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科学活动:上上下下
【活动目标】
1、能在具体情境中辨别方位“上、下”。
2、培养简单的观察、分析和理解的能力。
【活动重难点】
重点:能在具体情境中辨别方位“上、下”。
难点:培养简单的.观察、分析和理解的能力。
【活动准备】
1、材料准备:图片、音乐cd、贴画、彩笔、活动教材;
2、经验准备:身体的各部分所处的位置。
【活动过程】
1、游戏导入铺垫新知
师:1、你知道鼻子在哪?(幼儿回答)请摸一摸。
2、你知道嘴巴在哪?(幼儿回答)请摸一摸。
3、摸一摸鼻子和嘴巴,哪个在上面哪个在下面?(幼儿回答可能不标准)教师边摸边示范表达:鼻子在嘴巴的下面,嘴巴在鼻子的上面。
4、说说你的头和你的脚,什么在上面什么在下面。
5、这就是我们今天活动的目的:上上下下(板书)
2、游戏活动:先跟着老师感受一下上上下下的方位。
老师一边念儿歌《上上下下》一边做动作:咕噜咕噜咕噜咕噜往上爬,咕噜咕噜咕噜咕噜往下滑,太阳公公起床了,花儿对我微微笑,上上下下上。
3、应用幼儿熟悉的环境、图片、挂图,应到幼儿观察、理解上下方位。
4、出示活动教材图片,引导幼儿分析上下关系和语言表达。
教师手指图片1说:
1、这幅画里,什么在上面什么在下面?
2、我这有一架飞机,它应该在哪?上面还是下面?为什么?(让小朋友学一学飞机飞)。教师说:小朋友们真聪明,知道飞机是在天上飞的,请小朋友把你们的飞机贴在正确的位置。
教师手指图片2说:
1、这栋房子里住着小猪和小狗,小狗已经住一楼啦,小猪住哪了?请小朋友贴一贴。
2、小朋友们说一说小猪和小狗他们俩谁在上面谁在下面?
师:请小朋友用你的小手告诉我,小蚂蚁在哪儿爬?(幼儿向下指)小鸟在哪儿飞?(幼儿向上指)
教师手指图片3:动手操作,再次感知“上下。请小朋友两人一组演示一下玩跷跷板。小老鼠也想玩,请你贴上去,说一说,谁上去了,谁下来了。强调玩的时候要注意安全。
教师手指图片4:小猴子喜欢在那玩耍,贴一贴,说一说,它们的上下关系。
5、生活快车双层巴士开来了,小动物们去旅行,深入感知。
(1)巴士上,下层都有谁?上层都有谁?
(2)请用红笔把上面的小动物和他的头像连起来,请用绿笔把下层的小动物和它的头像连起来。老师个别辅导。
6、请小朋友们收拾好活动材料,整理好课桌,依照上下顺序放好彩笔和教材。
【活动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
【活动延伸】
幼儿园小班的孩子认知发展易受外部作用影响, 以无意识记忆为主, 思维带有直觉行动性, 基于以上特征, 本文以小班科学活动《瓶中取球》为例, 谈小班科学活动中教师提问的有效性。
一、借助提问激起幼儿学习的兴趣, 让幼儿主动去探索
幼儿对感兴趣的东西学得积极主动、效果好。兴趣能使幼儿学会主动操作, 并从中获取经验和乐趣。
如:活动中, 教师首先出示图片并讲故事:小虹和小明在大树下面玩皮球, 玩得可开心了。突然, 小明不小心把皮球掉进了树洞里, 他用手去捞, 可是洞太深了, 够不着。 (教师出示装有球的瓶) 你有什么好办法把球取出来吗?快帮他们想想办法吧。利用这样的情境提问, 抓住教学的实施, 设计问题, 为幼儿引导思路, 提供学习线索, 激起幼儿的学习兴趣。
二、借助幼儿资源反问, 激活幼儿思维
反问就是把问题倒过来提出, 以反推正, 是训练幼儿逆向思维的重要途径。适时有效的反问, 会使幼儿产生心理和认知上的矛盾冲突, 能将幼儿容易忽略的内容提出来, 引起幼儿的注意, 促使探究活动不断深入。
比如在交流环节中, 教师请了一名幼儿交流自己如何用筷子在瓶中取球的时候, 另外一名幼儿一直在下面说:“不能, 因为筷子很滑。”老师没有理会, 而是让上面的孩子操作了之后就下去了, 我认为这里的师幼互动是低效的, 老师在这里只关注了孩子操作的结果, 而没有关注孩子操作的过程, 因为那个说不能成功的孩子他在操作的时候, 就是用的筷子, 而他没有成功, 我觉得这里老师完全可以利用孩子的资源, 利用孩子之间这种矛盾, 把问题反抛给其他的孩子:同样的材料为什么会有不同的结果呢?可以让那位没成功的孩子说一下他的想法, 或者在集体面前试一试, 从而引出一种生生互动。在对比实验中, 对筷子夹物的内外因素都有一个初步的、较为清晰的认识, 借助幼儿资源的反问可以演绎出“峰回路转, 别有洞天”的精彩一幕。
三、借助关键性问题提问, 引导幼儿观察
教师抓住内容的关键来引导幼儿观察、思考, 激起幼儿对观察物的好奇。这种提问可以突出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调动幼儿质疑和解疑的积极性。幼儿真正的主动探究和学习是从问题开始的, 幼儿有了疑问和问题, 教师重复问题可以让别的幼儿回答。
