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教育教学案例分析(精选11篇)
----《海陆的变迁》教学案例分析
城守三小王琼英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作用
“海陆的变迁”一节是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陆地和海洋”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讲述了地球表面海陆分布的原因,是承接第一节“大洲和大洋”对地球海陆面貌认识的进一步深化。让学生认识到地球表面是处在不断的运动变化过程中,对学生逐步树立海陆变迁的辨证唯物主义观点,未来的学习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能举出实例说明海陆变迁,让学生树立起海陆不断运动变化的科学观念。
(2)知道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观点,运用板块构造学说解释有关地理现象的成因。
(3)阅读地图,说出世界主要火山、地震分布规律,说明火山、地震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
2、过程和方法目标:
通过读图、阅读、讨论等,培养学生的读图、动手、想象、推理能力和合作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树立海陆不断运动变化的科学观点及科学兴趣和求真求实的科学精神。
(三)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
(1)树立海陆不断运动变化的科学观点及培养学生的科学兴趣和求真求实的科学精神。
(2)用板块构造学说解释一些地理现象,说出主要火山和地震带的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
教学难点:
用板块构造学说解释一些地理现象成因。
三、学情分析
学生刚刚学习了第一章“地球和地图”,第二章第一节“大洲和大洋”,知道了地球表面海陆分布大势,为本节课的学习提供了必备的知识基础。但初一学生根据其年龄、心理特点和已有知识水平,要顺利完成本节课的学习目标仍需采用直观演示的方法降低难度。
四、教法选用、学法指导
本节课在教学方法的运用上以启发探究为主,辅以读书指导法、讲解法和直观演示法等。
本节课的学习方法为:自主读图探究和合作学习。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课前出示图瓦卢举国迁移的新闻资料。激发学生兴趣,由此导入新课。2出示课时学习目标让学生有目的有重点的进行学习。
(二)探究新知
A、沧海桑田
展示图片资料
1、学生小组合作,根据现象推断变化并简要解释。
2、交流汇报,体会海陆是不断变迁的。教师附以课件简图,师生总结引起海陆变迁的原因。
充分利用多媒体的优势,让学生获得更多的感性认识,层层递进的分析解决重点。
B、从世界地图上得到的启示
观察非洲和南美洲轮廓特点,大胆进行猜想非洲和南美洲在很久以前是不是曾经连在一起?
引出:大陆漂移。
读材料了解魏格纳和大陆漂移假说。
小组合作收集资料、证据说明大陆漂移假说的科学性,同时采用直观演示的方法说明观点、看法。
让学生自主参与、动手体验、反思交流。发散学生思维,培养学生求真求实积极探究的科学精神。
C、板块运动
大陆为什么会漂移?人们经过不懈的探索,在大陆漂移说基础上创立了板块构造学说。质疑大陆漂移学说,引出板块构造学说理论。
1、引导学生读图,自主发现地理信息,合作总结板块构造学说的主要观点。
通过读图,培养学生观察能力,读图分析归纳的能力,发挥合作学习的功效,突出重点。
2、直观演示理解板块运动学说
引导学生观察图中箭头,通过动动手活动,辅以动画演示,理解板块运动的模式,产生的现象。
通过联系实际的小实验,形象的计算机动画演示挤压运动、张裂运动过程,使学生更好理解板块运动的内容,突破难点。
3、学以致用
由学生用板块构造学说理论讨论解释地理现象,加深学生对板块构造学说的理解。
1、引导学生读图分析归纳世界主要火山地震带的分布,了解两大火山地震带。
2、引导学生观察思考,世界火山、地震带的分布与板块运动之间有何联系。
教师并联系生活实际,煮裂鸡蛋,蛋清冒出来的例子。通过读图归纳的学习过程,培养学生读图分析能力,从表层信息获取地理知识内在联系的深层信息,并联系生活突破难点。
(三)课堂总结
1、学生自主小结质疑。
2、教师总结,激励探索。
板书设计
六、教学反思
在教育信息化的推动下, 智慧校园、智慧教室等逐渐普及, 许多一线教师针对相关学科与智慧教育的融合提出了不同的看法。其中, 针对智慧课堂下的高中地理教学, 徐强认为信息技术应该是提供给一线教师创新支持的重要工具, 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学生需要教师自身具备创新性思维[1];何慧芳则认为, 教师应当从教学设计上就融入“智慧”的理念, 大胆想象更多不同类型的教学方法, 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思考和提出对问题的质疑。[2]针对智慧课堂下的初中地理教学, 研究内容比较少且不系统, 高小红呈现了三个小案例, 并对案例进行了评析, 表达了智慧课堂应该重视教师与学生的思维碰撞。[3]因此, 本文将主要探讨初中地理学科与智慧教育的具体实践内容。
地理教学对智慧教育的呼唤
1.地理自身特点对智慧教育的呼唤
首先, 在《义务教育阶段地理课程标准 (2011版) 》中明确了地理学科在此阶段的基本课程理念: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 要求学生学会基本的地理知识, 并具备应有的地理背景, 为生活所用;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知识, 要求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需要具备可持续发展观, 理解环境与人类发展过程之间的关系, 做一个具备地理素养的公民;构建开放的地理课堂, 明确要求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4]但在传统的地理课堂中, 更多的关注点都在“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这一条上。教师一般能够很好地在课堂中完成课标的要求, 将基础知识落实到学生个体, 但学生在常规的地理课堂中却很少有机会进行实践, 这导致了很多知识趋于表面化。因此, 呼唤智慧教育中许多的多媒体素材, 可以提供给学生不同形式的实践机会, 以弥补这方面的不足。
其次, 义务阶段的地理课程内容相对基础, 很多知识点在教师适度引导后, 能被学生基于自身生活经验或学科基础理解。传统的课堂往往在基础知识上耗费时间, 没有留出足够的时间让师生进行思维的碰撞, 探讨更多时事与地理之间的关系。因此, 呼唤智慧教育中更多的自主学习资源和课后反馈系统, 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以及帮助教师掌握学生学习情况。
再次, 从地理学科学习内容的特点来看, 具有非常明显的多元性, 主要体现为地理学科和其他学科的融合度很高, 自然地理部分需要学生有较强的空间想象能力和一定的物理、化学学科基础, 人文地理部分还需要学生有丰富的社会生活经验。这些多元性的要求对学生存在较大的难度, 因此, 呼唤智慧教育中的学科资源共享, 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实际情况进行学习。
2.问题引导式地理课堂对智慧教育的呼唤
智慧教育本身旨在构建个性化写作、探究学习环境, 让学生主动学习是其重要的目标之一。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 重视同龄人的评价, 热衷于与同龄人进行比较, 因此, 在学习过程中, 能够发现问题或解决问题的学生特别容易受到同龄人的认可。在此基础上, 问题引导式的地理课堂成为重要的教学模式之一。针对问题引导式的地理课堂, 一线教师将其归纳为“十步走”, 具体如下:
1布置:在教师布置任务后, 为什么学生探究的质量一般不高?
2引导:教师应该提供什么方面的导向资源提高学生的探究质量?
3问题:如何提高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 提升学生提出的问题质量?
4学习:学生的学习时间应该如何进行监控, 提高学生的探究效率?
5探究:探究过程的组织形式应该如何进行, 以便保证学生的学习效果?
6归纳:学生归纳的方法应该由教师统一引导还是学生自主进行?
7拓展:如何设置问题才能使学生基于思维锻炼进行拓展?
8评价:面对信息技术提供的客观数据, 教师面对学生应该如何进行解读?
9测验: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绕不开选拔的关口, 学业成绩如何在开放的课堂中得以保证?
10总结:个性化的总结可以有什么呈现的方式?
