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管理目标及措施(精选8篇)
标及措施
一、质量达标目标:
1、三基理论水平平均成绩≥85分
2、护理技术操作水平平均成绩≥90分
3、基础护理合格率(合格标准为85分)100%
4、特护、一级护理合格率(合格标准为90分)85%
5、护理病历书写合格率(合格标准为80分)100%
6、急救物品完好率100%
7、消毒灭菌物品合格率100%
8、压疮发生数(特殊情况难免压疮除外)0
9、年护理事故发生数0
10、制度职责考核合格率(合格分为85分)≥95%
11、病人对护理工作满意率≥90%
12、病区健康教育覆盖率≥95%
13、一次性用品用后毁形回收率100%
14、一人一针一管一灭菌执行率100%
16、年培训率(院内培训率)100%
二、质量达标措施:
1、按护理质量三级管理体系开展质量管理工作。
2、质量检查每月1次、随时抽查,抓好环节质量控制,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及各班岗位责任制,持续质量改进,确保环节质量。
3、护理部每季度进行一次全院护理质量讲评分析会,不断地进行护理质量管理教育,使提高和保证护理质量成为每个护士的自觉行为。
4、护理质量管理委员会每半年召开会议,讨论总结质量管理经验,不断修订、完善质控办法,并对措施落实情况做好追踪评价。
5、护理部每季度将检查扣分结果向科室反馈,提出整改意见追踪评价。
护理部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自2012年2月至2013年2月进入到我院进行治疗消化系统疾病患者130例, 其中有男性患者80例, 女性患者50例, 年龄在29~67岁, 平均年龄为39岁。80例男性患者年龄在32~67岁, 平均年龄为38岁。50例女性患者年龄在29~63岁, 平均年龄在40岁。130例患者在年龄构成和性别方面无统计学意义, 具有临床资料的可比性。
1.2 方法
对130例患者临床护理期为14 d, 在这14 d中, 前7 d对患者进行常规护理方法, 7 d后并且总结护理风险的发生率以及患者的满意率[1]。经过总结, 了解护理中常出现护理风险, 采取有效的护理风险管理措施, 主要就是对风险进行预防, 在护理操作上进行规范, 服务态度上以及责任心等方面进行管理[2]。在前7 d的护理工作中, 主要存在着护理人员风险意识不高, 责任心不够, 没有进行人性化护理以及护理计划不科学等护理风险, 针对于上述护理风险具体采取以下几个方面的管理措施, 首先, 在消化内科应该针对于护理风险知识进行教育和培训, 在培训的过程中, 强化护理人员的风险意识, 提高护理人员的护理能力, 掌握相关医疗事故的处理方法以及相关法律法规, 以个案为例对医护人员进行教育, 降低医疗纠纷的发生率, 在护理工作中提供给患者更好的服务, 实施人性化关怀措施, 提升自我管理及安全保护意识。其次, 强化风险管理的力度。医院应该制定严格的护理制度, 并且要求护理人员进行学习, 在护理中严格按照护理制度进行护理工作, 提高护理的效果, 减少护理风险的发生[3]。再次, 在实际的护理工作中, 还应该制定合理的护理计划, 并且在计划中应该明确护理的重点, 有助于减少风险事件的发生率, 提高风险管理的水平。护理人员应该在护理工作总积累丰富的护理经验, 并且对于病情严重的患者进行重点的护理[4]。另外, 对于患者的投诉情况, 护理人员应该及时的进行记录和汇报, 对于潜在的护理风险, 应该积极的做好全面的防范, 在护理工作中, 强化责任意识, 并且做好交接班工作, 提高护理的水平, 促进消化内科护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促进患者的康复。最后, 在护理中, 护理人员还应该有效的预防物理化学危险因素。院内要加强消毒隔离措施, 科室内贯彻消毒工作, 并且定期进行培训、检查与监督, 对消毒工作进行考核, 对医护人员管理医疗器械和药品情况进行监督, 降低物品感染造成的感染发生概率[5]。在护理中, 当护理人员接触药物的时候, 一定要戴手套, 并且应该减少皮肤的接触, 提高自我的防范意识, 确保操作的正确性, 确保护理的安全。在临床护理结束后, 再进行总结, 了解护理风险的发生率以及患者的满意率。
注: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注: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1.3 评定标准
对2组患者进行临床护理前进行临床总结, 在护理后进行问卷, 主要根据李雨编制的《护理风险安全守则》相关内容进行问卷内容的制定, 发放问卷130份, 有效回收130份, 回收率为100%。问卷内容, 是否出现护患纠纷, 回答是或者否, 是否出现风险事件, 回答是或者否, 对护理人员的护理工作是否满意, 回答是或者否。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1.0软件进行统计, 对计量资料采用χ2检验, 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风险管理前后护理质量分析见表1。护理风险的因素见表2。
3 讨论
在护理工作中, 需要采取有效的护理方法, 分析产生护理风险的原因, 在本次的临床研究中, 通过总结, 具体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一是, 由于护理人员操作上的不规范导致出现错误操作, 延误了患者健康的恢复甚至是威胁到患者生命安全, 造成护患纠纷, 影响消化内科护理工作的正常进行[3]。二是, 护理人员对风险的防范的意识不够, 在护理中, 很多容易引起风险的地方没有受到护理人员的高度重视, 造成护理风险的发生[6]。三是, 医院护理制度不够完善, 没有对护理人员的实际护理工作进行严格的要求, 导致护理松散, 出现了护理风险和护患纠纷。四是, 医疗器械及药物等带来的交叉感染, 缺乏风险管理组织的管控。在消化内科的护理工作中, 导致出现护理风险的原因主要有以上四个方面[7]。因此, 针对于在消化内科护理工作中出现的护理风险, 应该采取有效的风险管理措施, 才能够进一步促进护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减少护患纠纷, 促进患者的早日康复[8]。在本次研究中, 通过进行护理风险的管理, 患者满意度高达98.5%, 这也就说明, 通过采用风险管理的方法, 能够进一步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 减少护理中安全问题的发生, 有助于促进护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在本次的临床研究中, 风险管理后, 护患纠纷、风险事件的发生率均与风险管理前要低, 满意度比风险管理前要高。这与何晓英等人的《浅谈消化内科护理安全管理和风险防范》[9]一文中, 对100例消化内科患者对护理风险管理之前与护理风险管理之后的效果进行临床研究, 风险管理后与风险管理之前护患纠纷的发生率以及患者的满意率要高是基本吻合的。
总之, 通过对消化内科常见的护理风险进行分析, 并且采取有效的风险管理措施, 能够有效的减少护患纠纷的发生率, 风险事件的发生率, 提高患者的满意率, 值得临床推广
摘要:目的 探讨消化内科常见的护理风险、管理措施及其管理的效果。方法 选自2012年2月至2013年2月进入到我院进行治疗消化系统疾病患者130例, 对这130例患者进行临床护理, 在护理中寻找安全隐患, 并且采取风险管理的措施, 研究采取风险管理的效果。结果在对130例患者实施风险管理之前, 11例患者与护理人员出现了护患纠纷, 护患纠纷的发生率为8.5%。出现14件风险事件, 风险事件的发生率为10.8%。112例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护理过程比较满意, 患者的满意率为86.2%。在对130例患者实施风险管理之后, 6例患者与护理人员出现了护患纠纷, 护患纠纷的发生率为4.6%。出现4件风险事件, 风险事件的发生率为3.1%。128例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护理过程比较满意, 患者的满意率为98.5%。患者在风险管理前后的护患纠纷的发生率, 风险事件的发生率以及患者的满意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通过对消化内科常见的护理风险进行分析, 并且采取有效的风险管理措施, 能够有效的减少护患纠纷的发生率, 风险事件的发生率, 提高患者的满意率, 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消化内科,常见护理风险,管理措施
参考文献
[1]缪薇菁.护理风险管理的研究进展[J].中华护理杂志, 2011, 12 (9) :123-124.
