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网络 创新机制
构建科学和谐的青少年维权工作体系
——星子法院创建全市“青少年维权岗”事迹材料
星子县人民法院以全面维护青少年权益为重点,以争创“全市青少年维权岗”为契机,坚持“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针和“寓教于审,惩教结合”的原则,以“立足审判,适度延伸”为思路,不断拓展和创新青少年维权工作的方式、方法,突出对未成年人犯的庭前预防和判后跟踪帮教,感化、挽救了一大批失足青少年,切实维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2010年3月,我院青少年维权工作获全国“维护妇女儿童权益先进集体”,2010年5月被团市委授予全市“五四红旗团支部”称号。现将我院近年来青少年维权工作的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加强组织领导,建立维权机制
星子法院党组一贯高度重视青少年维权工作,着力完善少年审判机构设置,大力加强全面维护青少年合法权益的力度,为少年审判工作及青少年维权工作的高效运行,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障。成立了专门少年法庭,加强组织领导,规范对未成年人的保护。法院在少年合议庭审判人员的配备上,精选业务素质较高,熟悉青少年的特点、善于做青少年思想工作且审判经验较丰富的资深女法官担任。
创新维权模式,力求标本兼治
一是将教育感化挽救工作贯穿未成年人刑事审判全过程。通 过对少年被告人进行事实教育,帮助剖析犯罪的具体原因,引导其调节心理,对遇到相关情形时如何依法行事进行方法指导,促使少年被告人认真反思,由消极受审转向积极悔罪。
二是在未成年审判以及婚姻家庭案件中引入心理学介入矫正机制。少年审判法官通过庭前调查、参与庭审、进行专访,综合所掌握的情况对未成年被告人形成书面的行为,分析他们走上犯罪的原因,提出相应的矫正方案,为挽救、改造犯罪未成年人寻找切实的途径。在民事婚姻家庭案件中充分尊重未成年人自身意愿,考虑未成年人未来健康成长的良好条件。
三是加强培训,全面提高法官素质。为使从事青少年犯罪案件审判的法官成为专业型、品德型、教育型、心理型的法官,定期组织法官进行集中学习与少审工作有密切联系的其他专业知识。同时,积极参加法官论坛等学习交流活动,不断提高政治业务素质,增强维护青少年权益的能力。另外,强化对青少年违法犯罪问题及少年刑事审判工作的理论研究,总结创建“青少年维权岗”的经验,为青少年维权工作的可持续发展打牢理论基础。
坚持两个延伸,扩大教育层面
一是向学校延伸。抽调在少年审判方面经验丰富的法官,先后到学校开展模拟法庭、法制讲堂6次,就地以案讲法,使广大青少年学生激发了学习法律的热情和兴趣,使学生们学到了在课堂上没有涉及到的法律知识,学生们对一个具体犯罪有了更深入细致的了解,让学生们在学习中享受乐趣,在乐趣中把握知识。二是向监狱延伸。星子法院通过多种形式与县看守所建立联系,了解未成年罪犯的改造情况,协助做好帮教、改造工作,对正在服刑的未成年罪犯进行回访考察。该院经常走访正在服刑的未成年人,2011年以来,有重点的回访犯罪青少年14人,有效促使犯罪的未成年人放下思想包袱,正视人生规迹,重返学校继续学习,健康成长。杜绝了未成年人因恶习不改而重新犯罪现象的发生。
加强教育为主 宽严政策并济
为保障未成年犯平稳过渡刑期,我院始终坚持“教育为主,惩罚为辅,惩教结合”的原则,审慎审理未成年人案件。为此,该院在对未成年人量刑时认真贯彻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对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犯罪情节较轻,有悔罪表现,没有再犯危险的未成年人罪犯,依法宣告缓刑。
加强普法宣传 成立教育基地
2011年12月23日上午,来自县二小的30多位天真烂漫的小学生兴致勃勃地走进我院,通过参观法院建设、观看普法展板、体验少年法庭等多种形式零距离感受司法阳光,接受了一次很好的思想道德教育。法官带着孩子们参观了少年法庭,邀请他们走上法台,悉心讲解少年审判法庭的工作情况。法官语重心长的告诫孩子们要遵纪守法,从小养成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做知法懂法的小公民。期间,孩子们认真聆听,并不时与法官进行交流。好奇的孩子们拿起法槌,体验做“法官”的威严。
这是法院在日常普法宣传教育版块中一个小缩影,该院通过联合团县委、关工委等单位,以自身为主阵地,对青少年定期进行遵纪守法教育,让孩子们对法院工作有着更直观的感受,取得良好的普法宣传效果。
然而令人担忧的是, 国内近年虽然GDP指数很高, 但创新能力仍然较弱———原始创新不多、集成创新不够、引进吸收再创新不足。梁小虹认为, “经济结构调整最重要一点是创新能力的建立和培养。”他在调研中发现我国现行创新机制中存在一些问题。“拿产学研结合来说, 应该做基础研究的高校却积极上马生产项目, 而企业缺乏技术只能投资搞基础研究。这些不正常现象的背后都存在利益导向和创新机制的问题。”
梁小虹因此建议, 在创新的问题上, 国家应该调整创新导向和创新机制。企业是创新的主体, 要支持鼓励企业进行自主创新, 应该在政策上、在机制上、在制度上给予保证。“要鼓励我们的技术人员、研发人员、基础研究人员能够很好地在创新方面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让产学研的每一个部分扬长避短, 强强联合, 这样才能解决好创新的问题。”
为完善创新机制, 激励自主创新, 梁小虹在这次两会上带来了三个有关提案。
第一个提案是设立“钱学森基金会”。梁小虹说, 设立“钱学森基金会”, 旨在奖励中华民族创新型人才, 资助奖励长期从事科技创新、在发明创造方面作出突出贡献的科技工作者, 引导和支持广大科技工作者开展自主创新, 献身科技事业。特别是通过“钱学森基金”鼓励科技界的原始创新。“创新中最重要的是原始创新。搞原始创新必须耐得住寂寞, 坐得住冷板凳。国家要成立基金去帮助那些在原始创新中长期从事艰苦工作的单位和人员。”
第二个提案是设立“中华航天节”。梁小红认为, 设立“中华航天节”, 让航天人及所有科技工作者能够拥有自己的节日, 有利于激励航天人以及全国的科技工作者, 献身航天, 献身科学, 不断攀登新的科学高峰。
