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格教学的基本要求

2024-09-0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微格教学的基本要求(通用10篇)

微格教学的基本要求 篇1

一、确定授课内容(在所附5个典型数学问题中任选一个问题);

二、每次只训练一个主要技能(本次主要训练“例题讲解技能”);

三、必须写出微型教学设计(一个相对完整的教学片段),并用ppt的形式呈现(包括教学内容、教学目的、重点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

四、组建微格教学小组(一人扮演教师,其余4—5人扮演学生);

五、角色扮演(一个人面对其他4-5人授课,15分钟左右,全程录相);

六、组织学生交流与反馈(授课结束后,重放录相,组织讨论);

微格教学的基本要求 篇2

思考一:教学的语言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的效率。”教学活动的灵魂就在于教学的语言技巧。因此, 在设计教案时要反复推敲课堂导入、过渡语、提问等环节教学语言的组织。本课我是这样导入的:近代以来, 伴随着西方的侵略、西学东渐的浪潮及中国传统文化的衰微, 中国的思想文化同政治、经济一样艰难地开始了近代化的历程。中国向何处去?这是萦绕在近代思想家头脑中的一个永恒的主题, 从学习西方器物到制度到思想, 百年的探索充满坎坷, 救亡图存的道路异常艰辛, 但先进知识分子从未放弃过努力。今天我们共同来感受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历程。该导入通过教师抑扬顿挫的表达让学生对这节课充满了期待。

思考二:教师的着装

有关研究表明, 高中生关注教师服饰的比例较之小学生、初中生而言, 有明显上升的趋势。学生对教师的喜爱不仅仅取决于教师的教学能力, 与教师的服饰所反映的外在形象也明显相关。观摩课那天我穿了白色的西装搭配了裙子, 也刻意化了淡妆, 记得上完课后, 有一位女学生悄悄地跟我说:“周老师, 您今天穿得很有气质!让我们眼前一亮, 精神抖擞, 听课很愉快!”听了她的话, 我体会到教师得体的着装具有隐形的教育意义。优美高雅的着装能够体现教师的审美观念和高尚情操, 对于学生而言, 也是一堂无声的礼仪和审美教育课。

思考三:教师的教态

教师教态, 是指教师的仪表、仪态, 具体到课堂教学, 就是教师的举止、面部表情、态度等等。教态是一种无声的语言, 优美的教态是一种高超的教学技巧, 是教师的思想、学识、品行的综合体现, 是教师得心应手地组织课堂教学, 提高教学效率的保证, 同时也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获得美感熏陶的必要手段。优雅的教态举止能在潜移默化中感染学生, 使教师成为课堂教学中学生审美的中心。课堂上教师的举止要优雅得体、稳重大方、自然从容, 在课堂内的走动不宜太频繁, 当然也不能僵化在一个地方, 讲解时可以辅助合适的动作。教师态度和蔼, 面带微笑, 端庄而不呆板, 明快而不轻率的表情也是教学基本功之一。教师微笑的表情是对学生的关注和赞许, 是对学生的激励和关心, 能缩短学生和教师的心灵距离。

思考四:教师的板书

如今, 多媒体教学以其较大的优势赢得一线教师的青睐。在多媒体广泛应用的今天, 传统的板书被忽视了。事实上在课堂教学中, 板书设计很能体现教师的教学功底和理念。多媒体课件内容的“跳跃性”决定其很难定格教学脉络。好的板书作为信息的载体具有稳定性, 板书与口述结合, 不仅条理清楚, 明白易懂, 还便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教师设计板书时要做到匀称整齐, 错落有序, 结构新颖, 板书的字迹应工整清晰, 板书的色彩运用要得当。

本课我的板书包括标题以及课堂教学流程的基本脉络, 提纲挈领, 画龙点睛, 其中重难点问题还做了特别的标记, 课堂结束后依照板书进行课堂总结, 起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同时, 从应试角度来讲, 好的板书具有示范功能, 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和答题规范, 以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

思考五:对课堂流程的反思

细节决定成败, 要想提高自己对教学细节的把握, 必须经常对自己课堂教学的流程进行反思。为了及时获得反馈信息, 微格教学完成后, 可及时组织讨论和评价, 可以先重放录像, 可使用暂停、慢放、重放、特写等方法, 让上课者观察自己的教学细节, 并与事先的设计相对照找出不足, 提高教师对教学的自我诊断能力, 然后让组内同仁各抒己见, 一起来评价实践过程, 总结出优点和存在的问题, 指出努力的方向。比如, 通过重放录像我发现在比较资产阶级维新派、革命派和激进派学习西方的异同时, 教学时间不太合理, 显得有些拖沓。对教学流程的反思有利于教师进一步强化基本功。

提高数学教学效率的基本要求 篇3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观念;现代化;明确化;科学化;多样化;高效化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5-074-01

课堂教学,作为教学的一种基本形式,如果从夸美纽斯(1592——1670年)数起,迄.今已有好几百年的历史,因其优越性而为人们所普遍接受和采用。而且无论是现在,还是将来,课堂都是学校教学的主阵地,数学教学的主要目标都必须在课堂中完成。因而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一直是大家所关心的问题,笔者认为,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虽然不可能找到固定的模式,但是可以提出几项基本要求,以期引起大家的重视。

一、教学观念现代化

实践证明:教学观念直接影响课堂教学效率,教学观念不解决,再好的教材,再完善的教学方法,使用起来也会“走样”。

传统的教学观认为:教学就是教师教,学生学,教师讲,把学生当作消极、被动地接受知识的容器。现代的教学观认为:教学就是教师有效、合理地组织学生的学习活动,使所有的学生都能学好,学得主动、生动活泼。要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必须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建立符合现代教学观的崭新体系,努力做到“五个转变”和确立“四种教学观”。

“五个转变”是指:①由单纯的“应试教育”转变为全面的素质教育;②由“填鸭式”的教学方法转变为启发式的教学方法;③由局限于课堂的封闭教学转变为课堂内外相结合的开放性教学;④由单纯传授知识的教学转变为既传授知识,又发展能力的教学;⑤由教学方法的“一刀切”转变为因材施教。

“四种教学观”是指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要确立如下四种观念:①整体观。即是用整体观点指导课堂教学,从整体上进行数学教学改革,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中各种因素(教师、学生、教材等)的积极性,使它合理组合,和谐发展,实现课堂教学整体优化;②重学观。就是要求教者重视学法指导,积极地把“教”的过程转化为“学”的过程;③发展观。不但要引导学生有效地学习,更重要的要培养能力,发展智力;④愉快观。要把愉快因素带进课堂,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中获取知识。

