场馆检查报告制度

2024-06-0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场馆检查报告制度(精选10篇)

场馆检查报告制度 篇1

为加强矿井瓦斯检查,防止瓦斯事故的发生,根据《煤矿安全规程》规定,特制定瓦检员巡回检查、请示报告制度。

一、瓦斯检查员必须严格按照矿井瓦斯检查建点计划和巡回检查瓦斯图表检查瓦斯。

二、瓦斯矿井的采掘工作面,实行巡回检查制,每班至少检查二次,瓦斯涌出量较高区域的采掘工作面,实行专人检查制,每班至少检查三次。

三、可能涌出或积聚瓦斯、二氧化碳的硐室和巷道的瓦斯检查次数为每班至少检查一次,检查点处要设检查记录牌板。

四、矿井总回风巷、一翼总回风巷、采区回风巷每旬至少检查一次。

五、被串联通风的采掘工作面,其进风中要设点(采煤工作面设在进风巷,掘进工作面设在风机进风处)检查瓦斯,每班至少检查一次,并填写检查牌板。

六、未进行工作的采掘工作面、水采区待采巷道栅栏外,每班至少检查一次瓦斯和二氧化碳浓度;井下停风地点栅栏外风流中每天至少检查一次瓦斯和二氧化碳浓度;其他地点的检查由矿总工程师确定。

七、采掘工作面进风流中氧气和二氧化碳浓度要设点检查。检查次数:每班至少检查2次;检查地点:采煤工作面进风巷(距煤壁线50m的进风流中)、掘进工作面局部通风机前5m处的风流中,检查点设检查记录牌。

八、瓦斯检查牌板位置和内容:采煤工作面在回风巷距工作面30~50米,掘进工作面距迎头30~50米处,有人工作的硐室在人员停留处,无人硐室在回风出口处,井下瓦斯检查牌板必须填写检查

地点、瓦斯、二氧化碳浓度、一氧化碳(岩巷除外)及温度、检查次数、检查人姓名、检查时间等内容,并保留三班记录。

采掘工作面进风流中氧气和二氧化碳检查记录牌位置和内容:采煤工作面在进风巷距工作面30~50米,掘进工作面设在局部通风机前5m。牌板内容包括检查地点、工作人数、氧气浓度、二氧化碳浓度、检查次数、检查人姓名、检查时间等,并保留三班记录。

九、瓦检员必须使用光学瓦斯检定器检查瓦斯,且带有不少于2米长的胶管。

十、瓦检员每检查一地点都要将检查结果和检查时间分别填写在瓦斯检查手册和瓦斯检查牌板上,并通知现场作业人员;每日早班对该地点瓦斯传感器进行对照检查,并将检查结果汇报通风调度,发现问题要及时向通风调度请示汇报。每班至少汇报二次,做到牌板、检查手册、班报三对口。

十一、瓦斯检查员必须在井下指定地点交接班。瓦斯涌出异常地点和瓦斯较高区域,瓦斯检查员必须在现场交接班。交接班时必须交清本班情况及下班须注意的问题,并互相在对方的检查手册上签字交接。

十二、瓦斯检查员在瓦斯检查过程中,遇到气体超限、局部通风机停电、瓦斯积聚、通风系统出现问题等情况时,必须及时向矿调度室、通风调度请示报告,采取措施进行处理。

十三、通风(瓦斯)调度日报(其内容反映当日瓦斯重点情况,隐患情况、重大问题处理意见,“一通三防”重点调度内容等)。每日上报矿长、总工程师审阅。

安全生产检查及报告制度 篇2

安全生产检查和 安全生产情况报告制度

1、单位每月至少组织一次安全大检查,站区每天至少对各重点部位进行一次专项检查。检查出的隐患必须现场落实整改,并作好记录备案。因条件限制不能立即解决的问题,在解决之前,必须先采取临时措施保证安全生产。

2、安全检查由安全生产第一责任者组织。

3、安全大检查之前,要按照“三大规程”的规定和要求,认真做好准备工作,根据本单位实际情况,重点查现场管理、查制度落实、查纪律、查规程措施的贯彻执行情况。

4、检查完毕,安全生产第一责任者要组织召开现场办公会,对查出的主要问题和隐患,坚持边检查边整改的原则,按照“四定”(定项目、定时间、定人员、定措施)的方法进行落实处理。并写出安全检查报表备查。

5、对检查出的问题和隐患,须指定专人整改、复查、验收。对整改隐患积极、效果突出的给予表彰和奖励;对态度消极有拖延、预期不解决的要责令停止生产进行处理,并追究负责人的责任。

