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外科理论考试题

2025-02-2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神经外科理论考试题(推荐8篇)

神经外科理论考试题 篇1

一、填空题(40分)

1.吸氧的单位是()血糖的单位是()。

2.描记体温单时脉搏以()表示,连接曲线用()绘制;体温以()表示,连接曲线用()绘制。导尿的患者应用()表示。如患者灌肠后大便一次应用(3.医学常用缩写

QodQ8hTid

4.常用的全身冷疗法有()、(5.压疮的预防措施应做到六勤()、(()、()、()。

二、名词解释(30分)

1.消毒:

2.无菌区:

3.颅内压:

三、简答题(30分)

神经外科理论考试题 篇2

资料与方法

2014年1月-2015年1月收集神经外科实习护理人员60例。其中男2例, 女58例, 年龄22~26岁, 平均 (23.1±2.2) 岁。所有刚毕业的护理人员在性别、年龄、课程、在校成绩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纳入及排除标准: (1) 纳入标准:参与研究的刚毕业的护理人员需要无沟通和语言障碍, 具有一定的神经外科基础知识。 (2) 排除标准:排除缺席次数超过3次的刚毕业的护理人员;中途因各种原因退出的刚毕业的护理人员;完成整个教学过程但没有参加最后考核的刚毕业的护理人员。

教学方法:将参与研究的60例刚毕业的护理人员随机分为观察组和观察组, 每组30人, 观察组使用病情提问式教学 (PBL) , 对照组使用传统理论培训 (LBL) [3]。对照组使用传统理论培训方法, 带教教师讲授神经内科护理的基本内容, 带领学生进行教学查房, 介绍神经外科的常见病类型、患者的临床表现、治疗和护理的基本原则等问题。观察组使用PBL提问式教学法, 具体的教学方法如下: (1) 床边教学:带教教师使用PBL教学法, 在神经外科疗区进行床旁教学, 选取3个典型的神经外科病例作为教学病例, 并且要求学生在课前自行搜集3个教学病例的临床资料。教师根据实习大纲的而要求提出若干个思考题, 作为学生预习和讨论之用。带教教师以神经外科常见病如脑出血作为讲解对象, 向学生说明脑出血的临床表现, 病情发展, 易引发的并发症, 临床治疗与护理的要点等。在讲解的过程中针对一些理论问题进行提问, 如脑出血的临床表现和并发症等, 便于学生能够更好地融入教学问题的讨论当中。 (2) 分组讨论:所有刚毕业的护理人员均按照病例均按照病例分组, 在带教老师的带领下, 以问题作为基础, 对病例的临床症状、治疗和护理要点进行充分的分析和讨论。讨论过程以学生为主体, 教师为引导, 教师根据学生的讨论结果, 对脑出血的临床表现, 引发偏瘫、四肢麻木、行动迟缓等后遗症的治疗和护理进行详细的讲解。在小组讨论结束后, 每个小组推选1名学生作总结发言, 要求条理清晰、全面、系统地将所学知识进行归纳和总结。 (3) 归纳总结:在刚毕业的护理人员代表进行学习总结后, 带教老师给予学生点评, 并且针对分组讨论中的焦点问题进行归纳和总结, 对学生感兴趣的问题, 例如脑出血的预防方法和康复方法, 一些新技术的应用等进行深入的介绍和讲解, 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最后带教教师对本次课程进行回顾, 对课程重点内容归纳和总结。

观察指标:由带教教师根据学习内容来拟定考试题目, 考试内容包括理论知识考核和操作实践考核2个部分。每个部门满分100分, <60分视为不及格, >91分为优秀。比较两组刚毕业的护理人员的合格率、优秀率和满分率和两组实习学生的实习满意度。

统计学方法: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23.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数据分析结果以 (±s) 表示, 两组间均数比较采用t检验和秩和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两组考核分数比较:观察组的理论知识与操作实践分数均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1。

两组合格、优秀、满分情况比较:观察组的合格率、优秀率、满分率均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2。

两组刚毕业的护理人员对两种教学方法的满意度:观察组的是刚毕业的护理人员对教学方法的满意度要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3。

讨论

提问式教学法即PBL教学法是临床教学中常用的教学方法之一, 该教学方法注重以问题为中心, 小组讨论为形式的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 教师成为引导者, 师生围绕着某一个专题或者病例开展教学[4]。以往神经外科常用的LBL教学法, 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方式导致教学效果不佳, 学生的临床实践能力、自学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均不高[5]。在提问式教学的过程中学生成为整个课堂的主体, 充分地激发了学习兴趣, 调动了学习的积极性, 养成了良好的自学习惯, 使其能够将神经外科的理论学习有效地与临床实践结合到一起, 提高学习效果。

注:与对照组比较, P<0.05。

本次研究结果表明, 采用问题式教学方法, 学生考核分数和学习满意度均高于采用传统该理论教学法。采用问题式教学法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另外大量的临床实践能够提高学生临床综合能力和临床适应性。

综上所述, 在神经外科临床护理教学中, 采用床边病情提问式教学的效果优于传统理论培训教学, 学生的学习成绩较好且学习的满意度较高, 在教学过程中能够实现较好的师生互动, 能够有效地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对提高临床教学实践的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于述伟, 王玉孝.LBL、PBL、TBL教学法在医学教学中的综合应用[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11, 25 (5) :100-102.

[2]李天发, 姚远, 王军, 等.CBL, PBL与TBL整合教学法在心血管内科学中的实践[J].海南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13, 31 (1) :83-87.

[3]李昱.TBL、CBL与PBL融合教学法在病理实验课中的应用[J].西北医学教育, 2012, 20 (2) :327-329.

[4]马少华, 应志国.PBL、TBL、CBE三种教学方法的比较研究[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12, 22 (10) :109-110.

