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美术教学论文(通用9篇)
片段一:
师:天空是风景表现的主要题材之一,它能丰富画面的意境,透露画家的心情。请同学们看毕加索的作品《赛跑》。画中有什么?
生:有两个人在赛跑。
师:画家是怎样表现天空的?
生:画家用纯净的蓝色,细致的笔触画天空,还画上一朵朵白云。
师:这幅画表达了画家怎样的心情呢?
生:表达画家对大自然的赞美,和对自由美好的生活的向往。
师:对,画中宁静的天空多么令人神往,赛跑的人仰望蓝天,展臂欲飞的动作正表达了画家奔向大自然的渴望。
片段二:
师:同学们,今天天气怎么样?
生:非常晴朗,空气很新鲜。
师:想不想到操场上去跑一圈?
(学生鹊跃,来到操场上奔跑。然后回教室。)
师:刚才你在操场上奔跑时,有什么感觉?
生:心情好舒畅!当我张开双臂,整个人好象要飞起来了!
师(展示毕加索的作品《赛跑》):看这幅画能不能表达你刚才的心情?
生:感觉我和画中人一样,心放飞起来了,眼中的天空是那么蓝、那么宁静。
师:从哪里可看出天空的宁静?
生:透明的蓝色,丝丝缕缕的白云,笔触很细腻。
师展示梵高的作品《星月夜》:看了毕加索宁静的天空,再看一看梵高画的天空。你看到了什么?把你的感受写在小纸片上。
生观察并书写。
生:我看到了螺旋状的光环席卷整个天空,内心不能平静。
生:我好像看到了神秘的宇宙中,许多天体在发光运动。
师:你怎么会有这样的感觉的?
生:画家用旋转流动的笔触和耀眼色彩表现星月夜,使整个夜空充满力量感。
师: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自古以来即有画月光风景的题材,但能像梵高般,把对宇宙庄严与神秘的敬畏之心表现在夜空的画家,却前所未有。星、空、月三者的旋涡节奏,令观者屏息凝神。画中以树木衬托天空,以获得构图上微妙的平衡。
片段一是美术欣赏教学中最常见的解说型的教学方式,呈现为教师与学生一问一答单纯的静态教学模式,它忽视了学生自身的感受和体验。片段二采用的是动态的探究型的教学方式,通过学生亲身尝试、作品比较等方式引导学生积极的体验和探索,带着学生个人的观点去欣赏作品,从而使学生真正获得审美愉悦。.观念与反思
在美术欣赏教学中,教师的讲解是必需的,因为儿童的艺术修养有待提高,没有教师的引导启发,他们很难顺利进行真正的美术作品欣赏,但教师的讲解并不等于学生的欣赏,教师讲解只是为了使学生更好地欣赏,而不能代替,教师应在学生需要的时候才给予诱导、启迪和分析。在美术欣赏教学中,不能忽视学生的主动参与,美术欣赏不能只是让学生泛泛地从头听到尾,处于一种静止的被动的状态,应该赋予学生自己消化、感受、体验的机会,重视学生对美术欣赏活动的主动参与和投入,以及欣赏后的积极反馈。在只是静听的美术欣赏教学中,学生不太容易产生持久的欣赏愿望,以及热情主动的欣赏行为,所以在理想的美术欣赏教学中,静中要有动,这种“静”,表面上是一种安静状态,内心却保持着一种震撼,对艺术产生强烈的共鸣。这种“动”,是学生利用他们所能利用的感知通道来对艺术进行全方位,多层面的探究。静中有动,使艺术欣赏活动与艺术表现活动有机结合起来。
教学建议
一、心动——在联想中获得审美愉悦
美术欣赏教学中学生的动,并不只是身体的动,更重要的是学生内在的心灵
的动,心灵的动表现为艺术想象力的翱翔,表现为对艺术的积极思考,并从中有所领悟,获得审美愉悦的体验。“想象是艺术的生命。”任何艺术作品表现得如何全面生动,总会留有许多“空白”和“不确定性”,需要欣赏者通过想象去丰富和补充。所谓“无画处皆成妙境”,就是“空白”和“不确定性”的表现。“欣赏者个人的联想本领能在很大程度上改变艺术作品的内容。”①例如:在欣赏米罗的人物画时,我问学生看到了什么?学生说:“我看到了一个跳舞的人,甩动着长长的袖子,不小心碰到了火炉,衣袖被烧着了,那团化开的墨迹就是正冒着的黑烟。”多丰富的想象力!尽管和大师的意图不相符合,但他们正以自己的想象和理解对作品进行再创造,得到审美愉悦。
在欣赏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学生的奇思妙想要肯定,鼓励他们大胆地说,而不是以权威性的所谓唯一正确的理解去平息学生心灵与作品之间的碰撞。教师还可以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栩栩如生的画面,配合音乐,营造动态的教学环境,给学生最完美的直观感受,潜入作品的情境中进行审美体验,不断推进与作品中情感的交流与融合。
例如:欣赏徐悲鸿的《奔马图》
师:(屏幕展示《奔马图》)你看到了什么?
生:看到两匹奔跑的骏马。
师:看看马的周围,有什么?
生:是一片空白,什么也没有。
师:仔细观察马奔跑的飒飒风姿,然后闭上眼睛,想象你就骑在马背上,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放一段音乐,学生进入联想状态)
生:我看到了无边无际的原野。
生:我听到耳边呼呼的风声,还闻到了草的清香,花的芬芳。
生:我感觉我变成了其中第一匹马,正勇往直前,奔赴战场。
学生通过联想体验到这些“象外之象”,“景外之景”,体现了这幅作品深远的欣赏价值,渲染了作品优美壮烈的意境。王朝闻说过:“欣赏活动所以是有趣的,不只因为欣赏者被动地接受了什么,更因为他可能主动的发现了什么,补充了什么。”②就在这发现中、感悟中完成了审美再创造,获得审美愉悦。
二、口动——在评论中完善审美观点 美术欣赏活动是对艺术作品进行评判的过程,传统的美术欣赏侧重于教师对美术作品的内容、情节、时代背景、画家生平等方面的评价,可谓是面面俱到,对作品社会价值的评价也是高深莫测,却不知学生一脸迷茫,偶尔博得他们一笑的只是画家的趣闻。只注重教师讲解的欣赏课,即使讲得很生动,也只能算是“故事会”,教师煞费苦心找来的与欣赏无太大益处的趣味性材料,往往只是使欣赏教学停留在表面,而不能使学生真正进入审美状态,积极参与欣赏活动。在今天的美术欣赏课堂中,我们经常能听到学生这样的发言,“我认为……”“我觉得……”“我不同意他的观点……”“我同意他的观点,但我还要补充……”可见,对于艺术作品,学生有了自己独到的看法,他们不乐于做忠实的听众,他们需要评价权。此时,教师就应变静为动,走下主宰课堂的讲台,倾听学生发自内心的观点。美术特级教师王竹说:“带着问题欣赏,并展开讨论,学生会很热情地参与。”③让学生围绕问题,紧紧扣住“我”字发表自己与众不同的看法和展开形式多样的评论,可以是口头评论,书面评论,也可以是分组讨论,甚至是组与组之间的辩论。
例如在欣赏课《民居》一课,可采用分组辩论的形式。预先请同学们课前在网上搜索访问我国的民居,并做好记录。
师出示各种风格的民居图片:你知道这些民居是哪个民族的?
