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市一季度经济形势分析会上的讲话

2024-11-1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在全市一季度经济形势分析会上的讲话(精选6篇)

在全市一季度经济形势分析会上的讲话 篇1

(2009年4月3日)

同志们:

在全市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专题报告会之后,我们在这里召开全市一季度经济形势分析会,主要目的是向大家通报一季度全市经济运行情况,认真分析形势,积极研究对策,采取扎实措施,动员全市上下进一步坚定迎难而上、负重奋进、加快发展的信心和决心,千方百计保增长、促发展,全力以赴推动全市经济又好又快新发展。前段时间,市四套班子有关领导分别赴全市各乡镇、园区和相关企业进行了实地调研,并到启东、如皋、通州等县市进行了考察学习。通过深入调研和考察学习,我们对*工业企业应对危机、保增长、促发展处于什么样的状况,全市经济发展是什么态势,基本做到了心中有数;对企业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怎样有针对性地解决,有了初步了解;对面上企业怎样应对危机,采取什么措施,也有了更准确的把握。

总结一季度全市经济运行情况,可以概括为三句话:

一是经济运行逐步回暖。主要表现为:主要指标平稳增长,全市实现财政总收入10.98亿元,同比增长7.9%,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4.4亿元,增长11.8%,总量继续保持南通第二,增幅位居南通第三,并分别高出全省、南通市平均水平3.4和2.2个百分点。应税销售环比递增,全市累计实现应税销售53.95亿元,其中3月当月完成16.71亿元,环比增长17%,剔除1、2月份放假因素,已连续四个月呈现环比增长态势。工业用电较快回升,1—2月,全市工业用电量1.97亿千瓦时,3月份为1.46亿千瓦时,自去年10月份以来全市工业用电量连续四个月负增长之后,今年二、三月份扭负为增,其中3月份同比增长2.68%,单月用电量超过去年月平均用电量1600万千瓦时。项目投入势头不减,全市预计实现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7.8亿元,其中工业固定资产投资、规模以上工业投资分别达到 47.75亿元和40.96亿元;1—2月份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量和增幅分列南通六县市第1、第2位,规模以上工业固定资产投资总量、增幅分列第3和第2位;目前全市在建超千万元工业项目139个,总投资达124亿元,其中今年以来新开工项目27个,超亿元项目4个,特别是总投资27.4亿元的海新重工项目已全面开工建设,实现了我市重特大项目的历史性突破。企业订单基本饱和,全市90%以上的骨干企业上半年订单充裕,目前企业平均开工率和开台率超过90%,高出一、二月份20多个百分点,企业产成品库存量比去年年底减少30%,没有新增关停企业。

二是下行形势依然严峻。主要表现为:三大经济指标同比降幅偏大,全市工业应税销售同比下降13.68%,工业用电量同比下降5.83%,两项指标总量均列南通第5位,增幅分列第6和第5位,1—2月,全市完成工业入库税金2.39亿元,预计到3月份达3.8亿元,同比分别下降21.2%和10%。特别是应税销售总量与如皋、通州相比,分别少了42亿元和40亿元,增幅分别落后了31个百分点和25个百分点。骨干企业效益增长乏力,从各地上报的133家骨干企业情况看,今年1—2月共实现利润8567万元,其中利润500万元以上的仅3家;200—500万元的企业12家,平均利润290万元;200万元以下的企业80家,平均利润仅50万元;亏损企业达38家,平均亏损91万元。乡镇不平衡性明显加剧,全市仅东灶、货隆、三和3个乡镇累计应税销售保持正增长,增幅分别为45.61%、24.67%、4.22%,基本持平的乡镇为王浩镇,其他乡镇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负增长,其中降幅超过30%的乡镇有6家(四甲镇—33.87%,余东镇—40.62%,正余镇—35.98%,包场镇—44.89%,万年镇 —41.16%,海永乡—66.96%)。

三是发展前景仍然看好。应该看到,尽管受宏观环境的不利影响,*的经济发展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和挑战,但向好的方向发展的基本面没有改变,*仍处于千载难逢的黄金机遇期。国家宏观政策日益宽松,为我们抢抓机遇、加快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尽管金融危机尚未见底,我们面临的发展形势可能更为严峻,但去年下半年以来国家大力度、高频率出台的经济刺激政策已经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为提振发展信心、拉动经济增长注入了强劲动力。桥港建设和江海开发加速推进,为我们蓄势待发、持续跨越奠定了坚实基础。苏通大桥通车的现实效应正在逐步显现,崇海大桥、沪通铁路加快筹建的先期效应互为叠加,江海联动开发战略深入推进,宝贵的岸线资源和广袤的腹地资源全面彰显,“桥港时代新*”为*跨越腾飞创造了广阔空间。特别是通过近三年来持续不断的项目建设,一大批战略性、前瞻性和全局性的项目正在加速推进、落地生根,一大批对全局具有支撑作用的骨干企业、规模企业正在加速崛起、形成产能,近三年来投入的300多个超千万元项目正在逐步产出效益,这些都是支撑*跨越发展的强大内生力量。知难不畏难、难中可攀高的昂扬精神,为我们迎难而上、逆境赶超提供了强大动力。前阶段,我们在企业进行调研时,广大企业家精神面貌好,战胜困难的信心足,应对挑战的办法多,做大做强的措施实,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进一步增强了我们保增长、促发展的信心和斗志。同时,随着小康覆盖面、社会和谐度、群众幸福感的不断提升,全市上下意气风发,斗志昂扬,参与发展的氛围更浓,服务发展的意识更强,推进发展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更加高涨。只要我们逆势而上,趋利避害,把难得的机遇抢抓好,把发展的激情引导好,把已有的优势发挥好,就一定能够走出困局、迎来新胜利。

当前,*的经济工作机遇与挑战并存,已经进入了“十字路口”。在这一特殊的历史时期,每一位同志都要牢固树立这样一个意识,就是:在外部环境趋紧、竞争更趋激烈的情况下,能够抓住经济建设才是真本事,能够上大项目、好项目才是真水平。每一位同志都必须把这一不利时期作为锻炼能力的考验期和科学发展的试金石,始终把经济建设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紧抓不放,常抓不懈,做到任何时候都不偏离这个中心,任何情况下都不冲淡这一主题。重点要抓好“三个一”:

一要明确一个要求。就是要围绕“止滑、提效、落地”六个字做文章,确保二季度见成效。

“止滑”,就是要全力遏止经济指标的下滑趋势。经济下滑过快是一个危险的信号,不仅事关*在南通乃至全省的排名,更关系到*干群的士气和长远的发展。当前,我们要实现“保增长、促发展”的目标,最重要的就是要抓住工业经济回暖的契机,乘势而上,做到发展速度能快则快,投入强度能高则高,变负增长为正增长,变小增长为大增长,以又好又快的实绩来提振信心,增强斗志,全力夯实科学发展的实力之基。二季度,各乡镇、各园区主要经济指标都要实现正增长。

“提效”,就是要提升企业运行质效,提高经济效益。受宏观环境影响,各行各业都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响。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一方面要鼓励企业用足用好扩大内需的新政,同时要研究出台企业减负政策,激活企业发展潜能。另一方面,企业要更加注重内涵发展,在增加产能的同时,千方百计降低运行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各地、各部门要对各项经济指标的运行情况进行全面的梳理分析,看看指标下滑到底是什么原因,看看企业发展到底有什么困难,看看我们的服务工作还有哪些不到位,看看从哪些环节抓起才可以帮助企业在最短的时间内恢复生机活力,并有针对性地采取扶持措施,全力以赴帮助企业稳定生产、稳定销售、稳定税收。

“落地”,就是要全力以赴在重大项目落地开工上求突破。要紧抓新的增长点,力促新上项目快建快投快回报。紧逼泰森食品、海隆港机等成熟项目抓开工,紧跟海新重工、广亿家纺等开工项目抓推进,紧盯上钢船板、联海生物等竣工项目抓达产,努力营造热火朝天的建设场景。当前,特别要围绕重大项目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按照4月1日党政联席会议确定的分工要求,明确专门的领导负责牵头,组建有力的班子服务跟进,确保重大项目快推进。要积蓄后续增长点,力促储备项目早谈早签早实施。一年一度的金花节既是宣传*、推介*的重要平台,又是展示成果、彰显特色的重要途径,更是广结良友、广招项目的重要载体。各地、各有关部门要抓住最后一个星期的冲刺时间,紧锣密鼓地做好筹备工作,时不我待地加强与客商的沟通联谊,活动期间客商能邀请多少就邀请多少,项目能签约多少就签约多少,但必须是真项目、真客商、真投资,确保签约项目落地率超过70%。要挖掘潜在增长点,力促优势资源用活用足用到位。同时具备沿江沿海深水岸线是*最大的优势,我们要充分发挥宝贵的岸线资源和腹地资源优势,大招商,招大商,使“黄金岸线”产生“黄金效益”。在沿江,开发区要通过网络、电视、报纸等媒体,迅速大规模地开展现有岸线的推介发布,重点瞄准投资体量大、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世界500强和“国字头”、“中字号”大企业大集团进行招商,快速将资源优势转化为项目优势;在沿海,滨海新区要以取得建设用海规划批文为契机,及早启动三期围垦工程,加快推进国家级中心渔港码头建设,小庙洪万吨级码头要在6月底前拿到批文,为招引临港型重特大项目扫清障碍。