上述问题来自于真正的地理教学实践, 信息技术的支撑并不能为教师代劳, 而需要教师有“基于技术, 高于技术”的观念, 将教学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才能逐步破解问题。
初中地理智慧教育的整体方法和思路
基于智慧教育信息技术的支撑, 针对教学过程中重要的方面和环节, 我们将从“四个转变”来阐述整体方法和思路。
1.教学功能转变——关注学生个体成长需要
传统的教学功能是在教师的主导下, 学生被动地获取知识。但是人贵在创造, 利用本身已有的经验和知识, 与新的知识产生新的碰撞, 并与其他人产生思想上的共鸣, 更能提高学习质量。因此, 教学的功能应该从学生被动地编织知识网络转变为主动地产生和填充知识网络。
教学功能的转变需要教师从教学观念开始转变, 把课堂作为思维拓展的场所、交流分享的阵地, 在有限的时间里留出充足的时间让学生编织属于自己的知识网络, 分享自己引以为豪的内容, 这对该年龄段的学生来说, 将会是一个很有趣的过程。教学功能也会变得更加关注个体发展, 关注学生思维和各项综合素质的培养。
另外, 除了需要改变教师观念, 在信息技术的使用方面, 教师也需要将其进行深度融合, 要积极挖掘信息技术中可以为教学所用的功能。
2.教学方式转变——关注课堂模式探究需要
在基础教育中, 学生的学习内容可分成四个阶段:1事实性知识阶段。2理解性知识阶段。3批判性知识阶段。4创造性知识阶段。传统的地理课堂对事实性知识和理解性知识都能够较好地完成, 教学过程在对知识的讲解、模拟实验、与生活密切联系等方面也能基本达到课程标准要求, 但对批判性知识和创造性知识的培养相对较少。
初中地理知识相对来说比较基础, 学生在进行自学之后一般都能够完成对事实性知识部分的学习, 在教师一定的引导后能够完成理解性知识。作为教学方式, 这样的知识层次和特点有利于初中地理教师对这两个阶段的知识进行整合, 并在信息技术的支撑下, 用高效的方法进行呈现。初中地理学习内容还存在涉猎面广的特点, 教师应深入思考课堂中资源的呈现数量, 是否可以利用该年龄段学生喜爱与同伴分享的特点, 让其自主地与他人进行分享和表达自己的观点。
在初中地理学科课时量不充足的情况下, 教师应重视思考如何借助信息技术把地理知识带进学生学习的方方面面, 如学生的课前预习、课前学习情况检验、课堂学习内容、课堂及时反馈情况、课后作业、课后评价与课后总结等。对于事实性知识和理解性知识, 学生应提高效率在课前完成, 利用微课、课前学习导案建构基础的知识框架, 为批判性知识和创造性知识的学习进行铺垫。在课堂中, 教师通过增大课堂资源量和设计引导语言的方式提高学生的探究质量和提问质量, 从而引导学生个体形成更丰富的批判性知识和创造性知识。在课后作业中, 教师可以通过及时反馈系统和数据统计系统, 把握学生的学习情况, 与学校的常规评价方式相结合, 共享公开练习成绩, 促进学生自信心的形成。
3.教学效能转变——关注教师专业提升需要
教学效能的转变主要是为了促进教师的专业提升, 消除教师职业倦怠, 最好的方法是在各个角度上加大教师的教学效能, 从多个维度界定教学效能, 并融合信息技术的支撑后作出分析。
(1) 从教师必备条件来看
在信息技术支撑下, 教师能够更有效地实施自己的教学方法, 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 实现更多心目中的理想课堂。信息技术的融合应当在教师的教学中受到呼唤, 从而提供其最需要的支持, 起到相互促进的作用。
(2) 从教师的行为来看
教师加大教学效能需要在过程中把握好提示、参与、改正和反馈这四个方面。在信息技术融合中, 应当将重点放在引导提示、辨析改正和多元反馈这三个方面。其中, 多媒体素材可以引导有关方向, 缩小思考时的涉猎范围, 提示学生如何提高问题和探究的质量;辨析改正则在学生个性学习的基础上, 利用信息技术的数据库为学生提供正确的知识呈现;多元反馈则基于初中地理学习内容的丰富度, 通过拍照分享、趣味笔记分享、教学型游戏等方式, 让学生不拘泥于事实性知识和理解性知识的学习, 利用评价反馈的形式引导学生更有创造性和自主性地获取新的知识。
(3) 从教师的专业性来看
教师往往希望寻求最佳的教学方法, 有效地控制教学情境, 因此, 需要不断地自我进修和研究, 才能提供给学生个性化学习的教学。在通过多种途径不断促进个性化学习的过程中, 教师也需要有更多的想法和技术来完成新的教学方法。因此, 新内容能逐步使更多的教师拥有现代化信息技术的教育观念和思维。
4.师生能动性转变——关注教学相长发展需要
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在课堂中给学生更加活跃、更加公开的反馈机制, 这是激励学生的重要方面, 与此同时, 延伸在课后学习的内容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能动性。教师通过智慧教育的智能评价软件能完成对学生更加直接和客观的判断和评价, 形成更加活跃的课堂气氛。这样容易激发学生的奇思妙想。针对学生的想法, 教师也需要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才能给出学生正确的引导。
● 构建初中地理教学智慧环境的案例设计
《世界人口的数量与增长》 (第十三届全国初中信息技术与教学融合优质课大赛一等奖)
1.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选自湘教版七年级 (上册) 第三章第一节, 属于初中阶段世界地理的人文地理部分, 是人文地理当中的第一章节, 具有开启人文地理学习的重要作用。对本课的学习有助于学生理解人口与社会的关系, 以及对其他人文地理要素的学习。理解人口是人文地理要素中最为基础的要素。
2.教学对象分析
初中一年级的学生对地理的学习还处于初级阶段, 知识存储量有限且学生之间差异较大。在学习能力方面, 一是逻辑思维还不成熟。知识来源主要是日常经验以及知识结构系统, 要做到学科融合还需要授课教师引导。二是在数学学科方面仅初步接触数轴, 所以在“世界人口图”上获取数据需要授课教师引导横、纵坐标读图。
3.教学目标制定
知识与技能目标:说出世界人口数量大的特点;归纳世界人口数量增长的阶段特点;掌握人口自然增长率、死亡率和出生率的概念;理解人口自然增长率、死亡率和出生率的推导过程;理解经济发展水平和人口增长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目标:运用“世界人口增长图”获取不同年份的人口数量数据;学会在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三者之间进行运算;能够在已知地区总人数和自然增长率的情况下, 计算新增人口数;运用案例理解经济发展水平会影响人口增长。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理解人口增长过快或负增长对环境、社会及经济的影响;关心世界人口总量, 从而理解人口总量是否与地理环境及其可供资源相关。
4.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的概念以及进行简单的运算;知道世界人口增长过程的特点。
难点:理解世界人口从缓慢增长到加速增长的原因;理解经济发展水平对人口自然增长率产生的影响。
5.教学方法
针对本课内容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学生特点、教学条件和教师特征, 对地理教学方法进行多维度的选择, 优化组合后总结为以讲授法、直接感知法、案例教学法为主, 再辅以网络题库互助训练、微课资源自主学习的教学。
6.教学媒体分析
为了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本课教学主要选择了现代信息技术教学设备 (包括可触摸式白板、投影仪、实物投影仪、视频和音频输出等) 和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 (内置微信APP和猿题库APP) 。另外, 本课还增加了网络教学视频资源库。同时, 为了便于教师分层布置作业, 提高工作效率, 还使用了适合学生学习的移动终端APP。
基于地理课堂的智慧环境构建中应遵循的三个设计理念, 即科学的教学方法、递进的教学逻辑和现代的教学媒体, 本课在教学融合信息技术方面, 主要采取了“基础型微课资源+特色型微课资源结合”和“猿题库网络题库+学生督学”的两种方法。
7.教学过程
课前:
在基础型微课资源库的学习过程中, 学生完成学案, 夯实基础部分。
课上:
探讨一:计算自然增长率和增长人口数——事实性知识层次。 (概念落实+简单计算+应用题计算=夯实基础知识)
(1) 请同学们回想预习内容, 写下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公式。
(2) 计算:某地区人口出生率为11.93‰, 人口死亡率为7.14‰, 则该地区的人口自然增长率为_________。
(3) 思考:若2012年中国总人口数为13.5亿, 该年度人口增长率为4.8‰, 则新增人口数为_________。写出计算的式子即可。
师:简单的计算是在学习“人口数量”时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环节。从视频中发现装有七种不同颜色水的玻璃杯里, 水量不一, 也就是显示七大洲人口数量的增长速度不一, 这是为什么呢?
