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略发展项目建议书

2024-11-0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战略发展项目建议书(精选8篇)

战略发展项目建议书 篇1

甲方:(以下简称甲方)乙方:(以下简称乙方)甲方背景介绍: 乙方背景介绍:

双方本着优势互补、合作共赢、共谋发展的原则,经友好协商,就xxx项目达成如下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一、合作基础

双方本着优势互补、合作共赢、共谋发展的原则,为了机构创新升级和经济发展,双方就建设xxxxx合作达成共识。

二、合作目标

三、合作内容

(一)项目基本情况 1.项目名称: 2.项目总投资:

3.筑设规模及内容:地上建筑面积约 其中:商业建筑面积

办公建筑面积 建筑基地面积:

(二)甲方权利义务 1.提供项目用地。

2.开展项目建设及运营管理相关审核审批。

3.提供全方位优质服务并兑现相关招商引资优惠扶持政策。

4.甲方同意乙方参与本项目投资建设及运营管理,相关具体事宜以甲乙双方签订的正式协议为准。

(三)乙方权利义务

1.开展项目投资建设、运营管理。

2.开展项目建设及运营管理报批报建相关工作。3.依法经营、依法纳税。

四、合作机制

建立高层领导协商合作机制,并明确双方下一步合作重点: 1.乙方应为项目建设做好充分准备,后续建设依法推进。2.甲方做好供地准备积极开展后续建设过程中相关职能部门的协调工作。

五、其它

本协议为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是双方进一步合作的基本依据,不具备法律效力,涉及的具体合作事宜将作进一步研究和

协商,最终以正式合作协议为准。

本协议一式肆份,甲、乙双方各执贰份,协议从签字盖章之日起生效。

甲方:乙方:

法定代表人(或授权代表):

年 月 日

战略发展项目建议书 篇2

当前,绿色发展已被世界各国提升到国家发展战略层面,各国都在强调将经济发展纳入生态系统,走绿色发展道路。2011年是我国“十二五”的开局之年,在《“十二五”规划纲要(草案)》中我们提出“坚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预示着未来5年中国将走一条保护环境、注重民生的绿色发展之路。

1 绿色发展的基本内涵

绿色发展的基本内涵包括四方面:(1)保持自然生态系统健康,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不能损害自然生态系统健康。(2)按自然法则办事,自然规律优先于经济规律,建立“绿色经济形态”。(3)坚持以人为本,建立公平、公正、利益均衡的社会环境,实现“经济效率与社会公平取得合理平衡”的目标。 (4)人民幸福是绿色发展的核心要义之一,是国家发展的最终目标,也是检验国家发展的最终标准。我国提出“十二五”绿色发展的目标是:经济增长的科技含量提高,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大幅下降,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显著减少,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走绿色发展之路,最终目标是促和谐保民生,实现可持续发展,建设幸福型国家。

2 广东加快发展中的突出问题

改革开放30年来,广东处于工业化和城镇化快速发展阶段,经济发展走在全国前面,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保持了GDP年均增长13%以上的高速发展态势,但在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环境与节能的问题日益突出。前期粗放式发展带来的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造成了资源枯竭和环境破坏,给广东的进一步发展敲响了警钟。广东是资源匮乏的省份,同时也是资源消耗大省,广东人均拥有常规能源储量不到全国平均水平的二十分之一,90%以上的能源必须依靠从省外或国外调入。虽然目前广东单位GDP能耗在国内处于较低水平,但仍然是世界平均水平的2倍以上,比日本高6倍多。广东省以占全国1.87%的土地面积承载了全国5%的工业废气和11%的工业废水排放。目前广东面临的资源环境突出问题归结为以下三个方面:

(1)环境污染严重。珠三角地区存在江河水质变差,灰霾天气增多,城市酸雨污染严重,重金属污染严重等问题,而且环境污染已经从城市扩散到农村,再不加紧进行环境治理将严重威胁到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

(2)资源匮乏加重。广东人均水资源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是世界人均水资源量的1/4,同时由于水资源利用率低,耗水量大、产污量大等原因,已经造成水源性缺水、水质性缺水和工程性缺水并存的严重局面;土地资源过度开发,如深圳的土地开发强度就已超过了香港,达到了47%,目前能开发的土地已经严重不足。如果不建立节约型经济发展模式,我们的资源将无法支撑经济的发展。

(3)能源消耗居高不下。虽然近年来广东省单位GDP能耗持续下降,处于全国较低的水平,但由于GDP总量大,总资源消耗量还是处于一个比较高的水平,节能降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建设节约型社会将是贯穿广东未来整个工业化、城镇化、现代化进程的长期任务。

由此我们看到,发达国家在上百年的工业化进程中分阶段出现的资源环境问题,在广东省经济快速发展的30年里集中出现,如果不及时治理这些问题,将严重制约广东今后的发展。目前,国家能源局已经起草了一个控制能源消费总量的实施方案上报给国务院,对各地的能源消费实施总量控制。按照广东未来5年GDP年均增长8%、国家初定广东的“十二五”节能指标为18%测算,到2015年广东省能源消费总量不超过32 245万吨标准煤,比2010年能源消费总量增加5 482万吨标煤,但广东下辖各市提出的“十二五”新增能源消费量却达到2.1亿吨标准煤,远远超出允许增加量。这无疑对广东的经济发展提出了严格的要求,促使广东抛弃以往高耗能的经济发展模式,坚定不移地实施绿色发展战略,加快转型升级,走绿色发展之路。

3 实施绿色发展战略的重要意义

(1)实施绿色发展战略是加快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举措

广东“十二五”要突出“转型升级”,绿色发展则是实现“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绿色发展战略通过转变经济发展模式,实现产业的优化和提升、经济结构的调整和转型,在经济增长的同时实现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从而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绿色发展战略为经济的转型升级提供了路径、方法和目标,绿色发展战略的实施将促进和加快广东省经济的转型升级,早日实现广东省“十二五”发展目标。

(2)实施绿色发展战略是实现“幸福广东”的重要保证

广东提出“十二五”发展规划的核心是“加快转型升级,建设幸福广东”。为保证“幸福广东”的实现,“十二五”期间广东将实施六大战略:扩大内需战略,自主创新战略,人才强省战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绿色发展战略以及和谐共享战略。绿色发展战略是六大战略之一。建设“幸福广东”的深刻涵义包括:以人为本,维护公平正义,保护生态环境,建设宜居城乡,改善社会治安,保障人民权益,畅通诉求表达渠道,满足民众文化需求。对比绿色发展的涵义,两者的目标和理念是完全一致的,因此实施绿色发展战略是建设“幸福广东”的重要保证。

