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烯教案

2024-08-1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乙烯教案(精选10篇)

乙烯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了解乙烯是石油裂化产物,苯是从煤中提练出来的产品。2.掌握乙烯的化学性质。

3.利用模型了解乙烯的结构,知道物质的结构决定了物质的性质这一基本原理。

4.认识乙烯对国家经济发展的作用以及我国乙烯工业近几年的发展势态。通过结构决定性质认识到本质决定表象,表象是本质的体现这一辨证关系。教学方法 多媒体课件 重点难点

从乙烯的结构认识烯烃的化学性质。

教学内容

石蜡高温裂化生成乙烯和烷烃的混合物,乙烯属于最简单的烯烃。

一、乙烯的结构

乙烯的球辊模型(立体图)分子式: C2H4

结构简式: CH2=CH2 结构式:乙烯的实验室制法

空间构型:平面型

二、乙烯的性质 1.物理性质

乙烯是无色气体,稍有气味,密度是1.25 g/L,比空气略轻(分子量28),难溶于水。2.乙烯的化学性质(1)氧化反应

①可燃性-----甲烷的燃烧

实验现象:产生黑烟,火焰明亮。②被氧化剂氧化-----乙烯使高锰酸钾褪色

由于乙烯的不饱和结构,容易被氧化剂氧化成二氧化碳和水。(2)加成反应-----乙烯使溴水褪色 乙烯与溴单质的加成历程

(3)加聚反应

3、乙烯的用途 课堂小结

本节课主要讲了乙烯的性质,重点讲解了它的化学性质。由于乙烯具有C=C,使得它的性质不同其他的饱和烃。这也是烷烃和烯烃性质上最大的区别。课后作业

乙烯 烯烃 乙炔 炔烃教案 篇2

一、学情分析

乙烯是烯烃的代表物,教材内容特别强调从实验、学生生活实际和已有知识出发,回避类别性质的归纳。教材介绍了乙烯是一种重要的基本化工原料,目前生产乙烯的主要途径是从石油中获取,它的产量可以用来衡量一个国家的石油化工发展水平,还介绍了乙烯在生活中的一些用途,从乙烯用途的角度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根据物质结构的知识,紧紧围绕结构—性质—用途的关系,使学生掌握一般有机知识学习方法,掌握一定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对于学生,在初中化学的学习中,学生对有机物中的淀粉、油脂、化学燃料、蛋白质等就有一定的了解,上一节课已经学习了烷烃的知识,为乙烯和不饱和烃的学习打下了基础。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并掌握乙烯分子的组成、结构式和电子式、主要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2、了解烯烃、炔烃的物理性质的规律性变化。

3、掌握烯烃、炔烃的结构特点和主要化学性质;乙炔的实验室制法。

4、了解烯烃、炔烃的系统命名法。【过程与方法】

注意不同类型脂肪烃的结构和性质的对比;善于运用形象生动的实物、模型、计算机课件等手段帮助学生理解概念、掌握概念、学会方法、形成能力;要注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探究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根据有机物的结果和性质,培养学习有机物的基本方法“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反映结构”的思想。

三、教学重点

烯烃、炔烃的结构特点和主要化学性质;乙炔的实验室制法。

四、教学难点 烯烃的顺反异构

五、教学设计

一、乙烯

1、乙烯的结构特征

分子式C2H4 电子式:

结构式:

结构简式:CH2=CH2

空间结构:平面型结构,6个原子在同一平面内,键角都约为120°。

2、物理性质

无色气体,稍有气味,不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在标况下的密度与空气接近(相对分子质量28)

3、化学性质

(1)、乙烯的氧化反应 ① 乙烯的燃烧:② 乙烯能使酸性高锰酸钾褪色(检验乙烯)

(2)、乙烯的加成反应

加成反应:有机物分子里不饱和碳原子跟其它原子或原子团直接结合生成别的物质的反应。

① 与卤素加成:CH2=CH2+Br2→CH2Br-CH2Br(使溴水褪色,可用于检验乙烯或除去乙烯)

② 与氢气加成:

③ 与卤化氢HX加成:(可用于制氯乙烷)

(火焰明亮,伴有黑烟)

④ 与水加成:(3)加聚反应:

(可用于工业上制酒精)(可用于制聚乙烯塑料)加聚反应是指不饱和单体通过加成反应互相结合成高分子化合物的反应。

4、乙烯的用途

水果催熟剂、植物生长调节剂、重要的化工原料。

二、烯烃

1、不饱和烃:烃分子里碳原子上的氢原子比烷烃分子中氢原子数少的烃。

2、烯烃:分子里含有碳碳双键的不饱和链烃叫做烯烃。

通式:CnH2n(n≥2)例:

乙烯

丙烯

1-丁烯

2-丁烯

3、烯烃和炔烃的系统命名(与烷烃类似)(1)选主链,定某烯(炔):将含双键或三键的最长碳链作为主链,称为某烯或

某炔

(2)近双

(三)键,定位号:从距离双键或三键最近的一端开始给主链上的碳原子依次编号定位(3)标双键(三键),合并算:用阿拉伯数字标明双键或三键的位置,用二三等标明双键跟三键的个数。

