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m演讲稿

2024-09-2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bim演讲稿(通用8篇)

bim演讲稿 篇1

闫:::::现在我们正面临建筑业的第二次革命,不过二十年时间,CAD制图、计算机制图技术已经渗透到建筑业的每一处细节当中包括前期规划、方案设计、施工管理等,我们在第一次建筑革命中艰难的生存了下来,是为什么呢?因为我们有一部分骨干力量,学会了如何利用计算机技术,站在了革命浪潮的浪尖,成为了建筑业一次革命的领军人物。然而,CAD、3DMAX、犀牛等软件的普及虽在建筑业掀起大波浪之后也有很多问题仍未解决。我们单看美国的相关数据表明建筑业存在百分之57的浪费,存在较大的提升空间。我们来看看国内BIM发展现状。2011年6月住建部颁布了《2011——2015年建筑业信息化发展纲要》此刚要标志着BIM技术在建筑业已受到政府关注。香港在2009年借助BIM技术的应用,使其新建项目总造价降低了25%-35%。BIM技术作为整个产业的革命,必将对施工管理、施工质量建造成本等产生巨大的影响。与建材浪费的同时设计周期太长,施工流水节拍太乱,设计变更太频繁给传统建造方式带来了一堆又一堆的负面影响,阻碍生产力发展的东西是必将被淘汰的,这句话不是我说的,是大家达成共识的。而现在又一波大浪正在接近中,已经席卷的我国的沿海各发达省市。我形象的把它比喻为建筑业的第二次革命:名字叫做建筑信息建模,简称BIM,那么他究竟是一个什么东西呢?我们有些人可能已经知道了,有些人并不知道,而我想通过这次机会给那些不知道的人了解一下,CAD制图和BIM它是一个不能对比的设计体系,CAD是一个利用计算机技术辅助设计的一个设计工具,它实际上是一个从手工制图到计算机制图的一个转变过程,他只是改变了方法和技巧,但是实际上他的本质还是利用图形语言,进行信息传递的一个方式,但是BIM呢它不光包含了图形语言,它是建立在建筑全生命周期的一个辅助设计施工管理体系,而不是一个管理软件,或是管理工具这么一个定义。这是一个体系,这里面就牵扯出一个庞大的产业。未来的话可能会发展出,设计会出现专门的BIM模型师,BIM构建师,BIM构架师,CAD制图慢慢会退出历史舞台,新的计算机技术对图形的处理,是使用模型自动生成图形,而不是呢用图形生成模型的一个颠覆性的过程,我们在计算机软件中建设一个模型,建设一个三维的模型这个模型不光是有XYZ三维模型,他还有运动的方向,而且他有时间轴穿入其中,这又多了一维度,实际上他是五维的他还有后续的成本控量。这实际上就拓宽了很多软件开发的空间,它后续管理方面的软件开发会更广阔,BIM实际上是给我们推开了一扇门,门后的世界有多大呢?目前来讲看不到边。只是说告诉你,新的运营体系和运营模式会有很多产业会在BIM模式下发散性的发展。作为BIM的先行者来说,我们不能一下把这个事情做得很到位,一下就很完整,这也不现实,我们先完成BIM最基本的功能。1可视化,原来的CAD呢是借助3Dmax或shetchup软件来进行三维画的建模传达视觉信息的,因为CAD图纸是二维的,非受过专业化训练的人是看不太懂的,他要能看懂专业的CAD图纸的话要经过很长时间的专业素质的训练。所以为了让视觉信息传达的更通俗更高效,我们要把它转变成三维效果图、或者我们说的渲染图。或三维动漫来表达和传递。这个方式呢叫做可视化,这个可视化,BIM把它从3DMAX中吸取了,把它转移到别的平台当中,我们可以不再依赖3DMAX,第二个叫可统筹性,我们也叫可计算性,一个工程项目最重要的环节其实比可视化更重要的是预算、计算。计算签是是一个经济技术指标。任何时候经济要先行,古人云兵马未动粮草先行,那么预算的精准度,对工程来讲,可以说是非常的重要,几乎可以说是跟建筑本身同等重要的。但是原来的CAD软件和3Dmax计算机视觉传达设计辅助软件呢,在算量上面是天生的缺陷。无法对工程模型当中的数据进行提取,比如说用了多少混凝土,用了多少地板,用了多少个门窗,用了多少台设备,用了多少米管道,他无法提取。也就是说我们模型做完之后,他就会自动提取模型当中的一些设施、设备的具体数量,跟后续的定额软件形成数据接口之后呢就形成了一个完全数据化的工作流程,也就是说我们的设计做完,我们的预算就直接产生了,也就是说我们的过程需要大量的数据准备,至少两个数据库并行,一个数据库:所有模型数据参数,关系型数据库的建设。例如我每放入一节管道,它就增加了一个浅层数据记录。并不是表象的模型数据。然后还要建立一个数据库叫定额站,我们建立一个通道连接模型关系型数据库和定额站。最简单的形式,举个例子我们将模型导出为一

