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的歇后语

2024-06-2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动物的歇后语(共11篇)

动物的歇后语 篇1

俩狗打架 ―― 你咬我,我咬你;以牙还牙

恶狼对羊笑 ―― 不怀好意

老将出马 ―― 一个顶俩

猴子跳加官 ―― 人面善心

叫花子吃狗肉 ―― 块块好

耗子跳火坑 ―― 爪干毛净

马尾绷琵琶 ―― 不值一谈

耗子嫁女 ―― 讲吃不讲穿

老牛拉碾 ―― 原地打转

麻雀剁了身子 ―― 光剩嘴

狗爬到猪槽里 ―― 吃混食

铁锅里的螺狮 ―― 水深火热

断了翅膀的凤凰 ―― 神气不了

虾母头上戴大枪 ―― 没人怕

城隍爷扑蝴蝶 ―― 慌了神

猪八戒进屠场 ―― 自己贡献自己

猪肉汤洗澡 ―― 腻死人

麻雀炸窝 ―― 阵脚大乱

馋猫见了腥味 ―― 沾上了

猴子耍拳 ―― 小架式

骆驼下骡子 ―― 怪种

耗子磨牙 ―― 没话找话

牛牵鼻子马抓鬃 ―― 抓住了关键

蛤蟆腚上插鸡毛 ―― 不是正经鸟

毒蛇出洞―― 伺机伤人

跌翻鸟窝砸碎蛋 ―― 倾家荡产

羊闯虎口 ―― 自送一口肉;送来的口食;有进无出

高粱地里放鸟枪 ―― 打发兔子起了身

蛤蟆骨头熬汤 ―― 没多大油水

瞎子找对象 ―― 不知丑俊

爬上马背想飞天 ―― 好高鹜远

小狗娃跌屎坑 ―― 饱餐一顿

狐狸精打呵欠 ―― 妖里妖气

进网的兔子上钩舶鱼 ―― 十拿九稳

老鸭公想唱戏 ―― 喉咙不争气

骑马放屁 ―― 两不分明

金鸡配凤凰 ―― 天生的一对

玻璃缸里养鱼 ―― 大不了

半空中骑马 ―― 腾云驾雾

老母猪的耳朵 ―― 软骨头

老鼠给大象指路 ―― 越走越窄

歪嘴当骑兵 ―― 马上丢丑

近视眼瞧卒 ―― 不象个事

狐狸打马蜂 ―― 不懂得死活

悬崖上勒马 ―― 化险为夷

动物的歇后语 篇2

现代认知语言学认为, 隐喻不仅是一种语言现象, 而且是人类认识世界的方式, 而语言正是人类基于自身经验的认知结果, 人类的认知顺序决定了早期人类的一种典型的思维特点就是“身体化活动”或“体认”, “近取诸身, 远取诸物”, 人类最早认识自己周围立体的、有形的、具体的东西, 包括人体本身及其器官, 借助于这些具体事物的词语来表达抽象的概念, 这就形成了“万物是人”的隐喻概念系统;同时, 人类也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通过周围的事物来认识自己, 形成了一个与周围物质世界互动的认知过程, 进而形成了“人是万物”的隐喻概念系统。人们用熟悉的动物来表达对自身的认识和对世界的理解, 于是语言中就出现了大量的动物隐喻现象。

二、动物词歇后语的界定

歇后语是由近似谜面和谜底的两部分组成的带有隐喻形式的口头用语[1]。动物词歇后语是指谜面部分以动物为表述对象, 借用动物的形象或者动作行为表达隐含意义的歇后语。用隐喻的有关知识解读汉语动物词歇后语隐含之意的构建过程, 将为汉语俗语的研究打开新的视野。

三、汉语动物词歇后语的隐喻构建

歇后语的语义表达的重点在注语部分, 从注语的角度, 我们可以把歇后语分为两类:一类是注语的字面意思就是歇后语要表达的意思;另一类是注语的字面义并非真正要表达的意思, 而是通过谐音、比喻、双关等手段产生了转义, 而转义才是歇后语要表达的真实意义。在对动物俗语的整理过程中, 我们发现, 有一部分动物歇后语已经在具体的使用中脱离了字面意思而成为一种隐喻的表达。正是因为人类思维具有隐喻性, 才使得歇后语的含义由各个具体概念域一向抽象领域延伸, 也使得歇后语获得了超出具体情境的常规含义。由此可见, 隐喻是歇后语语义构建的一种重要手段。

相似性是隐喻意义形成过程中本体和喻体之间语义转换的基础。甚至可以说, 相似性是构成隐喻表达的基本条件。在汉语动物俗语中, 歇后语的字面义和转义之间的相似性主要有两种, 一种是语音相似, 一种是语义相似, 我们可以称之为语音隐喻和语义隐喻。下面对这两种隐喻作具体分析。

1. 语音隐喻

“语音隐喻”的概念最早是由外国学者Ivan Fónagy在1999年提出的, 主要从发音方式和它所表达的意义角度展开论述。该理论引进国内后, 也渐渐引起国内学者的重视, 李弘 (2005) 从认知语言学的跨域映射角度, 结合有关的汉语事实, 对其进行了全面的阐述;魏万德和伊慧 (2006) 探讨了语音隐喻的认知机制。他们都已注意到汉语歇后语中的语音隐喻现象, 但由于不是专题论述, 探讨相对比较简单。本文试图从语音隐喻的角度揭示汉语动物词歇后语的隐喻建构过程。

动物词歇后语中的语音隐喻现象最直接的表现是一些由象声词构成的歇后语, 如“石鸡上南坡———咯咕咯”, “咯咕咯”本来指石鸡的叫声, 与“各顾各”没有任何实际的联系, 只是因为二者在语音上的相似性才构成了这个歇后语, 实现了语义从声音域到抽象域的映射:“每个人都只顾着自己”。这在同义歇后语的对比中体现的更清楚, 同样的情况, 注语也是“各顾各”, “山药蛋抛坡———各顾各”的着眼点是两者在场景构成上的相似性, 与语音隐喻是截然不同的[1]。

