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学术管理中心

2024-08-2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教育部学术管理中心(精选8篇)

教育部学术管理中心 篇1

(第一届)

根据《四川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管理办法(试行)》“第十条重点研究基地设学术委员会,指导重点研究基地的学术研究”的有关规定,“四川省0-3岁儿童早期发展与教育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第一届学术委员15名,其中设主任1名、副主任1名、秘书长1名。

主任委员:

刘存绪 成都师范学院院长、教授

副主任委员:

邱兴成都师范学院科研处处长、教授

秘书长 :

文颐成都师范学院学前教育系主任、教授。

委员:

陈恩伦西南大学,教授,博士,博士生导师

张家琼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学前教育学院,院长,教授,博士 刘先强成都学院学前教育学院,院长,教授,博士

吴克勤四川省直属机关婴儿园,园长,中学高级教师

李远秀成都市第四幼儿园,园长,中学高级教师

李小融四川省心理学会,理事长,教授

廖全明成都师范学院教育系,教授,博士

黄远春西昌学院教育科学学院,教授

陈世联重庆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教授

杨春华成都学院,副教授

徐井万眉山市教育局,局长,博士

教育部学术管理中心 篇2

一、研究生管理的现状

1. 教育质量的几个突出问题。

近年来我国连续扩大研究生招生规模, 以满足国家对高层次人才的需求。2000—2014年我国硕士研究生的招生规模逐年增加, 使高等教育资源的承受能力几近极限, 进而导致学术型硕士研究生的教育质量呈现下降趋势。在培养过程中, 学术型硕士研究生教育质量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 研究生导师作用在逐渐弱化。由于导师把较多时间用于申请项目、课题研究、发表论文、行政职务或外部兼职上, 使得用于指导研究生的时间不足, 没有起到督促和指导的作用。

第二, 研究生缺乏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部分研究生心态浮躁, 不能潜心研究学术, 沉迷于社交与网络;部分研究生仍停留在本科生的学习心态;少数研究生科研能力差, 对本领域研究现状知之甚少。

第三, 培养单位管理体制不够完善。学术型硕士研究生教育质量的提高依赖于研究生教育质量管理体系中各要素质量的提高。

第四, 诚信与道德问题。

第五, 学术型研究生与专业学位型研究生在培养过程中差异不大。在培养过程中, 由于教学资源严重不足, 导致二者培养计划相似度极大, 结果极大地影响了学术型研究生的创新性。

2. 国际上将ISO9000引入教育质量管理体系的实践。

20世纪90年代, 国际上将ISO9000引入教育质量管理体系。英国率先使用ISO9000来保障高校教学质量。到1998年底, 英国已有26所大学按照ISO9000标准在高等学校建立了质量管理体系。美国在1992年就已有220所高等院校 (包括哈佛等名校) 采用ISO9000标准。针对ISO9000在教育行业中应用的理论研究也在广泛展开, 许多国家制定了教育质量管理标准, ISO组织制定了ISO10015:1999《质量管理培训指南》、《ISO9001教育导则》 (2002年) 等。目前, ISO9000系列标准在国外教育领域得到了广泛传播, 许多高等院校以及中等学校积极推广和应用质量管理理论和方法[1], 以ISO9000系列标准为基础建立教学管理体系, 提高教学管理水平, 在保证教育质量方面取得了显著效果[2,3]。因此, 在将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研究生教学管理并形成优化的结构时, 学术型硕士研究生教育质量水平在整体上将有所提高。

3. 研究方法。

硕士研究生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的研究方法如图1所示。

二、研究生管理的实践

1. 实施内容。

现代管理模式体现出现代教育思想的整体最优化原则, 体现出更强的与社会同步发展的适宜性、管理思想的先进性、管理目标的超前性、管理手段的精确性、管理体制的规范性、管理环节的完整性、管理环境的协调性、管理人员的全员性等。我们在管理上导入ISO9000标准, 就是为了发挥管理的整合系统的最大潜能, 从管理中谋求更高的办学效益和教育质量。 (1) 针对目前质量保证机制下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培养存在的问题, 分析现行的质量保证措施的利弊, 为构建质量保证体系提供现实依据。 (2) 分析学术型硕士研究生教育质量形成的过程, 进行教育质量影响因素研究, 找出影响质量的重要因素。 (3) 借鉴全面质量管理思想及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的方法, 针对我国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培养的实际情况, 提出构建我国学术型硕士研究生教育高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的设想。

2. 实施基础和条件。

我国交通部应国际海事组织的要求, 规定航海院校必须建立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 并接受认证, 来保证航海院校的教育质量。烟台大学海洋学院从2005年开始建立船员教育和培训质量管理体系。质量体系经过9年运行, 教学管理工作更加规范, 教学服务质量明显提高, 特别是轮机航海的毕业生就业率居全校首位, 毕业生受到用人单位的好评。因此有必要将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在全校推广, 尤其是在研究生管理上推广。

3. 研究结果。

在实践过程中, 取得了以下成果: (1) 探索新的学校质量管理模式, 促进学校培养人才目标的更好实现, 实现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使教学的理念由“重视结果”转变为“过程控制”。 (2) 使教学管理由“开环”到“闭环”的转变。 (3) 培养了具有现代意识、较高管理水平、较强研究能力的班子队伍与师资队伍。 (4) 为研究生教育管理和质量追求提供了可借鉴的样本。

