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作文修改能力训练三部曲

2024-09-1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小学生作文修改能力训练三部曲(精选10篇)

小学生作文修改能力训练三部曲 篇1

泰州市永安洲中心小学

陆云海

[文章摘要]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对学生作文训练提出了明确要求,特别是学生自改作文能力的训练,放手让学生修改自己的作文,培养学生的自改作文的能力,是当前作文教学中一项刻不容缓的工作。我觉得可以从以下三方面来训练学生的作文修改能力:

一、培养修改兴趣,激发学生修改作文的积极性;

二、示范统一符号,教师树立修改作文的好榜样;

三、教给修改方法,让修改作文成为良好的习惯。

[关键词] 小学生 作文修改能力 训练

文章不厌百回改,修改文章是写作的一个很重要的组成部分,我国著名教育家、作家叶圣陶先生在谈作文教学时,就曾经多次强调“作文教学要看重培养学生自己修改的能力”。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对学生作文训练提出了明确要求,特别是学生自改作文能力的训练,对中年级提出:“能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句子”;对高年级提出:“能初步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做到语句通顺,行款正确,书写规范、整洁。”。高年级小学语文课本中,有近一半的作文题目明确要求学生作文写成后要进行认真修改。可见,放手让学生修改自己的作文,培养学生的自改作文的能力,是当前作文教学中一项刻不容缓的工作。那么,如何进行对学生修改作文的训练呢? 我觉得可以分以下三步走 :

一、培养修改兴趣,激发学生修改作文的积极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培养学生修改自己作文的能力,关键是要激发学生修改自己作文的兴趣。在作文教学中,我列举、分析古今中外,大凡好的文章,在一定意义上说,与其说是“写”出来的,不如说是“改”出来的。譬如,贾岛的“僧敲月下门”的“敲”字,王安石的“春风又绿江南岸”的“绿”字,都是几经斟酌修改后才定下来的。俄国的托尔斯泰写的《战争与和平》前后改过七遍。古今中外的名家们尚且如此重视修改,对初学作文的小学生当然就更应该如此了。要想引起学生自改作文的兴趣,我认为: 首先,应依靠教师自身魅力来吸引学生。因为学生对教师产生的敬慕之情,会被学生迁移到教师所教的那门学科上,形成对那门学科的兴趣。为了博得学生的信任和尊敬,每次习作,我都能坚持与学生一道写作,并把自己的习作打印后让学生品评。长此以往,教师亲自写作的举动将会产生一种无声的动力,使学生从中也能发现自己习作中的不足,找出差距,燃起自改作文的兴趣。

其次,应靠知识本身的魅力来吸引学生。教师除了身体力行,用自己的实际写作过程(重在改作文)去感化学生,赢得学生的钦佩外,还可给学生讲一些古今中外文学家反复锤炼、修改文章的故事,如“推敲”的故事„„让学生懂得文章写完后反复修改,不但能使文章更加完美,真正放射出作品的诱人光芒,给读者以美的享受,更有利于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最后,应靠学生自己所取得的成绩和优点并来吸引学生,学生的求知欲可以因教师的教育得法而愈加强烈,也可因教师的不得法而窒息。一个懂得教学的教师,教学中总能不断优化教学方法,诱导学生积极思维,依据学生心理通过自己的主导作用,激发学生产生兴趣,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动机,并通过自身的努力而获得成功,从而感受到学习的欢乐,激发奋发向上的动力。教师应给学生自改作文展示的机会,让他们自己将写作的初稿带到学校当场自改,其他同学还可以善意地提出可借鉴的意见,使文章增色不少,再让作者和读者反复品读、比较,感受自改与互改作文带来的喜悦。

二、示范统一符号,教师树立修改作文的好榜样。

教师的示范,不光只体现在批语上,对修改符号也要统一,给学生一个很好的示范,使他们终身受用。如果教师在评改作文时使用的修改符号不统一,学生在自改时,也会常常套用教师的批改符号,因此不规范。小语课本中,从第七册开始便要求学生使用不同的修改符号,到达六年级已要求学生能综合使用。六年级的作文训练中,把“认真修改自己的作文”作为习作训练重点,要求学生不但要学习叶圣陶、欧阳修等古今名家严肃认真、一丝不苟修改文章的良好品质,而且能运用修改符号修改一段话。故此,教师要以这些修改符号来规范学生,不断强化,熟练运用,统一要求。除了用书本上的一些规范符号外,还可补充一些学生易懂的修改符 号,如“————”表示句子有毛病、“。。。☆”表示好词句等。让学生明确这些符号的特定意义后,教师在批改中就可标上这些符号,再加上启发性批语,让学生动脑、动手去修改自己的习作,逐步形成修改自己作文的习惯。

三、教给修改方法,让修改作文成为良好的习惯。

1.示例修改:这种方法是根据某次作文训练的重点要求,选择

一、两篇含有“共性”问题的“例文”,引导全班学生共同讨论,对“例文”进行“合作”式的修改,让全体学生在共同修改例文的实践中,获得修改作文的知识经验和方法技能。

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的作文是写《我敬佩的一个人》,训练重点是把内容写具体。我把学生交上来的草稿阅看了后,选择一篇有代表性的作为例文引导全班学生讨论,合作修改。这段教学大体可分为五步,第一步“读”,我出示例文要求学生读;第二步“想”,在读的基础上,要求学生想,通过思考、找出文章的毛病,也就是不具体的地方,并想想,“怎么不具体”;第三步“论”,以“表弟因为腿疼,所以走得很慢。”一句为例,引导同学们给“小作者”提问题,如“你表弟腿疼时会有什么感受?”、“他当时的神态、动作怎样?”,提出问题以后,让小作者说说当时情境,唤起回忆,强化学生头脑中的表象,大家根据小作者的回答进行讨论,这一步是重点部分,在学生讨论的同时老师可以相机指导学生一些怎样把句子修改具体的技巧和方法;第四步“改”,让学生试着一起修改该句,然后让学生各自选择这篇例文中的其它句子、段落,独立尝试学习修改;第五步“评”,通过评,大家发现改后的一段话虽然(表弟的脚刚一着地,立刻觉得像针扎一样,不由得嘴角一抽,眉头紧皱,连忙用手捂住膝盖。他用手扶住墙,一步一蹭,十分钟才走从卧室走到客厅。)没有用“疼”和“慢”的字眼,但由于用动词和比喻进行了形象的描写,读者好像亲眼看到一样,反而能使人得出“疼”和“慢”的具体形象。

2.读中自改。让学生读,凭语感来修改作文。这种方式一般分三步走:第一步,默读修改,让学生边默读边想,指导学生从整体着眼,由大处入手,让他们从谋篇布局出发,致力于整篇修改。第二步,轻声细读修改,改错别字和检查标点符号。第三步,朗读修改,斟酌用词造句是否准 3 确。最后这一步是关键,应鼓励学生一直改到读来流畅上口,对内容也满意了,才定稿誊清。

3.学生互改。学生学会了自改后,可以让学生互改。互改不仅可以培养学生批改作文的能力,还可以激发批改兴趣,促使学生相互学习、取长补短。

4.答辩改。有其中一个学生朗读自己的作文,再由老师或学生围绕这篇作文提出有关问题,请该学生回答。比如可以问:“你这篇作文的中心思想是什么?”“你选择材料的理由是什么?”然后由该学生对其回答论辩,从中得到启发,再进一步对草稿加以修改。

5.自存自改。引导学生把以前写的作文、已经修改过的作文,过一段时间再拿出来读读,进行修改润色。随着学生知识的增多,能力的提高,回过头来看修改前一时期的作文,一定会发现新的问题,想出新的修改意见。这种方法,有利于发展学生自己修改文章的能力,学生也很感兴趣。

1、“文章不厌百回改”,诚然,学生“养成了自己改的能力,这是终生受用的。”这也是叶圣陶先生语文教学思想中“教是为了不教”在作文教学上的体现。学生修改作文的习惯一旦形成,便会在“落笔”之前勤于思考,“成文”之后反复推敲,长此以往,写作水平必将大有提高。因此,放手让学生自改作文,培养学生自改作文能力,是培养跨世纪人才的需要,是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有效手段。对格式的要求

小学生作文修改能力训练三部曲 篇2

一、字斟句酌, 示范修改

教师在浏览了学生的作文后, 选一两段具有典型性 (即优缺点具有代表意义) 和示范性 (即优缺点具有可改性和启发性) 的习作为“病例”, 然后进行修改。修改时让学生清晰响亮地把文章念出来, 把无声的书面语言变成有声的口头语言, 凭借声音的协调感来修改文章。什么地方丢字落字, 什么地方语句不通, 什么地方有问题, 通过读, 能比较容易地听出来。凡是读起来拗口, 听起来别扭的地方, 就要仔细查找问题, 做到边读边批注, 边读边改, 及时做好增删补漏。当学生知道错的地方又改不出来时, 可以翻工具书, 问同学, 问老师。训练能把原文从内容到形式提升到一个新的表达高度。修改时要向学生讲清每一组语句怎么修改, 或增补, 或润色, 或调换, 或删去, 并说明“为什么”。修改完毕, 紧接着出示修改前后的片段对照, 使学生加深认识, 提高能力。