下面分三种情况来分析动物歇后语中的语音隐喻现象。

(1) 同音同形异义。汉语中存在很多同音同形异义词。一些动物词歇后语就是运用了这一特点构建了自己的隐喻意义, 实现了动物歇后语语义从具体概念向抽象概念的延伸。例如:

(1) 蟒蛇进鸡窝———完蛋。“完蛋”可作两种解释:字面意思是“蛋都破了”, 深层意思是比喻“彻底毁灭或垮台”。

(2) 兔子跟着月亮跑———沾光。“沾光”的字面之意是接触到月光, 深层意思是比喻凭借别人或者某种事物而得到好处。

以上两个歇后语都是利用了两者语音上的相似性构成一个语音隐喻, 完成了从字面的具体情境到深层抽象领域的映射。

(2) 同音异形异义。

(1) 王八坐月子———完 (玩) 蛋。比喻彻底毁灭或者垮台。

(2) 一桶开水烫在狗身上———遍体鳞 (淋) 伤。形容伤痕布满全身, 像鱼鳞一样密。

(3) 绣花针扎泥鳅———又奸 (尖) 又猾 (滑)

以上的三个例子都是通过同音异形字在语音上把毫无关联的两个意思联系起来, 在此过程中, 正是隐喻思维使得这类歇后语的语义从具体概念投射到抽象概念上, 同时也增强了歇后语的表现力。

(3) 近音异形异义。这里所谓的“音近”是指普通话中的读音, 因为这类歇后语来源于方言, 方言中这些词的读音本来就是相同的, 和上面谈到的同音异形异义具有一致性。例如:

(1) 王八照像———鬼 (龟) 头鬼 (龟) 脑, 形容人鬼鬼祟祟的样子。

(2) 马蜂的儿子———歹 (带) 毒, 比喻非常狠毒。

2. 语义隐喻

隐喻思维贯穿了动物歇后语语义形成的全过程。除了上边提到的语音隐喻, 语义隐喻是另外一种语义形成的有效手段, 主要表现就是对注语中词义的引申和扩展。隐喻化是语义创造和引申的有效手段。隐喻化手段使汉语的词汇派生出与词的本义相关的意义, 并由此产生了一词多义现象。有许多动物歇后语正是通过这一方法来构成语义的。例如:

(1) 公鸡飞到屋顶上———高调。“调”, 本为名词, 指语音上的声调, 在词义扩展过程中, 引申出“论调”的意思, 隐喻思维将两者联系起来, 使语义发生了转化, 从字面具体的意义“公鸡叫的声调高”转为抽象意义, 比喻脱离实际的议论或不能兑现的漂亮话。

(2) 断尾巴的蜻蜓———有头无尾。“头”本为名词, 指人身最上部或者动物最前部长着口、鼻、眼等器官的部分, 此处引申为“事情的起点”;“尾”本指尾巴, 是鸟、兽、虫、鱼等动物的身体末端突出的部分, 主要作用是辅助运动、保持身体平衡等, 这里引申为“事情的终点”。隐喻思维将这两组词语义上的相似性联系起来, 该歇后语的意义也由字面具体的“蜻蜓只有头没有尾巴”转为抽象的意义, 比喻做事有始无终[2]。

四、结语

通过以上对大量汉语动物词歇后语的分析, 我们知道汉语动物词歇后语的隐喻意义构建可以通过语音隐喻和语义隐喻两种途径实现。语音隐喻有同音同形异义、同音异形异义和近音异形异义三种情况。而语义隐喻是利用一词多义现象实现的。

动物词歇后语以其独特的结构形式和生动形象的隐喻内涵深受人们的喜爱。它们汇聚了人们生活中的文化习俗, 体现了人民大众创新思维的能力, 深刻理解这些歇后语的隐喻构建过程, 对于更好地使用动物词歇后语和传承民俗文化有着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黄伯荣, 廖序东.现代汉语 (增订三版) (上册) [M].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2.

[2]吴建生, 李淑珍.三晋俗语研究[M].山西出版集团书海出版社, 2010.

[3]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 (英汉双语) (2002年增补本)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2.

[4]束定芳.隐喻学研究.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0.

[5]李弘.语音隐喻初探[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2005, (5) .

北京新生的歇后语 篇3

随着飞机的出现,以飞机为题的歇后语多了起来,不断地在生活中运用,如:“飞机的尾巴——想得高”“飞机离跑道——没辙了”“飞机上拉口袋——装疯(风)”“飞机上弹琴——高调”“飞机拖火车跑——跑不快,飞不起”等等。又如随着电器的出现,新的歇后语在生活对话中不断出现,如:“老妈按电门——抖起来了”“打着手电拾粪——找死(屎)”“电线杆子上绑鸡毛——好大的胆(掸)子”“电线杆刻手戳(印章)——大材小用”“电线杆上晒衣服——好大的架子”“电线杆上耍把式——闹玄”等等。汽车、轮船的出现也是如此,“汽车放炮——泄气了”“汽车上烧煤气——没油了”“汽车按喇叭——走到哪儿想(响)到哪儿”等等。又如轮船的歇后语:“轮船上安高音喇叭——想(响)得远”“轮船打晃——浪催的”等等。

新生的歇后语是随着生活的变化而变化,解放后产生的歇后语反映了新的生活内容与社会风气。而大量旧事物的消亡导致一些老歇后语的消失,如“叫化子拜堂——穷配”“乡下人穿大褂——必有正事”等等。这些对穷人和农民的蔑称“叫化子”“乡下佬”,是对劳动人民的嘲弄,类似庸俗无聊、低级趣味的歇后语都逐渐被淘汰了。一些新生事物的生活情趣成为新歇后语的主要内容。

如“区长的挎包——成(盛)问题”。这句歇后语在解放初期很流行,它反映了干部把群众反映的问题记在本上、放在随身携带的挎包中,深入群众,为人民服务的艰苦作风。人们也常用这句歇后语来说明工作不好开展等情况。

“老太太上电车——有座”。上世纪50年代乘车出现新气象,凡是老人乘坐电车,青年们争先恐后地让座蔚然成风。生活中,有些人问剧场或影院是否还有票,则喜欢用这句歇后语来回答:“老太太上电车——有座”。

“张思德烧木炭一心一意”。这句歇后语是用来形容某人专心诚意的工作态度。

“温度计放冰箱里——直线下降”“温度计掉开水里——直线上升”。温度计是解放后才普及的医疗器具,人们以此来说明或形容人们的工作或生活状况。

“资料室搬家——尽输(书)了”“飞机上挂暖壶——高水平(瓶)”等类似歇后语是用新事物中的谐音来说明有关情况的。如有人问某人的文化程度或思想认识,回答时就说,人家是“飞机上挂暖壶——高水平(瓶)”!