4、烯烃的物理性质

变化规律与烷烃相似。

5、化学性质(与乙烯相似)

(1)烯烃的加成反应:(要求学生练习)

1,2 一二溴丙烷

丙烷

(简单介绍不对称加称规则)

(2)

(3)加聚反应:

2——卤丙烷

聚丙烯

聚丁烯

(4)二烯烃的加成反应:(1,4一加成反应是主要的)

6、烯烃的顺反异构

由于碳碳双键不能旋转(否则就意味着双键的断裂)而导致分子中原子或原子团在空间的排列方式不同所产生的异构现象,称为顺反异构。

顺—2—丁烯

三、乙炔和炔烃

1、分子结构

分子式:C2H电子式:

反—2—丁烯

结构式:H—C≡C—H

结构简式:CH≡CH

空间构型:直线型结构

2、乙炔的实验室制法:(1)反应原理:(2)反应装置:固液不加热型。(似(3)收集:排水集气法或向下排空气法

问题:制CH≡CH时为什么用饱和食盐水代替纯水?

3、物理性质:纯乙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微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

4、化学性质

(1)加成反应:(分步加成)、、、等)

1,2—二溴乙烯

实验现象:乙炔使溴水褪色。再例:

1,1,2,2—四溴乙烷

氯乙烯

2.氧化反应

(二)炔烃

1、概念:分子里含有碳碳三键的不饱和链烃叫做炔烃。

如:CH≡C—CH

3丙炔

CH≡C—CH2—CH3

1—丁炔 通式:CnH2n-2(n≥2)

2、物理性质:递变规律与烷烃、烯烃的相似。

3、化学性质(与乙炔相似):可发生氧化反应,即可以燃烧,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也能发生加成反应等。

四、脂肪烃的来源及其应用

六、教学反思

本节教学要注意学习方法的指导,加强知识前后的联系,挖掘结构和性质的内在规 律,提高学生学习的有效性以及横向比较、根据事实归纳总结的能力。教材把三类结构不同的脂肪烃放在一起,不是简单的重复代表物结构→性质→制法→用途→同系列物质的叙述方式,而是具有以旧带新、比较归纳、螺旋上升的特点,并且三类烃的学习各有侧重。首先,通过“思考与交流”的两个表格复习烷烃和烯烃的部分物理性质(主要是沸点和相对密度),第二个“思考与交流”则从分类的角度让学生复习烷烃和烯烃的化学反应(主要是取代、加成和加聚反应),再以“学与问”引导学生从分子结构特点、代表物和主要化学性质等方面对烷烃和烯烃进行比较,目的是巩固必修2的相关知识,有意识地强调了结构与性质的关系以及比较、归纳方法在有机物类别学习中的重要性。其次,突出烯烃的顺反异构现象,通过对比顺、反-2-丁烯的熔点、沸点和相对密度,使学生了解顺反异构体的化学性质相同,物理性质有差异,使学生对“结构决定性质”有更全面的认识和理解。对于炔烃的介绍则比较全面,先是用类比迁移的方法引入炔烃的概念,然后提供代表物质乙炔的实验室制法(包括除杂)及性质实验的有关现象及化学反应方程式,最后通过学与问引导学生总结、归纳炔烃的结构特点,并与烯烃作对比。对于三类脂肪烃的来源及用途则通过原油的分馏及裂化的产品和用途让学生自主阅读、巩固。建议:

1、教师设计好教学流程,组织学生开展自主学习或小组合作学习,每一环节学习前应明确学习任务,点拨学习方法,学习任务结束时要有知识技能以及方法的小结。

2、结合球棍模型或计算机演示顺反异构体的空间结构,增强教学的直观效果。

乙烯教案 篇3

分子量规整聚p-乙烯基苯甲酸及苯乙烯p-乙烯基苯甲酸两嵌段共聚物的合成

当两嵌段共聚物为由性质不同的`规制(Well-defined)分子量两链段所构成时,在只对其中一链段为良溶剂的选择性溶剂中,它能够自组装形成尺寸均一的胶束.

作 者:魏柳荷 朱明强 张昕 杜福胜 李子臣 李福绵 作者单位: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高分子科学与工程系,北京,100871刊 名:高分子学报 ISTIC SCI PKU英文刊名:ACTA POLYMERICA SINICA年,卷(期):2002“”(1)分类号:O63关键词:可控聚合 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 两嵌段共聚物 p-乙烯基苯甲酸

乙烯教学反思 篇4

乙烯是学生学习有机化学以来第一次接触到的烯烃的代表物,乙烯分子结构中的碳碳双键决定了乙烯的化学性质,因此我在新课之前先给出信息,让学生解出乙烯的化学式。并通过化学式结合价键规则推测乙烯的结构。通过乙烯的结构推测其可能具有的物理和化学性质。