二、数学目标明确化

教学目标是教学大纲的具体化,是教材所包含的知识因素和能力训练的具体要求,是评估教学质量的依据。教学目标决定着教学活动的方向,决定着教学内容、方法、途径的选择,决定着教学效率的提高。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如果目标制定明确,便能发挥如下功能:对指引师生的教与学,有定向功能;对教改程序的有效进行,有控制功能;对知识与能力的双向发展,有协调功能;对减轻学生因题海战术而盲目训练所造成的负担,有效率功能;对教改工作的科学评价和管理,有竞争功能;对统一标准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有稳定功能。

由此可见,要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就应制定完整、明确的课堂教学目标,注意根据教材内容定出基础知识、基本能力、思想感情教育等项的达标要求。

三、教学方法科学化

教学方法是师生为达到教学目的、实现教学目标而相互结合的活动方式,其中包括教师的教法和学生的学法,而学生的学法实际上是教师指导下的学习方法。

教法制约学法,并给课堂教学效率带来重要影响。因此,教师选择教学方法要科学、合理,注意体现如下四个原则:启发性原则、生动性原则、自主性原则和因材施教原则。启发性原则是指方法要善于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启发学生积极思维;生动性原则是指方法要富有艺术性,具有强烈的吸引力和感染力;自主性原则是指方法要让学生主动参与,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因材施教原则是指方法要处理好全体和个别的关系。

四、教学手段多样化

教学手段是实现教学目标的主要措施。传统的数学教学,从概念到概念,教师单靠粉笔和黑板讲解,势必影响大面积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和学生的素质提高。因此,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必须注意教学手段的多样化。

多媒体教学体现了教学手段的多样化。因为它合理地继承了传统的教学媒体(如课本、教师课堂语言、板书、卡片、小黑板等),恰当地引进了现代化教学媒体(如幻灯、投影、录音、电视、磁性黑板、电脑图象等),使二者综合设计、有机结合,既能准确地传导信息,又能及时地反馈调节,构成优化组合的媒体群。

五、课堂结构高效化

现代教学论认为:应变“教”的课堂结构为“学”的课堂结构,变课堂为学堂。据报载,美国中小学校的许多教师每节课只讲10分钟,剩下的时间让学生相互交流、提问、消化,教师引导、释疑、解惑。无独有偶,国内已有很多学校要求教师一节课最多只讲15分钟,其余的时间让学生“自由选择”,教学效果也很不错。不同的课型有各自的基本结构模式,同一课型的结构模式,也会因教学指导思想的不同、客观教学条件的变化而变化。

教师教学常规工作的基本要求 篇4

一、认真制订学期教学进度计划。

对一个学期的教学目标、内容,学生的作业测试,课程的新授、复习等,有一个全盘的考虑与安排。

二、认真备课。

教师要认真钻研教学大纲和教材,熟悉学生实际,在此基础上,每堂课均应有教案(包括教学目标、过程、重点、难点、作业布置等),根据教学大纲、教材和学生实际,精心设计教案和教法,做到超前备课。在个人备课基础上,加强备课组的集体备课,做到每一周集体备课一次,重点放在钻研大纲,分析教材,研究学生,探讨教法,提高40分钟课堂教学效率。

三、认真上课。

教师上课要紧扣目标,围绕教学内容,切合学生实际。能够抓住关键,突出重点,分析难点。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自觉性和自信心,加强基础,培养学生观察、思维、动手、自学等能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态自然,表达清晰,板书整洁,举止文明,真正做到教书育人。

四、认真布置、批改和反馈作业。

教师应根据教学要求,及时布置适量作业,精心选择和设计作业,指导学生思考实践和正确规范的作业方法,及时批改作业,讲究批改实效,批改以后及时反馈,重视中差学生面批订正,改进他们的学习方法,鼓励学生质疑问题。

五、认真辅导。

教师应在教学之后对学习有潜力的学生认真辅导,培养优秀生,对学习困难的差生也应认真辅导,做好补缺补差工作,注意引导鼓励,并且教会学习方法,培养学习习惯。

六、认真测试分析。

教师应加强平时考查,根据本学科特点,有阶段性测验,检测学生的知识技能与实际能力。考查测验后,要认真进行质量分析,及时采取措施进行补缺补差,更好地调控教学活动。

七、认真做好学期教学工作总结。

教学设计的特点与基本要求 篇5

1、教学设计的特点与基本要求是什么?

(1)教学设计具有以下特征。

第一,教学设计要遵循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选择教学目标,以解决教什么的问题。

第二,教学设计是以计划和布局安排的形式,对怎样才能达到教学目标进行创造性的决策,以解决怎样教的问题。

第三,教学设计是以系统方法为指导,分析教学问题和需求,确立解决的程序纲要,使教学效果最优化。

第四,教学设计是提高学习者获得知识、技能的效率和兴趣的技术过程,它的功能在于运用系统方法设计教学过程,使之成为一种具有操作性的程序。

(2)基本要求

1、明确地制定教学目的,具体地规定出传授 的基础知识 2.教学结构要清晰,层次要鲜明,逻辑关系准确; 3.体现教学过程的基本措施,具有可操作性;

4.在相应的教学环节中,应明确媒体的形式、题目或内容。

5.在说明 “教学设计意图”时,要突出信息技术与教学整合的“整合点”诊断与分析。即分析在某一教学环节中,为达成某一教学目标、完成某项教学任务时,常规教学手段支撑其实施存在哪些困难(或在质量及效率方面存在问题),而利用信息技术的哪些功能特点,实现有效支撑,可以达到怎样的预期教学效果,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

2、教学设计的基本策略和原则是什么?