三、研究生参与管理的实践意义和应用价值

教育质量是学校管理者永恒的追求, 学校管理是一个永远值得探讨的话题, 管理模式与教育教学质量相互依存关系的密切性、全面性、恒久性, 使本研究具备了较为广泛的现实意义和更为显著的价值意义。采用国际质量认证的方式是21世纪教育管理发展的趋势。新构建的人才培养模式已在学院各学科专业实施, 对实现人才培养目标、优化教学资源和提高办学效益起到一定的作用。学术型硕士研究生管理方案曾与省内兄弟院校进行过交流, 教育部专家来我院进行研究生教学工作水平评估考察时, 对我们构建的人才培养模式给予了肯定。本研究对学术型硕士研究生的管理有推广和指导价值。

四、结语

将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引入到研究生教育管理中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小组经历了烟台大学海洋学院质量体系从无到有的九年建设过程, 熟悉了质量体系的运行管理。根据学术型硕士研究生的培养目标, 以良好的前期工作为基础, 研究建设了质量体系并将进一步促进普通高等院校的研究生教育管理。研究紧密结合地方优势产业的人才需求, 符合国家教育要围绕企业培养经济建设所需创新型人才的总体要求, 特色明显。

参考文献

[1]王晗奕.基于ISO9000族标准建立研究生教育质量管理体系研究[J].前沿, 2012, (18) :195-196.

[2]陆安超.ISO9000质量管理模式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初探[J].经营管理者, 2013, (32) :338-339.

教育部学术管理中心 篇3

在学院领导和校办产业中心领导的关心支持帮助下,学术交流中 心经过去年的装修改造试营业,就标志着我们学术交流中心已经进入 二次创业历程。回顾2011年,学术交流中心全体员工用自己热情的 工作态度,在工作中不断学习积累管理经验,在探索中前进、在开拓 中进取的精神。今年在各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进步,同时经历了各种 大型会议、培训班和学院各级领导政务接待工作的考验,逐渐走上了 成熟,也取得了可喜成绩。现将我们的学习情况总结如下:

自今年元月和产业中心签订承包责任书时,就制定了三步走战略 规划:第一步,稳定队伍打基础;第二步,进行员工队伍的素质教育 和培训,从根本上提高各级员工的素质,打造团队精神,创建自己的 企业文化;第三步,从管理中要效益,立足服务学院和全疆教育系统,向外辐射,开拓社会市场。在过去的一年,我们全体员工充分发扬敬 岗爱业、团结奉献的敬业精神,全体员工思想统一、目标明确、工作 扎实,以“团结、求实、开拓、进取”的精神,勇于创新,积极开拓 进取,使得今年各项工作都再上一个新台阶:

一、在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下,学术交流中心超额完成承包责 任书的各项指标,同时全体员工的收入、福利待遇都得到大幅度的提 高,实现学术交流中心和员工的双赢。

截止10月31日学术交流中心财务账面经营总收入3922816.30 元,总支出3861039.93元,账面盈利61776.37元。(根据承包责任书 的要求上半年已上交20万,下半年上交任务十二月三十一日前)顺 利完成承包责任书所上缴的任务。

客房部2011年共接待各种会议、培训班46期。在一年里共接待 客人25000多人次,会议住宿人员约 14950人次,接待零散客约10050人次,客房住宿率58%

餐饮部今年平均每天接待就餐人员约120 人次全年约4万余人 次,接待院内、外宴席定桌400余桌。全年共接待各种会议、培训班 42 期。

二、与时俱进,以质量为前提,抓好餐饮工作,提升发展 结合餐饮部自身的经营、管理、服务等实际情况,与时俱进,提 升素质,转变观念。在市场竞争的浪潮中求生存,引导大家拓宽视野,团结协作。在完成学术交流中心经营指标、管理目标和接待任务的过

程中实现自身价值。餐饮部人员少,工作任务大,部门经理都能带领 员工,加班加点,任劳任怨,工作延长虽很疲惫,但始终保持振作的 精神状态,圆满地完成各项会议接待。

三、努力提高服务意识,全面树立学术交流中心的良好形象。提高学术交流中心的知名度和培植自己的固定客源,是一个学术 交流中心生存和发展的基本前提。客房部根据市场需要加大自身的宣 传力度。同时,积极做市场调查,详细分析本市的竞争形势,通过接 待教育厅的各类培训班和社会市场的开拓。不仅为学术交流中心积累 了丰富的工作经验,也对学术交流中心学术交流中心起到了很好的宣 传作用,为提高学术交流中心的知名度,树立学院的美好形象作出了 贡献。

四、认真做好成本核算,努力增效节支

减少费用就是增加利润。增收固然很重要,但节支同样必不可少。学术交流中心号召全体员工都要把自己当作学术交流中心的主人,树 立以学术交流中心为家的思想,让大家从节约一滴水、一度电开始,做到人走灯灭,水管用完及时关掉,平时注意维护各种设施设备,发 现问题及时报修,不因为无人管理而造成学术交流中心的能源浪费。牢固地树立主人翁精神,严把进货关,采取横向比较货比三家的办法,尽量减少在物品购进过程中的损失,对一些商品供应实行定期市场调 研,在同等质量的前提下,严格按照学术交流中心的操作规程办。同 时与供货单位建立良好的信誉合作系,保证购进价位低且质量好的商 品,有效地杜绝了假冒伪劣商品,间接为学术交流中心赢得了经济效 益和社会声誉。同时客房部楼层服务员对一次性消耗品实行配备回收 管理制度,为学术交流中心节约了成本,增加了利润。

