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工程试验检测项目(推荐9篇)
取消后有关问题处理意见的通知
(铁建设〔2008〕79号)
各铁路局,各铁路公司(筹备组):
为贯彻执行《国务院关于第四批取消和调整行政审批项目的决定》(国发〔2007〕33号)中关于取消“铁路工程基桩检测单位资质及检测员资格认定”行政许可项目的决定,铁道部已废止了《铁路工程基桩检测单位资质及检测员资格认定办法》(铁建设〔2005〕162号),不再受理《铁路工程基桩检测单位资质证》和《铁路工程基桩检测员资格证书》申请。为使已获得《铁路工程基桩检测单位资质证》的单位在行政许可项目取消后能够继续从事基桩检测工作,经与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进行协商,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同意将已取得铁路工程基桩检测资质的单位纳入《建设工程质量检测管理办法》(建设部令第141号)管理范畴。现就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已取得铁路工程基桩检测资质的单位,符合《建设工程质量检测管理办法》规定条件的,可在2008年12月31
日前向单位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申请换发资质证书并办理有关手续。取得《建设工程质量检测管理办法》“地基基础工程检测类”专项检测机构资质的单位,可承担铁路建设项目的基桩检测工作。
二、已取得铁路工程基桩检测资质、尚未向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申请换发资质证书的单位,可在2008年12月31日前继续从事铁路工程基桩检测业务,检测工作由具有《铁路工程基桩检测员资格证书》的人员承担。《铁路工程基桩检测单位资质证》和《铁路工程基桩检测员资格证书》自2009年1月1日起作废。
三、2008年12月31日前,铁道部建设管理司继续对《铁路工程基桩检测单位资质证》和《铁路工程基桩检测员资格证书》实施监督检查,发现有下列情况之一的,由铁道部撤销资质或检测员资格并收回证书:
1.涂改、出租、出借、转让检测单位资质证、检测员资格证书的;
2.超出行政许可范围从事检测活动的;
3.出具虚假检测报告的;
4.未按照国家有关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进行检测,造成工程质量安全事故的;
5.有关法律法规规定可以撤销行政许可的其他违法行为。
四、铁路建设主管部门和铁路工程质量安全监督机构将依
法对铁路工程基桩检测活动进行监督检查。
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部
1 路基检测前准备工作
1) 根据国家及铁道部有关工程检测的法规、标准及项目合同要求, 编制试验检测计划和作业指导书。
2) 进行检测前仪器、设备的调试, 确认设备的标定是否有效, 确保仪器设备能够正常使用。
3) 检测前应收集齐全相关信息:①检查被检路基填料的土工试验报告、填料名称, 确定检测项目;②根据待检路基部位确定检测频率、数量及指标;③明确报检的路基里程及被检施工标段。
2 检测方法
2.1 地基系数K30试验
1) 试验检测仪器包括:刚性承压板、千斤顶、百分表或位移传感器、基准支架和反力装置。
(1) 刚性承压板:钢质, 板厚:T≥22mm、直径D=300mm (+1.4~0mm) 、不圆度及上下两面的不平行度为0.3%, 下底面光洁度不应低于二级。
(2) 千斤顶:5吨级, 带有精密压力表 (精度1%) 。
(3) 百分表或位移传感器:全量程不应小于10mm, 最小刻度为0.01mm。
(4) 基准支架:由3m的杆件和支脚组成, 杆上固定百分表。
(5) 反力装置:如果是集装式专用试验车, 可利用试验车自重、采用汽车或压路机作为反力。
2) 现场检测
(1) 根据测试要求合理选择测点位置。
(2) 进行场地测试面平整。
将承载板放置于测试地面上, 应使承载板与地面良好接触, 必要时可铺设一层2~3mm薄干砂。应注意保持试验主体的原始状态, 避免松动大颗粒的碎石或石块, 安装时不得对测点表面进行压实, 当测试面处于斜坡上时, 应将承载板支撑面做成水平面。
(3) 安装加载装置和测量装置
先放置承载板, 利用承载板上水准泡或水平尺来调整承载板水平, 将反力装置承载部位安置于承载板上方, 并加以制动, 承载板外侧边缘与反力装置支撑点之间的距离不得小于1m;然后将千斤顶放在承载板的中心位置, 使千斤顶保持垂直, 用加长杆和调节丝杆使千斤顶顶端球铰座与反力装置承载部位紧贴, 组装时应保持千斤顶垂直不出现倾斜;再安置测桥, 测桥支撑座应设置在距离荷载板外侧边缘及反力装置支承点1m以外, 测表的安放必须相互对称, 并且应与荷载板中心保持等距离。
(4) 加载试验
预先施加0.01MPa荷载约30s, 稳定后卸除荷载, 读取百分表读数作为下沉量的初始读数或将百分表调零;再以0.04MPa的增量逐级加载, 每增加一级荷载, 当1min的沉降量不大于该级荷载产生的沉降量的1%时, 读取荷载强度和下沉量读数, 然后增加下一级荷载。
当总下沉量超过规定的基准值 (1.25mm) , 或荷载强度超过估计的现场实际最大接触压力, 或达到地基的屈服点, 试验即可终止。当试验过程荷载板严重倾斜, 应将试验点下挖相当于荷载板直径的深度, 重新进行试验。
3) 资料处理
(1) 绘图及计算工作
根据试验结果绘制荷载强度与下沉量 (σ-S) 关系曲线, 如图1, 并按式进行计算地基系数:
式中:K30—地基系数 (MPa/m) , 计算取整数;
σs—荷载强度 (MPa) ;
SS=1.25×10-3M—下沉量基准值。
2.2 变形模量Ev2试验
1) 检测仪器:变形模量Ev2测试仪器应包括承载板、反力装置、加载装置、荷载量测装置及沉降量测装置。
(1) 荷载量测装置的量测表量程应达到最大试验荷载的1.25倍, 最大误差应不大于1%, 显示值应能保证承载板上的荷载有效位至少达到0.001MPa。
(2) 沉降量测装置应符合以下要求:
测桥的测量臂可采用杠杆式或垂直抽拉式, 测量臂应有足够的刚度。承载板中心至测桥支撑座的距离应大于1.25m。杠杆式测量臂杠杆比可在1:1至2:1范围内选择, 选定后不得改变。沉降量测表最大误差不应大于0.04mm, 分辨率应达到0.01mm, 量程不应小于10mm。
2) 现场检测
(1) 场地测试面应进行平整, 并使用毛刷扫去表面松土。当测试面处于斜坡上时, 应将承载板支撑面做成水平面。
(2) 测试仪器安装应符合下列要求:
先将承载板放置于测试点上, 使承载板与地面完全接触, 必要时可铺设一层2~3mm薄干砂, 同时利用承载板上水准泡来调整承载板水平;然后将反力装置承载部位安置于承载板上方, 并加以制动。承载板外侧边缘与反力装置支撑点之间的距离不得小于0.75m;再将千斤顶放在承载板的中心位置, 使千斤顶保持垂直, 用加长杆和调节丝杆使千斤顶顶端球铰座与反力装置承载部位紧贴。
安置测桥时应将沉降量测装置的触点自由地放入承载板上量测孔的中心位置, 沉降量测表必须与测试面垂直。测桥支撑座与反力装置支撑点的距离不得小于1.25m。
试验过程中测桥和反力装置不得晃动, 沉降量测装置应用遮阳挡风设施。预加载时, 应预先加0.01MPa荷载约30s, 待稳定后卸除荷载, 将沉降量测表读数调零。
加载与卸载应符合以下要求:变形模量Ev2试验第一次加载应至少分6级, 并以大致相等的荷载增量 (0.08MPa) 逐级加载, 达到最大荷载为0.5 MPa或沉降量达到5mm时所对应的应力后, 再进行卸载。承载板卸载应按最大荷载的50%、25%和0三级进行。卸载后, 按照第一次加载的操作步骤, 并保持与第一次加载时各级相同的荷载进行第二次加载, 直至第一次所加最大荷载的倒数第二级。每级加载或卸载过程必须在1min内完成。加载或卸载时, 每级荷载的保持时间为2min, 在该过程中荷载应保持恒定。试验中若施加了比预定荷载大的荷载时, 应保持该荷载, 并将其记录在试验记录表中并加以注明。
3) 资料处理
