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社区康复指导计划

2024-10-2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医院社区康复指导计划(通用10篇)

医院社区康复指导计划 篇1

一、基地工作任务

1、认真贯彻科学发展观,全面落实省卫生厅《关于加强我省基层卫

生适宜技术推广应用工作的意见》、《关于开展基层卫生适宜技术示范基地建设的通知》、市卫生局《市卫生适宜推广示范基地建设工作方案》等文件精神。

2、3、制定切实可行的推广项目实施方案及工作计划。针对卫生适宜技术推广工作的各个环节,不断探索优化技术推广

方式和手段,完善卫生适宜推广应用过程和效果、效益评价体系,创新激励机制,充分发挥基地的示范和先导作用。

二、工作职责

项目实施工作小组主要任务:组织辖区内相关人员接受培训指导,并将糖尿病管理适宜技术有效安全推广到临床应用,每次培训及推广做好资料收集工作。

三.活动的主要内容

通过下基层活动,广泛走访群众和医院临床科室,深入调查研究,倾听基层群众的意见和建议,扎实做好政策宣传、形势教育、结对帮扶、送健康下乡、义务诊治、服务发展、化解矛盾等工作,努力使干部下基层的过程成为宣传政策、教育群众的过程,成为体察民情、接受教育的过程,成为反映民意、解决民忧的过程,成为推动发展、促进和谐的过程。

(一)进村入户访民情,结对帮扶解民忧。围绕“服务基层、服务群众、服务发展”,深入基层一线,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与结对村基层干部群众广泛座谈交流,了解基层干部群众对我院卫生事业的期待和要求。虚心听取基层群众的意见与建议,广泛收集其反映的问题与要求,并积极协助解决。院领导班子成员到联系村走访农户不少于10户。将困难户、老党员户、流动党员户等作为走访的重点,并认真做好民情日记。使“健康送百村”活动真正成为卫生系统“为民服务”优质品牌。并经常组织专家团队深入到结对村开展义诊、健康体检、康复指导、健康讲座等免费医疗服务,把医疗卫生服务送入千家万户。

(二)开展卫生政策、知识大宣讲活动。充分利用各种宣传方式,广泛开展卫生政策宣传教育,帮助群众解疑释惑,把党和政府的各项方针政策宣传到群众当中,把卫生工作的发展思路和重大决策部署传递到基层一线,让群众把握形势、了解政策、感受关怀。充分利用医院报纸、网站、黑板报、宣传栏、电子屏、横幅标语、宣传手册以及主题报告会等形式,重点宣讲市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以及医改、新农村合作医疗保险等方面的惠民政策,使群众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怀;大力宣传卫生系统创先争优的先进典型,用身边的人和事教育职工、影响群众,弘扬高尚医德,构建和谐医患关系。

(三)组织调研座谈,促进科学发展。参加此次“进村下科室”大走访活动的领导班子成员及相关职能科室负责人要结合自己岗位职责,紧密结合工作实际,合理安排活动时间,深入结对临床科室开展专题调研活动,掌握第一手资料。要重点围绕“如何改革创新、提升医院内涵

建设”、“如何规范医疗服务行为、优化医疗服务环境”等方面内容,邀请基层群众、临床科室医务人员代表、住院患者等,面对面进行座谈,发放征求意见表,调查了解基层职工群众思想动态,倾听民众呼声和建议。对于在调研座谈中发现的突出问题,要及时解决,切实让群众感受到新的变化。通过调查研究,形成建议意见或指导意见,出台具体措施,进一步推动工作,促进发展。

(四)开展矛盾纠纷大排查。结合我院创建“二乙”医院,对影响医院稳定和发展的职工思想动态、科室之间及科室内部矛盾、医患纠纷等隐患进行大排查,及时发现问题,全面掌握情况,主动超前化解,把矛盾消灭在萌芽状态。要建立安全隐患周巡视、月检查制度,完善医患纠纷调处机制,根据排查掌握的群众反映的焦点难点问题,结合实际,创造条件,努力解决一批焦点、难点问题,确保不发生群众越级上访事件和治安事件,为医院创造和谐的发展环境,为人民群众创造安全有序的诊疗环境。

(五)开展改善民生大行动活动。认真分析梳理调研走访中收集

到的问题、建立台账,并结合工作实际和工作职能,以群众满意为目标,确定一批为民惠民事项,公开承诺、跟踪推进,确保活动期间能办成1-2件得民心、顺民意、惠民生的实事。开展领导干部开门接访活动,认真接待群众来访,及时解决群众的信访问题,有效预防和减少基层矛盾纠纷,促进基层和社会和谐稳定。

医院社区康复指导计划 篇2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社区,康复护理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常见的、严重的精神疾病,主要临床表现为思维、情感和行为等不协调,发病率、复发率和致残率均较高[1]。急性发作期需短期住院治疗,而长期的治疗与康复多是在家庭社区之中,正确的家庭和社区康复护理指导对巩固治疗效果,减少疾病复发,促进社会康复具有重要意义[2]。现将12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社区康复资料分析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通过调查,随机抽取5个社区经系统治疗临床康复出院的精神分裂症患者120例。其中男72例,女48例,年龄16~65岁,平均年龄38.7岁,病程2.5~13.5年,平均7.5年。均符合中国精神疾病分类方案与诊断标准(CCMD-2-R)中有关精神分裂症的诊断标准[3],经与家属达成共识,同意接受指导。干预时间为1年。

1.2 方法

由社区护士为病人进行病历资料登记,包括疾病的诊断、治疗及医疗费用支付等一般情况,在加入和结束本研究时,对患者各进行1次全面的心理功能、社会功能和生活质量等的测试。

1.2.1 指导方法。

(1)服药指导。12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出院后均给予抗精神病药物维持治疗,定期向患者及家属讲解坚持服药的重要性,不能随意增减药量或停药,必要时让家属监督患者服药。社区医生定期进行家访,必要时调整药物剂量。(2)心理指导。主动与患者沟通交流,态度和蔼,语言亲切。劝导患者调整自己的心态,要面对现实,自尊自爱,正确对待生活、家庭和工作等方面遇到的困难,增强自信心及战胜疾病的决心。(3)职业康复训练。在社区定期开展文体活动和手工劳动等职业训练,如打球、下棋和健身等[4]。(4)家庭护理。在家里,鼓励患者多动脑、多动手和多看书,以延缓疾病发展进程。对病情稳定有一定劳动能力的患者,指导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如帮家人做家务、养花等。社区护士定期随访,每月对病人的训练情况进行一次康复记录,每季度进行一次康复评估。(5)健康教育。通过个别交谈、现身说法、召开座谈会、观看录象和集体讲课等方式向患者宣传有关精神疾病的知识,使患者了解疾病的病因、预防和转归、坚持服药配合治疗的重要性及复发先兆的早期发现等。通过广播电视、墙报和广场义诊方式宣传精神卫生知识,营造尊重精神病患者的氛围,减少歧视。对患者家属也定期进行疾病知识讲座以及如何指导患者服药,如何进行家庭康复,并印发一些家属须知小册子。