五、认真做好安全保卫和设备保养维修工作,确保学术交流中心 正常业务工作的有效运转

学术交流中心作为一个公共场所,安全经营是压倒一切的工作责 任,为了保障学术交流中心经营工作顺利进行,保障宾客、学术交流 中心和员工生命及财产安全,制定了一系列安全规章制度,如《消防 安全管理制度》、《门卫值班管理制度》、《客人登记入住制度》、《日常 安全巡检制度》、《消防设施维修保养制度》等,始终注意设备设施的 维护与保养。为保证设备的完好做到了随叫随到,基本上保证了学术 交流中心水、电、气的正常供给。

今年,学术交流中心利用十一大假时间,对困扰很久的客房下水

管道进行更换,彻底解决了下水不畅问题。

六、“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真正落实到各项工作中,改善了员 工的工作和生活环境,使员工安心工作得到保障。

关心群众生活,注意工作方法,是调动员工积极性的有效措施。学术交流中心从不拖欠职工工资,并尽可能为员工谋些福利,清明、五

一、端午、中秋、十一等节日期间,为员工发放了过节费和月饼。为了方便工作和生活,学术交流中心还拨出专款补贴员工的伙食,每天给员工提供午餐,充分保证了员工以充沛的精力投入到工作当中。为了培养学术交流中心的企业文化,增强企业的凝聚力,统一定制工装佩戴工牌。同时组织全体员工去南山、F3娱乐城活动,使学术交流中心员工体会到了学术交流中心如同一个大家庭的温暖,促进了学术交流中心的人文化建设。以上成绩的取得来之不易,更是与我们每一位员工勤勤恳恳地工作分不开的,其中凝聚着我们全体员工无数的心血和情感。成绩是属于过去的,属于昨天,我们不应被昨日的辉煌冲昏头脑。当新的一年来临,历史又翻开了崭新的一页,我们又站在了新的起点,开始新的征程,明天,我们还要面临更加残酷的市场竟争,迎接各种困难和挑战。在前进的道路上,我们永不言失败,成功,永远存在于明天!今天,我们更应反思我们自己工作上的不足和缺点,居安思危,未雨绸缪,为新的一年做好准备。

总结过去的一年,在我们的工作中还存在以下有待加强和改进的几个方面:

1、加强部门之间以及部门内部之间的沟通与协调

这个问题已经是个顽疾,是个老问题,整个学术交流中心是一具 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各个部门的运作构成了整个学术交流中心的运行机制,在各项接待工作中,任何一个信息环节的不通畅,都会导致工作上的脱节,都会影响到学术交流中心其它部门的正常运转。部门之间以及部门内部员工相互缺少有效的沟通与协调,在工作上就会造成没有延续性,一出现问题追究责任却都事不关已,高高挂起。甚至部门之间相互扯皮、推卸责任,就算召开部门协调会也解决不了问题,要总经理亲自出面协调、沟通。这种现象是很不正常的,严重地影响了工作的质量和效益,最终必将损害学术交流中心的利益,从而导致损害全体员工的利益。

2、加强和改进各级管理人员的工作作风和领导作风

我们某些管理人员在工作作风和领导作风上存在严重的官僚主

义倾向,单凭工作经验吃老本,在工作上喜欢发号施令,吩咐下面员工去完成,过后也没有认真去检查、监督和落实,我们的实际工作中还存在着好人主义,在工作上过于感情用事。对本部门的人员和物资配备情况也是满足于一知半解,没有做到心中有数,了如指掌,没有一套在工作上如何调动,支配本部门的人力和物资,从而实现利益最大化的有效可行方案。管理人员中个别责任心不强,敬业精神欠缺;前厅人员整体素质未有很好的提高,尤其是前厅收银服务态度还有待于提高,没有笑容,处理问题的方法不当。有些管理人员的脾气急躁,领导方法欠缺艺术性,热衷于发官威,乱批评,没有真正地去关心我们的员工,体会我们员工的感受。其结果往往是管理人员逞一时之快,而员工心里受委屈,滋生不满情绪,从而导致工作难以开展。各级管理人员应形成这种意识:每一位员工都是学术交流中心的宝贵财富,没有满意的员工,就没有满意的服务。各级管理人员更应该认识到自 己是为属下员工服务的,只有管理人员为员工提供好的服务,员工才能为客人提供优质的服务。

2、进一步解放思想,提高创新能力

各级管理人员的思维普遍存在一种惰性,思路不灵活,创新活 力严重欠缺,大多是凭经验办事,某些管理人员都没有去思考如何才完美。现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一本皇历念到底的方法是行不通了。面对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各级管理人员要不断学习新知识,积累新经验、增长新本领。江泽民同志曾经说过:创新没有止境,我坐冷板凳突破前人,后人也必然突破我们。这是社会前进的规律。我们必须从目前市场竞争的现状和未来着眼,进一步增强生存危机感,加强市场竞争意识,这样,学术交流中心的事业才能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

2012年工作要点:

1、全方位加大管理力度,继续完善各种规章制度,工作流程。逐步建立起以“制度管人”和以“工资拉开档次”为主要内容的奖罚激励管理机制。

2、加大培训力度,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进一步对广大员工进 行在岗训练。个别中层骨干还要有计划的外派培训学习巩固业务技能,提高服务质量。

3、准确定位,转变观念,加大营销力度。根据不同季节制定营销 计划。注意稳定老客户,发展新客源。重新整合营销队伍,并建立起 相应的奖励机制,最大限度地调动每一个人的工作积极性。

4、注意加强对各类设施设备的维护保养;认真抓好防火、防盗、防食物中毒的安全防犯工作。

2011工作的顺利开展,全赖于领导的悉心指导和关怀,更 得力于学术交流中心全体员工共同努力。新年新希望,新年新起 点,希望在来年能将学术交流中心的管理工作推上一个新台阶,使管理更加完善、更加合理、更加科学。总结过去,展望未来,在新历开篇之际,学术交流中心的全体同仁将继续发扬优点,改 正不足,进一步提升管理水平,为打造一支学习型的、优秀的校 产接待服务团队而努力!