新生的歇后语,其特点是充分利用群众语言的长处,更富有生活幽默感。比如“高射炮打蚊子——大材小用”。这句歇后语是人们用来形容人才得不到重用,即屈才。过去歇后语有“庞统做知县——大材小用”就不够通俗易懂,必须了解《三国演义》中庞统的事迹才能理解。

有人虽然文化或政治水平高,但是他目中无人、骄傲自满,人们就用“充了氢气的气球——飘得高”这句歇后语来讽刺。

“文革”时期,以阶级斗争为纲,“左”的思潮不断升温,政治学习列为头等大事。在日常生活中,给人们上纲上线,对别人严格要求,对自己放松,于是出现了“拿手电筒打招呼——老照别人不照自己”等歇后语。有些人动不动就给人家上纲上线、乱扣帽子、抓人家的小辫子,把人家生活中说的某些话给予歪曲,说某人是“维吾尔族的姑娘——辫子多”,有很多反动把柄可抓。

在“文革”运动中,各单位召开批判大会,一些人宣读批判稿时常用一些当时盛行的歇后语来批判别人,“苍蝇的世界观——哪儿臭往哪儿钻”,或者说被批倒的对象是攻击无产阶级专政,时刻想着复辟资本主义,亡我之心不死,是“冬天的大葱——根焦、叶枯、心不死”,这种歇后语在当时非常盛行。

伟大的文学家高尔基说:“一切语言都是由行动和劳动产生出来的。”歇后语就是一些生活现象产生的。大量的新生歇后语具有诱人的艺术魅力,可以说是群众语言艺术宝库中闪亮的宝珠。

解放后,在党的周围出现了大量的积极分子,带头响应党的号召,不少人还加入了党组织,受到人们的尊重。但其中也有一些人专做表面文章,见人行事,这些人被群众称为“假积极”,人们用歇后语说他们是“下雨泼街,刮风扫地——假积极”,形象地揭穿了假积极分子的伪装面孔。

解放后开展各项群众工作,强调为人民服务、为群众着想,要有群众观点,“群众观点”几乎成为了人们的口头禅。于是,人们的谈话中就出现了“麻子上台——群众观点”的歇后语,还有“麻子照镜子——个人观点”。当然,这些以某些生理现象为嘲笑对象的歇后语,有不健康的成分,后来被逐渐淘汰了。但是在当年,使用之广、范围之大,都是颇为可观的。

其实社会上开展各项工作之余,生活中也会随时出现和工作有关的新生歇后语,如厂矿企业在订立各项制度规定时,社会上就出现了“王八的屁股——规(龟)定”这句歇后语。又如在大力提倡搞尖端科学时,出现了“小脚踢足球——尖端”。

歇后语是随着旧事物的消亡而消失,随着新事物的产生而发展的。众多歇后语都反复证明了这一规律,如“保险柜里安家——图的是安全”,在保险柜没有问世之前是肯定不会出现这句歇后语的。

总之,北京解放前后产生的歇后语,大都是新事物发展的映像,给人以强烈的时代气息,富有生动、形象、幽默的特点以及时代象征。我们从北京解放前后的歇后语中可以看到新、旧北京的历史和五花八门的生活、人情、掌故,也可以看到北京的发展变化及其时代特点。

在歇后语的海洋中,在新、旧歇后语的发展长河中,我们能看到一个国民的生存、发展的历史,以及五花八门的多彩世界……

关于动物的歇后语 篇4

蚂蚁搬家——大家动口

王八吃秤砣——铁了心

屎壳郎戴花——丑美

兔子的尾巴——长不了

铁公鸡——一毛不拔

属蚂蝗的——吸血鬼

天下乌鸦——一般黑

鳗鲤合蟹洞——各贪一头

蟛蜞上洞——自叹自落

骑驴看唱本——走着瞧

萤火虫的屁股——没多大亮(量)

苍蝇飞进花园里——装蜂(疯)

犬守夜,鸡司晨——各守本分

夜猫子进屋——准没有好事

泥鳅黄鳝交朋友——滑头对滑头

鹰飞蓝天狐走夜道——各走各的道

秤砣掉在鸡窝里——捣蛋

犬守夜,鸡司晨——各守本分

牵牛要牵牛鼻子——抓主要矛盾

秋后的蚂蚱——蹦达不了几天

热锅上的蚂蚁——急得团团转

老鼠过街——人人喊打

猫戏老鼠——哄着玩

猫不吃死耗子——假斯文

猫嘴里的老鼠——跑不了

猫捉老鼠——本分事

耗子上吊——猫逼的

耗子吃砒霜——翻白眼

耗子滚到面柜里——乐糊涂了

耗子舔猫鼻子——自己找死

耗子窟窿——填不满

耗子进老鼠夹——离死不远

猴子上凉亭——丑鬼耍风流

猴子骑羊——不成人马

猴子吃大蒜——翻白眼

猴子扛大梁——受不了

猫捉老鼠狗看门——本分事

贵州驴子学马叫——南腔北调

麻雀飞进烟囱里——有命也没毛

耗子掉水缸——时髦(湿毛)

