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花绿绿的糖纸教案

2024-12-2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花花绿绿的糖纸教案(精选10篇)

花花绿绿的糖纸教案 篇1

课题:花花绿绿的糖纸课时:1课时课型:绘画制作课花花绿绿的糖纸教材分析:本课花花绿绿的糖纸是专为入学儿童进行涂色训练而设计的一堂综合课,使用各种颜色在白纸上任意图画成色彩斑斓的糖衣后,用各种简单的方法包扎的一堂课。花花绿绿的糖纸涂色和包扎是本课学习活动的两个主要内容,应注重意涂色为主,包扎为辅。

本课花花绿绿的糖纸呈现了多种形式的包扎方法,如:捆扎、折叠、包卷、粘贴等。在教材中呈现的这些方法都很好地体现了一个共同点,就是如何根据糖纸的涂色效果和“糖果”填充物的形状进行最美的包扎,体现出学习活动的综合意义。教学目标

1、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颜色大胆涂画,激发学生做手工兴趣,培养动手能力。

2、尝试包扎糖果。能愉快的参加教学活动,从体验各种造型媒材中引发美术兴趣,感受创作的喜悦。教学重点:

1、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颜色大胆涂画。

2、尝试包扎糖果。教学难点

:根据糖果的大小,形状设计糖纸的大小、图案、色系。教学过程

:

一、组织教学:

1、检察学具。

2、师生问好。

二、导入

新课:

三、讲授新课:

1、讲老师小时侯发生的故事:小时侯的最大的乐趣就是集多种花花绿绿的糖纸,洗干净以后,夹在书里,漂亮极了!还可以当书签呢

2、展示作品范例,现在,我们可以自己来制作漂亮的糖纸了。揭示课题。

3、欣赏教材P34、学生尝试涂色

反馈

涂色应由浅到深。

5、学生尝试包扎糖果

6、学生交流包扎方法:菱形、圆柱体、球形、椭圆、圆、锥形等十几种形态各异的糖果。

7、让学生联系平时所见的售货和购物的情景,6人一组经营糖果铺,一组售货,余下6组做顾客,由制作糖果的人推销自己的产品,以锻炼学生大但介绍自己的作品,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

花花绿绿的糖纸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大胆的运用自己喜欢的颜色进行涂色练习。

2、能用多种方法包扎“糖果”。

3、能进行积极、健康的交流活动,表现出热爱生活、关心他人的品质。

教学难重点:

重点:大胆的.涂色,尝试多种包扎“糖果”的方法。

难点:包扎的各种方式。

教学具的准备:

糖果实物、包装纸、各类彩笔、各类彩纸、范品、各色彩带。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规范绘画习惯

二、导入新课。

1、让学生拿出自己带来的各类糖果,上台介绍自己的糖果。

1) 自己说说糖果的形状?

2) 糖纸的颜色?

3) 包装的特点?

2、介绍完,分糖果给同学吃,最后轮到教师拿出“糖果”范品介绍,同样分给同学吃。

3、学生发现假糖,揭题。

三、欣赏感知。

1、说说刚才看到假糖的感觉?

2、你知道我是怎么做的?

3、我里面包了什么?还能包什么?

4、学生尝试练习:

合作小组尝试包扎“糖果”

5、交流:

1) 学生介绍尝试成果。(尝试肯定包法比较单一,颜色比较少)。

2) 教师小结:

出示范品,你知道为什么老师的能把你骗了?

(小结:颜色涂的认真,鲜艳,均匀)

6、除了这种包法外,还有不同的包法吗?

7、教师简单概括,还有什么办法能使“糖果”更漂亮?

(小结:添加彩带等装饰品)

四、学生作业。

学生以合作小组的形式,完成包糖。

五、教师巡回辅导。

1、及时反馈、纠正。

2、帮助有困难的学生。

3、参与其中。

六、课堂小结。

1、“糖果”展示、交流。

2、模拟交易。

3、教师小结:

1) 你把最漂亮的“糖果”给谁?

小班绿绿的小草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春天的特征,懂得爱护小草。

2、让孩子们通过儿歌来了解更多关于小草关于大自然的基本特征。

活动准备:

视频 、图片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幼儿的兴趣引出主题

1、你们知道现在是什么季节了吗?

