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高矮教案

2024-08-0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认识高矮教案(精选11篇)

认识高矮教案 篇1

1、能直观比较两物(或人)的高矮。

2、能直接操作图卡直接比较图卡人物的高矮。活动准备:

高矮不同的玩偶数个。人物图卡数张。活动过程:

1、教师准备数个能站立的玩偶,拿出两个(高矮差异大)提问:说说看XX和XX,谁高?

2、幼儿直观比较两玩偶的高矮,并回答。

3、教师请两位幼儿到前面比较高矮。(先找两位身高差异较大的,再找两位身高差不多高的。第二种情况时,幼儿如果回答“一样高”也可以。)

4、教师将幼儿每三人分成一组,请幼儿两两互相比较(以背对背站在一起的方式),另一个人轮流练习判断。(教师可以到幼儿旁边询问谁高谁矮)

5、教师那出两张大型的人物图卡,展示在黑板上(两人的距离放远一点,不易直观地比较出来)。教师提问:这两个娃娃,谁比较高?

6、教师在黑板上画一条线代表地面,并说明:你们和其他同学比身高的时候,都是站在地上比的,所以娃娃图卡要比身高,脚也要先对齐,再看谁比较高。

7、教师重复5、6的操作,那出其他的人物图卡重新布题。

8、请幼儿看幼儿用书。教师提问:有3个娃娃要比身高,猜一猜,手上拿故事书的娃娃和拿积木的娃娃哪个比较高?

9、请幼儿拿出娃娃图卡,将手上拿故事书的娃娃和拿积木的娃娃图卡放在框框中比一比。

10、教师提醒:比身高时,娃娃的脚要对齐框框中的底线。

11、幼儿任意选择2个娃娃图卡,重复练习判断高和矮。

12、教师可以在角落摆放身高不同的玩具数个,让幼儿不断练习比较。

认识高矮教案 篇2

一、关于教案模式问题

走进许多学校, 我们通常发现同年级同学科教师用的教案都有统一的模式, 但是“文无定法”, 教学也一样, 要从实际出发。教学上的每一个具体内容或每一具体情况都表现为不同的个体。同时, 教材内容不同, 特点不同, 难易不同, 教法当然也不相同。一名合格的教师, 只要他深谙教学之道, 对不同教材的处理当然会富于变化, 而不会囿于某种固定的框框。同时, 同一教材, 教师不同, 知识结构与擅长不同, 教学也自会有别, 而反映不同的教案设计也必会各不相同。所谓“条条大道通罗马”, 而不是“自古华山一条路”。教学方案相同有时是必要的, 有时不同也是必要的。因为教学本身应允许根据不同情况有所创造, 有所创新。这不仅不会妨碍教学, 反而能有效刺激和促进教学。

当然, 这并非是对教案怎么写不需要提出规范要求, 而是说这种要求应该是一些原则性的东西, 而不是包教一切的具体模式。我们的目的是卓有成效地进行教学, 因此, 教案采取何种形式应不拘一格。那种把复杂的教学程式化的思想是一种只承认一般, 不承认个别;只承认共性, 不承认个性的僵化思想的反映。而教学设计恰恰要从实际情况出发, 因生制宜, 因材设计, 灵活施教。正如吕淑湘先生所言:“关键在于一个‘活’字。”所以, 那些以模式作为评价教案, 尤其是评价教学水平的做法是不妥的。

二、关于教案的详略问题

教案的详略同样也要依具体情况而定, 即当详则详, 当略则略, 而非越详越好。当详而略, 则略中流于疏漏;当略而详, 则详中不免繁琐。所谓“看菜吃饭, 量体裁衣”, 在同样能说明问题的前提下, 总是以扼要为好。因为同是一定的内容, 当其作用于学生的听觉和视觉以后, 从结果看, 学生总是很难记住缺乏概括的苛细的分析, 倒是那些精要而醒目的东西才会让学生经久难忘。如有的老师讲鲁迅的《药》, 最后围绕“药”这一贯穿全文四部分的线索概括为四个字:“买”“吃”“谈”“果”;将 《项链》 一课的情节总结为“借”“失”“还”三个字等。此类教案在反映对教材的分析上虽寥寥数字, 却能以简驭繁, 将复杂的课文揭示得一清二楚, 谁能说这样的教案不是好教案呢?试想如果换成大量的文字说明, 结果必会是另一番情景。何况对教材分析扼要的教案, 不仅有利于理解与记忆, 也能为学生活动 (动手、动脑、动口) 赢得足够的时间, 使“少讲多练”变为现实。而那种对教材不分轻重、逐层解析的教案只能导致“满堂灌”, 使学生置于被听讲的地位, 不利于学生主动学习。从教案的设计方面, 精要远胜于详尽, 从这个意义上说, 盲目地提倡和称道分析苛细的教案也是不妥的。