多年来,我们在实践中深感审读工作是确保报刊方向正确的好办法。但我省过去的审读工作仅仅由省局的几个人来做,加上聘了几个兼职审读员,但面对全省报刊来讲显然是人手极少,深感力不从心,对全省报刊动向有时不能全面掌握,“灭火”不及时,按起葫芦浮起瓢,很累人。这种被动局面,局领导和报刊处的同志都觉得必须改变,不然就不能很好地完成监管工作。2001年局领导带领报刊处的同志几次到报刊社调研,总结以往审读工作的得失,逐步认识到审读工作虽然是我们的专职工作,但同时也是报刊社、报刊主管单位的职责,只有把这些力量都动员起来,组成一个互相关联的网络,齐抓共管,才能使审读工作得到扩展,才能产生应有的效力。于是我们在建立长效审读机制上下功夫,出台了《黑龙江省构建报刊五级审读网加强审读工作的暂行规定》,对审读组的级次、工作权限职责、审读重点内容、审读重点对象、审读工作程序、审读成果的运用、审读中对重要事件的“要情通报”及处理办法、审读人员的审核、培训、发证、上岗等都做了明确的规定,这就使各级审读组和审读员工作起来都有了依据。几经磨合,成了管理者、报刊从业者、报刊社主管单位都清楚和必须遵循的机制。比如在各级审读组的分工职责、权限上我们明确规定,第一级,报刊社审读组。这级审读组为报刊社自审组。各报刊社要设立印前专职审读员,还要设立印后发行前专职审读员,即第一读者,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及时上报有关领导,将问题消灭在萌芽之中。第二级,报刊主管单位审读组。根据《关于出版单位主办单位和主管单位职责的暂行规定》中第九条第一款关于主管单位对出版单位在出版物内容等方面发生严重错误和其他重大问题,承担领导责任的规定,要求各报刊社主管单位分别设两名审读员(其中一位应是主管单位的主管领导)。要通过审读掌握所属报刊的出版方向,把握重大宣传报道或选题的审批,有权决定有问题的所属报刊发行或不发行。第三级,市地新闻出版局审读组。这级审读为专职审读组。各市、地新闻出版局包括省农垦总局、森工总局、哈尔滨铁路局新闻出版行政管理部门,都要设专职审读员负责对本市、地或本系统所办报刊的审读。对有问题报刊有权向省新闻出版局提出发行或不发行的建议。第四级,省直审读组。这级审读组由省新闻出版局聘请若干老新闻出版工作者做兼职审读员,专事对省直各单位所办报刊的审读,审读意见直接报省新闻出版局审读组。第五级,省新闻出版局审读组。这级审读组为专职审读组,由省新闻出版局报刊行政管理人员及局长组成,负责审读重点报刊,处理前四级审读组上报的审读报告,编辑、上报《审读简报》和《要情通报》,组织指导全省的审读工作及审读员培训,研究报刊宣传要点和出版动态,建议调整和优化报刊结构。
在审读工作的程序和工作要点上也做了明确的规定:各报刊社要及时向各级审读组报送样刊样报。各级审读组要分别建立《审读记录》,及时将审读中发现的问题和经验记录在案。各级审读组要分别建立《审读情况简报》,并及时将简报报送省局或市地局,各级审读组要建立“要情通报”制度,对审读中发现的重大问题,要通过电话、传真等快捷方式迅速报送省局,随后要将情况以“要情通报”形式报文字材料。局审读组负责综合、处理各级审读组上报的情况、材料,负责向上级领导机关报送有关情况、材料,并负责对各级审读人员的培训、发证工作。程序清晰了,工作重点明确了,各级审读组各司其职,不打乱仗了。
五级审读网运行近六年来,从审读成果上看,发挥了很大作用,证明我们牢牢把握住审读关,并使关口前移,使把关意识成了报刊社工作人员及各级管理部门的共同意识的做法是正确的。如省里的一个主要报社在报刊社这级审读网中设立了印前的专职审读员,他的任务是在当值班总编辑看完签字后,付印前再看一遍。有一次他发现马上要成版上机的片子中有一张照片,是纪念中央领导视察黑龙江多少周年的照片,但这照片里陪同人员中有一个刚刚被宣布“双规”的人。发现这一情况后,马上通知停印,并与值班总编辑联系,总编辑吓得出了一身冷汗,拿下了这张照片,避免产生不良影响。这位印前审读员受到了重奖。有一家杂志社的主管单位,把履行第二级审读组的职责列入分管领导的岗位责任中去,规定他要看刊物的选题计划,看重点文章,看全刊大样,这位领导同志认真执行职责,把关很严,使这个刊社从未出现报送方面的错误。大庆市新闻出版局在本级审读组下又建立了三级审读责任,建立了违纪警示制度,强化督察力度。还提出了在审读中要坚持正确方向、坚持正面为主、坚持喉舌功能、坚持辩证看问题、坚持准确处理问题、坚持遵守职业操守和要学透法规政策、要深入实际看问题、要把握准尺度、要说内行话、要有的放矢、要尊重对方、要与人为善、要一丝不苟、要迅速报审、要有错必纠等。这些做法既保证了他们在审读工作中坚持原则、严格执法,又注重服务,所以他们的审读工作做得扎实有效。
我们坚持建立完善五级审读网运行机制得到了各级领导的肯定。这套制度出台不久,新闻出版总署石峰副署长批示“黑龙江对报刊审读工作确实很重视,做得很好,审读报告也比较细,得便时请转告我对他们的谢意。”省委副书记刘东辉同志在文件上两次批示,认为“这种制度很好,请新闻出版局掌握情况并做好工作。”省委常委、宣传部长孙启文当面指示我局领导要把这项工作坚持不懈地抓下去。省委书记宋法棠在我们的《审读简报》和情况汇报上批示“很好,望总结经验,再接再厉,进一步完善。”新闻出版总署原署长石宗源同志两次在我们的《审读简报》上做了重要批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坚持一手抓繁荣、一手抓管理,依法加强对出版物内容质量和编校、装帧设计、印刷等方面质量的监管,把好关、把好度、把好方向,是我们各级新闻出版行政部门的一项基本职责。黑龙江省局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报刊出版管理实践中积极探索形成了五级审读网运行机制,并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这是我们打好主动仗、掌握主动权的一个很好的举措,值得在全国推广。”他还给省委副书记刘东辉写的信说:“黑龙江省新闻出版局在实践中探索形成了五级审读网运行机制,并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应当给予肯定和鼓励”。
我省的审读工作虽然取得了初步的经验和较好的成效,但和先进单位相比,还有许多不完善的东西,需要继续改进。
一是审读的成果尚未得到更广泛的利用。我们规定各级审读组每季度都要报审读报告,426名审读员也有好多审读笔记,这些只能发表在我们的《审读简报》上,或者用在领导现场的讲话里,结果大部分审读成果没有应用,是个浪费。现在我们正在与电脑公司研究,拟设立一套个性化软件,可以通过信箱形式与报刊社和其他主管单位交流,这样会使报刊社的大多数同志看到审读出的问题,举一反三,引起警惕。
二是审读人员的教育培训有待加强。我们规定每年召开一次全省审读员和报刊社部门以上负责人的会议,以会代训,传达精神,找出问题,研究解决办法,对培训合格者颁发省局印制的审读员证。这样的会规模较大,参会人员每次都是四五百人。要经省政府办公厅批准,实际上很难批准。我们现在正研究进行分类指导,开小型的同一类型的报刊社的审读座谈会,也力求起到大会的作用。