1.2.2 测量工具。

采用COOP/WONCA量表询问患者本人和家属,评估患者的生存质量[5]。该量表包含生理适应性、情感、日常活动、社会活动、健康变化、疼痛及整体健康7个条目,各按5个等级评分,量表满分为35分,最低分为7分。并由医护人员使用QL-index[5]和KPS量表对患者进行平行测量[6]。QL-index共5项,为十分制量表;KPS仅1项,为百分制量表。上述3个量表的评分越高,表明生存质量越高。

1.2.3 观察指标。

观察患者的服药依从性、病情稳定性、劳动能力和生存质量的变化情况。

1.2.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2.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2 结果

2.1 服药依从性及患者劳动能力变化

依从性比较见表1。

注:χ2=12.65,P<0.01。

由表2可见,社区指导使患者的劳动能力有了较大的提高(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2 生存质量比较

由表3可见,通过对患者干预前后的生存质量进行平行测量和对比分析,结果干预后患者的生存质量显著高于干预前的水平,经配对t检验,P<0.01,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本研究表明,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药物控制、心理治疗、家庭干预和职业康复训练等干预措施提高了患者的服药依从性,提高了患者的劳动能力,使患者的病情得到了稳定,降低了复发率,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笔者在进行该项研究时,对每个患者当前的家庭结构特点,家庭成员的情感表达方式、社交能力、职业能力和疾病严重程度进行评估,制订有针对性的干预方案,整个干预内容更贴近现实,针对性更强,患者更乐于接受,从而提高了患者治疗的依从性。通过开展有针对性的服务,可有效控制和缓解患者的病情,促进其康复,在既减轻了病人讳疾忌医的思想负担,降低复发率的同时又减轻了病人的经济负担,因此,对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开展综合干预是可行的、有效的。近年来,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评估精神分裂症治疗效果的标准也发生改变,目前国内外已把生存质量作为衡量疾病治疗效果的一个新的重要观察指标,对于精神病而言,根治是很难达到的,而生存质量评估则可以量化社区干预对精神病患者的生存质量的影响。

精神疾病患者坚持服药对于稳定病情,防止疾病的复发具有重要意义。有些精神疾病患者出院后不能按时服药,甚至停药。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有些患者认为,自己的病情已稳定,不需要继续服药;有些人认为,治疗精神疾病的药物长期服用会对身体产生副作用;有些人是因为家庭经济困难买不起药;也有些病人家属对坚持服药的重要性缺乏明确的认识,擅自同意病人停药,往往造成患者病情的恶化。通过社区护理干预使患者及家属了解了坚持服药的重要性,大大提高了患者的服药依从性,减少了疾病的复发,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精神疾病患者出院后常担心被别人看不起,会受到社会歧视,不能适应社会和家庭环境,不能胜任以前的工作等,而出现悲观、失望、消极和抑郁等心理,甚至产生轻生的观念和自杀的行为。因此,社会支持系统的支持尤为重要。家庭成员、社区邻居和单位同事要以宽容的态度善待他们,耐心地予以引导、帮助和鼓励患者,不能讨厌、嫌弃,更不能讽刺、讥笑和歧视,否则会增加患者的精神压力,招致病情复发。其次要鼓励患者自己学会自我解脱,多参加社会交往与社会活动,走出家门,积极主动地融入正常社会人群中去,参加力所能及的劳动或工作。本研究通过社区心理指导解除了患者的心理压力,使之能更好地融入社会。

家庭护理有利于社区精神病患者社会功能的恢复,提高生活质量。家庭是患者活动最多的场所,家属是他们接触最多的人,通过家庭支持,让病人密切接触社会,有利于改善病人的精神状态,使其保持乐观情绪,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在居家的条件下为患者提供个性化的专业护理服务,更好地满足了患者与家属的需求。通过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家庭护理指导,使患者的劳动能力及生存质量都有极大的提高。

实践证明,社区干预可让患者得到方便、经济和有效的综合治疗,解除其痛苦,降低复发率,增强劳动能力,促进精神康复,改善生活质量,使患者早日回归社会,同时也减轻了政府的负担[7]。

参考文献

[1]徐银儿.社区康复护理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庭态度、社会支持的影响[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9,21(12):79.

[2]李宝荣.精神病患者的社区康复护理指导[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5,20(8):613.

[3]冯婉霞.社区干预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的意义[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09,3(12):193.

[4]董汉振,蒲金玉,孙梦月,等.综合支持干预对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康复效果的对照研究[J].中国康复,2010,25(4):309.

[5]曹成虔.精神病社区防治康复工作的实践与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杂志,2000,3(3):197-198.

[6]吕嘉春.生存质量测评及流行病学应用[M].北京:北京医科大学出版社,2000:153-257.

医院社区康复指导计划 篇3

【关键词】社区保健;康复指导;慢性病;效果

【中图分类号】R19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3-01747-01

简单理解,社区保健与康复指导被视为在社区中开展的保健措施及康复指导工作。临床救治,急性病患者首入院治疗,但慢性病患者可考虑服用药物与规范生活、接受康复指导等控制并改善病情,如若选择入院治疗,既增加了医院的大量医疗资源,且对家庭经济造成负担。再者,因医院属于多种病毒与细菌集中场所,机体免疫力低下的慢性病患者易出现院内交叉感染,例如慢性呼吸道炎患者的气道易受感染。近年来,社区推行保健与康复指导对慢性病患者的治疗具有较好效果,现介绍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在社区中心就医病接受护理指导的86例慢性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男47例,女39例,患者年龄28-86岁,平均(61±10)歲。

