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 教学设计

2025-04-2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 教学设计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 教学设计 篇1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教学反思篇11、注意陶冶爱国情感和培养审美情趣,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真正做到”润物细无声“,避免了空洞得说教。

2、教学应重视教与学的双边性,鼓励学生与文本对话、学生之间对话、是与生对话,真正实现师生的互动。惟其如此,师生思想互相砥砺,方能擦出智慧的火花。

3、“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教学本诗应引导学生反复诵读,真正实现语文课阅读本位的特点,在此基础上鼓励学生采取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和知识积累来解读本文。自主实现“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教学反思篇2

我觉得情感美学生是最容易分析出的,而本诗是通过一个个意象来为情感的表达铺路架桥的,所以意象美也很容易分析得出,其次是结构美和音韵美,这两点有共同点,都是着眼于语言,都是抓住每节诗的固定句式分析,这两个固定句式分别是每个诗节开头的“我是(你)……”和结尾处的“——祖国啊”。我的第一个主问题是“每节诗末的“祖国啊”在朗读的处理上是否一样?为什么”,由这个问题领着学生分析出四个诗节诗人情感的变化,从而理出情感脉络,体会情感美的两个方面,一是情感由低回叹息到激昂热烈的变化美;二是对祖国生死相依、荣辱与共的赤诚美。

在分析情感的过程中,学生自然体会到了意象的新颖、准确。我的第二个主问题是“本诗的抒情主题是“我”,抒情客体是祖国,诗中用一个反复出现的句式将两者紧密结合了起来,请问是什么句式”,学生立刻就找出了“我是(你)……”的句式,我让学生读这些句子,试着用“从这个句式中我读了——”来说一句话,可以从内容、情感、修辞、结构、音韵等方面来说。经过这个环节,学生更深刻地体会到了诗人与祖国血肉相连的关系,感受到了诗人对祖国的忧患意识与使命感,加深了对情感美的理解。而且他们能够说出这个句式使诗歌的结构单一中体现着变化,简约中蕴含着丰富;使诗歌的音韵朗朗上口,回环跌宕。从而感悟到了诗歌的结构美和音韵美。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教学反思篇3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是一首朦胧诗,也是一首深情的爱国诗歌。诗人舒婷将个体的我熔铸在祖国的大形象中,表达了强烈的爱国之情和历史责任感。全诗四节,共有四个意象群,涌动着摆脱贫困、挣脱束缚、走向新生的激情。诗歌先抑后扬,呈现出一种由舒缓到急促、由低沉到高亢的语言节奏,读来使人荡气回肠。为此,在教读本文的时候,我尝试使用了以预教(任务)驱动课的教学模式为主,其他四种教学模式为辅的教学设计。并注意了以下几点:

一、注重朗读。学生用心去读,反复去读,用心去感受。教师有效地范读引导,方法点拨。不仅让学生读出语气语调,读出感情,而且读时要揣摩诗句意思,体会诗的内在旋律,进入文章情境。

二、充分激发学生的联想想象思维,领会诗人移注在形象上的主观情感,体会舒婷的诗在委婉曲折中表达心声的特点。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合作探究,然后交流,教师适时点拨。引导学生探究这首诗中抒情主人公“我”的具体内涵,从而理解这首诗表达的思想感情,理解诗人强烈的爱国之情和历史责任感。

三、这节课最大的成功就是学生真正走进文本,在读、在品、在悟、在提高。不仅把握了朗读的技巧,提高了朗读水平和能力,而且大部分学生都能当堂成诵。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赏读 篇2

舒婷

我是你河边上破旧的老水车

数百年来纺着疲惫的歌

我是你额上熏黑的矿灯

照你在历史的隧洞里蜗行摸索

我是干瘪的稻穗;是失修的路基

是淤滩上的驳船

把纤绳深深

勒进你的肩膊

——祖国啊!

我是贫困

我是悲哀

我是你祖祖辈辈

痛苦的希望啊

是“飞天”袖间

千百年来未落到地面的花朵

——祖国啊

我是你簇新的理想

刚从神话的蛛网里挣脱

我是你雪被下古莲的胚芽

我是你挂着眼泪的笑窝

我是新刷出的雪白的起跑线

是绯红的黎明

正在喷薄

——祖国啊

我是你十亿分之一

是你九百六十万平方的总和

你以伤痕累累的乳房

喂养了

迷惘的我,深思的我,沸腾的我

那就从我的血肉之躯上

去取得

你的富饶,你的荣光,你的自由

——祖国啊

我亲爱的祖国

读这首诗,不禁被诗歌里蕴含的真挚的爱国情感所打动。“我是你河边破旧的老水车”,“我是你额上熏黑的矿灯”,“我是你祖祖辈辈痛苦的希望”,“我是你簇新的理想”,“我是你挂着眼泪的笑窝”,“我是你十亿分之一”,“我是你九百六十万平方的总和”……诗歌回环往复的吟唱,表达出作者的赤子情怀。诗歌第一节,诗人以深沉悲痛的心情、委婉曲折的笔触,回溯了祖国数百年来贫困、落后的历史。诗人用“破旧的老水车”、“熏黑的矿灯”等密集的意象,概括出祖国长期处于贫穷和落后的状态。诗歌里的“我”,是万千炎黄子孙的代表,“我”见证了祖国的不幸与屈辱。近代以来列强蹂躏着中华大地,我们多灾多难的祖国倍受欺凌,祖国在痛苦地呻吟着。诗中的老水车、黑矿灯、隧洞、稻穗、路基等意象,是多灾多难祖国的缩影。诗歌中那些贫穷与滞重的事物,概括出祖国长期处于贫穷和落后的状态,读来令人无限感慨。是啊,我们怎能忘记那一段屈辱的历史,“忘记就意味着背叛”,“儿不嫌娘丑”,“我”仍然对破败的祖国充满爱恋,并满怀着复兴的希望。紧接着作者在诗歌第二节写人民的痛苦和希望。祖国和人民没有因“贫困”而丧失希望,只是长期以来希望太渺茫,像“飞天”袖间的花朵,美丽诱人,未落地面。第三节,连用一组意象,描绘出处于历史转折时期的祖国形象。新生的祖国已站在“雪白的起跑线上”。第四节,再次强调“我”与祖国唇齿相依、不可分割的关系。“迷惘”、“沉思”过的诗人沸腾了,她以发自肺腑的语言倾吐了献身祖国的热望。诗行里,激情澎湃的情愫奔涌;文字中,忧国忧民的情感吞吐。文字人生伴祖国休戚,诗者情怀共黎民喜忧。读着诗歌让人内心的激动久久不能平息,我忍不住高声朗诵:“祖国啊!我苦难深重的祖国!”