[2]杨淑娟, 陈焱, 赫名飞, 等.医疗防御措施——风险管理体系的建立[J].中国医院管理, 2012, 13 (10) :140-141.
[3]岳公正, 潘虎.中国管理型医疗保险的制度结构选择[J].中国医院管理, 2013, 11 (1) :190-191.
[4]李映兰, 罗贞.护士职业安全的危险因素及防护对策[J].实用护理杂志, 2012, 11 (1) :145-146.
[5]Zhang F.Discussion on the epidemiology and risk factors for nurses face preventive measures[J].Foreign Med, 2011, 3 (26) :140-141.
[6]Zhang XJ.Primary hospital nursing disputes and its prevention[J].Contem Chin Med, 2012, 4 (11) :150-151.
[7]Li YH, Liu GP, Li XP.Emergency care safety issues and preventive measures[J].Xinjiang Med, 2011, 9 (6) :133-134.
[8]李文玉.临床护理风险相关因素的探讨及防范措施[J].中国医药指南, 2011, 9 (12) :122-123.
[关键词] 优质护理服务;认知程度;护理管理措施
[中图分类号] R473.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2095-0616(2012)05-159-02
2010年,卫生部在全国卫生系统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1],提出“夯实基础护理,提供满意服务”。各地护理工作者结合本地实际情况,相继建立了优质护理服务示范病区及相应的教育、管理制度,极大地促进了我国护理事业的发展和护理质量的提高。现就笔者所在医院护士对优质护理服务的认知和护理管理改进措施进行分析,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抽取2010年7月~2011年10月笔者所在科室病房责任护士100名进行问卷调查。样本中护士的纳入标准:“优质护理服务示范病房”的责任护士。
1.2 方法
自行设计调查问卷-护理人员对优质护理内涵认知的调查问卷,两个问卷所调查的内容相同。分别于“优质护理服务”动员大会之前,以及开展“优质护理服务”活动之后6个月,按照不同时间段对每个子项目重要性的评价程度,分为非常重要、重要、一般、不重要和非常不重要共5个等级,依次赋予5、4、3、2、1分。
1.3 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13.0统计软件包进行数据录入,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
2 结果
“优质护理服务”动员大会之前,以及开展“优质护理服务”活动之后6个月,两组问卷有效回收率均为100%。两组认为最重要的优质护理内容的前10位。见表1。
两组对优质护理内涵认知的差异,根据分值对两组调查问卷的认知状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两组对以下4个问题的认知差异有性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本组研究发现,护士对以下观点表示认同:护士应当尊重患者的人格、给予患者更多的人文关怀,能够积极主动地完成护理工作,使患者获得相关的医疗护理知识,尽快康复。研究表明,在“经常巡视病房”“基础护理扎实认真”两个问题上,护士重视程度非常高。通过医院和护理部对护士的培训,责任护士对“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取得了良好的认知,一致认为优质护理服务应当用心服务,关怀患者,态度亲切[2]。
通过研究发现,护士对于优质护理服务的理解在一定程度上是比较到位的。但是由于有关人员学习、理解、领会不到位,认识不深刻,部分护士对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的认知存在误区[3]。部分护士认为该活动是“取消陪护的工程”,是“洗头、洗脚工程”。还有人认为,要开展这项工作,必须有总务、后勤、设备、餐饮、洗涤、消毒供应、信息、药剂等全院的支持,事实上任何一家医院都不可能实现圆满的、理想的支持,这绝不是优质护理服务的决定因素。
严格准确地执行医嘱,细致入微地观察患者病情变化,与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和心理上的沟通,这几项对于一般医院的护理条件均可以完成。所谓“优质护理服务”,除了上述几点基本护理要求外,保证患者正常的生活健康才是最终目的,虽然护理人员陪侍患者时间过多会对医疗护理造成主观或客观的麻烦,但优质护理绝不是单一的、硬性的取消陪侍环节,而是护理人员在护理过程中,通过与患者进行健康宣传和心理辅导等交流,缓解患者身体上的痛苦,减轻精神上的压力,更为迅速、高质量地恢复健康。只有让患者从自身建立信心,才能让其家属对护理人员充满信心,可以放心地离开病房,免去其他需要护工护理的工作,让护士还原其本来职责[4]。
在开始实施优质护理阶段,来自农村的大多患者因为传统观念比较严重,即使护理工作能够到位,陪侍人一般也不愿意离开。所以,护理人员的护理工作更应加强,坚决做到有陪而无护,让患者看在眼里,信在心里。加强生活护理、基础护理是加强临床护理工作的一部分,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科学、客观、全面地提出了标准细则,明确规定了分级护理的要求[5]。第1,不是让给每个患者都洗头或洗脚,也不是只给患者做洗头、洗脚护理。一级护理及危重患者的生活护理由护士完成,对其他患者护士可督促、指导、协助患者完成。第2,洗头、洗脚的意义不仅在于为患者搞清洁工作,而是利用洗头、洗脚、翻身、口腔护理、尿道护理的时机,更多地接触患者,更加详细地观察病情[6]。
综上所述,正确认识、领会“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的目的、意义,认真学习标准,及时获得相关信息,不断学习他人经验,注重交流,是避免活动走进误区,促进活动顺利有效开展的根本保证。
[参考文献]
[1] 郭燕红.适应形势、锐意进取、促进护理工作可持续发展[J].护理管理杂志,2010,10(5):305-307.
[2] 余可斐,高倩倩.“优质护理示范病区”限制陪护认同度调查[J].湖北医药学院学报,2011,30(2):29-30.
[3] 燕雪琴.优质护理对护生素质要求的探讨[J].当代医学,2011,17(16):45-46.