为保障在生产现场查处出的安全隐患及时得到消除,特制定安全隐患治理、报告制度。

1、对生产过程中存在的重大危险有害因素应当立即停止生产作 荆门华星工程建设有限公司

业并登记建档,同时制定应急方案,落实专人负责整改,告知 整改人员和相关人员在紧急情况下,应当采取的应急措施。

2、生产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应责成有关人员进行定期检查,并成为一种制度。每月召开一次安全办公会议,对日常检查和定期检查中查出的隐患进行分类排队,逐条进行登记,由第一责任人和分管负责人,根据隐患的大小和危险程度提出处理措施。

3、处理安全隐患,按照三落实的办法。即落实处理隐患的责任人;落实隐患地点和内容;落实处理及完成的时间。

4、对处理隐患的情况,责任人应及时向负责人汇报,并在安全办公会议上进行通报。

5、对有些一时难以处理的重大隐患,应制定处理计划,落实处理资金,尽快得以消除。

学校安全定期检查和危房报告制度 篇3

为了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令第23号》,落实各级有关中小学安全工作的会议精神,结合我校实际制定本制度。

一、成立由校长、主任、任职教师专职负责的工作领导小组,实行学校安全目标责任制,制定安全预警机制、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和责任追究制。

二、实行校内定期安全检查,每月25——28日定期对校舍、校墙、用电、饮食等方面进行检查,发现存在安全隐患的立即停止使用,进行整改。

三、在整改前应积极采取防护措施,设立警戒线,无关人员不得入内。

四、实行月报,将检查情况每月及时以书面形式上报学校。

民权县褚庙乡第一初级中学

场馆检查报告制度 篇4

为了认真贯彻执行“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确保生产安全顺利的进行,按国家安全生产的有关规定。结合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第一条 企业应组织经常性的安全生产检查活动,特别是节假日前后,雨季及特殊情况出现后应加强检查力度。

第二条 各工区、车间每月应组织两次以上安全检查。第三条 班组每天上班前应检查员工是否正确使用劳动防护用品,是否违章上岗,有违章的必须坚决制止。

第四条 班组每天班前、班中、班后对各作业岗位进行检查,对违章作业及时制止,重大问题及时上报。

第五条 对查出的隐患必须有记录,重大隐患必须及时上报,有整改方案,做到“三定”,即定时、定人、定措施进行整改,明确整改责任人、督办人,必须有整改回复书、验收记录签字;对一时不能整改的及时进行监控并提出有效的防范措施,报上级处理,情况危急时应立即撤出现场人员。

场馆检查报告制度 篇5

目录

责任疫情报告人指:本院医护人员

疫情报告程序:各科室在诊治病人过程中,发现法定报告的传染病病人、病源携带者和疑似传染病病人时,应认真逐项填写《疫情报告卡》,并按规定及时限向院感办报告,同时登记于科室的传染病登记簿上。院感办应按《防治法》规定的各种病种及不同报告时限以最快的通讯方式向病人所在地的防疫机构报告。院感办同时做好汇总工作及疫报卡的邮寄。

五、检验科对传染病检查项目阳性及肝功异常的化验单,需加盖“注意疫情报告”章后,报告人应登记留底,同时登记于科室传染病登记本上,并及时将检验报告单送交各有关临床科室,不能直接交给患者。

六、凡班外时间发现疫情的,责任报告人应及时报院总值班室,值班人员转报分管院长和区疾控中心。

七、肠道门诊要每月统计腹泻病人就诊人数,并于下月初汇总报防保科,再由防保科上报区疾控中心。

八、门诊和病房必备传染病登记簿和疫情报告卡。14岁以下儿童患者须填写家长姓名,年龄写足岁。

九、病房建立传染病报告医嘱制,住院病人确诊或疑似传染病者医师须立即在医嘱单上填写“疫情报告”,并登记于传染病登记本上,同时填好疫报卡送交院感办。患者出院时要在“出院登记本”备注栏内填写“疫情已报”。

十、院感办负责全院疫情管理和报告的登记汇总统计工作。每月自查一次,并记录结果,在自查中发现疫报不及时、漏报、各项登记

项目不齐全的,按院部有关奖惩规定办理。

十一、对重要疫情要先打电话向有关防疫机构报告,而后再按规定填写疫报卡邮寄。

十二、发现甲类传染病、乙类非典及禽流感、肺炭疽的病人或疑似病人应于2小时;其他乙类传染病应6小时,通过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系统进行上报,同时用电话和传真等方式向区疾病控制中心报告(包括国家、省、市测试病例)。

十三、疫报工作列入科室考核内容。未依法履行报告职责或者隐瞒、谎报、缓报传染病疫情,造成传染病传播、流行或其他严重后果的,对负有责任的医务人员依法给予处分,直至追究刑事责任。

十四、各科室内、儿、妇、中医、肠道、皮肤、急诊科、肝病门诊科等做好门诊日志工作。

福州台江医院

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麻疹、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炭疽、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肺结核、伤寒和副伤寒、(版权归好:..)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新生儿破伤风、猩红热、布鲁氏菌病、淋病、梅毒、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疟疾、甲型h1n1流感(26种)。