(3)实施绿色发展战略是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在资源环境方面付出了巨大的代价,资源环境成为严重制约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瓶颈的关键时期,绿色发展战略的实施成为了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绿色发展是解决人类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矛盾的关键。大量消耗资源和破坏环境的发展模式是不可持续的,只有绿色发展,才是健康的发展、可持续的发展,只有实施绿色发展战略,才能引领我们的经济社会发展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4 发达国家实施略绿色发展战略的相关政策和措施

发达国家的社会经济发展领先于我们,我们当前遇到的资源环境问题他们早在几十年前就遇到了。发达国家在发展过程中不断加大环境保护方面的投入,通过推动环保技术的创新,完善相关法规制度,设立专门机构和专项基金等方式和手段,加强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将本国经济发展纳入生态系统,走绿色发展道路。2008 年10 月,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提出了发展绿色经济和绿色新政的倡议,得到了国际社会的积极响应,美国、欧盟、日本等国家和地区纷纷提出了绿色发展战略,实施“绿色新政”。这些国家和地区采取的相关政策和措施归纳为以下三个方面:

(1)通过立法确定国家的绿色发展战略。英国先后提出了一系列政策,逐步形成了清晰的国家绿色发展战略。2003年发布白皮书《我们能源的未来:创建低碳经济》,将实现低碳经济作为英国能源战略的首要目标;2006年发布《气候变化的经济学:斯特恩报告》,呼吁提高能源效率,加强对去碳高新技术的研发和部署等;2007年颁布《气候变化法案》,设立温室气体减排目标;2009年公布了国家战略白皮书《英国低碳转变计划》,提出社会各部门的减排量和减排措施以及相应的配套政策和机制。日本是绿色经济立法最为完善的国家,构建形成以《推进形成循环型社会基本法》为第一层次,以《固体废弃物管理和公共清洁法》和《促进资源有效利用法》为第二层次,以《促进容器与包装分类回收法》、《家用电器回收法》、《食品废物循环法》、《绿色采购法》、《建筑材料回收法》等为第三层次,涵盖基本法、综合性法律与专项立法的循环经济法律体系。这些发达国家通过不断完善的立法确立了本国的绿色发展战略。

(2)通过行业法规和技术标准强制推动绿色经济发展。除了立法,各国政府还通过颁布对各行业和各部门的最低能效标准和排放标准以推动绿色经济发展。美国对汽车以及大多数家用耗能设施实施最低能效标准,对建筑和空调、冰箱等高耗能家用电器则不断提高节能标准。欧盟严格实施汽车的二氧化碳排放标准和油耗标准。荷兰公布一个严格的生物燃料标准,该标准要求发展生物燃料不能破坏环境或者释放出比他们所贮存的更多的温室气体。另外,为推动新型可再生能源的发展,一些发达国家和地区政府纷纷制定新的能源计划。欧盟出台新能源政策,大幅度提高可再生能源在能耗中的比例,明确到2020年,风能、水电和太阳能的消耗比例将提高到20%,生物液体燃料占汽车燃料的10%,可再生能源发电占全部电力生产量的32%~40%。

(3)通过经济手段刺激绿色经济的发展。经济手段包括税收、补贴、价格和贷款政策等,是发达国家普遍采取的激励绿色经济发展的有力措施。为促进节能环保汽车的发展,欧盟许多国家都根据燃油效率和环保性能制定车辆税费,对消费者购置清洁和高能效汽车给予税费减免,同时普遍征收燃油税。为鼓励发展节能建筑,美国能源部支持美国绿色建筑协会推行以节能为主旨的绿色建筑评估体系,对新建节能建筑实施减税政策。为提高清洁能源的利用,美国对开发可再生能源的企业给予补助,欧洲大部分国家则对使用太阳能热水器的用户提供补贴。与减免税收和补贴政策相反,对重排放的工业和产品进行强制性征税,到目前为止已有芬兰、德国、意大利、荷兰、挪威、瑞典、瑞士和英国等10多个国家引入碳税。

5 广东实施绿色发展战略的对策建议

就广东实施绿色发展战略,加快转型升级,提出几点建议:

(1)加快制定广东省绿色发展战略规划。

尽快制定广东省绿色发展战略规划,推动绿色发展战略的实施。绿色发展战略规划主要包括:绿色发展战略的思路、目标与工作重点;绿色发展战略的主要内容与任务;绿色发展示范工程和重点项目;绿色发展激励政策和保障措施等内容。经济方面,积极采取各种激励政策和措施重点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节能产业、新能源产业、环保产业、资源综合利用产业等绿色产业,以及加快传统产业的改造升级,建设现代产业体系,实现经济转型升级。科技方面,加快建立绿色技术创新体系,大力支持和开展绿色技术的研发,加快绿色技术的应用和产业化进程,为绿色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社会方面,加强对绿色经济、绿色发展的宣传教育,增强民众的绿色环保意识,号召民众将绿色消费模式和绿色环保意识融入日常生活中,倡导低碳、环保的生活方式。绿色发展战略规划的制定为广东省今后的绿色发展提供了战略性、综合性、指导性的总体策划和安排,是实施绿色发展战略的纲领性文件。

(2)加快制定和完善绿色发展相关政策体系。

为了配合绿色发展战略的实施,必须对现有的政策进行完善和补充,形成全面有效的政策保障体系。一是要加强法制建设,从各个层面制定节能环保方面的法律法规,包括从基本法、综合性法律到专项立法,形成绿色发展的法律保障体系,并加强监管和执法力度。二是要通过制定行业法规和技术标准推动绿色发展,制定节能减排的标准和法规,严格执行生产、流通环节的节能和环保的标准控制,实现绿色生产和绿色消费。三是通过价格杠杆、财政政策和税收政策实现节能减排目标,推动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加强绿色基础设施和基础科学研究的财政投入,对节能减排进行税收减免,同时研究开征环境税等。四是加强绿色发展的考核和评价指标体系建设,对地方的绿色发展水平进行评价和考核,设立地方的节能减排目标,并纳入地方政府的政绩考核,将节能减排作为地方政府的硬性指标之一。通过推动这些政策措施的制定和执行,全面保障绿色发展战略的实施。

(3)加强绿色发展人才引进、国际交流和科技投入。

实现绿色发展, 人具有核心的重要性,我们要大力引进绿色职业的绿色人才。按照绿色社会和绿色产业的需求制定人才引进计划,构建绿色人才的资格认证评价体制,评价和引进绿色产业领域专家。实现绿色发展方面,发达国家走在了我们前面,我们要加强与发达国家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引进国外先进的绿色技术和绿色人才,学习国外先进的绿色发展经验。自主创新是绿色发展的主要动力,因此我们要加大科技投入,科研经费向绿色环保产业倾斜,引导、扶持产学研联合在绿色领域的科技攻关和成果转化,培育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绿色环保高新技术和产品,形成绿色产业的高科技企业群,提升广东省绿色产业的整体科技水平和自主创新能力。

