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综合实践调研报告

2024-10-1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小学综合实践调研报告(精选8篇)

小学综合实践调研报告 篇1

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资源蕴藏于学生好奇的天性和教师敏锐的思维之中。有句诗说得好,“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资源就是动态变化的,它处于一个不断生成的状态,它是一种“活页资源”。本学期,我们班开设了每两月一次的主题活动,根据期初规定的十月份主题是“传统节日的研究”即开展了中秋节的研究的活动;十二月份的主题为“健康伴我行”,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分别开展了环境与健康、运动与健康、饮食与健康、心理与健康等系列活动。

二、课程实施求“鲜活”

这学期,我们在活动中,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践能力、研究能力、创新能力等综合能力均得到了提高,主要表现在这样几方面:

一是在活动中了解传统节日。十月份适逢中秋一大传统节日,所以就组织学生开展了对中国传统节日的研究性学习。在成果交流时,学生的汇报形式多样,不单纯是以往的以文稿形式为主的汇报,现在能用故事、介绍、朗诵、讲解等多种形式进行成果汇报。通过活动,既提高了学生搜集资料、整理资料、交流资料的能力,同时也让学生对一些传统节日有了更进一步地了解。

二是在活动中培养社交能力。如:“快乐中秋”就组织了部分学生去调查中秋节美食——月饼的销售情况;“酸奶的制作”也设计了请半数学生去调查人们对酸奶的喜好情况;“运动与健康”更是要求绝大多数的学生去采访体校生、体育老师,去调查人们的日常锻炼情况。虽然大部分同学是初次调查或采访,心里开始时都非常紧张,但通过这一系列的活动,使学生初步掌握参与社会实践与调查的方法。活动总结时他们都觉得自己的胆量变大了,敢和陌生人说话了,说明与人交往的能力在活动中确实得到了提高;而且在学写调查小报告和采访小报告的过程中,他们初步养成了调查统计的正确态度,发展了探究问题的初步能力。

三是在活动中增强心理素质。针对现在学生心理素质较差的现状,六年级的学生开展了“了解自我、赏识自我”的主题活动,通过活动使学生对自己有了更全面、更客观地了解,增强了自信心和耐搓力,增强了他们的心理素质。另外,六年级还开展了“做自己的守护神”的自我保护活动,提高了学生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

四是在活动中提升创新意识。如:在制作月相盒、观察月亮时的“实验”、“探究”、“创作”、“体验”等一系列活动中,让学生学会观察生活、发现问题,激发学生动手实践的兴趣,从而发展实践能力,提升创新意识。

三、评价方式求“多元”

综合实践活课程的评价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生命活力、创新意识和能力发展,所以对学生的评价我校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三个方面展开。每次主题活动结束后,各个活动小组的组长组织组员进行活动总结、反思和评价。评价方式分学生自评、同伴互评和教师评价三种,以评价作为促进学生开展下一轮活动的动力。

四、组织管理求“有序”

由于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门具有开放性、生成性、综合性的课程,所以在活动中,我组的每位老师都非常重视主题活动设计、指导,每次活动都井然有序。在每一项活动主题的实施过程中,教师能丰富活动方式,要求学生尽可能多地进行活动设计、资料搜集、调查、采访、实验、设计、制作、社会宣传、演示、表演、总结、交流、答辩、反思等学习活动;注重过程性资料的积累,并整理汇总。

学生是最大的受益者,因为综合实践活动为他们打开了想象的翅膀,也为他们搭建了展示自我的平台。

小学综合实践调研报告 篇2

关键词:课程改革,综合实践活动,海南骑楼,校本课程,人文素养,审美情趣

综合实践活动是我国在“建构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1]的改革中首度增设的一门必修课程。它是“基于学生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的经验和社会生活、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课程形态”,是“以学生的经验与生活为核心的实践性课程”,是“具有自己独特功能和价值的相对独立的课程,它与其他课程具有互补性”,共同促进学生基本素质的培养与提升。[2]因此,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研究与开发综合实践活动是课程改革的一项重要使命。“走进海南骑楼”综合实践活动是遵循这些课改理念、充分利用地域人文资源而探索研究与开发的课程。

一、课题产生

骑楼是海南城镇建设中颇具地域特色的建筑形式,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作为“中国历史文化名街”的海口骑楼老街是海南骑楼的典型代表。它与海口二中隔江相望,近在咫尺,不少学生就生活在其中或近邻,为开展“走进海南骑楼”综合实践活动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课程资源。

2010年,笔者从开发美术校本课程的视角切入,逐步发展成为“走进海南骑楼”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开发前期主要做了三项工作。

(一)调研学情

学生虽对骑楼建筑司空见惯,但对海南骑楼的文化、艺术价值却知之甚少,对海南骑楼保护与城市发展的矛盾多无动于衷。

(二)确立主题

充分利用探究海南骑楼富含的历史、文化价值为课程载体,引领学生开展搜集与整理信息、调查访问、实地考察、合作探讨和艺术再现等实践活动,促进学生走进社会、认识社会、热爱社会,发展学生自主地认识美、欣赏美、追求美、创造美的基本素养。

(三)编写教材

笔者在课题研发前期的调研中,对海口及海南其他地区的骑楼建筑街区景观及局部特色进行了大量的拍摄和写生,并在试教中供学生观赏、参考,激发学生深入探究与艺术再现海南骑楼的兴趣与热情,进而,师生共同搜集、整理出更多有关骑楼的新资料,创作出更多反映骑楼美的新作品。根据课程主题综合这些资源,笔者编写了供我校初中学生使用的综合实践活动校本课程教材———《走进海南骑楼———由来、特色及其艺术再现》。此书中还收录了学生提供的大量有关骑楼的资料和艺术作品。

二、课程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通过本课程开展的多种实践活动,使学生认识海南骑楼的历史、文化价值、艺术特色、保护现状等,并学习对于海南骑楼进行艺术再现的基本技能。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探究认识与艺术再现海南骑楼的综合实践活动,使学生丰富社会活动经历,积累社会活动经验,体悟从社会生活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基本过程与一般方法;通过对海南骑楼艺术特色的认识与再现,使学生巩固和发展美术表现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本课程的核心是培养和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与审美情趣,引导学生以人文的、科学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海南骑楼,关注并参与社会、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三、活动实施

(一)准备阶段

1.形成课程共识。实施“走进海南骑楼”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要引发学生思想情感上的共鸣,激发学生探究海南骑楼的兴趣与热情,了解课程将从海南骑楼的“由来”、“特色”和“艺术再现”三个方向开展探究实践活动。

2.建立活动小组。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等自主结合建立活动小组。其间,教师对小组成员结构的互补性、优化性进行初步评估,并提出小组成员微调的建议供学生参考。活动小组自选组长,自择探究方向,自定成员分工,教师只做参谋。

3.制定活动计划。各小组根据自择的探究方向制定活动计划,将总任务进行合理分解,并制定各分任务切实可行的活动内容、形式、时间、质量要求和人员分工方案。以此作为引领、督促、检查活动有序、有效开展的依据,促进活动顺利进展。

在前期准备阶段中,既要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也要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笔者重点指导的环节是:活动小组成员结构的优化,小组探究方向的优选,活动方案可行性的评估,小组成员活动分工的合理性等。这些指导作用的发挥,旨在调动全体学生主动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积极性,促进活动有序、有效地开展。

(二)实施阶段

以活动小组自择的探究方向为基础,以《走进海南骑楼》校本教材为指南,引领学生开展探究海南骑楼的综合实践活动。

1.阅读校本课程教材《走进海南骑楼》。此教材是学生开展探究海南骑楼综合实践活动的指南,不仅提供了海南骑楼的产生、发展、现状的基本资料、海南骑楼艺术再现的大量摄影、绘画示范作品,还设置了“实践与探究”栏目,以引导探究活动的深入发展。

2.搜集有关海南骑楼的各种资料、信息。通过查阅书籍、报刊和上网等了解海南骑楼的来龙去脉、建筑特色、艺术价值等,并对收集的资料、信息进行整理,形成文字或文件材料。

3.走访海口骑楼街区老居民。海口骑楼老街区是海南骑楼的典型代表。许多久居海口骑楼街区的老者对于骑楼生活的历史和现状有着很多宝贵的记忆、有趣的故事和深切的感受。走访他们,为学生提供了丰富、鲜活的体现海南骑楼与居民生活关系的感性素材,增强了学生热爱海南骑楼的情感。

4.实地考察海口骑楼及其保护现状。学生以活动小组为单位,实地考察中山路、得胜沙、水巷口等海口市目前尚保留或修复得较好的骑楼典型街区,认识其建筑特点和艺术风格,特别是街区景观所体现的海南地域风情,并通过摄影、速写等方法进行记录、抒发感受。同时,初步感悟骑楼保护与城市发展的矛盾所在,并讨论以保护促发展的可行性措施。

5.艺术再现海南骑楼的风貌与特色。这是“走进海南骑楼”综合实践活动的重要目标、内容。校本课程教材中提供了表现骑楼街区及其局部的速写、素描、水彩画及油画等众多画作与摄影作品,并提示了相应的欣赏与创作技能,为学生艺术再现海南骑楼的自主创作活动提供了参考与借鉴。

6.合作研讨综合实践活动的收获和存在的问题。在综合实践活动进程中,提倡并指导小组开展合作研讨,及时整理活动所获的资料、信息,巩固阶段活动成果,协力解决存在问题和面临困难,推进活动深入发展。

