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幸福的作文

2024-07-2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与幸福的作文(共8篇)

与幸福的作文 篇1

这天,我独自坐在小区的幼儿园外,看着书,吹着风,正巧碰到了幼儿园放学的时间,身边挤满了小朋友,他们使我看不下书了,我刚想起身离开,便看见小朋友们正指着我,大声地议论着。

“我猜这个姐姐上大班了!”“不可能!她那么高,也可能是上小学或者大学了!”“才不是呢!上大学的人会有这——么高!”小男孩踮起脚来,用手比划着。“那她是不是一年级了?”小女孩嘟着嘴说到。“也可能她十年级了!”“不,还可能都一百年级了!”“才没有一百年级呢!你们要是想知道,自己去问不就得了!”“那你去!”“你去嘛!”大家像扔炸弹似的,生怕接到这个询问的任务。“要不我去吧!”一位小女孩勇敢地站了出来,走到我的面前,甜甜地问道:“姐姐,姐姐,你是不是上小学啦?”“是的,姐姐小学六年级。”我亲切地说着。“那姐姐几岁……岁了?”她支支唔唔、生硬地说。“姐姐十一岁,你呢?”“我中班了,好想跟姐姐一样,上小学啊!”“再过一两年,你也会跟姐姐一样,上小学的!”我对她笑笑。

“再过不久你也要上小学啦!”我似乎在哪儿听过这句话?

我陷入了沉思,而这句话却让我挥之不去!

同样的地点,同样的对话,可如今,却是不同的时间,不同的人,曾经我也这样单纯地问过别人,几岁了?几年级?而那个单纯可爱的孩子,却已经回答着这个问题……

“姐姐,姐姐,我们该回家了!”小朋友大喊了一声,将我硬生生地从回忆拽到了现实。

与幸福的作文 篇2

幸福教育的必要张力:

感知幸福与创造幸福

!西南大学教育学院张毅

幸福,是人们挂在嘴边常常谈论的话题。但从学理上来说,幸福并不与日常生活中所说的“幸福”完全是一回事。那么究竟什么是幸福?人们怎样才能把握自己的幸福?幸福指的是一种“主体的主观情感,是主体的一种心理感受”吗?那么幸福感又是什么呢?也有人认为“幸福就是环境与人的内在尺度相符合的状态”[1],是个人本位与社会本位的通融区。幸福,说到底是对人生价值的一种追问,但其前提条件是要立足于一定的客观现实状态。那么,以对人的关怀为最高目的的教育学理应要关注人的幸福和幸福生活,又能为人之幸福做点什么?我们又怎样进行幸福教育?

人之心理的感受能力。幸福感趋向于主观性、个体性、具体性,是具体生活中的单个人对其生活现实状态的感受能力。但生活在幸福中的人并不一定都能感受到幸福,这一方面是因为个体价值观念的偏离,另

一方面是因为个体对幸福感受能力的缺失。

所以,幸福感除了要具有客观的满足人的需求的状态以外,还需要根据主体的价值观以及主体的自觉意识能力。这样,不同的人在面对相同的环境时会具有不同的幸福感,以及同一个人在不同时期面对相同的环境也会具有不同的幸福感就不足为怪了。所以,幸福与幸福感就如同本质与现象一样,本质需要通过现象来表达,但表达本

一、幸福与幸福感

对幸福的认识,首先要搞清楚幸福与幸福感的区别与联系,如将之混淆,就无法谈论幸福与幸福教育。

幸福,是一个既需要扎根于具体的社会实践,又需要进

行抽象的价值范畴。在特定的社会历史、社会阶层中,幸福具质的现象并不被人们普遍发现。有自身的客观普适性,是受社会大众群体所认同的一种生活

由此可见,人们在日常生活中言其生活是否“幸福”或日子过的怎么样时,既可能指的是一种客观的幸福状态,也可能指的是一种主观的感受———幸福感。由于每个人的价值观、生活经历和对幸福的感知水平不一样,致使幸福感具有很大的相对性,不同的人对幸福的感受可能完全不一样。幸福感是建立在一定社会心理条件下,以价值判断为基础,个体对来自环境或自身的心理刺激所产生的一种心理状态。

状态与境遇。它趋向于客观性、社会性,属于一种根植于生活实践中的真实性的存在。亚里士多德说,幸福就是“最高的善”,“至善”就是真正的幸福。

“最高的善”、“至善”是人的理想追求,是人的一种坚持不懈、无限的追求,此追求的永无终点才使人之为人,使人活在路途之中。但是,并不因此而使幸福的概念缥缈无踪。从现实性上来说,幸福就是人的生存与发展获得满足的现实状态。人的生存是区别于动物本能适应环境的存在,是积极向上的、诗意的存在;人之发展是指身心两方面的发展,人在对理想追求的路途中,有符合这样的一种现实状态,就是人的幸福生活。它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独立存在的客观事实,所以,幸福是一种客观存在。

幸福感是主体对具体客观实在的心理感受,具有一定的主体客观性。客观实在要能切实地引起主体愉悦的情绪体验,即主体要能真正感知到幸福,需要具备两个条

显然,幸福感就是对客观实在之幸福的感知,强调的是件:其一,如前所述,在具体的社会历史条件下,个体确实生活在特定社会阶层所认同的客观幸福之中,得到对生存与发展需要的满足,即社会能提供满足个体特定历史条件下的物质生活或精神生活条件,使其获得一定的物质或精神上的满足;其二,还需要个体在主流价值观的指导下,具有对这种幸福生活的感知能力,个体达到一定的对幸福感受水平。

二、“幸福教育”界说

只有清楚了幸福和幸福感,才能很好地理解“幸福教育”。由上述可知,幸福具有相对客观性和相对稳定性,但幸福又不是恒定不变的,幸福的变化状态决定于客观的社会历史条件,也就是说,受制于一定社会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幸福感其实是一种主体的意识能力,前提是在“幸福”的环境下让主体的生命向自然敞开,无压抑地自由生长,提供一种“过程”的幸福,才能让幸福深入学生的心灵,让学生在接受幸福熏陶的过程中,来培养学生感受幸福的能力。

这样看来,我们在教育学上常说的“幸福与教育”或“幸福教育”中的“幸福”,其实包含了上文所说的“幸福”和“幸福感”两层含义。一方面强调教育过程的幸福,另一方面也指出要为明天的幸福生活而教育,具有一种立足于现实而又超越于现实的教育理想。由此,“幸福教育”的本真内涵我们就可以揭示为:第一,是指“幸福的教育”和“教育的幸福”,即教育首先要是幸福的(这也是教育的本质要求之一)。一方面,学校要从校舍“硬件”建设和师资力量“软件”配备两方面来满足学生“生存和发展需要”;另一方面学校教育还要在使人感到愉悦、幸福的场景下展开为前提,在教育过程中,教育和学生都能沐浴着幸福,并使学生在此情景下自觉地提高自己感受幸福的水平。这样的“幸福教育”从教育的目的来看是让学生向“善”,具有“善”的情感,并培养其感受“善”的能力,同时还熏陶学生具有主动传递“善”的自觉意识;第二,是指“为幸福而教育”,即培养学生的幸福能力。幸福教育不仅要提供给学生当下的“幸福的教育”,更是师生一起在幸福的教育过程之中展望明天的幸福生活,携起手来共同为之创造。这样的“幸福教育”从教育的目的来看是使学生求“真”,开发学生的心智,提高理性思维能力,使其能更好地认识世界,为明天更好地改造世界、创造幸福,为成人的幸福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感知幸福的诗性教育