二、取长补短, 讨论修改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所谓“当局者迷, 旁观者清”, 学生往往对别人的缺点看得较清楚, 对自己的缺点则认识不足。是自己心里想说的话, 但往往表达不清楚, 造成自己明白, 别人却不知所云的情况。因此, 我觉得可采用“互读”法, 即交换阅读作文, 这样, 作文中存在的问题, 就难逃“法眼”了。以小组为单位, 同伴可以不固定。小组内, 一学生读作文, 听者指点。大到文章的立意, 小到一个词语的应用都可以提出不同的意见。如有不同的看法, 可请老师当场帮助解决。在互读互评互改中, 学生发挥了自主性, 提高了积极性, 在听取同学的意见中寻找差距, 取长补短, 借他山之石为我所用, 在改中学习, 改中借鉴, 改中提高。

三、云开雾散, 点拨修改

教师的批语, 是对学生最好的“改”文示范, 教师的批语必须明确、具体、富有启发性和针对性, 适合学生心理。要竭力捕捉闪光点, 以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要热情表扬, 又要委婉指出不足, 期待进步, 让学生根据老师的指导进行自改。如在作文簿上画出需要修改的地方, 写上批语:“读读看, 这个词换一下, 是不是表达得更清楚?”“想想怎么表达意思才明确?“句子太长容易出错, 改为短句好吗?”“展开你的想象, 这句话会更形象的。”学生学会了改作文的方法, 感到改作文“易、趣、活”, 学生通过自己动手修改, 使其不断积累“改”的经验, 懂得“文成于改”的真理, 久而久之, 作文技能就会相应提高, 教师的指导也就真正做到润物细无声。

四、谋篇布局, 比较修改

《语文课程标准》中对各个年级的作文要求是循序渐进的, 例如, 写一项活动或写人、记事的文章, 中年级段的要求是把内容写“清楚”, 符合这一标准的习作拿到高年级段就达不到要求了, 因为高年级段不但要把内容写清楚, 而且还要求写具体, 感情真实。很明显, 教师可抓住两次作文的“要求差”引导学生修改。这样修改, 要求明确, 目标集中, 有助于提高学生作文修改能力。

五、重塑自我, 独立修改

叶圣陶先生指出:“作文教学应着重培养学生自己改的能力, 教师只给引导指点。该怎么改让学生自己去决定, 学生不就处于主动地位了吗?培养了自己改的能力, 这是终身受用的。”新课程标准要求“重视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在教学实践中, 如果教师重视学生自改能力的培养, 学生的作文训练就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学生在具备了一定的自改能力后, 让学生写好作文初稿后不急于上交, 而是要求其在边看边想、边听边读、边抄边查中发现问题, 予以增、删、换。有时, 也会出现这样的情况, 学生写完文章后, 常常陷于当时的思维与情境中, 进行修改时无从下手, 这时可将文章收起, 等到第二天或第三天再拿出来, 再行修改。改完又无从修改的时候, 再收起, 过一两天再修改。文章在搁置的过程中, 知识不断得到更新与积累, 学生会有新的感悟, 通过冷却, 会认识到之前的某些不足, 就会发现到自己文章中需要修改的地方。这样多让学生“数易其稿”地训练, 不仅提高了学生的改文能力和表达能力, 而且还使学生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

六、点石成金, 评价修改

学生修改成文后, 老师在改前提出的要求落实得如何, 其间要有个反馈阶段。其实学生也特别想知道自己改得好不好, 都有一种急于知道老师如何评价自己的心理欲望, 这种渴望指点迷津的心理正是激励学生把作文改得更好的动力。因此, 教师要及时对学生修改习作的情况进行检查验收。可以把学生修改的习作收起来给予书面批语, 然后及时反馈给学生;也可利用早读或课外时间个别面批、口头评价。

评价过程中, 要做到因文而异, 因人而异, 发现“闪光点”要及时给予表扬, 注重鼓励, 让学生尝到进步的喜悦。

对修改得好、有特色的习作, 教师应充分肯定和鼓励, 让学生尝到进步的乐趣。可以把其习作张贴在教室内, 供同学们欣赏、借鉴, 互相学习、互相促进;也可以在学校黑板报上发表, 甚至推荐到县、市级报刊上发表, 为他们搭建展现自我的平台, 促进他们奋发进取。

对不好的习作教师应心平气和地帮助学生分析, 尽量挖掘其间的点滴“闪光点”, 哪怕是微小的优点也应予以真诚鼓励, 让他们自己跟自己比, 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让他们也能尝试到进步的喜悦, 看到希望, 变被动为主动。如:有位作文水平较差的学生, 在一次给同学修改作文时, 其中有一个比喻句修改得很贴切, 我立即给予肯定:这一句改得好极了, 可见你的想象力还是挺丰富的, 相信你通过努力定能写出更多像这样的句子。该同学在老师的真诚鼓励下, 逐渐对作文产生了兴趣, 认真写好每一篇作文, 作文能力逐渐提高了。

浅谈培养学生自主修改作文的能力 篇3

[摘要]习作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难点,批阅作文是习作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可成效却往往时倍功半。既减轻老师的负担,又提高教学效果,是我们追求的目标。课程标准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从培养意识到指导欣赏、从示范批改到自改互改,发挥学生的能动性,培养自主修改作文的能力,是提高习作教学的有效性及学生的语文素养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自主修改 培养意识 指导欣赏 示范批改 自改互改 学习语文的根本是要学习语言文字的运用,是要学习表达,习作在语文教学中的地位不言而喻,可习作向来是语文教学的一块难点,一块难啃的骨头,尤其是每一次的作文批改,更是让老师头疼。每个单元有单元作文,为了练笔每个星期还有周记,有时候还有课后的小练笔。老师忙于批改成山的作文,花了大量时间在作文批改上,可却没有多大的效果,把批改完后的作文一发下去,很少有学生细致地阅读老师的评语、修改指出的问题,相反,很多学生看也不看,或是看看等级就完之大吉,对老师付出的那么多心血熟视无睹,批阅作文的成效时倍功半,学生并没有在老师批改的指导下得以提高习作水平。既减轻负担,又提高效果,成为了我们教学追求的目标,那有什么有效的策略与方法,这需要我们去研究、去探索。新课程标准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第二学段(3-4年级)就开始提出学习修改习作的目标要求。笔者认为,可以试着从以下几个方面尝试,尝试着培养学生自主修改的意识,指导修改习作,培养学生自主修改的能力,以促进习作能力的提高。

一、树立意识,是培养自主修改习惯的前提。

意识决定行为,要培养学生的习作修改能力,我们得首先培养学生自我修改习作的意识。我常常告诉孩子们,文章不厌百回改,名家的文章都是改出来的,促使孩子们在头脑中树立修改的意识,体会每读一遍文章都会有不同的感受,不同的发现。要求学生每次的习作,写完后,一定要反复读,看看是否中心明确、重点是否突出,看看是否把句子写得通顺明白,改正错别字、不恰当的标点,对于单元作文的训练点加以关注,如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写一个印象深刻的人”,是否通过具体的事例写出了人物鲜明的性格特点;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关爱”主题习作,事情是否写得清楚、生动,是否写得感动人心,是否运用恰当的修辞

手法使语句优美形象等,一定要反复修改。逐渐树立习作后及时修改的意识,有了这种自主意识,才能逐渐养成自主修改的习惯。

二、指导欣赏,是培养自主修改能力的基础。

修改评阅习作,应该有一定的评判标准。可习作的好与坏,没有标准的答案,评判文章的好与坏带有很强的主观性。尤其对于小学生来说,最直接的感受就是读了一篇文章后,能否感受到这篇文章的优美与否,感人与否,生动形象与否等,这与一个人自身的欣赏水平有着直接的关系。欣赏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对习作自主修改评阅的质量。那么欣赏水平如何形成,如何培养?