思考:经济发展水平为什么会影响人口自然增长率呢?
探讨二:经济发展水平为什么会影响人口自然增长率——理解性知识和批判性知识层次。 (模拟情境+时事材料+辩论式小组活动=理解和评价知识)
投影:材料一, Jack和Lily是生活在德国慕尼黑的一对新婚夫妇。他们两人都在一家高新技术的企业工作, Lily希望自己能够在未来的5年里凭借自己的力量成为企业管理者。于是, 他们暂时决定家庭规划为“丁克家庭”。材料二, 中国现在即将实施全面开放“二胎”政策, 夫妻两人可以生育两个小孩, 此事引起网络热议。网友表示, 很多家庭不打算生育“二孩”, 因为他们觉得生活压力太大。
教师活动:请1、2、3小组完成第一个材料, 4、5、6小组仔细聆听并思考;4、5、6小组完成第二个材料, 1、2、3小组仔细聆听并思考。只要想法合理或者发现别人想法有问题并加以改正的都能够得分。
学生活动:以小组为单位, 在2分钟内汇总出一份小组的辩论材料, 协助教师进行小擂台的活动。
教师总结:一般来说, 在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 人口自然增长率较低, 反之亦然。那么从上述两个材料里, 我们可以感受到, 由于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养育一个孩子的成本也在不断提高, 人们会在生育前考虑更多的因素。虽然世界范围内的人口自然增长率在逐步降低, 但由于原本的数量太大, 所以每年新增的人口数量也非常庞大。那么, 地球能最大限度地养活多少人?如何在未来10年乃至更长的时期内可持续性地养活每个人?
探讨三:如何在未来可持续性地养活每个人——创造性知识层次。 (拓展社会生活+补充多媒体素材+教师引导=自主延伸创造性知识)
投影:材料一, 沙特阿拉伯是世界上石油存储量最丰富的国家之一。但该国的水资源匮乏, 限制了农业生产。为了养活国民, 该国引进了以色列的节水技术来发展农业生产。 (展示沙特阿拉伯圆形灌溉系统图片) 材料二, 20世纪70年代末, 生活在西非城市的人们仍然以本地生产的谷物为主要粮食来源。但到2008年, 他们的粮食中有了从泰国或马来西亚进口的大米, 受到人们普遍欢迎。 (展示亚洲—非洲大宗货物海运航线图)
学生活动:根据上述两个案例, 小组内自选其中一个案例, 写下小组意见, 递交学案并与教师进行答辩, 答辩通过则得分。
教师总结:在沙特阿拉伯的案例中, 为了克服水资源对农业生产的限制, 沙特阿拉伯采取了先进的海水淡化技术和灌溉系统, 使生产出的粮食尽可能地满足当地人们的需要;而在西非国家, 由于人们的生产效率较低, 无法保证迅速增长的人口对粮食的需求, 所以他们依靠自己临海的优势, 进口价格相对较低的亚洲粮食。
课后:
教师运用多功能课后作业反馈APP布置作业。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 加入“普通群”或“高级群”, 巩固课上的学习内容。
智慧反思
1.针对教学目标
学生通过对微课视频的学习, 夯实基础部分知识的落实情况较好。
根据学情, 授课教师在引导学生分析地理问题时, 注意使用了不同方面的材料和案例, 如政策性材料、虚拟的故事材料、简化过的科研材料等, 多维度地对学生进行引导, 使其基本能够在教师的引导下, 归纳出学习内容的核心部分。
教学目标设置的过程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进行了一定预设, 问题的提出既是对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的重要议题, 也是对学生解决地理问题所提出的挑战。学生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基本能够感受到人口数量需要适中、环境问题需要被重视。
2.针对教学方法与手段
在案例教学法的使用中, 教师注意选取了新颖的案例, 并在讨论的过程中给学生留足了独立思考的时间, 鼓励学生与他人分享自己的想法;在网络题库的教学过程中, 设置学生督导, 让学生自行管理课后练习, 由于是直接显示每位学生的正确率, 因此学生们基本能够按照要求完成作业;将微课资源设置在基础知识学习部分, 能让更多的学生逐步适应学习。
“以学生为主体”的基本原则在课前、课上和课后都有所体现:一是课前, 让学生自主学习微课内容, 了解课文基本知识。二是课上, 三次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活动, 并留有学生自主独立完成的任务, 以调动学生的参与度。三是课后, 在练习时, 通过作业群引导学生之间相互监督。
在现代教育技术方面, 使用到Office 2016的Power Point录制视频技术, 完成了微课的录制;使用到“猿题库”移动终端APP进行课后练习和学习情况的统计;使用到一般教室里的多媒体投影以支撑课堂教学。
参考文献
[1]徐强.智慧课堂下的高中地理教学[J].读书文摘, 2015 (22) :259.
[2]何慧芳.构建高中地理智慧课堂[J].教学实践, 2013 (10) :103.
[3]高小红.联系生活主动探究构建地理智慧课堂[J].教学专题, 2015 (4) :43.
关键词 图像教学 初中地理 图像知识 读图能力
在初中地理的教学方面,如何利用图像进行教学是教育教学中一个基本且重要的方法。地理教学的重要性,是教会学生如何利用地图查找相关地理信息,从而培养学生养成从图像上获取更多的地理线索和知识的能力。让学生能够利用其所学到的知识来绘制简易图像,来帮助自己解决在地里方面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这是需要教师良好的运用图像来逐步发展学生对图像的思维扩展能力和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
一、对地理图像教学的重视
由于地理科目的特殊性,我们必须教导学生们学会利用地图来学习地理,这样才能够更亲近地理,了解地理知识。地图就好比是一个摄取知识的源头,也是帮助学生理解知识的一个重要手段和方法。所以,教师千万不能忽视图像教学在地理科目中的重要性,教师一定要学会让学生如何正确熟练的使用地图,培养学生简单绘图,记忆地图的能力。新旧教材相比之下,新教材已经把原有的黑白图片更换成了彩色,也添加了很多活动内容。这让教师的教学过程中更加丰富多彩,文字与彩图的结合,可以增强学生们的看图兴趣,更好的改善了地理课堂。这也是新教材的目的所在。更好的让学生们掌握更多的地理知识,也增添了课堂的教学氛围,利用图文结合的方式,来达到让学生巧妙掌握地理知识的一个更快更高效的途径手段。
二、对图像知识的基本掌握
要培养学生在地理科目里的读图分析能力,首先要让他们更准确细致的了解地图的基本知识框架和构造。地图的基本知识主要包括地图要素(方向、比例尺、图例、注记等)和地图分类(普通地图,专题地图)等。地理教学中地图学习基本的目标就是让学生们能够了解地图的性质,就是地图是用来干什么的?地图是记录和传递地理信息的工具,达到这个目标,才能明了为什么要学习地图,才知道从地图上可以获取很多地理知识,才会在需要地理信息时借助于地图。为此,我们在初中地理教学中,不仅要求学生了解地图三要素等知识,更要引导学生从实际出发,在诸如讲授如何辨别方向、量算距离,识别地貌形态等地图内容学习中,逐渐认识地图性质。
对地图知识的掌握是地理课目学习的基础,需要学生能够熟练的掌握,养成利用发地图来解决问题的良好习惯。地理知识不仅仅是存在课本中,也蕴含在地图上,所以在地理方面的学习中,我们应该书本地图两者相结合,来达到我们学习的根本目的。在查阅地图时候,一定要注意许多的细节问题,例如地图的类别,比例尺,方向等等,要观察仔细才可以更好的解决地理问题,切不可漏掉任何一个信息。只有对图像知识的良好理解,才能更加熟练的运用地图知识来更好了解地理。
三、培养学生读图能力
教会学生如何阅读地图是地理教学中的一项重点,教会学生能够在图像中来直接获取地理信息。在教学中,老师要充分的结合课本,图册来进行教学,让学生能够养成良好的读图习惯,为以后的地理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在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学生总是喜欢跳过枯燥的地图,去看教材上的彩图。事实上,新教材的改编是让学生能够通过读图提问的方式对知识进行的一个掌握,图像部分才是教材的核心部分。
教学过程中有许多地理概念是抽象且難以明白的,尤其对于空间想像能力不知道如何运用的中学生来说更是如此。例如,区时的教学一直以来就是—个难点,学生难以理解时区的划分、区时的换算和日界线的意义。借助地图我们可以容易地分清方向,理清时间的早晚顺序;也可以更好地帮助我们记忆日界线两侧的时区,理解日界线对于时间的划分。区时的教学就变得直观简洁析易于理解。
教师也可通过简易绘图的方法让学生们亲自动手动脑,这样对地图的掌握就变得更加具体了,同时也可以提高学生们的阅读地图的能力。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课件在课堂上对课本上填图题进行进一步的讲解,学生在本上模仿并且让学生完成独立绘图。不但让学生对地图记忆的加深,更加锻炼了学生对地图的熟练度。动手阶段教学的终点,就是让学生通过对图像的模仿,记忆的过程,让学生们的空间想象能力进一步提升。这是在地理科目教学过程中一个开发学生空间想象的重要一个步骤。通过画图对地图熟悉了解,更加增添学生对地理学习的积极主动性。
四、总结
初中地理科目的教学,要根究新的教材和大纲要求来进行执行和操作,利用图像和文字两者的中分结合和利用来完成教学方案。让学生能够熟悉的掌握好地图的知识框架,让学生把课本上的知识和地图两者相互结合,来解决更多的地理问题,学习更多的地理知识。地图是地理的灵魂,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没有图,就没有地理学。学习地理