(各组抢答,答对者加分。)
师:你了解哪个民族的民居呢?它在构造上有什么特点?请各组组织讨论,并做好记录。
(学生分组讨论记录。)
组⑴:我们组比较了解福建的客家土楼,他们的民居很特别,呈方、圆围形,中间是一个大天井。
其他组:为什么要设计成围形?
组⑴:方、圆型造型简洁大方,看上去更坚固雄伟。而且我们从网上知道,福建地区多地震,这样设计的房子具有防风、抗震能力。
其他组:我还要补充,土楼的墙壁上薄下厚,厚处有1.5米,极其坚固。
其他组:好象看不到门,进出是不是很不方便?
组⑴:土楼是全封闭结构,只有一个正门和侧门,窗户也是高高在上,我认为这样可以防御敌人和野兽的侵袭。土楼里面的楼梯都是相通的,交往很方便。
……
组⑵:我们组要讲的是云南傣族的竹楼,竹子编成图案花纹,小巧而精致,如果有芭蕉叶摇曳,翠竹衬托,显得非常美丽。
……
在这样充满争议,充满活力的美术欣赏课堂中,教师只是组织者,学生根据自己的知识经验以及搜索所获得的知识进行积极的对话、讨论,甚至争辩,把自己的理解和感受传递出去,同时也接收到别人与自己不同的理解和感受,使自身的审美观点得到逐步的完善。
三、手动——在实践中深化审美感受
许多人认为美术欣赏课就是用眼睛看,用嘴巴说,其实这样就好比纸上谈兵,没有真正让学生体会到作者高超的表现技艺,对于作品的认识还停留在较为肤浅的表面上,特别在工艺欣赏教学中,对表现方法的理解、体验,光靠眼、嘴来理解是不完整的。教师应充分调动学生的眼、脑、手立体化,全方位的揣摩,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作品,通过学生参与实践过程,体验欣赏客体的变化,逐步领会客体的审美价值和内在特征。
例如纸版画欣赏,让学生从纸版画形成的原理的实践入手,逐步体验不同类型的纸版画的制作步骤,从中分辨出不同纸版画的表现特征,然后引导学生欣赏领悟纸版画的本质特征。通过学生的动手操作,学生真正感受到纸版画作品所具有的独特的审美韵味。
其次,临摹大师的作品在美术欣赏课堂中也是行之有效的方法,通过临摹能丰富学生的审美经验,增强学生对美术作品的体验,促进学生心灵与作品产生共鸣融合。临摹并不会束缚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学生往往在临摹中添加进自己的想法,创作出属于自己的艺术新形象。例如在欣赏梵高的作品《有丝柏的麦田》,先引导学生观察体验画中优美的意境,金黄的麦田,绿色丝柏的形状和比例和古埃及的方尖碑一样优美,特别是那天空,大胆旋转的笔触表现出云朵激烈的流动,“梵高说过:„画这幅画时,正吹着密斯特拉风(此地区特有的强劲北风。)‟同学们,你们感受到了吗?想不想跟大师学一学?”优美的意境,丰富的笔触,大胆的天空,早就使学生迫不及待地拿起了画笔临摹起来,有的并不满足于临摹,运用梵高表现天空的技法,创作出不逊于大师的优秀作品。可见,在临摹或创作中,学生更能直接地领悟和感受到美术作品的意蕴,并尝试到让人兴奋的表现技法,还知道我学到了哪些知识,我学到的知识到哪儿去了。
以上是我在美术欣赏教学中粗浅的认识,总之,在美术欣赏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在动口、动手、动情中逐步提高审美鉴赏能力。
〔注〕 ①丽莎著《论音乐的特殊性》第134页,上海文艺出版社1980年版。
②郭声健著《艺术教育论》第124页,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思考一:充分做好美术课前的准备。美术课的准备不仅仅是教具的准备,还包括与课程内容相关的知识、历史、新闻、典故、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以及艺术创作的情感体验和历程等。特别要在课前营造恰当的艺术氛围,使师生处于美术体验与创作的“愤悱”状态,犹如在一个黑暗的空间里点起一盏迷茫的灯,让美好的形象欲显而逝,激起学生探索的欲望。比如教学《候鸟的乐园》一课,事先收集大量候鸟栖息地的图片,课中在学生欣赏图片时播放典雅、温柔的歌曲,让学生在和谐的氛围中展开想象,大胆创作,自主表现。要实现美术课的开放性,除了充分利用有形的课堂资源外,更重要的是老师必须具备多方面的知识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这得靠老师长期的积累。
思考二:切实加强美术课堂教学。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美术素养的主阵地,要提高美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有很多问题值得深入探讨。这里谈谈关于课堂教学组织的有效性和引导儿童自由创作可能会出现的无序性的矛盾。课堂教学组织的有效性是上好一节课的保证,这是大多数教师认可的原则,但有些类型的美术课不需要孩子规规矩矩地作业,比如手工课,需要几个学生合作完成,小朋友凑在一起必然各抒己见,不像成人那样自制力强,这样势必会对课堂纪律造成影响。还有某些绘画课,为了更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入了游戏、舞蹈等活动形式,课堂也会显得有些乱,问题在于这样的“乱”并非无效。国外的老师在上美术课时不要求孩子坐得端端正正,他们给孩子足够的创作空间,可以画在桌子上,甚至可以“乱涂乱画”。而传统教学模式中的课堂上则必须守序,但一味强调“统一”往往会扼杀孩子的个性发展,抑制孩子的创造力。怎样解决这一矛盾呢?这就要求教师在组织教学时做到收放有度,既不放任自流,也不过多限制,适度的开放和宽松将使孩子的思维更具活力。
关键词:小学美术;教学策略;情境教育
小学美术教师应当顺应学生的爱美需求,驾驭好课堂,多利用媒体资源,实施好美术课堂教学。
一、欣赏优秀作品
教学中,小学生通常是凭借第一印象的感觉来欣赏作品,对作品的感受总是领略不够,未能仔细琢磨。这怎么办呢?这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依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所见所想及由画面产生的联想对作品进行评价。对那些反映他们熟悉的生活和内心世界的优美作品,他们大都能够接受,并常常用来作自己的范本。如,城市的学生从小见到的就是整洁的街道、五颜六色的霓虹灯、明亮的高楼大厦,感受不到农村的田野风光。又如,绘画作品中农村的瓦房、泥泞的小路、菜园的栅栏、有序的草垛、堋乱的石头、柴堆等,也是一种美丽。
二、兴趣爱好的培养
对学生兴起爱好的培养,除了欣赏作品以外,教师要有过硬的基本功,教师是学生学习的范本,要有拿得出手的作品,能让学生佩服自己,喜爱自己,让学生加深对教师作品的感受,课堂上最好要有教师自己的作品让学生参照。
