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考试绿地规划答案

2024-09-0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园林考试绿地规划答案(推荐8篇)

园林考试绿地规划答案 篇1

考试时间:2011年6月20日至2010年6月27日

考试地点:海南师范大学教学区和白沙门公园

考试内容:

1、考试以小组为单位,每个小组3-5人,每个小组需完成综合性公园绿地规划设计图纸一套,具体要求:图纸包括现状分析图(A2)、功能分区图(A2)、视线分析图(A2)、轴线分析图(A2)、交通分析图(A2)、植物规划图(A1)、总平面图(A1),能表现规划设计意图的效果图(透视、鸟瞰均可)、剖立面图2—4幅,各图纸符合制图规范。

2、要求各分析图有简要的文字说明,字数视图纸内容而定,对总平面图有单独文字说明,内容包括对现状的分析、功能布局依据、视线轴线的分析及确定的依据、道路交通规划思路、植物规划构思等,字数1000—2000。

园林考试绿地规划答案 篇2

现代城市发展要求按照社会生活的综合需求和环境资源合理配置城乡绿地, 将“以人为本”的规划理念真正落到实践中。大量实例说明我国的园林建设已从城市园林发展到园林城市。城市绿地率成普遍增长之势, 人均占有绿地面积逐渐增加, 特别是新居住小区中的自然环境得到显著改善。所以我国现代城市的绿地系统绝非传统意义上的绿化, 而是城市赖以生存与发展的生命系统。

1 现代城市园林绿地规划的特点:

1.1 城市绿地系统布局的合理性提高, 游

憩休闲及绿色产业的要求得到了满足。城市绿地规划可分为三个方面, 即市域、城市规划区和主城区。它在城市建筑空间中合理布局各类公园绿地、街头游园, 满足居民日常游憩要求外, 另一个主要的任务是要将城市近郊山林水系组织起来, 通过建立风景区、市郊公园、湿地公园、度假村等大型的绿地空间, 满足城市居民亲近自然的生活需要。

1.2 现代城市绿地规划的指导性和可操作性增强,

在满足城市生态建设与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方面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在确定城市绿化目标、确定城市各类绿地控制原则的基础上, 国家对规划的城市绿地加强了规划和落实, 提出了对策措施, 规划水平显著提高。现代城市绿地规划提倡建设生态城市, 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它提出对自然环境加强保护、恢复、修复;强调城市绿地建设, 提高城市绿地占有量, 以绿地占有量为骨架, 把自然引入城市;强调城市紧凑发展和均衡开发。重点突出绿地规划的生态功能, 在满足日常基本要求的基础上, 从城市空间和自然出发, 尽量保护城市自然遗留地和自然植被, 将生物多样性作为城市绿化的基本内容, 重视生态过程的恢复, 运用生态技术, 将人工要素和自然要素融合成绿色生态网络。

1.3 体现城市形象与特色。体现城市特色

是我国现阶段城市发展中的又一重要特色, 但是城市形象绝不是所谓的“大广场”、“大草坪”、“宽马路”, 也不仅仅是城市的建筑风貌。城市赖以存在的地理环境, 即山水形胜、风土人情才是城市特色的基础源泉。坚持文化陶冶, 构筑生态文化体系。

2 现代城市园林绿地规划遇到的问题

2.1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必须建立与城市总体规划的协调关系

2.1.1 从绿地规划上说,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需要城市规划行政部门和城市绿化行政部门的紧密合作。它影响到对城市绿地规划基本的理解和城市远景发展的把握、影响到现状资料的收集和对现状问题的分析, 甚至影响到对规划本身的认识。

2.1.2 从参与规划的技术层面上说,

技术人员专业的不同对于城市绿地规划的理解也不同, 因此在必须与城市总体规划相协调的约定之下开展工作, 才能保证各城市的规划编制工作在较为统一的起跑线上, 使各城市的规划成果具有可比性。

2.2 与自然环境的冲突

现代城市绿地规划, 虽然对环境保护重视了, 但与此相背的问题不断出现, 这就促使我们必须保护城市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 其重点是山、水、空气、土壤和植物, 保护好原生态的自然环境。只有根据城市的总体布局和其所处的自然地理条件进行综合分析, 只有将城市生态基础设施与其它市政基础设施同步规划确定保护用地的范围, 才能保证生态效益的发挥。

2.3 正确处理规划的完整性与个性特色的关系

不少规划停留在资料的收集和分析阶段, 怎样融合到规划中, 做出城市的个性特色还缺乏深入的研究和落实。如果规划不能显示城市的特色, 那么规划就只是形式, 造成植物景观、园林内涵和规划手法雷同, 我们都知道个性是规划水平的提升和体现, 完整性是规划的基本要求。

2.4 个别政府的投入和与人们的需求

个别政府对城区绿地系统和城区外围的绿化投入远远不够, 对植物存在的价值缺乏认识。随着城市建设和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 城市环境水平有所下降, 各类环境问题难以得到有效控制。城镇内人口稠密地段的公共绿地和城市广场与居民游憩的地方不成正比。对城市景观景点缺乏精心设计, 急切增加绿地和公共绿地面积。

3 解决方案

建设生态文明的城市, 弘场其历史文化。在进行城市园林绿地规划时要设计一些突出城市个性的景观。既要满足人们的娱乐休闲需求, 又要让游客感受城市的文化气息。将各市的文化产业发扬光大, 从而推动整体经济素质的全面提高。一些地区绿地建设和后期养护管理资金投入不足。由于养护的资金不到位, 很多规划好的景观在繁盛一时后, 与预想的景观完全不同, 甚至荒废, 造成极大的损失。不但没有达到绿化效果, 还给日后的绿化带来不少麻烦。因此, 建议绿地建设与后期的管理与养护两手抓, 两手都要硬。加大宣传, 倡导绿色精神。

充分利用自然条件, 塑造城市景观特色。建设以城区景观轴线为网络骨架, 突出城区的重点地段景观风貌, 以城区公共绿地和城市广场为中心的景观结构。着眼于城区内外绿地景观的衔接和协调, 重视重点地段和重要节点处的形象设计, 强调绿地景观的整体性, 突出城市整体环境意识, 保护城区自然环境, 以生态系统、环境质量的提高为目标指导绿地系统规划。规划公共绿地活动功能应从人的需要出发, 满足居民游憩休闲等需求。突出经济节约原则、因地制宜, 以较小的投资获得较大的收益。

结束语

园林绿地中道路规划分析 篇3

关键词:园林,绿地,规划,道路

园路是园林绿地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像人体的脉胳一样,贯穿于主园各景区的景点之间,它不仅导引人流,疏导交通,并且将园林绿地空间划成了不同形状,不同大小,不同功能的一系列空间。因此,园路的规划,直接影响到园林绿地各功能空间划分的合理与否,人流交通是否通畅,景观组织是否合理,对园林绿地的整体规划的合理性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1、园路的类型

园路的基本类型有:路堑型、路堤型、特殊型(包括步石、汀步、磴道、攀梯等),在园林绿地规划中,按其性质功能将园路分为:

①主要园路:联系全园,是罗林内大量游人所要行进的路线,必要时可通行少量管理用车,道路两旁应充分绿化,宽度4-6m。

②次要园路:是主要园路的辅助道路,沟通各景点、建筑,宽度2-4m。

③游息小路:主要供散步休息,引导游人更深入地到达园林各个角落,双人行走1.2-1.5m,单人0.6-1m,如山上、水边、疏林中,多曲折自由布置。

④变态路:根据游赏功能的要求,还有很多变态的路,步石、订步、休息岛、礓、礤、踏级、磴道等。

2、功能与特点

2.1 组织空间,引导游览

在公园中常常是利用地形、建筑、植物或道路把全园分隔成各种不同功能的景区,同时又通过道路,把各个景区联系成一个整体。这其中浏览程序的安排,对中国园林来讲,是十分重要的。它能将设计者的造景序列传达给游客。中国园林不仅是“形”的创作,而且由“形”到“神”的一个转化过程。园林不是设计一个个静止的“境界”,而是创作一系列运动中的“境界”。游人所获得的是连续印象所带来的综合效果,是由印象的积累,而在思想情感上所带来的感染力。这正是中国园林的魅力所在。园路正是能担负起这个组织园林的观赏程序,自游客展示园林风景画面的作用。它能通过自己的布局和路面铺砌的图案,引导游客按照设计者的意图、路线和角度来游赏景物。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园路是游客的导游者。

2.2 组织交通

园路对游客的集散、疏导,满足园林绿化、建筑维修、养护、管理等工作的运输工作,对安全、防火、职工电话、公共餐厅、小卖部等园务工作的运输任务。对于小公园,这些任务可以综合考虑,过于大型公园,由于园务工作交通量大,有时可以设置专门的路线和入口。