当然, 这需要建立在对课文作全面、透彻的分析基础上, 需要教师对课文有高度的认识与概括能力, 并不是随便可以做到的。教学贵在胸有成竹, 当一个老师对教材的研究达到一定程度后, 即使他的构思不以文字的形式出现, 同样可以在教学中稳操胜券, 出色地完成教学任务。但这并不是说任何教师教学中都可以完全不要教案, 而是说有无文字教案, 特别是分析偏细的教案远不是主要的, 主要的是熟悉教材和教法, 提升自身的功底。如果不是这样, 即使再详尽的教案也难以在教学中达到预期效果。据此, 那种以文字多寡来判定教案和教学态度优劣的做法是不符合语文教学实际的, 也是缺乏说服力的。

高矮 教案 修改版 篇3

一、背景介绍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第2单元《比较》中“高矮”的内容。

课时:2课时 课型:新课

教学对象:小学一年级学生

二、教材分析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高矮”一课是在学生学会了比较事物的大小、多少之后,让学生学会比较事物的高矮、长短、厚薄。教材内容是让学生在一个主题情境中发现事物的高矮关系,然后学会比较人的高矮,再通过一组练习来呈现事物的长短、厚薄关系。从教学内容来看,进行高矮、长短、厚薄等比较,并不是纯粹的知识性学习,而是一种体验性的活动,包含了丰富的过程性的学习目标。教师应以教材为基础,结合学生实际,提供具体有趣的素材,引导学生进行体验性活动。本节课分为“初步感知——直观比较——操作练习——发展新知”几个层次来教学。

三、学情分析

教师要善于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对教材进行再加工,创造性地设计教学过程。在教学这一课之前,我与学生交流,问:“你和××比,谁高一些?”一般孩子能回答出来,但有的孩子连蒙带猜,还有极少数不知所云,可见一年级的学生对高矮、长短、厚薄已有了初步的感受。通过进一步了解,我发现绝大部分孩子不知道正确的方法,例如使比较的两个孩子站直,另一个孩子来观察、比较。这说明:学生对于比较的正确方法及更深层次的比较的相对性、可变性缺乏清晰的认识。基于这一认识,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精心设计多种活动,让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教师只是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点拨者。

四、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知道物体之间的高矮、长短、厚薄的关系。

2.通过四人小组比高矮的活动,培养初步的推理能力

3.通过练习和游戏,培养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的良好习惯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

经历比较事物的高矮、长短、厚薄的过程,体验一些具体的比较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从一系列的观察与比较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五、教学重难点

重点:体验一些具体的比较方法。

难点:体会高矮、长短、厚薄的相对性,建立比较的意识。

六、课前准备

实物投影仪,录音机,世贸大楼图片一张,彩带三条,小蚂蚁回家的模拟图。

七、教学流程

(一)感受高矮的存在。1.导入。

(1)谈话:同学们,你们知道前不久在美国发生的一件大事吗?(学生踊跃发言。)(2)出示图片:美国纽约世贸大厦。

(3)提问:看看这幢大楼,把它和周围的楼房比一比,你发现了什么?(生感叹:它真高!)

(4)讲解:这栋大楼有110层,曾经是美国纽约最高的楼。但是由于恐怖分子的袭击,它已被夷为平地。全世界热爱和平的人都感到很气愤。设想一下,假如你以前曾经有机会站在这座楼上往下看,会有什么感觉?

生1:会很怕。

生2:我会腿发软。

生3:那么高,我会觉得像要掉下去一样。

5)比较:你平时站在我们教学楼3楼或4楼走廊上往下看,也会有这样的感觉吗?

生:不会。

师:你知道是为什么吗?