视觉记忆常常需要伴之听觉记忆,尤其是欣赏古今中外名作,没有教师生动有趣的语言描绘,学生对艺术作品的感受不会很深。在实际教学中,许多成功的课堂都运用了音乐伴奏的教学手段,目的就是渲染气氛,让学生轻松愉快的学习,加深记忆。此外,多让学生欣赏名作,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兴起爱好,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艺术的情感。引导学生能理解和接受中国古今优秀绘画作品和工艺美术作品。让学生了解祖国历史悠久的艺术文化,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三、情境教育
随着新时期小学美术教育的要求,小學美术教学改革不断深化,愉快教育、情境教育和谐教育的改革不断进行,给小学美术教育教学注入了新的内涵。美术课堂重视学生对美的感受力、鉴赏力的培养,也重视对美的表现力和创造力的培养。学生渴望美的享受、美的冲击,更渴望去发现美、表达美、创造美。在教学中,多创设情境,给学生创造一片美丽的天空,激起他们一次又一次美的遐想,让学生把所思所想用绘画的形式表现出来,这就是我们教师想要的结果。
总之,美术课堂要多让学生欣赏优秀作品,激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培养良好的学习态度,勇于实践,敢于临摹,注重交流,开阔眼界,打牢基础,先临摹后写生,激起学生的创作激情,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作者单位 贵州省盘县羊场乡松杨小学)
内容摘要
小学美术作业评价是实施美术学科学习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美术作业的评价是由教师单方面评价打分或略写评语,学生被动接受,无法真正理解作业中存在的问题。在美术作业教学中,应采取多元化评价方式。首先要指导学生参与评价,其次引导学生自评、他评,再次老师补充评价和采取激励性评语评价,还可以进行作业展览式评价。
关键词
美术作业 多元化评价 实践
《小学美术课程标准》指出:评价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改进教师的教学,促进美术课程不断发展的重要环节。小学美术作业评价是实施美术学科学习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反馈学习成果的一面镜子,更是提高美术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内容。传统美术作业的评价是由教师单方面评价打分或略写评语,学生被动接受,无法真正理解作业中存在的问题。教师对作业还是采用“包办式”的全批全改,不仅会消耗教师钻研新课标和教材的时间,而且不利于调动小学生积极学习美术的兴趣,还会导致学生们只看老师批改的结果,而忽视作品没有画好的原因。所以我认为有效的多元化的作业评价,可以增进师生的情感交流,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树立其学习的信心,可以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我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对学生美术作业多元化评价有以下几点做法:
一、多元化作业评价的方式 1.指导学生参与评价。
起始阶段,学生评价作业时,往往不知如何评起,教师应在评价的方法上给予指导和启发。重点指导学生学会观察、分析画面中物体的形状、比例、色彩及组合关系等,扩大学生的视野,启发学生的求知欲与表现欲,树立起学生的信心。在教师的引导下不断提高欣赏能力与审美情趣。如教学《出壳了》时,要求学生以绘画的形式,表现一幅小宝宝出壳以后找妈妈的情景或小宝宝跟妈妈在一起幸福的场面。学生根据要求作业后,我指导学生对作业进行评价,提示学生:
(1)谁画的宝宝最淘气?(2)谁画的宝宝最令人意想不到?(3)谁画的宝宝爱睡懒觉?(4)谁画的背景最有趣? 学生围绕这几点积极思考,对自己和同学的作业仔细琢磨,选出一些优秀的作品,并对有些作业指出了不足。
2.引导学生自评、他评。
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跃跃欲试,都想发表一下自已的观点,教师应尊重信任学生,让学生积极参与评价,学生在自评过程中充分阐述自已的想法、创作动机及画面中的优缺点。学生的他评,即让其他同学来评价,是对自评的补充,同时也是对作品的具体内容与艺术形式的另一种看法。自评与他评是从学生的角度进行评价,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在这过程中,教师能更深一层地了解学生的想法、观点,从而促进师生双边活动,更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
如教学《茂密的花》时,讲评作业部分,我设计让学生从色彩、画面组织、有创意等几个方面让学生自由的来自评、互评,说一说谁的画面颜色最漂亮?谁的画面最有创意?谁画的背景最有趣?重视学生的自我评价以及对同学美术活动表现的评价,通过自评、他评,最大限度地肯定学生的表现。评价中,重在引导学生关注美术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对美术学习能力、学习态度、情感和价值观,参与意识、合作精神、操作技能、探究能力、认知水平以及交流表达的能力等多方面的发展予以评价,突出评价的整体性和综合性,关注学生作品的闪光点并给予鼓励。
3.教师补充评价。
教师是受过一定专业培训的教育者,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在评价过程中带有成熟的、理性的、全面的观点和看法。在分析作品的能力上更具合理性,教师的评价是对学生的自评与他评结果的补充与修正。
如:学生评价“这张画的色彩配得很好看”,这时教师应补充道“因为这张画用深底色衬托,使画面中的景物更醒目,所以色彩效果强烈”。又如在第六册风景画《我们的社区》的作业中,学生评价发现画面中的房子、树近的小,远的大,是不好看的,而反之则好看。那么教师要补充评价这是“近大远小”的透视规律。使学生真正理解其中的原因,更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与表现力。另外,教师适当对学生的评价给予鼓励和表扬,将激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4.激励性评语评价。