2、春天到了,小树发芽了,小花开了,那小草会有什么什么变化呢?

3、小结:小草真的会像你们说的这样吗?(从地里长出来,发芽了,变绿了)我们马上用自己的眼睛到草地上去找找小草的.秘密吧!

二、观察——感受小草的变化

1、小草是什么颜色的?

2、小草长什么样?(细细、长长、小小的)

3、小草摸上去是什么感觉的?(软软的、柔柔的)

4、闻一闻小草是什么味道的?(香喷喷)

5、绿绿的小草美吗?我们该怎么保护它们呢?(不随随便便在草地上走)

6、小结:春天到了小草发芽了,从泥土里钻出来了,泥土长出了一层美丽的绿头发。有了草地我们就能在草地上做游戏了,我们要爱护小草,爱护草地,它们都是我们的好朋友,千万不能随随便便在草地上走路,随随便便拔草,我们要爱护它们。

三、和小草做游戏——体验集体游戏的快乐

1、这么美丽的小草,我们一起和它们做游戏好吗?

2、请幼儿用手摸摸小草,引出儿歌《绿头发》,引导幼儿一起摸摸、念念按照儿歌内容和小草一起做游戏。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教案 篇4

筠岗小学 郑霜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7个生字,积累课文中的一些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感受叶老先生修改作文的认真态度及作者的感受。

3、学习修改作文的方法,培养认真修改作文的习惯,懂得学作文应先学做人。

【教学流程】:

一、导入课题

1、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第26课《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指题,齐读)看到这个课题,你想到了我们学过的哪位作家写的哪篇课文?生:叶圣陶写的《爬山虎的脚》。

2、师:对,你说得很完整。这篇课文是作家肖复兴写的,回忆了他和叶老之间的故事。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想想作者回忆了几件事?

二、教学生字新词

1、同学们读得很专心,老师来考考你们。出示词语。

(1)指生读第一排。师:注意这几个生字都读前鼻音,再指生读。齐读。(2)再指读第二排。齐读。

(3)“堪称”什么意思?生:可以称得上。“楷模”什么意思?给它找个近义词(模范、榜样。)

(4)一起来写“昏”这个字,说笔顺,上面是姓氏的“氏”字,下面是“日”字,注意上大下写,能把字写得美观。

三、读了课文,你能说说作者回忆了他和叶老之间的哪两件事?

生:帮我修改作文(板书)师:谁能完整地说说这件事吗? 生:邀我做客(板书)

指板书,谁能连起来说说这两件事。(指生说;齐说)。

四、让我们再走进课文,默读1-5段,想想拿到叶老给“我”修改的作文,“我”看到了什么?有什么感受?

板块一:映入眼帘的是红色的修改符号和„„

1、作者有什么感受?生:愣住了。师:这是一种惊讶。你能带着这种感受读读吗?

2、作者还感受到了什么?生:改得很仔细,很认真,一丝不苟。

2、你从哪些词语感受到的?生:密密麻麻、到处。

3、能具体说说有哪些修改符号吗?生:红色的圈、钩、直线、曲线。(出示该篇文章,师板画说明:还有哪些修改符号,如删除、增加、调换等符号)师:肖复兴的这篇1500字的文章被修改了100多处。

4、所以作者看了就愣住了,作者惊呆了。让我们一起带着这种感受读读!(齐读)

板块二:“我”还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

1、生:题目„„师:一张是口头语,一幅是书面语。你感受到什么?生:用字的准确。(板书:改 准确)

2、生:长句断成短句。师:读起来朗朗上口。

3、生:“怎么你把包几何课本的书皮去掉了呢?”改成“怎么你把几何课本的包书纸去掉了呢?”师:感受到什么?(包去掉更干净规范了,书皮改成包书纸更确切了)。板书:规范。

4、师:叶老在百忙之中为我修改这篇文章花了那么多的时间,修改了一百多处,连标点符号都给我修改了。此时此刻,”我”又感受到了什么?指生回答。出示:我虽然未见叶老先生的面,却从他的批改中感受到他的认真、平和以及温暖,如春风拂面。

5、齐读。你感受到什么?生:认真、平和。如春风拂面。师:春风拂面是一种怎样的感觉?像春风一样轻轻地抚摸着我的脸。师:这是一种多么舒服和愉快的感觉啊!带着这种感觉我们再来读读。师:叶老对我的帮助真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啊!(课件相机出示这句话)