马路不叫马路——公道

马尾巴串豆腐——提不起来

鞋子里跑马——没几步

牛死日也落——祸不单行

牛粪堆上的蘑菇——好看不好吃

牛屁股后的苍蝇——一哄而散

牛奶里掺墨汁——黑白混淆

牛蹄子上供——就显你的脚大

硬牛皮——看你咋吹

瞎牛撞草堆——碰着就吃

猴儿爬石崖——显出你的能耐了

猴儿拿棒槌——胡抡

老鼠钻进风箱里——两头受气

老鼠爬称钩——自称自

猫爪伸到鱼缸里——想捞一把

耗子啃木箱——闲磨牙

耗子钻灰堆——闭着眼混

动物的歇后语及答案 篇5

鳗鲤合蟹洞——各贪一头

蟛蜞上洞——自叹自落

蟛蜞脚裹馄饨——里戳出

三只指头撮个田螺——稳拿

乌龟不咬人——吃相难看

蜻蜓吃尾巴——白吃自

牛吃稻柴鸭吃谷——各自福

脚馒头上打瞌晚——自靠自

柴草人救火——自身难保

酱甏里落苏(茄子)——拣软的挣

罗卜敲金锣——越敲越短

麻子榻粉——蚀煞老本

闫罗王阿爹——老鬼

门角里撤(出)污——图天不亮

脚炉盖当镜子——看穿

顶仔石臼做戏——吃力不讨好

关云长卖豆腐——人硬货不硬

床底下放鹞子——大高而不妙

四金刚腾云——悬空八只脚

和尚呒头发——落得好推头

缺嘴吃鼻涕——落档

豆芽菜碰着屋檐——老嫩

去金山卫上松江——大兜转弯

额角头上摆扁担——头挑

瞎子吃馄饨——心中有数

木人头摇船——不推板

哑子吃黄连——有苦无话处

猢狲屁股——坐不定

大象屁股——推不动

橄榄屁股——坐不牢

猪八戒照镜子——里外不是人

兔子尾巴——长不了

癞蛤蟆想吃天鹅肉——痴心妄想

叫化子出灯——穷欢喜

和尚做亲——无日脚

含有动物名称的歇后语 篇6

1、狗拿耗子---多管闲事

2、牛死日也落――祸不单行

3、狗撵鸭子---呱呱叫

4、蛇头上的苍蝇--自来的衣食

5、老牛吃草--吞吞吐吐

6、鞋子里跑马――没几步

7、羊身上取鸵毛---没法

8、猫戏老鼠――哄着玩

9、耗子滚到面柜里――乐糊涂了

10、龙灯胡须--没人理

11、牛口里的草---扯不出来

12、猫被老虎撵上树――多亏留一手

13、猫披老虎皮――抖威风

14、老鼠出洞--东张西望

15、猫爪伸到鱼缸里――想捞一把

16、老虎拉车--谁敢(赶)

17、猫捉老鼠――本分事

18、耗子吃砒霜――翻白眼

19、耗子上吊――猫逼的

20、猫捉老鼠狗看门--本分事

21、老鼠过街---人人喊打

22、硬牛皮――看你咋吹

23、耗子伸腿――小手小脚

24、牛蹄子上供――就显你的脚大

25、牛粪堆上的蘑菇――好看不好吃

26、耗子啃木箱――闲磨牙

27、猫哭老鼠---假慈悲

28、兔子尾巴---长不了

29、耗子掉水缸――时髦(湿毛)

30、猫嘴里的老鼠――跑不了

31、耗子舔猫鼻子――自己找死

32、牛奶里掺墨汁――黑白混淆

33、马路不叫马路――公道

34、猫不吃死耗子――假斯文

35、马尾穿豆腐---提不起来

36、猫肚子放虎胆――凶不起来

37、耗子嫁女()――讲吃不讲穿

38、鸡蛋壳发面--没多大发头

39、老虎屁股---摸不得

40、牛屁股后的苍蝇――一哄而散

41、兔子的尾巴--长不了

42、耗子进老鼠夹――离死不远

43、鹦鹉学舌---人云亦云

44、耗子钻灰堆――闭着眼混

45、耗子逗猫――没事找事

46、猴子捞月亮---空忙一场

47、耗子窟窿――填不满

48、老鼠过街---人人喊有多少男人有外遇打

49、猫守鼠洞――不动声色

50、鸭子走路---摇摇摆摆

试论歇后语翻译的基本方法 篇7

1 直译法

为了保持原文风格, 只要不引起外国读者的误解或费解, 可以用直译法, 具体分为三种:

1) 隐喻 (metaphor) 直译法。例如:初生牛犊——不怕虎 (A new-born calf is not afraid of a tiger) ;水中捞月——一场空 (scoop up the moon in the water—to come to nothing) 。

2) 语面比喻的从句/分词化译法。根据语面与语底的逻辑联系, 选用as-从句, when-从句, once-从句, if-从句, as if/as though-从句, 等以及分词结构来翻译语面部分。例如:板上钉钉儿——跑不了啦 (Once a nail is driven into a board, it’s settled) ;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When the city gate is on fire, the fish in the neighboring pond will suffer.) ;

3) 明喻 (simile) 直译法。明喻用as (介词) , as....as..., like, just like, 等引出。例如: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 (The gift may be light as a goose feather, but sent afar, it conveys deep feeling) ;茅厕里的石头——又臭又硬 (just like the stone in a privy, hard and stinking) 。

2 意译法

歇后语的意译从以下三方面入手:

1) 不译语面。这是常用的译法, 特别是语面和语底有谐音关系的时候。比如:孔夫子搬家——尽是书 (输) 。孔夫子外国人兴许应有所闻, 但是为什么他搬家就“输”呢?这种谐音的歇后语还是不翻译语面为好, 翻译成:lose every game (/battle/fight) 。再如, “吃不了, 兜着走”在曹雪芹《红楼梦》的英译本中, 翻译成“be in serious trouble”, 不但不翻译语面, 而且把语底的真实含义点破了。

2) 不译语底。将容易得出语底的歇后语中的语面翻译出来, 不翻译语底, 给外国读者听众回味联想机会, 译得巧, 别有一番情趣。例如:猫哭老鼠——假慈悲。只译出:a cat crying at a mouse’s death, 就能使外国人联想到鳄鱼泪crocodile’s tears, 明白这是假慈悲 (disguised pity or sympathy) 。再如:竹篮打水——一场空。只译出:carry water in a sieve或draw water with a bamboo basket, 外国人也不难想象其结果是徒劳, 一场空 (achieve nothing/come to nothing) 。通过语面的翻译让读者听众自己体会出来, 译者的语面直译手法, 达到的是整个歇后语的意译效果。

