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语言教学经验总结
大班语言教学工作总结1
语言活动中学习材料的选取是第一关键——《耷拉耳朵的小兔》也是选材于幼儿画报,来源于幼儿中间。我用电脑放大情节,根据目标需要改编并制作了部分情节,色彩明快,动作表情明显,直接刺激幼儿的感官。一出示这样的图书孩子们立即有了兴趣,也营造了良好的阅读气氛。《耷拉耳朵的小兔》选材贴近幼儿的生活,每个孩子都有自尊心,并且大班孩子在交往中会出现被嘲笑时和生气时控制不了自我的情绪,他们在故事中会找到相同的感受,我想这样的选材有利于清楚地表达孩子的想法和感受,激发孩子的表现力。
有了适宜的材料以后,我感觉提问的技巧是展开幼儿想象力,引导幼儿观察,充分表达自我的第二个关键。每一个画面我都抓住了关键点去提问,每一幅图都让孩子学会怎样观察,“世界上有很多的兔子,有胖的、瘦的还有---但他们都有一对竖着的耳朵,看这只小兔有什么不一样的呢?”孩子们很快将注意力集中到所出示的小兔子身上,发现小兔的耳朵不一样。我觉得开放性的问题会让孩子们更仔细地观察、思考、再表达,所以每一幅图片我都不会给孩子直接地讲述,让孩子自我猜测下一个情节,“你们看小伙伴们见到这只个性的兔子会怎样说?”“它是怎样对待小兔子的?你是怎样看出来的?”“小兔子情绪是什么样的,你是怎样看出来的?”“小兔子十分难过一心想把耳朵竖起来,怎样办呢?你快来想一想。”教师最终再引导孩子简单地整理或巩固幼儿的回答,到达分享的目的,我也发现孩子们由只能续编结尾的潜力发展到猜测高潮以至于续编开始部分。《耷拉耳朵的小兔》使孩子们沉浸在续编的欢乐中。孩子们为帮小兔子把耳朵竖起来及怎样救小兔子想出了十余种办法,在这次创编中我没有把孩子想象的整个画面画出来,因为在以前的创编中这种方法虽然直观但耗费时光太长,使注意力差的孩子精神涣散,所以我用简单的图谱来表示,孩子们一看就明白是什么,如:用绳子帮忙,用曲线表示,请大象则画出他长长的鼻子,用老虎的尾巴则画一个粗粗的尾巴。对孩子来说我想这是一个肯定,既肯定了孩子们的想法又丰富了幼儿对续编想象的理解,他也记录了我们班不一样孩子们的语言表达及想象水平,为后面的绘画结尾及制作成完整的图书带给了依据。
在创编结尾小兔看病的过程中,孩子们猜测小兔肯定有病,这是医生的话需要教师点明中心“小兔没有病,世界上没有相同的两只耳朵。”,这种间接地讲道理,让孩子心理更容易理解,所以后面的讨论更结合了实际生活中的感受,“如果小朋友有了错你会怎样办?如果你遭到了嘲笑,你生气了怎样办?你遇到了小兔这样的困难怎样办?”那里融入社会性领域的问题,既发展了语言表达潜力,又解决了孩子们的情绪和心理问题。
大班语言教学工作总结2
春天来了,万物都有了性的变化,河里的冰融化了,柳树的叶子绿了,桃花儿红了,春天还是一个播种的季节,农民伯伯开始播种了。这些都吸引了幼儿的目光。结合当前春天的季节,我开展了本节活动《春天的秘密》。
活动目标要求幼儿感受春天的美丽,激发幼儿热爱春天的情感。能了解诗歌的资料,从而运用自我的已有经验来续编诗歌,学习用连贯的语言大胆讲述自我发现的春天的秘密。
活动前的准备工作做得很充分,教师有目的、有意识地拍了许多相关的照片,并在网上下载了很多的图片绘制图片供幼儿在教学过程中欣赏,帮忙他们理解诗歌的资料。教师将诗歌资料的图片一课件的形式一张一张展现给幼儿欣赏,让幼儿更快的理解了诗歌的资料,还为续编诗歌的环节做了铺垫。经过教师的充分准备,幼儿对春天的景象十分感兴趣,所以能大胆地对自我明白知识进行描述。整个活动过程中,孩子们的兴趣十分高,主动参与活动的进取性也很高。只是活动的时间把控不够好,但幼儿在最终的续编环节,表现得十分投入,师生间的互动效果十分好。
大班语言教学工作总结3
活动目标:
1。能感受散文中太阳“调皮”的表现。
2。体会散文的幽默、诙谐意味。
活动准备:
1。挂图。2。太阳头饰,红色圆形纸板若干(同幼儿脸大小),自制乌云图片一张(同脸大小)。
3。故事磁带。
4。活动前带领幼儿感受太阳升起、落山的方位变化。
活动过程:
1。欣赏图片。
——这些图片讲了些什么事情
——幼儿独自阅读幼儿活动材料,看后可小声讨论。
——你看到了什么
——太阳在干什么
——这个太阳和我们平时看到的太阳有什么不一样(帮忙幼儿理解:调皮)
2。欣赏散
——散文里讲了谁的事情
——听了散文后你心里有什么感觉
3。再次欣赏散文。
——散文的题目是什么为什么要说它是个调皮的太阳
——你有什么听不懂的地方吗
4。游戏:调皮的太阳。
——幼儿分成五组,在五个不一样的地方站好,分别扮演小朋友、庄稼、苹果、草莓、小朋友、雨点儿。
——跟着录音,幼儿与教师一齐游戏。教师扮太阳,跟着散文的情节发展,幼儿做相应的动作。
活动反思:
中班后期幼儿已经能够完全欣赏理解短小的散文诗的涵义和意境。在看到幼儿对欣赏活动充满兴趣的时候,我觉得,停留在让幼儿感受意境,创编几句还是不够的,还能够进行第二次欣赏教学活动,教幼儿朗读诗歌及再次创编。因为幼儿对诗歌已经产生兴趣了,他们爱听,想念,教师就能够在帮忙幼儿理解诗歌的基础上熟记诗歌资料,并学会有表情地朗诵,更是对散文诗意境的深入。同时,教学时,除了让幼儿说一说外,还能够启发模仿,并把幼儿模仿的诗句编成一篇散文诗。并可用身体动作表演,体验调皮的情绪。我想用不一样艺术形式的同构活动,会让幼儿在欣赏活动中多一份真切的感受。
大班语言教学工作总结4
《聪明的乌龟》是一个寓意很强,主角语言比较鲜明的故事。故事中用不一样的主角扮演来描述一件事,用鲜明的语言来烘托其中的寓意,教育孩子遇事要动脑筋,想办法。活动中,让小朋友按主角的特点模仿对话。
本次活动中,在叙述故事这一环节,教者没有用通俗易懂的方式讲述整个故事,这样孩子在听的过程中就没有完全理解故事资料,孩子的学习用心性不是很浓。如果去夸张的表现故事,用故事的情节去感染孩子,让孩子注意力集中以提高幼儿的学习用心性,可能效果会比较好。在第二次复述故事中教者只是看图复述,没有很好的引导孩子自我去看、去说,如果教师作为一个引导者来引导孩子去看图说话,充分的让孩子去“说、想、看、演”。本次活动的效果就应会更好些。
大班语言教学工作总结5
《慌慌张张的莎莎》的目标是经过故事让幼儿认识每一天早晨起床慌慌张张、做事丢三落四、上学迟到的莎莎,从中明白做事要有条理,就不会慌乱的道理。在实际生活中幼儿乱放物品的现象也屡见不鲜,经过故事引导幼儿养成做事认真、有条理的良好生活习惯是十分有效的。良好的生活行为习惯对孩子们来说不仅仅是小学阶段并且是一生都需要具有的。