板块三:对叶老修改的文章,”我”还看到什么?感受到什么?生:一则简短的评语。

出示:这一篇作文写的全是具体事实,从具体事实中透露出对王老师的敬爱。肖复兴同学如果没有在这几件有关画画的事上深受感动,就不能写得这样亲切自然。

师:评语中哪些写出了对“我”的肯定?生说。师:是的,这一肯定给我的写作——生:树立信心。(设计2)生:使我写作树立信心。师:为什么会使我树立信心?出示评语。

师:他不是作者的老师,却胜似作者的老师。让我们再次读读作者从心底发出的感受。出示“我虽然„„”。齐读。

五、总结

指板书,修改文章让我们感受到了叶老是那么的一丝不苟和热情的鼓励,使我的写作树立了信心。邀我做客,我又感受到什么,学到什么呢?下节课再来学习。

六、巩固练习

今天我们向叶老学到了修改作文的一些方法,我们一起读读(出示)。运用这种方法,我们来当当小医生,给短文治治病。出示练习题第4题:

我家的邻居小虎子很喜欢画画。每次我到他家,他总缠着我,要我学他画画。他拿起毛笔,挥笔作画,备好颜料,还真有小画家的姿势呀!一笔一画地画完一只小鹿,兴致勃勃地拿给我看。“哈哈,这哪儿像鹿,简直是一头驴。被我这一取笑,小虎子的脸刷得一下子红了,我本以为他会扔掉毛笔,跑到一边去。可是没想到小虎子又换了一张纸,重新作画。我赶忙凑过去,像老师一样指导他,看他那酷爱学习的样子,真像个小学生。

(总结:同学们,我们在写作文的时候就要反复修改,注意用词的准确和规范。)出示巩固练习的答案。

1、形近字组词。

篇()

洽()

燥()

遍()

恰()

躁()

2、写词语。

找出文中写肖复兴神态的词语:()()()找出文中写叶圣陶品质的词语:()()()

3、填诗句。

剪花花教案 篇5

彭营中心小学 刘丰姣

《剪花花》教案

教学目标:

1、让同学们了解剪纸,感受中原文化---剪纸艺术的魅力,引导学生喜欢上剪纸。

2、学会做一些简单的剪纸花样。

教学重难点:学会做剪纸花样。

教法:展示法、引导法、示范法、激励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剪纸、彩纸、剪刀、胶带等。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同学们欢迎远道而来的老师吗?(欢迎!)老师今天来可不是空手来的,我给大家带来了一件礼物,你们想看看吗?(想!)大家请看。(展示一张课前准备的剪纸)谁来说说它那里最漂亮?(学生回答)你真勇敢,送给你了!

2、大家不要羡慕他,一会我们都会有的,因为我们今天学的就是剪花花(板书课题:剪花花)。

二、欣赏剪纸作品。

1、师:老师这里有许多漂亮的剪纸,你们还想看吗?生:想!(展示剪纸作品。)

师:你们想不想近距离地看一看,或者摸一摸呢?生:想!师:上来吧,孩子们。注意不要拥挤,要轻轻地摸。(学生上讲

台近距离欣赏剪纸作品)

师:可以挑自己喜欢的一幅拿到座位上慢慢地看。每个小组的组长上来拿两幅大的下去,让组里的同学欣赏。

2、师:剪纸在我国有着很悠久的历史,它起源于汉朝,到现在已经有了1000多年的历史,在我国的大江南北都有剪纸的身影,特别是陕西的剪纸,河北蔚县的剪纸,还有我们河南的剪纸都是很有名气的。中原,是华夏民族的摇篮。从古至今,这里的劳动人民用手中的剪刀和纸,创造了许多生动有趣的剪纸。大家在什么地方见到过剪纸?