朗诵着诗歌,不禁回想起祖国2008年走过的风雨历程。祖国行进的步履每一步都如此艰难,2008年各种灾难不期而至,华夏儿女为你哭泣———我多灾多难的祖国。2008年我们的国家经历了各种考验磨难,但“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伟大的祖国依然是“充满希望的祖国”。雪灾我们携手走过,西藏叛乱我们捍卫祖国团圆,圣火遇阻我们高唱保护,病毒肆虐我们用爱弥补,特大地震我们八方支援,欢呼奥运成功,喜庆神七飞天。中国人在2008年向世界宣言:我们不当奴隶,我们自有主见;我们不是懦夫,齐心将灾难承担;我们团结一心,定能重建家园。人生就是这样,悲欢离合万事难圆,擦掉眼泪相信会有春天。五千年文明辉煌灿烂,我们展开笑颜,留给世界一个巨大的惊叹。庆幸啊!我是中华大家园中的一员,你看,感动时时刻刻在神州大地上演。多难兴邦!天佑吾华夏!2008年一路豪迈,2009年我们祖国依旧激情满怀,让我们齐声高唱伟大的祖国,祝福可亲可爱的祖国!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教案 篇3

1.理解、积累“干瘪、疲惫、簇新、迷惘、绯红、喷薄”等词语。

2.了解舒婷的涛在委婉曲折中表达心声的特点。

3.感情诵读并背诵全诗。

能力目标

1.理解诗中的艺术形象,领会诗歌蕴含的深沉情感,培养学生解读诗歌的能力。

2.品味诗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3.把握诗歌的情感历程,培养良好的审美情趣。

德育目标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献身祖国的精神。

教学重点

诵读,理解诗歌中新颖的意象所表现出的凝重的情感。

教学难点

探究诗中抒情主人公“我”的具体内涵,准确把握诗歌中抒情主人公的情感历程。

教学方法

1.诵读感悟法 通过反复诵读感悟诗歌的深沉情感。

2.联想想象法 用于对诗中意象含义的把握。

3.讨论点拨法 用于对诗歌主题的分析。

教具准备

多媒体CAI课件、投影仪、录音机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要点]

诵读,整体感知诗意,分析诗中意象含义,把握全诗的情感历程,探究诗歌主题。

[教学步骤]

一、导语设计

设计(一)

同学们,爱国是个古老的主题,从《诗经》发轫,《楚辞》登程,在中国历史上涌现出了以屈原为代表的众多的爱国诗人,他们在诗中抒发的爱国之情总是和忧虑国家的命运相联系的。经

历了“文革”浩劫之苦的朦胧诗人舒婷,以其沉重的历史积淀,将个体的“我”汇注于祖国的大形象,抒发了富有时代特征的一代人的严峻思考、深刻反省和顽强追求。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这与传统一脉相承的《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去体会诗中强烈的爱国之情和历史责任感。

(板书文题、作者)

设计(二)

同学们,我们为中国古典诗歌而自豪,因为它凝练、隽永,是多少年沉淀的精华。但这还不

是中国诗歌宝库的全部。一批锦绣满腹、才华横溢的新一代诗人,站在前人的肩膀上,感受着新时代的清新气息,创作了一大批精彩华章,装点了中国以及世界诗坛的盛装。欣赏现当代诗歌,我们会得到另一种美的熏陶、情的感染。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朦胧诗人舒婷的《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去领略它别样的审美特征。(板书文题、作者)

二、资料助读

多媒体显示:

舒婷及《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

舒婷,1952年出生于福建省漳州市石码镇。祖籍晋江泉州。以后一直生活在厦门。

1969年插队落户于闽西太拔,1972年返城。1980年,调福建文联。插队期间,开始试笔,直至十年后1979年,才开始发表诗作。著有诗集《双桅船》(获全国第一届新诗集优秀奖)、《会唱歌的鸢尾花》《舒婷顾城抒情诗选》,散文集《心烟》。她的诗被译成多国文字,介绍到西德、法国、美国、荷兰、日本、意大利、印度等国家。是新时期以来,最受青年欢迎的诗人。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发表于1979年7月,即中国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的第一个春天.诗人把压抑中释放出不定期的执情释出来的执情化验室作对祖国新兴的讴歌。

三、诵读,整体感知诗意

1.学生默读,疏解字词,初步感知诗意

设影:

(1)注音:

干瘪(biě)驳船(b)蜗行(wō)胚芽(pēi)迷惘(wāng)

隧洞(su)绯红(fēi)淤滩(yū)纤绳(qin)

