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案一体化(精选8篇)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居里夫人高贵的品质和人格魅力。
2、学习从不同层面梳理、把握主要内容,掌握处理信息的方法。
3、学习本文平实、质朴而富于哲理的语言。
4、感受居里夫人那颗水晶般的心,并联系自己的人生深入思索:磨练意志,学会生活,热爱科学。
5、学会搜集、筛选和交流资料;学会合作、质疑,锻炼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重、难点:
1、梳理课文内容。
2、归纳居里夫人的人格特点。
3、品味平实且富于哲理的语言。教学方法:
合作探究法、联想想象法、自读与点拨结合法 教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知识(情景)链接
有这样一位伟大的女性,她一生中获得过两次诺贝尔奖,她是巴黎大学第一位女教授,法国科学院第一位女院士同时还被15个国家聘为科学院士,担任了25个国家的104个荣誉职位。同学们知道她是谁吗?(出示挂图:居夫人像)
今天就让我们怀着崇敬的心情走近这位科学巨人,学习她晚年写的一篇自述文章——《我的信念》,从中了解她得成功的原因,并体会她人格的魅力。(板书课题《我的信念》)
二、【自学导航】
学生自由读课文,检查预习:
1、字词注音
2、解释词语
3、以小组为单位交流搜集的有关的材料。【师生探究】
教师分学生四人一小组,合作交流完成字词任务及整理资料。【自学导航】 小组合作探究:
梳理课文,归纳了解居里夫人的人生“信念”
1、今天我们面对居里夫人,走近居里夫人来学习《我的信念》,我们的心将与她那颗水晶般的心贴得更近些。先我们来读懂题目,解释什么是“信念”。
2、找出居里夫人在文中表述的在生活和工作中认为可以确信的看法和做法,即“我”的“信念”。
3、小组合作成果交流 【师生探究】
学生查词典,解释“信念”——自己认为可以确信的看法。
小组互动合作,用四字短语归纳居里夫人的人生信念(概括要点抓住关键词即可),然后分析归纳,再整理排列归纳居里夫人的人格美,及取得巨大成就的原因。(按“宗旨”“环境”“工作态度”三方面进行排列)。【自学导航】
重点研读课文,体会居里夫人的人格美,了解她取得成就的主要原因。
1、作者认为,做事情需要有怎样的精神?
2、如何理解“少年时期我在巴黎大学,孤独过着求学的岁月”,为什么“孤独”也是一种美好快乐的记忆?
3、“一位从事研究工作的科学家,不仅是一个技术人员,而且是一个小孩儿,在大自然的景色中,好像迷醉于话故事一般。”就常人看来,科学研究应该是艰深的、枯燥的,作者却不这样看。想想这是为什么?
4、“人类需要讲究现实的人„„但是,人类也需要梦想家”一句,“讲究现实的人”是什么人?“梦想家”最基的特征是什么?从哪一件事上可以看出作者就是这样的“梦想家”?
5、居里夫人的人格美表现在哪些地方?她取得的巨大成就与她的性格特点有哪些联系? 【师生探究】
小组互动合作探究,教师作适当的点拨引导。注意引导学生大胆质疑,提出并解决问题。小组合作成果交流。(每组选派一个代表发言)【自学导航】
1、品味语言,进一步感受居里夫人的伟大人格。
2、学生找出课文中带有哲理性的句子,试着进行赏析。例句:
◆生活对于任何人都非易事。
◆人类需要讲究现实的人„„但是,人类也需要梦想家。◆科学本身就具有伟大的美。
◆一位从事研究工作的科学家,不仅是一个技术人员,而且是一个小孩儿。
3、居里夫人的精神深深的打动每个人,请用一句话,说出感受最深的一点。【师生探究】
教师指导学生体会、品味语言。理解这种朴素而平实的语言风格。不重文采,而重写实,是传记类作品的特点。如果学生感到有难度,教师可引导学生与文学作品语言作比较,就容易理解了。教师在结合学生的理解的基础上总结:
读了这篇文章,就如同与伟人对话。我们深深地被居里夫人的人格魅力所打动。如果说我们过去没有生活目标,在我们明确了人生;如果说我们过去一味贪图安逸,现在我们学会了艰苦;如果说我们过去只能依赖他人,现在们懂得了奉献;如果说过去我们意志薄弱,现在我们拥有了信念。让我们在居里夫人的光辉照耀下,把自己的人也献给人类的进步事业。
三、【即时训练】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问心无愧()渲染()闲暇()奢望()呵责()蹂躏()猝然()眺望()
2、解释下列词语:
问心无愧
理所当然
逆来顺受
获益匪浅
3、用课文自读提示上的词语各造一个句子。
四、【课后作业】
1、完成“研讨与练习”二。
化学复习改革的必要性:化学复习既不能紧跟资料、模拟题走, 也不能单由老师的经验, 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要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主动地体验探究获取知识的过程, 在新知识的构建中养成科学的态度、获得科学的学习方法。”在“做科学”的探究实验中逐步形成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教案是教师的抓手, 是教师备课思路的体现, 而学案则为学生的主动学习起到纲领的作用。在执行课堂改革中, 教师的智慧在学生需要时展现, 教师的教改理念在课堂设计以及教学案的实施过程中得到充分的体现。
“教学案”是将教案和学案合并在一起, 在课堂和课下供学生自主学习的纲领性材料, 是学生的笔记本, 又是练习本, 也是纠错本, “教学案”的编写是一项系统工程, 为了提高编写质量, 备课组应人人参与, 与人合作, 集体讨论, 严守程序, 共同努力, 团结合作。一份优质的教学案一定是集体智慧的结晶。教学案的设计通过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然后制定计划, 进行实验、收集证据、做出解释与结论, 做出反思与评价。重点设计学生展示与交流等环节, 让学生通过亲身经历和体验的科学探究活动, 激发对化学学习的兴趣, 增进对科学的情感, 初步形成科学探究能力。“教学案”教学方式的实施, 将会给学生在课时上减少、分值减少的新课改考试情况下提供一个更为宽松的思维空间和时间, 也会给学生提供复习巩固的依据。“教学案”是学生自主学习的纲领, 是学生的笔记本, 又是练习本, 也是纠错本, 为提高复习效率, 加大学生自主学习效果和能力的增长, 我们在课堂上统一实行教学案立体化的教学方式, 教学案的实施方法是, 在上课之前前一天发给学生, 让其根据学案的内容进行探究式自主学习, 然后老师收上来批改, 发现学生在自学中出现的问题, 放在课堂上重点讲述。也就是说课堂上主要解决的是学生在自学中困难的问题以及本节课应该理解的核心知识, 所以教学案是学生自主学习的指挥棒, 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助手, 是教师教学的抓手。教学案教学方案的实施中“明线”是主体学生, “暗线”是主导教师, 在师生的共同互动中, 体现出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思维方法, 体现出学法、教法;体会成功地通过自主学习获取知识的喜悦。
现以人教版选修五《羧酸酯》的为案例来说明“化学教学案立体化”的实施过程。
(1) 教学目标:见学案。
(2) 教学实施流程。