个EXcel格式的文字表格,其中比如第15栏,他有固定的数据编号和数量,比如DZ145-76表示145号凳子共76个,这样与定额数据库进行交换算量后自动生成单价与数量与总价的关系表。这样一键生成预算表。第三部分叫协同:什么叫协同呢,我们设计界和建筑业攻克了20年都没有彻底解决的问题就叫做协同。什么叫协同呢就是各工种的协作。比如说我是一个设计结构的工程师,我设计一个大梁,钢筋混凝土的大梁,你设计了一个管道,而你的管道跟我的梁交叉了。结果你交叉的高度要从我的梁上穿过。那是肯定不行的,你会破坏我的安全性,那我就要让你让位,但是咱们俩之间如何能提前的告知你这个事情,如果我不告知,就会产生原来的单线程的工作方式,我先做完我的结构,然后我把结构的图纸提供给你,你再去设计你的管道。这就形成了时间上的一个拉长。而BIM呢,我设计一个中央数据库,中央服务器计算机,然后我们可以同时干活。我每三十秒中刷新一次数据库,就是说我这边在做结构模型的时候,你那边同时在做管道设计,我们每30秒刷新一次数据库来同步一次,我增加了一根梁,你的管道就跟着我的走,在这个意义层面来讲不光是室内设计,建筑设计,结构设计,机电设计等各专业全都存在类似情况。都存在这种交差,这问题我们通过BIM二次开发已经有很多机构在做不同专业的协同设计管理。我们已经应用到实际生产当中了,但是协同工作技术我们只能解决百分之七八十的事情。很多问题我们还没有遭遇到。但是即使这样我们的设计周期功效比原来已经提高到了三倍以上,也就是说原来一个月的设计周期,我们可以缩减到十天。这是第三个成果。第四个成果呢我们说可出图性,可就是说原来3DMAX其实已经将三维的模型做出来了,但是不能出施工图,施工图只能用CAD来完成,实际上把一件事情又拆开成两件事情了,本来是你建完三维模型实际上已经有三维数据在里面的了。后面3Dmax软件就在朝重于娱乐动画影视方面发展了,而建筑施工图我们现在有Revit软件同一个公司相当于两个兄弟一样。因为娱乐影视不需要呢么多参数。我们只需要剖切到不同的标高就能切出这个标高我们所有的施工图,或立面施工图。第五个最大特点,自动纠错。例如:门一定是安装在什么上的?一定是在墙上,就是说门一定不会安装在天花板上。这个软件设计了一个关系型的一个链条。我们在设计软件的前期我们对所有的,建筑构件和数据库对他进行了一个关系型的链接。也就是说你把墙画上,才能把门画上。这在逻辑上是正确的,但是我们在CAD时代是会出现这样的错误的。严格意义上讲是叫反逻辑的,所以BIM是建立在生产流程上的一个设计逻辑。比如农田里面种庄稼,你肯定是要先把地先起隆,才能播种、栽苗。你不可能说是我隆还没起,土还没松,我们先把苗栽上。这就不合逻辑了,其实建筑上也是一样的。那我肯定是在建筑框架完成的基础上在做门窗和管道,门窗完毕之后我们再贴壁纸,装灯具。就是一个生产逻辑关系。然后他的设计过程就会形成一个潜在的数据链条,把这个关系链条你把你的设计过程记录下来,形成一个时间列表文件以后呢,你就可以用一个播放器来播放你的设计过程。你就可以用一个动画的形式来给工人展示你的施工过程,现在的BIM软件已经做到了虚拟模拟施工,这一点就凸显了BIM的四维概念在里面了~包括前面说的成本预算加起来就是五维设计概念。云端技术将会站在世界潮流,在社会发展前端我们看出,80——90后必将成为社会的主导,现在我们抱一个手机就可以走遍天下,虚拟化时代就要到来了,我们将来会是一个什么样的情形呢就是大型集中化工作空间将会被取代,工作点呗分散到各地,大型云端服务器把工作分配到各个客户端。这个行为我们叫做把软件硬化。咱们说一个最通俗的例子,在几千年前,活字印刷术,比如一篇文章,我们写完要印刷出来,但是每一个字是一个固定的硬件,想一个图章一样,我们把很多的章子拼在一起就是一篇文章了吧。然后印刷,就可以传播了。我们做出上万个数字模型,设计师只需要从巨型数据库提取模型进行创意拼接,就可以写出各种华丽的文章。汉子不过10万个,当然包括从古代到现代所有的,常用字也就5000字,也就是说其实5000个不同的汉子字进行重组就可以写出各种华丽的篇章。我们把古人的活字印刷术运用在建筑领域就是现在我们所说的BIM,回过头来我们重新定义BIM:我们是在做一个建筑的活字印刷。我们将建筑体各个部件(族)都做成数字模型,说到这里,我有必要提出BIM中一个很重要的名词:“族”。什么是族呢?我给它定义为带血缘关系的建筑局部组件。设计师开始按照生产建筑流程上的逻辑关系进行拼装和创意设计拼接。就组成了建筑体本身。工业化生产过程将辅助BIM进行建筑产业化装配式建筑时代的革命。BIM中的设计创新和创意就是一种组合,这种组合实际上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基因级的创新。我们很多时候对于创新的理解是颠覆性的创新,而颠覆性的创新实际上是不存在的,是一个伪命题,我们所说的任何一种创新都是在继承的基础上,进行步进式的推动,这种创新才是有价值的创新,你是颠覆性的创新怎么行呢?比如我的电视机原来是方的,我心在直接改装成球面的,那怎么行呢?每一次电视机的进步他都是一个微小的零部件的改变,他不可能是从现在的一个平面变成球面。每一次的进步都是微小的进步,包括苹果手机,他们的进步都是步进式的,每一次革新都是在原有基础上产生一个细微的进步。他的进步越少,他的稳定度越高,我们所说的步进式的进步就是比如我们父母剩下我们,我们继承了父母的基因,百分之99。99都是一样的,那万分之一的不同或者万分之一的不同就会让你有非常与众不同的呈现。世界上有完全一样的人么?没有~!其实生物界也是一样的,自然界的规律都是一样的。所以说BIM实际上是给我们打开了一个可预知的未来模式。我觉得我们新疆的设计师每次去做设计时候都是颠覆性的创新,实际上颠覆性的创新无法运用于生产。你说这种创新它的意义何在呢?我觉得不应该是这样,我觉得我们大学教育包括企业都有这样的一个责任,就是步进式的创新模式。这种步进式的创新模式一开始我们应该有一个体系和架构平台让我们的设计师,没做一个设计没做一个创新都有一小步成熟的推进。创新在哪里,可能别的地方都是成熟的,这次我改变了一个细节,比如门的边框的线条,从此门的成本或者此门的外观和实用度又提升了一个档次,你要是拿出这种创新成果给我,我觉得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创新。每推进哪怕一点点,这种进步这才是更应该提倡的,而BIM带给我们的正是这样一个体系和平台,让设计师起步于最基础的族认知。提供了在自然生产流的逻辑基础上进行基因级的创新平台。这将是建筑设计在未来的雏形。底层数据库的建设实际上是最基础的,BIM平台最基本的数据库的建立。就是族库的建立,给每一个设计师发布应用程序的,服务人员,最上层就是设计师,设计师发展为主管创意和沟通的一小撮人,而这一小撮人。现在一个很可笑的问题是图纸画完了,设计师自己就都不知道图纸中的东西哪里能找到,如何能真正施工出来,我们提供采购的标准,参照标准,随着大物流环境的改善,辅助BIM真正实现设计云端化,设计师不必再按部就班的到公司固定上班,叫设计信息云端化服务,云是一个什么概念呢?大家都知道百度云盘吧,有苹果公司的电子产品的应该都知道Icloud,苹果云服务。就是我们把手机上的资料备份到云服务器,然后通过别的手机或电脑,用我们的苹果账号登陆后就可以在别的设备上看到我们备份的资料。我给你们解释的清楚一点就是大数据时代的区域服务器。例如整个新疆我在乌鲁木齐建立一个云服务器数据库,我们的所有项目的信息模型都在这个服务器中,就像我们现在每人一个手机,手机上我给你授权一个客户端,你通过账号密码就可以登陆进去看到我们的项目信息模型,并能通过手机、平板电脑等设备全方位的向人们展示我们的项目现状。这个技术目前正在完善中,腾讯公司刚刚签署了为BIM大数据时代的到来贡献云端服务项目。QQ大家基本都了解了,你在深圳可以上你的QQ看到你的好友,你在新疆库尔勒也能登陆你的QQ看到你的好友~这就是云端服务器的一个例子。而BIM体系中的云端技术,将项目的沟通提升到随时随地无时无刻,BIM带了的产业变革很宽泛,在信息化时代,建筑产业化的发展和装配式住宅的发展前景是十分美好的。我们要想不被别人淘汰,就要去淘汰别人。如何去淘汰别人呢?我们先休息一会,一会由常鸿飞给大家讲解BIM体系在企业级的应用。