比如在交流的环节, 教师请了一名用水取球的孩子到集体面前交流, 当那名孩子在集体面前慢慢将水倒入瓶里的时候, 教师马上问孩子:“你们发现了什么?”孩子们说:“球升高了。”那名孩子在不断地倒水, 教师不断地追问:“球到哪里了?”孩子们目不转睛地盯着球, 说:“球上升了。”这里教师利用重复的问题, 让孩子持续地观察“水放进去了, 球在瓶中位置的变化”。孩子们发现了球在水里漂浮的现象, 同时也突破了本次活动的一个重点。
四、借助双向提问, 鼓励幼儿质疑
质疑是孩子学科学的起点, 科学探索要依靠问题不断推进, 鼓励和引导孩子提出问题, 能激发孩子主动参与科学探究活动的欲望。
比如在猜想的环节, 一名幼儿说:“我想用钓鱼竿来取球。”另一名幼儿马上提出质疑:“钓鱼竿有钩子的, 但是球上没有圈钩住。”这时, 幼儿产生了强烈的认知冲突, 问题也就油然而生。而老师可以用一句精练的语言来提升:“有小朋友想到了利用工具来帮忙, 但是用哪些工具合适呢, 还需要我们仔细思考。”
在科学面前, 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教师所创设的活动情境中隐含并折射出的“科学问题”不应该由教师一个人直接提出, 而应给予机会让幼儿尝试着提出。幼儿发起的提问更贴近他们的思维实际, 更能诱发他们深入地进行探究。案例中, 教师不失时机地放手, 适时地挑起了幼儿的认知冲突, 使得幼儿提出了如此精彩的问题, 对探究“如何取球”充满了期待和兴奋, 幼儿学习的内在动力得到了有效激发。
关键词:户外科学活动;小班;户外科学活动探究
G613.3
户外科学活动是指在户外的自然环境中完成科学探究的全过程。小班年龄的幼儿正处于由直觉行动到形象思维的过渡阶段,对事物的认识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行动,根据此阶段幼儿的身心特点,让幼儿在操作中感知体验“玩一玩、看一看、想一想”中充分的运用了感官,激发起幼儿的好奇心、吸引幼儿的注意力,让幼儿在游戏中探索和思考。因此在户外进行小班的科学探究活动更能让孩子放开手脚,解放各种感知系统,在一种非常安全的自然环境中调查和研究,从而发展幼儿探究的兴趣和能力。
一、发现有意义的内容
户外的自然资源就是一个天然的探索区,自然界的光、水、泥土、树、花草无处没有探索,但对于小班的孩子来说进行户外的科学探究其内容的选择要符合小班孩子的年龄特点。最主要的是顺应、支持幼儿的疑问,生成小班户外科学探究内容。在每次经济偶是带领幼儿进行户外的活动、散步时,幼儿会产生很多的疑问和问题,尤其是3岁左右的孩子,会抓住成人问个不停。只要我们留心还会发现,幼儿最初关心的问题都是和自然有关的。如:在一次带小班的孩子到户外散步,有一个孩子喊道:“哇,好多的树叶宝宝。”于是,很多孩子都弯下身体捡地上落叶,还不停比一比谁捡的树叶多。此时,有一个女孩子问我说:“老师这些树叶宝宝的妈妈呢?”“有孩子说,就是大树妈妈呀。”又有以为幼儿惊奇地发现:“老师,树叶宝宝长得不一样的。”回到教室路上我思考:“不同的大树妈妈的树叶宝宝是不一样的,怎样帮助幼儿了解这一自然特点呢?”所以我们设计《树叶宝宝找妈妈》的活动,重点是引导孩子在开阔的户外环境中进行不同树叶特征的观察比较。
二、选择有意义的材料
材料是引发幼儿主动探究的刺激物,又是幼儿主动建构认识世界的桥梁。对于教育者来说,材料更是是教育目标和内容的物化。根据小班孩子年龄特点和户外科学探究活动特点,我们提供的材料必须更有“意义”。
1.针对小班幼儿知识经验贫乏的特点,注重材料的生活性。
实践告诉我们:幼儿的新经验获得建立在已有经验基础上,和已有经验有联系的新事物容易引起幼儿的兴趣,也更能提高探索注意力和持续性。由于小班幼儿的科学知识经验贫乏,因此户外科学探究应源于生活。如:在《认识艾草》中,每年清明节孩子都要吃艾饺,很多孩子也有机会和成人一同制作艾饺的经验,所以选择此活动能刺激孩子的已有经验,更能激发积极讨论和探索,并获得新经验。
2.针对小班幼儿直觉行动占优势的特点,凸显材料操作性。
小班幼儿直觉行动思维仍占优势,他们在不断地摆摆、弄弄、玩玩中发现奇特的事情,感受探究的乐趣。如:在《运水》的活动中,看似孩子一直都在用各种材料搬运水,其实就在孩子同种动作不停地重复中,会发现什么样的工具能运水,什么样的工具运得快等等。
3.针对小班幼儿科学探索富于情境的特点,凸显材料的游戏性。
根据小班孩子年龄特点,小班任何活动都以游戏性、情景性为主,所以科学探究活动也不例外。在户外科学活动中不仅环节设置具有情景创设,对于材料的设计也应富于情境性。如:在《树叶宝宝找妈妈》中,我们以树叶宝宝找妈妈的情境,在每一种不同的树叶下设计一根竹签,孩子们就带着这片树叶找大树妈妈,找到大树妈妈便把树叶插在大树妈妈的下面。整个活动中,孩子很投入的帮着树叶宝宝找妈妈,似乎在帮自己找妈妈,完成后孩子的成就感让孩子显得很兴奋,在操作和游戏中孩子明白每种不同的树妈妈树叶宝宝也不同。
三、提供有意义的记录