教育的对象是人,人一方面源于自然,属于自然;另一方面,人又要超出自然。所以人的存在首先是一种工具性存在,是一种经验存在,也是一种“趋乐避苦”的利己性存在;同时人的存在又是一种目的存在,是一种超越性的存在,一种诗意审美的存在,因为人又是一种超自然的存在[2]。教育的存在理应要满足于人这两方面“存在”的需要,这样的教育才是理想的幸福教育。

幸福教育首先是要具有诗意性的教育过程。这样的教育过程,是使学生在一定的环境下对幸福的感受和理解,发掘其生命中的“最高的善”。也就是说,幸福的教育过程首先要保证在一定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下,学校教育所应具备的基本教育环境,其中包括学校的硬件设施和教师的素养等;另一方面,在教学理念上要发生相应的变化,改变传统“填鸭式”的应试教育,把学生异化成盛放知识的容器,在课堂教学中出现“见物不见人”的现象,在新的教学理念指导下,采取合适的教学方法,让“课堂焕发起生命活力”,把课堂幸福和快乐真正还给学生。

诗意性的教育是富有浪漫色彩的教育情怀,强调人的激情、生命感,肯定潜意识的智慧。所以自然主义教育思想家卢梭认为教育要“归于自然”,主张对儿童的教育要“以天性为师,而不以人为师”;要“成为天性所造成的人,而不是人造成的人”[3],这样的教育对儿童来说才是幸福的教育,使儿童善良的天性得到保护,并使之得到自由的发展。因为从儿童的存在和天性来看,儿童是诗意的存在,同时也是探索性的存在,是充满着梦想的存在!在教育过程中,成人不是要利用外界的力量有意、无意地扼杀儿童天性中智慧的火花,而是充分利用外界的环境使其心灵的智慧得到充盈,帮助儿童智慧之树自由成长。从一定意义上说,幸福的心灵是儿童幸福感的源泉。

四、创造幸福的知性教育

具有诗性的幸福教育是不是就是幸福教育的全部呢?显然不是。幸福教育同时还需要施以知性教育,使儿童在未来生活中具有创造幸福的能力。亚里士多德所说的“幸福是最高的善”里面的“善”,也是融道德与智慧于一体的人性之完成。完整的人性应该是融德性与理性于一体的人之为人的品质,幸福教育应该是在培养儿童德性的同时,要自觉发展儿童的理性。如果说诗性教育是侧重于提升儿童的德性的话,那么,知性教育则主要在于培养儿童的理性。

从某种层面上说,人是生物世界的一分子,趋利避害是人的自然本性,人来源于生物界,但借助思维和劳动,又超越于生物界,创造着人类自己的幸福,与自然和谐共生,所以人之为人首先是个“生物人”,也是个“经济人”。英国经济学家边沁(J.Bentham)认为:“人类就像一部活生生的‘损益计算器’一样,每个人皆忙碌地安排着自己的行动,以使他的加减计算器从这种行为中获得最大的幸福。趋乐避苦是人的普遍规律,只有体现在苦乐之中的个人利益是具体的、实在的。个人能唯一信赖的,也就是他自己的利益。因而,任何个人行为以及所有社会现象都服从这条规律。”当然我们不能把边沁所说的误解为是在强调个人利己主义,而应站在全人类的角度来评判功利原则———以“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为标准。显而易见,作为“经济人”,一定需要具有高度理性的人,在为自己创造幸福生活的同时,也为他人创造着幸福,为他人服务。

因为人是社会中的人,脱离了社会的人就会降位到生物层面上的“人”。只有共建出群体的幸福,个体的幸福才能具有真实的前提,并且,群体的幸福才真正是个体所追求幸福的最高境界!由此可见,群体的幸福为个体的幸福提供了保证和理想追求。

从这里可以看出,人是生物人、经济人,是社会的人,个人幸福是以群体幸福为基础并与之和谐统一,而群体的幸福需要每个个体通过对自然和自身的理性认识,进行合理的创造,这一切都必然要求对人的理性精神的培养。其中实用理性是人类最基本的理性形态,人类最基本的、最早的教育形态也是实用理性教育,也就是为人类更好生存的教育。因为理性的产生、形成,是人类千百年来积淀、博弈、选择的结果。以理性为根本的知性教育,是幸福教育的核心内容,学校教育要密切地与当前及未来生活的实际联系,普遍提倡对个人的实践能力的培养。因为,作为价值形态与价值创造的统一,幸福不仅仅意味着感性需要或诗意理性的满足,而且也是人的本质力量的确证形式。

五、畅想理想的幸福教育

教育的基本规律是教育与人、社会三者之间的辩证关系;教育的目的在于发展人,而人的发展离不开社会的发展,个人的幸福同样离不开群体的幸福。如果离开一定的社会关系中群体的幸福,来谈论个人的幸福,只能是一种“乌托邦”式的幸福,是一种奢望。再者,为人的全面发展的教育与为人谋求幸福的教育二者之间不仅是不相矛盾的,而且是内在一致的。所以,理想的幸福教育理应是教育目的的应有之意。

理想的幸福教育应该是诗性教育与知性教育的内在统一体,不可偏废任何一方。在教育实践中必须要处理好诗性教育与知性教育二者之间必要的张力,既要保证教育过程的幸福,更要使教育结果给人类带来真正的幸福。其实,理想的幸福教育的教育过程与教育结果之间是具有内在一致性的,因为幸福的教育过程为学生心智的发展、价值观的形成、人生目标的树立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为学生在未来对幸福生活的创造提供了精神动力与技能储备;幸福的教育结果反之又为幸福的教育过程提供了必要的物质保证和理论支持。

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人类更好地生存,即为了人类的幸福生活,必然地,以发现、创造幸福、享用幸福为核心的幸福能力的培养在幸福教育中占据举足轻重的作用,何况,我国仍然是发展中国家,老少边穷地区经济发展缓慢,更需要具有幸福能力的人去创造幸福。幸福教育是联系教育与生活的纽带,幸福教育不是对生活本身的简单回归,而是立足于现实生活又要超越于现实生活。再者,就目前我国教育发展而言,存在的主要矛盾是现阶段并且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低水平、不全面、不平衡的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的迫切需求之间的矛盾,而矛盾的解决要依靠科技的发展、人的创造幸福能力的发展,让更多的人更好地拥有幸福教育。我国当前教育必须在重视以“科学知识”教育为核心的知性教育下,通过诗性教育对精神的灌溉才能使幸福教育更加丰满。

界境遇的超越[J].教育科学,2007(2).