在实施阶段,教师随时关注学生小组活动进展状况,并及时进行具体指导。如走访调查,提醒学生注意态度诚恳、话语亲切、倾听耐心、记录认真等。又如,实地考察尤其要提醒学生注意安全问题。再如,阶段小结,指导学生整合、固定成果,并确认或调整后续活动方向、任务,以更好地达成预期目标。

(三)总结阶段

“走进海南骑楼”综合实践活动,如不计学生课外自主活动约需18学时。对于活动的总结主要侧重三个方面。

1.关于海南骑楼历史、文化价值认识的深化。海南骑楼是适应海南地理环境、气候特点而创造的建筑形式,也是多元文化融合、交织而产生的文化遗存,热爱家乡、热爱海南就要热爱骑楼、保护骑楼,充分发挥骑楼在建设国际旅游岛中的作用与价值。

2.汇集艺术再现海南骑楼的学生作品。在实践活动中,学生创作了大量绘画、摄影、造型等反映骑楼风貌的艺术作品,也收集了大量反映骑楼历史文化、现状与保护的文字作品。总结阶段中,对这些作品进行再筛选,集中其中的精品进行欣赏、品评,从而促进学生拓展与深化对海南骑楼的认识。

3.总结、交流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心得体会。学生参与“走进海南骑楼”综合实践活动的收获是多方面的。在认识上、情感上、调查方法上、社会经历上、合作学习上、艺术表现技能上,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收获,通过小组、班级等不同的总结、交流形式,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分享收获,扩大成果。

四、研发成果

(一)学生收获

学生在开展“走进海南骑楼”综合实践活动中得到了锻炼,丰富了社会活动经验,并且在以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为载体的学习中加深了对海南骑楼的认识,增强了热爱家乡、热爱海南的真挚情感。

(二)成果分享

在学校艺术节上举办“走进海南骑楼”主题展览,展示师生的绘画、摄影、造型等表现海南骑楼的艺术作品,与全校师生分享活动成果,获得广泛好评与共鸣。

(三)出版教材

笔者编写的《走进海南骑楼——由来、特色及其艺术再现》校本课程教材,2012年2月由《建筑与环境》杂志编辑部出版,2013年8月由香港的建筑与城市出版社再版;2013年5月海南电视台风范栏目报道了该教材出版信息。

(四)参赛获奖

1. 2012年12月,《走进海南骑楼》校本课程参加由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研究华东师范大学中心等单位联合举办的第一届“真爱梦想杯”全国校本课程设计大赛,荣获特等奖。2013年2月27日《中国教师报》刊登了上述评奖信息。

2. 2013年10月“走进海南骑楼”参加海南省教育培训研究院举办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说课比赛,获二等奖。

(五)课题立项

2013年12月“走进海南骑楼———由来、特色及艺术再现”研究获得批准成为海口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市级课题(立项编号HKX12514036)。

小学综合实践调研报告 篇3

关键词:课程改革;综合实践活动;海南骑楼;校本课程;人文素养;审美情趣

中图分类号:G633.9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15)03-0010-03

综合实践活动是我国在“建构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1]的改革中首度增设的一门必修课程。它是“基于学生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的经验和社会生活、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课程形态”,是“以学生的经验与生活为核心的实践性课程”,是“具有自己独特功能和价值的相对独立的课程,它与其他课程具有互补性”,共同促进学生基本素质的培养与提升。[2]因此,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研究与开发综合实践活动是课程改革的一项重要使命。“走进海南骑楼”综合实践活动是遵循这些课改理念、充分利用地域人文资源而探索研究与开发的课程。

一、课题产生

骑楼是海南城镇建设中颇具地域特色的建筑形式,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作为“中国历史文化名街”的海口骑楼老街是海南骑楼的典型代表。它与海口二中隔江相望,近在咫尺,不少学生就生活在其中或近邻,为开展“走进海南骑楼”综合实践活动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课程资源。

2010年,笔者从开发美术校本课程的视角切入,逐步发展成为“走进海南骑楼”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开发前期主要做了三项工作。

(一)调研学情

学生虽对骑楼建筑司空见惯,但对海南骑楼的文化、艺术价值却知之甚少,对海南骑楼保护与城市发展的矛盾多无动于衷。

(二)确立主题

充分利用探究海南骑楼富含的历史、文化价值为课程载体,引领学生开展搜集与整理信息、调查访问、实地考察、合作探讨和艺术再现等实践活动,促进学生走进社会、认识社会、热爱社会,发展学生自主地认识美、欣赏美、追求美、创造美的基本素养。

(三)编写教材

笔者在课题研发前期的调研中,对海口及海南其他地区的骑楼建筑街区景观及局部特色进行了大量的拍摄和写生,并在试教中供学生观赏、参考,激发学生深入探究与艺术再现海南骑楼的兴趣与热情,进而,师生共同搜集、整理出更多有关骑楼的新资料,创作出更多反映骑楼美的新作品。根据课程主题综合这些资源,笔者编写了供我校初中学生使用的综合实践活动校本课程教材——《走进海南骑楼——由来、特色及其艺术再现》。此书中还收录了学生提供的大量有关骑楼的资料和艺术作品。

二、课程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通过本课程开展的多种实践活动,使学生认识海南骑楼的历史、文化价值、艺术特色、保护现状等,并学习对于海南骑楼进行艺术再现的基本技能。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探究认识与艺术再现海南骑楼的综合实践活动,使学生丰富社会活动经历,积累社会活动经验,体悟从社会生活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基本过程与一般方法;通过对海南骑楼艺术特色的认识与再现,使学生巩固和发展美术表现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本课程的核心是培养和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与审美情趣,引导学生以人文的、科学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海南骑楼,关注并参与社会、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三、活动实施

(一)准备阶段

1.形成课程共识。实施“走进海南骑楼”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要引发学生思想情感上的共鸣,激发学生探究海南骑楼的兴趣与热情,了解课程将从海南骑楼的“由来”、“特色”和“艺术再现”三个方向开展探究实践活动。

2.建立活动小组。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等自主结合建立活动小组。其间,教师对小组成员结构的互补性、优化性进行初步评估,并提出小组成员微调的建议供学生参考。活动小组自选组长,自择探究方向,自定成员分工,教师只做参谋。

3.制定活动计划。各小组根据自择的探究方向制定活动计划,将总任务进行合理分解,并制定各分任务切实可行的活动内容、形式、时间、质量要求和人员分工方案。以此作为引领、督促、检查活动有序、有效开展的依据,促进活动顺利进展。

在前期准备阶段中,既要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也要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笔者重点指导的环节是:活动小组成员结构的优化,小组探究方向的优选,活动方案可行性的评估,小组成员活动分工的合理性等。这些指导作用的发挥,旨在调动全体学生主动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积极性,促进活动有序、有效地开展。

(二)实施阶段

以活动小组自择的探究方向为基础,以《走进海南骑楼》校本教材为指南,引领学生开展探究海南骑楼的综合实践活动。

1.阅读校本课程教材《走进海南骑楼》。此教材是学生开展探究海南骑楼综合实践活动的指南,不仅提供了海南骑楼的产生、发展、现状的基本资料、海南骑楼艺术再现的大量摄影、绘画示范作品,还设置了“实践与探究”栏目,以引导探究活动的深入发展。

2.搜集有关海南骑楼的各种资料、信息。通过查阅书籍、报刊和上网等了解海南骑楼的来龙去脉、建筑特色、艺术价值等,并对收集的资料、信息进行整理,形成文字或文件材料。

3.走访海口骑楼街区老居民。海口骑楼老街区是海南骑楼的典型代表。许多久居海口骑楼街区的老者对于骑楼生活的历史和现状有着很多宝贵的记忆、有趣的故事和深切的感受。走访他们,为学生提供了丰富、鲜活的体现海南骑楼与居民生活关系的感性素材,增强了学生热爱海南骑楼的情感。

4.实地考察海口骑楼及其保护现状。学生以活动小组为单位,实地考察中山路、得胜沙、水巷口等海口市目前尚保留或修复得较好的骑楼典型街区,认识其建筑特点和艺术风格,特别是街区景观所体现的海南地域风情,并通过摄影、速写等方法进行记录、抒发感受。同时,初步感悟骑楼保护与城市发展的矛盾所在,并讨论以保护促发展的可行性措施。

5.艺术再现海南骑楼的风貌与特色。这是“走进海南骑楼”综合实践活动的重要目标、内容。校本课程教材中提供了表现骑楼街区及其局部的速写、素描、水彩画及油画等众多画作与摄影作品,并提示了相应的欣赏与创作技能,为学生艺术再现海南骑楼的自主创作活动提供了参考与借鉴。

6.合作研讨综合实践活动的收获和存在的问题。在综合实践活动进程中,提倡并指导小组开展合作研讨,及时整理活动所获的资料、信息,巩固阶段活动成果,协力解决存在问题和面临困难,推进活动深入发展。

在实施阶段,教师随时关注学生小组活动进展状况,并及时进行具体指导。如走访调查,提醒学生注意态度诚恳、话语亲切、倾听耐心、记录认真等。又如,实地考察尤其要提醒学生注意安全问题。再如,阶段小结,指导学生整合、固定成果,并确认或调整后续活动方向、任务,以更好地达成预期目标。

(三)总结阶段

“走进海南骑楼”综合实践活动,如不计学生课外自主活动约需18学时。对于活动的总结主要侧重三个方面。

1.关于海南骑楼历史、文化价值认识的深化。海南骑楼是适应海南地理环境、气候特点而创造的建筑形式,也是多元文化融合、交织而产生的文化遗存,热爱家乡、热爱海南就要热爱骑楼、保护骑楼,充分发挥骑楼在建设国际旅游岛中的作用与价值。