(2)释义:

疲惫:非常疲乏。

簇新:极新(多指服装)。

迷惘:由于分辨不清而感到不知怎么办。

绯红:鲜红。

喷薄:形容水或太阳涌起、上升的样子。

学生听读课文录音,揣摩诗歌内在旋律。

教师提示:这首诗先抑后扬,体现出一种由舒缓到急促、由低沉到高亢的语言节奏。第一节,长句式,多节拍,每两行表现一个意象,仿佛是一首以低音缓慢升起的乐曲,给人一种沉重感。这种诗句的音韵效果与诗人对贫困祖国的忧患意识十分相似。第二节,诗句简短急促,把忧国的情绪强化为深深的悲怆。第三节,诗句拉长,节拍增多。这种起伏变化,造成全诗节奏反复回旋,抑扬顿挫,为第四节把全诗推向巅峰创造了条件。第四节,节奏更快,而且排比的运用,加强了语言的力度。这就把全诗的感情推向高亢、激昂的高峰。

3.学生自由诵读,体会诗句节拍、重音。

教师示例:

我/是你簇新的理想,刚从神话的蛛网里/挣脱;

我/是你雪被下/古莲的胚芽;

我/是你挂着眼泪的/笑涡;

我/是新刷出的/雪白的起跑线;

是/红的黎明

正在/喷薄;

——祖国啊!

我/是你十亿分之一,是你九百六十万平方的/总和;

你/以伤痕累累的乳房

喂养了

迷惘的我、深思的我、沸腾的我;

那就/从我的血肉之躯上

去取得

你的富饶、你的荣光、你的自由;

——祖国啊

我亲爱的/祖国!

4.学生有感情诵读全诗,思考:

(1)经历了“文革”浩劫之苦的诗人,在这首诗中抒发了对祖国怎样的感情?这种感情又是

通过哪些事物来表现的?

(2)第一诗节中,诗人创造了几个意象?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

(3)第二诗节中所表现的情感是单一的吗?

(4)第三诗节的感情色彩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诗人是用哪些意象表达这种感情的?

(5)第四诗节中,诗人抒发的感情与第三节有何异同?用自己的理解概括本节内容。

学生思考后精彩回答,教师点拨:

(1)诗人抒发了与祖国血肉相连、荣辱与共的感情,表达了强烈的爱国之情和历史责任感。诗中,“我”与祖国一起经受苦难,并在历史的机遇面前承担起为祖国取得“富饶”“荣光”“自由”的重任。

诗人通过一些具体事物来表现这种情感,如“老水车”“矿灯”“稻穗”“路基”“驳船”等,象征着祖国饱经风雨而依然具有顽强活力的特点。

(2)诗人创造了“破旧的老水车”“熏黑的矿灯”“干瘪的稻穗”失修的路基”“淤滩上的驳船”等意象。这些意象象征了祖国落后的经济、落后的文化和多年蒙受的苦难,同时也展现了在灾难中艰难挣扎,缓慢前行的祖国的形象。

(3)第二诗节既写出了人民的痛苦又写出了人民的希望。“飞天”是宗教传说中的能在天空飞舞的神,在民间备受尊崇,寄托着淳朴百姓对生活的祈愿。

(4)第三诗节中的感情色彩由悲哀愁苦一变而欣喜亢奋。诗人用的意象有“簇新的理想”“古莲的胚芽”“挂着眼泪的笑涡”“新刷出的雪白的起跑线”“绯红的黎明”等,这显示出祖国摆脱束缚,蒸蒸日上的状态

(5)第四诗节中抒发的感情紧承上节,但程度有所加强,涛的感情达到了高潮。诗人将抑制不住的强烈感情化作对祖**亲的壮丽誓言。愿以自己的血肉之躯去取得她的“富饶”“荣光”和“自”,去实现她的伟大理想。强烈的民族责任感、使命感和崇高的献身精神,使诗的思想为之升华。

5.教师引导学生归纳概括各诗节的大意。

明确:第一节:回溯祖国数百年的贫困、落后的历史。

第二节:写人民的痛苦和希望。

第三节:描绘处于历史转折时期的祖国形象。

第四节:强调“我”与祖国不可分割的关系。

四、研读,探究品味

1.教师配乐范读,学生合作探究:

(1)每节诗末的“祖国啊”所抒发的感情是否一样,从中可以看出诗人的情感有何变化.为何有这样的变化?

(2)这首诗是以第一人称写的。诗中的“我”仅指作者一个人吗?“我”与祖国是一种什么关系?

(3)舒婷的诗往往在曲折委婉的抒情中表达真挚的心声。这首诗的哪些地方体现了这一特点?

四人学习小组合作研讨、交流,教师点拨:

(1)四句“祖国啊”所抒发的情感并不一样。第一句抒发了诗人难以言状的悲哀之情;第二句蕴含着诗人的几多痛苦和几多希望;第三句是诗人对祖**亲的壮丽誓言;第四句是诗人对未来美好祖国感到无比自豪时抑制不住的深情呼唤。可见,诗人的感情由低沉叹息逐渐转向亢奋热烈。这种变化是历史发展在诗人心灵中折射的必然。“文革”浩劫之苦造就了舒婷这一代人富有时代特征的迷惘、困惑、怀疑、失落的情绪,也使他们通过心灵的折光抒发严峻的思考、深刻的反省和顽强的追求。舒婷的诗把个人的悲喜同民族和国家的命运结合起来.把对现实的感知同理想的追求结合起来,表现出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忧患意识和历史使命感。