神经外科理论考试题 篇3

关键词 神经语言学 二语句子加工 ERP 语言理论假设

当语言学的研究目标发展到要解释人类语言能力的时候,语言学就不可逆转地走上了认知科学的道路,跨学科交叉研究是其唯一的路径。神经语言学是现代语言学的一门新兴交叉学科,集语言学、神经科学、心理学和认知科学为一体,专门研究语言习得、生成和理解的生理机制和心理机制,研究大脑如何产生、接收、存储和提取信息,从而探讨脑与语言的关系。以下就以对二语句子加工的研究为例,来具体呈现神经语言学的一个侧面。第一,对二语句子加工过程本质的研究已有60多年的历史。早期研究者大多尝试着采用行为研究方法,从语义和句法角度对人们如何理解与加工二语句子进行研究。对于二语句子中的语义内容,则无二语者的起始学习年龄差别(Hernandez&Li,2007)。这大概由于语义内容的学习只是不同语言符号间相似信息的转换。但在句法的学习和加工上,成年后学习二语的相关效果和早期学习二语的相关效果存在显著差别。最早对这一问题进行研究并提出理论假设的是Lenneberg(1967)。他认为,二语学习存在关键期。关键期假说认为,二语学习存在一个关键期,并且关键期发生在青春期之前。如果二语学习者开始学习二语的年龄晚于这一时期(即青春期),二语学习者就会失去适应二语句法规则的能力,进而丧失在大脑中重新组织二语的能力。这一观点得到了很多研究的支持,如Bialystok & Miller(1999)的研究表明,二语学习早于15岁的个体在句法判断任务上的表现明显优于15岁以后学习二语的个体。但是,行为研究方法对于揭示句子加工的内部过程存在着一些先天的不足。句子加工过程几乎是在无意识的状态下瞬间完成的,而像反应时法这类行为研究方法,从本质上来讲是对被试完成任务后的各类测试,无法获得被试如何实时加工二语语料的信息。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大量数据证明事件相关电位技术(Event-related potentials,简称ERP)对人脑句子加工的许多方面非常敏感。与反应时范式相比,ERP无需添加干扰任务和被试的意识性判断即可提供语言分析过程的反应时与皮层活动数据,这使得研究者可以对句子加工过程进行锁时很高(单位为毫秒级)的实时监测,甚至可以测量“内隐”加工过程。脑电是我们大脑自发产生的没有规律的电压变化。一般情况下,人无论在有意识状态下还是在无意识状态下都会产生脑电。使用ERP进行语言研究的基本原理是,大量的脑神经活动会产生微弱电压,而这些电压可以通过置于大脑皮层上的电极观察到。这些电压随时间而变化,被称为脑电(EEG)。ERP电位也是由大量大脑神经细胞活动产生,与EEG的不同点在于这些电位是接触一些特定的事件后产生的,其电位变化与事件的发生同步。ERP反映了心理过程展开时大脑同步的电活动。此外,人脑对特定事件反应的电压变化是有规律的。因此,通过平均叠加的方式可以从 EEG中提取出ERP。典型的ERP信号由一系列正波和负波组成,通常情况下把这些波称为成分。这些成分具有特定的极性、潜伏期、波幅、皮层地形分布,以及这些属性所指实验效应的功能描述。极性是指这些成分要么是正波(正走向),要么是负波(负走向)。潜伏期反映了该成分的时间历程,包括开始时间和波峰潜伏期(从成分开始到该成分最大波幅的时间)。这些不同的成分与对刺激加工的认知属性紧密相关。通常情况下,人们通过极性以及该成分到达最大波幅时的潜伏期来命名这个成分。如N400是指刺激呈现后400毫秒达到最大值的一个负波。一个成分的波幅反映了参与认知加工过程的资源的多少。最后,脑区图分布指出这个ERP成分的典型头皮分布——该心理活动出现在大脑哪些区域,在大脑哪个位置达到了最大值。基于ERP极高的时间分辨率,ERP可以测量到整个过程的始终,因此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句子加工是怎样进行的,即反映句子加工何时发生及加工怎样发生(Kutas&Federmeier,2000)。ERP对具体施加刺激的锁时性很高,因而由此引发的波形可以用以分析到底是什么样的脑电成分在句子加工中起了作用或发生了怎样的影响(以成分的波幅和头皮分布为依据),并且近来的溯源技术使得我们可以进行有意义的脑定位评估(Schmidt&Roberts, 2009)。ELAN(Early Left Anterior Negativity),LAN(Left Anterior Negativity),N400和P600是利用ERP技术探讨一语句子加工的研究一致发现的四种脑电成分。这些不同的成分体现了语言加工的不同阶段。ELAN是通常出现在大脑左半球前部的负波,潜伏期为150-250毫秒,极性为负。ELAN反映了起始性的、高度自动化的句法分析过程,即对词汇范畴进行鉴定。LAN与ELAN一样,也是一个左前负波,这个成分也反映着自动化的句法加工过程,特别是与形态句法错误有关的加工过程(van Hell&Tokowicz,2010)。但是,与ELAN不同的是,LAN的潜伏期出现在300~500毫秒。N400是一种明显的负波,其峰值在刺激呈现后大约400ms达最大值,通常出现在中央顶叶,该成分标志着有意义材料与个体知识的整合过程。N400的波幅与目标刺激和先前句子加工形成的表征间语义联系的强度成反比,即当目标材料与先前句子表征间语义联系的强度越大,N400波幅越小;反之,N400波幅越大。P600是刺激呈现后500~600毫秒达到最大峰值,并持续几百毫秒的一个正波。在脑区图分布中,P600广泛分布于大脑后部,在中央顶叶区达到最大值。P600通常在(形态)句法违例或者句法复杂结构中出现,它反映了晚期高度控制性的句法重新分析和修正过程。在一语和二语句法加工中,可以将P600作为大脑对(形态)句法违例反应的一个可靠指标。第二,随着研究结果的增多,产生了两个解释二语句法加工的理论模型:统一竞争模型(United Competition Model简称UCM)和浅层结构假说(Shallow Structure Hypothesis简称SSH)。这两个模型假说都是围绕母语与二语的句法加工比较这一主题展开的。就母语迁移效应而言,SSH预期在句子加工水平上不存在迁移效应,即使有也是极其微弱的。二语学习者在实时的句子水平加工上总有别于母语者。这个差异对于局部的形态加工并不一定发生,但是对于涉及短语结构的句法层面上肯定如此,即双语者二语加工无法达到母语者水平,即使两种语言之间非常相似,因为双语者对于二语建立的表征本身就是不完整不全面的。无论母语与二语是否存在相似性,双语者对于二语的加工都会存在某种模糊性,这来源于双语者对于二语语法表征的不确定性。因此,二语者会显示出与母语者不同的加工模式。UCM则持相反的看法,如果两种语言的某种语法属性相似,那么,二语者句法加工的认知标志会更接近于母语者,因为语言结构的相似性会有利于产生正迁移效应。对于二语特有的属性,UCM预期,如这些属性在二语中是普遍可用且高度可靠,那双语者很可能会习得此特有属性,进而双语者会显示出类似母语的神经标志。与之相反,SSH假定对于非局部的二语句法属性层次上的加工,双语者会产生某种程度的模糊性表征。双语者无法对二语句法结构进行具体的表征,这些加工无法映射到完全得到句法分析的母语句法结构上去,因此二语者产生的句法表征和神经模式都会有别于母语者。总之,两个理论的最大差异在于对晚期学习者二语加工模式给出了不同的预期。