丙类传染病: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麻风病、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黑热病、包虫病、丝虫病,除霍乱、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手足口病(11种)。

4、保健科负责全院传染病的收集、审核、上报、订正和查重工作,并定期进行疫情资料分析。

5、责任报告人发现甲类传染病和乙类传染病中的肺炭疽、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脊髓灰质炎、高致病性禽流感的病人、疑似病人或病原携带者时,应于2小时内以最快的方式向当地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发现其他传染病和不明原因疾病暴发时,也应及时报告。对其他乙、丙类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和病原携带者在诊断后,应于12小时内进行网络报告。其他符合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标准的传染病暴发疫情,按规定要求报告。

6、医院各门诊分别建立传染病门诊日志,肠道门诊设立肠道门诊日志,对各类传染病予以详细登记,并填报传染病报告卡。住院部临床各科室要建立出入院登记薄,对本科所有入院传染病病人进行详细登记,按照规定及时上报。

7、实验室应根据化验结果,对所有传染病或疑似传染病的患者

进行结果反馈。

8、对报告病人诊断变更、病人死亡或填卡错误时,应及时进行订正报告,卡片类别选择订正项,并注明原报告病名。发现漏报的传染病,应及时补报(并加盖疫情以报印章)。

9、传染病报告卡应使用钢笔填写,内容完整、准确、规范,字迹清楚。

10、任何人员不得瞒报、漏报、谎报、缓报或授意他人隐瞒、谎报疫情。

唐寨镇卫生院

进行宣传教育,使师生了解传染病的预防与相关的体能锻炼知识,从小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积极参与体育锻炼、卫生劳动等,不断提高公共卫生、个人卫生意识。

(2)利用家校联系平台、学校宣传橱窗等途径,向家长、社会宣传有关健康教育知识,有关传染病的防治,取得家长的支持,配合做好防治工作。

(3)少先队大队部负责学校室内外、校园环境的卫生打扫及检查指导,对一些易忽视的卫生死角,加强检查,组织人力,进行经常性打扫,确保校内环境的整洁。检查结果与班主任量化管理挂钩。

(4)加强学校卫生长效管理,由班主任做好日常的晨检工作。(5)由班主任对体检异常者进行跟踪了解,督促就医,及时反馈诊断结果,采取相应措施。

二、校内传染病发生的处理(一)班主任老师

1、负责每天对本班学生中健康状况动态观察,发现与某些传染性疾病相关的症状时或因病缺课情况,应询问学生健康状况并做好相应记录,如病例数超过正常时,应及时报告行政值日。

2、突发事件发生后,应提供班级学生的基本情况和学生当时的身体状况。

3、突发事件发生后,对班级学生的发病情况作动态了解后,每天2次报告行政值日。

(二)保健老师

1、负责每天接受班主任晨检情况,并记录归档。

2、出现突发公共事件时,负责及时将突发公共事件发生地点、时间、主要病征、发病人数、发病班级、可能原因、采取措施、现状和趋势,向镇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教育行政部门报告。

法定传染病:

(1)甲类传染病:鼠疫、霍乱

(2)乙类传染病: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麻疹、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炭疽、痢疾、肺结核、伤寒、流行性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新生儿破伤风、猩红热、布鲁氏菌病、淋病、梅毒、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疟疾。

(3)丙类传染病: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麻风病、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黑热病、包虫病、丝虫病、除霍乱、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

(4)卫生部决定列入乙类、丙类传染病管理的其他传染病。非法定传染病:水痘、手足口病、急性结膜炎

3、负责对出现症状的学生进行暂时隔离,必要时护送相关医院就诊。

4、发生突发事件后,负责每天2次接受班主任晨检情况,统计后传真上报镇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教育行政部门。

5、对病愈返校的学生,须出具卫生部门的返校证明,方可进入教室上课。

6、接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对该学校的疫情解除通知后,即可对学校采取解除控制措施。

(三)学校领导

1、学校建立校长负责制,成立预防传染病应急处理小组。明确分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理的领导和相关部门及个人职责。

工作任务:

(1)严把三个环节: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2)做到五早:早预防、早发现、早诊断、早报告、早隔离治疗。

2、当发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学校应根据疫情波及范围和流行的情况,停止进行集体性活动,避免发病班级学生进入集体活动场所(公共电脑教室、实验室等),对发病较多班级的学生,相对限制活动区域,必要时使用备用教室,防止发病班级之间的交叉感染。疫情严重时,报请相关部门后,考虑全校停课。