小班幼儿年龄尚小,他们的注意力保持时间很短,对事物的观察发现能力也较弱,在制定幼儿记录活动目标时,要采用多种记录的方法来帮助幼儿观察、理解事物。
特点一:记录形式既簡便又明确。
小班幼儿在户外进行科学的探究活动,孩子在行动上和意识上会有诸多的不便,但我们也不能舍弃孩子通过操作探究进行自主的表达和记录,所以尝试了一些既简便又明确的记录方法帮助小班孩子有意识进行探究和有目的表达自己操作探究结果。
1.连线:这种方法是幼儿根据探索活动的内容及要求将符合条件的两种物体用直线连接起来,记录直观,易于理解。
2.判断:这种形式要求幼儿将某几种现象或事物进行探究后,或根据自己的知识经验,将其正确与否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出来。如:在戏水池玩“水果沉浮”的游戏,幼儿通过尝试能很快判断什么水果是沉的,什么水果是浮的。
3.画圈:这是让幼儿结合探索活动本身,在众多的内容中,选出正确的,舍弃错误的。内容本身没有对错之分,幼儿要根据记录要求进行选择,这就要求幼儿要理解这张记录表格让我干什么,要带着明确的目标进行思维、探索。
特点二:操作材料即是记录材料。
操作材料和记录材料是相同事物时,不仅能减少材料多干扰小班孩子的探索,更能增强小班孩子探索的有始有终。
粘贴:他是孩子用一张纸、实物、废旧材料等,用粘贴的方法把事物记录下来,发挥孩子的创造力和操作能力。如:在秋天到了,一棵棵的小树都穿上了秋装,教师在组织孩子去观察,然后把看到的不同的秋装进行采摘和收集,粘贴在已画好的小树上,从而大大降低幼儿绘画的而要求,而且也增添了乐趣和成功感。
特点三:操作过程即是记录结果。
这种形式可以很大程度上减轻小班孩子用笔的负担,更能体现小班孩子表征的100种语言和陈鹤琴先生“解放孩子”的教育理念。
1.动作和表情。不要以为记录只能用纸和笔。有时候动作和表情也是记录的一种方法。如:在“树叶落下来了”,我们就可以引导幼儿用肢体动作表现树叶落下来的轨迹和动态,以及用表情表现树叶飘落下来的心情。
2.照片录像。这主要是利用一些影像工具,对活动进行摄录。特别适合在户外探究的状况。
实践证明,对小班孩子进行户外科学活动的教学是可行,它不仅能提高小班孩子的探索欲望,让小班的孩子学会思考、乐于探索、勇于创造,也培养了孩子亲近自然,感受自然,发现户外环境中的许多奥秘。
参考资料:
[1]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 江苏教育出版社
[2]幼儿科学教育.刘占兰 著
活动目标:
1、喜欢和老师、同伴一起看看、猜猜、讲讲各种有趣的盒子,乐意表达自己的想法和经验。
2、初步感知探索盒子和盒中物品的关系,尝试用各种方法打开盒子。
活动准备: 大盒子三个、各种小盒子等。活动过程:
一、导入——引起活动的兴趣
二、看看猜猜盒子
1、猜猜第一个盒子——盒子和物品的匹配
“大盒子、大盒子,真有趣,上上——下下、前前——后后、里里——外外,找找里面的小秘密”
盒子里面是什么?原来是——玩具盒、电吹风盒和领带盒
小结:盒子能帮助我们把需要的各种东西都整理好。
2、猜猜第二个盒子——形状和声音
猜猜第二个盒子里有什么秘密? 盒子里面是什么?原来是——糖果盒、饼干盒、巧克力盒
这些盒子是什么形状的? 方形的盒子、圆形的盒子、心形的盒子
哪个盒子里放了东西?你能猜出来吗?有什么好办法知道
小结:盒子有各种形状,真有趣!
3、猜猜第三个盒子——尝试打开盒子的各种方法
l 尝试打开小盒子;
l 小结三个打开的方式:翻盖;锁扣;插盖。
三、分享和延伸
这些装糖果的盒子叫糖果盒,你们还看见过什么盒子呢?(铅笔盒、玩具盒、工具盒、肥皂盒、饼干盒、眼镜盒等)聪明的宝宝再找一找,家里还有什么盒子,发现的来告诉老师和小朋友。
小班科学活动:《漫游糖果王国》教案
活动目标:
1.运用多种感官感知不同糖果的特征(软硬、形状、颜色、味道),初步建立护牙意识,体验认识糖的乐趣。
2.愿意大胆表述自己的发现,并愿意与教师、同伴交流分享。活动准备:
各种糖果。糖果王国头饰一个
一、进入糖果王国。
1.进入糖果王国。T:“小朋友好,我是糖果王国的国王。糖果王国里有许多糖宝宝,你们想不想和他们做朋友呀?”
2.找糖果。
T:“那请每个小朋友在箩筐里找一个糖宝宝做朋友吧!”
二、感知糖果的特征,体验认识糖的乐趣。
1.幼儿自由地感知、初步探索糖果的特征,并与同伴交流。T:“你们都找到了糖宝宝朋友,请你们看一看,再跟旁边的小伙伴说一说自己的糖宝宝朋友是怎么样的。”
2.幼儿在教师的引导下进一步感知糖果的特征,并交流自己的发现。(1)摸糖果、捏糖果、感知糖果的质地。T:“请你用手摸一摸、捏一捏,然后告诉老师或其它小朋友你的糖宝宝是怎么样的?(2)看糖果,了解糖果的包装。
T:“你的糖宝宝穿了件什么样的衣服?(3)剥糖果,了解糖果的外形、颜色。T:“现在请你把糖宝宝的衣服脱掉,衣服放在桌子上,糖宝宝放在手心里面,看看糖宝宝是什么颜色、什么形状的?
