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的建议
1、加强农村文化阵地建设
文化阵地是开展文化活动的物质载体。要把文化阵地建设纳入集镇建设规划通盘考虑,统一安排。按照全国文化先进市创建标准,建设乡镇文化中心。文化中心建设可与乡镇党校、政校、广播电视、体育健身、成人教育、科普培训等综合考虑,努力提高文化设施的综合利用率。用 3 年左右时间,使所有乡镇文化中心阵地面积达到 500平方米以上,部分乡镇达到 1000平方米以上。
市政府安排引导资金,实行以奖代补。乡镇新建或改扩建达标文化中心,经验收合格,根据投资规模给予一定比例的资金奖励。凡未按时建设文化中心的乡镇,取消当年文明单位评比资格。有条件的乡镇应抓紧建设与本镇人口规模相适应的文化广场和影剧院,为广大农民群众提供良好的文化娱乐、健身休闲场所,增加集镇的文化含量,提升集镇的整体形象。
村级以建立综合文化室为主。可将党建、计生、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图书阅览、体育健身等相结合,做到“一室多用”。活动项目达到 5 个以上,主要包括图书报刊阅览、有线电视、棋牌、球类、宣传橱窗墙报等。
2、开展“送科普书籍、送电影、送戏下乡”活动
(1)开展“送科普书籍下乡”活动。采取“对口支援送书”方式,集中购买农村实用、农民喜爱、内容健康的科普和文学图书,帮助乡镇建设标准图书室。图书室面积不低于 60平方米,藏书不低于 1 万册,已达万册的乡镇创造条件建设2 万册图书室。书架等设施规范齐全,报刊不低于 20 种。资金由乡镇与对口支援的市直部门共同筹集,按照比例分担经费。市新农村建设办公室和市文化局负责做好组织实施和检查验收工作。
(2)开展“送电影下乡”活动。实施每村每月放映一场电影工程,采取“政府购买文化服务”方式,由市、乡两级政府各承担一半费用。电影放映单位要组织精干的放映队伍,积极实施电影数字化放映工程,深入各村巡回放映,多组织适合农村观众需求的优秀电影,多组织爱国主义教育片和农村科教片,并努力提高放映质量。各乡镇、行政村要把电影放映同重大活动、重要节庆日、大型宣传活动、参军入伍、学生升学、老人祝寿等紧密结合,充分体现党和政府对农民群众的关怀和温暖,努力提高电影放映的综合效应。具体工作由市文化局和各乡镇政府负责组织实施。
(3)开展“送戏下乡”活动。争取每乡镇每年送戏不少于 4场,采取“政府购买文化服务”方式,由市、乡两级政府各承担一半费用。演出单位要努力多排新戏好戏,让广大农民在愉悦身心的同时,受到启发和教育。具体工作由市文化局和各乡镇政府负责组织实施。
3、实施“农家书香”工程
实施“农家书屋”工程,采取先试点,后推广的办法进行。“农家书屋”建设可同行政村综合文化室建设相结合,统筹安排。“农家书屋”由各乡镇文化中心采取流动文化服务形式,定期在各村流动换书。资金来源除积极向上级新闻出版部门争取外,市里将对建成的“农家书屋”给予适当奖励,各乡镇也要通过捐赠、扶贫、整合图书资源等渠道,增加“农家书屋”图书和器材。
4、实施“万村体育健身工程”
每村建设“1 片标准篮球场,2 张以上室内或室外乒乓球台”,采取先试点后推广的办法实施。资金由各级政府、体育部门、责任单位共同筹集。体育器材资金由体育部门承担;标准篮球场混凝土地面建设资金,在不增加农民负担的前提下由乡、村统筹调剂解决。每新建一片标准篮球场地,市财政给予一定资金扶持。具体指导验收工作由市体育局负责。万村体育健身工程建设要因地制宜,实事求是,紧密结合村部建设、居民集中点建设、企业文体设施建设和学校体育设施建设等综合安排,努力增强体育场所的功能,提高综合利用率。
5、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体育活动
乡镇文化中心阵地文体活动项目要达到 10 个以上,主要包括综合展览室、多功能活动室、图书借阅室、教育培训室、体育健身房、老年活动室、少儿活动室、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点(电子阅览室)、宣传橱窗等。各活动室设施齐全,设备性能良好,常年对外开放。每年开展大型集镇文体活动不少于 4 次。加强乡镇业余文体团队建设。以组建农民艺术团为主,每个乡镇业余文体团队不低于 6 支。业余文体团队要创作排练反映本地农民致富奔小康、树立文明新风、建设新农村等方面的文艺新作。每年在重大节日和活动中,各地要组织业余文体团队开展富有本地特色的民间文艺展演、特色文化展示、歌咏比赛、歌舞晚会、灯会、拔河、球类比赛等群众文体活动。
6、着力发展农村特色文化
广大农村是民间特色文化的发源地。乡镇要加强对农村特色文化资源的发掘和整理,认真组织实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程,开展创建“特色文化之乡”、“民间艺术之乡”活动,开发具有民族传统和地域特色的戏曲、花灯、民歌、秧歌等民间艺术项目。充分发挥民间艺人作用,积极组建农民艺术团、民间艺人特色文艺团队,扎根农村,亦农亦艺,活跃乡里。实施品牌战略,乡镇要选择最具自身特色的民间艺术项目重点发展,做到一乡一品,各具特色,形成叫得响的特色文化品牌。
7、推进农村文化体制和机制创新
正确区分和处理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的关系,乡镇文化站(中心)属于公益性事业单位,不得企业化或变相企业化,不得以拍卖、租赁等任何形式改变其用途。按照公益性文化的发展规律发展农村文化,充分发挥农村文化的社会效益和公共文化服务功能。农村文化改革主要是增加投入,转换机制,增强活力,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建立健全阵地长期巩固、活动开展正常、组织网络健全的长效运行管理机制。深化乡镇文化站(中心)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农村文化工作人员要持证上岗,全面实行聘用制和劳动合同制。乡镇文广中心负责人要公开招聘,实行目标责任考核制。
8、规范农村文化市场
坚持一手抓繁荣、一手抓管理的方针,积极培育新的经营项目,不断繁荣农村文化市场。充分发挥乡镇文化中心管理职能,加大农村文化市场的管理力度,整顿规范农村市场秩序,严厉打击违法违规活动,取缔无证经营,坚决打击传播色情、封建迷信等违法活动,确保农村文化市场健康有序发展。加强农村文物管理,认真执行《文物保护法》,落实保护人员、经费、责任,保护好各类文物,严厉打击盗挖古墓的犯罪活。
9、建立农村文化体育的检查考核体系。把农村文化体育建设纳入市级机关文明单位、文明乡镇、新农村建设考核体系之中,与文明单位创建一起部署,一起实施,一起考核。市文化体育部门要充分发挥主管部门的职能作用,搞好综合协调和业务指导,对照上级标准,认真制定农村文化体育建设考核细则,加强指导协调,年终认真进行考核。主要考核经费投入、设施建设、活动开展情况。
1长寿湖镇农村建设用地现状
长寿湖镇农村建设用地主要存在为农村村民宅基地, 村级组织公共设施用地以及农村各类基础设施用地三种类型。总体而言, 有以下三个特点:
(1) 农村建设用地占比大。人均农村建设用地面积大据统计, 2009年长寿湖镇土地总面积11690.4公顷, 城乡建设用地791.8公顷, 农村居民点648.7公顷, 农村建设用地占城乡建设用地总面积的81.9%。
(2) 人均农村建设用地面积大。按照2010年全国人口普查长寿湖镇的农业人口为40761人计算, 人均农村建设用地面积为159.5平方米。
(3) 农村居民点分布散、小。根据2011年全区新一轮农村房屋确权发证前期测绘结果, 长寿湖镇共测绘农村房屋17100户, 分布于13个村约2400个点, 农村房屋宅基使用面积172.2公顷。其中, 超过20户的居民点只有121个, 超过50户的居民点只有16个, 超过100户的居民点4个。
2在农村建设用地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从以上现状我们不难看出, 在农村建设用地管理中还存在一些问题, 有历史的原因, 也有管理的原因,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土地利用效率不高
目前, 我国相关调查证实布局合理的农村人均建设用地面积为120平方米。但在统计数据中显示, 长寿湖镇人均建设地面积为159.5平方米, 远超这一标准, 说明农村建设用地使用效率不高。同时, 农村房屋的使用效率不高。特别是近年来, 随着城镇化的快速发展, 大量的农村人口向城市梯度转移, 导致农村大量房屋和土地闲置, 个别地方甚至出现了“无人村”。
(2) 农村建设用地违法使用现象时有发生
长寿湖镇在“两违”整治工作也对农村建设用地违法使用进行了调查, 和其他街镇一样, 均存在诸如少批多占、或批甲占乙、或私搭乱建、或建新不拆旧以及一些农业项目在未经批准的情况下私自建设厂房和设施, 采取“先上车, 后买票”的方式, 更有甚者不惜违法修建小产权房以牟取暴利。由于调查处罚的程序繁琐, 对违法行为的处置比较困难。
(3) 缺乏相应的技术力量, 基层国土管理工作粗放
农村居民建房选点, 既有规划的要求, 又要结合农民的自愿。在具体农房审批中, 由于基层国土人员没有专业的设备和工具, 基本上只能凭经验办事。遇到大的居民点建设, 基层国土所基本无法提供技术服务, 基层国土管理工作基本上停留在凭眼看, 凭嘴说, 翻图纸的阶段, 与当前国土管理工作精细化的要求很不适应。
3对农村建设用地管理工作的几点建议
(1) 以土地整理为切入点, 狠抓集约节约用地, 提高农村建设用地使用效率
一是狠抓建设用地复垦工作, 盘活闲置土地使用效率。长寿湖镇现有农村建设用地648.7公顷, 按照30%的进行复耕, 可腾出建设用地指标195公顷和新增耕地195公顷。按照现行的14.1万元每亩的价格可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户增加收益4.1亿元。