UCM认为,母语和二语之间句法结构的相似性对双语者二语句法加工有重要影响,藉此双语者对二语加工可能会产生母语加工模式(在形态句法领域内,即出现代表自动化加工的LAN和控制性加工的P600。)SHH主张早期学习二语者可能会产生类母语加工模式,但是,晚期二语学习者对于二语的句法加工则不会出现母语者加工模式。因此二者的根本分歧在于母语和二语之间的相似性对二语加工到底有没有影响,能不能产生达到母语者的认知神经水平,即是否同时出现LAN和P600。简言之,这两个假说的本质区别在于二语者能否产生母语加工模式。以上就是利用ERP技术进行二语句法加工研究的一个神经语言学纵向个案。从中我们可以清晰的看出,该研究依据的语言学理论是形式语法,而该研究的核心假说也都是在二语习得领域学者们讨论过的话题(即使很多学者没有采用先进的神经学技术)。在笔者看来,二语句法加工是否存在母语正迁移甚至是形成类母语的加工模式,是一个个体差异化很大的问题,不管是否借助相关神经学技术,根据研究者的经验判断,也是可以进行测试和衡量的。进一步说,即使在受试个体中同时出现LAN和P600的证据,也不意味着能够在这个问题上推导出带有普遍意义的结论。第三,当代语言学理论包括形式语法、功能语法、认知语法等,从实证科学的观点来看,所有的语言理论都只是有关语言的某种理论假设,这些理论有无人脑的生物基础是需要神经科学和脑科学来验证的。如果长期以来语言学界孜孜以求所建立的一套语言理论不能得到神经科学的实验证明,那么从某种程度上说,这些理论就只能是理论语言学家们的自说自话。但从另一个方面说,神经语言学的研究能否取得突破性进展,仍依赖于所依据的语言理论假设是否合理。神经语言学的作用更多的在于研究方法上的创新,从本质上,其仍是从属于语言学和认知心理学这些基本学科的。从本文的举例中,我们可以看出,对二语句法加工的思辨在深度上显然是不够的。另外,对观测到的神经现象,基于不同的理论假设,也完全可能做出截然不同的解读。做个不太恰当的类比,在现代物理学界,也是先有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假设,而后才出现突破性的实证进展。量子物理之前的经典物理科学家们同样认为他们已经找到了探索宇宙的真理。因此,面对现象世界,对现象作出深度合理分析甚至是假设性解释比单纯的技术进步更重要。对人类的语言,我们仍有必要去尝试做出语言何以产生和发展的新假设。在笔者看来,语言的根本屬性有两个,一个是生物性,一个是社会性。人类语言的产生和发展,这二者的作用密不可分。只有人才具备创造和产生语言的生理条件,但脱离了社会的孤独个体是永远也无法单独创造或习得语言的。任何人类语言的产生大概都源自于固定社群渴望交流和协作的渴望。语言是活的,而且必须依存于日常使用它的社群而存在。一旦丧失了正常使用的族群,即使某种语言的各种书写资料和影像资料都保存完好,这种语言实质上已经消亡。因此,语言的社会属性在语言的变迁和发展中起着更为核心的作用。所谓的语法永远只能是语言的共时切面,而语法作为社群约定俗成的规则,天然就具有不完全性,只能在实践中被不断产生的新规则所修正或替代。语言是人类社会制度的一种,语言是不断演化的。所以,任何语言学家试图穷尽某种语言语法的尝试都注定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而在微观的层面上,一个人能够产生语言一定要基于某个交流对象。写作时交流的潜在对象可以是作者自己或者假想的读者。没有交流对象,就没有语言。从认知的角度,所有的个体思维发展都是从自我到他人,从自我中心到所在外部空间的投射演变。Piaget(1956)已经证明了儿童的空间认知规律,并提出空间概念是儿童认知过程中最早形成的概念之一。他的儿童空间概念表明,儿童的空间认知经历了一个从拓扑空间到投射空间最后到欧几里得空间的过程;儿童对空间物体的定位认知经历一个从自我中心到他人中心的参照框架发展过程。笔者想把空间这个概念扩大一下,除了我们通常意义上的物理空间,人所处的社会或者群体本身就是一个空间。人的空间认知也可以视作不断在各种物理空间和社会空间中寻找定位的过程。而人类感知世界的经验和体验大都是通过语言来呈现的,这就是所谓的语言心智体验属性。其背后的哲学基础就是Merleau-Ponty的具身论(身心交互)的哲学思想。他认为身体既不是与心灵相对的肉身,也不只是肉体与心灵的统一体,而是一种整体性的现实存在,具有物质和精神的双重属性,是身心交互的整体性存在。身体的各部分组成一个身体图示(body schema)框架,它既是身体的外在存在方式,也是影响并操纵人们一切行为活动的基础。因此,身体不只是空间的一部分,而是空间的全部。这基本也是认知语言学的哲学基础。我们的概念是通过我们的身体、大脑和对世界的体验而形成的,也只有通过它们才可以被理解。在笔者看来,这恰证明了语言具有不可分割的双重属性(社会性和生物性)。第四,笔者认为,人类在利用语言探知世界的时候,通常会采用多中心视角,而无论采用哪种视角,都会涉及到与直接交流方或第三方的参照互动才可以成功实现。个体间语言的交流都会涉及到某种层面的个体空间定位。除了通常意义上的自然空间,人们的情感交流涉及人际空间,人们的思想交流涉及心理空间,心理空间和人际空间都属于社会空间。而在寻找空间定位时,通常可划分为三种语言行为:问询、表态和叙述。问询就是我们通常所指的提问;表态则涉及各种肯定否定的情感态度;叙述则是指基于事件的某种现象性描述。以汉语为例,通常有以下几种提问方式:1.表示方位趋向的“哪”。如去哪?在哪?上哪?2.表示人物定位的“谁”。如谁?这是谁?谁想去?3.表示数字和时间定位的“几”。如几天?几年?几个?星期几?4.表示内容定位的“什么”。如这是什么?什么事?说什么?想什么?5.表示行为定位的“怎么”。如怎么做?怎么说?怎么去?怎么回事?6.表示事实定位的“吗”。如是你吗?是真的吗?你好吗?对吗?每一种提问方式都会指向交流方的表态或叙述,从而在交际话轮或语篇中实现交流双方的某种空间定位。在这些表态或者叙述中,必然会涉及人称指示、时间指示、方位指示这些最基本、最普遍的指示。方位指示是话语中关于处所、方位的指示。方位指示主要有:表示方位和处所的名称、副词、指示代词,具有位移意义的动词如“来、去、走、离开”等。实体的的空间位置确定必须以其他实体为参照点,空间指示一般以说话人为中心参照点。靠近说话人的为近指,如“这里、这儿”;远离说话人的地方为远指,如“那里、那儿”。指示语清晰反映出语言运用和语言结构间的关系,是语言运用与语境依赖关系的反映。人称指示、时间指示、方位指示都体现了某种空间定位,可统称为空间指示语,是人类语言中普遍存在的现象。有许多学科的学者从不同的角度研究指示语,如哲学、符号学、语言哲学、认知语言学等,在此笔者就不赘述了。总之,空间概念是人类最重要的概念,使人们理解其他概念的基石、构成非空间概念的基础,是人类认知的核心部分。因为儿童就是自出生起通过空间概念来构建其他概念的。人类的活动是处于时空之中的运动,人们之间的所有互动也都是社区空间或心理空间的运动,都是由以对客观世界的空间方位认知为基础,进而延伸到其他抽象概念的认知。人类对世界的认知首先就是基于自身身体结构与空间的认知。像Merleau-Ponty的具身哲学和George Lakoff的涉身哲学都是基于身体经验对空间概念感知的重要性,而这些都体现在人类的语言结构中。因此,笔者认为,未来的语言理论假设会从广义的空间认知角度找到突破口,并为神经语言学的实证研究指明新的方向,早日解开人类语言与认知的谜团。