在复习课中, 学案的设计是站在充分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动性的角度上来进行的, 我们可以在学案中设计第2课时的学案, 内容包括羧酸和酯, 放在下一节课堂上解决, 这一节最重要的是弄明白乙酸的酯化反应的原理和在实验中应该注意的问题。学案的作用是引领学生学会那些通过阅读教材能轻松学会的知识, 这些知识在课堂上原则上是不再重复, 我们的做法是上课之前先让学生完成学案并收上来批改, 发现问题在课堂上重点解决, 一般情况下解决本堂核心的重点知识和学生在自学中遇到的困难问题。所以, 要充分发展学生的自学能力, 应该在课堂上展示的内容经典而不是全面, 把学生理解有困难的, 在课堂上、在老师的指导下能够顺利让学生理解并掌握是最关键的。
关键词:教学一体化案;课堂实践;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33.7
一、教学一体化案的重要性
(一)“教学一体化案”适应社会实用人才培养的需要
我国医疗卫生事业正处在改革时期,医疗卫生体系由传统医疗模式转变为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即“六位一体”的卫生服务体系。因此,卫生服务体系需要大量的护士人才,而以学生为主体,以病人需求为导向,重视学生操作能力培养的一体化教学,正好适应国家医疗卫生改革以及社会对实用型人才的需要。与此同时,通过一体化教学模式,能够不断向医疗卫生机构输送操作能力强、职业素质高、适应职业岗位快的实用型护士。
(二)“教学一体化案”实现了课程理论与实践的零距离
为了贯彻落实教学一体化,老师可以把学生带到具体的实践过程中,让学生在具体的课堂实践中,边参观边调查,边实践边提问,边学习边总结,共同完成课程学习任务。把课程理论直接融入实践中,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形成良好的课堂氛围。教学一体化既能把课程理论与实践自然融合,又能激发学生对专业课程学习的兴趣,由被动变主动,学而不厌。
(三)“教学一体化案”调控了学生的学习行为
低效的學习往往表现为无目的、无准备、无思考,“教学一体化案”可以调控学生的学习行为,通过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方式,用最少的时间使课堂教学效果达到最优化。“教学一体化案”的教学模式具有启发性,对教材中学生难以理解的内容,老师要作适当的提示,配以一定数量的思考题,引导、启发学生自主学习。“教学一体化案”的教学模式能够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让优秀的学生感到挑战,使一般学生受到激励,使学习困难的学生也能尝到成功的喜悦,尽可能让每个学生都学有所得,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二、“教学一体化案”在课堂实践中的方法
(一)一对一指导教学
一对一指导教学是课堂教学的有效补充,具有许多优点。首先,它具有针对性。一位教师指导一位学生,其教学活动较传统课堂教学更加具有针对性,教师、学生、家长的沟通较多,教师能够根据学生的特点,安排合适的教学内容,使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给予有针对性的教学。其次,它具有灵活性。在传统课堂教学中,学生必须在固定的场所固定的时间上课,如果有特殊情况缺课了,后而的知识内容就难以理解了。而一对一教学非常灵活,上课时间可以根据学生的时间和状态来决定,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可以短时迅速地得到解决。
在进行护士教学的过程中,老师要有针对性地进行培训指导,有利于她们尽快适应临床环境,有利于从学生到专业人员的角色转变,有利于他们的专业成长和发展。在一对一教学指导教学过程中,老师辅导学生的范围小,针对性强,老师对自己的培训对象了解比较清楚,因此可以在操作技能、工作态度、沟通能力、临床经验、理论水平等方而有针对性地进行辅导。教学过程其实是一个教学相长的过程,在一对一指导教学过程中,为了更好地教育学生,老师也要不断地加强学习,这样对老师的工作也有促进作用。临床一线是学生帮助病人康复的实践的场所,护士最了解病人的需要,病人对健康问题的真实反应以及康复工作中的重点、难点问题。老师要多把学生带出课堂,让学生更多的体验帮助病人进行康复的实际工作内容,把学到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具体的实践中来,因而在教学中能够从解决问题的角度出发培养学生创新性思维能力。教师可以更有效地利用丰富的临床教学资源,根据教学内容及临床情况及时安排见习等,帮助学生做到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为培养实用型人才搭建平台。
(二)一对一实际操作考试
老师对学生进行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为了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自己的教学水平,需要组织学生进行考试。传统的考试都是理论性的,让学生在试卷上答题,这种考试方式只能检测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不能检测出学生对这些理论知识的实际消化能力。由于护士这个职业的特殊性,学生以后在走上工作岗位之后,需要进行实际操作,帮助病人进行康复。因此,为了迎合教学一体化案的教学理念和掌握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实际运用情况,护士教育的老师需要对学生采用一对一实际操作这种考试模式。这种新型的考试模式虽然会耗费护士老师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但是能真正地起到检测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实际消化情况。并且,采用这种一对一的实际操作考试,会激发学生在学习的时候不止停留于学习护士理论知识的层面,内化他们所学的知识。真正有效的学习是学以致用,一对一实际操作考试能加强学生对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帮助他们以后踏上工作岗位之后,更好的适应护士工作。
总结
随着社会医疗水平的发展,社会对护理康复的需求越来越大,对护士的工作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为社会输送更多的优秀护士人才,进行护士教育的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贯彻落实教学一体化案的有效课堂实践,帮助提升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本文主要对基于教学一体化案的有效课堂实践进行研究。首先,简要介绍了教学一体化案的重要性;其次,论述了教学一体化案在课堂实践中的方法;最后,对本文的研究内容进行了总结。
参考文献
[1]李原.教学一体化环境:教学发展的助推器[J]. 现代教育技术,2011,02:152-154.
[2]肖伟才.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1,04:81-84.