三是如何更好地处理审读与被审读的矛盾还须认真研究。审读者和被审读单位是一对矛盾,搞不好适得其反,达不到坚持正确舆论导向、不断提高报刊质量的目的。我局在抓审读工作时,明确规定审读者必须坚守实事求是的原则,力求所提出的问题准确无误,允许报刊社申辩,要与被审读者处在平等地位,要勇于修正自己审读中的误差。这样的工作宗旨和工作态度,得到了报刊社的认可,形成了一种审读者和被审读者都以事实为准绳,在和睦的气氛中互相交换意见,分析问题形成的原因,共同商量解决办法的好局面。
审读工作中的这种双向沟通,既达到了提醒报刊社及时校正导向,注意报刊质量,也加强了双方的了解,使审读工作更细、更有分寸,报刊的出版行为更加规范,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的关系也更加和谐,形成了有利于管理的发展环境。当然,审读者、被审读者这对矛盾虽然是大方向一致下的矛盾,但矛盾毕竟是矛盾,怎样处理得更好我们也正在深入探寻中。
四是计划利用计算机个性化功能,建立科学审读办法。我们正在设置报刊社过失累计软件,对报刊社过失情况逐一记录在案,到了规定时限就报警提示,给予相应的处罚;对于个别经常出问题的编辑、记者进行计算机跟踪,提供分析资料进行有的放矢地谈话教育等等。这些工作从去年开始筹划,并与电脑公司进行了商谈,正在抓紧落实。
创新和完善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是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根本要求,是衡量学习实践活动成效的重要标准,也是推动国税事业科学发展的重要保证。依据市委《关于认真做好完善体制机制环节工作的通知》精神,市国税局学习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制定《市国税创新和完善体制机制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市局分析检查报告和整改落实方案为依据,以明确整改落实项目责任,作出公开承诺的“四明确一承诺”为要求,以“坚持服务科学发展,共建和谐税收”为主题,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改革创新,着力转变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思想观念,着力解决国税工作中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着力完善有利于科学发展的税收管理体制机制,为实现科学发展提供有力的制度保障。
(二)基本原则:一是结合实际、务实管用的原则,要结合自身实际,认真查找制约发展的制度、办法、文件,做到有的放矢;二是积极创新、稳妥推进的原则,要制定切实有效的工作措施,加强与上级局的沟通和建议,反复论证,科学决策,确保出台的政策、制度、办法经得起实践的检验;三是注重实效的原则,要有针对性地修改和重新制定对纳税服务和干部管理制度办法,保证工作实效,不搞形式主义、走过场。
二、主要任务
主要结合学习实践活动分析检查、整改落实阶段的工作,着重健全完善转变职能、改进作风、提高效率、优化发展环境、推动科学发展的政策规定,结合国税工作实际,着力从三个方面认真抓好创新和完善体制机制工作的落实,确保取得实效。一是创新和完善税收征管工作机制,逐步建立起专业化、科学化、精细化税收征管工作体系;二是创新和完善税收服务机制,全方位、全过程的构建纳税人满意的税收服务体系;三是创新和完善干部管理教育机制,逐步建立健全轮岗交流、工作考评、人才培训、有效激励等长效机制。
三、工作步骤
(一)清查梳理。认真清理和查找现有涉税政策、规章制度、文件办法,看是否符合中央精神、国家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严格查找、清理需要废止、修订、建立的政策和规章制度,召开专题会议,进行认真研究分析梳理,按照轻重缓急进行筛选分类完成。责任领导:高晓云,责任科室:政策法规办公室,完成时限:8月中旬。
(二)修订完善。要根据梳理分类明确的需要废止、修订、建立的政策和规章制度,采取先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分类列出废止、修订、建立的政策和规章制度项目,形成正式文本后上报上级机关审批,最后发布实施的原则进行。责任领导:高晓云,责任科室:政策法规办公室、征管科、税政科、所得税科,完成时限:8月下旬。重点从营造利于企业发展的税收环境出发,建立健全十项利民体制机制:
1、纳税服务体制。将纳税服务摆上突出位置,健全纳税服务组织,充实服务人员,明确服务职责,加强办税服务厅标准化建设,着力打造仙桃国税的服务品牌,提升纳税遵从度和纳税人满意度。
2、公开办税机制。按照严格依法、全面真实、及时便捷的原则,公开税收法律法规和政策、办税程序、税务检查、税务行政收费项目、税收法律救济、涉税认定结果等应公开的事项,自觉接受广大纳税人和社会各界的监督,增强税收工作的透明度。
3、协调联动机制。建立健全计统、征收、管理、服务、税政、法规、稽查等业务部门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召开联席协调会议,协调解决企业发展中涉及的税收问题,形成推动企业发展的合力。
4、纳税信用等级评定机制。与地税部门一起定期开展纳税信用等级评定,将所有纳税人均纳入评定范围,在严格考评的基础上,对信用等级高的纳税人在税收征管和纳税服务上尽量提供更多方便,对信用等级低的纳税人实行严格监管。
5、稽查控制机制。采取分级分类检查、减少到企业的检查次数。在一个纳税内,对同一企业的检查一般不超过一次(举报、专用发票协查除外);
6、承诺践诺机制。就依法治税、首问首办、公开办税、廉洁自律等十个方面,公开向纳税人和社会各界做出承诺;通过加强督促检查、跟踪问效,做到有诺必践,切实履行承诺。
7、权益保障机制。畅通信访和投诉举报渠道,定期开展纳税服务需求分析,建立快速响应机制,及时受理和按时办结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审查,切实维护纳税人的合法权益。
8、执法监督机制。建立执法检查、执法监察、加强对税收执法权和行政管理权的监督制约,严肃查处违法违纪案件,着力解决好企业和纳税人反映的突出问题。
9、行政问责机制。建立纳税服务考核机制和纳税人对服务质量的评议机制,认真执行行政问责暂行办法,对行政不作为、乱作为或损害纳税人合法利益的行为,予以行政问责,追究当事人和相关人员的责任。
10、作风保证机制。坚持以良好的作风,保证措施落实,推进工作开展,促进企业发展,为实现我市“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目标保驾护航。
四、组织领导