生:因为世贸大厦比我们的教学楼高得多。

(6)出示课题:世贸大厦比我们教学楼高,也就是说我们的教学楼比世贸大厦怎么样?(生:矮。)今天这节课就来学习与高矮有关的知识。(板书课题:高矮。)

【原教材主题图的“高矮”关系不明显,教师大胆舍弃原主题图而结合当时的时事,选择了“9·11事件”中的“世贸大厦”图片。选择这一题材的依据,一是这幅图中世贸大厦像个擎天巨人一般在密集的楼群中异峰突起,给人的第一感觉便是“好高啊”,直奔主题;二是“9·11”事件轰动世界,可以说是妇孺皆知,即使是一年级的学生对各种媒体中的相关报道也并不陌生。事实证明,学生对这件事情的熟知程度及关注程度大大超出了老师的想像。将数学课堂与关注时事、关心世界、热爱和平的主题联系在一起有利于开阔学生视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认识生活中的例子。

师:平时你们见过像这样比高矮的例子吗?

学生踊跃发言,列举了许多例子。如,中南大楼比教学楼高,红绿灯比汽车高,草地比山峰矮……

3.学生自由活动。

在背景音乐中,学生自由下位寻找教室里“高矮”的例子,自由讨论。

【由远及近,由抽象到直观,学生自己发现、探讨,举例子、找例子,充分感受高矮的存在,感受生活中的数学。另外,让学生自由下位寻找、讨论,打破传统课堂严肃、拘谨的组织形式,还学生以自由、轻松的空间,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化学习。】

(二)比较人高矮的方法。

1.引入。

(1)估计:刚才有同学发现人的身材有高有矮。下面请两个同学——××和××站起来,大家估计一下,他们谁比谁长得高一些?

(2)提问:他们估计得对不对?想一想,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知道他们谁高谁矮呢?

生:比一比。

(3)比一比:验证××比××长得高,××比××长得矮。

2.出示课本第16页图例。

(1)谈话:(出示左图)小强和小丽也在比身高。看这幅图,谁能很快告诉我,谁高谁矮?

生1:小丽高些。

生2:小强比小丽高,但是他踮起脚跟了。

(2)提问:小强是踮起脚跟才比小丽高,你们认为怎样比,才知道谁长得高呢?

生:小强要把脚放平再下来比。

(3)交流:(出示右图)他们又比了一次,再看他们是怎样比的?谁长得高一些?

生1:一样高。

生2:小强比小丽矮一点点。

(4)反馈:像左图那样比,我们能不能说小强比小丽长得高呢?(生:不能。)看来,比身高的时候,两个人的脚要放在同一平面上。现在你们会比身高了吗? 3.小组活动。

(1)内容:前后四人一组,比一比,谁长得最高?谁长得最矮?

(2)要求:小组先商量一下,准备怎样比才能又快又好,商量好以后,再下位比一比。

(3)学生活动约3分钟。

(4)反馈: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上讲台边演示边说方法。

组1:两两相比。

组2:一个人和三个人依次相比。

组3:站一排相比。

【在这个活动中,四人小组首先要商量确定方案,然后分工合作、操作实验,最后在全班演示汇报,真正是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获得体验。】

(三)课间休息。(略)

(四)练习(课本第17页)。

第1、2、3题学生独立完成。

第4题

师:(出示模拟图)蚂蚁三兄弟要回家,他们走了3条不同的路,看看谁走的路最短?谁走的路最长?你是怎样想的?

四人小组讨论。然后展示学生的想法。

(五)游戏。

1.激趣:请××和××上讲台来,同学们猜猜看,我让他们上来干什么?(生猜)看看他们俩谁比谁长得高?

2.活动:能不能想个办法,使××变得比××高?

3.其他学生指导,这两个学生表演。

(学生情绪高涨,出现了许多方法,如矮个学生踮起脚,高个子蹲下来,矮个子站到板凳上,另一个学生把矮个学生抱起来,等等。)

4.师:还能怎么办?谁来帮帮他们?

5.谈话:你们想出这么多方法使两个同学的高矮发生了变化,真聪明!其实长短、厚薄在一定条件下也都是可以变化的,这个问题留到课下你们自己试试,好吗?