二是要结合土地整理工作推进新农村建设。实施“增减挂钩”, 开展土地复垦, 一方面为城市建设腾出了指标, 另一方面也为新农村建设筹集了资金。因此, 要抓住这个机会, 大力实施复垦与新村建设。目前, 长寿湖镇正按照新农村建设的相关政策, 积极稳妥地推进紫竹村2组大塘边新村居民点建设为代表的“城镇建设用地增加与农村建设用地减少挂钩”试点, 逐步改造旧村庄, 整治归并“无人村”和零散村落, 从而大力盘活农村存量集体建设用地。
三是强化新村建设的规划与管理。首先是选址上严禁地灾点和基本农田, 最好以原有的大村落为主。其次是在规模上要适度集中、方便生产生活、降低建设成本。再次是要体现乡土特色, 做到不挖山、不填塘、不毁林。
(2) 以整治违法占地为切入点, 进一步规范农村建设用地管理秩序
一是加强基层国土所对农村建设用地的日常管理。村民建住宅需要使用土地的, 应按照农村宅基地管理有关规定和程序依法办理。严格实行“三到场”, 即:受理宅基地申请后, 要到实地审查申请人是否符合条件、拟用地是否符合规划等;宅基地经依法批准后, 要到实地丈量批放宅基地;村民住宅建成后, 要到实地检查是否按照批准的面积和要求使用土地。加快推进“一张图”工程与“3S”技术落实到街镇, 方便基层对集体建设用地的监管和违法用地早发现早制止。
二是强化执法监察, 实现国土资源管理秩序的根本好转。探索建立土地管理的长效机制。全面加强预防土地违法违规责任体系建设, 建立镇政府牵头协调、国土资源部门与公检法司纪检监察等部门相衔接的工作机制, 确保本辖区内不再发生违法违规用地行为。
三是加强土地法规的宣传。针对农民文化素质偏低, 法律意识淡薄的特点, 必须加大土地管理法规的宣传力度、广度和深度, 提高广大农民群众的国土法制观念, 增强农民节约用地意识, 从根本上让广大农民认识到乱占土地和随意性建设的危害。通过全面、深入、细致的宣传教育, 促使农民群众共同参与土地管理工作, 使得农村土地管理工作协调发展。
(3) 以加强基层国土所建设为切入点, 进一步提升国土管理工作服务发展的能力
一是加强国土所硬件建设。上层国土资源管理局应扎实实改善基层国土所办公条件, 国土所应该拥有独立的办公场所, 建起标准化的办公室、接待室、档案室和职工宿舍及餐厅;配齐越野型执法车辆1辆;微机、打印机、复印机、档案柜、电话、传真、照相机、GPS、笔记本电脑等办公设施需齐全。极力改善了国土所干部职工的工作、学习和生活环境。
二是加强国土所软件建设。基层国土所应接入国土信息化网络, 工作人员需要提高计算机操作水平, 并掌握国土信息化管理软件、GPS仪器的正确使用和涉密计算机的基本维护。有了国土信息化管理必将提高基层国土工作的准确性和高效性。
社会主义新农村;思想政治工作;乡风文明
【作者简介】叶德跃(1972—)男,河南南阳人,中共南阳市委党校副教授,主要从事哲学和伦理学研究。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经过几年的实践,我国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是不可否认也存在一些突出问题和矛盾。其中,当前农村思想政治工作就面临着一些新问题和新挑战,而这些新问题能否得到顺利解决,直接影响到广大农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从而影响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成效。因此,当前我们必须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和党的十七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大力加强农村的思想政治教育,适应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需要,培育一代政治素质高、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这是关系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成败的关键所在。
1.当前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A.加强农村思想政治工作有利于推动农村经济又好又快地发展
首先,加强对农民的思想政治教育,有利于保障农村经济发展的前进方向。通过思想政治教育,把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及其党的有关农村工作的路线、方针、政策灌输到农民的头脑中去,从而保障农村经济建设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
其次,通过加强对农民的思想政治教育,有利于激发农民的活力,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农民具有坚定的思想政治信念、坚韧不拔的思想政治品质,全身心地投入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实践中去,形成推动农村生产力发展的精神动力。
再次,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影响农民的思想和行为,促使农民群众全面地、辩证地看待经济发展,使人们的眼光从片面追求经济增长的旧框框中解放出来,代之以全面的系统的科学的发展观念,从而形成有利于经济社会与自然全面发展的认识环境、道德环境和心理环境,为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创造一个良好的认知环境。
B.加强农村思想政治教育有利于协调利益关系,促进农村社会和谐发展
我国的改革发展正处于关键时期,各种社会矛盾呈现出多发多样的特点,不同阶层、群体和社会成员之间的利益关系趋于复杂,统筹兼顾各方面利益的难度加大。这些在农村地区表现得尤为突出。另外,城乡二元结构导致农村居民与城镇居民的收入差距明显扩大,伴随着工业化、城市化、信息化进程,农村和农民被边缘化。在农村社会内部,农民之间也发生了重大的分化,原来单一、均衡的利益格局被打破,不同农民阶层也有不同的利益诉求。基于利益不同而产生的各种社会问题已经严重影响到农村社会的长期稳定和发展。在这种形势下,加强农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就显得非常重要。通过对农民的思想政治教育,有利于引导广大农民正确处理各种利益关系,理性合法地表达利益诉求和解决利益冲突,自觉维护改革、发展和稳定大局。
C.加强农村思想政治教育有利于促进农村乡风文明建设
乡风文明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目标。乡风文明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它是全面推进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一环,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灵魂。因此,通过对农民进行公民道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等思想道德教育,提倡讲文明,移风易俗,做好农民群众的思想政治工作,对提高农民的文明素质,抵制和摆脱封建迷信等愚昧落后观念和陈规陋习的影响,使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和健康、文明、进步的风尚占领农村阵地,逐步树立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和积极向上的生活情趣,更好地推动农村的精神文明建设,都将起到积极作用。
D.加强农村思想政治教育有利于促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新农村的建设
通过思想政治教育,不断提高农民树立资源节约意识、生态意识和环保意识,使他们在发展经济的过程中更好地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树立强烈的道德责任感和生态责任感,正确处理好人与自然关系中的当前和长远、局部和全局的关系,为推动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新农村建设提供政治思想保障。
2.当前农村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新挑战
A.分散的经营方式给农村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挑战
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农民获得了生产经营的自主权,个体农民的经济主体地位得以确定,农民以独立个体的身份进入市场,以家庭为单位分散经营,致使集中群众开大会的难度较大,村干部直接向农民集中做思想政治工作的机会减少,使原来的思想政治工作方法失去了发挥作用的基础。
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双重影响给农村思想政治工作带来了挑战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那些市场竞争能力强且能把握市场机会的人能从市场获得高额利润,相反,那些实力较弱,又不能很好把握市场机会的人则会被市场淘汰。这样就在农村产生了贫富差距的拉大,一方面出现了一批比较富裕的农民,另一方面还有一些人没有解决温饱问题。经济收入差距的拉大,生活水平的悬殊,就使得部分人心理失衡,对市场经济不满,甚至对党的富民政策产生认识上的偏差,由此产生不平衡心理和怀旧心理,从而给思想政治工作带来负面影响。