(一)落实领导责任。市局成立以局长吕永泽为组长,副局长高晓云为副组长,市局政策法规办公室、征管科、税政科、所得税科,学践活动办为成员的创新和完善体制机制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政策法规办公室,具体负责该项工作的落实。
(二)搞好协调配合。市局相关业务科室和各基层单位要加强沟通,搞好相互协作,对纳税人反映强烈、与现行经济发展不相适应的政策、制度办法,要积极向专班反映和提出意见或建议。
(三)加强督促检查。市局责任领导要加强对专班工作的指导,督促找准需要废止、修订、建立的政策和规章制度,强调工作进度,确保创新和完善体制机制工作取得实效。
仙桃市国家税务局深入学习实践 科学发展观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
2007年8月29日
创新机制 促进就业 完善体系 构筑和谐
——我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多项工作创全省第一
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
近年来,我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工作坚持“以人为本、改善民生”的服务理念,不断拉高工作标杆,开拓创新,较好地解决了群众普遍关心的就业再就业、社会保障、劳动者权益、农民工生存环境等问题。劳动和社会保障多项工作在全省位居前列,部分做法和经验在全省推广。
一、就业再就业工作成效显著
(一)全力打造就业服务平台,积极创建充分就业社区。继在全省创建第一家“劳动保障服务中心”后,又投资1600余万元对劳动保障服务中心进行扩建,新增设行政审批、农民工就业、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劳动监察、劳动仲裁7个服务大厅,目前中心共有12个服务大厅,建筑面积1.6万平方米,服务窗口100余个,推出了创业项目推介、创业成果展示、行政审批全程代理等特色服务,为全市职工提供了一个优质高效便捷的服务平台,并成为全省最大劳动保障“一站式”服 1
务窗口。开发启用了就业服务系统软件,实现了市、区劳动保障部门与街道(乡镇)劳动保障事务所和部分社区劳动保障工作站的信息联网,做到了“一点登录,多点查询,网络互联,信息共享”,今年还将与60个社区实现联网。通过开展充分就业社区创建活动,截止去年底,全市50个社区达到了充分就业社区标准,达标率37%,其中10个社区被评为优秀充分就业社区,4月份顺利通过了省劳动保障厅的考核验收,验收合格率全省第一。
(二)实施“二三四”工作模式,帮扶“零就业”家庭优先就业。“二三四”工作模式,即确立政策帮扶和长效管理两个机制,采取购买公益性岗位稳定一批、开发社区服务性岗位吸纳一批、发挥再就业政策作用扶持一批三项工作措施,完善就业服务承诺、“一对一”结对帮扶、日常援助与集中援助相结合和跟踪回访四项工作制度。截至目前,全市累计开发公益性岗位9100个,先后帮扶“零就业”家庭中399人实现了就业,6月底在全省率先实现了基本消除“零就业家庭”的工作目标。日前,下发了《安阳市“零就业”家庭帮扶办法》,在全省第一家建立起了“零就业”家庭援助长效机制。
(三)积极扶持下岗职工创新业,实现就业工作可持续发展。去年,我市在全省率先建起了下岗失业人员创业园区,首批58名创业者享受到了创业培训、小额贷款、税费减免、社保补贴、岗位补贴和房租补贴等系列扶持政策,先后为其提供小额担保贷款216万元,落实社保补贴21.6万元,房屋补贴83万元。上半年,我市又在县区推进创建创业园区6个。截止目前,已有920余名创业者在创业园区实现了创业愿望,带动就业
1.6万余人,其中下岗失业人员4200余人。上半年,将帮助大学生创业作为今年就业工作的重点,在去年全省首家建立大学生就业服务指导站的基础上,又在全省首家将创业培训引进高校,出台了《关于大学生、农民工和复退军人开展创业培训的意见》;下半年,将对农民工和复退军人提供创业培训服务。
上半年,我市城镇新增就业人员5.9万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
业2.8万人,“4050”等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1.1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30.7万人,所有目标完成均超过90%。
二、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完善
(一)扎实推进企业职业养老保险,解除群众老有所养的后顾之忧。一是确保企业离退休人员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全市企业离退休人员从2002年的9.25万人增加到目前的11.8万人,养老金额发放从2002年的5.7亿元增加到2006年的9.72亿元,年均增长17.63%,我市未发生一起拖欠发放事件。二是强力推进养老保险费征缴。上半年,全市养老保险费征缴71908万元,提前半年完成了省政府下达的任务。截至目前,全市养老保险基金结余5.91亿元,可发放离退休养老金6.48个月。因征缴任务完成较好,2003年至2006年省劳动保障厅累计奖励该市养老保险调剂金2900万元。三是努力扩大养老保险参保覆盖面。全市企业养老保险参保人数从2002年的40万人增加到目前的46万余人,越来越多的劳动者纳入到养老保险“安全网”的覆盖范围。今年,我市在全省率先开展“百户私企进社保”活动,目前已有47家私营企业2352名职工参加了基本养老保险。五是做好企业养老金调整工作。2005年至目前,人均月增加281元。
(二)不断完善医疗保险政策体系,保障职工病有所医的权益。我市先后出台了困难企业职工、市属国有特困企业退休人员、城镇灵活就业人员以及农民工等医疗保险办法,消除城镇职工范围内各类群体参加医疗保险的政策空档;出台降低门槛费、提高报销比例、调整大病救助保障限额、出台门诊重症慢性病管理办法等40多项减负政策,着力减轻参保患者看病负担;实行放宽社区医疗用药范围、放宽家庭病床开设条件等措施,引导参保患者小病进社区,降低患者就医费用;积极争取城镇居民医疗保险试点,解决城镇居民迫切的基本医疗需求。同时,为失业、工伤、生育、伤残等各类特殊人群的生产生活问题也提供了较好保障。
三、劳动关系日趋和谐
(一)完善劳动合同管理,促进履约关系规范化。出台了《安阳市劳
动合同管理暂行办法》,使劳动合同管理更加具有条理性和可操作性;下发了推行劳动合同制度三年行动计划实施方案,在全市范围内开展劳动合同推行工作;开展了“规范用工一条街”创建活动,文峰区商业步行街通过创建,90%以上的商户与职工签订了劳动合同并参加了社会保险;开展了“劳动关系和谐企业创建活动”,将劳动合同签订情况作为考核的主要依据;连续两年开展了“劳动保障诚信等级评定活动”,全市14家企业被评为劳动保障诚信企业。