2.3 构成园景

园路优美的曲线,丰富多彩的路面铺装,可与周围山、水、建筑花草、树木、石景等景物紧密结合,不仅是“因景设路”,而且是“因路保景”,所以园路可行可游,行游统一。

除以之外,园路还可为水电工程打下基础和改善园林小气候。

3、园路规划原则

3.1 园路在园林中的尺度与密度

园路的尺度、分布密度,应该是人流密度客观、合理的反映。“路是走出来的”,从另一个方面说明,人多的地方(如游乐场、入口大门等)尺度和密度应该大一些;休闲散步区域相反要小一些,达不到这个要求,绿地就极易损坏。

3.2 园路的布局

3.2.1 平面成形布局

风景园林的道路系统不同于一般的城市道路系统,它具有自己的布置形式和布局特点。自然式园林绿地常见的园路系统布局形成多为套环式、带带式和树枝式三种。

在自然式园林绿地中,园路多表现为迂回曲折,流畅自然的曲线性,中国古典园林所讲的峰回路转,曲折迂回,步移景异,即是如此。园路的自然曲折,可以使人们从不同角度去观赏景观,在私家园林中,由于所占面积有限,园路的曲折更使其小中见大,延长景深,扩大空间。

3.2.2 立面成形布局

园路也可以根据功能需要收放宽度尺寸,采用变断面的形式进行立面上的布局。例如:北京香山、沿蹬道攀登可以发现,不同转折处有不同的宽狭,而且在中途还没有过路亭。另外在许多园中,设置坐登、椅子园路外延边界,除此之外,还有园路和小广场相结合等等。这样宽狭木,曲直相济,反倒使园路多变,生动起来,做到一条路上休闲、停留和人行,运动相结合,各得其所。

3.3 园路路口规划

园路路口的规划是园路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规划式园路系统和自然式园路系统的相互比较情况看来,自然式园路系统中则以三岔路口为主,而在规划式园路系统中则以十安路口比较多,但从加强寻游性来考虑,路口设置也应少一些十字路口,多一点三岔路口。

道路相交时,除山地陟坡地形之外,一般场尽量保用正相交方式。斜相交时斜交角度如呈锐角,其角度也尽量不小于60°。锐角过小,车辆不易转弯,人行要穿绿地。锐角部份还应采用足够的转弯半径,设为园形的转角。路口处形成的道路转角,如属于阴角,可保持直角状态,如属于阳角,应设计为斜边或改成圆角。

要有景点和特点。在三叉路口中央可设计花坛、花舌等,要注意各条道路都要以其中心线与花坛的轴心相对,不要与花坛边线相切,路口的平面形状,应与中心花坛的形状相似或相适应,具有中央花坛的路口,都应按照规划式的地形进行设计。

3.4.1 园路与水体

中国园林常常以水平为中心,则主干道环绕水面,联系各景区,是较理想的处理手法。当主路临水面布置时,路不应该是始终与水面平行,这样因缺少变化而显得平淡乏味。较好的设计是根据地形的起伏,周围的景色和功能景色,使主路和水面若即若离。落水面的道路可用桥,堤或汀步相接。

3.4.2 园路与山石

在园林中,经常在园林两侧布置一些山石,组成夹景构成景色,要有一种幽静的氛围。在园路的交叉路口,转弯处也常设置假山,而能疏导交通,又有起到美观的作用。

3.4.3 园路与种植

最好的绿化效果,应该是林荫夹道。郊区大面积绿化,行道树可与两旁绿化种植相结合在一起,自由进出,不按间距灵活种植实现路在林中走的意境。就是我们所说的夹景。一定距离在局部稍作浓密布置,形成阻隔,是障景。障点使人有“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意境。

在园路的转弯处,可以利用植物叙强调,比如种植大量五颜六色的花卉,即有引导游人的功能,又极其美观。

4、园路规划中应注意的问题

4.1 现代园林中,由于设计师或某些个人主线,将本身很美的自然地形埋成一马平川,使园路失去立面上的变化,或将平在堆成“坟堆”强硬的使园路“三步一弯,五步一曲”。

4.2 园路布局形成有自然式,规划式和混和式三种,但不管采用什么园路形式,最忌讳的是断头路,回头路。除非有一个明显的终点景观和建筑。

4.3 园林绿地规划中园路所占面积,比例不适应,造成交通不便,造成人们行路挤占绿地现象。如:北京西单广场是一个繁华的商业区中的广场,每天人流都很多,但其中设计中绿地草坪战坪占有很大的面积,园路穿插其中只占很小的比例,游人难免要踩踏草坪,影响景观效果。相反,某些规划设计中,又过多规划园路,形如蜘蛛网,不仅影响景观效果,同时给建筑投资也加大了负担,还于生态不利。

4.4 某些园路交叉口设计不合理,夹角太小,未考虑转弯半径。人们为了方便,往往踩踏草坪。有些交叉口相交路数量太多(如四、五条),造成人们在路口交叉处无所适从的现象。

4.5 某些园路在与环境的处理上,不是很适宜。如与园形花坛相切,建筑物入口集散广场处,相交路口偏重量一侧,道路与水体驳岸紧贴布置等。

5、结束语

5.1 严格执行规划规范,合理布置园路所占面积,满足园路功能要求。

5.2 遵循道路规划设计原则,协调道路规划与周围环境的关系。

城市园林绿地规划复习资料 篇4

1、城市规划区——城市市区、近郊区以及城市行政区域内其他因城市建设和发展需要实行规划控制的区域。

2、城市建成区——城市行政区内实际已成片开发建设,市政公用设施和公共设施基本具备的地区。

3、城市现状条件――是城市现有的各项物质内容的构成和状况。

4、城市总体规划――是一定时期内城市各项发展建设的综合布置方案。

5、城市园林绿地系统规划――在城市用地范围内,根据不同功能用途的园林绿地,合理的来布置,使园林绿地能够改善城市小气候条件,改善人民的生产、生活环境条件,并创造储清洁、卫生、美丽的城市。

6、城市规模――是指城市人口规模和用地规模。

7、城市绿化覆盖率――市区内各类绿地覆盖面积总和与市区面积之比。

8、热岛效应――城市由于建筑密度、生产和生活活动过程中散发出大量的热量,会产生市区气温高于郊区气温的一种情况。

9、环境容量――指风景区的单位面积内所能容纳的平均游人数量,称为容人量,具体用m2/人。

10、行道树――按一定方式种植在道路的两侧,造成浓荫的乔木。

11、视距三角形――根据两相交道路的两个最短视距,可在交叉平面上绘出一个三角形,称为~。

12、风景――在一定的条件之中,以山水景物,以及某些自然和人文现象所构成的足以引起人们审美与欣赏的景象。

13、景点――构成园林绿地的基本单元。

14、景物――构成风景的客观因素,各自具有不同的特征,主要有山、水、植物、动物、气、光、建筑、其他等8类。

15、街道小游园――是在城市干道旁供居民短时间休息用的小块绿地,又称为街道休息绿地,或称为街道花园。

16、植物园――以植物科学研究为主,以引种驯化、栽培实验为中心,培育和引进国内外优良品种,不断挖掘野生植物资源,并扩大在各方面应用的综合研究机构。

17、自净作用――少量污染物一时性进入环境中,经过各种自然过程而分解、稀释,仍可使环境保持并恢复到原来的状态,生态平衡不致破坏。

18、“邻里单位”是城市居住区规划中的一种结构形式,1929年由美国人佩里提出。

19、“田园城市”是19世纪末英国社会活动家霍华德提出的关于城市规划的设想

在城市用地适用性的评定过程中,通常办法是将用地按优劣条件分成的种类为3种

20、城市总体规划的期限一般为20年

21、农、林、牧、渔、水利业属于产业类型中的第一产业;工业属于产业类型中的第二产业;旅游业属于城市产业类型中的第三产业。

22、城市化包括:人口职业的转变;产业结构的转变;土地及地域空间的变化;基础设施的完善。

23、将人口规模进行分类,特大城市(100万人以上)、大城市(50~100万人)、中等城市(20~50万人)、小城市(少于20万人)

24、在人的心理感受方面,对城市印象影响最大的因素包括道路、边界、中心、区域特征、标志物。

25、城市防灾规划包括:城市防洪规划、城市消防规划、城市减轻震灾规划、城市人民防空规划。

26、在城市总体规划用地平衡中,生活居住用地占城市用地比例为50%-60%。

27、在城市单项建设用地中,居住用地一般控制在每人18~28平方米;工业用地一般控制在每人9~22平方米;道路广场用地一般控制在每人8~15平方米;绿地每人不得小于9平方米。