BIM学习 篇2

(一)BIM和CAD BIM和CAD是两个天天要碰到的概念,因为目前工程建设行业的现状就是人人都在用着CAD,人人都知道了还有一个新东西叫BIM,听到碰到的频率越来越高,而且用的项目用的人在慢慢多起来,这方面的资料也在慢慢多起来。BIM和CAD这两个概念乍一讲好像很清楚,仔细一琢磨好像不是那么容易讲清楚。如果您不同意这个说法的话,请一起来看看下面这样几个问题:

               问题一:AutoCAD或Microstation是BIM吗?

回答:不是。(特有信心)

为什么:因为只是几何图形,没有关于建设项目本身的信息。

问题二:天正或Speedikon是BIM吗?

回答:应该不是吧。(有点犹豫)

为什么:因为软件厂商没说是。

问题三:AutoCAD Architecture(ADT)是BIM吗?

回答:这还真不好说。(开始晕了)

为什么:因为厂商自己一会儿说是,一会儿说不是

问题四:Revit, Bentley Architecture, ArchiCAD是BIM吗?

回答:是。(信心又恢复了)

为什么:因为软件厂商自己说是,大家也都说是。

问题五:Revit, Bentley Architecture, ArchiCAD和其他BIM软件的BIM程度有什么区别吗?

回答:说不出来。

为什么:不知道怎样衡量。

事实上,美国国家BIM标准(National 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 Standard)提供了一套衡量产品或者应用BIM到什么程度的模型和工具-BIM能力成熟度模型(BIM Capability Maturity Model),可以根据以下11个方面的指标来判断一个BIM产品或BIM应用达到了什么样的BIM程度(还不能叫BIM,最低BIM标准,BIM认证标准,银牌BIM,金牌BIM,白金BIM),这11个维度包括:

1.数据丰富性(Data Richness)2.生命周期(Lifecycle Views)3.变更管理(Change Management)4.角色或专业(Roles or Disciplines)5.业务流程(Business Process)6.及时性/响应(Timeliness/Response)7.提交方法(Delivery Method)8.图形信息(Graphic Information)9.空间能力(Spatial Capability)10.信息准确度(Information Accuracy)

11.互用性/IFC支持(Interoperability/IFC Support)

在下无意在此展开非常细节的讨论和科学的论证,试提供如下两张图来给大家一个关于BIM和CAD的直观感觉。

第一张图表示现状,把CAD和BIM两个圆画成相切而不是相交的原因是因为目前二维图纸仍然是表达建设项目的唯一法律文件形式,而目前的BIM软件完成这个工作的能力还有待大大提高。因此目前CAD做CAD的事情,BIM做BIM的事情。中间的过度部分就是我们不容易说清楚是不是BIM的那部分建立在CAD平台上的专业应用软件,用美国国家BIM标准的判断方法,达到一定的指标就是BIM,否则还不能称得上是BIM。至于那个具体的衡量指标应该是什么,我觉得还需要广大同行的共同努力和探索。

第二张图我想用来表达理想的BIM环境,这个时候CAD能做的事情应该是BIM能做的事情的一个子集。

BIM与相关技术方法

(三)-BIM和可视化

可视化是对英文Visualization的翻译,如果用建筑行业本身的术语应该叫做“表现”,与之相对应,施工图谓之“表达”。

英文维基百科这样解释Visualization:“Visualization is any technique for creating images, diagrams, or animations to communicate a message.Visualization through visual imagery has been an effective way to communicate both abstract and concrete ideas since the dawn of man.” 大致意思是说“可视化是创造图像、图表或动画来进行信息沟通的各种技巧,自从人类产生以来,无论是沟通抽象的还是具体的想法,利用图画的可视化方法都已经成为一种有效的手段。”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实物的建筑模型、手绘效果图、照片、电脑效果图、电脑动画都属于可视化的范畴,符合“用图画沟通思想”的定义,但是二维施工图不是可视化,因为施工图本身只是一系列抽象符号的集合,是一种建筑业专业人士的“专业语言”,而不是一种“图画”,因此施工图属于“表达”范畴,也就是把一件事情的内容讲清楚,但不包括把一件事情讲的容易沟通。

当然,我们这里说的可视化是指电脑可视化,包括电脑动画和效果图等。有趣的是,大家约定成俗的对电脑可视化的定义与维基百科的定义完全一致,也和建筑业本身有史以来的定义不谋而合。

明确了可视化以及电脑可视化的概念以后,我们来看看下面几个问题:

    2D图纸是可视化吗?

3D线框图是可视化吗?

3D色块图是可视化吗?

3D真实效果图是可视化吗?

如果用百分制来表示可视化程度的话,CAD、BIM和可视化三者的关系可以表达如下:

如果我们把BIM定义为建设项目所有几何、物理、功能信息的完整数字表达或者称之为建筑物的DNA的话,那么2DCAD平立剖图纸可以比作是该项目的心电图、B超和X光,而可视化就是这个项目特定角度的照片或者录像,即2D图纸和可视化都表达或表现了项目的部分信息,但不是完整信息。

在目前CAD和可视化作为建筑业主要数字化工具的时候,CAD图纸是项目信息的抽象表达,可视化是对CAD图纸表达的项目部分信息的图画式表现,由于可视化需要根据CAD图纸重新建立三维可视化模型,因此时间和成本的增加以及错误的发生就成为了这个过程的必然结果,更何况CAD图纸是在不断调整和变化的,这种情形下,要让可视化的模型和CAD图纸始终保持一致,成本会非常高,一般情形下,效果图看完也就算了,不会去更新保持和CAD图纸一致。这也就是为什么目前情况下项目建成的结果和可视化效果不一致的主要原因之一。

使用BIM以后这种情况就变过来了,首先BIM本身就是一种可视化程度比较高的工具,而可视化是在BIM基础上的更高程度的可视化表现;