(二)实行了劳动监察职能“网格化”管理,延伸劳动监察职能。在全省率先实行了劳动监察机构网络化、业务网格化、管理层次化管理。将劳动监察职能向街道(乡镇)延伸,构建起市、区、街道、社区四级劳动监管体系,达到了网格监控、整体协调、预防为主、和谐关系的目的。上半年,劳动保障监察受理举报投诉案件121件,结案121件,结案率为100%。
(三)强化执法维权机制,实现仲裁实体化。重点抓好两个环节:一是强化执法监督;二是在全省第二家成立了劳动仲裁院,实行“仲裁为主、诉讼为辅”的新型调处办法。上半年,共受理劳动争议案件336起,为职工挽回经济损失80余万元,法定时效内结案率100%。
四、农民工合法权益全面加强
(一)建立农民工工资防拖欠机制。在全省率先建立了建筑行业农民工工资保障金制度,并连续4年开展了集中清欠活动,共为农民工清理欠薪3000余万元。
(二)启动农村“零转移就业家庭”帮扶活动。积极推动培训、就业、维权“三位一体”工作模式,扎实做好经常性转移就业服务。继滑县之后,内黄县又被国家劳动保障部命名为“全国劳务输出工作示范县”。我市的全国示范县占全省总数的三分之一,在全国地级市中名列第一。上半年,全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30.8万人,其中劳务输出85.5万人。针对转移就业的困难家庭,组织开展了“零转移就业家庭”帮扶活动。目前调查摸底工作已基本结束,各县区正在逐户建档,逐户拟定帮扶方
案。
(三)建立农民工定点医疗机构,在全省率先为农民工设立了外地定点医院。选择安阳市第六人民医院、郑州市惠济区人民医院为该市农民工定点医院,同时,我市农民工较多的北京、天津、太原等地的定点医院也正在选定之中。
(四)健全农民工权益保障机制。我市在各个开工建设工地设立了《农民工权益保护公示牌》和《工伤保险参保告知牌》,让农民工对有关政策一目了然。积极与教育部门联合将“农民工子女就学时需提供父母一方由劳动部门备案的劳动合同”一款规定列入到全市2007年小学、初中招生工作意见之中,促进建设规范的劳动关系。市劳动保障部门与市司法局联合召开了农民工法制教育和法律援助维权工作会,确定了用三年时间构建农民工法制教育、法律援助、有组织临时外出务工随队服务、跨地区司法维权协作、来安农民工法律保障五大工作体系的工作目标和实施方案。进一步明确规定,全市所有农民工涉及工伤、工资案件全部列入法律援助范围,我市在外工设立农民工维权机构的工作也正在进行。
(五)成立农民工服务超市。去年底,我市在全省首家创办了农民工服务超市,将多种服务项目引入服务大厅,目前已开设政策咨询、就业服务、法律援助、境内外劳务输出、特殊工种培训办证、计生宣传服务、廉租房信息服务等服务窗口,并形成了与劳动监察、合同签订、劳动仲裁、工伤保险、工伤鉴定、医疗保险、养老保险“一线式”连接的服务体系。
五、内部管理制度化目标化
(一)业务管理台帐化。实行“台帐式管理,制度化推进”,即三本台帐推进工作:一是与省、市政府签定责任书及省厅下达任务涉及的硬性指标完成情况月台帐;二是瞄准全省、全国同行业制高点,创造自己亮点工作的60项重点亮点工作台帐;三是推行了的“劳动保障,倾情相助”24项便民服务措施管理台帐。
(二)行政审批阳光化。在全省劳动保障系统首家实行了行政审批统一受理、全程代理。市劳动保障部门开设了全程代理服务大厅,设置
了三个服务窗口,把所有5项行政许可项目和与企业及职工直接联系的11项行政确认项目纳入窗口服务,实行了劳动保障行政许可、行政确认项目受理、办理、送达 “一站式”服务,为申请人提供“统一受理、专人指导、全程代理、限时办结”的免费服务。
(三)便民服务现代化。一是成立了劳动保障12333电话咨询中心,建立直通千家万户的12333电话帮助服务,在全市提供统一的咨询服务。二是开通了短信查询服务,群众足不出户发送一条短信就可以实现查询各类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信息。三是开通触摸屏查询服务,为单位、职工、离退休人员提供各种政策、业务查询。四是开通网上查询服务,建立了“安阳劳动保障信息网”,网站编制了再就业工作问答、城镇自由从业人员医疗保险问答等专题,开辟了养老医疗保险个人帐户查询、养老保险费欠费查询、你问我答、网上举报投诉等特色栏目。
(四)创建工作目标化。今年市劳动保障部门在全系统开展了“转变工作作风,提升服务质量”活动,提出了三个创建即创建劳动保障系统三优文明窗口、全国青年文明号、省级文明单位的创建目标。劳动系统全体干部职工围绕这一目标,认真细化服务措施,完善服务功能,提高服务质量。
报:市委常委,市人大正副主任,市政府副市长,市政协正副主席,市委副秘书长,市政府正副秘书长、办公室各领导。
发:各县(市、区)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办公室有关科室,有关
新闻单位。
全力促进信访工作科学化规范化
机关规范化建设,是信访部门改善工作条件,营造优美环境,提高工作效率,塑造良好形象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基础性工作。针对机关管理的薄弱环节,以规范化建设为抓手,改善硬件设施、加强制度建设、强化日常管理,促进了全县信访工作进一步好转,确保了全县社会和谐稳定,为促进县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一、强化宣传教育,规范信访秩序
《信访条例》是规范信访秩序,规范各级人了政府及其工作部门信访工作的重要行政法规,它是密切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的联系,保护人了群众合法权益,维护信访秩序,促进社会主义和谐建设的纲领性文件。为此我县把宣传贯彻信访条例作为作好信访工作的首要问题来抓,进一步规范信访秩序。
(一)抓法制宣传,引导群众知法守法。为了使信访条例家喻户晓,人人皆知,为了维护群众的合法权益,确立解决群众反映的实际问题,维护社会稳定。我们坚持把宣传培训作为贯彻《信访条例》的基础性和先导性工作来抓,从2005年开始,在每年全县范围内举办了县乡村三级干部参加的培训班一期、四年来共举办专题讲座21期,共培训各部门、乡镇、村专兼职信访干部2324人次,发放《信访条例》手册100,000余份。使《条例》 1
家喻户晓,深入人心,使贯彻《条例》成为广大干部群众的自觉行动。
(二)抓教育疏导,引导群众依法信访。随着条例的学习、宣传、贯彻,我们注重对信访群众的教育疏导。积极引导群众正确行使信访权利,依法有序上访。对于群众信访反映合理的千方百计的去解决,对于不全理的也要千方百计的作工作,争取群众理解。对于经过多次处理已经处理到位,还是坚持过高标准或越级非正常上访、重复访、无理缠访闹访的,采取严厉的打击和管控措施。
