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有哪些大学研究生院(精选5篇)
2、南京林业大学:有南京林业大学研究生院。南京林业大学现有硕士学位授权点及授权领域90个,博士学位授权点及授权领域37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7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2个,分布在哲学、法学、经济学、文学、理学、工学、农学、管理学等9个学科门类。
3、南京师范大学:有南京师范大学研究生院。,成立研究生院。南京师范大学是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和江苏高水平大学建设高校。南京师范大学研究生教育起步于20世纪50年代,著名苔藓专家陈邦杰教授招收了我校历史上第1名研究生。
吴巨友,1982年生,南京农业大学园艺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2000年9月进入南京农业大学园艺系学习,2010年获得果树学 专业博士学位。2008年至2009年期间,曾赴英国伯明翰大学生物学系做访问学者。2011年至2012年在美国加州大学圣迭戈分校做植物细胞发育生物学专业博士后。2012年回国,在南京农业大学园艺学院工作。主要从事梨生殖生理与分子生物学、细胞信号转导与发育生物学研究等工作,在国际著名学术刊物上发表多篇论文。
一
亲爱的同学,你喜欢吃水果吗?在众多水果中,你对梨可有偏爱?你在吃梨的时候,除了觉得它们好吃或者不好吃之外,可曾想过为什么会这样?你可知道,专门有人在为给我们提供口感更好的梨而不懈地钻研着?这次“我与大家面对面”的采访,我们就带大家来走近这样一位专家,他就是南京农业大学园艺学院的80后博导———吴巨友教授。
刚一见到吴教授的时候,我们觉得他好像是邻家的叔叔,亲切地问我们从哪里来。吴教授带领我们走进他的工作地点———国家梨产业技术研发中心,并用浅显的语言向我们解释了他研究的领域。他说“:其实园艺学主要研究的都是和老百姓日常生活相关的东西,如果树、花卉、茶叶等,而我们这个中心专门研究梨,有一千多个品种资源,研究的主要目的就是让人们能吃到营养更加丰富、口味更好的梨,也让种梨的果农能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
我们好奇吴教授为什么选择这样一个专业,以及他是怎样做到这么年轻就成为博士生导师的?吴教授听了我们的问题,耐心地向我们讲述了他的成长经历。
吴教授小时候家在农村,家里兄弟两个,都很调皮。和其他孩子一样,他们爱玩爱闹,经常去河里捉鱼、捉虾,或者打纸牌、拍洋画,玩打仗游戏。和村里其他孩子稍有不同的是,吴教授小时候非常爱看书。而受条件限制,家里和学校都几乎找不到什么课外书读,于是,凡是能找到的书,都被他翻来覆去地读烂了。他印象最深刻的是一本没有封面的书,里面讲的是一个美国小孩到中国留学,怎样跟班里的同学相处的故事。他说,那本书他看了不止五遍。虽然至今不知道那本书的名字,但他还记得里面的许多细节。那时候的他还完全没有想到,自己有一天会到美国留学。
那时,家里唯一的一本名著是《三国演义》。吴教授父亲觉得孩子看课外书会耽误学习,就不许他看,但吴教授还是在假期的时候偷偷地把这本书看了两遍,感觉非常过瘾。吴教授说,在他当时天真的思维里面,对东吴一方尤其感兴趣,因为国号里有个“吴”字,和自己的姓是一样的。
二
2000年9月,他通过不懈努力,终于考上了南京农业大学。刚进大学时的吴教授,还比较腼腆。在全班的第一次班会上,同学们都能流利地介绍自己的情况,有的同学还出言幽默、妙语如珠,吴教授感到很惊讶。吴教授说,宿舍里“睡在他上铺的兄弟”是校广播站的广播员,特别能侃,经常在宿舍一说就是一个半小时。于是,每天耳濡目染之下,吴教授的口才也跟着突飞猛进了。
为了锻炼自己与人交往的能力,吴教授还参加了学校生活部的管理委员会。如果同学们对学校的一些生活服务有什么问题和意见,比如说饭不好吃了之类的,就反映到他们这边,他们负责跟学校的后勤部门沟通。吴教授说,大学期间是一个人从学习到工作的转折期,学习当然是最主要的,但为了避免成为人们口中的“书呆子”,参加学生会或者其他社团的活动还是非常必要的。吴教授同时还强调,因为学生毕竟是以学习为主,所以他在原则上每次只参加一个社团。