(4)闻糖果,感知糖果的气味。
T:“我闻到了好多糖宝宝的味道,你们闻闻看糖宝宝是什么味的?那用小舌头轻轻地添一下,是什么味道啊?
(5)尝糖果,了解糖果的味道。T:“那把糖宝宝轻轻地送到你们的嘴巴里面,咦?这又是什么味道啊?
(6)尝试动手做糖果
T:我们认识了这么多的糖果,小朋友,你们想不想来动手做一些糖果啊?让我们一起来做一些糖果好吗?
3.小结。T:“今天,我们在糖果王国认识了许多糖宝宝,每个糖宝宝都有自己的漂亮衣服。糖宝宝有文档仅供参考
文档仅供参考 的很软,有的很硬。糖宝宝的颜色、形状也不同,有的圆圆的,有的方方的,有的扁扁的,颜色有红色、黄色、绿色等。闻一闻还有不同的气味,吃到嘴里甜甜的,有许多种味道。
三、体验吃糖的益处和害处,初步建立护牙意识
1、在动手操作中比较观察了解溶解现象,产生观察的兴趣。
2、能初步记录与交流自己实验结果,乐意把自己的发现告诉大家。
教学准备:
1、教师操作材料:糖、黄沙、赤豆若干, 一张大记录纸。
2、幼儿操作材料:分别装有糖、黄沙、赤豆的盒子若干,水杯、分类盒、小调羹若干,记录板、记录纸、粘贴纸人手一份。
3、实验记录:用贴标记的记录形式。
谁在水里不见了 姓名:
我的实验材料 糖 黄沙 绿豆
我的猜想
我的实验
4、科学术语及词汇:溶解。
5、时间安排:20~25分钟。
教学过程:
一、幼儿认识材料,激发实验兴趣。
教师出示装有糖、黄沙和赤豆的盒子,让幼儿通过看一看,摸一摸,尝一尝,认识实验材料。
师:今天,我给你们带来了几样小礼物,看看它们是什么?
二、幼儿实验操作――谁在水里不见了
(一)、幼儿猜想,到集体记录板上记录猜想结果。
1、师:今天,三种宝宝要和我们玩捉迷藏的游戏,请它们藏到水里面会怎样呢?你觉得哪个宝宝在水里会不见了?
2、幼儿独立思考、进行猜想,交流讲述。
3、幼儿到集体记录板上用粘贴小红花记录猜想结果。
4、教师小结:有的小朋友觉得糖宝宝到水里会不见,有的小朋友则认为黄沙宝宝,还有的小朋友认为是赤豆宝宝。大家的想法都不一样,待会我们一起来试一试,做一做,看看到底是哪个宝宝在水里不见了。
(二)、幼儿实验,在自己的记录板上记录结果。
1、教师介绍实验材料,交待实验步骤。
师:①请小朋友选择一种宝宝,放在红色盒子里的小水杯里,用调羹搅拌一下,看一看发生了什么?它是不是在水里不见了?②如果这个宝宝在水里不见了,就把看到的结果用小红花粘贴在“我的实验”里。③记住,试一种记录一种,然后再去试另外一种,记录一种。
2、幼儿证实猜想:将糖、黄沙和赤豆分别投入水中,观察谁在水里不见了。
3、幼儿实验记录:引导幼儿用粘贴小红花的方式将实验结果记录到自己的记录板上。
4、幼儿自由交流:大家的游戏做完了,哪个宝宝到水里去不见了呀?它们到哪里去了?请小朋友看着你的记录表把自己的发现告诉好朋友。
5、幼儿交流,教师记录结果在大记录纸上。
教师小结:我们发现糖宝宝放在水里会不见,化掉了,这就是溶解。
三、经验拓展。
教师提问:还有哪些东西会像糖宝宝一样放进水里也会不见呢?我们回去再问问你们的爸爸妈妈吧!
《各种各样的声音》(小班科学)
活动名称:《各种各样的声音》(小班)设计意图:生活中各种各样的声音无处不在,有鸟叫声,雷鸣声,树叶的沙沙声,琴儿的叮咚声……这些都有会引起孩子们的好奇和探索,为满足幼儿的探索欲望,教师采用”六个一“交互使的办法,充分调动幼儿的积极性。活动生成:激发幼儿进一步寻找、发现更多生活中各种各样声音。活动目标:1、使幼儿乐于倾听各种悦耳的声音,培养幼儿的倾听能力。2、通过探索,操作活动来激发幼儿对各种声音的兴趣。 活动准备:1、人手一件能发出声音的玩具。 2、电脑、投影仪、投影屏、激光笔《这是谁的声音》的光盘3、录音机,有 ”牛、羊、下雨、洗衣机、小蜜蜂、公鸡“的图片活动过程:3、听一听:老师启动”会发声音“的玩具狗2、玩一玩:请幼儿自选玩具3、说一说:玩具发出的声音。4、看一看:根据图片模仿各种声音。5、唱一唱:《 模仿声音》的歌表演6、猜一猜:电脑娃娃中的《这是谁的声音》播放课件”小孩笑声、马叫、掌声、枪声、汽车跑的声音" 小结:今天我们玩得真开心,听到了这么多好听的声音,请小朋友每人拿一件玩具,我们继续去寻找更多的声音吧! 活动延伸:请小朋友们和老师继续寻找更多的声音。
1、能用较清楚的语言讲述自己的观察和发现。
2、对xx有浓厚的兴趣,热爱生活乐于探索。
一、创设情境,导入活动
师:看,谁来了,它是谁呀?(圆圆的脸,我们叫它圆奶奶,和它打个招呼吧!圆奶奶你好。)
师:这是谁?它的脸是什么样子的?(它叫方爷爷,我们也和它打个招呼。)
师:今天,圆奶奶和方爷爷是来邀请小朋友去做客的,你们想去吗?