教学设想:
《唐诗宋词选读》分为12个专题。在第二专题“声律风骨兼备的盛唐诗”后,专设了第三专题“豪放飘逸的李白诗”,该专题有4首诗,2首教学篇目,2首学生自学或老师选教。本课要学的两篇系自学篇目。学习过程中主要解决三大问题:
1、读懂,理解字词句子;
2、理解诗歌的情感思想;
3、领悟表现手法和基本风格。学习中以诵读为主,在多读中逐渐推进学生的领悟能力;配以适当的赏析题,引导学生走上探讨之路。
专题目标:
1、增进对李白个性的了解,对李白诗歌风格的了解。
2、了解古体诗的样式,理解诗歌的内容。
2、体会并赏析诗歌里的思想情感。
3、领会本文的想象奇特和比喻、对比、夸张等修辞手法的运用,感受李白诗歌浪漫主义风格。
4、背诵。
教时设置:1教时
过程:
一、导入
《将进酒》是汉乐府曲名,多写饮酒放歌的情怀。李白这首诗虽用了旧题,但自创新意,跳出了前人的窠臼,把饮酒和对黑暗现实的批判结合起来,从而在一定程度上赋予这个历来被许多诗人歌唱过的诗题以积极的内容。
置酒会友,乃人生快事,又恰值“怀才不遇”之际,于是乎对酒诗情,挥洒个淋漓尽致。诗人的情感与文思在这一刻如同狂风暴雨势不可挡;又如江河入海一泻千里。
时光流逝,如江河入海一去无回;人生苦短,看朝暮间青丝白雪;生命的渺小似乎是个无法挽救的悲剧,能够解忧的惟有金樽美酒。这便是李白式的悲哀:悲而能壮,哀而不伤,极愤慨而又极豪放。表面上是人生易老的在感叹,骨子里是怀才不遇的悲愤。理想的破灭是黑暗的社会造成的,诗人无力改变,于是把冲天的激愤之情化做豪放的行乐之举,发泄不满,排遣忧愁,反抗现实。
二、写作背景
李白写这首诗时,大约是在被“赐金放还”后的七八年。写《梦游天姥吟留别》时,还是刚刚离开京城,多少还有点幻想,幻想有一天突然圣旨到,宣李白进殿,可是等了这许多年,他已经完全失望了,于是看破红尘,借酒浇愁,写下这首惊天地、泣鬼神的巅峰之作。
三、朗读
1、注意读音
将进酒()金樽()烹羊宰牛()钟鼓馔玉()恣欢谑()
2、听读
3、自读
四、理解
1、理解下列词语,和同学交流,准备老师提问
将进酒——高堂明镜——人生得意——金樽——会须——钟鼓馔玉——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径须沽取——歌一曲
2、班级交流
(将进酒——古体诗汉乐府曲名,多写饮酒放歌的情怀。
高堂明镜——在高堂上对着明镜。
人生得意——这里指朋友聚会的得意之事。
金樽——酒杯。
会须——正应当。
钟鼓馔玉——泛指豪门贵族的奢华生活。钟鼓,指富贵人家宴会时用的乐器。馔玉:精美的饭食。
陈王昔时宴平乐——曹植过去曾在平乐观大摆酒宴,和朋友畅饮。
斗酒十千恣欢谑——斗酒十千,价格很高的酒;恣欢谑,恣意畅饮,只求欢快。
径须沽取——径须,直接;沽,买。
歌一曲——劝酒辞。)
3、进一步理解诗歌的语言,请用现代散文串通全诗
(你难道没有看见,汹涌奔腾的黄河之水,有如从天上倾泻而来?它滚滚东去,奔向东海,永远不会回还。你难道没有看见,在高堂上面对明镜,深沉悲叹那一头白发?早晨还是满头青丝,傍晚却变得如雪一般。因此,人生在世每逢得意之时,理应尽情欢乐,切莫让金杯空对皎洁的明月。既然老天造就了我这栋梁之材,就一定会有用武之地,即使散尽了千两黄金,也会重新得到。烹羊宰牛姑且尽情享乐,今日相逢,我们真要干杯三百。岑夫子,丹丘生,请快喝不要停,我为你唱一首歌,请你们侧耳为我细细听。在钟鼓齐鸣中享受丰美食物的豪华生活并不值得珍贵,但愿永远沉醉不愿清醒。自古以来那些圣贤无不感到孤独寂寞,唯有寄情美酒的人才能留下美名。陈王曹植过去曾在平乐观大摆酒宴,即使一斗酒价值十千也在所不惜,恣意畅饮。主人啊,你为什么说钱已经不多,快快去买酒来让我们一起喝个够。牵来名贵的五花马,取出价钱昂贵的千金裘,统统用来换美酒,让我们共同来消融这无穷无尽的万古长愁!)
五、赏析
先思考,再和同学交流,准备班级发言
1、开头四句读起来有怎样的感觉?又有怎样的含义?
(开头四句读起来,气势雄浑而豪放。以黄河起兴,写河水奔涌,一去不返,喻示时光流逝迅疾,人生由青春至衰老不过“朝”“暮”间事。以河水一去不返喻人生易逝,又用反衬——以黄河的伟大永恒 衬托生命的渺小脆弱,更从空间和时间两方面夸张。这几句包含天地人生,气魄巨大,表现出一种慷慨悲伤的情感?)
2、李白一向非常自信,“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他的积极用世的态度也非常明确,本文中也有一句表明他的自信和期许,找出来并赏析。
(“天生我材必有用”,相信自己一定能作出一番事业。这种诗情体现了诗人的旷达
豪放,实际上在残酷的现实面前,只能算是一种自我安慰。)
3、“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这两句蕴涵着李白怎样的情感?
(钟鼓馔玉,是达官贵人的生活,一般人当然是羡慕不已的,但李白对他们不称贵,实际是对权贵们的一种蔑视,这是封建社会的读书人最可宝贵的性格。当然李白在蔑视权贵的同时,一种难言的惆怅也在心中涌动,他想通过借酒解愁,长醉不醒来回避痛苦,事实上只能是“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表面上开怀畅饮,实际上愁箭穿心。)
4、有人说这首诗在感情上大起大落,试分析。
(悲→ 欢→愤→狂→愁。开头四句写悲,悲叹人生短暂。以下六句写欢,朋友聚会,转悲为欢,开怀畅饮。下六句写愤激之情,待到酒宴开始,诗人举杯劝饮,他的感情突然由欢乐转为愤激,这是因为他要借此把长期郁积在胸的不平之气一齐宣泄出来,他鄙弃那结党营私,排斥贤能的豪门贵族集团,还想到了“古来圣贤”,为他们惋惜乃至抱不平。结尾写狂放之情,要将一切价值昂贵之物都拿来“换美酒”,真是狂放到了极点。最后一句又回到愁上来。全诗形成了一个环形结构。)
5、从这首诗的哪些语句你能读出李白的豪放飘逸的诗风?
(诗中的有些夸张写法是凭借数字来表现的,例如用“一饮三百杯”表现豪饮,用“斗酒十千”表现酒价的昂贵,用“万古愁”表现愁的深广;有些则属于感觉的夸大,如“黄河之水天上来”极言黄河源头之高,“朝如青丝暮成雪”极言人生短促。诸如此类的夸张句都有力地说明诗人横放杰出,用辞大胆,他人莫及,也表现了他那豪放飘逸的诗风。)
【摘要】备课是一项常规工作,更是一项具有创造性的工作。它是课堂讲授的前提,是上好一堂课的先决条件,对于保证课堂教学的效果有着直接的意义,但是现在备课存在不小的弊端,备课无形中已成为一种形式,一种任务,一种负担。我校开展的“学案导学”研究,把备“教案”变为备“学案”,把教学的立足点,课堂的支撑点由教师“教”转向学生“学”,实现了教学案一体化。本文主要从学案与教案的区别,从学案备课的操作过程,以及学案备课的管理评价方法三个方面透视教学案一体化的备课改革如何体现备课的有效性。
【关键词】学案 过程 管理 评价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要做好任何一件事情,都要预先有准备,有了准备,就可以获得成功,没有准备,就会遭到失败。备课是教师最起码的教学活动议程,如果把课堂教学比做一座大厦的建筑工程,那么备课就相当于大厦基地的选定,它是课堂讲授的前提,是上好一堂课的先决条件,对于保证课堂教学的效果有着直接的意义。但在平时的常规调研中,发现备课并没能体现出它应有的作用与地位,存在着不小的弊端。
1、“拿来主义”是不少教师惯用的做法。有的是抄教案集上的,有的是网上下载的,有的是以往自己老备课本上的,很少有个性的张扬,很少用自己的头脑去思考,缺少创造性(除了一些公开课的教案是精心打磨的)。
2、注意了“显性备课”──抄写教案,应付检查;忽略了“隐性备课”──解读钻研教材,课外查找有关的信息资料等。
3、没有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正确的备课观。教师作为学习的组织者、参与者,没有充分考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没有把学生看作我们备课的出发点和归属点。
4、备课的功能由“服务于教学”异化为“服务于检查”。教师的教案备得详细、周到,主要目的还是应付检查,真正落实到课堂教学之中,往往会放任自流,出现了教案与课堂教学分离的现象„„无形中,备课已成为一种形式,一种任务,一种负担。
美国著名的教育心理学家加涅认为教学活动“是为了促进学习而设计的”。新的教育教学改革也要求尽快从目前教师备课流于形式的误区中解脱出来,引导教师把精力放在研究教材上,放在研究学生上,放在研究创新教学方法和策略上,放在构建新的教学结构和模式上,变应付型教案为实用性教案,使备课更有效开展、更富有活力。