在学习和社团工作之余,吴教授便一头扎进了学校的图书馆里。他终于得以接触大量的书籍,心里非常欢喜,经常在图书馆里一泡就是大半天。他看的书既多又杂,除小说之外,他还阅读了大量的名人传记、历史书籍,如《林肯传》《拿破仑传》《世界简史》《中国哲学简史》,等等。谈到这里,吴教授特别向我们推荐了两本书,一本是《富兰克林传》,因为富兰克林既是一位政治家,也是一位发明家,他的人生经历值得我们借鉴;另一本是海伦·凯勒的《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这本书告诉我们要“志存高远,活在当下”,让我们懂得珍惜已经拥有的东西这个道理。
这样的大学生活,吴教授虽然过得很充实,但他对自己的未来其实并没有具体的打算。直到大三时,他才有了一个模糊的想法,将来要读博士。目标渐渐清晰,做事“一根筋”的吴教授,很快投身到中国梨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张绍铃老师门下,孜孜以求,刻苦钻研,完成了硕士和博士学业。吴教授感慨地说:“其实我的求学路并不是一帆风顺的。”曾经在整整六年时间里,吴教授没有发表过任何研究成果。虽然吴教授一直在努力做工作,但在如今论文、专著说明一切的学术氛围中,他承受的压力可想而知。吴教授说,对于一个科研人员来讲,最重要的特质不是聪明,而是勤奋刻苦,耐得住寂寞。他很庆幸自己有一个好的心态,在那六年中没有被浮躁的情绪所左右,而是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默默地将研究做了下来。功夫不负有心人,2010年下半年,吴教授连续在世界知名期刊发表了三篇重要的学术论文,可谓“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凭着这一骄人的成果,吴教授在2011年年初得以到美国加州大学做博士后。如果没有长达六年的扎实积累,吴教授就没有后来的重要成果,更没有到世界上最先进的实验室做研究的机会。因此,吴教授说,一个人一生有很多的机遇,但抓住机遇的,往往是那些之前做了大量准备并努力工作的人。“机会只留给有准备的人”,这句话的确是至理名言。
三
对于自己在英国和美国分别留学一年的经历,吴教授说,虽然时间不长,但却让他感觉受益良多。他认为从事科研的人如果有机会,还是要到国外去看看,这对个人眼界的开阔和思维的扩散都很有帮助。在美国做博士后期间,吴教授跟随诺贝尔奖得主的高徒———植物育性领域的顶尖专家之一Julian Schroeder教授学习,得到了很好的学术训练,为他自己科研事业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我们询问吴教授在国外学习和生活与在国内的不同感受是什么,吴教授说,他印象比较深刻的是,国外的同事们十分注意工作和休息并重。在欧洲,如英国、法国这些国家,人们非常重视自己的休息权,到了休息时间一定要休息。上午十点,他们要喝个休息茶;下午三点,要喝个下午茶;然后五点钟准时下班,绝不拖拉。在美国,每到周六周日,外国同事们都会相约到美丽的海滩上去聚会,他们在那里聊天、烧烤、打排球,业余生活过得既充实又精彩。但一旦到了工作时间,外国同事便很忌讳谈工作以外的事,他们会全神贯注地投入到研究中去,因此能够高效地工作,取得引人瞩目的成果。这种公私分明,将工作和娱乐心态弄得泾渭分明的本事,的确是国人所不及的。
我们又问吴教授对国内外中学生的看法有什么不同,吴教授开玩笑说,他觉得中国的学生到国外去读大学还是比较“悲惨”的。为什么这么说呢?国内教育模式的特点是“前紧后松”,从小学阶段开始,便狠抓孩子的学习,把孩子逼得很紧,学生每天会有很多学习任务,这种状态会一直到高中毕业。进入大学后,绝大多数学生有一种解放了的感觉,于是只顾着玩,不学习,因为打游戏荒废学业的学生不在少数。而国外的教育模式是“前松后紧”型,外国孩子在初高中时过得都很高兴,而一旦进入大学之后,便会面临繁多的学业,要通过严格的考核才能获得毕业证书。因此,国内的学生选择到国外去读书,就要一直延续自己“一刻也不得放松”的学习生活,所以用开玩笑的方式来说,他们是比较“悲惨”的。但从实际出发,国外大学“宽进严出”的模式还是很值得中国的大学学习的。我们国家目前的现状是“对小学生太狠,对大学生不够狠”,导致虽然看起来教育者们已经很努力了,但是国内的高等教育相对于国外,还有一定的差距。
与吴教授在一起谈话,好像同自己的叔叔甚至大哥哥聊天一样的亲切,没有压力。一个小时的采访很快就结束了,告别的时候,吴教授对我们说:“农大在浦口有一个农场,等到梨子丰收的季节,欢迎你们去参观一下!”我们笑着对吴教授表示感谢,期待着能与他再次相遇!