(一)课堂阅读学习中形成。

在课堂阅读教学中,我们要带着习作的意识走进课堂。教学中,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体会文章的立意有何高明之处,中心如何表现,围绕中心如何选择材料,安排材料,处理详略;学会欣赏文句美在何处,形象生动在哪里,如何巧妙用词用句,恰当运用修辞手法等。《观潮》一课的教学中,把描写大潮的句子“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震得大地都快颤动起来。”与“浪潮越来越近,犹如战马齐头并进,飞奔而来”作比较,体会到作者抓住潮的颜色和数量,用上比喻和夸张的手法,形象地描写出了大潮发出的巨响和浩大的声势。教学《鸟的天堂》,指导学生欣赏句子“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颤动”能换成“抖动”吗?为什么?在品读中,学生感悟到作者用词准确,生动地表现了那绿色中涌动的生命力,极致地赞美了榕树那勃勃的生机。如此在课堂阅读教学中,引领学生品味体会如何欣赏美文,逐渐提高欣赏水平。

(二)平常阅读积累中形成。

积累与训练就像是习作的两扇翅膀,缺一不可。语言的积累能帮助学生提高欣赏水平,就如同见多识广一样,优美的文章、优秀的文学作品读多了,积累的好词佳句多了,自然而然,储存仓库丰富了,感悟能力、欣赏水平也会相应提高。于是,我倡导孩子们尽量多读书,争取家长的协作,多给孩子买书,督促孩子多读好书,学校里挤时间读书。早上,自认为语文书上的内容都熟读了的,可自行阅读课外书;每天下午第一节课前阅读十五分钟;每周安排一节阅读课,让学生

静心阅读。尽量做到家中读,学校读,平时读,假日读,让阅读在学生心中渐渐扎根。同时,让学生边阅读边积累优美片段,可勾画,可摘抄,可批注,在阅读积累中,提高欣赏水平。

(三)欣赏同伴佳作中形成。

同伴的优秀习作,对于学生来说更容易接受,这就是我们的身边的同学的作品,他们感到亲切、可学。不论是单元作文、小练笔、还是周记中的好文章,好片段,或是报刊杂志上我们同学发表的好文章,一有机会就展示,让小作者自己声情并茂地读给大家听,而后,或老师读读评语、评点评点,或生三言两句地评点,欣赏美词佳句,感受构思的独特等,以助于提高欣赏水平,同时,小作者从中获得小小的习作成功感,进一步激发大家的习作兴趣,习作-----成功-----展示----再习作-----再成功,形成一种良性循环,从而习作、欣赏水平得以循序渐进地不断提高。

三、示范批改,是培养自主修改能力的关键。

如何修改习作,对于小学生而言,需要掌握一定的方法,需要学习修改评阅的方法。模仿就是一种学习,我们要给予示范与指导,从哪些方面修改,怎样修改,都要作反复的、层层深入的示范与指导。

(一)注重评讲,明确修改的内容。

课程目标里,第二学段(3-4年级)中开始指出“学习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根据表达的需要,正确使用冒号、引号等标点符号。”这是最基本的要求。在习作讲评中,除了指导学生修改有明显错误的语句和标点符号外,还要重点围绕一个训练重点、难点予以点评、修改。如,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习作重点与难点是学习运用环境、心理、语言、动作等描写方法,抒发真情实感。那么,在讲评习作时就紧扣这个要求,以一篇优秀的习作作范例,指导学生寻找、勾画出习作中有力表现中心,体现真情实感的描写环境、心理、语言、动作等的语句,尤其是这个单元的新的训练点——环境描写,更是要引导学生关注。在欣赏学生的佳作后,更重要的是就一些共通性的问题,以一篇文章为例,引领着学生共同修改,指导孩子们感受如何重点突出,中心明确,如何修改得形象、具体、生动,以提问的方式等指点小作者如何写得更清楚、更形象等。如五年级第一单元“与书的故事”主题习作,借助一个故事表现爱读书的情怀。有些同学写得空

洞,不具体。针对此情况,我以一个孩子的习作《书的诱惑》为例进行评讲。文中有一段写很晚了,小作者被在客厅看电视的妈妈训斥后,不情愿地躺在床上,然后耍了个小伎俩到客厅拿到书回到卧室偷看。她写道“上床后,我惦记着《查理九世》,就装模作样地爬起来,打开门,来到客厅里假装喝水,趁机迅速抓起沙发上的《查理九世》——《黑雾侏罗纪》,藏在衣服里,一溜烟地跑进了卧室。”其实这个细节很值得描写,只是太空洞笼统了,这种现象是一种通病,怎么指导呢?于是,首先肯定选材很好,再引导孩子们细读,点评,说说需要修改的地方。有的说,惦记书时,心里怎么想的,要有细致的心理活动描写;有的说来到客厅没有被妈妈发现吗,和妈妈说了些什么,要有具体的语言描写;有的说是怎么假装喝水的,不担心被妈妈看穿吗,把书藏在衣服里,跑的时候就不怕掉出来吗,要有生动的动作描写„„这一个个问题,帮助小作者打开了思路,多次修改后,文字变为了“上床后,我心里痒痒的,惦记着《查理九世》,可妈妈在外面“监视”,怎么办呢?哈哈,有了,可以去喝口水,然后把书藏进衣服里带进来看,哈哈,我真聪明。于是,我装模作样地爬起来,打开门。看着电视的妈妈立即质问:“你干吗?”我吞吞吐吐地回答:“我„„我起来喝口水,不„„不可以吗?”“快喝!喝完去睡!”妈妈狮子般地怒吼道。我磨蹭地喝着水,瞟瞟妈妈,嗯,看得正起劲,俺迅速跑向挂钟,佯装看看沙发上方的时间,右手迅速抓起沙发上的《查理九世》——《黑雾侏罗纪》,藏在衣服里,转身扶着肚子,一溜烟地跑进了卧室。”那一个个问题的解答,正是孩子们把文句变得具体生动形象的过程,这样的评讲有效地帮助了孩子们学习如何从内容上对文章进行修改。

(二)拓展教学,教给修改的符号。

现行的语文教材中并没有专题训练学生正确使用修改符号,但四年级上册《那片绿绿的爬山虎》可以被作为训练的凭借。这课的教学中,在对课文阅读理解的基础上进行拓展,教给学生正确使用增加、删减、调换、改正、分段等修改符号,如何圈出好词、勾出好句等,以使得既文面整洁,又修改、评阅得清楚明白。这样的修改方法需要在日常的修改病句的训练、习作评讲等教学中经常性的渗透、训练,不断强化运用。

(三)欣赏评阅,指导点评的方法。

点评是语言提炼的一个能力。学生学会点评,可帮助其站在一个较高的高度

去感受习作的方法。无论是指导学生欣赏佳作,还是共同评阅修改有共通性问题的习作时,老师都要有针对性地评价,或是根据单元训练点,或是习作的独特之处,或是共通性的问题有重点地点评。同时,也要求学生学着这样点评,对于习作的优点,大力赞扬,对于问题,巧用“希望、如果、建议”等词,善意而委婉地指出,如有的小老师对同伴点评道:小作者所写故事清楚,描写生动,尤其是对司机阿姨的神态和语言描写得细腻,如果把自己的心理活动加以描写就更„„学生借助点评,在习作方法的习得上互相启发互相帮助,有效促进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

四、自改互改,在激励中形成自主修改的能力。

(一)自改互改有机结合。

课程目标里,第三学段(5-6)年级)中指出“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做到语句通顺,行款正确,书写规范、整洁。根据表达需要,正确使用常用的标点符号。”这就意味着要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教师既要指导孩子自改,也要激励同学间互相修改评阅。指导学生先自己反复修改,勾出好词佳句,更重要的是根据单元训练重点勾画,如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重点学习联想与想象,则着重勾出联想与想象的句子;第三单元的重点学习环境描写,则着重勾出描写环境的句子;或就这些方面加以补充完善,以此强化习作指导的单元训练的重点目标。同样,同伴交叉修改评阅也是抓住这些点进行勾画,改错字,改错词、改不清楚不明白的地方,补充得更具体、生动、形象等,同时,要评定出等级,用习得的点评方法写出评语。通过自改和互改,在激励中促发自主修改的动力,取长补短,促进相互了解和合作,共同提高习作能力与水平。

(二)保证时间保证质量。

没有时间的保证,学生的修改往往应付了事,能主动自觉认真修改的并不多,如果放任学生自己安排时间修改往往流于形式,收不到好的效果,因此,我在每次单元作文草稿或周记完成后,或利用课堂或利用周一的早读时间,给足时间,要求学生至少自行修改两次,再请水平比较高或至少相当的同伴按照评阅的要点互相修改评阅,然后本子交回本人,根据同学的意见再次修改完善。老师批阅返回本子后,要求一读评语,二改错字、错词、病句和不恰当的标点,三读补充完

善再次深入形象描写。如此训练,保证修改评阅的质量,学生渐渐习得修改的方法,养成自主修改的习惯,逐渐形成自主修改习作的能力。

学生习作能力的形成与提高离不开自主修改评阅的能力的培养,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在阅读积累中提升欣赏水平,习作讲评中习得修改方法,自改互改中运用修改方法,这样的自主参与,既能减轻教师负担,更能真正发挥习作修改的作用,提高修改评阅的效果,促进学生自主修改评阅及习作能力的有效形成,促进语文素养的提升。