【“想办法使矮个子变高”,同学们都觉得非常有趣,积极踊跃地投入到这个活动中来,课堂气氛也随之被推向高潮。学生在活动中自然而然地领悟到高矮是相对的、可以变化的,此时,教师指出长短、厚薄在一定条件下也都是可以变化的,延伸至课外,开拓了学生的思维。】

《课堂教学综合训练教程》

学院:教育学院年级:学号:姓名:杨雨萱成绩:作业

2010级

《比较高矮》教案 篇4

1、引导幼儿学习比较高矮的方法,能独立地给3件同类物体比较高矮。感知高矮的相对性。

2、引导幼儿描述比较结果,初步探索高矮排序的规律。

教案准备:

1、教具:高矮不一的小朋友图片四张,标记图一张。

2、学具:幼儿用书《劳动乐翻天》,蜡笔、贴纸。

教案流程:

一、出示娃娃,引出课题。

1、出示四个小朋友的图片:今天有几个小朋友来我们小四班做客,你们看看这几个小朋友长什么样子?

2、这几个小朋友的个头一样高吗?谁高谁矮呢?

二.引导幼儿学习比较高矮。

1、可以用什么方法来比较呢?(把他们放在同一平面上靠在一起,这样就能看出哪个高,哪个矮了。)

2、现在四个小朋友一起来比高矮了,又该怎样比了呢?现在小朋友的高矮发生变化了吗?

三、学习按高矮排序

1、出示排队标记:小朋友看这是什么标记?我们来给这四个小朋友排排队,怎样排呢?小你们想想哪个小朋友应该排在最前面,哪个小朋友跟在它的后面,哪个排在最后面?

2、幼儿说,教师在黑板上操作,然后集体验证操作结果。

3、请小朋友和老师一起说出操作结果。

四、幼儿操作

1、发放幼儿用书,指导幼儿把书翻到17页:快乐餐厅招聘了四名服务员,我们一起来看看谁高、谁矮,在更高的那只动物下面的框里画勾。

《比较高矮》教案 篇5

1、学习比较3个以内物体的高矮,能区分最高和最矮,初步感知高矮的相对性。

2、初步感知生活中的高矮现象。

活动重点:幼儿能够比较3个以内物体的高矮并区分最高和最矮。

活动难点:初步感知高矮的相对性

活动准备:

1、教师准备:教具:“会变的小丑”、高矮不同的积木、薯片盒

2、幼儿教具:玩具、“会变的小丑”

活动过程:

一、教师带领幼儿一起念儿歌《比高矮》。

二、教师指导:

1、比高矮

教师出示两个高低不同的积木,请幼儿观察哪个高哪个矮?

小结:比较高矮时一定要把物体放在同一个平面上。

2、感知物体的最高和最矮。

教师出示薯片盒,请幼儿比较最高和最矮。请幼儿说出最高、比较高、最矮,另一边最矮、比较矮、最高。

游戏:搭积木。请三个小朋友分别把已有的玩具自己搭完,比最高、最矮。

3、感知物体的相对性。

教师出示“会变的小丑”,拿出比较高和最矮的比较,请幼儿分辨出哪儿高,哪个矮。接着出示最高和比较高的比较。

小结: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体才能比较高矮,比高矮时要看和谁比,和比它高的比它就显得矮了,和比它矮的比它就显得高了。

三、自由操作。

操作卡:“会变得小丑”比较判断小丑的高矮。

一年级数学高矮教案 篇6

1、养同学认真观察事物的良好习惯,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2、使同学体会到长和短也是相对的,进一步建立比较的意识。在比较的过程中,差异比较明显的,可以直接感知得到结论,差异不明显的,就要利用数量进行刻画,再比较。

3、同学在不同的解题战略过程中,选择自身认这最为适合的方法,培养同学的优化意识。

教学重、难点:

在比较过程中,差异比较明显的,可以直接感知得到结论;差异不明显的,就要利用数量进行刻画再比较。

教学准备:

师生一起准备:长短不同的绳子、铅笔、纸条、玩具等

师准备:三个大小不同的小人卡片;二瓶大小相同的汽水和豆奶

一、情境导入

(1)问:你喜欢《神探柯南》中柯南吗?柯南抓坏人可能干呢,为什么呢?因为他观察事物非常仔细,细小的差异也能看出来。今天俺们就学习他这种细致入微的观察精神,看谁观察最仔细!