有的学生原本涂色潦草,在下一副画中他的涂色认真仔细了,这就是进步;有些小朋友性格内向,画面构图缺乏张力,在下一副作品中注意了构图的特点,敢图敢画了,这也是进步;还有些小朋友原本对于美术学习缺少兴趣,但是有一天他执笔画了一副“大作”,这更是进步。多给孩子一些鼓励性的评价,这样会让他们慢慢了解绘画,敞开心扉,感受绘画给他们带来乐趣。在美术作业里,写上简短的评语,表示老师对学生美术作品的看法。老师的评语要在实事求是的原则下,肯定学生作业中优点所在。如绘画作业中,我便写上“构思新颖,你真的很棒,”。在撕纸作业中我便写上:“选材得当,色彩搭配适当,你最行”。对基础差的学生作业,我便写上:“老师相信你可以做的更好,你一定行!”学生的作品能得到老师的好评,学习信心倍增,学生对美术课的学习兴趣也提高了很多。如果学生的作业中有不足之处,老师也应用“如果这样画,可能会更好看,加油啊!”等委婉的词语让学生修改作业中的不足。
5.作业展览式评价。
展览的过程是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过程。作品展览分为中期或期末展览,形式分全校性的美术作品展览、班级美术作品展览。展览评价作品的来源是学生自己档案袋内的作品,可以是本学期教学内容,也可以是课外学习成果,可以是绘画作品,也可以是工艺作品。全校性的美术作品展览每学期中期举行一次,每一位同学都可以参加,在学校的大操场上,设立展板和展台。期末举行的班级美术作品展览会,不求高水平,重在人人参与、展览会由教师和学生共同布置。这样,用汇报的形式展示自己在美术学科上的特长和相对较强的项目技能。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互相欣赏互相评价。然后老师根据学生的审美观作出全面评价。评定应以鼓励为主,要看到学生之间的差异和进步,保护学生自尊心,使每一位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喜悦。
二、多元化评价实践的效果分析
采用让学生参与美术作业评价的多元化评价方法,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断提高,作业优秀率也随之上升,课堂教学效果显著,学生的综合素质也相应得到发展。
1.审美能力与审美情趣的提高。
通过参与作业评价,学生能正确区分美与丑,视野也更加开阔,艺术涵养不断积累,审美能力从感性向理性迈出一大步。在浩瀚的艺术海洋中汲取丰富的精神营养,陶冶学生的性情。
2.想象力、创造力的提高。
自评、他评、教师的补充评价,使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不断扩展,这一切对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学生在作品中的内容也极具新意。如工艺制作课《树叶贴画》通过学生评价,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老师,可不可以用水彩笔添上一些景物”,他们发现树叶添画使画面效果更佳;另外,又有学生联想到可用火柴梗、旧挂历、布等其他物品贴画,使画面各具特色。在评价过程中,师生的思想互相交流补充,学生的每一种好主意,都得到老师充分肯定,他们大胆地张开想象的翅膀,自由挥笔,创造出了一幅幅生动的又具有鲜明个性的作品。
3.绘画技巧与动手能力的提高。
学生对绘画技能的理解和运用经常是顾此失彼。如果学生具有一定的审美能力,对多幅学生作业进行恰如其分的评述,就会在自已的作业中摄取多人之妙笔而回避别人的不足。当一部分学生构图结束时,教师挑选有代表性的作业,及时让学生对比后评价,这时不用教师评价,学生就能明显地发现每张作业的优缺点,诸多问题也迎刃而解。从而很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绘画技巧与动手能力。
4.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
学生在评价作业时要自已组织语言,用美术语言评价更不容易。特别是低年级学生在刚开始的评价中,语言表达能力较差,经常是语不达意。通过参与作业评价,多听多讲多练,语言表达能力自然得到提高。如第一册《画太阳》一课,老师要求学生根据自已的画面编一个小故事,在自评时有位学生这样讲:太阳像个调皮的孩子,在蓝天上奔跑,他红红的脸上渗出一颗颗汗珠,他拉来一块白云当毛巾擦擦脸。他的脸太脏,白云变成了黑云,云儿哭了,太阳安慰他说:“别哭,我来变个魔术。”太阳从嘴里喷出七色霞光,于是天边出现了一道美丽的彩虹。
总之,我们更要追求和强化美术作业的个性化倾向,通过美术作业的多元化设计和多形式的合理评价,让学生选择适合自己发挥的最佳途径,使他们不再感到美术作业是无味的,让学生在作业过程中体验幸福和快乐、苦恼和辛劳,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同时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潜力,提高每个学生的美术素养及综合能力,为他们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杨家坊中心小学 陈碧琳
计算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是小学数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数学学习的基础,培养学生准确、迅速、灵活的计算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
一、营造鲜活、和谐的课堂
“课堂是什么?课堂是生活的组成部分,是师生生命成长的平台——一个充满活力的生命平台。”数学课堂亦是如此,在这个演绎人生的平台上,一群鲜活的生命在一起彼此对话、沟通、交融、分享,尽情享受生命成长的快乐。有一位名师说过:“一堂好课,如一首交响乐,总要讲究旋律、节奏、配器、音响的和谐。师与生要和谐、人与文要和谐、情与理要和谐、思与悟要和谐、知与行要和谐„„”作为数学教育工作者,难道我们就不该走进孩子那五彩缤纷、神奇的情感生活,去体验、欣赏他们心中的数学世界,去理解、感受他们与众不同的思维方式吗?如《10以内的减法》的教学片断:
在课堂教学上,老师微笑着问学生:“树上有5只鸟,猎人开枪打死了1只,还有几只?”