C.网络文化给农村思想政治工作带来了挑战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世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整个世界成为近在咫尺的地球村,特别是国际互联网的发达,使网络文化为人类创造了崭新的文化载体,极大地丰富了人们的文化生活。但是,全球化及网络文化也是一把“双刃剑”,全球化在加强了中西文化的交流和接触的同时,也带来西方文化思潮和黄、赌、毒垃圾的污染。其中的腐朽东西会凭借西方资本的强势地位冲击社会主义国家的优秀文化传统,冲击马克思主义的意识形态。这也对农村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3.当前农村思想政治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以来,农民的生活方式、思想观念、精神面貌都发生了比较深刻的变化,这无疑是农村历史性的进步。但由于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农村的思想政治工作也面临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A.政治意识淡漠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广大农民的政治参与意识、政治主体意识、民主意识、平等意识虽然较以前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政治参与意识、政治主体意识还比较弱,政治参与能力还比较差。根据我们对南阳市某村开展的“南阳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调查问卷数据分析的结果来看,该村仅有26.5%的农户知道村民小组中谁是党员,有54.7%的农户知道不全,甚至有18.7%的农户不知道村民小组中有无党员。这表明,村中的党员在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方面是做得不够的,在群众中没有产生应有的积极影响。他们对一些关系国家前途命运与国计民生的政治问题或具有普遍意义的政治问题缺乏了解,对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如村委会的选举)参与不足,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这将会严重影响农村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进程。
B.理想信念动摇,迷信盛行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农村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农村乡风总体上是健康、文明、和谐、有序、向上的。农民的民主法制观念不断加强,用法律手段维护自身权利意识明显增强;精神文化需求日趋增长,参与文体活动蔚然成风。这种已经形成和正在形成的好风气,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树立新的文明乡风奠定了良好的思想道德基础。但也应该看到,由于缺乏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不少农民精神空虚,没有精神支柱,理想信念动摇。有些富裕起来的农民,精神生活仍然贫乏,在乡村少数人群中,出现了道德缺失、心理失衡、关爱意识淡化、公益观念弱化,仁义廉耻观念退化等等。有些地方赌博、迷信之风盛行,请财神、设祠堂、修庙宇、塑菩萨、烧纸烧香、占卜算命、捉鬼拿妖等迷信之风在相当程度上存在。
C.诚信观念淡薄,思想道德建设不力
在社会转型过程中,在有的农村,中国传统优良道德观念日益淡化,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新道德又未能建立起来,一些腐朽落后的道德观念便乘虚而入,支配农民的思想和行为,使农民道德素质呈现下滑趋势。诚实守信被他们看做是太过老实,是傻子。根据有关资料调查,目前农村只有36.7%的被调查者认为“应该诚实守信”,有19.0%的被调查者认为“老实人总是吃亏”,有43.3%的被调查者认为,是否做一个诚实守信的人要看情况。
D.铺张浪费现象日趋严重
一部分先富起来的农民,不是富而思进,而是热衷于超前消费、高额消费,像大操大办婚丧嫁娶的“攀比风”、高潮迭起的“人情风”等等,这些劲风“吹”走了农民群众的大部分钱财。
E.“重经济工作而轻思想政治工作”的现象普遍存在
一部分乡村干部对农村思想政治工作并没有引起真正重视,在他们看来经济建设是硬指标、硬任务,看得见、摸得着,而思想政治工作是一项软任务,可做可不做,“说起来重要,干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有的认为思想政治工作短时间看不出成效,出不了政绩,不如抓经济工作见效快。即使做了,也是应付了事,上面催一催,下面动一动,缺乏主观能动性,或者有了问题抓一下,没有问题就放下。甚至有的片面地认为思想政治工作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不管用了,向农民讲道理,不如讲实惠。这些现象使农村思想政治工作出现队伍松散、经费紧缺、阵地萎缩等问题。
F.思想政治工作针对性不强,方法简单,缺乏说服力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农村思想政治工作的环境、任务、内容、渠道和对象都发生了很大变化,一些干部在思想政治工作方面陷入困惑,感到老办法不顶用,硬办法不敢用,软办法不管用,新办法不会用。有的只是照搬照套上级文件,不区分对象和层次,不愿花心思动脑筋,“规定动作”多,“自选动作”少;有的不深入群众,不结合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不切实际“空对空”;有的干部作风不正,工作方法简单粗暴,激化干群矛盾,失去群众信任。
G.农民的文化知识水平偏低
据统计,从文化知识和教育方面看,在农村劳动力中,大专以上文化程度只占0.5%,高中文化程度占10.9%,初中文化程度占58.1%,小学文化程度占22.4%,平均每百名劳动力文盲半文盲占6.1%。科学文化素质整体偏低,不仅制约了先进技术和装备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也制约了农村良好的社会风气和农民自我素质的提高,从而也会深刻地影响到人的思想政治意识和道德行为。
4.当前加强农村思想政治工作的对策与建议
农村思想政治工作涉及农村工作的方方面面,是党在农村全部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做好全部农村工作的基本保证。针对当前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农村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新挑战和存在的主要问题,我们必须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来加强农村思想政治工作,以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大历史任务。
A.加强领导,形成对农民的思想政治教育合力
做好新形势下的农村思想政治工作,首先,要充分发挥基层党委和村党支部的领导作用,建立完善市县乡三级领导干部思想政治工作联系制度,加强对农村思想政治工作的组织和领导。把思想政治工作纳入年度考核目标,把是否重视精神文明建设,思想政治工作有没有成效,作为对农村各级干部的政绩考核、任用奖惩的必备条件。建立健全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长效机制,着力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发挥好农村基层党组织在做好农村思想政治工作方面的主导作用。其次,各级党政部门要真正做到齐抓共管。结合以“爱民、便民、富民、安民、赢民”为主要内容的民心工程,要求党政部门中的干部分工到村到户,把党的方針政策讲解到户、家庭纠纷调解到户、贫困生活问题帮助到户、科学技术传授到户、各种合同兑现到户、移风易俗深入到户、群众意见听取到户。同时动员青年团、妇联、民兵和农村经济组织等各方面的力量,发挥群众自我教育的作用。再次,要配齐配好农村基层政工干部,加强对他们的教育培训,提高他们的理论素养、贯彻执行政策的水平,使他们掌握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方式方法,从而切实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性,更好地为广大农民群众服务。
B.积极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
农村思想政治教育在当前必须重视和强化以下内容的教育:毫不动摇地继续强化马克思主义尤其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思想教育;加强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教育;加强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加强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教育;加强引导农民进市场奔小康教育;加强艰苦创业精神教育;加强移风易俗教育。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广大农民的头脑,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引导农民特别是农村党员自觉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从而保持正确的政治方向。