1.2 分析需求社区保健与康复指导工作的重要意义

内容总结为:(1)特色医疗服务不能满足社区不同人群的需要。据调查,慢性病患者属于社区居民中比例较大的人群,且老年慢性病患者较多,老年患者属于特殊群体,日常自理能力相对较差,疾病治疗及用药知识的认知水平对比其他年龄层次人群较低。因此,为缓解慢性病患者的家庭负担,提高生活质量,社区服务机构给予的帮助与支持至关重要。(2)医疗机构的传统保健服务已不能满足保健意识增强的社区居民。社区保健与康复指导教育对于慢性病患者而言,如若能通过社区服务机构学会最新且有效的保健技巧,结合服务机构实施的个体化康复指导,可从根本上降低社区慢性病发病率 ,减少入院率;对于医院而言,将会有效缓解院内护理工作量,减轻护理工作量,利于护士更加专注于院内患者的护理。

1.3 护理方法

1.3.1 社区保健

慢性病患者通常需定期检查身体生理指标,且服用药物具有持续性、不可逆性等特点,社区保健工作者的首要内容便是对患者尽心筛查体检,例如:血压、脉搏、体温、呼吸等测量,老年人或行动不便的患者,工作人员应入户测量。再者,针对老年慢性病患者或其他疾病老年患者,社区服务机构可设立专门的康复护理中心,告知患者可于白天前来护理中心接受服务与指导,晚上则于家中休息。实际应用中,此类康复护理中心对老年痴呆、脑血管疾病后遗症及肾病患者具有重要意义,因上述患者均属于生活自理能力较差、独处易发生状况的群体,接受康复护理中心的服务能确保其一旦出现异常状况,可得到及时救护[1]。此外,为行动不便的慢性病患者设立家庭护理人员管理培训机构,机构开通多道求助、咨询热线,便于行动不便者通过热线向机构中的家庭私人护理人员求助。

1.3.2 康复指导

为慢性病患者建立健康档案,档案内容包括:姓名、年龄、职业、疾病类型、病程、有无既往病史、听力、视力及理解能力等一般信息。记录患者用药情况,看包含药物名称及用法。其次:(1)每间隔一周查看患者的诊疗记录。向患者详细讲解所用药物,告知需坚持、合理并有规律的服用,旨在控制生理指标,可缓解负面情绪。(2)全面介绍慢性病的相关知识,告知治疗慢性病是一个长期过程,不可心急,未在医师许可下,不可自行增减药物使用量,避免发生药物不良反应。(3)高血压患者,为正确判断血压是否处于稳定状态,需重复多次测量[2]。(4)指导患者纠正以往不良生活习惯,根据身体实际情况,鼓励患者参与活动,例如打太极、广场舞、深呼吸与瑜伽等,旨在放松身心,缓解负面情绪。(5)饮食指导。为患者介绍食疗方法,调整生活饮食习惯。(6)心理指导。慢性病的症状表现应包括躯体与心理两个方面,二者共同构成“病”的整体。因为心理方面的症状表现,同样会给病人造成痛苦,损害病人的生活质量,影响病的愈后和转归,理应被视为所患“慢性病”的一部分,得到应有的重视和治疗。(6)慢病,特别是脑出血、脑卒中患者的出院后的康复指导

1.3.3 健康教育

健康教育作为康复与预防疾病的关键关节,在社区服务机构中具有较高适用性,是社区护理工作的重中之重[3]。为社区居民设立健康教育咨询室,并定期开展慢性疾病健康教育知识讲座,提高患者对慢性疾病的认知水平,全面了解疾病的相关知识,从而提高对疾病的警觉性,利于从个人出发,在日常生活中自主、积极的预防慢性疾病。

2 结果

社区保健与康复指导工作实施后,社区内慢性病患者的病情得到控制,且患者负面情绪得以缓解,提高服药依从性,对非手术治疗具有辅助作用。

综上所述,本研究对社区保健与康复指导工作进行了分析,实践证实该护理模式对社区内慢性病患者具有显著应用价值,效果较好,值得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 吴晓敏.社区保健护理干预对慢性病患者的影响[J].中国现代实用医学,2010,22(04):128-129.

[2] 郭娜.社区保健护理对高血压患者的影响[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10,07(28):289.

社区戒毒(康复)工作计划 篇4

社区戒毒社区康复工作办公室

工作计划

根据国家禁毒委《关于开展社区戒毒和社区康复试点工作的通知》(禁毒办通[2008]26号)和天桥区禁毒委的相关要求,结合北村社区实际情况,特制定2017年工作计划:

一、开展社区戒毒工作的目的

以《 中华人民共和国禁毒法》等有关法律为依据,以社区为基础、家庭为依托、专业组织提供指导和服务等各种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社区戒毒工作,最大限度的教育挽救吸毒人员帮助吸毒人员回归社会。

二、社区戒毒领导小组成员 组长: 徐向志(北村综治办主任)

滕善国(北村派出所所长)

副组长:董路林(北村街道办事处政法科科长)

李明红(北村街道办事处司法所所长)

组员:韩大鹏(北村街道办事处政法科科员),韩前胜(北村街道办事处政法科科员),昝长杰(北村街道办事处政法科科员),李宁(北村街道办事处政法科科员),张健(标山中路社区居委会主任),王爱霞(毕家洼西社区居委会主任),张开香(毕家洼社区居委会主任),李素萍(北村东社区居委会主任),王惠华(北村西社区居委会主任)。

三、社区戒毒社区康复工作小组工作职责。

(1)与戒毒人员签订《社区戒毒康复协议》。(2)审批戒毒人员提出的变更社区戒毒地点请求。(3)提出社区戒毒解除意见。(4)对无职业且缺乏就业能力的戒毒人员,提供必要的职业技能培训、就业指导和就业援助。(5)制定社区戒毒康复工作计划,指导成立社区戒毒帮教小组,落实社区戒毒措施。(6)对拒绝进行社区戒毒或严重违反社区戒议的戒毒人员,应及时上报上级机关。

四、社区戒毒社区康复工作小组的工作步骤

1、帮教小组与戒毒人员以及其家属建立联络机制(如手机、固定电话等),随时为戒毒人员提供法律援助,对戒毒人员进行心理干预与戒毒知识辅导。

2、戒毒人员在社区戒毒过程中,在就学与就业方面遇到困难,帮教小组及时与社区戒毒办进行汇报,与各部门进行协调,努力为戒毒人员解决就学、就业问题。对无职业且缺乏就业能力的戒毒人员,报社区戒毒办为其提供必要的职业技能培训、就业指导和就业援助。