在大班幼儿即将升入小学之际,为了使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尽快适应小学的生活,进行本次活动,旨在经过故事中反面人物的塑造,引导幼儿从中领悟正确的行为要求——做事有条理才能快又好。
首先结合图片讲述故事一遍,然后我经过提问让孩子先回答再讨论。在观察和认识时间时,幼儿说出是六点半,再讨论莎莎此时应当做什么,而莎莎又是怎样做的莎莎的书包应当什么时候整理等一些问题的呈现,幼儿儿能够清楚的表达出来。经过一系列的说理之后,再告诉幼儿故事的题目,因为前面有了很好的铺垫,还没等教师说,幼儿已经能够说出故事名称《慌慌张张的莎莎》。最终小结:每一天睡觉前应当把第二天需要的东西都整理好、准备好,需要的时候一找就能找到。
一、大班幼儿语言发展特点分析
幼儿对语言符号的学习是被动而不完整的过程。在语言交际环境中, 当幼儿有交往需要时, 他们才会去探索记忆中需要使用到的词汇或句子, 常识性地进行表述, 而这也是生活中常常听到幼儿说错话的原因。也由此可见, 当幼儿需要表达而又缺乏必要的词汇或语法时, 交往就可能被中断。因此, 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对促进幼儿的正常交流就显得尤为重要。
从大班幼儿语言发展来看, 首先大班幼儿的语言更具有个性特点。这在幼儿日常交往活动模仿语言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选择性和变通性就可见。应该说, 幼儿的模仿能力是超乎想象的, 他们甚至能说出看过一两次的动画片中的语言, 甚至会跟着学习, 但这个过程中大班幼儿又会创造性地使用所学到的语言。如, 幼儿接受了“如果”这一词汇后, 在生活中就会常常说“如果我怎么样?老师要怎么样?”等句子。其次, 大班幼儿在语言学习过程中还表现出了一定的综合能力。众所周知, 语言可按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 如表示水果一类的词语。幼儿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 不仅仅是学习语言的形式, 同时也在揣摩语言所表达的含义。当他们理解了某些语言所代表的含义后, 就会试着“以此类推”。如, 告诉他们香蕉、苹果是水果后, 他们就会问, “梨是水果吗?”其实, 这个过程就是幼儿在综合语言的过程。最后, 大班幼儿的语言发展还表现出了循序渐进的过程, 幼儿逐渐学会积累词汇。幼儿在一岁左右开始开口说话, 而此时只能简单地说出如“妈妈”一类的简单词汇, 随着年龄的增长和认知能力的发展, 大班幼儿开始更加独立地探索语言的应用并学着积累语言。这时幼儿在语言学习方面表现出较强的欲望, 表达能力逐渐发展, 如教师向幼儿讲述一个故事后, 幼儿就开始学着去重复, 甚至补充一些新的情节, 增加一些新的词汇。
二、影响大班幼儿语言发展的因素分析
掌握幼儿语言发展规律才能更好地实施教育, 但在幼儿语言发展过程中, 社会因素、成人的观念和对幼儿的态度都会成为影响幼儿语言发展的直接因素。因此, 正确分析这些影响因素, 发挥积极影响因素的作用, 减少不良因素对幼儿语言发展的影响对幼儿语言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就社会因素而言, 因幼儿生活于社会中, 他们的语言环境不同, 所受到的影响也就自然不同。如一个孩子从来没有见过大熊猫, 也没有听说过大熊猫, 他也就无法学会大熊猫这一词语, 如果一个孩子去过动物园, 见过大熊猫, 那么, 他对“大熊猫”这一词汇也就会有个更深刻的体会。同理, 一个在菜市场长大的孩子更多会受菜市场的环境所影响, 而一个在科学院长大的孩子自然会受科学家的影响。故而, 社会环境对孩子语言发展的影响是直接的。在日常生活中, 因成人在工作中更多的是使用书面语言进行表达, 而认为生活中的口语不太重要, 于是在对幼儿的教育中就更加关注书面语的培养忽视口语能力的培养, 这就自然让幼儿在语言学习过程中趋向于“书面化”, 口语能力较差。这还受我国教育体制所影响, 因我国教育所采用的是应试教育,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更多要通过书面语言来作答, 于是口语能力就不高。在幼儿的语言发展过程中, 家长或教师的态度对幼儿的语言发展起到了直接的影响作用。在教学中不难发现, 一些幼儿出现表达错误后, 如果遭到教师的批评, 幼儿便不再喜欢去尝试表达, 而如果教师能先鼓励, 然后再引导, 结果幼儿不断能正确面对自己的错误, 还会朝着积极的方向发展。在家庭教育中也一样, 有的幼儿因生活在较为开放的家庭中, 喜欢和家长交流, 有什么想法也喜欢表达出来, 而有的幼儿则生活在较为封闭的家庭中, 受家长的态度影响, 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也较差。
三、提高大班幼儿语言能力的策略分析
从对影响幼儿语言发展的因素探究中不难发现, 要提高大班幼儿的语言能力, 环境是关键因素。因此, 在大班幼儿语言教学中, 教师要积极为幼儿创设表达的语言环境, 要让幼儿多方面接触语言, 如, 教学中通过看电视、听广播、看图书、讲故事、对话、朗读等活动来引导幼儿认识各类语言, 在活动中学习并应用语言, 从而丰富幼儿的语言知识面, 提高其语言表达能力。根据大班幼儿喜欢展现自我的特点, 在语言教学中, 教师要尽量为幼儿创设表演的情境, 让幼儿在情境中学习语言的应用。尤其要将游戏和表演活动结合起来。因为此类活动不仅符合幼儿学习语言的特点, 还能帮助幼儿获得丰富的语言经验。如, 在学习动物词汇的过程中, 教师引导学生戴上有动物图标的帽子, 然后让不同的学生扮演不同的小动物, 在游戏中引导幼儿学习动物的名称, 结果发现, 幼儿对此类词语的掌握速度更快。同时, 在表演活动中, 幼儿参与活动, 在活动中要按照一定的规则进行, 于是, 活动中幼儿就会尝试用各种语言去表达自己想要做的事情, 语言得到更好的应用。
语言是思维的工具, 也是接受知识的知识的工具。在大班语言教育教学实践中, 教师要注重尊重幼儿的语言发展规律, 引导幼儿在活动中敢说、愿说、会说, 有针对性、科学合理地进行教学设计, 为幼儿创设自由表达、交流的语言环境, 促进幼儿语言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家芳.浅析幼儿园大班语言实践活动教学设计:以《秋的畅想》为例[J].教师:上, 2011 (4) .
[2]张璇.幼儿园大班语言教学活动的一些体会[J].考试周刊, 2012 (22) .