[2]于伟.现代性与教育[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183

[3]卢梭.爱弥尔(上卷)李平沤译.[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3.84,216.

!责任编辑:白文军

参考文献

[1]张忠仁.幸福教育的目标:内在尺度对外界境遇的超越[J].教育科学,2007(2).

[2]于伟.现代性与教育[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183

主客交融的幸福观与幸福教育 篇3

关键词:主客交融幸福观;幸福实践;幸福个性;幸福教育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6)07A-0009-04

当今盛行的“消费主义”幸福观误导了人们的幸福追求,将幸福置于人生实践之外或之后,认为幸福是通过实践获得的而非深植在人生实践中的,这割裂了幸福与实践的密切联系,其本质是一种机械二分式幸福观。近来,学者们逐渐意识到人的存在的主客交融属性,将人的存在看作是“一个从动态的实践到静态的实践,再到动态的实践”的“不断循环往复的过程”,既包含主客统一的动态实践也包含主客分离的静态实践。[1]由此,幸福应是对动态实践与静态实践交融互动的人生存在的一种整体性概括,只有从动态实践与静态实践相互交融并“不断循环往复”的整体存在视角才能准确把握幸福存在的全部内涵,忽略动态实践、静态实践及其互动关系中的任一方面的幸福观都是机械片面的,会衍生出片面的幸福教育观,进而误导学生的幸福人生。澄清幸福本质是践行幸福教育的前提,本文主要阐述主客交融幸福观的内涵及其对幸福教育的启示,旨在为幸福教育实践提供些许指导。

一、主客交融幸福观的双重内涵

(一)静态幸福:一种情感体验完形或幸福个性

没有幸福体验何谈幸福生活?幸福体验是幸福生活的重要标志之一。情感体验源于需要满足,幸福体验也是人之需要系统获得一定满足之后的一种主观体验状态,那么,怎样的需要系统满足状态才能称得上“幸福的”体验呢?人本主义创始人马斯洛提出的需要层次理论认为,人的需要系统是一个多层次、递进更迭的复杂系统,因此,现实生活中人的需要系统不可能得到全部、彻底、永恒的满足,而只能是一种部分、相对和暂时的满足状态。由此推断,幸福体验应非只有一种,因为不同社会历史境遇、不同人生发展阶段、不同个人生活背景中的人的需要系统的要素与结构有本质不同,因而,作为人之需要系统相对满足状态,即幸福体验,也会有本质差异,也即,人的幸福体验既取决于社会文化差异性也受制于个体差异性。但各种不同的幸福体验都具有共通的内在本质属性,都是个体对其生存状态的一种整体性而非细节性的反映,是个体对其需要系统整体满足状态的主观反映,是一种由意识能动性统整起来的情感状态。

幸福体验的具体表现并非一定是多喜乐、少悲苦,而是囊括了人之所有正常产生的七情六欲。生活中经常的快乐不足以代表幸福体验,经常的烦恼也不能说明必然没有幸福体验,各种具体的快乐与烦恼通常只是具体情境诱发的、不稳定的,而幸福体验则是对生活最全面、最一般、最深刻反映基础上的情感,是一种特殊而稳定的情感状态。幸福体验的特殊性有三:其一,它所反映的对象是人的生活或存在的整体;其二,它不是某一种需要的满足状态,而是个体整个需要系统的相对满足状态;其三,幸福体验是由多种情绪情感所共同凸显出的一种心理体验完形,是一种超越了各种具体情绪情感的整体性情感,是一种元情感。也就是说,作为幸福体验的静态幸福在本质上是人的一种情感性个性特征,即幸福个性。

(二)动态幸福:螺旋上升式自我超越过程

幸福个性如何养成?人之需要系统复杂而多变,现实生存环境变动不居,其相对满足状态又何以实现?这主要取决于人之特有的意识能动性在生活实践中的彰显程度。人对其生活的最基本信念决定了其需要系统获得相对满足的主观水准,有时候生活优裕而不幸福,有时生活看似潦倒却又幸福,如此种种“转念即幸福”的现象皆由幸福的主观标准变化所造成。人之需要系统的实际满足情况与人之幸福的主观标准共同决定着人能否进入幸福的存在状态。但要特别指出的是,人的主观标准虽然是可随意愿改变的,但其改变并非任意和容易的,尤其是关于人生最基本的观念的转变通常是非常困难的或需要机遇条件的。因此,在需要系统得到一定客观满足的基础上,一个人的幸福虽然有“转念即得”的可能,但通常并非易事,而常常需要境遇、机遇、亲身体悟等等附加条件,因为意识能动性主导的观念实践虽可相对超越现实,但却无法完全脱离现实。因此,理解人之幸福存在的生成,需同时把握人之客观存在的规律性与人之主观存在的规律性,从主客交融的人之整体性存在入手。

在时间层面上,人之存在是一种蕴含过去和未来的人与其现实的当前互动过程,是现在时的动态实践过程、过去时的静态实践结果与未来时的潜隐实践动力的交融。其中,动态实践是人与其现实互动的终极性过程,在动态实践中人实现了与其现实的主客交融。正是动态实践生成了人、改变了人,因而归根结底,人之幸福的生成及演化是通过动态实践来实现的。

动态实践如何造就了人之幸福?这首先要对实践概念加以澄清。目前,实践概念在学界颇有异议[2],但学界基本认同存在三种实践类型:以自然或人化自然为对象的物质生产实践、以人或社会为对象的政治伦理实践、以自我为对象的精神生活实践,争议点在于人之本体论存在是上述哪种实践或其组合?马克思哲学实践观绝不仅仅指认识论维度上的物质生产实践[3],同时也包括政治伦理实践和精神性观念生产实践。人的存在是一种整体性存在,而非仅指某一层、某一维的片面化存在。其中,物质生产实践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但它并不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唯一动力,况且也并不存在脱离政治伦理和精神的纯粹的物质生产实践。对个人的存在和发展来说,物质生产实践地位与作用的情况更加复杂,甚至对于现代社会中脱离生存困境的部分人来说,物质生产实践对其存在的影响已变得十分间接和底层,这些人的存在状态是否幸福及其如何发展演化实际上更主要取决于他们的政治伦理实践和精神观念实践。总的来看,物质生产实践是幸福社会构建的基础,同时为个体自由自觉的幸福实践创造了可能空间。但无论一个人的主要存在形式是哪种,若没有主观精神上对自己的存在的认识与超越,个人幸福就无从谈起,即个人幸福是政治伦理实践诱发的、精神实践导航的、动态实践生成的一种拥有主观幸福体验完形(即幸福个性)的主客交融性存在。endprint