我校开展的“学案导学”研究,用“学案”的形式在理念与实践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把备“教案”变为备“学案”,把教学的立足点,课堂的支撑点由教师“教”转向学生“学”,实现了教学案一体化,提高了备课的有效性和实用性,也改变了教师的教学方式与学生的学习方式,有力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一、透视学案,感悟备课有效性
(一)学案的界定
“学案导学”教学模式是以学案为载体,以导学为方法的教学活动,是培养学生能力,突出学生自学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注重学法指导的教学策略。在“学案导学”的教学模式中,“学案”是载体,作为载体的“学案”它是教师根据课程标准,结合教材、教参等文本信息,在充分把握学情的基础上,通过集体备课,汇集学科教师群体智慧设计融入教师个性教学特点而成的学生学习活动的一个“学习方案”。
(二)教案与学案区别
传统的备课以“教”为中心,真正的备课应该以“学”为中心。一份有质量的教案,既应为教师教的服务,也应为学生的学架桥,它必然是师生共同揣摩、双向交流、相互沟通的产物。学案与传统教案相比有它独特的魅力,从而也凸显了备课的新理念。
1、备课从封闭走向开放:传统“教案”是老师自备、自用,是老师工作的脚本。没有学生的参与,缺少公开性和透明度,学生对老师的教学意图无从了解,上课只能被动学习。我们把传统的“教案”改为逐步指导学生自主学习的“学案”以后,学生必须在课前自主、合作完成学案,通过完成学案了解学习目标,知道了学习方法,从而课堂学习的效率。所以学案不会向教案那样再束之高阁,成为应付检查的资料,它成了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伙伴与老师,从而也使教师的备课从封闭走向了开放。
2、备课从教师转向学生
由教案到学案是教师的主体地位向学生的主体地位转变的重要体现。教案主要从教师自身如何完成教学任务以及怎样传授的角度来考虑,重在解决“教什么”、“怎样教”的问题。即以老师和课本为中心,更多是考虑教师如何把课本知识内容讲得准确无误,精彩完美。
学案主要从学生的角度,从学生的学习实际考虑,帮助并促进他们自学,所解决的重点问题是“学什么”、“怎样学”,力求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上来。它能让学生知道老师的授课目标,意图,让学生学习能有备而来,给学生以知情权,参与权,也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建构知识能力的一种重要媒介。它有利于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指导学法,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促使教师由施教者变为学生学习的帮助者和促进者。
3、备课从应付走向实效
现在常态的备课活动,已不再能体现备课的真正目的,大部分老师已把备课当成了一项任务,特别是有的老师照抄教案,依赖别人,只会导致教学平庸化,失去了备课的实用性。而“学案”的编写更关注内容,它不是教案的翻版,它一方面要帮助学生将新学的知识与已有的知识经验形成联结,为新知识的学习提供适当的附着点,另一方面也要对帮助学生对新学的知识进行多方面的加工,以利于学生形成更为牢固的知识体系,另外还要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新知识的方式方法。因此,学案实质上是教师用以帮助学生掌握教材内容、沟通学与教的桥梁,具有“导读、导听、导思、导做”的作用。它的编写过程是就是一个探究性的活动,减少了教师的无效劳动,增强了备课的实用性。
二、关注过程,促进备课有效性
变“教案”为“学案”,使教学案一体化,这一备课改革,不是表面上形式的改变,而是提高教师钻研能力,合作精神的体现,它更注重备课的过程。它关注隐性备课,体现个人备课和集体备课,课前备课和课后备课的有机结合。从我们的具体操作管理过程中,可以透视出学案备课不是简单的形式上的改变,它是一项工程,它是一次提升,一次褪变。
(一)个体备课,钻研教材
编写符合学生的学习的学案,课前个体备课是基础。教师必须对教学内容进行个性化的解读和思考,没有过高的要求,但要的是做好每一步。我们要求教师一看,看教材、教参、作业本、以及相关的资料;二做,做一做课后作业、做一做作业本;三想,在对重点难点的进行仔细分析的基础上,思考基本的教学思路,找到引导学生学习的方法。四写,在学期前明确每位老师钻研的重点内容,要求教师在个体备课时,做精一单元。单元内容分析,单元重点难点分析,课时教材分析,重点难点突破方法,设计好本单元的所有学案,提出自己的思考、经验、困惑„„
(二)集体备课,求同存异
在个体备课的基础上,我们认真组织集体备课活动,最大限度地发挥集体备课的功能。我们把集体备课的功能定位在研讨并解决问题,修改打造优质学案上。具体内容:(1)以单元为单位,由一主讲人(个体备课时已明确),就一单元的教材进行解读分析,年段组其他老师共同讨论补充,(2)讨论交流本单元学案设计的一些重点难点问题,打造共享学案。(3)讨论交流反馈上周教学及学案编写、使用情况。
这样的集体备课,有利于教师在个体钻研的基础上,自我反思,发现问题,探究问题,依托群体智慧扫除除障,释疑解惑,就有利于避免个体备课中照搬照抄的现象,使每个教师都积极参与,在交流中获得共识,在争论中深化认识,真正提高备课的有效性。
(三)结合实际,形成个案
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教师个人再结合本班的特点和情况,结合自己平时的教学特点,发挥各自的主观能动性,对集体备课中形成的学案进行修改、补充、改正,形成适合本班学生使用的个性化学案。个性化学案充分考虑和适应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能力和知识水平,使学案具有较大的弹性和适应性。
(四)检查学案,了解学情
所谓“有备无患”,“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就像没有准备的战役必败,不了解学生的起点也是课堂的悲哀。每一堂课前,都应该首先了解学生的学情。我们以往的备课,比较注重教材分析,缺乏学生起点状态分析,“学案导学”研究中,我们提前把学案发给学生,在学生自主合作完成学案的基础,教师及时了解学案完成情况。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学习方法和能力水平;了解学习新知识可能出现哪些思维障碍以及认知难点是什么;了解学生对即将讲解的内容的兴趣和困惑„„关注了课堂学生的起点,课堂才会更有效。
(五)动态备课,实现一体
学案融教路与学路为一体,但学案毕竟是学生学习的方案,它与一般的教案有一定的区别。当教师设计好学案,将预先设计好的学案发给学生,学生自主学习后,教师还要在此基础上,进行动态备课。也就是在充分了解学情的基础上,就教学的重点或难点突破的方法以教案的形式反映出来。动态备课,不用像老备课那样面面到,重点关注的是教学重点难点的突破过程与方法,或者是你对学案设计前教学思路的一些调整。可以写在学案边上,也可以另行备。
(六)教后反思,修改学案
教后反思,是教师教学过程不可缺少的一个必要环节,既是上一个教学过程的结束,又是下一个教学过程的开始。它能够补充完善教案,积累教学经验,提高备课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教学实践后我们及时引导教师反思学案设计,动态备课后课堂实施情况,并要对学案进行总结、修改、补充,及时跟进。这样将有助于教师同时并重教与学,有助于教师在实践中不断学习,在反思中不断成长。
三、改变管理与评价策略,提高备课有效性
备课改革必然引起备课管理的变革。过去,备课检查流于形式,局限于数量和篇幅,这种做法,脱离了对教案实用性的评价,严重束缚了教师的手脚,扼杀了教师的创新意识,因此,在改变备课形式的同时,我们的备课管理改革也同时跟上。我们具体作法如下:
(一)制度保证