[4] 程继霞,闫淑霞,武文翠.角色互换教学法在护生进行优质护理服务中的应用[J].医学信息(上旬刊),2011,24(5):37-38.
[5] 陆皓,张华,李娟.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的实践与体会[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0,16(6):1206-1207.
[6] 胡新莲.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在儿科门诊输液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1,17(9):112-113.
2013年4月修定
为切实提高优质护理服务质量,尽全力保障医疗安全,努力为患者提供优质、安全、便捷、温馨的护理服务,现制定优质护理服务目标及措施如下:
一、实行责任制整体护理,执行床位包干,由责任护士负责对所分管患者病情的治疗观察、健康教育、心理护理、基础护理等。
二、夯实基础护理,积极开展生活护理,为患者提供专业化的基础护理,亲情式的生活护理。每天病房开窗通风,扫床,打开水,送热水,每周更换床单。生活不能自理的患者需提供专业清洁护理等。(具体内容参照基础护理服务项目)
三、100%加强健康教育:责任护士对病人进行健康教育,讲解疾病的的有关知识,饮食指导,用药指导,康复指导等,并对患者实施心理护理。
四、保证护理服务的及时性,患者入院后由责任护士或当班护士接待患者,进行入院告知,解答患者相关问题。责任护士定时巡视病房,及时更换输液,尽量减少患者的铃声呼叫。
五、保证患者安全,力争护理质量 “零缺陷 ”。严格执行各项护理技术规范,加强“三查八对”;对存在跌倒、坠床的高危因素的患儿进行评估,加强宣教和警示,提供适当防护。陪送危重患者外出检查,确保患者安全。
六、保障患者的各项权利:尊重患者的知情同意权,凡有创性操作、检查向患者告知,保护患者隐私,为患者保守医密。
七、开展患者满意度调查,尽全力提高患者满意度达90%以上。对出院患者进行护理工作满意度调查,对患者提出的意见、问题及时给予答复,不断改进护理工作。
八、提供生活便利措施:如微波炉、针线盒、雨伞等。
我们的服务理念:“三心服务 ”,即热心、爱心、耐心。
(朱玉珍,熊佳欣)
P1:出血---与自身疾病有关
I1:遵医嘱对症止血,做好用药指导。
I2:指导家属在饮食方面少时粗糙饮食,以免诱发出血。保持衣物的清洁舒适整洁。
I3: 观察大便的量,状,性质及其颜色,准确记录24小时的出入量。
P2:疼痛---与疾病有关
I1:遵医嘱对症用药,指导患者按时口服止痛药,并说明其重要性。
I2:多于患者沟通,加强心理支持,教会患者转移注意力的方法。
I3:让家属积极参与对患者的护理照顾,增强病人的信心。P3:有感染的危险---与安置PICC导管有关
I1:定时更换PICC敷料,严格消毒。
I2:仔细观察穿刺点,询问患者安置导管肢体的情况。P4:有意外受伤的危险---有病情有关
I1:加床挡保护患者的安全,以避免患者坠落。
I2:遵医嘱24小时陪护。
I3:加强巡视,多与患者沟通交流,做好交接班。P5:自理能力缺陷---与疾病加重生活自理能力低下有关
I1:保持床单元清洁干燥,加强基础护理,落实晨晚间护理。
I2:勤翻身Q2h翻身,向家属进行健康宣教。P6: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
I1:做好病人的饮食指导,鼓励病人少食多餐,多饮水,食清淡食物。
I2:必要时给予以静脉补充营养。P7:焦虑---与担心疾病有关
I1:认真倾听患者的主诉,给予心理支持。
I2:讲解相关疾病的知识,正确指导病人。
I3:给病人进行健康宣教,提供心理支持。P8:知识缺乏---与缺乏疾病相关知识有关
I1:向病人讲解疾病的相关知识,做好健康宣教。
清理呼吸道低效或无效与患者昏迷,无法自主咳嗽排痰有关
护理措施
1、设专人护理。
2、对有人工气道者,及时湿化气道吸除痰液,保持呼吸道通畅。
3、每2小时翻身排背一次,鼓励清醒病人正确咳嗽排痰并刺激其咳嗽排痰.
4、保持室内空气适宜,温度保持在18℃―22℃,湿度在50﹪-70﹪,每天开窗通风1-2次,每次15-30分钟。
5、密切监测生命体征、血氧及病人是否有呼吸困难、紫绀加重、烦躁不安等呼吸道阻塞的情况发生。
6、正确留取痰标本,观察痰液的量、性质、颜色和气味,并记录。
7、非禁食的病人每日水摄入量在2000以上。
8、听诊双侧呼吸音及痰鸣音,观察每班咳痰情况,必要时行雾化吸入。
9、保持静脉通道畅,并备齐抢救物品和药品。
中枢性高热与丘脑下部、脑干等损害或病变,导致中枢性体温调节失常
护理措施
1监测病人体温,每4小时一次
2高热者,物理降温,包括醇浴、冰敷、冰毯等,降温30分钟后复测体温并记录。体温下降时出汗较多,要勤换床单、衣裤,保持皮肤清洁。高热时要嘱病人多饮水,或遵医嘱静脉补液,保持水、电解质平衡。遵医嘱根据药敏结果使用抗生素,并观察其疗效和副作用。注意观察病人口腔粘膜及全身情况,及时给予病人预防口腔炎、感冒和褥疮的知识指导。加强基础护理
皮肤完整性受损的可能与被动卧位有关
护理措施:
1、根据患者皮肤状况,及时翻身拍背,给予骨隆突处按摩,用软枕垫足踝部、臀部等,翻身时避免拖、拉、拽等动作,防止皮肤擦伤。
2、穿棉质衣服,保持全身皮肤清洁干燥,每日温水擦身2次以上,勤换衣裤。
3、保持床单元清洁干燥,潮湿及有污渍时及时更换。
4、及时修剪指甲,以免抓破皮肤
5、适当使用压束带,以免抓破皮肤。
6、加强饮食护理,改善营养状况,增强机体抵抗力。
气体交换受损与痰过多过粘稠,咳嗽无力,惧怕疼痛有关
护理措施
1给于病人舒适的体位,如抬高床头、半卧位等,鼓励清醒患者咳嗽排痰,保持呼吸道通畅。 2保持病房内合适的温度和湿度。
3不断安慰病人,给予精神上的安抚和支持,保证病人平静,以减少耗氧量。
4遵医嘱给予吸氧,并保持输氧管道通畅,必要时给予20﹪‐30﹪的酒精湿化吸氧。
引流低效能与术后引流管折叠,扭曲等有关
护理措施:
1、妥善固定各管道,并定期更换固定胶布。