根据试验结果绘制应力-沉降量曲线, 应力-沉降量曲线上应用箭头标明受力方向。
第一次加载和第二次加载所得到的应力-沉降量曲线, 可用下式表达:
式中:σ—承载板下应力 (MPa) ;
S—承载板中心沉降量 (mm) ;
a0—常数项 (mm) ;
a1—次项系数 (mm/MPa) ;
a2—次项系数 (mm/MPa)
应力-沉降量曲线方程的系数是将测试值按最小二乘法计算得到的。用于计算系数的方程式为
式中σi, Si (i=1, 2, 3, ….., n) 分别为每级荷载的应力和相应的承载板中心沉降量测试值。
变形模量Ev是通过应力-沉降量曲线在0.3σ1max和0.7σ1max之间割线的斜率确定的, 变形模量应按下式计算:
式中 Evi—变形模量 (MPa) ;
r—承载板半径 (mm) ;
σ1max—第一次加载最大应力 (MPa) 。
2.3 压实系数和孔隙率
1) 试验方法:灌砂法
2) 试验检测仪器:密度测定器 (包括容砂瓶、灌砂漏斗和底盘) ;天平;土样筛;标准砂;其他:小铁锹、小铁铲、盛土容器等。
3) 现场检测
先将选定试坑位置处的地面铲平, 其面积略大于试坑直径150mm, 按试坑直径划出坑口轮廓线, 在轮廓线内下挖至要求深度200mm处, 边挖边将挖出的土放入盛土容器内, 称土的质量, 然后取代表性土样测定含水率。再向容砂瓶内灌满标准砂, 关阀门, 称灌满标准砂的密度测定器的总质量。最后将密度测定器倒置于挖好的坑口上, 打开阀门, 使密度测定器内的标准砂流入坑内, 当密度测定器内标准砂停止流动时关闭阀门, 称密度测定器和剩余标准砂的质量, 并计算灌满试坑所用标准砂的质量。
4) 资料处理
根据下列公式计算:
湿密度
干密度
压实系数:
孔隙率:
式中ρ—填土的湿密度 (g/cm3) ;
ρd—填土的干密度 (g/cm3) ;
ρdmax—填土的最大干密度 (g/cm3) ;
mp—取自试坑内土的质量 (g) ;
Vp—试坑体积 (cm3) ;
ω—填土含水率 (%) ;
G—填土颗粒密度 (g/cm3) 。
2.4 动态变形模量Evd试验
1) 动态变形模量测试的工作原理
动态弹性模量Evd是指土体在一定时间、大小的竖向冲击力作用下抵抗变形能力的参数。动态变形模量测试仪的工作原理:采用一定质量的落锤, 从一定高度自由落下, 通过阻尼装置、承载板, 对路基产生瞬间的冲击, 使路基产生沉陷。也就是采用一定质量的落锤, 从一定高度自由落下, 模拟列车运行时对路基产生的动荷载效应冲击路基, 在冲刷能相同的条件下, 测试路基的垂直变形值, 以此计算路基的动态变形模量Evd指标。从理论上讲, 路基碾压越密实, 沉陷值越小, 路基的动态变形模量Evd值越高;反之, 路基的Evd值越低。
动态变形模量测试仪的测试深度, 即落锤自由下落对路基产生的冲击影响深度, 也是该测试仪的主要技术指标和研究内容之一。落锤的质量和落高是决定冲击影响深度的主要因素, 落高一定时, 落锤越重, 影响土体的深度越深, 反之则越浅。但对于便携式测试仪来说, 落锤太重, 不便于携带。所以在研制时, 采用直径为30cm的承载板, 10kg的落锤。落锤从一定高度自由落下, 通过阻尼装置、承载板对路基产生冲击, 再通过在土体中不同深度处分层埋设压力和的试验方法, 测试沿土层深度方向锤击能量衰减的程度, 来确定冲击影响深度。根据测试数据分析, 锤击能量的大部分 (约70%) 消耗在40cm厚的土层内。因此可以得出落锤冲击路基的影响深度为40~50 cm, 满足路基施工中每层填土碾压后30cm的分层检测要求。
2) 检测仪器:动态变形模量测试仪器由加载装置、载荷板和沉陷测定仪三部分组成。
(1) 加载装置主要由挂 (脱) 钩装置、落锤、导向杆、阻尼装置等部分构成;
(2) 荷载板主要由圆形钢板和传感器等部分构成;
(3) 沉陷测定仪主要由信号处理、显示、打印机和电源等部分构成。
沉陷测试范围: (0.1~2.0) mm±0.05mm。
3) 现场检测
(1) 荷载板放置在平整好的测试面上, 安装上导杆并保持垂直。
(2) 将落锤提升至 (脱) 挂钩装置上挂住, 然后使落锤脱钩自由落下, 当落锤弹回时将其抓住并挂在 (脱) 挂装置上。按此操作进行3次预冲击。
(3) 进行3次冲击测试, 作为正式测试记录。测试时应避免承载板的移动和跳跃。
4) 资料处理
试验结果按下式计算动态变形模量:
式中:Evd—动态变形模量 (MPa) , 精确至0.1MPa;
σ—荷载板下最大动应力, σ=0.1MPa;
S—实测荷载板下沉降量 (mm) 。
取3次冲击测得的平均值S计算Evd, 作为该测点的测试值。
在试验记录表格中应附有动态变形模量测试仪打印出的实测结果及实测s-t (沉陷-时间) 曲线。
3 结论
路基的施工质量关系到整个工程的质量、进度和列车运行安全, 而运用科学的试验检测方法是保证路基工程施工质量的重要措施之一。在路基工程施工中, 土体压实是一个最基本的问题, 通过对以上试验检测方法的分析, 可以看出仅用密实度指标来检测和判断路基的质量有其局限性。因此, 在检测密实度的基础上, 将强度及变形指标作为反映路基承载力的压实标准, 是国内外路基施工质量检测技术的发展方向, 而传统的强度及变形参数指标通过静态平板荷载试验测得, 即检测地基系数K30, 但路基实际承受的荷载不仅有静荷载, 还有列车运行时对路基产生的动荷载, 特别是高速铁路, 动荷载产生的冲击力对路基的影响更为明显。所以铁路路基施工质量的检测不仅要考虑静荷载作用下的检测, 同时也应当考虑到动荷载的作用下的检测。综合国内外铁路路基的现场试验检测方法, 可以归纳为两类, 一类是密实度质量的检测, 如压实度、孔隙率;一类是强度和抗变形能力的检测。K30、Ev2是考虑路基承受静荷载的现场试验检测方法, 而Evd则是考虑到路基承受动荷载作用下的检测方法, 把两种方法统一用到路基现场的质量控制中, 是目前我国铁路路基现场试验检测的方向。
参考文献
[1]铁路工程土工试验规程, TB10102-2004
[2]铁路工程地质原位测试规程, TB10018-2003
[3]变形模量Ev2检测规程, 铁建设[2005]188号
[4]动态变形模量Evd测定仪, JJG198-2008
随着我国铁路建设标准和规模的发展,各种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新结构不断涌现,相应对施工现场检验试验领域提出了新的检验试验方法、标准、设备,同时对现场检验试验工作的管理标准提出越来越高、越来越严格的要求。本文通过分析高速铁路枢纽工程的工程检测检验试验费用组成,介绍测算检测检验试验费用在整个工程费用中所占的比重的方法,对于企业合理确定项目工程检测检验试验费用成本测算中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二、项目检验试验费用的定义及一般测算方法
铁路工程检验试验费:指施工企业按照规范和施工质量验收标准的要求,对建筑安装的设备、材料、构件和建筑物进行一般鉴定、检查所发生的费用,包括自设实验室进行试验所耗用的材料和化学药品费用等,以及技术革新的研究试验费。不包括应由研究试验费和科技三项费用支出的新结构、新材料的试验费;不包括应由建设单位管理费支出的建设单位要求对具有出场合格证明的材料进行检验,对构件破坏性试验及其他特殊要求检验试验的费用;不包括设计要求和需由建设单位委托其他有资质的单位对构筑物进行检验试验的费用。
三、项目检验试验费用的一般测算方法及取费
1、按照一般建筑安装工程费用构成检验试验费属于工程直接费的材料费中,检验试验费的计算方法如下:
材料费=∑(材料消耗量×材料基价)+检验试验费
材料基价={(供应价格+运杂费)×[1+运输损耗率(%)]}×[1+采购保管费率(%)]
检验试验费=∑(单位材料量检验试验费×材料消耗量)
2、一般铁路建筑安装工程的检验试验费计取分地区、分工程类别包含在工程直接费的施工措施费中,检验试验费在整个工程当中的费率没有单独取费的费率。
四、检测检验试验费用在整个工程费用中所占比重的测算过程
(上接258页)
五、高速铁路车站扩建工程检验试验费成本测算应关注的几个要点
1、工程检测检验试验费成本测应根据铁路现行质量验收标准和铁路建设项目工程试验室管理标准要求,全面填报所选定施工项目所有检验试验费的支出情况。