参考文献

小学生作文修改能力训练三部曲 篇4

一、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

语文老师都有这样一个体会,批改学生习作是教学中最费时、费力、费神的事。效果如何呢?许多学生往往只看一下分数与评语,有时连评语也不看就塞到抽屉里或抄写下一篇习作。叶圣陶先生曾经提出:“作文教学要着重培养学生自己改的能力,教师该如何去引导指点学生,使他们养成这种能力是很值得共同研究的项目。”《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要引导学生通过学生自改和互改,取长补短,促进相互了解和合作,共同提高写作水平。”可见习作修改能力的培养应该是提高学生作文能力的有效手段。

事实上习作过程的本身就是学生自觉与不自觉地使用着自改的手段的过程,让学生参与习作的评析,能使他们“体验到一种自己亲身参与和掌握知识的情感,唤起少年特有的对知识的兴趣的重要条件。”(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下)只有学生参与了习作的评析,亲身去体验,去感受,才能激起强烈的习作兴趣与习作欲望。因此,在习作过程中,学生不仅是一个被评的客体,更应是评价的积极参与者。学生通过互批互改,不仅可以从别人的进步与缺陷中,发现自己作文存在的问题,及时纠正失误,养成修改文章的习惯,更能形成自我检查、自我评定的良好学习策略,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自我意识和独立人格。

二、研究内容:

小学生习作修改能力的培养实践研究中,注重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批改、研习、阅读他人的作文过程中,不断提高写作水平,为学生的后续发展提供了可能!

(一)、以典型性的范批,明确批改的方法。

(二)、师生互批相结合。(自我批改、小组讨论批改、教师批改相结合)

1、自我批改:自改就是要求学生在誊写习作以后认真读读自己的习作,可以是字、词到病句的修改,也可以是段与篇的修改,学生很容易做到,收效很大。

2.小组讨论批改:由于学生写作水平,认知能力,鉴赏能力存在很大差异,小组互相讨论批改更有利于全组学生作文能力的提高。可以根据习作水平不同组成3~4人的小组,批改这一小组同学的习作。自己读习作,其余同学边听边思考提出各自的想法和意见,最后由一人执笔将小组的意见写到习作批改栏中。这样的批改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是一次能力的提高。

3.教师批改:学生批改时教师不能袖手旁观,检查互批结果,对互批中存在的问题及时补充、纠正,保证批改的质量,是教师批改的主要任务。

(三)二次批改

学生拿到师生批阅过的作文,读批改,也应纳入作文的后续要求。学生结合老师、同学的批语再读作文,对作文进行再次修改,这样一篇作文训练才算完成。学生的作文修改后,教师对学生的做法,给予鼓励、肯定,激发了学生修改作文的兴趣、习惯。

全班的作文都向每一个同学开放,人人都可以翻阅,当然也可以随时修改自己的作文,不通顺的句子,甚至是一个片段。

三、研究方法

1、行动法:在教学活动中采取具体的行动进行实践、研究。

2、案例研究法:个案分析,便于针对性地研究。

3、文献研究法:学习本课题相关基础理论,并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来研究分析。

四、研究过程

(一)准备阶段(2014.3-----2014.7)

对平时的教学实际进行反思,确立研究课题,对课题的可行性、可操作性及价值性进行论证;完成课题计划和申报表,向有关部门进行申报。

(二)实施阶段(2014.9------2015.9)

学习与本课题相关的教学理论,如合作学习策略、掌握学习策略。专心研读教育专著《爱弥儿》、《爱的教育》、《给教师的建议》、《小学语文教学心理》,借鉴先进经验,保证课题实验沿着正确的方向进行;根据课题方案,切实进行课题操作活动。根据实践情况和需要,对课题方案不断进行修改、补充、完善;从本课题研究的角度注重个例研究,学习吸收先进实践经验。

(三)总结阶段(2015.9——2015.12)

根据实际情况,撰写好阶段性实验报告。在实践和理性思考的基础上,整理有效的个案、互批的方法,撰写相关的论文等,进行交流研讨,及时总结经验。并对实验过程中的新问题作细致分析。五.课题研究预期成果 准备阶段成果:研究方案

实验阶段成果:研究案例

汇编学生资料 终结阶段成果:研究课题报告

六.课题参与者 组长:董立燕

组员:桑晓洁

王忠霞

袁立静 马翠玲 李娜 陈娜 杲琪 盖婷婷 刘义玲 七.课题研究对象

二年级五班

二年级六班

小学生作文修改能力训练三部曲 篇5

1、阅读下面一篇习作,找出记叙的“六要素”并对习作中写作的成功之处点评。

雨中

一个雨天的下午,妈妈叫我上街去买菜,我打着雨伞走了。

一路上树枝被风吹得哗啦啦地响,摇摇晃晃。我在泥泞的路上小心地走着。雨伞被风吹得几乎都撑不住了,雨不停地打在我身上,裤子下段都湿透了。

我走了一段,忽然听见风雨里隐约传来一阵哭声。

我赶紧走上前去,只见一个小孩子站在屋檐下,全身都湿透了。我问他:“小弟弟,你为什么哭?”他说:“妈妈叫我把两只小鸭赶回家,碰上这阵大雨,它们全跑了。”说完又哭了起来。

他一哭,我的心也慌了,想帮他去找小鸭子。但又一想:要是晴天,那就帮帮他,可现在雨下得正大呢!想着想着,我不知不觉地拔腿走开了。小弟弟见我走了,又哭起来,每一声都刺进我的耳朵里。

这时我想起好少年张高谦,高谦哥哥他是非常热心帮助小同学的:在山上,他为小同学砍柴;在路上,他替小同学挑柴;每天放学时,他还护送小同学安全地渡船、过溪„„那我怎么能不帮助小弟弟呢?想到这里,我停住了脚步,仿佛眼前站着高谦哥哥,他满腔热情地在帮助这小弟弟找小鸭子。

于是,我赶忙回转身来,安慰小弟弟:“别哭,我帮你找回小鸭子。”说完,我冒着大雨,向着小弟弟指的方向跑去,田塍小路好滑呀,走一步摇三摇。

来到田埂边,没有见到小鸭子的影子,只隐隐听到“呷、呷、呷”的叫声;跟着声音仔细找,这才看见不远处的秧田里,果然站着两只米黄色的小鸭子。我沿着田埂轻手轻脚地走过去,刚要伸手抓,两只小鸭子“呷、呷、呷”地惊叫着跑开了。我急忙卷起裤管,下到田里去抓;一步步小心地走着,留心别撞倒秧苗。后来总算把两只小鸭子全都捉住了!这时,我裤子上溅满了泥水,浑身也叫雨淋湿了。

我爬上田埂,把小鸭子交给小弟弟。见到他小脸上露出了笑容,我心里也乐滋滋的。

2、认真阅读下面两篇习作,指出文中存在的问题并修改。

【病文一】

换车

一个星期天的早晨,西北风呼呼地刮着,天冷极了,可我却早早地起床了。因为爸爸给我买了一张早场的电影票,要看这场电影,是我盼望已久的事了。好不容易挨到8点,我骑着自行车向电影院的方向驶去。突然,我看见同学李刚哭丧着脸,推着一辆自行车从对面走来。我一个急刹车,停在了他的面前。他猛地一愣,定神一看是我,连忙抹去脸颊上的泪痕。我惊讶地问:“出了什么事啦?”他低头不语,我急了,问他道:“你推着车上哪儿去呀?”他这才吞吞吐吐地说:“我......我妈妈病了。”我心想,妈妈病了,李刚应在家照顾她才是,他推着车出来干啥,会不会是去请医生?我连忙说:“那你是不是去请医生?”

“不,妈妈让我骑车到爸爸单位去,让爸爸立即回来送妈妈到医院去看病。”“那你快骑车去呀!” “唉,这车真不争气,出了弄堂口我才发现后轮胎一点气也没有了,一时又找不到修车摊,真急人!”李刚边说边流露出十分焦虑的神情。

我想,李刚的车坏了,不能立即去叫他的爸爸回来,这样会耽误他妈妈的病情的。我看了看自己的自行车,毫不犹豫地说:“你骑我的车去吧。”“那你......”“我没事!”说着,我便迅速地与李刚换了车。“那太谢谢你了!”“别谢了,快去叫你的爸爸吧!”我一直目送着李刚骑着我的自行车消失在路的尽头。

【病文二】

奶奶踢毽子

前几天,婶婶带回来一只漂亮的鸡毛毽,说是要参加“庆元旦”的毽子比赛。吃过晚饭,大家坐在一起谈天说地,奶奶手里拿起那只彩色的毽子边走边说:“今天我露一手给你么看看,显现当年我‘毽子王’的威风。”看见奶奶兴味正浓的样子,大家哗啦退出一圈,围在边上给奶奶加油助威。只见奶奶先选好位置站稳,然后像模像样地活动筋骨,扭动扭动腰身。叔叔婶婶在边上鼓鼓掌。

奶奶才不慌不忙地一手提裤管,一手持毽子,“嗒.嗒”地踢起毽子来。毽子像一个乖巧的姑娘,有节奏地跳跃。“一,二,三……”大家齐声数着。奶奶一连踢了三十多个都没掉,竟有些得意起来。

奶奶又踢了几个,不料用力过猛,毽子“啪”的一声掉到了地上。“哎!老了老了,手脚不像当年那样灵活啦。我这个‘毽子王’也得退位让贤啦!”