3、学校需加强同镇疾控中心的联系,保持信息通畅,密切关注学校学生的发病状况。

4、开展健康教育宣传,利用健康教育课、晨会、班会、广播、电视、板报等多种形式,坚持正面宣传,避免不必要的恐慌情绪,使之自觉配合教育部门、卫生部门做好学校内的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根据不同季节传染病发生特点,宣传传染病的危害与防制知识,增强疾病预防的意识和能力,帮助养成良好的公共卫生习惯,形成健康文明生活方式。

5、学校发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如传染病流行时,对发病班级教

室进行彻底消毒,加强教室内空气流通,要经常开窗通风。对厕所进行消毒,以切断传染病的传播途径。

三、严格疫情报告

学校发现疫情要在24小时内上报

1、报告方式

当出现符合本工作规范规定的报告情况时,学校疫情报告人应当以最方便的通讯方式(电话、传真等)向属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同时,向属地教育行政部门报告。

2、一旦发生传染病事件,疫情报告人及时向校领导汇报,召集传染病应急小组成员,做好专册登记,统计人数。(患者名单、发病日期、班级分布、主要症状等)

报告顺序:班主任(半小时内)→行政值日(1小时内)→疫情报告人排查(2小时内)→分管校领导(1小时内)→校领导(1小时内)→疫情报告人(半小时内)→当地疾控中心和教育行政部门。

3、重大疫情由疫情报告人于两小时内上报疾控中心、教育、卫生行政部门。

四、凡患有传染病的师生经隔离治愈后,必须有区级以上医院证明方可上课。

一、为严防传染病疫情在幼儿园的传播流行,确定专人负责传染病疫情登记与报告工作。

二、幼儿园疫情报告要依法履行职责,一旦发现传染病人或疑似传染病病人要按照下列要求向县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同时,向教育局报告。

1.在同一班级,1天内有3例或者连续3天内有多个学生(5例以上)患病,并有相似症状(如发热、皮疹、腹泻、呕吐、黄疸等)或者共同用餐,饮水等,学校疫情报告人应在24小时内报出相关信息。

2.当幼儿园发现传染病或疑似传染病人时,疫情报告人应当立即报出相关信息。

3.个别学生出现不明原因的高热,呼吸急促或剧烈呕吐、腹泻等症状时,疫情人应当在24小时内报出相关信息。

4.学校发生群体性不明原因痛病或其它发生公共卫生事例,疫情报告人应当在24小时内报出相关信息。

三、学校疫情人发现传染病人或传染病疑似病人时,不得隐瞒、谎报或缓报,如因疫情报告人玩忽职守造成幼儿园内传染病传播流行,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传染病管理责任制

为推进我园健康、稳定发展,坚持“安全 园长是学校安全教育与管理的 对于因病缺勤的幼儿,了解幼儿的患病情况和可能的病因,如有怀疑,及时报告给幼儿园疫情报告责任人,疫情报告责任人接到报告后,及时追查幼儿的患病情况和可能的病因,以做到对传染病病人的早发现。

3、一旦发现传染病疫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幼儿园疫情报告人以最快捷方式向属地疾控中心报告,同时向属地教育部门报告,做到不漏报,不瞒报。

4、同一班级,1天内有3例或者连续3天内有多个学生(5例以上)患病,并有相似症状或共同饮水史时,幼儿疫情报告人在24小时内向医务室报告;当发现传染病或疑似传染病病人时,疫情报告人立即向疾控中心报告;个别幼儿出现不明原因的高热、呼吸急促或剧烈呕吐、腹泻等症状时,幼儿园疫情报告人在24小时内报告;发生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或其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幼儿园疫情报告人24小时内报告。

三、幼儿园疫情报告人发现传染病病人或传染病疑似病人时,不得隐瞒、谎报或缓报。如果疫情报告人玩忽职守造成传染幼儿园内传染病传播流行,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1、本院为法定传染病责任报告单位,本院执行职务的医务人员均为责任报告人。

2、在诊疗过程中发现法定传染病,由首诊医生或其他执行职务的人员,按要求规范填写传染病报告卡,并及时通知疫情报告人员

3、报告病种:

甲种传染病:鼠疫、霍乱

乙类传染病:传染性非曲型肺炎、艾滋病、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人高致病性禽流感、麻诊、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炭疽、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肺结核、伤寒和副伤寒、流行脑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新生儿破伤风、猩红热、布鲁氏菌病、淋病、梅毒、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疟疾。

丙类传染病: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麻风病、流行性和地方斑疹伤寒、黑热病、包虫病、丝虫病,除霍乱、细菌性痢疾和阿米巴痢疾、伤寒和副 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等。

卫生部决定列入乙类、丙类传染病管理的其他传染病。

4、由预防保健科负责全院传染病的收集、审核、上报、订正和查看工作,并定期进行疫情资料分析。

5、责任报告人发现甲类传染病和乙类病中的肺炭疽、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脊髓灰质炎、高致病性禽流感的病人、疑似病人或病原携带者时,应于2小时内以最快的方式向当地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发现其他传染病和不明原因疾病暴发时,也应及时报告。对其它乙、丙类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和病原携带者在诊断后,就于12、24