“还有4只。”有一个学生说道。(其中有2、3个也附和着)“应该是一只也没有了,因为全都吓跑了。”(其中有94%的学生赞同的点着头)
“还有3只小鸟。”一个清脆的声音在嘈杂声响起。
“怎么会是3只呢?不对,不对。”其他学生纷纷反对。
“你能告诉大家为什么‘还有3只小鸟’吗?”老师用温柔的语调鼓励着。
“因为5只小鸟是一家人,打死了鸟爸爸,吓走了鸟妈妈,还有3只不会飞的鸟宝宝。”
多么精彩的回答啊!老师和全班同学禁不住为他鼓起掌来。亲爱的老师,当孩子的回答不在你的标准答案内时,请轻轻地问声“你是怎么想的呢?”;当孩子的做法出乎你的意料时,请悄悄地说句“你为什么这样做的呀?”。相信只有在这样的数学课堂里,我们才能听到“1001”与《一千零一夜》合奏出的美妙旋律。也只有在这样的数学课堂里,孩子们才会深刻地铭记住:3只可怜的鸟宝宝,以及它们那被打死的鸟爸爸和被吓走的鸟妈妈。
二、心理方面的因素,对症下药
(一)情感不稳定
小学生在计算时,总希望能很快得到结果。因此,当遇到计算题里的数据较大或算式显得繁时会产生排斥心理,表现为缺乏耐心和信心,不能认真地审题,没有耐心去选择合理算法,从而导致错误出现。
(二)注意力不集中导致抄错
由于计算本身没有情节而且形式简单,容易造成小学生看题、读题、审题、演算过程中急于求成,致使把计算式题中的数字、符号抄错,抄上一行串到下一行等等。当然,计算中抄错了一个小小的数字或符号,那无论你运算顺序怎样正确,解法如何完美,都将竹篮打水一场空了。
(三)多做导致排斥
计算题本来就枯燥,小学生的注意力集中时间又短,天性爱玩又使得他们不能够长时间认真做。如果一下子做几十个,学生做得天昏地暗,错误很多,也体现不出学生计算水平高低,做到后来草草完成。而学生做得少,认真做正确率高,改正的也就少了。因此“,成功是成功之母”说的不无道理。每次计算时8—10题足矣,如果用“拔苗助长”式的练错误多,学生也不愿意接受,思想上就会产生排斥,计算错误也就多了。
不管何种原因造成的计算错误,都要引起足够的重视,注意找出错误的根本和关键,分析错误的原因,然后再针对错误性质、原因和范围,对症下药。
一、强化口算基本训练
口算是计算的基础,是计算教学的开始阶段,口算能力是计算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口算能力的提高不是一蹴而就的,是要通过每天的训练而慢慢提高的,要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形成一定的口算技能,关键是要持之以恒坚持训练,使学生形成熟练的口算技能技巧,达到正确、迅速、灵活的口算目的。
对于一次完成盼整面口算来说,学生也是虎头蛇尾,对于这种情况,一方面,我教育学生应认真、仔细做每—道题;另一方面,不可避免的是学生的注意力先集中后分散的特点,在实践中,我观察过多次学生口算本上的错误,都是后面比前面多。针对这种情况,我让学生在做口算时,如果时间允许,在第二遍口算验算时,从后往前算,这样找出的错题就
多,正确率明显提高。
二、理解算理上多下功夫
概念的不理解,法则的不熟练直接导致计算存在很大问题。这是掌握好计算的基础性工作,只有打好基础,计算能力才有质的飞跃。加强对计算法则的深刻理解,在深刻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记忆。在教学法则的时候,为了使学生记忆深刻,还可以将某些法则编成顺口溜,儿歌,这样记忆就更深刻了,运用起来更方便。
三、重视学生有意注意的培养
在计算过程中养成良好的习惯,要求学生在计算时,从审题、计算到书写,一气呵成,中途不东张西望,力争算一题,对一题。在“抄错”这个问题上,我曾经请教过一位教低年级的老前辈,就低年级抄错问题上谈谈怎样预防。她毫无保留地谈了自己多年的实践经验,说在平时做题时边轻声读边写。要读出来,当然就得认真看清楚数字了,而由眼睛看到了数字经过大脑分析后说出,就错不了。如果他能读出来后再写就能最大限度地避免抄错数字。当学生计算时错误很多,老师就急于求成,每次要求学生做很多题来达到练习的目的,而这恰恰相反,导致学生心理上有排斥反应。如果要让学生做20道题,把这20题分二到三次做,每次只有6-10题,少而精地练,细水长流地练,而且采取一定的表扬或鼓励措施,学生就会很高兴地去做,努力去完成每一道题,以这种“短频快”的步子去练,错误明显减少。
计算错误是多方面原因造成的,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是素质教育的要求,也是提高计算正确率的前提,因此我们应培养学生在作业后必
二、展示阶段:
1、游戏介绍
(1)谈话:上节课的水墨游戏大家玩得非常开心,今天还想玩吗?今天我们继续来玩更有意思、更富有变化的水墨游戏。
(2)揭题:《水墨游戏》(二)
2、游戏活动
(1)听雨声:小朋友,听!是什么声音?原来是小雨点在说话。
(2)示范:
a.教师示范用笔蘸墨在宣纸上画点。
b.重点解决墨色的浓淡:再画一个不一样的小雨点。(师:“再加点水,这次点重一点,慢一点。比比看和刚才的小雨点有什么不一样?”)
小结:用墨用水多少及用笔轻重会产生不同的效果。
(3)学生练习:在纸上尝试各种点,画好后在实物投影仪上展示,并说说和老师画的点有什么不一样?是怎样画出来的?
(教师小结:点可以变的:浓浓淡淡、干干湿湿、大大小小、疏疏密密……)
(4)作业形式:“这些各咱各样的点组合在一起像什么?你能不能把它们变成一张画呢?”
3、欣赏:
(1)大师作品:黄宾虹及张大千用点来表现的山水画。比较两幅画的不同。
(2)学生作品:看看小朋友画得多丰富啊!
(3)搞个小小展览,看哪个小组的作品既好又多又有创意。
三、反馈阶段:
教师巡回辅导。
要求:1、小组合完成。
2、教师提醒学生小心墨汁不要弄翻,注意不要把墨汗翻掉型脏教室。
3、展评:
各小组将作品集中展示,大家巡回欣赏,谁的点变化最多?谁的画最美?