3、对戒毒人员未经允许擅自离开社区戒毒地点、逃避或拒绝接受检测、拒不报告戒毒情况等违纪行为,帮教小组要及时对其进行告诫,并将此情况记入戒毒人员现实表现情况。

4、对严重违反社区戒毒协议或者在社区戒毒期间又吸食、注射毒品以及有其他违法犯罪行为的,帮教小组及时向公安机关和社区戒毒办报告。

5、派出所按照要求(第一年12次,第二年4次,第三年2次)对戒毒人员进行定期不定时的检测,并将检测结果随时更新到吸毒人员动态管控系统中。

五、工作措施

(一)成立社区戒毒(康复)工作办公室,落实工作力量街社区戒毒(康复)工作办公室在街道办事处挂牌。负责督促社区成立社区戒毒(康复)工作小组与社区戒毒(康复)人员签定社区戒毒(康复)协议,为社区戒毒(康复)人员提供心里咨询矫正、戒毒知识辅导和法律援助、就学或就业援助、定期告诫和定期戒毒效果评估、医疗服务等,对社区戒毒(康复)人员进行有效管理,指导和服务本辖区社区戒毒(康复)工作。

(二)开展吸毒人员见面排查,规范社区戒毒(康复)工作流程 以社区为单位开展吸毒人员见面排查,摸清吸毒人员现实状况、分布情况,全面掌握辖区吸毒人员现状,对仍在吸食毒品且成瘾严重的,依法强制隔离戒毒一批;对美沙酮药物维持治疗人员登记掌握一批;对吸食新型毒品人员建库登记一批;对人户分离、下落不明吸毒人员发现转递一批。在此基础上,对符合社区戒毒(康复)条件的,依法责令社区戒毒(康复)。

(三)加强吸毒人员日常管理,落实工作措施,要正确把握吸毒人员既是违法者、又是受害者的双重性质,针对每名社区戒毒(康复)人员的实际情况,强化日常管理和帮教。工作中,要借鉴开展接茬帮教的经验,依靠“多位一体”的帮教小组,促进吸毒人员的转化,发展具有北村特色的社区戒毒(康复)工作模式。加强社区戒毒(康复)人员登记建档,详细记载社区戒毒(康复)人员的基本情况、身体情况、戒毒(康复)情况、评估情况、解难救助情况等。

每周与社区戒毒(康复)人员“见一次面”;每月对社区戒毒(康复)人员开展“一次法制教育”;每季度开展“一次心里咨询”;每半年开展“一次评估”。要依法查处违反社区戒毒(康复)协议的吸毒人员,对严重违反社区戒毒(康复)协议或在社区戒毒(康复)期间又有吸毒行为的,依法送强制隔离戒毒。要结合社区戒毒(康复)工作,加强吸毒人员动态管控,及时将社区戒毒(康复)情况录入吸毒人员动态管控系统,随时更新、维护,充分利用吸毒人员动态管控系统中的各种信息,为社区戒毒(康复)工作服务。

(四)开展禁毒宣传“进社区”活动,提高全民参与社区戒毒(康复)工作意识,采取多种形式,广泛宣传《禁毒法》的主要内容,宣传毒品的基本知识及其危害,特别是新型毒品的知识及危害,提高广大人民群众识毒、防毒和拒毒的能力。广泛动员人民群众履行法定义务,积极参与社区戒毒(康复)工作。

北村办事处

2017年7月15日

医院社区康复指导计划 篇5

示范区工作计划

根据国家民政部、卫生部、中国残联制定的《全国残疾人社区康复示范工作标准》的相关要求,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卫生部等6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残疾人康复工作的意见》中的文件精神,为加强和完善炉院街地区残疾人康复工作,天山建材社区根据社区实际情况,制定了创建全国残疾人社区康复工作示范区的工作计划,具体内容如下: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实现“到2015年,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的宏伟目标;建立健全社区残疾人康复网络,积极推进社区残疾人康复服务和残疾人家庭康复服务,为残疾人提供切实有效的康复服务。探索新时期进一步加强社区残疾人康复工作思路和符合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的运作机制,推广社区为残疾人提供康复服务的经验和方法,以点代面,更好的为辖区残疾人提供全方位的康复服务,不断深化和发展社区残疾人康复工作。

二、总体思路

把创建全国社区残疾人康复工作示范区工作列入社区残疾人工作重要议事日程,成立“天山建材社区创建全国社区从那既然康复工作示范区工作领导小组”,以街道为支柱,以社区为基础,以残疾人和残疾人家庭为对象,以社区康复服务为落脚点,根据残疾人康复需求,调动一切康复资源和辖区医疗卫生部门积极参与社区康复,为有康复需求的残疾人提供康复服务,切实为残疾人服务。

三、成立创建工作领导小组。

为了确保创建工作的顺利开展,社区残协成立“创建全国残疾人社区康复工作示范区领导小组”。小组成员如下:

组长:刘青胤(天山建材社区书记、主任)成员:徐婷(天山建材社区副主任)

马玉婷(天山建材社区委员)

布娃加尔(天山建材社区干部)

郝建辉(天山建材社区残协兼职委员)

领导小组将定期召开创建工作会议,交流工作进展情况,协调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四、创建工作步骤

1、召开创建全国残疾人社区康复工作示范区动员大会,安排部署创建工作任务。

2、社区残协在社区有重点、有针对性地组织入户调查,摸清社区残疾人的不同残疾类别、残疾程度及残疾人的康复需求,建立残疾人康复需求档案,为残疾人提供人性化的康复服务奠定基础。

3、根据社区康复训练与服务工作评估标准,加大对社区康复站的考评力度。分级进行评估,康复对象由康复员进行评估,康复员由指导医生进行评估,社区康复站的工作由区残联进行评估。在有条件的社区建立康复站,配置经济实用、便于社区使用和家庭租借的康复器械和辅助用品、用具及相关读物。在所有的社区成立家庭康复,制定家庭康复培训计划,建立培训制度。

5、充分发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作用,开展社区健康教育活动,不定期

开展科普知识、健康知识、残疾人康复辅导等活动,发挥残疾人康复指导站、家庭康复的作用,更好的为残疾人服务。

6、组织开展精神残疾人工娱疗活动和康复训练等康复服务,做好精神病防治工作。

7、社区残协领导小组对创建《全国残疾人社区康复工作示范区》工作按照《全国残疾人社区康复示范工作标准》进行自查,在自查的基础上对未达到全国残疾人社区康复工作标准的地方根据要求查遗补漏,争取达标,迎接沙区残联验收的准备。