2、告知管道留置的重要性,嘱勿自行拔管,意识障碍患者使用压束带防止意外拔管。
3、半卧位或45°以上卧位,防止管道扭曲、受压、反折。
4、活动时管道保留一定长度,防止牵拉滑脱。
5、各引流瓶(袋)勿抬高过于引流口
6、留置引流管期间,加强引流管护理,定时挤捏管道,保持其通畅性。
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与体液丢失较多,禁食或营养供给不能满足身体所需有关
护理措施
1非禁食患者鼓励其进食流质,意识障碍患者给予24小时鼻饲流质。
2补足生理需要量,补充丢失的水、电解质,调查输液速度和顺序,保证按时按量补给。
3 遵医嘱定时抽血查生化指标,及时追回结果,如有异常,及时报告医师加以纠正。
7长期用利尿剂,要注意补钾,了解异常电解质的心电图表现,结合尿量的观察,如尿少钾高,心电图可示T波高尖。
躯体移动障碍与意识障碍,肢体瘫痪等有关
护理措施:
1保证病人舒适体位。
2翻身拍背,每2小时一次。3做好生活护理。
4躁动、意识障碍病人,使用床栏、压束带,预防坠床。5保持肢体功能位置,并行肢体按摩。
6补充足够水分,加强腹部按摩,预防便秘。
自理能力缺陷与意识、精神障碍等有关
护理措施: 1做好生活护理:如口腔护理,擦浴等。大小便后及时清洁肛周及会阴,随时更换污染的衣被。
2每2小时翻身拍背一次。
3及时清除口鼻腔分泌物、呕吐物,保持呼吸道通畅。 4躁动、意识障碍病人,使用床栏、压束带,预防坠床。 5严格掌握热水袋、冰袋使用指征,防止烫伤、冻死 语言沟通障碍与气管插管、气管切开,患者昏迷,意识障碍等有关
护理措施:
1主动关心和询问病人的感受及需要。2耐心倾听病人的语言,鼓励其表达清楚。
3气管插管、气管切开病人发音不清时,教会并鼓励其会使用手语,利于病人表达自己的需要。
脑组织灌注量不足与颅内出血,颅内压升高,脑水肿等有关
护理措施:
1病人静卧,抬高床头15-30º体位,意识障碍者去头侧卧位,禁卧患侧,并保持头部正直,防止呼吸不畅。
2高流量吸氧,保持呼吸道通畅。
3吸痰前先吸入纯氧或过度通气,防止脑缺氧。
4持续心电监护监测生命体征的变化,一旦出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处理。 5视病情调节输液速度,准确记录24小时出入水量。
6保持各个管道通畅,并密切观察引流的量,色度,若出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并协助处理。
7遵医嘱及时、准确留取各种检验标本
意识障碍与脑水肿、脑缺氧等有关
护理措施:
1监测神志、瞳孔的变化,并以格拉斯哥评分标准记录病人对外界刺激的反应。2保持舒适体位,每2小时翻身拍背一次,翻身时保持肢体功能位。3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吸除口鼻腔分泌物。
4预防继发性损伤:以床栏、压束带保护病人,防止坠床;眼脸不能闭合者以眼药水滴眼,并以眼垫覆盖患眼,以防暴露性角膜炎。 5做好相关生活护理
有体液不足的危险与高热、使用高渗利尿剂等有关
护理措施:
1严格按医嘱输液,准确记录24小时出入量,出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2高热时及时补充水分、及时采取降温措施。3腹泻呕吐的病人暂禁食,以免加重胃肠负担。
4严格掌握高渗利尿剂使用指征,并注意观察利尿效果。尿多、尿糖阳性时遵医嘱使用抗利尿及降糖药物。
5脑脊液外漏时,准确记录漏液量。
有受伤的危险与意识障碍、精神障碍等有关
护理措施:
1卧床病人使用气垫床。
2帮助病人改变体位时,动作轻稳,方法正确。 3使用约束带时,不可环形缠绕肢体,松紧以约束后能容纳一个手指为宜。4对躁动、精神障碍患者遵医嘱使用镇静剂。
5严格掌握热水袋及冰袋使用指征,预防烫伤或冻伤。6做好生活护理。
腹胀、腹泻的可能与肠内营养应用有关
护理措施
1、滴入速度应缓慢,匀速,20-30滴/分,勿自行调节滴速。
2、营养液温度适宜,采取各种保温方法。
3、自备营养液应新鲜,清淡,品种多样化,摄入足量盐。
4、加强活动,作腹部环行按摩促进肠蠕动,每日3-5次,每次10-20分钟。
生命体征改变的可能与高血压,脑出血等有关
护理措施
1、病人未醒期间,给予平卧位,头偏向一侧,防止呕吐,清醒及血压平稳后给予半卧位。
2、掌握病人基础生命体征,根据要求监测生命体征并正确记录,发现异常变化及时汇报医生并处理。
3、密切观察患者神志、瞳孔的变化。
4、注意倾听病人的主述,观察有无胸闷,气急,心悸等现象。
5、观察尿量,合理安排补液滴速,保持出入液体的平衡,保证各药物及时的应用。
6、床边备好抢救药物及用物。
7、观察引流液的颜色及量、性状,有出血及异常情况及时汇报。
自我形象紊乱与术后功能受损,引流管留置有关
护理措施
1.与病人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关心体贴病人,不轻视病人,让病人感到自己与正常人是平等的。
2.鼓励病人提出内心所忧虑的事情,并耐心解释。 3.努力使病人了解此形象只是暂时的。 4.与家属联系,给病人更多的爱和关心。
5.鼓励病人进行适当的自我修饰,增强自信心。
6.鼓励并帮助病人适应日常生活、社会活动、人际交住等
ICU综合征与视、听觉紊乱,限制家属陪同,信息缺如,限制活动,使用镇静止痛药物等有关
护理措施:
1严密观察病情,早期评估精神障碍发生的危险因素,积极探查可能引起精神障碍的各种因素,尽可能发现先兆,力争早期治疗、护理干预。预防脑血管并发症、掌握呼吸机的应用指征、控制感染、维持水电解质的平衡、补充营养。
2保持室内清洁、整齐、舒适、安静,患者之间用屏风或窗帘隔开,处置和抢救时也不要忽视ICU中的其他患者,减轻患者的应激,医务人员尽量避免在患者床边讨论病情、大声喧哗,呼吸机、监护仪等仪器设备发出的声音调至合适大小。
3熟练掌握仪器的性能、操作规程、注意事项,并能对有关数据、图像、检验结果作出正确分析与处理,对患者说明使用仪器必要性和安全性,以防患者不安。当监护仪报警时,要沉着镇定,反应迅速,避免造成进展气氛。