四、课堂小结:
课后可以让学生尝试画各种各样丰富的线条、色块、形象,看能否像大师一样画出更加精美的水墨画来。
搜集画报上画家们画的水墨画作品,并带到学校来与同学们交流。
五、教学反思:
1. 教学中, 注意引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形成个性。
小学生年纪尚小, 价值观、人生观远远没有形成, 对新鲜事物好奇。抓住小学生的这个特点, 非常有利于教学。在学生艺术实践中, 启蒙教师的指导至关重要。一次写生的时候, 笔者把学生分为几组, 安排他们到操场上四处走走, 让他们随意找写生对象。并且规定三十分钟后检查, 可是同学们面面相觑, 没有散开, 好像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 笔者说:已经开始了, 抓紧时间, 看哪一组获得第一名。一个学生率先问我说:操场上没有什么可画的, 画什么呢老师?于是启发学生们说:“同学们, 这边是一片青草, 那边有几排小杨树, 抬头看, 蓝天白云, 飞鸟划过, 低头瞧, 蚂蚁忙碌, 可画的东西实在太多了, 关键是你们要去发现。罗丹说过, 生活中从不缺少美, 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对不对呀同学们?”同学们笑逐颜开, 感觉都能找到写生对象了, 于是便有说有笑分散开去。通过这次课堂写生实践说明了什么?——老师的启发非常重要。诚然, 学生自主学习必不可少, 但是在这个前提下, 教师在整个学习过程中一定要及时引导, 正确启示, 因为教师受过专业的教育, 认识问题比较全面, 思考也较缜密, 所以作为美术课教师, 必须从着对学生负责, 授课时要多思多想, 别出心裁, 不拘形式。
2. 教学中, 讲究提问方法。
一位教育家曾说过:“教师不谙熟发问的艺术, 他的教学是不容易成功的。”说明课堂提问是授课与否的关键, 注重课堂提问的艺术性是教师不可忽视的, 这项任务十分艰巨、不可拖延, 迫在眉睫。宋代著名教育家朱熹说:“读书无疑者, 须教有疑;有疑者, 却要无疑, 到这里方是长进。”在美术教学中, 教师要善于启发学生, 向学生提问, 也让学生产生疑问, 从而发现问题, 解决问题, 开始一次心得学习, 就是从零开始, 这时教师和学生要于无疑处生出疑来, 引起学生思考和探究的欲望。恰当的提问, 巧妙的提问, 教与学愉快的进行, 学生能自主地思考, 有深刻的感悟, 成为学习的主人。会提问的教师, 会引领学生前进, 和学生一起走过每一节和谐的课堂, 让学生身心舒畅地走进知识的殿堂, 并坦诚交流, 感悟生活。
3. 要多赞美学生。
赞美可以激励一个人奋勇前进, 尤其是还没有走入社会的学生。学生正在飞速成长中, 除了正确的评价学生、捕捉他们学习美术的优点以外, 运用激励法, 多赞美他们, 激起他们喜欢美术的热情, 引发他们对学习的自信。赞美学生要注意适度, 要了解他们对美术语言以及知识的掌握情况, 这样, 赞美不会出现偏颇, 学生不会出现盲目的心态, 会提高学生的积极性。教学中, 学生一点一滴的成功, 些微的进步, 都不会逃脱教师的慧眼, 及时赞美, 会提高学生们学习的乐趣, 让他们享受到成功和进步的乐趣。可以说, 赞美是学习的一剂润滑油, 大部分学生的学习潜力就由此激发出来。
4. 利用现代科技手段教学。
有的学生对美术课漠不关心, 上课的时候东张西望, 画出来的作品不很理想, 对美术的认知不强烈。原因不外是他们感觉学习枯燥, 怎样改变呢?绘画、欣赏和手工制作是美术课的三大类内容。如果在绘画类课程中自制合适的投影片, 学生会非常喜欢, 在教第十册《为童话插图》时, 笔者找到大量的插图, 运用故事连环画形式, 制作成投影片, 把学生耳熟能详的《白雪公主》这个动人的童话故事一张张展示出来, 可谓有声有色, 学生们学得津津有味, 画面的生动牢牢地吸引他们, 他们边听故事边看, 一方面佩服舍己救人的七个小矮人, 一方面被美丽的白雪公主所吸引, 这时再打一张投影片:以“抬棺”的场景用暖色描绘, 然后利用复合片把七个小矮人依次展示, 好像是看到了一部连续的童话故事, 学生一下子拓宽了思路, 投入到想象画的海洋中去。在讲解色彩知识《橙、绿、紫》这一课时, 主要让学生了解间色是通过二种原色混合而来, 就利用明胶片剪成圆形, 分别涂成红、黄、蓝, 订在另一张明胶片上。上课时, 分别出示红黄蓝, 复习引出三原色, 再渐渐把红片和黄片靠近至重叠, 学生惊奇地叫到:“变色啦, 变色啦, 成桔黄色了。”对, 这种颜色就叫橙色, 是由红色、黄色混合得到。同样, 请二个学生上台来移动另二种原色, 得到了绿色和紫色, 并让他们拿水彩笔快速试画一下。这样动手拼拼叠叠中, 学生一下子就掌握了三间色, 印象非常深刻。利用投影片直视效果和变化手法, 给学生以启示, 只有充分围绕美术教材特点, 降低难度, 用形象和趣味去打动学生的求知欲和创作能力。
5. 美术教学要重视学生世界观的培养。
世界观是生活和实践的最深厚, 最概括的动机和目的, 是人的行为举止的最高调节器。在美术创造活动中, 正确的美术世界观可以帮助儿童正确地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 错误的美术世界观可以把儿童的创新引向错误的方向。儿童的美术创造也是如此, 在美术创作领域, 不管是持唯心还是唯物主义美术世界观的人都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都曾经辉煌过。但如果是时左时右的人, 是没有任何成绩的。世界观不坚定就没有创造可言, 美术领域自然也是如此。作为儿童来说, 他们世界观还没有形成, 这时的美术教师就需要正确引导儿童树立一种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培养儿童科学的美术世界观。一靠“灌输”。美术世界观不会自发地发生, 它是系统的科学教育的结果。“灌输”不等于“填鸭”。必须以科学的美术理论知识为基础, 以儿童的积极思维为条件, 否则, 被动接受, 生吞活剥, 不可能形成信念体系。作为美术教师要给儿童提供一些事例和理论作为他们学习美术的基石。如上美术欣赏课时, 除给儿童讲一讲美术大师的绘画技巧之外, 还应告诉儿童一些大师们对世界和人生的理解、看法等。二靠引导。引导取决于学生的个体因素, 要采用因材施教原则。对不同学生要有不同的手段和方法:对个性犟的学生要忍让, 对性子慢学生要激励。对好胜心强的学生要鼓励, 而对不自信的学生要肯定。三靠实践。科学的美术世界观只有在实践中才能证明它的科学性, 儿童科学的美术世界观只有通过他们的实践才能确立, 所以必须引导儿童参加各种形式的美术创造活动。