其次,由于BIM包含了项目的几何、物理和功能等完整信息,可视化可以直接从BIM模型中获取需要的几何、材料、光源、视角等信息,不需要重新建立可视化模型,可视化的工作资源可以集中到提高可视化效果上来,而且可视化模型可以随着BIM设计模型的改变而动态更新,保证可视化与设计的一致性。

bim培训心得 篇3

以前院里举办过BIM的讲座,因此对于现在越来越流行的BIM,还是有一些印象的。

整整两天的课听下来,总的感觉这个Revit软件,基本上就是一种建筑建模软件,但是不同于做动画的建模软件,这个建筑的建模软件所建立的建筑各个体块是带有建筑信息的,就是每个建筑实体都含有建筑各种参数。但建模的过程并不轻松,大命令套小命令,弹出的对话框参数一堆,就是这基本的建模,从梁板柱到墙体门窗屋顶,就整整讲了两天,更何况还有许多更高级的制图建模技巧呢!所以要真正熟练地掌握这个软件,还真得练一段时间。

总的来说这个软件还不太成熟,自动化程度还有待升级,但这肯定是今后建筑制图的方向。软件的文件打开后占用的内存很大,所以讲解软件的老师建议大家用一段时间,就把软件关了,重新启动一下,以清除内存,防止整个模型崩溃。

不管怎样,今后建筑设计的制图手段,肯定是越来越数字化了。

BIM工作总结 篇4

随着建筑业的高速发展,传统的工程项目管理方式已不适应市场发展,为了提高工程项目建设的质量和效率,近年来市场出现了以BIM为代表的新型技术。昌建集团做为昌吉最大的施工企业,首次在广源分公司承建的天润3号楼项目运用BIM技术。

采用BIM 技术是通过建立该工程BIM模型(是对实体的高度仿真)进行图纸会审与施工方案的优化。结合实际情况,利用BIM技术进行碰撞检查及管线综合优化,解决管线碰撞和预留洞口精准定位问题。通过快速准确提取工程量,利用BIM技术进行限额领料,实现材料的精细化管理,施工过程中,通过现场实际情况和BIM模型对比,实现三维交底并及时发现施工错误,及时变更,保证工程的工期质量,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

BIM技术在天润3号楼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1、通过鲁班公司讲课,由于刚刚接触,培训人员缺乏实际操作经验。

2、公司配备BIM人员为兼职,还有其他工作,不能一心一意从事该项目实际操作。

3、从天润3号楼应用来看,BIM软件只建立了土建、钢筋、设备安装的模型,只能提供实际的数据,没有建立信息平台,信息不能共享。

4、建立模型实际就是一个全面、精细的、大的图纸会审。图纸上出现的错误,在建模阶段时就可以提前发现,如果建模时没有发现,就说明模型是错误的,所以建模工作还需要有现场施工经验的人员来完成。集团公司也非常重视BIM技术在天润3号楼的应用,4月16日,董事长在BIM开会时提出三点要求:

①建设周期减少10% ②建设成本降低5% ③培养出一批会运用BIM技术的专业人员

全国各地BIM政策汇总 篇5

政府BIM相关标准政策汇总

1.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城乡建设部

发布信息:《2011—2015年建筑业信息化发展纲要》

政策要点:

“十二五期间,基本实现建筑企业信息系统的普及应用,加快建筑信息模型(BIM)、基于网络的协同工作等新技术在工程中的应用,推动信息化标准建设,促进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软件的产业化,形成一批信息技术应用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建筑企业。

2.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城乡建设部

发布信息:《关于征求关于推荐BIM技术在建筑领域应用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意见的函》

政策要点:

(1)2016年以前政府投资的2万平方米以上大型公共建筑以及省报绿色建筑项目的设计、施工采用BIM技术;

(2)截止2020年,完善BIM技术应用标准、实施指南,形成BIM技术应用标准和政策体系;在有关奖项,如全国优秀工程勘察设计奖、鲁班奖(国际优质工程奖)及各行业、各地区勘察设计奖和工程质量最高的评审中,设计应用BIM技术的条件。

3.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城乡建设部

发布信息:《关于推进建筑业发展和改革的若干意见》

政策要点:

推进建筑信息模型(BIM)等信息技术在工程设计、施工和运行维护全过程的应用,提高综合效益,推广建筑工程减隔震技术,探索开展白图代替蓝图、数字化审图等工作。

4.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城乡建设部

发布信息:《关于推进建筑信息模型应用的指导意见》

政策要点:

(1)到2020年末,建筑行业甲级勘察、设计单位以及特级、一级房屋建筑工程施工企业应掌握并实现BIM与企业管理系统和其他信息技术的一体化集成应用。

(2)到2020年末,以下新立项项目勘察设计、施工、运营维护中,集成应用BIM的项目比率达到90%:以国有资金投资为主的大中型建筑;申报绿色建筑的公共建筑和绿色生态示范小区。

5.辽宁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发布信息:《2014辽宁省工程建设地方标准编制/修订计划》

政策要点:

提出将于2014年12月发布《民用建筑信息模型(BIM)设计通用标准》

6.沈阳市城乡建设委员会文件

发布信息:《推进我市建筑信息模型技术应用的工作方案》

政策要点:

(1)2016年一2017年,试点示范阶段。培养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本土BIM技术应用企业,成立B圳应用技术联盟,有专业BIM技术应用人才储备及良好的市场氛围。

(2)2018年一2020,市场培育阶段。到2020年底,形成比较完善的BIM应用市场,较成熟的技术标准及扶持政策,较为完整的BJM应用产业链条,具备BIM应用全面推广市场条件。

(3)2021年以后,全面推进阶段。建立基于BIM技术应用的政府信息化管理平台,形成新的政府监管模式,本市的设计、施工、生产等企业具备全面应用BIM技术能力,大型建筑、复杂桥梁、市政工程等全面应用BIM技术,BIM技术作为建筑全寿命周期的管理技术广泛应用。

7.北京质量技术监督局/北京市规划委员会

发布信息:《民用建筑信息模型设计标准》

政策要点:

提出BIM的资源要求、模型深度要求、交付要求是在BIM的实施过程规范民用建筑BIM设计的基本内容。该标准于2014年9月1日正式实施。

8.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发布信息:《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提升建筑质量的意见》

政策要点:

明确提出推广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

9.广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发布信息:《关于开展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推广应用工作的通知》

政策要点:

(1)到2014年底,启动10项以上BIM技术推广项目建设;

(2)到2015年底,基本建立我省BIM技术推广应用的标准体系及技术共享平台;

(3)到2016年底,政府投资的2万平方米以上的大型公共建筑,以及申报绿色建筑项目的设计、施工应当采用BIM技术,省优良样板工程、省新技术示范工程、省优秀勘察设计项目在设计、施工、运营管理等环节普遍应用BIM技术;