同时利用模型展示乙烯的球棍模型和比例模型,让学生感受一下键角、C原子与H原子的空间位置。教师就可以顺利引出乙烯的分子式、电子式、结构式、结构简式、键角。投影出球棍模型、比例模型、键角,教材在介绍乙烯的化学性质之前,首先介绍了乙烯的分子结构,然后通过三个现象明显的实验引出乙烯的化学性质,并着重通过加成反应体现结构与性质的辩证关系,不仅使学生对乙烯的性质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为继续学习烯烃以及它们的衍生物的性质奠定了一定的基础。课堂中充分利用多媒体素材,利用动画展示微观的结构和变化,激发兴趣,突破难点,突出重点。采用对比、探究的方法进行乙烯分子结构的教学,引导学生推断乙烯分子的组成,比乙烷分子少两个氢原子,在乙烷和乙烯分子中,碳原子都是四价的,那么乙烯分子中的碳原子与氢原子是怎样结合的呢?它们的电子式、结构式怎样写?通过学生讨论,能够得出乙烯分子间有两对共用电子对。并通过课件演示弄清以下几个问题:

1、乙烯为平面型结构,键角约为120度,2、乙烯分子中C=C双键键能比C—C键能大,但比C—C键能的2倍小,键长也比C—C键长短。

3、乙烯分子中C=C双键中的两个键是不同的。

关于乙烯化学性质的教学,重点在加成反应上,由于高中阶段不要求学生掌握加成反应的历程,在讲授烯烃和某些物质反应时,只能从形式上对加成反应进行分析,这就要求教师要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素材,通过和不同物质的加成,领会原子的连接方式。如将课件设计为如下形式:乙烯和溴水反应,乙烯和与氯化氢反应,乙烯跟水反应。通过这些操作,让学生体会“哪里断哪里接”六个字的含义。对于氧化反应,可引导学生和CH4进行对比,分析现象不同的原因;对于乙烯与高锰酸钾的反应,不宜给出反应的方程式,但要告诉学生产物转化往往会有CO2 ;对于聚合反应,可通过课件演示聚乙烯的形成过程,引导学生分析其反应的实质,从而深化对加成反应的理解。

当然教学过程也发现了许多问题,最突出的就是对课堂的驾驭能力还有待提高;一些探究性的问题不敢完全放手交给学生,对问题的探讨不能深入进行;另外在进行演示实验时对学生的要求不够明确,不能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试验,无法充分实现实验的目的。这些方面在以后的教育教学中将逐步改进优化。

《乙烯》说课稿 篇5

一、说教材

选自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必修2第三章第二节

1.地位和功能

本章第一节学生以甲烷为核心对烷烃的结构和性质展开学习,初步具有结构决定性质意识。本节课则以乙烯为核心对烯烃展开探索,进一步巩固学生们对结构决定性质的认识,为以后学习更复杂的烃及烃的衍生物的性质打下基础。

2.学情分析

教学对象是普通高一年级学生。

在知识储备上学生通过烷烃的学习,初步掌握了有机化学的学习方法。懂得从碳原子的结构和成键方式入手学习有机物的知识,这为本节课学习乙烯奠定了理论基础。

在能力储备上学生此时已积累了一定的实验观察、分析的能力。但利用分子的空间结构思考问题以及抽象思维能力比较薄弱。

3.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认识乙烯的电子式及结构式、了解乙烯的物理性质及用途。

掌握乙烯的化学性质,加成的概念以及相关的化学反应方程式的正确书写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拼接乙烯球棍模型结构,加深对乙烯结构的认识。

通过分析、归纳实验现象掌握乙烯的性质,利用对比学习的方法学习乙烯的氧化反应。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乙烯的用途,领会化学知识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

了解乙烯的产量是衡量国家石油化工实力的标志,增强爱国主义思想。

结构模型拼接,体会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收获成功的喜悦,形成化学学习的兴趣。

4.教学重、难点

重点:加成反应

难点:乙烯的结构与性质的关系

二、说教法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我的学生学习时绝不是死记硬背,而是在游戏、故事、美、音乐、幻想和创造的世界中进行朝气蓬勃的智力活动”。

教法:模型教学法、实验法为主,讲授法为辅。

针对学生抽象思维能力薄弱,而乙烯分子结构又较为抽象,教学中采用模型教学法,进行结构拼接化抽象为形象,加深感性认知。

为了在有限的时间内进行有效的教学,对课本实验进行改进,设计了乙烯制备—性质检验一体化实验。简单快捷,可以一次性观察所有实验现象。学生在观察实验现象的基础上,深刻理解乙烯的性质。

三、说学法

观察法、对比学习法对本节课来说相当重要,通过对比学习,引导学生把知识学活,进而学以致用解决问题。

讨论交流法是学生通过参与积极讨论,增强思维能力。

四、教学过程

按照“导入新课—结构探究—性质学习—作业布置”环节进行教学。

导入新课:用《咏乙烯》引入新课,告诉学生这是乙烯性质的记忆口诀,概括了本节课的内容,引起学生的注意。抛出问题“乙烯从哪来的?”再询问学生在家做的生活小实验有何结果了。即将一个红苹果和一些青香蕉放在一个塑料袋里密封,观察变化并探讨原因。

学生通过调查,得知是乙烯催熟的缘故。再问:“乙烯在生活中还有哪些用途?”学生踊跃发言,我再进行补充,让学生深刻体会乙烯的重要用途,他们自然会对乙烯的学习产生兴趣。趁此提问“乙烯到底具有何结构,才会使他拥有如此广泛的用途?”由此展开对乙烯结构的探讨。

结构探究;全班分为6个小组,给出乙烯的分子式和一些球棍模型的材料,让学生拼接出乙烯结构模型。若学生毫无思路,我从旁提示:乙烯比乙烷少两个氢原子,C原子要满足4个价键,要对乙烯的两个C原子进行怎样的处理呢?