6. 注重思想教育。
贝多芬说过:“把‘德性’教给你们的孩子:使人幸福的是德性而非金钱, 这是我的经验之谈, 在患难中支持我的是道德。”德育是教师授课时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基本内容之一, 寓爱国主义教育于教学之中, 提高课堂教学和思想教育实效, 而这是每位教师应该重视的, 这一点在美术教学中显得尤为重要。中国历代美术展品中不乏震惊中外的杰作。欣赏这些精美的美术作品, 可以感受到古代社会的繁荣以及民族豪迈奔放的精神风貌。让学生对我国历史上一些有代表性的美术作品进行详细的了解, 能够促进爱国主义教育。我国古代文化和艺术遗产十分丰富, 通过简介和欣赏, 激发起学生们的激情, 可以增强民族自豪感, 培养远大的理想。
【关键词】小学体育教学模式 创新 提高 教学水平
【中图分类号】G623.8【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7-0197-01
前言
当前,相关数据调查发现,我国小学生身体素质普遍偏低,且整体身体素质呈现下降趋势,引起了社会的高度重视。在素质教育发展背景之下,对于小学体育教学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1]。从当前情况来看,大多数学校体育教学模式单一落后,无法激发学生的兴趣,大多数体育课流于形式,导致体育教学实效性不高,不利于小学生体育素质的提高。为此,摒弃传统体育教学模式,与时俱进,加以创新,才能从根本上提高小学体育教学水平,促进小学生全面发展。可通过以下途径对小学体育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创新。
1.改变教学观念,提升教师专业素养
在实际体育教育过程中,教师要摒弃传统教学观念,与时俱进,树立新型教学理念,不断提高自身的体育素质,并把学生作为教育的主体,积极参与到学校组织各种各样的培训活动当中,增加阅历,拓展视野,进一步提高自身的体育教学水平[2]。在体育实践过程中,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经历,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身体素质,结合实际需要,制定具有针对性的体育教学方案,不断摸索出适合学生的教学模式,加强与同类型教师的沟通和交流,分享经验、交流心得,做到取长补短,共同提高体育教学水平。此外,在每一个课堂中,教师应该要把学生作为学习主体,自己扮演引导角色,在课后积极反思,找出不足,加以改进,不断对教学模式进行优化,力求更加完美[3]。
2.创设教学情景,提高学生体育兴趣
在小学体育教学中,角色扮演是经常使用的一种教学手段,在开展体育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根据内容创设教学情境,并让学生扮演某一个教学进入到情境中,渗入自己的感情,在扮演中体验到体育运动所带来的乐趣,进一步激发对体育学习的兴趣。一般来说,体会情境的载体可以包括讲故事、寓言以及通话等等,小学生对于新鲜事物存在强烈的好奇心,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可以设计一些学生较为感兴趣的故事,刺激学生的心理,吸引他们的注意力,产生较大的角色反应。例如:在立定跳远学习中,教师在示范动作要领的时候,可以引入青蛙的故事,并把跳远比喻为青蛙跳,指导学生在跳远中突出双脚起跳、落地以及肢体协调用力的特点,降低学生理解难度,让学生快速掌握动作要领。在整个教学活动中,不但让学生在故事形式中掌握体育技术要领,还有利于培养他们那种坚持不懈的体育精神,达到多赢的教学目的。
3.巧用分组教学,优化体育教学质量
一般来说,分组教学方法可以分为性格和兴趣两组,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和性格特点,做到因材施教,提高体育教学的针对性,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由于学生的性格不同,兴趣爱好也存在差异,对于教学内容和接受能力也会有所不同,为了进一步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保证教学质量。教师可以制作兴趣问卷调查表,把其发放给学生进行填写,掌握学生对哪些体育项目感兴趣,根据调查结果对学生进行分组。例如:在体育课自由活动中,教师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把爱好跳绳、爱好跑步、爱好踢球的学生分组,让他们自由活动,鼓励成员之间分工合作,自由交流,让学生在玩中感受到快乐,增进彼此感情,提高集体意识,培养团队精神。这种方式营造除了轻松良好的氛围,让学生能够充分展示自我,发挥特长,满足自豪感,并达到体育锻炼的目的。
结束语
综合上述可知,我国小学生身体素质普遍比较低,不符合时代对于人才标准的要求。传统的小学体育教学模式,不利于学生身体素质的培养,无法真正提高小学生的体育水平。为此,对于小学体育教师来说,只有摒弃传统落后的教学模式,树立现代化教学观念,采用积极新颖教学手段,进一步激发学生对体育兴趣,提高小学生锻炼意识,通过体育锻炼培养出健康体魄,才能实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成为综合性人才,满足社会需要,在激烈的人才竞争中脱颖而出。
参考文献:
[1]张院.小学体育教学过程中融入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重要性[J].才智.2016,23(05):777-779.
[2]宋昊洋.拓展训练引入到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应用分析[J].才智.2016,12(06):99-101.