关键词:教学活动问题设计初探
幼儿园的语言教学活动中的问题设计是一种最直接的师幼互动活动,是提高教学效益的重要要素之一,有位学者说得好“发明千千万,起点在一问”可见在教学活动中,提问具有的重要意义。教师准确、恰当地提问能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是开发幼儿智力、观察能力思维能力等的有效途径。认真设计每一个提问,不仅能将教学活动逐步引向深入,而且有助于引发幼儿思考与学习的主动性。我们班的孩子喜欢挑战,好奇、好问,他们喜欢对所有问题作出反应和追问,因此,如何优化大班语言教学活动中的问题设计,激起幼儿的求知欲望是笔者一直期望的目标和追求的效果。根据从事幼教工作20多年的经验,和不断的探析,觉得问题设计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一、问题设计应具有灵活性
语言教育活动中应注意采用各种方式灵活地设计问题。如在《大象手帕》的活动中,有这样一个环节:大象先生的手帕被风吹落掉进了河里,小青蛙捞起并玩耍,大象先生告诉小青蛙这是它的手帕,并要小青蛙还给它。当我问大象先生是用什么样的语气和小青蛙说话时,有的孩子说是“高兴的”、有的说是“生气的”等,但是没有人想到应该用请求的语气。我请小朋友们表演了高兴的语气是怎么样的,会产生什么样的结果,孩子虽然觉得这两种语气不是特别合适,但他们还是没想到要获得别人的帮助,应该作出请求。后来,我在设计这个问题时就换了一种方式问:如果别人捡到了我们丢失的东西,我们是应该用高兴的语气、生气的语气,还是应该用请求的语气,让别人还给我们呢?孩子们经过慎重比较,认为请求的语气更合适。
再如在欣赏诗歌《春风》时,我提出问题春风吹来了,我们周围的环境发生了什么变化时,课堂陷入了静默状态,我赶紧换了一种提问方式,把问题具体化、缩小化,问:“春天到了柳树有什么变化?”“桃树,小草有什么变化?”“小朋友的穿着打扮有什么不一样了?”……这下,教室里马上活跃起来了,大家说出了许多春天的变化。把一个难度较大的问题分为若干个小问题,由浅入深逐步追问,有利于幼儿了解问题的构成,找到最终答案。所以,我们教师的问题不要绊住自己,而要灵活地变换方式,让幼儿更快地理解提问的意图,从而延续对话的进行。
二、问题的设计要具有启发性
启发式的问题能开启幼儿的心智,使幼儿乐学、好学,并能引导幼儿的思维步步深入,教师若将问题置于一种情景中,逐步引导幼儿由直观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如《小蝌蚪找妈妈》这个故事中,我以往在教学时常常设计成这样几个问题:“小蝌蚪分别问了哪些动物?”“它们是怎么说的?”“小蝌蚪为什么没有找到妈妈?”,这学期我把这些问题综合成“小蝌蚪为什么问了那么多动物都没找到妈妈呢?”其他问题答案都隐含着对事物局部与整体之间关系的理解,等孩子们回答了,我再追问,“为什么?”“你从什么地方知道的”,“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结果呢?”这样就启发幼儿不断地思考,而不是单一地问:“它遇到了谁?”
再如在执教《盲人摸象》这一文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五位盲人各自摸的大象是怎样的?”幼儿按照故事的内容回答后,我又提问:“你认为他们谁说得对?为什么?”幼儿说:“都不对”,在这里我有意设计了一个错误问题,我说:“四位盲人都说对了,不信,你们来摸一摸!”接着幼儿带着问题触摸大象的模型,由于幼儿迫切想知道自己的判断是对还是错,听课注意力非常集中,通过触摸,我又问:“为什么不对?”话音刚落,幼儿就展开了激烈的争论,并得出了比较客观的道理:“看问题要全面,看到他的全部,不要只看他的一点及部分”。整个设计民主、和谐,启发了幼儿的思维。
三、问题的设计要有双向性
常言说:一个巴掌拍不响,问题的设计也是如此。如果只有老师的问,没有孩子的疑问,也不能很好地启迪孩子的思维。因此,在教学中,应引导孩子自己提出问题,这样的互问互答,才能使其语言流畅思维深刻。看图讲述就是让孩子自己提出问题,老师在设计看图讲述活动时把问题留给了孩子们,老师可引导孩子思考,你们觉得这个问题应该怎么回答?我再讲一遍,你们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可以举手问我,看谁能把老师问住了。又如在大班语言《爸爸、妈妈和我》这一诗歌中,我首先出示一幅挂图,问:孩子们,你们看到了什么?孩子们七嘴八舌的说开了,有的孩子就问我:“老师:为什么把爸爸说成是大树?把妈妈说成是雨露呢?”这些都是孩子们通过思考,给老师出的问题。这种师生之间相互合作地开展讲述,问答活动常常会给幼儿带来积极愉快的情绪,可以满足幼儿的心理需求,有利于帮助教师针对幼儿关心的热点问题进行教学,同时也培养了幼儿好问、好学的良好习惯。
四、问题的设计要具有开放性
开放性的问题与传统的问题有着很大的区别,传统的提问往往是一个问题一种答案,侧重于知识的传授,而开放性的问题可以有多种答案,注重的是对幼儿创造思维能力的培养,教师应当多设计一些思维指向的开放性的问题,如“如果……,那么……你认为接下来会发生什么变化?”“这幅图讲了些什么?”设计这样的问题时,幼儿可以从人物动作、表情、语言、心理及背景角度进行观察和讲述,由于这样的问题没有统一的答案,幼儿不但要理解故事,而且要将理解的内容用语言表达出来,因此有利于幼儿积极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例如“假如你是一颗小水滴,你要到哪儿去?你要做什么呢?”有的孩子就回答:“我要游向大海”“我要到没有水的地方”“我要送给要水的小草”……又如大班的语言活动《冬天》,在设计问题时是“能用什么方法让自己暖和起来?”刚开始,幼儿想最多的是穿棉衣,戴棉帽,围围巾,戴手套……当教师提示幼儿:“想想自己在晨间锻炼时用什么办法使自己热起来时?”幼儿的思维立刻活跃起来了“拍皮球”“跳绳”“跑步”……还有的幼儿说:“开空调也可暖和”,这样的开放性问题,激励幼儿联想,从不同方向,不同角度,不同途径探索问题多种可能,找出不同答案,促进幼儿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总之,教师在教学活动问题的设计上,要不断地更新提问意识、优化提问质量,使之在教育活动中真正起到事办功倍的效果,使每一个问题,都能激发幼儿的创新思维,促使每位幼儿在智力、能力、情感、个性上得到全面可持续性发展。
儿童的语言是在个体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尤其是在与成人的语言交流中获得和发展的。谈话活动是向幼儿进行语言教育的一种特殊方式,是帮助幼儿在一定范围内运用语言与他人交流的活动,并具有独特的促进幼儿语言发展的功能。上学期,针对园所在教学实际工作中出现的幼儿在一日生活中不能积极、主动地表达自己的想法、愿望,与人大胆交流;倾听、理解、表达能力亟待提高等问题,我们确定了“通过谈话活动,提高幼儿在一日生活中的语言表达能力”的专题研究课题。
根据幼儿在语言活动中的表现和教师指导语言活动时所表现出的不适宜观念、行为,制定了专题具体目标,即:1、使教师从主观上牢固树立起幼儿语言发展是至关重要的,是其它能力发展的基础,打好语言基础,使幼儿终身受益的思想。2、教师掌握听幼儿讲话、启发幼儿讲话、调动幼儿讲话、教会幼儿讲话的技能。3、通过一系列的谈话活动,使幼儿大胆、准确表达自己的想法、意愿,形成运用语言交往的积极态度和良好习惯,倾听、理解、表达能力得到提高。为了实现以上目标,我们做了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谈话活动的准备