28、在城市绿地类型中,不参与城市建设用地平衡的有居住区绿地和附属绿地。

29、我国城市规划有关标准规定:①园林景观路绿地率不得小于40%;②红线宽度大于50m的道路,绿地率不得小于30%;③红线宽度40m-50m的道路,绿地率不得小于25%;④红线宽度小于40m的道路,绿地率不得小于20%

30、对城市印象影响最大的因素,大致包括以下5个部分,即:道路、边界、中心、区域和标志物。

31、编制城市规划一般分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2个阶段进行。

32、城市园林绿地布局,要保持城市生态系统平衡,基本要求包括:布局合理、指标先进、质量良好、环境改善。

33、城市园林绿地功能包括:景观功能、文教功能、游憩功能、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功能。

34、城市古树名木保护规划涉及的内容主要有:指定法规、宣传教育、科学研究、养护管理。

35、市级综合公园的服务半径为2000m,区级综合公园的服务半径为1000m,社区公园的服务半径一般为500m。

36、综合性公园根据其活动内容可以分为:文化娱乐区、观赏游览区、安静休息区、儿童活动区、老年活动区、体育活动区、园务管理区及服务设施。

37、居住区的基本组成单元是居住小区

38、居住区绿地的类型包括:公共绿地、公共设施绿地、道路绿地、宅旁绿地。

39、在居住区绿地中的小区游园设计的基本形式主要有:规则式、自由式、混合式。

在城市园林绿地中,园路是小游园的骨架

40、道路绿化断面的布置形式有:一板二带式、二板三带式、三板四带式、四板五带式和其它。

41、在交通干道上栽植的行道树,干高不得小于3.5m;非机动车和人行道之间的行道树,干高也不能小于2.5m,否则会影响交通和人的通行。

42、行道树的定植株距最小为4m,速生树的定植距离一般采用5-6m。行道树种植方式分为树带式和树池式

43、道路对坡度有要求,对于机动车道来说,道路纵坡不宜超过3﹪~4﹪。

44、根据道路在城市中地位、交通特征和功能,可分为不同的等级。大城市、特大城市一般分为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支路

45、高速公路中央分隔绿带严禁种植乔木

46、在城市街道绿化中,其卫生防护功能包括:净化空气、降低噪音、降低辐射热。

47、按城市广场的功能、性质,可将城市广场绿地分为:集会广场、纪念广场、交通广场、商业广场、文化娱乐休闲广场。

48、防护绿地根据其功能可以分为:城市防风林带、卫生防护林带、水土保持林、农田防护林。

49、防护绿地的主要功能包括改善城市自然条件和卫生状况

50、工厂企业组成部分主要由:厂前区、生产区、露天堆料场及仓库区、绿化美化地段组成。

51、工厂绿化意义主要表现在:有利于环境保护-功能价值、有利于创造精神财富-精神价值、有利于创造物质财富-经济价值。

52、工厂企业园林绿化植物的选择的基本原则包括:适地适树、确定骨干和基调树种、确定合理的比例关系、满足生产工艺过程对环境的要求、选择容易繁殖,便于管理。

53、在校园绿地规划中,离建筑物5米才能栽植乔木

54、风景名胜区在风景游览路线的组织过程中,其组织游览程序包括:入景、展开、酝酿、高潮、尾声。

55、风景构成的基本要素有3类,即景物、景感和条件。

56、风景资源评价包括:景源调查、景源筛选与分类、景源评价与分级、评价结论。

57、简述社会的城市问题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

1、住宅问题

2、交通问题

3、城市污染问题

4、城市灾害问题

5、城市环境景观问题

58、简述保护环境的主要途径。

答:

1、采取措施控制污染源,以减少、免除污染的发生。

2、合理的规划布局。

3、采取生物措施,普遍绿化,大力植树造林,栽花植草。

59、简述城市园林绿地布局的目的答:

1、满足全市居民方便的文化娱乐、休憩游览的要求。

2、满足城市生活和生产活动安全的要求。

3、达到城市生态环境良性循环、人和自然和谐发展的目标。

4、满足城市景观艺术的要求。

60、简述城市园林绿地系统布局的原则。

答:

1、城市园林绿地系统的规划应结合城市其他部分的规划综合考虑,全面安排。

2、城市园林绿地系统规划,必须因地制宜,从实际出发。

3、城市公园绿地应均匀分布,服务半径合理,满足全市居民文化休憩的需要。

61、简述城市园林绿地分类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答:

1、以绿地的功能作为主要的分类依据。

2、绿地分类要与城市规划用地平衡的计算口径相一致。

3、绿地分类要力求反映不同类型城市绿地的特点。

4、绿地应尽量考虑与世界其他国家的可比性。

5、在分类时要考虑绿地的统计范围、投资来源及管理体制。

62、简述城市园林绿地指标的确定的依据。

答:

1、我国城市园林绿地水平。

2、国外城市绿地水平及动向。

3、城市生态学环境保护提出的要求。

4、从观光游览及文化休憩需要考虑。

63、简述城市绿化植物规划的原则。

答:

1、尊重自然发展规律

2、以地域性植物种类为主

3、选择抗性强的植物

4、速生树种与慢生树种相结合64、简述综合性公园规划计的基本原则。

答:

1、贯彻国家在园林绿地建设方面的方针政策,遵守相关规范标准。继承和革新我国造园艺术系统,广泛吸收国外先进经验,创造我国特有的园林风格和特色

2、充分考虑大众对公园的使用要求,丰富公园的活动内容及空间类型。

3、因地制宜,使公园与当地历史文化及自然特征相结合,体现地方特点和风格

4、充分利用公园现状及自然地形,有机组织公园各个构成部分,使不同功能区域各得其所。

5、规划设计要切合实际,指定切实可行的分期建设计划及经营管理措施。

65、简述工厂企业绿化的特点。

答:

1、较差环境不利于植物生长

2、用地紧凑、绿化用地面积少

3、绿化要保证工厂的安全生产

4、工厂绿地的服务对象以本厂职工为主

66、简述工矿企业绿化的意义。

答:

1、有利于环境保护-功能价值

2、有利于创造精神财富-精神价值

3、有利于创造物质财富-经济价值

67、简述防护绿地根据其功能可以分为哪几类。

答:

1、城市防风林带。

2、卫生防护带。

3、水土保持林。

4、农田防护林。

68、简述城市防护绿地的作用。

答:

1、防风固沙

2、降低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

3、吸收有害气体

4、降温保湿

5、洁净环境、美化城市

69、简述道路绿化断面的布置形式。

答:(1)一板二带式(2)二板三带式(3)三板四带式(4)四板五带式(5)其它

70、简述高速公路防护绿地设计应该注意的问题。

答:(1)高速公路防护绿地一般每侧宽度为20-30米,以落叶树和常绿树相结合种植。

(2)防护绿地的种植形式可以靠近车道德一侧先铺草坪,再种植宿根花卉、然后灌木、小乔木、大乔木、由低到高,形成多层次的植物景观。

(3)高速公路防护林宜结合周围地形条件进行合理的设计。

(4)为防止穿越高速公路,可以选择有刺植物进行绿篱栽植,形成防护绿带。

71、简述工矿企业规划设计的基本原则。

答:(1)工业企业的绿化应有自己的风格(2)满足生产和环境保护的要求

(3)要与建筑主体相协调(4)增加绿地面积,提高绿地率

72、试论述影响城市园林绿地指标的因素。要求:

答:(1)国民经济水平(2)城市性质(3)城市规模(4)城市自然条件

(5)城市所在地地形、地貌、水文、地貌、土壤等的条件

(6)城市用地的分布现状(7)城市中已形成的建筑物(8)园林绿地的现状及基础

73、试论述城市园林绿地系统规划的任务。要点

答:

1、选择和合理布局城市各项园林绿地,确定其位置、性质、范围、面积;

2、根据国民经济计划、生产和生活水平及城市发展规模,研究城市园林绿地建设的发展速度与水平,拟订城市绿地的各项指标;

3、对总体规划中城市园林绿地系统进行调整、充实、改造、提高的意见,提出园林绿地分期建设及重要修建项目的实施计划,以及划出需要控制和保留的绿地的红线。

4、编制城市园林绿地系统的图纸和文件。

5、对于重点的大型的公共绿地,还需提出示意图和规划方案。

74、试论述城市园林绿地在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方面的作用。要点

答:

1、园林绿地可净化空气、水体和土壤;

2、园林绿地可改善城市小气候;