模型拼接之后在PPT上展示球棍模型和比例模型,要求写出乙烯的电子式,结构式,再讲解乙烯的空间构型。

性质学习:乙烯的物理性质不是重点,这部分内容简单带过,重点是乙烯的化学性质。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学生通过感知物质及其变化的实验现象,获得化学实验事实,从而在此基础上形成化学概念,认识化学理论。

演示乙烯制备—性质检验一体化实验:石蜡油受热分解生成乙烯,将乙烯导入溴的四氯化碳溶液中和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中,点燃导管逸来的气体,学生观察、记录现象。

对比学习乙烯的燃烧反应

从宏观切入比较甲烷与乙烯的燃烧现象,发现乙烯燃烧时,火焰明亮且伴有黑烟。提问“为什幺有黑烟生成?”微观分析甲烷和乙烯结构式,发现乙烯含有碳碳双键,不饱和程度较大,乙烯含C量高,生成了的黑烟是碳微粒。化学方程式的对比。

提问“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为什幺褪色?原来的紫色是什幺物质?”讨论后讲解:紫色是高锰酸根的颜色,一通入乙烯之后,正七价的锰就被还原为无色的二价锰离子了.这个方程在本节课不要求学生掌握,但要知道它的原理:乙烯的碳碳双键中的两个键是不等同的,其中的一个键较容易断裂,所以乙烯就被氧化了。之后插入生活中鲜花保鲜的事例。

疑问“溴的四氯化碳溶液也褪色了,那幺他的褪色原理跟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一样吗?”讨论后部分学生认为是一样的。这里涉及到了本节课的重点加成反应,加成反应是一个新的概念,比较抽象。通过flash动画的演示结合黑板上结合化学反应方程式进行讲解,化抽象为形象,达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效果。

微观分析:乙烯中的碳碳双键是通过两个共用电子对结合的,断开的一个的键各为每个碳原子所有,而溴分子也是通过一对共用电子对结合的,键断开了,每个溴原子有一个未成对电子,碳原子也有一个未成对电子,所以就发生了重组,生成了1,2—二溴乙烷。有机化学上称这个反应叫做加成反应。要求学生在课本找出加成反应的概念并画出来。

巩固练习,要求写出乙烯与其他物质发生加成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化学课程标准对加聚反应和烯烃要求不是很高,只需要了解聚乙烯的合成反应并且可以举例聚乙烯在生活中的应用,了解烯烃的通式和概念。

作业布置:总结出鉴别甲烷和乙烯的方法。看似一个小小的问题,却囊括了整节课的内容,起到很好的复习作用。

五、说板书

精心设计的板书是教学策略的结晶,凝聚着教学内容的精华。主板书是知识点而副板书是辅助教学用的。

六、说亮点

口诀记忆 生动又好记;

模型教学 化抽象为形象;

实验改进 省时有效率。

参考文献:

聚乙烯吹膜生产工艺 篇6

一、概述

塑料薄膜是常见的一种塑料制品,它可以由压延法、挤出法、吹塑等工艺方法生产,吹塑薄膜是将塑料原料通过挤出机把原料熔融挤成薄管,然后趁热用压缩空气将它吹胀,经冷却定型后即得薄膜制品。

用吹塑工艺成型方法生产薄膜与其它工艺方法具有以下优点:

1、设备简单、投资少、收效快;

2、设备结构紧凑,占地面积小,厂房造价低;

3、薄膜经拉伸、吹胀,力学强度较高;

4、产品无边料、废料少、成本低;

5、辐度宽、焊缝少、易于制袋; 与其它成型工艺比其缺点如下:

1、薄膜厚度均匀度差;

2、生产线速度低,产量较低(对压延而言);

3、厚度一般在0.01∽0.25mm,折径100-5000mm;

吹塑薄膜其主要用原料:LDPE、HDPE、LLDPE、EVA、PVC、PP、PS、PA等。

二、聚乙烯吹塑薄膜成型工艺

吹塑薄膜工艺流程,物料塑化挤出,形成管坏吹胀成型;冷却、牵引、卷取。在吹塑薄膜成型过程中,根据挤出和牵引方向的不同,可分为平吹、上吹、下吹三种,这是主要成型工艺也有特殊的吹塑法,如上挤上吹法。