二、加强制度建设,健全长效机制
近年来,我县以建立健全信访工作长效机制为目标,始终把制度建设作为基础性工作来抓,先后制定完善了隐患排查、领导接待日、领导包案、督查督办、信息反馈、信访通报、责任追究等一系列制度,在推进信访工作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上不断迈出新步伐。
(一)完善领导接待包案机制。几年来我们认真坚持了每周三由一名县领导来信访局接访的制度,实行首接负责制,谁接待的案件,谁负责包案,一包到底。对自已接待的案件确实解决不了的,通过协调其它领导或部门解决,仍解决不了的问题,向主要领导批报,集体研究解决。特别是在今年三级书记大接访活动经来,我县通过主要领导带动,作到了每天一名县级领导接访。每周由信访局以县级领导接待情况通报形式将一周领导接待的案件处理情况通报全县。为明确每位领导的包案责任,定期以县委政府的明义下发文件,将包案领导、包案单位、责任人、办理期限以正式文件形式下发,由两办督查室和信访局共同督办。
(二)完善情况通报督查机制。实行信访工作“日报送、月通报、季分析、半年督查”制度。对当日发生的重要信访案件,以《重要信访信息》报送县委、县政府,对一月内发生的信访问题,以《信访情况通报》报送县委、县政府,同时发送到各乡镇和相关部门,引起涉案部门重视。每季度对全县信访形势进行分析,以《信访动态》的形式报送县领导,使领导及时掌握全县信访形势。每半年对交办案件的办理情况进行督导检查,并以《督查通报》形式在全县进行通报。今年以来共编发《重要信访信息》15期、《信访情况通报》8期、《信访动态》3期,为领导全面及时掌握全县信访形势和不稳定因素,进行科学决策提供了参考和依据,也增强了各级干部的责任心,有效地推动了问题的解决。同时对于领导包案,各职能部门交办案件的办理,我们坚持做到“四个依靠”,即:依靠领导形成威力、依靠部门形成合力、依靠基层形成动力、依靠舆论形成压力。利用县政府的《督查通报》,公布信访问题的承办单位、稳控措施、办结时限和要求等,确保信访问题按时限要求得到有效解决处理。今年以来,共下发督办单21件次,督促责任部门及时妥善处理问题15件。同时,局领导协助相关单位做好群众稳控工作,促使问题得到圆满解决,最大限度地避免了群体性事件的发生。
(三)完善考核责任追究机制。为了落实领导干部在信访工作中的责任,制定并完善了《信访工作责任追究办法》和《信访工作考核办法》。实行了严格 的信访工作责任追究制度。对于因管辖范围内纠纷排查化解不到位,属地管理部门监控不到位出现问题的都制定了严格的责任追究。今年以来进一步强化了“稳定是第一责任”的意识,增强了各级领导干部主动抓好信访稳定工作的责任心。
三、强化硬件建设,夯实工作基础
自2006年以来,我县一直以“把信访部门建设成窗口,建设成群众之家”为目标,努力改变接待场所简陋、办公条件差、档案管理不规范的状况,全力把信访部门建设成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的联心桥,增强群众对县委、县政府的信任度,打造信访部门的良好形象。
(一)是改善接待场所。积极争取财政资金65万元,新建多功能接待大厅250平米,增设了座椅,饮水机等便民设施,同时在大厅里公开了来访接待程序、领导接待日日程安排、领导分管工作、联系方式等,方便了信访人,扩大了政务公开透明。
(二)是改善办公条件。在重新整修办公室的同时,为各科室配备了电脑、打印机、传真机等设备,推动了自动化、网络化办公,不断提高工作效率。
(三)是规范档案管理。为规范档案管理,局内新购置档案橱柜30节,各科室都严格按照档案管理要求,配备了一名专职
档案员,具体负责本科室相关档案资料的归档整理。同时,将归档资料分门别类装订成册或组卷入盒,一一编号存档,方便了信访人对办理信息的查询,档案管理也步入规范化。
四、强化日常管理,提高服务水平
(一)严格工作流程,规范信访工作程序。为了规范信访职能部门的工作程序,更好的地履行职责,更好的解决问题,维护稳定的作用。我们研究制定了《接待工作程序》、《办信工作程序》等制度,进一步完善了处理群众来信来访登记、办理、督办、反馈等程序,规范信访工作行为。制作了办信、接待、复查、督办工作流程图和信访人须知展板,增强信访工作的可操作性和明晰度,方便了信访人。同时,对登记、告知、转送、交办、督办等各个环节制定了制式办理单,每一个环节的工作,都以书面形式记录在案,同时以书面形式告知相关职能部门和信访人,避免了信访人的误解,又防止了问题的不落实或者相互推诿现象发生。通过规范工作流程和信访秩序,有效地降低了群众的信访成本。
(二)严格工作纪律,规范信访工作纪律。严格执行《信访条例》和中纪委《关于违反信访工作纪律处分暂行规定》,狠抓信访干部作风建设。近年来,全体信访干部深入落实“热情、依法、负责、奉献”的要求,严格按照信访工作程序妥善处理好每一件群众的信访问题,在广大信访群众中树立了良好形象。有力维护了信访工作纪律,打造了一支工作能力强,服务水平高,作风优良,素质过硬的信访干部队伍。
通过近三年来的规范化建设,我县共调处疑难信访问题105件,解决缠访老户遗留问题14件,化解各类矛盾纠纷1200余件,有效地控制了越级访和重复访的发生,使越级访和重复访率分别下降了42%和56%,全县信访形势明显好转,得到了各级领导的充分肯定。
一、法律是防止未成年人网络沉溺的重要手段
未成年人心智与心理发育尚不成熟,网络沉溺对于涉世未深的未成年人的影响要远远大于一个已经社会化的成人。而成人社会的使命,就是要通过各种方式保证未成年人的健康发展,杜绝包括网络在内的任何因素给未成年人带来的任何伤害。因此,防范未成年人网络沉溺以及由于网络诱因导致的未成年人犯罪,对于保障未成年人发展权、促进未成年人社会化,具有深远的积极意义。
1. 未成年人网络沉溺的法律干预机制是法治社会的必然要求
网络社会的控制手段包括很多方面,如道德的、技术的、文化的、法律的控制机制等等。然而,道德的、伦理的、文化的控制机制并不具有法律规范的强制性。而在现代法治社会,政府及其职能机构的行政权力必须要有法律的授权,同时,政府及其职能机构的行政权力还必须在法律赋予的职权范围内行使,否则即为违法。因此,必须建立和完善相关的法律规范,依靠国家强制力保证法律规范的实施。
2. 未成年人网络沉溺的法律干预机制是建立良好社会环境的必要手段
能否为未成年人建立一个有效规制的网络秩序和社会环境,是维护未成年人健康发展权的基础。当前,未成年人在网络社会中所面临的发展陷阱和危机已然给整个社会敲响了警钟。我们必须正视现实网络社会带来的挑战,通过强大的法律机制的干预,建立良好的网络社会的秩序与规范环境,引导未成年人健康使用网络,维护其健康发展的权利。
3. 未成年人网络沉溺的法律干预机制是保证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重要途径