人之存在具有动态、变化与不确定性,有时甚至具有某种“荒谬性”,这构成人之幸福追求的前提与处境。人谋求幸福即谋取一种动态中的相对稳态、变化中的相对恒定、不确定性中的相对确定的可能存在状态。作为主客交融生成物的人之存在具有丰富的个体差异性,因此,一个人对其生活的改造以求幸福的过程也具有丰富的个体差异性。改造生活的哪一层面,抑或全部?主要采用哪种形式的实践改造生活?这些都是非常个人化的判定与践行。但人们追求幸福的过程也具有内在一致性,即都是通过自我意识对其生活的批判和导航而实现的一个通过实践改造生活并最终获得个性化幸福体验完形(幸福个性)的过程。

此外,幸福存在本身也不是静止不变的,而是随人之存在重心的变化而不断演化。幸福存在的演化本质上是在三重实践的互动中进行的,是物质生产实践奠基的、政治伦理实践诱发的、精神观念实践导航的一种循环往复并螺旋上升的人生全部实践过程。从幸福演化的全部历程来看,无论是物质生产实践,还是政治伦理实践,抑或是精神观念实践,它们在人之幸福存在的演化历程中均起到独特且不可替代的作用,任一方面的缺席、梗阻或偏离均可能导致人生转入不幸福。一个具体的人的幸福演化应立足于“当前”这个具体的人的存在状态及其存在重心,通过有“针对性”并有“目的性”的自我超越性生活实践得以实现,也就是说,幸福的生成与演化是非常个性化的和极具创造性的,需要个体自我意识的高度卷入。不同社会历史条件下、不同人生阶段中的人的幸福都属于幸福的范畴,虽然其需要满足状态可能不同,其主导性动态实践形式也可能有异,但都是精神观念实践导航的动态实践达成人生阶段性满足的状态,是一种有拥有幸福体验完形(即幸福个性)的主客交融式存在状态。

二、主客交融幸福观指导下的幸福教育

(一)幸福教育的目的:自我改造与社会革新的双重统一

人的历史、人际关系与人所处的人化自然环境共同规定了人的现实及其发展空间,并实际地制约着人的发展,但人的发展毕竟不是完全机械的、被动的和被决定的,个人生活史的自我重构性、人际关系的互动性、人化自然的偶然性共同决定了人的发展既充满不确定性也充满丰富的可能性,这既是对人的存在的挑战,同时也为人的发展提供了机遇,为精神实践导航的实践改造生活——即追求幸福——创设了需求与条件。

如前文所述,自我意识对当前生活的批判与对未来生活的向往构成实现个体幸福的主观必要条件,而一定自由度的社会则是个体追求幸福的客观必要条件。一个社会的自由度是由其物质文明发展水平与精神文明发展水平共同决定的,鉴于两个文明在一个社会中的发展步调可能不一致,处于不同发展阶段中的社会的自由度及其突出性制约因素也会有所不同。社会自由度较低的社会中,个人的自由发展空间平均来看也较小,个人也就越难以实现自由自觉地改造自己的生活,从而难以获得完整的幸福体验。在这样的社会中,个人必须完成较多被指定的(尤其是那些不必要的、需改造的)“责任、义务与使命”,这导致最大限度的释放个人创造性受到诸多限制,从而在这样的社会中个人对其社会的平均贡献实际上相对更小。认清制约社会自由度的主要因素,改革当前社会管理体系以增加社会自由度,可以增大社会中个人的平均自由发展空间,从而为个人幸福提供更坚实的社会基础,也将促使个人释放更多的创造性,进而汇集成促进社会阶段更替发展的更强大力量。因此,人民的现实幸福的最基本内涵在于通过社会管理的改革与创新,合理增加社会自由度,为社会中个人自由自觉的幸福实践提供更多物质保障与文化包容,通过促进个人的幸福实践促进社会更优更快发展,实现个人幸福与社会进步的统一。因而,罔顾社会革新的幸福教育是短视和功利的、不可持续的,忽视自我改造的幸福教育则是肤浅和虚荣的、不具体的,幸福教育只有同时以自我改造和社会革新为目的,才称得上为国为民的大计。

(二)幸福教育的内容:价值观教育、生活批判教育、生活实践教育的统一

首先,幸福教育是一种价值观教育。追求幸福生活的第一步是认识幸福是什么,即判断怎样的生活才是幸福的。由于社会形态与历史文化背景的差异,人们对“幸福生活是什么”的回答并不一致,因此,在文化多元化的当今社会中,幸福教育的第一重功能即是对幸福或幸福生活进行价值澄清,指导人们树立合理的幸福观,为幸福追求设立航标。

其次,幸福教育是一种生活批判教育。追求幸福意味着寻求“另一种”生活样态,这必然涉及对既有生活本身的透视、批判与改造,因此,幸福教育必然是一种生活批判教育。同时,对生活的批判与对幸福观念的价值澄清是二元互动的关系,每次生活批判都起源于或蕴含着对生活的一种新认识,每次幸福观念的变化都是生活批判的结果或由其催生。

第三,幸福教育也是一种实践能力教育。无论是新幸福观的建立还是对旧生活的批判,都是观念生产过程,区别在于一个是外源的、一个是内生的,而观念生产虽然可以相对独立于生活实践,却必然根植于生活实践,这是由客观存在所决定的。因此,幸福教育最基础的部分是生活实践能力教育。

上述任一方面单独构成的教育都不是幸福教育,幸福教育必须是实践能力教育、生活批判教育与价值观念教育的三位一体,只有这样的幸福教育才能兼顾实践活动、人生沉思与意识形态,也才符合物质生产实践奠基、政治伦理实践诱发、主观精神实践导航的主客交融幸福观本质,才能培养出更加完整而幸福的人。

参考文献:

[1]鲁克俭.超越传统主客二分——对马克思实践概念的一种解读[J].中国社会科学,2015(03):22-38,205-206.

[2]张汝伦.作为第一哲学的实践哲学及其实践概念[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05):155-163.

[3]俞吾金.如何理解马克思的实践概念——兼答杨学功先生[J].哲学研究,2002(11):16-21.

责任编辑:杨孝如

Abstract: Mastery of happiness essence is the premise of happiness education. Currently, happiness outlook on consumerism misleads peoples pursuit of happiness, which is a mechanical happiness outlook with subjective and objective dichotomy. Yet, integrative outlook holds that happiness lies in proper integration between dynamic practice and static personality, and that the process of happiness generation and evolution is controlled by subjective and objective factors in a spiral way. Thus, happiness education should be a trinity between educations of values, life criticism and life practice under the guidance of self-improvement and social innovation.