生:在人们结婚的时候。生:在窗户上。生:在衣服上。······

师:是啊,剪纸都是代表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祝福、期盼。我看同学们都有些迫不及待了,下面我们就来一起动手剪一剪吧。

三、教授剪纸过程。

1、教师示范剪纸过程。

2、学生自己动手剪,教师巡回指导。

3、展示作品。

(1、师:我看大家剪的差不多了,把你们的作品都举起来让老师看看。谁愿意来上面展示自己的作品。(学生展示作品,教师及时鼓励。)

(2、在小组内评选出最好的一两幅作品上台展示,并贴在窗户上。

四、小组合作完成剪纸拼图。

师:下面老师给每个小组一个花篮,你们剪一些花花贴在上面,用来装饰我们的教室。看哪一组的花做得最漂亮。(学生合作完成剪纸拼图,教师指导。)

五、总结。

今天同学们的收获可真不少,不仅学会了剪团花,还把教室装扮得这么漂亮。

六、作业。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公开课教案 篇6

一、教学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理解含义深刻句子。

2、学会运用借景抒情的写作方法

3、明白课文为什么要以那片绿绿的爬山虎为题。

二、教学重点:

有感情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理解含义深刻句子。学会运用借景抒情的写作方法。

三、教学难点:

明白课文为什么要以那片绿绿的爬山虎为题。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26课《那片绿绿的爬山虎》,师板书课题,生读课题。

2、回忆文章主要内容。

上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课文,请大家回忆一下:这篇课文讲了哪两件事呢?(这篇课文写的是叶圣陶先生为我修改作文和邀请我到他家做客的事。)

(板书:修改作文 邀请做客)

二、文中叶圣陶先生是如何修改“我”的作文?而当时的“我”的心情又是怎样的?

我打开本子一看,里面有这次征文比赛获奖的20篇作文。翻到我的那篇作文,我一下子愣住了:映入眼帘的是红色的修改符号和改动后增添的小字,密密麻麻,几页纸上到处是红色的圈、钩或直线、曲线。为什么作者会“愣住了”呢?

(1)作者自以为自己的作文写得很不错,没料想到自己的作文竟存在着这么多毛病。

(2)作者没料到震惊文坛的大作家叶老先生竟会亲自修改一个中学生的作文

(3)作者更没有料想的是叶老先生修改作文会如此认真细致。

三、“我”:一个普普通通的初中生。大文学家给初中生修改作文,还邀请到他家里做客,课文从几个方面写了“我”到叶老先生家做客 时的情景?

叶老先生对我的态度 爬山虎

(一)小作者来到叶圣陶老先生家做客,叶圣陶老先生是怎样接待他的呢?

叶老先生见了我,像会见大人一样同我握了握手,一下子让我觉得距离缩短不少。

那小作者的感受是怎样的呢?

你觉得叶圣陶老先生是一个怎样的人呢?平易近人、亲切自然

(二)课文几次描写了爬山虎?

(1)刚进院里,一墙绿葱葱的爬山虎扑入眼帘。夏日的燥热仿佛一下子减去了许多,阳光都变成绿色的,像温柔的小精灵一样在上面跳跃着,闪烁着迷离的光点。

用()比喻()仿写一句比喻句。

为什么说“阳光都变成绿色”?

绿色代表的是希望,作者因受叶老的指导和鼓励,内心充满了希望,他对自己的写作充满信心。此时,在他的眼里一切都充满希望,以致于在他眼里阳光也是绿的。“阳光都变成绿色的,像温柔的小精灵一样在上面跳跃着,闪烁着迷离的光点。“写出了爬山虎充满生命力,充满了诗情画意。”

小作者来叶圣陶老先生家做客,却写起叶圣陶家的“爬山虎”,这样写的用意是什么?

借景抒情,作者正是借生机勃勃的“爬山虎”,来表现出“我”受到叶圣陶老先生的鼓励后来到他家的高兴激动的心情。

(2)落日的余晖染红窗棂,院里那一墙爬山虎,绿得沉郁,如同一片浓浓的湖水,映在客厅的玻璃窗上,不停地摇曳着,显得虎虎有生气。

把()比喻成()。为什么这时候的爬山虎会“绿得沉郁”呢?