参考文献:

[1]邵可青.浅议二语句子理解加工的 ERP研究[J].现代语文, 2012,(12):29-30.

[2]文旭,匡芳涛.语言空间系统的认知阐释[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4,(3):125-130.

[3]张辉,杨波.心理空间与概念整合:理论发展及其应用[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8,1(7).

[4]张辉.论空间概念在语言知识建构中的作用[J].解放军外语学院学报,1998,(1).

[5]李晗静.基于自然语言处理的空间概念建模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7.

[6]徐子亮.汉语作为外语的学习研究.认知模式与策略[M].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

[7]郭熙煌.语言空间概念与结构认知研究.2012.

神经外科理论考试题 篇4

姓名:

分数:

一 单选题

1、诊断颅底骨折最确切的依据是:()

A、头面部外伤史 B、脑脊液鼻漏 C、头颅X线摄片示额骨线形骨折 D、鼻出血

2、诊断颅盖骨折通常依据:()

A、头皮伤痕 B、头痛,呕吐 C、局部触诊闻及骨擦音 D、头颅X线摄片

3、颅高压病人,腰穿释放脑脊液后突然呼吸停止,其原因是:()

A、小脑扁桃体疝 B、小脑幕裂孔疝 C、脑室出血 D、颅内压过低

4、小脑幕裂孔疝与枕骨大孔疝的根本区别是:()

A、剧烈头痛,频繁呕吐 B、生命体征改变 C、意识障碍发生较早 D、呼吸骤停发生较早

5、最易形成小脑幕裂孔疝的是:()

A、额叶肿瘤 B、颞叶肿瘤 C、顶叶肿瘤

6、形成脑疝的根本条件是:()

A、过量过快补液 B、腰穿释放脑脊液 C、高压灌肠 D、颅内各分腔存在压力差

7、治疗脑水肿,下列药物哪一种效果较好、较常用:()

A、50%葡萄糖 B、30%尿素 C、20%甘露醇 D、浓缩血清白蛋白

8、颅高压的容积代偿(即空间代偿)主要依靠:()

A、脑组织的压缩 B、颅腔的扩大 C、脑脊液被排出颅腔 D、脑血流量的减少

9、颅高压所致颅神经麻痹常见于:()

A、动眼神经 B、滑车神经 C、外展神经 D、面神经

10、最多见的脑脓肿是:()

A、血源性 B、耳源性 C、外伤性 D、隐源性

11、高血压脑出血最常见的部位是:()

A、大脑半球 B、小脑半球 C、基底节区 D、脑干

12、颅内巨大动脉瘤的瘤径为:()

A、直径<5 mm B、直径<15 mm C、直径>15 mm D、直径>25 mm

13、诊断颅内转移瘤最有价值的检查手段是:()A、X线 B、CT C、MRI D、DSA

14、恶性肿瘤颅内转移最多见的途径为:()

A、经脑脊液 B、经血流 C、经淋巴系统 D、直接侵入

15、椎管内肿瘤出现病变脊髓节段以下同侧肢体痛、温觉丧失,伴触觉减退及对侧肢体运动功能障碍,其最可能的分期为:()

A、瘫痪期 B、神经根刺激期 C、脊髓部分受压期 D、脊髓完全受压期

16、最常见的颅内肿瘤为:()

A、脑膜瘤 B、听神经瘤 C、垂体腺瘤 D、神经胶质瘤

17、下列哪项手术方案不适用于急性脑损伤的治疗:()

A、开颅血肿清除术 B、脑室外引流术 C、去骨瓣减压术 D、分流术

18、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最常用的手术方法是:()

A、开颅血肿清除术 B、脑室外引流术 C、去骨瓣减压术 D、钻孔引流术

19.关于急性硬膜外血肿的手术治疗,以下哪项是错误的:()A、对与硬膜粘连的小血肿块无须清除 B、对骨折线出血应寻找来源并彻底止血 C、如脑减压满意无须做硬膜下探查 D、一般不做去骨瓣减压

E、血肿清除后周边硬膜应悬吊缝合于骨缘

20.血管网织细胞瘤最常见的影像学(CT、MRI)表现为 :()

A、实性 B、囊性 C、囊中有瘤结节 D、肿瘤中有囊变 E 密度混杂

21.脊髓休克时出现:()

A 血压下降 B 神志丧失 C 尿失禁 D 尿潴留 E 病理反射阳性 22.脑膜瘤多发于:()

A 男性 B 儿童 C 男性稍多于女性 D 女性稍多于男性 E 男女相等

23.女性,46岁,脑外伤12小时,头痛呕吐2次,伤后昏迷1小时,头颅CT示左额颞脑挫裂伤,中线无移位,但出现脑脊液鼻漏,治疗应:()

A 开颅探查修补漏口 B 经鼻窦手术修补漏口 C 脱水降颅压 D 预防感染 E 鼻腔填塞漏口

24.临床表现为膈神经麻痹发生呼吸困难的病变部位常见于:()

A 上颈段 B 下颈段 C 上胸段 D 下胸段 E 腰段 25.颅内动脉瘤瘤多见于哪个动脉分布区 :()

A 大脑前动脉 B 大脑中动脉 C 大脑后动脉 D 基底动脉 E 脉络膜前动脉

26.对于颅内压增高致昏迷患者,出现呼吸道梗阻最有效的治疗措施为:()

A 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 B 吸氧 C 气管切开 D 气管插管

E 给予呼吸兴奋剂

27.减速伤常造成:()

A 脑干损伤 B 弥漫性轴索损伤 C 冲击点伤 D 对冲伤 E 冲击点伤和对冲伤同时出现

28.常引起颅内压增高的颅内肿瘤是:()

A 脑干肿瘤 B 额部肿瘤 C 垂体肿瘤 D 侧脑室肿瘤 E 第三、四脑室及其附近的肿瘤

29.随意运动障碍考虑有:()

A 锥体束受累 B 锥体外系受累 C 枕叶受累 D 脊髓丘脑束受累 E 小脑受累

30.脊髓髓外硬膜下病变最常见的是 :()

A 蛛网膜囊肿 B 脊髓动脉瘤 C 神经鞘瘤 D 脊髓动静脉畸形 E 转移瘤

31.诊断颅内占位性病变依据常用的是 :()

A 头颅X线片 B 头颅CT C 脑电地形图 D 脑血管造影 E 脑电图

32.儿童鞍区最常见的肿瘤是 :()

A 畸胎瘤 B 胆脂瘤 C 颅咽管瘤 D 垂体瘤 E 生殖细胞瘤

33.关于继发性三叉神经痛与原发性不同点,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疼痛程度轻 B 疼痛时间长 C 局部封闭治疗后疼痛减轻 D 有阳性体

征 E 辅助检查常有阳性发现

34.关于圆锥肿瘤,下述哪项是不正确的:()

A 下肢无明显运动障碍 B 常有剧烈神经根痛 C 有马鞍区感觉消失 D 早期即有明显自主神经功能障碍 E 感觉障碍对称分布,多为感觉分离 35.颅内压增高致脑神经麻痹多见于 :()

A 面神经 B 听神经 C 动眼神经 D 外展神经 E 滑车神经

36.脑脊液的日分泌量:()

A 100~200ml B 200~300ml C 300~400ml D 400~500ml E 500~600ml 37.大脑半球病变的一般表现应除外 :()

A 剧烈头痛 B 智能和行为异常 C 记忆的损害 D 注意力的丧失 E 激惹和技能的丧失

38.儿童水平侧卧位腰穿测压,其正常值应该为:()

A 10~14mmH2O B 70~180mmH2O C 40~100mmH2O D 100~200mmH2O E 70~120mmH2O

39.高血压脑出血,如果单从病情演变角度考虑,下列哪种情况最应积极采取手术治疗 :()

A 出血后病情进展迅猛,短时间内即陷入深昏迷,生命体征不稳定 B 经保守治疗,病情稳定 C 经保守治疗,病情趋于好转 D 经保守治疗,病情仍逐渐加重,脑疝表现尚不明显 E 以上都不是 40.儿童先天脑积水中症状少见的是:()

A 头颅异常增大 B 易激惹 C 视盘水肿 D 双眼“落日征” E 叩诊“破壶音” 41.脑干损伤的特征性表现是:()

A 中枢性高热 B 瞳孔不等大 C 去大脑强直 D 深度昏迷 E 生命功能紊乱 42.良性颅内压增高是指颅内压增高伴:()

A 脑积水 B 头痛、视盘水肿等症状 C 共济失调 D 脑脊液蛋白增高 E视野缺损及偏瘫

43.男性,70岁,头痛,恶心呕吐2周,1年前行左肺上叶癌切除术,查体,双侧视神经乳头水肿患者应考虑 :()

A 脑出血 B 慢性硬膜下血肿 C 原发性脑肿瘤 D 肺癌脑转移 E 高血压危象

44.听神经瘤患者,其患侧面神经多位于肿瘤的 :()

