/16) 。
3 讨论
粗隆部骨折手术目的在于获得坚固而稳定的内固定, 以便患者能在短时间内下床活动, 防止卧床引起的各种并发症。曾经DHS治疗粗隆部骨折为手术治疗的金标准, 但最近PFNA髓内中心固定方式逐渐为患者所接受。章惠斌[1]对67例老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进行统计分析发现, PFNA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等均优与DHS组。PFNA具有加压及抗旋转两种作用, 为髓内固定系统, 闭合复位保证了骨折愈合条件未被破坏, 骨折愈合无疑[2]。PFNA能为骨折提供早期、坚定和轴心固定及长期的三维稳定, 特别是对有骨质疏松的老年人, 内固定装置在早期活动和负重时不易松动, 术后可早期负重, 有利于患者患肢康复及尽量减少并发症[3]。本组16例患者均在2周内在助行器辅助下床负重行走, 所有骨折均愈合, 骨折愈合时间4~6个月, 印证了上述观点。
治疗体会: (1) 术前应对患者全身情况作出充分评估, 患者伤后宜早期行手术治疗, 且术前时间越短, 死亡率越低[4,5]。 (2) 术前特别注意股骨近端髓腔情况, 对于存在髓腔曲度较大及畸形者放弃PFNA固定; (3) 充分利用粗隆间周围软组织夹板作用及C形臂等工具间接复位, 其中牵引可能是粗隆部骨折复位操作最重要的部分, 多数骨折可以获得后内侧骨折块的解剖复位。如果内侧或后侧皮质存在间隙或重叠, 调整患肢牵引方向或旋转如外展、内收、内外旋, 达到相对稳定的解剖位置。本文16例患者通过在麻醉状态下持续牵引复位, 基本恢复头颈部与干部整体对位关系, 变不稳定骨折为相对稳定骨折。 (4) 选择主钉长度要合适, 特别是对于骨质疏松严重的及内后侧骨折块对位不良、骨折块粉粹严重的, 需选用240 mm的主钉。 (5) 选择主钉直径不宜小也不能太粗, 未扩髓的状态下非常轻松徒手插入主钉说明主钉直径偏小。为了增强主钉髓内占位固定的稳定性, 保证患者能在早期下床负重行走, 对本组16例患者术中均不同程度扩髓, 选用的主钉为徒手插入时后半程有阻力感, 最后需用骨锤轻轻打击进入, 这是保证良好手术效果的因素之一, 同时注意扩髓及插入主钉时的力度, 避免暴力, 防止出现股骨骨折。 (6) 术中闭合复位经C形臂透视提示粗隆内下方骨折线分离较大, 但术后复查X片提示颈干角良好, 骨折端分离没有想象中的那样明显, 术中可能得益于在打入螺旋刀片时尽量内收患肢。 (7) 发现很多高龄患者根本不会使用双拐下床行走, 对此问题, 笔者采取了积极措施:对于能耐受伤口疼痛的患者术后1周内尽量在助行器辅助下部分负重行走, 2周内所有患者均下床部分负重行走。 (8) 文献[6]报道, PFNA术后仍有2.0%~3.6%的骨折发生内固定切割、髋内翻畸形, 本组16例中有1例轻度髋内翻, 作者认为此例患者可能与患者体型肥胖、术中复位质量欠佳有关, 但不影响骨折愈合。
很多基层医院可能无牵引床及术中透视设备较差, 此时术中解剖标志的确定就非常关键。很多资料描述PFNA主钉进针点位于大转子顶点偏内侧前1/3与后2/3交界处, 描述的很抽象[7]。其实大转子顶点可以看成一条线而不是个点, 通过对多个成人股骨近端解剖标本研究测量, 发现自大粗隆顶点进入近端髓腔中心非常理想的进针点位于自粗隆间嵴与大粗隆顶点交点沿大粗隆顶点由后向前1.4~1.6 cm (平均1.5 cm) 处, 此处前方有一个非常明显的解剖标志为一骨性小凹陷。暴露大粗隆顶点, 大拇指从两个方向触摸:自大粗隆外侧壁斜坡向上触摸至顶点, 再自粗隆间嵴与大粗隆顶点交点 (一般情况后方粗隆间嵴与大粗隆顶点交点是完整的) 沿顶点由后向前触摸约拇指尖一横指距离 (约1.5 cm) , 此处内缘即为标准进针点, 此处前方可触及一骨性小凹陷可再次确定进针点, 进针方向偏外、偏前。16例患者通过此种方式均一次性穿刺成功进入髓腔, 术中经C臂证实主钉位置满意。按以上介绍方法定位穿刺多次后, 无论骨折线是否累及粗隆顶点及粗隆间嵴, 触摸大粗隆都会感受到正确的进针点。
综上所述, PFNA作为一种中心固定装置, 整体稳定性好, 固定可靠, 可早期下床行走;术中主钉进针点采用新方法定位, 解剖标志固定、明确, 操作简单, 准确性好,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摘要:目的:PFNA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主钉进针点定位新方法的探讨及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9月采用PFNA内固定治疗的16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病例资料。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出院, 无伤口感染及深静脉血栓形成等并发症;所有病例均闭合复位;采用主钉进针点新方法定位均一次性成功进入髓腔中心且方向满意;手术时间3556 min, 术中出血110240 ml。所有患者均获随访69个月, 骨折均愈合, 骨折愈合时间46个月, 未出现近端螺旋刀片退出及断裂, 1例轻度髋内翻。优良率为93.7% (15/16) 。结论:闭合复位PFNA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 术中采用主钉进针点新方法定位, 解剖标志固定、明确, 操作简单, 准确性好;PFNA整体稳定性好, 固定可靠, 可早期下床行走,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股骨粗隆间骨折,PFNA,主钉进针点
参考文献
[1]章惠斌.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临床观察[J].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2011, 32 (13) :1185-1187.