(一)从教师观念转变、技能提高上入手,组织教师认真、深入地学习《规程》和《纲要》,领会其内涵及精神实质,并为教师提供幼教杂志中有关幼儿语言发展重要性的论述、新的教育观念体现和如何更好地组织幼儿语言活动的文章,使教师深刻理解、感受幼儿语言发展与教师语言教育的影响之间关系和语言发展在幼儿时期的重要作用。
(二)引导教师在学习理论和联系实际过程中了解、关注幼儿的学习特点,并结合本班幼儿实际进行探寻。通过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使教师认识并感受到了幼儿的学习特点,即:
1、幼儿的学习是与他们的兴趣和需求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2、幼儿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的。
3、幼儿的语言发展与其情感、经验、思维、社会交往能力等方面的发展密切相关。
4、幼儿在发展水平、能力等方面存在个体差异。幼儿的这些特点决定,他们参与各种活动都会受到兴趣和需求的直接影响,幼儿只有对感兴趣或感到好奇和有需求的活动,才会以极大的热情积极主动地去探索、去认识。幼儿在语言方面的学习也应通过用幼儿感兴趣的方式,让幼儿体验到倾听、理解、表达的乐趣。要针对幼儿具体、形象思维的特点,启发幼儿在与人和物的相互作用中,运用语言把直接经验和对现实的直接感受、体验表达出来。还要通过各领域的相互渗透教育,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扩宽幼儿的视野,提供促进语言发展的条件,承认并尊重幼儿的个体差异,因人施教,使每一个幼儿在语言方面的发展都获得满足和成功。对以上幼儿学习特点的了解和关注,给我们制定谈话活动课题研究计划提供了理论依据。
(三)促使教师通过业务学习、自学以及日常的语言教学活动等形式积累所有与语言教学有关,特别是谈话活动内容的资料,有如下几类:学习心得、学习笔记、文章剪辑、图片制作,这些工作为组织谈话活动做了充分的思想、物质准备。教师们在园所材料不足、资金紧张的情况下,想出各种办法、通过多种渠道进行资料收集。有的教师利用业余时间到书店、图书馆购买书籍或查到资料及时记录;有的教师通过网络查询获取资料;还有的教师通过观摩、座谈、交流进行笔记整理等,这些资料的积累,为教师组织语言活动奠定了基础。学期末,我们还对老师的积累情况进行了评比,并收集整理成了园所的语言教学资料,收到较好的效果。
二、谈话活动组织过程
(一)学期初,根据教师对幼儿语言发展水平情况的测评和对幼儿年龄特点、学习特点及班级实际情况的掌握,制定有针对性和具体可行的谈话活动计划,依据
计划要求各班早晚班老师每天与幼儿交流、谈话的时间至少在十分钟以上,为幼儿提供用语言表达想法、意愿的空间、时间。在每天的谈话活动中,围绕幼儿感兴趣的话题,教师适时引导、鼓励每个幼儿大胆表达、讲话,专业以制度方式加强指导、检查,并在日常深入班级的过程中,通过与幼儿的交谈考察幼儿的语言发展情况。
(二)我们指导教师注重幼儿词汇的丰富和生活经验的积累。平时教师们把对幼儿词汇和好听优美的语句的丰富渗透在一日生活各环节,并让幼儿在明确意义的基础上加以记忆;为积累生活经验和谈话活动素材,我们带幼儿参观水族馆、去翻斗乐游戏、到朝来农艺园采摘,体验收获的快乐、观看天安门广场升旗仪式,让幼儿感受生活带来的乐趣,使幼儿能用已有的经验与教师同伴交流,谈话活动内容充实。
(三)我们还采取了抓试点班带全体的措施,以中一班为基地,有计划、有目的、有层次地开展教师与幼儿的系列谈话活动。我们指导教师从培养幼儿对谈话活动的兴趣入手,根据幼儿思维的具体形象性和直观性,运用鲜艳、能给幼儿良好视觉感受的教具吸引幼儿,又以幼儿喜闻乐见的游戏形式引导幼儿参与到谈话活动当中,还要针对班级幼儿对谈话活动的不同表现,为幼儿创设良好的精神环境,教师平等对待每一位幼儿,认真倾听每一位幼儿的表达,使每一位幼儿在温暖、安全、轻松的氛围中,没有压力、情绪积极,树立自信心,有勇气大胆表现,有话想说,有话敢说。教师还充分利用一日生活各环节,选择幼儿感兴趣、贴近幼儿生活的话题,鼓励幼儿与教师、同伴交流,从开始的随意说逐渐发展到围绕幼儿喜欢的主题说,如:快乐的节日、高兴的一件事、我喜欢的动物、我的家、为我们工作的人、今天的天气、想办法、怎么办等等,使幼儿的语言表达真正做到了想说、敢说、会说。一个学期下来,幼儿的表现欲望强烈,多数幼儿在谈话过程中争先恐后,似乎有说不完的话,从中看到了谈话活动组织的效果,幼儿整体的语言表达能力得到提高。
(四)为了使谈话活动的组织能更好地激发幼儿兴趣,积极配合,我们还请到崇文区安乐幼儿园业务园长及骨干教师来园,从什么是谈话、谈话有几种形式到如何组织谈话活动及谈话过程中注意的问题等几方面进行交流,使教师们有了基本的谈话活动组织思路。骨干教师把她们组织谈话活动的实例,从目标的确立、谈话的准备到活动的过程及活动后的效果都进行了详细的分析、介绍。这些实践中得来的宝贵经验,对教师实际组织谈话活动起到了指导、帮助的作用。
(五)我们针对谈话活动的一些经验、体会按季总结,并对组织谈话活动有成效的班级,特别是试点班教师进行观摩,如中一班芦瑾老师组织的谈话活动“我喜爱的小动物”,就能够看到幼儿语言表达能力在原有水平上的提高。
三、经验的积累
学期末,我们通过对幼儿语言发展水平的测评及各班谈话活动组织的教育经验和思路的总结,找到了一些有针对幼儿年龄特点和学习特点组织谈话活动的方法。例:以游戏为主要方式,贯穿在众多的谈话活动中,让幼儿在游戏中通过模仿、扮演角色、对话等学习有意识倾听,并把谈话活动贯穿于一日生活多个环节的方法,锻炼幼儿倾听、表达能力,比较来说,这种方法适合小班;围绕一定主题谈话,层层深入,锻炼幼儿语言表达的连贯、清楚,这种方法适合中大班;还可为幼儿创设语言交谈环境,让幼儿在情境中交谈,用适合角色的语言交谈,用轮流方式交谈等。
大班语言科总结
回顾这学期工作中的点点滴滴,收获也不少。为了能更好的总结本学期的教学工作,从中吸取教训,为今后的教学工作提供依据。为了使幼儿的语言发展得更好,我在本学期中通过学讲话,学儿歌,讲故事等各种形式发展幼儿的语言能力,并培养幼儿的发音清楚、正确、学习说普通话。进一步丰富幼儿词汇,发展幼儿思维和口头语言的表达能力。这一学期我从班级的实际出发鼓励幼儿自立、自理,使幼儿在活动中愉快、自主地接受新的知识,从不同的角度促进幼儿的发展。本学期来,我根据<幼儿教育纲要>的教学目标,随幼儿的年龄特点,作出结论如下几点:
一、养成教育方面,结合语言教学的特点,主要进行了热爱祖国灿烂文化的教育,并培养幼儿的倾听能力和表达能力,使他们能够安静地倾听,理解他人谈话的内容,并能用恰当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情感与同伴分享感受,乐意与人交谈,讲话有礼貌。我会将教学活动、游戏活动和日常生活、语言角联系起来,多方面、多角度的进行培养他们在学习时要认真,一丝不苟的学习习惯。
二、要求幼儿继续学说普通话,在所活动中和老师或跟小朋友交谈,都强调幼儿用普通话进行交谈,加强注意幼儿交谈时发音和语调的正确,发现语音错误,立刻改正读音。
三、继续丰富词汇,让他们掌握运用更多的名词动词形容词,数
量词、代词,学会使用常用副词如现在,还,非常等)和连接词(和,跟,同等)能理解词义。要求幼儿在日常生活中的灵活运用。