小记者采访感言
周倩如(南京市浦口区浦厂中学):吴教授谦虚的态度,以及他在做学问时表现出的坚忍和毅力,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要向他学习这些品质,这样才能在成功的道路上越走越远。他跟我们说的一句话非常好:“在绝望中寻找希望,终究创造辉煌。”
大部分学校也都设有这两类奖学金。虽然其提的款项未必都能Cover一年中的全部费用,但多数都在全部金额的2/3以上。对于学生来说,是非常不错的选择而且只要申请技巧得当、自身条件优秀,获得全奖甚至得到一种以上的奖学金也不在少数。
此两类奖学金中,以非服务性奖学金申请比率最大,其金额也最多。它包括学院助学金、奖学金、全免学杂费以及其他一根据学院本身而定的奖励。
助学金(Fellowship)
平时我们听到的“全奖”,一般指的即是Fellowship。
Fellowship是一种金额最高、但竞争最激烈的非服务性奖学金。获得Fellowship除了可以免除学费杂费、住宿费、保险费、书本费以外,还会给获奖学生一定金额作为其个人消费费用(Personal Expenses),并且是免税的。
但Fellowship在申请过程中竞争尤其激烈,一般除了要求较高的TOEFL、GRE或GMAT成绩外,还要有较好的国内学校成绩单、GPA、推荐信和读书计划,最好还有国家级别以上的各种奖项。并且这些材料的准备要十分注意技巧,做到与众不同,才能有机会拿到全额奖学金。
奖学金(Scholarship)
Scholarship即是类似于国内大学颁发的一般意义上的奖学金。其形式多种多样,可以是将一定的金额款项作为某种奖学金形式颁发给成绩优异的学生,也可以是一种学费或杂费的免除,此类奖学金的具体金额,随学院规定的学杂费金额高低而不同。
Scholarship即使在同一所大学可能都设置几种甚至十几种不同的形式,一个学生可以有资格同时申请且获得两种以上的奖学金。通常来说,获得Scholarship的几率要比获得Fellowship的几率大些,但当然,Scholarship的金额比Fellowship要少。
全免学费(Tuition Waiver)
在一些美国学院中,设有全免学费的奖学金,有的学院把它作为Scholarships的一种,有的学院把它单独列出,获得者将被学校免去当年的学费。但由于2008年美国经历了金融危机后,全免奖学金已经没有前几年那么容易申请到了。事实上,学费只是总花费的一部分,除学费以外的食宿费、生活费仍然非常高昂,所以即使被全免学费,所花费的留学金额仍是不小。获得Tuition Waiver的学生,也可以同时申请其他形式的奖学金(Scholarships)。助研金与助教金(Research Assistantship&TeachingAssistantship)
RA和TA主要是针对研究生以上级别的学生的,绝大多数的美国研究生院都设有这两种薪金。对于研究生来说,得到这两种薪金中的任何一种,即可免除学费,并可得到每月800-1000美元生活费,所得到的金额多数可占一年全部费用的2/3以上。
之所以说是“薪金”,因为这两种资助的形式和非服务性奖学金不同,它需要学生通过一定的劳动来换取,—般是帮助教授每周工作20小时,也可以说是为教授打工。工作内容可能是辅助研究、批改作业、监考、为本科生上课等等,由教授自行决定。
在南京,清明扫墓一般分为两种仪式,一是挂纸,又称压纸,一般用石头或砖块将长方形的黄白纸,或红黄蓝白黑五色纸压在坟上,以示子孙祭拜祖坟。二是培墓,就是每年清明将家里的祖坟上培上新土,将坟头的杂草清除,并加以修整,然后将准备一些酒菜果类作为供品,另外还要给祖先们烧上一些纸钱。不过,对于大多数市民来说,现在祖先都已进入公墓,培土和烧钱的步骤都已经简化了。
南京清明习俗2:不拜祖先祭英烈
大学毕业后才留在南京工作的孟先生是“新移民一族”,在南京没有祖先可祭。不过,他说,对于这个节日,他并不像一些年轻人那样完全不放在心上,他打算在近期带自己的孩子到雨花台革命烈士陵园去祭拜先烈,算是以一种特别的方式来纪念清明这个时节。