必须“图文结合”,把知识落实在地图上。地图不仅是教材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学习地理的工具。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读图、用图的能力,训练学生空间想象能力,这是十分重要的任务。但学生在实际学习中对读图、用图甚感困惑,缺少读图意识,没有用图习惯。这需要地理教师从初一年级的第一堂课开始就要刻意对学生进行读图、用图能力的培养和训练,让学生掌握学习地理的方法,懂得运用地图并能进行简易图表的绘制,养成分析地理事物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周梦飞.地图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作用[J].新教育.2008(09)
[2]赵占成.地图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J].中学教学参考. 2009(09)
[3]刘作范.谈初中地理教学在直观基础上进行理解的原则的运用[J].教育学报.1988(04)
【摘要】地理是初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教学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整个初中教育的水平。地理是一门需要学生识记和理解的知识的学科,其中图像是地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初中地理教材中占有很重要的比重。因此,在初中教学中,要想提高地理的教学水平,要特别注重图像的教学,从而使学生对地理有更好更深刻的认知。本文主要是在分析当前初中地理教学的现状和注重图像教学对初中地理教学的重要性的基础上,探讨在初中地理中做好图像教学的策略,从而促进地理教学的发展。
【关键词】初中地理图像教学现状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55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14)04-074-01
在当前社会发展的大背景下,教育不断推进课改,从而促进教育朝着素质教育的方向发展,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地理教学作为初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的空间概念和提高学生各方面的素质具有重要作用。图像是地理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初中地理教材中涉及很多种类的图像,比如,气候分布图,地图,景观图,天体运行图等等。它们不仅是初中地理教材中独特的信息表达形式,而且也是学生学好地理的好帮手。老师在地理教学中注重图像教学,对于提高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效果和提高学生个方面素质具有重要作用。所谓的图像教学就是运用地理教材中用来阐述地理知识的图像辅助传授知识的教学方式。它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并掌握地理知识。
一、当前初中地理课堂教学的现状
由于传统教学模式对老师根深蒂固的影响,在当前初中地理教学中还存在着很多与新课程教学目标相违背的不足之处。本文主要将其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1.跟着大纲走,教学重点不突出
在当前很多初中地理课堂,很多老师并不能够很好地把握住学科的重点,只是一味地跟着考试大纲走,这样就容易使学生的接受思维疲劳,不易于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2.教学方法单一,课堂枯燥无味
很多老师在地理教学中,很少改变教学方法,更不用说根据教材的不同内容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了。大多数的老师都是照本宣科,学生对地理知识的掌握很大程度上都依赖与死记硬背。这样的教学方法不仅使课堂氛围枯燥,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而且会使教学收到事倍功半的效果。
二、注重图像教学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重要性
由于图像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占有很大的比重,因此,图像也应该成为初中地理教学中的重点。注重图像教学对于提高初中地理教学的质量具有重要作用。图像是相对于文字来说较直观的信息传递工具,如果老师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图像的这种便利,能将那些抽象的地理概念以及空间概念变得形象直观,利于学生清晰地掌握吸收,从而使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此外,通过图像教学也能活跃课堂氛围,引起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从而提高地理学习的效率。
三、初中地理图像教学的策略探析
图像教学对于初中地理教学的重要作用已是显而易见,因此,在初中地理教学课堂注重图像教学已是大势所趋。本文在当前初中地理教学的现状的基础上,对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如何实施图像教学提出以下几个方面的建议。
1.老师要准确认识图像的作用,增强图像的重视度。
图像不仅是地理学科传递知识的一种独特表达方式,而且还是学生学好地理的好帮手。因此,老师在地理教学过程中,要清楚地认识到图像的重要作用,要重视图像教学,从而帮助学生将抽象的概念和知识点形象化。传统教学中老师不断用语言描摹地理方位,不管老师的语言如何精彩,如果仅仅只是语言描述,效果都不及一张方位清晰的地图来得一目了然。比如,老师在讲解世界地形时,如果仅仅只是老师口头语言描述,学生一下就混乱了,而这时如果老师配以一幅简单清晰的地形图讲解,学生就会对这一知识点有直观的认识。因此,老师应该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图像的作用,重视图像的使用,提高教学效果。
2.注重学生读图习惯的养成
老师在重视图像教学的同时,要加强学生读图习惯的养成,提高学生的读图能力。不仅要让学生看到图像表层的东西,还应该启发学生看懂图像深层的知识点。老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通过一定的读图训练,加上老师对学生读图的指导,从而培养学生的读图习惯以及读图能力的提高。比如,老师可以在自习课上用多媒体设备展示一些图像,并且设置一些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读图,自己在图中找到答案。这样不仅可以有助于学生读图习惯的养成,而且可以增强学生通过图像解决问题的意识,从而调动各感官掌握地理知识。
3.注重培养学生动手画图的能力
地理有很多相关概念与地理位置需要学生识记。如果只是单纯地靠死记硬背的话,效果甚微。老师在初中地理教学中,不仅要增强学生的图像意识,而且还应该有所侧重地培养学生动手画图的能力。这样有利于学生在头脑中对地理方位以及相关知识具有直观深刻的印象,从而提高记忆效率。比如,老师可以利用填充图册让学生填出相应的知识,也可以让学生在黑板中画出简易的图像,这样,有利于学生加深知识点的识记。
四、结语
上传: 蔡军 更新时间:2014-1-11 12:40:22
《中国行政区划》一节是义务教育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八年级上第一章第一节第2课时
分析教材:
《中国的行政区划》一节是中国地理的重点内容之一;是学好中国地理的基础;也是学生今后备的基础知识。本节由三大部分组成:
1、三级行政区划;
2、各省级行政单位的名称及其分布;3心及简称。教学重点是我国34个省级行政单位的名称、简称和分布。教学难点是各省级行政单位的记忆。
分析学生:
从学习内容看:本节内容较多,对于一个刚接触中国地理知识的学生来说,还是生疏的,需要进而达到地名与空间位置一一对应。从学生自身发展规律看:学生在世界地理的学习中已经初步掌和分析地理问题的经验和方法,有一定的学习基础;性格争强好胜,喜欢各种活动和比赛。
因此通过读图、识图、竞赛、拼图等活动来有效的解决这些矛盾,尽量使枯燥的地名变“活”有趣,满足学生的心理需要,提高学习兴趣。
设计理念:
注重教师“导”的过程和方法,构建和谐开放的教学环境,培养学生的动眼、动口、动手、动图、竞赛、拼图等活动突破重点,化解难点,降低学习难度让学生在游戏中体验成功的喜悦,化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知道我国现行三级行政区划,并能在我国政区图上准确找出34个省级行政区
2、过程与方法:通过读图、识图、拼图等活动,初步形成我国34个省级行政单位分布的空间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了解香港特别行政区和澳门特别行政区的设立,激发爱国主义情
教学重难点:在我国政区图上准确找出34个省级行政区,记住它们的简称和 行政中心。
课前准备:
学生:收集有关34个省级行政区的相关资料,中国政区拼图(每人一套)
教师:制作课件
教学方式:问题引导式 活动探究式 竞赛比拼式
导入新课:
教师:大屏幕展示中国轮廓简图
提问:如果你要给你在外地的亲戚写一封信,那么远!为什么邮递员可以很快送到收信人手里
学生:因为这些地址在等级上非常清楚,邮递员按照上面一层一层地找,很快就可以找到。
教师:看来这些等级给我们带来了很大的方便。一个国家为了便于管理,会将国土分为若干各这就是中国的行政区划【大屏幕展示课题--中国的行政区划】
新课学习:
教师: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三方面。【教学目标】
教师:首先我们来进行活动一:“说一说”,请把教材翻到第7页仿照张力同学的户口所在地
学生:略
教师:大家说得很好,听的也很认真。在听的过程中你是否发现中国的行政区划是怎样的呢?