A 上方 B 腹侧 C 背侧 D 下方 E位于肿瘤中

45.对巨大动静脉畸形施行切除术,以下哪项措施无助于避免正常灌注压突破综合征的发生 :()

A 术前对脑动静脉畸形进行血管内栓塞治疗 B 术中注意保护畸形血管团周围正常脑组织的引流静脉 C 切除畸形血管团,术中及术后适当行控制性降压 D 迅速切除畸形血管团 E 术后予以脱水、降颅压治疗

46.后颅窝手术中,切开枕骨大孔后缘一般限制在中线旁1.5cm内,主要是为避免损伤 :()

A 延髓 B 小脑扁桃体 C 上颈髓 D 椎动脉 E 环窦 47.以下哪项是治疗颅内压增高的关键因素:()

A、应用脱水药物 B、脑室穿刺、脑脊液引流 C、开颅减压 D、迅速去除病因 E、限制水、钠摄取量

48.幕上的颅内转移瘤最多见于 :()

A、额叶 B、顶叶 C、颞叶 D、枕叶 E、视丘

49.关于儿童生长颅骨骨折,下列哪项不正确 :()

A、多见于额、顶部 B、婴幼儿多见 C、可出现局限性神经受损症状 D、若不伴有癫痫,可采用非手术治疗 E、若合并癫痫,手术治疗时可连同脑癫痫病灶一同切除

50.最多见的颅内肿瘤是

A、神经胶质瘤 B、垂体腺瘤 C、脑膜瘤 D、脑血管瘤 E、脑转移瘤

二、名词解释

1.2.3.4.脑膜刺激征:

脑震荡:

中间清醒期:

脑疝:

神经外科实习生考试试题答案

一 单选题

1-10 BDACB DCCCB

11-20CDCBC DDDBC 21-30DDDAB CEEAC

31-40ACCBD DACDC 41-50CBDBD DDADA

二、名词解释

1.脑膜刺激征:脑膜病变时脊髓膜受到刺激并影响到脊神经根,当牵拉刺激时引起相应肌群反射性痉挛的一种病理反射。见于脑膜炎,蛛网膜下腔出血和颅内压增高等。包括颈强直、Kernig征、Brudzinski征。

2.脑震荡:脑震荡是指头部遭受外力打击后,即刻发生短暂的脑功能障碍,临床表现为短暂性昏迷、近事遗忘以及头痛、恶心和呕吐等症状,神经系统检查无阳性体征发现,它是最轻的一种脑损伤,经治疗后大多可以治愈。

3.中间清醒期:是指受伤当时昏迷,数分钟或数小时后意识障碍好转,甚至完全清醒,继而因为硬膜外血肿的形成,脑受压引起再度昏迷。

神经外科护士三基考试考卷 篇5

一、解释题

1、颅内压增高:

2、柯兴反应:

3、脑疝:

二、判断题

1、()颅内压超过 200mmH2O称为颅内压增高。

2、()对颅内压增高客观体征明显的病人应常规进行腰椎穿刺。

3、()发生小脑幕切迹疝时,病变对侧瞳孔散大伴同侧肢体瘫痪。

4、()颅内压主要是通过脑脊液的增减来调节。

三、填空题

1、成人的颅内压正常值应为————--------------。

2、颅腔内容纳着————-----------、————--------------、————-------等三种内容物。

3、颅内压增高的典型表现包括————、————、——————。

4.根据病变发展的快慢不同可将颅内压增高分为——————----、————------------------、———-------------三类。

5、整个颅腔被 ————和 ————分隔成三个彼此相通的分腔。

6、幕上的脑组织(颞叶的海马回、钩回)通过小脑幕切迹被挤向幕下,称为 ————---------------或 ————-------------。

7、枕骨大孔疝又称————--------,为 ————--------及 ————--------------经枕骨大孔推挤向 椎管内。

四、选择题 A型题

1、()小脑幕切迹疝最具诊断意义的临床表现是。

A.神志不清 B.剧烈头痛 C.早期出现呼吸变慢和骤停 D.瞳孔不等大 E.生命体征紊乱

2、()目前诊断颅内占位性病变的首选辅助检查是。

A.MRI B.CT C.DSA D.头颅 X线平片 E.腰椎穿刺

3、()小脑幕切迹脑疝出现患侧瞳孔散大是由于患侧哪一支颅神经受压。A.三叉神经 B.动眼神经 C.滑车神经 D.外展神经 E.视神经 X型题

4、()颅内压增高的主要治疗措施应包括。

A.病因治疗 B.大量补入含钠液体 C.优先镇静、止痛 D.脱水治疗 E.控制水与钠的入量

5、()枕骨大孔疝的临床表现。

A.剧烈头痛 B.反复呕吐 C.意识改变出现早 D.可没有瞳孔的改变 E.呼吸骤停发生早

五、问答题

1、影响颅内压增高的因素及防止颅内压增高的骤然护理?

神经外科理论考试题 篇6

1.保列治治疗前列腺增生的机制是

A.抑制H2受体

B.抑制5-α还原酶

C.抑制α受体

D.抑制β受体

E.抑制雄性激素受体

参考答案:B

2.男性,58岁,无痛性肉眼血尿8个月,膀胱镜检查提示膀胱三角区右3cm团块,双合诊检查:肿物坚硬,诊断为膀胱浸润性癌。病人一般情况良好,最佳的治疗方案是

A.回肠膀胱术

B.膀胱全部切除及回肠膀胱术

C.膀胱部分切除术

D.膀胱全部切除及输尿管皮肤造口术

E.放射治疗后行膀胱全部切除及回肠膀胱术

参考答案:E

3.女性,36岁,反复右腰痛伴镜下血尿2年。KUB及1VP示右肾多发结石,左输尿管上段结石,直径1.2cm,双肾积水,双肾功能良好。首先考虑作哪种治疗

A.左输尿管体外碎石术

B.右肾盂切开取石术

C.右肾实质切开取石术

D.右肾造瘘术

E.左输尿管切开取石术

参考答案:A

4.女性,45岁,行ESWL,分析结石成分为尿酸结石,为防止结石复发出院医嘱中不应包括以下哪项

A.碱化尿液

B.少饮牛奶

C.少食食盐

D.多吃动物蛋白少吃蔬菜

E.少吃蔬菜多吃动物蛋白

参考答案:A

5.关于多囊肾的诊断,正确的是医学.全在线http:///

A.用静脉肾盂造影容易诊断

B.速外科探查是有指征的C.是一种先天性缺陷,但不是遗传性疾患

D.与年龄因素无关

E.述都不正确

参考答案:A

6.膀胱肿瘤中最常见的为下列哪种

A.移行细胞癌

B.腺癌

C.鳞状细胞癌

D.横纹肌肉瘤

E.嗜铬细胞瘤

参考答案:A

7.肾母细胞瘤最常见的经血转移部位是

A.脑

B.肝

C.肺

D.骨

E.肠

参考答案:C

8.活体供肾的年龄应选择为

A.任何年龄

B.5~80岁

C.20~30岁

D.18~70岁

E.18岁以上

参考答案:D

9.关于双侧肾积水,一侧积水严重,一侧较轻的治疗,下列哪项正确

A.可先治疗严重的一侧

B.先治疗较轻的一侧

C.双侧积水同时手术治疗

D.不需手术治疗,定期观察

E.口服中药治疗

参考答案:A

10.45岁男性,无痛性肉眼血尿3个月,膀胱镜检查见膀胱右侧壁有一个2.8cm×2.0cm×

2.5cm大小乳头状新生物,膀胱部分切除术后发现病变已侵犯膀胱壁浅肌层,这属于国际抗癌联合会分期法中哪一期

A.Tis

B.Tl

C.T2

D.T3

E.T4

参考答案:C

11.男,9岁,因腰腹疼痛就诊,排尿可,有恶心、呕吐,经当地医院检查诊断为先天性肾盂输尿管交界处狭窄,右肾积水。查体:右腰腹肿块,有波动感,无压痛。尿常规化验正常。