要提高学案备课的有效性需要制度作为保证,我们先后出台了“‘学案导学’实施意见”、“常规补充要求”,在意见和要求中,对以上个体备课,集体备课,等多个操作层面,都有明确的规定和要求。特别是集体备课,因为学校下面有好几个教学点,在时间上难以保证,开展“学案导学”研究后,学校出台了确保集体备课实效性的有效策略:定时间,双周的二四作为集体备课时间,(期初排课堂时不安排老师的课务);定地点,固定集体备课的地点,集中到本部。这样便于集体备课及时开展;定内容:期初制定好集体备课的内容与方法。
(二)深度参与
课程改革是一个系统的工程,除课程、教师、学生外还需要学校管理的深度参与。在传统的教学常规管理中,我们虽然把认真备课放在常规管理的首位,由于诸多原因的影响,备课的管理放在了教学的后期或阶段进行检查。开展“学案导学”研究后,我们学校成立了“学案导学”备课管理小组,由校长亲自牵头,教导处主任、教科室主任任备课组长,具体负责指导落实,各年段组长任组员具体操作实施,组织好年段组的每次备课交流活动。备课的常规管理也由后期检查转变为前期及过程的深度参与。对于提高教师备课的有效性有了一定的保障和监督。
(三)多元评价
1、学生参与
真正的备课应该以“学”为中心,以学定教,把学生置于教学的出发点和核心地位。那么真正的备课检查也应有学生的参与。我们的备课检查与调查了解学生使用学案情况相结合,通过“学案编写与使用情况”的问卷调查,交流讨论等形式,从学生层面,透视教师学案设计是否符合学生的兴趣,是否有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通过这种调查,了解了教师的备课是否有利于学生的学,了解了教师的备课是否有利于提高课堂学习效果。
2、同伴互评
备课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是一项工程,除了“显性”的教案外,备课过程中的钻研教材、发现问题、搜索信息、整合资源也是看不见的备课,也就是“隐性备课”,在我们的备课检查中,我们也很关注教师在平时的一个动态备课过程,特别是在二周一次的集体备课中,我们把检查的权利给了每一位参与备课的老师。通过老师的相互评价,了解教师在整个备课活动中,是否能积极参与,是否主动交流讨论,是否有自己的独特理念,从而达到相互学习、评价、监督的目的。
3、结合课堂评价
备课评价标准、评价体系不当,容易使评价结论失真,打消教师的积极性和上进心。《省义务教育教学管理指南》对于备课的检查有明确要求:备课检查要与课堂教学调研相结合,重点考察教师的教案设计与课堂教学的一致性。因此,结合实际,我们也提出了新的备课的评价标准:备课检查与课堂调研相结合,重点考察教师的学案导学的课堂效果。重点关注课堂上的教与学用不用学案,看学生学得是否高兴、主动、深刻,看教师教得是否轻松,看课堂的实效性。检查备课与课堂评价有机结合,从而真正体现了学校对备课管理调控的意义。
(四)激励提高
教师和学生一样,同样希望得到他人的表扬和鼓励。因此,在平时的备课检查中,我们以表扬和鼓励为主,最大限度地调动起教师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检查教师的备课时,给教师多一些鼓励性评价,肯定她参与备课改革的积极性,哪怕只是只言片语的评价和表扬。在检查考核的基础上,对学科备课表现突出的树立典型,表彰先进,每学期评出十佳标兵,促进学案备课更有效地发展。
今年刚刚召开过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全会高度评价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5年来改革开放的成功实践和伟大成就,研究了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认为改革开放是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党和人民事业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推动个人不断进步、全面发展的不竭动力。
质量是我们私立学校的生命线,不注入新鲜的血液,不创新、不改革 要想实现学校的跨越式发展那只能是一句空话。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严重阻碍了学校的快速发展,边上的外语、二中、安中等几大学校一直虎视眈眈,宏大将面临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朱校长临危受命,结合江苏杨思、山东杜郎口的经验,给我们学校带来了新鲜的“血液“------进行“教学案一体化”改革。
“以学生为主”课堂教学模式的创建和研究已经蔚然成风,其中典型的有杨思的“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杜郎口的“三三六”教学模式给了我们启示:实现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之间的和谐统一是教学研究的关键,如何实现学生的自主探究和有效学习则是我们打造高效课堂的前提和关键。传统教案教学普遍存在两种倾向,一是教学的单向性,即以教师和课本为中心,更多考虑如何把课本内容讲得精彩完美,而忽视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二是教案的封闭性,即教案是教师自备、自用,没让学生参与,缺少透明度和公开性,学生在课前对教师的教学意图无从了解,上课只能被动学习。在当今教学改革中,又出现另一种极端,过分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弱化教师的主导地位,只注重课堂的活跃场面,忽视教学的最终效果,一些课堂改革表面上搞得轰轰烈烈,却难以取得实效,其原因在于只看到学生的自主意识强,却忽视了学生的自主能力弱,而自主学习能力的形成和提高离不开教师的指导,为此在朱校长带领下,我校把传统的教案改革为“教学案一体化”模式,以促进优质高效课堂的打造。
由于我任教师间不是很长,在座的可以都可以说是我的前辈,我在这里就谈谈我对“教学案一体化”的体会,权当抛砖引玉。
1对于社品这一门学科,“教学案一体化”非常有必要。在以前每次考试监考的时候,总会发现这样几位学生:做题时先翻书本一边,翻不到再翻参考资料,还是翻不到再打开以前试卷寻找,最后还是回到书本。浪费了大量的时间。原因何在?学生教材不熟悉。而采用“教学案一体化”之后,学生通过自己自主学习,先了解的书本的大概知识,形成了整体的框架结构,自己完成自主学习任务。从中,学生已经预习了书本一遍。再加上题目的巩固,那么,一些简单的基础的知识比较牢固的印在学生脑子里,下次就可以快速的完成简单的题目。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我们设置的自主学习任务较为简单,使一些成绩基础较差的学生也可以感受成功,提高他们自信心,激发了他们的兴趣,使他们热爱上这门学科,并且可以在社会上身体力行。
2.“教学案一体化”也节省了教育资源。记得在八月份教研会的时候,提出要“三步教学法”时候,我们都感觉不大可能在我们思品这一门学科内实行,因为《历史与社会》是一门“以时间为经,以空间为纬,以人类社会特别是中国社会发展为主轴,以综合认识现代社会基本问题为立足点,整体设计目标的递进关系和内容的逻辑顺序”的综合性学科,一堂课信息量大,我们担心 5分钟时间学生预习,十多分钟时间练习,只剩下20多分钟时间能否完成教学任务。然而,实践证明,这种担心完全没有必要,学生在经过自主学习之后,书本简单的知识基本已经掌握,我们就不必再在这上面花大量的时间做笔记,这就可以节省足够的时间让学生对所学的知识进行联系巩固。既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又可以使学生牢固掌握所学知识。利用“教学案一体化”可以使我们在课堂时间就完成教学任务并巩固学生知识,不用占用学生课后时间,一举多得。
2“教学案一体化”利用效果的好坏主要在于它的配套措施:“四一跟踪”一课一练习,一天一清查,一周一小结,一月一验收。重点在于抓学生课后的落实,课后不断的重复的练习。社品是一门比较特殊的学科,说它不重要?可它是一门中考科目,说它重要?可它却是一门开卷的学科。学生必然不会在这门学科上多花功夫,所以如何课后落实所学知识成了我们的一个难点。因此,我们主张协助学生构建自己的框架。学生学情不同,基础不同,理解知识不同,所以让学生在课外花一点时间,对我们所学的本课知识结合自身情况进行总结,把知识框架或要点书写在书本目录。除了这,我们还要落实好教学案课后跟踪和周练。我们学校生源相比其他城里学校较差,有点学生同类型题目可以连错10多遍,所以,我们要不断的重复,不断的练习,加上周练辅助,使学生知识点可以牢牢巩固在脑子里。