学生:分级的。基本分为省、县、乡三级
【板书三级行政区划】
教师:这样分级有什么好处呢?
(学生小组讨论)
根据讨论发表自己的见解,教师点评。
教师:〖总结归纳〗我国采用的是省、县、乡三级行政区划,就像我们学校里的年级、班级、含若干个下一级区划。这里的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和民族乡是民族自治地区。除此之外,国家特别行政区。
〖承转〗:行政区划是非常重要的,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中都会应用到,更是我们学习中政区划中,最重要的是省一级的行政区,在今后的学习中会经常用到,下面我们就来学习省级行政心。【板书省级行政区的名称、位置和行政中心】
教师:首先让我们比一比,看谁知道的省级行政单位的名称最多?
学生:略
教师:大家平时很注意积累,能说出很多的省级行政区的名称,表现都很好。但
我们提到的省都在哪里呢?让我们拿出拼图一起来“拼一拼”!【出示中国政区图(FLASH动
(教师按照课本第7页的顺序介绍我国的省级行政区划的位置和行政中心)学生:在教师提到政区拼图。
教师:〖提问〗你认为我国的省级行政单位可分为几种呢?每种的数量各是多少?
学生:讨论、回答
总结:我国共有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2个特别行政区,总计34个省级行政单
教师:介绍香港特别行政区和澳门特别行政区的设立
(通过了解香港特别行政区和澳门特别行政区的设立,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树立民族自
教师:34个省级行政单位,我们怎样快速记住他们的名称呢?请同学利用手中收集的资料,看
学生:展示歌谣,分析歌谣代表的意义。找到快速记忆的方法-----歌谣记忆法。
(化机械的记忆为有趣的歌谣,提高学习兴趣和记忆效果)
教师:这么多的省级行政单位怎样区分呢?
学生:通过形状
教师:利用课件介绍“联想法”:课件显示各省级行政单位的轮廓图形,让同学想象轮廓的形省级行政单位【出示各省级行政区轮廓图形】
〖转折〗:我们有的同学除了有自己的大名之外还有一个小名,各个省区也有自己的小名。我称。【板书省级行政区的简称】
为什么除了全称之外还要有一个简称呢?因为在有的场合使用全称很不方便,比如汽车的牌照然后是阿拉伯数字。试想如果车牌写上各省区的全称会很繁杂,如“新疆维吾尔自治区12345”这我们为每个省级行政区都起了一个小名,也就是简称。(从生活实际体会简称的作用,激发学习的教师:让我们通过“找门游戏”来熟悉34省级行政区的小名,先给大家3分钟准备一下。〖
找34个同学手举34省级行政区的名称卡片代表“家”
教师准备好34个34省级行政区的简称卡片
学生:到前面抽取教师的卡片,找到自己的“家”
课堂小节和学生一起回忆所学知识,展示知识框架明确本节所学知识
回顾各知识要点,加深印象
学以致用:
1、“猜一猜”
(1)猜谜语:教师说谜面,学生猜谜语
(2)猜车牌:(假如你是一个交通警察,你所管辖的地段发生了交通事故,首先你应该了解下面由同学们扮演交通警察,教师扮演目击证人为警察提供车牌内容。)
2、“万里行”:说出经过的省区的名称,简称和行政中心,旅游名胜和特色小吃
(1)长江万里行
(2)黄河万里行 【出示中国政区图(FLASH动画图)】
(3)陆疆万里行
(4)海疆万里行
朱田中学
史涛
2013年临沂市初中生学业考试地理学科命题以全日制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为依据,遵循省、市教育行政部门有关初中生学业考试文件的精神,从本届学生所使用的人教版教材的教学实际,以及学生的年龄特征出发来编制地理试题。命题注重对地理知识、技能和能力的考查,以标准参照性考试为主,试题有合理的难度,同时注重考查学生的地理观念、环境意识和可持续发展思想等内容,力求全面、准确地反映我市初中生在地理学习目标方面所达到的水平,通过学业考试对我市初中地理课程改革起积极的导向作用。
一、试题特点
今年我市初中生学业考试地理学科试题充分体现了命题指导思想,体现了初中地理课程改革理念,对今后我市初中地理教学将起到较好的指导作用,试题具有以下四个突出特征。
(一)突出考查学生对地理基础主干知识的掌握情况
2013年地理试题考查的知识范畴严格遵循教育部颁初中《地理课程标准》,注重考查学生对地理“双基”的掌握情况,重点考查主干知识。按标准参照性考试的要求以及我市初中地理教学的实际状况,试题高度突出对初中地理基础主干知识的考查比例,初中地理四部分内容的知识结构遵循地理学科考试大纲的要求,各部分知识所占的内容比例为:世界地理占38分,中国地理占62分。试题内容覆盖面较广。
试题立足主干知识立意,对照初中《地理课程标准》的要求,并参考2012年我市学生所用地理教材版本和初中地理教学的实际状况进行命制。每道试题均“遵标循纲”,有明确的出处。如选择题第5、16、22、24、25题;第18题。非选择题部分如26、27、28、29题。
(二)突出考查学生从图文材料中获取有用地理信息的能力
2013年我市初中学业考试地理试题形式多样、图文并茂,充分体现出以丰富多彩的地理图像为载体的特色。试题体现地理学科特色,信息量大,注重以地理图像作为试题的载体,在注重地理基础知识考查的基础上,突出考查学生读图获取获取有用地理信息的能力,有助于进一步考查学生在具体情境中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地理思维能力。绝大多数地理试题的设计注重提供图文材料,使学生能通过获取材料中的有用信息去回答问题,尽量避免学生通过死记硬背来
答题,学生只要学会通过阅读试题图文材料获取信息,就不难得出正确答案,从而呼应了课程改革对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要求。
全卷试题中共有16幅地理图像及7段文字阅读材料,且非选择题全部以地理图像为载体,试题呈现的信息形式丰富,文字文字信息包括文字阅读材料及试题题干,地理图像数量多,种类齐全。与往年的试题相比,今年试题的图像形式更加丰富,有地理空间分布图、降水柱状及气温曲线图、统计图、以及景观图片等类型,尤其是6张景观图片使试卷显得更加活泼生动。通过不同形式的图像,较好地考查了学生从地理图像中获取有用信息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如选择题第3、6、7、11、18题。非选择题第27题中的(2)、(3)、28题中的(4)、(5)、29题中的(4)、30题中的(1)、(2)、(3)、(4)。
今年的试题对从文字材料中的信息提取也有较高的要求。如第14、15,27题的(3),28题的(5),30题的(1)、(2)。
(三)突出考查学生对所学地理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2013年初中地理学业考试地理试题体现出较强的考查学生地理思维品质的风格,试题易而不死,活而不难。解题过程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地理逻辑思维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从总体上看试题具有一定的综合性。如第1、2、3、4、7、11、14、15、17、20、27(2、3)、27(5)、29(4)、30(1、2、3、4)。
(四)突出试题内容与当前社会和学生生活实际的联系
2013年我市中考地理试题取材突出与社会热点问题以及学生生活实际的联系,注重在新情境下考查学生对“双基”的掌握程度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试题不单纯地为热点而热点,重点关注资源、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等与人类社会密切相关的长效热点问题,如第17、22、25、26(3)、27(3)、29(5)
(五)命题中的不足。
1、试题中出现了有的学生做过的原题,导致考试的不公平,如14、15、30.2、由于题设或干扰信息过多增加了试题难度,如26(1)(3)30(4、5)。
3,分值过于集中,影响了对其它知识点的考查。如29题和30题记都是考查中国区域地理,可以说这两个题是重题,这两个图完全可以合在一起。
二、教学建议
根据评卷中发现学生存在的答题问题以及当前我市地理教学的实际状况,建议在今后的初中地理教学中重点突出以下方面。
(一)强化地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教学
初中地理学业考试是以目标参照性测验为主的考试,主要检测的是学生是否
掌握了课程标准的要求,考试内容并不回避“双基”及其重点,因而对于课程标准中规定的知识点,教师要指导学生掌握;对于地理的重难点问题,如经纬度、地图判读、地球运动、区域特征等,教师应寻找适当教学方法,强化训练,以确保学生掌握。
从考试中可看出学生地理基础知识不扎实的现实非常普遍,除学习态度的因素外,主要原因在于平时教学教师满堂灌,缺乏针对性,学生学习重死记硬背,不求甚解。因此,要以“知识与技能”为地理教学的主线,让每个学生把知识记牢一点,把知识理解得透彻一点、学习得扎实一点,加强读图、析图、绘图和记忆地图的技能训练,只有真正理解和掌握了牢固的地理知识和地理技能,才能在课堂上实现课程的“三维目标”。
(二)提高学生读图能力和获取地理信息的能力
地理图像语言的学习运用,尤其是学会读图、析图,从地理图像中获取信息并解决问题,是地理学科一大特色,也是学习地理最重要的技能。地图是地理学科的“第二语言”,地图既是学习地理的重要工具,也是地理知识的重要载体,许多地理知识都可以通过识读相关图表来获得。地理试卷从某种意义上讲也是“无图不成题”,读图题涉及面广,综合性较强,适宜考查学生的地理学习能力,是地理必考试题。因此,平时的教学中应多引导学生阅读、分析图表和文字资料,加强从图、表、文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并据此答题的训练,有效地提高学生对图、材料分析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等。