(1)基本策略教学设计的基本策略是是为了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使学生在单位时间内能够 学到更多的知识,更大幅度地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从而使学生获得良好的发展。

方法

1、教学设计要从“为什么学”入手,确定学生的学习需要和教学的目的;

2、根据教学目的,进一步确定通过哪些具体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才能达到教学目的,从 而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即确定“学什么”;

3、要实现具体的教学目标,使学生掌握需要的教学内容,应采用什么策略,即“如何学”;

4、要对教学的效果进行全面的评价,根据评价的结果对以上各环节进行修改,以确保促进 学生的学习,获得成功的教学。

(2)原则

系统性原则 教学设计是一项系统工程,它是由教学目标和教学对象的分析、教学内容和方法的选择以及 教学评估等子系统所组成,各子系统既相对独立,又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组成一个有机的 整体。在诸子系统中,各子系统的功能并不等价,其中教学目标起指导其他子系统的作用。同时,教学设计应立足于整体,每个子系统应协调于整个教学系统中,做到整体与部分辩证 地统一,系统的分析与系统的综合有机地结合,最终达到教学系统的整体优化。

程序性原则 教学设计是一项系统工程,诸子系统的排列组合具有程序性特点,即诸子系统有序地成等级 结构排列,且前一子系统制约、影响着后一子系统,而后一子系统依存并制约着前一子系统。根据教学设计的程序性特点,教学设计中应体现出其程序的规定性及联系性,确保教学设计 的科学性。

可行性原则 教学设计要成为现实,必须具备两个可行性条件。一是符合主客观条件。主观条件应考虑学 生的年龄特点、已有知识基础和师资水平;客观条件应考虑教学设备、地区差异等因素。二 是具有操作性。教学设计应能指导具体的实践。

课堂教学基本要求 篇6

戴黎明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学工作的主要形式,是落实教学任务的主阵地。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的中心环节,为加强教学常规管理,提高教育教学水平,现就我校课堂教学的基本要求作如下要求:

一、组织课堂教学的基本原则

1、教书和育人相结合的原则。课堂教学除具有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的基本功外,还具有进行思想教育、陶冶情操和培养良好心理品质的功能,是德育的重要渠道。在课堂教学中,要以各学科的知识结构和学生的思想认识水平为依据,挖掘教材的因素,形成德育渗透的机制,各学科有计划、有目的地在教学活动中渗透德育教育。

三维目标:三维教学目标不是三个目标,而是一个问题的三个方面。它集中体现了新课程的基本理念,集中体现了素质教育在学科课程中培养的基本途径,集中体现了学生全面和谐发展,个性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客观要求。

知识与技能

基本能力——获取、收集、处理、运用信息的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

过程与方法

过程——指应答性学习环境和交往、体验。方法——包括基本的学习方式(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和具体的学习方式(发现式学习、小组式学习、交往式学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情感不仅指学习兴趣、学习责任,更重要的是乐观的生活态度、求实的科学态度、宽容的人生态度。价值观不仅强调个人的价值,更强调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统一;不仅强调科学的价值,更强调科学的价值和人文价值的统一;不仅强调人类价值,更强调人类价值和自然价值的统一,从而使学生内心确立起对真善美的价值追求以及人与自然和谐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在教学中,既不能离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的知识与技能的学习,也不能离开知识与技能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的学习。

2、传授知识和培养能力相结合的原则,一个人的能力结构是一个多维的立体机构,一般可以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各学科分别要求的能力,第二层次是各学科共同需要努力,第三层次是创造力,各层次有相对的独立性,又是密切联系、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知识既是形成能力的基础,又是培养能力的条件,在课堂教学中,本着以“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精讲多练,注意创造和实践”的原则,要立足于知识,着眼于能力,做到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相结合,尤其是创造能力的培养。

教是课堂的组织者、引导者,学是课堂的主体,不能颠倒。现在我们的课堂是教是主体,知识的灌输,学是被动的,课堂的是接受知识的阵地。教者倾其所有,毫无保留;听着开动大脑,加速运转,思维僵化,没有创造。知识点来不及消化,囫囵吞咽。

3、教知识和教方法相结合的原则。学会学习是未来社会对人的起码要求。未来的文盲不再是目不识丁的人,而是不会学习的人,培养未来人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教会学生学习,要着眼于学习能力的培养,要坚持既教知识又教学法,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训练,学生总结自己的学习过程,老师要做出科学学习方法的示范。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学会思维,积极主动、生动活泼的发展。

4、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原则。人们学习要掌握理论的最终目的在于指导实践。学生从课本上学到的知识是不完全的知识,还要在实践中运用检验,才能成为完全的知识,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要十分注意理论和实践的结合,课堂教学设计既要从学生已有的生活实践出发,又要密切社会生活实践;要加强与其他学科的联系,与社会调查、社会实践有机地结合。

5、面向全体学生和因材施教相结合的原则。课堂教学活动根据不同学科特点,因材施教,因人施教,因课施教,因需施教,课堂教学活动中不但重视智力因素的传授,还要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的要求来培养学生。注重情感、能力、方法等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生动活泼、主动发展的个体,都有自己的个性和特长。在课堂教学中,既要依据全体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设计组织教学,使其符合学生的认识和心理发展规律,又要通过设疑、讨论、提问、练习、复习、巩固、布置作业等环节使学生的能力和特长得以充分发挥。

设疑的问题要有价值,不能随便一问,学生答一通,浪费时间;讨论要真讨论,避免你一言我一语,表面看起来气氛活跃,欢声笑语,最终没有结果。提问要有层次,不能以优概全。

二、、组织课堂教学的基本要求

1、教学目标要求明确、重落实,充分发挥课堂教学整体功能,在课堂教学的整个过程中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智力,进行思想教育。

2、课堂结构合理,主次分明,层次清楚,疏密恰当,容量适中,教学过程有张有弛,具有节奏和起伏性。根据学情创造性的灵活使用处理教材。

3、知识讲解准确、明白,知识结构清晰、完整、重点突出,提倡精讲多练,落实“双基”教学。杜绝科学性错误。

双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教学;双基教学是注重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教学和基本能力培养的,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以学法为基础,注重教法,具有启发性、问题驱动性、示范性、层次性、巩固性特征的一种教学模式。

4、讲究教学方法,注重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培养学生学习能力。讲课具有启发性,激发学生求知欲,促使学生积极进行思维,在掌握知识和基础上,学会思维方法,以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利用直观教具和电化教学手段,创设学生参与活动的多种形式,充分调动学生眼、耳、口、脑等多种器官协调活动,注意发展其多向思维。

6、尊重学生个性,学生大胆质疑,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并以学生的问题作为教学的出发点。教师具有问题意识和探究能力,能在指导过程中突出科学性,创造性和生成性,并形成自己的指导风格。

7、讲究教学艺术,教态自然,做到声情并茂,教学语言要规模、生动,板书要正确工整,演示操作要规范、熟练,师生感情融洽,课堂求知气氛浓郁。

学校应建立健全听课评课制度,定期进行教学观摩活动。学校领导和教师应采取多种形式,经常听取学生和学生家长对教学的意见和要求,及时改进教学。

三、教师备课的基本要求

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和保证,是提高教学质量关键环节。备课有学期备课、单元备课和课时备课。备课首先要领会新课程标准,运用新课程标准理解、把握教材,用新课程理念认真备课,写好教案。要求一课时一教案,无教案不上课。教案要有教法和学法指导,目的明确,重点突出,难点有突破方法。要有科学的、明确的授课过程。有必要的电教手段,有课堂提问、板书、实验、图表、课后作业等内容。具体要求是:

1、学期初备课组和每一个教师要做好学期备课,制定全学期的教学计划,该计划要确定学期教学要求和基本内容,做好课时分配,明确思想教育和教学重难点。

2、每教一单元前,适时做好单元备课,明确单元教学目的、要求和重难点,理清单元知识结构,安排单元教学计划及单元检测习题。

3、课时备课一般要提前一周完成,并写好课时教案。课时备课要领会课程目标、在了解学生的基础上,备目标、备教材、备学生、备方法、备手段。备目标

掌握教材的重点、难点、编排体系和知识结构,了解学生的学习思想、学习态度、知识基础、认识结构、思维方法和疑点、难点所在,从课标、教材要求和学生实际出发,在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开发智力、进行思想教育等方面确定教学目标; 备教材:

(1)了解所教教材的全貌,掌握全册教材的目的、要求、“双基”、“能力”、“思想教育”的重点、难点,体会编者意图,加强教学预见性和计划性。

(2)每课的教学要求要尽量做到明确、具体、重点是什么,难点在哪里,使学生掌握哪些知识,运用哪些教学方法,训练什么能力,哪些思想教育,达到什么程度都要做到心中有数。

(3)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不失时机地进行思想教育、开发智力,培养能力,要精心设计好板书,讲究教学语言。备学生:

(1)了解学生的思想、学习态度、学习方法,掌握知识和基础情况。

(2)针对学生的实际制定教学方案,充分估计教学过程中可能发生的问题及应变措施。

(3)根据班级学生实际,课堂教学的知识密度与训练能力的难度以及习题的份量要适当。

(4)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备方法:

(1)精心设计教学程序,改革课堂结构,严格按照新课改的要求,组织课堂教学,达到课上培养能力的目的。

(2)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引导学生质疑问难。要特别注意运用实验、教具和电化教学手段,想方设法引导学生积极思维,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3)要研究学生的学习方法,探索如何指导学生自己学习,注意发现和推广学生较好的学习方法,经常指导差生改进学习方法,努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4)注意积累资料,善于博览,努力学习,借鉴一些优秀的教材、教案,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备手段

要认真选择恰到好处的教学手段,音像材料、软件要提前制作,教学图表、实物教学、实验用品等要在课前做好准备。

4、实行个人备课与集体备课相结合的制度。坚持在个人备课的基础上,备课组进行集体备课,充分发挥老教师、骨干教师和新任教师传、帮、带作用。思想引领,多种思想的融合。

5、认真写教案,做到一课一案,学校要建立健全检查和交流教案的制度,坚持杜绝无教案上课的现象。对教案的基本要求是:

(1)有教学目标要求。分别写明知识传授、能力培养、思想教育等方面的目的要求。

(2)有教学的整体设计。教学过程各环节层次要清楚。

(3)知识要点、知识结构明确清晰。思维和能力的训练要点要详细。

(4)运用主要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在教案上要有所体现。

(5)教学过程中的提问、例题、习题要有答案;

(6)教案书写要认真、规范,字迹要工整。教师绘图必须用绘图工具规范制图。⑺有必要的板书设计。

四、布置作业、批改作业的基本要求

布置作业是教师巩固课堂教学,使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并转化为技能的重要途径,老师必须具有设计、指导和批改作业的基本能力。具体要求是:

1、作业内容符合课标和教材要求,有利于巩固和加深所学知识,有利于培养能力,发展智力。

2、作业份量生难度适当,课堂作业要占一定比重。

3、作业类型多样,不要布置机械重复和大量抄写的作业,更不得以多留作业或以重做作业作为惩罚学生的手段。

4、对各科作业格式要规范要求。严格要求学生按时、正确、整齐、独立完成作业。对学习较好的学生适当布置一些难度较大的补充作业,对完成作业有困难的学生要进行必要的辅导。

5、教师对学生的作业要及时、认真批改。提倡课内作业随堂批改。批改符号要规范,批语和批改日期书写要明了工整。老师不得把批改作业的任务交给学生。

6、批改作业后要抓住优点和缺点及时进行讲评。对于作业中出现的错误,要认真分析错误的原因,带有共性的问题要在全班学生中进行分析和解决,个别问题可单独指出,并督促学生及时改正。

五、教师进行辅导的基本要求

课内外辅导是课堂教学的辅助形式,是学校教育教学活动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包括弥补个别学生学习缺欠和满足学有余力学生的学习欲望。要求教师具有关于分析学生学习情况,采取灵活的形式,及时进行辅导的能力。具体要求是:

1、教学中要承认差别,认真分析学生学习的情况,明确不同层次学生的辅导内容与形式。

2、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有针对性地进行个别辅导答疑,要做到“五定”,即定对象、定目标、定时间、定地点、定措施。

3、对因事因病缺课的学生及时进行补课。

4、对学有余力的学生给予个别指导、提供拓宽加深的学习内容和发挥特长的活动形式。

5、辅导学生,不仅重视知识上的查漏补缺,还要进行学习方法、学习目的、激发兴趣、培养良好习惯、规范书写做题格式、培养意志品质等方面的指导和教育。

六、成绩考核的基本要求

学生成绩考核是整个教学过程的有机组成部分,是课堂教学效果反馈和促进教学工作的一种重要手段。要求教师具有科学命题和评价学生成绩的能力。

1、将新课程理念贯穿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考试命题要以教学目标为依据,根据新课程标准,不出偏题、怪题,试题的难度和数量要适当;试题的表达语和指导语要清楚;试题应具有典型性和启发性,既有基础知识的考核,又有基本能力的考核;试题的答案要明确、具体,评分标准要准确、肯定。

提高小学数学教学的基本要求 篇7

关键词:效率,观念,明确化,转变

一、教学观念现代化

传统的教学观认为:教学就是教师教, 学生学, 教师讲, 把学生当作消极、被动地接受知识的容器。现代的教学观认为:教学就是教师有效、合理地组织学生的学习活动, 要使所有的学生都能学好, 学得主动、生动活泼。要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 必须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 建立符合现代教学观的崭新体系, 努力做到“五个转变”。