3、降低噪声;

4、保护农田;

5、保持水土;

6、安全防护;

7、监测环境污染。

75、试论述宅旁绿化的要点。要点

答:庭院绿化:

1、庭院处于住宅群的环绕之中,因建筑物的遮挡造成大面积的阴影,因此要注意耐荫树种的配置,以保阴影部位良好的绿化效果。

2、自然式绿篱分隔庭院,可降低噪声。

3、多层住宅朝南部分,设计集中绿地,主要布置在住宅楼内居民做短时间休憩及简易幼儿活动场地。底层住户庭院的分隔影响到庭院的外貌,常用通透围墙和绿篱两种方法。

4、花木配置宜采用孤植、丛植的方式,栽植于靠近窗口或居民经常出入之处。

住宅周围绿地:

宅前步行道在庭院入口处,可与围墙结合,利用常绿和开花植物形成绿门、绿墙。

重视屋基绿地,丰富色彩,软化建筑生硬线条,降低辐射热。山墙头绿地可将山墙间的空地连成带状,设计成树丛或攀缘植物。

窗前绿地对室内采光、通风、防止噪声、视线干扰等方面起相当重要的作用。

屋角绿地打破建筑线条的生硬感觉,形成墙角的“绿柱”。

屋顶绿化具有调节温湿度、改善小气候的作用。

注意室内外和院内外绿化结合。

76、试论述避灾绿地规划的原则。要点

答:

1、一级避灾点是灾害发生时居民的紧急避难场所,按各街区的人口密度和避难场所的合理服务范围,均匀地分布于主城区范围内的居住小区内中心绿地、组团绿地、附属绿地或居住区就近的生态环境绿地等场所,并与避灾通道有直接、通畅的道路联系。

2、二级避灾点为灾害发生后作为避难、救援、恢复建设等活动的基地。

3、避灾通道应利用市区交通干道网将各类避灾点连接起来形成避灾网络体系。分车行避灾通道和步行避灾通道两类。

4、为了适应防灾避灾需要,市、区级公园都应有一定面积的水面,既是造景,又可做消防水源

77、试论述如何对高速公路绿地进行规划设计。

答:

1、高速公路中央分隔绿带宽度1.5m以上,宽度可达5-10m,分隔绿带上种植以草坪为主,严禁种植乔木。

2、为防止汽车穿越市区时的噪声和废气等污染,在干道的两侧要留出20-30m的安全防护林带。

3、有一定厚度的黄杨、紫叶小檗等花灌木形成绿带,可减少车辆以外损伤的程度。

4、通过绿地种植来预示线形的变化,引导驾驶员安全操作,种植时注意连续性。

5、在隧道入口处栽植高大树木,以使侧方光线形成明暗的参差阴影,使亮度逐渐变化,以增加适应时间,减少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78、试论述综合性公园用地选择应注意哪些方面。要点

答:(1)服务半径应使居住用地内的居民能方便使用,并与城市主要交通干道、公共交通设施有方便的联系。

(2)符合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中确定的性质及规模,尽量结合城市的有利地形、河湖水系、方便交通、生活居住用地规划综合考虑。

(3)充分发挥城市水系的作用。

(4)选择有古树名木及植被丰富的自然条件,适合建立公园的地段。

(5)选择可利用的原有园林建筑、名胜古迹、革命遗址、人文历史等地点建设公园绿地,既丰富公园的内容,又对保护民族文化遗产起到有利的作用。

(6)选择园址应考虑到发展的可能性,留出适当的发展备用地。

城市问题:①住宅问题②交通问题③城市污染问题④城市灾害问题⑤城市环境景观问题

80《雅典宪章》研究了城市的功能:1.居住,要建设在城市最好的地段,附近有良好的景观和空气,禁止沿交通干道建设住宅2工作,按照性质和需要进行安排,使工作接近居民,并与其他地区之间有绿篱带隔离3.交通,交通,应按照道路的功能进行分类,强调交通干道和建筑物之间绿带隔离4.游憩,新建住宅要留出空地建设公园、运动场和游戏场

81邻里单位:是城市居住区规划中的一种结构形式,1929年由美国人C.A佩里提出。

82.我国对城市规划的界定:我国对城市的界定是人类为了在城市的发展中维持公共生活的空间秩序而做的未来空间安排的意志,其根本的社会作用是作为建设城市和管理城市的基本依据,是保证城市合理地进行建设和城市土地合理开发利用及正常经营活动的前提和基础,是实现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目标的综合手段。

83城市规划工作阶段长期是20年,近期是5年

园林考试绿地规划答案 篇5

长期的发展和建设中,各国的城市园林绿化形成了各自的特色。下面从八种比较典型的园林流派来说明。

一、中式园林

1、中国古典园林

我国的造园已有5000多年的历史,堪称“世界园林之母”。据史载,殷商时代帝王造园已很兴盛。园址都选在城郊,目的只为帝王游猎。开始以自然山林为主体,而至殷纣王时(公元前10世纪后),纣王已建成规模宏大的沙丘苑,以宫殿建筑为主,开农田为人工池。西周前期,周文王造灵台,方35千米,全为人工景观,有灵台、灵沼、灵囿(动物园)、壁雍(建筑物,贵族子弟的“大学”)。西周至战国,各诸侯国也都建有苑、圃、园、囿等,养动植物,并建有台、宫。

战国末,泰国建上林苑,秦始皇于其中建阿房宫,开创我国造园以建筑物为主体的新风格。上林苑,至西汉经汉武帝重建后,一直为我国古代苑囿模本,建筑物、动植物、山水及饲养动物、种植果木奇花的专业馆(观)都已具备今之植物园、动物园形式。西汉起,已于宫殿区内仿造自然山水景,如凿太液池,池中建有传说中的三座仙山——“蓬莱、方丈、瀛洲”,开“一池(水)三山”之先河,并以石雕动物、人物形象作配景,将神话中的天河牛郎织女鹊桥相会也仿造于园中。

魏晋南北朝,为我国造园广泛发展的第一个兴盛时期。随着山水画、田园诗的兴起与发展,造园也由西汉模仿大自然山水造园发展到写意山水园;由帝王造园,扩展到贵族官僚、庄主及文人造园。汉末至魏,曹操父子所造洛阳西游园、邮下西园(铜雀园),已基本从仿造大自然景观,发展到胜过大自然的人文景观。西园,由于曹

五、王粱等人的诗歌的广泛传播,更具有一番诗情画意。晋时身为小官而以诗画著名的王蓖之的会稽兰亭,是以诗文描绘而名传千古的一座文人园。晋末至南朝刘宋时谢灵运的会稽山庄,则是一座著名的自然山水园,寄情山水啸傲烟云,具有文人的闲情逸趣。

魏晋南北朝时,我国出现了南北两个造园中心。南以南京为主,北以洛阳为主,造园非常兴盛。洛阳王公贵族,“争修园宅,互相竞夸,崇门丰室,洞户连房,飞馆生风,重楼起雾,高台芳树,家家而筑;花林曲池,园园而有,莫不桃李夏绿,竹柏冬青”。洛阳以帝王所建的华林园、石崇(季伦)的金谷园最负盛名。华林园中的景阳山,及一个小吏张伦于宅中仿造的景阳山,其中洞堑、其上林木、山亭、沟涧,都与真山无异。南京从东晋至陈时一直修建华林园,规模远远超过洛阳的华林园,其中景阳假山有石室、溪谷、峭峡险壁,山上还设有景阳台。

隋唐,为我国造园的第二个兴盛时期。帝王苑囿,已发展到成熟的写意山水园,如隋炀帝的洛阳西苑,以水景为主,分为十六院(即十六个景区),并以人工制作的绢帛花作为园景,供隋肠帝冬季观赏,开创了以工艺品装点园景之先例,并将园景建造从石雕造型工艺扩大到花卉制作工艺。隋畅帝在洛阳,还开创了城市行道树的建设,对后代城市绿化影响很大。西苑以及唐王朝长安的英蓉园、曲江池、乐游园等,标志着我国帝王所造写意山水园的成熟与发展。而写意山水园最为典型的是唐朝众多文人所造的庭园、庄园,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王维的辋川山庄,李德裕的平泉山庄,以及洛阳城中裴度的绿野堂,白居易的园池(白乐天园)等。唐代更为突出的是假山艺术得到了很大发展,园中假山已成为不可少的一个要素,孔子的“智者乐水,仁者乐山”的思想,已成为造园家造园立意所必须遵循的一条重要原则,南方的太湖石及花木以白居易为代表已向北方移植,作为北国江南景观的材料。