1、平挤上吹法

该法是使用直角机头,即机头出料方向与挤出机垂直,挤出管坏向上,牵引至一定距离后,由人字板夹拢,所挤管状由底部引入的压缩空气将它吹胀成泡管,并以压缩空气气量多少来控制它的横向尺寸,以牵引速度控制纵向尺寸,泡管经冷却定型就可以得到吹塑薄膜。如图所示。适用于上吹法的主要塑料品种有PVC、PE、PS、HDPE。

2、平挤下吹法 该法使用直角机头,泡管从机头下方引出的流程称平挤下吹法,该法特别适宜于粘度小的原料及要求透明度高的塑料薄膜。如PP、PA、PVDC(偏二氯乙烯)。如下图所示。

3、平挤平吹法

该法使用与挤出机螺杆同心的平直机头,泡管与机头中心线在同一水平面上的流程称平挤平吹法,该法只适用于吹制小口径薄膜的产品,如LDPE、PVC、PS膜,平吹法也适用于吹制热收缩薄膜的生产。

以上三种工艺流程各有优缺点,现比较于表 工艺流程 优 点 缺 点平挤上吹 泡管挂在冷却管上,牵引稳定 占地面积小,操作方便 易生产折径大,厚度较厚的薄膜 要求厂房高、造价高 不适宜加工流动性大的塑料 不利于薄膜冷却,生产效率低平挤下吹 有利于薄膜冷却、生产效率较高 能加工流动性较大的塑料 挤出机离地面较高,操作不方便 不宜生产较薄的薄膜平挤平吹 机头为中心式、结构简单、薄膜厚度较均匀 操作方便、引膜容易 吹胀比可以较大 不适宜加工相对密度大、折径大的薄膜 占地面积大 泡管冷却较慢,不适宜加工流动性较大的塑料

三、吹塑薄膜成型设备及结构特点

吹塑设备一般采用单螺杆挤出机,从工艺可知,吹塑薄膜成型的主要设备有挤出机、机头、冷却风环、牵引和卷取。

1、挤出机:

一般使用单螺杆挤出机、螺杆直径Ф45-120mm,Ф的大小由薄膜厚度和折径大小决定。产量受冷却和牵引两速度影响,薄膜窄的用小型挤出机,薄膜厚而宽的用大型挤出机。

挤出机的基本结构包括:传动装置、加料装置、机筒、螺杆、机头和口模等部分。挤出机的好坏,关键在于螺杆结构和螺杆的长径比。

螺杆结构有渐变螺杆,突变螺杆、带混炼图的螺杆。对于PE这三种螺杆均适用,带有混炼图的螺杆效果为佳。螺杆的长径比,过去由于受机械加工的限制,螺杆的长径比较短,它对于塑料的塑化受到影响,一是产量不高,二是质量不好,现在长径比发展到30:1以上,长径比长,对于产品生产,产量高,质量好,长径比宜在25以上为佳。螺杆热处理的好使用寿命长,最好是38CrMnAI,经氮化处理。挤出机的生产能力与螺杆的直径大小成正比 挤出机的生产能力与挤出机的转速成正比 挤出机的生产能力与料筒和螺杆的间隙成反比,间隙应在0.25mm以下为好。

螺杆直径与挤出量,薄膜折径及动力的关系省标

螺杆直径mm 最大挤出量kg/h 吹膜折径mm 动力(HP)机身加热量kw M1=0.2-1.0重包装料 M1=1.0-8轻包装料5 50-300 3 2 2 45 10 100-500 7.5 3 4 50 20 400-900 10 5 6 65 30 500-1000 20 7.5 9 90 50 700-1200 30 15 24 120 100-2500 75 25 36 150 150-3000 100 40 54 国外 螺杆直径 mm 最大挤出量 kg/h 吹膜折径 mm 动力(HP)机身加热量 kw M1=0.2-1.0 重包装料 M1=1.0-8 轻包装料 40 15-25

15-25

5-10

30-40

10-20

45-75

20-40

100-180

50-100

2、机头和口模 用于吹塑薄膜的机头类型主要有转向式直角型和水平方向的直通型两大类。直角型又分为芯棒式、螺旋芯棒式、莲花瓣式、旋转式等几种。直通型又分为水平式和直角式两种,该类特别适合熔体粘度较大和热敏性塑料。2.1 芯棒式机头 优点:机头内存料少,不易过热分解,适宜加工PVC,结构简单,易制造,操作方便,只有一条合缝线;缺点:芯棒易产生偏中,使直角拐弯处料流缓慢,易产生薄膜厚薄不均。

2.2 螺旋芯棒式机头 优点:机械强度好、稳定,不易倾斜偏中,薄膜厚薄均匀;缺点:体积大,设计不合理,导致薄膜合缝线多,易降低薄膜的力学强度。2.3 莲花瓣式机头 优点:结构简单,加工方便,造价底,易操作清理;缺点:合缝线多,易降低制品强度。

2.4 中心进料机头 优点:薄膜厚度较均匀,不易产生偏中现象,适合加工PE、PP、PA;缺点:机关内存料多,合缝线多,操作不方便。2.5 旋转机头 优点:薄膜厚度均匀,不易产生偏中现象,可使局部不超标的部位的薄膜,分散卷于轴卷上,使卷曲的薄膜平整,便于印刷,质量高;缺点:结构较复杂,造价高一点。