(4)到2020年底,全省建筑面积2万平方米及以上的工程普遍应用BIM技术。

10.陕西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发布信息:《陕西省级财政助推建筑产业化》

政策要点:

提出重点推广应用BIM(建筑模型信息)施工组织信息化管理技术。

11.上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发布信息:《关于在本市推进建筑信息模型技术应用的指导意见》

政策要点:

(1)通过分阶段、分步骤推进BIM技术试点和推广应用,到2016年底,基本形成满足BIM 技术应用的配套政策、标准和市场环境,本市主要设计、施工、咨询服务和物业管理等单位普遍具备BIM技术应用能力。

(2)到2017年,本市规模以上政府投资工程全部应用BIM技术,规模以上社会投资工程普遍应用BIM技术,应用和管理水平走在全国前列。

12.上海市城乡建设和管理委员会

发布信息:《上海市建筑信息模型技术应用指南(2015版)》

政策要点:

(1)指导本市建设、设计、施工、运营和咨询等单位在政府投资工程中开展BIM技术应用,实现BIM应用的统一和可检验;作为BIM应用方案制定、项目招标、合同签订、项目管理等工作的参考依据。

(2)指导本市开展BIM技术应用试点项目申请和评价依据。

(3)为起步开展BIM技术应用试点或没有制定企业、项目BIM技术应用标准的企业提供指导和参考。

(4)为相关机构和企业制定BIM技术标准提供参考。

13.深圳市建筑工务署

发布信息:《深圳市建筑工务署政府公共工程BIM应用实施纲要》《深圳市建筑工务署BIM实施管理标准》

政策要点:

(1)通过从国家战略需求、智慧城市建设需求、市建筑工务署自身发展需求等方面,论证了BIM在政府工程项目中实施的必要性,并提出了BIM应用实施的主要内容是BIM应用实施标准建设、BIM应用管理平台建设、基于BIM的信息化基础建设、政府工程信息安全保障建设等。

(2)实施纲要中还提出了市建筑工务署BIM应用的阶段性目标,至2017年,实现在其所负责的工程项目建设和管理中全面开展BIM应用,并使市建筑工务署的BIM技术应用达到国内外先进水平。

14.湖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发布信息:《关于开展建筑信息模型应用工作的指导意见》

政策要点:

(1)2018年底前,制定BIM技术应用推进的政策、标准,建立基础数据库,改革建设项目监管方式,形成较为成熟的BIM技术应用市场。政府投资的医院、学校、文化、体育设施、保障性住房、交通设施、水利设施、标准厂房、市政设施等项目采用BIM技术,社会资本投资额在6千万元以上(或2万平方米以上)的建设项目采用BIM技术,设计、施工、房地产开发、咨询服务、运维管理等企业基本掌握BIM技术。

(2)2020年底,建立完善的BIM技术的政策法规、标准体系,90%以上的新建项目采用BIM技术,设计、施工、房地产开发、咨询服务、运维管理等企业全面普及BIM技术,应用和管理水平进入全国先进行列。

15.广西壮族自治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发布信息:《关于印发广西推进建筑信息模型应用的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

政策要点:

(1)到2017年底,基本形成满足BIM技术应用的配套政策、地方标准和市场环境。

(2)到2020年底,我区甲级勘察、设计单位以及特级、一级房屋建筑工程和市政工程施工企业普遍具备BIM技术应用能力,以国有资金投资为主的大中型建筑、申报绿色建筑的公共建筑和绿色生态示范小区新立项项目勘察设计、施工、运营维护中集成应用BIM的项目比率达到90%(目标数据来源于《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推进建筑信息模型应用指导意见的通知》(建质函〔2015〕159号)的目标要求)。

16.黑龙江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发布信息:《关于推进我省建筑信息模型应用的指导意见》

政策要点:

(1)首批计划启动哈尔滨太平国际机场、哈尔滨地铁、地下综合管廊等试点项目,利用BIM技术的应用使之在提升设计施工质量、协同管理、减少浪费、降低成本、缩短工期等方面发挥明显成效。

(2)从2017年起,各地市要科学筹划,重点选择投资额1亿元以上或单位建筑面积2万平方米以上的政府投资工程、公益性建筑、大型公共建筑及大型市政基础设施工程等开展BIM应用试点,每年试点项目不少于2个,并应逐年增加。

(3)通过BIM技术在工程中的实践应用,形成可推广的经验和方法,力争到2020年末,我省以国有资金投资为主的大中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申报绿色建筑的公共建筑和绿色生态示范小区,集成应用BIM的项目比率达到90%。

17.浙江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发布信息:《浙江省建筑信息模型(BIM)应用导则》

政策要点:

指导和规范浙江省建设工程中建筑信息模型技术应用,推动工程建设信息化技术发展,保障建设工程质量安全,提升投资效益,制定本导则。

本导则适用于浙江省范围内建设工程BIM技术的应用。

BIM与城市规划 篇6

2013年12月7日

16:00

一.3s gis vs前期测绘作用

二.可视化的形式:云端 桌面、移动端、大屏幕监控中心、数字展示虚拟现实数字沙盘——影像革命

地理信息共享平台——服务的方式:基础设施 地下空间 地面交通 电力石油的管理;宁波 三维管线 三维规划 公安应急 旅游服务

中国首个数字沙盘

三.智慧城市管理

ICT引领创新形态:信息技术和创新2.0 从生产方式向服务方式的转变 WEB2.0 《自时代》

特点;用户大众 协同 开放的创新

智慧城市管理:五位一体的物联网综合应用平台、云端的基础支撑平台、城市环境和资源感知平台;实现巡查检查精细化——智慧决策中感知数据的感知高峰智能化——公共服务;地铁口的人力安检查上亿元

自发车辆 视频监控 噪声监控城管执法中的一卡通 成绩单(监管)护身符(应急)城管地图公共服务平台——城管地图

结语:智慧城市管理绝非知道数字化城市管理的一次简单技术升级,而是一种市民参与性的使用模式的变革,比如维基百科一样向公众开放,随时保持信息的透明度。

四.从设计到施工

想班门弄斧还真的到班门来弄

一个柱子包含钢筋 材料等信息,通过分阶段和分层来管理及时的信息。元素重构:施工段划分、元素边界、面向主题、构造增加内容

过程的元素:施工机械设备、周转材料、临时设施

过程工艺:设计存在;施工运动

早拆模板可以减少一半的模板用量;央视倾斜9度,施工中如果一直保持9度的倾斜,那么当施工完保持稳定状态的时候,就不再是9度。混凝土的徐变和重力随着高度的变化而变化。