“五个转变”是指:1由单纯的“应试教育”转变为全面的素质教育;2由“填鸭式”的教学方法转变为启发式的教学方法;3由局限于课堂的封闭教学转变为课堂内外相结合的开放性教学;4由单纯传授知识的教学转变为既传授知识, 又发展能力的教学;5由教学方法的“一刀切”转变为因材施教。

二、数学目标明确化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 如果目标制定明确, 便能发挥如下功能:对指引师生的教与学, 有定向功能;对教改程序的有效进行, 有控制功能;对知识与能力的双向发展, 有协调功能;对减轻学生因题海战术而盲目训练所造成的负担, 有提高效率功能;对教改工作的科学评价和管理, 有竞争功能;对统一标准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 有稳定功能。

三、教学方法科学化

教法制约学法, 并给课堂教学效率带来重要影响。因此, 教师选择教学方法要科学、合理, 注意体现如下四个原则:启发性原则、生动性原则、自主性原则和因材施教原则。启发性原则是指方法要善于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启发学生积极思维;生动性原则是指方法要富有艺术性, 具有强烈的吸引力和感染力;自主性原则是指方法要让学生主动参与, 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因材施教原则是指方法要处理好全体和个别的关系。

四、教学手段多样化

教学手段是实现教学目标的主要措施。传统的数学教学, 从概念到概念, 教师单靠粉笔和黑板讲解, 势必影响大面积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和学生的素质提高。因此, 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必须注意教学手段的多样化。

五、课堂结构高效化

现代教学论认为:应变“教”的课堂结构为“学”的课堂结构, 变课堂为学堂。据报载, 美国中小学校的许多教师每节课只讲10分钟, 剩下的时间让学生相互交流、提问、消化, 教师引导、释疑、解惑。无独有偶, 国内已有很多学校要求教师一节课最多只讲15分钟, 其余的时间让学生“自由选择”, 教学效果也很不错。

以上五项基本要求, 体现了小学数学的学科特点, 改变了传统的教学观念, 集中了行之有效的教学经验。

提高数学记忆效果十法:

1.归类记忆法。

归类记忆法就是根据识记材料的性质、特征及其内在联系, 进行归纳分类, 以便帮助学生记忆。

2.谐音记忆法。

这种记忆法是利用某些识记材料的谐音来进行记忆, 使学生印象深刻, 不易遗忘。

3.比较记忆法。

有些数学知识之间是很容易混淆的, 可以应用一些概念的对立关系, 抓住概念中关键知识点进行比较, 便可帮助学生区别和记忆。

4.歌诀记忆法。

歌诀记忆法就是把要记忆的数学知识编成歌谣、口诀或顺口溜, 从而便于记忆。采用这种方法来记忆, 学生不仅容易记, 而且记得牢。

5.理解记忆法。

理解是一种有效的、最基本的记忆方法, 丰富的数学知识, 靠死记硬背是容易忘记的, 只有深刻理解了才能记牢。因此, 对概念、性质的概括、法则的得出、公式的推导等过程都必须一清二楚。

6.规律记忆法。

即根据事物的内在联系, 找出规律性的东西来进行记忆。

7.列表记忆法。

就是把某些容易混淆的识记材料列成表格, 达到记忆之目的。这种方法具有明显性、直观性和对比性。

8.重点记忆法。

随着年龄的增长, 所学的数学知识也越来越多, 学生要想全面记住, 既浪费时间且记忆效果不佳。因此, 要让学生学会记忆重点内容, 学生在记住了重点内容的基础上, 再通过推导、联想等方法便可记住其他内容了。

9.联想记忆法。

就是通过一件熟悉的事物想到与它有联系的另一件事物来进行记忆。比如, 从整数加、减法的法则联想到小数加、减法的法则, 由加法交换律、结合律联想到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

10.实践记忆法。

就是通过学生动手动脑、实验操作, 得出结论来进行记忆。比如, 学习了有关的面积、地积的知识后, 可让学生自己动手去量一块地, 算算亩产量。

微格教学的基本要求 篇8

课堂教学,作为教学的一种基本形式,如果从夸美纽斯(1597--1670年)数起,迄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因其优越性而为人们所普遍接受和采用。而且无论是现在,还是将来,课堂都是学校教学的主阵地,数学教学的主要目标都必须在课堂中完成。因而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一直是大家所关心的问题,笔者认为,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虽然不可能找到固定的模式,但是可以提出几项基本要求,以期引起大家的重视。

一、教学观念现代化

实践证明:教学观念直接影响课堂教学效率,教学观念不解决,再好的教材,再完善的教学方法,使用起来也会“走样”。

传统的教学观认为:教学就是教师教,学生学,教师讲,把学生当作消极、被动地接受知识的容器。现代的教学观认为:教学就是教师有效、合理地组织学生的学习活动,使所有的学生都能学好,学得主动、生动活泼。要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必须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建立符合现代教学观的崭新体系,努力做到“五个转变”和确立“四种教学观”。

“五个转变”是指:①由单纯的“应试教育”转变为全面的素质教育;②由“填鸭式”的教学方法转变为启发式的教学方法;③由局限于课堂的封闭教学转变为课堂内外相结合的开放性教学;④由单纯传授知识的教学转变为既传授知识,又发展能力的教学;⑤由教学方法的“一刀切”转变为因材施教。

“四种教学观”是指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要确立如下四种观念:①整体观。即是用整体观点指导课堂教学,从整体上进行数学教学改革,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中各种因素(教师、学生、教材等)的积极性,使它合理组合,和谐发展,实现课堂教学整体优化;②重学观。就是要求教者重视学法指导,积极地把“教”的过程转化为“学”的过程;③发展观。不但要引导学生有效地学习,更重要的要培养能力,发展智力;④愉快观。要把愉快因素带进课堂,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中获取知识。

二、数学目标明确化

教学目标是教学大纲的具体化,是教材所包含的知识因素和能力训练的具体要求,是评估教学质量的依据。教学目标决定着教学活动的方向,决定着教学内容、方法、途径的选择,决定着教学效率的提高。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如果目标制定明确,便能发挥如下功能:对指引师生的教与学,有定向功能;对教改程序的有效进行,有控制功能;对知识与能力的双向发展,有协调功能;对减轻学生因题海战术而盲目训练所造成的负担,有效率功能;对教改工作的科学评价和管理,有竞争功能;对统一标准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有稳定功能。