网络对于思维活跃、兴趣广泛、好奇心强而又缺乏分辨和自控能力的未成年人具有强烈的诱惑力。沉湎其中可能带来一系列的心理问题,导致情绪低落、思维迟缓、孤独焦虑、人际交往和社会适应能力、自我约束能力下降等。尤其值得重视的是,网上大量的色情、暴力、封建迷信等不良信息对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具有潜在的危害。网络对青少年的负面影响是不可低估的。这就要求国家加强管理,预防网络可能带给未成年人的危害。
二、中国的立法现状
在依法治国、依法维护未成年人权利的现代社会,立法保护的不足是未成年人网络沉溺的重要原因之一。
1. 专门的未成年人保护立法
1992年,中国第一部有关未成年人的专门性法律《未成年人保护法》颁布并实施,规定建立包括家庭、学校、社会、司法各个领域在内的保护未成年人的网络系统;1999年,中国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以下简称《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颁布并实施,规定各级政府和各个部门要共同开展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预防工作。
2. 刑事立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285条、286条和287条对一些计算机犯罪作了规定。第285条规定的是非法侵入计算机信息系统罪,第286条规定的是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罪,第287条规定的是几种利用计算机信息系统的犯罪,包括利用计算机实施金融诈骗、盗窃、贪污、挪用公款、窃取国家机密等犯罪行为。
3. 有关网络的立法
1991年以来,中国先后颁布了《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管理暂行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网络国际联网入口通道管理办法》《中国公用计算机互联网管理办法》《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
4. 其他相关立法
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等相关法律中有关未成年人的规定。这些法律虽然不是专门的防范未成年人网络沉溺和未成年人犯罪的法律,但所起到的作用却是不可低估的。
5. 其他相关的规范性文件
2004年6月10日《互联网站禁止传播淫秽、色情等不良信息自律规范》,对淫秽信息、色情信息作了界定,为避免未成年人接触网络不良信息起到了积极作用。2004年3月22日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要求积极开展网络道德建设。《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发起注册承诺公约活动。
三、中国现行立法缺失是未成年人网络沉溺的主要立法原因
中国现行法律立法不足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立法的价值:重网络犯罪打击、轻未成年人权利保护
已有法律多偏重于网络安全的保护和打击网络犯罪,对预防未成年人网络沉溺问题较少从法律上作出比较清晰的界定和有效的预防。目前,我国除了两部专门性的法律外,涉及到未成年人的其他条款分别规定于《民法通则》《刑法》《刑事诉讼法》等部门法中,从总体上看是无规律的、不成体系的。而专门对未成年人入网实施防范的法律则是零散、缺乏效果的,没有体现出对未成年人权利保护的重心。
2. 立法的效力:层次低、范围窄
1991年以来中国先后颁布的与网络相关的法律法规,基本上是以部委规章形式出现的条例、规定、办法等行政部门的行政规章,甚至以网络经营者签署的公约形式出现。不仅没有一部效力层次相对较高的专门的网络立法,而且也没有一部效力层次较高的专门的未成年人网络的行政法规。
3. 立法的内容:缺乏责任主体义务和法律责任的规定
如《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了严禁任何组织和个人向未成年人以任何形式传播不良信息,但没有明确指出不良信息包含网络信息。由于这两部专门法律规定过于粗糙,不够具体,在实施时难以执行。必须强化政府利用技术手段对进入我国的信息进行必要的“过滤”方面的职能,防止不良信息对未成年人的危害。相关的网络立法又缺乏相关责任主体义务及法律责任的规定,导致立法目的难以落实。
四、建立以未成年人发展权为价值目标的法律干预机制
未成年人发展权的实质就是设定义务主体。目前,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就是完善网络立法,建立基于成人义务的法律干预机制。政府、学校、父母及社会都应担负起应有的责任,保护青少年的健康成长。
1. 政府
现实中大量的未成年人正是在网吧染上网瘾而不能自拔的。因此,要实现行政监管的目的,要求相关的行政机关必须各尽其职,依法行使法律赋予的行政职权,履行行政职责。
(1)明确政府及其相关职能部门的义务,赋予相关行政机关进行网络信息管理的监管职权,为他们更好地进行监管,提供职权依据。
(2)明确政府及其相关职能部门在各自职权范围内积极作为的义务。政府及其相关职能部门应根据法律的授权,建立相关的网络管理制度,规范网络行为。这些相关的网络管理制度包括:网络分级制度和“网络身份”验证制度、网络违法行为举报奖励制度、网吧分类管理制度、基于社会效益而非盈利目的的游戏网站的规范管理制度等。
(3)明确规定行政机关不履行法定职责的法律责任,加大执法力度。
(4)赋予社会组织及公民广泛的法律监督权,加强对行政机关执法行为的法律监督。
2. 学校
学校承担着重要的教书育人职能,是未成年人较为集中并接受教育的主要场所。学校教书育人的职能,除了“授业解惑”,还应包括促成未成年人社会化和健康成长,保护学生免受来自各方面的侵害。
(1)强化学校的教育职责。将健康教育、青春期教育、网络教育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使学生认清网络本质,并养成科学、健康的上网习惯。
(2)建立校园未成年人专用网络教室,进行校园网络信息资源的开发,吸引校内外未成年人使用校园的免费、健康网络,以利于监控和引导。还要丰富并满足学生在网络方面的情趣与需求。
(3)定期对未成年人父母或监护人实施教育,促进父母或监护人实施家庭教育。
(4)明确学校学生管理中违法行为的法律责任。对于以各种理由开除或劝退学生、剥夺学生受教育权,或区别对待学生、侵害学生平等受教育权利的,应明确规定相关责任人或负责领导的法律责任。
3. 父母及其他监护人