在地理教学中要重视学生“读图、析图、绘图”的技能训练,对于课程标准中要求学生掌握的填图部份内容,要适当组织练习,达到在图中能够正确填写地理事物名称的要求,让学生将基本地理事物的分布通过“心理地图”加以识记,并读懂地理图像所包含的信息;能分析各类地理图像(比例尺地图、示意图、统计图、景观图等)所提供的文字、图、表信息及相互之间的关系,从中找出规律,学会读图分析问题;同时也要学习绘制一些简单的地理图像。
(三)提高学生在具体情境中运用地理知识的思维能力
学生没有形成一定的地理思维方式,在答题时势必造成在地理问题前无从下手的现象,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让学生深刻体会到地理各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从而理清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在课堂教学中,要注重学法指导,引导学生形成必要的地理知识网络。注意引导学生运用所学过的地理学知识,提出自已的见解和观点,进行分析与归纳,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如从降水量的时空分布要能够联系到水资源的时空分布;要懂得落差的大小会决定水能资源的多少;从纬度位置要能联想到太阳高度的大小推导到获得太阳热量的多少和气温的高低,等等;
从考试结果和课堂教学实际情况来看,试题稍微有所变通,学生就无法适应。表明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灵活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相当欠缺,机械学习的现象较为普遍,这与课改所倡导的“改变学习方式,培养学习能力”等理念及三维教学目标的要求是不相适应的。因而,提高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灵活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极为重要。建议在教学中选择灵活多样的地理教学方法,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基本地理事实,概念和技能,增强地理学习。提倡探究式学习,引导和鼓励学生独立思考,体验解决问题的过程,逐步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
(四)联系现实问题,引导学生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
在地理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多关心国内外大事,关注身边的地理,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要引导学生学会运用地理知识来分析时政热点问题,不断去发现和探究生活中存在的地理现象。
(五)注意对学生进行地理答题规范和解题技巧的训练
一、初中地理课堂教学现状
(一)地理学科被边缘化
众所周知,地理学科涵盖着丰富的知识,不仅包括自然科学知识,还包括人文科学知识,所以加强地理教学,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还可以强化学生的唯物辩证思想。此外,地理学科还可以增强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但是,在当前的初中地理教学中,地理学科却有着被边缘化的趋势。出现这样的教学现状,一方面源于中国考试制度的存在。相对其他学科来讲,地理学科并不纳入初中的升学考试科目,很多学校为了提高升学率,压根不重视地理教学;另一方面,学生在地理学习中缺乏学习的动力,觉得非升学考试科目不应占据学习的时间。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了初中地理课堂教学的效率。
(二)教学体系不够完善
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落后,缺乏明确有效的教学目标,这些都是当前初中地理教学存在的问题。在教学内容的设定上,初中地理教材将难度系数较大的知识放在首位,这样设置教学内容,让地理基础知识不够牢固的初中学生感到望而生畏。尤其是教师在落后的教学手段下,难以将抽象的教学内容具体化,从而使得学生在学习地理的过程中感到吃力,久而久之,学生的厌学情绪普遍增强。
(三)师资力量薄弱
当前,初中地理师资力量薄弱,究其原因,一方面源于地理学科不被重视,优势的教学资源没有被分配到地理学科的教学上;另一方面,教师在教学中没有树立与时俱进的教学理念,没有进行不断地学习和充电,促进自己综合素质的提升。当前,师资力量薄弱已经成为初中地理教学普遍存在的因素,这也是影响当前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效率的主要原因之一。
(四)教学设施的配置有待加强
对于地理学科的教学来讲,教学设施及教学辅助设备的配置极为重要。例如,地球仪、中国地图、世界地图、各种模型等都是地理教学中必不可少的教学设备。但是,当前的初中地理教学过程中教学设施的配置明显不足,有些学校连最基本的地球仪都没有,更谈不上什么实验室等,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如果仅仅是通过板书、讲解的方式进行,势必会严重影响课堂教学的效率。
二、新课程背景下如何提高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效率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的教学不能处于传统应试教育的基础上,而应当进行不断的改革与创新,实现初中地理课堂教学的不断改进和提高。
(一)不断更新教学理念
在21世纪,教师的教学应当与时俱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有对自己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不断创新,更新自己的教学思想,才能促进课堂教学的改革和进步。例如,教师应当认真学习新课程改革的思想和内涵,通过学习,努力改进自己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当积极学习一些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进而提高自己教学的水平和技能,促进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
(二)强化地理教师师资队伍建设
强大的师资队伍是提升课堂教学效率的基础。在初中地理教学中,要想促进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强化师资队伍建设是基础,也是保障。对于师资队伍的建设,可以从以下两方面进行:一方面,学校应当配备专职的地理教师进行初中地理课堂教学;另一方面,要加强初中地理教师的在职培训。通过在职培训,不断提高地理教师的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从而提高初中地理课堂教学的效率。
(三)整合教学资源,改善教学内容
对于初中地理的教学,教师应当坚定“学以致用”的教学目标。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在教材内容的基础上不断地整合和完善现有的教学资源,促进初中地理教学内容更加生活化,更加符合学生的日常需求和实际需要。此外,教师在教学中要重视将知识讲解、技能培养以及正确的科学态度和世界观、人生观的培养有机结合起来,以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
(四)形成多元化的课堂教学模式
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教师应当改变传统板书、讲解式的课堂教学模式,不断丰富教学内容和教学策略,实现初中地理课堂教学的创新和优化。例如,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的引入来丰富课堂教学,也可以带领学生走进大自然,通过对大自然的观察,了解地理知识的博大精深,从根本上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促进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
总之,初中地理知识博大精深,与学生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教师要尽可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技能,实现课堂教学的高效发展;教师要重视学生自然科学的培养,并加强学生人文科学的认识和了解。教师只有不断优化教学策略,才能提高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韩梅.新课标下中学地理课程的环境伦理教育目标体系的构建[J].教育探索,2010(9):34-36.