3社品是一门联系社会非常紧密的学科,然而我校是一个封闭的学校,学生没有途径去了解外界的信息,特别是当今社会的时政热点。而中考试题往往是以当今时政热点为背景,学生对材料的热点不敏感,熟悉导致中考失分时有发生。我觉得王老师的做法就非常值得我们社品组学习:每节上课前早几分钟去教室,给学生播放1-2条新闻让学生们根据这条新闻假如你是出卷人会出什么题目。既增长了学生的见闻,又落实学生的知识点。我们应该学习并大力推广。
当然,“教学案一体化’的实施,我们也存在的一些困难:
1.由于是第一年对教学案一体化的编写,一切要重头开始,所有的例题基本需要电脑录入,我们教师除了花大量时间编写教学案外,还要将教学案所有题目先做一遍后再开始备课,设计教学ppt,感觉工作量非常之大,特别是我们社品教研组,教师王老师,陈老师,雷老师都是在超工作量下进行的.但这个问题在我们第二年应该来说会轻松点。
2.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教学案的保存工作有待提高:学生由于以前没有自主学习的习惯,再加上有的学生自觉性不高,有些学生预习不到位,甚至有些学生没有预习,使教师在教学中难以把握教学的度; 学生全保存有难度,经常一做完题导学案就夹杂在书本中,随便丢弃,到月底检查不全。就算给有点学生用双面胶粘上也还是会丢。
问题出现了,我们共同研究,不断用成功的实践来不断完善.我想方法总比困难多.在编写与使用过程中遇到许多的困难,但大家只要尽心尽责,团结一心,付出努力,问题总会解决。
关键词:学案教学,价值诉求,内容分析
一、问题的提出
研究学案教学, 首先需要探明新课改以来学案教学为什么会在教学实践领域大面积推开?这就涉及学案教学的价值诉求问题。教育改革的价值诉求是指“教育改革在酝酿、开展和推进过程中所表现出的对某些价值观念的偏爱和追求, 教育改革的价值诉求决定着教育改革的目标、内容和具体的策略选择。”[1]学案教学的价值诉求, 是中小学教育工作者对学案教学价值的理性认识以及对学案教学成效的合理期待。
揭示学案教学的价值诉求非常之必要, 这是因为学案教学的关键词是“学案”, “学案教学”在名称的表达上既没有核心价值的明确体现, 也没有教学程序的直接说明, 它以“课程资源”或“教学条件”为关键词来命名。学案是一种课程资源, 或者说是这种教学模式必备之教学条件, 是该教学模式在实施中必须使用的工具, 这种命名方式使我们从字面上不易看出学案教学所蕴含的教学理念, 它隐藏在背后的价值诉求也往往被忽略, 甚至被误解与讹传。
要知道学案教学的价值诉求, 我们必须从一线教育工作者的心理去寻找答案的线索, 即了解他们开展学案教学的目的是什么, 从他们的真实想法中去寻找一脉相承的共通的教育理念。
二、研究方法
(一) 为什么要做内容分析
内容分析是对文献的内容客观而有系统的量化, 依据对文献内容的定量描述来判断某方面事实的研究方法, 它建立在对现有的文献资料或传播内容的定量分析基础上, 旨在揭示文本内容背后隐藏的不为人知的人的行为、态度和价值观念, 有助于把定性和定量研究有机结合起来。
探求学案教学的价值诉求问题为什么要作内容分析?我们知道, 学案教学是在新课改推行过程中全国各地大面积出现的教学改革现象, 全国许多学校都在尝试, 取得明显成效的学校亦不在少数。探究学案教学的价值诉求, 最适宜的研究方法当然是到那些推行学案教学的典范学校去开展实证研究, 比如进行教师和学生的问卷调查、深度访谈、课堂观察等。但由于时间、条件的制约, 暂时不可能全部成行, 所以采用内容分析就可以作为一种替代性的研究方法;至少在目前看来, 内容分析可以算是相对最合宜的一种研究方法, 因为这种方法首先可以保证研究样本的真实性、代表性、充足性, 因而亦有可能保证结论的可靠性。
(二) 研究对象
笔者在前期研究基础上, 经过整理、分析, 筛选出三种资料作为分析对象。 (1) 权威性报刊上的新闻报道14篇 (1999—2012) 。报刊包括《中国教育报》《中国教师报》《中小学管理》《上海教育》《北京教育》 (普教版) 等。之所以选择这些报刊, 是因为它们是政府教育主管部门主办的综合性的教育刊物, 是国家和地方教育领导机构从思想上、政策上、业务上指导全国或地方教育工作的重要舆论工具, 在教育界具有广泛的影响, 这些刊物上刊载的关于学案教学的新闻报道有较强的代表性。 (2) 来自“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 (CSSCI) 来源期刊上刊载的经验介绍性质的文章 (1999—2012) , 即开展学案教学的学校的领导、教师及当地教研员撰写的, 关于该地区、该学校进行学案教学情况的经验介绍或专题报告性质的文献, 共19篇。之所以选择CSSCI来源期刊, 考虑到这些期刊的权威性和学术质量。 (3) 调查访谈得到的第一手资料。包括浙江宁海县西店中学“课堂工作纸”调研报告、东庐中学的“讲学稿”改革成果报告、连云港“三案六模块”教改情况访谈实录、天津静海县高中学案导学情况访谈实录, 这4份资料是笔者实地调研所得, 真实性程度较高。总之, 这37份资料中涉及的33所学校 (或地区) (1) 就构成了本次内容分析的样本。
(三) 指标编码
“为什么要推行学案教学?”无论是校长、教师或教研员都异口同声地回答:“为了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接下来要问, 如何才能“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答案是“倡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 落实到课堂教学, 就是扭转课堂上灌输式的教学形态, 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比如, 山西新绛中学校长宁致义说:“课堂上应该让学生多学, 让教师少讲。为了做到这一点, 我们让老师为学生提前写一个‘自学指导’, 然后根据学生自学的情况进行讲授, 那个时候已经有了‘学案’这个词。我们就把为学生编的‘自学指导’叫做‘学案’, 为了区别于教师只凭‘教案’上课的课堂, 我们把有‘学案’的课堂叫做‘学案课堂’。”[2]这一答案也得到了当下为数不多的关注学案教学的理论工作者的认可。比如, 有专家在评价江苏沭阳高级中学的“学案法教学”时指出, 学案法教学模式的提出依据了教学实践的需要, 着意于把学生推上学习主体的位置, 致力于实现由“要我学”向“我要学”的根本性转变。[3]
学案教学是新课改背景下大面积出现的教学改革现象, 必然受到新课改理念的驱动和指引, 又会具有新时期教学改革的特点。教师教学行为的变化和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善是本次课改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志, 学案教学作为教学层面的改革, 必然重视这二者的改善, 而教师教学行为的变化和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善必然通过课堂教学得以实现。同时, 必须承认和面对教育改革的功利主义价值诉求, 重视升学率、追求考试成绩也是一个绕不开的问题。
基于此, 我们分出六项指标, 并依据这些指标进行了分类和编码, (1) 贯彻新课程的理念:贯彻素质教育思想;实践以学定教理论; (2) 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改革以教为主的课堂, 建构以学生为本的课堂;转变课堂教学结构;改变教师教学行为; (3) 改善学生学习方式:培养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4) 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对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 强调教学研一体化观念, 打造教师自主发展的研修文化; (5) 规范办学 (教学管理) 的需要:完善集体备课制度, 改变教师管理与评价机制, 开展自主型班集体建设, 建立新型教学保障机制; (6) 提高考试成绩:义务教育学业水平测试;高考升学率。