C.强社会主义道德观和荣辱观教育
当前应该以社会主义荣辱观为主要内容,推动农村社会主义道德观教育。胡锦涛总书记关于牢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论述,精辟深刻地阐述了马克思主义道德观,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社会主义基本道德规范的基本要求,反映了社会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构建新农村道德体系增添了新的内容,拓展和深化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内涵,是我们新时期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指导方针。我们要把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作为打造乡风文明、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内在驱动力,大力弘扬焦裕禄精神、红旗渠精神和愚公移山精神,充分发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激励作用,广泛进行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教育,激发广大农民群众发扬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优良传统。广泛开展文明村户创评、文明小城镇创建活动,提高农民素质,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社会主义新型农民。在农村形成言行讲文明、衣食讲卫生、办事讲规矩、做人讲诚信、尊老爱幼、和睦相处等良好的和谐乡风。
D.探索政治思想教育的新方法
探索和灵活运用新方法是关系农村思想政治工作成效高低的关键所在。思想政治工作方法的科学性与灵活性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贴近心灵的程度与受众心理的认可度。因此,只要紧密结合农村发展形势、农民的思想实际及其自身要求,采取寓教于乐、寓教于境、寓教于管的有效方式,把思想政治工作巧妙地渗透到农民日常生产生活中去。(1)寓教于乐。随着物质生活的改善,农民对文化娱乐活动也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通过丰富多彩的文娱活动,既能满足群众的各种兴趣爱好,又能广泛吸引和激励群众。(2)寓教于境。一项健康有益的活动,能使积极参与者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和感染。在农村各地通过开展“文明乡镇、文明村、文明标兵户”等活动,采取一系列不同层次不同方面、群众认可、富有亲和力的典型形式,形成积极向上的氛围。(3)寓教于管。要解决农村存在的问题,还要靠加强管理。如在农村可以成立道德评议会、红白理事会、禁赌协会、民事纠纷调解会等群众自治组织,解决一些长期存在的“老大难”问题,促进农村社会风气的好转。
E.总结经验,发挥榜样作用
近年来,农村在加强政治思想教育、推进精神文明建设等方面取得了很好的经验,涌现了一大批先进典型,创造出了许多好的方法,这些好的经验和方法值得借鉴。以我们河南省为例,如濮阳县岸子乡“礼仪电影”谢乡邻、移风易俗奔小康的做法,是为解决农村红白喜事大操大办问题而采取的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有效方法。孟州市在农村开展的“四结合”“三统一”(“四结合”即:学理论与学科技相结合,与学先进相结合,与树新风创文明单位相结合,与普法教育相结合。“三统一”即:学理论与贯彻党的方针政策相统一,与实现全市各项任务相统一,与提高全市人民整体素质相统一。)的学习方法,为农村思想政治教育积累了宝贵经验。荥阳县开展“十星级农户”评比的经验,焦作市开展的“三级创五好、分等挂三旗”的文明村户活动经验,南阳市开展的“三户一村”文明创建活动的经验,刘庄、小冀、南街、丁烟、竹林等村镇创建文明村镇的经验,许昌市开展的文化走进农家院,文明花开别样红的“农村文化大院”活动等经验,都是很值得总结推广的。通过对以上这些先进典型的总结,在广大农村推广其先进经验,广大农村在学习和借鉴别人经验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创造出行之有效的开展政治思想工作的新模式、新方法。
F.强化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和基础设施建设
当前,加强农村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努力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思想政治工作队伍。要把那些年富力强、政治素质好、思想作风正派、熟悉农村工作、有一技之长的同志选拔到农村思想政治工作部门和岗位上来;要加大农村各级政工干部的培训和教育,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业务能力和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的能力;要多为他们解决一些实际困难,使其安心工作,无后顾之忧。与此同时,我们还要大力加强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确保农村思想政治工作的顺利进行。如河南省为加强农村思想文化建设,在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实施意见中,为繁荣农村文化事业制定了具体的目标和措施。比如,2008年实现县有图书馆、文化馆(目前已经顺利实现)。“十一五”末,实现乡镇有文化站、行政村有文化室。实施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继续实施农村电影放映“2131”工程等等,这些措施为抵制腐朽落后文化,繁荣农村健康的生活环境,为促进乡风文明建设和政治思想工作的顺利开展将会创造有利的条件。
G.建立健全思想政治工作的评价指标体系
目前,宝国吐共有党员1080名,支部25个,各支部工作开展不平衡,党员队伍年龄老化,文化水平偏低,个别党员干部思想信念动摇,宗旨意志淡化,作风不实,严重制约了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一、存在的问题
第一,对党建工作重要性认识不足,影响了全乡党建工作的开展。
部分村干部观念守旧,市场意识淡薄,抓经济发展没有手段,促进农民境收没有办法,找不准村的发展优势,没有主导产业。党建工作与经济工作脱节,部分人认为党建工作就是组织一下学习,发展几个党员,整理一个档案。表决了党领导一切的准则,先锋模范作用得不到发展,工作没有思路,没有目标,没有核心,没有活力,宏水一谭。第二,运行机制不健全,工作方法不适应新形势 缺少对基层支部的管理手段,能动不强,工作没开展,监督机制不健全,没有抓手。实行村委会成员“海选”,村支部成员“两推选”后,村干部上的途径已经解决,但村干部下的相关配套措施与制度还没建立和完善,对村委会管理缺乏有力措施,个别村委会干部个人主义非常严重,不听党支部的拍板,不主动参加中心工作,国家有关政策的执行不
力,乡党委政府对村委会成员缺乏党职的机关具体措施,运行乡政府对村级管理调控失灵与分离。
对村干部后顾之忧缺少有力保障。村干部的离任补贴或参加社会养老保险等制度不完善,工资报筹偏低,离任后,有时基本生活得得不到保障,致使部分村干部工作积极性不高,进取心不强。
第三,党员干部队伍不稳定,缺人才,地位低,工作积极性不高。
党员干部人员不够东拼西凑,业务不精,有的刚培养入门就被调走,留不住人,经常出现工作脱节现象。再加上机构改革人员活动太慢,提拔的机会少,没有激励机制,工作积极性不高,活动性不强。有的党支委员明显不如干离报长工作条件优越,吸引力大。村支部书记年龄老化,后继乏人,没有危机感。
主要建议:
一、更新思想观念,增强抓党建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1、消除党建工作无关紧要的误区,树立党建工作必须走前头的思想。
2、消除党建工作内容,不如从事经济,没有干头,难度大有作为的思想。
3、是消除党建工作誻组织一下学习发展几个党员,扩大活动的思想。
二、加强队伍建设,保证农村基层组织后续有人
切关把那些有能力,有发展,懂思路会管理的人才留住。完成党各工作队伍在农村培养理论过硬,专业大户,外出务工经商人员,大学毕业生,离退转业人人等,大力发展他们入党,改善党员队伍结构,增加后备干部储备。
三堂街镇团委书记周卿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桃江农村发生了巨变,农村的生产方式和产业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带来了农村团员青年的多向流动,使以往共青团的组织形式和活动内容与现实情况不相适应。团组织有形式无内容,团员青年游离组织之外,许多农村团支部成为空壳团支部,农村团组织建设亟待加强。
一、当前农村团组织建设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农村团干部配备难,现有团干部年龄老化,兼职偏多,团干部队伍亟待完善;
2、外出务工等流动团员青年日益增多,人员的不确定性带来了团员青年找不到团组织或团组织找不到团员青年的“两难”现象;
3、部分团员青年政治意识淡化,不愿参加团的活动。基层团组织失去了应有的向心力、凝聚力,团员失去了荣誉感和自豪感;
4、农村团组织制度建设紊乱,导致“三会一课”、团费收缴、选举制度等没有规范;