(2)《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以第一人称写成,以“我”向“你”(祖国)的倾诉,表达了抒情主人公强烈的爱国之情和历史责任感。诗中,“我是你……”或“我是……”句式反复出现,强调“我”和祖国一同走过艰难困苦、一同经历风雨沧桑,“我”和祖国生死相依、血肉相连。这个“我”代表着与共和国有着共同命运的一代人,这一代人面临新的历史机遇,他们将承担起振兴中华的历史责任。“我”的形象,是熔铸在祖国的大形象里的。

(3)诗的第一节和第二节,写祖国的过去。诗人写的虽是贫穷和苦难,情感中却始终流动着对祖国的挚爱、依恋和赞颂。

例如:“我是你河边上破旧的老水车,/数百年来纺着疲惫的歌”,“老水车”这个形象,经历了漫长的岁月,虽然“疲惫”,却仍保持着顽强的生存力。同样,下文的“矿灯”“稻穗”“路基”“驳船”等,都是在艰难困苦中不屈不挠的形象。“我是你祖祖辈辈/痛苦的希望啊,/是‘飞天’袖间/千百年未落到地面的花朵”,这几行,写的是中国人民屡受挫折却从不泯灭希望。以上种种,都是对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民族精神的赞扬。

2.学生集体深情诵读全诗,自由续诗。

请学生发挥想象,仿照课文,在下面这些诗句后添加一句诗,使它们尽可能与原诗和谐一致。

(1)我是于瘪的稻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是失修的路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是你挂着眼泪的笑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我是你雪被下古莲的胚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我是新刷出的雪白的起跑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师示例:

(1)我是干瘪的稻穗,滋养你被劳作压身躯。

(2)我是失修的路基,承载你坎坷蜿蜒地前行。

3.学生熟读,背诵全诗。

五、课堂练习

赏析舒婷的《思念》,完成题目。

思 念

一幅色彩缤纷但缺乏线条的挂图,/一颗清纯然而无解的代数,/一具独弦琴,拨动檐雨的念珠,/一双达不到彼岸的桨橹。

蓓蕾一般默默地等待,/夕阳一样遥遥地注目。/也许藏有一个重洋,/但流出来,只是两颗泪珠。

呵,在心的远景里,/在灵魂的深处。

1.诗的第一节选用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四个意象,分别抒写出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等情思。

2.第二节中,诗人运用比喻含蓄曲折地写出了“思念”的缠绵、真切,请分析下面比喻句各比喻什么。

①蓓蕾一般默默地等待:

②夕阳一样遥遥地注目:

3.鉴赏第三节在全诗中的作用。

参考答案:

1.挂图 代数 琴 桨橹 茫然 苦恼 惆怅 焦灼

2.①时间缓慢 ②距离遥远

3.第三节是全诗的诗眼,点出所有的痛苦、惆怅、焦灼和期待全部发自内心.是源自心灵深处的“思念”。

六、课堂小结

同学们,从十年浩劫中生活过来。有着太多坎坷经历的诗人舒婷更能体会出祖国命运与个人命运不可分割的紧密关系,面对凝聚着灾难和获得新生的祖国,自然地产生出一种为个人不幸而悲伤、为祖国不幸而忧虑,同时又有对个人与祖国的未来充满信心和希望的忧患意识与历史责任感。《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就是表达诗人这种理念与心声的动人乐章。热爱祖国、歌颂祖国,不仅是文学永恒的主题,更是民族振兴的精彩传唱。我们有理由、有信心唱得更响、更亮。

七、布置作业

《水乡》是一首好诗,请写一段文字,说说它好在哪里?可以评析全诗,也可以评一个方面;字数不少于200字。

屋是小岛/浪中摇;

人是小岛/河上漂。

篙挨篙/桥接桥;

鱼网给桥栏/穿上黑纱袍。

夜半起大潮,站在门口捞一瓢;

一半是星星,一半是鱼苗。

板书设计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 教学设计 篇4

五千年的斗转星移,五千年的潮起潮落,五千年的沧桑变化.今天在我们大千世界上树立起了这样一个伟大的民族,她走过了千年的风风雨;她孕育了无数的英雄儿女;他书写了浩瀚的人类文明;他就是

我们最伟大的祖国,一个响彻世界的名字-中国。通过历史的眼眸,站在岁月的肩膀上眺望,我看到盘古开天辟地,迸发出生命的光芒;看到了四大发明使古老的中国异彩纷呈;看到了孔子举起圣火了照亮了几千年的文明;看到了丝绸瓷器远涉重洋,谁都知道这来自于-我们共同的故乡!

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了神州大地,人们从过上了好日子;住进了高楼大厦;吃上了美味佳肴;穿上了时尚金装,生活过得有滋有味,改革开放圆了中国人的小康梦。

每当我看到神话的风神爷更为威风的人工降雨;看到遍布祖国大地的风力发电,圆了中国人的呼风唤雨梦。

每当我看到《西门豹》治河妖这篇课文时,老是梦想让河水乖乖听话。

今天三峡水电,南水北调一个个宏伟的治山治水工程圆了中国人的新修水利,驾驭长空梦。

没当我听到“九.一八”国难防空事件的警报声时,老是梦想让祖国强大,不再受外国人的欺辱!

今天我们的祖国欣欣向荣,民富国强,国际地位大大提高,成为当今世界上一个重要的角色,无论谁再也不敢欺负我们,中华民族自立

于世界民族之林的伟大雄姿圆了中国人的强国梦!

中华民族有许许多多美好的梦,神奇的梦,甚至是异想天开的梦,为什么个个都能美梦成真呢?