学术交流中心

教育部学术管理中心 篇4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努力把汕头大学多学科研究中心(简称中心)

第二条

第三条

第四条

第五条

第六条

第七条

第八条

第九条

第十条办成综合性、研究型、开放式的世界一流研究机构,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特制定本章程。学术委员会是由汕头大学教授和校外专家的代表组成的学术审议评议机构,在学校领导下审议学科与专业的设置、教学与科学研究计划方案;评定教学与科学研究成果等有关学术事项。学术委员会致力于发扬学术民主,开展学术交流,弘扬学术道德,提高中心人才培养与科学研究的水平,促进学校教育事业发展。第二章 组成 学术委员会的委员必须具有教授、研究员或其它相应的职称,应具有全局观念和履职能力,热心参加学术委员会组织的有关教学与科学研究的审议与评定等学术工作。学术委员会的组成应具有代表性,其成员由相关学科校内外专家组成,主管校长亦可推荐中心学术委员会委员候选人和直接聘任委员。学术委员会设主席1人,副主任若干人,秘书长1人。本届学术委员会委员任期到2008年12月31日届满。委员连任原则上不超过两届。委员因退休、离开学校岗位连续一年以上或其它原因需要替换时,中心可提出替补申请,替补委员的资格和聘任程序按第四、五条办理。委员的撤换由学术委员会主任会议提出并经全体委员多数通过,报主管校长批准。学术委员会实行例会制,每年召开一次全体委员会议。学术委员会决定重大事宜按照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主任可根据需要召开主任会议,商讨、决定学术委员会日常工作。主任会议成员由主任、副主任、秘书长组成,学术委员会会议出席率少于三份之二视为无效。讨论重大学术及相关问题时,学术委员会可根据需要邀请相关专家学者参加会议,充分听取意见。学术委员会可根据需要成立若干常设或临时性的评议组、评审组和专

题组。

第三章 职 责

第十一条 审议中心的教学与科学研究计划等。

第十二条 评议中心建设重大项目的立项申请、中期检查和验收的报告;评定重

大教学和学术成果、对外推荐优秀学术人才的学术水平;评议和监督教学和科研质量;推荐国内外重要学术组织的任职人选等。

第十三条 接受学校委托对有关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学术研究和队伍建设等重

大事宜提供意见。

第十四条 主持中心研究基金工作,决定资助的领域、方向及重点项目的设置,组织对项目的评审,监督项目的实施。修改研究的目标和任务。

第十五条 指导、组织中心学术交流活动。

第十六条 指导、组织各种形式的学术道德和学风的教育,调查和评议学术纠纷

和学术失范行为,对涉及违纪、违法问题,交由学校有关部门处理。第十七条 中心学术委员会主任根据需要可以召集其他院、系(所)的学术委员

会主任联席会议。

第十八条 委员可以要求参加学术委员会组织的各种审议、评议、咨询、学术交

流、学风和学术道德教育等活动,发表意见和建议。委员应参加三分之二以上的学术委员会全体会议和必须参加的分组会议。

第四章 附 则

竞聘远程教育管理中心主任 篇5

大家好!我叫###,33岁,中共党员,大学文化,现任副科级组织员、组织科副科长,主要负责全市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作。今天我竞争的岗位是远程教育管理中心主任。之所以选择这个岗位,我考虑有三个方面的优势:一是我热爱这项工作;二是有专业优势;三是有经验优势。

第一,我热爱这项工作。工作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基石,热爱工作就是对自己负责,我是一个对自己负责的人。我知道,细节决定成败。一个小小的螺丝松动可能引起宇宙飞船的爆炸,一个小小的烟头可能引发森林大火,因此我坚持从小事做起,脚踏实地,扎扎实实做好本职工作。去年8月,通过竞争上岗和三向选择,我来到远教中心工作。一年来,我严格按照全市组织工作要点开展工作,围绕“远教学用年”主题活动,狠抓站点操作员培训,共培训操作员305人次。深入开展站点巡查,为他们排忧解难,每到一站,既是检查,又是指导,手把手地教,现场培训,深受站点操作员欢迎。我们在沅江电视台开办的《党旗在桔城飘扬》栏目每年播出42期,推介了一批优秀共产党员和远教学用典型。在《沅江党建》网站开辟“远程教育”专栏,有力地推动了远程教育工作向纵深发展。

第二,我有专业优势。要做好远教工作,必须熟悉电脑。我从95年就一直从事计算机教学与培训工作,12年来从未放松学习与实践。目前在益阳各区县市远教中心主任队伍中,沅江的电脑水平是较高的。在部机关工作5年来,我充分发挥专业特长,确保了部机关23台办公电脑正常运转,建设了《沅江党建》网站第一版和第二版。对全市远教站点出现的各种故障,我能够做到手到病除。对站点操作员培训,我总是反复斟酌,并结合自己的经验拿出最切合实际的方案,确保最佳培训效果。