与幸福的作文 篇4

又到了星期五,我怀着无比兴奋的心情走进幸福课堂。今天老师给我们讲的是“制作七彩小台灯”。当老师讲到我们最感兴趣的“电”时,只见同学们一个个睁大眼睛,聚精会神地听老师讲解,生怕漏掉哪个小细节。

小台灯的组装方法是:首先拿出电池盒,用双面胶把小木板粘到电池盒的左右两侧以及正上方,然后装上支架和开关,支架做好后把电灯泡装去,再然后就是把电路接好,最后把灯罩放上去,就大功告成了。准备接通电源时,我心里非常紧张,非常担心我的灯会不会亮?我的电路有没有接紧。当我按下开关的一刹那,灯亮了,一闪一闪的,我无比激动,因为我成功了!这时同学们也纷纷按下开关,五颜六色的光芒一闪一闪,好像无数小星星,真漂亮!

多么奇妙的幸福课堂啊!我长大了要当发明家。

作者:玉川路学校三六班 赵勃仰

温暖与幸福的优秀作文 篇5

小时候,妈妈常对我说:“人要活得幸福,过得快乐!”那时,我还小,不懂妈妈对我说得是什么意思。渐渐地,我长大了,也知道了妈妈的话的含义,我就像妈妈说的那样,每天都带着微笑度过,从不让烦恼打扰我。

有一次,妈妈生病了,可她还是很坚强,不管那些头痛、流鼻涕……还是每天以微笑面对。妈妈病好以后,工作更忙了,微笑也少了,每次吃了饭就去上班了,对我的微笑就更少了。我想:妈妈的“快乐心”不在了吗,为什么妈妈那嘴角的微笑浮不起来了呢?不久后,我的生日到了,听大家说,在吹蜡烛的那一刹那许愿最灵,于是,我就将我最宝贵的愿望许成:我希望妈妈的“快乐心”重新回到妈妈的心里。突然,妈妈就想知道了我的愿望似的,熟悉的笑容再次回到我的眼里,那时,我感到好幸福、好温暖,扑到妈妈的怀里,哭了……那个生日,我最幸福!

是啊,幸福原来是那么温暖!

以幸福与什么同行为题的作文 篇6

幸福与读书相伴而行(1)

相信幸福对于每个人的意义不同,或是一次意外的成功,或是与友人的相拥,或是与家人和美相处,这些是幸福。但一路走来还有一种幸福陪伴着我,那就是读书的快乐。

小得时候,总是抱着本诗词,将闲暇时光投入其中。“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我被那浩瀚无限的天幕吸引,遥望那透亮、清纯的圆月;“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我陶醉于那美好春光里孩子们的天真无邪、无忧无虑的快乐。我以为读书是快乐,那书中的浪漫童趣透过悠悠书香传来。我也曾为“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这新奇的想法而拍手叫绝。书中诗中有道不完的思维广,数不尽的乐趣多。我幸福,我快乐,因为有书相伴。

后来的我不再满足于古典文学,投身于散文小说中,欢畅的尽情饱览名家的超前完美的思想以及写作的妙处。我读张抗抗的《牡丹的拒绝》,感动于美得如此倾国倾城、雍容华贵的亦可如此孤傲倔强,她的离去亦可以如此决绝、洒脱,如此惊魂动魄。我读梭罗的《瓦尔登湖》,沉浸于那恬淡的乡间的原生活,自给自足、自食其力的生活可以如此悠闲,如此令人向往。我品读每一位大师的经典名作,开心于与作者的每一次心灵的共鸣。朴实唯美的笔触于我是一种幸福,给予我一次又一次的精神盛宴。坚强勇敢的保尔,自由快乐的汤姆索亚,还有那一个个鲜活的小说人物,陪伴着我成长。我幸福,因为有读书与我相伴。

如今,我将写作与读书结合在一起,捧一本书,拿一支笔,泡一杯茶,将书中之精华,思路与灵感传递与笔尖,在纸上流淌,那也是一种幸福,对于读书的延伸和扩展。

每一个夜晚,当夕阳又如约地在窗上调皮的涂抹着“番茄酱”,总有我奋笔疾书、伏案苦读的身影,从零星的片言只语到流畅的大段文字,从生硬的摘抄仿写到挥洒的自我真情。我开始尝试用我的笔书写读书的快乐,写作让读书的快乐更加淋漓酣畅。我尽情地读着、写着,淡淡的油墨香和满满当当的稿子,永恒的黑白诉说着我对于读书对于文学的热爱。那钟幸福无需衡量,也无需计算,却因为对于书籍的痴迷,愈加浓郁,也愈加香醇。

一路走来,是读书陪伴着我,有“怒发冲冠凭栏处”的霸气,有“言已尽而泪无穷”的心酸,还有“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的快乐。从故事到写作,是读书串起了我追求文字美的历程。我幸福,因为有读书相伴。幸福与读书相伴而行。

幸福与母亲的注视相伴同行(2)

静静的夜晚,我注视着夜幕笼罩下的城市,注视者窗外闪亮的霓虹,无端想起母亲的注视。那注视如同一盏明灯,无怨无悔地烛照了近十五年,照亮了我成长路上的点滴幸福。

童年的时光里,母亲的注视与翻动的琴谱相伴。小时候,我曾痴迷于梦幻般的黑白琴键,便缠着母亲买了一架钢琴。于是我每天刻苦弹奏生涩的旋律,母亲总静静站在我身旁,温柔的目光徜徉在我的脸上,那样热烈。一页曲子将尽,母亲紧紧注视着我的眼睛,生怕错过了最好的时机。轻轻翻过琴谱的那一瞬,幸福便无声地夹在了琴谱中,母亲的注视也缓和下来。那翻过琴谱的声音是我练琴时最享受的和弦。或许我从未注意过练琴之前准时打开的那盏台灯,练琴之后准时出现在手畔的那杯温水。就这样,同年的时光匆匆流过,母亲的注视如涓涓流水,一直相伴,润泽了我的心灵,让它充满梦想与爱的幸福,永不干涸。

成长的岁月里,母亲的注视与核对作业相伴。随着日益繁重的学业,我每晚都在房间里奋笔疾书。记忆中母亲总小心翼翼地坐在我的书桌边,悄悄地看着我;我的脸上总能感觉到那无言的注视。母亲拿着红笔,轻轻从手中接过作业,耐心核对。轻轻划过勾的一刻,幸福便在无言中藏在作业本里,那一个个红对勾好像母亲的注视,无言却温暖。或许我从未觉察写作业前房间里调好温度的空调,写作业后桌上切好的新鲜水果。就这样,少年的韶华转瞬即逝,母亲的注视仍然相伴,让我在繁忙的日子中感受到来自家的温暖,陪伴的幸福。

现在的日子里,母亲的注视与拂面的寒风相伴。每个周末,我奔波在上课的路途上。但课外班下课我总能在众多的人中寻觅到母亲的眺望。母亲眼睛不好,总站在人群的边缘,踮着脚远远地眺望,那焦急的目光注视在门口,再远的距离也无法模糊那眼神里浓浓的期待。幸福便在那一刻落在远远的眺望中。有时我会站在远处,悄悄欣赏母亲的表情,任迎面的寒风似刀刺骨,将这表情牢牢铭记。或许我从未留心:上课前母亲的一次次叮咛,下课后母亲一次次抚摩。就这样,母亲的注视与我相伴而行,一个个周末依旧,母亲的注视依旧默默;期待的眺望重现母亲支持的幸福依旧脉脉。

静静的夜晚,我注视着窗外星星点点灯般的霓虹,如同母亲的注视,在漆黑的夜里让身处冰寒中的我手心仍温存炭火的炽热。于是,我关上灯闭上眼,继续回味,让那充盈我心的幸福,继续,继续与母亲的注视相伴而行…….