[2]胡唐明.中学地理“主题学习”课堂教学模式实践与思考[J].上海教育科研,2013(11):21-22.
【关键词】乡土地理 初中地理教学 实践
乡土地理,顾名思义,就是本土的地理知识,主要的内容就是教学所在地的地理环境及问题,乡土地理与学生和教师息息相关。在地理教学过程中教授学生乡土地理知识,学生可以形象具体地学习地理知识,而不是仅靠教学图片和自己的想象,这有助于学生各方面的发展。在实际中,将乡土地理运用到初中地理教学中还是有一定难度的,下面分析一下乡土地理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运用,希望各个学校可以重视在地理教学中运用乡土地理。
1 借助乡土地理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地理学科的热情
众所周知,学生对学习的热爱来自于学习兴趣,如果学生对学习不感兴趣,又怎么可能有优异的学习成绩呢?所以,要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借助乡土地理教学,就是一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良好方法。学生生活在当地,对周围环境有着最直接的认知,对于一些现象不甚了解,在遇到不知原因的现象时,便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这对学生的学习是非常有帮助的。
以西安为例,在初中地理教学过程中,会学习“年降水量”这个词,学生只是直接的从书本上了解到这个词语的含义,并没有在脑海里有个清晰的认识。教师可以从学校借来试验器材,然后将学生分成若干组实践小组,然后组织学生在每个月降雨的时候在户外采集雨水量,将每个月甚至每一天的降雨量进行记录,在试验结束之后,要求每组学生根据自己组的试验记录,用科学的计算方法计算出西安的年降水量,或许这个实践活动的周期有些长,但是学生在活动过程中遇到的很多关于地理知识的问题,无论是请教老师还是查找资料,这些地理问题的解决不仅可以让学生对所解决的地理问题及知识印象深刻,还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
2 借助乡土地理教学,使学生更容易发现身边的地理
地理学科其实是一门非常有趣的学科,在地理课堂上可以学习到自己生活环境以外的世界,比如企鹅生活的南极,炎热的非洲地区等,但是这些毕竟离学生有些遥远,学生无法亲自感知,这样一来就没有良好的学习效果,而乡土地理能直接的使学生感受到地理就在身边,能够将课堂所学运用的身边的地理环境中。
在地理课本中有一部分内容是关于水资源污染的,教师如果只是在课堂上给学生讲解水资源污染的理论,例如,水域污染是由工业排污、船只泄露有害物质、人民生活排污等原因造成的,学生可能只是对这些知识死记硬背,因为学生根本没有在实际生活中亲眼见到这些所谓的原因。如果教师在教授理论知识后,让学生成立调查小组,调研西安周围水资源受到污染的原因,根据所学习的地理知识做成报告并给出相应的解决方法,学生就会对所了解的地理知识有一个全新的认识,因为课本上抽象的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了起来,学生在调研活动中将书本上的理论知识具体地应用到了生活中,这使得学生在看到一些有关地理的现象的时候,可以立刻想起地理知识,发现身边的地理。
3 借助乡土地理教学,开发学生综合思维的头脑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开展诸如环境考察、社会调查等户外活动,而乡土地理实践活动内容丰富多彩,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创造力。当学生处于复杂的社会、自然环境时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学生就要通过自己的思考,亲自动手解决这些问题,这样一来,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践能力就会有很大的提高,对学生培养综合思维有非常大的好处。
在初学地理学科的时候,教师往往会先教学生认识中国地图,还会让学生在纸上练习画中国地图,很多学生其实不知道国家地图是如何测绘的,教师就可以带领学生对学校进行测量,将测绘地图的方法教给学生并和学生一起绘制一张校园地图。这样学生对地理测绘工作就有一个大致的认识与了解,也可以让学生真实地了解到自己所生长的环境的地理状况,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养成综合思考的好习惯。
4 借助乡土地理教学,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李白曾寫过“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的诗句,每一个人都是热爱自己家乡的,家乡的一草一木都牵动着人们的内心,中学生亦是如此。教师应该积极地将家乡变化的情况告知学生,在地理教学中充分利用乡土地理教学资源,使地理教学更加的有趣,吸引学生主动学习地理知识,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5 总结
综上,借助乡土地理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地理学科的热情,使学生更容易发现身边的地理,开发学生综合思维的头脑,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可以让学生感觉到地理知识离自己很近,就在自己身边,这样,地理教学便更加丰富有趣。另外,在乡土地理教学过程中进行实践活动,可以把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提高学生各个方面的能力,实现学以致用的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赵常平.论乡土地理课程资源开发与地理教学关系[J].教育界,2011,(11):45-46.
[2]吴艳萍.让地理教学走进生活——浅谈教学中乡土地理案例的引入[J].新课程·中学,2013,(1):326.
[3]张德海.让地理融入生活——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结合乡土地理的感受[J].教师,2013,(3):91.
由于报到比较晚,被安排到了另外一家酒店——迈豪国际酒店,酒店非常豪华,感觉一下子把差旅费都赚回来了,我和肇庆四会的一个同行住在一间房,寒暄几句,听得出他对我们深圳的教师还是蛮佩服的,我也仅仅从这字里行间行间寻找一些虚荣的安慰,不管怎样,要抓住这个好的学习机会,洗漱后,带着疲倦进入了梦乡。
第二天上午坐车来到了珠海市第四中学,首先进行的是交流会的开幕式,在报告厅见到了来自全省各地将近300人的中学地理教师,场面非常壮大,见到了广东地理届大佬周顺彬老师,由于是我研究生的老师,感到格外亲切,还有曾玮老师,张正栋老师,以及各市区的地理教研员,深圳市地理教研员龚湘玲老师,龙岗区地理教研员郭芳英老师,广州萝岗区地理教研员刘媛老师,等等,看到这些地理界的牛人,心情非常激动,也很期待接下来观摩各市区地理教学高手的表演。
邓丽冬
如何上好初中地理,使教学更有效率,做到事半功倍,是我担任地理教师以来一直思索的问题。下面我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谈谈我在教学中的一些做法和心得体会。
地理是初中新的一门学科,要让学生喜欢,在地理教学中应加强“情感”教育。初中地理教师的教学意识的更新和教学技能的提高,需要从地理教师的主客观两方面进行。对于初中学生而言,学习动机、学习目的性还不强烈,愉快、兴趣是学生学习驱动力之一,甚至对教师的好感也会成为学习的驱动力。因此,地理课堂教学中应该有欢声笑语,更需要地理教师注意增强自己的组织能力与亲和力。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教师精湛的语言、诙谐与幽默、机敏的教学智慧、可亲可敬的教态,会使学生对地理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特别在初中阶段,“愉快”仍然是学生乐于学习的原因之一。
在地理教学中应用“互动教学”法。学生的学习环境变化了,特别是地理知识传播的渠道更广了,地理课已经不是学生获得地理知识与技能的唯一渠道。因此地理教师应该转变“教师角色”,改变过去教师单向讲授为主的习惯性教学方法,将师生“互动教学”引入地理课堂,“以学生活动为主,教师讲述为辅,学生活动在前,教师点拨评价在后”的原则。
要有“情境”引入。普遍存在着两种引入新课方法。一种是“讲”法,即“同学们,今天我们讲„„”,“同学们,现在老师讲„„”,这样就把师生互动的地理教学活动引向“老师讲学生听”的单向活动。还有一种是“翻书”法,即“同学们请把书翻到„„页”,把以地图教学为主的地理课变成看书划线的枯燥的文字教学课。初中地理教师应该努力用“学习”或“讨论”来代替“讲”,用翻“图”来代替翻“书”。虽然是“一字之差”,这也代表着地理课堂的实质进步的一面。