由此可见,要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就应制定完整、明确的课堂教学目标,注意根据教材内容定出基础知识、基本能力、思想感情教育等项的达标要求。例如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可制定如下教学目标:①基础知识方面:结合直观图形理解几分之一的含义;认识分数各部分的名称,掌握分数的读法和写法;②基本能力方面:能应用分数表示图形里的阴影部分,能在图中画出阴影部分来表示分数,在数线上标出一定的分数;③思想情感教育方面:培养起学生学数学的兴趣、自觉性和克服困难的意志。并且把这些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的各项要求组成一个整体,做到在教基础知识的同时培养能力,发展智力。这样就能使学生在知识、能力、思想情感教育三个方面得到协调发展,全西完成课堂教学任务,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教学方法科学化

教学方法是师生为达到教学目的、实现教学目标而相互结合的活动方式,其中包括教师的教法和学生的学法,而学生的学法实际上是教师指导下的学习方法。

教法制约学法,并给课堂教学效率带来重要影响。因此,教师选择教学方法要科学、合理,注意体现如下四个原则:启发性原则、生动性原则、自主性原则和因材施教原则。启发性原则是指方法要善于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启发学生积极思维;生动性原则是指方法要富有艺术性,具有强烈的吸引力和感染力;自主性原则是指方法要让学生主动参与,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因材施教原则是指方法要处理好全体和个别的关系。

课堂教学方法多种多样,不同的内容、不同的课型,教法就不同。目前,一节课中只采用一种教法的极少,同时单一地运用某一教法,也不利于学生智能的发展。因此,在数学教学中要将各种教法进行最佳组合,做到灵活多样、富有情趣,具有实效,并能体现时代的特点和教者的风格。只有这样才能使教学方法科学化,提高教学效率。

四、教学手段多样化

教学手段是实现教学目标的主要措施。传统的数学教学,从概念到概念,教师单靠粉笔和黑板讲解,势必影响大面积提高小学数学教學质量和学生的素质提高。因此,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必须注意教学手段的多样化。

多媒体教学体现了教学手段的多样化。因为它合理地继承了传统的教学媒体(如课本、教师课堂语言、板书、卡片、小黑板等),恰当地引进了现代化教学媒体(如幻灯、投影、录音、电视、磁性黑板、电脑图象等),使二者综合设计、有机结合,既能准确地传导信息,又能及时地反馈调节,构成优化组合的媒体群。

这样能使学生视、听触角同时并用,吸收率高,获得的知识灵活、扎实,从而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五、课堂结构高效化

现代教学论认为:应变“教”的课堂结构为“学”的课堂结构,变课堂为学堂。据报载,美国中小学校的许多教师每节课只讲10分钟,剩下的时间让学生相互交流、提问、消化,教师引导、释疑、解惑。无独有偶,国内已有很多学校要求教师一节课最多只讲15分钟,其余的时间让学生“自由选择”,教学效果也很不错。不同的课型有各自的基本结构模式,同一课型的结构模式,也会因教学指导思想的不同、客观教学条件的变化而变化。

课堂结构高效化并不一定是大容量、快节奏和高要求,一个有活力的、高效化的课堂结构,必须具备如下六个因素:构成一个“环环紧扣、层层入深、步步有新、相互促进”的有机整体;教师对教学内容的处理与学生原有的认识结构相适应;学生主动、积极参与的程度;学生当堂练习的数量和质量;课堂信息反馈畅通的程度,能否做到及时反愧及时调节;充分有效地利用课堂教学时间。

六、基本训练序列化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一条成功的经验是加强双基(基础知识教学、基本能力训练),什么时候加强双基,教学质量就高;什么时候削弱双基,教学质量就下降。加强基本能力的训练应注意如下问题:①首先应确定哪些是基本训练的内容,然后根据各年级的教学要求,由浅入深地安排,形成一个符合小学数学特点和儿童特点的基本训练序列;②训练的时间多长,数量多少,都要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来确定,以便在不增加学生学习时间的条件下,取得最好的训练效果;③习题的编排应做到低起点、小步子、快节奏、大容量,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成功的喜悦;④应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精心选编习题。例如:为引人新课,选编知识衔接题;为巩固概念,选编基础变式题;为纠正差错,选编判断题、选择题;为拓宽思路,选编多变、多解题,等等,从而实现训练目标。

以上六项基本要求,体现了小学数学的学科特点,改变了传统的教学观念,集中了行之有效的教学经验。实践证明,教学过程中如果能实施这六条基本要求,就能优化课堂教学,取得显著的教学效果。

七、提高数学记忆效果十法

许多数学知识,不仅需要学生理解,更要让学生记住它。那么,怎样才能提高学生记忆数学知识的效果呢?下面介绍十种方法。

(一)归类记忆法

就是根据识记材料的性质、特征及其内在联系,进行归纳分类,以便帮助学生记忆。比如,学完计量单位后,可以把学过的所有内容归纳为五类:长度单位;面积单位;体积和容积单位;重量单位;时间单位。前四类包括公、市制和换算,第五类包括世纪、年、月、日、分、秒及其进率。这样归类,能够把纷纭复杂的事物系统化、条理化,易于记忆。

(二)谐音记忆法

这种记忆法即是利用某些识记材料的谐音来进行记忆,使学生印象深刻,不易遗忘。

(三)比较记忆法

有些数学知识之间是很容易混淆的,可以应用一些概念的对立关系,抓住概念中关键地方进行比较,便可帮助学生区别和记忆。

(四)歌诀记忆法

就是把要记忆的数学知识编成歌谣、口诀或顺口溜,从而便于记忆。比如,识记分数乘、除法法则,就可编出这样四句歌诀:“分数相乘很分明,分子分母各相乘,分数除法不一样,除数颠倒再相乘。”采用这种方法来记忆,学生不仅容易记,而且记得牢。

(五)理解记忆法

理解是一种有效的最基本的记忆方法,丰富的数学知识,靠死记硬背是容易忘记的,只有深刻理解了才能记牢。因此,对概念、性质的概括、法则的得出、公式的推导等过程都必须一清二楚。比如,各种面积公式,其中长方形面积公式是最基本的,其他图形的面积公式都可以从长方形的面积公式中推导出来。学生理解了推导的过程和关系,就容易记住各种图形的面积公式了。

(六)规律记忆法

即根据事物的内在联系,找出规律性的东西来进行记忆。比如,识记公制长度单位、面积单位、体现单位的化法和聚法。化法和聚法是互逆联系,即高级单位的数值×进率:低级单位的数值,低级单位的数值+进率=高级单位的数值。掌握了这两条规律,化聚问题就迎刃而解了。规律记忆,需要学生开动脑筋对所学的有关材料进行加工和组织,因而记忆牢固。