二、主动探究

1、活动之一

老师拿出二根长短不同的绳子,请同学认真观察:

学前班英语高矮教案 篇7

1、学习与食物有关的单词:egg(鸡蛋)、milk(牛奶)、bread(面包)。

2、通过看、听、说等方式,让幼儿初步掌握单词的发音方法,鼓励幼儿积极、大胆地朗读单词。

3、激发幼儿学习英语的兴趣,体验活动快乐。

活动准备:

课件、单词卡、食物图片

教学过程:

一、准备部分。

1、组织幼儿坐好,并进行师幼问好。

如:师:good morning class!幼儿:good morning teacher!

2、热身运动:《Finger play》

二、基本部分。

1、谈话导入课题。

(1)师问:小朋友们想不想快快长大?要怎样才能长大呢?不吃东西能长大吗?

(2)教师小结:小朋友们回答得很对。食品,是人类不可缺少的东西。古人说“民以食为天”,说明食品和人类息息相关,人类无法离开食品。如果没有了食品,人类将会无法生存。今天我就让小朋友来认识一些常见的食物。

2、播放课件学习单词。

(1)先让幼儿通过看课件说出都有哪些食物(用汉语说出)。

(2)引导幼儿初步学习食物的英文名称。要求幼儿注意单词的发音方法。

(3)鼓励幼儿积极、大胆朗读单词。

3、单词巩固。

(1)播放ppt让幼儿跟着课件朗读单词。

(2)播放课件:让幼儿进一步认读单词。(依次出示食物图片,让幼儿尝试说出英语单词,教师及时给予纠正。)

4、游戏:找朋友

(1)出示课件:教师依次朗读单词,指名幼儿说出相对应的图片。并进行连接。

(2)给幼儿分发单词卡和食物图片,老师发出指令让幼儿根据图片内容找到自己的朋友。

三、结束部分。

1、教师小结:今天我们学习的内容是什么?并要求幼儿在生活中灵活运用。

托班健康活动比比高矮教案 篇8

目标

使幼儿初步感知物体有高、有矮。

让幼儿比较哪个物体高、哪个物体矮。

引导幼儿按高矮给物体排序。

准备

两朵小红花。

大中小三个娃娃。

高矮不一的玩具若干。

活动过程

1、设置情境,导入主题。

在黑板上方贴一朵小红花,下方贴一朵小红花。

教师:哪个小朋友能帮老师将黑板上的两朵小红花都摘下来呢?

请一名幼儿摘红花。幼儿摘到了下方贴的红花,怎么也够不到上方贴的红花。

这时,教师轻松地将上方的红花摘下来。

教师:老师为什么能摘到上方的小红花呢?

幼儿:因为老师个子高。

教师:那小朋友为什么没能摘到这朵小红花呢?

幼儿:因为小朋友个子矮。

2、学习比较高矮。

教师:谁愿意和这位小朋友比一比高矮呢?(请一位和他高矮差不多的幼儿,这样幼儿不容易看出来,从而引出比较的方法。)

教师:大家能看出来谁高谁矮吗?

幼儿一会儿说这个小朋友高,一会儿又说那个小朋友高。

教师:他们这样站着不容易看出高矮,我们让他们背对背站着吧。

让两名幼儿背对背站着再比较,引导幼儿说出完整话:甲比乙高,乙比甲矮。

3、学习按高矮给物体排序。

教师:这是谁啊?(两个娃娃)

教师:老师把她们都放在这张平平的桌子上,看看这两个娃娃谁高、谁矮?(大娃娃比小娃娃高,小娃娃比大娃娃矮。)

教师:我还有一个娃娃,我也把她放在这张平平的桌子上,并放在这两个娃娃的中间,这里就有1、2、3三个娃娃。看看她比哪个娃娃高?比哪个娃娃矮?(比小娃娃高,比大娃娃矮。)

活动延伸

高矮教案(北师大版一年级上) 篇9

认识高矮的区别,学会比较高矮的方法,体会高矮的相对性,锻炼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重难点

1.在比较过程中,对差别不明显的,要先进行刻画,再比较。2.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比较的方法.教具准备 绳子 字典 教学方法 互动式教学 教学过程

(一)学前准备

师:同学们,大家认识大象与长颈鹿吗? 生:认识.师:谁能告诉老师它们谁高 ?谁矮? 生:长颈鹿高,大象矮.师:大象与小鸡谁高谁矮? 生:大象高,小鸡矮.师:真棒!那为什么大象一会儿高了,一会儿矮了呢?