3) 局部调整语面字眼, 抓住核心意思翻译。例如;狗咬吕洞宾, 不识好人心译成:Don’t snap and snarl at me when I’m trying to do my best for you.吕洞宾在语篇中实指我, 用第一人称避免不必要的人名加注解释。狗在西方是宠物, 不是讨厌的对象。译者在翻译时没有用狗 (dog) 这个字眼, 而是通过撕咬 (snap) 和狂吠 (snarl) , 勾画了恶狗的形象, 暗指“不识好人心”的对方。这样的意译佳作是不可多得的上品。

3 借代法

用英语的熟语做替代, 翻译歇后语, 只要是等值替代, 不损原意, 是很受外国读者听众欢迎的。

例如:十五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黄龙教授用直译法译成:fifteen buckets being hurriedly lowered into a well for water—eight dropped down while seven were drawn up.不了解中文的外国人从字面考虑, 可能有忙乱的印象, 不一定体会到这是心情紧张和不安的描述。用借代法外国人反而好理解:have butterflies in one’s stomach.如果译成at sixes and sevens at heart, 也不会误解。再如:冰冻三尺, 非一日之寒。也可用借代法翻译:Rome was not built in a day.但如果这条歇后语是追究惨败或重病乃至死亡的原因, 借代法就不如直译好:It takes more than a day to freeze three feet of ice。当然, 借代法也照样有更胜直译法一筹的。例如:瘌痢头儿子——自己的好。直译为:My son is better even if with favus of scalp.可是在外国人的心目中, 伤残疾病是同情的对象, 通常不公开作为蔑视的对象, 在他们看来瘌痢头和喜欢不喜欢没有直接的逻辑联系。这条歇后语的直译对他们就显得费解。为了解决这个难题, 最好的译法, 就是用借代法:All his geese are swans.如果瘌痢头有不雅和贬义之处, 鹅和天鹅, 都给人好的形象。更重要的是, 这条歇后语明指儿子, 实指任何人或物。用借代法突破了用直译法可能造成的局限性。

4 加注法

英译歇后语, 适当地加注解有时是必要的, 用来交待中国文化背景, 点明谐音和谐意的关联手段, 有助于保留歇后语的中国特色, 把语义表达准确。

加注可以用同位语, 添括号或单独立注脚。一般加注要针对性强, 言简意赅。例如:张飞穿针——大眼瞪小眼。译成:dumfounded like big-eyed Zhang Fei, famous warrior of the Three Kingdoms, who stared at a needle’s small eye in an attempt tothread it.再如: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 可以译成:The way Jiang Ziya (a semi-mythical wise minister in the Zhou Dynasty) fishes (with a straight“hook”) —to catch only those who are willing to be caught.括号内交待人物背景和实际钓鱼的做法, 用词不多, 有助于对歇后语的正确理解。

最后, 我们认为, 要译好歇后语必须要从外国读者的角度思考, 利用多种方法手段使其语义表达正确明白。

摘要:歇后语翻译是极其困难的, 该文尝试通过不同的方法对歇后语进行翻译, 力图使其意思表达清楚明白。

关键词:歇后语,直译,意译

参考文献

[1]温端政, 沈慧云, 高增德.歇后语词典[M].北京:北京出版社, 1984.

浅谈汉语歇后语的翻译方法 篇8

关键词: 歇后语 汉语熟语 翻译方法

歇后语是中国文化中一种特殊形式的幽默语言种类,其最大的特点是形象、幽默,不但在口语中应用比较广泛,而且在文学作品和一般文章中随处可见。汉语歇后语具有独特的结构形式,深深地扎根于民族文化当中,对于这种具有独特的语言形式又蕴含丰富民族文化内涵的歇后语的翻译,需要考虑语言和文化双方面,这无疑是歇后语翻译者面临的较大难题。

1.歇后语的内涵

《辞海》对歇后语作了如下定义:歇后语是熟语的一种,多为群众熟识的诙谐而形象的语句,运用时可以隐去后文,以前文示义,如只说“围棋盘里下象棋”,以示“不对路数”;也可以前后文并列,如“芝麻开花—节节高”。该定义指出了歇后语的性质和组成部分。在语言学分支中,歇后语属于国俗语义的内容,由前文和后文两部分组成,前文往往解释和描写的是一种生活现象,后文往往对这一种现象作出评论和分析。

2.汉语歇后语翻译的意义

歇后语属于汉语中的熟语部分,这种约定俗成的文化和交际现象有其特定的文化、历 史、哲学、心理、社会的动因,它的产生和发展是语言历时作用的结果。

从语言的谱系联系上来说,汉语属于汉藏语系,英语属于印欧语系;汉语属于意合型的语言,语篇的语句分布多为流水句,英语属于形合型的语言,语句多为叠床架屋式的语句,逻辑特征严谨。因此,翻译过程中语际之间发生了转换。当两种语码发生转换时,汉语中的歇后语如何成功地译为相应的语言表达形式,从理论上说,就有其价值和创新之处;从实践的意义上说,它对翻译有着积极的补充作用。

在汉语的歇后语转换成英语的过程中,需要综合语言、认知、文化、交际等各种因素忠实地再现源语表达式的意义。

汉语熟语表达的形和意并不完全重合或一致,只可意会不可言传这一特征,在歇后语的字面意义和蕴含意义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对于外国友人来说,熟悉和了解歇后语可以加强对汉语的掌握,加深对中国文化和文明的了解。

3. 汉语歇后语的翻译方法

汉语歇后语的英译既应注意形近,又应注重神似,使其表层意义和深层意义准确、明晰和生动地表达出来,因此应灵活采用直泽、解释(意译、注解)的方法,真正表现出汉语歇后语的文体特征和语用特点。

(1)直译法: 对大多数喻义歇后语,由于比喻部分生动形象,喻义部分逻辑推理合乎情理,不包含一词两义的双关或谐音,通常采用直译法,既传达源语的内容,又维持源语的形象,便于读者阅读和欣赏。例如:

黄鼠狼给鸡拜年——不怀好意。A weasel wishing Happy New Year to a chicken—harboring no good intention.

竹篮打水——一场空。Like ladling water with a wicker basket—all is empty (nothing).