那是因为中华民族经历了几千年来血与火的磨练,艰苦奋斗的探索,终于找到了一条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的康庄大道。这是一条幸福路,致富路,强国路!沿着这条路前进,我们将奔向更加美好的未来,到到胜利的彼岸!我们一定会让更多的美梦成真,一定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个大梦!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 教学设计 篇5

一、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2.了解朦胧诗的特点;

3.初步感知诗歌中的意象特征。

二、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难点

诗歌中的意象。

四、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1.预习课文,运用工具书读准字音,熟读全诗;2.回顾所学现代诗歌,找出和本文类似的诗歌及特点。3.查阅有关舒婷的资料及本诗的写作背景。

教师准备:1.有关舒婷的资料、本诗写作背景及朦胧诗的相关资料;2.《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的录音材料或范读准备。

课 型: 自主学习课。

五、学习步骤及内容

一、导入

祖国,一个普通的词语,却能唤起人们心底真挚而深切的情感。20世纪70年代末,刚刚经过十年浩劫,面对伤痛满身的祖国,一个普通的女工在唱咏《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她充满激情的歌唱,表达了自己与祖国命运的息息相关,她为之悲,为之喜,为之蓬勃奋飞!让我们一起来感受诗人那质朴厚重的情感吧!

播放录音材料或教师配乐范读,导入学习情境。

二、初读感知

1.从刚才的朗读中你能体会到诗人怎样的情感?你有什么感受?

2.本诗和我们以前学的哪一首诗类似,你还能读出几句来吗?它们有什么共同特点?

(九年级上册第3课《星星变奏曲》,“如果大地的每个角落都充满了光明/谁还会需要星星/谁还会……”它们都是朦胧诗,构思强调内在思维,表现手法追求意象化,往往象征、暗示、通感等并用,主题具有多义性。)

3.文学作品的理解,需要我们走近作者,走入作者的那个时代。请你展示搜集到的有关作者的资料及本诗写作背景,并简述你对那个时代的认识。同学间相互补充。

舒婷是我国当代著名的女诗人,她初中毕业以后曾去插队,后回城当工人。《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发表于1979年,成诗却早在1976年“四五”之后的动荡时代,这首诗有着沉重的历史感,表达了一种希冀光明的痛苦。

三、诵读品味

(一)导读品味:让我们再次走进作者的那个年代,仔细品味诗歌的感情。

1.教师播放音乐,营造气氛,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有感情地自读。

2.学生选其中的一节朗诵,并说说这样读的理由。(表达了怎样的情感,应用怎样的语调诵读?)其他学生点评,教师鼓励。

3.诵读指导:

本诗先抑后扬,表达了诗人由低沉而至高亢的思想情绪,朗读中要注意把握这种节奏的变化,读出情感。

教师范读第一节(或放录音),问:你知道老师为什么这样读吗?谈谈你的看法。

教师引导:

第一节,诗人使用了“破旧的老水车”“熏黑的矿灯”“干瘪的稻穗”“失修的路基”“淤滩上的驳船”等意象,这些意象,一方面要从其本身包含的内容来理解它的象征意义,另一方面要重视意象的修饰语。这样,我们不难发现“矿灯”“路基”等,应该象征着祖国的工业,而“熏黑”“失修”等修饰语形容了祖国工业的衰败。同样,“水车”“稻穗”,应该象征祖国的农业,而“破旧的”“老”“干瘪”等修饰语又现出了祖国农业的落后贫穷。这一组意象加在一起,既指工农大众生活的艰难,又凸现了祖国经济的贫弱面貌。“淤滩上的驳船”与“历史的隧道里蜗行”相对,进一步象征了中华民族已经远离历史前进的轨道,裹足不前。此情此景,诗人感到犹如把纤绳勒进祖**亲肩膊那样疼痛难忍,禁不住发出“──祖国啊!”的深沉呼唤。多么沉重,多么痛苦!语调应缓慢低沉。读“──祖国啊!”时,要痛苦沉重而有压抑感。

(二)自主研读

1.请模仿老师的分析方法分组研读二、三、四节,小组成员间相互质疑、交流,做好记录,然后选一名同学全班交流,各个小组互相补充。(交流时采取读一节交流一节的方式,让学生在反复的诵读中仔细体会。)

教师引导:

第二节,诗人使用了“花朵”这一意象,它的出现带来了轻松与美的感受,但我们注意到它的修饰语时,感觉就不一样了,“飞天袖间”“千百年来未落到地面”,原来这“花朵”离我们很遥远,无从触摸。但“花朵”毕竟是“花朵”,它代表我们古老的祖国的希望。虽然有些微茫,但它存在着就会带给我们努力奋争的力量。因此这时诗人呼喊“──祖国啊!”,但那声音就不再是单纯的痛苦,而是在沉重中露出了点点的希望。读时语调较第一节稍高。

第三节,诗人使用了“簇新的理想”“雪被下古莲的胚芽”“挂着眼泪的笑涡”“雪白的起跑线”“绯红的黎明”等一系列的意象。依然按照我们的理解方式看这些意象,我们看到了一个觉醒的祖国,一个崭新的祖国,一个充满希望和奋进精神的祖国。“──祖国啊!”欣喜、兴奋、带有力量的呼喊。读时要充满欣喜,加快语速。

第四节,诗人借“乳房”一个意象,把祖国比拟为母亲,诗人自己则成了母亲翼下的一个渐趋成长的孩子。诗人与祖国唇齿相依的关系被揭示出来(“我是你的十亿分之一,/是你九百六十万平方的总和”),“我”将把“我”的一切奉献给祖**亲(“从我的血肉之躯上/去取得……”)。前文叙写的痛苦将会在孩子的拼搏奋争中消失,那“飞天袖间”的“花朵”定会飘落大地,希望定会成为现实。“──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竭尽全力地呼喊,震撼着每一个炎黄子孙的心。读时要有情感地全力投入,要读得有力量。

2.再次播放录音,学生跟着小声朗读。

3.挑选学生配乐朗读全篇,师生共同点评。

四、合作探讨

1.第一人称“我”贯穿全诗,能改成其他人称吗?试着用其他人称读其中一节,体会诗人这样写的用意并简要分析。(“我”究竟指谁?“我”和祖国是什么关系?)