4加强护患沟通,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知能力,加强非语言沟通,鼓励家属参与心理护理
5及时有效地镇痛,保持体位的舒适,尽量减少约束带的使用,保证患者的睡眠,避免暴露隐私,提高自理能力
疼痛与手术创伤或外伤等有关
护理措施:
1采用良好的暗示消除疼痛,使病人放松、消除紧张。
2对慢性疼痛病人进行注意力转移,创造积极愉快的环境与情绪。
3理解病人的痛苦,视病人为亲人,为他们排忧解难。
4对于病人不恰当的疼痛表现不予积极鼓励和关心,帮助病人培养健康有益的行为。
5遵医嘱适当使用镇痛药。
有窒息的可能与管插管病人湿化不够,吸痰不及时,痰痂堵塞,喉头痉挛等有关
护理措施:
1正确判断窒息原因,对因处理.2床边备好中心负压吸痰装置或电动吸引器及其相关抢救用物。
3凡气管切开或气管插管的病人,充分湿化气道,防止痰痂形成。吸痰及时,负压适中,方法正确。
4插胃管时,将胃管常规长度再往深延长7~10mm,使胃管前端在胃体部或幽门处,可以有效地胃肠减压,注入的食物也不易返流。鼻饲时将床头角度≥30°的半卧位是减少返流的最佳体位[3]。鼻饲后保持该体位30~60min,再恢复原体位以防意外。
有感染的可能与众多引流管留置,危重病人全身免疫力低下,侵入性操作多,气管切开监测等有关
护理措施:
1每日定时通风换气及空气消毒,保持室内温度22~24℃,相对湿度55%~65%。2遵守ICU的制度,规范无菌操作,避免交叉感染
3严格控制非工作人员出入ICU,规范消毒隔离制度
4密切观察病人感染的征象,遵医嘱合理使用抗生素。5正确护理切开的管道和其他引流管。6如有皮肤破损,及时换药,预防受压。7监测体温变化,每4小时一次 有颅内再出血的可能与颅内压增高,术中止血不彻底等有关
护理措施: 1监测意识,瞳孔,生命体征的变化,如有异常,及时汇报医生并进行脱水、降颅压处理,防止脑疝发生。
2昏迷不能进食者鼻饲流质,4~5次/d,每次200~300 ml,定时回抽胃液,观察有无上消化道出血,保持口腔清洁。
3翻身应保护头部,动作轻柔,以免加重出血,抬高床头15~30度,促进脑部血液回流,减轻脑水肿。生命体征平稳后开始被动运动训练. 4保持床单位干燥整洁,保持皮肤卫生,尤应注意眼角膜、外阴及臀部清洁,每日用温水擦拭,每2h翻身拍背1次,按摩骨突及受压处,预防褥疮。
5神志不清、躁动及合并精神症状者加护栏、适当约束,防止跌伤,必要时给予少量镇静剂。
6舌根后坠明显时,取侧卧位;及时清除气管内分泌物,合并呼吸节律或深度改变时,做好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的准备,确保呼吸道通畅 7保持瘫痪肢体功能位置,保持大便通畅。
潜在并发征:脑疝,癫痫,多器官衰竭等
护理措施: 1密切观察病人病情,定期监测血气、血象、生化值等变化。2完善相关检查,密切观察各引流的量,性状等。
3可应用抗癫痫药物进行预防癫痫的发作等,发作时可用安定等控制抽搐。4适当使用止血药物和护胃抑酸药物,以避免消化道出血的发生。
有牵引无效的可能与牵引设置不当有关
护理措施:
1做好心理护理,使病人积极配合
2维持有效血液循环,加强肢端血液循环的观察,重视病人主诉。3保持有效牵引:皮牵引应防止胶布绷带松散、脱落;牵引治疗期间病人必须保持正确位置,躯干、骨盆中轴应在同一直线上,牵引方向与近端肢体成直线。4牵引针眼处每日用75﹪酒精消毒2次。
5加强并发症的预防和护理,如压疮、关节僵硬、足下垂、肌肉萎缩等
有周围神经血管功能障碍的危险与牵引所致局部压迫有关
护理措施: 1在承受范围下,每2小时翻身拍背一次,给予骨隆突处按摩,用软枕垫足踝部、臀部等,翻身时避免拖、拉、拽等动作,防止皮肤擦伤。
2保持全身皮肤清洁干燥,每日温水擦身2次以上,勤换衣裤。 3加强肢体的功能锻炼
4维持有效血液循环,加强肢端血液循环的观察 5保持有效牵引
6加强并发症的预防和护理,如压疮、关节僵硬、足下垂、肌肉萎缩等
有效血容量不足与大量失血、失液及病因等有关
护理措施有:
1密切观察神志、四肢温度、皮肤黏膜、血压、脉搏、呼吸等,并做好记录;
2取仰卧位,头胸部和下肢各抬高15°~20°;注意保暖;极度烦躁者按医嘱给予镇静剂;
3迅速建立各种监测:配合医生进行中心静脉压或漂浮导管监测,留置导尿监测尿量,准备好静脉切开包;
4昏迷者按昏迷常规护理:定时翻身、吸痰、口腔护理等;
5密切注意观察用药反应,严格掌握补液速度。扩容药物速度宜稍快,但应防止发生急性肺水肿。升压药物应根据血压进行调节,并观察尿量变化,防止药液外渗,造成皮肤黏膜的坏死;
6病因护理:针对不同病因(如感染、出血、心肌梗死等)进行护理。
心输出量减少与肺动脉高压,右心室肥厚,心脏泵出血量减少等有关
护理措施
1密切观察血压、面色、心率及双肺呼吸音的变化,观察有无心衰表现,持续心电监护仪监测心律、呼吸、血氧饱和度、血压的变化。 2用输液泵严格控制输液速度及输液量。
3保持安静,必要时给予镇静剂。
4观察尿量、色的变化,记录24小时出入水量。
5遵医嘱给药,严格掌握药物使用时的剂量、时间、浓度及速度。
6准备抢救用物及药物,如气管切开包、强心、解痉、镇静药物。
体液过多与心输出量减少引起排尿减少,钠入量过多,心衰等引起水钠储留有关
护理措施:
1给病人讲解饮食与水肿的关系,以及有限制饮食和饮水的必要性。2将下肢抬高,增加静脉回流,减轻下肢水肿。
3准确记录24小时出入量,根据病情及时调整输液速度及摄入量。
4指导病人进食,避免摄取含钠过高食品,嘱病人进易消化、高蛋白,高维生素的低钠饮食。
5限制输液速度和每日液体摄入量,以实际出量加500ml为标准控制入量。
潜在并发症低心排出量与术后心功能不全。2 心包引流不畅,心脏压塞。3 心律紊乱等有关
护理措施:
1及时了解病情,倾听病人的主诉,如有无活动后心悸、气促,生活自理能力,四肢末梢有无湿冷等,了解低心排出量的程度。
2 测血压、脉搏、呼吸、心率,每2小时1次,重症病人每小时1次。 3 监测心电图,了解心律情况。
4 术后留置有中心静脉测压和,每2小时测压次,可了解心功能情况和血容量的情况。