第三,我有经验优势。一年来,我深入全市125个远教站点开展调查研究,与站点操作员面对面交流,掌握了宝贵的一手资料,积累了一些经验,对全市远教工作现状有了整体把握。在工作中,我坚持“分级管理”的原则,科学管理,一级抓一级,层层落实,取得了明显成效。去年,在益阳市首届“远教站点操作员大比武暨十佳示范站点评选”活动中,沅江荣获总分第二名。同时,我十分注重理性思考和制度创新。年初我起草并出台了三个文件,分别从远教经费管理、设备管理和工作考核评估三个方面对工作进行了规范。文件出台后,全市远程教育工作走上了快车道。最近,我又起草了《关于促进远教站点学用活动开展的意见》,正在报部领导审批。有了以上实践与经验,我在远教中心主任岗位上工作,可以说轻车熟路,驾轻就熟。

此外,我爱好广泛,身体健康,性格开朗,精力充沛,这是搞好工作的重要保障。

再过几天,我们都将进入自己的角色开展工作。对于能否竞聘成功,我考虑得并不多,“一颗红心、两种准备”,拥有一颗平常心是对组工干部最起码的要求。无论在哪个岗位上,我都会认真做好本职工作。

如果能有幸竞聘上远教中心主任这个岗位,我将团结带领中心全体同志,继续发扬好的作风,巩固好现有基础,充分发挥远教设备的作用,加大对农村党员干部的教育培训力度,使他们成为有觉悟、懂科技、善经营、会管理的新型劳动者和管理者。

“空谈误国,实干兴邦”,我的演讲宣言是:创先争优,比学赶超,用实际行动创造一流工作业绩。

教育部学术管理中心 篇6

一、教师发展与教学学术的耦合

博耶于1990年发起的教学学术运动, 在教学学术的框架中整合教学与研究的关系,使教师发展迈入新的阶段。 舒尔曼、克莱博等人进一步发展了博耶的教学学术思想,把博耶的“教学学术(the scholarship of teaching,SOT)” 发展为 “ 教与学的学术(the scholarship of teaching and learning,SOTL)”,将研究、 教学、学习结合起来,学生学习也被纳入教学学术范畴之中,教学学术思想拓展了教师发展的视野,为教师发展提供了坚强的理论支撑。

(一)高校教师发展:内涵诠释与亟待解决的新问题

在国外高校,“教师发展” 经常与 “专业发展”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 教学发展” (instructional development)、 “ 职业发展” (career development, personal development)等概念交替使用。 目前,“教师发展”(Faculty Development)成为最通用的专业术语, 尽管如此,教师发展的内涵在各个发展阶段,在不同的国家也有所区别。 Simpson和Jackson认为,大学教师发展可以理解为在组织内外环境的约束下,教师为满足其职业角色的需求,在认知、态度、技能、修养和行为等方面所发生的积极变化[2]。 纳尔逊将教师发展定义为“旨在改善教师作为学者、导师、学术领导和院校决策贡献者等角色在职业生活中的一切表现”[3]。 1991年,美国国家教育协会(NEA)发表了 《高校教师发展:国力的提升》的研究报告,在报告中明确提出 “高校教师发展”的四维模型:专业发展、教学发展、个人发展和组织发展。 在亚洲,日本关于教师发展的理论研究开展较早。 广岛大学的有本章教授认为,教师发展是“以教师的研究、教育、服务、管理运营、人事、 职业发展等活动领域为对象,以提高大学教师的专业水准为目标的行为”[4]。 1996年日本文部省的教育白皮书及2008年的咨询报告都将教师发展定义为 “教师为改进提高教学内容和方法所进行的有组织的举措”[5]。 根据这一界定,日本高校教师发展的重点在于提高教师教学能力,具有“教学改进中心主义”价值取向。 我国学者潘懋元教授则认为,狭义的高校教师发展,更多地强调其作为教学者的发展和提高,也就是强调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6]。 由此可见,高校教师发展是在特定发展背景下形成的专业概念,尽管国内外对其内涵解释各有侧重, 但均与教师教学密切相关, 这也是国内高校教师发展促进机构多数取名为教师教学发展中心的缘由之一。

教师发展不仅是一个理论问题,更是一个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是高等教育大众化之后世界各国普遍面临的共性问题———如何促进高校教学质量的提高。 其中新教师所占的比重在增加,新教师缺乏教学经验且缺少相应的教学培训,因此,新教师的发展成为重中之重的问题。 以美国为例,20世纪90年代之后,美国高等教育由后大众逐渐迈向普及化阶段,高校对新教师的需求日益增加。 芬克尔斯腾等人的研究显示, 1992年,美国高校新教师占全职教师总数的1/3。 进入21世纪,2000—2010年新教师人数增长24%[7]。 根据教育部公布的历年教育统计公报显示,1999年高等教育大扩招之后,我国普通高校专任教师总数由2000年的42.61万人, 猛增到2013年的149.68万人,增加了3.51倍,其中又以青年教师为主。2000年, 30岁以下的专任教师占教师总数的27.76%;35岁以下的占47.59%;40岁以下的占67.74%;45岁以下的占78.38%。 当年新增加教师68162人,占教师总比例为16.00%。 2013年,30岁以下的专任教师占教师总数的15.79%;35岁以下的占40.12%;40岁以下的占59.91%;45岁以下的占72.49%。 可见我国高校教师队伍年轻化态势比较明显,中青年教师已成为教师队伍的主要力量,青年教师发展是亟待解决的新问题。