6 展望未来

积极实施绿色发展战略,加快广东转型升级。展望未来,我们可以憧憬到2020年广东初步实现绿色发展的战略转型:经济蓬勃发展的同时,生态环境得到保护,基本建成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立人与环境的良性互动关系,形成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的可持续发展社会体系。具体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1)全省建立起完善的绿色发展法律法规体系、政策制度体系、技术创新体系及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机制,绿色发展从政策上、技术上得到有效的激励、约束、支撑和引导,实现绿色经济的良性发展。

(2)全面形成以高科技、高效益、低能耗以及低排放为主要特征的高效、环保、节能的绿色经济体系,绿色经济成为经济增长的制高点,节能环保、新能源、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汽车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展望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逐年提升。见图1所示。

(3)资源利用效率得到明显提高,能源消费结构得到明显优化,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资源占据较大比重,能源短缺得到有效缓解。展望单位GDP能耗逐年下降,见图2所示;可再生能源消费量占能源消费总量的比例逐年上升,见图3所示。

(4)全面形成健全完善的废旧物分类收集、综合利用与安全处置体系,资源综合利用率、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率、废弃物最终处置率达到一个较高的水平,2020年接近国际先进水平,例如实现城市地下管网垃圾收集系统。见图4所示。

(5)全社会形成绿色消费意识和绿色生活观念,绿色消费和绿色生活观念深入人心,成为基本社会生活准则。

摘要:通过分析广东省经济社会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提出实施绿色发展战略的重要意义,并借鉴发达国家实施绿色发展战略的相关政策和措施,提出广东实施绿色发展战略加快转型升级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绿色发展,战略研究,对策建议

参考文献

[1]中国科学院.2010中国科学发展报告[EB/OL].(2011-04-13)http://cn.chinagate.cn/infocus/node_7103737.htm

[2]荆林波.关于广东“二次腾飞”的思考[EB/OL].(2010-12-31)http://www.e-circulation.cn/html//xinBan/G30/G30yanjiu/2011/2/24/1298516659177.html

[3]广东省经济贸易委员会.广东省循环经济发展规划(2009—2020)(征求意见稿)[C].广州:广东省经济贸易委员会,2009

[4]王尔德.能源消费总量方案初定将为地方GDP上“紧箍咒”[EB/OL].(2011-06-28)http://www.21cbh.com/HTML/2011-6-28/yMMDY5XzM0NzMyMQ.html

[5]吴晓青.加快发展绿色经济的几点思考[J].环境经济,2009(12):13-16

[6]张苏飞,王宗廷.我国循环经济立法刍议[J].湖北社会科学,2005(9):124-127

[7]王刚,解贺林.发展环保产业建设绿色广东[J].环境保护,2007(18):16-17

[8]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全球绿色新政政策简报[R].内罗华:联合国环境规划署,2009

[9]中国国务院新闻办.中国的能源状况与政策[EB/OL].(2007-12-26)http://www.gov.cn/zwgk/2007-12/26/content_844159.htm

对沙特项目发展的战略构想 篇3

关键词:项目;发展;战略

一、对沙特吉赞工程市场的认知与分析

1.通过全方位的调研,可以归纳出有利于沙特项目继续发展的因素:(1)面临经济大发展的强势,尤其是中铁J局的沙特项目所在地吉赞市;(2)通过公司高层的多次考察访问,已经营造了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王子、市政厅、工商联、投资公司的高层都迫切希望中铁J局尽快完成当地注册,参与和引领吉赞发展的中心建设;(3)吉赞工程市场处于初期阶段,利润空间相当可观;(4)中沙两国关系非常友好,人文环境较好等

2.通过全方位的调研,可以归纳出不利于沙特项目继续发展的因素是:(1)地区相对落后,当地各界管理机构的办事效率要比国内低,宗教原因的时间损失必然继续存在下去;(2)资源相对比较短缺,生产可能受到不同程度的限制。

二、难得的的市场机遇和广阔的发展空间

1.4年的苦心经营迎来大发展的历史性机遇。如果仅仅从经营的角度审视沙特项目的话,那么沙特项目运行4年来确实没能给J局带来任何一点投资回报。是一个亏损的项目,是一个负债率很高的项目,也是一个是否应该考虑“清算”的项目。

然而,对一个项目的价值判断,仅仅从当前的利润和效益指标定论显然是不明智的。尤其对海外项目的价值评估更是这样。

中铁J局的沙特项目,从2004年底进驻吉赞市以来,克服重重困难,苦心经营;从一个工程项目,扩大到七个工程项目;从联系一个主包商、一个业主开始,发展交往四个主包商、三个业主,并延伸到吉赞省、市政府的各阶层;终于迎来了吉赞大开发、大发展的历史性机遇。

2.搭建合作平台,环视广阔的发展空间。调研期间,我们先后拜会了吉赞市政府的一号市长阿卜杜拉•阿尔-卡尼、二号市长埃萨姆•布莱克、三号市长易卜拉辛•陶比基;吉赞省商会秘书长阿哈迈德•阿尔—空迪;吉赞省投资公司总裁阿里•阿尔-首格海尔;吉赞省常务省长阿卜杜拉•阿尔-斯洛伊德;王储——吉赞省省长默罕默德.宾•纳瑟尔。

通过拜会上述吉赞地区的政府高官,一方面借此机会介绍了中国中铁股份公司世界企业五百强、亚洲土建企业第一强的实力和我们中铁J局的建造能力,另一方面了解到吉赞大开发的宏观规划及投资力度:(1)吉赞农业开发与水利建设。水利水电部将通过国家预算,在吉赞市外围山区,修建70—80个水坝,作为吉赞市郊农业开发的水源地。总投资额超过350亿沙币;(2)吉赞工业开发区建设。近5年内,仅沙特政府预算外特别拨款将达到620亿沙币;(3)吉赞经济特区建设。沙特政府把吉赞市列为全国投资开发建设的三大重点之一,支持吉赞经济特区建设,在今后25年内将投资1000亿沙币;(4)近期的吉赞重点建设项目有。吉赞国际机场建设项目;吉赞深水港建设项目等等;(5)参与吉赞经济特区的建设外企,将享受减免50%税收的优惠政策。