(七)列表记忆法

就是把某些容易混淆的识记材料列成表格,达到记忆之目的。这种方法具有明显性、直观性和对比性。比如,要识记质数、质因数、互质数这三个概念的区别,就可列成表来帮助学生记忆。

(八)重点记忆法

隨着年龄的增长,所学的数学知识也越来越多,学生要想全面记住,既浪费时间且记忆效果不佳。因此,要让学生学会记忆重点内容,学生在记住了重点内容的基础上,再通过推导、联想等方法便可记住其他内容了。比如,学习常见的数量关系: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量。工作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这三者关系中只要记住了第一个数量关系,后面两个数量关系就可根据乘法和除法的关系推导出来。这样去记,减轻了学生记忆的负担,提高了记忆的效率。

(九)联想记忆法

就是通过一件熟悉的事物想到与它有联系的另一件事物来进行记忆。比如,从整数加、减法的法则联想到小数加、减法的法则,由加法交换律、结合律联想到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和

(十)实践记忆法

教师教学常规基本要求 篇9

3、外出听课的教师回来后及时撰写听课心得,教务处把关初审,管理员上传到学校网站。

4、每学期期末结束之前每位教师上交一篇教学论文或德育论文,教导处推荐好的文章,管理员上传到学校网站上的“教师文集”。

5、教学反思或教后记平时可以记载在备课本上,期中、期末各写1篇深刻的教学反思,教务处把关初审,管理员上传到学校网站。

微格教学的基本要求 篇10

重庆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张晓斌

一、简单回顾 初中新课程实验:

2001年国家级实验区进入-2002年省级实验区进入-2005年除西藏外全部进入

高中新课程实验:

2004年4个国家级实验区进入-2005年有1个省进入-2006年东部4省进入-2007年东中部6个省市进入-2008年有4省进入(江西河南新疆安徽)-2009年有4个省市进入-2010年有6个省市进入

二、讲课、说课、评课的基本要求

(一)讲课的基本要求

1.教学目的.其中包括知识的深广度;技能训练,能力培养,思想品德及心理素质等侧重面的反映.2.教材选择.其中包括与教学目的一致性的反映;重视“基础与创新”、“知识与应用”、“教学和因材施教”的反映,以及在参照课本内容的基础上,结合学生实际,选择与处理教材(包括例题、习题)的反映.3.教学过程.其中包括正确处理教与学关系的反映.一方面恰当地提供知识的背景材料,创设教学情境,运用所提供的知识使学生认识知识本质;另一方面引导学生手脑并用积极进行思考,组织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注意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另外,还包括在教学中处理反馈与调节、归纳与小结等教学环节的反映能力.4.教学手段.注重现代教学手段运用的必要性与有效性,其中包括图表、模型、投影、录像、计算机等使用的必要性的反映,以及运用这些手段,正确发挥教学作用的反映.5.教学方法.注重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心理水平适应性发展性的反映.其中包括贯彻教学原则和学习理论的正确性与充分性的反映,以及在重视教学方法的针对性与灵活性的同时,重视学习方法指导的有效性的反映.6.教师基本素养.附1:讲课评价量表

(二)说课的基本要求

1.教材分析.正确说明教材的地位、作用、重点、难点,并参照课本与教学大纲(课程标准),进行取材的分析与处理.2.目的分析.说明在教材分析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如何恰当地确定教学目的要求的思考与分析.3.过程分析.说明教学活动与学习活动,如何有机结合地安排设计过程的构想.4.教法分析.说明教学方法的选择(包括必要的教学手段的使用)如何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以利于最优化地达到教学目的的思考与分析.5.板书设计分析.说明板书在教学过程中的展开程序,板书与教学内容的关系等等,从中展示说课者的教学思路及教学技巧.6.评价分析.说明教学评价、反馈与调节措施的构想与教学措施的设计.7.说课时间.一般不超过20分钟.说明:在一般情况下,说课是对一节课作出分析,可以利用录像带、计算机、投影等教学手段作为说课的辅助工具.附2:说课评价量表

(三)评课的基本要求

1.评教学目标.看制定教学目标是否准确合理.主要看依据大纲教材确定的教学目标,是否注重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如何实现三维目标),是否切合学生实际,促进学生学科能力与个性发展,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2.评师生的主导作用和主体作用.看是否实现“主导”和“主体”的最佳结合,是否体现学生是课堂学习和个性发展的主体,体现师生协调一致,思维定向,心理同步,形成教与学的和谐共振、合力.3.评课堂教学结构.看是否形成多通道、多层面、多向性信息交流.看是否在教师主导作用下,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上,课堂教学形成同桌互助、小组合作、全班共学的动态组合、主体交叉网络结构,呈现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多通道、多层面、多向性信息交流.4.评教学过程.看教学过程的有序性和波动性是否和谐统一.看教师是否能依据学科(课型)特长和学生认知规律,以知识为载体,以知识发生发展“过程”为中心来展开教学,合理设计教学过程的时空序列,使之生动活泼,富于变化.看教师是否能在教学过程中适时调整教学节奏、容量和心理气氛,使学生始终保持最佳的学习心态,课堂呈现最佳的教学情景.5.评课堂训练.看是否着重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看课堂教学是否以思维训练为主线,在科学的训练中指导学法,逐步渗透基本的思想方法,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质疑问难,标新立异,学有创见,勇于实践,积极进取,养成创新思维的品质和习惯,培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6.评教学组织形式。看不同组织形式(全班学习、小组学习、独立学习)各占了多少时间;看是否符合教学内容的要求和学生已有的经验;看是否建立了小组学习的规范和评价机制;看是否考虑了学生个体间的差异。

7.评课堂管理。看是否有课堂规则;看如何表扬学生;看对违纪学生如何反应;看管理方式是否促进学生学习;看课堂的整体氛围。

8.评教学反馈.看是否适时反馈,有效调控.看教师是否及时掌握学生学习现状,注意调整学习内容,纠正学生的学习偏差,及时采取补救措施,以提高学习效率,达到预期目标.9.评教学效率.看是否大容量、快节奏、高效率.看教学高效率是否达到三个70%以上,即教学时间利用率70%以上,70%以上的学生获得输出的70%以上的信息.10.评教师(课堂)基本功.主要看是否做到教态自然,语言规范,板书工整,具有教学机智和应变能力,特别是注意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四)听课和评课的方式