社区居委会要重视社区残疾人康复工作,提升康复服务的实效,以“三个结合”为手段,以适应不同的残疾类型和不同的康复服务需求。一是普及与提高相结合,以普及服务为主,逐步提高服务层次;二是分散与集中相结合,即一对一的康复到家庭的分散服务,也有把残疾人组织起来,到社区康复集中康复服务;三是服务与培训相结合,在开展服务的过程中,对残疾人及其家属进行培训,使他们主动参与支持康复,变“要我康复” 变成“我要康复”。社区残协要争取做到全方位为残疾人服务,扎实有效地开展社区残疾人康复工作,做到各类康复档案资料齐全、规范。充分发挥本社区资源优势,为残疾人康复服务创造便利条件。

天山建材社区

医院社区康复指导计划 篇6

二、制定护理计划

社区护士在确定了护理诊断的排列顺序后,即可根据首选健康问题制定切实可行的护理计划。在护理计划中,应主要包括长期和短期目标、护理措施、评价方法、可利用的资源及经费等。

长期目标是指需要在较长时间内实现的目标,一般为几周或几个月;短期目标是指需要在短时间内实现的目标,一般不超过1周。

医院社区康复指导计划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中心2013年4月~2014年4月收治的80例高血压患者, 所有患者均符合世界卫生组织制定的高血压诊断标准[3], 排除严重并发症合并者及智障、精神类疾病患者。其中男56例, 女24例;年龄53~76 (62.3±2.8) 岁;病程3~26 (12.6±2.3) 年;患者文化程度:大学及以上2人, 大专13人, 高中及中专23人, 初中及以下42人。所有患者及其家属均知悉本组研究目的, 自愿参与本组实验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通过图片、录像带、幻灯片、影碟片等对患者进行直观形象教育, 以便于老年患者理解和记忆。患者掌握疾病知识的程度及康复问题不同, 因而以个体指导为主, 采取一对一个体化教育。对视力差者多进行口头指导, 对听力差者以书面指导为主, 对同一个内容重复指导, 直至掌握, 对有文化水平者, 提供科普书籍。

1.2.1 饮食指导

向患者讲解不合理饮食造成的危害, 指导其改进膳食结构, 降低钠盐及脂肪的摄入量, 食盐量严格控制在2~5g, 指导患者多进食含钾、钙丰富食物, 例如鲜奶、水果、绿叶蔬菜及豆制品等, 每日主食150~250g, 植物性蛋白与动物性蛋白各占50%, 每日最好服1g钙, 少食高胆固醇的食物, 蛋黄摄入量每天控制在1个或1个以下, 每天动物内脏摄入量≤50g。劝导患者戒烟酒。

1.2.2 运动指导

运动时间以下午16:00~17:00最佳, 其次为晚饭后2~3h, 鼓励患者多进行平地步行, 以每天1~2次, 每次步行4~5km为宜, 每次运动时间为45~60min, 其中热身运动10~15min, 如伸展运动、关节活动及整理活动, 以后逐渐恢复日常水平, 锻炼时间为20~30min。根据个人喜好练习气功、太极拳及降压体操等简单运动。长时间平地步行有助于降低舒张压。鼓励患者坚持做力所能及的家务和工作, 尽量避免长期休息, 同时注意劳逸结合。

1.2.3 生活指导

着装以松为易。对鞋带、衣领等, 均以自然、舒适为度。按时就寝, 养成睡用温水烫脚的习惯。烫脚后按摩双足心, 尽量少用或不用安眠药, 自然入睡。起床时睁开眼睛后, 平卧半分钟, 然后在床上坐半分钟, 再双腿下垂在床沿坐半分钟, 之后才可下地活动, 以免血压出现太大波动。保证室内空气新鲜, 环境清洁, 避免噪音, 房间采用微弱柔的灯光, 鼓励患者多参加一些有利于调养情志的活动, 平日多听一些有助于解郁和安神的乐曲。

1.2.4 用药指导

向患者耐心讲解遵医嘱用药的重要性, 敦促其严格遵医用药, 不可擅自停药或随意增减剂量。血压为160/110mm Hg时开始药物治疗, 确定合理的用药时间, 在凌晨2点时血压平均值最低, 在早晨6点~10点与16点~20点时间段内, 血压平均值最高, 最佳用药时间为晨起时间。综合考虑患者年龄、体制、病情与敏感度等情况, 确定降压药物初始剂量, 以小剂量药物治疗为主, 密切观察患者血压控制情况, 适当增加药物剂量。指导患者选择药效较长、降压效果平稳的药物, 即每天1次口服可控制24h血压情况。对两种或两种以上降压药物联用的患者, 根据患者具体情况指导患者减少药剂量, 避免发生不良反应, 对患病时间不长、病情较轻者, 可先服一些短期降压药;对患病时间较长、病情严重者予以一些长效降压药, 耐心告之患者药物的用法、用量及副作用, 叮嘱患者发现异常及时就诊。

1.2.5 心理指导

稳定患者情绪, 给予其必要的心理支持和精神慰藉, 树立其战胜疾病的信心, 调动其积极性, 使患者由配合治疗转变为主动参与, 进而提高其治疗依从性。许多高血压患者存在焦虑、抑郁、精神紧张、等不良情绪, 社区护士应首先与患者本人沟通, 向其耐心讲解高血压的相关知识, 消除患者心中的疑虑, 介绍治疗成功的病例, 以增强患者康复的信心, 劝导其平日需保持平和心态。与患者家属沟通, 使其理解和支持患者, 主动担负起照顾的责任。

1.2.6 血压监测

每个月定期上门测量血压, 将测量结果详细记录在案, 了解患者血压变化情况, 以便及时调整相应的预防措施。教会患者及其家属测量血压的方法, 由护理人员示范, 然后指导患者及其家属训练, 直至掌握为主, 指导患者及其家属如何初步判断病情轻重, 病情加重时, 及时送医院就诊。