三、对沙特项目的定位思考及其战略构想

1.吉赞市场的强劲需求和较高的利润空间,应成为选定海外经济战略重点时不可忽视的现实根据。

中行XX支行发展战略实施建议 篇4

1.1 扁平化组织

网点能力相对不足是中国银行XX支行的业务短板之一,该行必须积极创新网点管理模式,实现扁平化的组织管理,从而有效缩短管理半径,实现集约化经营和网点能力的最大化,也更符合国有商业银行“统一法人制度”下集约化经营的有关要求。

(1)营业网点统一由支行集中管理,客户单位可在区内任何营业网点开户,实现区内网点资源共享,网点所属对公存款全部分配到支行各客户经理小组。

(2)支行实行单店式管理。调整支行内设机构,即设立客户经理部(下设若干客户经理小组)、营业部和资产风险管理委员会。委员会下设办公室(兼支行内勤组)。支行正、副行长除管好营业部外,直接担任客户经理部和资产风险管理委员会的负责人,建立直面市场的新模式。

(3)对区内网点实行“大计划”管理,做到“三个统一”.即财务、会计由市分行统一建账核算;资金、计划、信贷、信息由市分行统一管理;后勤、科技、保卫由市分行统一保障。

(4)成立支行营业网点经营管理部,除原来的经营管理职能外,专门负责拓展新兴业务领域,参与网点布局的规划、调整等相关事宜,承担协调网点进行“大兵团作战”的职能,以确保支行网点整体功能的发挥。

(5)实行零售业务的统一管理。储蓄业务归口支行个人金融部统一监督、检查、辅导、管理,统一柜台服务规范,统一业务培训,集中储蓄事后监督,与网管部一起制订网点布局的调整规划,负责网点的营销策划、实施工作。网点的工作重点是抓内部管理,为客户和支行提供优质服务。

(6)实行公司业务的统一管理。支行直接经营、管理本级的信贷业务,各网点的信贷业务由网管部推荐上报支行审批。支行公司业务部根据方便客户服务的原则将网点自然新增开户单位安排归属到有关路支行,再由支行进一步明确到客户经理小组,该账户存款及其单位的联系管理,均归属该客户经理小组负责。

1.2 网点能力提升

(1)公司板块

未来五年XX支行公司板块要彰显网点特色,有序推进渠道建设,提高经营效能。围绕市行全功能网点发展策略,制订对各全功能网点公司业务发展考核方案,建立并完善公司金融网点渠道体系。进一步研究和落实对公网点的各项配套支持政策措施,引导和促进网点对公业务销售服务水平的提升,提高经营效能。同时结合市行网点分类管理的具体要求,质量并重地推进XX支行公司业务主导型网点建设工作。

各网点应当根据自身优势,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因地适宜的突出本网点的特色产品吸引客户,打响在当地的知名度,力求做到“一网一品”、“一网一特”,彰显各中行网点的市场效应,间接拉动负债业务、资产业务的发展及中间业务收入的提升。

(2)个金板块

在灵石路支行、通河路支行和友谊路支行改造的基础上,努力提升XX支行整体机构对外服务形象,全面提高网点的服务功能和综合竞争力。根据总行、市行提升网点机构的要求,计划从2011年-2015年每年至少新增6-7家网点,至2015年末网点数由目前的8家增至14家左右。在自助银行建设方面争取5年内在城区主要街道、高档小区、产业园区等交通、经济、居民居住等核心区域增加自助银行建设,至2015年末计划增加至10家左右。在离行式ATM投放方面争取5年内在居民集中居住区、大型商场、超市等区域以每年至少增加5台ATM的计划进行增投,争取为客户提供更加快捷便利的服务。人力资源管理

为适应未来发展要求,中行XX支行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将围绕分行总体工作要求,持续推进“管目标、管规则、做服务”的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策略,加强人力资源管理机制建设,加快人才培养步伐,统筹好人力资源配置,充分发挥绩效和费用资源的作用,持续推进业务和管理流程优化,提升整体竞争力,促进全行绩效进步,为推进中行XX支行又好又快、持续科学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保障。

2.1 人力资源战略配置

树立人力资源按需超前配置的战略思路,适度加大人员投放。根据总行对未来几年人员总体规模适度增长的战略规划,结合XX支行业务发展和渠道建设的需要,五年内力争净增100人;在五年内力争补充的员工全部为全日制大学及以上学历的员工,以提升持续发展能力;以投入产出为衡量标准,明确以发展目标预测人员投放计划,以人员投放促进业务发展,对全行各单位进行编制的量化测算和核定,不断完善人力资源配置机制;在明确分行人员结构调整目标的基础上,以增量促进存量的调整,调整和优化现有人员分布和人员结构,五年内营销人员的占比要提高10%以上。在年龄结构方面,保持全辖员工平均年龄的相对稳定,总体上控制在36岁以内;在学历结构方面,全辖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的员工占比要上升7%以上;在用工方式方面,将通过招聘配置结构调整和优秀编外员工纳编,全辖编外派遣制人员占比下降7%左右,占比控制在25%左右。建立和完善员工的岗位退出和各类职位的准入与退出机制,畅通人员退出渠道,促进员工素质提高。

同时,有效强化关键岗位人才培养,加强关键岗位继任人队伍建设,细化优秀人才培养方案,对各级各类关键岗位继任人才进行分层、分类选拔和培养。五年内,支行直接负责的优秀人才应达到200人左右;重点加强35岁以下、全日制大学及以上学历优秀人才的选拔、培养和使用。经过5年的努力,支行直接管理的每个领导班子要有1-2名30岁左右、全日制大学及以上学历的成员;各单位要逐步储备至少1名35岁以下的正职后备人才和2-3名30岁以下的副职后备人才;全行五年内累计补充50名管理培训生,为优化基层管理人员队伍打下坚实的基础。

2.2 人才考核激励机制

(1)加强绩效管理

加强绩效管理,完善考核激励机制,促进全行绩效进步:积极传导总、市行的绩效管理理念和发展战略目标,加强绩效研究和绩效辅导,以提高价值创造力和市场竞争力为导向,完善激励约束,促进分行竞争力和绩效持续提升,实现可持续发展。

重视绩效结果应用,培育良好的绩效文化:进一步将绩效管理与薪酬管理、费用投放、职位管理、人员配置、培训开发等主要人力资源管理模块有机结合起来,强化相互间的磨合和互动,在相关办法中均要明确绩效考核结果的合理运用,从而树立价值创造的导向,切实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激发员工干事业的激情,促使员工改进工作方法、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促进绩效进步。

(2)深化分配制度的改革

进一步完善价值创造与价值回报相匹配的薪酬管理机制:围绕价值创造和战略性业务重点,深化薪酬和费用分配机制改革,使薪酬等级、绩效奖金与价值创造和贡献动态匹配;完善员工收入增长机制,充分发挥薪酬及福利的保障和激励约束作用,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牢固树立以资源配置促进价值创造的思想,根据全辖对今后五年盈利增长、投入产出的边际增长及战略性的重点区域、业务条线、产品、职位的分析预测结果,进行人力资源、费用资源的同比例或适度超前的结构调整,使资源配置与价值创造相匹配、相促进。强化风险管理