5 术后放置心包、纵隔、胸腔引流管,每2小时挤压1次,记录每小时引流量,总24小时引流量,若单位时间里突然引流液减少,且有中心静脉压升高、血压下降,要考虑心包引流不畅、心脏压塞,应立即协助医师处理。
6 协助医师作好各种检查和治疗,如及时纠正心律紊乱,补充血容量不足等。潜在并发症-电解质紊乱及酸碱失衡
护理措施:
1根据病情及时调整病人饮食及治疗方案:高钠血症限制盐摄入量;高钾血症减少钾的摄入量必要时遵医嘱静脉滴注胰岛素及高渗糖以及进行血液透析;低钠,低钾者酌情补钠补钾。
2准确记录24小时出入量,根据病情及时调整输液速度及摄入量。 3及时采集血标本,测定电解质等及时纠正酸、碱中毒,使酸碱平衡。
4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定时监测神志及生命体征的变化,发现异常及时通知医生进行处理。
在给病人利尿剂、地高辛等药物治疗时,随时监测电解质,尤其出现体液大量增加、减少或肾功能不全时。
不能维持自主呼吸与呼吸肌疲劳、肺泡通气不足等有关
护理措施: 1绝对卧床休息,保持舒适体位, 如端坐位以利呼吸.2吸氧并观察氧疗效果;严密监测呼吸形态的变化,如呼吸频率、节侓、深度等 3鼓励及帮助患者实行有效咳嗽,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4严格按医嘱使用抗炎、化痰平喘药等,促进痰液排出.5通气不足时给予人工辅助呼吸,必要时行气管切开或气管插管.6在保持呼吸道通畅的情况下,遵医嘱给予呼吸兴奋药静脉滴注.7合理安排治疗和操作时间,尽量保证病人充足的休息时间.潜在并发症开放性气胸与密闭式引流管脱出,胸膜腔与外界相通2 水封瓶内水太少,长管与外界相通有关
护理措施 向病人及家属交待引流装置的重要性及发生意外紧急处理的方法 妥善固定处理好引流装置的各个接口,引流瓶中长管必须浸入水中3-4cm以上。观察胸腔闭式引流情况,每2小时1次,及时发现并处理意外情况。4 注意插管周围皮下有无气肿、捻发感。听诊双肺呼吸音,及时发现和了解双肺呼吸音不对称的原因,并采取相应措施。6 发现有引流管脱出,应立即通知医师,用凡士林纱布覆盖,用纱布棉垫封闭引流管口,且严密观察,对症处理。
潜在的出血、感染与腹部损伤有关
护理措施:
1硬脊膜外麻醉后6小时或全麻清醒后,若血压、脉搏平稳,改半坐卧位。2定时测定体温、脉搏、呼吸、血压;观察意识、尿量;记录出入量。
3手术后48小时内,可给予镇静止痛剂。 4一般术后需禁食及胃肠减压2~3日,由静脉输液,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和营养;待肠蠕动恢复,肛门排气后,拔除胃管,开始进流质饮食,逐渐过渡到进食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易消化的普食。
5给予妥善固定引流管,保持通畅,观察引流液的性状和量,按时换药,适时(一般术后24~48小时)协助医生拔管。
6鼓励早期下床活动,以减轻腹胀,促进肠蠕动,防止肠粘连。
潜在并发症:肺不张、肺内感染、呼吸功能衰竭
护理措施:
1严密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警惕复合伤。
2严密观察呼吸频率、幅度及缺氧症状。病人一旦出现呼吸急促、呼吸困难、发绀,应立即通知医生,予以氧气吸入,氧流量2-4L/min,血压平稳者给与半卧位,有利于呼吸、咳嗽排痰及胸腔引流。
3鼓励患者性有效的咳嗽排痰,必要时可行气管切开吸痰或是呼吸机应用。 4 维持正常的换气功能疼痛限制病人深呼吸及有
效咳嗽,影响气体交换,需要采取有效的止痛措施。定时给予止痛药物。骨折处,胸带包扎胸廓的病人,注意调整胸带的松紧度。 5血血气胸病人定时观察胸腔内积气积血变化。闭
式胸腔引流时,观察漏气程度,记录引流量的色、量及性状
6维持心血管功能,对疑有心脏压塞的病人,迅速配合医生行剖胸探查
潜在并发症-DIC
护理措施:
1迅速建立有效静脉通道,补充血容量,有利于解除微循环瘀滞及改善其灌注量,同时供给足够热量,应用各种药品抗感染,维持酸碱平衡和有效循环血量,并防止水电解质紊乱。
2密切配合迅速做出实验室检查,为抢救赢得时机。
3遵医嘱使用肝素,应用过程中每4小时测凝血时间一次,并以此来调整用药量。停药后连续2-3天仍应检查凝血时间,以防复发。
4补充凝血因子和血小板,密切多器官功能监测:循环、凝血功能、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监测等
5予2小时监护,头部置冰袋并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窒息,防止脑水肿、脑缺氧 6穿刺部位局部沙袋加压止血,观察引流量的量、性状等 7加强基础护理
潜在并发症-心包填塞、心律失常、栓塞、感染性心内膜炎
护理措施:
1注意观察伤口有无渗血及引流液的量及颜色,做好心包、纵膈引流管的护理,保持引流管通畅,判断是否有心包填塞早期症状 2密切观察有无血栓和栓塞的表现。
3术后根据心功能制定活动计划,酌情功能锻炼。 4加强营养,鼓励进食。
5严密监测体温变化,如出现高热或持续低热,瓣膜出现新的杂音,伴有头痛、呼吸困难等,应考虑感染性心内膜炎 6抗凝治疗过程中定期复查血凝,注意观察有无牙周出血、皮下出血、血尿、柏油样便或头痛等症状,如出现以上症状及时汇报医生及时处理,暂停用药,待凝血酶原时间正常后继续服药。
7安装临时心脏起搏器的病人,注意护理时不要牵拉导线,防止脱出,经常观察心电图的改变,了解起搏器是否正常工作。
低温麻醉与术中大量输入低温液体、库血以及术中脏器暴露时间过长有关
护理措施:
1低温麻醉过程中要监测体腔温度即鼻腔、食管中部、直肠的温度变化,以达到预期效果。鼻腔温度反映大脑的温度,对保护脑组织有重要意义。
2为预防室颤的发生,常规心电监测及血氧饱和度监测。体外除颤器处于备用状态。
3低温麻醉过程中,保持肌肉松弛,保持末梢血管扩张良好,避免发生寒战。护士应协助麻醉医生观察患者唇色、末梢循环的改变并及时报告。