二要落实一大关键。就是要进一步提升经济工作的组织运筹水平,切实做到“情况明、见势早、应对快”。在当前形势下做好经济工作,普遍号召没有用,一般要求没效果,必须做到一企一策,动态分析,采取更加具有针对性、操作性的对策措施。

“情况明”,就是要进一步强化企业运行监控,加大对150家骨干企业,尤其是金银铜牌工业企业运行的监测监控力度,及时发现和研究热点难点问题,深入捕捉和挖掘工业企业经济运行的重要信息,准确判断全市工业经济运行总体态势和重大变化情况。特别是最近一段时间,市四套班子领导和经济主管部门、综合服务部门的同志都要深入企业,一家一家跑,一家企业一家企业分析,对每一家企业的生产、销售、订单、用工、用电等指标都要做到心中有数。

“见势早”,就是要紧紧抓住经济工作的关节点,既要着眼宏观经济的观察,更要着眼于微观经济特别是企业个体的研究,动态把握*经济发展的走势、企业发展的趋势和兄弟县市发展的态势,并及时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及时出台应对风险挑战的政策,未雨绸缪,见微知著,切忌泛泛而谈,大而化之,笼而统之。

“应对快”,就是解决问题的速度要快。市场经济是实力经济,有实力才有话语权。我们要应对危机、增强实力,就必须在工作中突出一个“快”字,落实责任,明确专人,负责到位,做到问题快发现,难题快排除。特别是对当前经济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企业发展中面临的障碍,都要列出时间表,排出路线图,立下军令状,哪件事由哪个人做,做到什么程度,什么时候完成,都要一一明确,绝不能出现“大家都管又都不管”的扯皮现象。从前阶段企业调研情况看,企业反应最为突出的还是资金问题。有关部门要在进一步强化政、银、企三方合作的基础上,及早组建贷款担保公司和小额贷款公司,为中小企业发展提供融资平台。

三要营造一种氛围。非常之时要有非常之举。越是面临困难的形势,越是需要我们顶住压力,迎难而上,绝不能妄自菲薄、麻木不仁,更不能惊慌失措、无所适从,不推诿、不埋怨、不泄气,共同打赢经济发展攻坚战。

越是困难越是要同舟共济、主动担当。服务企业是党委政府的天职。一定意义上讲,服务企业就是服务经济发展,服务企业就是服务科学发展。在“冷经济”时期,怕被议论、怕受批评,注定了什么事都干不成。我们要顺利完成各项目标任务,就必须切实担负起引领发展的历史重任,对项目建设要有股“盯劲”,对破解难题要有股“韧劲”,对业务工作要有股“钻劲”,对事业要有股“拼劲”,只要是有利于*发展的事,只要是周边地区已经开展的工作,都要敢于担当,勇于负责,果断拍板,迅速实施,决不能议而不决,决而不行,行而无果,贻误战机。

越是困难越是要心齐气顺、众志成城。上下齐心,其利断金。当前的宏观环境虽然给*的发展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但只要目标同向、政企同心、干群同力,就没有爬不过的山,没有越不过的坎。各地、各部门和企业之间要和衷共济,心心相印,对企业提出的服务要求,各部门要做到有求必应,有请必到,做好鼓劲、帮扶、解困“三篇文章”,搭好涉企政策支持、银企沟通合作、瓶颈制约破解等“三大平台”,程序上能变通的变通,能宽容的宽容,在收费上能不收的不收,能少收的少收,能缓收的缓收,真正与企业同舟共济、共克时艰。

越是困难越是要集中精力、心无旁骛。当前,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正在全市轰轰烈烈地展开。在开展好学习实践活动的同时,要更加注重实践,把开展活动与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紧密结合起来,在学习中谋划发展思路,在实践中检验发展成效,真正使学习实践活动与当前的经济工作相互促进、相得益彰。同时,对各类会议要实行严格控制,少开全市性大会,多开解决问题的现场会、座谈会,今后可开可不开的会议一律不开,可以合并的会议一律合并,必须召开的全市性会议必须由市委办统一扎口,确保基层有足够的精力保增长、促发展。

在全市一季度经济形势分析会上的讲话 篇2

一是城乡基础教育走向均衡。义务教育, 启动了“全面改善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5年计划”, 2014年投入12.6亿元, 新建、改扩建校舍38.7万平方米, 改善了3442所薄弱学校办学条件, 占全市义务教育学校的60%, 全市中小学校舍标准化率达83%。渝中等6个区通过国家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区县验收, 累计通过国家验收认定的区县达到10个。普通高中教育, 投入4.44亿元扩容改造学校57所, 其中贫困区县55所。学前教育, 普惠性幼儿园在园幼儿达到在园幼儿总数的72%。在国家首届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评选中, 获一等奖1项、二等奖17项。

二是现代职教体系加快建立。加快构建人才成长“立交桥”, 拓展中职学生上升通道, 1.63万中职学生升入高职和本科院校, 占毕业生总数的12.5%;积极探索部分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大学转型, 6所高校成立了转型发展联盟。实施职教实训基地、示范学校、重点专业三大建设计划, 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参加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成绩突出, 实现中西部“五连冠”;参加全国中职文明风采竞赛, 连续5年获特殊贡献奖。职业教育获国家教学成果奖一等奖2项、二等奖15项。

三是高等教育水平稳步提升。学科、专业、课程建设方面, 新增国家级精品课程3门、市级特色学科专业群25个、市级特色专业27门、精品课36门、研究生教育优质课程63门, 新增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和工程硕士领域39个, 4所高校进入国家首批卓越农林人才培养改革试点项目。科技创新方面, 全市高校获准立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50项, 资助金额4.3亿元。在渝高校获国家科学技术奖4项, 其中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 实现我市直辖以来牵头自然科学奖零的突破。“重庆自主品牌汽车协同创新中心”成为36个国家级中心之一, 新立项建设6个高校市级重点实验室, 新遴选市级择优支持协同创新中心4个、优秀科研成果转化项目32个。基本条件方面, 高校新校区竣工校舍70万平方米, 设备仪器值比上年增加10.8%。

四是教育综合改革开局良好。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教育部课改中心在全国第一个与我市签订战略合作协议, 6个区县成为国家课改试验区, 一大批课改专家深入我市指导课改工作。深化招生考试制度改革, 进一步完善免试划片就近入学政策, 68.5万义务教育学生平稳有序入学;重点中学招生指标到校比例达到70%, 普通高中择校生比例下降到10%左右;根据国家统一部署和市委市政府的要求, 有序推进中考、高考改革各项前期工作。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推进“雏鹰计划”, 加强高校与高中联合培养青少年创新人才探索;推进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校企合作, 新增企业冠名班53个;实施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 遴选计划项目342个。深化办学体制改革, 积极鼓励支持民办教育, 重庆正大软件职院升格重庆工程学院, 成为我市第二所独立设置的民办本科高校, 全市高校新增办学投入7.8亿元。创新队伍建设举措, 出台了乡村教师岗位生活补助政策, 投入资金3.52亿元、惠及除主城7区外的33个区县10.4万农村学校教师;在实施农村小学“全科教师”培养计划基础上, 启动了学前教育“3+2”免费师范生培养计划。扩大教育对外开放, 新增本科中外合作办学项目9个;全市高校长短期外国留学生人数达到6127人, 比2013年增长24.6%, 生源国别增加至134个。市委改革办确定的8项教育改革重点任务基本完成。

五是教育民生保障持续改善。圆满完成市委市政府3项重点民生实事年度目标任务。2014年, 新建成农村寄宿制学校217所、农村学校教师周转房6962套、城市新建小区配套学校59所, 积极推进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 投入资金9.1亿元, 惠及学生209.2万人, 14个试点区县实现了全覆盖。加大贫困家庭学生资助力度, 安排资助经费34.8亿元, 惠及各级各类学校贫困家庭学生144.3万人。关心关爱农民工随迁子女和留守儿童, 全市公办学校接收随迁子女34万人, 占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总数的11.3%;累计建成“留守儿童之家”4385个、校外托管机构1292个。实施贫困地区定向招生专项计划, 2031名农村学生享受单独划线政策升入重点大学;首次实施市属本科农村学生专项计划, 录取农村考生317名。加强毕业生就业指导帮扶, 全市大学毕业生9月底就业率88.5%, 同比提高2个百分点, 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2015年, 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 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依法治市的开局之年, 也是全面完成“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重庆教育规划纲要》提出“2017年基本建成长江上游教育中心”, 党的十八大要求“2020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 现在进入了倒计时阶段。新形势新阶段对教育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十八大以来,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系列治国理政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新要求, 集中体现了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的执政理念和治国方略。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 归根到底靠人才、靠教育;要坚定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建设“四有”教师队伍, 推动教育改革, 提高教育质量, 努力让13亿人民享受更好更公平的教育。重庆市委书记孙政才、市长黄奇帆也十分关心教育事业, 多次研究教育工作, 提出了明确要求。这些都是我们做好教育工作的重要遵循, 也为我们科学谋划教育工作指明了方向。同时, 经过多年努力, “有学上”的问题基本解决, 家长“上好学”愿望更加强烈, 人民群众的期盼是我们做好教育工作的重要动力。

2015年, 全市教育工作的总体思路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 按照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 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 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新常态, 着力全面深化改革、加快教育发展、提高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公平、改进教育治理、提高保障水平, 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 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2015年, 全市教育工作的主要目标是:扩大学前教育资源, 学前教育三年毛入园率达到80%;义务教育进一步均衡发展, 中小学标准化率达到85%, 新增国家认定的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区县4个;统筹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 初中毕业生升入高中阶段学校的比例达到98%;深入推进高等教育内涵发展, 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40%。同时, 教育改革深入推进, 教育民生进一步改善, 教育质量和教育治理水平、保障水平进一步提高。