二、观察课件,找出圆圆和方方的物品
师:圆奶奶和方爷爷家可有趣啦,很多东西都是圆圆的、方方的,你们想看吗?请你们看一看,猜一猜,哪些东西是圆奶奶的、哪些是方爷爷的?
师:圆圆的椅子是圆奶奶的,方方的椅子是方爷爷的。(盘子、靠垫)
小结:你们发现没有,圆奶奶的东西都是圆圆的,方爷爷的东西都是方方的。我们分得对不对呢?(分对了,你们真棒!)
三、自选玩具,在游戏中体验感知
师:圆奶奶和方爷爷为大家准备了好多玩具呢!里面有什么,谁来摸一摸。(什么样的球?)
师:看,这么多好玩的玩具呢,你喜欢哪一个玩具,就拿着它找块空地玩一玩。
幼儿游戏,教师指导(你玩的是什么?怎么玩的?)
引导幼儿表达:我玩的是圆圆的··,我用圆圆的··滚一滚;
我玩的是方方的··,我用方方的··搭楼房。
师:小朋友们,先把玩具放下来做到椅子上吧。
师:看我拿的是什么?(球)圆圆的球可以滚一滚,拍一拍,大家都来试一试。方方的盒子不能拍也不能滚,那它可以怎么玩?(可以搭楼房、火车、小路)对了,方方的盒子可以搭高楼、铺小路。
师:小朋友们,玩得开心吗?圆奶奶和方爷爷还要请我们帮忙呢,请把圆圆的玩具放在圆篮子里,方方的玩具放在方篮子里。(幼儿分放玩具)
师:我们把玩具都送回了家,送得对不对呢?我先帮圆奶奶和方爷爷来检查一下,圆篮子里都是圆圆的玩具,方篮子里都是方方的玩具。哦,圆奶奶和方爷爷送你们一个大拇指,表示你们做得好,
四、方脸爷爷和圆脸奶奶的汽车
师:今天我们在方爷爷和圆奶奶家玩得真高兴啊!现在要回家了,方爷爷说要变一辆大汽车,送我们回家呢,变、变、变。
为什么开不了呢?怎么办呢?(变个圆轮子)
我们一起来喊一喊,请圆奶奶来帮忙吧!(圆奶奶快来吧!)
看看现在的汽车,能开了吗?
小结:方爷爷和圆奶奶做好朋友,互相帮助,变成了可以开动的大汽车,真棒!
五、找找生活中的方方和圆圆怎么做好朋友的
师:在我们生活中,圆奶奶和方爷爷一起又变出了许多有用的东西。一起看看(洗衣机、煤气灶)
我们的教室里也有方方的和圆圆的东西呢,大家一起来找一找。
小朋友,你们发现了吗,我们的身上也有方方的和圆圆的东西呢?
(汽车声)师:听,圆奶奶和方爷爷的大汽车来了,我们快坐上汽车,再到教室外面去找找圆圆和方方吧!
活动反思:
一、观摩活动记录
记录1:比较鸡蛋和鹌鹑蛋的不同。
教师请幼儿观察鸡蛋和鹌鹑蛋的图片,比较鸡蛋和鹌鹑蛋的不同之处。得出结论:原来,鸡蛋大,鹌鹑蛋小;鸡蛋身上粉粉的,很干净;鹌鹑蛋身上有斑点,看上去脏兮兮的。
记录2.:操作环节,洗洗鹌鹑蛋。
创设情境:帮鹌鹑宝宝洗澡,换身衣服,进行以下操作活动。
操作一:清水洗洗鹌鹑蛋。
师:老师这里有盆清水,我们来给鹌鹑宝宝洗个澡吧。 (出试清水,教师示范)
(幼儿操作 ,教师指导。 )
师:来,宝宝们,洗了这么久了,你们的鹌鹑宝宝洗干净了吗? (分别请幼儿回答。 )
幼:没有!
师:那你还有什么好办法吗? (请1~2名幼儿回答)
操作二:白醋洗洗鹌鹑蛋。
师:老师想到一个好办法。 (出示白醋)你猜猜这是什么? (请幼儿上来闻闻 ,尝尝。 )闻上去是什么感觉 ?
幼:柠檬,白醋……
师:对啦,是醋! 那你觉得用白醋能给鹌鹑宝宝洗干净吗?