风险管理永远是商业银行战略实施中的重中之重。本文认为,XX支行应当围绕总、市行总体工作部署,遵循全面性、重要性、制衡性、适应性、成本效益性的内部控制与操作风险管理原则,深入推进内控长效机制建设,创新思路,提高内控管理的前瞻性和有效性;创新技术,提高内控管理的科技含量;务实作风持续推进工作落实,使内控管理更加契合外部监管和业务发展的要求,实现经营管理无案件、无重大违规的内部控制与操作风险管理工作目标。3.1 内部控制

风险管理内部控制建设重点是:(1)以“提升管理质量”为重点,以主动化、精细化、差别化为工作方向,提升预警能力,提高风险管理工作的前瞻性、针对性和有效性,持续、有效改善信贷资产质量;围绕构建“全面系统、动态、主动、可证实和可持续发展”的内部控制体系,集中精力解决内控工作的突出问题,确保实现“无重大案件、遏制重大违规事件”的内控战略目标;(2)以“实现服务领先”为目标,提高上报、审批效率、加快授信投放、优化资源配置;加强基础性工作,持续推进人才培养,建设风险管理与内控合规的专业化队伍,使XX支行走在新一轮科学发展的前列。具体措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深入推进内控长效机制建设工作

按照可操作、可复制、实用性、有效性、持续性要求推动长效机制建设,结合IT蓝图上线,牵头业务条线部门进一步完善内控长效机制内涵,落实各项措施。以 “贯彻落实长效机制建设进程”为重点项目,创新工作思路,推进长效机制建设。

(2)做好蓝图上线前后的风险管控工作

一是组织二道防线内控人员开展充分有效的培训、学习、交流,尽快掌握蓝图新线下业务流程,并针对新系统、新流程查找内控风险点;二是针对新线生产系统业务数据的结构,研究搭建多维度、多层级、集约化、科技化的监控体系,重点关注远程集中核准、BGL账户使用管理,柜员管理等关键风险点,监控相关部门落实管理职责。

(3)充分履行牵头管理职能,提高二道防线整体管控水平

一是组织制定年度监督检查计划,做好非现场数据的采集工作,开展每季度联合检查,加强问题整改,促进基层机构提升内控履职能力和风险管理水平。二是进一步明确二道防线部门的内控管理职责及相互合作关系,加强服务指导,强化其管控意识的主动性,管控手段的有效性,促进管控水平的提升。

(4)加强培训与队伍建设工作

积极开展多层次的操作风险、合规风险、法律风险培训,加强基层调研与风险研究,开阔工作思路,营造开放、协作、创新的学习和工作模式。

3.2 合规风险管理

(1)合规文化建设

在今后五年中全行合规文化建设以新员工合规教育和强化基层负责人履职能力为重点,围绕蓝图上线后的业务操作和风险防范,开展形式多样的、有实质内容的各类合规主题活动,使合规文化建设真正做到人人自觉参与,“合规创造价值”的理念植根于每个员工心里。

(2)反洗钱管理

开展新反洗钱系统的投产培训工作,保证平稳上线;根据外部监管、业务流程的变化及总市行最新要求,梳理修改现行反洗钱制度,优化反洗钱业务流程;强化员工反洗钱合规意识及合规能力,确保基本监管要求落实到位。

(3)规章制度管理

进一步落实各部门支行规章制度管理责任人制度,强化各部门、机构规章制度实施管理与维护,定期评估制度执行效果,提高规章制度管理质量。

(4)授权管理

根据蓝图上线业务经营管理流程的变化,调整相关岗位人员的岗位基本权限,完成每年度高管人员岗位基本授权工作;在市行统一部署下深化XX支行岗位基本授权工作,结合蓝图落地的流程变化,尝试开展全员岗位授权工作。

(5)法律风险管理方面

加强法律风险的预判和对策研究。提炼法律信息管理系统归集的信息,结合法律事务处理过程中遇到的热点、风险点、纠纷等开展前瞻性法律研究,并制订相应的防范应对措施。

3.3 操作风险管理

(1)风险服务前置,实现有效投放

保持与业务单位及审批中心的有效沟通,定期分析各业务单位新增客户信贷资产余额和新增客户数占比,引导业务单位新增授信主要投向,以增强公司授信的整体抗风险能力。在加快服务审批、提高效率之外,发挥风险专业人员政策把握、风险识别、把控分散风险专长的能力,提高项目成功率。

按照总行的授信政策的规定,合理配置资源,择优支持优质企业的发展。对经营不善、环保不达标、受国家宏观调控影响较大、综合效益较低的企业采取压缩和退出的策略。

主动配合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主动预判经济形势,增强宏观意识和全局意识,加强对金融海啸发展变化以及对经济形势影响的跟踪、监控和分析,准确把握信贷政策,趋利避害,全力维护资产业务持续健康安全发展。

(2)授信业务管理方面将加强监控,防范大额新增不良

近两年由于国际、国内经济形势复杂多变,不确定因素较多,对XX支行的资产质量有可能会造成严重影响,会新增一部分不良贷款,为反映XX支行资产真实情况,在了解常州地区经济的实际状况即企业变化情况的基础上,加大监控管理,制定合理的计划有效缓释风险,督促全辖授信从业人员全面提高风险防范意识、风险管控能力、风险管控技术,防止XX支行信贷资产产生不良。

加强对客户经理的行为过程管理。制定客户经理行为规范,明确客户经理所必备的职业道德素质,强化客户经理在授信业务流程各个环节的过程管理,统一和规范整个授信业务流程中客户经理必须进行的具体工作事项和时间要求。通过对行为过程的详细记录,提高客户经理的合规意识,同时行为过程记录信息也将成为以后各环节管理的事实依据,从而达到防范客户经理道德风险的目的。(3)加强对不良资产重点区域、重点不良客户的清收压降,控制关注类资产,改善资产质量

对存量的不良资产和新发生的不良资产,制定详细的清收方案,集中优势力量,上下联动,多策并举,加大压缩不良贷款的考核力度,严格控制新不良授信的发生,加大对潜在不良的监控,使授信资产质量有显著改善。