小时内进行网络报告。其它符合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标准的传染病暴发疫情,按规定要求报告。

6、医院各门诊分别建立病门诊日志,肠道门诊设立肠道门诊日志,对各类传染病予以详细登记,并填报病报告卡。住院部临床各科室要建立出入院登记簿,对本科所有入院传染病人进行详细登记,按照规定及时上报。

实验室应根据化验结果,对所有传染病或疑似传染病的患者进行疫情报告。

7、对报告病人诊断变更、病人死亡或填卡错误时,应及时进行订正报告,卡片类别选择订正项,并注明原报告病名。发现漏报的传染病,应及时补报。

8、传染病报告卡应使用铅笔填写,内容完整、准确、规范,字迹清楚。

9、本字任何人员不得瞒报、漏报、谎报或授意他人隐瞒、谎报疫情。

传染病预检分诊制度

一、设立传染病检点分诊点,具备消毒隔离条件和必要的防护用品,严格

按照远规范进行消毒和处理医疗废物。

二、从事预检、分诊的医务人员应当严格遵守卫生管理法律、法规和有关

规定,认真执行临床技术操作规范、常规以及有关工作制度。

三、各科室的医护人员在接诊过程中,应当按要求对病人进行

传染病的预

检。预检为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传染病病人的,应当将病人分诊至感染性疾病或分诊点就诊,同时对接诊处采取改要的消毒措施。

四、根据传染病的流行季节、周期、流行趋势和上级部门的要求,做好特

定传染病的预检、分诊工作。初步排除特定传染病后,再到相应的普通科室就诊。

五、对呼吸道等特殊传染病病人或颖似病人,应当依法采取隔离或控制传

播措施,并按照规定对病人的陪同人员和其他密切接触人员采取医学观察及期他必要的预防措施。

传染病诊断及转诊制度

一、医院实行传染病预检、分诊制度

二、对疑似传染病病人,应当引导至相对隔离的分诊点进行初诊。

三、按照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传染病诊断标准和治疗要求,采取相

应措施;对不能确认的疑似传染病应及时上报疾控中心,按照规定报告病疫情。

四、按照规定对传染病病人、疑似传染病病人提供医疗救护、现场救援、接诊,对不具备传染病诊疗条件的科室,在发现传染病病人或疑似病例时,要认真、详细地做好登记,按照传染病管理相关规定进行

报告,非危重病人转到当地传染病专科医院治疗,危重病人先就地抢救,待病情稳定后再转诊到传染病专科医院进一步治疗。

五、对传染病病人或疑似传染病病人书写病历记录以及期他有关资料,并

妥善保管。

六、不外泄传染病病人、病原携带者、疑似传染病病人、密切接触者涉及

个人隐私的有关信息、资料。

七、对肺结核病人应按相关规定转诊到规定医院归口治疗,同时填写传染

病报告和结核病人转诊三联卡。传染病报告培训制度

一、培训对象为所有医务人员、总值班人员

二、培训计划:每年对所有医务人员至少培训一餈,新来人员在岗前培

训时必须进行《传染病防治法》及传染病报告相关内容培训。

三、培训时间:每年上半年、下半年各培训一次。

四、培训内容:根据需要选择性的培训《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

事件应急条例》、《医疗机构预分诊管理办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办法》、《食物中毒事故处理办法》《传染病信息报告与管理规范》、部分《传染病诊断标准》等。

五、考核:根据培训内容对参训人员进行考核(答卷),不合格

者需补考

至合格为止。

传染病报告资料使用和保存制度

一、纸质传染病报告卡保留三年。

二、电子疫情报告卡、统计表等每月硬盘、软盘备份,全年光盘记录存档。

三、其它疫情管理资料也要妥善保存。

四、对全年的商情资料进行统计分析。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工作职责

一、搞好组织建设和制度建设:有分管领导、科室、人员。每月召开疫情

例会一次,研究疫情管理工作。

二、建立健全各种疫情管理制度,并认真实施。

三、加强培训工和,提高医务人员的疫情报告意识。

四、健全门诊日志、住院登记本、传染病登记本、检验、检查传染病登记

本等,备足报告卡,以保证疫情报告工作的正常开展。

五、每月对全院进行一次疫情漏报检查。检查门诊日志、传染病登记本、住院病人登记本及传染病登记本、检验科的传染病检验登记本、放射科的传染病检查登记本。把疫情检查情况纳入医院全年目标考核体系中,并将每月疫情检查结果进行公布,按制度进行奖惩。

六、负责对全院传染病报告卡的收集、核对、网络直报、登记、卡片保存

等工作。

七、负责对全院医务人员的传染病知识及相关法律法夫的培训,对入入人

员传染病知识的岗前培训。

八、配合疾病控制中心的流调及采样工作。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段晓波(院感办主任)