2015年全市教育工作的主要任务, 在市委教育工委、市教委年度工作要点中作了全面安排, 已经印发大家。稍后, 市委教育工委书记赵为粮将对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进行专门部署。下面, 我从改革、发展、质量、公平、治理、保障六个方面, 就今年的重点工作强调如下:

一、着力深化教育综合改革

教育改革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战略抉择, 是破解深层次矛盾问题的根本途径, 必须凝心聚力攻坚克难, 实实在在抓紧抓好。

一是细化实施规划。近期, 市委教育工委、市教委将印发《重庆市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中长期规划》。各区县和学校也要按照对接原则, 制定相应规划, 进一步明确重点改革事项、时间表及路线图, 细化改革具体任务。

二是落实重点任务。按照市科教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审定的教育综合改革方案, 深入推进7大重点改革任务, 分别是: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 深化中小学课程改革, 健全基础教育资源均衡配置机制, 探索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衔接机制, 创新高校人才培养机制, 推进考试招生制度改革, 创新学校管理制度。

这里我特别强调考试招生制度改革。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是教育综合改革的牛鼻子, 去年国家已经出台了《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和4个配套文件, 今年是落实年, 市教委正编制全市考试招生改革总体方案及配套实施细则。总的思路是:义务教育, 继续严格执行“划片招生、就近入学”政策。中考, 将逐步扩大区县自主权, 继续实施重点高中招生“指标到校”政策。中职, 采取“学生申报、学校选择、学生确认”的选拔和注册入学相结合的方式招生。普通高考, 将研究制定学业水平考试、综合素质评价、减少和规范高考加分、以及自主招生的实施方案。高职, 完善“文化素质+职业技能”的入学考试制度, 适度增加高职单招院校, 扩大高职单招规模。去年我们建立了高校新生报到率考核机制, 要严格执行, 切实提高高考录取率。

三是抓好试点带动。市级将开展2014年确定的67个教育改革试点项目年度检查和中期评估, 并启动“一区一县一高校”综合教育改革试点。各区县和学校要按照“一授权两报备”的工作机制, 对需要申请授权的重要改革举措, 按程序主动向市教委申请授权, 事前报备具体实施办法和标准, 事后报备实施进展情况。

四是注重改革实效。教育综合改革要突出“问题导向”, 增强改革的针对性。要有啃硬骨头的精神, 拿出触动根本的举措, 真抓真改、改出成效。教育改革涉及广大学生的切身利益, 要树立底线思维, 积极稳妥推进, 市委市政府要求的、有民意基础的, 具备改革条件的, 先行改革, 改革过程中要加强问题研判和评估, 避免出现偏差和失误, 维护和谐稳定的大局。

二、着力加快各类教育发展

教育领域中的许多矛盾和问题是发展过程中的问题, 需要通过加快发展来解决。必须坚持“发展第一要务”, 加快各级各类教育发展。

一是要用规划引领教育发展。市教委正编制全市“十三五”教育事业发展总体规划, 以及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等16个专项规划。近期我们将召开会议, 专门布置全市教育系统“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各区县、学校要充分认识规划的重大意义, 切实抓好规划编制工作, 并与中长期教育规划纲要的中期总结评估结合起来, 进一步明确发展思路, 提出一批重大项目、政策和举措, 主动与相关部门加强沟通, 推动列入当地“十三五”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

二是加快中小学幼儿园规划建设。由于城镇化快速发展, 加之我市实行的流动人口子女“零门槛”入学政策, 大规模学校、大班额问题在主城和其他区县城有所反弹。2015年, 市教委将根据“五大功能区”发展战略, 出台《都市区中小学幼儿园布局规划》和《城镇小区配套幼儿园建设和管理实施办法》。主城各区要加强新建小区配套学校建设, 确保完成市委、市政府确定的新建成49所配套学校的年度任务, 缓解入学矛盾。其他区县也要结合城镇化发展和人口流动实际, 加快区县城中小学规划建设, 同时因地制宜办好村小, 防止因为办学质量不高导致学生被迫远离家庭就学。

三是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发展职业教育是促进转方式、调结构和民生改善的战略举措, 要用改革的办法增强活力、加快发展。全面贯彻全国职教会议精神和《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 加快构建现代职教体系。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开展初中起点“五年一贯制”高职和中职与本科“3+4”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 巩固中职办学规模, 促进高中阶段教育普职协调发展, 拓展职业教育学生上升通道, 增强职业教育吸引力。深化办学体制改革, 探索股份制、混合所有制、购买服务等形式, 鼓励社会力量参与职业教育办学, 鼓励企业举办或参与举办职业院校, 探索组建行业龙头企业牵头的职教集团, 增强职业教育办学活力。加强示范、骨干职业院校建设, 扩大优质职业教育资源。

四是优化结构促进高等教育协调发展。通过优化结构推动高等教育规模、结构、质量、效益协调发展。层次结构上, 我市是全国本科院校设置薄弱的地区, 本专科院校结构不够合理, 本科院校占比低于全国平均水平9个百分点, 积极争取教育部支持新增本科高校, 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高等教育的需求。类别结构上, 支持鼓励一批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型大学转型发展。今年教育部将启动转型发展国家和省级试点。转型是已有本科院校办学思路、办学模式的深刻调整, 不是挂牌、不是更名, 不搞一刀切。市教委将制定转型发展指导意见, 出台配套政策, 积极支持转型发展。性质结构上, 加强与行业主管部门共建, 促进行业举办高校进一步发挥优势、特色发展;鼓励支持符合条件的独立学院转设和民办高职“升本”、提档提质;提高教育开发水平, 努力吸引国外高水平大学来渝合作办学。

五是加快发展继续教育。大力发展非学历继续教育, 稳步发展学历继续教育, 搭建终身学习“立交桥”。职业院校、高等学校要坚持开放办学, 利用富余资源面向行业企业开展职工继续教育, 服务农村劳动力转移开展职业技能培训。以示范区建设为抓手, 推进社区教育发展。加强部门配合, 开展扫盲教育。我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 要积极为老年人继续学习提供更好的条件。

三、着力提高教育质量

质量是教育的永恒主题。随着教育普及水平的不断提高, 各级各类学校更要把加强内涵建设、提高质量摆在首要位置。

一是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任务, 坚决纠正重智育、轻德育体育美育的现象, 坚决摒弃片面以考试成绩、升学率评价学生、考核学校和教师的做法。各级各类学校要始终坚持德育首要地位, 强化每一个教师教书先教人、育人先育德的观念, 将德育渗透到各学科教学中, 融入到对学生的教育管理各个环节中, 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增强德育工作实效。今年, 将举办第三届中小学课程育德优质课大赛。去年底市政府召开的学校体育与艺术教育工作会, 全面部署了学校体育艺术教育工作, 各区县、学校要抓好落实。我这里特别强调一点:各级各类学校必须坚决落实体育艺术教育规定课时, 因地制宜上好体育艺术课。市教委今年将开展督查, 对不按要求开齐开足课程、落实规定课时的, 要通报批评直至严肃问责。

二是深化课程改革提高基础教育质量。课程改革是当前基础教育的核心任务。市级将确定100所课程改革实验学校, 发挥典型带动作用。要继续实施“卓越课堂”建设计划、体艺科技“2+2”项目和实践大课堂“1+5”行动计划, 进一步落实减负提质“双十条”, 着力改革课堂教学, 改进教法、学法, 切实提高课堂效率, 因地制宜开好选修课、活动课, 标本兼治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当前, 小学教育特色不断增强, 高中教育水平持续提升, 初中教育相对薄弱。今年, 市教委将出台《关于加强初中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意见》, 着力解决初中布局结构不够合理、单办初中数量偏少、城镇初中大班额现象突出、优质初中相对不足、寄宿制初中生活设施不配套和运行经费困难等问题。学前教育要深入贯彻落实国家《3—6岁儿童发展纲要》, 规范幼儿园保教工作, 防止和纠正学前教育“小学化”现象。

三是深化校企合作提高职业教育质量。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现代职业教育的基本特征, 是提高职业教育质量的关键。今年, 将争取出台《重庆市政府促进职业教育校企合作意见》。各职业院校要紧密围绕我市6+1支柱产业、10大新兴产业集群产业布局, 实现专业设置、课程内容、教学方法与企业需求紧密对接, 通过校企联合开展“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试点、合作举办冠名班、合作建设实训基地等多种形式, 深化校企合作。抓好教学实习和顶岗实习, 继续办好职业技能大赛, 增强学生动手能力。