(二)教学学术:理论进展与教师发展的新视角

博耶拓展了高校科学研究的内涵,将学术内涵划分为“发现的学术、整合的学术、应用的学术和教学学术”四个方面。他认为大学教学具有学术特征,是一种独特的学术。教学的学术是一种通过咨询或教学来传授知识的学术,即传播知识的学术[8]。 在博耶的论述中,教学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学术的发展需要教学来支撑。继博耶之后,李·舒尔曼接过了教学学术运动的大旗并发展了教学学术思想。 他认为:将教学视为学术的一种,就要不仅将教学作为一种活动,而且要作为一个探索的过程。教学像其他形式的学术一样是一种成果,这种成果的显露需要经过一段长时间的过程。当教师将工作公开、接受同行评价和批评,并与所在社团的其他成员进行交流时,反过来又加强了自己的工作。 这时教学就变成了教学学术[9]。 将“学习”因素加入教学学术之中是舒尔曼对教学学术运动的最大贡献,他提出教学要认真研究学生的“学习”,从而将“教学学术”演变成为“教与学的学术”。而鲍尔森的贡献在于从理论上清晰解析教学学术的内涵。他从知识生产的视角列出研究与教学学术相互关系图谱,处于关系图谱核心位置的是教学内容知识,教学学术的所有相关活动都是围绕教学内容知识的生成、 拓展、 完善与精致化展开的。

在教学学术运动中,博耶的贡献在于实现了教学与科研的融合,舒尔曼构建了研究、教学与学习的共同体。 舒尔曼认为:“在高等教育中教、学是紧密相连的、无法分开的,因此教学学术水平不仅涉及到教师的教,更多地关注学生的学。 ”[10]莱思也认为,教学学术还应包括学习的能力,即主要研究学生如何学会学习[11]。而研究学生学习,教师自己首先要会学。这种基于学生学习的教学理念,颠覆了传统教学关注教师的教而忽视学生的学的 “ 教学范式” (Instruction Paradigm),由此推动了教师教学发展由 “ 教学范式” 向“学习范式(Learning Paradigm)”的转变。 “学习范式”强调以学生为中心、以学习为中心,教师不仅仅掌握如何传授知识给学生的技能,更重要的是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发现和创造知识,通过提高学生学习效果来达到教学质量提升的目的。“学习范式” 的本质是一种研究性教学,教学的学术含量在不断增加, 并为教学的学术性提供了越来越多的经验支撑, 从而实现教学学术与教师发展的耦合。

二、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建设的范式转换

受教学学术思想的影响,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范式向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范式转换,教师发展机构的建设理念与发展模式有了根本性转变,超越单纯教师发展模式,走向关注学生的学习和教师教学发展的有机整合。

(一)关注教师教学能力提升: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范式

教师发展中心建设初期基本属于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范式, 中心建设的价值取向关注教师发展,关注教师教学,是以提升和改进教师的教学水平为基本目的的专门化服务组织。 密西根大学的“教学与学习研究中心” 是全球第一个教师教学发展促进机构,其建设理念既具里程碑意义,又是早期教师教学发展机构的典范。该中心建设之初的宗旨就是关注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中心通过配备专门化人员以及开展专题研究,为教师发展提供专业化的支持和服务,中心活动是以教师为中心, 通过培训与研究改进教师的教学,从而整体提高教学质量。 哈佛大学博克教学和学习中心(Derek Bok Center for Teaching and Learning) 是美国最早的教师发展和教学促进中心之一,通过向教师提供教学支持,致力于全体教师与研究生助教教学水平的提升,进而提升本科教学质量。 中心现任主任詹姆斯·威尔金森明确指出中心的宗旨是: 帮助教师成为好的研究者与好的教学者[12]。英国剑桥大学教学中心提出的宗旨是:“为大学所有成员提供学习机会,使每一个人都能够充分发挥自身潜力,为实现优秀的大学教学和研究活动提供支持。 ”[13]成立于1973年的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教学与教育发展研究中心(Teaching and Educational Development Institute, TEDI),任务之一是为本校青年教师提供各种培训和服务, 以助其尽快胜任教职并逐步提高教学质量,并成为澳大利亚具有示范性的教学发展机构[14]。

教学范式下各高校教师教学发展中心目标表述各有不同,但其共性特征在于以提高教师教学水平为共同使命和基本宗旨,其主要功能是为教师的发展提供正式的规划,帮助他们在教学上能够更好地胜任工作。 20世纪80年代中期的研究表明,高校教师发展中心开展的主要工作包括教学工作坊、 教学研讨班、 创新性教学方法试验、帮助教师计划校内课程、通过准备合同或基金建议获取校外经费、计划和出版教材等[15]。陈志勇系统概述了这一时期教师教学发展中心的功能及其主要活动,主要包括四个方面:教学观念和文化传播功能、教学培训与指导功能、教学与课程的研究功能、教学评价与反馈功能[13]。 美国大学教学发展项目的专家森特(John A Centra)开展的调查表明: 教学技能发展实践在改进教学方面是有效的,大学教师更愿意参与此类实践活动,大学教师发展项目的焦点问题必须是教学的改进[16]。