成员:胡继跃(门诊医师)、王莹(检验科)、冯晓芳(供应室、手术室)、高宇(治疗室)、焦艳琴(输液室)

传染病报告自查与奖惩制度

一、每月对全院传染病报告情况进行自查,主要对传染病登记本、门诊日

志、住院病人及卡片对照,看是否符合,有无漏报、迟报现象。

二、查登记本、日志及卡片是否填写完整,清楚,及时。

三、对在自查中发现的问题给予奖惩

1、如传染病漏报率达零且门诊日志填写及时、准确、完整,则每年给予500元奖励。

2、出现传染病迟报扣科室质量考核0.1分,当事人扣100元。

3、出现传染病漏报扣科室质量考核分0.2分,当事人扣除全月资金。

4、卡片填写不准确或缺项扣5元。门诊日志、住院病人登记管理制度

一、门诊日志包括就诊日期、姓名、性别、年龄、职业、住址、发病日期、诊断、初诊/复诊九项基本内容,必须逐项填写完整,不能用症状代替诊断。

二、门诊日志由临床医生填写,各科室保存或交保健科保存; 挂号与日志登记符合率不低于90%。

三、住院病人登记:住院登记包括姓名、性别、年龄、职业、住址、入院日期、入院诊断、出院日期,出院诊断,转归情况,须逐项填写,由各病区妥善保存。

检验科、泌尿科传染病登记管理制度

一、检验科登记及反馈:登记项目包括送检科室或医生、送检日期、姓名、性别、送检样品、化验项目、化验结果、检验人员和报告日期,异常结果必须反馈送检医生处,并有记录。

二、泌尿科登记及反馈:登记项目包括开单科室、检查日期、病人姓名、性别、检查结果、初步诊断和报告日期,异常结果必须反馈送医生处并有记录。

向你推荐更多精彩文章: 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 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 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 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 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

传染病防治检查工作报告

20**年-20**年,我队在县委县政府的统筹协调下,在上级主管部门的业务指导下,认真贯彻落实《传染病防治法》、《医疗废弃物管理条例》、《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实施办法》、《消毒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按照“高度重视、积极应对、联防联控、依法监督、科学处置”的总体要求,完善了传染病防治工作的检查队伍,健全了传染病防治工作的监督机制,提高了传染病综合防治的应变能力,在传染病防治工作中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为保障人民群众健康和生命安全发挥了重要作用。现将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工作概况

经过多年不懈努力,我县目前已形成了组织健全、功能较完善的县、乡、村三级传染病防治工作组织网络。我队具体承担全县传染病防治的监督管理工作,主要以抓重点、分阶段的方法,转换监督模式,突出监督重点。两年多来,我队多次组织执法人员对全县各级医疗机构、公共场所、集中式供水单位、学校及幼儿园(含托幼机构)传染病防治工作进行督导和检查。经过全体卫生监督员的扎实苦干,辖区内的公共场所、学校卫生、生活饮用水、医疗卫生、放射卫生和传染病防治等方面的工作有了明显改善,卫生监督水平有了长足进步,有效维护了全县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20**年至今,全县无甲、乙类传染病暴发疫情,无接种事故发生,无院内感染引起的重大疫情或导致的死亡事故发生。

二、执行情况

(一)加强领导,健全制度。为切实加强对传染病防治的监督检查,我队把传染病防治工作摆在首要位置来抓,形成了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的工作格局,同时我队连续三年均召开了集中开展传染病防治专项检查工作会,对本年的传染病防治工作早作部署,制定下发了开展传染病防治专项检查工作实施方案和应急预案,有效加强了对传染病防控的安排部署。通过层层分解责任,分级管理,确保了各项工作的落实,加强 传染病预防控制能力建设。

(二)加大宣传,重视培训。为提高广大群众对传染病防治知识的认识和了解。我队十分重视宣传与培训工作。一是每年把《传染病防治法》学习宣传纳入普法教育的重点内容,组织干部职工学法、懂法、守法,增强依法防治的意识。二是发放资料宣传。利用“3·24世界防治结核病日”、“4·25全国计划免疫宣传日”“12·1艾滋病防治宣传日”开展活动的机会,上街开展传染病防治知识的宣传、咨询。三是多种形式配合宣传。我们通过张贴宣传标语、宣传画、悬挂宣传横幅等形式向群众宣传肺结核、艾滋病、麻疹、甲肝、乙肝、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等重点控制传染病的危害和防治方法,增强群众的防病意识和防病能力。