宋代,是我国造园的第三个兴盛时期。宋除洛阳外,以开封为造园中心,宋徽宗亲自主持设计、建造的艮岳,是我国古代帝王苑囿发展到写意山水园的高峰。良岳,在城市边平地上仿照杭州凤凰山而创建成。

明、清时代的离宫、圆明园、颐和园和江南众多的私家园林均为世界园林的典范、我国古典园林的杰出代表。园中以人工自然山水、植物造景为主题,创造自然生境,但又不是单纯的模仿,而使全园富有诗情画意,是大自然的再现。在布局上使园中有园,水中有水,岛中有岛;还采用了含蓄、曲折,因地制宜,巧于因借的组景手法。经过数千年的创造和发展,形成了东方园林特有的风格。它不仅影响着东方世界,也刺激了西方各国。当时的日本、朝鲜等东方各国都仿造中国式的风景园林。到18世纪英国造国家威廉•康伯把中国风景式园林介绍到英国,并在皇家植物园中建了叩园,使西方世界规则式的园林受到强烈的冲击,中国风景式园林在西方各国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因此中国被公认为世界“园林之母”。

2、中国现代城市园林绿化

由于历代战争和社会**,使我国许多著名的古典园林受到了严重的破坏,城市园林绿化更是落后。清代末年仅在上海、天津、大连、哈尔滨等大城市的租界地中建有少数为殖民主义者使用的面积很小的“公(花)园”,至于居住区、街道、工厂等处的绿化仍是无人间津。辛亥革命后,政府宣布开放一部分皇室宫苑。杭州、成都、南京、天津等市开始建立个别公园向公众开放。个别城市植有小部分行道树。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对城市园林绿化建设工作极为重视,提出了“普遍绿化,重点美化”的方针。至20世纪60年代中期,经全国人民10余年的努力,全国城市园林绿地面积发展到26080公顷,公园548个,动物园37个。北京、上海等地不仅改建扩建了原有公园,而且新建许多公园和绿地。北京、南京、苏州等市的著名古典园林也相继得到了修缮、扩建;黄山、泰山、庐山等著名风景疗养区的交通、食宿等游览设施进行了修整和增设,并为人民群众游览休息服务。

十年**期间,城市园林绿化建设受到了严重摧残。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国家把园林绿化提高到两个文明建设的高度,在全国开展全民义务植树运动,重申“普遍绿化”和“重点美化”相结合的方针。城市园林绿化建设得到迅速发展。北京的双秀园和雕塑公园、陶然亭公园、松柏园等,上海的大观园、森林公园等,南京的药物园、森林动物园等,桂林的盆景园,无锡的杜鹃园,杭州的太子湾公园,洛阳的牡丹园,沈阳的鱼跃荷香和芳秀园等,合肥的环城公园等,都是全国城市园林的优秀作品。全国植物国有110个,同时北京、上海、杭州、广州的植物园也有了扩大与发展。至今,全国公园达4000多个,面积有7.32万公顷。全国城市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6.52米’。城市建成区绿地率达22.9%,建成区绿化覆盖率为27.44%。全国绿化覆盖面积915764公顷。城市园林绿化规划建设、养护管理逐步达到了机械化、科学化、规范化,涌现了一批现代优秀园林。目前我国已建立全国风景名胜区三级管理体系,计512处,总面积9.6万千米’。有78处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完成了总体规划编制,并经国务院批准。此外,我国还积极开展世界遗产项目的申报和保护工作,至2001年底,我国已有黄山、泰山、万里长城、九寨沟等28处风景名胜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二、日式园林

日本园林受中国古代文化的影响较大,其园林艺术风格取自中国唐代,创造了具有日本的人与自然相结合的园林特色。在公元十二世纪时,日本就已有了园林艺术方面的著作,提出了园林规划与建设的基本理论和原则,对园地利用和划分有独到见解,如在宫苑用地中建议的比例为:建筑占40%、开敞空占30%,绿地占30%。

镰仓时代(13世纪)已开始形成独立的回游式园林风格。其主要特色是把园外风景作为眺望对象,纳入设计要求。园中水体面积较大,配以各种优美的树木,景随路转,富有曲折多变的效果。室盯时代(14世纪),园林的组石技巧得到高度发展,桥梁、筑山、平庭、道路都得到了充分应用。在主要位置上,特别是水边,用殿阁来统一格调。以自然石为主,配置常绿树,枯淡结合。桃山时代(16世纪)兴起了茶庭的构造特色,在园林材料上力求天然美,努力保持原始形态和质感,园中植物材料丰富,用常绿树表现自然的粗犷气氛,具有自然幽寂之感。后来还产生了夜庭及石灯笼的配景。江户时代(17世纪)由于交通发达,皇子外出巡视机会增多,刺激了日本大型园林的发展,在大面积的园林中,可以极力模仿园内外的风景名胜,创造了缩影式的园林艺术特色,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和民族形式。一般在园林中心设立水池,水中立有小岛,再用小桥把岛陆相连。池的背后建有假山和瀑布,理水弯曲成河,并还点缀石灯笼和洗手钵等。古建筑在主要地位错落组合。明治时代(19世纪)后,在西方文化的影响下,日本出现了很多大面积的国家公园。在庭园中重视草坪、花坛和羊肠小道的应用。例如,东京日比谷公园,就利用了规则式的特色;明治神宫的内苑,则是日本式,而外苑又为西方规则式。日本造园家认为,具有日本特色的园林形式与内容已被注意,一个适合日本国情的,人与自然高度结合的园林特色正在逐步形成。

日本园林不以鲜艳亮丽为特色,而是着力体现一种沉思、独处和宁静的自然之美。地形、水体、石头和植物是日式造园中的四大园林要素。

地形是园林构图的主要部分,不仅利用自然地形,也创造人工地形。

水体包括池、溪、水道、跌水等,在水体景观的应用中又常运用根据人的主观想象力形成的带有象征意义的成分,如日本园林中常用的“枯山水”,植物配置中宁用单色调、而不喜欢绚丽多姿,有时采用各种不同色度的或单色的苔藓、蕨类植物,在其旁植一小片草地。日本园林还多以各种乔木树冠、灌木枝条和叶色浓淡相宜配置,荷花则是水景中少不了的点缀植物。

日本自二战结束开始,在城市周围营造人工植物群落式防护林,提倡与自然共存,并制定有关保护环境的法律。日本当时的一项社会调查表明,相当一部分市民将城市绿化与环境视作与物价、住宅同等重要。

三、法式园林

以露台式园林为主要特色。早在14世纪时,法国的园林还只限于实用果园。17世纪时,著名造园家勒诺特将意大利规则式园林风格应用到法国。他既考虑到全园覆盖,又注意配合相称,有利于平眺,创造了具有法国特色的露坛式园林。如凡尔赛宫苑就是典型代表,在总体布局上以建筑为主体,放在整个园林的后侧,前面是笔直明显的轴线道路,与其他道路呈垂直或放射状相交。在交叉点上设立不同的纪念像、喷泉、花钵等,创造数个景观,借以夸张轴线,强调全园的广阔,道路两边低矮模纹花坛,高大的行列树对称布置。主要建筑和景物临水而设,充分利用河湖水面创造各种生动的倒影。各式各样的大小喷泉或喷泉群的设立都引人人胜。法国这种露坛式园林风格一直影响着欧洲各国。后来因为极端地崇拜模仿几何图案,进行强制修剪造型,造成了庸俗化,逐渐受到冷淡。

18世纪以后,造园家安特纳(Marry Antonet)又将中英式自然园林风格引入法国,建造了特啦农(Trianon)苑,受到了多数人的欢迎。19世纪,巴黎市区新造的大型公园中多具有中英式风格。但在这些中英式的园林中,依然保留了过去西欧园林的一切内容。

法式园林深受意大利文艺复兴文化和造园艺术的影响,法国贵族吉拉丹(Rene de Girardin,1735-1808)认为凡不能入画的园林都无价值,他所居住的别墅即是请画家起稿而建,充满了自然和浪漫的气息。自十七世纪中叶开始,法国也受到了来自中国和英国的造园艺术的影响。路易十四于1670年在凡尔赛仿造了富有中国情调的“蓝白瓷宫”,路易十五在凡尔赛的“小翠雅浓宫”附近建造了具英国田园风光的农舍,四周曲径溪流,树木葱笼。

位于巴黎西南的凡尔赛宫(图)是法国最具代表性的园林,也是世界园林的杰出代表。由路易十四于1661年开始经营,到路易十五世王朝方才全部完成,包括宫殿园林与凡尔赛城区,面积达1500多ha,是当时巴黎市区的1/4。全园规划由勒诺特尔主持(Andre le Notre, 1613-1700),水工由弗兰善兄弟两人(Francois & Pierre De Francine)负责。