2、项目概算其他费中的建设管理其他费包含了要求施工单位对具有出厂合格证明的材料进行试验、对构件破坏性试验及其他特殊要求检验试验的费用等。
3、项目概算其他费中的工程质量检测费指为保证工程质量,根据国家和铁道部规定由建设单位委托有相应资质的单位对工程进行检测所需的费用。
一、前期筹备
古语说: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工程项目中标后,物资管理工作应先行介入,首先应针对水泥、粉煤灰、矿粉、砂石料等对当地市场进行地材调研。调研的主要内容应包括供应厂商、供应能力、产品质量、采购价格、运输条件、信誉度等等,同时应收集厂商资质、报价信息等相关资料。水泥的调研相对简单,一个区域一般就几家大型水泥厂,通过网络或现场走访可轻松获得相关信息,根据产能、生产方式、价格因素等很容易确定符合要求的潜在供应方。粉煤灰的调研主要针对电厂,根据电厂去寻求粉煤灰分包商的二次合作。矿粉的调研应着重进行,矿粉的作用一是混凝土缓凝,二是替代水泥节约成本,如果不能起到降低成本的作用,则没有多大实际应用价值。砂石料的调研是一个比较麻烦琐碎的工作,涉及面广,覆盖面大,牵涉利益关系复杂,本着节约成本的目的,如工地不具备水陆运输条件,则取周边100公里以内为最佳。
二、价格控制
价格控制上,所有地材的采购实行统一招标,在实际应用中,低价中标原则并不适用,且容易引狼入室,当地势力容易利用最低价中标进入供应轨道,待施工走上正轨后强行提价,如不能满足则阻碍施工,耽误工期,影响恶劣。目前最合理的解决方案应是根据概算价确定合理地材价位,供应商报价浮动在合理价位以下10个点为最佳采购单价。此外,地材的结算最好根据配合比进行理算,第一可避免砂石含水率、含泥量的超标,第二可避免磅算过程的中饱私囊,第三为后期材料的核销提供便利性。地材配比理算的最大局限性是只能选择单一供应商,为避免独家垄断,可不同搅拌站采用不同地材供应商,或分区间分阶段的采用多个供应商,达到供应商之间互相制衡掣肘,互作供应补充的目的。钢筋、锚具、钢绞线等材料不受地方制约,采购招标行为相比地材要规范严谨得多;套筒、声测管、波纹管等材料注意紧靠国家标准红线;桥梁钢板的制造与加工,缆索、鞍座等专业性较强的材料品种,因国内具备资质的生产商并不多,可选择战略性谈判采购。伸缩缝、支座、声屏障、防水材料等由建设方业主统一组织采购招标,在此不做赘述。
三、计划编排
确定了材料的供应商并签订合同之后,进入材料计划编排环节。首先应了解工程项目的施工组织设计及工程预算编制情况,掌握项目主要工程数量及原材料、周转料的需求总量;其次根据施工进度安排物资现场储量,对料场和库房进行具体规划布置,特别是砂石料的储备场地和水泥的罐装数量,据此编排材料需求计划。计划的编制应组织工程部、工经部共同参与,建立计划管理台账,保证计划的完整性和可追溯性。计划内容应编制齐全、填写规范,质量标准、供货周期、收货地点等应明确。物资管理部门在日常工作中按照计划实施采购行为,建立供采台账,对影响物资计划执行情况的生产计划的调整、资源状况的变化、市场单价的波动、运输条件的改变等各种因素进行分析,及时对计划进行调整。
四、现场管理
物资的现场管理主要体现在进场粗验、检验报验、入库保管、领料发放、盘点核销、剩余及废旧物资的处理等环节。
1、进场粗验
项目物资部根据发货单位预报的到货信息或计划进行验收,物资验收的主要内容有:外观质量验收、资料验证、数量验收。
2、检验报验
依据采购合同,获取合同约定的物资技术标准及允许偏差范围,国家或行业对物资验收有强制标准的还应满足相关标准要求。
3、入库保管
(1)项目仓库、料场储存的物资应按其理化性能、结构、包装状况、保管性质划区存放,选择堆码贮存方式、合理苫垫,做到整齐、稳固,保证必要的通道。标识、标志齐全明显,防止变质、锈蚀、损坏、霉烂、虫蛀等现象,维护材料的使用价值,确保储存安全。
(2)凡具有保质期限的物资,保管人员应注明有效保管期限。发料时实行“先到先出”原则,并在保质期限内发出使用。
(3)各种储存设施要做好日常检查、维护、保养,定期对设施进行检修。
(4)保管物资要经常清点、检查,保持“账账相符、账物相符”。严格执行物资盘点制度,每月进行自点,填写清查自点记录。对盘点出现问题或物资丢失、损坏应及时书面报告。
(5)保护好物资的标识,如有丢失损坏,应及时恢复。保管不善造成不合格的物资,应隔离存放并加以标识,及时上报处置。
4、领料发放
物资部门应根据施工进度,分批次有计划地供料,严防超限额供料。作业队授权领料人根据现场施工需要,在当月申报的物资申请计划范围内,填制物资用料申请单,经工班负责人审核、队长审批,形成正式申领单。管库员主要核实领料人是否书面授权领料人,对无书面授权的领料人员,要求班组提供书面授权和领料人身份证原件符合无误并复印留存后发料,对不按要求提供的拒绝发料。
5、盘点核销
物资的盘点核销是物资管理环节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是物资管理的生命线,只有做好物资的盘点核销,才能做好成本分析,才能真正从源头上控制成本。工程项目物资消耗管理遵循“月度核算、季度分析、竣工总结”和“全员、全过程、全覆盖”原则开展,以各物资品种应耗总量作为项目经理部控制总目标。根据当期计划施工的工程量,计算出当期应耗物资数量,作为当期限额供应控制目标。过程中根据工程量增减、施工方案、施工工艺、工程变更等情况,同时进行动态调整。物资盘点核销的频率为每月核算一次,每季度应开展一次总体消耗情况分析,程序如下:
(1)对当期实际完成工程量进行收方。
(2)根据收方的实际工程数量核算设计需用量。
(3)物资管理部门依据设计需用量与损耗系数,计算应耗数量。
(4)盘点应包括库存原材料,各工号、工序未投入使用的原材料、在制品、半成品库存。
(5)根据发放记录及现场物资盘点结果,盘点应确保与收方工程量物资消耗相对应,核算确定各作业队、单位工程、分工号物资实际消耗数量。
(6)物资管理部门将主要物资应耗数量与实际消耗数量对比,核算作业队、单位工程的物资节超数量及节超率。物资管理部门在核销后形成项目物资管理报告,报告应包含以下内容:物资计划和供应情况分析、采购价格分析、物资消耗控制分析、物资管理重难点分析等。
6、剩余及废旧物资的处理
项目工地上的剩余物资,物资门部必须清点造册上报,并对剩余物资价值进行评估,在核算剩余物资使用价值、转运费用后,有继续使用价值的物资,要安排调配到其它工点继续使用。不具备转运利用的物资,纳入废旧物资处置。项目工地上的废旧物资,物资门部必须清点造册上报,明确处置方式,经批准后执行。物资的结算与支付应遵循集中管理、分级负责、专款专用、按月结算、比例支付等原则,需要特别注意的是比例支付,支付比例以不超过验工计价款支付比例为宜。
五、结语
最后是物资管理信息化的推广与应用,随着互联网时代的来临,信息化是主流趋势,物资人员应以物资管理信息系统的物资需求计划和实际消耗数量为基础数据,通过电子商务系统实现电子化采购,通过项目成本管理信息系统进行成本核算与分析。这是工程项目物资管理的趋势,物资管理人员应用知识武装自己,以应对管理转型带来的挑战。
参考文献:
[1]杜钰.铁路物资专业化管理研究——实施归口管理,构建“大物资”管理格局[J].铁路采购与物流.2015(10)
1、基本作业:模板工程,起重吊装和钢结构安装工程,脚手架工程,拆除、爆破工程,高空作业等
2、路基工程:软弱路基、陡坡路基、高边坡、不良地质、周边环境复杂等路堑工程及爆破施工、锚杆(索)、桩板墙、抗滑桩、不良地段支护等工程。滑坡崩塌地段、营业线施工。
3、桥梁工程:双壁钢围堰、吊箱围堰、深基坑、挖孔桩、沉井、高大模板、爬模、翻模、高压输电线路下运架梁、桥位制梁、钢梁架设、拱桥、桥梁转体、水上施工、跨越道路和营业线桥涵施工等
4、隧道工程:隧道开挖、超前地质预报、监控量测、不良地质和特殊岩土等施工。
施工组织与规划是施工组织部署的最主要内容,在组织铁路施工时一般把施工顺序的组织、施工资源的组织、施工阶段的组织、重要的实施性工作规划等作为此部分的内容,
施工顺序是一个包含性很宽的概念,在不同的地方,表达的含义有所差别。一般来说,施工顺序是表达若干个施工工区或施工单元、单位工程开始或完成的先后次序。在铁路施工中,宏观的施工顺序有时也称为总体施工顺序,分项工程或工序的施工顺序称为作业顺序,
施工资源的组织是施工组织的重要内容,主要包括劳动力、机械设备、材料的组织。