2.汇集艺术再现海南骑楼的学生作品。在实践活动中,学生创作了大量绘画、摄影、造型等反映骑楼风貌的艺术作品,也收集了大量反映骑楼历史文化、现状与保护的文字作品。总结阶段中,对这些作品进行再筛选,集中其中的精品进行欣赏、品评,从而促进学生拓展与深化对海南骑楼的认识。

3.总结、交流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心得体会。学生参与“走进海南骑楼”综合实践活动的收获是多方面的。在认识上、情感上、调查方法上、社会经历上、合作学习上、艺术表现技能上,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收获,通过小组、班级等不同的总结、交流形式,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分享收获,扩大成果。

四、研发成果

(一)学生收获

学生在开展“走进海南骑楼”综合实践活动中得到了锻炼,丰富了社会活动经验,并且在以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为载体的学习中加深了对海南骑楼的认识,增强了热爱家乡、热爱海南的真挚情感。

(二)成果分享

在学校艺术节上举办“走进海南骑楼”主题展览,展示师生的绘画、摄影、造型等表现海南骑楼的艺术作品,与全校师生分享活动成果,获得广泛好评与共鸣。

(三)出版教材

笔者编写的《走进海南骑楼——由来、特色及其艺术再现》校本课程教材,2012年2月由《建筑与环境》杂志编辑部出版,2013年8月由香港的建筑与城市出版社再版;2013年5月海南电视台风范栏目报道了该教材出版信息。

(四)参赛获奖

1. 2012年12月,《走进海南骑楼》校本课程参加由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研究华东师范大学中心等单位联合举办的第一届“真爱梦想杯”全国校本课程设计大赛,荣获特等奖。2013年2月27日《中国教师报》刊登了上述评奖信息。

2. 2013年10月“走进海南骑楼”参加海南省教育培训研究院举办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说课比赛,获二等奖。

(五)课题立项

2013年12月“走进海南骑楼——由来、特色及艺术再现”研究获得批准成为海口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市级课题(立项编号HKX12514036)。

总之,“走进海南骑楼”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研发,虽已取得了一些成果,但课程的实施时间尚短,因此,无论是在课程的指导思想、目标设计、内容规划、实施组织、引导策略、评估取向上,还是在成果展现上,都有待积累更多的经验,进行更深度的研发,以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不断改革与创新作出新贡献。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S].中国教育报.2001-6-15(1).

[2]朱慕菊.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2002.

[3]郑振纮.海口市中山路近代店铺的整体风韵[J].南方建筑,1995,(5).

[4]彭青林.骑楼魅影旷世奇葩领风骚[N].海南周刊,2010-7-12.

[5]张 毅.海口将打造“大三巴”牌坊[N].南方都市报,2010-12-11.

小学综合实践教学质量分析报告 篇4

本学期我担任的是小学三年级综合实践课的学习,下面我对本学期的教学工作做如下分析:

一、命题

1.理念体现

本次命题力求凸现新课程理念,了解地区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状况,教师课堂教学质量情况和学生信息素养、信息技术学习能力以及计算机基本操作等能力的学习和培养提升情况。试题的内容力求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根据本册教材内容和教学目标,重点考查“文字处理的基本操作”、“汉字的输入”、“以及“文章的编辑、排版和保存”的初步“应用”,主要以学生“理解再认”“生成性学习”为主,同时,注重了小学生的网络道德建设和对小学生使用信息技术习惯的培养的.考查。您现在阅览的是工作总结网-开题报告www.gzzongjie.cn/gzbg/ktbg/谢谢您的支持和鼓励!

2.抽测内容

抽测方法:笔试和上机操作测试两部分,总分采取百分制,笔试占30%,机试占70%。

抽测题型:选择题、操作题

抽测内容:对应教学目标的检测题以及对应学生学习目标的练习题。

分析评价方式:二十一所区属小学(77中因新盖教学楼无学生机房)四年级每班抽四分之一学生进行抽测。

二、量性分析

1、笔试成绩分析

本次笔试试卷满分30分,计算时折合成100分制。抽测人数共267名学生,从下面“表1.笔试总成绩统计”中可以看出:

2、机试操作分析

小学综合实践调研报告 篇5

内容提要:

本文是《小学数学综合实践课中问题解决策略研究》的结题报告。

主要从“课题的提出及意义”、“概念的界定”、“课题研究的理论基础”、“课题研究的内容”、“课题研究的方法”、“课题研究的措施”

“课题研究的结果和成效”、“课题研究后的思考”等几个方面对课题进行了较为全面的阐述,并对问题解决的基本过程和开展课题研究后师生在教学行为上的变化做了较为具体的论述。最后附上教师案例和学生材料加以补充说明。

一、课题的提出及意义

当今社会,我们面对的是一个高速发展,变化多端的社会,每个人在其一生中都会遭遇到各式各样的问题。所以完全有理由把解决问题的能力视为人生活中一个重要的、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根据学生身心发展阶段的规律,采取“解决问题”的学习,有助于增进学生思维能力,使学生在学会思考的同时,具有独立的、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成为有效的、成功的问题解决者。

但是,由于受传统教育某些弊端的影响,多年来我国小学数学课程体系相对封闭,过于强调知识体系,教学内容难以反映现代科技、社会发展的新内容,脱离学生经验和社会实际,数学教学中过于强调接受、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情况比较突出。同国外相比,我国小学生的数学基础知识扎实,基本技能熟练,解决书本问题能力强,但将所学的数学知识运用于实际生活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远远落后于某些西方国家的学生,这样势必会影响学生可持续能力的发展。

近年来国际数学课程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学会学习。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充实小学数学关于问题解决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策略。

根据我国小学数学教育现状和国际数学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迫切需要改革数学课程和教学方法。2000年修订后的《小学数学教学大纲》“教学要求”提出:要“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密切联系,通过观察、操作、猜测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在“教学内容的确定与安排”部分提出:要“结合有关教学内容和学生生活实际,每学期至少安排一次数学实践活动。”

在上述背景下,我们提出“小学数学综合实践课中解决问题的策略研究”的课题,让学生面对实际情景自己阅读、收集信息,用数学的语言、数学的思考方法来解释一些复杂的现实情景,用数学的眼光来寻找生活中的数学问题,用数学的角度来制定解决问题的策略,并且用数学的逻辑推理把获得的结果放回到实际情景中去检验,以此来实现培养学生数学素质的最终目的。

二、概念的界定

(一)问题:是一种情景,个体想做某一件事,但不能马上知道这件事情所需要采取的一系列行动。

(二)数学问题:学生从数学的角度出发,不能用现成的数学经验和方法解决的一种情景状态。

(三)问题解决:学生在面对问题时,把已有的知识、技能和经验,经过思维加工、综合运用和转化,达到未知目标的过程和方法,以及所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三、理论基础

(一)、建构主义理论。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灵魂认为:只有在真实世界的情境中才能使学习变得更为有效。学习的目的不仅仅是要让学生懂得某些知识,而且还要让学生能真正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现实世界中的问题。在一些真实的情境中,学习者如何运用自身的知识结构解决实际问题,是衡量学习是否成功的关键。如果学生在学校教学中对知识记得很“熟”,却不能用它来解决现实生活中的某些具体问题,这种学习只做到了单向的内化建构,而忽视了逆向的外化于物,这显然是一种无效的学习。小学数学综合实践课中解决问题的策略研究,就是将这一先进的学习理论实施于教学实践中去,充分发挥其指导意义。

(二)、多元智能理论。

该理论是由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家加德纳教授提出的,他认为人的智能是多元的,人除了言语/语言智能和逻辑/数理智能两种智能。还有其它七种智能,多元智能理论最核心的理念是新型智能观,它指出智能是“在实际生活中解决所面临的实际问题的能力”,“提出并解决新问题的能力”,“对自己所属文化提供有价值的创造和服务的能力”。显然,这种智能观突破了传统智能理论多将智能视为人的抽象思维的局限,将智能与社会实践能力相融。应当着重指出的是,多元智能理论为如何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即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供了重要的思路和方法,那就是突出了“问题解决”的教育功能。使我们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目标,不仅仅是一个教育理想,而能成为有科学依据的教育行为。

(三)、从学习心理学看问题解决

从学习心理学角度来看,问题解决一般理解为一种认知操作过程或心理活动过程。所谓问题解决指的是一系列有目的指向认知操作过程,是以思考为内涵、以问题为目标定向的心理活动过程。具体来说,问题解决是指人们面临新的问题情境、新课题,发现它与主客观需要的矛盾而自己缺少现成对策时,所引起的寻求处理问题办法的一种心理活动过程。问题解决是一种带有创造性的高级心理活动,其核心是思考与探索。著名数学教育家波利亚在《怎样解题》一书中指出:数学问题解决过程必须经过下列四个步骤,即理解问题、明确任务;拟定求解计划;实现求解计划;检验和回顾。根据上述分析,数学问题解决在一定的问题情境中开始,要求教师根据问题的性质、学生的认识规律和学生所学知识的内部联系,创造一种教学中问题情境,以引起学生内部的认知矛盾冲突,激发起学生积极、主动的思维活动,再经过教师启发和帮助,通过学生主动地分析、探索并提出解决问题方法、检验这种方法等思维活动,从而达到掌握知识、发展能力的教学目的。

四、研究的内容

(一)研究目标

1、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

2、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发展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