5、农村团组织应有的活动经费欠缺,直接影响团干部的积极性和活动的开展。
二、农村基层团组织产生以上问题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1、对基层团建工作的领导还有待加强。当前,一些基层团支部委员会还不能很好地发挥组织协调作用,还存在领导不力的现象,支部委员会成员还不能很好地发挥基层骨干作用,在组织和参加团支部活
动、学习中,创新能力还需要进一步提高,在争取所在单位领导对团工作的支持时,支持面还不够宽,力度还不够大。
2、各村、社区对团建工作的宣传教育还不是很到位。支部对各项规章制度的宣传教育力度不够,很多团员青年对团的章程、团支部活动的要求等还不够了解,对支部开展活动的宣传报道还存在不及时的现象,在挖掘先进典型事迹和人物时,还缺乏深度和广度,部分团支部对推优评优争优还缺乏主动意识。
3、团员青年自身参与团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还需提高。部分团员因工作等原因,对参加团组织生活兴趣不大,部分年纪偏大的团员青年,更是觉得团组织生活与自己的关系不大,参与热情不高。
4、团员青年的综合素质有待提高。团员青年的素质高低,决定着团建工作的层次和格局。因为工作关系的原因,很多团支部成员对业务非常熟悉,但对政治理论学习,对其他新兴学科的学习都还显得不足,还不具备综合型人才的条件。
5、支部与支部的交流机会不多。因为地处山区,交通不方便的现象客观存在,影响了团支部活动的开展,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团支部间的交流合作。
三、加强农村基层团组织建设的对策和建议:
1、要组织农村基层团干部开展专题培训学习、交流学习,让他们更新观念,开拓视野,提高做好团工作的信心和决心。
2、要与组织部门对接,提高各级领导对团工作的关心和支持,给农村基层团工作的开展营造良好的环境。
3、提高团员青年的荣誉感和参与感。大部分团员平常忙于日常业务工作,对自身团员身份不是很重视,没有意识到作为团员是一件光荣而神圣的事情,对团建工作关心不够,对于团内开展的活动,普遍兴趣不高。所以,要加强对团员青年的意识教育,让广大团员青年认识到,团建工作是党建工作的延伸和扩展,是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的有力平台,是完成党的各项任务的重要力量。同时,做好团的工作,也是伴随自身成长,积极向党组织靠近,不断追求进步的重要渠道和方式。
4、为青年人才发展营造良好环境。作为团支部,要关心团员青年的发展和成长,特别要加大对青年人才的使用和培养力度,为其营造良好的成长环境。主要方法是建立青年人才管理数据库,加强对青年人才的管理指导。通过系统的采集青年人才的基本信息,重点对青年人才拥有的技能情况、参与过的培训情况、参加过的各类考试情况、取得的主要工作业绩、受过的表彰奖励和处罚等方面给予掌握。为领导在培养、使用和提拔青年人才时提供参考。也为青年人才自身成长作出规划,转变提拔青年人才的方式,从具备某种能力后提拔使用转变为对青年人才的提拔使用通过规划、培养来达到,提高青年人才对自身发展的认知,并对自身成长树立信心。
5、注重保障团员青年合法权益。支部成员因学历、专业、生活习惯、工作环境的不同,而性格和能力均不一样。加强团建工作,就要让每位团员青年各尽其责、各尽其能。同时,也要维护和保障好团员青年的合法权益。要尽可能为支部成员争取上进的机会。要在争取和
提高职工工资、福利和社会保险等待遇、享受节假日休息、保障劳动用工安全等方面,与用工主体和主管单位交流沟通,积极发挥协调作用,保障团员职工的合法权益。要从关心团员青年生活状况出发,积极开展各类技能培训,提高其职业技能素质,促进城乡青年劳动力就业。团组织维护团员青年合法权益,将进一步密切支部和成员的关系。
刘局长提出的“小学出彩 初中出名 高中出人”的思路无疑 是给我区教育教学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小学出彩”我认为关键还是 要把农村小学的教育教学质量提上去, 农村小学的教育发展关系着教 育发展的整体质量, 没有农村教育的高质量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高质 量, 而提高农村小学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又在教师队伍的素质。所以, 加强农村小学教师队伍的建设是非常迫切的和必要的。
一是制定可行的科学的教师管理机制。就农村教师队伍这一块来 说,有这样明显特征:教师队伍老龄化严重。就拿本人所在的乡镇来 说,近10年内将有 50多人到退休年龄, 占现有全体教师人数的近三 分之一。即使是新进的一些年青教师,也都是“音、体、美”等学 科所谓“专职的教师”多,而这一部份教师与 2000年以前的师范毕 业生相比,不管在教学的能力,还是教学的基本功上都有一定差距。再者,几年后,可能也会出现 “语、数”学科教师的短缺现象,其 他农村乡镇学校也都类似。一个人的年龄决定一个人的精力, 许多年 长的教师记忆力严重衰退,视力昏花,作业批阅迟缓,不要说学习新 的理念了,就是原有的一些知识也都忘掉一多半了,所以,教学效果 不会理想,并且占据所谓“编制” ,新教师补充受阻。据此,我想是 否能建立老教师提前内退的长效机制, 距退休年限 3年的人员实行内 退, 到法定退休年龄再正式退休, 但内退人员也应该从内退之日起不 再计算编制, 这样既保证稳定, 又有新的编制吸引更多的年青教师加
入, 就会有更多的优秀中学生报考师范类院校, 教育就会有新鲜的血 液及时补充,同时扩充编制,改变一直以来的“一师多科” “一师多 能的”的教师配备制度,落实教师专业化的教育策略,把教师从应付 多门学科教学解放出来,成为专心“经营”少量学科的任课模式上, 教育就会变得更强壮,一举多得。
二是教师的培训要有针对性,要突出培训的实效性。所谓针对性, 就培养教师的上课能力和上课技术, 选择一些有实用价值的教育教学 理论对教师培训,特别是农村小学教师培训,更应该突出实效性,更 重要的是建立长期培训机制, 让教师在长期的
培训中得到提高, 不要 “以考代培” ,培训教师不要试图“速成” ,教育本身就是一个长期、循环、反复的程。培训形式、内容、方式、要贴近教师、贴近课堂、贴近学生, 培训者要是课堂一线的专家最好, 教师都喜欢一线专家的 培训。一个脱离课堂的“专家”培训只能是苍白的培训,所以,教师 的培训,应建立课堂一线专家培训机制,说白了,就是让站课堂的专 家多参与对教师培训工作。
对教师的培训,理论是非常重要的,但是不要企图让一线教师把 理论水平提高的有多高, 这是不现实的, 也是不可能使每个人都达到 的,对教师的要求,正如教师自己对学生的要求一样,那种人人都能 写出论文的想法更是只能让教师通过“变通”的办法完成任务,所以 教师培训,多一点实际最好不过了。
一、加大对“三农”的投入支持力度, 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
仓廪实而知礼节。加快农村经济发展, 实现劳动力充分就业, 大幅增加农民收入, 是从源头上减少农村社会矛盾和纠纷的治本之策。温家宝总理强调, 如果收入差距继续扩大, 必将成为影响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重大隐患。农民收入偏低的问题, 必须下大力气来解决。
尽管近几年我省农民收入实现了快速增长, 但不是跃升式的增长, 农民收入总量还很小, 城乡差距仍在扩大。一个重要的原因是, 对“三农”的投入没有实现突破性、跃升式的增长, 特别是生产性投入严重不足。由于投入严重不足, 不能有效引导、撬动社会资本、银行资金大量进入农业领域, 不能充分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 直接影响了现代农业的发展进程。去年, 省级财政农业预算投入较上年同口径增长8%, 也仅为136亿元, 远远不能满足全省“三农”发展的需要。近几年, 曲沃县整合财政、信贷资金61亿元, 直接投入农业生产领域, 当地优势产业迅速发展壮大, 农民收入3年实现了翻番。实现农业的突破性、跨越式展, 实现农民收入的突破性、跨越式增加, 必须要有大的、突破性的、跃升式的投入作保障。
特别要强调一点, 大幅增加“三农”投入, 要注意增量结构。与全国一样, 我省财政经历了建设财政、吃饭财政、发展财政的阶段, 目前正在向民生财政转型。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改善民生的重大任务, 我省必将进一步加大农村民生领域的投入。在加大民生投入的同时, 一定要同步大幅增加农业生产性投入, 不能放缓甚至挤占生产性投入。否则, “十二五”期间农业转型跨越发展, 农民收入实现翻番, 目标都很难实现。
二、健全农村土地承包流转征用制度和服务体系, 规范土地使用行为
当前, 农村土地承包、流转和征用引发的矛盾纠纷, 是农村不稳定因素的一个主要来源。去年前三季度, 赴省集体上访反映土地承包和土地征用、房屋拆迁及工程建设过程中损害农民利益的问题74批次, 占到信访批次的32.5%、总人次的30.9%。
由土地引发矛盾纠纷, 主要原因有三个。一是政策和法律法规不健全、不完善。如被征地农民能否再参加土地承包, 再如农村土地征用补偿前后不一致、标准过低, 等等。二是行为不规范。如土地流转。近几年, 全省各地土地流转发展十分迅速, 但签订了规范流转合同的仅为34%, 其余多为口头约定, 导致大量纠纷的引发。三是现有政策和法律法规执行有偏差、落实不到位。如一些村委会违法收回承包地、征地补偿款不按标准下发等。
解决因土地引起的矛盾纠纷, 重点要抓好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随着农村新情况、新问题的出现, 及时制定完善相关政策、出台相关法律法规, 方便基层政府和部门操作。同时要加大宣传普及力度, 让广大农民群众知法、守法、依法维护权益。二是健全服务体系。如土地流转。运城市县、乡、村三级建立健全了土地流转服务中心, 开展政策宣传、信息发布、资质审查、价格评估、合同签订及鉴证、利益关系协调、纠纷调处等管理服务, 形成了公开、公平、公正的市场环境, 有效规范了土地流转行为, 土地流转纠纷大量减少。从源头上预防和化解土地流转矛盾纠纷, 各地都应依托农经部门, 尽快建立健全土地流转管理服务组织和土地承包仲裁机构。三是加大对违规违法案件的查处力度, 推动政策和法律法规不折不扣落实, 切实保护农民权益。