四是深化人才培养机制改革提高高等教育质量。人才培养是高校的中心任务, 人才培养机制改革是高校综合改革的核心工作。学科、专业、课程是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重要基础。今年, 市教委将启动实施高校专业核心课程群建设计划、研究生课程建设计划、开展首批特色专业检查验收。各学校要围绕产业升级对人才的需求, 进一步调整优化学科、专业, 着力打造精品课程, 突出特色优势, 避免盲目布点、重复建设, 防止“同质化”。教学改革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举措。今年, 市教委将启动高校教师教学能力提升计划, 各高校要以教改项目为抓手, 不断深化教学方法和教学方式改革。要狠抓教风学风校风“三风”建设, 加强教学和考试管理, 加强学生诚信考试教育。协同育人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途径, 要把协同育人作为人才培养机制改革的突破口。高校要坚持开门办学, 主动加强与相关部门、行业企业的合作, 积极探索共建模式, 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协同育人、合作双赢。健全质量评价体系, 市教委将开展本专科新设专业评估、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评估、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 落实实学位授权点定期评估制度, 开展学位论文抽检和重庆市优秀博士硕士学位论文评选工作, 建立质量检查评估结果和公共教育资源配置有机结合机制。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 这是新形势下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升高校毕业生创业就业水平的关键。要实施好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等计划项目, 将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 强化创新创业实训实践, 确保取得实效。深入实施“2011计划”, 以体制机制改革为保障, 汇聚优秀创新团队, 聚集各类创新资源, 不断提升高校“人才、学科、科技”三位一体的创新能力, 促进科教深度融合, 引领支撑高等教育质量的全面提升。要进一步推进高校科研平台、创新人才和队伍建设, 不断提升高校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能力, 加大科技成果转化力度, 增强高校科研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

四、着力促进教育公平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 公平教育是现代化教育的重要特征。大力推动教育均衡发展、促进教育公平, 让身处不同环境的孩子都有实现人生梦想的机会。

一是进一步改善办学条件。优化资源配置方式, 坚持“保基本、补短板、兜网底”的原则, 大力实施义务教育“改薄计划”, 2015年, 新建成寄宿制学校147所, 累计完成校舍改造规划任务的30%, 完成教学仪器改造规划任务的40%。各区县要严格按照教育部提出的义务教育基本办学条件20条“底线要求”, 将其作为“改薄计划”优先保障、必须完成的建设内容, 纳入规划项目和年度实施计划。今年我们将对此开展专项督导, 强力推进义务教育标准化建设。实施二期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 重点支持乡村公办幼儿园和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建设, 积极争取出台学前教育教师编制标准, 着力解决贫困地区、留守儿童集中地区和流入人口聚集地区的“入园难”问题。继续实施普通高中扩容改造工程, 改善贫困地区普通高中办学条件。

二是推进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年前, 市委组织部、市教委等六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深入推进中小学校长教师交流轮岗的指导意见》。这项工作在前几年4个区县试点的基础上, 今年将全市推开, 重点引导优秀校长教师在区县域内向薄弱学校流动, 促进教师资源均衡配置。各区县要精心组织, 积极稳步推进, 实现交流轮岗制度化、常态化, 推动教师由学校人向系统人转变, 探索建立县管校用的机制。同时, 继续实施好“双特”计划补充农村教师, 抓好农村学校教师周转房建设改善教师生活条件, 落实好乡村教师岗位补助政策稳定农村教师队伍。全面推进中小学“捆绑发展”战略, 各区县要进一步推进学区制管理、集团化办学、学校联盟、校校结对等办学模式改革, 发挥优质学校帮扶作用, 提高薄弱学校办学质量, 办好老百姓身边的每一所学校。高度重视农村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 加快推进农村学校“三通工程”, 加强农村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这方面应该优先保障, 优先实施。每所学校花钱不多, 但对农村薄弱学校共享城市优质教育资源、实现城乡学校师生远程互动, 提高农村教师教育教学水平、帮助山村孩子了解外面的世界, 都将产生十分重要影响。

三是提高困难家庭孩子的教育保障水平。教育工作要特别关注各类困难家庭孩子, 确保他们平等享受教育的权利。2015年, 将扩大家庭困难在园儿童资助范围, 提高普通高中和中职家庭困难学生资助标准。推进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 14个试点区县实现全覆盖, 其他区县也要努力推广学校食堂统一供餐模式。全面实施国家《特殊教育提升计划》, 提高特殊教育普及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保障农民工随迁子女就学, 关爱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继续实施好高考贫困地区定向招生专项计划, 进一步增加农村学生上重点大学的人数。切实抓好毕业生就业工作, 提高就业指导服务水平, 确保完成就业目标任务。

五、着力提高教育治理水平

推进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增强教育治理能力, 提高教育治理水平, 既是教育综合改革的重要目标, 也是加快教育改革发展, 推进教育现代化的重要保证。

一是深入推进依法治教。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法推进教育各项工作, 既是落实依法治国、依法治市决策部署的要求, 也是顺利推进教育综合改革、维护教育系统和谐稳定的现实需要。市教委正按照“法无授权不可为”、“法定职责必须为”的原则, 依法梳理职责权限, 形成“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 各区县教委、高校也要形成“两个清单”, 严格依法行政、依法办学、依法决策、依法管理。要健全规范性文件的合法性审查机制, 未经法制机构审查的规范性文件, 一律不得印发公布。要切实加强教师法治教育, 促进教师自觉学法、模范守法、依法履职、依法执教, 不得侵害学生的合法权益。要加强法治教育, 今年市政协四届三次会议将“加强中小学法治教育”列为“一号提案”, 也是唯一一个现场办理的提案, 说明了此项工作的重要意义。市教委正着手组织专家修订重庆市地方教材《法制教育读本》, 并将免费发放义务教育学校;各区县和中小学要高度重视, 抓好中小学法治教育课程, 落实好法治教育课时, 加强法治教育师资队伍的建设, 积极吸纳法学专业毕业生进入教师队伍, 聘请法治工作者担任兼职教师, 切实增强法治教育的实效。

二是推进教育管办评分离。这是教育体制改革的总方向。“管”, 根本是切实转变政府职能, 依法全面正确履行管理和服务职责, 把该管的管住管好, 把该服务的服务好, 把该协调的协调到位, 营造更好的办学氛围, 保证学校依法自主办学、静下心来按教育规律办事。为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进一步简政放权, 市教委将调整直属学校管理体制。“办”, 核心是完善学校依法办学的内部治理结构, 健全学校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制度, 健全学校自我约束、自我规范的内部机制, 避免“一管就死、一放就乱”。高校章程上承国家法律法规、下领学校内部规章制度, 是建设现代大学制度的基石。重庆大学、西南大学章程已经教育部核准备案, 各市属高校要抓紧章程建设, 今年内全部完成章程制定并报市教委核准备案。“评”, 教育评价不能“王婆卖瓜”, 关键是扩大社会参与教育评价。更多委托第三方开展教育评价, 积极探索建立当地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社区群众、家长代表、有关单位等社会各方参与的教育评价机制, 不断完善社会评价、监督和支持教育的制度。

三是全面加强教育政风行风建设。管行业, 必须管行风。全市有11000多所学校、615万学生、39.8万教师, 教育系统政风行风好坏直接关系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 历来备受社会各界关注。教育系统的干部职工, 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 要进一步认真贯彻落实八项规定精神和市委实施意见, 巩固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 进一步防止和纠正“四风”, 形成作风建设新常态。要敢于担当、崇尚实干、深入学校、贴近师生, 不断解决教育发展中的新问题。各级各类学校必须端正办学思想, 落实“以生为本”的办学理念, 切实规范办学行为。特别是在义务教育入学、中职招生和资助、高校自主招生、成人高等教育办学、信息公开等方面, 要严格执行相关规定。各级教育管理部门要以招生、收费等为重点, 依法履行监管职责, 严肃查处损害学生利益的行为, 防止“破窗效应”, 进一步提高人民群众对教育的满意度。

六、着力提高教育保障水平

教育是重要的公益事业, 离不开党委政府的重视, 离不开相关部门和社会各界的支持。教育部门和学校要积极作为, 主动争取重视和支持, 凝聚各方力量和智慧, 为教育事业改革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一要提高教育经费保障水平。教育投入是保障教育事业发展的物质基础。近年来, 中央和市级不断加大教育投入, 加大了向区县转移支付的力度, 积极对渝东南、渝东北等农村区县支持倾斜, 但个别区县出现了“挤出”效应, 没有做好这事。各区县应认真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 做到法定的教育经费“三个增长、两个提高”, 这也是依法行政的要求和体现。2015年, 将开展区县政府履行教育职责督导, 加大教育投入督导检查力度, 今后此项工作将进一步常态化。要优化教育支出结构, 向边远地区、农村学校和薄弱学校倾斜, 加强教育民生和质量内涵建设保障, 多做雪中送炭的事, 做真正惠及学生的事, 少搞锦上添花、不搞“面子工程”, 使每一分钱都发挥最大效益。要切实加强教育经费监管, 确保资金使用安全规范。

二要切实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教师是教育事业的第一资源, 是提高教育质量的根本保障, 办教育首先要抓师资。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四有”教师要求, 全面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大力宣传教师先进典型, 维护教师合法权益, 深化职称和岗位制度改革, 完善收入分配制度, 积极提高教师待遇, 增强教师职业吸引力, 激发教师的责任感和荣誉感。落实教师编制政策, 及时补充配备教师。严格教师招录聘用标准, 把好教师入口关, 把优秀人才吸纳到教师队伍中。提高教师培养质量, 加大教师培训力度, 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全面提高教师教书育人的水平, 不断壮大名师队伍。近年来, 教育部和我市出台了一系列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这些也是我们一以贯之的要求, 要严格执行, 对各种师德不端的行为及时严肃查处, 维护人民教师的良好形象。