地理教学过程中要地图化。“没有地图就没有地理学”,所以地图教学是地理教育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实践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就是说地图是其他任何工具无法取代的。在当今的信息社会中,知识的更新速度非常之快。由于初中地理学科内容的基础性特点,学生无须死记硬背地理知识,完全可以借助地图来掌握有关知识。即使是地理基本原理的学习,也可以借助地图来学习、掌握。地图是地理信息的重要载体。对初中学生而言,是帮助其树立空间地域概念的基础,也是培养其地理思维的主要手段。所以,地图在一定意义上既是教具,也是学具。学好地图,并用好地图,对学生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当前初中生的地理学习还是停留在简单的、机械的记忆水平上,对地图的学习和运用则显得 比较薄弱,关键在于缺乏良好的学习方法,很难真正懂得地理知识的一种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不仅如此,学习和掌握地图知识,对于学生学习其它科学知识以及开发学生的智力都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关键词:初中地理 情境教学 案例研究
一、引言
通过对目前我们采用的初中地理教材进行分析可以看出,我们在初中阶段所讲授的地理知识主要是一些相对简单的人文地理和自然地理知识,可以说学习内容比较枯燥。所以,地理教师在进行授课的时候,应当尽可能的提高学生对于地理知识的兴趣,以达到较好的授课效果。情景化教学是当期研究较多而且应用效果也比较好的教学方法之一,通过情景化教学,让学生身临其境的去学习地理知识,更容易引起兴趣而且也更容易接受所学的知识。因此,教师可以尽可能的发挥情景化教学的特点,突破教材的理论知识,让初中地理学习深入学生的生活,使教学效果更上一个台阶。
二、初中地理情景化教学存在的不足
1.地理知识与学生情感结合不足
在初中地理的课程安排上,时间还是比较紧张的,因为初中地理的结业考试往往安排的比较靠前,地理教师需要提前完成教学任务。因此,大多数地理教师授课的侧重点还是仅仅停留在地理知识本身上,采用情景化教学的落脚点也是放在相应的知识点上,而与学生的情感结合的不够多,使地理知识仍然是一些孤零零的理论,地理这门课程的整体思想在教学中得不到应有的体现。
2.课堂互动交流较少
情景化教学在设计的过程中,应当考虑到课堂互动的环节。因为,通过课堂的互动,才能使学生真正地参与到情景化的教学设计之中,才能在互动中发现自己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教师也能够在互动的过程中及时对学生理解的偏差给予纠正,使学生真正将地理知识内化于心。然而,在实际开展情景化教学时,很多教师认为课堂互动会浪费很多课堂的时间,甚至会影响课堂任务的完成,所以常常采用的还是以教师讲授为主的传统方法,即使进行了情景化设计,也是以教师的说来代替学生的参与,所以,并不能将情景化教学的良好学习体
3.情景的设计过于简单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使学生获得知识的途径变得更加丰富了,局限而又枯燥的教材远远不能满足学生们对知识的渴求。地理教师在进行情景化教学的时候,如果仅仅通过将网络上的地理图片或者相关的视频短片插入幻灯片来进行讲授,那么必定会使情景设计太简单、太局限,失去了情景化教学的特色。此外,还有一些教师在制作幻灯片时,往往一用就是好几个学期,缺乏对情景设计的更新和创新,这样的情景化教学是与学生相脱节的,不能实现因材施教的目的,情景化教学的效果也会不理想。
三、提高初中地理情景化教学效果的主要措施
1.重视地理理论知识与学生情感的结合
教师在进行地理学科教学的过程中,不能仅仅局限于让学生掌握地理知识,更要重视学生的地理学科素养的提升,这样才能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基础上,得到更加丰富的生活体验,并且能够让知识与生活结合在一起,获得更加丰富的情感体验,提升自己的地理学科素养甚至整体的身心素养。只有这样,我们的教学才是真正做到了教书育人,使地理教学富有更深层次的意义。
2.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情景化教学
教学过程是教与学的过程,需要教师和学生来共同参与,在教学过程中,如果能引导学生积极的参与课堂,通过课堂互动的方式,让学生勇于主动的表达自己的想法,才能够有效地提高课堂的学习效率,不断的激发出学生接受知识的积极性,也能够更好的让学生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并通过自己主动的思考,而内化于心,成为自己的财富。因此,在进行情景化教学的备课设计时,一定要尽可能的加入课堂互动的环节,让学生主动的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去,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
3.设计丰富多彩的教学情景
地理这门学科是一门与我们生活的大自然息息相关的学科,是非常生动活泼的。如果一味的对地理教材进行生搬硬套,那么只会把生活化的知识变成枯燥无味的理论文字。我们的课堂教学就是要还原地理知识的生活化气息,通过开展情景化教学,让知识变成看得见、摸得着的现实。比如说,在开展情景化教学时,可以利用实物进行演示,通过演示带给学生直观的感受。还可以将地理知识与我们的生活相结合,通过举出实际生活中的实例,增强学生的亲身体验感。此外,还可以采用角色扮演的方式,让学生在进行身份转换的过程中,体会到所学知识的现实意义。
四、初中地理情景化教学的案例研究
案例一:授课题目——怎样进行地图的判读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掌握地图的比例尺并利用比例尺测量两地之间的距离;学会如何在地图上辨识方向;能够制作简易的地图;了解地图的类型及应用范围。
教学方法:情景教学,多媒体教学。
情景化教学设计:有朋友想到我国甘肃省兰州市旅游,那么我们作为当地人怎样做好向导呢?此时我们需要用到的工具就是地图。首先,我们通过一张小比例尺的世界地图和中国地图,来初步认识一下中国。随后,我们要到从了解兰州所在的甘肃省开始我们的旅程,那么我们需要用到甘肃省地图,并对这一中比例尺地图进行判读。之后,我们要到兰州进行游览,又要用到兰州市的大比例尺地图。通过这3张大小比例尺地图,学生们可以直观的学习到不同的比例尺地图所运用的不同场合。同时,教师可以利用上述地图,与学生一起进行实地距离测量的练习。最后,教师可以给学生一个任务,绘制出所在班级的地图,并且要求在地图中标出比例尺、方向以及图例等相关的要素。
案例二:授课题目——巴西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巴西的自然地理概况;巴西的人口和种族;巴西的气候类型、资源和农业。
教学方法:情景教学,多媒体教学。
情景化教学设计:全班同学要跟随旅行团到巴西旅游,那么我们需要提前到旅行社进行咨询。教师作为旅行社的服务员,对前来咨询的学生进行接待,并介绍了巴西的风土人情和著名景点。随后,教师利用多媒体播放关于巴西风景的视频片段,让学生们感受到巴西的异国风情。接下来,教师和学生进行角色互换,由学生作为服务员对教师的问题进行解答,可以采用提问或者抢答的方式进行,让学生在轻松快乐的氛围中掌握本节课的知识。最后,教师可以向学生们介绍巴西举办2016年奥运会的相关情况,使学生在感受异国风情魅力。
五、结束语
初中地理为学生加深对我们生活的地球的了解打开了一扇窗户,地理教学的目的就是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好奇心和热情。因此,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的时候,要时刻保持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兴趣,把地理知识变得生动、形象。而情景化教学正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而出现的,情景化教学的合理应用,能够使课堂变得富有感染力,不再仅仅只有学生琅琅的读书声,而是让学生在欢声笑语中获得新的知识。作为初中地理教师,应当努力克服情景化教学存在的问题,积极对情景化教学进行不断的探索和创新,通过情景化教学的应用,在完成初中地理教学任务的基础上,进一步增强初中地理课程的实效性,为学生营造出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良好氛围,让学生的理论学习和实际生活巧妙地融合在一起,真正实现地理教学的深刻意义。
参考文献:
[1]刘莹.初中地理课堂生活化情境的创设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14.148.
[2]陈保华.关于高中生地理学习能力培养的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2.22.
【初中地理教育教学案例分析】推荐阅读:
初中地理教材分析07-15
初中地理教学随笔06-09
初中地理有效教学初探10-17
如何做好初中地理教学05-31
初中地理分层教学思考探究07-07
初中地理教师教学计划09-12
初中地理课堂教学实录10-24
初中地理教学设计方案11-19
论文_初中地理有效教学初探09-06
初中地理教师教学工作计划0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