3、学会与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

4、初步形成评价与反思的意识。

(二)研究内容

1、要求学生尝试在面对不同的现象能够从日常生活中“看到”一些数学现象,其次是能够运用基本的数学的知识去解决一些简单问题。

2、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有不同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并最终形成自己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

3、侧重于学习与他人合作、交流的基本技能,如怎样表达自己对问题的理解,解决问题的思路,怎样理解他人对问题的思考和解决方法等。

4、在回顾基础上,分析自己在思维过程中的得与失,并总结经验。

五、研究的方法

(一)调查法:

1、教师可以通过多种形式如座谈、书面小调查、分类整理。

2、学生之间调查日常生活中的运用数学解决问题的方式以及策略。

(二)经验总结法:

有的查阅有关资料和信息,更新课题组老师的教学观念,获取一些有关比较前沿和先进的经验,珍惜一切外出听课机会,不断总结,不断反思,在接受——反思——提升的反复探索中逐步整理归纳出有规律性的理性认识。

(三)交流法:

定期(每月一次)开展10---20分钟的袖珍交流即学生之间,教师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全方位、全空间、全员的互动式交流,及时汲取他人先进的想法和做法,丰富每个人的自我认识。

(四)行动研究法:

设计课题方案——付诸行动——及时反馈——合理调整——再行动,在实施过程中注重方案每一阶段实施的实效不断总结经验,及时发现问题,每一阶段进行论证(反馈)根据反馈调整实验方案,使其合理化、科学化。

(五)文献资料法:

搜集国内外先进的理论,为课题的研究提供理论支撑。

六、研究的措施

(一)、制定研究计划,有步骤地开展课题研究。

为了确保我们的研究工作能有条不紊的开展,每学期初由课题负责人围绕课题研究内容制定学期研究计划,计划订出每个月的研究主题、安排了课题组成员的交流活动时间。课题组成员据此就可收集相关资料进行实际的研究工作。可以说,研究计划的制定为深入开展课题研究提供了保障。

(二)、分类成立研究小组,使研究工作有层次、高效地展开。

由于不同年级学生的认知结构、解决问题的能力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我们将课题组成员按年级分成三大组:低段组(一、二年级);中段组(三、四年级);高段组(五、六年级)。各组在研究同一内容上分别有不同的要求,使研究有一个纵向的比较,有利于科学的分析。

(三)、丰富研究形式,使研究工作扎实、深入地开展。

1、在教研组的支持下,把本课题的研究过程列入了每学期的教研计划,使课题的开展得到了保证。开展每月一次地教研沙龙活动。教研沙龙是本课题研究的一个传统形式,是课题组成员思想汇集、思维碰撞、灵感顿现的场所。在活动中,有互相传递自己的随想所得,有述说自己的疑惑和迷茫,也有自己对某个问题的理解和阐述……在这里,大家无拘无束传递着信息,交流着感受,滋长着智慧,丰富着经验。

2、聆听大家之言,丰富内涵。第一线的教育工作者从事课题研究,最为缺乏的是教育理论。为了不断提升课题组成员的理论素养,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学校经常请专家来校讲学,安排老师外出学习

。这为我们从事课题研究做好了物质上的准备。

3、及时实践,寻找差距。我们的课题研究总是在学理论的同时边实践于课堂,为此,我们结合研究进程,执教了一些实验课,课后,我们还细细地对每一节课进行剖析,总结不足。

七、研究的成效分析

(一)初步总结了问题解决的基本过程

面对一个具体的问题情境,学习者要通过一系列步骤才能系统地解决问题,得出答案。教师应该把学生的问题解决看成一个过程,让他们以一种逻辑的、有序的方式组织自己的行为。通过一年的课题研究,我们初步总结了问题解决一般经历以下四个步骤:

1、理解问题

问题解决过程的第一步就是让学生思考他们要解决的是什么问题,这是学生字解决问题之前最重要的一步。如果学生不明确他们要做什么,下面的步骤也不可能做好。这一步,可以让学生用自己的话重新表述问题,解释这个问题要他们做什么;也可以让他们在小组中进行讨论,倾听其他人的想法。

例如:一位教师在“圆的认识”教学后组织学生开展了一次实践活动。出示问题:小青在纸上画了一个圆,却不慎被邻居家的小孩弄坏了一部分(如右图),你能想办法把原来的圆画完整吗?

这既是一个来自学生身边的“鲜活”的实际问题,更是一个学生乐于探索实践的问题。同学们在读完该题后,便饶有兴趣地投入到实践活动中去,但大多数同学不能寻找到问题的突破点,也就是真正要解决的问题。这时师问:请谈谈你们对问题的看法。

生A:上一节课我们已经学会了画圆,又由于这里缺少的是圆的一小部分,所以我们原以为有了圆规就能把圆画完整。

生B:缺少的一部分倒是很容易画出来,但旋转一周后其他部分不能完全重合。

生C:我们曾几次变换了圆规针尖的位置,调整了圆规两脚间的距离,但每次所画的圆和原来相比总是相差那么一点点,就是不能重合,真是急死人。

生D:我用生C的方法不断的尝试,最终完全重合了,但我总觉得有些偶然,并不是解决问题的最好办法。

师:刚才探索的过程使同学们对问题的认识更深刻了,你们认为把圆画完整的关键是要先解决什么问题呢?

生C:关键是要先找到圆心。

生E:真正的问题是我们如何一下子就能准确地找到圆心啊!

原来,理解问题也是一个思维探究的过程,这其中放射出学生思维的火花。

2、选择计划

这是关键的一步,学生必须决定如何解决这个问题,也就是学生需要确定一个解题的计划或策略。在这个阶段进行讨论能帮助学生确定或选择合适问题解决的策略。

如上节课学生明确了问题之后,针对问题的解决展开了一番激烈地讨论:

生F:假如能找到圆的直径,就能找到圆心。

生H:直径是通过圆心并且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

生I:直径是圆上两点间最长的线段。

生A:所有的直径都是相交于圆中心的一点。

生C:(异常兴奋)老师,有了,我们只要找到这条最长的线段,一切问题就都解决了。

同学们马上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学习,产生了多种方法:

第一种:在圆上取一点A,再在A的对面取点B和C,B和C要有一定的距离,保证<BAC内有直径,然后刻度尺的零刻度对着A,另一端对着B,并向着C点旋转,找到最长的线段。

第二种:把圆对折,并使两边的部分能够完全重合(这里虽然缺了一部分,但并不影响),这条折痕就是直径,以此痕迹剪下这个圆,进而找到圆心。

……

这一阶段会通过一个关键的概念,或者把一个问题和相似的问题联系起来,运用逻辑推理,寻找问题解决的计划。

3、实践、优化计划

在这一步,学生要对讨论的方法进行实践,比较,优化。有时,学生在尝试的过程中发现同学们提出的几种策略并没能解决问题,或者无法操作,这时应尝试放弃或改进,最终得到最理想的问题解决的策略。

在上述课例中,学生通过比较排除了第一种,优化了第二种,得到如下的方法:在第一次对折重合后,我们可以适当变换角度,在对折重合一次,这样两条折痕就有了一个交点,这就是圆心。

在实践活动中同学们手、口、脑并用与自主探索拓展了空间,也为同学们展示才华、体验成功提供了舞台。

4、反思做法

一旦问题解决了,就应该让学生做下来,反思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做了什么。教师可以让学生评价在活动中自己的表现;说一说自己碰到了哪些困难,又是如何解决的;在活动中如何与他人合作,评价伙伴们学得怎么样;最后自己有哪些收获……这一步能让学生对学习过程进行系统化的整理,扬长避短。

最后,教师要引导学生遇到实际问题时按照这一过程有条理地、灵活地运用解决问题的策略,使学生成为有效的问题解决者。

(二)、课题研究促进了学生和教师的成长

1、学生方面

(1)、有利于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

美国著名学者布鲁巴克很精辟地指出:“最精湛的教学艺术,遵循的最高准则就是让学生自己提问题。”但是有专家在中西方教育的比较研究中曾说:“中国衡量教育成功的标准是:将有问题的学生教育成没问题,全懂了,所以中国学生年龄越大,年级越高,问题越少。”在课题实施之前,笔者曾对本校中、高年级学生进行了下面两个问题的调查:

1、你在课堂上或生活中给别人提出过数学问题吗?

2、当你面对生活中需要解决的问题时,你会想到学过的数学知识吗?解决过的数学问题吗?

调查结果表明,有90%以上的同学不会主动向别人提出数学问题,也没有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问题的意识和经历,他们学习数学的目的就是为了考试。在一年的课题研究中,我校数学组教师组织了学生写数学日记、编数学小报,同时要求学生根据在校外收集的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等活动,引导学生将数学知识和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学生在活动中感受到数学的实用价值,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这就促进学生主动的去观察生活,从中提出数学问题,并自觉地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从而形成良好的问题意识。

(2)、有利于学生的主动发展,促进思维的发展。

课堂教学的目的,绝不是要消除差异性,而是为了给每个同学提供适合他们发展的条件,促使他们更好地发展。“问题解决”给学生提供了依据各自的数学现实,调动各自原有的知识和经验,运用有个性的思维方式创造性地解决问题。虽然学生问题解决的方法有时不同,思维水平的高低不同,但只要教师能创设好平台,做到人人参与,亲身经历探索发现问题解决的过程,就能真正实现“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下面是某位教师在《新教室里的方砖问题》一课中的教学片段:

师:你们看到过铺地砖吗?你知道铺地的哪些情况?