肾图示右肾呈梗阻曲线,功能中度受损,右肾正常。根据临床表现及检查应采取何种治疗措施

A.肾部分切除

B.肾切除

C.肾造瘘

D.肾盂输尿管成形

E.无需治疗

参考答案:D

12.关于阴茎癌,下列哪项是错误的A.大多有包茎或包皮过长史

B.很少浸润尿道海绵体

C.病理类型主要是鳞癌

D.腹股沟淋巴结肿大提示有转移癌

E.以手术治疗为主

参考答案:D

13.TURP术中及术后常见的并发症有

A.术后出血

B.TURP综合征

C.膀胱穿孔

D.尿失禁

E.以上都是

参考答案:E

14.肾损伤后,为判断损伤的部位、程度,有无尿外渗,以及对侧肾情况,条件许可时,应首选下列哪种检查

A.肾图

B.B超

C.CT

D.动脉造影

E.静脉肾盂造影

参考答案:E

15.肾蒂由前往后的解剖顺序是

A.动脉,静脉,输尿管

B.输尿管,静脉,动脉

C.静脉,动脉,输尿管

D.动脉,翰尿管,静脉

E.输尿管,动脉,静脉

参考答案:C

16.诊断膀胱破裂最简单的方法是医学全.在线http:///

A.膀胱造影

B.静脉肾盂造影

C.膀胱测压

D.膀胱穿刺

E.测瘘实验

参考答案:E

17.残余尿量最好的测量方法是

A.静脉肾盂造影

B.导尿

C.酚红实验

D.B超

E.膀胱镜

参考答案:B

18.特发性肾积水患者中双侧同时积水的情况占总数的A.10%

B.50%

C.20%

D.80%

E.60%~70%

参考答案:C

19.膀胱癌的恶性程度取决于

A.浸润膀胱壁的深度

B.肿瘤的大小和数目

C.组织学等级

D.血尿的程度

E.患者的年龄

参考答案:A

20.骨盆骨折后膀胱破裂最好的检查是

A.液体排除量低于液体入量

B.膀胱镜检

C.静脉肾盂造影

D.血尿

E.膀胱造影

神经外科理论考试题 篇7

短期负荷预测是电力系统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日负荷和周负荷预测为短期负荷预测的周期,分别用于安排日调度计划和周调度计划。为了准确和快速地预测短期电力负荷,人们己做了大量的工作,提出了很多成功的算法和预测模型,并在电力系统的实际应用中取得了很大的进展[1,2,3]。然而,负荷特性随着预测时刻的变化而不断改变,单一的预测模型不可能始终保持较高的预测精度,如何随着时间和影响因素的变化选择精度较高的预测模型,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组合预测方法建立多种不同的预测模型进行预测,然后通过对各种模型的预测结果进行一定的加权求和得到最终的预测结果。其优点是可以通过不同的模型来考虑不同的影响因素,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建模预测,能够充分利用信息。但是组合预测模型的难点在于如何确定其组合权值[4,5,6]。

本文针对传统的神经网络的缺陷,把量子计算融入神经网络[7,8,9],改进神经网络的性能,然后把此模型用于负荷预测。通过多个不同的模型从不同角度,利用预测时点的环境信息来评价单一电价预测模型在该点的可信度,然后利用证据理论数据融合原理对单一模型的可信度进行综合处理,得到组合权值;最后根据这些组合权值和单一模型的负荷预测值来进行负荷组合预测[9,10]。

1 组合预测结构及原理

本文的组合预测系统结构如图1。

首先选择单一预测模型,进行数据预处理,得到预测前一天的一些负荷数据,将处理后的数据分为训练数据集和预测样本集;然后将数据样本送入到了单一预测模型的误差,它和当时外界环境因素的特征向量一起输入神经网络模型中进行可信度的D-S证据理论融合单一预测模型,得到每个单一模型的权值,得到最终负荷预测值。

2 基于证据理论的组合负荷预测

2.1 单一预测模型的选取

组合模型预测的效果不仅取决于组合权值的选择,更依赖于单一模型预测的精度。因此选择好预测模型是组合预测的第一步。本文选取量子神经网络模型和非线性回归预测模型作为单一预测模型,就是基于预测的精度而考虑,以下简单介绍量子神经网络模型。

2.1.1 量子理论

在量子理论中[10,11],一个量子位的状态可以表示为:

其中:0a和1a为任意复数且满足归一化要求|a1|2+|a0|2=1,|a1|2和|a0|2分别表示该量子位坍缩到|1>和|0>的概率。把量子态坍缩到|1>的概率作为虚部,量子位坍缩到|0>的概率作为实部,用复数形式表示为:

其中,∣0>的概率幅对应实部的平方;∣1>的概率幅对应虚部的平方;j是虚数单位;θ是相位角,不同的相位角对应不同的量子态。

量子门是物理实现量子计算的基础,量子门代表了量子计算,它包含量子计算的特点。根据式(2)构成最基本的通用量子门组的两类量子门可表示为:

一位相移门:

两位受控非门:

其中:k是控制变量,当k=1时量子态发生反转;k=0时不反转;不同的θ对应于不同的量子态,两类量子门通过改变θ值实现对量子态的演化和变换。

在量子计算中,最后经过量子测量即量子坍缩,把一个量子态以概率幅的方式变换成经典信息(一个确定的值)。|Ψ>以概率|a0|2作为量子0态的量子测量,|Ψ>以概率|a1|2作为量子1态的量子测量。

2.1.2 量子神经网络

量子神经网络的模型如图2。

图2参数处理过程说明如下:

(1)xit为第t样本的相应实数输入。yjt为第t个样本的隐层量子测量输出,okt为第t个样本的最终输出。此模型的特点是其复数表示形式,应用量子门进行计算,把实数输入x转化为量子态,输出的y是经过量子测量的实数值。网络模型表示有n个输入神经元,m个隐层神经元,l个输出神经元,因此i取1到n,j取1到m,k取1到l。xit表示的是第t个样本的第i个实向量,它是实际特征数值的归一化后的值;θij表示的是输入第i神经元到隐层第j神经元的量子相位变换参数;δj表示的是隐层量子转动参数;wjk表示隐层第j个神经元到输出层第k个神经元的权值;θk是表示输出的第k个神经元的阈值;okt表示的是第t个样本的第k个的网络输出。

(2)此文中θ是相位变量;δ是相位控制因子;θ与δ是两个控制量子神经元的参数;函数表示f(θ)=cos(θ)+isin(θ)。f(·)是量子态表示形式。g(·)函数是非线性sigmoid函数,表示为g(δ)=1/(1+exp(-δ)),它和量子门一起构成了量子神经元的激活函数。此函数能把收集到的信息转换到0~1的范围内。根据式(2)此模型的量子输出测量是采用量子态1的概率幅,量子态1的概率幅对应的是复数虚部的平方,因此最终的表示即yj取用的是zj的虚部的平方。量子神经网络的内部参数调整方法采用梯度下降法,在此不加详细介绍。此模型能降低预测误差,本文就是采用此模型作为单一预测模型。各个量子神经网络的隐层数和初始权值是不同的,这样它们预测的精度也是不同的,篇幅有限不详细介绍。