通过与叶老见面交谈之后,让我更深层次的了解了叶老。之前从他修改的作文中,我感觉到他对待修改作文事情上的认真细致,一丝不苟的精神。从见面交谈中,我不仅感到叶老亲切随和,更是由衷的敬佩叶老的渊博的学识、海纳百川的气度。这多像那片绿绿的爬山虎!(3)在我的眼前,那片爬山虎总是那么绿。一看到那片绿绿的爬山虎就让我想到叶老先生一丝不苟地为我修改作文,平易近人地接待我的事情。当我再回忆起15岁时那个夏天,叶老先生的亲切教诲仍回响在我耳边,一直激励着我前进。课文为什么要几次描写爬山虎呢?这和这篇课文有什么关系?为什么课题命名为《那片绿绿的爬山虎》?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既是指当年到叶老家做客见到那片绿绿的爬山虎,也暗含着叶老对我的教导:让“我”懂得了应该怎样做人,怎样作文。时间已过去将近三十年了,但当时的情景如在眼前。一见到这爬山虎就想起叶圣陶先生的教导,所以以此为题来怀恋叶老。

四、作业巩固

1、摘抄文中描写爬山虎的语句,边抄边想它的深刻含义。

2、试着学习叶老先生修改作文的方法,同学间互改一篇作文。

六:板书设计

26.那片绿绿的爬山虎

修改作文 作品

花花绿绿的糖纸教案 篇7

〖知能目标

1、会认7个生字。正确读写推荐、眼帘、删掉、规范、燥热、融洽、黄昏、客厅、莫名其妙等词语。

2、能联系上下文,抓住关键词语体会课文中含义深刻的语句。

3、感受叶老的认真、质朴,懂得学作文应先学做人。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情感目标

从叶老批改的作文及教导中体会他认真、平和、亲切、质朴的作品和人品。

【教学重、难点】

联系上下文,抓住关键词语体会课文中含义深刻的语句,并从中体会叶圣陶老先生的人格美,学会做人。

【课前准备】

1、搜集叶圣陶和肖复兴的资料,阅读他们的作品;通过阅读相关资料和作品,初步了解这两位作家。

2、预习课文。

【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学生质疑,导入新课

1、读课题,质疑。

2、检查预习,生简介作者。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己读课文:

1、划出生字新词。

2、想一想:

读了课文,你有什么不懂的地方?用小问号标出来。

三、学习生字新词,整体感知课文

1、指名学生读一读,说说自己理解词语的方法,师评价。

2、会读的同学站起来齐读,师生共同评价。

3、填空,整体感知课文。

四、精读课文,突出重点

1、学生质疑。

2、划出描写爬山虎的句子,指名读,说说分别是描写什么时候的爬山虎,它们有什么不同,并谈谈自己的感受。

3、指导感情朗读:

这确实是一种美的景色,一幅幅美的画面,也可以说,作者在这儿营造着一种美的意境。这美的意境是不是单单由自然景色的美、爬山虎那绿绿的美构成的呢?更重要的是因为有什么?那么,叶老美的人格体现在哪些地方呢?请同学们小组合作,读读课文,找出具体事例,划记出直接写叶老人格之美的句子。针对这些句子,把自己读懂的内容变成问题考考别人。把自己不懂的和其他同学讨论一下,共同解答。在合作中又发现了什么新问题?我们来一个小组PK赛,看哪个学习小组找的问题最多,理解课文的能力最强。提出一个问题或回答一个问题老师将在你们那个小组粘上一个爬山虎的叶片,添上一片绿。哪个小组的爬山虎的绿最多,将得到老师的特别的奖励──叶圣陶爷爷写的书哦!

(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教师巡视)。

4、小组PK赛,相机指导朗读。

5、评价总结。

6、美丽的景色与美的人格完美地融合在一起了。这时,在作者眼里,在作者心中,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是不是蕴含了更深的含义呢?让我们来齐读课文最后一段话,生齐读。

理解:在我的眼前,那片爬山虎总是那么绿着。

五、课后作业

1、和小伙伴们交流交流写作文和改作文的体会。

牙齿白花花幼儿园教案 篇8

活动目标:

1、让宝宝们初步了解刷牙的正确方法。

2、了解爱护牙齿的基本常识,少吃甜食,早晚刷牙。

活动准备:

每个幼儿一个茶杯;牙刷、龋齿图片。

活动过程:

1、设置问题,引出主题。“宝宝,你们知道怎样可以帮助我们保护牙齿没有蛀牙啊?该怎么办呢?有什么办法可以帮助我们让牙齿变干净?”