三要确保教育系统安全稳定。安全工作是教育工作的头等大事, “安全不保, 何谈教育”。教育系统点多面广战线长, 安全工作必须警钟长鸣, 常抓不懈。要进一步强化安全稳定属地管理责任, 认真落实“一岗双责”, 切实抓好安全稳定工作。加强师生安全教育, 健全人防、技防、物防体系, 开展好校园周边环境综合治理, 认真排查整改各种隐患, 加强重点环节、重点时段、重点部位管理。现在学校开始陆续放假, 春节临近, 各地各校要结合实际, 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 切实做好学生离校期间安全工作, 提醒学生假期注意安全防范, 加强假期留校大学生安全管理, 确保学生安全度假、愉快过节, 确保全国“两会期间”全市教育系统安全稳定。教育行政部门要采取“不发通知、不打招呼、不听汇报、不陪同接待”和“直奔基层、直插现场”的“四不两直”方式, 加强安全工作督查力度, 严格执行安全稳定工作“一票否决”和“责任追究”制度, 对因责任不落实而造成严重后果的, 要严格按照“一案双查”和“四不放过”的原则, 严肃追究有关人员责任。

在全市中职招生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篇3

今天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进一步落实2008年全市教育工作会议精神,研究探讨2008年中职扩招对策,实现2008年我市高中阶段招生职普比例达到1:1的目标,进一步推进各类教育协调发展,为地方经济建设培养用得上、留得住的实用技术人才。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高度重视,充分认识扩大中职招生工作的重要性

2008年,实现高中阶段招生职普比例达到1:1的目标是我市的一项重要工作,对推进我市各类教育协调发展,促进地方经济建设具有重要作用。扩大中职招生是经济社会发展对教育的迫切要求。职业教育是我国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构建现代国民教育体系和终身教育体系、建设人力资源强国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必须充分认识中等职业教育在统筹城乡发展、解决“三农”问题中的重要作用。为适应我市经济结构调整和建设“一个通道”、“三带十区”这一战略规划和实现市委四届五次全会提出的“改革创新、开放升级、综合开发、强市富民”战略要求,必须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培育一大批懂经营、会管理、有技能的高素质劳动者队伍。进一步推动经济结构调整、提升我市综合竞争力,促进社会就业,为我市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撑。扩大中职招生是教育事业发展的战略需要。在2008年度全国中职招生工作会议上,周济部长指出:“普及高中教育要继续巩固和扩大中等职业教育的招生规模,把中等职业教育作为整个教育发展的一个战略突破口,普通高中要由量的扩张向质的提高转变,着力提高教学质量。”这是当前重要而紧迫任务,也是一项艰巨而复杂的工作。去年国检验收结束以后,省委、省政府提出:“要巩固‘双高’普九成果,做好初中后学生的职业教育,扩大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到2010年全省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80%。” 教育发展形势逼迫我们,必须在发展中等职业教育上下功夫。就黑河目前形势看,全市高中阶段毛入学率只有55%,普通高中已基本饱和,中职学校是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的生力军,提高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中职学校责无旁贷。扩大中职招生是满足人民群众谋职就业的需要。教育部门要把初、高中不能升学的学生动员到中职学校来,使其掌握一定的职业技能,培养他们生存、发展的本领。“要致富,学技术”,“读完初中上职中,打工致富一路通”,这真实地表达了人民群众对职业教育和培训寄托的厚望。近几年我市每年小学升初中人数在2万人左右,毕业生约1.5万人,进入普通高中就读的仅有5000多人,尚有1.5万未成年人需要劳动预备役培训,中职招生的空间很大。广大教育工作者要给予那些升学无望的学生更多关注,针对学生们的各自特点,指导、规划他们的未来,使他们选择适合自己的教育类型和成才之路。

二、精心组织,确保扩大中职招生工作顺利进行

市县两级政府要建立健全职业教育领导机构。各县(市)区政府要把职业教育工作抓在手上,建立健全领导机构。两级职业教育工作领导小组每年至少召开两次职业教育工作联席会议,统筹全市职业教育工作,研究解决职业教育发展规划、招生计划、资源配置、条件保障、政策措施等重大实际问题,制定促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政策和措施,协调处理好部门之间、学校与企业之间的关系。

教育行政部门要统筹高中阶段招生工作。市县两级教育部门要成立高中阶段教育招生工作领导小组,由教育局局长任组长,督导室主任和业务副局长任副组长,中教、初教、职成科(股)长和各初中、高中、中职学校校长为成员。各学校也要成立相应机构,形成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班子成员共同抓的中职招生运行机制。要把中职招生工作作为“一把手工程”,按1:1比例制定招生计划,实行教育行政领导班子市包县、县包乡、乡包校的“三级包保”责任制,从市到县到校到人,确定专人负责,层层落实责任制。要做到高中阶段教育招生“四统一”,即统一领导、统一计划、统一报名、统一录取。严格实行“普高”招生的“三限政策”,特别是限人数,统一制定和落实中职和普高的招生计划,正确引导初中毕业生合理分流。要建立中职学校招生违规违纪责任追究制度,严格招生纪律,规范招生行为。坚持公平竞争,不搞地方保护,要尊重学生选择优质职教资源的权利。建立中职招生的绿色通道,坚决打击有偿招生行为,对不规范的招生行为,发现一起,查处一起,情节严重的,要取消相应学校的招生资格,保证中职招生工作的顺利进行。

教育督导部门要建立中职招生考核奖惩机制。今年市委市政府把“大力普及高中阶段教育,高中与中职招生达1:1的比例”列入2008年十项绩效工程任务目标考核体系,市教育局、各县(市)区政府均为责任单位,年底市人大、市政府督查室将跟踪问效。对此,我们要认真对待,市、县两级督导部门要研究中职招生的督导评估办法,把招生任务指标完成情况作为对各县(市)区教育局、初中、高中学校督导评估的重要指标。制定有利于中职招生的奖惩政策。每年招生结束后,市县两级督导部门要把各县(市)区和黑河市职教中心学校的中职招生任务完成情况进行考核排名通报,严格兑现奖惩。要把中职招生任务的完成情况作为评定学校各类先进的主要依据,作为校长评职、评优和提拔的重要依据。市政府在2008年将安排专项经费,表彰奖励在中职招生工作中成绩显著的县(市)区政府、教育局、中等职业学校、初、高中学校以及个人。各县(市)区政府也要设立专项奖励经费。

三、明确目标,同心协力完成扩大中职招生任务

今年全市普通高中计划招生6000人,省教育厅给我市下达的中职招生计划为6406人。要实现这一目标,各级各类学校必须密切配合,戮力同心,取得实效。首先,初、高中学校要积极做好分流工作。初、高中学校要担负起为中职学校输送生源的职责,积极配合中职学校做好招生宣传和动员工作,为职业学校直接面对学生及家长宣传创造有利条件,使广大家长充分认识到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是多样化的,初、中、高级人才缺一不可,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念。各初、高中学校要开展职业生涯规划专题讲座,开设职业指导课程、职业技能课程,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办校内职普融通班或与中职校采取1+1+1合作办学。组织初中毕业生及其家长参观职业学校,引导初中毕业生科学定位,合理选择报考学校和专业,绝不允许简单粗暴强行分流。各初、高中学校要以初中入学人数为基数,动员流失生和参加中考未能就读普通高中的初中毕业生报考中职学校,保证中职招生入学人数。其次,中职学校要主动配合,营造良好氛围。各中职学校要积极主动地与初、高中学校联系,为其提供宣传内容和资料,介绍职业学校的特点及优势,展示学校办学成就,专业设置特色,使初、高中教师能够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分流。同时,要为初、高中校内职教班、高中通用技术课、初中技术课提供师资、实验实习设备支持。要宣传扩大职业教育招生规模的重要意义及中职毕业生在各行各业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和典型事迹,不断营造有利于中等职业学校招生的良好环境和社会氛围,促进中职招生工作。

同志们,扩大中职招生工作任务艰巨,时间紧迫,各级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各级各类学校要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抢抓机遇,开拓创新,攻坚克难,为圆满完成今年的招生任务而努力工作。

在全市一季度经济形势分析会上的讲话 篇4

中共XX市委书记 XXX

(2006年4月20日)

同志们:

今天的会议开得很好、很及时。尤其是叶市长的讲话,既总结了去年的县域经济工作,又分析了今年的发展形势,安排部署了全年的工作。这些,我都同意,请同志们会后立即贯彻落实。下面,我就推进县域经济工作,确保完成全年目标任务,努力实现“重振雄风、富民升位”目标,再强调4点意见:

一、调整心态,以历史使命感激发“重振雄风”斗志。一季度我市经济之所以出现增长趋缓、工业生产下滑、投资大幅回落的情况,这一方面与内江多年形成的持续发展的基础不牢、与缺能、缺钱、缺地的制约因素有关,但更重要的是与我们各级干部的作风有益大,心态有关。有的陶醉于去年取得的成绩沾沾自喜,有的面对新的发展形势无所适从,有的在干部调整期间等待观望,有的满足于现实状况不思进取。这些心态的存在,是责任心不强的表现,是使命感不强的表现,更是党性不强的表现。正是由于这种心态的存在,影响了抢抓机遇、用活政策,影响了争取项目、招商引资,影响了协调问题,搞好服务等工作的正常开展,造成了在发展上的退步,在工作上的被动。因此,各级党员干部要借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深入开展,切实加强党性修养,切实增强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自觉从“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心态中走出来,自觉从“只求过得去,不求过得硬”的心态中走出来,自觉从“有心做(本文来自文秘之音,更多精品免费文章请登陆查看)官、无心做事”、“有心出名、无心务实”、“有心应付、无心进取”的心态中走出来,牢固树立为群众服务、为企业服务、为基层服务、为内江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观念,强化对党的事业的执着追求,增强开拓创新意识,养成真抓实干的作风,始终以昂扬的精神状态去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去服从、服务“重振雄风、富民升位”目标。