(三)明确职责,重点督导。我队按照各股室职能职责组织执法人员对各自辖区内传染病防治工作进行督导和检查。要求加强重大传染病及学校传染病防控工作,认真落实学校传染病防控各项措施,加强中小学传染病防治工作检查、督导;要求加大监督管理力度,采取定期检查制度、不定期抽查制度及见面约谈等方式严格执法;要求加强全县各级医疗机构开展传染病报告管理检查,定期和不定期对发热门诊、腹泻门诊进行督查;要求各有关单位高度重视传染病防治工作,继续深化传染病防治知识的培训,提高工作责任感和警惕性。

三、存在问题

在专项检查过程中,我们虽然作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面临的困难和问题仍然很多。一是有些单位对传染病的防治工作重视不够,“重医轻防”的思想较严重,群众对传染病防治知识知之过少;二是传染病防治队伍专业知识有待进一步提高,需要加强人才培养和专业技术培训;三是个别医疗机构传染病报告人责任心不强,造成传染病漏报、迟报、缓报现象发生,一定程度造成传染病统计的准确性。

四、下一步工作

通过专项监督检查,进一步强化了被监督单位负责人在传染病防治、医院感染、医疗废弃物处置等方面的法律意识,为扎实做好传染病防治工作打下了基础。下一步,我队将针对出现的问题做好以下三方面的工作:一是继续加强对《传染病防治法》、《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办法》和《消毒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知识的宣教,提高广大医务工作者,特别是医疗机构负责人的法律意识;二是以多种手段促进医疗卫生单位建立传染病处置工作制度和传染病自查制度,完善相关记录,建立医疗废弃物处理工作流程;三是切实加强对各级医疗机构,特别是乡级医疗机构的监督管理,使之建立、完善并严格执行医疗废弃物管理制度、消毒隔离管理制度、传染病报告制度,有效防止各类传染病的传播流行。

五、建议

(一)各级党政机关应充分认识做好传染病防治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把预防控制传染病流行蔓延放在卫生工作的首位。在主管部门的统一领导下,做到有效预防、有效控制、防治结合。针对辖区内可能发生的传染病流行的危险因素和重点问题,应周密部署,制定预案,明确责任,落实措施。卫生行政部门要主动与宣传、教育、农业、检验检疫、交通运输等部门加强沟通与协调,建立健全部门间联防联控工作机制。

(二)各级党政机关要根据当地传染病防治工作的需要,改善传染病诊断和传染病病人救治的设施条件。各医疗、预防、保健机构要主动向当地人民政府与上级主管部门反映有关情况,积极争取财政等部门的经济支持,做好相关检测试剂、疫苗、消杀药品及医疗救治所需物资的储备工作。

运动场馆管理制度 篇6

运动馆管理制度

为了加强公司运动馆的使用与管理,确保能为广大干部职工提供和创造良好的锻炼、娱乐环境,使场馆管理达到规范、有序、清洁和卫生标准,进入场馆内的人员都必须遵守下列规定:

一、开放时间:晚上6:30-10:30。

二、凡进入场馆活动的职工,必须自觉遵守运动馆的管理制度,接受场馆管理人员的检查与监督,共同维护良好秩序。

三、运动馆属公共场所,严禁携带易燃、易爆、油质、物品进入场地,严禁大声喧哗、打闹、不文明的现象发生,必须自觉维持馆内的秩序和卫生,不得携带食品入内,不得随地吐痰,乱丢果皮纸屑,严禁吸烟、饮用含糖饮料、嚼口香糖等。违者罚款50元,并责令其出馆。

四、严禁入场活动人员穿皮鞋、高跟鞋等,需统一着运动鞋,否则不予入场。

五、自觉爱护场地和各项设施,严禁破坏公物。因任何人为原因造成设施及其他物品损坏的,照价赔偿外,另罚款50元。

六、场馆管理人员在场馆使用后及时打扫卫生,时刻保持场馆清洁。在每天上班前应先检查卫生、场地及设备,搞好场地和设备的保养工作。

七、场馆管理人员须严格执行以上规定,如对违章者不及时制止,则给予50元/次罚款。

科普场馆安全管理制度 篇7

科普场馆安全管理制度

基地科普场馆投入大、功能强,必须加强安全保卫工作,建立综合治理制度,创造良好的育人环境。

(一)安全管理纳入基地常规工作,主任一把手亲自抓。基地成立以潘卫成主任为组长,袁林兵主任、冯军主任、管亚军主任为副组长及相关科室负责人组成的综合治理和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做到组织落实,责任到人。

(二)安全工作重在防范。加强法制教育和“三防”(人防、物防、技防)意识教育,贯彻“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综治和安全领导小组要经常研究安全保卫工作,杜绝事故发生,消灭犯罪率。