(4)加大调研力度,支持XX支行授信投向的准确定位

目前国际国内经济形势严峻,全球经济出现了诸多不利的因素,商业银行所面对的经济环境和经营环境错综复杂,各种不确定因素很可能诱发银行的资产质量和经营情况出现问题,XX支行将在总、市行的政策指导下,重视行业分析,开展在XX支行授信占比较大的行业的研究,及时调整相关授信政策,做好预警、风险提示工作,研究分析方法,注重内部分析与外部分析并重。注意收集省内行业的平均财务指标、企业竞争力的排序等信息。同时加强经济运行总体形势的分析,关注产能过剩和产业结构调整对银行业信用风险的影响。研究行业变化对其他关联行业的影响,适时采取有前瞻性和针对性的措施,全面防范信用风险,引导授信业务健康发展。企业文化建设

在战略规划期内,全行将高度重视软实力的提升,要将软实力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成为中行XX支行核心竞争力提升的源动力和可持续发展的推动力。

(1)继续深化“行心工程”建设

要创新活动形式,丰富员工文化生活。要关爱员工身心健康,搭建员工压力缓释平台并建立更加务实、高效的员工沟通机制。在绩效提升的前提下让员工分享发展成果,提高福利待遇,切实为员工办实事、做好事。将员工职业生涯发展机制完善作为“行心工程”建设的重点突破点,同时推进“行心工程”建设逐步从满足员工关怀性需求转向关注员工深层次需求的满足,开发员工能力,激发员工内在潜力,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实现企业发展和员工成长和谐统一。

(2)深入推进服务体系建设,提升品牌形象

坚持以“文化促服务、以服务促发展、打造内外部客户首选银行”为目标,深入推进服务体系建设。一方面全行各级要视员工为内部客户,优化措施,创新形式,切实推进内部服务体系建设,提升全行整体服务效率和服务质量,提高内部客户满意度。另一方面要强化外部客户服务体系建设,树立“服务领先”的理念,要优化对外服务环境,服务流程,优化服务体系建设考评方案,加大考核挂钩力度,推进服务品牌建设,加大广告宣传力度,扩大中行知名度,提升中行品牌形象。

(3)加强员工思想教育,深化作风建设和效能建设

战略发展项目建议书 篇5

根据我国生物医学科学发展的现状和问题,文中提议在制订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时应考虑国外当前生物医学科学战略转移所带来的`挑战和机遇;建议以系统分子生物学和多系统生物学为基础,把“DNA复制调控和人类疾病”的研究作为我国生物医学科学中长期战略发展的一个切入点和突破点.以此搭建我国生物医学科学的战略平台,建设系统的国家生物医学学科和完整的生物医学科学研发体系,并充分发挥基金激励机制.

作 者:徐恒 何维 刘谦 作者单位:徐恒(美国Emory大学医学院,Atlanta 30322)

何维,刘谦(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北京,100730)

项目经理及战略发展部岗位职责 篇6

高级项目经理/项目经理岗位职责

1、负责跟踪本行业及与公司业务相关的国内外技术发展趋势,结合公司现行业务优势,为公司业务的发展方向提出市场开发和技术研制计划;

2、负责公司资源开发管理、技术开发及转化管理;

3、企业发展规划、系统分析、设计评价与管理;

4、研究、制定、实施发展战略与规划;

5、对投资项目进行可行性研究、咨询与评估;

6、制定科技发展规划,并对新产品、新技术进行规划、开发、论证与评价;

7、对业务流程进行系统分析、规划、设计与实施;

8、进行管理信息系统规划、设计、评估与实施;

9、根据公司整体战略发展目标,积极引进、开发优质、可控的投资、合作项目;

10、对公司各类投资、合作项目进行项目背景调查,收集整理项目相关资料,联系项目相关单位和相关技术专家,制定初步的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11、12、工作; 对各类投资、合作项目进行科学、有效的管理与控制;

参与公司各类营销活动的策划、组织工作及公共关系数据库的建立 战略发展部经理岗位职责

1、负责公司战略发展部工作;

2、研究、制定、实施发展战略与规划,包括总体战略说明、具体行动计划和项目、公司资源配置和公司应变计划等;

3、负责收集整理与公司发展有关所需的经济信息资料、政策法规,为决策提供支持;

4、负责进行公司战略环境的分析,包括政治形势、法律环境、经济环境、社会文化环境以及行业环境的分析等,负责拟订公司的竞争战略;

5、研究国家的产业结构调整方向及行业动态,选择符合公司发展方向及产业政策的项目,进行可行性分析并提出分析报告。

6、协助高级管理层制定组织发展战略;

7、协助公司总经理完成与相关部门、合作机构的沟通联络;

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政策建议 篇7

山西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基本情况

2011年,根据国家总体部署和山西省科技、产业等发展基础,全省确定了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高端装备制造、现代煤化工、生物、煤层气、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汽车“7+2”战略性新兴产业。目前,全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迅猛,其中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高端装备制造、现代煤化工等领域的部分行业已经形成了一定规模和特色,产业总体实力不断增强。由于战略性新兴产业统计口径尚未明确,按照高新技术产业的统计口径,产业增加值由2006年的240亿元增加到2011年的510亿元,占全省GDP的比重达到4.6%;产业技术创新能力有所提升,先后开发出先进气化炉、风电成套机组、动车组轮对、大功率LED等一批新产品,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先导性已明显体现。但总的来看,山西省战略性新兴产业仍处于培育阶段,还存在不少突出问题和制约因素,并出现了一些新情况,必须高度重视,予以解决。

产业发展势头良好,但部分行业出现增速下降和利润下滑趋势。

2012年以来,在山西省经济形势比较复杂的情况下,各地市战略性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相比,均表现出良好的增长态势,为缓解经济下行压力作出了重要贡献。如高端装备制造领域的晋城纽威数控装备公司年产10万台精密数控机床和晋煤集团金鼎煤机公司,新材料领域的晋煤集团晟浩光电公司大功率LED封装及应用照明产业化等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发展势头良好,利润可观;煤层气产业发展迅速,拉动规模工业增长1个百分点以上,充分反映出战略性新兴产业在拉动当地经济发展中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但是,受国际市场尤其是欧盟市场疲软因素,以及原辅材料价格上涨的影响,部分行业的增速正在明显回落。以新能源为例,光伏产业增速大幅回落,利润不断下降,甚至出现负增长。晋城硕阳光电公司反映单晶硅组件价格自2011年10月的8元/W下跌至2012年3月的6.1元/W以来,一直处于价格下行通道,企业利润下降至不足10%,再加上回款难、银根紧缩等因素,企业维持正常运转存在较大困难。据企业负责人介绍,目前全省已有多家光伏企业处于停产或半停产状态。

此外,目前全省各地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出现“泛化”趋向,初步显现出重复布局的势头,如果不能从省级层面进行宏观战略引导,就会出现布局上的重复建设和建成后的产能过剩。如LED产业,长治、晋城、临汾、阳泉、吕梁等市都力图打造大型产业基地,但很多产品中低端化严重,造成省内恶性竞争,直接影响产业有序、错位发展。