(二)探究新知 活动一 比身高

1.擂台赛。

请班上长得很高的同学上台当擂主,其他同学挑战。当两个学生在台上比身高时,其余同学在台下当裁判,由A,B,C三名学生一一与擂主比高矮。再请学生D(教师事先掌握该生比擂主稍矮一些)上台挑战,但在比高矮之前,先让生D悄悄站在预先准备好的两块砖上,使其稍高一下.生1:生D高.生2:不公平!教师:哪里不公平? 生2:生D脚底下有块砖.师: 对了,大家观察的真仔细.我们在比较之前应该把比较的对象先放在同一起点上.2.警车过桥洞。故事导入,出示图片(教材第19页)。学生猜测警车能顺利通过桥洞吗?为什么?

大部分学生通过数木块判断警车不能过桥洞。难能可贵的是有的学生发现警车车灯是可以取下的,过桥洞后,再放到车顶上,这样就可以解决问题了。

三课堂作业新设计

1.让不同的学生与老师比高矮,谁高?谁矮?为什么? 2.直线绳子与打过结的绳子比较,哪个长?哪个短?为什么? 3.字典与数学课本比较: A:平放着,谁厚?谁薄? B:竖放着,谁高?谁矮? 四板书设计(略)五课堂小结

认识高矮教案 篇10

设计背景

因为本班学生年龄都在四岁左右,注意力不够集中,因此我采用贴绒教具进行教学,以增强学生的注意力同时也可以吸引学生,提高孩子的学习兴趣。

活动目标

1、逐步培养孩子观察、比较能力和思维的敏捷性。

2、学习区分高矮并说出比较结果。

3、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有兴趣参加数学活动。

重点难点

1、通过目测比较高矮,知道什么高,什么矮,感知高矮的相对性。

2、学习高矮排序,能在一组物体中找出比某物高(矮)的其余物体。

活动准备

1、贴绒教具:两棵高矮不同的树;长颈鹿、狗、小鸭一只;高矮不同的房子

2、操作教具:高矮不一的木棒、积木、塑料瓶子、杯子等等。

活动过程

一、目测比较物体的高矮,学习区分高矮。

1、出示两棵高矮不同的树,引导幼儿观察。看看这两棵树哪棵高哪棵矮?

2、出示高矮不同的两座房子,引导幼儿比较。

3、比较动物的高矮。教师出示高矮高矮不同的3只动物:长颈鹿、狗、小鸭,请幼儿找出最高的动物和最矮的(本文.来源:快思.教案网)动物。

二、幼儿和幼儿小组比高矮活动

1、请一高一矮两个幼儿上来比较高矮,看看这两个小朋友谁比谁高?谁比谁矮?

2、再请一个中等个字的幼儿上来,三个小朋友比高矮。看看她比谁高?她比谁矮?

3、帮动物找家。让幼儿根据动物的高矮帮动物找家:高的动物进高的房子,矮的动物进矮的房子。

三、操作和练习

1、比较瓶子的高矮。让幼儿把3个塑料瓶子放在桌面上比较,指出最高和最矮的瓶子。

2、寻找高矮。引导幼儿在活动室里寻找高矮不同的物体,并让幼儿说出寻找的结果,如“老师高,小朋友矮,”“桌子高,椅子矮,”“柜子高,桌子矮,”“小朋友高,布娃娃矮。”

四、实践操作——按高矮排序

1、每个小朋友使用以下几类操作材料进行高矮排序:

(1)按瓶子高矮排序;(2)按积木从低到高叠楼梯;

(3)按杯子高矮排序;(4)按小棒高矮排序。

2、讨论:请个别幼儿把排好的玩具拿到讲台来,这是什么玩具?数数有几个?教师指其中一个问,(快思老师.教案网出处)说说比这个玩具高的有哪些?比它矮的玩具有哪些?