二、提高认识,以科学发展观指导县域经济实践。当前,在我们干部群众中存在一种普遍认识,认为落实科学发展观,就是不要速度的全面发展。这种认识是片面的、错误的,坚持这种认识对内江的经济社会发展不仅无益、反而有害。科学发展的基本内涵包括三层意思:一是要坚持发展,发展才是硬道理;二是要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三是要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科学发展观对发展的目的进行了全新定位,那就是以人为本,但是强调以人为本,并不是超越社会阶段、不顾条件和现实可能,去满足所有人的一切需要。科学发展观对发展的标准进行了全新界定,那就是增长度、发展度、持续度、协调度四位一体的评价体系,但是强调全面发展,并不意味着没有重点,更不是对经济建设中心的否定,在诸多发展目标中,加快经济发展始终是中心,是最根本的发展目标;强调协调发展,并不意味着平均用力,四平八稳、齐头并进或抑快等慢;强调可持续发展,并不意味着把满足当代人的需求与后醉人的发展对立起来,束缚当代人的全面发展。科学发展观对发展的途径进行了全新的探索,那就是统筹兼顾,就是要我们在注重经济发展的同时,大力发展社会事业,在注重城市经济发展的同时,加快发展农村经济。我们提出要绿色的GDp,不要污染的GDp,不要带血的GDp,并不是我们反对在发展中追求高速增长,并不是我们反对在发展中突出重点。而正与此相反,我们需要以加快发展去实现“重振雄风、富民升位”的目标,以科学发展、统筹兼顾去构建和谐内江。

三、抓住关键,以重点突破推进全面协调发展。抓工作要抓关键、抓发展要抓重点,只有这样,也只能这样才能实现突破,才能收到实效。要突出抓好工业,立足以工带农。“内江发展的差距在工业,希望也在工业”已经基本成为共识。突出工业抓经济,围绕工业找项目,围绕企业搞服务也应当成为各级党政的共识。各级党政领导干部要普及在工业发展上花精力、花时间。同时,要立足于内江广大农村、农民、农业来抓工业,引导资金投向农产品加工领域,引导企业家发展劳动福集型项目,引导企业生产农产品加工产品,致力于实现以工带农、农工联动。要着力抓住项目,力求以投促产。有(本文来自文秘之音,更多精品免费文章请登陆查看)项目才有投入,有投入才会有产出,有产出才会有增量。去年,内江在抓项目上实现了突破,但是,项目争取和建设与周边市州相比差距很大,与内江发展需要相比,差距很大,因此,各级都应该把精力集中在抓项目上,要在了解掌握国家产业政策上下功夫,不打盲目之仗;要在项目的包装下功夫,不打无准备之仗;要在项目的争取上下功夫,不打被动之仗;要在项目争取的保障措施上下功夫,不打无条件之仗;要在项目的建设上下功夫,不打持久之仗;总之,要在抓项目上舍得先期投入,舍得加强建设管理,力求多上,快速、早投产。要致力扩大开放,实现以外助内。大开放促大发展,这是被近年内内江不断扩大开放所证实了的经验。要大力开展招商引资活动,借助川渝合作、珠三角“9+2”合作框架、川浙合作等关系的建立,借助打造“大千品牌”工程的启动实施,不断拓展渠道、改进方法,力求在招商上取得突破,在引资上收到实效。要扩大对外经济交往与合作,引导企业走出内江、走出四川,广泛与国内、国际有实力的大企业合作,借助其技术、管理、人才、提升企业和产品档次,打造品牌,增强企业竞争力。要进一步扩大出口,尤其是农产品加工产品的出口,拓展内江工农业产品的国际、国内市场。

在全市一季度经济形势分析会上的讲话 篇5

同志们:

今天,我们召开全市第三季度经济形势分析会,既是上半年经济成绩单的“亮单检阅”,全面调度辖区经济运行情况,分析研判当前经济运行形势,更是对最后一个季度经济发展重点任务的再明确、再部署。下面,结合全市具体情况,我再讲三点意见。

一、正视差距,自觉对标对表存在的短板弱项

虽然我们付出了很多努力,也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在产业转型、项目建设等方面还存在不少问题和短板。主要表现在:一是经济指标差距明显。年初省里下达目标任务的xx项指标中,除了xx外,其他指标均未能达到序时进度,但是主要经济指标仅有xx、xx和xx等xx项指标位增幅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其余xx项指标均低于全省平均水平,第四季度要弥补缺口、向前追赶,实现全年目标任务,形势十分严峻。二是实体经济难。市场需求、成本上升、融资困难等多重因素影响,工业持续增长难度加大,农副产品加工等传统行业整体下滑。从企业看,全市xx家规上工业企业中,截止9月份仅新增xx家规上企业。三是项目要素保障趋紧。主要是项目储备少、规模小,开工接续不足,1-9月份,xx个“五个一批”在建重点项目年度计划投资xx亿元,完成投资xx亿元,仅占年度计划xx%,仍有xx个项目滞后序时进度,xx等xx个项目受“安征迁”等要素影响未能如期开工。四是外贸形势严峻。受国外持续疫情、融资困难、人工成本上涨等因素影响,xx、xx等重点行业出口大幅下滑,长期处在负增长区间,短期内实现恢复性增长难度较大。全市xx家出口企业中有xx家出口业务下滑、xx家为零出口。五是财政增收难。1-9月份,公共财政收入完成xx亿元,增长xx%,政策性减收对财政收入增长影响较大,财政增收整体紧缩的总体形势,实现稳步增收难度较大。六是社会消费品提升缓慢。商贸流通企业规模小,批发零售、住宿餐饮企业潜力挖掘不够,带动不强,新增限上企业仅xx家。

二、肯定成绩,自觉增强加快发展的紧迫感

第三季度经济增长好于预期,供需关系逐步改善,市场活力动力增强,这是市委、政府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一系列决策部署有序展开的重要成效。应该说,通过近段时间的努力,全市坚持产业强市不动摇、重大项目求突破的共识基本形成,抓发展、抓项目的势头正在集聚。一是项目建设提速提效。建立重点项目“1+N”推进机制,成立重点项目前期办,加强重大项目储备,上半年固投逆势保持xx数增长,排名全省前列;新增“五个一批”项目xx个,总投资xx亿元,“五个一批”项目正向激励考评再次进入全省xx;新开工以上重点项目xx个,竣工、投产项目xx个。坚持“一把手”招商、以商招商、回归招商等模式,招商项目xx个,总投资xx亿元。二是旅游消费持续升温。编制完成《全域旅游总体规划》,推动民宿规范化、规模化、品牌化发展,目前民宿达xx多家,并通过摄影、民宿、旅游和发放消费通用券、电商直播等活动,有力促进旅游消费持续升温。三是招商引资持续扩大。深化落实全员招商机制,紧盯重点领域,继续引进一批强链、补链、扩链项目,推动产业集聚发展。xx个意向、在谈项目重点产业项目签约落地,xx个签约项目动工建设,完成招商目标xx亿元以上,其中工业项目xx亿元,服务业项目xx亿元。

三、咬定目标,全力冲刺推进xx高质量发展

当前,xx市正处爬坡过坎、滚石上山关键时期,抓发展、抓项目尤为迫切。时间不等人,大家必须主动作为、狠抓重点,以实实在在的工作成效,推动产业强市战略取得实质性进展。今年的目标和重点任务是认真对照全年目标任务,对各项指标进一步细化分解,明确追赶序时时间表和具体措施,重点加强GDP、规上工业增加值、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财政两项收入和城乡居民两项收入等落后指标强化运行调度,深挖潜力,全力追赶,努力完成全年各项目标任务。具体,要抓好五个方面工作。

1.要自觉扛起发展这个第一要务。要始终把抓发展作为第一要务,扎实推进重点项目建设,创造更加过硬的高质量发展成果。大家一定要进一步强化发展意识,坚决扛起推动发展的使命担当。当务之急是要围绕发展主题,加快分解目标任务,压实发展责任。要进一步浓厚竞相发展的氛围,xx、xx等部门要定期撰写经济运行、项目推进等方面的分析报告,并定期通报指标完成、项目推进等方面的情况。各级各部门要迅速进入争相竞速的比拼状态,要比增幅、比进度、比贡献,晒项目,晒亮点,晒实绩。尤其是对于工业应税销售、工业用电量、固定资产投资等薄弱指标,要深入分析原因、对症下药,紧扣节点、全力推进,确保各项目标任务如期完成。

2.要全力突破项目这个关键支撑。没有项目,就没有发展。要开展项目建设攻坚行动,抢抓第四季度施工黄金季节,严格落实重点项目建设领导挂钩和首席责任人制,强化滞后项目的协调督促,着力破解安征迁、审批慢、融资贵等问题,保障项目无障碍施工。加快推进xx个五个一批等项目建设,加强滞后项目的协调督促,及时帮助解决问题,争取年底前实现再开工项目xx个、竣工项目xx个,努力实现年投资xx亿的目标。今年既然定下了在大项目建设上取得突破的目标,就要从体制机制、队伍建设等各环节全面发力,认真谋划对接一批项目,做深做细项目前期,力争更多的项目挤进盘子里,持续增强发展后劲。