部分行业技术创新能力有所提升,但产业整体技术水平明显偏低。

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离不开科技的强有力支撑。目前,晋城市在个别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已拥有一批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先进技术,如新材料领域,乐百利特科技有限公司研制并批量生产出全球最亮的LED光源产品;高端装备制造领域,晋煤金鼎煤机公司研发出国内外领先的大采高液压支架、短壁采煤机等煤机高端产品。同时,根据山西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高新处提供的资料显示,截至目前,全省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的工程研究中心和工程实验室分别达到6个,科技创新平台不断完善。为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大技术突破,提升自主发展能力,根据国家的整体部署,2011年以来全省启动和开展了重大产业创新发展工程,首批筛选出109个项目,总投资696亿元,预计全部建成后年销售收入可有效提高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整体创新能力,扩大产业规模。

但是,根据对晋城市部分企业的实地调研,目前山西省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整体技术水平明显偏低,与发达地区的差距较大,多数行业技术支撑能力严重不足,缺乏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相关技术,核心技术和关键设备严重依赖进口,自主研发能力不强,产业困于“大干快上”,并未真正走出一条创新与高水平发展的新路。

新兴产业创投基金实现零的突破,财政支持和金融支撑力度仍显不足。

2012年4月,山西省向国家申请获批的山西东方鑫源新材料创业投资基金、山西金智节能环保创业投资基金两支新兴产业创业投资基金正式成立,为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金融支撑。此外,山西省另有3支基金已通过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专家评审,全部获批后,参股基金规模将达到12.5亿元。

从调研中了解到,与其他地区相比,山西省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财政投入和金融支撑严重不足,投融资体系亟待健全。财政投入方面,截至2011年底,全国共有24个省市设立了战略性新兴产业专项资金,而山西省目前尚未设立省级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专项引导资金,已设立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资金和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资金总量少,且经费来自不同的部门,难以集中运用,形成合力;金融支撑方面,山西省创投基金数量不足国家已批复设立基金(61只)的4%,且规模小,风险投资发展缓慢,极大地制约了中小企业尤其是初创型新兴企业的快速发展。

人才引进和培养力度不断加大,高端人才和高技能人才缺乏仍是制约产业快速发展的关键。

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含量高、产品更新换代快,决定其发展所需人才的要求较高,必须要有大批具有较高科学技术知识,又熟悉经济管理并且有开拓创新精神的复合型人才。近年来,晋城市高度重视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人才引进和培养工作。截至2011年底,全市累计引进各类紧缺人才3 500名,其中引进43名能够突破关键技术、带动产业升级和实现成果转化的海外高层次科技人才,如入选国家“千人计划”的伍永安博士回乡创办了乐百利特公司,有效带动了晋城LED产业的快速发展。

但是,科技领军人才和高级技能人才的不足仍然是当前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发展的一个短板。如主要生产NTC电阻元器件的晋城欣鸿海科技有限公司反映由于引进的日本高端科技人才留不住,且晋城本地缺乏技能人才,为此不得不在东莞设立技术研发中心,提供技术支撑。从山西第二次全国R&D资源清查主要数据也同样反映出山西省战略性新兴产业严重缺乏研发人才。全省高新技术产业R&D人员仅占到全国的0.51%,R&D人员排在全国第22位,处于中部末位。

推动山西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发展的对策建议

当前,全省经济发展处于加快调整、深刻变革的重要阶段,要充分利用倒逼机制,正确认识经济放缓的“危”与“机”,利用短暂危机中调结构的重大机遇,淘汰一些高耗能、高污染企业,扶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推动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立足产业集群发展,加快布局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

按照“大项要全、小项要实、重点是亚行业”的原则,结合各地资源禀赋特点,避免贪大求全,以“省市共建”的方式,在全省布局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推进产业布局向园区、开发区、高新区集中,发挥龙头企业的产业集聚和关联产业释放效能,培育具有区域性特色和竞争优势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如太原可设立镁合金深加工产业基地、轨道交通装备产业基地;大同、长治可设立光伏产业基地;晋城可设立煤层气产业基地;运城可设立高性能钕铁硼永磁材料产业基地。山西省人民政府要组织评定一批省级战略性新兴产业园区,在项目用地、审批、资金扶持等方面给予优惠政策。

尽快设立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专项引导资金,加大新兴产业创投基金和风险投资基金支持力度。

整合全省现有各类新兴产业财政专项资金,设立省级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专项引导资金,建立稳定的财政投入增长机制,集中支持重大产业创新发展工程、重大应用示范工程、重大创新成果产业化以及创新能力建设。全面落实“首台套”采购政策,制定政府优先采购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品政策,对使用战略性新兴产业新产品首批套用户给予补助和奖励。

进一步加大新兴产业创业投资基金的申请力度,力争在国家创业投资基金中获得较大份额。探索设立山西战略性新兴产业风险投资基金,通过参股、融资担保、跟进投资和风险补助等方式,积极扶持、壮大一批省内的风险投资机构,鼓励企业或个人等各类民间资本参与组建风险投资机构,推动创业型中小企业发展。加大对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的倾斜力度,优先安排符合条件的骨干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上市融资。

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关键领域和节点,着力提升科技创新能力。

近期要集中力量推进全省首批重大产业创新发展工程项目的建设和实施,并谋划遴选第二批全省重大产业创新发展工程项目,力争通过一批项目的建设,提升山西省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整体技术创新能力,推进新兴产业规模化进程。结合重大产业创新发展工程的实施,在新能源、节能环保、生物产业等领域发展一批由企业主导,科研机构、高校积极参与的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或产业联盟。参照韩国经验,在战略性新兴产业各个领域扶持一批公共创新平台,全面部署“自主研发、引进消化和科技成果产业化”三大类科研创新及成果转化攻关工程,增强产业技术创新能力。

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体制机制的“先行先试”步伐。

战略发展项目建议书 篇8

摘 要:文化产业是推动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重视特色文化资源的挖掘与利用,是凸显地域经济优势的重要途径。本文在对保定市特色文化产业发展现状做出论述的基础上,对保定市特色文化产业项目战略发展路径进行了分析与探讨。

关键词:保定市;特色文化产业;战略发展;发展路径

文化产业是一种新型产业,同时也是最具潜力的经济增长点。保定市有着丰富的文化资源,在对这些文化资源进行充分挖掘整合,是保定市特色文化产业发展重要的资源支撑。在此过程中,充分认识保定市特色文化产业发展的现状,并对保定市特色文化产业项目战略发展路径做出探析和实践,对于推动保定市经济发展、文化发展而言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保定市特色文化产业发展现状