五、户外活动

幼儿到户外寻找物体比较高矮。

“今天我们学会了怎样比高矮,现在我们从矮到高排着队,到外面找一找,有什么东西可以比高矮。”

教学反思

在这次活动中我设计的是中班数学活动《比高矮》。

教学目标有两点:

一是逐步培养孩子观察、比较能力和思维的敏捷性。

二是学习区分高矮,感知高矮的相对性,并说出比较结果。

教学重点是:通过目测比较高矮,知道什么高,什么矮,感知高矮的相对性。教学难点是学习高矮排序,能在一组物体中找出比某物高(矮)的其余物体。

这节数学课的教学中我设计了五个环节。第一环节我以观察贴绒教具,目测比较高矮引入新课,导出课题。第二环节我设计了让幼儿和幼儿小组比高矮活动,使幼儿用眼睛去发现比较高矮。第三部分通过一系列的操作和练习使幼儿对高矮的学习进行巩固,并让幼儿说出寻找的结果。第四部分我设计了实践操作——按高矮排序,让幼儿动手操作感知高矮的不同。第五部分我设计了让幼儿到户外寻找物体比较高矮。把学习和生活联系起来。

这节课教学中我能按备课的设想去讲授完成教学内容,通过这节课的课后反思认识到几点不足:

在幼儿动手操作比物体高矮时,过于牵制幼儿引着幼儿说出比较结果(此块设计时怕幼儿出现随意表达影响教学效果,这一课下来我有这样的感受,幼儿天真的话语才是幼儿的天性,不应该怕幼儿说错,说错时可以及时给予纠正。在练习说高矮时有的幼儿还出现了怯场不敢表达,这也是我在以后的教学中注意的加强幼儿语言方面的训练,教幼儿说完整话。

通过这次活动,我的收获是:不论是活动设计上,还是活动准备上,一定要进行反复推敲,怎样的设计,怎样的准备才适合本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才有利于幼儿的发散思维,才有助于活动的成功;我们都应仔细地研究,只要我们认真地备课,那么每次活动也就都有希望成功。

认识高矮教案 篇11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相互合作,有序操作的良好操作习惯。

2、发展幼儿的观察力及比较判断的能力。

活动准备

1、每人一套操作材料(大矿泉水瓶、小矿泉水瓶、椰奶瓶、旺仔牛奶瓶)。

2、事先设置好表演情境。

活动过程

1、引导幼儿学习在同一平面上比较两个物体的高矮。

设置表演情境。请两个小朋友比高矮,甲站在地板上,乙站在椅子上,问:他们俩究竟谁高,谁矮呢?;来源;快思老师教案网;这样能比出高矮来吗?为什么?鼓励幼儿充分讨论。

教师小结:比较高矮时,俩人必须都站在同一平面、同一高度上,这样才能比较出谁高谁矮。

幼儿示范正确的比高矮方法。

2、引导幼儿发现高矮是通过比较而来的。

请一个比前面二个小朋友更矮的小朋友上来与他们比高矮,问:怎么一会儿说这个小朋友矮,一会儿又说这个小朋友高,到底他是矮还是高呢?

引导幼儿观察、思考得出结论:说一个人是高还是矮要看他和谁比。

3、引导幼儿不受物体大小、形状的影响,按高矮给物体排序。

指导语:一天,几只瓶子在一起吵吵嚷嚷,它们想出去走走,可是不知道该怎么排队,现在请小朋友都来帮它们排排队,排好以后要说说你们是怎么给它们排的队。

4、幼儿通过自身参与,进一步体验物体的高矮是比较出来的。

玩游戏《比高矮》:将幼儿分成几个小组,选出每组最高的小朋友,再派出来比赛,选出全班最高的小朋友,颁发奖牌,并鼓励小朋友,多吃饭菜、多运动,才长得高。

活动延伸

带领幼儿观察幼儿园的房屋、树木、运动器械等,并比较它们的高矮。

教学反思

我认为本次活动设计是遵守循序渐进的原则,先请两个幼儿上台比较高矮,让幼儿作为活动的主体,比起图片来更直观,先让幼儿自己来比较,更能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再来观察图片比较高矮,最后进行排序。幼儿学起来是层层递进的,对高矮概念掌握的较好,完成原先设立的目标。

上一篇:与理想的作文:我的理想下一篇:电视栏目策划案(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