为了便于施工组织和对工程的控制,需要对工程的实施划分成几个施工阶段,通过对各个阶段组织和控制,完成对整个工程的组织和控制。铁路施工阶段可以有不同的划分,但大体上都是以施工内容与施工特征来划分施工阶段,一般包括施工准备阶段、线下工程施工阶段、线上工程施工阶段、收尾阶段。
1 加强项目工程保险管理的必要性
铁路工程施工项目多处于复杂的自然环境之中,往往经过高山峡谷、跨越大江大河、穿越戈壁沙漠和岩溶发育等特殊地区,加之铁路工程项目施工周期漫长、规模宏大,建设的复杂程度超过以往任何时期,施工期间施工单位需投入大量的机械设备和人员,长期处于不安全的环境之中,一旦发生各类自然灾害和意外事件,将会给员工带来严重的人身伤害,给企业造成巨额的经济损失。为应对风险、降低风险因素给企业带来的损失,选择工程保险已成为大多数施工企业转移风险的重要手段。但在工程保险管理工作中,许多施工企业和项目部还存在着诸多问题和不足,如保险管理工作还未得到领导足够的重视,工程保险投保方案制订不科学、不完善,保险日常管理工作不规范,索赔工作体系不健全,索赔工作开展不及时,索赔质量和效益不高。因而努力提高工程保险管理水平,加强管理工作,真正发挥保险的补偿功能和作用,提高索赔效益,为项目保驾护航,促进项目顺利进行和健康实施,达到预期的风险管控目标就显得尤为重要。
2 工程保险的全过程管理
2.1 选择保险顾问协助处理保险业务
工程保险是高度专业和交叉的工作,涉及金融、法律、财经领域以及工程技术和预算等专业知识,工程保险管理包括项目风险识别和分析、保险方案制订、保险公司的选择、保险合同谈判签署、出险后的理赔等一系列工作。对于多数项目管理者而言,保险专业知识储备不足、认识不够全面,同时施工企业大多缺乏专业的保险人才和专门的保险管理业务部门,在和保险公司的业务往来中,企业可以说处于专业知识、经验和信息完全不对等的被动状态,依靠自身力量实现保险管理工作目标还不现实。因此企业需要引进专业保险顾问处理相应的保险业务,利用他们对工程风险管理和保险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从业经验,协助企业和项目进行项目风险和意外事件的判断和分析,结合项目的实际和工程施工合同约定,确定风险的应对处理手段和措施,拟定工程保险组合方案,代表承包商选择实力雄厚、费用合理、服务优良、信誉良好的保险公司承担保险业务,为企业争取最理想的保险条件和最优惠的保费,并提供理赔等后续服务。
2.2 制定科学合理保险方案
科学合理的保险方案是进行招标工作、开展保险工作的基础。保险方案的制定是以合理的保险费投入获取最大程度和最有利的保障为前提。施工企业和项目部应组织项目管理人员和工程技术人员,会同保险顾问,在全面审核施工图纸的基础上,认真组织现场踏勘,详细了解沿线的施工条件、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和地质情况,全面收集所在区域的气象、水文资料,在此基础上认真编制施工组织设计并优化施工方案,编制机械设备和劳动力的投入计划,合理布置施工总平面图。在此基础上,项目部应召开专题会议,组织各方面的专家,分析所收集的资料和技术文件,研究讨论项目所面临的可能自然灾害和各种意外事件,对项目进行科学、合理、充分的风险分析评估,并制定工程保险投保方案。
一般而言,工程保险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即工程一切险(包括物质损失部分和第三者责任险)、雇主责任险、人身意外伤害险、机动车辆险等。对工程一切险,可根据分析所确定的风险程度确定投保范围;对于雇主责任险,项目部应与公司人力资源部门充分沟通,了解现行国家《工伤保险条例》政策,根据本工程特点、工人雇佣方式及统计的危险工种比例等数据来确定是否购买和购买范围,如果本项目内有较多的高危岗位,如桥梁、隧道工程比例大,从事水上、高空、地下作业人员较多,则应考虑投保雇主责任险,对所雇用的劳务分包企业同样要求其投保雇主责任险,防止出险后劳务分包企业无力进行赔偿,连带影响项目实施;企业投入的大量施工用机具、设备和机械装置,可以根据需要购买机械设备险,如架桥机、隧道内的施工机械等。有条件的项目还可以通过扩展雇主责任险或购买团体意外险,加强工人遭受意外后的保障,减轻企业的责任承担。
如某项目在确定施工组织设计后,经过认真分析制订了项目投保方案,对风险高的单项工程进行了投保,如路基、桥梁涵洞、隧道工程等;对风险较低的工程则不予投保,如现场箱梁的预制、轨道及站后工程等,这样既节省了保费的支出,同时风险较大的工程项目也获得了可靠的保障。
2.3 保险公司的选择
目前国内有很多保险公司都开展了工程保险业务,可供选择的保险公司较多,竞争较为激烈,这就为施工企业择优选择承保企业提供了较好的条件,施工企业和项目部可通过公开和邀请招标的方式择优选择保险公司。通过招标方式选择保险公司通常需进行资格预审,资格预审从保险公司的资质、展业领域、地域、承保能力、承包经验和业绩等因素进行选择,通过资格预审选择有实力、有经验和服务水平与项目规模相适应的保险公司进入下一阶段的投标,避免某些实力较弱、规模较小的公司对招标工作的干扰。
国内相关主管部门及行业协会尚没有制定完全成熟和统一的规范性招投标办法和招标文件范本,这就对企业通过招标选择保险公司提出了较高的要求。通过招标选择保险公司需要集中企业经济技术方面的专家以及保险顾问,事先编制一套高质量的工程保险招标文件,在招标文件中详细介绍项目情况,给潜在投标人提供可供参考的资料,设置好保险费率或保险费报价项目,合理设置免赔额(率),以供投标人在同一个水平上自由报价,充分竞争;同时在设置保险责任条款上特别是扩展责任条款和特别约定条款时,要针对本项目的特点进行优化组合,争取最大限度的保障利益;招标文件中应允许保险公司提出合理化的风险管理建议供招标方参考和借鉴,招标人同时也可以通过投标人提交的合理化建议来考察投标人的技术、管理能力和经验;对服务承诺和服务方案则重点从拟投入的管理、技术力量、理赔工作制度、防灾防损工作制度以及保险支持、业务咨询培训工作等内容进行要求。
对保险公司递交的投标文件,应组织工程技术和保险方面的专家对投标文件进行认真评审,按照事先拟定并公开发布的评标办法,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评定,即保险费率或保险费报价、保险公司的偿付能力指标、保险责任条款(包括主保险条款、扩展责任条款、特别约定)、风险评估及风险管理的合理化建议、服务承诺和服务方案、优惠条件等,从而选择有实力的保险企业来承保。
2.4 保险日常管理
2.4.1 内部管理机构的设置及专门人员的配备
风险和意外的突发性和不确定性决定了项目部应将保险管理工作纳入项目日常管理工作中。项目部应强化项目管理班子风险意识,企业在设置项目管理机构时,在项目领导层应指定一名副职领导分管工程保险工作,负责保险管理和索赔管理;项目部在设置项目管理部门时,应将保险管理工作纳入某一个部门的工作职责之内,配置必要的办公设施设备,设置专门的风险管理工程师岗位,指定专人负责工程保险的日常管理工作,负责培训工作、组织宣讲保险专业知识和索赔工作的具体开展。分管领导负责指导执行部门工作,组织进行保险合同交底,协调索赔时各部门的职责和分工,督促相关部门按照合同条款履行合同义务,督促保险人履约。
2.4.2 工程保险管理制度的建立
项目部可就工程保险管理制订相应的管理办法,将工程保险管理纳入标准化、制度化管理的轨道。其内容一般包括项目部、各部门、现场各工点的管理责任分工,管理机构设置和人员的编制和配置,理赔体系的建立,保险索赔报告制度,激励约束制度,对失职者的责任追究制度等内容,规范工程保险管理工作。
2.4.3 保险索赔工作
保险索赔是工程保险管理的重要环节,是消除或补偿损失损害的关键性工作,其工作质量直接关系索赔利益。一旦发生可能引起保险责任项下索赔的自然灾害和意外事故时,项目应该按照工程保险管理办法和事先制定的预案启动快速反应机制,各工点负责人应在出险后第一时间向上逐级进行口头和书面报告,保护现场并进行必要的抢险施救,防止损失进一步扩大并将损失减少到最低限度,同时收集包括照片、影像等第一手资料和实物证据。项目部风险管理工程师接到工点汇报后立即通知保险人,并以书面报告提供事故发生的经过、原因和损失程度,按保险人的要求提供索赔所需的有关资料,包括:图片、影像资料、处理方案、现场监理工程师签字确认的物质损失、索赔金额及预算等。