构件中每一个点的受力不同。

实际情况的跟踪,通过云端实现施工和设。

bim设计就业前景 篇7

笔者所供职的单位这两年在大力推广应用BIM,从开始的摸索到逐步的坚定清晰,在培养自有BIM人才的同时,也在努力吸纳社会上的优秀BIM人才,力图打造企业自有的BIM团队。

一项新技术、新工具的引进和推广,尤其当与传统的思维观念、工作方式产生较大甚至颠覆性冲击的时候,其真正的用于实践并非易事。我和很多BIM求职者交流过,也因工作原因与很多企业领导和信息化的负责人探讨过。大家对BIM并不排斥,都认识到了它的巨大价值。但为什么很多企业在推行BIM的时候还那么艰难呢,甚至企业在做了相应的实施计划、考核政策之后,推行BIM依然达不到理想的目标。我试图从个人职业发展与BIM的关联上去寻找答案。

一、BIM实施最终靠具体的执行人,执行的效果并非取决于员工对BIM有多大认可度,而是取决于员工为此愿意付出多少具体行动。

因为大家认可愿意做BIM,源动力绝非老板在这里喊两下,或者定个简单的实施计划,制订很严厉的考核政策。并非这些不重要,而是解决不了员工内心源动力的问题。不管是基层员工,还是管理者,促使大家去主动认可学习某项技术和技能,或者说去改变某种思维观念的时候,源动力来自于两个方面:诱惑与恐惧。并由此产生内心的接受与认可,最终自动激发行为观念上的改变。

何谓诱惑,诱惑除了我们常规能想到的薪酬、福利等等物质的东西,还有一点,就是员工的职业发展目标,自我的定位和追求,比如究竟能从BIM中获得什么支持。通俗讲,就是我学BIM对我今后有啥好处。对我技能的提升,职位的提升,乃至自我理想的实现,综合起来就是自己在职场中面临同同一系统和岗位的竞争力时,我与别人竞争差异化在哪里;什么是恐惧,其实就是上述那些诱惑的对立面,我不学BIM,我有什么损失,工作不好找了?失去了一项技能?工资挣得不多?管理上比别人欠缺、周围人的水平都比自己高等等,由此带来生存及竞争上的压力,这就是恐惧。一项工作、一项技能、一个思维在自己身上能否很好的实现,取决于上述两个方面。

概括起来,如果美好的理想无法实现,要么是恐惧不够,要么是诱惑不足。对个人,对企业都是如此。但根本上还是要从自己开始,自己要认识到如果不接受、不学习,将会有哪些恐惧,将会失去哪些应该得到的诱惑。企业也要从文化宣传、人才培养、职业发展角度,尽快为员工搭建新战略与员工自身发展之间的必然联系,让员工从中看到较为清晰的职业发展路径,其实企业理想、个人目标,当两者能够基本相向而行的是时候,是离成功最近的。也就是说,企业倡导的,恰恰是你想要的,比如BIM。

试想一下,如果大家意识到今天不学BIM,明天可能意味着失业,或者找工作非常困难,我想那时候大家学BIM的动力绝对是自动自发的。

二、基于BIM必然会产生很多新的工作机会,衍生出很多BIM工作岗位。我们要提前预知和了解,先行一步,无论是具体的软件学习上,还是BIM整体实施的思维训练上,及早将BIM与个人职业规划联系起来,这样才能在这场BIM浪潮中始终有自己清晰的奋斗目标和方向。

说了这么多,有的人会问,我到底该不该学BIM呢,上面我已经给出了思考的方式,大家可以去一些BIM论坛,参加一些交流活动,去了解BIM的知识对自己所从事职业的影响,尤其是未来的影响。相信会找到感觉的,也能找到源动力。如果BIM是你现在从事职业所必备的一项技能,你现在不学,等于放弃和浪费你未来的竞争力和生存力,这一点相信大家会明白。现在可能还较为轻松,靠着传统的一些管理方法和思维去谋求一份工作,但可能很快就要被后起的BIM专业人才所替代,目前看这是一种必然趋势。为了让大家更加清晰的认识到BIM与个人发展的关系,我再说一下,现阶段(将来一切都有变化的可能)BIM应用了之后,会带来哪些变和不变,这也是国内何关培老师提出的一些观点,我比较认同,同时基于个人理解做了补充:

不变的:

核心业务内容、程序(比如围绕项目建造的开发报建、设计、施工、运维等)员工岗位的基本归属和职责划分(预算、技术、设计、开发、营销、财务、人资等等)

变化的:

员工的知识和技能构成(掌握BIM的专业技能)

使用的工作平台和软件工具

工作的方法和流程(比如原来是EXCEL现在是模型,原来是纸质沟通现在是协同平台,原来是串联沟通,现在是各方协同合作)

交付的成果形式、内容、质量(基于模型的材料表,三维交底方案,碰撞检测报告等)。

大家看看这四个变化的方面,每一项其实都是与我们的职业发展必然相关、直接联系。无论是知识技能、使用的软件工具、无论是工作方法流程还是工作的质量及交付成果,都是企业选聘人才的重点考虑。所以,不管你学不学BIM,BIM首先作为一种工具手段和平台,今后必然会成为选拨人才的一个硬性指标。而且这个选择,不是仅限于技术人员的,的确是全员覆盖的。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讲,BIM的确不是你想不想学的事,你不学,等于放弃你未来竞争和生存的机会。我以前做HR,可能体会没这么多,自从在单位负责BIM实施推广后,才有了更多体会和认识。退一万步讲,不为企业,也是为了自己。道理如此简单,学与不学,取决于我们自己,不是来自于企业的压力。

三、未来基于BIM的各类人才发展方向。就目前来看,今后3-5年内仍然是国内BIM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时代,各家咨询公司、各家软件厂商都在大力的按照自己的思路去研发BIM、推广BIM,同时随着国家标准的逐步出台、各家单位整合推广BIM的意识逐步加强,BIM的大协同时代必然会来临。就目前来看市场上所谓的BIM人才也是层次不齐,未来有三类人才会首先逐步清晰并被企业所认可。

一类是BIM的建模人员(包括模型维护),BIM的应用终究要从创建模型开始。所以无论是设计院,还是业主或者施工单位。无论是请外部的咨询公司,还是培养自己的BIM团队,模型的维护是必不可少的。这类人才在市场是最多的,简单的进行几个月的培训,就可以按照图纸和要求进行建模。但此类人才未来可能会随着BIM技术的普及沦为技术劳务,门槛很低收入不高。