四、让幼儿能集中注意力,耐心地倾听别人讲话。不打断别人的话。乐意与同伴交流,能大方地在集体面前说话能说学普通话,较连贯地表达自己的意思,在平时老师和几个小朋友谈话时,应该用轮流的方式谈话,不抢着讲,不乱插嘴,这样提高幼儿语言交往能力。
五、要求幼儿养成先仔细观察图片,后表达讲述的习惯,我逐步引导幼儿理解图片和情景中展示的事件顺序。要求个别幼儿能主动地在集体面前讲述,声音响亮句式完整。其他幼儿能积极倾听别人的讲述内容,发现异同,并从中学习好的讲述方法。
六、我在上课时,采用游戏法的形式教学,幼儿之间发展朗诵诗歌比赛和讲故事,并根据幼儿的表情,发音语调,动作表演让幼儿学会主人、别人的讲述。
本学期来,我以活动游戏的形式来帮助幼儿学习语言,在生动活泼的操作实践中动脑、动嘴、动手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的能力。在此,由于我的教学方法是有限的,平时,我有时说话的语气不够生动,还有存在其它不足问题,有待于我以后慢慢累积经验,把我的教学方法有所改进提高。
一、教学总目标:
1、能集中注意力,耐心地倾听别人说话;
2、听话、说话时用目光注视对方,不随意打断别人的话;
3、主动用语言与同伴交流,大方自如地在集体同学前说话;
4、能用普通话较连贯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愿望;
5、能用连贯的语言围绕主题谈话,不跑题;
6、在讨论问题时学习轮流说话,不抢话题;
7、继续学习交往语言,提高语言交往能力;
8、能用丰富的词汇,句式完整地讲述印象深刻的事情;学习在观察理解图片、情景后,有完整、顺序地讲述图片和情景的内容;
9、根据需要调节自己讲述的情感、音量和语速;
10、学习运用方位词,副词、介词和形容词并造句;
11、喜欢欣赏不同形式的文学作品,学习正确的阅读方法,并感受文学作品的语言美;学会积累优美片段;
12、丰富想像,学习创编儿歌,续编故事;
13、懂得爱护图书,并按一定规则整理图书;
14、仔细观察图书画面的人物细节,基本理解图书的内容;
15、练习有表情、完整地朗诵儿歌、散文及讲述故事。
二、《听读识字》教学目标:
1、练习传、收书,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2、学习正确的翻书和端书,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3、能有声有色地进行朗读,认识文章中一些简单的字词。
4、正确的握笔写字姿势,能按要求规范写字,并保证作业干净整洁
三、看图讲述教学目标:
1、学会观察单幅和多幅图片,理解图片中内容。
2、学习用完整、连贯地语言描述图中的内容。
3、能认真听老师的提问,并能围绕提问回答问题
四、汉语拼音教学目标
1、正确发音
2、能分清声母、韵母和整体认读音节
3、能拼读句子,并给汉字注音
五、扩展内容
1、学写小作文
一、通过绘本教学培养大班幼儿自主阅读能力
3~8岁期间是人的基本阅读能力形成的关键期, 这个关键期正是孩子在幼儿园的学习期, 幼儿园老师在此期间非常有必要帮助孩子们建立一定的自主阅读意识和能力。 但是阅读是一种个体行为, 对孩子早期阅读的教育不是一学就会的知识学习, 而是一种习惯培养、意识形成和能力提高的过程, 同时指导幼儿自主阅读不是“早期识字”, 教孩子认字, 给孩子一本书让他自己去看, 区别于看图讲述中教师的引导和示范, 这个过程需要教师长期合理的帮助和指导, 所以平时绘本教学中, 主要采取自由阅读到集体教学再到自由阅读的模式, 培养幼儿自主阅读策略。
二、通过绘本教学培养大班幼儿的想象能力
想象力是人类创新的源泉, 孩子阅读的基础就是想象力, 能够用想象力描绘出眼睛看不到的故事, 才是真正学会阅读, 阅读是培养孩子想象力的最好途径。 因此绘本阅读教学中, 教师要重视孩子想象能力的培养。 同时引导幼儿欣赏画面, 利用图画内容的不确定性和可拓展性, 启发孩子想象和感受隐藏在图画后面的故事, 从而深化对绘本故事的感悟。 但是, 并不是每一幅画面都可以展开细致地观察和理解。 充满想象力是大班孩子的天性, 他们接触周围事物时, 求知欲和好奇心会使大脑产生许多新鲜、特殊的想法。 幼儿有时活在现实经验世界中, 同时活在幻想世界中。 借助幻想, 幼儿体会现实世界;通过现实生活, 幼儿验证幻想, 就在这现实世界和幻想世界的相互作用中, 幼儿获得影响, 提升认识。 因此, 教师要充分发挥每个孩子的想象力与灵性, 注重孩子之间的相互交流与启示, 尽可能使内容丰富多彩和有个性。
三、通过绘本教学培养大班幼儿的创新能力
由于大班幼儿年龄特点的局限, 其实他们对阅读材料的感知理解还是比较低层次的, 因此, 绘本阅读过程中依然离不开老师的指导, 但指导不等于代替, 引导不等于灌输。 为此, 我们在与幼儿一起阅读绘本时, 可以与幼儿讨论画面的内容, 并设计一些启发式提问, 如狐狸想了什么办法玩球? 后来怎样了呢? 如果你遇到这种情况, 你会怎么办等, 让幼儿自己进行探索、想象、讲述、表达。 绘本阅读中, 关心爱护每一个幼儿, 仔细倾听、善于倾听, 及时抓住幼儿思维的闪光点, 及时进行肯定、赞赏、激励、鼓励、奖励, 才能让幼儿在绘本阅读中的主动性、创造性得到培养。
四、通过绘本教学培养大班幼儿明锐细致的观察能力
观察能力是幼儿的重要智力结构。 观察是一种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比较持久的知觉。 观察包含着理解、记忆与思维的先导, 是想象、创造的源泉, 对幼儿智力的发展十分重要。 绘本教学活动中我们要选择幼儿容易理解的绘本, 尝试多途径引导幼儿观察, 使他们从小养成认真观察事物的习惯, 提高观察能力, 有效促进幼儿思维能力发展。 对于大班幼儿来说, 观察是其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 在对阅读读本的观察中, 主要的、基本的因素是知觉, 即与外部世界的直接联系, 使幼儿看到的画面能直接反映到他的意识里。 也就是说, 要使幼儿看到读本中的信息时能注意觉察它们独有的特征。 幼儿通过绘本阅读活动多观察、勤思考, 观察时能做到眼亮心明, 看清看懂。这样, 不仅有意外收获, 有利于大班幼儿提升经验, 对其终身学习生活也大有裨益。
五、通过绘本阅读培养大班幼儿的交往能力
实践证明, 大班幼儿的人际交往能力包括以下方面:能够安静地听别人讲话, 理解、安慰和关心别人, 喜欢和小伙伴玩耍等。 所以孩子的交往能力需要我们耐心培养。 绘本教学中, 可以利用图文并茂的方式, 让幼儿运用它们。
绘本是如此丰富多彩, 像一列开往梦想之都的火车, 在这列火车上, 即便是有极少生活经验的孩子都能在其中得到不同方面的满足, 获得更多认知, 让生活充满色彩, 让生活无限可能。 绘本的世界是有趣的、快乐的, 愿更多孩子能深受影响, 愿每个孩子的世界都如绘本世界般多姿多彩。
摘要:绘本, 英文为“picture books”, 在日本译为“绘本”, 直译为“图画书”。绘本以其独特的图画和文字符号吸引着幼儿和成人。虽然学龄前幼儿不识字, 但是通过成人的阅读与教学, 幼儿能感觉到绘本文字的浅易性、幽默性, 并且能声情并茂地表演。
关键词:大班幼儿,绘本教学,能力培养
参考文献
[1]《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 (试行) 》.东北教育出版, 2002年9月.
[2]吴放.《培养孩子的早期阅读能力》.山东幼儿教育出版社.
[3]牟群英.《幼儿早期阅读教育的实践和探索》.教育科学出版, 2003年版.