期望效果:诗中的“我”不仅指诗人自己,也指整个中华民族。这样写表达了“我”与祖国唇齿相依、不可分割的关系。

2.诗中“迷惘”“沉思”“沸腾”仅仅是诗人的情感历程吗?请结合中国的历史谈谈你的看法。

期望效果:这不仅仅是走过“文革”的青年一代的情感历程,而且也是中华民族心灵历程的高度概括。综观历史,多少炎黄子孙为贫穷落后的祖国“迷惘”“沉思”,为新生的、腾飞的祖国而“沸腾”、奉献、牺牲。

3.本诗写于20世纪70年代末,到今天读来依然令人振奋,你认为是什么原因呢?请结合现实谈谈你的想法。

4.自主质疑,师生共同探讨。

五、巩固拓展

1.全班有感情地诵读全文。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 教学设计 篇6

敖汉旗古鲁板蒿中心校康家营子中学 刘晓冬

教材分析

1.课标中对本节内容的要求: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注意加强学生诵读的评价,鼓励学生多诵读,在诵读实践中加强积累,发展语感,加深体验与领悟。本节内容的知识体系为:《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是一首朦胧诗,也是一首深情的爱国诗歌。诗人舒婷将个体的我熔铸在祖国的大形象中,表达了强烈的爱国之情和历史责任感。全诗四节,共有四个意象群,涌动着摆脱贫困、挣脱束缚、走向新生的激情。与本单元内容的逻辑联系为:在朗读中体会诗情,感受诗美,加深对祖国和家乡的热爱。

2.本节核心内容的功能和价值:通过欣赏这些诗歌,使学生陶冶情操,净化心灵,加深对祖国和家乡的感情。

学情分析

1.诗歌先抑后扬,呈现出一种由舒缓到急促、由低沉到高亢的语言节奏,读来使人荡气回肠。是朗读训练的极好范本。

2.由于学生对时代了解甚少,教读本文要注意朗读,不仅要读出语气,而且要揣摩诗句意思,体会诗的内在旋律。要充分激发学生的思维,领会诗人移注到形象上的主观情感。体会舒婷的诗在委婉曲折中表达心声的特点。

3.学生认知障碍点:对诗歌深刻内涵的理解,要联系时代背景材料。欣赏过程中,对诗中重要意向的分析,教师可用讨论点拨法。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识记、理解生字词。

2、反复诵读,理解课文内容。

3、体会诗歌感情色彩的变化,把握寄托诗人感情的具体形象,培养学生解读诗歌的能力。

4、能有感情地诵读、准确地背诵全诗,品味语感。

过程与方法 :

1、以诵读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并由此进入情境,以情带声,声情并茂。

2、抓住关键语句,发挥想象,细心品味诗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把握意象的含义。

3、边读、边想,讨论提问,把握诗歌的情感历程,分析诗歌主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献身祖国的精神。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诵读,理解诗歌中新颖的意象所表现出的凝重的情感。

教学难点:(1)探究诗歌中主人公“我”的具体内涵。 (2)准确把握诗歌中抒情主人公的情感历程。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行为

设计意图

一、激趣导入:

二、整体感知,梳理结构:

三、品读课文:

四、赏读课文:

五、美读课文:

六、拓展延伸:

七、畅谈感受:

八、教师小结:

九、布置作业

师:同学们,爱国是个古老的主题,你能说出几句表达爱国之情、报国之志的古诗吗?

教师范读,要求学生体会作者情感,理清写作思路。

自读课文:诗人这种感情又是通过哪些事物来表现的`。

各节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应以怎样的感情基调来朗读?探究诗歌中主人公“我”的具体内涵。

根据你的理解,融入文章情景,声情并茂的美读全文,读出作者情感美和人格美。以“我是你――”的句式仿写一组意象来表达对祖国的拳拳赤子之心。

学过本文,你最想说点什么

小结本课收获,升华情感。1.背诵这首诗。2.利用你选择的意象(一个或多个)完成一首诗歌,表达你对祖国的挚爱深情。

学生汇报。心中充满激情,产生强烈读文欲望。

仔细聆听教师的范读,感受诗人的感情变化,理清写作思路。

自读课文体会意象之美。

学生思考回答,感情朗读。探究品赏。

进入文章情景,声情并茂朗读课文。

赛读背诵。

仿写训练,表达爱国情感。

完成课后三题。

畅谈感受。

进一步明确内容要点,形成整体收获。

完成作业。

唤起心中的爱国情感,激情走入文本 。

感受诗歌先抑后扬之美。感知文章内容,体会作者情感。

感受写法之美。

进一步体会作者选取的意象。明确写作手法,训练朗读能力。

融入情境感情朗读,体会情感美和人格美。

学以致用,升华情感。

读写结合,提升能力。

谈出自己的情感体验和收获,净化心灵陶冶情操。

明确要点,形成整体收获。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 教学设计 篇7

【教材分析】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是朦胧诗派的代表人物舒婷的代表作之一,是一首深情的爱国之歌。与以往同类的诗作相比,它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与个性特色——既表现当代青年那迷惘的痛苦与欢欣的希望,又以独特的视角从祖国贫穷落后贫瘠破败的现实出发,抒发了交融着深沉的历史责任感与强烈的时代使命感的赤子之情。