一类是BIM的实施人才,如同我们平常说的信息化实施人才。如果把BIM看做是一个信息化系统,那么需要实施人员去针对项目作出实施计划,代表甲方与外部的合作单位进行沟通,组织协调相关专题会议,对实施计划进行有效的把控,确保基于项目的BIM实施计划达到预期成果,同时还能总结出相应的实施经验和思路。这类人才除了要掌握BIM相关的专业知识外,还要懂业务,同时具备管理的组织实施能力。通俗讲,就是要学会在BIM技术与企业管理之间架起桥梁,学会用BIM技术去实施项目管理。目前看,这类人才是最奇缺的。

还有一类人才个人觉得是随着BIM的协同应用价值发挥,站在企业信息化战略高度,运用BIM系统能够对企业的组织形态、岗位职责、工作流程进行再造和优化,属于企业BIM战略总监的级别。我在前面文章中说过施工企业推进BIM的策略,里面提到BIM推行的三步:功能性应用、项目级应用、企业级应用。其实和上面三类人才进行对应,企业级应用层面就是我说的最后一类人才,从单纯的生产力提升到最后生产关系的改造。必然会需要更高层次的复合型BIM人才。

BIM是未来趋势,应届普通院校土木工程毕业生,想去BIM培训,费用略高,犹豫,对就业有帮助吗?

BIM软件使用的体会 篇8

第二个误区是:BIM很难掌握。BIM的确难以掌握,但这仅是相对于AutoCAD等2D设计软件来说的。BIM设计与2D设计的不同之处在于BIM中的每一个环节、每一个步骤都“有法可依”并“有法必依”,掌握这些规则需要更多时间和精力,但掌握之后并不需要高深的应用技巧或深厚的计算机基础。

第三个误区与第二个想反,认为BIM可以快速掌握。持这种观点很容易在学习和实施的过程中产生挫折感,甚至半途而废。BIM软件供应商以及类似于“三天速成”之类的教程都可能给初学者以误解,认为BIM技术一两周就可以掌握。实际上,掌握BIM需要的是几个月而不是几周,并且需要一个BIM环境

第四个误区,是认为BIM能大幅提高设计院的生产效率。实际上,BIM技术提高的更多的是设计+建造+运营的综合效率,而非单一设计环节的效率。对设计环节来说,BIM可能反而增加了信息量的输入,这会加大部分设计人员的工作量,但这会通过体现协作优势得到加倍的补偿。长远来看,BIM的综合效率会使得采用BIM技术的设计院所在投标过程中具有更大的优势。第五个误区,是认为单位有一个小组可以搞BIM就可以了。实际上,未来只有全体采用BIM,才能体现出单位竞争力。

本文将结合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参与的一个管线综合项目实例,阐述BIM技术与常规设计方式的不同点与二者的接合和过渡办法。2.项目概况

实施BIM管线综合的MEP项目为清华大学新建医院一期工程门诊综合楼,总用地面积为 10.14 公顷,总建筑面积为94510平方米,地下2层,地上13层;建筑高度为63.45米;属于一类高层建筑。该医院建筑构造复杂、布置变化多、管线最复杂的地下二层到地上五层均为不同的标准层,且层高也不一致。各类风管、水管不仅种类多、分布密集,而且要求布置精准,并尽量节省空间。对于这个项目,依靠通常的2D设计手段已很难完成。在这种情况下,BIM中心与该项目设计人员合作,采用 Revit MEP进行了3D管线布置,与设计人员一起在3D状态下成功进行了管线调整,不仅避免了碰撞,也尽可能地提升了房间使用空间高度。在此过程中,还有效地开展了BIM培训及推广工作。3.整体组织

该项目采取传统设计与BIM设计相结合的方式进行,项目组分为设计团队与BIM团队,两个团队的协作贯穿项目始终。软件方面,BIM团队主要采用了Revit 2011系列中的Architecture和MEP,另外还有一些外围辅助软件,如Autodesk Design Review2011等。4.团队协作模式 BIM团队与设计团队的协作方式分为两个阶段,初期阶段,二者相对较独立,合作模式如下图所示:

设计团队与BIM团队相对独立的协作模式

此阶段,设计团队采用传统2D设计方式进行,BIM团队基于其设计成果(2D设计图)创建3D BIM模型。然后,设计团队与BIM团队合作,基于3D管线模型进行碰撞检查以及管道调整。调整完成后,再自动形成2D参考图,设计团队基于2D参考图调整其设计成果,形成最终的设计交付文件。同时,BIM团队基于3D模型形成3D发布文件,该文件将取代通常的2D管线综合图,该文件可利用免费的Autodesk Design Review2011查看。

由于设计团队此阶段几乎不需要任何BIM培训,因此对工作的切入是非常有利的。采用这种方式,BIM团队与设计团队顺利完成了一个标准层的管线布置与调整工作。在此过程中,设计团队也切身体验了BIM设计的优势,对BIM有了深刻的认识,对接下来的BIM培训打下了良好基础。

接下来,BIM中心对设计团队进行相关BIM培训。由于是结合实际项目的培训,培训非常着重实用性,让每一位接受培训的设计人员能够在短期内“上手”,在BIM中心的帮助下开始BIM设计。这是很有效的培训方式。脱离生产的系统的培训可能会耗费相当长的时间,并且由于缺乏实战关联,培训的实用性往往不强。

另外,BIM中心负责做好所有的周边工作,如设备配备、软件安装及调试、网络设置,以及项目相关的系统模板设置、常用族的开发、标准定制、协同辅助等等,没有BIM团队的帮助,这些环节会耗费设计团队相当多的时间和精力,应该说这也是BIM设计长时间以来不易推广的重要原因。设计团队完成BIM转化之后,工作配合的模式就有了变化,BIM中心更多的是发挥其支撑作用。此阶段,BIM中心将以发挥技术支撑作用为主。设计团队直接采用BIM技术后,由于节省了前后两方面的成果重录入及校核工作,工作效率比前一种过渡式的配合方式大为提高。5.协同工作

BIM协同设计与当前2D CAD方式下的基于网络沟通与组织的协同设计是完全不同的。BIM设计中,协同即是设计手段本身而非辅助工具。

打个比方说,以前的2D协同设计,是采取网络沟通手段方便大家互相参照对方的设计文件,即需要的时候可以很方便地拿过来参考一下,知道到哪里找、以及怎么找到需要的东西,省去了设计人员网上找文件的过程。而BIM的协同,则是大家自一开始就在共同构建一个虚拟的模型,包含建筑、结构、设备、管道等等,大家仿佛同处于一个虚拟模型之中一同工作。你会看到别人搭建和布置的东西,别人也会实时看到你的,碰撞与矛盾都是可以即时发现,你可以随时就一个碰撞同其它工种的工程师展开讨论。