关键词: 程序设计 计算机语言 教学经验 教学思考
“计算机语言”课程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学生会在不同的学年接触和学习不同的计算机语言,比如:C语言、汇编语言、Java等,如何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程序设计语言?作者在长期“计算机语言”课程教学过程中经过一些思考,摸索出一些经验,在教学活动中受到学生的欢迎,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计算机语言”课程教学的现状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及相关专业是全国高等学校开设最多的一个专业,据不完全统计,全国80%以上的普通本科大学都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或相关专业。“计算机语言”是这个专业学生必须学习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
同时,几乎所有大学理工类专业的学生在大学一年级下学期都要开设“计算机语言”课程,只是不同的大学选择的是不同的计算机语言,其中大多数大学为非计算机专业的理工科学生开设“计算机语言”是C语言。
也就是说,“计算机语言”不仅是计算机专业学生要学习的语言,而且是所有理工类专业学生都要学习的知识。
目前,“计算机程序设计语言”课程教学现状不理想。这有几个方面的原因。
1.老师的因素
首先,有一部分年轻老师对“计算机语言”的理解不够透彻,自己也只是读大学时学过这种语言,从未使用这种语言做相关实际应用项目的开发,导致对所教内容只是一种肤浅的认识,满足于逐条讲计算机语句(或指令)、语法,对照书上的例题讲程序设计,用一种应试的方式,通过大量习题教学生如何通过国家计算机等级考试。这种情况,比较普遍存在于非计算机专业的理工类学生的“计算机语言”教学中。
其次,有些老师忽视对学生编程综合能力的培养。计算机程序设计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只懂理论、会做习题是不行的,需要有较强的动手能力。虽然我们也有相关的上机实验课程,但这些实验课程都是针对某个知识点设计的,而不是一个实际应用的案例或项目。也就是说我们的教学更多的侧重基本概念的理解而忽视综合应用训练,强调局部知识而忽视整体把握。在大学里,我们经常会看到这样的现象:有些学生“计算机语言”课程考试成绩很好,但要真的动手编写一个实际应用程序往往不知如何动手。这就表明,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差,只能编写几个简单的书本上的例题程序,不能用计算机程序设计解决具体项目中相关应用问题。
2.学生的因素
教育的最高境界是“因材施教”,所以要搞好“计算机语言”教学,就必须了解学生。
首先,不同学生刚入校时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是不同的。“计算机语言”课程一般都是在大学一年级的下学期,新入校的大学生对计算机的了解处于不同层次,不同学生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差异性很大。有些来自城市里的学生已经十分熟悉计算机的基本操作,有些甚至学习过基本的计算机编程,但来自农村或偏远地区的部分学生连电脑都没有接触过。这个问题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充分认识,针对不同计算机水平的学生采取相应教学方式。
第二,大多数新入校的学生还是沿袭高中时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把所有课程学习都表现为做题,认为只要多做题、能做题就是学习好。他们第一次接触到“计算机语言”这样实践性和应用性极强的课程,只靠做题是不能解决问题,必须大量上机实践。所以,许多学生反映书上例题都能看懂,实验程序也能调试成功,但就是不会自己编程。
第三,还有相当一部分新入校的大学生不懂得大学学习和中学学习的最大差异是:必须学会自学。某种意义上讲,大学老师教的是方法,具体练习是需要学生课后安排和实施,老师讲的一节课的内容,需要几节课时间练习和消化。许多学生还指望大学老师也像中学老师一样每天给你讲习题课,带大家晚自习,如果不这样,许多学生就不会学习了。
二、教学经验与思考
根据目前“计算机语言”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笔者针对大学生的具体情况,在计算机程序设计语言课程的教学上做了些探索,取得了一些经验。
1.建立整体概念
大学开设“计算机语言”课程的目标是要求学生学习完成后,能使用所学计算机语言开发出相应计算机应用软件。所以讲第一次课时,我首先会给学生展示用这种语言开发的应用软件实例。同时告诉学生:我们接下来学习的一个个语句(或指令)及相关语法都是为了开发出一个个实际应用软件,而不是像中学学习数学、物理,重点在做题。
为了让学生能够理解,我通俗地把计算机程序设计语言的学习和学习汉语言的过程做一个对比,计算机中的一个个语句(或指令)、语法好像中小学学习语文课程中学习字、词、句语法一样,最终目的是在需要的时候写出一篇有思想和文采的文章,计算机语言的学习和生活中的语言学习的基本道理是相通的,只不过计算机语言的学习目的是开发相应的计算机应用软件。
这样做的目的是解决学生为什么学计算机语言?学习计算机语言有什么用?如何学习计算机语言的问题。
2.任务驱动法教学
“计算机语言”课程教学一般模式都是:先讲这种计算机语言的语句(指令)、语法,然后讲程序设计。按照这种模式,许多学生在学习语句、语法的过程中会觉得枯燥和没意思,把最初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在一条条语句(指令)的讲解过程中消磨掉了。
我的经验是:打破这种教学模式,尽快让学生进入程序设计的学习。因为学习程序设计有挑战性,会激发出学生的学习激情,当学生通过语句学习能编写出有趣的程序时,学生的好奇心和成就感会得到极大满足,从而跟着老师的思路主动学习。
这种用程序实例驱动的教学方法具体做法是:精心选择一个个程序实例,由易到难,开始结合每个程序中要用到的相关语句(指令)、语法做一个讲解,讲完后立刻进入程序设计,这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会大大增强。
3.强调学习方法
在讲授“计算机语言”课程的过程中,一定要强调学习方法。许多学生不懂得不同的学科学习方法是不一样的。像计算机程序设计这样的课程,光靠在纸上做练习题是没有太大作用的,关键是要上机练习,熟悉算法,通过掌握基本算法,开发出计算机应用软件。
所以我在教学过程中首先强调要多读别人编写的比较优秀的“源程序”,看看人家是怎么巧妙利用语句(指令)实现算法编写的。我告诉学生:同样一个程序设计的应用问题,不同的人编写方法和使用的语句(指令)是不一样的。通过多读人家编写的程序,可以拓展自己的思路,熟悉常见的计算机算法。
同时,一定要学会画流程图。在这个方面,许多老师是不够重视的。流程图其实就是解决问题的算法和思路。一个程序设计问题,如果你画出了流程图,这个问题其实也就解决了。许多学生在要编写一个计算机程序时,往往总是拿起笔就写语句(指令),而不是先把自己的思路和算法先画出流程图,再写程序,没有真正掌握计算机程序设计方法,这也就是许多学生害怕编写程序的原因。
学生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就是:书上的语句、语法、例题都能看懂,就是不会编。原因就是算法不熟悉和不会根据问题画出相应的流程图。
三、结语
“计算机语言”课程教学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如何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安排教学内容?如何搞好课堂教学设计?如何使用多媒体教学?搞好“计算机语言”的教学,需要不断探索和实践,笔者在长期的教学过程做了一些思考和探索,获得了一些经验,在这里抛砖引玉,希望得到同行和专家的批评指正,使得大学“计算机语言”教学不断有新的教学成果,提高教学质量,使得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兴趣不断提高,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李军莉.大学计算机语言教学方法的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4(1):54-55.
[2]邵玉祥.案例教学_项目教学法_在计算机语言教学中的互补应用[J].高教论坛,2012(2):21-23.
[3]郭忠兴.案例教学过程优化研究.教学技能[M].中国大学教学,2010(1):59-61.