学现状的探索
【摘要】在美术课堂中,多媒体是课堂教学中的一种手段,它能提高美术教学效果,可调动学生掌握新知,可解决课程的重难点,可激起学生求知的欲望。尽管多媒体教学有着从前任何一个教学手段所不可比拟的优势,但是,不能以教师的参与代替学生的思考。教学活动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对学生而言,这种能力的培养在课堂中尤为重要。把传统的教学形式和计算机教学有机结合起来,才能让美术课变的更加丰富多彩。
【关键字】多媒体 美术 现状
多媒体作为教学媒体,是目前较先进的一种教学手段,无论在绘画造型,工艺设计,作品欣赏还是综合探索方面都能很好的发挥其独特作用。在美术课堂中,多媒体是课堂教学中的一种手段,它能提高美术教学效果,可调动学生掌握新知,可解决课程的重难点,可激起学生求知的欲望。我们所培养的学生,将面临21世纪高科技的挑战,随着社会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电脑作为多媒体教学,是课堂教学中一种崭新的教学模式,是辅助教学的一种手段。
现在有很多学生上美术课都不愿带画具,致使很多美术教学活动无法继续。据初步调查,相当一部分学生说他们原本喜欢画画,但课程太紧张,顾及不上;有些学生说现在美术课准备的工具材料太多了,有时一套工具只用一两次就用不上了,很浪费!无法按照老师的要求准备画具;有些学生说其实美术课可学可不学,因为小考科目没有它;有个别高年级的学生家长干脆说:“孩子这个时候哪有时间画画呀?”„„学生过早地偏科学习很不利于素质教育的广泛开展。
新理念要求教师要尽可能为学生提供一片施展美术特长、表现自我的天空,让学生能够参加自己所喜欢的美术活动,都能感到美术有趣、有味。尊重学生的人格,把学生摆在首先是人,其次才是学生的位置上,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让学生体验美术课堂的温暖,使学生感受到美术学习是一种快乐,而不再是一种负担。运用多媒体教学,上好每一节美术课,带动学生的学习氛围,营造良好的美术教学环境。
一、运用多媒体,提高美术教学效果,调动学生学习兴趣。
一年级的学生天真烂漫,活泼好动,富有想象力,创造力,但经历浅,知识面窄。所以,在小学美术课堂中,要运用多媒体,让学生在特定的情境中激起求知的欲望,展开丰富的想象,拓宽他们的知识领域。让学生理解更透彻,思维更活跃,思路更开阔,反馈更迅速。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在学生教育教学中,所有教学计划在很大程度上将依赖于为达到教学目标而采用的教学媒体。”所以,教学过程中充分体现现代化教学,能极大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采用多媒体教学,只要教师鼠标一点,学生身在课堂,却能打破时间,空间地域的界限,驰聘中外,跨越古今,在会话长廊中漫步,在想象空间中飞翔。
利用好奇心精心设疑可以激趣,运用直观演示教学可以激趣,运用实物教具和挂图可以激趣,运用音乐、幻灯、投影仪、电视录像、多媒体等电教手段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的兴趣分成三个阶段:从有趣发展到乐趣,从乐趣发展到志趣。低年级的学生要让他们感到美术学习有趣;中年级时就要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美术的乐趣;高年级要让学生对美术学习产生志趣。
二、多媒体的运用,把主角的位置让给学生,调动学生掌握新知。情感教育是一种春风化雨,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教师应该在潜移默化中让你的学生接受到这种情感教育。高年级学生的学习非常紧张,这时候的学生逐渐形成独立的个性,逐渐有自己的主张。
在美术教材中出现重点难点时,需要学生探索理解主动掌握,当学生不能理解时,教师可借助多媒体,根据教材内容的不同,再现情境,突破学生的思维模式,达到了激情引趣,趣中施教,教中有乐,乐中起智。有视觉效果,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最大程度的调动起来,使美术课堂真正做到审教育人,美中育人,自由创作,巩固新知。
改变旧的教学模式,把主角的位置让给学生。学生可以上台运用多媒体说说自己的看法或者展示自己所找到的资料,教师可以自己坐到学生中间去,作为其中的一份子参与讨论。从形式上拉近与学生的距离,营造一个愉快的教学气氛,让学生放松心情,带着轻松愉快的情绪去感受,才能得到美感体验。
三、多媒体的运用,解决课程的重难点。
一年级的课,要让学生有更多的视觉效果,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就要利用多媒体的优势,出示图片视频,学生欣赏老师搜索的精彩画面。通过欣赏,体会出各种不同的感觉,通过欣赏,解决了一个课程的重难点,并对自己的创作有新的启发,同时还能使学生了解到多媒体教学演示直观,生动,形象,图形文字声音相结合,学生易于接受,乐于接受,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
四、运用多媒体,激起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师生交流。
电脑美术设计操作灵活多样,可塑性强,有时会出现意想不到的效果,容易激发学生的求知的欲望,作业完成后产生成功感自豪感,对于造型能力创造能力尚低的小学生来说,运用电脑设计可以弥补手绘基本功的不足,可以加强创意,想象,欣赏,评论能力的培养,渗透情感教育。
给学生介入教学设计的机会,师生交流对教学的想法,学生会觉得老师的备课中有自己的思路,更乐意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学生因为得到教师的尊重而增强自信心和对教师的亲近感。而作为教师则可从中得到了课堂的反馈信息,及时改进自己的教学。而且我认为电脑绘画中那种近乎游戏的手法,特别适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尤其是对绘画基础薄弱的学生,会减轻心理压力,甚至会激发起学习的热情,把美术学习作为一种乐趣而不是负担,那么,我们的美术教育岂不真正实现了愉快教育。
通过学习,让学生创设与教材相适应的乐学氛围,使学生在特定的情境中,激起求知的欲望,展开丰富的想象,产生探究的兴趣,积极地参与学习,主动地去探究去创造。而电教美术有擅于形,色,生,静融为一体,突破时空限制,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积极主动愉快的参与教学活动。
五、多媒体的运用,对学生课堂作业的及时评价。
尽管多媒体教学有着从前任何一个教学手段所不可比拟的优势,但是,不能以教师的参与代替学生的思考。在美术教学中,必须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不能以人机对话代替师生对话。教学活动是一个师生共同参与的活动,在教学中通过师生之间的对话交流反馈,实现教学双方对教学过程的把握,使教师在一个动态的过程中完成教学任务,实现美术教学目标,不能以形象思维代替抽象思维。教学活动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对学生而言,这种能力的培养在课堂中尤为重要。
作为教师首先要对学生积极参与的态度表示赞赏,然后对具体的作业要做具体的分析,做出科学、合理的评价。这样既保护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又能帮助他们提高分析与表现的能力。合理的评价可以建立起学生对老师的信任感。评价的方式可以是多种的,可以采用学生自评、互评,结合教师的点评,最后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来确立正确的审美理念。
实践证明,科学的利用多媒体教学,要落到实处,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但是,科学信息技术的独特理解和掌握能力,是教学的其他学科所不可替代的,作为我们美术教师来讲,只有不断的学习和掌握多媒体电脑技术,及其他教学手段的使用,精心设计课件,创设逼真的教学情景,把传统的教学形式和计算机教学有机结合起来,才能让美术课变的更加丰富多彩。
【小学美术教学论文】推荐阅读:
中小学美术教师美术教学知识09-08
小学美术快乐教学论文09-16
小学美术国画教学反思06-01
小学美术教学方案06-28
小学美术教学课件07-05
小学生美术论文07-10
小学美术教学目标10-19
小学美术剪纸教学计划06-05
小学美术的教学课件07-08
小学美术《鱼儿游游》教学教案0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