2.2 可信度的训练

在利用训练数据对单一负荷预测模型进行训练后,每个模型都会产生训练误差。根据训练误差Ei,可以确定每个模型在任一个时点相应的可信度iB。而Ei=(ŷi-yi)/yi。i从1到4,ŷi为预测的负荷值,yi为实际的负荷值。模型在该点的可信度Bi就可以表示为Ei的函数。

这里每个误差绝对值加上0.01只是为了消除Ei为0的极端情况。

然后将Bi作为目标输出,该时点的外界影响因素(日期类型,该时点的最高温度,最低温度,具体的时间点值)作为模型输入,采用BP神经网络,RBF神经网络,非线性回归模型作为模型进行可信度训练。在模型建立以后,输入目标时点的外界影响因素变量就可以得到可信度Bi的预测值。可以通过折算使每个单一预测模型的可信度之和等于1。通过折算后的可信度就可以作为一个证据体,进行下列的D-S证据合成。

2.3 D-S证据组合

首先用三种模型对每个单一量子神经网络预测模型的可信度进行了训练,然后将结果折算到每个模型中,得到三个证据体。对于不同证据体,用D-S合成法则,计算出这些证据联合作用下的信度函数和似真度函数,然后将最终的判定概率作为最终的组合权值[12,13]。

D-S法则如下:m1和m2分别是同一识别框架Θ上基于不同证据的两个基本可信度分配函数,对应的基本命题分别为A1,A2,…,Am和B1,B2,…,Bn,那么,由两个不同证据的基本信度函数m1,m2合成的基本信度分配法则为:

2.4 最终负荷的预测

利用已训练好的量子网络预测模型,对负荷做出初步的预测;然后利用D-S合成法则计算的最终的组合权值对初步的负荷预测进行加权求和,就得到了最终的负荷预测值。

3 算法在负荷预测中的应用

将此算法用于电力系统的短期负荷预测中。在此预测中,把样本集分为训练样本集和测试样本集,每对训练样本的输入特征量由负荷、温度、日期类型的数据组成,输出特征向量为负荷值。具体操作如下:提取哈尔滨地区2000年3月1号到14号每天整数点的有功负荷值,并进行归一化处理;再分别取2号到15号的最高温度和最低温度两个特征量值,此类数据采用温度梯度法进行归一化处理;对2号到15号的日期类型的提取,如周一取0.1,周二取0.2,依此类推,不必再考虑周末和工作日的区别。这样每对样本就有27个归一化的输入向量,即输入神经元为27个。用2号到15号哈尔滨地区对应的整数点的有功负荷作为训练网络期望输出。不同量子神经网络的隐层个数取值不一样,初始权值及其量子系数都用rand函数随机取值。所以每个单一预测模型的预测结果是完全不一样的,取3月16号到30号14天的数据作为测试数据以检验网络的泛化能力。通过Matlab仿真结果如图3所示。

当量子神经网络的隐层和初始权值取值不同,误差有很大的变化;相同的模型不同的输入样本结果也完全不一样。所以用证据理论合成是很有必要的。

计算出每个单一模型的预测误差,将根据式(10)就可以知道每个单一预测模型的可信度函数,然后根据证据理论融合得出相应的权值系数。对量子神经网络模型的组合预测权值计算进行说明。以量子神经网络模型1为例。根据式(11),计算其证据体为:权值W=0.23907×0.2268×0.23628/K,而K=(0.23907×0.22685×0.23628+0.24115×0.22764×0.21948+0.28456×0.27239×0.26129+0.23522×0.27313×0.28296)。证据理论融合如表1。

表1是单一模型可信度的融合结果,可以看出不同的证据体对单一预测模型结果的可信度是不同的,例如证据体RBF网络认为量子网络4的可信度最大,但是证据体BP网络却不认为量子网络4的可信度不是最大的。通过证据理论融合结果可以看出量子网络3的可信度最高,量子网络4次之,融合结果即相应的每个单一模型的权重,通过加权平均得到预测的结果。

用实际的负荷来校验证据理论组合预测的精度,并与单一预测模型的精度做比较。图4是3月17号整时点的误差曲线比较图。

由图4可以看出,证据理论融合的负荷预测具有更好的精度,但是证据理论的组合预测受到单一预测的极大影响,误差曲线图走势和单一模型预测极其相似,因此提高组合预测精度的前提条件就是单一预测模型的高精度,这也是本文选择量子神经网络做组合预测单一模型的唯一原因。

4 结论

本文用量子理论改进了神经网络,用该网络作为单一的预测模型,预测短期负荷,克服了传统神经网络的一些固有缺陷,提高了预测精度;用BP网络和RBF网络,非线性回归模型训练了单一预测网络的可信度;并用证据理论融合了这三种证据体的可信度,得到了每个单一预测网络的权值,最后得到了理想的负荷预测精度。实例表明该方法是确实可行的,这也为负荷预测提供了一种参考方案。

摘要:提出一种用于电力系统短期负荷预测的量子神经网络方法。量子神经网络模型作为单一预测模型对负荷进行预测。利用神经网络,非线性回归模型对预测的历史误差和预测时点的外界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建模,建立每个模型的可信度评价模型。采用证据理论对每个模型的可信度进行分析评价和合成,确立最终的模型组合预测权值。通过该权值对相应的预测结果进行加权求和得到最终的预测结果。实例表明,该方法能提高预测的精度,是有效可行的。

关键词:负荷预测,量子神经网络,D-S证据理论

参考文献

[1]牛东晓,曹树华,等.电力负荷预测技术及其应用[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1998.

[2]马继涛,李军,董元方,等.基于BP神经网络数学模型的短期负荷预测研究[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07,30(2):111-114.MA Ji-tao,LI Jun,DONG Yuan-fang,et al.Research of short term load forecasting based on mathematical model of BP neural network[J].Journal of Changchu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07,30(2):111-114.

[3]倪明,单渊达.证据理论及其应用[J].电力系统自动化,1996,20(3):76-80.NI Ming,SHAN Yuan-da.Evidential theory and its applications[J].Automation of Electric Power Systems,1996,20(3):76-80.

[4]倪明,高晓萍,单渊达.证据理论在中期负荷预测中的应用[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1997,17(3):199-203.NI Ming,GAO Xiao-ping,SHAN Yuan-da.Application of evidential theory in middle-term load forecasting[J].Proceedings of the CSEE,1997,17(3):199-203

[5]任峰,李伟,丁超.基于灰色-周期外延组合模型的电力负荷预测[J].电网技术,2007,31(24):52-54.REN Feng,LI Wei,DING Chao.Load forecasting based on gray-periodic extensional combinatorial model[J].Power System Technology,2007,31(24):52-54.

[6]解光军.量子神经计算[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2002,25(3):355-359.XIE Guang-jun.On quantum neural computation[J].Journal of Hefe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2002,25(3):355-359.

[7]吕强,俞金寿.量子神经元结构设计及其应用[J].控制与决策,2007,22(9):355-359.LüQiang,YU Jin-shou.Structure design of quantum neural unit and its application[J].Control and Decision,2007,22(9):355-359.

[8]解光军,范海秋.一种量子神经计算网络模型[J].复旦大学学报,2004,43(5):700-703.XIE Guang-jun.One quantum neural model[J].Journal of Fudan University,2004,43(5):700-703.