听课的方式有:①知会式;②随堂式;③针对式;④集中式;⑤比较式;⑥跟踪式.评课的方式有:①从优点、缺点、建议三方面来评;②从有格、有序、有魂、有神、有效等方面来评;③从精心的教学设计、精彩的课堂表演、热烈的师生互动场面、良好的教学效果等方面来评;④从教师、学生、教法、学法、课程内容设计、培养学生能力、学生收获等方面来评.附3:课堂教学评价量表

三、每一节课应具有的基本要求

1.一节课要有一个主要的教学目的.围绕这一目的,应该有一个主要任务,其它任务都从属于这个主要任务.2.一节课要在完成智能教育任务的同时,还要完成一定的思想教育任务.3.一节课的教学材料的选择要有根据.一般来说,选择一节课的教学材料时,至少要满足如下要求:(1)材料的内容符合这一节课的基本教学目的.(2)材料的份量恰到好处――保证能完成这节课的教学目的而时间上又十分紧凑.(3)材料的安排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从具体到抽象再到具体,理论和实践相结合.4.一节课的教学方法要应用恰当,确保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一节课的教学方法是多种多

样的,针对某一堂具体的课考虑采用何种教学方法时,一般应满足如下要求:

(1)要尽可能使所有学生都清楚地知道这堂课的教学目的和任务.(2)在本课的学习过程中,凡是学生自己通过努力能够达到的事情,都应尽可能让他们自己去做.(3)要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5.一节课的教学过程要组织得周密.一节课里,师生进行双边活动通常是划分为若干环节的,各环节应衔接自然,联系紧凑,层层展开,脉络清楚.教学活动要安排得紧凑但不匆忙;要使学生的思维十分活跃但不混乱;要力争完成预定的教学计划,但又要及时“反馈”,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必要的灵活调整.周密地组织教学过程,是为了使每节课的四十五分钟都得到充分合理的使用,使得全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得到最大限度发挥,这是教师主导作用的重要方面.四、课的类型和结构

依据每节课的主要教学目的和任务,可以将一节课分为以下几种结构不同的主要类型:新知课、练习课、复习课、讲评课、考查课以及导言课、测量实习课等.一节课也可以按学科内容的不同来划分,如数学学科,可分为概念课、定理课、法则课、公式课等.1.新知课(学习新知识课)

这类课的主要目的任务是学习新的基础知识.它的特征是以学生获取新知识、新技能为主,使学生积极活动,主动进取.因此,这类课的结构是由复习已有知识,讲解、认知新知识,巩固新知识和布置作业等环节组成.认知新知识是这种课的基本组成部分.认知新知识包括领会、建立两个阶段.领会阶段,指的是在教师的适当讲解和启发下尽可能做到让学生经历一下对新课主要内容的探索过程.建立阶段,指的是要让学生对本课要学习的主要新知识有一个清晰的鲜明的认识.巩固新学的知识也是这种课的必要组成部分.当学生认知新的知识以后,应当要求初步巩固这些知识,这就要求按所学内容的不同,采用不同的教学形式进行巩固:通过课堂练习、方法提炼、概括总结、布置家庭作业等.2.练习课

这种课的目的是巩固所学的知识,培养技能技巧,主要任务是解答习题.它的特征是教师对练习作专门的、有针对性的指导,所选练习题具有较强的层次性和针对性.它的结构一般是:复习、练习、小结、布置家庭作业.3.复习课

这种课的目的是巩固和加深学过的知识,使之系统化.复习课有阶段复习(单元复习)、期末复习和新学年开始的复习三种形式.阶段复习课的任务是对某一章或某一单元的教材作总结性的复习.其结构一般是:提出复习提纲;重点讲述或讨论;总结;布置作业.期末复习课,一般要连续进行若干课时.通常的结构是:先着重系统复习教材内容,牢固掌握基础知识;然后重点放在知识的综合运用上,通过系统练习,着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新学年开始,有时也需要安排复习课,目的在于帮助学生解决一些在过去学习中所存在的问题,并为新学年的学习作好准备,使他们对今后的学习树立信心.这种课型一般是在教师的主导作用下,以指导学生解题的方式带动对已学重点内容的复习.4.讲评课

这种课的任务是对某一阶段的课外作业情况进行总结,或者是对某次考试的结果进行分析.它的目的在于介绍作业或考试中出现的最佳解法和纠正带普遍性的缺点和错误.发挥优秀

学生作业的榜样作用,总结经验教训,鼓励先进,启发后进,以利今后进一步学习.讲评课的结构大致如下:首先,说明完成作业的数量和质量概况或者考试的评分结果的整体情况,并就作业或试卷中出现的错误进行归类;将各类典型错误和正确答案公布给学生,让学生分辨;然后分析产生错误的原因和改正的方法,同时介绍学生作业或试卷中的最优解法;最后,总结经验教训,必要时,还可适当布置一些补充作业.讲评课的特点:

①选择性(针对性);②变式性;③方法性;④概括性;⑤互动性。需要指出的是,以上介绍的几种主要课型的结构,并不意味着教这些类型的课时只能按所述的程序进行.事实上,在教学实践中由于教师所教班级的具体情况的差异、教师所采用的教学方法的多样性,因而每种课型的结构大体上有一定要求,但都可以有多种不同的组织形式和教学活动程序.只有根据具体情况,灵活掌握应用,才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五、我的教学观

1.我看一堂新课的大致环节:引入形成新知,解读深化新知,理解应用新知(例题、练习),回顾反思新知,巩固拓展新知。

创设情景-建构知识-解读知识-问题(举例、练习)解决-归纳总结-布置作业。每个环节又要看:教学技巧(临场发挥)。2.我对“无限循环小数化分数”的教学设计。3.抓好起始课和常态课的教学。4.不要干扰学生的数学思维

思维需要合适的问题情境——我不是三岁孩子,也不是数学家; 思维从问题开始——请给我提问的机会; 独立思考需要安静的环境——闭上你的嘴;

有深度的思维需要充分的时间——耐心点,别逼我;

让学生完成关键的概括活动——我也能,请把发现的机会让给我;

数学思维是以概念的发生发展过程为线索的,要体现前后一致的思想方法——请不要用“题型”限制我。

5.提高对抓“基础”的认识

强调知识的重要性——无知者无能;

不断回到概念去,从基本概念出发思考问题、解决问题; 加强概念的联系性,从概念的联系中寻找解决问题的新思路。

上一篇:防范网络诈骗心得体会下一篇:危险可操作性分析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