1.3 评价方法

以问卷的方式分别于治疗前后测定患者生存质量, 采用世界卫生组织生命质量测定量表 (WHOQOL ̄100) , 调查内容包括生理 (PHYS) 、心理 (PSYCH) 、社会关系 (SOCIL) 、独立性 (IND) 、环境 (ENVIR) 以及精神/宗教信仰 (DOM6) 6个项目和24个方面, 总共100个问题。每个问题分为5个等级, 最高分为5分, 最低分为1分。由专业培训人员于患者进行解释沟通, 取得其同意, 量表由调查对象独立完成, 对特殊原因无法自评者, 由调查员逐条询问后如实填写。测定完成后, 调查人员认真核查量表, 及时填补遗漏。

1.4 统计学处理

数据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 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例 (百分率) 表示, 行χ2检验。P<0.05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干预前后患者生存质量的对比:干预后, 患者精神/宗教/信仰维度评分与干预前比较无明显差异, 其他5个领域及总生存质量评分均高于干预前 (P<0.05) 。见附表。

3 讨论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高血压发病率也随之升高, 多项研究表明[4,5], 有效的康复指导对延缓病情发展, 提高患生存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康复指导的主要内容包括合理饮食、戒烟限酒、适量运动、心理平衡及血压监测等, 此外坚持正确服药有助于降低血压, 改善器官功能, 因而服药指导也是康复指导重要的一部分。健康指导可使患者保持乐观情绪, 合理的运动可促进机体内外环境协调, 使代谢、免疫机均达到最佳状态, 其对降低和稳定血压均具有重要意义, 有助于改善病情, 促进患者康复, 提高其生存质量。

老年人为高血压的主要发病人群, 由于老年人记忆力、理解能力和接受能力均下降, 因而, 本组研究中针对老年人所受不同因素的影响制定具有个性的指导方案, 康复指导的内容简明、易懂, 除此之外, 在指导的过程中, 对同一个内容重复指导, 直至掌握, 以个体指导为主, 使之利于老年人所接受, 提高其配合的主动性。经康复指导后, 除患者精神/宗教/信仰维度评分无明显变化外, 其他领域生命质量评分均高于干预前, 此结果与孙香爱等人研究结论具有一致性[6]。

综合上述, 本组研究可证实社区康复指导有助于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具有非常积极的临床应用价值。

摘要:选取我中心2013年4月2014年4月收治的80例高血压患者。进行康复指导, 采用生存质量测定量表分别于干预前后测定患者生命质量。结果除精神/宗教/信仰维度评分外, 患者生命质量其他维度评分均明显提高, 干预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社区康复指导可有效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具有积极的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高血压,社区康复指导,评价

参考文献

[1]杨春琴, 杨建平.高血压患者的社区康复指导[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2012, 12 (22) :229.

[2]史维平, 李桂英.社区老年高血压病人的康复指导[J].护理实践与研究, 2006, 3 (2) :46 ̄48.

[3]刘志燕, 邓冰.家庭支持干预对老年高血压患者生命质量影响的研究[J].贵州医药, 2012, 32 (4) :302 ̄303.

[4]盛勇, 向云, 冼伟宏.103例血压控制在正常范围的老年高血压患者心理健康状况调查[J].中国老年学杂志, 2005, 25 (1) :15.

[5]金红梅, 崔玉顺, 金红妍.老年高血压患者的社区健康教育[J].中国老年学杂志, 2005, 25 (4) :483.

医院社区康复指导计划 篇8

甲方:

乙方:

一、指导思想

坚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继续探索坚持党员先进性、长效性机制的有效途径和方法,促进“结对共建”双方党组织在党建工作方面有新的突破和提高,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取长补短、共同提高”,践行着对党和人民的庄严承诺,让“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永远持续下去,让党旗永远飘扬在人民群众的心中。

二、共建目标

在“结对共建”双方党组织之间建立互帮、互学、互助的有效机制。共享党建资源,实现“结对”双方党组织与党组织、党员与党员之间的互动,增进了解和友谊,本着“党建共建、惠及群众”的理念,努力开创党建工作新局面。争取使XX医院党支部与XX社区党支部共同跨入“五好”党组织行列。

三、结对共建的方法

1、共建初期,双方支委成员密切接触,加强了解,共同探讨结对共建的方式方法,经双方协商、完善活动计划,一同签订“共建协议”。

2、双方支部共同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组织生活。通过开展活动、互通信息,加强医德医风、党建党风建设,以此促进党建工作又好又快发展。

3、乙方支部发扬专业优势,定期或不定期到社区为居民义诊,提供医疗咨询和健康讲座服务。每年,每逢“三八妇女节”、“六一儿童节”、“七一党的生日”、“九九重阳节”等分别针对妇女、儿童、党员、老人群体安排大型义诊活动和免费体检,并专门组织为外来务工人员的子女免费体检。

4、举行1-2次公益活动,形式可灵活多样,双方支部量力而行。

5、制定共建计划,相互检查、监督落实情况,使共建活动落到实处。切实有效促进双方组织建设。

四、落实结对共建措施

1、领导重视。双方党组织负责人要在思想上高度重视,保证活动计划的落实。

2、广泛发动。进行“结对”的双方支部要进行深入的思想发动,提高党员的知晓率、参与率。

3、讲求实效。要因地制宜、求真务实,不搞形式主义。

4、定期总结。对各项活动的开展情况,每季度向上级党委作出书面汇报。

五、本协议暂定一年。

附:共建活动计划

1、六月份,共建双方进行初次接触座谈。由上级党委和双方支委人员参加。内容为:介绍各自支委概况、目前党建工作现状、交流党建工作经验。探讨“结对共建”的目标、方向及实施的具体内容和方法。

2、六月十日,举行“结对共建”签约仪式。在双方协商、完善、确认党建工作“结对共建”活动计划以后,共建双方共同组织召开有上级单位党政主要领导,全体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参加的“结对共建”签约仪式。并对社区党支部全体党员举行一次健康教育、咨询活动。

3、八月份,结合党的“十七大”精神的学习,共建双方党支部共同组织一次党内组织生活或外请专家进行一次专题党课教育。要求党员都撰写学习心得,并择优奖励。

4、九月九日,由XX医院门党支部组织联合XX社区党支部开展“为社区老年建立健康档案”活动,有关医务人员对年高体弱的老人、残疾人、离休老干部进行服务,为他们测量血压、听心肺,提供身体检查。

5、春节前后,结对双方党组织根据各自实际情况,双方互办一件实事,活动要讲究实效,不搞形式主义。(如公益活动、送温暖或为民排忧解难等)