年华似水,十五载春秋你与我相伴而行,留下许多美好的回忆。而令我最无法忘却的是,母亲,你的等待,一直与我的幸福相伴而行。

我无法忘却你在病床旁的等待。已记不得多少次,我浑身无力地躺在人声嘈杂的医院中,一瓶药水从手背上的针管输入我的血液。我在高烧中昏昏沉沉地睁开眼,看到的是阴晦的灯光,与你和蔼的笑容。你用手触摸我发烫的额头,抚平我痛苦的呻吟。你随我饶有兴致的盯着那滴管,一滴、一滴、又一滴......然而,我仍能看到你眼中的血丝,颊上的焦虑。我知道,你在等待,在等待那瓶药水早些输尽,更等待我早日恢复平日的健壮。母亲,是你的等待,让幸福与我在疾病中相伴。

我无法忘却你在琴房外的等待。无论你平日对我的指法如何不满,这是你总会用笃定的目光给我最大的鼓励。每一次的考级,我都能从你的目光中获取信心。于是,我沉下心,走进琴房。当我的手指落向黑白相间的键盘,我知道,你在等待。你在门外的目光,透过厚厚的墙壁,在我心头浮现。于是,我便在这目光的注视下,奏出我最自信的声音。然后,我会走出琴房,与等待着的你相视而笑。七次考级,你的等待助我全部成功。我母亲,是你的等待,让幸福与我在考验中相伴。

我更无法忘却你在台灯下的等待。徘徊于升学的关口,我时常要在深夜挑灯苦读。你怕我担心你的身体,说一声“我睡了”,随后走进卧室;然而我偶然发现,你并没有睡去,而是点上一盏台灯在床头看书。我说一句“快睡吧,我马上就好”,于是你起身关上卧室的门;但睡前,当我从门缝中窥视时,那盏台灯仍然亮着;我只有赶忙熄灯就寝,而那盏台灯也随着开关一声清脆的响声最终熄灭。

我躺在床上,却久久不能入眠——我明白,你在等待,等待我早些结束一日的劳累,更等待我的人生焕发出最夺目的光彩。母亲,是你的等待,让幸福与我在奋斗中相伴。

于是待,我在深夜的困倦中渐渐悟到,在我白驹过隙一般的生命中,你会用自己的一生来等待我,无论快乐或悲哀、成功或失败;你的等待,为我的生命涂上了最美丽的色彩——我的幸福,总与你的等待相伴而行。

幸福与姥姥的爱相伴而行(3)

漫步于茫茫人生旅途,身旁弥漫着花的芳香,两旁是丛林暮霭,野谷清洌仰头凝望着瞬息万变的白云,沉浸在生的幸福中,与姥姥的爱相伴而行。

幸福氤氲在黄瓜汁的清凉中,与姥姥的爱相伴而行。

小时候的我体弱多病,常年咳嗽,也不知道姥姥从哪得知的偏方,夏日每天一杯黄瓜汁不仅可以解暑,还可以治咳嗽,于是那个夏天,每个清晨我都跪在沙发上看姥姥为我做黄瓜汁,姥姥先将黄瓜洗净,苍老布满皱纹的手,不断在同样粗糙的黄瓜皮上磨挲着,生怕留下一点泥污。接着就是去皮,切片,姥姥左手轻轻按在黄瓜上,右手持刀,将翠绿的黄瓜小心翼翼地片成很薄的薄片,晨抹一束阳光入窗,映射在姥姥脸上,细细密密的汗珠布满额头,在阳光下反射着光辉,银白色的发丝在夏日的清风中微微浮动她时不时抬头看我一眼,冲我一笑,眼睛中充斥着怜爱与活泼,顿时,一股暖流流过心上,幸福之感如同花香弥漫开来,我沉浸在姥姥的爱中,陶醉在相伴而行的.幸福中。

黄瓜汁扎好了,姥姥清凉的眸中多了一份期待,透明的玻璃杯,翠丽新鲜的黄瓜汁一丝淡淡的清芬在屋中氤氲,轻啜一口,清凉之感沁人心脾,彻人肺腑,去除了夏日的烦闷,抚平了内心的浮躁,清凉笼罩着我,幸福笼罩着我幸福与姥姥地爱相伴而行。

幸福沉浸在上学路程中,与姥姥的爱相伴而行。

小学离家很近,然而每天上学,欢声笑语的路上,总少不了姥姥无微不至的关怀与爱,使我每天都有一个幸福的开始。

“今天早晚温差大,记着多穿衣服,要及时,放学早些回家”姥姥有力地大手包着我的手,一边走一边叮嘱我,是不是还缕一缕我那被风吹散的头发就这样冬去春来,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姥姥领着去我上学了,带我过那个走过千百次的十字路口,目送着我进学校,再冲我挥挥手小学最幸福的时光,莫过于与姥姥大步走在上学的路上,因为这条路上,满是姥姥爱的足迹,满是姥姥叮咛的话语幸福与牢牢地爱相伴而行春季的我是幸福的,因为有姥姥用爱编织的花环,戴在乌黑的头发上

冬日的我也是幸福的,因为有姥姥的拥抱与爱环绕着我,使我不再感到寒冷使我不再感到恐慌大自然每天都在放生着变化,然而不变的是幸福的我,因为幸福与姥姥的爱相伴而行。

幸福与梦想相伴同行(4)

梦想是一缕和煦的微风,抚慰懵懂的思想;梦想是一束慈善的阳光,温暖成长的心灵;梦想是一把神奇的钥匙,叩开幸福的大门。回首过去,看到幸福与梦想牵手前行,留下了一串串青春的足迹。

记得小时候看电视,我心里总若有所思。我羡慕站在麦克风前的主持人们,因为他们向观众传递出了最美的声音。从那时起,一个主持梦在心的一隅生根发芽。

初一时的主持人大赛轻轻拨动了我心里那个懵懂的梦。站在麦克风前,我手心浸着汗,清晰听到自己的心跳。对面的时钟滴滴答答,诗朗诵因我的忘词失误而只进行了一半。怔怔地立在原地,我不敢抬头,双眼含泪。