3.1 模头间隙和膜厚之间的关系 口模间隙mm 膜厚mm 0.5-0.75 0.075以下 0.75-1.25 0.075-0.3 注:上表模头间隙对生产LDPE而言,对于生产HDPE则间隙要大些。

3.2 模头直径与膜管折径以及吹胀比的关系如图示 模头直径、膜管折径、吹胀比查对表 直径m/m

300 1.1 1.3 1.6 1.9 2.2 2.4 2.7 2.9 3.2 3.5 3.7 4.0 250 1.3 1.6 1.9 2.0 2.5 2.9 3.2 3.5 3.8 4.1 4.5 4.8 200 1.2 1.6 2.0 2.4 2.8 3.2 3.6 3.9 4.4 4.8 5.2 5.7 6.0 150 1.1 1.6 2.1 2.7 3.2 3.7 4.2 4.8 5.3 5.8 100 1.6 2.4 3.2 4.0 4.8 5.6 75 1.1 2.1 3.2 4.2 5.3 50 1.6 3.2 4.8 10 15 20 25 30 35 40 45 50 55 60 65 70 75 折平宽度(英寸)1英寸=25.4m/m 注:线左边适合吹制LDPE;线右边适合吹制HDPE。3.3 模头直径、膜管折径、吹胀比查对表 吹胀比为膜泡直径与模头直径之比,对于LDPE膜,以控制在1:2.5左右为好。吹胀比--膜管口径与机头口径之比 δ=h/rb 即r=h/δb r--吹胀度 δ--薄膜厚度 h--口模间隙 b--为牵伸速度 折叠宽度=DΠ/2

3.4 模头电热量,视模头体积大小而定,一般要求为CM2为2-3WV。3.5 吹胀比一般控制在一定范围内,吹胀比过小产品纵横向强度不均匀,吹胀比过大,难易操作,产品厚薄匀匀度难易控制 对LDPE而言,一般控制在1.5-2.5为宜 对HDPE一般控制在3-5之间为宜 对PP膜,控制在1.5-2.5之间为宜 对PA膜,控制在1.5-2.5之间为宜 对PVC膜,控制在1.5-3之间为宜。

4、冷却装置 在薄膜的生产过程中,泡管的冷却很重要,从口模到牵引辊只有十几秒钟的时间,在这段时间里,泡管就要达到一事实上的冷却程度,否则热料经牵引辊压紧容易粘着,风环的种类很多,有普通风环、负压风环等。

4.1 普通风环,一个出风口的风环是最常见的风环,制造方便、结构简单、造价低。

4.2 负压风环比普通风环结构复杂,但冷却效果好,泡管稳定(有双风口)。4.3 冷却风环与口模距离为30-100mm,现也多大贴在模头上,风环内径一般为机头直径的1.5-3倍,出风口缝隙宽1-4mm。4.4 冷却方式随工艺的不同有水冷、内冷等方式。

5、牵引装置 牵引装置是将人字板压编的薄膜压紧并送至卷取机上,以防止泡管内空气漏出,保证泡管形状及尺寸稳定。牵引装置的要求

5.1 牵引安装压辊中心要与人字板中心和机头中心对准,否则会造成薄膜各处至牵引辊距离不等,而引起的皱折现象。

5.2 口模与牵引辊之间的距离至少为泡管直径的3-5倍,不然,膜冷却不了,会粘连。同时,由于膜管由园变平时,泡管园周不同点到牵引辊之间之路程差使薄膜压扁后易产生皱折和变形。

5.3 夹辊,一边应为钢辊,一边应为胶辊,胶辊橡胶硬度应控制在50-60度为宜。太硬时,如夹辊变形时,由于压不紧,易产生漏气,使薄膜会产生宽窄不均。5.4 夹辊两边的弹簧要能调节自如,不然会产生夹辊一边紧、一边松,会将薄膜拉偏变形,易产生折皱。

6、人字板 人字板是起稳定泡管,并将园泡管导向为偏平膜引入牵引。人字板的夹角大小对于收卷膜的平稳度起重要作用,平吹一般控制在30°为宜,上吹、下吹一般大至控制在50°以内,夹角大易操作,但会造成薄膜折皱,有荷叶边。

7、卷取装置 卷取装置的作用是将产品平整,两边整齐的、松紧适度的卷到卷轴上,因此要求卷取装置能提供可靠的无级调速的卷取速度和松紧适度的张力。卷取有中心卷(主动卷)和表面卷取(被动卷)不 管是中心卷还是表面卷均要求卷芯要达到静平衡,这样才卷的平衡。