幼:能,不能。
师:有的小朋友觉得能,有的觉得不能;那就请你用白醋试试看,再去给鹌鹑宝宝洗个澡,看看这次能不能帮它洗干净。
(幼儿用白醋操作 ,教师指导。 )
二、观摩活动分析:
1.生活化是幼儿科学教育课程回归幼儿生活思想的具体 体现。
陶行知说:“行是知之始, 知是行之成”,“社会即学校”, “生活即教育”。因此 ,教师要教育培养孩子 ,社会和大自然就是极好的教材。《纲要》强调:“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事物与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
在孩子眼中,每一次探索与发现都是一种惊喜。可能是惊喜鹌鹑蛋与鸡蛋的不同,可能会好奇鹌鹑蛋身上的斑斑花纹, 也有可能是感叹白醋的奇妙用处。不管是哪一种惊喜都是对生活认知的反馈,也是对幼儿生活思想的具体体现。
2.创设游戏情境 ,让小班幼儿在游戏中开展探究 。
环境对幼儿学习和发展有重要作用。小班孩子对周围一切事物都感到好奇新鲜,但孩子的注意力、兴趣易受周围环境的影响。因此,创造良好的游戏环境,有助于激发小班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帮助他们主动学习,满足他们的探索欲望。
教师通过创设情境“鸟妈妈要给蛋宝宝洗澡,怎样才能洗洗干净呢”,启发幼儿积极思考。让幼儿探索、观察、动脑、动手,在给蛋宝宝洗澡的过程中渐渐了解白醋的特性。
3.幼儿科学教育一种自主性的探究性学习 。
本次活动的重点在于“通过动手操作,感知醋和鹌鹑蛋这一简单的化学反应现象”,因此,在幼儿科学教育活动过程中,幼儿主要以探究性学习为主,其内涵是幼儿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自己独立的观察、操作、思考,报告自己的发现,得出自己的结论。
活动开始部分是对事物认知的过程,幼儿发现鸡蛋与鹌鹑蛋的不同,引发如何清洗鹌鹑蛋斑点的思考;在操作中,让幼儿主动发现用清水不能将蛋宝宝洗干净, 由此引出白醋这一概念,让幼儿猜测白醋是否能洗干净,给幼儿一种神秘感,调动幼儿的积极性;在随后操作中,幼儿再次实验操作,得出结论:原来白醋能将蛋宝宝洗干净,从而完成科学活动的目标任务。
4.选择材料根据幼儿的兴趣 、能力 、生活经验而定 。
陶行知说:“教育方法要采用自动的方法, 启发的方法,手脑并用的方法。”不适当的操作材料会让幼儿进入一种误区。因 此,选择适宜小班幼儿的操作材料十分重要。教师在科学探索活动中,应合理、科学、有序地为幼儿提供丰富的可操作的材料。
确实身边的物体材料很多,但基于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 选择的材料一定要具有代表性。于是教师准备了学具:清水、白醋、棉球。活动中,小朋友每人拿一样材料,试一试,仔细观察鹌鹑蛋的变化,很快得出结果。显然,提供便于儿童操作摆弄的材料不仅能激发兴趣, 更能让幼儿在亲自动手过程中探索和发现,孩子从中获得快乐,逐渐建立科学的探索精神。
三、教学建议
1.教师应热情支持鼓励幼儿的科学探索活动 。
在日常生活每个环节里,教师应注意给孩子充分的自由活动与探索空间。同时,应注意自己的语气是否亲切、语速是否适中。尤其是小班幼儿,他们的向师性强,教师如果做到在活动中富有热情、富有激情,那么幼儿处在宽松和谐氛围的环境中感受到被关注,才真正敢于尝试、敢于探索、敢于发现和敢于创造。
2.提供尽可能多的可操作性材料 。
小班年龄的幼儿正处于由直觉行动到形象思维的过渡阶段,对事物的认识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行动,而幼儿的探究方法又具有试误性,因此教师必须提供尽可能多的可操作性材料, 让幼儿寻找到正确的答案。
从观摩记录不难发现,幼儿在操作环节一中的操作材料只有一种———清水。蛋壳的主要材料是碳酸钙,当它遇到白醋就产生化学反应。因此,出示白醋前,教师完全可以增加操作材料,为幼儿提供更多探索实践的机会。如提供牙膏、肥皂水、洗衣粉等,让他们尝试用不同材料进行实验操作。在经历较多失败后获得的成功会令人印象深刻,体验更多乐趣。
关键词:科学区活动 材料投放 活动指引
让儿童拥有更多的自主选择权利是幼稚园区角活动的根本目的,一般地它是通过活动给儿童营造一个融洽的氛围,并给儿童各种活动材料来开展。它是基于儿童的自身想法,满足其活动需求以及方式,让儿童在活动中参与学习教学模式。小班儿童天性好动,对事物充满好奇心理及探索意识,所以根据儿童的这个特点就可以在幼稚园小班开设科学区,充分利用儿童的天性,并以此激起儿童的积极性,提升儿童的学习兴趣,进而增强儿童的学习能力。
1 活动投放材料的基本准则
动手操作能提升儿童的动手能力,增强其知识面,通过对材料的选取和拼摆过程中,儿童能建立其自身对材料的认知体系,也就增强了儿童的学习能力。而在整个活动过程中,对象是材料,因此在活动中科学地投放活动材料,才能使活动达成目的,对此活动要遵循以下基本准则:
1.1 活动投放材料具有目的。要想进行科学区活动,须要对实际活动材料进行准备。如果将材料笼统的放在一堆,儿童在活动时面对这些材料,必定摸不着头脑,完全不知道怎么运用材料进行活动,对此只有明确活动目的,对投放材料进行分类处理,才能科学的进行区角活动,让儿童更好的融入活动中。以农作物区为例,在区内投放种子让儿童收集,在活动中再配备光盘、放大镜等工具,帮助儿童学习种子的知识(包括有大小、形状等等)。活动目的就是丰富儿童知识,另还可提供辅助材料,比如铲子、花盆等,用来扩展儿童的知识面,通过这种方式,来提升儿童对事物的感性认识,让儿童更清晰地了解并学习到新的知识。
1.2 活动要分层次的进行材料投放。事先对区角活动进行思考再选择材料并将材料依据由浅及深、从简到难的原则进行投放,这样必定让区角活动进行得更具细节化、层次化,让它能满足不同的儿童根据自身情况进行操作。只有结合活动的操作过程,进行科学的材料投放,让它满足儿童需求,再通过老师的引导或提示,才能让儿童积极地参与活动中思索问题;只有通过这种层次化的活动,才能让科学区的探索活动得到进一步的完善。
2 活动中老师的有效指引
儿童参与活动,不应当是老师进行胁迫等方式让儿童不情愿地参与,而是让儿童情愿的参加学习,它具有自主性。面对不同的孩童,老师要针对性的对儿童进行分析,关心呵护他们,引导儿童参与活动,因为相对于科学区的材料以及主题而言,儿童有权自行决定;在科学区活动中出现矛盾的时候,应该要按照儿童的方式来解决;要想儿童很自觉的遵守活动规则,就只能根据儿童的实际需要来制定相关活动标准。灵活的活动方案,能满足儿童想进行活动参与互动的自身意识,也只有这样在满足儿童需求的基础上,制定相应地活动方案,才能让儿童对科学区活动产生兴趣进行自主学习,才能让儿童把活动中学习到的知识构筑成属于自己的知识体系。
2.1 制定活动标准。活动标准是儿童参与活动过程中需要去遵守的合法、合理以及科学的行为准则和规范。但儿童刚刚萌生规则的意识,并不能对其进行合理的判断,在实际的活动过程里,往往会在思维和行动方面出现脱节的现象,也就不警觉的破坏活动规则。对此,老师就应当采用合理的方式,辅以提升儿童对规则的认识,并养成正确的行动规范。幼稚园小班的儿童在参加活动的实际过程中,时常会出现一些不好的坏习惯,比如说:随意丢弃活动材料、手持玩具到处跑以及大声喧哗等,也正因为会发生这样的现象,所以才要制定相应的活动标准。首先和儿童进行沟通,告知他们通过一张属于个人的卡片可以实现他们的自身意愿,即根据个人爱好选择活动区角,当他们进入到科学区的时候,管理员就会收卡,这样他们就不能够随意的更换区角,当然也要对各区角进行相对性地儿童人数控制,不能出现太大偏差。然后老师作为科学区角活动的指导者,在各个区角中通过合理的方式选定一个儿童作为组长,让其带领并监督小组成员进行相应的活动操作,因为儿童之间往往能相处的更加融洽,继而也就使得儿童能更好地遵守活动规则,同时老师也应该要引导儿童发现活动当中的问题,然后自己来制定规则。在经过儿童亲身感受之后制定出的规则,其他的儿童也会认真的遵守,这样游戏的进行才能够保证有序。通过这样的方法,制定不同活动规则进行不同的活动,不仅丰富了科学区活动的内容,还能让学生了解到不同的知识。
2.2 老师科学合理的引导。老师要对儿童活动的需要和兴趣进行更加深入的了解,有的放矢的去指导儿童进行游戏,这样才能深层次的对科学区的活动进行开展并实施。整个活动中,老师的作用是至关重要的,惟有老师对儿童留心观察,才能对儿童进行针对性的引导,让儿童自愿地参与活动中来。当儿童在面对材料不感兴趣以及面对新材料不知怎么下手的时候,老师把握好时机介入到儿童游戏中对其进行指导,让儿童对活动产生浓厚的兴趣,当前这指导过程中老师要注意自身指导程度,不要过于苛刻要适度地进行指导,不然结果将会适得其反,磨灭了儿童参与活动的想法。
3 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儿童小班科学区活动时,教师在投放材料和指引时应该要根据儿童的实际需求和兴趣来进行,这样才能激发他们自主探索的潜能。
参考文献:
[1]邓双.示范性儿童园区域活动材料投放与教师指导的有效性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2.
[2]陈维娟.快乐科学区材料的投放与指导[J].小学科学(教师论坛),2012,03:147.
活动目标:
1、感知物体的可变性,体验“变大”或“变小”带来的快乐。
2、体验想象的乐趣,大胆表达自己“变小”或“变大”的愿望。活动重难点:
感知物体的可变性,体验“变大”或“变小”带来的快乐。活动准备:
气球、木耳、茶叶、雨伞、扇子、被子、纸。活动过程:
一、导入:
小朋友,看看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什么好玩的玩具了?(出示没吹的气球)
二、让孩子体验气球变化带来的快乐。
1、你们想玩吗?你能让气球变大吗?(每人一个气球试一试)
2、小朋友使劲往气球里吹气,气球会变大。有的小朋友力气太小,没能让气球变大,怎么办呢?除了用嘴吹以外,谁还能想个别的办法让气球变大?(用打气筒往里面打气等)
3、小朋友能让气球变大,你能让大大的气球变小吗?用什么方法让大大的气球变小?幼:把手松开气球就变小了。
三、经验提升:什么东西会变大或变小?
除了气球能够变大变小,你还知道哪些东西能够变大变小?下面我们一起来变个魔术吧!