(二)关注学生学习成效: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范式

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科技突飞猛进要求大学培养出符合市场需求的人才,而美国高等教育发生了结构性变化,入学人数激增且学生构成多元化,教学质量下降为社会诟病。 为提高大学教学质量,20世纪90年代以来, 由教学学术运动催生的美国高等教育变革的核心思想在于建立以学生为中心、以学习为中心的高等教育教学新范式。教师发展发生了由注重教师个体专业发展向注重学生学习的转换。 在“以学生为中心”教学理念的引领下,美国高校开始积极关注如何将教学策略与学生的学习成果结合起来,以教促学,这一理念深刻影响了新建教师教学发展中心的价值取向,同时也促进了早期教师教学发展中心的职能转换。 教学发展中心不局限于传统意义上的教师培训,而是更强调通过营造一个特殊的环境来支持学习和教学策略的改善,其目的是要建立一个“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教师与教师”的学习共同体,主要目标有: 1建立良好师生关系作为促进学习的手段;2帮助教师掌握教学内容;3帮助教师改革教学风格和教学方式;4帮助教师成为学习的促进者[17]。

进入21世纪以后, 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范式逐渐成为国外高校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建设的主导范式。 成立于1875年的杨百翰大学(Brigham Young University)是全美最大的教会大学,也是美国最早建立的教师中心(Faculty Center,FC)之一。 为了适应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范式需要,2007年,该校又成立了教学与学习中心(Center for Teaching and Learning, CTL),与教师中心共同发挥作用。 其中教师中心专注教师职业生涯发展的全局,而教学与学习中心则体现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CTL的任务是通过提高学生的学习来促进教育目标的实现, 因此,CTL非常注重教学与学习知识的整合,以教促学[18]。 斯坦福大学CTL的培养目标及培养任务是要让学生参与学者或更高层次学生的讨论,使他们能够对学到的知识进行有效的交流并且热爱学习。美国国王学院的卓越教学中心(The Center for Excellence in Teaching and Learning)成立于2002年,该中心将如何促进学生学习纳入发展目标之后,开展以问题为本的学习、经验学习和服务性学习等活动,重视通过学生之间以及师生之间的互动, 为学生学习提供多样化的资源和指导。 为实现这一目标,国王学院教师教学发展中心专门开设了指导和服务学生学习的写作中心(Writing Center)、学术训练中心(Academia Skill Centers)和学习策略工作坊(Learning Strategies Workshops)等丰富的学习资源。 澳大利亚纽卡斯尔大学(University of Newcastle)的 “学习与教学中心” (Center for Learning and Teaching, CLT) 强调服务学生学习的核心思想, 为学生发展提供全面支持,“在教学卓越的基础上,推动学生学习走向卓越,是CLT的重要使命”[19]。 由此, CLT贯彻以学生为本、 为学生学习服务的基本思想, 着力为学生的发展提供多样化支持。澳大利亚麦考瑞大学(Macquarie University)教学发展中心的宗旨是通过加强教学与学习基础设施建设(包括教学与学习方面的政策、资源、实际和虚拟的环境等)促进教师发展和学生学习、提升学生学习参与、学习经验和学习成效,提升学校的教学质量。

曾任斯坦福大学校长的唐纳德·肯尼迪在 《学术责任》一书中提出,对学生负责是大学的主要责任,也是教师的主要学术职责[20]。 这就意味着,由教学范式向学习范式转换,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建设思路要超越教师发展,将学生的学习与教师发展有效整合,教学的内涵不仅只是“教”,而是追求“有效的教学”,所谓的有效教学是指能带给学生有效的及成功的学习,创造有意义的学习经历。

三、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建设的创新途径

2012年,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批准厦门大学等30个教师教学发展中心为“十二五”国家级教师教学发展示范中心,开启了我国高校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建设的进程。 别敦荣教授对全国54个教师教学发展中心调查研究表明,目前我国高校教师教学发展中心的学术性、独立性、专业性和感召力明显不足,具体表现为中心的性质尚未完全展现、建制尚不完备、作用尚不充分、覆盖面尚不够广等[21]。由此可见,教师教学发展中心作为一种致力于提升教师教学能力的新兴组织机构,需要以教学学术为引导,在政策制度、目标定位、运行模式和建设内容等方面不断创新,不断提升服务教师发展和学生学习能力。

(一)教师教学发展中心的制度保障:加强系统顶层设计

高校教师教学发展中心的建立是教师教学发展制度化、组织化的产物,是繁荣教学学术的平台与载体。基于教学学术视角,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在属性上, 既不能是纯粹的行政机构, 也不能是纯粹的学术机构,而应兼具行政机构与学术机构的双重性质,将行政机构和学术机构的性质有机地融为一体[22]。在高校教师教学发展中心的发展历程中,其职能从单纯的教师发展逐渐演变为推动高校组织变革,促进高等教育质量提升的内部保障机构,其重要性日益凸显。例如, 澳大利亚大学的教师发展促进机构定位就是大学教学质量保障和发展的领导和实施机构。 因此,高校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建设的顶层设计应充分考虑其学术性,从学术组织视角为教师教学发展中心提供政策与制度保障,形成层次分明的发展性制度系统。 顶层设计首先要优化教师教学发展中心的外部环境,促进教师教学发展中心的良性运行。这既需要国家宏观政策支持,形成良好的教学学术的外部制度环境,建立重视教学的价值导向,更需要建立全国性的各种教师教学发展协会, 为教师教学发展的交流与研讨提供平台。如英国和新西兰都成立了相应的全国性的高校教学发展机构, 负责全国高校教师发展机构建设工作。 顶层设计的关键还在于高校内部,应从教师教学发展的定位做起。从目前国内外高校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建设经验来看,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应该是一个独立建制的机构,由分管教学的副校长直接管理,才能获得高校管理层的直接支持。 在此基础上, 加强与教务、人事、学工、信息技术等部门的交流与合作,通过高校内部政策支持,打造一个能产生合力、层次分明的发展性制度系统。使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在整合相关职能部门资源的基础上,形成自身的组织资源优势,使之成为制度化、系统化、特色化和专业化的教学服务与支持机构,从而营造良好的教学文化范围,更好地促进教师教学能力发展和学生学习质量的提升。