“妈,您放心,这次比赛我一定把‘毽子王’的皇冠给夺回来。”“妈,您是把您的一生心血都花在我们一家子身上呀!” “奶奶,我以后天天陪您练习踢毽子,一定能再创辉煌„„”大家七嘴八舌,争着安慰面带失落的奶奶。奶奶的眼眶湿润了„„

奶奶回房休息了,客厅里的人又开始谈天说地起来。

3、运用你的想象,可恰当地添加动作、表情、神态、语言、心理、场景等。尽你最大的努力,将“她骂他混蛋。”这句话的内容充实起来。

①添加“语言描写”(约15个字)

②添加“动作描写”(约20个字)

③添加“神态描写”(约45个字)

④添加“心理描写”(约80个字)

⑤添加“情境描写”(约200个字)

4、阅读下面习作片段并给出评语。【片段一】

初一刚住校,我很想家,就打电话回家,接电话的是母亲,我说,妈妈我想你,妈妈说她也想我„„ 评语:

【片段二】

初一刚住校,我是那么的不适应,一切的一切都是那么陌生,陌生的同学,陌生的教师,陌生的教室,陌生的学习内容,连自来水里流出来的水都是陌生的,晚上醒来,想起妈妈的笑脸,爸爸的大手,奶奶的唠叨,爷爷的叮咛,泪水一下子就流了出来„„ 评语:

【片段三】

初一刚住校,我很想家,就打电话回家,“叮„„叮„„”电话通了,我仿佛看见妈妈正在洗衣,听到铃声,她立即放下衣服,跌跌撞撞地奔向电话,嘴里还不停地说:“别着急,我来了!”她哪里知道我根本听不到!“喂?秀,是你吗?”是妈妈的声音!我的眼泪一下子流了出来。“妈,我想你!我„„”我说不下去。“我也想„„想你!”我感受到妈妈的颤抖,她一定是一边笑着,一边流着泪„„ 评语: 参考答案

1、她骂他道:“你真是一个混蛋!”

2、她用手指着他的鼻子骂道:“你真是一个混蛋!”

3、她早已被气得浑身颤抖,脸色铁青,于是怒睁杏目,用手指着他的鼻子骂道:“你真是一个混蛋!”

4、她早已被气得浑身颤抖,脸色铁青,但她还是在不断地告诫自己:不要生气!不要失态!不要骂人!最终她实在是忍不住了,于是怒睁杏目,用手指着他的鼻子骂道:“你真是一个混蛋!”

5、真是冤家路窄,刚好在操场上俩人不期而遇,由于上次她发现他抄别人的作业,便报告了老师,结果他被老师狠狠地批评了一顿。今天,当着这么多同学的面,他竟然嬉皮笑脸地拦住她,一个劲地说她是:小报告、小内奸„„她对他的挖苦、讽刺装作漫不经心的样子。其实,她早已被气得浑身颤抖,脸色铁青,但她还是在不断地告诫自己:不要生气!不要失态!不要骂人!最终她实在是忍不住了,于是怒睁杏目,用手指着他的鼻子骂道:“你真是一个混蛋!”

【片段一】

只见概述不见描写,更不见细节,语言枯燥,人物形象模糊,感情平淡。

【片段二】

增添了心理描写、修辞手法。

“我”的思家之情表现得更真更切,排比修辞使语势强烈。

【片段三】

增添了心理、语言描写。

培养学生自己修改作文的能力 篇6

一、更新写作观念, 大胆交出写作主动权。

传统教学中, 教师总用自己的认识水平和写作能力要求学生, 作文修改权完全由教师垄断了, 使某些学生养成了作文草草成篇的坏习惯, 其作文效果可想而知。而教师每一次练习后要面对数十篇作文, 任务繁重, 时间紧迫, 只能写写“中心不够明确”、“事例不够具体”、“人物不够鲜明”、“语言不够生动”的简单批语, 甚至一些批语学生都看不懂。所以我们教师真的要解放思想, 放手让学生试一试了。怎样把修改的主动权交给学生?首先, 要让学生掌握修改的优先权。每次习作后, 留时间让学生自改, 反复改好后再交给老师批阅。其次, 让学生掌握修改的决定权。学生的习作由学生自己拿主张修改, 这时, 教师的着眼点放在培养学生的自改能力上。

二、培养修改能力, 精心指导方法。

在培养学生的修改能力的过程中, 我采用了“引”、“助”、“放”的方法。

所谓“引”就是先就一篇作文作修改示例, 由老师指导, 领着学生学会批改方法。学生的习作交上来后, 查阅一下, 教师选择带有普遍性问题的学生习作制成投影片, 在教师的指导下, 师生共同讨论, 集体修改。在修改作文的初始阶段, 教师要作示范。首先明确本次习作的要求是什么, 再出示学生习作中的片段, 然后用彩笔修改给学生看, 并简单说明理由和修改的方法。然后引导学生看看层次是否清晰, 语句是否通顺, 通过逐词、逐句、逐段推敲, 使语句更通顺, 使意思表达更清楚。在修改中, 教师要发挥指导作用, 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 调动积极性。通过修改, 学生明白了什么是改, 怎样改, 改的理由, 从而达到了知识的迁移。集体修改后, 让学生运用学到的修改方法, 模仿修改自己的习作, 教师在其间加以个别指点、辅导, 使学生人人收益。

所谓“助”就是作文上标记号, 作必要的提示, 让学生修改。例如:

1. 符号批示。

对学生的初作浏览后, 教师对需要修改的地方用符号标出。如对不通顺的句子用“_____?”, 对表达直白的句子用“____!”, 对错别字用“_____”, 让学生根据符号自行修改, 学生修改后, 再进行检查指导。

2. 点拨提示。

教师将学生的作文进行分类, 从各类中抽出几篇, 对需要修改的地方稍加提示性批语。如这个词能不能换个更好的词, 这句怎么说更生动。

所谓“放”就是让学生自改或互改。

1.自改: (1) 着眼全篇, 从整体上进行修改。面对已写好的作文, 要求学生先从整体浏览, 从全局出发, 看作文中心是否明确, 是否有新意, 看所选材料是否紧紧围绕中心, 然后再考虑作文整体框架方面的环节, 看文章结构是否紧凑, 详略是否合理, 过渡是否自然。只有从全篇入手进行修改, 才能统观全局, 从大的背景上权衡得失, 局部修改才能有依据, 才能有效地提高作文水平。 (2) 局部修改, 先求“清通”, 后求“工巧”。所谓“清”, 就是文字简洁, 把可有可无的字词句一律去掉。所谓“通”, 就是文从字顺, 先说什么, 后说什么, 安排得井井有条, 行文合理连贯, 相互照应。要求学生反复朗读修改, 做到文从字顺, 简洁明了。2.互评互改: (1) 教师有针对性地选择几篇例文, 采用朗读或投影出示, 然后由学生进行评议, 针对优点和不足展开辩论。学生的积极性很高, 畅所欲言, 在辩论中, 语言表达能力增强了, 作文水平有很大的提高。 (2) 学生写完作文后, 收上来发给别的学生批改, 老师提出修改要求, 学生修改完成后再二轮互相打分。学生改到好作文便知道自己的不足, 改到差的则能指出作文的缺点, 这样做, 学生批改文章时往往很详细, 很具体, 等于重写了一篇作文。

三、鼓励学生自改和互改, 积累修改经验。

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自改习作的能力, 教师还得注重培养学生自改习作的兴趣, 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自改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师还要多提供训练平台, 逐步提升学生写作及修改能力, 通过交流, 让学生发现别人的长处, 促使写作水平的进步。批改作文时, 学生进入教师角色思考问题, 也有利于增强学生心理适应能力、角色互换能力, 促使心理走向成熟。

小学生作文修改能力训练三部曲 篇7

欢迎各位来到第三届“重庆大学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宣讲会现场

首先,很荣幸由我为大家介绍今天到场的各位嘉宾,他们是

重庆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副院长——张川教授

重庆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党委副书记——奉飞老师

重庆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团委书记——舒泽民老师

以及重庆大学土木工程学院辅导员——何修竹老师,李哲老师,秦四齐老师,周琴老师 同时参加宣讲会的还有

08级建筑工程专业——孙裕顺学长

08级建筑工程专业——李何潇学长

07级建筑工程专业——甘涛学长

接下来我们就正式进入今天宣讲会的流程

首先让我们用热烈的掌声有请奉书记为我们讲话

1、非常感谢奉书记的精彩讲话,下面我们将有请张川教授为本届科研训练计划进行详细介绍,大家掌声欢迎

2、听完张川教授的讲解,相信各位对本次科研训练计划有了一定的了解了,那么我们怎样才能把科研项目做好呢?下面将有请到学长们与我们分享他们的宝贵经验。

第一位有请到的是孙裕顺学长,他是土木通讯社社长。

并和刘希、吕秋晨学长们一起参加了第一届SRTP,获得了“重庆大学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优秀项目评选一等奖。