三、加强农村“三资”管理和“三务”公开, 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农村资源、资产、资金的管理使用, 是引发农村矛盾纠纷的又一个主要源头。在这方面突出的问题是村干部违纪及贪污、侵占集体资产、虚报冒领国家各项补助款等经济问题, 还有一些地方因煤炭开采导致村民房屋裂缝、环境破坏、粮食减产等, 引发了大量的村企矛盾。
解决“三资”管理中存在的各种问题, 除了加强干部党性和廉政教育、严格把好选人用人关之外, 还有一个很重要的方面, 就是要建立健全制度并严格监督执行, 用制度来管人管事。当前, 各地普遍推行了党务、政务、村务“三务”公开, 对于加强“三资”管理特别是财务管理发挥了很好的作用。但在实践中也存在一些问题, 突出的是一些村公开的内容与事实不相符。公开内容失真的背后, 是村干部暗箱操作、弄虚作假、损公肥私、违纪违法。公开内容失真的原因, 是公开的制度还不够健全, 没有形成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的公开, 干部群众参与不够、了解不够, 让个别干部钻了空子。因此, 推行“三务”公开, 要进一步在健全制度上下工夫, 立足于全程公开, 着力建立健全村三级班子议事、重要事务听证、重大事务表决、民主议事、民主理财、民主评议、财务审计、村财乡管等配套、完整、效能的制度体系, 通过制度约束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好的经验做法来源于基层。对于加强“三资”管理, 各地都进行了积极探索。长治市针对煤炭开采引发的矛盾和问题, 市、县两级财政设立了“以煤补农”专项资金, 各个煤炭企业也设立了“以煤补农”专户资金, 建立起了以煤补农的长效机制。长治的做法具有普遍意义, 建议尽快制定出台全省以煤补农的政策文件。
四、以扩编、放权、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为重点, 强化乡镇社会管理的职能和手段
乡镇是最基层的一级政府, 在农村基层社会管理中具有重要的功能和作用。当前, 我省正处于经济转轨、社会转型、改革攻坚、矛盾凸显的关键时期, 加强社会管理、保持社会稳定的任务很重。与这一形势任务很不相称的是, 目前农村社会管理处于一个最薄弱的时期。一个重要的原因是, 目前乡镇承担的管理职能与赋予其的权力不相适应, 乡镇社会管理的职能明显弱化。乡镇承担的职能很多, 但权力小、人员少、财力弱, 力量和手段不足, 导致许多矛盾和问题不能化解在基层萌芽状态。在村级自治管理组织水平有待提高、各种民间社团组织还不成熟完善的情况下, 加强农村社会管理, 乡镇这一环节只能加强不能削弱。
关键词:高校;团课;课程设置
一、高校团课办学方向和办学意义的思考
1.高校团课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阵地。团课必须始终坚持“政治代表队”的职能,这是由党和团的特殊政治关系所决定的。这一职能是团课存在和发展的前提,也是团课办学的最大特色。共青团是党的助手和后备军,团课必须以为党培养优秀人才为全部工作的根本出发点。新时期大学生的思想状况在客观上决定了思想政治教育是团课的首要任务,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团课教学工作的当务之急。
2.高校团课是实践全面素质教育的重要平台。所谓素质教育主要是对教育对象进行知识、能力、思想观念、情感、意志和行为品质等多种因素的综合教育。当代大学生承载着复兴中华的伟大历史使命,因此面向大学生的素质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时代意义和战略意义。高校团课是共青团组织的人力资源库,是凝聚广大青年的重要旗帜。团课学员均为来自高校各年级的学生骨干,他们在团课这个大熔炉里共同成长提高。
二、高校团课目前存在的问题
1.高校团课的教育效果很不尽人意。由于大学生需求的多样化,网络文化的强烈冲击以及团课形式单一、内容空泛等因素的影响,现阶段高校团课的教育效果很不尽人意,甚至流于形式,削弱了思想建团的根基。在部分高校的团课只是徒有其表,成了应付课,或者被异化为纯粹文娱节目表演的舞台。部分学生认为团课只是学习、是任务,团组织布置什么就学习什么,不安排就不学习。在团课学习中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学习积极性普遍不高。在团课学习过程中大部分学生不专心,存在看小说、玩手机、听mp3、做作业、聊天等现象。
2.高校团组织的调查研究工作需要加强。目前高校团组织在调查研究方面的不足表现为:一是高校团干部普遍要兼做学生管理工作。工作任务重、压力大,缺乏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对工作开展深入研究;二是部分高校对调研支持力度不够。调研工作缺乏有力的政策、人力、财力的支持,影响了基层团干从事调研的积极性;三是部分高校团干调研态度浮躁。他们不愿从事团的基础理论知识的学习和学生思想状况的实证性调研;四是高校团干调研能力不强。缺乏整体性、系统化的调研,即使有点调研成果,成果的质量也不高,难以推动实践工作上水平。
3.高校团干部自身的问题。团干部是党的干部队伍的重要后备力量,团干部是党的青年工作政策的执行者,团干部是青年前进的示范者和带头人。当前,高校团干部队伍存在的主要问题,表现在:一是有的团干对新形势下学生群体变化和学生思想动态把握不够,导致工作缺乏连续性、针对性和实效性;有的团干思路不宽、办法不多,不能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二是受共青团干部流动性强这一特点影响,高校共青团干部存在着数量不足,素质不高,优秀团干部缺乏等问题。三是团干部队伍兼职化趋势日益发展,以兼职团干部为主要力量的工作模式已不能适应形势的需要,影响了共青团工作的深入开展。
三、对如何办好高校院系团课的建议
1.加强制度建设制度。加强制度建设制度用以调整、约束行为,使行为无法超越“度”的规范,制度建设的核心在于章程的规范性、公开性、可操作性。只有制订可行的规章制度,才能使团课的运作正常化、规范化,才能保障团课组织的稳定性,激发培训学员的积极性和自觉性。严格的选拔制度是保证团课培训质量的第一道保障。提高入学门槛和难度,使那些积极向前、能体现先进性的有真才实学的学生成为团课的学员,才能保证入学学生的质量和团课培训的质量。然后在课堂上。参训学生必须自觉遵守课堂纪律,上课认真听讲,做好笔记;课后加深理解,提高认识;按时认真撰写思想汇报和学习总结。
2.建立激励和制约机制。激励和制约机制是竞争精神在制度上的体现,促使学生在培训期间自觉遵守制度,从精神层面上鼓励学生认真参训,保障学习成果。在培训后,团课给参训期间表现良好、成绩合格、能顺利结业的学生颁发结业证书。学院业余团课培训合格的学生方可取得“推优”候选人的资格,将学生在参训期间的表现与相关评奖评优制度相挂钩,而优秀学生在评选优秀团员、团干,确定入党积极分子时将予以优先考虑。
3.团课内容要进行改革。首先,团课就是前期党课。高校团课的主要目的是培养优秀团员、团干及入党积极分子,因此必须根据参训学生的具体情况,有针对性地开设培训课程,使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用,通过学习后能达到有心得、有收获、有效果。现在很多团员都有强烈的入党愿望,但大多数学生都或多或少存在着理论修养相对薄弱,政治敏感性不强,民主意识比较淡化等问题。因此,团课学习的首要内容就是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党的方针、政策、路线。了解基层党团建设的基本情况。其次,要结合专业特色开办课程。在团课授课当中,应该以适应社会需求为指导,在抓好低年级学生成才意识和危机意识教育的基础上,通过团课制订导向性计划,培养学生参与科技教育文化活动,邀请学院教师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专业和特点,有针对性地开设科技创新教育课,形成崇尚科学、追求真知的良好氛围,通过良好的科普互动,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能力,有针对性地引导这些学生去培养创新意识。而且,应该选择性地设置包括应用文习作、社交礼仪、团队组织学在内的课程。此类课程以提高学生沟通能力、领导能力为导向,将会深受学生的好评和欢迎。培训要强调全面素质和团队合作精神的培养,在提高学生现阶段工作能力的同时,为将来走向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团课培训要在注重社会工作实务能力的同时,更注重专业外知识技能的拓展。
面临新时期的挑战,高校团课的发展正处于调整转轨期,这是高校团课事业继往开来蓬勃发展的前奏。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实践全面素质教育的重要阵地,团课是培养优秀团员、学生干部的组成部分,在某种意义上说也是培养未来国家干部的摇篮。要搞好团课的培训工作,必须有健全的制度,明确的培训目标,开设切合大学生实际的课程,创造生动活泼、灵活多样的学习形式,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只要有正确的理念,与时俱进的思路,脚踏实地的态度,团课就会越办越好。
参考文献:
[1]张一梦.对新形式下高校共青团工作的理论思考[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09,4(7).