隔着门缝看人——把人瞧扁了。If you peer at a person through a crack,he looks flat.

兔子尾巴长不了。The tail of a rabbit—cannot be long; wont last long.

(2)解释法:对于谐音或双关式歇后语来说,解释法是一种行之有效的翻译方法,也是揭示源语文化内涵的重要途径,它是指在译文里保留原来的文化色彩,并加上简要的解释说明以突出其形象性。

①利用汉语的谐音

牛角抹油——又尖(奸)又滑(猾)Spreading oil on an ox horn—to make it sharper and more slippery or cunning and treacherous.

李双双见到丈夫——有喜旺(希望)

Li Shuangshuang sees her husband—she has Xiwang now; like Li Shuangshuang meeting her husband Xiwang, a homophone for the Chinese word xiwang meaning hope, there is hope now.

②利用双关语义

擀面杖吹火——一窍不通?A rolling pin used as a bellows —no good at all.

王小二过年——年不如一年

Wang Xiaoer spending the New Year—one year is worse than another; like Wang Xiaoers life, one year is worse than another.

飞机上跳伞——一落千丈

Bale out from a flying plane—drop down a thousand zhang or suffer a drastic decline; like jumping from a flying plane, they decline drastically.

③利用典故

有关典故的习语结构简单,意义深远,往往是不能单从字面意义去理解和翻译的。在翻译利用典故的歇后语时,如果仅仅使用解释性增补方法就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还应该对译文加以注释,从而从文化上和历史上更准确地传达汉语歇后语所包含的民族和文化特色。

王羲之写字——横竖都好

A character out of Wang Xizhis hand—vertical strokes are as good as horizontal ones; like Wang Xizhis calligraphy, it is good in every way.

Note:Wang Xizhi was a famous Chinese calligrapher and a Chinese character is usually composed of strokes, of which the vertical and horizontal ones are the most commonly used. Hengshu here has two interpretations: (1) the horizontal and vertical strokes; (2) horizontally or vertically, that is, in any way.

秦叔宝卖马——穷途末路

Qin Shubao selling his horse—the last resort to overcome his difficulty; like Qin Shubao selling his horse, they are driven into a dead end.

Note:Qin Qiong, styled Shubao, was a famous general in the Tang Dynasty. Before becoming a general, he was once penniless and had no way out but to sell his own horse.

由此可见,汉语歇后语的翻译必须兼顾独特的语言形式和鲜明的民族文化背景,尽量准确贴切地翻译出歇后语的喻义,这才是翻译好歇后语的关键。

参考文献:

[1]包惠南,包昂.中国文化与汉英翻译[M].外文出版社,2004.

[2]金惠康.跨文化交际翻译[M].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3.

[3]冯庆华.实用翻译教程[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

幼儿学习的动物的歇后语 篇9

1. 鹤蚌相争————渔翁得利

2. 广益桥的茶馆————龄鹤;灵活

3. 打斋鹤————度人升仙

4. 磁公鸡,铁仙鹤,玻璃耗子,琉璃猫————一毛不拔

5. 瓷公鸡铁仙鹤————一毛不拔

6. 床底下养仙鹤————一辈子不得抬头

7. 床底下养鹤————抬不起头来

8. 床底下喂鹤————抬不起头来

9. 长颈鹿的脖子仙鹤的脚————各有所长

10. 白仙鹤长了个秃尾巴————美中不足

11. 白鹤子流眼泪————望大水

12. 白鹤子掉眼泪————想魚了;想愚了

13. 白鹤啄蚌壳————想脱不得脱

14. 白鹤落到鸡群里————高众一头

15. 白鹤流眼泪————想愚了;想鱼了

16. 白鹤黑尾巴————美中不足

17. 白鹤跌沙滩————拿嘴撑着;拿嘴拄

18. 白鹤跌沙堆————拿嘴拄

19. 白鹤跌进沙滩————拿嘴撑着

20. 白鹤掉眼泪————想鱼了;想愚了

21. 羊群里的骆驼,鸡群里的仙鹤————与众不向

22. 仙鹤打架————绕脖子

23. 铜铸的仙鹤————翅膀再硬也飞不起来

24. 寿星老儿骑仙鹤————无路可走

25. 刘备上了黄鹤楼————胆战心惊;战战兢兢

26. 老寿星骑仙鹤————没路(鹿)

27. 鸡群里的仙鹤————高人一头;身高气傲

28. 花子养仙鹤————苦中作乐

29. 黄鹤楼上看行人————把人看矮了

30. 黄鹤楼上看翻船————幸灾乐祸

31. 长颈鹿脖子仙鹤腿————各有所长

32. 长虫斗仙鹤————绕脖子;