在索赔阶段,项目部应组织相关部门人员,认真编制索赔报告,收集索赔资料,实事求是进行索赔金额的计算,确保获取自己合法的索赔回报。项目部还可与保险公司协商共同聘请保险公估机构,由保险公估机构公平公正处理索赔事项。
2.5 重视风险管理和保险专业人才的培养和使用
近年来铁路工程标段投资规模一般都达几十亿元,施工总承包已是铁路建设市场发展的必然趋势和客观要求,承包商在施工中所面临的风险也就越来越大。企业必须高度重视风险管理制度的建立和推广,高度重视风险管理和保险专业人才培养和使用,培养一批具备保险、金融、法律和技术、工程造价理论与实务的人才队伍,才能使企业风险管理工作真正服务于企业发展,达到预期的风险管理目标,才能使企业在大的风险面经受住考验。
3 结语
随着我国铁路建设市场不断完善和风险分担机制的建立,风险管理和工程保险管理将会得到越来越多的施工企业重视,将会不断提高施工企业项目管理水平、抵抗风险的能力和项目经济效益,促进企业健康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朱斌,胡峰.工程保险招投标工作重点分析[J].建筑经济,2001(3):39-40.
【关键词】铁路工程;项目责任;成本管理
1.项目责任成本管理的概念
责任成本管理是一项科学先进的管理手段和方法,是分权管理思想和管理科学理论不断发展而产生的一种新的管理思想,它伴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现代企业制度建立而产生并不断发展完善,这一制度深刻地改变了企业以往传统的成本管理模式。责任成本管理在传统的管理过程中导入责任机制,将成本管理业绩考核与管理者责任紧密结合,责任核算、分析、奖惩有机融合,责权利效和谐统一,促进经营管理机制完善。
责任成本管理基于管理的基本原理一人本原理、责任原理和效益原理而建立,它认为组织全部成员参与是有效管理的关键;使人性得到最完美的发挥是其管理思想核心;同时,在对成本进行管理的过程中,在合理分工的基础上明确规定所有部门和成员必须完成的工作任务和必须承担的与此相应的责任;最终,通过成本管理获取预期效益,推动企业发展壮大。
2.项目实行责任成本管理的必要性
在我国,推行项目法施工已有近三十年的历史了,项目法施工在我国的全面推广,促进了我国项目管理水平的不断提升,为促进项目管理科学化、规范化和法制化,这期间国家相继颁布了项目管理规范国家标准,项目管理进入良性健康发展阶段。但是不可否认的是,许多项目经理对项目安全、质量、进度管理的重视程度要远远高于对成本管理的重视程度, 一方面是由于安全、质量、进度等指标和管理目标既是企业项目管理的目标,同时也是项目业主的建设管理目标和社会关注的目标,企业管理目标从属于业主目标和社会目标,各级管理和监控体系更为完善,问责机制更为刚性,而成本管理目标相对而言则十分薄弱,许多项目管理都实现了安全、质量、进度计划目标,但成本管理失控,大大超出预期,责任追究得不到实现;另一方面,成本管理是一项全员参与、多部门协作、全过程实施的工作,管理难度大,管理方法不多,管理机制不灵活,管理成效难以实现,许多项目往往听之任之,成本计划缺乏科学性、严肃性,造成成本控制的盲目性,顺其自然,平时不问不管,事后算账时才发现亏损,给企业生存发展带来严重威胁。
实行项目责任成本管理,突出项目管理的成本一效益目标,突出成本管理的责任,统一、平衡项目管理各项目标的实现,提升项目成本管理的地位,是项目管理目标回归项目管理最终目标的现实要求,是项目管理精细化、科学化的要求,是施工企业适应市场激烈竞争形势,求生存、求发展的需要,也是项目管理团队实现团队价值和个人价值的重要途径。
责任成本管理是进行成本管控的有效手段和方法,这一管理理论和思想在实践中的应用也得到证实,中铁十二局集团是中国铁建股份公司下属子公司最早规范推广责任成本管理方法的企业,通过持续不断的强力推行和实事求是的考核兑现,企业真正实现了企业增效、员工增收的战略发展目标,企业发展态势良好,目前已成为中国铁建股份公司所属企业项目管理水平最高、经济效益最好的企业。
3.工程项目责任成本管理
3.1领导者制定,全员参与
企业的领导者是企业业务的直接领导者,则也是工程项目施工成本的责任者。领导者应当从战略上制定和实施项目责任成本管理制度,并且积极推行,创造一个充分参与实现企业成本目标的良好的内部环境。项目成本管理的每一个环节都需要相应的人员来完善,所以在工作中抓住重点,全面提高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是做好相关工作的前提。项目成本管理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项目的进度管理、质量管理、安全管理、施工技术管理、物资管理、劳务管理、计划统计、财务管理等一系列管理工作都关联到项目成本,项目成本管理是项目管理的中心工作,必须让企业全体人员共同参与。
3.2目标分解、责任明确
项因成本管理的工作业绩最终要转化为一定的工作目标,而这些目标的完成是通过各个岗位的工作实现的,为明确各级各岗位在项目成本管理中的职责,就必须进行目标的分解和定量。企业确定工程项责任成本指标和成本降低率指标,是对工程成本进行了 一次目标分解。企业的责任是降低企业管理费用和经营费用,组织项目经理部完成工程项目责任成本指标和成本降低率指标。项目经理部还要对工程项目责任成本指标和成本降低率目标进行二次目标分解,根据岗位不同、管理内容不同,确定每个岗位的成本目标和所承担的责任。把总目标进行层层分解,落实到每一个人,通过每个指标的完成来保证总目标的实现。
3.3层次内容一致性
项目成本管理是企业进行专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是项目的决策中心、利润中心,项目则是企业的生产场所,也是成本中心。项目进行相关的生产,使得绝大部分要素或资源要在这里完成价值转换,并实现增值,对其边行管理的要求严格程度耍远远大于一个生产车间,因此项目上的生产责任和成本责任是非常大的,为了完成工程管理以及成本目标,就必须建立一套相应的管理制度。因而相应的管理层次,其所对应的管理内容必须相称和匹配,否则会造成权责不明确,从而导致管理目标和管理结果的扭曲。
3.4动态、及时、准确
项目成本管理从本质上讲是指以实现项目成本目标而进行的一系列管理活动的总称,是对项目成本的动态管理过程。由丁项目成本是随着工程施工的展开而不断变化的,因而项目成本是动态的。进行项目成本管理要求不断调整项目成本支出与计划目标之间的误差,使项目成本支出与目标一致。这就需要进行项1:1成本的动态管理,它决定了项目成本管理不可能一次完成,而是随着项目全过程时刻进行的。此外项目成本管理需要及时、准确地提供成本信息,并且反馈给上级部门或项目经理,作为进行项目成本管理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如果提供的时间严重滞后,就无法起到及时纠偏的作用。项目成本管理所编制的各种计划,统计的各项消耗和支出,必须准确,及时。
3.5过程控制与系统控制
项目成本是由施工过程的各个环节的资源消耗形成的。因此,项目成本的控制必须采用过程控制的方法,充分分析每一个过程中对成本有影响的要素,制订完整的工作程序和控制程序,使之及吋处于可控范围内。项目成本形成的单一过程又是与其它过程互相联系的,即使一个过程降低了成本,并不意味着整个成木的降低,反而某些关联程序的成本可能会升高。因此,对项目成本进行管理,必须遵循系统控制的原则,进行整体性的系统分析,在制订单个过程的工作目标时必须从全局利益出发,不能以偏概全、挂一漏万。
4.结束语
综上所述,铁路施工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下,推行项目责任成本管理已是当务之急。项目责任成本管理是一项科学、完整的系统工程,它涉及到企业的方方面面,这就要求我们既要进行必要的理论研究和探索,也要善于总结各种管理方法和实际操作经验,从而把铁路施工企业项目责任成本管理推向一个新的阶段。 [科]
【参考文献】
[1]刘宝龙.铁路施工企业国际竞争力研究(上)[J].铁路工程造价管理,2007,(4):44-50.