凡尔赛宫园的中轴长3公里,垂直于在高坡上长400米的宫殿主楼。按中轴线对称布局,其特色是一半为十字型水渠,两侧分布工整对称的花坛、喷泉和雕塑。宫园内安排了一系列对景和开阔宽敞的空间,令人产生无限的遐想;精巧的细部和自由的斜坡取代了约束的石阶,不设围墙的园林与周边的田野融为一体,既取得了巴洛克手法的无限延伸,也体现了法兰西造园的简洁与豪放。凡尔赛宫的造园艺术对世界各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四、意式园林

意大利是古罗马帝国的中心,具有悠久的文化艺术,数百年前的园林古迹至今保存完好,是世界上著名的园林古国之一。代表作有哈德良山庄,建于公元117年,面积18千米2,由一系列馆阁庭院组成。

在文艺复兴以前(15—16世纪),它的园林以神为中心,方整有则,常设置水盘,点缀十字架,其中只用少量绿色灌木、果树、蔬菜布置。

文艺复兴之后,贵族们多迁居城市郊外,在山坡上建造别墅园林,讲究借景,以利园景增色。各种花草、树木在园林中得到了充分应用,常绿乔灌木规整修剪。但园林总体设计还是以规则对称的几何形图案为主。建筑布置在几何图案的中心或设在最高点上。在主体建筑的前方设有明显的中轴线,左右花坛、绿地对称划分。建筑前沿地势逐渐低缓而开阔,设有逐渐下降的露台,竖向为重叠状。花坛、草地、树丛左右对称布置,主要表现图案美。雕像、喷泉等设置在轴线的交叉点或终点上。主道上的登高台阶为直上的云梯,两边潺潺流水引入下面池中,创造优美的喷泉、壁泉、瀑布等水景。为了把规则的园林形式与自然风景融为一体,园林道路自然地把人们从低层露台引向高层露台上,眺望远景,从思想上把规则感逐渐消失在大自然中。在手法上,把远离建筑外围的规则布局形式逐渐减弱,直到与大自然融合。在植物配置上,常用开阔的草地和浓荫夹道的绿色走廊形成空间和影对比,富于气魄与变化。虽然在以后的园林艺术中把方形花坛、草坪、水池改为矩形,隅角部分稍有变化,但是意大利始终保持着古罗马的规则式园林风格,并一直影响着欧洲和世界各国。

文艺复兴初期的庄园代表作有美提契庄园,文艺复兴中期的庄园代表作有邱里渥别墅、埃斯特庄园、伦特等40多所。文艺复兴后期的庄园代表作有布拉地尼等几十处。

五、英式园林

以中英式风景园林为主要特色。18世纪以前,英国深受罗马规则式园林的影响。

公元五世纪之前,作为罗马帝国属地的英国在其早期的园林景观受到了罗马殖民方式的深刻影响。十二世纪时英国以修道院寺园为代表,到十三世纪时演变为装饰性的庭园,而后进一步出现了贵族的私家园林。

文艺复兴的早期,英国仍以模仿意大利作风为主,注重严谨的轴线对称和雕像喷泉的华丽,园林中以大型建筑为主体,建筑物的前方地势低缓而视野开阔。中轴线两侧绿树、花坛、花钵对称布置而不损视线,道路直线交叉,区划出整形的花坛、草坪,在交叉广场中心布置雕像、喷泉,树木修剪成几何型等。

18世纪后,英国园林在风景热的影响下,出现了自然的风景园林。当时著名造园家威廉•康伯(Wiuian chamber)吸取了中国风景式造园艺术手法,在英国皇家植物园中造了中国式的叩园。风景式园林一时流传全国。园林中的轴线一时降为次要地位,普遍地把直线规则式的道路、列树、绿篱等改为自然式。在弯曲的小河上建造拱桥,配以枯木,或从旁建一宝塔,使之呈现优雅的自然景色。主要建筑物近旁的绿地布置采用规则式,花坛色彩常年保持鲜艳夺目,成片的草坪绿茵如毡,可作为娱乐场。建筑的远处绿地采用自然式布置,逐渐与大自然调和,以利远眺自然风光。

英国三岛气候温和湿润、土壤肥沃,适应许多植物的自然生长,比之法国和意大利规则式园林的修剪更能体现植物的自然之美和生态特性而获得满意的效果,后者的规整、几何机械式的布局也易使人感到景观的单调和拘束,因此自十八世纪中叶后,英国园林趋于自然之风,特别是中国“师法自然、高于自然”的造园艺术一经英国人接触和了解,便甚为推崇,引入英国后形成了流行的自然式造园风格;也由于英国文学和欧洲绘画向有崇尚自然的作风,英国散文家和诗人歌咏自然、赞美自然,认为抛弃轴线对称就是表现自然主义。

从十九世纪开始,古典园林风格又在英国重新抬头,但主要集中在伦敦几个大型皇家公园的改建,特色是强调植物的多样性,富有园艺情调,代表人物有杰基洛等(Gertrude Jechyll, 1824-1833)。

随着十八世纪工业革命所带来的环境问题的加剧,也由于社会阶层关系的变化,愈来愈多的公众强烈呼吁开放公众公园(Public park),继利物浦伯肯海德公园(Birkinghead Park)于1859年开放为世界上第一个公众公园后,往日由皇家、贵族富豪们驰马狩猎和观赏游玩的私家园林逐渐被迫陆续开放为公园。从首都伦敦开始,肯盛顿公园(Kensinton Gardens)、圣詹姆斯公园(St.James Park)、格林公园(Green Park)和海德公园(Hyde Park)等相继开放。

英国在20世纪60年代受到西欧兴起的“回归大自然”运动的波及而感到原来城市中传统的拟自然式园林似乎还未摆脱陈套,于是在城市中开辟了一些自然绿地,即所谓“城市森林”。英国伦敦在海德公园滨湖区建立禁猎区,在摄政公园建立苍鹭栖息区。

近十五年来,在英国的城市中,以生态要求为基础的城市公园建设、绿化建设与自然保护规划得到了蓬勃发展,以适应人们在城市环境中享受自然的需求。英国的许多城市当局在公园与绿化建设中都采用保护自然的策略,他们提供政策框架,列出自然保护的目标、范围、重点内容和适合生态管理的必要政策,通过规划来确定其具体措施。英国大伦敦的城市公园建设、绿地自然保护工作近10余年来已取得了很好的成绩,大伦敦议会(The Greater London Council)于1984年发行了科普手册,他们要求地方政府认定并提供对具有自然保护价值的场地的保护,在新的发展计划中考虑生态因素,强调把重点放在自然环境,鼓励生物多样性,特别是在缺乏野生动物的城市区域。从那时起,伦敦共确认了130处大都市重要的公园绿地、自然保护场所。这些场所是各自治市内植物生长最好的样地,意义特别重大。

六、德式园林

以丰富的自然植被森林公园为主要特色。19世纪以前,德国园林一直在规则式园林艺术风格的影响之下,古老的修道院中的园林布局仍是规则式的。建筑物的前面有明显的轴线,高低的露台,台中设有华丽的喷泉、水盘,大理石的直道两侧设有岩窟,配以群像、花钵和花架,整个园林显得十分幽静自然。

19世纪以来,特别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使古代园林受到了严重破坏,兴起了建造森林公园的热潮,特别强调园林的功能,尤其重视研究绿化对于保健、卫生、环境科学的作用。德国造家们认为,过于自然的风景式园林并不优美,只不过是一种无意识的作品。他们提出既要利用自然,又要有组织地图1—11法国凡尔赛宫庭园中心部分平面图布局,用森林来美化,才能达到良好的愿望。在公园中功能分区明确,如为了增进青年们的健康,增设了一些适合青年特点的运动场和水上划船等设施;为了老年人的休息,专门造了装饰园,用乔灌木等隔离,内没有安静的水面、凳椅等,在人工残壁上布置富有朝气的花草,形成了安静、幽雅、古老的风景式园林特色。在森林公园中,分区也很细,甚至专设沙池供小孩玩耍,日光浴水池清澈见底,可供幼儿专用。