对上述指标的判定主要根据内容分析样本中对学案教学的目的、意义、价值的描述和作者所报告的事情来推断。
从诸如“改革就是要对传统课堂进行流程再造, 实施‘问题解决式’课堂”的语句中, 我们可以推断, 作者突出学案教学转变课堂教学结构、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价值诉求。
从“只有深化课堂教学改革, 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和效益, 在实践中改变、改善教师的观念和行为, 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才能真正落到实处”、“把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打造高效课堂作为深入推进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的突破口”[4]等语句中, 我们可以推断, 作者突出学案教学贯彻新课程的理念、注重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价值诉求。
从作者描述的具体事件中, 可以看出学案教学对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追求, 例如, 山西灵石二中一堂初一语文课, 课上教师让学生“自编学案”, 主要环节是 (1) 学生自读课文; (2) 学生找出自己认为最有价值的问题, 初步形成个人学案; (3) 在个人学案的基础上, 形成小组学案; (4) 全班形成共案, 教师组织全班对现场生成的各种问题进行整理和归类; (5) 解决共案中的问题, 采用小组挑战赛的方法。[5]
从作者强调“从教师专业发展层面上说, 基于‘课堂工作纸’的教师备课改革, 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 也提高了教学质量方面的成效, 为教师快速成长指明了一条道路”[6], 我们可以推断, 作者突出学案教学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价值。
从“加强常态课管理, 实施推门听课制度”、“多渠道了解学生作业量及教师授课情况”、建立“教师年度考核激励制度”[7]这样的语句中, 我们可以推断, 作者突出学案教学对规范办学 (教学管理) 的追求。
从“运用学案教学四年来, 灵石四中连续四年获得综合质量考评第一名……中考优秀率由2004年的22.3%提高到39.2%, 高中达线率由2004年的40.9%提高到68.5%, 质量和声誉全面提高”这样具体事件的描述中, 我们可以推断, 作者认为开展学案教学对提高考试成绩有重要意义。
三、结果与讨论
笔者对上述六项指标的相关变量进行了频次统计, 结果如下:
通过内容分析, 我们发现学案教学的价值诉求可分为六项指标来加以衡量, 也说明学案教学的价值诉求涉及学校教学改革各方面的因素。影响学校教学改革的因素可以划分为教学系统、管理系统、人的系统、文化系统以及评价系统[8], 因此, 揭示学案教学的价值诉求, 需要探讨这六项指标与影响学校教学改革的各种因素之间的关系。参见下图。
1.人的系统
人的系统主要包括学校领导、教师、学生等人的因素, 他们是学案教学的承担者, 是学校教学改革的关键, 主要包括转变学生学习方式和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两方面。一方面, 转变学生学习方式是指新课改倡导的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样本提及的学案教学有一些共同特点, 如学生课前依案自学, 课上小组合作, 展示学习成果, 开展师生、生生对话, 丰富学生的学习活动等。另一方面, 学案教学对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 数据显示, 该项在调查中获得了88%的高认同度, 说明样本认可开展学案教学能够提高教师专业水平、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其中突出对新手教师培养的重视。
2.教学系统
教学系统因其在学校工作中的中心地位, 发挥着教育教学的核心功能, 从这个维度讲, 提高教学质量是学案教学核心的价值诉求。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是贯彻新课改理念的直接体现, 当前课改的瓶颈在于课堂教学的低效, 要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就需要改变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结构, 要改变这种课堂教学结构必须首先改变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 改变教学行为光靠讲道理肯定不行, 需要借助一些外力或工具, 而这个工具必须有助于让学生多学、教师少讲, 经过摸索最初的改革者们创造出了学案。学案教学致力于扭转“授受式”的传统课堂, 建构“对话式”的新型课堂, 营造以学生的学习为本位的课堂。
3.管理系统
学校管理系统在学校改革规划、实施以及调控中发挥领导、组织、保障等作用, 从这个维度讲, 学案教学的价值诉求体现为规范教学常规管理, 包括备课制度的建设、教学评价制度的完善等。编制学案一般是“个人主备, 形成初案, 集体研讨, 优化学案”, 所以有97%的样本认为学案教学可以完善集体备课制度, 但是必须明确, 学案教学需要依赖集体备课制度, 而完善集体备课制度并不是学案教学的初衷。同时, 改变教师管理与评价机制、建立新型教学保障机制的赞同率都不是很高, 说明规范教学管理并不是学案教学主要的价值诉求。
4.文化系统
学校文化系统既包括学校既有传统, 也包括学校在实施某一类型教学改革时所建构的文化背景条件, 目前主要是新课程改革所蕴含的教育文化在学校的传播和影响。因此谈到学案教学的价值诉求时, 调查对象几乎都会强调对新课程理念的落实。样本中大多提到“以学定教”“先学后教”“以生定教”“为学而教”“因学而教”“以学促教”“能学不教”等诸如此类的说法, 说明学案教学的改革者们对“学生学习”的重视, 这与新课程追求“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之理念是一致的。
5.评价系统
教学评价系统是教学改革中与目标及结果相关的因素, 一般包括学生学业成就评价与课堂教学评价, 这里讨论学案教学的价值诉求, 指的是对学生学业成就的评价, 而且是指义务教育学业水平测试或中考、高考这一类的高利害评价, 对此调查对象的认同度高达88%。
四、结论
1.探讨学案教学的价值诉求, 需要和影响学校教学改革的因素关联起来考虑, 将其放到教学系统、管理系统、人的系统、文化系统以及评价系统中加以整体考查。
2.探讨学案教学的价值诉求, 需要从开展学案教学的初衷或目的出发, 来寻找这个问题的答案, 学案教学的价值诉求应当与“为学而教”“以学定教”的思想相关联。
3.学案教学具有多方面的价值诉求, 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是学案教学核心的价值诉求, 即实践“以学定教”思想, 改革以教为主的课堂, 建构以学生为本的课堂。
4.学案教学的价值诉求根本上是“为了学生更好的学习”, 它试图创造一个改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工具, 寻找一个课堂教学重建的“支点”。
学案教学为什么会迅速走红?不少研究者和实践者认为, 许多学校推行学案教学主要是看中其能迅速提高考试成绩的神奇效果。这是一种教育改革中的功利主义价值诉求, 上面的统计结果也证实了这一点。但是我们不能认为这是学案教学唯一的甚至核心的价值诉求, 如上研究表明, 学案教学的价值诉求有与新课改理念相吻合的地方, 我们需要辨识其价值诉求的合理内核。
参考文献
[1]石中英.30年教育改革的中国经验[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 (5) :28.