6、明年四月份,在社区为民服务活动中,XX医院党支部派出2-3名党员支持和参与该项活动。

7、明年五月份,举行一次革命历史和传统教育为主题内容的外出参观活动。具体方案由共建双方支部另行商定。

8、明年六月下旬,共建双方党组织互查“三会一课”落实情况。双方支部自查手册、各种会议、活动原始台帐记录,进行回顾总结,并提出改进意见,以巩固和提高“结对共建”成果。

本协议未尽事宜,由甲乙双方在共建过程中根据形势发展和实际需要再行协商。

社区戒毒社区康复协议书 篇9

协议签订时间:年月日

甲方:

省(自治区、直辖市)县(市、区)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

乙方:

姓名:,性别:,出生日期:,身份证件及号码:,联系电话,户籍所在地:,现住址:,服务处所:,社区戒毒地点:,戒毒治疗机构及所在地:。

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禁毒法》第条的规定,根据公安局责令社区戒毒/社区康复决定书(文号:),为了保证乙方完成社区戒毒/社区康复,甲方与乙方签订协议如下:

一、甲方的职责:

(一)帮助乙方制定并监督执行戒毒/康复计划;

(二)向乙方提供有资质的戒毒治疗机构及戒毒治疗途径的信息;

(三)对乙方在入学、就业、享受社会保障等方面依照有关规定予以指导和帮助;

(四)每周至少与乙方约见一次,了解相关戒毒/康复情况,督促乙方根据公安机关的要求定期接受检测;

(五)对申请短期离开社区戒毒/社区康复地点的予以审批;对提出变更社区戒毒/社区康复地点的,协调有关部门予以审批;

(六)对乙方违反协议规定的行为进行告诫,对严重违反协议或吸食、注射毒品的,及时向执行地公安机关报告。

二、乙方的权利和义务

(一)权利

1、乙方在入学、就业、享受社会保障等方面遇到困难和歧视时,可以向甲方提出求助;

2、乙方无职业且缺乏就业能力的,可以申请甲方协调有关部门提供职业技能培训、就业指导和就业援助。

(二)义务

乙方应当遵守法律法规,自觉履行本协议:

1、自觉遵守社区戒毒/社区康复管理制度,服从甲方管理,接受甲方监督,定期向甲方如实报告戒毒情况,主动接受全程戒毒治疗;

2、根据公安机关的要求,在规定时间内主动接受检测;

3、变更就医、就学、就业地点和联系电话等相关信息,应当及时向甲方报告;

4、申请变更社区戒毒/社区康复执行地点的,应当提前天向甲方报告;

5、不得吸食、注射毒品,不得与有吸毒等不良行为的人接触。

三、本协议自年月日起执行,至年月日止。

永靖县人民政府社区戒毒/社区康复(或者基层组织)负责人签字:

年月日

(单位盖章)

医院社区康复指导计划 篇10

为解决制约脑瘫儿童康复的主要问题,浙江省宁波市江东区明楼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以下简称“中心”)于2014年起尝试建立“医院—社区—家庭”链式综合康复干预模式,建设儿童康复社区基地,以社区为中心,充分利用社区中有助于儿童康复的资源,进行科学合理的系统管理,使社区脑瘫康复服务水平得到有效的提升。

1 主要做法

1.1 建立脑瘫高危儿早期脑发育异常的筛查网络

中心从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引进源于欧洲的先进脑瘫早期筛查技术,即 “全身运动质量评估”(GMs)技术,并依托该技术和宁波市江东区残疾人联合会、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康复医学中心、江东区妇幼保健院和江东区各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合作,以宁波市江东区为试点,构建了宁波地区第一个脑瘫早期社区筛查网络。网络的筛查对象为在江东区接受儿童保健的3月龄内的高危儿。有脑发育异常可疑的婴幼儿,统一转诊至中心儿童康复基地进行GMs预后评估。通过与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康复医学中心开展的双向转诊,对初步筛检结果为明显异常的高危儿,请专家复核明确诊断,及时采取早期干预措施。

1.2 建立 “医院-社区-家庭”链式康复服务模式下的儿童康复基地

中心建立脑瘫儿童“医院-社区-家庭”链式康复服务模式,包括:①成立社区儿童康复基地。康复基地场地面积550平方米,设有康复门诊室、功能评估室、作业治疗室、言语治疗室、理疗室、婴儿训练室、针灸推拿室、运动训练区、感觉统合训练区,配备专职康复医师2名,专职康复护师1名,专职康复治疗师8名,具备康复诊断、康复评估、康复治疗、康复护理等功能,为附近区域及周边地区的脑瘫儿童提供便捷的康复服务。②与上级儿童专科医院之间积极开展双向转诊工作。定期派遣康复医师和康复治疗师赴上级医院进修学习,邀请上级医院专家定期坐诊,指导康复工作进行,保证医疗安全性,并共同研发各类适合社区儿童康复的评估与治疗技术。③提倡以家庭为中心的康复理念,根据各个患儿家庭的不同状况,制定合适的家庭康复计划,积极引导家长接受家庭康复指导,提高家长对家庭康复的依从性。通过家庭康复指导,家长们逐步将自身参与进来,建立了在家中由自己对脑瘫患儿进行康复训练的观念,提高了康复效果,改善了家庭生活质量。④通过加大宣传,呼吁社会各界提高对脑瘫儿童弱势群体的关心力度,社区儿童康复基地的建立得到了市、区政府、残疾人联合会、慈善机构、社会志愿者等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改善了脑瘫患儿的社会福利及相关政策保障。⑤成立的“特殊儿童之家”俱乐部和家长学校,开设家庭康复教育课堂,为患儿家庭提供各类有利于患儿成长的各类信息,方便患儿家庭之间和医务人员的交流互动,营造了独特的社区和家庭康复氛围。

1.3 建立规范化系统康复管理模式

为了科学规范脑瘫儿童康复技术服务,加强脑瘫康复质量的监督和管理,中心参照上海市2012年发布的《脑瘫儿童康复管理规范》,建立了信息化系统康复管理模式。

对于每位新收治的脑瘫儿童,首先通过康复医师采集病史和体格检查,了解患儿的病情;再通过发育量表和功能量表进行具体评估,详细了解患儿的运动发育状况和实际所对应的年龄水平;根据病史、检查结果和评估结果,由负责该患儿治疗训练的康复医师和康复治疗师召开评估会,分析患儿的症结所在,确定初步康复训练方案并制定详细康复计划。一般脑瘫患儿的训练治疗以3个月为1疗程,每个疗程对方法和效果作出小结,并每月进行功能评估监测,随时掌握训练效果数据,及时为下一步康复计划作出布置和调整;每月为患儿监护人制定家庭康复计划,在训练过程中指导监护人家庭康复方法,保证康复治疗的连续性和有效性。