在Revit中,中心文件是这个虚拟模型的代表,基于中心文件可以很容易地实现前述的协同模式,如下图所示:

在Revit中,从技术角度实现前述协同是很容易的

可以说,没有协同,就谈不上BIM。在Revit中,从技术角度实现前述协同是很容易的,也很容易学习和掌握。相对来说,人们更需要接受的是设计方式的改变,协同从根本上摒弃了以往单兵作战的设计方式。BIM的协同需要良好的项目规划以及成员工作关系的划分及组织,它更多依靠管理者的协调作用。Revit中,每一个工作单元叫做一个工作集(Workset),规划合理的工作集会使得项目逻辑合理、结构清晰,并且除协同之外,还可以发挥许多衍生的功能,这在后面还将述及。6.结构模型创建

为管道碰撞检查的目的,我们需要创建结构模型而非建筑模型,但由于建筑墙体对管道布置同样有影响,因此我们创建的模型中也包含了建筑墙体。

带建筑墙的结构内部

对于高层建筑,按层划分工作集是一种有效的办法。Revit虽然有层的概念,但并没有直接控制层的显示的办法。工作集作为一种协同工作概念下的操作单元,还可以被用作控制层显示的最有效的手段。下图显示的模型中,通过工作集隐藏了中间两层的结构,并隐藏了各层楼板的显示:

通过工作集隐藏了中间两层的结构,并隐藏了各层楼板的显示

与AutoCAD不同的是,Revit中没有“图层”的概念。尽管其它一些BIM软件或造型设计软件如ArchiCAD、Bentley Architectur、Bentley Structure、Rhino等仍然使用图层做为重要工具,Revit还是走上了另外的道路。Revit更倾向于按构件功能、类别来区分并控制。Revit将构件按功能、类型做了很多分类,我们可以直接用这些分类控制构件的显示。例如,可以通过Revit的显示开关直接控制楼板或梁、柱的显示。

而对于其它一些需要用户定制的分类标准,如高度小于800的梁、或顶标高比楼层标高低50的梁等,Revit提供了过滤器以供使用。利用过渡器工具,我们可以随心所欲地按自己的标准把构件分类,控制它们的显示效果,如是否显示,显示为什么颜色、是否透明等等。总的来说,Revit按类型分类的手段也是很丰富的,熟练运用会起到很好的效果,缺点是定制不够直观,初学者掌握起来不象图层那样便捷。7.链接结构模型

管线建模时,我们并不直接在结构模型中进行。对于性质不同的工种(结构与MEP),Revit不推荐将它们的模型合而为一,而相互保持独立。链接是保持二者参照的有效手段。

在本医院项目中,我们通过链接的方式,将结构模型链接到MEP模型中作为参考。通过中心文件的链接,可以确保结构模型修改后,MEP模型中的结构也会自动更新。

Revit2011版本一个重大的更新是可以在主模型(MEP模型)中控制链接模型(结构模型)中的工作集的显示,这样,我们就可以在MEP模型中,按需要打开结构层进行参考。在Revit2010中,这项功能要靠其它手段来实现,过程远为繁琐。8.MEP模型布置及调整

由于是高层结构,工作集的划分同时考虑了管道所在层及管道类型。下图为第4层工作集的划分情况,从中可以看出管线的复杂程度,这也再次说明了BIM设计更多的是管理和协调的问题:

Revit布置和调整各种管道

在Revit布置和调整各种管道时,由于涉及到BIM团队和设计人员的配合,需要更加明确管道布置的规则和优先级。

一般来说,无压有坡度管是关键,如污废水管,空调冷凝水管、蒸气凝水管、雨水管等,这些管道的布置要优先考虑,因为它们要求一定的单向坡度,以便管中液体能够在自重作用下顺利流动,这类管后期调整的余地不大,布置不当甚至影响建筑吊顶高度。

各类风管尽可能靠上布置,对于比较紧张的无压有坡管,要考虑风管避让它们。

其它管道,原则上本着有压有坡管优于于有压无坡管,上下转弯有限制的管优先于可自由转弯的管,以及小管让大管等指导性原则进行,实际调整中再结合实际情况进行灵活调整。

比较自由的管道,如医疗气体管、通气管等优先级可适当靠后。但需要注意相应的特殊事项,如通气管不能形成U型弯,以免形成凝水堵塞管道。

热水供、回水管,空调冷热水管等,按一定坡度“抬头”走,但延伸较长时需要较大的竖向空间,需要在一定距离后向下折,此时需要注意在下折的地方预装放气阀。风机盘管本身可以当做放气阀用。

考虑到结构跨度大,梁高有一定的空间,经协调我们将消防管穿梁布置,有效地节省了布置高度。对于竖向空间紧张的区域,我们还考虑增设同类管道避免空间交叉的办法。如:为避免污废水管交叉,我们将污水管分为并行的两根,引入管井后再交叉合并,这也有效降低了的空间高度需求。

地下一层结构及管道布置

管线碰撞检查是Revit提供的一个有效工具,可以帮助我们检查需要查看的部分或全楼的碰撞情况,碰撞可以有选择地进行,如只检查风管与结构的碰撞、风管之间的相互碰撞、或污水管与风管的碰撞等等。但Revit提供的碰撞检查功能比较单纯,只能检查到管道之间的硬碰撞,条件更复杂的碰撞检查,如间距检查,则需要导入到Navisworks软件中进行。9.困难与不足

仅从设计单位内部来说,实施BIM最大的困难在于初期环境的建设。这可概括为以下几点: 首先,人们从2D到BIM设计的观念转变并非易事。这在前面已经述及,不再重复。

其次,Revit系列软件的本地化程度仍需要进一步提高。我们在实施过程中,制作了大量符合中国标准并适合我院做法的族,如各种风机盘管、管道连接件,结构构件如变截面梁,门型梁等,并对模板进行了多处定制以适合中国规范。我国的设备厂商尚未象国外厂商那样直接提供产品的族文件,这使得模型在造价估算及运营管理上缺乏依据,模型的精确性受到影响。欲使BIM在建筑全生命周期发挥作用,这个问题必须解决。

另外,软件运行效率依然存在问题。随着Revit2011版本的推出,软件运行效率较之前的版本有了较大提升,曾被广泛诟病的硬件需求过高的问题得到了一定缓解。但是,为提高生产效率,Revit依然需要强大的硬件作为支撑,为此,中心采用了先进的图形工作站及Windows7 64位操作系统运行Revit,实施BIM的成本问题依旧不容忽视。我们期待Revit在优化程序内核,提高运行效率方面加快研发步伐。

上一篇:班长任职演说稿下一篇:法官党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