七、美式园林

1783年独立后,美国在园林艺术手法上既有古罗马规则式的特色,又有东方风景式的风格。近代园林规模之大、数量之多,现代化程度之高,是各国罕见的。在大城市中,不仅开放所有的公园、风景名胜,各种现代化设备的“未来世界”、“神话世界”等游乐园,甚至白宫和高达100层以上的摩天大楼,也向游人开放,以鸟瞰市容。各大城市还在近郊建立了一批大公园,其中具有各种特色的天然国家公园就有40多处;为了充分利用大自然风景资源,1872年创立了世界上最早的国家公园—黄石公园。该园位于北洛基山与中洛基山之间,总面积有8.67万平方千米,山巓起伏,峡谷险要,瀑布四溅,银龙飞舞,地表熔岩覆盖,大小间歇喷泉就有3000多处,可自然喷出近100米的热水柱,为世界著名的热喷泉。在天然公园中,不仅可利用自然山水、森林美景、亿万年来大自然雕琢的奇特山势,而且还保存着稀有的名贵动植物化石。有的还设有真人博物馆和设备齐全的野味茅舍、野营等设施,进行科普教育,供游人住宿、游览。除了现代化交通工具外,还有木舟、小毛驴等,以适应当地原始情趣。

园林考试绿地规划答案 篇6

班级:09资源环境与城市管理 学号:0902130114 姓名:吉开轩

城市园林绿地是城市用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改善城市居民的生活环境、维持城市生态平衡和美化城市市容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随着城市规模的迅速扩大和经济的快速发展,绿色植物逐渐减少,污染增加,进而生态系统失调,环境质量下降,严重影响到人们的生活质量和身心健康。因此,城市园林化是全社会的一项环境建设工程,它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需要,也是人们生存的需要。所以,本着城市园林的重要作用,特展开了这次实训。

实训时间:2011年9月29—9月30日,为期两天

实训地点:

1、校园

2、葛仙湖公园

3、玉清广场 实训具体安排:

2011年9月29日上午8时30分,我们准时在图书馆楼前集合。在老师的带领下,我们观看了校园的景观布置以及一些植物配置。在观看的途中,老师详细的解说了一些植物的特征,还有教会了我们如何去辨别它们。比如金边黄杨:属常绿灌木或小乔木,小枝略为四棱形,枝叶密生,树冠球形。单叶对生,倒卵形或椭圆形,边缘具钝齿,表面深绿色,有光泽。聚伞花序腋生,具长梗,花绿白色。蒴果球形,淡红色,假种皮桔红色。

又比如玉兰:玉兰花白如玉,花香似兰,其树型魁伟,高者可超过10米,树冠卵形,大型叶为倒卵形,先端短而突尖,基部楔形,表面有光泽,嫩枝及芽外被短绒毛。冬芽具大形鳞片。花先叶开放,顶生、朵大,直径12-15厘米。花被9片,钟状。果穗圆筒形,褐色:蓇葖果,成熟后开裂,种红色。3月至4月初开花,6-7月果熟。(见图二)还比如就不一一而谈啦。其次,老师也向我们述说了公园常用的一些植物,以及一些路口的设计方法。

在29日上午9点30分,我们赶到了句容市葛仙湖公园。(1)园路

葛仙湖公园围湖而建。主干道是环形道路,以此为基础分处次干道路。但园中没有可引导游人深入到园林各个角落的游步道。如南面的竹林深处被游人踩出一条小路,此处应建一条游园小路。

园中大都是由石板铺成的主干道,周围没有植物的搭配,显得空旷。

2)座椅

园中座椅大都为石制,少数木质座椅,但放位置不合理。如此处阳光刺眼,风较大。背后无植物配景没有安全感,且椅面脏。3)河岸

园中的葛仙湖,四周围上白玉栏杆。栏杆上有精美的图案,造型美观,蕴含了句容的历史文化。中间河水清澈,但源头和出水口的水脏,有落叶飘在上面影响美观。河岸边种柳树,生长旺盛。符合植物生长的地理条件,也满足造景需要。

4)植物

葛仙湖公园周围有许多居民区,属亚热带、热带季风气候,气候温和宜人,很适合植物的生长。公园中有多种植物如香樟、广玉兰、红花檵木、栀子花、杜鹃、桂花、榆树、铁树等。其中香樟用的最多。

孤植、群植、対植等造园手法都有运用。其中开花植物、七彩的造景植物少。5)功能区

公园的功能区主要分为文化区、餐饮区、休闲娱乐区、儿童游乐区。东大门边为儿童游乐区;东南为餐饮区和文化区;南门边为活动区;西面为休闲娱乐区。南门边的太极广场是居民的主要活动区。南门后是商业街离居民区较远,不方便居民活动,广场上没有健身器材。2011年9月30日上午8时30分,有雨。我们打着不畏雨天和老师步行至曙光西南侧玉清广场处,在路上,老师想向我们解说了道路的布置。当走到玉清广场处,大家都被广场那种无形的气氛所感染,通过书本知识,我知道,玉清广场是一个主题广场,它宣传了道教。首先刚入眼的是一个太极八卦图,它是由几种植物互相配置而成的。接着就是一条景观大道,道路两旁有灌木,金边黄杨,草坪等等。

浅谈园林绿地中的道路规划 篇7

1 园路的功能作用

(1) 组织空间, 构成园景。园林道路的作用是把园林绿地中的景观进行分割和整合, 根据地形、建筑和景观的形状, 恰当地把园林中各个景区联系成一个整体。同时, 园路本身又是一种狭长空间, 利用它的穿插划分, 又把园林空划成了不同形状、不同大小的一系列空间, 通过大小、形状的对比, 极大地丰富了园林空间的形象, 增强了空间的艺术表现力。另外, 园路优美的曲线, 丰富多彩的路面铺装, 可与周围山、水、建筑、花草、树木、石景等景物紧密结合, 不仅是“因景设路”, 而且是“因路得景”, 所以园路可行可游, 行游合一。

(2) 组织交通。园路承担游客的集散、疏导, 满足园林绿化、建筑维修、养护、管理等工作的运输任务, 以及安全、防火、职工生活、公共餐厅、小卖部等园务工作的运输任务。

(3) 引导浏览。园林不仅是设计一个个静止的“景观”, 而是创造一系列运动中的“境界”。所谓“人随路走”、“步移景移”, 就是要做到随着游人位置的移动, 园景应该能够引导人们在观景的过程中上升到“意境”“境界”的升华。

2 园路的分类

(1) 主园路。主园路是园林绿地中的主要通道, 它联系全园, 是园林内大量游人所要行进的路线, 从园林景区入口通向园林中各个景区、广场、公共建筑、观景点、后勤管理区, 形成全园的骨架和环路, 必要时可通行少量管理用车。

(2) 次园路。次园路是主园路的辅助道路, 呈支架状连接各景区内景点和景观建筑, 车辆可单向通行, 为园内生产管理和园务运输服务。路宽可为主园路的一半。自然曲度一般大于主园路, 以优美舒展和富有弹性的曲线线条构成有层次的风景画面。 (3) 游息小径。游息小径是园路系统的最末梢, 是供游人休憩、散步、游览的通幽曲径, 设计中一定要体现“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它引导游人更深入地到达园林各个角落, 是通达广场、园景的捷径, 允许有手推童车通行。

3 园路的设计方法

园路具有引导游赏的作用, 因此, 天然风景中人走出来的园路, 凡有可赏之处, 必有停留之处, 让人们徘徊品赏, 或驻足小憩, 细细玩味。据此, 在城市园林绿地中规划布置园路时, 也一定要注意园路与园景的配合与协调。

(1) 在有景的地段, 园路的走向应服从赏景的需要, 也就是要把最好的画面分别展示在园路的对景上。

(2) 在少景的地段, 一般先定路后设景, 故完全可以将设计的景观用立面图或透视图表达出来;

(3) 在多景的地段, 一定要考虑赏景路线的减速与增留, 也即园路的降速设计和增加停留的时间。园路的设计应时刻注意“以人为本”, 将安全、方便放在首位。

(4) 园路铺装类型

园林中的路不但要求基础稳定、基层结实、经久耐用, 同时还要考虑景观效果, 因此对铺装的要求是:不仅要考虑路面的承载能力, 更要注重路面的艺术效果。现代园林中常见的路面铺装类型有: (1) 整体路面。整体路面主要是沥青混凝土或水泥混凝土铺筑的路面, 平整度好, 耐压、耐磨, 施工和养护管理简单, 多用于公园主次园路或一些附属专用道路; (2) 块料路面。块料路面一般使用规则或不规则的石材、砖、预制混凝土做路面面层材料, 结合层要用水泥砂浆, 起路面找平和结合作用。这类铺地适用于园林中的游步道、次园路等, 也是现代园林中应用比较普遍的形式之一; (3) 卵石路面。卵石是园林中最常用的一种路面面层材料, 一般用于公园游步道或小庭园中的道路。中国古典园林中很早就开始用卵石铺路, 并且还创造了许多带有传统文化的图案; (4) 嵌草、步石、汀步、蹬道嵌草路面是把天然石块和各种形式的预制水泥混凝土块铺成冰裂纹或其它花纹, 铺筑时在块料间留有关3~5厘米的空隙, 填入培养土, 然后种草; (5) 木栈道。木栈道是使用木材作为面层材料的园路, 因天然木材具有独特的质感、色调、纹理, 可令步行更为舒适, 但造价和维护费用相对较高。