南京清明习俗3:佩戴柳圈,祈求青春永驻
青青春柳有象征青春之义,正表达人们心中对青春年华的珍惜与留恋。而柳谐音“留”,因此,人们自然就把柳与“留驻青春”联系到了一起。“清明不戴柳,红颜变皓首”就是表达这种意思。这一寓意在民间被广泛运用,每到清明时节,人们纷纷把柳枝做成各种装饰,佩戴于身,男人一般编柳圈戴在头上,女人一般是编柳球挂于鬓角。
女性尤其注重这一习俗,一来能像柳枝轻盈地摇曳是女人的梦想;二来柳枝非常漂亮,容易造型,可以做成漂亮的装饰;再者又有祈青春永驻的意思,因此清明时节,女人们都会因为这些“柳饰”而漂亮异常。“而且当时一些大户人家的女子在清明去祭扫时,往往会乘坐轿子。她们不光头戴柳球,而且轿子上也会插满柳枝。于是民间就渐渐有了‘清明不戴柳,红颜变皓首’的说法。”
南京清明习俗4:放纸鸢
过去放风筝多在清明,等风筝高飞快看不见的时候将牵线剪断,并且高喊“晦气走了”,以此来图个吉利的好彩头,不过,现在放风筝已经不仅仅是为了在清明讨好彩头,而成为一个日常休闲活动了。在南京放风筝比较多的场所有明故宫、情侣园、白马湖公园、紫金山等等。
南京清明习俗5:用柳驱邪,源于观音手拿柳枝
南京清明插柳的习俗由来已久,据介绍,这一习俗可以追溯到魏晋时期。据悉,清明节祭祖,事涉鬼魂,为了防止鬼魂邪气侵扰,必须禳灾、祓除、驱邪。其办法就是插柳于户,戴柳于首。清明用柳驱邪,是因为柳在中国人心目中是具有驱邪功能的吉祥物。
一:院校背景
学生如果本科拥有良好的院校背景固然重要,因为是可以帮录取加分的,但是这一点并不起关键性作用,很多非重点大学毕业的学生也是有资格申请的,所以不要以为自己并非211,985大学毕业的就对此失去了信心,如果其他条件优秀,还是有机会被录取的。
二:GPA
新加坡公立大学很看重学生在校期间的平均分,因为这可以反映出学生的学习能力,以以往的录取标准来看,建议学生平均分最好不要低于80分。
三:英语成绩
对于想出国留学的学生,英语成绩是很重要的。通常要求学生雅思要达到6.5分以上,个别专业要求7分,例如法学。所以,这时候还没有考雅思的.学生就要开始准备了。
四:实习/工作经验
新加坡的公立大学很多专业需要学生拥有相关的工作经验,例如国立大学的工商管理。凡是拥有相关实习经验的学生,学校都会优先考虑。对于已经毕业参加工作的学生更有优势。
五:获奖/证书
学生如果在校期间曾获得过一些奖励也是可以加分的,主要在于新加坡的老师很看重一个学生的综合能力。但这一点也不是关键。
六:材料清单
对于想赴新留学的学生必须提供完整,准确,真实的材料,缺一不可。这一点学生如果不清楚可以委托北京澳际留学,会有专业的文案老师指导学生。
七:文书
说到文书,是成功录取的最关键一点。即便一个学生足够优秀,满足申请条件,但是文书的质量不过关也是很难被录取的。很多学生文书准备的也很好,但是同样没有被录取,为什么?在这里要强调的是新加坡大学的教授对于文书的特点口味是非常特殊的,他们拥有自己的一个判断方式,所以学生如果不是很清楚文书的方向,同样可以委托澳际留学,经验丰富的文书老师会指导学生,成功帮学生获得OFFER.
八:面试
面试是最后一步,凡是能接到面试通知的学生都在新加坡大学老师的考虑范围内,其面试就是想进一步了解学生,面试通常是网络面试,相关问题也是和文书有关的问题。这一点澳际留学也可以帮学生完成,在面试之前会给学生做辅导,让学生顺利通过。
【南京有哪些大学研究生院】推荐阅读:
南京有什么大学一本专业10-06
南京大学博士研究计划01-18
南京工业大学研究生吧07-03
南京大学研究生招生网12-30
政治经济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计划-南京大学研究生院01-08
湖北有哪些大学二本12-14
重庆所有大学重庆有哪些大学10-22
无锡有哪些大学分校区06-11
无锡老年大学有哪些课程1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