[2]于晶.对新时期高校共青团工作的思考[J].管理观察,2009,(5).
[3]孙利华.新形势下高校共青团工作的创新性问题研究[J].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7(4).
[4]吴新林.新形势下高校团校培训工作特性及创新途径探析[J].内江科技,2009,(1):41-44.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药品监督管理体制改革,城镇居民的药品方便、有效已得到基本保障。而广大农村仍存在着用药不便、价格偏高、药品质量难以保证等问题。如何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关系到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在实际工作中是否忠实履行“三个代表”思想。因此,整顿和规范农村药品市场,保障广大农民群众用药安全、有效、方便是我们各级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一项十分重要工作,我局通过对穆棱、海林两个县药监工作的调查中发现,仅仅依靠药品监督的行政手段是不够,还应充分利用其它社会资源,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才能从根本上规范农村药品市场,以合格的质量、低廉的价格、优质的服务,保障农村药品供应,实现“管好药,为人民”的崇高目标。
一、从两县看农村药品市场现状
穆棱市药品供应单位[含药品批发、零售企业,各级医疗院下同]297家,其中城镇人口10万,药品供应单位112家;农村人口22万,药品供应单位185家。海林市药品供应单位489家,其中城镇人口24万,药品供应单位121 家;农村人口19万,药品供应单位368家。城镇人口每万人6.55个供药单位;农村人口每万人13个供药单位。虽然从数量上,农村人口供药单位比城镇人口要多,但从分布地域上看: 城镇人口相对集中,而农村人口相对分散,每平方公里的供药单位仅为0.03个,从客观上造成农村用药不便。
通过两个县的调查,农村药品市场供应渠道主要有两个:一个是合法供应渠道、一个是非法供应渠道。合法渠道有三个途径:一是乡镇卫生院;二是药店;三是村级卫生所和个体诊所。非法渠道有四个:一是有的商贩在集贸市场,暗地销售;二是游医药贩走街串巷,上门兜售;三是农村商店、小卖店偷摸销售;四是偏远村屯在家隐藏销售。目前,由于财政投入不足,乡镇卫生院和农村卫生所生存困难,在利益驱动的心态之下,也从药贩手中采购药品,非法药贩正以各种手段侵入农村用药的合法供应渠道。穆棱市通过整顿和规范农村药品市场,批发企业的销售额由以前的每年200万元,上升到每年700多万元,零售企业销售额由每年的600多万元上升到1500多万元,上升了275%。由此可见,非法药品供应以价格低、服务快的优势逐步占据广大农村药品市场。它们的到来,造成农村药品市场存在着较大问题,突出表现在:“三多”.即:假劣药品多、过期失效药品多、游医药贩多。两个县80%经销假劣药品案件发生在农村;90%农村医疗机构存在着使用过期失效药品现象;农村游医药贩已经形成一定的规模。广大农民用药安全、有效受到直接的威胁。
为什么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多次打击,不能彻底解决问 题。通过调查,主要有以下三个原因:一是市场有需求。合法渠道的药品供应往往品种少、价格高、不方便;而药贩子价格相对较低、送货及时,这些从客观上为非法供应渠道提供了机会和市场。二是打击难度大。这些非法经营药品行为,隐蔽性强、流动性大,监管难度大、效果差。三是农村药品质量不高。制假、售假者为逃避打击,把目标从城镇转移至农村,加之农村群众对假劣药品的识别能力较差,造成农村假、劣药品泛滥。之所以存在上述现象,根本原因就是合法药品供应渠道不畅、没有充分占领农村药品市场;同时基层药品经营、使用单位供应渠道混乱,给假劣药品提供滋生的温床。因此,单纯依靠行政监督的手段是远远不够,必须利用多种手段,进行综合治理,规范和疏通药品供应渠道。
二、充分发挥药品监管部门杠杆作用,保障农民用药安全
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用药安全、有效是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主要职责,充分发挥其行政杠杆的调节作用,扶正祛邪、堵疏相济,才能有效地促进农村药品市场的好转,是农村药品综合治理有效途径。我局通过近一年的实践,在总结穆棱、海林两个县经验的基础上,初步形成的农村药品管理的思路和办法。
1、增强药品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通过新闻媒体、法律咨询服务、举办假劣药品展览等多种形式,在农村广泛 宣传《药品管理法》及相关的法律、法规和合理用药知识。一方面,宣传合法供药单位药品质量相对可靠,提倡老百姓从合法供药单位购买药品;另一方面,增强群众自我保护和识别假劣药品能力,自觉拒绝假劣药品。
2、加大对非法购销药品行为的打击力度。必须以打击农村过期失效、霉烂变质药品和规范药品购销渠道为重点,加强日常监管,开展专项整治;尤其对合法单位从无证单位采购药品的,进行重点打击。一年来,穆棱市药品监督管理局共出动执法人员1800多人次,检查管理相对人290多家,打击游医药贩15人次,查处取缔无证销售药品“黑点”51家,共没收药品106种,标值12万元,共收缴罚款32.4万元。有效地遏制了非法购销和制售假劣药品行为,净化了农村药品市场。
3、规范农村药品经营、使用单位的行为。从贯彻和落实药品、医疗器械相关法律、法规入手,首先是强制推行建立“双记录”制度。要求管理相对人真实准确地填写记录,做到药品记录和进货发票相吻合。经过穆棱、海林两市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近一年的实践证明,真实、可靠的药品购进记录是规范进药渠道一种行之有效的监管方式,为农村药品市场秩序明显好转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其次是建立管理相对人档案。把管理相对人的基本情况登记造册、填表入档,做到心中有数。对在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和做出的行政处罚,各股、队每季度汇总一次,全部记录在案。对管理相对人实行分类管理,对有问题的和问题较重的单位实行重点监管。
4、强化农村药品从业人员的培训。县级药品监督管理局应以乡镇为基本单位,有计划地对药品从业人员进行《药品管理法》、《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器械监督管理办法》等药事法规、药品基本知识等内容的培训,努力改变乡镇药品从业人员素质偏低的现状,提高药品从业人员的基本素质。使管理相对人对《药品管理法》等法律、法规和规章有更深刻的了解,为今后药品市场管理的法制化、规范化创造必要条件。
5、加快农村药品供应的网络建设。积极探索既符合药品管理法律法规又方便农村用药的药品供应体制和渠道,在政策上积极支持药品零售连锁经营向乡镇和农村的延伸,形成以县级药品批发企业为依托,统一进货、统一结算、统一价格的连锁经营模式,在一定程度上保证药品质量;支持边远或交通不便区域实行“药品代购”,确保了农村药品优质有效供给。
三、针对农村药品市场特点,建立价低、快捷的农村药品供应网络
我们的工作方针是“以监督为中心,监、帮、促结合”。本着“监管到位就是服务到位,以大服务促进大发展”的理念,在全面整顿农村药品市场过程中,我们发现非法药品供 应渠道的主要优势是在价格低、服务优,而这些单纯靠打击、规范的行政手段是远远不够,不解决好农村合法药品供应单位的价格和服务问题,不可能从根本上扭转农村药品管理的局面。必须用行政调节和市场调节的双重手段,进行综合治理,支持和鼓励合法药品经营单位和非法渠道抢占农村市场,才能使农村用药渠道疏畅、药品质量得到保障。因此,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有义务从价格、服务二个方面督促和帮助他们找到了解决问题的办法:
一是帮助经营企业提高服务意识,建立了快捷的供应网络。由于农村地广人稀,交通不便,因此只有方便、及时的药品供应才能满足农村药品需求。穆棱市药品监督管理局帮助经营企业划分南北两面片,以八面通、穆棱两个批发企业为中心,乡镇药店为落脚点,下乡联络员负责沟通,每3天一个巡回,将医疗院需要的药品快速送到。这样做既满足了使用需求,也使药贩子无缝可钻。
二是降低药品价格,让利于民。价格低廉是药贩子的最大优势,只要价格相对合理,合法药品供应单位在农村有广阔的市场。穆棱市药品经营企业在XX年9月价格综合下调36.68%的基础上,XX年5月又对240种常用药品的价格下调了17%,前后两次合计下调了53.68%,前后两次药品价格下调幅度之大、品种之多,受到了社会各界的普遍赞誉。合法经营企业也从薄利多销中偿到了甜头,批发企业的销售额由 以前的每年200万元,上升到每年700多万元,零售企业销售额由每年的600多万元上升到1500多万元,上升了275%。由此可见,通过规范整顿药品市场,不仅人民群众受益,医药经济健康发展,而且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广大群众用药的安全和方便。
三是引入竞争机制,适当降低农村开办药店“门槛”,鼓励在农村开办药店。在较大村屯、人员集中的地方合理布局药店,利用市场竞争机制,形成商商之间、商卫之间的良性竞争局面,达到提高农村的供药水平、质量,降低药品价格的目的。促进农村医药市场不断规范,使广大农民群众用上质优价廉的药品。
四、对加强农村药品市场管理的设想和建议