[2]Ricci W M, Scott D, George H, et al.Trochanteric nail insertion for the treatment of femoral shaft fracture[J].J Ort hopaedic Trauma, 2005, 19 (8) :511-517.
[3]殷勇, 周贤杰.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 (PFNA) 治疗老年不稳定股骨粗隆问骨折[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11, 26 (8) :733-734.
[4]杨晓彤, 郭剑鸿, 吴波, 等.改良型Gamma钉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及并发症分析[J].中国医学工程杂志, 2002, 10 (6) :96.
[5]吴斗, 金党印, 刘强, 等.股骨转子间骨折行DHS或PFNA治疗术后局部骨丢失的比较研究[J].中国骨与关节外科, 2013, 26 (z1) :61-65.
[6]Sahin S, Eftrer E, Oztfirk I, et al.Radiographfic and functional results of osteoynt hesisusing the proximal fem oral nail antirotation (PFNA) in the treatment of unstable in tertrochanteric femoral frature[J].Acta Orthop Traumatol Ture, 2010, 44 (2) :127-134.
“定位”是“有史以来对美国营销影响最大的观念”,提出“定位理论”的两位大师是艾·里斯(Al Ries)和杰克·特劳特(Jack Trout)。最具代表性的三部经典著作是《定位》、《新定位》、《公关第一,广告第二》。
以上都是我们耳熟能详的“常识”,但是,在大量关于“定位理论”研究的成果背后,我们却发现了这三部经典著作中隐藏着一个不容易被人发现的问题,即三部书的全部作者加起来却有4位:
《定位》:艾·里斯和杰克·特劳特著;
《新定位》:杰克·特劳特和瑞维金著;
《公关第一,广告第二》:艾·里斯与劳拉·里斯著。
除了大家都熟悉的艾·里斯和杰克·特劳特,还有两位我们并不熟悉的作者—瑞维金和劳拉。尽管我们可能对这三部书翻得烂熟,但是很少有人注意到此二人的存在,我想其中的一个主要原因就在于他们都处于“第二”作者的位置。我们同样知道,“定位理论”的核心观念就在于“占第一”。在定位理论看来,“进入大脑的捷径是,争当第一”。
可有趣的是,即使抛开瑞维金和劳拉,对于如此强调“占第一”的“定位理论”,其主要提出者却是两个人—艾·里斯和杰克·特劳特。那么,谁才是“定位理论”的“第一作者”?
成熟的思考者绝对不会停止思考。我们忽略的问题,两位“定位大师”对此却决不含糊。《定位》、《新定位》、《公关第一,广告第二》三部书,在学理层面上是对“定位理论”不断深化的阐释和论述,但在实践层面上却是艾·里斯和杰克·特劳特二人为争夺“定位理论”的“第一”作者而展开的一场精彩的“定位战”。它是如此精彩,一切都在没有硝烟、没有炮声的平静状态中进行,以至于我们尚未觉察到两位大师曾经和正在“交手”,但是,两位大師却在这场“争第一”的战斗中取得了“双赢”。
《定位》:里斯的“占位”
1969年,两个年轻的广告人艾·里斯(Al Ries)和杰克·特劳特(Jack Trout)在美国《产业行销》杂志上发表了一篇名为《定位是人们在如今的仿效主义市场上所玩的游戏》的文章,十年的修正和完善后,这个理论最终归结为一本专著《定位》,于1981年正式出版。
《定位》一书,由于对传统广告和营销的革命性颠覆,而成为营销史上的里程碑式的著作,里斯和特劳特这两个原本默默无闻的年轻广告人也便摇身成为最伟大的营销大师。但是根据“定位理论”,人们只倾向于记住“第一作者”,把著作的所有权也相应地全部归于“第一作者”,因为“第一”往往意味着“惟一”。
果不其然,在《定位》之后,里斯和特劳特携手合作了《营销战》、《22条商规》等著作,排名均是里斯在前,特劳特在后。因此,不难看出,《定位》一书在很大程度上成就的只是该书的“第一作者”里斯,身为“第二作者”的特劳特不管对《定位》一书有多大贡献,此时在大家眼里也只能算是“里斯的助手”,但是,特劳特也绝不是等闲之辈,他对“定位理论”的把握和运用与里斯一样高超,他也决不会甘心沦为“为他人做嫁衣裳”的悲惨下场。