最主要的是我觉得我存在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心态问题,我现在觉得我这次上课的心态很不好,有一些紧张,一些着急。我在试教的时候,设计的问题不够好,太开放了,孩子们有一些回答不出来,我心里就不是很有底,后来我的师傅很负责的帮我把教案重新调整了一下,教案设计很很好。但又由于时间的原因,我没有再一次试教,当我正式上课的时候,我心里也还是有些着急,有些紧张,我就很着急的自己在讲,没有给孩子们机会,很多图片都是很清楚的,应该引导孩子们自己去观察,去探索,可能由于我生怕孩子回答不出来,就让他们说了一会,就把答案直接告诉他们了,这样的方式是很不应该的,显得很高控,我们现在的幼儿教育,应该是以幼儿为主体的,应该让孩子们在一个快乐的环境里,不知不觉的学到本领。我应该相信孩子们的能力,相信他们是能够自己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述的,能够从图片中观察出来的。教案里面的一些问题,还有设计的情景表演,我也给忘记了。这样时间就过去的更快了,我的课就很快上好了。
另一方面,从设计意图上看,我设计的意图是《一半先生和一半太太》这个故事选自大班建构教材“走进小学”的主题,幽默、风趣的笔词阐述一半先生、一半太太,做事情只做一半,却互相责怪。语言丰富,情节有趣,易于大班幼儿理解,同时具有一定的教育意义,能让孩子在倾听、观察、表达,领悟持之以恒的必要性,从而为进去小学做好充分的准备。其中很明确的有能让孩子在倾听、观察、表达,领悟持之以恒的必要性,从而为进去小学做好充分的准备。另外,我设计的目标里有通过倾听、观察、表达等途径阅读故事,了解故事内容和我设计的重点也是倾听、观察、表达故事内容,体验故事有趣情节。那么我就更应该把侧重点放在让孩子倾听、观察、表达这一方面上了。而我的这堂课在这个方面肯定是不足的。
最后,还有一方面我觉得也是做的不足的,就是对幼儿的回应方面,有很多问题孩子回答的很好,但我没有及时进行肯定,如表扬等等。课堂中的表扬能够活跃课堂的气氛,调动孩子的积极性,是课堂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另外孩子的一些回答没有回答在点子上,我也应该及时给予提升。
大班语言活动1
活动目的:
1.使幼儿知道月亮时圆时缺,引起幼儿观察月亮的兴趣。
2.学习词:量、衣裳、可惜。
活动准备:
月亮不同时期的图片 实物投影仪
活动过程:
1.提问引起幼儿兴趣:在晴朗的晚上,天上回看见什么呢?(月亮、星星)月亮是什么形状的?
2.教:月亮姑娘她很爱美,一直都想穿上美丽的衣裳,可是怎么也没办法,小朋友想不想知道是怎么回事呢?
3.教师讲述故事《月亮姑娘做衣裳》,边讲边出示图片。
4.在讲完以后,请小朋友想一想,为什么月亮姑娘的衣服一直都穿不上呢?(因为月亮每天都在变化,所以穿不上)
5.复述故事,听完以后讨论:小朋友有什么方法可以让月亮姑娘穿上美丽的衣裳呢?请小朋友开动脑筋想办法。
6.活动延伸:可以给小朋友讲一讲月亮为什么会有阴晴圆缺,太阳地球和月亮的关系又是什么样子的。(月亮其实是地球的一颗卫星,它围绕地球旋转,白天看不见它,因为太阳太亮了,晚上看不到太阳的时候才会看见它,它反射的是太阳光,有的时候地球的影子遮住了太阳光,所以我们看到的月亮时圆时缺。)
大班语言活动2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水娃娃漫游记》,知道水的不同存在状态。
2、会用自己的方式记录水娃娃漫游时变化的顺序。
活动准备:
1、冰块、纸杯、笔、纸。
2、材料操作包《水娃娃漫游记》人手一份。
3、童易软件--天气与自然想象一--小水滴旅行记
活动过程:
一、听故事《水娃娃漫游记》
1、教师介绍故事名称(见P.60)。谈论:什么是漫游?
2、安静地听教师朗诵故事(见操作材料包“水娃娃漫游”),边听边想:水娃娃去哪里漫游了,并用自己的方式记录下来。
3、教师轻声重复故事以提示幼儿,注意不打扰已有想法的幼儿。
二、介绍、谈论
1、幼儿介绍自己的记录:水娃娃去哪里漫游了。
2、比较各自采用的不同的记录方式。
3、将一些片段的记录按照水娃娃漫游的顺序加以排列。
4、谈论:水娃娃的漫游经过哪些地方?水娃娃把自己变成哪几种模样?水娃娃为什么会不断地改变自己的模样?
三、水的小游戏
1、瀑布(几个纸杯倒放摞高,把水从顶部倒下,形成“瀑布”)。
2、喷泉(在盛满水的纸杯的不同高度戳洞,水从洞里溢出,形成“喷泉”)。
3、玩冰块。
4、说说自己在游戏中的有趣发现。
活动延伸:
将以上游戏内容放在区域活动中,给予幼儿充分的时间和空间玩,让他们在玩中不断获得新的发现。
大班语言活动3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感受散文中对大自然四季景色的描绘,体会散文的语言美、意境美。
2.通过多通道感受的方式进一步激发幼儿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提高其语言表达能力。
作品选择与活动准备
文学作品:散文《春天来了》、《秋天的雨》、《第一场雪》,古诗《小池》等。
音乐作品:选择描绘四季景象的轻音乐曲《春》、《夏》、《秋》、《冬》和《四季》。
美术作品:选择希斯金的油画《林边的花》(表现春天的景色)和《橡树·傍晚》(表现夏季的景色),列维坦的油画《秋》(表现秋日的景色)和《三月》(表现冬日的景色)。
设计思路与活动建议
在“我爱大自然”这一单元的前几次活动中,孩子们欣赏了二幅幅描绘大自然美好风光的世界名画。孩子们的感受是细腻的、真切的,但他们往往无法将内心的感受用恰当的语言表达出来,有时会出现“太美了”或“我感到很高兴”等比较笼统的泛泛之词。于是课题组通过讨论认为:有必要向孩子们介绍一些描绘大自然美丽景色的散文佳作,帮助其欣赏内化。大家分头找来一些散文、图片、音响资料,并根据这些资料整理、设计了四季散文欣赏活动。本活动意在从对文学作品的欣赏切入,配合音乐、美术作品来丰富孩子们的语言积累,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挖掘其内在潜能,激发他们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
本活动是一个由文学、音乐、美术等艺术形式共同切入的生态式艺术教育活动,建议本活动可包括以下一些环节:
一、欣赏散文《春天来了》,聆听音乐,欣赏画面,感受并描述春的美好
1.聆听音乐《春》。
提示:教师引导幼儿:现在让我们闭上眼睛,一起来感受春天的美好。
2.教师有感情地朗读散文《春天来了》。提示:音乐《春》播放片刻后,教师开始有感情地朗读散文《春天来了》,《春》作为背景音乐不间断播放。
3.引导幼儿用散文里的语言描述春天。
提示:教师引导:春天美吗?你从哪里感觉到的?春天有哪些颜色?春雨是什么样的?你眼里的春天是什么样的?
二、欣赏古诗《小池》,聆听音乐,欣赏画面,感受并描述夏日的景色
1.欣赏美术作品《橡树·傍晚》,幼儿感受夏日景色。
提示:欣赏《橡树·傍晚》时《夏》的音乐作为背景不间断播放。教师提问:夏日的景色是怎样的?你有什么感觉?引导幼儿感受夏日阳光的明媚、树木的光影斑驳、枝繁叶茂和充满生机。
2.吟诵古诗《小池》,引导幼儿继续体验夏日美景。
3.鼓励幼儿用诗句来描述夏日景色。
三、欣赏散文《秋天的雨》,聆听音乐,欣赏画面,感受并描述秋天的景色
1.《秋》的音乐响起,教师朗读散文《秋天的雨》。
提示:教师朗读时,《秋》作为背景音乐不问断播放。
2.引导幼儿用散文里的句子描述秋天。
提示:教师提问:秋天美吗?美在哪里?秋天的颜色是怎样的呢?又有什么样的气味?
四、欣赏散文《第一场雪》部分段落,聆听音乐,欣赏画面,感受并描述冬日美景
1.《冬》的音乐响起,教师朗读散文《第一场雪》。
提示:教师朗读时,《冬》作为背景音乐不间断播放。
2.引导幼儿用散文里的句子描述冬天。
提示:教师提问:冬日的景色怎么样?为什么说冬天里有白色的世界?你还见过哪些冬日景色?
五、总结四季的景色,激发幼儿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音乐《四季》响起,分别回顾表现春、夏、秋、冬景色的美术作品。
大班语言活动4
【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画面中的内容,帮助幼儿理解同行的意义,知道故事的主要角色和他们同行的时候经过的地方。
2、鼓励幼儿大胆讲述故事中小火车和太阳的简单对话。
3、体验与同伴同行的快乐。`
【活动准备】
1、故事《同行》。
2、电脑、PPT。
【活动过程】
一、听火车的声音,出示PPT,引导幼儿观察,理解同行的意义,知道故事主要角色。
师:听,是什么来了?(火车来了)。
师:真的是火车。这辆小火车停在哪了?(草原边上)现在是什么时候?(清晨)
师:他遇见了他的好朋友,(黄黄的、圆圆的,只探出了半个脑袋,是谁?)