4降温用具如冰水、冰块,复温用具如热水毯、电热毯等.在降温及升温过程中应注意保护好患者皮肤,避免直接接触皮肤造成冻伤或烫伤。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我院门诊部共有8个护理工作室, 护士共45人, 年龄19~36岁, 平均年龄29.5岁;职称及占比情况为:副主任护师6名 (13.3%) , 主管护师8名 (17.8%) , 护士31名 (68.9%) 。门诊部自2006年开始实行门诊护理问卷调查制度, 对所有在门诊部进行治疗的患者进行问卷调查, 主要调查患者对门诊护理的满意度, 并对护理安全所导致的医患纠纷时间建立备案制度, 主要记录产生医患纠纷的主要原因。2006年6月至2009年6月门诊部医患纠纷发生率为23.4%, 笔者现选取医患纠纷档案400例进行分析, 总结其主要原因, 以找出我院当前门诊护理安全中存在的问题, 具体结果如下。
1.2 门诊护理安全的影响因素分析
1.2.1 门诊资源匮乏, 程序复杂
门诊部患者通常比较多且流动性强, 而门诊部的资源则往往难以满足广大患者的要求。从程序上来说, 门诊治疗的环节较为繁琐、复杂, 随着患者保健意识、权利意识、消费意识的觉醒, 患者对门诊服务的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 因此往往会因为资源的缺乏和就诊程序的繁琐与医护人员产生冲突[1]。医护人员方面, 由于其工作量大, 面对的患者类型较为多样, 因此在工作中也难免会出现缺乏耐性和服务意识的情况, 从而导致医患纠纷。
1.2.2 突发事件
门诊部患者较多, 病情负责多样, 一般来说, 门诊部多负责简单或初步的治疗工作, 在面对复杂的患者群体和复杂的、急性的病情时, 难免有意外事件发生, 如急性病的恶化、交叉感染、因过长等待贻误最佳治疗时机、药物过期或错误治疗等情况, 这是导致医患纠纷的主要原因之一, 同时也是后果最为严重的原因。
1.2.3 医护人员专业水平低
门诊护理的工作量大且内容繁杂, 护理操作相对较少, 所以护士的专业护理水平可能出现偏差, 因此, 难免会因为护士专业知识缺乏、操作能力较弱等原因对患者健康产生威胁。
1.2.4 护患沟通缺失
患者受疾病困扰, 难免会产生心理和生理上的困扰, 在治疗过程中就需要护患的充分沟通, 但是, 由于门诊护士工作量大, 没有充分的时间与患者进行深入交流。此外, 部分护士缺乏与患者沟通交流的技巧, 常因生硬或简单的回答引起患者反感。
1.3 护理应对方法
1.3.1 引进资源, 简化流程
自2009年开始, 我院门诊部新引进了一批门诊治疗常用的尖端仪器和设备, 新增床位15张, 护士10人, 并通过门诊资源的合理配置, 基本上可以满足门诊治疗的护理需要。此外, 在治疗流程上, 进行大幅度简化。对常见简单疾病, 开设专门窗口, 进行一站式治疗服务。尝试变某些常见合并疾病的单独预约模式为综合性预约模式, 患者不需要进行多次预约和等待, 可以一次性走完合并疾病的治疗流程。
1.3.2 完善护理安全规章制度, 规范管理
护理安全规章制度的完善和切实执行是护理安全的制度保证, 在分析原来护理安全规章制度漏洞的基础上, 我院进一步完善了护理工作质量控制体系, 从导诊、分针、候诊、护理、健康宣教、服务态度等影响护理质量的关键环节入手, 制定了科学、可行的门诊护理质量控制方法和医患纠纷预防应急机制[2], 争取做到“预防为主”和“高效控制”。同时要求医护人员严格遵守规章制度, 规范其护理行为, 对违反制度的人员进行严格处罚。
1.3.3 加强对医护人员的培训, 提高业务水平
高超的专业水平和技术能力是保证护理安全的关键, 针对门诊部护士水平参差不齐, 技能水平较低的情况, 门诊部定期对医护人员进行培训。通过讲座、进修等方式对门诊常见护理知识及具体操作进行培训, 并通过与培训相配套的考核、激励、奖惩制度来提高医护人员培训的积极性, 强化培训效果。鼓励医护人员积极考取相关职业资格证书, 以从整体上来提高医护队伍的专业水平, 从根本上减少护理事故的发生。
1.3.4 强化医护人员护理安全意识、服务意识和沟通意识
护理安全除了与专业技能密切先关之外, 与医护人员的安全意识、服务意识和沟通意识也密切相关, 为了强化医护人员的这些意识, 我院一方面定期对医护人员开展护理安全教育, 宣传护理安全的重要性, 对常见护理纠纷进行分析, 并进行针对性的培训和强化平[3]。另一方面, 强化患者满意度调查工作, 对每位门诊部患者就治疗环境、护士服务态度和专业水平等进行全面调查, 并将调查结果作为护士奖惩、升降的依据, 以强化护士的服务和沟通意识。
2 结果
施行护理安全管理制度之后, 门诊部患者的满意度 (75%) 显著高于施行前 (52.5%) , 不满意度 (10.5%) 显著低于施行前 (29.5%) (P<0.05) , 具体结果见表2。
注:*与施行前相比, P<0.05
3 讨论
随着现代医学的进步和“以人为本”理念在临川医学上的普及和强化, 护理安全工作的重要性越来越凸显出来。因此, 门诊部应当强化护理安全工管理工作, 以人性化、安全化的护理工作来减少护患纠纷, 提高患者满意度。
摘要:目的 研究门诊护理安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并提出针对性的解决方法。方法 比较案例分析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实行门诊部护理安全管理制度前后患者满意度调查资料各200例, 比较组别间患者满意度。结果 施行护理安全管理制度之后, 门诊部患者的满意度 (75%) 显著高于施行前 (52.5%) , 不满意度 (10.5%) 显著低于施行前 (29.5%) (P<0.05) 。结论 强化门诊护理安全管理工作是减少护患纠纷, 提高患者满意度的必由之路。
关键词:门诊,护理安全管理,患者满意度
参考文献
[1]李加宁.加强护理风险管理的思路方法[J].中华护理杂志, 2008, 40 (1) :47-48.
[2]王佩瑶.护理安伞管理隐患及对策[J].护理研究, 2008, 22 (2) :533.