保定是我国著名的文化古城,并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浓郁的文化氛围,这为保定特色文化产业的发展奠定了重要的基础。从保定所具有的文化形式来看,音乐曲艺方面具有保定老调、涿州皮影、满城寸跷、高乐古乐、雄县赵岗古乐等。陶瓷石刻方面具有雄县黑陶、曲阳石雕、定兴文化、曲阳定瓷、白沟泥人、易水砚、易县绞胎瓷等。其他工艺则包括安新苇编画、高阳纺织等。文化节日则有顺平桃花节、敬老健身节、空竹艺术节、白洋淀荷花节、涿州花灯节等。此外还有一些名胜古迹,也是闻名于世。依托于这些文化,保定市的旅游产业与文化周边产品生产产业都得到了良好的发展,如满城未央广场项目——作为保定市旅游景点开发项目的重点工程,致力于打造华北首席汉文化主题商业街区。未央广场建筑风格秉承汉代建筑特色。通过大量的厅堂、楼阁、阙、较高的台基、斗拱、屋顶与瓦当把汉代气息表现的淋漓尽致。未央广场景观小品依据汉式风格建设,充分展现汉代建筑的原汁原味。这些项目都充分的利用对当地资源优势,努力发掘文化元素在创意产业发展中的最高优势。此外国家动漫产业发展基地在保定罗湖,徐水巨力影视传媒等新兴文化产业的兴起也展现了保定市文化产业的兴起之势。还有尤其是在京津冀一体化发展所带来的机遇中,保定市文化产业所具有的核心竞争力以及文化软实力都得到了较快的发展与提升。但是在对保定是特色文化产业的发展做出肯定的同时,我们还应当意识到,保定市特色文化的发展仍旧处于探索阶段,这让保定市的特色文化发展不可避免的会存在一些问题。如保定市在特色文化产业发展中的整体规模偏小,并且面对丰富的文化资源,保定市也欠缺深入的挖掘,而一些已经得到挖掘的文化资源也并没有形成良好的品牌效应。同时,保定市特色文化与产业欠缺创新力,文化产业所具有的附加值和科技含量偏低。另外,营销手段的相对落后也是制约保定市特色文化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面对保定市特色文化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有必要对保定市特色文化产业项目战略发展路径做出探索,从而推动保定市特色文化产业取得质的飞跃。

二、保定市特色文化产业项目战略发展路径研究

保定市特色文化产业项目的发展,需要依赖于资金的支撑、文化品牌的打造以及文化人才的培养,因此,在推动保定市特色文化产业项目战略发展的过程中,需要从以上几个方面入手来创造良好的保障。

(一)对特色文化产业企业融资环境进行优化

在推动保定市特色文化产业项目发展过程中,保定市政府部门需要发挥出主导作用。在实践过程中,保定市政府部门需要鼓励金融机构为本市特色文化产业发展提供信贷支撑,鼓励策略包括再贴现、再贷款以及税收支持等。同时,保定市在对优势文化产业项目进行打造与引进的过程中,应当制定扶持与奖励办法,通过提高项目对金融机构的贷款吸引力来推动文化企业的发展。另外,保定市特色文化产业发展中融资环境的优化还应当重视融资渠道的拓展。首先,针对保定市特色文化产业项目,应当重视直接融资入到的构建,这要求保定市政府部门推动具有明显优势的企业进入创业板和主板,通过上市来实现融资效率的提升;其次,应当重视间接融资渠道的构建。如进行文化产业风险投资公司的构建,并通过夹层融资、股权融资、债券融资等多样化的方式来提升特色文化产业融资能力。另外,政府有必要引导文化产业企业之间构建资金互助组织,在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原则下为企业特色文化项目的发展提供互助的融资平台。

(二)对特色文化产业项目品牌进行打造

品牌的塑造能够体现出保定市特色文化产业项目的核心竞争力,在对品牌进行打造的过程中,保定市特色文化企业应当依托当地产业与文化资源优势,以市场需求为引导,以充足、兼并为形式,来打破地区分割、资源分散的局面,从而实现技术、人才、资本的整合与优化配置,并让保定市特色文化企业通过集团式发展模式来带动保定市特色文化产业的升级、提升保定市特色文化产业项目的影响力。同时,保定市特色文化企业应当树立品牌意识,围绕保定市所具有的特色文化开展创新,从而实现特色文化产业项目和产品科技含量的提升。在此过程总,保定市特色文化企业要抓住京津冀一体化发展所带来的机遇,在积极吸取天津、北京等地区的特色文化发展经验基础上记住政策优势来吸引国内外优秀的文化企业入驻,从而提升保定市特色文化产业项目发展潜力。在此基础上,保定市政府部门需要做到因势利导,通过优化特色文化产业项目发展环境、加大特色文化产业项目扶持力度来推动保定市特色文化产业项目发展壮大。例如保定昊科文化传播公司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区项目、保定西湖建设大汲店改造项目等,现在昊科文化创意产业园在民间就已经具有“保定798”的品牌效应。

(三)对特色文化产业发展中的人才队伍进行培养

人才队伍是确保保定市特色文化产业健康、快速发展的关键,因此对特色文化产业发展中的人才队伍进行培养,能够为保定市特色文化产业项目发展发挥不容忽视的推动作用。在此过程中,保定市首先需要强化文化人才引进工作,利用保定市高校教育资源,鼓励高校大学生参与到基层文化建设工作当中。例如河北大学创意产业研究中心的建设、保定职业技术学院视觉传达艺术设计专业VIS品牌战略研究的团队打造等,都在作着这样的努力。为了进一步提高高校大学生积极性,保定市政府应当对具有较高素质和较高学历的优秀文化人才进行政策倾斜;其次,保定市需要重视民间文化团体与民间文化艺人的培养,通过学习期间保证工资待遇的方式来确保为保定市传统文化的发展提供新型力量;最后,保定市要重视文化产业相关人才的培养,即不仅要重视文化人才的培养,还要重视管理人才、策划人才、营销人才的培养,从而为保定市特色文化产业项目的发展提供全面的人才支撑。

综上所述,保定市具有着丰富的文化资源,能够为特色文化产业项目的发展提供支撑,在依托文化资源的基础上,保定市还应当在特色文化产业项目融资、品牌建设以及人才队伍培养等方面做出努力,从而推动保定市特色文化产业项目的持续发展。

(作者单位:1.保定职业技术学院;2.河北大学创意研究中心)

参考文献:

[1] 周建军,张爱民.论特色文化产业的内涵和发展途径[J].社会科学研究,2010(06).

上一篇:在开学典礼暨教师节表彰大会上的讲话下一篇:质量管理工具应用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