3.要加快补齐园区这个突出短板。一直以来,园区建设是xx市的薄弱环节。没有好的载体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项目落地。园区的规划、产业的规划也正在推进,前段时间我们专门听取了相关情况的汇报,进行了研究讨论。要进一步加快节奏,尽快明确重点园区、主导产业,让招商引资更有方向、更加精准。一旦定下后,要强化空间和产业管控,不符合产业规划的项目一律不要,新引进的大项目、好项目一律进园,进一步形成集聚效应。对于创新载体也要好好研究,仅仅靠政府投的条件已经不具备了,而且实践证明,也很难建好管好。我们要创新办法,学会运用市场手段,要更加主动对接,全力在载体建设上取得实质进展。需要强调的是,在闲置资产盘活上大家要好好下功夫。今后的土地指标肯定要优先保障园区和大项目,小而精的项目则更多需要盘活闲置资源。要进一步加大力度,把招引项目与盘活闲置资产统筹起来,尽快形成闲置资产、项目用地需求两个平台,并通过有效沟通,实现土地资源的有效盘活和高效供给。

4.要持续走好转型这个必由之路。现阶段,我国经济已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环保、安全等方面的要求越来越高,拼资源、拼消耗,野蛮发展的老路走不通了。必须坚决贯彻新发展理念,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倒逼转型的重大机遇,更加主动的调结构、促转型,实现发展质态的根本好转。要推动产业转型。当前,我们的传统产业发展面临很大困境,要稳妥有序引导企业以智能化、绿色化为方向,加快实施技术改造、提升配套档次,渡过这一轮转型难关。要淘汰落后产能,要统筹兼顾好安全环保整治与产业转型的关系,真正摆脱与高质量不适应的产业“低端锁定”,对不符合环保、安全标准的企业坚决关闭,对落后低端的企业坚决淘汰。要推动融资方式转型。传统的依靠自有资产和银行融资的老路已经难以为继,要引导企业通过战略重组、加快上市、进入科创板等方式构建多层次的融资市场。要组建专业化班子提供专业化的服务指导,力争在资本市场上实现突破。

5.要不断做好营商环境这个重要保障。新时期招商拼的不再是优惠,而是环境。投资方对营商环境的关心不亚于对优惠政策的关心。要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以更加开放包容的胸怀,真正站在企业的角度,在行政审批流程再造、制度设定等方面提高企业的获得感和满意度。要聚焦企业办事的痛点难点,把该放的权利放给市场主体,把能简化的流程、材料做到最简,着力构建便捷高效、公平竞争的营商环境。要提升专业化能力。各级各部门主要领导要全面掌握产业现状、规划布局和政策资源,潜心研究产业发展走势和法律法规,遇到客商能够对得上话、谈得起来。需要强调的是,政府必须带头讲诚信、守法治,承诺的一定做到,做不到的不要轻易承诺。要敢于担当作为,按照构建新型政商关系要求,对企业敢“亲”真“清”,做到无事不扰、有事不拖、有求不推,更加主动做好服务,让企业家干得更加舒心、更有信心。要营造安全稳定的发展环境。我们要深刻吸取近期发生的安全生产事故教训,坚持举一反三,防微杜渐,督促企业认真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从严从实从细抓好安全生产工作。要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尤其是重点担保圈风险,各挂钩领导要发挥高位协调作用,各有关部门要加强统筹协调、分析研判和业务指导,履行好属地责任,密切关注重点企业,全力推动破圈解链。要加大打击恶意逃废债行为力度,加强联合执法,坚持做到倒必查、逃必究,坚决重塑诚信法治的金融环境。

在全市一季度经济形势分析会上的讲话 篇6

第一,加快推进“五个一批”项目建设是坚持高质量发展落实**的关键支撑。没有一批又一批的大项目、好项目接续滚动、规模推进,高质量**就会落空。特别是当前,距离落实高质量**只剩两年零两个多月,而项目建设的周期大概是2-3年时间,所以我们把项目攻坚“百日冲刺”作为落实省委十届x次全会部署和全省推进“五个一批”项目攻坚会议精神的“第一场战役”,推动全市把高质量发展的要求、**的目标,落实到一个个具体项目上来。

第二,项目攻坚战是确保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关键一战。目前,距离年底收官仅剩两个来月时间,但我们的指标进度离目标有差距,我们的产业层次离要求有差距,我们的项目推进离预期有差距,必须以项目攻坚“百日冲刺”为抓手,抢时间、抢工期、抢进度,推动各项工作迎头赶上。

刚才,x同志讲了很好的意见,对今年来全市工作成效作了总结,对存在问题作了分析,对下阶段工作作了部署,xxxxx同志通报了全市经济运行和项目竞赛情况,大家要抓好贯彻落实。x、x、x、x等4个县(区)负责同志分别介绍了各地推进“五个一批”项目工作的经验做法,会后市“两办”要将四地经验做法汇总下发,其他县(市、区)也要把抓“五个一批”项目工作的做法加以梳理,供大家学习借鉴、共同提高。

今年来,全市上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对xx、对xx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为统领,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积极融入x协同发展区建设,扎实做好“六稳”工作,有力保持了全市经济社会总体平稳、稳中有进发展势头。指标总体平稳,全市完成gdpx亿元、增长7.3%,规上工业增加值、公共财政总收入、地方公共财政收入等指标均稳中有升。企业利润增长,1-9月全市工业企业实现利润x亿元、增长35%,其中x实现利润81.39亿元,增长67.25%。项目扎实推进,各级落实“五比五晒”项目竞赛、推进“五个一批”项目扎实有效,x铁路等一批项目建成。应该说,能在稳中有变的形势下保持这种发展势头难能可贵,这其中起关键性作用的是干部的精气神在不断提升,担当精神在不断强化。印象比较深的有几个方面:

一是制约产业发展的节点得以打通,首期530吨稀土分离指标已下达。

二是影响营商环境的堵点得到突破,市国土局不动产登记日由15个工作日减至5个工作日。

三是体现xx改革特色的亮点受到肯定,x亲自到xx调研医改工作并给予充分肯定,林业“投保贷”一体化改革受到群众欢迎。四是纾解民生期盼的热点取得进展,市附小、实幼扩建等一批与群众利益息息相关的民生工程全面建成。这些充分体现了我们xx干部抓铁有痕、锲而不舍的韧劲,敢闯敢试、锐意创新的担当,为民利民、增进福祉的情怀,充分说明我们持之以恒推进“大学习”、持续不断学懂弄通做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提振干部精气神、激励干部担当、提升干事本领具有重要作用。接下来,我们对“大学习”要继续坚持不懈、对干部身上展现的精气神要大力弘扬,转化为奋力冲刺四季度、打好项目攻坚战的强大动力。特别是当前,省委已经吹响了高质量发展落实**的集结号,号声一响,只能向前冲、不能往后退,只能冲刺、不能停歇,只能奋发有为、不能庸碌无为。全市各级各部门要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紧迫感责任感,扎实做好四季度各项工作,坚决打好项目攻坚“百日冲刺”这场硬仗,努力把高质量发展落实**的基础打得更实、筑得更牢,为新时代新xx建设争作新贡献。这里我再强调四点意见。

一、冲出项目推进的加速度。项目是经济运行的重要支撑。今年来,全市“五个一批”项目总体比较顺利,但仍有一批项目因为项目招商“临门一脚”踢不出去、项目开工“最后一步”迈不出去、项目协调“关键一击”打不出去等问题,年年计划开工未开工,年年计划竣工未竣工。对这些“马拉松”项目,要来一次“大起底”,由各地党政主要负责同志牵头抓总,对项目推进的堵点定期会商,对需要解决的问题,当地能解决的要认真研究、抓紧解决;

需要省市解决的,统一汇总报市里进行协调解决,进一步推动停下来的项目动起来、慢下来的项目快起来,切实以更大的力度推动项目工作提速增效。一要策划更多投资点。项目前期策划的深度,决定后续推进的速度。前三季度我市“五个一批”谋划项目x个、总投资x亿元,但项目平均投资仅为x亿元、居全省末位,签约率仅为31.2%,说明我们的项目谋划深度和项目质量还有一定差距。我们xx具有优越的生态条件、丰富的矿产资源、扎实的产业基础、良好的区位条件等多重优势,完全有条件抓住机遇,扬优成势、扬长避短,谋划出一批大项目好项目。各地要立足生态优势,围绕旅游休闲、健康养老、绿色金融、特色现代农业等产业发展策划一批体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项目,让良好生态这一最具竞争力的优势加快转化为经济优势、发展优势;

要立足资源优势,策划一批以资源往产业走为重点的新兴产业项目,推动稀土、x、x精细化工、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倍增;

要立足产业优势,策划一批以技改提升、智能制造等为重点的产业转型升级项目,促进老工业基地焕发新生机;

要围绕培育发展共享经济、平台经济,策划一批以大数据、互联网、区块链等为重点的新经济形态项目,让各类市场主体都能在xx找到投资项目。同时,各县(市、区)要在“百日冲刺”中完成谋划100个项目的基础上,自加压力、深挖潜力,再新策划一批项目,为确保完成今年任务、推动明年开局起步打好基础。

二要形成更多投资量。四季度x书记将亲自带队,其他省领导也将分赴各地检查项目开工建设情况、协调解决实际问题,市里也将参照执行,组织市级领导每月以现场办公等形式到挂钩县(市、区)指导推进项目,各地要做细做实准备工作,在保障项目工程安全、质量安全、人员安全的前提下,抢抓施工黄金期,加快推进项目建设,努力形成更多投资量。特别是对x精细化学品生产、x高新2l柔性电路板生产等104个在建项目,要倒排工期、挂图作战、责任到人,进一步明确每旬、每月的形象进度和实物投资量,督促项目业主上足人力、机械设备,推动项目早日建成投产;