(铁总建设[2014]292号)
第二章 工程质量管理体系
第八条 建设单位应组织勘察设计、施工、监理等单位,建立以质量目标、责任、制度、方法和控制体系为主要内容的铁路建设项目工程质量管理体系。建设、勘察设计、施工、监理等单位应依据承担的建设任务建立各自的质量管理体系。建设单位应组织对各参建单位的质量管理体系进行审查,合格后方可实施。
第九条 铁路建设工程质量总目标是:工程质量符合国家、行业和总公司有关标准、规范及设计文件要求,单位工程一次验收合格率100%,工程质量合格。
建设单位应根据铁路建设工程质量总目标,结合项目工程特点,细化制定本项目的质量目标和创优规划,并督促勘察设计、施工、监理等参建单位制定相应的质量目标和创优规划。同时,建设单位应分制定建设项目质量管理要点,将建设项目质量目标落实到建设管理工作中。
第十条 建设单位应严格执行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和工程建设标准,依据批准的设计文件组织工程建设,对铁路建设项目 工程质量管理负责。并督促勘察设计、施工、监理等参建单位按国家、行业、总公司相关规定和合同约定履行相应的职责。
(一)勘察设计单位应按照勘察设计规程、规范、标准和审查批复意见进行勘察设计,对勘察设计质量负责。
(二)施工单位应按照有关规程、规范、标准和审核合格的施工图施工,对施工质量负责。
(三)监理单位应按照工程建设标准和监理规范实施监理,对施工质量承担监理责任。
(四)第三方检测单位应按规定开展质量检测活动,对其检测数据和检测报告的真实性和准确性负责;咨询单位应依据相关标准、规定,开展咨询工作,对咨询结果负责。
建设单位应根据总公司规定,设置工程质量管理部门,配备质量管理人员,将质量管理责任分解落实到具体部门和岗位。并督促勘察设计、施工、监理等单位按照合同约定设置现场机构,配备相应的管理、技术和作业人员,将质量责任落实到具体管理岗位、作业单元和作业人员。
第十一条 建设单位应根据国家、行业和总公司的有关规定,结合铁路建设项目实际,制定各项管理制度,开展技术标准宣贯 培训,对作业标准提出统一要求。并督促参建单位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勘察设计单位应科学合理选用技术标准,确保铁路建设项目采用的工程措施安全可靠、经济适用;细化完善内部各项管理制度、工作流程和作业标准。
(二)施工单位应根据技术标准、管理制度等制定各类工程作业标准,开展标准化作业,确保现场作业有序可控,工序质量全面达标。同时严格落实总公司和建设单位相关规定,制定内部各项管理制度和工作流程。
(三)监理单位应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和工作流程,依据管理制度和技术标准要求,加强对铁路建设项目实施过程的检查和监控,实现现场质量管理、现场作业有序可控。
(四)第三方检测、咨询等单位应根据有关标准、规范和规定,制定质量管理工作制度、流程和标准,并严格执行。
第十二条 承担铁路建设任务的建设、勘察设计、施工、监理等单位,应以确保质量安全为核心,深入推进建设项目标准化管理,积极运用全面质量管理、科技创新等方法,不断提高工程质量管理水平。第十三条 承担铁路建设任务的建设、勘察设计、施工、监理等单位应将以质量意识、质量行为、实体工程质量为主要内容的控制体系进行分解细化,统筹兼顾,突出重点,抓好每一项任务的落实,提高工程质量管理的绩效水平。
第十四条 承担铁路建设任务的建设、勘察设计、施工、监理等单位应加强培训、检查及考核,落实工作责任,严格执行各项管理制度,保证铁路建设项目工程质量管理体系有效运行,实现铁路建设工程质量全过程管理。
第三章 强化质量意识
第十五条 铁路建设项目工程质量管理,是铁路建设项目标准化管理的核心内容之一,应贯彻执行“百年大计、质量第一”的方针,牢固树立“不留遗憾、不当罪人、建不朽工程”的质量观念,落实质量终身负责制。
第十六条 建设单位应制定质量教育培训计划,采用集中办班、现场培训等多种方式,对建设管理人员进行质量培训;督促勘察设计、施工、监理等参建单位组织开展质量培训,并对其培 训情况进行检查,不断提高现场管理和作业人员质量意识和质量管理水平。
第十七条 建设单位应组织开展建设项目质量文化建设,广泛开展质量主题活动,综合运用宣传教育、典型示范、达标竞赛等形式,鼓励参建单位结合各自优势开展企业质量文化建设,不断提高从业人员遵守质量管理规定的自觉性,为建设项目质量控制提供动力和保证。
第四章 工程质量控制 第一节开工前期质量控制
第十八条 建设单位应加强建设项目前期工作,按规定逐项落实工程招标条件和开工条件,为确保工程质量奠定坚实基础。建设单位应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强化勘察设计管理,组织做好地质勘察大纲审查、勘察成果验收、初步设计文件初审、施工图审核与优化以及与运营单位对接等工作;不得使用未经审核或审核不合格的施工图。
(二)项目具备工程招标条件后,通过招标选择施工、监理单位,并在招标文件中明确质量要求、质量责任、质量违约处理方式、质量保修、质量回访等内容。
(三)组织参建单位和相关专家对重大设计方案进行论证,对参建单位资源配备履约和人员培训情况进行检查。
(四)在建设项目指导性施工组织设计中明确项目质量目标和工程质量保证措施,并对施工单位编制的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进行审查,对重大施工方案组织论证。
(五)督促施工、监理单位在开工前开展施工图核对,组织勘察设计单位开展设计技术交底工作,将设计文件中存在的问题解决在开工之前。
(六)指导或组织编制重难点工点或工序的施工作业指导书,并对施工单位推行架子队管理模式进行指导和检查。
(七)按规定到政府部门指定的监督机构办理铁路建设项目工程质量监督手续,并向总公司内部监督机构备案。未办理铁路建设项目工程质量监督手续的,不得开工。
第十九条 建设单位应督促勘察设计单位落实标准化管理要求和总公司相关规定,按照规范规程和审查批复意见开展勘察设计工作,确保勘察设计工作质量。勘察设计单位应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勘察单位应保证勘察工作达到规定的深度,勘察成果齐全、真实、准确,满足设计要求。设计单位应根据勘察成果进 行设计,加强专业间协调,不得简化程序和工序。设计文件应明确工艺工序及质量要求,注明施工、运营注意事项和工程合理使用年限。
(二)设计文件中选用的建筑材料、构配件和设备,应注明标准、规格、性能、使用注意事项等,其质量要求必须符合国家、行业、总公司有关标准和规范。设计中采用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应在设计文件中作出详细说明。属于依法实行许可或认证的,应在设计文件中注明。
(三)按照工程地质勘察监理、设计咨询、施工图审核意见等优化完善勘察设计,并就采纳情况向建设单位报告。
(四)在初步设计审批后及时成立施工现场设计配合机构,现场设计配合人员应由参与该项目施工图设计的主要人员及具有现场配合经验的勘察设计人员组成,并保持相对稳定。
(五)依据审核合格的施工图设计文件进行设计技术交底,说明工程实施方案、方法、技术措施及注意事项。对重点、特殊、高风险工程等应进行现场技术交底;对采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设备的进行专项交底,说明新设备的专业分工。
(六)对建设、施工、监理单位核对施工图中发现的问题进行答疑,对出现的差错应及时更改并以书面形式送相关单位。第二十条 建设单位应督促施工单位认真做好资源配置、架子队组建、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和施工作业指导书编制等开工前施工准备工作。施工单位应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按投标承诺和合同约定,组建现场管理机构并设置专门质量管理部门,配备相应的管理、技术、施工人员和机械设备;未经建设单位同意,不得更换现场主要管理、技术人员。
(二)开工前应核对施工图,发现有差错或与现场实际情况不符的,应及时书面通知监理、勘察设计和建设单位,不得擅自修改设计。