通过一年的实践,虽然在农村药品市场管理上做了一些工作,但离保障人民群众用药方便、及时、有效的目标还有一定差距,经过对农村用药管理的探索,我们有以下的设想和建议:
1、加快乙类非处方药的实施步伐。现在农村商店、小卖店非法销售药品现象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农村药品市场有这样的“需求”。乙类非处方药网点的在农村设置,一是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满足广大农村的药品供应;二是使地下“黑点”变为地上“明点”,方便对其药品质量的监管,保证药品质量;三是引入市场竞争机制,既降低了药品价格,使广大农民群众“吃得起药”,又使药贩无利可图,一定程度上也净化了农村药品市场。
2、要充分利用多年以来形成县、乡、村三级卫生保障体制的供药渠道。现在农村用药的主要渠道仍是乡以下卫生院,因此国家应尽快出台《医疗院药房管理规范》,使各级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有法可依。在规范它们的用药行为同时,能否实行乡镇卫生院统一委托代购药品的试点。对于没有设立药品批发网点的乡镇卫生所、个体诊所所需的药品,由符合条件、经当地药监部门同意的卫生院统一委托代购配送。
3、加快实施《药品监督员管理办法》,解决基层药品监管由于人员少、监管面积大,监管覆盖面达不到百分之百的问题。如果有兼职药品监督员,就可以迅速形成县、乡、村三级药品监督管理网络,有力打击农村制售假劣药品违法行为。
4、不仅从政策上支持城市药品经营企业向农村发展,而且要给予一定的倾斜和扶持,使之在农村开设药店有利可图。对符合条件的,经当地药监部门同意,乡镇以下药店应从相关法律、法规上明确可以向农村卫生院供应药品。
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简称“三资”)是广大农民群众长期辛勤劳动积累的成果,是发展农村经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实现农民共同富裕的重要物质基础,是关乎农民群众最直接、最现实利益的问题。2009年,农业部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管理指导的意见,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采取有效措施,积极推行村级会计委托代理服务工作,统一规范工作流程,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实行民主决策,积极探索完善农村集体资产资源开发利用的有效机制,使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工作逐步迈向了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如:2011年底思茅区已对60个村委会、3个社区以及238个村民小组实行了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和会计委托代理服务,代管集体资金总额10460万元(其中:代管村集体资金1868万元,代管村民小组集体资金8592万元)。随着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资金、资产和资源的管理与信息公开逐渐成为农民群众关心的焦点和热点问题,处理不好将对保持农村社会和谐稳定产生极大的隐患。
从全市情况来看,当前农村集体“三资”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九个方面:一是有的乡(镇)领导对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工作重视不够,对乡(镇)农村集体“三资”委托代理服务中心的人员配备不够,硬件、软件投入不足,工作经费保障也不足。二是部分村(组)干部对“三资”管理工作认识不到位,工作-1-
措施不力,“三资”底数不清,管理制度不健全,监管乏力。三是村(组)集体“三资”登记的台账资料不完善、不全面,集体资金资产资源使用状况公开不全面。四是村(组)的资产资源处置不“阳光”。有的村干部违规发包集体资产、资源,个别村干部在集体资产的发包出租时,不进行招投标,搞暗箱操作。五是村(组)资金存在安全隐患,少部分村(组)报账不及时,坐收坐支,资金账户管理不规范,甚至有的村干部出现挪用集体资金的严重违纪行为。六是村(组)签订的经济合同不规范,集体利益得不到保证,部分经济合同要素不全,条款不明,权利义务不公平等不符合法定要求。七是村(组)财务人员不稳定,业务不熟,少数财务人员责任心差,报账不及时,档案不全。八是民主监督力度不够。村务、财务公开是村民进行民主监督的重要方式,但不少村组村务公开内容不全面。如部分村(组)对群众十分关心的财务收支避实就虚,只公布总数,不公布明细账,虽然公开了,群众却看不明白。公开的内容不够及时,事后公开多,事前、事中公开少。九是审计监督力度不够。一方面是对村(组)干部的任期离任经济审计,另一方面是对乡(镇)“三资”委托代理服务中心的审计监督不够。
针对以上问题,对进一步加强农村集体“三资”管理提出如下建议:
(一)切实加强对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的领导。各级政府应建立农村集体“三资”管理领导小组(思茅区已全面建立),切实加强对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工作的领导。纪委、监察、农
业、财政、民政、水务、林业、审计等部门,要各司其职,密切配合,认真履行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的指导和监督职责。各乡镇要切实承担起农村集体“三资”管理责任,进一步健全监管体系,定期研究工作,认真搞好组织协调。
(二)进一步加大宣传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工作。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网络、报刊等各种媒体,全面宣传贯彻中央、省对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的文件精神,做到家喻户晓,为进一步推进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工作营造良好社会氛围。
(三)进一步加强农村集体“三资”管理队伍和机构建设。各级党委、政府和相关部门要高度重视,为乡(镇)委托代理服务机构配备确保工作需要的会计人员,解决好编制、待遇等问题,提供必要的办公场所、设施,落实必要的工作经费,为“三资”管理工作顺利开展提供保障,确保每个乡镇有2名至3名专职农经员从事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和监督工作。
(四)进一步完善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制度和管理机制。一是建议市级出台全市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办法和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实施方案及相关“三资”管理规章制度,做到有章理事,按制度办事,进一步规范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工作。二是进一步完善村级会计委托代理服务工作。强化会计监督和服务职能,进一步提高村级会计委托代理服务水平。规范村级财务工作流程,建立健全各项财务管理、财务公开等规章制度。在会计电算化基础上,逐步建立市、区、乡三级计算机监管网络,实现村级财务运行实时监管。三是加强农村集体“三资”经济审计。要对
村集体经济组织的经济活动进行全面审计,对占有、使用集体资产、资源的村(组)实行专项审计,建立村干部任期和离任经济责任审计制度,把村级集体资产保值增值作为衡量村主要干部工作业绩的重要指标,增强村干部的责任意识、发展意识。对村民关注的资产、资源受益及重大项目支出要重点审计。
(五)进一步创新农村集体经济民主管理方式。民主理财是民主监督的有效形式,要进一步明确民主理财小组和村“两委”的关系,确保民主理财小组有效的行使权利,并在条件成熟时积极探索建立村务监督委员会,加强对农村集体“三资”的有效监管。同时,要提高村务、财务公开的质量,扩大公开范围,对资产、资源状况、收益、分配以及村内大的工程项目等“三重一大”事项要及时公开。
【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的建议】推荐阅读:
关于加强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的建议07-12
加强农村基层文化建设的几点思索12-12
对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思考10-02
加强农村党风廉政建设的实践与思考10-06
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促进农村和谐建设11-30
加强农村信息化建设07-15
关于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实践与思考06-21
加强村干部团结 推进新农村建设12-18
浅谈青年干部加强服务新农村建设能力06-16
如何加强农村教学点教师队伍建设 论文0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