33. 半天云里骑仙鹤————远走高飞

34. 白鹤站在鸡群里————突出

35. 小毛驴踢长颈鹿的头————谈不上

36. 和长颈鹿亲嘴————高攀不上

37. 公园里的长颈鹿————就你脖子长

38. 动物园的长颈鹿————身高气傲

39. 长颈鹿睡觉————白脖子;背脖子

40. 长颈鹿觅食————引颈翘首

41. 长颈鹿啃树叶————张口就来

42. 长颈鹿进窑洞————不得不低头

43. 长颈鹿的脑袋突出————头扬得高;高人一头

44. 长颈鹿的脑袋————突出;头扬得高;高人一头

45. 长颈鹿的脖子仙鹤的脚————各有所长

46. 长颈鹿吃树叶————不必往上爬

47. 长颈鹿————永不低头

48. 动物园里的长颈鹿————身高气傲

49. 长颈鹿进羊群————高出一大截;非常突出

50. 长颈鹿进马群————高出了头

动物类的歇后语有哪些 篇10

2、怀里揣着二十五只老鼠——百爪挠心

3、康老五的牛——好吃头

4、疯狗头上长犄角——凭空多了一路招数

5、虎生猪锣——又笨又恶

6、骑老母猪过河——丢人又丢牲口

7、虎皮包住兔子胆——外凶里怯

8、孙猴子里脸——说变就变

9、虎口中拔牙——胆子大

10、勒着马儿不发弓——侍机而动;待机而动

11、兔子嫁给狗——不会有的事儿

12、老虎嘴里搬牙——胆大

13、兔子骑驴——马上是豁子

14、老母鸡吃骰子——满肚么二三

15、狗熊爬墙头——笨手笨脚

16、老牛走路——不慌不忙;照旧

17、追老虎上山——不得不如此

18、牛圈里找蹄窝——寻屎哩;寻死哩

19、老母鸡踏门坎——里外倒蛋;里外捣蛋

20、黄连树浪挂猪胆——苦上加苦

21、开春的兔子——成群结伙

22、虎背装鞍——无人敢骑

23、老鼠啃铙钹——吃镲;吃差

24、狗皮上贴膏药——不粘;不沾;怕不粘哩;怕不沾哩

25、狗舔磨道——瞎转游

26、小猪的放八叉——扯求蛋

27、母猪嚼螺蛳——爽嘴;响得脆;讲得脆

28、犯了克山病,又得了虎林热——没治

29、老鼠掉到饭坛里——闷死了

30、偷猪不成摸只鸭——不落空

31、三分钱买个牛肚子——净吵;净草;尽吵;尽草

32、狼心狗肺——一个样;一副坏心肠;没什么两样

33、老虎回村——家家遭殃

34、雄鸡下蛋——公子;稀罕事

动物的歇后语 篇11

关键词:文化价值 不可译性 中文歇后语

1、序言

随着全球经济文化的发展,跨文化交际变的越来越频繁。来自不同国家,拥有不同文化的人们在其他国家建立跨国公司,于是文化之间的联系变得更加紧密。为了促进有效的商业往来,他们不得不学习对方的文化,以便能够成功地交流。学术领域也如此,为了共同探索科学文化知识,人们积极进行跨文化之间的学术交流。在这种大形势下,翻译行为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而且取得了飞跃的发展。跨文化之间的翻译领域涉及文学作品,新闻报道,以及公示语等等。然而,有一种特殊的语言---中文歇后语,一直是翻译界的难题。这种语言作为我们的母语被广泛使用,具有表达生动而准确,达意且深刻的特点。但是对于非本族语的人们来说,即使了解中文歇后语中组成部分的每个词,也很难理解整个表达方式。即便口译或笔译工作者也无法把它们准确地翻译出来。当他们遇见这样的表达法时,深感力不从心,因为现有的任何翻译理论都无法提供足够有效的翻译方法。他们至多解释某一个或某几个部分,语义丢失现象严重,尤其是暗含在里面的含义多数都没有呈现出来。例如,“歇后语”一词本身就很难翻译,我们勉强接受“Chinese allegorical folk similes”这一译法。另一困难在于,我们很难找到中文歇后语不可译的根本原因。本文并非提出翻译中文歇后语的新理论,而是把文化价值因素考虑进来,试图对于不可译性给出相对合理的解释,进而找出中文歇后语不可译性的根本原因。

2、语言与文化

普遍认为语言和文化之间具有紧密的联系。语言研究人员和语言学家们都尝试从不同方面解释二者之间的联系和联系方式。于是出现了各种不同的理论和学说。美国人类学家萨丕尔—伍尔芙的贡献尤其引人注目。他们对于语言和文化的假说是:语言帮助人们进行思维,因此,不同的语言也许表达了人们了解世界的不同方法。这个假说的强势说认为,语言也许决定我们的思维模式。其弱势说认为,语言之间的相似性是相对的,语言的结构区别越大,人们对世界的感知就越不同。〔3〕 然而人们开始从不同的语言现象质疑萨丕尔—伍尔芙的假说。例如,从单词和意义之间的关系来说,一个单词和它的意义并不是固定的,他们随着语境的变化而变化。从不同语言之间能够成功进行翻译的事实来说,我们发现一种语言能够用来解释另一种语言。另外,从二语习得的角度来说,我们能够学习另外一门语言,说明来自不同文化的人们感知世界的方法并不是不相同。〔5〕

“跨文化交际”一文中对于语言和文化的描述是:“语言由一组标识和规则组成,人们利用语法规则把这些标识组合起来并用来表达思想。标识和其语音随着文化的不同而不同,语法规则和语音规则在不同文化中也大相径庭。”〔1〕 不争的事实是不同文化间的标识不一定有其对应物。例如,中国人喜欢吃饺子,但是英语中没有一个完全对应的词指代饺子。语音在不同文化中也各不相同。例如,日本人发不出/X/这个音,他们通常发成/L/。把语言标识组合起来的语法规则也随着文化的不同而不同。假如中文的语法和英语的语法相同,那么我们就没必要花很长时间学英语了,而那些语法书也没有任何意义。另外,单词的含义也反应了它的文化背景。中文中的“龙”象征高贵,位高权重,而在西方文化中,却有不同的意义。例如,在英国“贝奥武甫”这本著作中,龙指代的是怪物,是邪恶的象征。

3、中文歇后语及其特点

中文歇后语由劳动人民在日常生产劳动实践过程中创造。歇后语中涉及的事物都显而易见,简单明了,而且在中文母语使用者中广为熟知。利用这些事物,人们使用巧妙的修辞手法表达暗含的意思。也就是说,这些含义都隐藏在这些事物之中。总的来说,中文歇后语具有如下特点:

3.1. 幽默生动

利用幽默的手段表达内心的意图是很明智的,这样往往能够达到臆想不到的成功。中文有句谚语:没有幽默感的人就如同生活没有阳光。中文歇后语具有幽默生动的典型特点。例如,案板上的擀面杖——光棍一条, 半夜里的寡妇——难过,八只脚的螃蟹——横行霸道, 疤瘌眼长疮——坏到一块了, 白糖嘴巴刀子心——口蜜腹剑.〔4〕

3.2. 富有亲近感,易于接受

中文歇后语深深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这是它们具有亲近感和易于接受的原因所在。歇后语越具有浓厚的地域特点,它们越显独特。在组成方法和解释理解上反应了独特的中国文化。例如,如果你理解“包子咧嘴——美出馅了”的构成方法,就会很容易理解“背着手爬泰山——步步高升;步步登高.