4 园路规划中应注意的问题

园路规划中要注意两个原则是“结合园景地形布置”和“以人为本”, 不能主观地凭想象随意设置。现代城市园林绿地道路规划中, 常出现的不适当的现象有:

(1) 现代园林中, 由于设计师或某些个人的主管意见, 将本身很美的自然地形铲成一马平川, 使园路失去了在立面上的变化, 或将平地堆成“坟堆”, 强行使园路“三步一弯, 五步一曲”, 出现不符合人们游览习惯的别扭感;

(2) 园路布局形式有自然式、规则式和混合式三种, 但不管采用哪种园路形式, 最忌讳的就是断头路, (下转第286页) (上接第284页) 回头路。除非终点有一个明显的景观和建筑;

(3) 在园林绿地规划中园路所占面积, 比例不适当, 造成交通不便, 人们行路过程中挤占绿地的现象;相反, 某些规划设计中, 又过多规划园路, 形如蜘蛛网, 不仅影响景观效果, 同时给建筑投资也加大了负担, 还于生态不利。

(4) 某些园路交叉口不合理, 夹角太小, 示考虑半径。人们为了方便, 往往踩着草坪。有些交叉口相交路数量太多 (有的有四、五条) , 造成人们在路口交叉处无所适从的现象;

浅谈城市园林绿地中的道路规划 篇8

1.园路的功能作用

园路不仅是园林中分割各个景区、联系不同景点的纽带,更是贯穿整个园林的交通网络,就像人体中的血管,是园林的脉络。其功能大致可归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1.1组织空间,构成园景

园林道路的作用是把园林绿地中的景观进行分割和整合,根据地形、建筑和景观的形状,恰当地把园林中各个景区联系成一个整体。同时,园路本身又是一种狭长空间,利用它的穿插划分,又把园林空划成了不同形状、不同大小的一系列空间,通过大小、形状的对比,极大地丰富了园林空间的形象,增强了空间的艺术表现力。另外,园路优美的曲线,丰富多彩的路面铺装,可与周围山、水、建筑、花草、树木、石景等景物紧密结合,不仅是“因景设路”,而且是“因路得景”,所以园路可行可游,行游合一。

1.2组织交通

园路承担游客的集散、疏导,满足园林绿化、建筑维修、养护、管理等工作的运输任务,以及安全、防火、职工生活、公共餐厅、小卖部等园务工作的运输任务。对于小公园,这些任务可以综合考虑,对于大型公园,由于园务工作交通量大,有时可以设置专门的路线和入口。

1.3引导浏览

园林不仅是设计一个个静止的“景观”,而是创造一系列运动中的“境界”。所谓“人随路走”、“步移景移”,就是要做到随着游人位置的移动,园景应该能够引导人们在观景的过程中上升到“意境”“境界”的升华。园路就是要承担起这个组织园林的观赏程序,向游客展示园林风景画面的作用。它通过自己的布局和路面铺砌的图案,引导游客按照设计者的意图、路线和角度来游赏景物。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园路其实就是园林中游客的导游。

2.园路的分类

在园林绿地规划中,按照园路性质功能的不同,大致可分为:

2.1主园路

主园路是园林绿地中的主要通道,它联系全园,是园林内大量游人所要行进的路线,从园林景区入口通向园林中各个景区、广场、公共建筑、观景点、后勤管理区,形成全园的骨架和环路,必要时可通行少量管理用车,道路两旁应充分绿化,宽度4~7米。

2.2次园路

次园路是主园路的辅助道路,呈支架状连接各景区内景点和景观建筑,车辆可单向通行,为园内生产管理和园务运输服务。路宽可为主园路的一半。自然曲度一般大于主园路,以优美舒展和富有弹性的曲线线条构成有层次的风景画面。

2.3游息小径

游息小径是园路系统的最末梢,是供游人休憩、散步、游览的通幽曲径,设计中一定要体现“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它引导游人更深入地到达园林各个角落,是通达广场、园景的捷径,允许有手推童车通行,宽度0.8~1.5米不等。多曲折布置,并结合园林植物小品建设和起伏的地形,形成亲切自然、静谧幽深的自然游览步道。

3.园路的设计方法

园路具有引导游赏的作用,因此,天然风景中人走出来的园路,凡有可赏之处,必有停留之处,让人们徘徊品赏,或驻足小憩,细细玩味,不会一掠而过。据此,在城市园林绿地中规划布置园路时,也一定要注意园路与园景的配合与协调。

(1)在有景的地段,园路的走向应服从赏景的需要,也就是要把最好的画面分别展示在园路的对景上。可以采用摄影机拍下来,多次反复推敲后,选定园路的位置。

(2)在少景的地段,一般先定路后设景,故完全可以将设计的景观用立面图或透视图表达出来。

(3)在多景的地段,一定要考虑赏景路线的减速与增留,也即园路的降速设计和增加停留的时间。园路的设计应时刻注意“以人为本”,将安全、方便放在首位。

4.园路铺装类型

园林中的路不同于一般的城市道路,不但要求基础稳定、基层结实、经久耐用,同时还要考虑景观效果,因此对铺装的要求是:不仅要考虑路面的承载能力,更要注重路面的艺术效果。现代园林中常见的路面铺装类型有:

4.1整体路面

整体路面主要是沥青混凝土或水泥混凝土铺筑的路面,平整度好,耐压、耐磨,施工和养护管理简单,多用于公园主次园路或一些附属专用道路。

4.2块料路面。

块料路面一般使用规则或不规则的石材、砖、预制混凝土做路面面层材料,结合层要用水泥砂浆,起路面找平和结合作用。这类铺地适用于园林中的游步道、次园路等,也是现代园林中应用比较普遍的形式之一。

4.3卵石路面

卵石是园林中最常用的一种路面面层材料,一般用于公园游步道或小庭园中的道路。中国古典园林中很早就开始用卵石铺路,并且还创造了许多带有传统文化的图案,江南古典园林中目前仍保留了不少这方面的佳作。

4.4嵌草、步石、汀步、蹬道

嵌草路面是把天然石块和各种形式的预制水泥混凝土块铺成冰裂纹或其它花纹,铺筑时在块料间留有关3~5厘米的空隙,填入培养土,然后种草。

4.5木栈道

木栈道是使用木材作为面层材料的园路,因天然木材具有独特的质感、我色调、纹理,可令步行更为舒适,但造价和维护费用相对较高。所选的木材一般要经防腐处理,因此从保护环境和方便养护出发,应尽量选择耐久性强的木材,或加压注入防腐剂对环境污染小的木材,现在多选用杉木。

5.园路规划中应注意的问题

园路规划中,要始终注意的两个原则是“结合园景地形布置”和“以人为本”,不能主观地凭想象随意设置。现代城市园林绿地道路规划中,常出现的不适当的现象有:

(1)现代园林中,由于设计师或某些个人的主管意见,将本身很美的自然地形铲成一马平川,使园路失去了在立面上的变化,或将平地堆成“坟堆”,强行使园路“三步一弯,五步一曲”,出现不符合人们游览习惯的别扭感。

(2)园路布局形式有自然式、规则式和混合式三种,但不管采用哪种园路形式,最忌讳的就是断头路,回头路。除非终点有一个明显的景观和建筑。

(3)在园林绿地规划中园路所占面积,比例不适当,造成交通不便,人们行路过程中挤占绿地的现象;相反,某些规划设计中,又过多规划园路,形如蜘蛛网,不仅影响景观效果,同时给建筑投资也加大了负担,还于生态不利;如:佳木斯杏林湖公园是一个休闲公园,要求生态良好,但其设计中园路占有的面积太大,园路穿插其中形如蜘蛛网,游人在里面不知所向,影响休闲效果。

(4)某些园路交叉口不合理,夹角太小,示考虑半径。人们为了方便,往往踩着草坪。有些交叉口相交路数量太多(有的有四、五条),造成人们在路口交叉处无所适从的现象。

(5)某些园路在与环境的处理上,不是很适宜。如(下转第356页)(上接第317页)与圆形花坛相切,建筑物入口集散广场处,相交路口偏重某一侧,道路与水体驳岸紧贴布置等。

6.结束语

上一篇:深圳中考作文预测:美丽亲情下一篇:中学语文如何预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