学习这首诗,有助于培养学生对诗歌的浓厚兴趣,有助于提高学生对诗歌的品析鉴赏能力。诗歌是文学中的精品,反复诵读是十分重要的。教师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情感,在读中品析意象,能帮助学生理解诗歌丰厚的意蕴,也能使他们更深切地体味到朦胧诗特有的美感。

【学情分析】

初三学生对于诗歌朗读的基本技巧如停顿、节奏、重音等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也初步具有根据诗歌内容理解感悟诗歌情感的能力。但是由于朦胧诗善于通过一系列琐碎的意象来含蓄地表达深厚的意蕴,所以教师在教学中找准切入点,有效地引导学生对诗歌中的意象进行品析,从而把握诗歌的意蕴,这是至关重要的。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有感情的反复朗读全诗,感悟诗人的思想感情。

(2)品读诗句,把握繁复的意象,品析相关的修饰语,培养学生

解读、鉴赏诗歌的能力。

2.情感、态度及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熏陶学生积极向上的审美情操。

【教学重难点】

1.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感悟诗人的情感变化。

2.揣摩品味诗中意象及其修饰语,把握诗歌丰厚的意蕴。

【教学策略】

1.以读为主,教师引导学生品析第一、第二节诗,学生小组合作品析第三、第四节诗。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走近作者、作品

(一)情景导入

同学们,如果老师现在让大家写一篇抒发对家乡热爱之情的的文章,你会通过对家乡哪些方面的叙述描绘来表达这种感情呢?

(家乡的美景,家乡丰富的物产,发达的经济,家乡人的积极向上勇于进取的精神风貌……)看来,我们大多数人都是通过对这些美好的事物描述,来抒发对家乡的热爱之情。但是,有这样一位奇女子——她长袖善舞,独辟蹊径,从一个崭新的角度来书写她对祖国的满腔热情。她就是——舒婷。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她写的这首朦胧诗《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

(二)检查学生课前搜集的有关资料的情况

学生在班级内交流如下的资料:有关朦胧诗的知识、作者、作品的时

代背景。

二、自主探究

(一)整体感知——读中悟

1.初读——自由读,了解诗的结构及主要内容。

(共五节。诗的内容主要围绕“我”和“祖国”展开)

2.再读——自由读,读准字音。标注出读音掌握不准的字。小

组合作利用工具书共同解决。

3.三读——毛遂自荐分节读,读准字音。

4.四读——小组成员在组长的组织下轮流读诗,讨论交流朗读这首诗应该注意的停顿、重音、语气。

5.五读——听视频朗读,再自由读。

6.六读——男生女生各推荐一名代表竞赛读,其他同学当评委。

7.七读——男生跳读“我是你……”“我是……”这样的句子,男生读完一句,女生再把句子倒过来读,如“你河边上破旧的老水车是我”。

感悟:

(1)大家从这样的句式中读出了什么?

(我就是祖国,祖国就是我,我与祖国血肉相连生死相依)

(2)你从中感受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强烈的爱国之情)(板书 爱国)

那么作者是怎样把这种抽象的情感在诗歌中表达出来呢?

(二)精读品味——读中品

1.品意象

老师读第一节诗,同学们提炼句子主干,如“我是老水车”。

A.看一看,作者在这一节短短的诗里,将自己幻化为哪些具体的形象?(板书 意象)

(老水车、稻穗、矿灯、路基、驳船)

B.想一想,对一个国家而言,你能理解它们都代表着什么吗?

(老水车、稻穗——农业;矿灯、路基、驳船——工业;或路基、驳船——交通运输业)

2.品修饰词

自己先读一读第一节诗,A.看一看,作者都选用了哪些词语来修饰这些具体的形象?(板

书 修饰词)

(破旧、干瘪、熏黑、失修、淤滩)

B.品一品,这些词语具有怎样的涵义?

(破旧、干瘪——农业的贫穷;熏黑、失修、淤滩——工业的衰败;或失修、淤滩——交通运输业的落后)(板书 意蕴)C.想一想,那些具体的形象与相关的修饰词共同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描绘了一幅贫穷落后百废待兴的积贫积弱图)(板书 贫穷落后)

3.品重点词

A.全班齐读第二节诗,请用诗中的一个形容词作为上节诗的小

标题。

(贫穷)

B.学生自由读第二节诗,请用本节诗中关键词语填空;

因为我贫穷,所以我﹏﹏,所以我﹏﹏,但我不放弃﹏﹏啊,那是“飞天”袖间千百年未落到地面的花朵,祖国啊。

(因为我贫穷,所以我悲哀,所以我痛苦,但我不放弃希望啊,那是“飞天”袖间千百年未落到地面的花朵,祖国啊。)

C.再读读改写后的诗句,品味一下这些词语中蕴含的情感:

(通过这些关键词表达了作者深沉悲哀但仍存希望的感情)(板书

情感)

4..师生共同以低沉悲哀然而又不失希望的语调再读这两节诗。

(板书 深沉悲哀)

三、合作探究

(一)方法总结。学生结合板书总结品读第一、第二节诗的方法

(第一节——品意象、品修饰词;第二节——品关键词)

(二).学生利用品析第一、第二节诗的方法小组合作探究完成

第三、四节的品析,教师适时点拨总结。

意象:胚芽、笑涡、起跑线、黎明

象征意义:起点、喜悦、发展、蒸蒸日上、有生机活力、充满希

修饰语及涵义:雪被下、挂着眼泪的——意味着一度的停滞、曾

经的挫折;