(学生介绍课前了解的情况)

生:我们需要选择喜欢的图案。

生:还要考虑价格、美观等。

师:在铺地砖之前,你认为首先要了解什么?

生:教室的地面有多大。

生:我们选择的地砖的大小

1、量一量,算一算

师:请几个小朋友帮助我们量一量教室的长和宽。(指名几个同学伸开手臂拉成一行贴着教室的墙面估计出教室的长和宽)

师:现在谁能帮助我们估计出长和宽?

生:我们教室的长大概是8米,宽大约是7米。(板书:教室长:8米,宽:7米)

师:你能算出教室的面积吗?

学生计算后回答:面积是56m22、选一选,算一算

师:老师提供了几种地砖(电脑出示三种地砖),让大家进行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案铺设教室.

普通地砖

花岗岩地砖

木地板地砖

20cm×20cm

40cm×40cm

100cm×100cm

(5

元/块)

(20元/块)

(125元/块)

师:下面请同学们拿出表(1)我们开始活动,请你们四人小组边活动边整理这两个问题:(1)我们是如何进行计算的。(2)计算中碰到了什么问题,是如何解决的。学生开始活动。

方案汇总表

教室面积

地砖规格

普通地砖

花岗岩地砖

木地板地砖

地砖块数(块)

所需金额(元)

你最喜欢的方案

小组交流设计方案,并检查是否正确.学生汇报答案

师:前两天老师到市场上了解了地砖的一些情况:

电脑出示:

地砖规格

普通地砖

花岗岩木板

木地板地砖

使用年限

20年

质量情况

不耐踩

耐踩

耐踩

外观

较美观

美观

很美观

师:通过这些材料,你对地砖的选取又有了什么意见呢?你认为哪种地砖最合适?把原因用文字或数学式子写下来.(小组讨论交流并做汇报)

[学生汇报]:(1)从质量和外观上:选择木地板地砖,因为美观耐踩,使用年限长。

(2)从每年所花费用上看:

普通地砖

560000÷(20×20)×5÷10=700元

花岗岩地砖560000÷(40×40)×20÷15=467元

木地板地砖560000÷(100×100)×150÷20=420元

木地板地砖所花的钱最少,所以选择木地板地砖。

(3)从总费用:

普通地砖560000÷(20×20)×5=7000元

花岗岩地砖560000÷(40×40)×20=7000元

木地板地砖560000÷(100×100)×150=8400元

普通地砖和花岗岩地砖价格一样,随自己爱好选择。

…………

从案例中我们可以体会到:学生在整个过程中充满自信地学习数学,平等、主动地交流各自的数学理解,相互合作解决所面临的问题,也使人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得到了不断的张扬、发展和提升,数学素养明显得到提高。

(3)有利于拓展学生学习数学的空间。

A、课题的实施,使学生学习内容更加丰富:学生在学好书本知识的同时,还戴上“数学”的眼镜深入到了实际生活中,把数学与生活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学得更加有滋有味。在这一年中,笔者带领学生共同研究了“购物中的数学问题”、“旅游中的数学问题”、“拉面中的数学问题”、“汽车里的实际问题”、“报刊中的数学问题”、“菜场上的实际问题”等问题,使学生从课堂走向课外,充分挖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资源。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对数学问题比以前更感兴趣、更主动、更有热情地投入到各个数学问题中去。

B、课题的实施,学生学习的能力得到了进一步地加强: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加强了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古人云:“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说的是人们要想深入了解和认识事物,就必须亲自参与尝试、体验、亲自去做。在《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教学时,通过让每个学生制作一个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礼品盒,在制作前的材料准备、制作的过程中就把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性质掌握其中。不仅体验的深刻、而且学的到位。又如:学生在学完平面面积计算后,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回家对客厅、厨房、卧室等动手实践操作进行了测量,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不仅会计算规则的图形,碰到障碍物时会想办法进行线段的平移,得以顺利地解决,同时当碰到有些不规则的客厅,会利用解决组合图形的分、割等思想方法灵活转化,特别是类似扇形一样比较复杂的图形,有学生采取大量地分割近似地看成若干个长方形计算求得;有人请家人帮助,知道扇形的面积;有人……

2、教师方面

(1)通过课题研究使教师成了称职的引导者

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是“应试教育式”,教师是课堂的主宰。即根据不同的问题,教师一开始就像一只“领头雁”,教师“讲”,学生“听”以这样单一地方式来传递问题的答案。通过课题的实施我们积极地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使我们教师成为学生学习过程中真正的引导者。在课堂上,学生能自己解决的问题,教师决不插手,遇到难处,教师只是合理,适当地加以点拨、引导,决不以教代学;学生针对某一问题发表自己独特观点时,我们热情倾听,适时点拨、评析,时时刻刻注意尊重自己的合作者,即使是与自己的观点相悖,也不一棍子打死。即使学生的观点实在不可取,教师也是委婉地否定,时刻注意保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这样,学生与教师之间在互帮互助的课堂教学中建立了融洽的朋友关系,教师不再是最后结果的定夺者。

(2)通过课题研究提高了教师教学设计能力的提高

毕业综合实践报告 篇6

一.公司简介---------------1 二.有关汽车涂装技术-------2 1.汽车涂装作用-----------2 1.1保护作用-----------2 1.2美观---------------2 2.汽车涂装常用涂料-------2 3.汽车涂装油漆喷涂的基本原则----------------------------3 3.1喷漆前检查工具与工作环境--------------------------3 3.2表面干净-----------3 3.3正确的砂磨方法-----3 3.4用高品质稀释剂-----3 3.5硬化剂及稀释剂-----3 4.汽车油漆标准工艺流程---4 4.1表面处理-----------4 4.2电泳---------------5 4.3Pvc涂料------------6 4.4中途面漆-----------6 5.涂装工艺具体操作-------7 三.实习体会---------------9 四.参考文献--------------10

公司简介

一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简称一汽-大众)是由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公司和德国大众汽车股份公司、奥迪汽车股份公司及大众汽车(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合资经营的大型乘用车生产企业,于1991年2月6日成立。公司位于中国长春西南部,占地面积182万平方米,总投资234亿元人民币,是我国第一个按经济规模起步建设的现代化乘用车工业基地。一汽-大众发展至今,已经拥有长春、成都两个整车生产基地,建有轿车一厂、轿车二厂、轿车三厂和发动机传动器厂。一汽-大众采用先进技术和设备制造当今世界大众品牌、奥迪品牌两大名牌产品。捷达、宝来、高尔夫、开迪、速腾、迈腾、奥迪A6L、奥迪A4系列轿车深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一汽—大众已成为国内成熟的A、B、C全系列轿车生产制造基地。国家对外经济贸易部确认一汽-大众为“技术先进企业”,国家统计局授予一汽-大众为“中国汽车制造名优企业”,国家机械局授予一汽-大众为“在促进科学技术进步工作中做出重大贡献者”一等奖。

1998年,一汽-大众正式通过ISO9001质量体系认证;2002年,一汽-大众通过ISO9001(2002版)标准认证,并荣获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证书。2004年3月20日通过了德国技术监督协会TüV cert认证公司审核,获得了VDA6.1补充证书。公司生产的产品还于2006年1月荣获中国环境标志产品认证。

一汽-大众积极投身以“节能、安全、环保”为主题的社会公益活动及奥运公益推广活动,回报社会。一汽-大众以创建绿色工厂,制造环保汽车为己任,每年用于环保方面的投入就达数千万元。同时还开展了系列奥运公益推广活动。一汽-大众的每一次公益活动都得到了全国媒体的广泛关注。一汽-大众积极进取、富有企业社会责任感的形象得到了公众的认同。

一汽-大众在自身不断发展的同时也带动了零部件企业及物流衍生服务等企业的发展。

仅2008年,荣获了“最具社会责任汽车企业”、获得“中国工业行业排头兵企业”称号;被评为“2008中国汽车工业最佳合资品牌企业”。在“中国汽车品牌顾客满意度调查”评选活动中,获得了“最满意汽车企业”;荣获2008CBN精英座驾评选之“最佳金融服务企业”;车坛奥斯卡——第七届南 方车评榜揭晓,一汽-大众获汽车金融创新奖,迈腾轿车荣获科技奖,新宝来荣获中级车;一汽-大众轿车一厂焊装车间员工王洪军获得2006“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2008第十九届“中国十大杰出青年”。

从1991年生产第一批捷达轿车至今,一汽-大众注册资本投入由37.12亿元人民币达到78.12亿元人民币,同时总资产由6.7亿元人民币增长到319亿元人民币。一汽-大众累计向国家上缴的税金达到845亿元人民币。

2008年,一汽-大众彰显稳健实力,成功夺得全国乘用车终端销量、批发量和上牌量三料冠军,再次蝉联销售第一。

目前,一汽-大众正式员工总人数达到11560人。

一 有关汽车涂装技术

1.1 汽车涂装作用

(1)保护作用。由于汽车特殊的生存环境:风吹日晒、雨淋石击,要求汽车有一定的防腐性能和使用寿命。

(2)它的涂饰作用由于汽车不停地穿梭在公路、在城乡,人们希望它能给生活带来色彩斑澜,希望汽车美观舒适、色泽诱人。为此汽车涂装就要进行现代化大规模集约化生产,就需要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建造并管理好现代化大规模涂装生产线。