(三)根据指导性施工组织设计编制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明确施工总体方案和工程质量控制要点,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经监理单位审核通过后报建设单位审批。
(四)按照管理有效、监控有力、运作高效的原则,分专业组建架子队,每个架子队总人数与所承担的工程任务相适应。
(五)结合工程特点和实际情况,对分部、分项工程以及工艺复杂或技术难度大的工程,编制施工作业指导书,明确工程准备、人机料配置、工艺工法、现场布置、质量控制要点等内容,并严格按照施工作业指导书组织施工。
(六)加强从业人员的教育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的质量意识和业务能力,未经教育培训或者考核不合格的人员,不得上岗作业。特种作业人员必须持证上岗。
第二十一条 建设单位应督促监理单位认真履行职责,做好施工图核对、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审查等工作。监理单位应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按照投标承诺和合同约定,设置现场监理机构,配置现场监理人员,配备必需的试验、检测、办公设备及交通、通讯工具等。未经建设单位同意,不得更换总监理工程师及监理工程师。
(二)根据规范规程和项目实际情况,编制《监理规划》和《监理实施细则》,提出加强质量控制措施。
(三)在开工前应核对施工图,发现差错或与现场实际情况不符时,及时书面通知建设、设计、施工单位。
(四)按规定对施工单位的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分包单位资质、进场机械数量及性能、投标承诺的主要管理人员及资质、质量保证体系、主要技术措施等进行审查,提出意见和要求,并检查整改落实情况。
第二节 工程实施阶段质量控制 第二十二条 建设单位应加强工程实施阶段质量管理工作,强化源头管理、过程控制和闭环管理,确保工程质量稳定受控。建设单位应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完善现场质量管理流程和工作标准,对流程中的关键风险点,应制定防控措施,实施重点控制,并加强流程检查,适时调整优化,实施动态管理;督促设计、施工、监理单位建立完善质量工作流程并认真执行。
(二)组织制定建设项目单位工程(单体工程)开工条件及检查验收标准,并做好单位工程(单体工程)开工条件检查验收工作,达到条件才能批准开工,实现开工阶段标准化管理。
(三)按照合同约定,由建设单位采购建筑材料、构配件和设备的,应保证其质量符合国家、行业、总公司标准和设计文件要求。不得明示或者暗示施工单位使用不合格的建筑材料、构配件和设备,不得指定、推荐、介绍建筑材料、构配件和设备的生产厂、供应商。加强设备器材上道前的检测、验收,严禁不合格产品上道使用。
(四)组织做好设计速度200km/h及以上铁路项目精密测量工作,对全线精密测量控制网进行统一管理,组织编制项目精密测量实施细则,规范基桩测设、评估验收、交桩及复测工作,建立统一的精密测量数据库。
(五)组织做好路基、无砟轨道、高速道岔、连续梁、四电工程及高风险隧道施工等首件评估工作,依据首件评估结果对作业指导书进行调整完善,改进相关工艺工法后在全线推广应用。
(六)加强变更设计管理,建设项目涉及质量、安全需要变更的,必须及时按程序进行变更设计。
(七)加强施工过程质量检查和资源配备履约情况检查,开展质量专项治理工作,制作检查记录留存备查。按规定对隧道衬砌、桥梁基桩等开展第三方检测工作,对检测不合格、不达标的,按程序和标准组织整改。
(八)落实质量“红线”管理要求,将结构物沉降评估达标、桥梁收缩徐变达标、锁定轨温达标、联调联试达标、工序达标等作为质量“红线”,从严进行管理,突破“红线”的要坚决停工,严肃处理。严格执行工序交接检查制度,组织对工序质量进行验收,存在质量缺陷的,应责成施工单位进行整改,整改完成后再进入下一工序施工。
(九)组织单位工程验收工作,督促监理单位做好检验批、分项、分部工程验收,对检查、验收发现的问题建立质量问题库,落实整改责任和时限,组织对整改情况进行复查,确保每个检查出的问题都得到整改,实现闭环管理。
(十)定期组织分析项目质量现状,及时总结推广好的经验做法;对暴露出的质量问题进行研究分析,提出改进措施,避免重复发生。对质量管理制度、作业标准等实施动态管理,持续改进质量管理工作。
(十一)组织参建单位和相关科研单位开展技术创新工作,鼓励参建单位将技术创新成果纳入施工技术方案、作业指导书中,指导现场施工,不断提高铁路建设项目施工技术水平。
铁路建设项目所涉及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应按规定通过技术鉴定(或评审)或审批,并制定相应质量验收标准。未经鉴定(或评审)、批准或无质量验收标准的,不得采用。
第二十三条 建设单位应督促勘察设计单位做好施工现场配合工作,及时解决现场出现的勘察设计问题。勘察设计单位应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制定现场配合工作细则,配合建设单位处理涉及勘察设计的有关事宜,说明施工图设计意图并指导实施,对现场地质情况进行确认,及时解决施工过程中涉及勘察设计的问题。
(二)参加建设单位指导性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和调整,参与重大施工技术方案研究,协助解决有关问题,提出优化建议,并根据确定的施工组织方案做好施工图优化工作。
(三)及时掌握工程实施情况,需要变更设计的应按规定及时履行变更设计手续,完成变更设计文件。
(四)按规定参加工程质量检查,发现违反设计文件施工的,应及时通知建设、施工、监理单位,需设计提供解决方案的应及时提供。
(五)依据规范做好设计速度200km/h及以上铁路项目精测网CPⅠ、CPⅡ测设工作和建设期间的维护管理工作,指导施工单位做好CPⅢ设置。
(六)按规定参加检验批、分项、分部和单位工程验收工作。第二十四条 建设单位应督促施工单位严格按照规程规范和设计文件组织施工,开展标准化作业,强化质量自控措施,确保施工质量。施工单位应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依据设计文件和设计技术交底纪要,在作业前进行施工技术交底,将施工方案及施工工艺、施工进度计划、过程控制及质量标准、作业标准、材料设备及工装配置、安全措施及施工注意事项等向参与施工的技术管理人员和作业人员进行传达。
(二)按照合同约定,由施工单位采购建筑材料、构配件和设备的,应保证其质量符合国家、行业、总公司标准和设计文件要求,并按规定对建筑材料、构配件、设备等进行检验。对涉及 结构安全的试件、试块和建筑材料,必须按规定在建设单位或者监理单位监督下现场取样,并送具有相应资质等级的质量检测单位进行检测。不得使用未经试验、检测或试验、检测不合格的建筑材料、建筑构配件、设备,不得使用未经许可或认证的属于依法依规实行许可或认证的建筑材料、建筑构配件和设备。
(三)按规定及合同约定加强混凝土拌和站、工地试验室标准化建设,推广应用拌和站和试验室管理信息系统,实现数据实时采集和在线传输与监控,确保实验数据真实,切实控制原材料和混凝土质量,对质量问题进行追溯。
(四)加强对改良土和级配碎石拌和站、预制梁场、轨道板场、构件加工场、钢筋加工场等重要施工场所的管理,能进行工厂生产的砼制品、加工件等应实行工厂化生产,出厂成品、半成品应附质量合格证明。
(五)对交桩资料、桩位进行核对和复测,在勘察设计单位指导下做好设计速度200km/h及以上铁路项目CPⅢ测设、轨道施工控制网加密及维护工作,并按照复核后的资料和精度要求进行构筑物精准定位,严格构筑物施工测量精度控制。
(六)施工中应核对施工图,发现有差错或与现场实际情况不符的,应及时书面通知监理、勘察设计和建设单位,不得擅自 修改设计和继续施工。需要进行变更设计处理的,应及时提出建议,并根据变更设计文件做好施工技术方案调整工作。
(七)落实标准化作业要求,严格工序管理,上一道工序检查发现的质量问题未完全整改到位,不得进入下一道工序施工,确保工序质量全面达标。