2、宝宝们都很感兴趣而且较有积极性。有的.宝宝还迫不及待地问道:“那怎么办呀?”吊足了宝宝们的胃口,激发宝宝们的学习探索欲望。

3、老师示范漱口刷牙的步骤:

取半杯水喝一口,吐出口中的水,用牙刷在牙齿上来回左右上下的刷牙,然后再喝水把牙膏的泡沫吐出来,在连接喝几口水都不能吞到肚子里,水含在口中闭住嘴,鼓动塞棒,咕噜咕噜漱洗,要吐出来。

4、让宝宝们按步骤操作,尝试漱口。考虑到宝宝们是初次尝试漱口,容易将水咽入口中,故让他们都用饮用水进行漱口刷牙。在交待了漱口时的注意要点(喝大半口水、嘴巴闭拢、鼓动腮帮、听见咕噜咕噜的声音,最后将水全部吐出)后,宝宝们都跃跃欲试,拿起水杯接半杯水,喝上一口在嘴里捣鼓,然后用小牙刷在刷牙还真像那么回事呢!

附儿歌:《小牙刷》

小牙刷手中拿,上下刷里外刷,早上晚上都要刷,牙齿刷得白花花。

附:《漱口歌》 1=E 2/4

5 6 5 6 | 3 D | 4 5 4 2 | 1 D | 2 2 2 |

手 拿 花 花 杯, 喝 口 清 清 水, 闭 着 嘴,

3 3 3 | 5 5 4 4 | 5 5 4 4 | 3 2 | 1 D ||

花花绿绿的糖纸教案 篇9

活动目标:

1.尝试用红、黄、蓝颜料制作“花花布”。

2.感受两种颜色交叠产生的不一样的美,发张想象力。

3.学习客观的评价自己或别人的作品,从而获得愉快的情绪体验。

4.用舒适的方法握笔,享受大胆涂色的快乐。

活动准备:

多种颜料 湿巾或手帕纸 围裙 抹布 轻音乐 报纸等。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主题

师:今天来了这么多妈妈阿姨,赶快跟妈妈阿姨打声招呼吧!(妈妈阿姨好。)

师:好,孩子们大眼睛看着刘老师了。今天刘老师很高兴可以带着宝宝们和妈妈阿姨在这里学习本领,我们小二班的孩子都很爱干净、讲卫生。这可是一个特别好的习惯,所以今天老师就给爱干净的孩子们带来了一块小手帕。

二、课件欣赏,引发幼儿兴趣

1.师:快看一看这是一块什么样子的手帕(方方的、白白的),你觉得怎样让这块白白的手帕变得更漂亮呢?(幼儿自由说画上、用针绣上、贴上、印上……)原来你们知道这么多让手帕变漂亮的办法!

师:那你看刘老师是怎样让这块手帕变漂亮的,(颜色宝宝)认识这些颜色宝宝吗?(孩子们自由说)

师:(请一个孩子)你来总结一下。(红的、黄的、蓝的)

师:给朋友一点掌声,你们同意吗?(同意)

师:只要你说的正确,大家都会同意你。

师:(请一个小朋友说)你喜欢什么颜色?(红色)喜欢红色的孩子一定很热情。

师:你喜欢什么颜色?(黄色)你喜欢跟香蕉皮一样的黄色。

师:(指着大屏幕说)什么是蓝色的呢?(大海、天空、海豚……)

三、教师示范,动手玩乐

师:大家观察的真仔细,这些颜色宝宝把白白的手帕打扮的可真漂亮。

师:听,是谁在说话?(故作神秘,并模仿手帕的声音)我也要变漂亮,我也要变漂亮。(拿出手帕)原来是手帕啊!

师:那我们就来满足这块白手帕的愿望让它也变得漂亮起来,谁想来试一试。(请几个孩子上来装饰)

小结:根据孩子们的装饰方法来点评孩子。她是(小手指点点点,小手帕漂亮啦!)