徘徊于阶梯教室外,感觉心里那抹小芽在风中被次次刮歪,又倔强地厅里过来,那时心里的根支撑它倒下。我恍然明白,只要梦想在,就有幸福的希望、腾起的力量、前进的方向。

那段日子,我勇敢的和同学们交谈,更主动请缨担任班级活动的主持人。一次一次,享受主持的快乐,不断磨砺,收获了成长。

初二的年级联欢会上,我负责我们班的短剧报幕。演出前,我多次认真阅读剧本,设想出了不同风格的报幕语言,期待呈现出新的精彩。

当略带昏暗的灯光泻下来,台下几百名同学的目光聚集在我身上,激动、紧张糅合在一起。我面带微笑站定,仿佛感到全场静悄悄的。对准麦克风,环视四周,准备已久的话脱口而出。掌声响过,我们班的表演得到了同学们的高度关注和欣赏。走下台,我心静如水,只是唇齿间多了某种幸福的味道。我知道离梦想又进了一步,那株小芽在汲取着甘霖,奋力向上。

曾经的经历使我懂得主持不光靠勇气,还要有“饱读诗书气自华”的积累。学习知识让我在梦想道路上少走些弯路,多几分成熟。于是,站在麦克风前,我更加自信。

时间定格在初三的教师节。我如愿已偿成为了活动主持人。开始前,老师问我是否准备一支麦克风,我欣然接受了。面对同学、老师、校长,还是熟悉的麦克风,往事一幕幕重现,勾连起那段幸福与梦想相伴而行的岁月。自信的笑容,流利的串场、机智的对答……褪去青涩和稚嫩,我的声音更加响亮,梦想越发坚定。

初中的三年时光一晃便要落下帷幕,这段梦想和幸福相伴的日子会在我心中久久珍藏。学校为我搭起一片大舞台,豆蔻年华在这里绽放,心里的梦想的那株小芽被悉心呵护,一点一滴编织成它触及幸福的希望。

幸福与爱相伴而行(5)

点滴幸福与爱相伴,就像那微光与清晨的初露,恬静而美丽;就像那溪水与小花,幽静而安详;更像四季更迭时那水壶中的水和奶奶浓浓的爱,细微而甜——幸福与爱相伴而行。

微光出现,我从睡梦中醒来,随手拿起那一杯清水,不温不热,细细的抿一口,困意逐渐消散。临出门的一霎,奶奶赶了过来,将水壶递到我手心“来,又不带水,奶奶放了昨天新买的冰糖......”奶奶温柔的对我说着,握着那壶水,仿佛一丝温暖,几滴幸福,在心中荡漾,激起点点波澜幸福与奶奶的水、奶奶的爱伴我走上去学校的路。

小时候与奶奶生活的几年,这种场景就在每天清晨不断上演,不论春夏秋冬,奶奶总不忘为我递上那一壶水。暖暖的,很幸福。而这水,也总是丰富多彩,春天可能是清水,食糖水;夏天或许是绿茶或是菊花茶;秋天又可能是红茶,是板蓝根;冬天还会有包着暖袋的热水或咖啡。四季更迭,奶奶的水也随着季节的变化而悄然改变,每当看到变化的水和奶奶始终如一的微笑,幸福便油然而生,没错,幸福与奶奶的爱总是相伴而行。

几年过后,奶奶回了河南老家。起初的我只是有些许的伤感,奶奶说走就走了,心里未免有些失落。而日子久了,当失落逐渐散尽,生活中却总是缺少了什么。母亲虽依然天天为我倒上你一杯热水放在床头和上学的书包里,但生活中,总觉得有一种微妙在流逝,看着每天一成不变的白开水,那份与奶奶的爱相伴的幸福却一点点的流逝,像流沙,一丝丝的流去……

大年三十,忙于学习的我没能回老家看奶奶,平静的喝着一杯白开水,电话的铃声突然响起,“尧尧,吃饭了没?”奶奶熟悉的声音流进我的心头,一份酸楚从眼角流出,“嗯,刚……刚吃过…….”这一刻,我的心里就像打翻了五味瓶,有对奶奶的爱与思念,也有对奶奶离去的失落和一丝小小的不快……“最近喝水好吗”那一刻,我失声痛哭,对奶奶的思念占据了我整个心灵。是的,奶奶即使离开也依然牵挂着我,奶奶的水不在了,但那份爱,会永恒!那一刻,那份久违的幸福油然而生,没错,幸福与爱会相伴而行,到永远!

与幸福的作文 篇7

这一切只为我真正体会到“教学相长”这四个字的深刻内涵。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教学相长就是教与学中的相互影响,相互促进,从而师生双方都得到提高。教师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他的价值体现在学生的身上,体现在自身的专业成长上,他所获得的快乐大多也是从自身的专业成长与学生的人生成长中获得的。

对我来说,那一天和平时没有什么差异。我抱着一叠试卷走进教室准备考试。哪知刚到教室门口,学生任斌突然从座位上窜出来,在我面前手舞足蹈并且大叫道:“鬼来啦!鬼来啦!”我吓了一跳,继而怒斥道:“不要乱说话!马上就要考试了,回去坐好!”原以为任斌会老老实实地回到座位,哪知听我这样一说,他更加来劲了,不停地说道:“老师,你的头上有鬼,你的脸上也有鬼。啊!你的后面还有一个鬼!”说完之后,他朝我挤眉弄眼,嘻嘻哈哈地回到座位。我愤怒到了极点,冲着任斌吼道:“是不是你脑子出问题啦!等会儿下课后,我通知你家长带你去医院好好检查!”奇怪的是,在我训斥任斌的时候,班里学生的表情显得很诡秘。

很快,课堂恢复了常态。学生们(包括任斌)投入到紧张的考试之中。看着他们聚精会神奋笔疾书的样子,我却心潮澎湃,不时回想课前的那一幕。尽管任斌一贯调皮,可是如此无厘头的取闹还是头一次。而对任斌的恶作剧,班里的学生却没有表现出平时的那种正义感。这里面肯定有原因。而我刚才的态度会不会伤害到他?慢慢地,我的心情平静了下来,课后一定要问问他其中的原因。

下课后,我找到任斌,问道:“你今天怎么跟老师开这样的玩笑?”“老师,你真是太聪明了,我是跟你开玩笑的,但没想到你会那样生气。”任斌油腔滑调地接过话。

“为什么要跟我开这样的玩笑?”

“英语老师说,今天是万圣节,外国的鬼节。所以我就跟你开玩笑了。”

原来如此!