(八)在施工过程中应强化质量自控,建立健全质量检验检测制度,按规定做好施工过程的检查、记录和签认,及时处理自检发现的质量问题,建立自检问题及处理情况台帐,对重点隐蔽工程应留存影像资料,确保质量记录真实可追溯。
(九)对各类检查、检测发现的质量问题要按照时限要求认真组织整改,并建立质量问题库,全面实现闭环管理。
(十)在自检合格的基础上,参加检验批、分项、分部、单位工程验收,并做好质量问题整改工作。
(十一)加强工艺工法管理,开展工程首件评估工作,依据首件认可结果对施工技术方案和施工作业指导书进行调整完善,严格按作业指导书组织实施。开展技术创新工作,进行工艺工法总结,成熟后及时推广。
(十二)按规定做好质量技术资料的收集、整理和归档,保证质量技术资料真实、完整。第二十五条 建设单位应督促监理单位严格按照设计文件和监理规范实施监理,落实监理责任。监理单位应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按规定对单位工程(单体工程)开工条件进行检查。
(二)按规定及合同约定建立工地试验室,做好原材料、构配件、设备进场验收工作,确保进场原材料、构配件、设备满足质量标准要求。
(三)加强过程检查,落实关键工序旁站制度,按规定进行平行检验和见证检验,认真核对现场实体和检验批记录后及时签认;对存在的质量问题,应留存影像资料,及时下达监理指令,并检查整改情况。
(四)做好隐蔽工程质量检查及影像留存工作,隐蔽工程未经监理工程师现场签认,不得进入下一道工序施工。
(五)按规定组织检验批、分项、分部工程质量验收,参加单位工程验收。
(六)做好施工图纸核对,检查施工单位是否按照审核合格的施工图纸施工。
(七)按规定参加施工技术方案研究、变更设计现场签认与方案研究等工作,并做好监理资料的收集、整理和归档。
第三节 竣工验收质量控制
第二十六条 铁路建设项目按批准的设计文件建成后,应按规定开展竣工验收工作,未按规定验收或验收不合格的,不得交付使用。建设单位应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组织或参与建设项目静态验收、动态验收、初步验收和安全评估工作,对验收中发现的质量问题,组织参建单位认真进行整改并进行复查。
(二)按照国家、总公司档案管理的有关规定,在合同中明确竣工文件的范围、份数及整理归档责任,督促勘察设计、施工、监理等单位编制铁路建设项目竣工文件,并做好项目档案移交工作。
设计速度200km/h及以上铁路项目,应组织勘察设计、施工等单位向运营单位移交精密测量控制网及建网、复测等相关资料和结构物变形(基础沉降、桥梁徐变等)观测、评估等相关资料。
(三)督促参建单位按照合同约定履行工程质量保修责任和开展工程质量回访工作,及时发现并处理运营中暴露出的工程质量问题。
(四)按规定组织编制工程总结,全面记录建设过程中质量管理的成功经验和存在问题,为其他项目建设提供借鉴。第二十七条 对于铁路局管理的或委托铁路局运营的铁路建设项目,铁路局应提前介入铁路建设项目管理,组织建设项目竣工验收工作,确保建设项目工程质量满足运营开通要求。铁路局应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按职能分工及相关规定提前介入铁路建设项目管理,及时发现并向建设、监理和施工单位告知工程质量问题,提前明确设备接管主体单位,熟悉工程设备和标准,为建设项目开通运营和养护维修做好准备。
(二)组织建设项目静态验收、动态验收或联调联试工作,参与或组织初步验收和安全评估工作,及时向建设单位反馈验收中发现的质量问题,并对整改情况进行复查。
(三)及时向建设单位反馈开通运营后暴露的质量问题,对施工单位保修后的工程质量进行检查验收。
第二十八条 建设单位应督促勘察设计单位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勘察设计单位应按规定参加验收工作,对发现的质量问题提出处理意见。
(二)勘察设计单位应按规定参加质量回访工作,对运营中发现的质量问题提出解决方案。
(三)勘察设计单位应对工程中所使用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和特殊结构向运营单位提交使用说明书和养护维修要点,对沿线主要地质灾害类型和地点(段)进行说明。
第二十九条 建设单位应督促施工单位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施工单位按照施工图和合同约定完成工程施工和设备安装、调试并自检合格,经监理单位同意后,向建设单位申请静态验收。
(二)施工单位按规定参加竣工验收工作,及时整改验收中发现的质量问题。静态验收中发现的质量问题应在动态验收前整改完毕,动态验收中发现的质量问题应在初步验收前整改完毕,初步验收和安全评估中发现的影响行车安全的质量问题必须在开通前整改完毕。
(三)铁路建设项目交付运营后,施工单位应对合理使用年限内的施工质量负责,对保修范围和保修期限内发生的质量问题履行保修义务,并对造成的损失承担赔偿责任;按规定参加质量回访工作,及时解决运营中发现的质量问题。
第三十条 建设单位应督促监理单位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监理单位应对施工单位自检情况进行现场检查,确认达到验收要求。
(二)监理单位应按规定参加竣工验收,对验收发现的质量问题,督促施工单位及时完成整改。
(三)监理单位应按规定参加质量回访工作,配合解决运营中发现的质量问题。
第五章 工程质量检查与考核
第三十一条 总公司有关部门和单位应履行各自的建设管理职责,做好有关质量管理工作,加强对建设单位质量管理工作的指导、检查、考核。
第三十二条 总公司工程质量安全监督机构应加强对铁路建设项目工程质量的内部监督,内部监督的主要内容是建设、勘察设计、施工、监理、咨询、检测等单位的质量行为及工程实体质量。
第三十三条 总公司按照有关规定对建设单位质量管理工作进行考核。铁路局应加强对项目管理机构质量管理工作的考核。
第三十四条 建设单位应按照总公司规定和合同约定,将有关检查发现的实体质量问题、质量违规行为和质量事故,及时记 录有关单位和个人的不良行为,纳入勘察设计、施工、监理、施工图审核单位和物资设备供应商等信用评价,并进行责任追究。
第六章 工程质量问题报告和调查处理
第三十五条 铁路建设项目发生工程质量问题后,施工、监理单位应及时向建设单位报告,并采取有效整治措施。对于严重工程质量问题或存在偷工减料、弄虚作假等行为的,建设单位应及时向总公司建设部、工管中心、工程监督总站报告。
属有关部门、单位检查发现的工程质量问题,建设单位应及时组织整改,并反馈问题整治情况和结果。
第三十六条 铁路建设项目工程质量问题调查处理实行分级管理制度。严重工程质量问题由总公司建设部或工程监督总站牵头组织调查,提出处理意见报总公司批准;其他质量问题一般由建设单位调查处理。
总公司认为有必要调查处理的工程质量问题,由总公司或总公司授权有关部门组织调查。
第三十七条 工程质量问题调查处理基本程序:
(一)现场查看质量问题情况,调阅设计文件、监理记录、施工记录及建设、咨询相关文件等,对问题原因进行调查,必要时组织技术鉴定;
(二)认定责任单位和责任人;
(三)提出处理建议和整改、预防措施;
(四)提交调查报告。
第三十八条 铁路建设项目经调查认定发生工程质量问题的,根据质量问题性质和责任,总公司对建设单位及责任人员进行考核和责任追究,要求建设单位在一定时间内不接受责任单位的投标。建设单位按规定及时记录相关责任单位和个人的不良行为,并检查确认质量问题整治情况。
第三十九条 铁路建设项目发生工程质量事故后,事故发生单位及建设单位应按国家、行业和总公司有关规定及时报告,并做好事故调查配合工作。
【铁路工程试验检测项目】推荐阅读:
铁路工程试验检测计划07-14
铁路工程项目物资管理的解析论文10-26
铁路工程冬季施工规范09-11
铁路工程质量管理条例06-01
铁路建设工程施工合同条件10-13
入党申请书(铁路工程局员工)06-18
高速铁路路基检测09-25
铁路机车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07-02
铁路项目部安质部长述职报告0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