同时,他们的文章《震后汶川学校建筑重建的调研与思考》还分别发表在《重庆建筑》和《四川建筑》杂志上,《汶川地震后羌寨建筑的抗震能力调研与分析》也发表在了第一届土木工程大学生论坛中。

下面让我们用掌声欢迎他的精彩演讲

3、接下来有请到的是李何潇学长,他担任了院学生会素拓部部长,08建工12班班长。

大三上学期年级综合排名第一,还获得了首届全国大学生基础力学竞赛一等奖

他参加了第二届SRTP,研究课题为《基于建筑产业化的住宅清水混凝土施工研究》。是小组的主力成员,下面让我们欢迎他来分享他的经验

4、最后一位是来自07级建筑工程专业的甘涛学长,他也参与了第一届SRTP,并获得了“重庆大学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优秀项目评选一等奖,他又有怎样的经验呢?让我们用掌声欢迎他的演讲。

5、让我们再次用热烈掌声感谢教授与学长们的精彩演讲。听完了教授与学长的介绍,或许大家还有些疑惑,下面我们将进入互动问答时间,大家可以举手向他们进行提问。、6、最后,让我们再次用热烈掌声感谢老师与学长们的精彩讲话和耐心答疑,由于时间的关系,本次宣讲会到这里就要结束了,希望大家都能在本届科研训练计划中获得好的成绩,感谢大家的积极参与。

小学生作文修改能力训练三部曲 篇8

浙江省台州学院附中

应海燕

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不是一个神话,它需要教师与学生持之以恒的共同努力。好作文是修改出来的。这一点我始终坚信不疑。曹雪芹苦心孤诣,删改十次,成就一部《红楼梦》,鲁迅巴金等著名作家,写作时同样如此。试问,我们的学生与他们相比,水平孰好孰差?答案是不言自明的。但很可惜,几乎是所有的学生对作文修改非常反感。究其原因,不外有四:一是害怕吃苦,二是修改后见效不大,也就懒得再努力,缺少恒心,三是教师指导不力,导致学生提高不大,自然就影响了学生修改的兴趣,四是教师缺少毅力,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导致作文修改很难有效地坚持下去。针对这些原因,我作了一些努力,也有了一些成效。现在,我就以一次作文的系列训练为例,谈谈我在这条路上摸索出的一些经验和教训,希各位同仁不吝赐教。

一、修改的前提条件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写作也是如此。我们要修改,首先得有可让修改的文章。这文章,不是学生拼凑出来的粗劣之作,而是凝聚写作主体真挚情思的肺腑之作。只有这样,学生在改的时候,才不会感觉是在改别人的作品,修改时的心情与感觉也会不一样。如苏珏的《李清照,我想对你说》(原题《声声愁》)就是她一个星期的冥思苦想之作:

声声愁

她有着如芙蕖般素雅的容貌,有着如清莲般刚毅的性格,也有着如牡丹般横溢的才情„„她是上天的宠儿,是造物主手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

她是谁,她是曾在“寻寻觅觅”中“误入藕花深处”,又在“轻解罗裳”时“独上兰舟”的一位“愁”人!

如果说杜甫的诗是一本流传至今史书,那么她的词便是人们心中缠绕千古的惆怅;如果说苏轼的词是豪情壮志尽现其中,那么她的词便是温文尔雅绕于其中;如果说„„

一句“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便打破了一切的伪装,她的愁夹杂着她的怨,甚至还夹杂着一丝丝的恨,让人不禁怜想起当面的这位泪美人!但是面对“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的无奈,她也认了,于是大笔一挥,秀出一幅无奈中夹杂着深情,怨怅中夹杂着哀惋的“愁酒解思愁”。

“花自飘零水自流”又怎能不让人怜想起那位“为伊消得人憔悴”的孤单人儿?她是多么的希望有人可以寄锦书来,以解她相思之苦。但是无尽的等待只能换来绝望后的伤心。眼看着这人儿成天以泪洗面,那两道缠绵的泪痕已深深地刻在了她的脸上,眼中早已无泪可流,看着这风景,终于舒展了紧皱的愁眉,但另一股愁思又涌上心头,这般愁绪千缠万绕,绕成了一张弥漫着失望,但又洋溢着渴望的“美景解思愁”。

她的愁,她的怨,是她词中一道靓丽的美景,她的曼妙,她的才气,也是天地间一道靓丽的风景!

她是一朵花,一朵开在**中的生命之花!

从初稿中,我们可以明显地感受到作者正试图将她的理解贯彻到她的文章当中去,也试图通过优美的语言展示她的才情,但结果却适得其反。由于选择的角度以及思考的深度等原因,导致在表述的时候出现了很大的问题:思路混乱,语言肤浅,立意模糊„„可不管她的问题有多大,她至少在写自己曾思考了无数次的东西,这样也就有了修改提高的基础。

二、修改的步骤与方法

1、修枝剪叶,突出主题

这与以往写作教学中先给学生一个具体的写作主题不同。主题先行,必然导致内容失真。如学生一遇到《感激》《帮助》《放大优点》之类的题目,马上就开始编造故事,编帮助人的故事,编自己做了对不住人民对不住父母的事而他们却以宽容的心包容了自己,更有甚者,编同学生病亲人去世的事情以博取他人的同情。只有极少数的同学能真正做到“我以我手写我心”。这些现象说明了一个问题:学生不知道什么是写作。要让他们明白什么才是真正的写作,最好用修改的办法。在修改的过程中,最好当面告诉学生,写作首先要清楚自己为什么而写,只有做到这一点,在写的过程中才不至于随意铺散开去。苏珏四易其稿,从客观地写李清照的愁,到写她的词的意境,到走进她的愁,最后定位在由她的愁引发的现实的思考,随着主题的一步步明晰,作者的写作情感也发生了很大变化,从中的收获也是非常丰厚的。正如她自己在结尾所说的那样:“尽管风依旧呼啸,但不要忘记狂风过后总会有宁静;尽管雨依旧滂沱,但不要忘记暴雨过后总会有清新;尽管天依旧浑浊,但不要忘记浑浊过后总会有明净。李清照,不管你寻寻觅觅多少年,都不要忘记阳光总在风雨后,绝望背后总会有希望!”我们有理由相信,在今后的人生路上,作者本人也会从写作当中获取一笔不小的精神财富。在选材上,也由一开始的散漫随意走向最后的有意而为之,删去了其他一切无用的诗词,只精选了李清照三个时期的代表作品。在改的过程中,苏珏越来越清晰地感受到删选整合材料的重要,也越来越清楚地感知到材料须为主题即为写作目的服务的重要。而这些,她以前写作时却从未想过,尽管老师已强调了很多遍。

从她的写作经历中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经验:要想突出主题,首先要明确写作目的,其次,围绕这个写作目的对自己的素材加以分析梳理,有重大关联的详写,有所关联的视情况而定,没有关联的就不写。只有通过修改才能让学生真正地明白材料与主题的关系。

做到了主题专一突出,只是写好文章的第一步。在这基础上,我们还需要精修细改。2、深思熟虑,优化结构

好的结构可以帮助写作者更好地传达他们的情思。这一点,我班绝大部分学生在写作的时候很容易忽略过去,并固执地不去学习他人的成功经验,一味地按照自己的思路去写作。确实,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种做法是值得肯定的,因为,它确实能体现写作者的个性。但我却经常失望地看到,学生的这种思路往往是呓语式的梦幻结构,它让人无法清晰地理出作者的思路,从而导致理解上的偏差,有的甚至让人无法读懂。就如苏珏的初稿。造成此种结果的原因主要是学生不知道或不清楚什么结构适合自己的文章。所以,我们有必要让他们在修改的过程中找到适合自己的文章的结构。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地将作者的个性体现出来。

那么,从哪些地方能找到适合自己的结构呢?