哇,他们装饰的可真漂亮。那我也来试一试。(编儿歌)

师:亲一亲,亲一亲,在蘸的时候不要让颜色宝宝跳到你的身上或者是地上。

师:啊,看,我的颜色宝宝已经跑到白白的手帕纸上了,拿起来等一等,打开看一看,(目标的体现)

师:看,就这么简单,只要你能够大胆的尝试小手帕就会变漂亮。(轻音乐起)

师:好吧,把你们美好的想象带到这边,让这些白白的手帕都变得漂亮起来。(老师随机观察点评指导)

四、展示分享,活动结束

师:好,做完了吗?做完了的小朋友自信大胆的把你的漂亮手帕拿起来,去给阿姨妈妈们看一看。跟阿姨妈妈说说你是怎样让小手帕变漂亮的。

师:好的,拿起你的作品,到刘老师这边,带上我们漂亮的手帕去给小一班的宝宝看一看,跟阿姨妈妈再见。

教学反思:

美术教学本身是艺术教学,而艺术教学就更需要讲究教学的艺术性,以体现艺术的美。小班孩子对事物的美感、形象思维还处在启蒙阶段,缺乏相应的表现能力,若任凭孩子自由发挥,而没有正确的示范、引导,那么就会出现空有过程而没有结果的局面,从而使孩子失去学习的兴趣,不利于孩子美术表现力的发展。

花花绿绿的糖纸教案 篇10

活动名称:动物的花花衣(小班)

活动目标:

1、在游戏中,观察了解几种动物身上花纹的异同,愿意表达自己的发现。

2、喜欢动物,激发幼儿爱动物的情感和探索的愿望。

3、能认真倾听同伴发言,且能独立地进行操作活动。

4、培养幼儿乐意在众人面前大胆发言的习惯,学说普通话。

活动准备:

1、多媒体《猜猜我是谁》

2、小树林、动物图片若干

活动过程:

一、幻灯片第一张:情景游戏——《作客》

1、“今天天气真好,有好多的动物朋友要来我们菠萝班和我们小朋友一起玩游戏”。

2、多媒体猜谜游戏:《猜猜我是谁》

第一个动物

(1)幻灯片第二张:图片上露出一动物的尾巴

“我们猜猜是谁来了?”

(2)播放动物叫声提示。

“你怎么知道是小猫咪来了?”

(3)幻灯片第三张:猫咪

第二个动物

(1)幻灯片第四张:听门铃声,尝试提问:“请问你是谁呀?”

(2)根据动物的回答请幼儿猜动物。

动物语言提示:

1、我的身上有花纹

2、我的身上的花纹是一点一点的小黑点

3、我喜欢肯肉骨头

(3)幻灯片第五张:数数有几只斑点狗(3个)。

第三个动物

(1)幻灯片第六张:听门铃声,尝试提问:“请问你是谁呀?”

(2)根据动物的回答请幼儿猜动物。

动物语言提示:

1、我的身上有花纹,身体很大很大

2、我身上的花纹是一块一块的3、我每天都挤有营养的东西给大家喝

(3)幻灯片第七张:听声音数小动物叫了几声。

二、动物的花花衣

1、今天有哪些动物来了?帮助幼儿回忆。

2、幻灯片第八张:小动物身上的衣服都一样吗?哪里不一样?

小结:原来小动物身上的衣服都不一样的,有的是一条一条的花纹,用一个好听的词语说:条状的花纹。

有的是一点一点的斑点,叫作点状的花纹。

还有的是一块一块的花纹,叫作块状的花纹,他们的衣服可真好看。

三、动物找朋友

1、后面的草丛还躲着许多动物,我们每个人都去找一个动物朋友,然后和你的朋友说一说:“你找到的动物朋友是谁?穿着什么花纹的衣服?”

2、分类

将小动物按照身上的花纹分类,找到和他穿同一种类型花纹的动物做朋友。

四、幼儿穿上衣服表演

1、小动物们穿着漂亮的花花衣去游戏,你们想不想也来穿上花花衣做游戏呢?

老师给大家准备了好多花花衣,请大家选一件衣服穿上吧!

请2-3个孩子上来说说看“你穿了上面有什么花纹的衣服?

2、火车来了,我们一起乘着火车去玩游戏。

请穿条纹衣服的小朋友上来开火车

请穿斑点衣服的小朋友上来开火车

还有哪些动物没上来啊?块状衣服的小朋友。也请你们排成小火车

教学反思:

通过让孩子们和小动物玩“躲猫猫”的游戏,锻炼他们的观察能力,感受到动物身上不同的花纹。通过后面的“动物找花花衣”的操作环节,巩固孩子们的知识技能。

上一篇:派单员须知下一篇:幼儿园常规教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