关键词:监督管理;医院消毒;消毒质量
【中图分类号】S815.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7526(2012)06-0057-02
医院感染消毒管理是医院的管理工作中必不可少的部分,医院感染影响到医疗质量,灭菌消毒,无菌操作是正常医疗护理的基础。消毒措施是避免医院感染的必要措施之一,也是增强医疗质量的重要手段。防止医院感染的重点是做好灭菌消毒的工作,医院是病患和病原体携带者聚集的地方,很多病原体会通过飞沫、餐具、空气、生活用品、医疗器具等诸多方式由病患传染给其他人员,进而导致医疗感染。
1医疗消毒管理中的问题
1.1消毒液的配置不标准:浸泡一次性卫生用品消毒液的浓度配置不够规范,并不按照规范比例配置,也不能做到每天重新配制消毒液,因为浓度比例不是规范的指数,往往会使消毒用品做不到无害处理,对参与医疗用具回收的人员有很大伤害。也因为一些临床医疗人员对消毒知识的匮乏、观念淡薄、管理混乱,很大程度上影响临床消毒治疗的效果。
1.2护理的操作不规范:日常护理的工作中,个别医疗人员在操作前和操作后因为没有及时洗手,就增加了医务人员与病患之间的传染机会。有些医务人员在取出无菌物品后,不及时的加盖,导致无菌物品的暴露时间会过长,违反无菌操作的原则。另外在处置静脉时的消毒方法错误,则会达不到预计的消毒目的,为临床处理的安全、医护人员及病人的安全留下隐患。
1.3空气的消毒不够规范:因为北方天气特殊等诸多原因,很多病房不能每天保证通风换气,导致病房内部空气不畅通,另外不能保证充分的紫外线照射时间,很大程度上影响空气质量,病房空气的监测超标严重,致使很多住院病患染上呼吸道感染的疾病。
1.4医务人员对消毒灭菌的知识欠缺:因为医疗人员对在院监测的重视不够,而且消毒技术也在不断得发展,很多原来的观念发生了很大改变,但大部分医务人员没有及时学习和增强知识,导致很多观念太落后,比如在日常的监测和监督中发现,很多医疗人员没有掌握消毒药剂的使用时间、浓度、注意事项等等,紫外线灯没有及时擦拭、消毒方法错误等均会致使灭菌与消毒的效果。
1.5一次性用品管理混乱:有些医疗单位没有对购入的医疗用品进行必要的审验和监测,导致许多不合格的产品被临床应用。使用后的医疗用品在毁型和回收上面也有着很多问题,不少医疗单位并没有分类收集,初步消毒后再进行无害化处理;而焚烧炉则大都是医院自己建造的,档次低焚烧也不彻底,甚至有些小医院没有焚烧炉致使医疗垃圾进入生活垃圾,不仅污染了环境而且容易再一次流入市场,给人民的健康带来很大威胁。
1.6隔离工作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医院里集中了大量的病患,在医院中的病原体微生物数量和种类远远大于其他地方,医院内的消毒和隔离工作是能防止病人之间以及病人和医疗人员相互传染的必要措施。不过在检查中发现,有的医院将肠道门诊设计在内科门诊里,还有的医院根本没有隔离诊室。同一输液室里面既有未感染儿童又有各种感冒的成年病患,这些都是近年来医院感染现象爆发和流行的重要因素。消化道手术后的切口感染仍然是每家医院的普外科手术后非常常见的并发症状之一,据报道[1],切口的感染发生率为9.8%~32.2%,在本研究中对照组的切口感染率是15.4%,和文献的报道符合,干预组则通过一系列护理干预方法后切口感染率则明显降低,由对照组显示的15.4%降低至5.1%,低于文献的报道,而且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的意义,P<0.05说明了护理干预的措施取得了比较满意的效果,对降低普外科的消化道手术后切口感染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2采取措施
2.1消毒器具的管理:对进货、监测、消毒液的配制和使用都应作出明确的规定。拟购的消毒药具必须是质检证和卫生许可证齐全,上报医院的领导集体审批。药具管理部门也应该定期清点库存,保证合适的库存在有效期使用[2],对每批消毒药具,都要抽样检验。
2.2加强专业性培训:医院应组织全体医护人员进行对标准规范、法律法规、管理制度以及消毒的知识培训。应严格遵守规范要求制定培训的计划,全面地对医疗人员展开系统性培训,不断提高和发展医院的消毒技术水准,使医院的灭菌、消毒工作更加科学化规范化。通过对医护人员的培训,使医疗人员树立牢固的无菌观念,做好消毒隔离的工作。
2.3健全制度狠抓落实:医院应根据卫生部的消毒管理制度、卫生标准等文件,结合自身的实际状况,建立符合院方实际可操作性更强的消毒隔离规章制度。同时,要使各项制度严格落实,经常性开展考核和检查,并实施奖惩。必须严格实行一次性医疗卫生用品的定期管理检测制度。
2.4在医院的感染管理中,医院感染与护理工作具有不可忽略的因果关系。应该加强医护人员对消毒隔离知识的学习和培训,增强医疗人员对感染控制的意识,严格按照无菌技术操作。在定期对从事临床工作的医疗人员进行相关知识和技能培训的同时,应加强对细节操作的检查落实力度,是医疗人员的日常工作更为规范。
2.5做好处置室卫生的工作。采用湿式清扫,每天通风换气,并用化学消毒剂擦拭被消毒物体的表面,紫外线的照射消毒要得到时间保证,每周需彻底地清扫消毒一次。护士长应强化日常工作的监督管理,保证各项工作具体落实,针对具体问题,及时准确地制定相关措施。
2.6加强医院消毒工作重要性的意识,大多数医院的院内感染是由消毒不良导致的。在艾滋病、病毒性肝炎发病迅猛广泛流行的今天,做好医院的消毒管理控制院内的感染甚为重要。医院的消毒管理是日常工作,贯穿在整个医疗过程中,此种日常性长期性的特点,决定了医院的消毒和管理不得有丝毫松懈,必须把医院的消毒管理当作医院常规建设,注重管理,才能更有效地防止医院感染的事例发生,保证医务人员和病患的安全提高医疗卫生质量。近年来,医疗技术迅猛发展,越来越多的介入性诊断和治疗技術在临床普及,也引起了耐药菌株的产生,使医院的消毒灭菌有了更大的难度,这也就对医院的消毒管理工作提出更高的挑战。只有把管理和技术相结合,各项消毒管理工作才会落到实处。
故认真做好消毒管理的监测工作。医院相关科室应定期对临床科室的空气、物体表面、无菌物品等做好监测,并每月将监测的结果与综合目标的考核挂钩,对不合格的科室限期整改,从源头上防止医院感染发生。
参考文献
[1]龚良晨,李敏,刘福妹.会阴侧切术后侧切口感染的原因分析及预防护理.护士进修杂志,2007,22(22):2056-2058
【护理管理目标及措施】推荐阅读:
门诊护理管理工作重点及要求12-17
2024护理工作计划及措施10-08
压疮护理管理中存在的理由及策略10-05
护理差错相关因素及预防措施05-24
手术室护理缺陷原因及防控措施11-15
现阶段护理工作自查问题及整改措施10-03
失血性休克的急救护理措施及效果10-24
护理不良事件的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07-02
护理管理部门的职能__护理管理人员职责0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