1.2 汽车涂装常用涂料

(1)按涂装对象的不同,汽车漆可分为:①新车原装涂料;②汽车修补漆

(2)按在汽车上的涂层由下至上分类:;①汽车用底漆,多为电泳漆;②汽车用中间层涂料;③汽车用底色漆(包括实色底漆和金属闪光底漆);④汽车用面漆,一般指实色面漆,不需要罩光;⑤汽车用罩光清漆;⑥汽车修补漆;

(3)按涂装方式分类:①汽车用电泳漆;②汽车用液体喷漆;③汽车用粉末涂料;④汽车用特种涂料如PVC密封涂料;⑤涂装后处理材料(防锈蜡、保护蜡等);(4)按在汽车上的使用部位分类:①汽车车身用涂料;②货厢用涂料;③车轮、车架等部件用的耐腐蚀涂料;④发动机部件用涂料;⑤底盘用涂料;⑥车内装饰用涂料。汽车涂装油漆喷涂的基本原则

3.1喷漆前先检查工具与工作环境。

空气压缩机内的水份、油质必先释出。彻底清洁、检查喷漆房、通风滤网。清洁喷漆房地面。

3.2表面干净。

施喷表面一定要用水洗干净,有油质,蜡质要用出有剂出油,新焊接或除铁锈后的金属表面要用——环氧树脂防锈底漆处理以防生锈。

3.3正确的砂磨方法。

使用砂纸不要太用力,尽可能用细一点的砂纸。

3.4用高品质稀释剂。

对稀释剂不要打经济算盘,使用配套的稀释剂,油漆可发挥最高质量,使用廉价的稀释剂可节省数元,但将付出更多时间与精力;使用高品质稀释剂,工作将会更顺手。

3.5硬化剂及稀释剂。

要正确硬化剂及稀释剂比例,不正确将影响漆的效果。汽车油漆标准工艺流程

汽车涂装工艺,一般可分为两大部分:一是涂装前金属的表面处理,也叫前处理技术;二是涂装的施工工艺。表面处理主要包括清除工件表面的油污、尘土、锈蚀、以及进行修补作业时旧涂料层的清除等,以改善工件的表面状态。包括根据各种具体情况对工件表面进行机械加工和化学处理,如磷化、氧化和钝化处理。工程机械防锈涂装工艺一般可分为涂装前表面处理工艺和防锈底漆涂装工艺。

4.1表面处理

表面处理是防锈涂装的重要工序之一。工程机械防锈涂装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表面处理的方式好坏。

普遍采用的前处理工艺:预清洗→预脱脂→脱脂→一次水洗→二次水洗→表调→磷化→三次水洗→四次水洗→一次纯水洗→二次纯水洗。这种工艺主要存在以下缺点:

(一)能源消耗大:脱脂、磷化的工作温度一般为40~50℃,在给槽液加热中,同时也有大部分热由于管路及槽体保温不佳而损失。

(二)有大量的含磷、氮、铬等元素的废水排放。

(三)生成锌盐磷化膜时产生的磷化渣,需作为废弃物处理。所以,耗能小、无污染的材料,是当今前处理发展的主要趋势。

虽然近年来为贯彻清洁生产标准开发了许多新的处理药剂和技术,如无磷无氮生物分解型脱脂剂、长效表调剂、低温低渣磷化处理剂、无亚硝酸的有机促进剂、无铬钝化和无钝化技术等,但传统的磷化处理受锌盐磷化处理剂的本质所限,以上缺点仍不能解决。为适应更高的环保节能的要求和简化工艺降低成本的需求,国外开发成功不用磷酸盐的涂装前表面处理技术。以Chemetall公司开发成功的最新的预处理术——硅烷技术为例。这是采用OXSILAN超薄的似磷化晶体的三维网状结构的有机涂层,同时界面形成的Si-O-Me(Me为金属阳离子)共键分子间力很强,与金属表面和随后的涂膜形良好的附着力。它与锌盐磷化处理相 4 比,具有保、节能、操作简便及成本低等优点。硅烷预处工艺无需表面调整和钝化工序,可缩短工艺时和设备长度,现有前处理设备不用改造,仅需要换槽液即可投产应用,适用多种金属底材(冷板、镀锌板、铝板)的混线处理。处理膜重20~40 mg/m2有机组份,40~80 mg/m2无机组份硅烷OXSAM9812预处理工艺参数:时间2 min25~45℃,处理方式为喷淋或浸渍,pH值3.5~4.5。这种硅烷技术已应用于汽车轮毂的生产。

4.2 电泳

现今全世界90%以上的汽车车身采用CED涂料,为适应环保节能的要求,已实现了低温化、低VOC化、无铅化及低加热减量化,开发了高泳透力、锐边耐蚀型等CED涂料。为进一步简化工艺、降低涂装成本,正在开发研究超高泳透力CED涂料和耐候性(耐UV)优良的CED涂料。

(一)超高泳透力CED涂料

为使汽车车身内表面的阴极电泳涂膜厚度达到10μm(耐蚀性要求的膜厚),习惯做法是延长电泳时间(由3 min增到4~5 min),提高电泳电压和车身外表面的膜厚。目前,PPG公司与丰田公司合作,正在开发超高泳透力涂料。丰田公司要求车身内腔膜厚10μm,外表面达到15μm,即内腔达到基本保护的要求下,外表面没必要用太厚的电泳膜。这样既可以减少涂料的使用量,也可减少VOC的排放量。现在涂装成本可降低10%,目标是降低20%。

(二)耐侯性(耐UV)CED涂料

为确保CED涂料的耐蚀性,多使用环氧树脂,它易受光老化,耐侯性不佳。为适应简化工艺,无中涂的两涂层涂装体系的需要,开发采用表面平滑性好的耐侯性(耐UV)CED涂料。耐侯性CED涂料有2种类型:一种是丙烯树脂CED涂料,5 另一种是层分离型高耐侯性CED涂料。后者是利用溶解性参数的差异,2种相溶性低的树脂配合电泳涂装后,在烘干过程中在膜厚方向产生层分离,在一道工序中使耐侯性和防蚀性并存,使其上层不仅具有耐侯性,还具有耐崩裂性,才具有用于无中涂的涂装体系的可能性。

2005年,欧洲已全部使用无铅电泳漆,到2015年,将全部转向耐侯性(耐UV)电泳漆。

4.3 PVC涂料

PVC涂料是以聚氯乙烯树脂为主的塑料溶胶涂料,属无溶剂涂料,固化条件为温度110~ 140℃,加热10~15 min或随中涂、面漆一道烘干。在轿车车身涂装工艺中,PVC涂料作为填密缝隙用密封胶和车底涂料,以提高车身的密封舒适性和车身底板的耐蚀性和抗石击性。PVC涂料的主要发展方向是低密度化,其密度由1.4 g/cm 2可降到0.8 g/cm2;其次是提高其与中涂、面漆的相溶性。

近年来国外公司在开发自干型(空气干燥)无PVC的车底涂料、焊缝密封胶替代现用的PVC系列的车底涂料、焊缝密封胶。日本丰田公司正在开发湿气固化(Moisture cure)聚氨酯系列车底涂料,是一种橡胶型弹性变形材料,不含PVC、重金属和溶剂,是自干型,不需烘干。在车身涂装合格后涂布。它具有耐崩裂性和防声阻尼功能。

4.4 中涂面漆(罩光)

汽车涂装中排出的VOC主要来源于涂料和喷具的清洗,在汽车涂装线上VOC的排出比例中,中涂和面漆分别占到了19%和36%,两者在VOC排放量中占全部排放量的55%,所以控制VOC的排放,主要在于控制中涂和面漆的VOC排放,减少VOC排出量必须更新采用环保型涂料。属于环保型涂料的有水性涂料、粉末涂料和超高固体份涂料。

在欧洲,水性涂料的应用较普遍,一代中涂(水性、粉末)已经开始被低成本转换概念(LCCC)二代中涂(低膜厚水性中涂和低膜厚粉末)所替代,烘干规 6 范和溶剂型完全相同(20℃晾干6~8 min、升温6~8 min、160℃保温12~15 min),外观质量优于第一代;宽施工窗口(50%~80%RH、20~32℃)的金属和塑料通用的水性底色漆开始应用,底色漆喷涂与罩光漆之间不需要红外烘干和冷却,可以降低设备和生产运行成本;双组份高固体份溶剂型或水性清漆应用比较普及,在适应VOC排放要求的同时,抗擦伤性能进一步提高;粉末罩光漆的应用不断改进已经成熟,将进一步推广。为了适应不断提高的环保节能的要求,目前,中涂和面漆开始向简化工艺方向发展。

据英国帝国化学公司介绍 , 涂层寿命受 3 方面因素制约 : 表面处理 , 占 60%;涂装施工 , 占 25%;涂料本身质量 , 占 15%。工程机械行业 , 不同零部件的表面处理方式。机械清理可有效去除工件上的铁锈、焊渣、氧化皮 , 消除焊接应力 , 增加防锈涂膜与金属基体的结合力 , 从而大大提高工程机械零部件的防锈质量。机械清理标准要求达到的Sa2.5 级。表面粗糙度要达到防锈涂层厚度的 1 /3。喷、抛丸所用钢丸要达到 GB6484 要求。薄板冲压件的表面处理称一般用化学表面处理。、工艺流程为 : 预脱脂→脱脂→热水洗→冷水洗→酸洗→冷水洗→中和→冷水洗→表面调整→磷化→冷水洗→热水洗→纯水洗→干燥