四、吹塑PE薄膜原料性能及要求

聚乙烯(PE)有LDPE、HDPE、LLDPE是目前产量最大,应用最广的塑料品种之一,约占世界塑料总产量的30%。它性能优良,容易成型,原料来源丰富,价格便宜,发展速度快。LDPE的熔点为105-110℃ HDPE的熔点为132-135℃ 作为吹塑薄膜有重包装膜、轻包装膜和农用膜。PE树脂的分子量用熔融指数M1的大小来表示,M1小的,其分子量较高,拉伸强度也较高,当M1大其分子量轻音乐上,强度也较低。作为工业重包装膜要M1小一点的,轻包装要M1大一点的,农膜也要求M1小一点的。M1只代表PE的分子量而不代表分子量的分布分子量和支化度的大小,因此一般也看一下密度。对PE而言,温度不能过高,薄膜发泡强度下降过低,塑好不好,产品无光泽,透明度下降,强度也下降。一般机尾120,机身前160℃-170℃ 机头-150℃

五、吹塑薄膜易出现的质量问题及解决办法

5.1 拉不上牵引(管坯易拉断)原因:机头温度过高或过低,解决办法:调整温度 单边厚度相差大 调整单边厚度 机器不出料 调整检查

5.2 泡管歪斜 原因:成型温度过高,冷却速度跟不上,薄膜厚薄不均匀,解决办法:调整模头 牵引夹辊两端夹力不平衡 调整夹力 冷却风环出风口未调平衡 调整它

5.3 晶点多 原因:材料本身分子量大小不均,解决办法:选择对型号的原料 加工T℃偏低 调整T℃ 过滤网稀或破洞 更换 机器本身L/D过小 适当提高T℃ 5.4 皱纹多 原因:模头加工精度不高,解决办法:提高光洁度 分解物粘污,口模周边 清理 5.5 道痕 原因:因有杂物和焦化物夹于模口内,解决办法:挖掉 5.6 水纹 原因:T℃低塑化不好,解决办法:提高T℃

5.7 薄膜厚薄不均匀 原因:模头偏中,解决办法:调整 模头周边温度不均匀 调整 吹胀比过大 减小 人字牌与模头中心不对中 调整 模管园周外来空气影响管坯摆动 隔离

5.8 皱折 原因:机头与人字牌中心不对中,解决办法:调整 薄膜厚薄不均匀 调整 冷却不均匀 调整 人字牌夹角大小不适应 调整 牵引夹辊两边夹力不平衡 调整 卷曲张力不恒定 调整

5.9 透明度差 原因:机身、机头温度偏低,解决办法:调整 冷却速率低 加大风量

5.10 合缝线痕迹明显 原因:模头流通设计不合理,合缝阻力大,解决办法:修正 模头压缩比设计不合理,压缩比过小 修正 模口内含有杂物卡住 挖掉 5.11 有疆块 原因:原料分子量分布过宽,解决办法:换之 加工温度过低 提高 5.12 膜管成竹节状 原因:牵引速度有波动,解决办法:调整 5.13 膜面粘联 原因:原料不对型号,解决办法:调换 加工温度过高 降低 冷却速率低 加大 吹塑薄膜机组开车应注意的事项

一、开车前的准备工作

1、检查主机马达是否处在低速位置,特别是整流子电机要分外注意,高速启动会损坏电机,或者高速启动会扭断螺杆。

2、检查机身的温度是否达到控制温度,开车前最好用玻璃管温度计校核一下,防止假相温度,对T℃要校正调好。

3、注意检查料斗内是否掉进杂物和铁物。

4、开车一定要在低速下启动。

二、开车时易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1、机器不出料,料斗口温度过高,有料熔融结块,将料口粘住影响下料(清理)。

2、马达皮带扩滑,主机未动,解决办法,张紧皮带或打防滑腊。

3、铰连之间漏料:铰连未上紧或未上平,对角上紧上平;过滤板不平变形,更换。

4、进气咀堵塞,不进气,清除漏料,分流梭与模之间有间隙压紧。

5、夹辊漏气导致薄膜卷取不平,调整间隙,将皮辊车平。

三、模头清理应注意的事项

1、模头清理应谨慎操作,要保持高的光洁度。

2、清理时一定要使用紫铜工具,不能用铁制工具。

化学教学论乙烯教学设计 篇7

一、教材分析

乙烯这一知识点位于人教版教材必修二第三章有机化合物的第二节----来自石油与煤的两种基本化工原料。本节内容是在烷烃等有机物之后,继续向学生介绍烯烃这类有机化合物,教材介绍了乙烯是一种重要的基本化工原料,且乙烯的产量可以用来衡量一个国家的石油化工发展水平。从乙烯的用途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重点介绍了乙烯的组成结构与性质,以及重要的有机化学反应---加成反应。教材紧紧的联系结构来引出乙烯的化学性质。使学生更容易理解结构与性质的关系

重点:乙烯的化学性质

加成反应 难点:乙烯的结构与性质的关系

二、教学分析

这节课之前,学生刚刚了解了基础烷烃的内容,对有机化合物的结构与性质关系的认识还不到位,但学习的四价理论对学习乙烯这不饱和烃起了铺垫作用。

三、课标分析

课程标准中内容要求认识化石燃料综合利用的意义,了解乙烯的主要性质等

四、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乙烯的来源、物理性质,认识乙烯的结构特点

2、了解化学性质,进一步认识结构与性质的关系,以及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过程与方法