(三)抓好安全设施硬件建设。各大楼安装保险门,设置消防器(栓),重要部位安装报警装置。

(四)形成完善的检查督促制度。平时经常检查各项安全设施,损坏的应及时修配,发现安全隐患及时整改。节假日加强值班检查,集中查漏补缺。

(五)建立和健全学校重大情况报告制度。要做到信息畅通,及时传达上级有关文件精神,及时反馈下面的情况,防患于未然。

(六)加强门卫制度、行政干部值班制度和教师值日制度,实行24小时有人值班;值班人员要加强巡视。

体育场馆使用管理制度 篇8

一、保持体育场馆内卫生,严禁在场地内吸烟、吐痰、吃带有皮核的食物和口香糖,严禁乱扔废弃物;禁止在墙面、地面刻画、涂写。

二、禁止携带禽畜、易燃、易爆及油质物品进入场地。

三、禁止嬉戏、打架斗殴。

四、爱护体育场馆各种设备、设施和器材,使用器材时要按操作规程进行,未经允许不得随意挪动,如有损坏,照价赔偿。

五、在活动时须按各运动项目要求着装;室内体育馆严禁穿皮鞋、高跟鞋、钉鞋等进入场地。

六、未经许可,不得在体育场馆内外悬挂、张贴宣传品,摆放及发放商业产品。

七、严禁占用疏散通道;严禁擅自使用大功率电器设备。

八、使用单位、部门和个人在使用体育场馆的过程中,都要保证场馆安全、保持环境卫生和维护活动秩序。

体育场馆安全生产管理制度 篇9

2、严禁用铁丝、钢丝代替保险丝,安装保险丝不准超过额定电流。

3、照明灯具不准用易燃物品遮挡,不准在电线上挂晒衣物。

4、使用前做好各项安全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报告处理,做好维修登记。

5、使用时确保安全疏散通道畅通,不得堆放杂物。

6、使用后,必须清除会场内杂物,检查门窗是否锁好,关闭电源总闸,确认无安全隐患后方可离开。

7、贵重物品妥善保管,以免丢失。

8、消火栓、灭火器附近不得堆放障碍物,严禁损毁或挪作他用,要经常检查和保持消防设备的清洁,使之保持完好状态。

9、场内严禁吸烟、动火。

场馆检查报告制度 篇10

1.目的 为加强体育中心设施设备的安全管理,确保设施设备的安全运行,延长设施设备的使用寿命,特制定设施设备安全管理制度。

2.适用范围

适用于体育中心范围内所有的电气设备的管理。

3.职责

3.1 部门主管负责编制和修订此规定,并对设备及其环境的操作和管理进行指导。

3.2 电气人员负责系统的操作及维修,并对设备环境及其周边环境进行管理

4.强弱电设施设备安全管理制度 4.1 设施设备包括的内容

4.1.1体育中心内强弱电机房建筑设施;

4.1.2体育中心内强弱电管道、桥架建筑设施;

4.1.3运动活动场地电气设施;

4.1.4园区内电气设施;

4.1.5运动器械设备;

4.1.6网络及多媒体演示设备。

4.2 检查机构

建立体育中心设施设备安全检查机构,公司由经理、副经理组成,园区由各专业主管组成。

4.3 确定常规检查时间

4.3.1赛事及活动开始前和结束后及时检查;

4.3.2每月10日前例行检查;

4.3.3各种恶劣天气后及时检查;

4.4 设施设备安全检查内容

4.4.1机房是否有损坏、开裂、倾斜、变形;

4.4.2地基是否有沉降;

4.4.3强弱电各系统是否运营稳定,各设备参数是否正常;

4.4.4门窗是否腐朽,玻璃是否牢固、完好;

4.4.5避雷设施是否完好;

4.4.6用电线路、开关、插座是否损坏;

4.4.7防火设施是否符合规范,灭火设备可否正常使用;

4.4.8供电设备是否有隐患;

4.4.9沟、梯、栏、盖、路是否有安全隐患;

4.4.10防盗措施是否落实。

4.5检查记录

每次安全检查必须做好记录,建立检查情况汇总档案。

4.6整改落实

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各专业主管必须及时整改,确因某种原因不能及时整改的要及时报告上级主管领导和主管部门。

4.7平时管理

4.7.1帐物清楚。各种设施设备要分类、编号、入帐、定期盘点,做到帐物相符。

4.7.2科学管理。各类维修用仪器、仪表要按顺序依次进行定位存放、一目了然。

4.7.3维修保养。对各种设施设备要进行常规保养,及时维修,做好防尘、防潮、防热、防蚀等工作。

4.7.4安全管理。易燃、易爆、有毒放射性物品要专柜存放。贵重设备要有必要的防盗措施。

4.7.5按章借还。设备的领用、借还要严格办理借还手续,借出设备到期后应及时归还,任何人不得以任何理由长期占用,不准将体育中心内设施设备私自外借。

4.7.6损坏赔偿。对违反操作规程造成的损失,或因管理不善造成的损坏、丢失,责任人要按价赔偿。

上一篇:七年级语文专项练习——字音下一篇:敬佩清洁工的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