我在庆幸自己没有在上课之初,对任斌造成的问题纠缠不放,让其他同学看我这个老师太out的笑话。我幽默地对他说:“看来你的知识比老师丰富得多!感谢你让我知道了除情人节、圣诞节之外的又一个外国节日。”我这么一说,任斌反倒显得有些不好意思了,他嗫嚅道:“老师,刚才我实在有点儿过分了。”

事后,我心平气和地和任斌交流了有关开玩笑时要注意的几个细节,他表示接受。

这是本学期教学中经历的一件小事。当我读到《教师的幸福人生与专业成长》这本书的时候,幸福的感觉越来越强烈,所以当我把这件事写下来的时候,我还有几分的快乐。

“师生关系,从本质上看是双方给予理解、包容而展开的主体间的平等对话,它是动态生成的双向联系。在学习过程中,进行建构的不只是学生,还有教师。因此,平等、双向、积极的师生主体间的互动也必然带来教师的专业成长。”(《教师的幸福人生与专业成长》第99页)

回首整个事件的处理过程,由于我及时调整了情绪,在平等的氛围中倾听学生的声音。从本质上说,我能够尊重学生、理解学生、包容学生。并且在和学生的交流中有了一定的收获,在一定程度上完善了自己。而学生呢,对这件事情也有了很深的感悟。在一次以“误会”为话题的写作训练中,任斌写过一篇题为《我和朱老师有个“误会”》的文章,并且在里面真诚写道“朱老师还是我心目中的好老师。”

我也向其他学生了解过,任斌再没有跟其他老师开过类似的玩笑。原因并不是任斌看我生气了,不敢再开玩笑了,而是因为我是他关系亲近的班主任老师。听了学生这样的回答后,我不禁越发感到惭愧。学生对我有偏爱,而我对学生却有偏见。如果是周益淼(我班有名的好学生)在课前有这样的举动,我是不会气成那个样子的。

消除偏见,对学生施以爱,这是对教师的最基本的道德要求。在教育教学中,对学生能严会爱,是一种教学的艺术。严是外在的形式,爱是内心的本源;严是爱的需要,爱是严的基础。而教育成效的最终成功,取决于内在的良知。教师的一言一行,影响着每一个稚嫩的心灵;教师的价值观、人生观也许就会影响学生的一生,因为教师在塑造一个人的灵魂。常言道,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因为教师就是这样一个点亮他人内心世界、要用心血倾注才能做好的工作。学生那天使般的笑脸上,清澈的双眸里,有多少期待隐含其中。作为老师的我,是应该在工作中不停地叩问自己,怎样工作才对得起每一张笑脸、每一颗纯净的心灵。假如我没有诚恳的反思,没有在事后与任斌进行诚恳的交流,也许将来,不管对于我还是对于任斌, 这个“鬼节”事件都会成为一个心灵上的沉重的负担。

人生的每一种经历都是一笔财富,就看你如何去感悟。这次经历,对我来说是弥足珍贵的。我在想,教育的本质,就是在行动中不断反思,在反思中不断地完善自我,在完善自我中不断升华。学生在受教育的过程中得到不断发展,不断完善,这点显而易见。而事实上,老师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同样也在不断发展自我、完善自我。教育学生的过程,其实就是教师学习的过程,就是教师增长学识、提高能力的过程,就是不断实现自我价值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收获幸福的过程。幸福不仅仅是一种生活的感觉,更是一种生活和工作能力的体现。教师的幸福在于爱自己的事业,并在他孜孜以求的事业中发展自己、丰富自己,教师的幸福总是伴随着教师的专业成长。

不可否认,繁琐的教育教学工作曾经削弱了许多的激情;曾经磨平了许多的锐气,曾经冲淡了许多的幸福。然而,在阅读《教师的幸福人生与专业成长》时,曾经干枯的心灵再次得到浸润。我在思索,今天我该怎样做一名幸福的教师:

从今天开始,

做一名幸福的教师。

作为教师:

我教育,我发展,我快乐;

对待学生:

分层看待,融入爱与宽容,做到宽严相济;

我和学生:

左边与右边的幸福 篇8

大学毕业的那一年,我来到一家大型企业生产部任职一个小小的管理者。虽然离我的想法相差很远,但并没有泯灭我对未来的憧憬和对生活的激情。

我所在的生产线是生产空气调节器,也就是我们经常所听到的空调,说的只不过是它的简称。由于生产的空调都是出口,任何一个小小的部件都可能影响一批客户的订单问题,压力其实是很大的,上一刻还是管理别人,可能下一秒钟就被别人管。我的精神就像一根绷紧的弦,随时都要崩溃。

市场经济不同计划经济,由于商家的精明,不是按工时,而是计件。多劳多得,少劳就没有办法。打工人都知道,多劳工资也高不了多少,不够那些高层人员的一包烟钱,一次小费。现实就是这样的残酷,人毕竟要生存。在生产部的口号就是:没有生产,就没有工资。

军的出现让我彻底改变了观念。

在这以前,我眼里工人就是工人,永远只是为别人打工,没有幸福与快乐。一切与我的生长背景有关,我出生在书香门第。

军个子不是很高,头发微黄,可能是小时候营养不良造成的。瘦弱的躯体还是遮不住骨子的坚硬,走起路来,旁边只能感觉到一阵风,像这冬天呼呼的北风,是那样的刺骨,仿佛要证明自己是多么顽强地活在城市的浪尖。

军在生产线的工种是放底垫,虽然简单,但工序最复杂,要手脚并用,如果配合得不默契,就可能塞线,也就是要影响下一个工序的操作。说得简单一些就是要耽误时间,影响产量。

塞线对我来说,也就失职了,是自己的管理工作没有做到位。当我向一些领导讨教如何处理这方面的问题时,他们总是一句话:对待军,只要骂几句就OK。犹如菩提树上的种子在脑海中绽放,让我醍醐灌顶。每当看到军塞线,我就按那些“高人”指点的那样,站在军旁边,指手画脚地骂军几句。结果也总是如我预期那样好。

军也就一天天生活在我的“统治”下,我也就一天天生活在自己得意的管理之中。仿佛军也很乐意接受我的批评,我也很乐意去批评。两厢情愿,是很完美的一件事。

为了庆祝自己的产量超标,我决定请所有的成员去聚餐,来感谢这么长时间来他们对我的支持。那天晚上几乎所有的员工都喝得差不多了。军把我叫到一边,说我喝多了,让我到外面去吹吹风。在我眼里,军一直是木讷,腼腆,不善言辞的。

“阿风,我一直想找个机会跟你好好聊聊,却总是没时间。”阿军说。

“是不是有什么要求?”我直言不讳地说道。

“你在每一次批评我的时候,是否想到过我的感受?每一次都想跟你提,但一看到你一脸的严肃,我就没有胆量与勇气了。其实你只要把底垫从我的左边移到我的右边就可能解决这个问题。你就只知道骂,也不想想事情的本质。我一想到家里年长的父母,体弱多病的妻子,为了这份工作,也就忍辱负重。其实我一直坚持着自己的幸福!”

军满脸的委屈夹杂着豆子般的泪水,哭声伴随着城市的嘈杂声,让我没有开口的机会。

回到家,我躺在床上反省了一个晚上。

第二天开工的时候,我按军的要求去做,军也就很快融入到这个团队中去,都是那么顺利。

以后,我在工作中看到军时,见军脸上总是写满了幸福的微笑。我也笑了,笑得那么的开心,自在,没有包袱。

原来工作就是这样,只有弄清本质,解决根源,就可以拥有快乐的工作方式,幸福也就离我们不远了。

责 编:熊正红

上一篇:创意艺术招生广告词下一篇:两委干部培训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