1、通过乙烯性质的科学探究学习,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2、通过从乙烯的结构和性质到单烯烃的结构和性质推导分析,初步学会用官能团分 析有机物性质的方法,提高对有机物结构与性质相互联系的分析能力。情感与价值观

通过催熟水果等实践活动,了解乙烯在自然的作用;通过对乙烯分子结构的推理过 使学生从中体会到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五、教学方法

自主学习、讨论学习、实验探究、对比归纳

六、教学过程

1、第一步,创设情境引入

展示生活与乙烯相关的图片,让学生思考几个与生活相关的常识问题,进一步介绍乙烯重要的工业用途,从而引入乙烯这一知识点。

2、第二步,乙烯的物理性质学习

科学探究实验:

乙烯的颜色,气味,密度,水溶性等

3、第三步,乙烯结构学习。

结合问题,联系已学的乙烷分子结构,展示其结构。引导学生讨论用对比的方法对比出乙烯的分子结构。

问题:利用上节课乙烷的结构学习,小组讨论乙烯的结构是什么? 已学知识——小组讨论,对比总结得到新知识——乙烯的分子结构。乙烯的分子式:C2H4

结构式空间构型:平面型 结构简式 :CH2=CH2

4、第四步,乙烯化学性质

结合甲烷的性质学习引入氧化反应,利用双键这一不饱和性探究与高锰酸钾的实验。

1、氧化反应

①可燃性

②被氧化剂氧化

实验:乙烯与高锰酸钾的褪色反应

乙烷与乙烯结构的不同,引入问题:乙烯与H2反应会生成什么?

2、加成反应 与H2加成:

与Br2加成: 与HCl加成: 与H2O加成: 引入问题:乙烯会不会分子间反应?反应生成什么? 乙烯与乙烯的加聚反应:

5、第五步,乙烯的生活用途

乙烯的催熟性,水果的保鲜等

七、板书设计

第一课时 乙烯

一、乙烯的结构:分子式、电子式、结构式、结构简式

二、物理性质

三、化学性质(方程式)

1、氧化反应:与O2反应,使酸性高锰酸钾褪色

2、加成反应:先断键,后成键。

乙烯教案 篇8

聚苯胺/聚(苯乙烯-苯乙烯磺酸钠)纳米核-壳结构聚合物的微乳液法合成及性能表征

核壳结构的.导电聚合物微粒以其优良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在能源、光电子、导电涂料等领域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在微乳液体系中合成了核壳结构的聚苯胺/聚(苯乙烯-苯乙烯磺酸钠)微球.即首先在水包油(o/w)微乳液体系中制备苯乙烯和苯乙烯磺酸钠共聚物纳米微球,然后在低温下,使苯胺单体于共聚物纳米微球表面原位聚合制备核壳结构的纳米微球.

作 者:姚慧玲 石元昌 翟光耀 张晓燕 YAO Hui-ling SHI Yuan-chang ZHAI Guang-yao ZHANG Xiao-yan  作者单位:姚慧玲,石元昌,翟光耀,YAO Hui-ling,SHI Yuan-chang,ZHAI Guang-yao(山东大学材料学院,山东,济南,250061)

张晓燕,ZHANG Xiao-yan(济南市科技信息研究所,山东,济南,250001)

刊 名:山东大学学报(理学版)  ISTIC PKU英文刊名:JOURNAL OF SHANDONG UNIVERSITY(NATURAL SCIENCE) 年,卷(期):2008 43(3) 分类号:O7 O6 关键词:微乳液   聚苯胺   聚苯胺/聚(苯乙烯-笨乙烯磺酸钠)纳米微球   核壳结构  

聚苯乙烯废塑料的化学回收 篇9

聚苯乙烯(PS)塑料的`广泛应用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废塑料的回收利用已成为世界各国的研究热点.综述了近几年PS废塑料的各种化学回收方法,主要介绍了热解、催化裂解、气化、超临界水降解技术及降解动力学的研究进展,指出了今后的发展方向.

作 者:樊丽华 马沛生 梁英华 作者单位:樊丽华(天津大学,化工学院,天津,300072;天津大学,河北理工大学,化工学院,河北,唐山,063009)

马沛生(化工学院,天津,300072)

梁英华(河北理工大学,化工学院,河北,唐山,063009)

实验室制备乙烯的探究式学习 篇10

实验室制备乙烯的探究式学习

乙烯的`实验室制法是中学化学中的一个重要实验,从探究式学习的角度,用对照实验分析并解决了乙醇和浓硫酸的最佳体积配比为1:3,反应温度控制在160~180℃为宜等问题.并以此为例阐述了探究式学习过程中的基本思路与实施方法.

作 者:陈斌 CHEN Bin  作者单位:江苏南通市第一中学,226001 刊 名:化学教育  PKU英文刊名:CHINESE JOURNAL OF CHEMICAL EDUCATION 年,卷(期): 29(9) 分类号:O6 G42 关键词:探究式学习  乙烯的实验室制法   最佳体积配比   反应条件  

上一篇:我的姐姐下一篇:监理安全工作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