上述工艺过程也可根据薄板冲压件的油、锈情况作适当调整 , 或不用酸洗工序 , 或不用预脱脂工序。而脱脂和磷化是化学处理工艺中的关键工序 , 这两道工序直接影响工件化学处理的质量和防锈涂层的质量。有关工艺参数和相关辅助设备也是影响表面处 __ 理质量的不可忽视的因素。涂装工艺与具体操作

由于工程机械范围广、规格多、整机重、零部件大 , 一般采用喷涂方式进行涂装。喷涂工具有空气喷枪、高压无气喷枪、空气辅助式喷枪及手提式静电喷枪。空气喷枪喷涂效率低(30% 左右), 高压无气喷枪浪费涂料 , 两者共同的特点是环境污染较严重 , 所以已经和正在被空气辅助式喷枪和手提式静电喷枪所取代。如世界第一工程机械公司———美国卡特彼勒公司就采用空气辅助式喷枪进行喷涂 , 对发动机罩等薄板覆盖件则采用手提式静电喷枪。工程机械用 涂装设备一般采用较为先进的水旋喷漆室。中小零部件也可采用水帘喷漆室或无泵喷漆室 , 前者具有先进的性能 , 后者经济实惠 , 方便实用。由于工程机械整机和零部件较重 , 热容量大 , 因此 , 其防锈涂层的干燥 , 一般采用烘烤均匀的热风对流的烘干方式。具体操作

(1)车顶的喷涂。在车顶与风挡玻璃、后窗交界处采用带状涂装法进行涂装。首先从靠近漆工的车边缘的地方开始喷涂。尽可能保持枪与车顶表面在15~20cm左右等距,从左到右,再从右到左进行喷涂,喷成中等湿度(每层走枪都是从车顶的边缘开始)。由于修补施工时多采用重力式或虹吸式喷枪,受喷枪杯的影响,喷枪的俯角受到一定限制(要尽可能保持垂直,不要把喷枪拿歪)。每层扇幅重叠覆盖60%~70%的方法从边缘向中心喷涂,一直喷涂到可以看见明显柔和的光泽时为止。

(2)发动机前盖的喷涂。首先用粘性抹布把表面擦拭干净(注意:不得采用气枪来消除表面,以免前盖上灰尘吹到刚刚喷过涂料的车顶上)。采用带状喷涂法喷涂风挡玻璃与前盖交界处(在前盖边缘最好不要采用带状喷涂法),扇幅重叠覆盖60%~70%。每层都从边缘到中心进行喷涂,随后中另外一边,从中心开始往边缘移动进行喷涂,每层扇幅的覆盖约10cm。

(3)后盖的喷涂。用粘性抹布擦干净表面,要准备足够的涂料,避免喷涂中途涂料用完而造成色差。采用带状喷涂法,沿后窗玻璃的底边喷涂一遍,两层扇幅之间覆盖约60%~70%。随后换到另一边,从中心开始向边缘移动进行喷涂。在整个喷涂过程中,涂层要湿,走枪速度要快。每层扇幅的覆盖约10cm。(4)侧面的喷涂。和粘性抹布擦拭表面,备足涂料,由于汽车侧面较长,需要采用分段喷涂法。在适合于漆工走枪的距离处采用带状喷涂法垂直向直喷涂一层,以此分隔成段。在这一段内从底部或顶部开始走两道枪,先从左到右,再从右到左,采用一道喷涂法继续喷涂下去。每一道枪之间扇幅覆盖50%,直到这一段表面全部被喷涂覆盖完毕。接着转移到下一段,也是先采用带状喷涂法垂直向 8 下喷一枪,划出第二段。重复上述操作,喷涂第二段,如此重复直到该侧面全部喷涂完毕。

三 实习体会:

通过这段时间的实习使我这个对汽车一巧不通的门外汉有机会去了解汽车,去学习汽车方面的知识,使我得以迈进汽车行业的门槛,走上汽车开发这条道路,从此努力成为一个优秀的汽车人。可能有很多人工作在汽车行业,但并不是每个人都机会去拆车,公司花费了大量的人力、财力和物力,为我们提供了十分难得的拆车的机会,为我们的迅速成长提供了良好的条件,我想每一位新员工都该对公司的付出表示感谢,对作为技术中心的成员感到自豪和骄傲。在拆车的过程当中我得到了督导、指导老师以及很多同事的帮助,每次有不懂的地方他们总是细致耐心的解答,在那里只要你用心去发现去学习总能学到很多知识,可以搞懂很多看书看不明白的问题,当然这主要要感谢那些热心帮助我的各位督导、指导老师和同事。轿车涂装实习我收获了很多东西,了解了汽车的基本构造和基本知识,增强了团队合作精神,真正在工作中体会到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同时也增强了积极面对和克服困难以及吃苦耐劳的能力,为以后对工作的适应打下了比较好的基础。通过这段时间的实习使我这个对汽车一巧不通的门外汉有机会去了解汽车,去学习汽车方面的知识,使我得以迈进汽车行业的门槛,走上汽车开发这条道路,从此努力成为一个优秀的汽车人。可能有很多人工作在汽车行业,但并不是每个人都机会去拆车,公司花费了大量的人力、财力和物力,为我们提供了十分难得的拆车的机会,为我们的迅速成长提供了良好的条件,我想每一位新员工都该对公司的付出表示感谢,对作为技术中心的成员感到自豪和骄傲。在拆车的过程当中我得到了督导、指导老师以及很多同事的帮助,每次有不懂的地方他们总是细致耐心的解答,在那里只要你用心去发现去学习总能学到很多知识,可以搞懂很多看书看不明白的问题,当然这主要要感谢那些热心帮助我的各位督导、指导老师和同事。四 参考文献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方案探讨 篇7

一、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方案的内涵探讨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方案就是为了实现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而制定的书面计划。一般来讲完整的小学实践方案必须要包含活动的主题、活动的目标、活动的适用对象以及活动的设计和指导者等, 通过这些要素能够明确活动的具体方案, 使得学生对活动的认识能够更加的深刻。

因此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的方案是实施活动之前的必要准备, 能够对活动进行有效的预设, 从而保障活动的顺利开展。

二、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方案制定的策略探讨

1. 选择要符合小学阶段学生的思维特征, 要贴近小学生的生活。

传统的小学教学把学生封闭在了课堂之内, 使得学习和现实生活不断远离, 这不利于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培养。综合实践活动是为学生开辟了一条和现实生活相互联系并且能够持续发展的渠道, 所以在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方案的设计中, 必须要贴近学生的生活, 使得学生能够可以在生活中受到教育。另外在进行选材的过程中还要充分考虑小学生的阶段特征, 选取一些相对有趣并且能够启发学生进行思考的活动, 比如参观博物馆、观摩民俗表演, 走访孤寡老人等形式多样的活动, 这些活动能够帮助学生开拓视野, 满足学生的好奇心, 对学生有着很大的吸引力, 所以学习更加具有主动性。

2. 要有明确的活动目标, 在活动中对学生进行科学的指导。

活动目标是整个综合实践活动方案的核心, 这直接关系到对学生进行培养的定位以及情感发展和价值观等重要问题, 所以在老师完成教学任务中起着十分重要的导向作用。首先在目标制定的过程中, 目标要清晰准确, 要和教学大纲的基本精神相符合, 不能远离教学目标, 同时还要有一定的可操作性, 不能方案制定后却无法实施。另一方面, 方案的制定要有一定的“度”, 让学生获取新经验新知识的同时不能盲目的扩撒, 以免影响学生的正常学习。

3. 要做好时间的分配, 对活动要考虑周全。

一般来讲,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的过程中主要包含了激趣导入、交流归纳、合作探究、实践操作以及展示评价等几个方面的内容。当然这些环节并非一成不变, 可以根据不同的情况进行细分, 比如在合作探究的环节中可以再分为模仿演示和交流汇报等环节。在制定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的过程中, 要仅仅的围绕教学的目标, 突出重点, 在方案的制定中要充分的考虑好时间的分配, 一般在教师导入的环节可以占到课堂时间的10%, 学生自主操作的时间可以占到80%, 讲评的环节占到10%, 这样就能够将重点放在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上来, 以真正的实现动脑和实践充分的结合, 从而使得学生可以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 获得综合能力的提升。

4. 活动要进行细致精心的准备, 强调学生的课堂主体作用。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依赖于充分的教学准备工作, 这是老师引导学生顺利完成综合实践课程的前提条件, 是学生们从综合实践活动中获取知识的重要保障。活动的准备工作主要包含了老师的备课, 同时也包含了学生在活动之前的预备活动。老师在上课之前要对学生做好指导工作, 值得注意的是不能只给学生进行简单的方法介绍, 而是应当让学生通过调查、讨论以及制作等一系列活动去发现问题, 拟定解决问题和促进自身发展的详细计划, 这样才可以为综合实践活动做好充足的准备工作, 确保学生在课堂上都能够获得有效的提升。

三、小结

随着社会对学生综合能力的不断重视, 小学综合实践课程也更加广泛的被应用到教学实践中, 使得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了比较好的提升。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的方案是指导课程顺利进行的保障, 如果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注重方案的制定或者是方案的制定不够细化。那么, 就很有可能会造成课堂教学的混乱, 使得综合实践活动难以达到应有的教学效果。因此老师应当科学合理的制定活动方案, 使得方案能够对课堂的教学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从而更好的提升课堂的教学效率, 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1]朱剑峰.小学体育教学中探究性学习的尝试[J].魅力中国.2010 (08) .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反思 篇8

一、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本质

《国家九年义务教育课程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指出:“综合实践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实践性课程。在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综合实践活动具有自己独特的功能和价值。”