以建立个性化康复档案的形式建立脑瘫儿童登记管理数据库,康复档案主要内容包括:① 一般信息资料:包括患儿姓名、性别、出生年月、出生地址、住址、联系电话等;②相关人员信息:包括监护人姓名、年龄、职业、联系方式等;③母亲孕产史:包括怀孕史、流产史、怀孕时状况、孕期高危因素等;④患儿出生史:包括出生时孕周、出生体重、出生方式、胎数、出生时高危因素、出生时治疗状况和抢救状况等;⑤脑瘫儿童临床资料:包括各类相关医学检查结果、脑瘫确诊时间、脑瘫类型、脑瘫分级、伴随症状等;⑥康复训练治疗记录:包括每阶段康复训练计划、接受康复治疗的起止时间、各阶段训练项目、每阶段训练效果、家庭康复指导内容、家庭康复状况记录等;⑦各个疗程的评估结果和康复治疗训练小结等。通过建立规范化康复管理模式,提高了儿童康复服务的质量,利于脑瘫儿童康复质量的监督和管理;为寻找脑瘫病因、探索预防脑瘫的有效方法提供了更多的研究样本;提升了整个社会对脑瘫疾病的认知程度和对脑瘫儿童的关注度;利于决策者更好地制定援助脑瘫儿童及其家庭的各项政策,促进社会和谐。

2 初步成效

儿童康复基地运行以来,共筛查高危儿324名,已筛查出脑瘫高危患儿21名,并对这些患儿进行了有效的早期抢救性康复干预,目前其中10名已回归正常发育,摆脱了脑瘫风险;其他11 名患儿均有不同程度的好转。此模式的筛查网络得到了有效的实施运用。

2.1 从社会效益来看,由于形成了良好的社区康复网络,患儿逐步从综合性医院到社区医院,最终回归家庭进行康复,既合理利用了卫生资源,又保证了患者的康复效果,通过链式康复模式,社区和家庭始终贯穿于康复过程,保证了患者在心理、社会适应性等方面得到同步提高。医院—社区—家庭康复模式,是真正意义上的全面康复、整体康复,对于脑瘫患儿运动功能、心理、教育、社会性等多方面都有显著提高。

2.2 从经济效益来看,由于社区康复属于门诊康复的形式,患儿家庭只需承担单纯的康复训练和治疗所需费用。住院康复除需要负担康复费用外,还需要承担床位费、护理费等多项医疗费用,加之社区医院的医疗价格较综合性医院的医疗价格相对低廉,因此相对于住院康复,进行社区康复可减少患儿家庭的经济负担。据统计,每名脑瘫患儿的终身康复费用为55万[7],每新增一名脑瘫患儿,对家庭和社会的负担是沉重的。然而脑瘫疾病是变化发展的,若干预及时可在很大程度上避免脑瘫的发生。中心开展的脑瘫高危儿筛查网络,由于可早期发现脑瘫高危儿并及时进行抢救性康复干预措施,一方面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脑瘫的发病率,另一方面可最大程度改善患儿今后的各项功能和生活自理能力,从而减轻脑瘫儿童对家庭和社会带来的负担。

2.3 从康复效果来看,社区康复在整个综合康复干预体系中起到联系院内康复和家庭康复的纽带作用,是综合康复干预体系的重要环节。社区康复通过提供家庭康复辅具,监督家庭康复训练,保证了综合康复干预效果的发挥。由于有院内康复的专业指导为保障,家庭康复的持续康复为基础,患儿在社区中进行康复的效果也得到了保证。随着持续性康复时间的推移,监护人对康复效果的评价呈逐渐提高的趋势。

社区康复应遵循低成本、广覆盖及分类指导、推广适宜技术、倡导资源整合利用的实施原则[8],以较少的人力、物力、财力投入,获得最佳的效果。中心建立脑瘫儿童链式康复服务模式,以构建早期筛查网络、建设社区儿童康复基地和规范康复系统管理为工作重心,协调上级医院、社区医院和患儿家庭间康复医疗资源的合理利用,以家庭为中心,以社区为基础,有效地提升了宁波地区儿童脑瘫康复的服务水平。

摘要:目的:探讨脑瘫患儿在“医院—社区—家庭”链式综合康复干预模式下的效果。方法:建立脑瘫儿童链式康复服务模式,以构建早期筛查网络、建设社区儿童康复基地和规范康复系统管理为工作重心,协调上级医院、社区医院和患儿家庭间康复医疗资源的合理利用,以家庭为中心,以社区为基础,开展脑瘫儿童的康复训练。结果:脑瘫患儿的早期康复训练和正确的护理指导,能够使患儿的肢体功能、智力、语言表达和生活自理能力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有效地改善原有症状,提高生活自理能力和生存质量,使家长对患儿的康复树立信心,促进患儿早日回归社会。结论:“医院—社区—家庭”链式综合康复干预模式可充分利用社区中有利于儿童康复的资源,进行科学合理的系统管理,使社区脑瘫康复服务水平得到有效的提升,也有效地提升了宁波市儿童脑瘫康复的服务水平。

关键词:脑瘫,康复模式,社区卫生服务

参考文献

[1]胡莹嫒.脑性瘫痪定义的历史沿革[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3,9(5):257-258.

[2]李燕春.小儿脑性瘫痪的早期诊断与早期治疗[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3,9(8):461-462.

[3]李春香,冯雅凡,李树松.小儿脑瘫的家庭康复[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2,8(1):30-31.

[4]丁凤霞.我国脑瘫儿童的康复现状及对策[J].中国特殊教育,1996,12(3):3.

[5]汤小泉,高文铸.社区康复[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0:218.

[6]史惟,杨红,施炳培,等.脑性瘫痪儿童链式康复服务模式的建设[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5,21(9):1099-1102.

[7]Wang B,Chen YY,Zhang J,et al.A preliminary study into the economic burden of cerebral palsy in China[J].Health policy,2008,87(2):223-234.

上一篇:元旦微信祝福语文案经典句子下一篇:肚皮舞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