监护人的监护职责包括对被监护人进行管理和教育。
(1)规定父母或监护人适时接受教育,承担起未成年人家庭教育尤其是健康上网教育的义务。
(2)强化父母或监护人管教未成年人的义务。
(3)强化父母或监护人不履行法定义务的法律责任。
4. 社会主体
对于社会主体应强化两个方面的规范。
(1)清晰界定网络违法、犯罪行为,明确相关社会主体的义务。
近年来,温州市对公共资源和各类国有企业进行了重组,形成了以十大国资营运公司为基础的新的国企管控模式,这是我市国企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牌,对还原温州国企功能定位、提升温州国企规模实力,加快加大公共基础设施投入建设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是国资领域的重大改革。经过近一年的运营,各市级国资营运公司在助力政府实现服务功能、强化民生保障能力及依托大项目实现大发展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如何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创新完善国企管控机制,实现更好更快发展是一个值得研究的新课题。
1.国企管控模式现状分析
1.1行政化有余而市场化不足
温州市政府将新组建的市级国资营运公司明确定位为公司化运作的政府部门,其本意应是强调国企的公共性和社会责任,目的是要促进国企的规范运营管理及防止国企成为某个部门的利益单位,其要突出的不是国企的行政化和官僚化。但在各国资营运公司从组建、领导班子配备、内设机构设置、日常监管等方面都过于行政化而弱化市场化,对国企管控过细过多,不仅对其内部的岗位科室设置进行规定,而且细化到对其二级经营公司内设部门和中层职数都做了限定。相关部门对国资营运公司的人员机构设置管理偏重机关模式而忽视了企业架构同市场环境的适应性。
1.2人员与薪酬管理过于僵化难以适应发展需求
由于是仿照机关模式管理,目前对国资营运公司的人员是由编办定编定性管理,而且范围涉及其下属经营公司,并且将国企人员参照行政事业单位进行分类,分为所谓的“员”和“工”两种,即职员和职工,职员指从事管理和行政,职工指从事后期、生产及一线岗位等,二者在工资待遇及退休等各方面均有较大差异,并严格限定数量和转换条件。这就造成原本同属于一个企业同一身份的同事被人为划分成两种身份,大家为争得职员身份矛盾丛生,这种人员身份管理思路对企业的发展不仅没有任何实质意义,而且增加了企业内耗和矛盾,并助长了企业的官僚习气。同样,在薪酬管理上,脱离企业实际按行政事业做法照搬照套,只根据级别档次设定工资薪酬一刀切,使得国企吃大锅饭的弊端重新显现,难有激励效果。
1.3对企业的持续盈利与发展能力关注培育不够
以某年为例,温州市国资委对各国资营运公司的利润目标是6.8亿元,但根据各国资营运公司的实际经营状况来估计,可能全年只能勉强做到6亿元,应当说,即使完成了6.8亿元的目标,也只能说明目前我市各国资营运公司的经营效益、规模及盈利能力还是很微弱的,1至7月实现营业收入为93亿元,还不及一个大型民营企业的销售额和年利润。当前各国资营运公司不仅承担着大投资大建设的重任,而且还要负担公益项目,如果没有稳定可持续的盈利能力和可观的利润支撑,最终将无以为继,因此关注培育各国资营运公司的盈利能力,创造利润点应是国资管控的核心工作。
2.创新完善国企管控机制建议措施
2.1强化董事会建设,弱化行政性管理
通过建立强势董事会实现对国资营运公司的有效适度管控,目前各国资公司董事会成员中均有政府委派的公务员作为独立董事,这些人代表政府对企业的日常经营管理进行监督,不在企业领取额外补贴,斩断了他们与企业的利益纠葛,保证了监督的公正性,是一种成熟的合理的做法,但同时要防止委派董事因收入与国资公司业绩无关而积极性不高或怕承担责任而一味否决的问题,因此要建立根据经营状况对委派的董事实行奖惩的制度,将外派董事所在的国资公司的经营业绩、发展状况与其个人的组织考核奖惩挂钩,并对外派董事履职情况实行专项考核检查及更替,激励外派董事更好的履行职责。同时要真正做到决策层与经营层的分离,规定除总经理外其他人不进董事会,并在董事会下可设人事、薪酬、审计等各专业委员会监督管控国资公司。
2.2以市场为导向改革人员及薪酬管理
考虑到新组建的国资营运公司人员平稳过渡和安置的需要,现有经营管理层可由合并企业的原领导组成,但最终要借鉴职业经理人制度,对国企的董事会成员可由政府委派制定,体现管控及监督职能。但在经营班子的选拔方面要逐步改变目前的任命制和行政级别制,通过市场选拔人才,取消行政级别,其薪酬与市场接轨。对国企经营班子的招聘要在现有的挂牌招才基础上深化,即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目标工作的则续签聘用合同,同时约定新的经营目标,未完成的走人,以此延续类推。以改变目前在目标任务时间期内拼命干,一旦完成转正后容易懈怠的弊病。将经营班子成员视同职业经理人进行管理,通过每期的经营目标任务完成情况决定是否续聘,而无所谓工龄、贡献、级别一说,但核心要通过市场化的待遇来吸引人才。
2.3强调投资和效益并重,注重资本的效率
在现有每月各国资营运公司投资及项目进度排名的基础上,增加企业经营状况月度排名,指标内容要包含营业收入、成本率、利润额等项目,目的是让公众对国资公司的经营状况和经营能力有了解,以考察国资公司的持续发展能力和后劲,也促使国资公司更注重收入、成本、利润等基础问题。通过对资本效率的监督促使企业去开辟挖掘新的利润增长点,解决投资和效益不平衡的问题。同时对各国资公司现有的国有资源(包括不动产)进行摸底调查,重点是测算经济效益和产出,通过国资营运公司间经营能力的竞争激发国企的经营意识并实现国有资源的最大效益。
3.结束语
通过上文结合温州市在国企管控工作中的实践运营遇到的突出问题,并剖析现状,提出建议措施。我们可以看出从根本上解决国有企业存在的问题,必须继续深化国有企业的改革,落实科学发展观,完善现代企业制度,促进国有企业经营管理思想的转变,提高抗风险能力、市场适应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改善管理方式的目的,以促进国有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的和企业全面的发展。
【完善网络 创新机制】推荐阅读:
创新和完善体制机制工作方案01-05
完善网络信访工作的思考05-30
P2P网络借贷平台监管制度之完善10-24
完善追逃工作机制06-12
完善村务监督机制12-13
完善宗教事务工作机制12-03
完善人才培养机制01-13
论人大监督机制的完善09-18
完善社区党建工作体制机制11-23
如何建立和完善改善民生保障机制1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