《新定位》:特劳特的“越位”
率先“占位”,自然可以最大限度地获得“优势富集”,但是跟进者也并非只能被迫在领先者背后充当默默无闻的随从。
作为世界上两个对“定位”策略最为稔熟的人之一,特劳特自然不会在里斯的阴影下甘心充当“第二作者”。特劳特深知:“定位的基本方法不是创造出新的、不同的东西,而是改变人们头脑里早已存在的东西,把那些早已存在的联系重新链接到一起。”于是,特劳特要努力改变这种“联系”。这就是特劳特的全新定位策略—“越位”。
1996年,特劳特抛开里斯,推出了《新定位》一书。在《新定位》中,特劳特并没有采取“个人专著”的“定位”,而是拉上了一个“第二作者”—瑞维金,以便更强烈地给人留下自己“第一作者”的印象。《新定位》是特劳特为自己施展“越位”技巧的亲自尝试,他说:“这是‘定位’这个词第一回用来描述这样一个过程:即如何应付人们头脑中已经被一个规模更大、资格更老的竞争对手占据的地位。”
特劳特的“越位”策略不在于像“定位”一样率先提出振聋发聩的革命性观念,而是在于对《定位》的修订和更新。《新定位》一反《定位》中以案例为主的编排风格,主要从理论方面对“定位”进行详尽的阐述。特劳特深知,“要想使一个新理念或新产品进入人们的头脑,你必须首先把人们头脑里原有的相关理念或产品挤掉。……一个旧的理念被推翻,推广新理念往往就变得简单之极。事实上,人们往往会主动寻找一个新的理念去填补由此造成的空白。”
《新定位》仅从书名上看就是对《定位》的“修订版”,在该书一开始,特劳特就大谈《定位》在新形势下如何需要修补。在读者眼中,只有原作者本人才有权力和责任对著作进行“修订”,这个书名在潜意识中也在提醒读者,当年的《定位》到底是出自谁的手笔。
除了理论上的更新,特劳特又成立了“特劳特全球伙伴营销机构”,自任总裁,并开始了定位方面的实际操作。公司名称中的“伙伴”二字尽管没有明确指涉任何具体的“合伙对象”,但是消费者脑海中却已经自动为“里斯”安排了一个位置—特劳特任总裁,那么,他的长期“合作伙伴”里斯与“总裁”特劳特相比处于什么位置,就不言而喻了。
特劳特《新定位》的“越位”策略确实奏效,在笔者2005年针对山东大学广告专业和营销专业的大学生进行的一次关于“定位理论”的调查中,在提到“定位理论”的提出者是谁时,回答里斯和特劳特的占43%,回答里斯的占22%,回答特劳特的占35%。可见,在谈到“定位理论”的作者时,特劳特的个人知名度和影响力并不在里斯之后。
《公关第一,广告第二》:里斯的“错位”
里斯也没闲着。
作为“定位大师”,里斯的高明在于他没有推出一本“新新定位”之类的书与特劳特进行正面纠缠,而是抛开具体的“定位理论”另起炉灶,于2001年与其女劳拉·里斯推出《广告的衰落 公关的兴起》(《The Fall Of Advertising And The Rise Of PR》中译本名为《公关第一,广告第二》)一书,对“广告”进行了彻底的颠覆,连“定位”也不要了,宣称现在是一个“公关为王”的时代,“广告死了,公共关系永生”。
这就是里斯的全新定位策略—“错位”。
在品牌的推广过程中,“总的法则是,在公共宣传的可能性没有被完全开发之前,千万不要去做广告。”而“广告失去了它作为打造品牌工具的作用,只是作为艺术而继续存在。”
如果说《定位》颠覆了“广”告,那么,《公关第一,广告第二》则颠覆了“广告”。尽管如此,但是“公关第一,广告第二”的说法在《新定位》一书中早有涉及。也许是特劳特当时急于“越位”,对于公关和广告的关系问题并未作过多涉及,但里斯父女却抓住特劳特“语焉不详”的这一点大做文章,并演绎成一本专著。
在《公关第一,广告第二》中,里斯对特劳特的一系列“新定位”没有采取“越位”策略,而是以退为进,进行“错位”处理,却在无形中再次重申并加强了自己在“定位理论”中第一作者的“定位”。
里斯深知,“一旦给人留下了第一印象,就绝不会有机会更改它”,因此,《公关第一,广告第二》一书,从写作风格、结构安排到编排方式、语言习惯都刻意与最初的《定位》一书保持高度一致,这种明显的“同一感”让人觉得《定位》与《公关第一,广告第二》两书绝对是出自同一人之手。
比较而言,《新定位》在学理方面对大脑进行了更为专业的心理学层面的剖析,扭转了以里斯为“第一作者”的《定位》给人们留下的只有大量零散的案例而缺少系统理论阐释的印象,让人觉得“定位理论”真正的理论奠基者还是特劳特。而《公关第一,广告第二》则故意保持与《定位》的写作风格一致,这让人觉得当初的《定位》一书当初完全是由里斯执笔,特劳特只不过是“挂名”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