(二)教师教学发展中心的建设目标:构建教学共同体

高校教师教学发展中心是一个具有学术属性的组织,从教学学术的视角来看,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建设目标应将分散在各个基层学术组织的教学学术活动组织成为教学共同体。教学共同体实际上也是一个学习共同体,是教师开展教学学术交流的平台。 美国哈佛大学的博克教学和学习中心在教师发展培训活动中,就引入学习共同体理念,通过习明纳、午餐会等开放的教学培训活动, 聚集拥有共同兴趣的教学人员,形成临时性组织,相互交流探讨,实现资源共享。 教学共同体的建设是教师教学发展的共同趋势, Steiner研究表明, 教师发展方式应从正式的个体学习, 走向以实践共同体为代表的团体非正式学习[23]。 在教学共同体中,教师愿意分享想法和问题,在交流之中教师的教学水平也得以提高。教学共同体建设的核心是一种文化价值的共识, 是对教学学术的共识, 在共同的教学文化引导下,教师具有归属感,在教学共同体中能实现个人价值, 可以激发教师自我反省、 自我发展的内在动力。 有学者指出,教师教学发展中心要重点培育三类学习共同体:初入职教师的学习共同体、技术支持的学习共同体、与教学建设项目相关的学习共同体[24]。 除此以外,适应教师教学发展范式转换的需要,还应注重师生学习共同体的建立,教师发展中心通过建立师生交流的网络平台,引导师生的交流与合作。

(三)教师教学发展中心的运行模式:推进学生中心的学习范式

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建设理念由单纯的教师培训,逐渐演变为教与学的一体化,既关注教师的教,又关注学生的学。 目前, 基于学生学习成效的教育模式(Outcome-based Education)已得到世界范围的认可, 教师教学发展中心的运行模式不能再囿于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范式,而应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范式。 从教学范式向学习范式的转换,也是教学学术性发展的必然要求。 Trigwelh等人通过研究构建了多元教学学术模式,描述以教师为中心到以学生为中心渐进的4种教学学术模式(见表1)[11]。

从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转变,意味着教师发展范式的转换,不仅仅关注如何改进教师的教学技能、关注教师的职业发展,而且要超越教师发展, 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师发展新范式———学习范式。教师教学发展中心作为高校内部质量提升的保障性机构,应推进教师的“教”和学生的 “学”的融合,促进高校学习观念和学习方式的变革, 提高教学效率,提升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进而促进高校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

(四)教师教学发展中心的建设内容:完善教学发展体系

教育部学术管理中心 篇7

近日,从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获悉,张平副院长主持的课题《职业核心能力课程改革研究》(编号:CVCC11A—01),经过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组织的专家组审议,顺利结题并在50余个项目中脱颖而出,被评为“优秀课题”。

课题立项以来,以我院通用职业能力培养工作实践为基础,张平副院长组织课题组全体成员进行了多次研讨,并形成具体的课程改革方案与人员分工,予以实施与落实。三年以来,“以研促教”,我院的通用职业能力课程建设不仅得到完善,并有效促进了学院的人才培养工作。

根据最近三年“称职状况调查报告”的数据显示,我院毕业生总体素质逐步得到提高,心理素质、沟通能力、执行能力、创新能力、团队能力等通用职业能力都有了较大的提升;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工作评价也有了较大的提高,特别是优秀率由2010届的49.7%,提高到2012届的70.9%,提高了21.2%。

与此同时,相关的研究成果也得到上级部门及学术界的认可:公开出版旨在训练通用职业能力的系列教材6册(中山大学出版社,2012年出版):《职场执行能力训练》、《职场沟通能力训练》、《职场心理调适能力训练》、《职场团队竞争与合作能力训练》、《职场形象设计能力训练》与《职场口头表达能力训练》,《高职“通用职业能力”培养课程的开发与实践》、《职业能力系统化的课程体系构建研究》等先后在《职教论坛》等核心期刊中发表。

就业指导中心刘升忠

教育部学术管理中心 篇8

教育信息化月报负责人:周静

一、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

覆盖0所学校。

二、宽带网络校校通

目前本镇开通1所学校(水箐小学),在2013年9月28日与电信公司洽谈接光纤进校园的事宜,目前未取得该公司回复。

三、优质资源班班通

暂不具备条件,均没有开通。

四、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

暂不具备条件,均没有开通。

五、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

没有网络,均没有开通。

六、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

建立学生学籍管理平台。

七、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

根据2013年国培计划相关要求,利用现有条件,组织教师参加相关培训。

八、典型案例和好的做法

暂不具备条件,无法进行教育信息化试点工作,争取在下一步接入光纤后进行此项工作。

九、保障措施

上一篇:自查分析报告模板下一篇:小班语言教案《小老鼠去旅行》及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