[2]叶飞.山西新绛中学校长宁致义:从课堂的流程再造开始[N].中国教师报, 2010-5-10.
[3]杨启亮.为学而教:实践中的教法变革—兼评江苏沭阳高级中学的“学案法教学”[J].江苏教育, 2001, (10) :6.
[4]“活动单导学”小课堂演绎大课改—如皋市教育局局长金海清专访[J].江苏教育研究, 2009 (, 10C) :7.
[5]中小学管理编辑部.山西课改观察—我们的视角[J].中小学管理, 2011, (6) :6.
[6]浙江宁海县西店中学课题组.初中“课堂工作纸”的实践研究[Z].2010, (6) :9.
[7]孙波, 郭拯“.助学稿”教改实践研究—慈溪市农村初中的探索[J].上海教育科研, 2011, (11) :79.
关键词:教学一体化案;自我监控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6)13-080-1
“教学案一体化”是指从受教育者的实际出发,以培养学生的能力为目标,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时,精心设计学生的学习活动,把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有机地融为一体,在教案与学案的有机融合中真正做到“教为主导,学为主体”。“教学案一体化”把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有机地融为一体,我校最近几年一直着力打造以“分层递进、分步实施”为指导思想的教学一体化案,分“课前案、课中案、课后案”三个环节,而学生的自我监控能力是指学生为了保证学习的成功,提高学习的效果,达到学习的目标,在进行学习过程中,将自己正在进行的学习活动作为意识对象,不断对其进行积极的计划,监察、检查、评价、反馈、控制和调节过程,认真培养学生的自我监控能力,能对学生的学习活动,健康成长起到重要作用。在一体化案的编制中,笔者一直重视学生自我监控能力的培养,并把它作为提高教学有效性的一个重要抓手,下面我就一体化案的设计来谈一下学生自我监控能力的培养思路。
一、课前案的设计要加强学习者对自我监控的认识
学生的自主学习跟学生的认知习惯、知识基础和智力因素有关,学生展开自主学习时,缺少指导的情况下自主学习目的性不强、效率低下。教师编写课前案可以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进行指导,帮助学生养成自主学习习惯,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在课前案编写过程中,根据章节知识特点,学生个人的实际情况,为学生积极创设获得新知,体验成功的机会,以增强其成功感和自信心。从而增强自我监控能力,如布置预习任务时,可采用新旧知识联系的方法,通过对旧知识的复习和回顾,启发引导学生去掌握新知识。设计一些基础的、简单的训练题,学生在很快上手的同时也提高了学习的积极性,故课前案编写时着力点放在思路引导上,通过适时评价、思路点拨等形式,力争使“教”与“学”有机地融为一体以达到促进师生良性互动,加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使学习活动事半功倍的目的。
二、课中案的设计要着力培养学习者自我监控的习惯
课中案是教学一体化案的主体,首先教者要帮助学生制定目标、计划。教师在课中案的设计中应指出本节课的重点、难点以及要求要达到的目标,重点应突出,难点应适中,不能脱离学生实际,学习目标应是学生能跳一跳就达到的。这样有利于学生设置真正激发内部动机的学习目标。目标确定后要教学过程中要体现对目标实施情况的检查和反馈。
其次,教学过程中要鼓励学生反思并修正自已的行为。让学生建立起自我监控的习惯,创设开放的课堂气氛:教学中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如开展个别教学、小组教学:这样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充分独立的思维时间,使学生能创造性地学习。同时有利于学生在课堂上及时得到反馈来弥补学习上的不足。要鼓励学生做记录提高自我调控水平。如:对于自控能力差的学生,要求其上课做好笔记,对练习题的训练时间,教师可规定时间,并告知学生在多长时间内完成,帮助学生,通过心理暗示的办法,“我保证在多少分钟内做完”等,不断养成自我监控的习惯。
最后在课中案的设计中,一定要注意学习任务的安排和评价,改变传统的评价方式,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手段,教学中重视学生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创造性能力等素质的评价手段来激发学生学习潜能,从而使学生更加积极地调动各方面的能力主动高效地学习。开展必要的学习方法的指导,提高学生自我控制能力。设计中一定要渗透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只有当学生装学会如何去学,才能充分分发挥主体作用,才会乐学,变被动为主动。
三、课后案的设计要强化学生自我监控能力的培训
在教学一体化案设计的最后环节,不能简单地布置一些练习题结束,如果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有关教师能够在自我监控学习方面给予较多的教学、辅导、监督和启发,那么,学生就能从中获得较多的实际体验,更加明确地意识到自己学习活动的全部过程,正确地使用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及时对学习的效果进行反馈和总结,从而提高自我监控能力。布置课后学习任务,教师不妨多从几个方面进行。
1.鼓励学生自我提问和相互提问来培养自我监控能力。
教师应积极鼓励学生在课后复习时进行自我提问和相互提问。在自我提问时,应多问几个为什么?例如:解题时可自我提出如下几个问题:为什么要这样做?用的是哪些知识点?还有其它方法吗?我掌握解题的思路吗?在相互提问时,可鼓励学生就公式的记忆、解题思路、解题过程进行提问,以相互取长补短,逐渐养成自我监控能力。
2.运用出声思维方式来训练自我监控能力。
教师要指导学生通过“自言自语”的方式描述自我监控的信息思维过程,让学生运用出声思维方式来训练自控能力。如为提高后进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课后辅导环节,先让后进生大声说出解决某一问题的思维过程,然后把优秀生的解决问题程序告诉他们,并进行对比,鼓励他把优秀生用过而他们未用过的策略记录下来并讨论原因。然后再为后进生提出类似的问题,让其模仿使用。这样可提高他们的解题能力。
自我监控能力的培养同各种学习能力的培养一样,要通过系统的训练来完成。教师在教学一体化的设计中要有机渗透学生自我监控能力培养的意识,对预习的方法要引导、在自学中形成善于发现问题、独立解决问题的习惯。课中案的设计要有针对性、启发性。课后案要注重培养学生养成自我反思的习惯,不断发现问题,体验获得成功的喜悦,总之,提高学习者自我监控能力,就要培养学习者良好的心态,使之能够认识自我,战胜自我,无论在任何情况下都能自主地、独立地、自觉地从事和管理自己的实践活动。
【教学案一体化】推荐阅读:
《劝学》一体化教学案05-24
工学一体化教学09-07
高职一体化教学会计07-05
民汉一体化教学10-21
财务会计一体化教学07-14
一体化教学设计方案10-20
教学做一体化在选修课教学中应用论文07-17
河南电大“教学考一体化”操作步骤10-07
教学楼建筑节能一体化设计11-12
高中语文阅读与写作一体化教学训练模式研究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