古莲、新刷出的、雪白的、绯红的——意味着生机勃勃、崭新的、美好的

整体画面色彩;生机勃勃、欢欣喜悦、蒸蒸日上、充满希望(板

书充满希望)

B.第四节

重点词:伤痕累累的乳房、喂养;血肉之躯、取得。

情感; 这些词语表达了作者反哺献身的激情)

(三).师生共同以清新、明快、振奋、激昂的语调来读后三节诗。

(板书 喜悦奋发)

四、教师结合板书小结

五、配乐 师生共读全诗

六、学生质疑

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交流解疑。

七、布置作业,感悟收获

请以“我的收获”为题,写写你在这节课上的所得。可以是知识方面的,情感方面的,也可以是能力方面的。看看谁满载而归,谁两手

空空。

板书设计

意蕴 情感

贫穷落后 深沉悲哀

意象 修饰词 爱国(主题)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教案 篇8

1,面向学生: 中学 2,学科:语文

2,课时:1

3,学生课前准备:

一、搜集作者舒婷的资料,代表作品

二、初读课文,根据课下注释了解课文大意。

三、自学生字新词,读准生字的读音,掌握词的意思。

四、自学课文,思考学案中的问题

五、让学生提出自学中遇到的问题。

教学课题

知识和技能方面:

解中国新诗中朦胧诗的特点,理解诗中的意象,体会诗中蕴涵的深沉而真挚的情感。过程和方法方面:

1、培养学生好学好问的良好习惯。

2、在诵读过程中,培养阅读和理解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

激发爱国、为国献身的精神。 教材分析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是苏教版必修三第一单元祖国土的这中的一首诗歌,是个现代诗歌阅读与欣赏单元,单元学习重点是理解诗篇所蕴含的思想感情,提高学生诵读诗歌的能力,让学生正确理解诗中一系列意象所蕴含的深刻意义后,理解诗人从迷惘到深思到激昂的感情。 教学方法

(一)直观展示法

利用现代技术手段,将诗歌中涉及的图景设置成图片,可以帮助学生更直观地把握诗歌内容。

(二)研究性学习法

1、学生通过听歌曲,听录音,结合老师简介的作者的基本情况,领会其内涵。?

2、合作探究。方法是自由讨论,课堂交流,通过讨论交流,互相探讨解答,在老师的点拨下,概括诗歌每节主要内容。?

(三)仿写法

将小说里学到的句式整齐的句子用在小作文练习中,提高语言运用能力。

教学过程

教学要点:

有感情地诵读这首诗,把握诗中富有特征的意象。

教学过程:

一、从美妙的歌声,导入新课。

1. 找一段殷秀梅的歌曲《我亲爱的祖国》的录音,课堂放给学生听。

【百度视频】《我亲爱的祖国》

2. 这首歌同学们听过吗?出自哪位歌唱家?

3. 板书课题、交待 学习任务。

二、检查预习

抽查一位同学,上黑板展示讲义上的生字读音。其他同学纠正错误,然后教师强调易错字词,齐读两遍进行巩固。

三、合作探究

教师引入:热爱祖国是一个永恒的主题,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感受,今天我们走进舒婷感受一下他们这一代人的爱国情怀。

(一)研读第一段

1作者写了哪些意象

明确:破旧的老水车,熏黑的矿灯,干瘪的稻穗,失修的路基,淤滩上的驳船——

2、是如何描写这些意象的

明确:“破旧”的修饰加重了“老水车”的破料不堪状况,但它“数百年”来没有停止?“疲惫”地工作。由此,中国农业的窘迫艰难显现一斑。“矿灯”→代表工业,但“熏黑”的矿灯仍用来照明,“照你在历史的隧洞里蜗行摸索”,“蜗行”象蜗牛那样缓慢,这说明中国工业的发展艰难沉重,“稻穗”“路基”分别强调各自所指,“干瘪”“失修”的修饰,则表明了收获的空洞、贫困的程度,“驳船”——意即班驳的船“淤滩”的是河滩,“淤”的修饰自然紧紧困住了船,船如何来挣脱这困境!“纤绳”则象征历史的重负深深勒进了祖**亲的肩膊,

3、这些意象表达了作者什么感情

明确:深沉、悲痛的感情

(二)研读第二段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 教学设计 篇9

祖国祖国,您战胜困难的勇气和能力,增强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中国的进步和发展奔腾前进,浩浩荡荡势不可当。伟大的祖国已经走过了五千年的历程。在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祖**亲不知受了多少的苦难,可您依旧矗立在国林之峰,祖**亲啊!您是如此艰难啊!我衷心的祝福您,祝福您永远的年轻、兴旺!

祖国啊!您在历史长河中源源流长,不管您今后如何,我将永远不离弃您!感人曾说:“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我也是!伟大的祖国啊!在以后的中途上,也许有很大的困难在等着您,可我相信,相信只要这个大家庭的儿女们团结一致,定将会克服这些困难的!就像跨小泥执一样简单!祖国啊!祖国!我祝福您永远快乐愉悦。

我亲爱的祖**亲您将是最强的,祖国儿女们将集中力量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使祖国和根本利益形成宏伟目标。同时形成生产力,无论在什么情况下,我们都要集中精力,心无旁鹜,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紧紧抓住经济这个中心不动摇,不断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奋力开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新局面。创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的物质基础,从而使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掌握主动的物质基础,以及让祖国的经济发展,政治稳定,社会进步,民族团结,展现新气象,昭示好前景。

上一篇:文明礼仪国旗下讲话专题下一篇:大学同学录经典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