对三化5万吨电子级x、x导电剂生产等97个计划开工的项目,要配强前期工作力量,加快项目前期工作,落实开工条件,确保项目按计划开工,同时对明年一季度计划开工的项目也要全面梳理排查,有条件提前到今年四季度开工的尽可能提前开工,市里每月也要组织一批重点项目进行集中开工,在全市上下形成比学**的浓厚氛围。

三要吸引更多投资客。今年来,各地通过“一把手”招商、产业链招商、赴港澳招商等多种方式,促成了一批项目签约落地。下阶段,要继续强化“一把手”招商,以“11.6”林博会、首届x博览会为契机,推动各地“一把手”加大工作力度,亲自接待重要客商、亲自洽谈重大项目、亲自协调解决招商难题;

要强化市县联合招商,坚持全市“一盘棋”抓招商,市县一起对接项目、一体配套政策、一道联动服务,紧盯一两个实实在在的项目,开展联合招商,力争引进更多大项目好项目;

要强化区域协同招商,在基础设施、产业发展、社会事业、生态保护等领域梳理一批前期成熟、前景看好的项目,与厦门等兄弟地市一道,“走出去”开展协同招商,促成更多有利于区域交通互联、产业互补、民生互惠、生态互保的招商成果落地。

二、冲出产业转型的升级版。

“百日冲刺”,产业是重点。要突出产业项目、实体企业,加大攻坚突破力度,推动产业转型进一步提速提档。

一要抓产业提升。产业提升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而要因地施策、一业一策。市区要突出xx这一全市最大龙头,加强资源整合,叠加配套政策,加快引进实施一批能够促进产业链延伸、资源往产业走、产城融合的项目,进一步把市区产业体系拉动起来。当前,重点要在推动19个、总投资183.2亿元的xx千亿集团项目尽快转化的同时,积极服务xx参与xx的优势资源深度开发、拓展非钢业务,加快推进xx绿色转化等项目建设,推动xx进一步做强做优做大。各县(市、区)要立足本地实际,通过实施产业龙头培育、产业链拓展延伸和技改行动计划,加快对现有产业的改造提升,特别是x、x等8个取消gdp考核的县,要坚持走高质量绿色发展的路子,努力在推动“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上迈出实质性步伐。

二要抓企业帮扶。对发展较好的企业,要在落实各类惠企政策的同时,根据企业实际需求,在用电奖励、融资服务、产品应用、市场开拓等方面乘势帮一把、扶一程,促进企业稳健发展特别是对xx等手中有现成资金、心中有增投意愿的企业,要采取“人盯人”无缝对接、“零距离”优质服务,推动更多增投项目、有效投资落在xx;

对发展有困难的企业,要一企一领导挂包,一企一政策扶持,即便是复产无望的闲置厂房,也要一个一个开展“二次招商”,引入战略性投资者进行兼并重组,决不允许园区出现土地闲置,决不允许以项目为名圈地占地套利,决不允许私人收储厂房待价而沽。

三要抓政策叠加。今年来,中央继续在减税降费、扩大内需等方面释放政策红利,这次省委十届x次全会也明确将在推进创新驱动发展、扶持实体经济等方面出台系列政策措施,比如前几天省政府就从创新绩效正向激励、行业领军企业研发扶持等方面出台了7条措施,推进创新驱动发展。各级各部门要加强政策对接,挖掘政策“金矿”,并结合我市实际出台配套政策。在配套政策过程中,要立足职能、加强联动、共促落实,促进政策效用最大化,用更多实实在在的项目争取政策支持,用更多实实在在的发展成果体现叠加效应。

三、冲出加快**的高质量。

高质量**离不开高质量项目。我们要按照省委全会部署,把高质量发展作为**的必由之路,把高质量项目作为高质量**的第一抓手,抓住“百日冲刺”时机,以实施“一十百千万”工程为抓手,推动“五个一批”项目能快则快、接续开发,以源源不断的新项目,推动高质量**目标落到实处。

一要促**提速。促**关键要靠项目。从xx情况看,根据省上下达我市每年gdp增长8.5%的**任务,今年1-9月全市gdp增速低于**目标1.2个百分点。差距怎么补、工作怎么抓,刚才红胜同志已作了具体部署。这里需要强调的是,补工作欠账、补指标差距,既要靠现有增长点来作支撑,更要靠新的增长点来作贡献。各县(市、区)、各有关部门在稳定现有经济增长点的基础上,以“百日冲刺”为契机,着力突破一批新的增长点,努力把全年目标完成得更好一些,绝不能把压力留到后两年。特别是对市里明确的105个、总投资1292.23亿元的重大产业项目、240个各县(市、区)重中之重项目等,各地要对照既定目标,快马加鞭推动项目建设,努力形成更多经济发展新增长点,为完成全年目标、落实**任务打好基础。

二要促环境优化。抓住中央力推“大基建”的机遇,把基础设施投资作为当前促增长、长远优环境的重要抓手。各地要在抓好抓实列入“百日冲刺”项目库的33个交通基础设施的同时,抓紧策划实施一批重大交通基础设施项目,继续跟进x铁路线路走向,加大向上对接争取力度,力争有更长线路过境xx、更多站点布设xx。同时,要突出补短板导向,与周边地市一道,加紧策划实施一批市域间高速公路,加强国省道改造提升,打通区域通达“大动脉”,畅通接壤地区“微循环”,进一步加密优化区域之间的交通网络。

三要促民生改善。抓项目,必须把增进民生福祉作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各地上报的“百日冲刺”项目库中有78个民生项目,涉及就学、住房、就医、养老等诸多领域,这些项目不仅对改善民生有重大作用,而且对提升城市人气有直接作用。各地各部门要像抓产业项目一样抓民生项目,落实好要素供给和开工条件准备,全力办好一批民生实事,让人民群众更具获得感。

四、冲出干事创业的精气神。

“百日冲刺”既是一场事关各地发展后劲的“排位赛”,也是检验各级干部作风、能力、素质的“pk赛”。在竞赛过程中,市委组织部要当好“裁判员”,在竞技场最前沿对“参赛选手”开展一线考核、专项考核,既要听干部自己怎么讲,又要听当地主要负责同志、分管领导对干部怎么看,也要听团队成员怎么说,还要听当地群众怎么评,努力考准考实干部实绩;

市纪委监委要当好“监督员”,直插一线、明察暗访,对不想冲、不会冲的“选手”要及时提醒、“黄牌警告”,特别是要聚焦项目审批中存在的问题,组织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以及相关群众,与项目业主一道,全流程体验部门审批服务情况,倒逼窗口部门服务进一步优化;

市委宣传部要当好“啦啦队”,大力宣传“百日冲刺”新成效,宣传“百日冲刺”中涌现的新典型,为跑得快、跑得赢的“选手”加油助威,更好凝聚各方抓冲刺、促攻坚的正能量,以此引导各级干部在确保政治合格的基础上,把精气神体现在敢于担当上。一事当前,看似谁都没责任,其实谁都有责任,只有层层压实责任,才能更好落实责任。

在“百日冲刺”中,各地干部要当好“特战队”,特别是各级党政主要负责同志要当好特战队的“一线指挥员”,对“百日冲刺”过程中遇到的突出问题,要坚持每周一现场办公、每周一协调研究、每周一报告进展,带头“拔钉子”“炸碉堡”“割尾巴”,推动责任在一线落实、调度在一线进行、服务在一线到位、问题在一线解决,决不能做“甩手掌柜”、当“二传手”,决不能表态多调门高、行动少落实差;

各级干部要当好特战队的“指战员”,沉到一线宣传政策、破解难题、推进项目,特别是要把优秀年轻干部和拟提任的后备干部放到“百日冲刺”第一线,看一看在面对“百日冲刺”的急难险重问题上,谁的肩膀更硬一些、谁的作风更实一些、谁的办法更多一些,让年轻干部在一线砥砺才干、接受锻炼。把精气神体现在善于作为上,“百日冲刺”,既要敢冲更要会冲。各地在“百日冲刺”中,要聚焦当前项目推进过程中存在的用工、资金、审批等难题,靠前协调、善做善成,特别是当前要按照市里开展的“六最”营商环境对标活动要求,对413个冲刺项目开展一对一、全过程优质服务,实行资源优先配置、要素优先保障、问题优先协调,让项目业主感受到办事像“网购”一样方便。对项目业主反映的突出问题,各地党政主要负责同志要事不过夜研究、第一时间协调;

窗口服务单位要开通“绿色通道”,实行即送即审、联审联办,打通项目工作提速的“最先一公里”。

把精气神体现在勇于突破上,推动各级干部“三大攻坚”、帮难解困等矛盾集中、问题较多的工作中攻坚突破。特别是要聚焦“三大攻坚”抓突破,以更大力度抓好金融风险防范化解,在做好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化解的基础上,对x、x、x等5个不良率超过去年底水平的县(区),对佳洁系列、万年系列、铙山纸业等重点潜在风险企业,各地要落实属地责任,党政主要负责同志既要挂帅更要出征,过细分析金融不良反弹原因,具体研究化解举措,盯紧抓实不良风险点,坚决防止贷款劣变、不良反弹;

以更大力度抓污染防治,持续加大对重点区域、重点行业的整治力度,特别是目前尚未整改到位的9项中央环保督察问题,项项都是“硬骨头”,必须一项一项抓攻坚抓突破,确保按序时进度整改到位、经得起中央“回头看”检查;

上一篇:充电工岗位描述下一篇:评助理工程师职称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