最好先由老师定结构,这样做有一个很突出的好处,可以让学生在很短的时间内掌握最基本的文章结构,但问题也很突出,容易步调一致,众文一个结构。为了改变这种状况,可以在学生掌握之后再让他根据自己文章内容作一些相应的调整,这样一来,学生的个性就不容易丧失掉。除此之外,还可以推荐好文章让他们去看,让他们去模仿其结构并将它运用到自己的文章当中去。学生为了找到适合自己的结构,就会不断地去看,去思考,去尝试,去整合,在无形之中锻炼了他们的思辨能力和运用能力,也让他们学会了独立思考并解决问题的能力。就如苏珏,她最终采用了总-分(排比)-总的结构形式,使文章的内容有了一个比较不错的结构载体。

3、推敲琢磨,美化语言

不可否认,语言形式对内容的表达至关重要。好的内容,如果没有好的语言形式,也只能是水中花,镜中月,传达不出真切的感受。但问题是,我们如何才能让学生的语言更富有表现力?比喻也好,拟人也好,排比也好,如果不能结合文章内容,结合作者的写作情感,再怎么用,也只能让读者感觉到生硬且做作。苏在初稿中尝试用比喻,用引用,用排比,但无论她怎么写,读者都没办法真切地感受到她的情思。为什么?她只为修辞而修辞,根本就没想到全文,没想到内容。这种写作,在学生当中是非常多的。而这种写作状态,也令学生们非常苦恼。他们为了写出优美的语句,榨干脑汁不断地想,最终不仅没写出他理想中的好文章来,反而让自己的文章越来越像拼凑起来的拼图,连他自己都丧失了写作的兴趣。要想解决这个问题,修改是一个很好的办法。以苏珏为例,她在改主题改结构的同时也在改语言。在改完第二稿的时候,她觉得自己在语言方面已经是黔驴计穷了,她已经到了一个山穷水尽再也没法改下去的地步。刚好那时我看到了刘成章的《扛椽树》,便把这篇文章推荐给了她,并让她熟读其中的三段。三天之后,她改出了第三稿,语言风格有了很大的改变,写作的瓶颈突破了。在稍加润色之后,成了下面的定稿:

李清照,我想对你说

你站在那里,风,无情地咆哮着,夹杂着无情的雨,似一头疯狂的野兽在天地间肆虐地奔驰,它刮走了天边流离的几朵孤云,也刮走了那早已昏暗的几缕残光„„天地间灰蒙蒙的一片,死一般的沉寂,只有风依旧咆哮,偶尔还夹杂着几声绝望的哀愁。“为何你的叹息如此悲凉?”我轻声问道。但是除了那几声孤寂的呜呜声,我什么也没听到。风依旧在嘶吼,你孑然独立的叹息声依旧沉重,悲凉。

李清照,请不要再悲伤了,因为你曾经快乐过。那时的你,清秀的脸庞流露出比芙蕖还要清澈,比牡丹还要灿烂的笑容,不经意地绽放在那优雅的荷花池里,你悠闲地泛舟,沐浴在那幽静的荷塘里,微风爱怜地抚摸着你泛红的脸颊,细雨温柔地呵护着你娇小的身影。你不断争渡,用尽全身气力去争渡,争一抹余晖下俊秀的晚霞,争一滩洲渚上停栖的鸥鹭,争一股荷花池里淡雅的幽香,争一丝平湖上的波痕„„你的快乐,你的欢笑,难道只能被定格在那片狭小的菏塘中吗?所以,请不要再悲伤了,因为你快乐过,快乐似一股甘甜的清泉,曾在你的心中荡漾过。

李清照,请不要再悲伤了,因为你曾经悲伤过。残月苍颜,无力地挂在死寂的天空中,冷风呼啸,鞭打着仇恨中的你,暴雨侵袭,拧紧了你原已舒展的愁眉。你的深愁融进这凄美的月光,化成那忧愁的残光悲影,愁一声月光下的叹息,愁一种叹息中的无奈,愁一份无奈下的痴狂,愁一曲痴狂下的悲伤„„你那凝重的叹息,那无法消除的深愁,盘旋在这孤寂的黑夜,弥漫在这幽冷的月光中,将你消得比黄花还瘦。所以,不要再悲伤了,因为你悲伤过,悲伤如大漠肆无忌惮的狂沙,曾经将你的一切侵蚀过。

李清照,请不要再悲伤了,因为你曾经绝望过。刺骨的寒风夹杂着冰冷的雨,雨肆虐倾泻,点醒了那孤寂的枯树,点醒了那南飞的哀雁,也点醒了你无尽的绝望。窗户托起无力的你,憔悴的脸上似乎多了些岁月的伤痕,凝滞的目光径直望向那遥远的北方。雨还在疯狂地倾泻着,点起了残秋里萧瑟的一帘西风,点起了枯藤上寂寞的一声哀愁,也点起了绝望中冰冷的一段愁肠„„你惨白的面容,哀怨地眼神被这悲凉的雨深深地点进了那个寒冷的黄昏。所以,请不要再悲伤了,因为你绝望过,绝望似一把锋利的刀刃,曾无情地将你刺痛过。

尽管风依旧呼啸,但不要忘记狂风过后总会有宁静;尽管雨依旧滂沱,但不要忘记暴雨过后总会有清新;尽管天依旧浑浊,但不要忘记浑浊过后总会有明净。李清照,不管你寻寻觅觅多少年,都不要忘记阳光总在风雨后,绝望背后总会有希望!虽然也不是尽善尽美,但比起第一稿来说,进步是显而易见的。这次的偶然,让我悟出了一个方法:语言的变化,光靠上课讲是没有用的,学生很难将上课的理念、例子融入他的写作中去;靠学生自己琢磨见效也不大;只有在他遇到这个问题,内心极其焦虑,极想突破的时候,再给他一个方向,让他从书中汲取养分,才有可能在短期内得到较大的提高。在这其中,时机的把握,好文章的推荐是非常重要的。实践证明,这个法子挺管用。

三、修改时应注意的要点

光知道修改还不够,在修改时还有几点是绝对不能忽视的。

1、必须有持之以恒的毅力。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在整个修改过程中肯定都会碰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在碰到问题的时候肯定都会想到放弃。在这个时候,老师必须要坚持下去。学生是看老师的。老师能坚持,学生大多也能坚持。

2、必须要给以一定的精神鼓励。修改是一件非常费神的事,学生在改的过程当中会非常痛苦,他要发现自己的不足并去改正,精神磨砺的痛苦如果没有鼓励与肯定,很难有信心继续写下去。这种鼓励必须是切合实际的,只有让他看到自己一点一滴进步的脚印,他才会充满希望继续奋斗下去。在每个学生改出成果时我就会当着全班同学的面说:“某某同学的满分作文即将新鲜出炉!”“我们班又出了一篇满分作文,某某的!”每当这个时候,说到名字的同学便会不好意思地低下头去,但我能看到其他同学羡慕的眼光,奋进的眼光,也能看到这位同学骄傲自豪的表情及不断的努力的行为。适时的鼓励会产生我们意想不到的好效果。

3、要在班级当中树立榜样。榜样的力量很大,可以带动其他同学的学习,使同学们在较劲中不断提高。但在树立榜样的时候一定要注意一点:不能树立最好的,否则其他同学很难有动力跟进;也不能树立最差的,那样费时也费劲,而且效果也不会很好;最好是中等偏上的,效果最好。

4、要平等对待所有同学。俗话说,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学生们喜欢的是公平,在公平的对待下才会产生良性的竞争,才会有动力前进。我们给了他们公平,他们回报给我们的是信任,以及为了这份信任而作的不懈的努力。

小学生作文修改能力训练三部曲 篇9

如何在日常教学实践中培养学生自我修改的能力?怎样激励学生主动积极地去修改作文?我们结合自己在作文教学中的一些做法, 并请教了其他经验丰富、德高望重的前辈, 根据本校学生的情况, 从以下几方面去尝试, 并得到了一些收获。

一、不以规矩, 不成方圆

要培养学生自己修改作文的能力, 首先要让他们知道修改作文常用的一些比较规范的符号———修改符号。熟识、牢记这些符号, 让修改作文规范化。《那片绿绿的爬山虎》在这篇课文的后面附着叶圣陶先生为肖复兴修改的文章片段, 里面有比较全面的修改符号。结合课文让学生认识常用的作文修改符号。学生了解了修改符号, “趁胜追击”布置了背和默的作业, 把修改符号了然于胸。用来“修理”文章的工具, 这更是一种规范, 修改文章的规范, 大家熟知又都承认的规范。

二、授之以鱼, 不如授之以渔

1. 从小处着手, 以点带面。

“不积跬步, 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 无以成江海。”讲的是要从点滴开始, 重视细节。有了点滴的积累才有绚烂的发挥。培养学生自我修改作文的能力, 我力求做到“厚积薄发”。

学生修改作文, 我首先引导他们关注小处, 如标点、错别字、词语, 再到句子、段落, 最后谋篇布局。指导学生, 修改作文第一步关注标点和错别字。错别字中最常见的就是“的、地、得”的用法, 罗列了学生作文中出现的关于这三个字的错处, 以强化这三个词的不同用法。在词语修改上, 结合修改病句的练习。词语搭配是否得当, 常常进行是否有“语文味”, 是否精确等, 经常罗列作文中出现的错句, 让学生修改。与原先的比较, 体会修改后的效果, 及时表扬改得好的。在段落的修改上, 主要引导学生从顺序、条理性和是否具体这几个角度去修改, 除了学生修改自己的习作外, 还适当给他们“加点餐”———选择有代表性的值得大肆修改的段落, 以作业纸的形式, 当堂修改, 作为测试。

学生在一次一次的练习中, 明白了自己修改作文的套路:完成草稿后, 先检查标点和错别字, 修改;再细读句子, 从词语入手, 修饰文字;接着从段落出发, 力求使段落句子通顺, 语句有条理, 把句子写具体。当然对于能从整篇文章的角度出发, 修改作文的结构、布局等方面的孩子及时予以表扬。学生在自己修改后, 字、词、标点方面的错误基本就扫清了。从小处着眼, 是遵循了由易到难的原则, 逐步消除学生的恐惧心理, 一步一个台阶, 一步一个脚印。在获取成功的自信中, 向高处迈进!