[9]高在村.基于量子门神经网络的车牌字符识别[J].计算机工程,2008,34(23):227-229.GAO Zai-cun.License plate character recognition based on neural network with quantum gate[J].Computer Engineering,2008,34(23):227-229.

[10]刘刚,黄剑华,刘学仁.基于改进型BP神经网络的短期电力负荷预测[J].电气应用,2005,24(12):46-49.LIU Gang,HUANG Jian-hua,LIU Xue-ren.Short-term load forecasting based on improved BP neural network[J].Electricity Application,2005,24(12):46-49.

[11]孙奇,杨伟.D-S证据理论融合改进BP网络的短期负荷预测研究[J].继电器,2007,35(7):61-65.SUN Qi,YANG Wei.Research on load forecasting of fusion between D-S evidential theory improved BP network[J].Relay,2007,35(7):61-65.

神经外科理论考试题 篇8

【关键词】神经音乐治疗 成人智障

【中图分类号】G7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24-0227-02

笔者通过参加2016年6月在中国无锡举办了“国际神经音乐治疗培训项目”系统学习了神经音乐治疗的入门知识以及技术分类,建立了根据功能目标选择治疗方案的思路。本文是笔者在神经音乐治疗理论和方法的指导下将成人智障音乐治疗临床工作技术分类的思考。

神经音乐治疗被成功的应用在:1)神经康复,包括帕金森症、脑中风等。2)神经儿科治疗。3)神经老年科治疗。4)神经发育治疗,包括脑瘫、孤独症或智力发育障碍。神经音乐治疗的方法技术围绕来访者的“非音乐”治疗目标进行,这要求音乐治疗师不仅具有跨学科的视野还要有跨学科的知识体系,例如神经解剖学、认知康复学和运动康复学的训练。

一、神经音乐治疗方法技术的系统分类

标准的神经音乐治疗包括三种形式的训练:感觉运动训练、言语和语言训练以及认知训练。

1.感觉运动训练

感觉运动训练的主要目的是改善行走障碍,促进上肢运动以及促进肢体的协调性等。该训练将音乐中的节奏、旋律、和声和力度等元素与动作中的时间、空间和力度进行连接,通过音乐模式引导身体的功能运动;也可通过乐器演奏来促进来访者参与身体训练并刺激功能运动。

2.言语和语言训练

神经音乐治疗在言语和语言训练方面有多种方法,其中包括旋律音调治疗、治疗性歌唱、口部运动和呼吸练习、音乐言语和语言成长训练、音乐象征性交流训练等几种典型方法。

3.认知训练

认知训练对于儿童发展障碍、多动症、孤独症等的治疗是非常重要的。认知训练分为四类:听觉的注意力和感受训练、记忆力训练、决策功能训练、社会心理行为训练。每一类方法中又有许多项小技术,这些方法技术有非常明确的治疗目标。

二、成人智障人士非音乐功能的改善需求

1.成人智障多存在身体不协调

人的肢体不协调与大脑受损情况有关,成人智障的大脑有异于常人,这在他们年幼时就会有所体现,很多自闭症、多动症儿童都存在身体不协调的情况。成人智障或因为早期没有得到干预,依然存在严重的身体不协调,甚至无法完成一些简单的基本动作。

2.成人智障的认知能力需要提高

认知训练对于发展障碍人士都是非常重要的。智力障碍成人由于脑部受到损伤或发育不全,导致智力低下、身心功能薄弱,在认知方面表现为感知觉迟钝、情感体验不深刻、主动认知能力差,判断能力、抽象概括能力等均低于同龄正常人,一部分人还伴随有智力以外的其他障碍,如语言障碍、运动障碍等。

3.成人智障多伴有社交障碍,需要提高社会适应力

笔者曾调研了南京福园康复机构和南京博爱社区康复机构的成人智障人士的身心情况,发现他们都伴有社会适应障碍和社交障碍。社交能力不足阻碍成人智障融入社会,有些不在社区干预的智障成人常常在家中闭门不出,除了看电视没有其他的生活安排,结果导致各方面功能退化,甚至出现各种问题行为,给家庭带来极大的痛苦。

三、神经音乐治疗技术帮助成人智障恢复身心功能

1.感觉运动训练

1)感觉模式加强技术

音乐治疗师运用节奏、旋律、和声和力度等音乐听觉因素来提供时间、空间和力度的感觉模式,从而构建和引导功能性的运动。这项技术可以使全身或局部的不连贯运动变得有节奏和有组织。音乐中的节奏用于整合身体的节奏;音乐中的力度提示运动过程中的身体力度;音乐中的音高提示运动中身体的方向;音乐中的长度指示身体运动的范围。

2)治疗性乐器演奏

该项技术通过乐器演奏来促进成人智障参与身体训练并刺激功能运动,在治疗性乐器演奏中,治疗师根据来访者的治疗需求选用乐器,如某些成人智障无法高举双手,就在演奏中安排他敲置在高处的鼓,促使他举起双手;针对手臂肌张力弱的成人智障可以安排他双手交替演奏非洲鼓,锻炼他手臂的肌张力。

2.言语和语言训练

1)治疗性歌唱

这项技术主要用歌唱来刺激和发展语言,提高清晰度,增强呼吸功能。同时在歌唱也能带给成人智障愉快的情绪,让他们更好的面对生活。歌曲的选择可以根据成人智障需要提高的功能,比如目标是提高肺活量,治疗师可选择长音较多的歌曲;如果目标是提高说话的清晰度,治疗师就可以选择节奏稍快的歌曲。

2)口部运动和呼吸练习

治疗师还可以使用吹奏乐器来改善成人智障的发声,增强肺活量,同时还可以改善语言的机制和功能。例如让成人智障学习吹奏竖笛、陶笛等简单的吹奏乐器,帮助其练习发声和肺活量。

3.认知训练

1)音乐注意力控制训练

通过乐器合奏、聆听音乐、音乐游戏的方式成人智障的注意力。比如注意力选择能力需要成人智障能够在有干扰因素的环境中选择性的注意其中的一个声音。音乐中有高音和低音的对比,听到高音就踮脚走,听到低音就保持不动。另外还可以在节奏训练中提高成人智障的注意力切换,比如治疗师准备两个不同的乐器,要求两个助手站在不同的位置交替演奏乐器,成人智障闭上眼睛聆听节奏并交替的模仿节奏。

2)音乐心理社会训练

这是一种基于情绪调节、经典条件反射和社会学习的治疗机理,并结合情绪和记忆的联想网络理论的一种临床应用方法。比如要求一组成人智障人士按照顺序即兴演奏从伤心到开心的情绪,然后演奏完之后进行分享,在讨论完之后再团体演奏,这样的演奏方式可以带给成人智障积极的情绪体验。

四、结语

在神经音乐治疗的方法技术可以指导成人智障领域的音乐治疗师更加清楚的把握治疗的非音乐性目标,将治疗中的音乐反应有的放矢的转化成认知、情绪和感知觉运动的治疗性反应。

参考文献:

[1]高天编著 《音乐治疗学基础理论》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ISBN 978-7-5062-8621-3/R.145

[2]傅聪《音乐治疗在社区中的质化研究初探——以对社区智障成人的适应行为干预研究为例》《音乐创作 》2014-09-08

注:本文为网友上传,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iwenmi@163.com

上一篇:低收入家庭下一篇:消费者权益活动策划书

付费复制
文书易10年专业运营,值得您的信赖

限时特价:7.9元/篇

原价:20元
微信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联系客服
欢迎使用微信支付
扫一扫微信支付
微信支付:
支付成功
已获得文章复制权限
确定
常见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