从性质上来说,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一种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课程形态。从具体实施来说,它是一种经验性、实践性课程,要求由學生自主进行,但需要教师的切实指导。综合实践活动以学生的经验与生活为核心,具有整体性、实践性、开放性、生成性、自主性等课程特征。

通常我们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分为四个板块,即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四个板块既不相互割裂也不相互对立,而是巧妙地融合在一起,虽说综合性很强,但仍以注重学生作为活动主体在活动过程中的体验为显著特征。

二、课程实施的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很多学校在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过程中,表面上已经与传统的春、秋游有所区别,不再是简单的放松,而是代之以有主题的活动,但具体操作模式依旧:先是每班或年级撰写活动计划及方案,指导老师事前布置观察或活动任务,然后是学生带好笔记本去活动,在活动中做好笔记、记录,回来后每人写一篇游记或者观察作文。可以说,大多数老师和学生在活动过程中关注的只是与课本内容有关的东西,而没有给课程留出更广的拓展与发散的空间。而各校组织综合实践活动的指导老师,通常也都是由班主任或语文老师担任,这些老师由于平时的工作任务已经很是繁重,本身就对参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研究与实施的积极性不高,加上不能得到及时的专业引领,因而活动的效果总是差强人意。

细究起来,各校在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过程中主要存在着以下七个方面的问题:一是教育行政部门没有及时制订有关的激励政策,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行真正有效的管理,如建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教师队伍、教师工作量计算标准与考核等;二是学校没有健全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执行情况的监督评价机制,综合实践活动课被挤占的现象在各校普遍存在,学校、教师、学生、家长对该课程都不够重视;三是各地教研部门中极少有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专职教研员,因此全国上下普遍欠缺对该项课程扎实、深入的研究,也因此不能对学校、教师形成有效的专业引领,致使综合实践活动的指导教师专业成长的速度十分缓慢;四是多数学校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内容、活动类型等缺乏整体的规划设计,学科化严重,导致学生活动的主题及活动类型等单一而教条,让学生通过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广泛接触社会生活实际的目标难以达成;五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指导教师在配备与安排上都不合理,基本没有专职综合实践活动的教师,因而缺乏对该课程的整体研究,难以形成协同教学的氛围;六是许多指导教师缺乏专业的系统培训,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理念把握不准,也缺乏研究及思考意识,基本是凭个人经验与直觉“指导”活动,导致活动实施过程盲目而随意,课程目标出现偏差;七是很多指导教师对目前我国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领域方面的研究成果、研究动态以及发展现状等信息缺乏基本的了解,在操作过程中普遍存在着简单地包办代替学生活动的情况,不能突出学生活动主体、体验主体的作用。

三、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改进策略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由国家设置,由地方和学校根据实际情况开发、设计的课程,要求从小学至高中均予设置与设计,而且是“必修”课程,所以课程的开展是必须要坚持的。但凡课程,而且是从小学到高中一直要开设的课程,其必须自成体系,必须在每个年段都要设定好适合本年段特点的课程目标及相应的课程管理条例,评价体系的建立及活动效度的评估也要跟上。总之,必须逐步完善这些相关内容,才有利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长期发展。

《国家九年义务教育课程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将综合实践活动列入校本课程,交由学校予以开发与实施,要求学校针对学生和学校实际,来开发具体的活动内容,针对具体的活动内容来预设活动目标、方式方法、基本流程,并实施针对性的评价等;同时要求学校在校本开发与实施的过程中,体现学校特色,满足学生个性化、差异化发展的需要。

任务交给学校,学校负责设计及落实实效,从何着手呢?笔者以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作出实践和探索:

nlc202309051634

1.建立并完善课程制度,这是课程设计与实施的关键

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制度建设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①地方教育行政部门要以文件形式出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规划、制度及方案;②建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学生发展评价制度,把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及中考升学综合素质评价的范畴;③建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师指导制度,规范、监督教师的指导行为;④建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师评价制度,使之与教师的职称评定、工作量计算、评优评先等相关联;⑤建立学校、社会(社区、场馆)两位一体互通、协调制度。

2.营造师生共同践行课程的氛围,这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前提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提供了一个相对独立的学习生态与学习空间,学生是这个空间里的主导者,学生具有整个活动绝对的支配权和主导权,要以自我或团队为中心,推动活动的进行。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谋求独立完成整个活动,而不仅仅是听取指导或者听凭教师全面安排;我们所说的教师的“指导”作用,应体现在教师“帮助学生完善”其自主选择的意识和能力方面,而不是“代替”学生选择。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也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主体;教师的角色要转变,要真正成为学生自主活动的组织者、参与者、引导者、促进者,为活动的顺利开展打下良好的心理基础,并以此引导学生及家长提高认识,维护学生的自主选择和主动探究,指导学生去开展丰富多彩的探究性学习活动,帮助学生学会发现、学会探究,进而使学生逐渐形成发现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3.认真做好方案及操作设计,这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重点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和小学科学课程一样,非常强调学生对活动过程的亲历、体验和感悟。对任何年龄段的学生而言,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都应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而非随意拼凑的若干主题的混合,需要遵循某些内在的逻辑联系。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内容的选择上要围绕“学生与自然的关系”“学生与他人和社会的关系”“学生与自我的关系”三条线索进行,它的开发与实施应以学生为核心,努力实现三种关系的均衡与整合,最终目标是学生个性健全地发展。

该课程的操作设计及实施方案很重要,让学生在未实施活动之前就已经在心中有了明确的可操作的实施步骤及过程,便于学生自主开展活动。操作设计包括各年段的活动目标的确定及主题内容的选择。作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发的主体,学校要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特色开发,具体设定1—6年级各年段综合实践活动的目标。这里所说的目标设定,指的是大方向、大范围。在同年段相同的目标、相同的实践内容中,学生都可以以个体或小组合作的形式,选定自己研究的具体内容及方式。学生所选的主题,只要符合學生自己的身心特点、认知规律及能力水平,能充分地利用本地(本校)资源,参与兴趣高,有利于其个性特长的发挥,就可以认定为好的主题。

学校在指导学生选择主题的过程中,要体现“小而实”,做到以下五点。第一是“五忌”:一忌“主题太大”,二忌“脱离实际”,三忌“没有兴趣”,四忌“学科延伸”,五忌“综合度低”。第二是指导分组及小组活动的有效方式,包括选派小组长、做好角色分工、适当提供材料、适当指导学生寻找活动资源的渠道等。第三是指导学生选择活动的内容和方式,强调多样化的实践性学习,如探究、调查、访问、考察、操作、服务、收集、整理、辩论、劳动实践等。第四是帮助学生完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方式,包括地点选择、交通方式、费用、意外应急预案等。第五是为学生创造表达的机会和平台,帮助学生对活动成果进行归纳、总结、交流及选择呈现方式等;指导学生选择成果呈现方式要鼓励多样化及方式得当,如小制作、小论文、物品使用说明书、创新观点交流会、手抄报、研讨沙龙、辩论会、实验操作、绘画作品、表演等,同时强化学生情感的体悟及表述,可以引导学生建立发展报告册或体验记录卡,重在培养学生良好的探究习惯,使之善于思考,为终身发展打基础。

4.完善多元、激励性的科学评价,这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持续进行的保障

首先是制定促进教师发展的多元评价机制,最大限度地发挥任课教师的主动性、创造性,这是有效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前提。多元评价要求做到以下几点:把质性评价和量性评价结合起来,侧重质性评价;把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结合起来,侧重过程性评价;以评价促课程,引导教师及时发现和解决活动中存在的问题,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其次是完善学生活动的评价体系,重点放在对学生活动的过程性评价上。过程和体验比结果重要,方式应尽量多样,且做到师生、生生、家校的有机结合,以促进学生自我的健康成长。

5.强化师资培训,形式要多样

学校领导要创造机会和平台给任课教师更多的知识与业务“大餐”,让他们通过自我学习、同伴互助、专家引领、反思实践、观摩交流等多种培训方式,实现专业化成长;要特别重视“整合各科教师资源”,发挥教师群体的智慧和力量,培养一批综合素质较高、有着强烈的创新意识和较强的动手能力的骨干教师,并给他们创造机会,让他们发挥带头和示范作用。

四、学校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

1.如何因地制宜,合理挖掘当地的教育资源?

实践活动的开展要立足本班、本校、本地实际,合理选择目标和内容,不能事事统一;要利用多种方式开发当地资源优势,为学生活动创造良好的环境。

2.“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信息技术教育”“劳动与技术教育”,这指定的四个领域内容如何有效融合?

虽然《国家九年义务教育课程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提示了这四个活动领域,却并不意味着这就是综合实践活动内容的全部,而且它们在逻辑上也不是并列或相互割裂的关系。“研究性学习”倡导探究的学习方式,可以渗透到很多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中,而“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信息技术教育”“劳动与技术教育”是探究的重要内容。综合实践活动还包括很多领域,如班团队活动、科技节、艺术节、人际交往活动、心理健康领域等。

3.综合实践活动内容的三线索之一“学生与自我的关系”,这方面的研究和实践各校还很少涉猎,如何具体实施?

4.在引导评价的过程中,如何强化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综合素质评价?

5.如何建立和完善学生的外出安全保障机制?

……

尽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活动层面依然有不少的问题要解决,在课程层面依然有许多内容有待明确和完善,但毕竟已经有了可喜的变化,它的发展空间无限广大。

(责编 白聪敏)

上一篇:护士自我评价总结下一篇:十不准十严禁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