2. 八仙过海, 丰富修改形式。

修改作文要求用不同颜色的笔 (自己修改) 或不同的字迹 (伙伴修改) , 而且要写上修改的原因, 即你为什么这样修改?好在哪?“自我修改”, 自己修改自己的, 这是作文修改的第一步, 但不应是惟一的一步。第一轮:学生完成草稿后, 马上自己修改。第二轮:在自己修改的基础上, 作文草稿要上交给老师批阅, 老师主要从大的方面把握, 如是否偏题等。找到有共性的问题, 在习作讲评课上, 全班共同评议、修改。之后, 我还引导学生小组成员间进行修改。这一轮修改是全班性的, 你去请你信任的学习伙伴修改, 当然修改是相互的。这是第三轮。第四轮是再次静下心来自己修改。这些环节之后, 老师要再次过目, 提出修改意见, 表扬表现好的学生。

每一次习作, 大多经过这样的四、五轮修改, 才算完成了草稿。工程虽然十分浩大, 但每每看到修改得密密麻麻, 更确切地说是“乱七八糟”、“脏不拉几”的草稿的同时, 学生也进行了一次头脑风暴, “八仙过海, 各显神通。”在修改作文时, 充分相信学生, 尊重学生, 换来的是学生心悦诚服地修改, 积极主动地修改, 何乐而不为呢?

三、熟能生巧, 润物无声

任何本领, 只有多练才能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 修改作文也不例外。课内作文, 一般要五易其稿才过关, 而一般的小练笔, 也要求学生几易其稿。如果发现很有典型性的, 就全班出示, 共同评改。只有长此以往, 持之以恒, 才能不断把修改的本领内化, 才能提高修改的悟性和感觉。正如文章读多了, 就会自然形成语感一样, 多多修改, 也会形成一种感觉。如果学生一完成草稿, 或者一拿到文章, 就有修改的欲望, 并且还能有模有样地进行一番修改, 这就是老师的成功, 这就是自觉地、主动地学习了。

小学生作文修改能力训练三部曲 篇10

一、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

马克思指出:“语言是思想的直接现实。”文章是以语言为表现工具来反映社会生活、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它不能离开语言而存在,所以,语言是写作的第一要素。老舍先生曾经强调:语言是从事写作的基本工夫,没有运用语言的本事,便无从表达思想、感情,即使敷衍成篇,也不会有多大说服力。所以,语言是文章的表现工具。古今中外的著名作家们都非常重视语言的修养,有经验的语文老师在作文教学中也强调语言训练,足见作文语言表达的重要性。

小学作文语言表达方面存在的问题:第一,不能用准确的语言把自己想说的话表达出来。第二,词汇贫乏,语言不够生动形象,通篇都是“口水话”,没有“文”的色彩。第三,错别字较多,病句较多。第四,空话、套话多。影响语言表达能力的因素有:第一,不知道怎样锤炼语言;第二,思维不严密,条理不清晰;第三,不能准确理解词语的意思;第四,现代汉语语法学得不好,常有语病。

我们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呢?

1. 学习语言,积累语言,培养语感。

(1)培养学生学习语言的兴趣。曹禺说:“要培养自己对语言的兴趣”,“有了强烈的兴趣,才能更好地领略语言的妙境,才能摸索语言的精微”,“语言的进步便如水之就下这样顺当,反之,只有锻炼语言的愿望而无兴趣,语言的进步就如急水上山那样的困难”。所以,产生兴趣是学好语言的一个“极大的窍门”。还说:“一天我们对于语言着了魔,那才算是进了大门,以后才有可能登堂入室,从事语言的创造。由兴趣学习语言,到能称心如意的运用语言,使它成为艺术品,这又是进了一大步,要费更大的苦工夫。”

(2)下苦工夫学习语言。有学习,才有积累。学习语言,有两个途径:一是向人民群众学习语言,人民群众的语言是最能反映生活的语言,它丰富多彩,生动活泼,表现力很强,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所以,毛泽东号召人们向人民群众学习语言。二是多读名写,“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郭沫若认为,多读多写,摸熟语言的“筋肉组织”和精微之处,唤起灵敏的感觉,熟悉名篇佳作的精妙之笔,获得丰富的词汇,这样自己写起文章来,慢慢地就会运用自如。

(3)多积累语言———词汇。斯大林说:“词汇反映语言的状况:词汇越丰富,语言也就越丰富、越发达。”掌握大量的词汇,就能将事物间细微精妙之处恰如其分地表现出来。

2. 培养学生的描写能力。

(1)讲清什么是描写及其作用。描是描绘,写是摹写,从写作学角度说,就是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人物、事物、景物、环境、事件及其形态或特征等描绘或刻画出来,使人读后有如见其形、闻其声、历其事的感觉。

(2)讲清描写的种类。关于描写的种类,不同的角度有不同的分法。从小学作文要求来看,主要应该掌握语言描写、行动描写、肖像描写等。应该注意无论什么描写,都要做到有明确的目的,或为表现人物服务,或为展开情节服务,或为揭示主题服务等;此外,要抓住对象的特征,做到寥寥数笔,神形兼备,如见其人,如临其境。

(3)讲清描写的方法。关于描写的方法,一般说来,离不开生动形象的词汇、浓烈鲜明的色彩、各种各样的修辞手法等。人们的写作风格不同,其各自强调的重点不同。老舍强调比喻,他说:“在描写时,不能不设喻。”而鲁迅则强调白描,这种方法没有浓烈的色彩,少有形容词,少有修饰,即鲁迅所说的:“有真意,去粉饰,少做作,勿卖弄。”

二、修改能力的培养

修改作文,是写作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环节,文章是改出来的,而不是写出来。古今中外的作家都非常重视文章的修改能力。梁章矩说:“百工冶器必几经转换,而后成器。我辈为文,其理一也。”我国当代著名的作家杜彭程在谈《保卫延安》的写作经过时说:“在工作之余,一年又一年,把百万字的报告文学,改为60多万字变为17万字,又把17万字变成40万字,又把40万字变成30万字……在四年多的漫长岁月里,九易其稿,反复增添删削何止数次。”当代美国小说家德威尔说,他的“作品不是写出来的,而是改出来的”。

小学生修改文章方面存在的问题有:第一,眼高手低,即识别能力差,因而修改能力差。第二,修改意识不强。根据我们的调查和观察,当前的小学生作文,几乎都是一稿“定音”,不修改,应试作文也没有时间修改,这从某个角度上是明智的,但无论如何也是一种无奈。第三,对自己的作文,有先入为主的偏见。对已写好的作文有一种思维定势,学生往往突破不了这种定势,对作文不能做实质性的改动。

1. 读改结合,以读促改。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头戏,它是我们培养学生作文修改能力最有效的途径之一。教材中的文章,都是作者潜心构思、字斟句酌过的。通过阅读教学,学生了解作者谋篇布局、遣字造句的方法,而把这些方法运用到修改作文中,则能提高修改作文能力。

2. 处理好批与改的关系,以批促改。

批是改的基础,批为改服务,改是批的目的。只要在实际教学中充分利用此关系,就能有效地提高学生修改作文的能力。

(1)教师批,学生改。“教师批”是指教师在阅读学生作文的过程中,在需要修改之处做上各种符号或加以眉批,发现妙词佳句加以鼓励。“学生改”是指学生细心体会教师所画的符号、眉批,根据教师做的批注认真地加以修改。

(2)互批互改。组成批改小组,选择一个学生的作文互相讨论,共同修改。学生积极评议,同学之间互相影响,促进修改作文能力的提高。

(3)面批面改。面批是作文教学中最典型的因材施教的方式,是学生最愿意接受的一种批改方法,它沟通直接,突出反馈的作用,能帮助学生辨析习作中的正误,为自己修改作文提供依据。对学生作文中存在的个别性问题宜采用面批的方法。通过与学生亲切交谈引导学生自己修改。

上一篇:论人大监督机制的完善下一篇:以喜欢为话题的小学生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