”的含义。

3.3. 达意深刻

从中文歇后语的构成方式上,我们了解到这种表达方式涉及两种范畴的事物和概念。.其中一个范畴在歇后语中出现,另一个范畴只能从出现的事物或概念中推断出来。这种巧妙的表达方式能够呈现非常明确的意义,尤其是推断出来之后更为明显,因为隐含的意义会得到加强。因此歇后语表达的含义往往显得出奇的强烈。下面是一些例子:不挨皮鞭挨砖头——吃硬不吃软, 冰雹砸了棉花棵——尽光棍;全是光棍, 跛子唱戏文——下不了台, 踩着银桥上金桥——越走越亮堂, 财神爷打官司——有钱就有理〔4〕

4.文化与中文歇后语的不可译性

前文提到,语言是由一组标识和规则组成,人们利用语法规则把这些标识组合起来并用来表达思想。标识和其语音随着文化的不同而不同,语法规则和语音规则也在不同文化中大相径庭。下面从文化中标识,语音,语法规则和意义的角度探讨中文歇后语的不可译性。

4.1. 从标识的角度

语言标识指语言中使用的单词。语言标识随着文化的不同而不同。中文里,我们可以说“走在马路上”,英语里却说“we walk in the street.”中文歇后语里的单词体现了强烈的中国地域特色,在其它文化中很难找到,非中文母语者甚至根本不了解这些语言标识。比如说“白娘子遇许仙——千里姻缘一线牵” 这句歇后语中提到三个语言标识:白娘子,许仙和姻缘。设想一下一个美国人被问到“你是否会象许仙对白娘子那样对待爱情”时的样子? 更多在不同文化中语言标识不同的中文歇后语有:八贤王进宫——好难请, 比干丞相——没心, 财神爷要饭——装穷, 曹操背时遇蒋干,胡豆背时遇稀饭——倒霉透了;真倒霉.

4.2. 从语音的角度

中文的语音系统有别于英语的语音系统,它用拼音的形式来标音。但是后来使用26个英文字母,这样以便于来自不同文化的人们能够拼读中文。中文有四个声调。“声调可以使用数字或声调字母来标注。普通话的四个声调可以标为55,35,214 和 51,”〔2〕也就是一声,二声,三声和四声。基于这种语音特点,中文歇后语的构成更加巧妙,以至于非中文母语着根本不知所云。即使是翻译人员也无从下手。其中一个根本原因就是不同语言中语音的差异性。下面的例子就是利用中文特有的语音特点构成的歇后语:唱戏的穿玻璃鞋——名角(明脚)。中文里,我们可以通过“名角”和“明脚”的相似语音,建立起二者的联系,然而在英文里是万万做不到的。

4.3.从语法规则的角度

不难发现中文的语法规则与英语的语法规则具有很大的不同。中文可以说“郑州从三月到五月是春天”,但在英语里,我们无法接受“Zhengzhou form March to May is Spring.”这样的句式。中文的句式结构反应并发展中国的文化。很多中文歇后语就是利用了其特有的语法规则。例如:城隍庙里挂弓箭——色(射)鬼. 前半部分的“城隍庙里挂弓箭”是个动词短语,而后半部分中“色(射)鬼”表达的名词短语。在中文里,这样的表达方式是可以接受的。但在英语中是不可能的,例如“it is my hobby: worshipful of God on weekends.”中文语法规则的独特性使得歇后语无法被来自其他文化的人们所理解。更多的例子如下:晁盖的军师——无(吴)用, 朝鲜人过年——要狗命, 炒菜不放盐——乏味, 陈世美做附马——喜新厌旧.

4.4.从意义的角度

一个单词不是本来就有意义,而是处于特定文化中的人赋予它意义。人们在交际和生产实践中使用单词。这一事实决定了单词及其意义具有深深的文化痕迹。人们在自己文化中的经历甚至会使单词产生新的意义。反过来,单词的含义是特定文化的反应。例如,最近中文里出现的新词“给力”,用来表达某个特别令人惊异的场景。不同文化中的单词差异很大。日语是从古汉语中借来的,但是,虽然词性很相近或相同,词义已经具有非常大的差别。以“大丈夫”一词为例,中文里,它指的是身强体壮,而且胸怀宽大的男子。在日语里,它的意思却是不要紧,没关系。当一位司机行进时听到“已经变红了”,他会以为是交通标识的红灯,而一位证券交易人员听到这话会兴奋不已,他肯定以为股票涨了。文化中语义的差异是中文歇后语具有不可译性的另一个原因。以“秤砣砸核桃——看他硬到几时”这句歇后语为例,“硬”一词在英语不是“hard”的意思,而是“persistent”的意思,即表示某人很执着,甚至很固执。而且在中文里“秤砣”和“核桃”可以进行比较,用来比喻坚硬的事物,或某种状态。而在英语里,通常用“钻石”比喻坚硬无比的事物。文化的因素起了很大的作用。

此外,有时中文歇后语的不可译性并不是单独由上述中的某个因素起作用,有时它们是共同作用的结果。这种情况下,就很难判断究竟哪一因素是主要的翻译障碍。因此,对于中文歇后语,我们根本无法把中文与其它语言建立起联系。

5、结论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进行,跨文化交际也取得了快速发展。翻译的理论和实践也应运而生,人们开始着眼于具有地域特点的领域的翻译,如习语,双关语等。提出了很多有益的理论和方法。然而,很少有人把注意力投入在中文歇后语的翻译上。本文通过分析文化因素中的标识,语音,规则和语义,得出的结论是中文歇后语是不可译的。困难并不在于翻译中文歇后语中出现或隐含的事物或概念,而是解释不同的文化。因此,翻译中文歇后语时,根本任务是解释源语言和目标语所反应的文化的深层结构。而文化的深层结构反应的是人们的感觉,非常抽象,很难描述。同时,它是来自不同文化的人赖以存在的土壤,也是人们创造新文化的基础。

References

〔1〕Larry A., Rechard,E.P & Lisa, A. S.(2000). Communication Between Cultures.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Guillaume Jacques Leiden. Introduction to Chinese Historical Phonology (March,2006). Université de Paris V René Descartes – CRLAO

〔3〕胡壮麟.(2001).语言学教程.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4〕http://www.zhengjicn.com/25.htm

上一篇:中药学专业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报告下一篇:干部队伍建设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