幼:太阳。
师:太阳见到小火车会说什么?“嗨,你好”
师:看!小火车正在邀请谁一起去呀?那邀请的时候会对太阳说什么呢?(鼓励幼儿个别讲述“要不要一起去呀?”)
教师小结:原来两个好朋友一起去旅行、一起去玩有个好听名字,叫“同行”。
师:你有没有和哪个好朋友一起去同行呢?(个别幼儿讲述,帮助幼儿理解同行的意义。)
师:呜呜,停在草原边的小火车,开始准备上路罗。
二、结合PPT帮助幼儿观察,鼓励幼儿大胆讲述故事中小火车和太阳的简单对话。
1、展示来到半山腰一段的情境图PPT,这一段主要是对花朵的描述。
师:呜呜,出发啦,太阳说“去哪?”小火车说“去山顶玩耍”。谁在欢迎他们呀。
幼:沿路的花儿正在热情的欢迎他们。
教师小结:高高的山,长满了绿绿的树。在太阳的陪伴下,小火车驶过大山,沿路的花儿都热情的欢迎着他们。
2、展示来到穿山洞和树林一段,这一段主要学习运用有__有__还有__的句子对树上果子的描述。
师:原来他们是要去山顶玩耍,穿过山洞,小火车和太阳遇见了什么?(各种颜色的果子),果子长得怎么样呢?像什么?(果子像小灯笼一样,挂在树上)这些果子都有些什么颜色呢?(引导幼儿用有__有__还有__的句子讲述。)
听见小太阳在悄悄的说“我是黄色”小火车会怎么说呢?(悄悄的说“我是红色”)
3、感受时间的变化,鼓励幼儿仔细观察画面,大胆的讲述小火车和太阳的对话。
师:小火车和太阳一起快乐的同行着,什么时间到了?(中午),你瞧!小火车来到了哪?太阳也来到了哪里?(山顶)
师:原来她们一起同行到了山顶,站在高高的山顶上,小火车和和太阳会说些什么?(和旁边的小朋友讲一讲。)
教师小结:告别了山顶的白云,小火车和太阳有、又驶过了一颗颗长得像巨人的树,快速地像山下前进。
师:小火车发现这里的树怎么样?让我们一起来听一听小火车说“这里的树好高呀”太阳说“像穿过一条隧道似的”
帮助幼儿体验火车穿过树林像穿过了隧道。(与幼儿一起用肢体动作表达)
4、师:小火车下山的速度怎么样?
幼:很快。
师:像我们平时在幼儿园里玩的什么呀?(滑滑梯)(与幼儿一起用肢体动作表达)
师:太阳会说什么?(等等我呀)你看,快要到山脚下了。
5、师:呼。小火车喘了口气,慢慢的停下来,这时候,太阳也下山休息了,天渐渐的变黑了,小火车和太阳他们会说什么?(引导幼儿自己讲述)哇,走了一天,真累!晚安,明天我们还要同行。
三、与幼儿一起完整讲述故事,体验与同伴在一起同行的快乐情感。
1、完整欣赏,教师适时的放慢语速,鼓励幼儿运用刚才学过的句子来讲述故事内容。
2、听后提问:
师:故事中谁和谁一起同行了?
【活动延伸】
师:小朋友,在休息的时候你可以和爸爸妈妈一起看一看、想一想,太阳在早上、中午、傍晚的位置的变化是怎么样的?
大班语言活动5
活动目标:
1、能通过观察画面,理解故事情节,大胆推测、讲述母鸡和狐狸之间可能发生的事情。
2、学习故事中的动词短句:走过……、绕过……、越过……、经过……、穿过……、钻过……。
3、幼儿创设场景,感受和体验文学作品的诙谐、幽默。
4、引导幼儿在故事和游戏中学习,感悟生活。
5、鼓励幼儿大胆的猜猜、讲讲、动动。
活动准备:
1、课件、背景音乐《稻草里的火鸡》、《母鸡萝丝去散步》的视频、动词短句卡片等。
2、准备椅子、地垫、一个大袋子(障碍物)、大圆筒、拱门、跨栏、呼啦圈等。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
1、教师:小朋友,今天刘老师要带你去一个农场,请你仔细看看,你认识农场里的设施吗?
2、观看课件P2。
教师:这个农场真大,你看见了什么建筑物?请你大胆的说出来。(鼓励幼儿说出:院子、池塘、草堆、磨坊、蜜蜂房、篱笆等)
二、幼儿观看课件(一),并大胆地猜测故事的基本情节。
1、观看PPT第2—4页。教师:在农场里,发生了一些有趣的事情。现在,就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教师:你看见了什么?这是一只什么鸡?鸡在干什么?
狐狸的眼睛在看着谁?你猜它在想什么?那母鸡到底会不会给狐狸吃掉呢?接下来请看——(让幼儿猜想)
教师:你看见了什么?狐狸这么样?(跳起来想吃母鸡)
母鸡知道吗?为什么?你猜,母鸡会被吃掉吗?
教师:发生了什么事情?狐狸吃到母鸡了吗?狐狸的表情是怎样的?这时,狐狸会想什么?那么母鸡知道后面跟着狐狸吗?那接下来又会发生什么事呢?母鸡又会去到哪里呢?请你们仔细地观看——
2、请幼儿连续观看PPT第5—16页。(每张课件设置15秒)并回答问题。
教师:看完了课件,请你告诉我们,你看到了什么?故事里面发生了什么事情?(邀请2~3人讲述)
3、请幼儿再观看课件(二),深入地观察画面,并进一步了解故事的情节。
重点:观察狐狸和母鸡的表情,还有其它动物的表情与动作。
4、教师播放视频,请幼儿完整地欣赏故事。(视频4分钟)
三、引导幼儿回忆故事内容,并认识动词短句。
1、教师:故事的名字叫什么?(《母鸡萝丝去散步》)(请个别幼儿出来表演什么叫“散步”。)
教师:母鸡去散步,一路上经过了哪些地方?(幼儿与教师一起回忆故事情节,教师边出示动词短语,并张贴在黑板上。)
(走过院子——绕过池塘——越过干草堆——经过磨坊——穿过篱笆——钻过蜜蜂房)
★重点:邀请幼儿用动作表现出“动词短句”。
2、教师:你们喜欢这个故事吗?你最喜欢里面的谁?为什么?喜欢狐狸吗?为什么?
3、教师小结。
◆狐狸的眼里只有母鸡,一心想着吃鸡,其它什么都没看见,所以发生了那么多滑稽、好笑的事情。真是一只贪心、倒霉的狐狸。
◆母鸡在遇到危险的时候,表现的非常的镇定和勇敢,而且想出了许多办法来对付狐狸,这真是一只了不起的母鸡呀!
四、幼儿自己商讨,创设故事情景并进行游戏。
1、幼儿分成两组,每组负责摆设3个情景。
2、教师带领幼儿整理情景。
3、跟着背景音乐,一起述故事和游戏表演。
4、活动结束。
【大班语言教学经验总结】推荐阅读:
大班语言活动《七色花》教学反思06-14
大班语言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夏天》06-09
大班语言教案:春节风俗由来教案及教学反思10-09
幼儿园大班语言教案《四季转盘》及教学反思10-13
幼儿园大班优质语言教案《家》及教学反思11-05
幼儿园大班语言教案《小桃仁》及教学反思11-20
幼儿园大班优秀语言教案《春天》及教学反思12-07
幼儿园大班语言教案《嫦娥奔月》及教学反思0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