出示:木耳、茶叶、(加入水)——变大;雨伞、被子、纸(折叠)——变小。师:原来在我们周围有这么多的东西会变化,只要小朋友在日常生活中仔细观察你就会发现,我们身边还有很多东西都是会变化的。
四、激发幼儿的想象,大胆表达自己“变大”或“变小”的愿望。
你们想变吗?当你变成很小很小的小人的时候,你会做些什么事情呢?幼儿发挥想象,自由发表意见。活动延伸:
小班科学活动《认识水果》教学反思
李鸿玲
对于孩子来说,在课堂中出现一些新鲜的事物,会高度集中他们的注意力,所以我选择科学活动《认识水果》。并运用了观察、触摸、品尝、介绍等方法来让幼儿了解水果。猜一猜、认一认、自制果汁、制作水果沙拉,这些环节的设计,能够更好地集中孩子的注意力,并且兴趣非常高。尝一尝、说一说,让孩子来表达自己的想法。幼儿亲自尝试制作果汁的过程,通过水果沙拉让幼儿了解水果的不同吃法。本次活动中幼儿可以分辨出品尝的水果,并能够说出水果的形状、颜色和味道等特征,而且可以数清自己分到多少水果。
《幼儿园教育纲要》再次强调了自主、探究性学习,而敢于提问、善于提问,正是幼儿自主学习、探索学习的重要表现。作为教师要转变教育观念,抛弃传统的“授受式”教学模式,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主题教育理论为依据,充分发挥幼儿的主体性,使幼儿在宽松的环境中、在亲历科学探究活动的过程中体验、感悟,大胆发表自己的意见,提出质疑,以问题来激活幼儿原有的知识结构,并在更高的层次上建构新的知识结构,在满足幼儿好奇心的基础上,将幼儿愉快地领进科学的殿堂。
一、以“兴趣”为突破口,研究小班科学活动的教学设计
1、观察生活 寻找问题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在科学领域目标的第一条明确提出,要激发幼儿“对周围的事物、现象感兴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欲。”在内容与要求里,也相应地提出了要“引导幼儿对身边常见事物和现象的特点、变化规律产生兴趣和探究欲望。”这是由于儿童的思维具有直觉行动和具体形象性的特点,与其日常积累的经验表象直接相关,原有的经验水平会直接影响其认知质量。因此教师要更多地提供与幼儿生活密切相关的物质作为幼儿科学探索的内容,让幼儿对周围事物、自身、自然界、动植物、周围的科技产品产生兴趣。一年来,我们选取了水、冰、面粉、磁铁等幼儿生活中常见的物质作为探究内容,鼓励幼儿结合自身对事物的已有的经验,调动多种感官感知物体的特性,引导幼儿在观察、操作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在持久的、充满兴趣的探索中开阔思维,自主地获得更多的经验,得到多元的发展。
2、创设情境 萌生问题
罗杰斯说:“我知道我不能将任何东西都教给学生,我只能为学生提供一个促使他学习的环境。”一个能够促使幼儿学习的环境,是一个能引发幼儿思考的环境,幼儿在适宜的环境中才能生成问题。在活动中,我们往往采用游戏、故事、图片、小实验等方式创设问题情景,设置悬念、提供诱因,激发幼儿的兴趣和好奇心。
3、提供材料 解决问题
幼儿与生俱来的好奇心和探究兴趣使他们特别乐于摆弄和操作物体,尤其是对那些变化的环境和事物。而这一过程就是幼儿的探究过程。教师适时、适度、适宜地提供与幼儿探究相适应的材料,可以激发幼儿的问题意识。在材料的选择上,不仅要丰富多样、吸引孩子的兴趣,还要具有新颖性和探究性。在材料的投放方式上,教师可以通过投放与探究有关的新材料,形成一个变化的、新的环境,以引起幼儿的关注。
二、以“问题”为切入点,探索小班科学活动的教学策略
1、以启发生问题 激发问题意识
培养幼儿的问题意识不是多问几个为什么就能达到目的的,而是要采用启发式教学,精心设置问题,巧妙提出问题,因势利导、激发学生积极思维,让他们自己主动提出问题,并在教师的引导下解决问题,只有这样,才能为幼儿的问题意识从无到有、从少到多的培养提供科学的方法。
2、以妙语答问题 保护问题意识
孩子的问题是千奇百怪的,但是无论问题价值高低,我们都要耐心地面对孩子的问题,正确地加以引导。要呵护孩子的问题意识,让幼儿逐步形成敢问、愿问的习惯,养成通过各种方式寻找答案的习惯。
3、以反问追问题 深化问题意识
反问,即教师将幼儿提出的问题有意识地、恰到好处地反抛给幼儿,并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把握幼儿的心理状况,适当改变问题的角度或提升问题的内涵。
4、以探究解析问题 强化问题意识
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单靠间接经验是远远不够的,必须通过他们亲身的体验、操作和探究才能获得。教师要针对孩子的问题,通过各种途径,让幼儿亲近自然、认识生活,在亲历亲为中解决问题,从而进一步激发幼儿提问的热情、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通过科学活动对小班幼儿进行问题意识的培养是非常必要的,也是行之有效的
近一年的实践研究,使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更加浓厚,在积极动手动脑的操作活动中,他们相互交流、对话,思维更具条理性;在科学活动、科学发现室、自然角中,他们能关注到事物的变化,在一些现象的启发下,就其背后蕴涵的浅显的科学原理提出自己的问题,并能为自己的发现感到兴奋和自豪,萌发了爱科学、学科学的积极情感和态度。
四、幼儿问题意识的培养必须建立在和谐、宽松、积极的心理环境中
宽松、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是启发幼儿积极提问的重要前提。教师要力争成为幼儿学习的合作者、促进者,营造一种无拘无束、自由宽松的活动氛围,这样幼儿才能有一种心理自由和心理安全感,才会尽情地“自由参与”、 “自由思考” 、“自由表达”, 才能敢想、敢问、敢说,才有“跃跃欲试”的热烈气氛。
五、教师必须加强自身的问题意识,不断提高科学素养
问题教学向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如果教师自身的问题意识不强,在教学设计上毫无思考,在教学过程中提不出好的、精彩的问题,就很难引导幼儿进一步发现问题、探究问题,更谈不上幼儿解决问题了。所以教师必须转变教育观念,在不断更新教育理论知识、学习各种文化知识来充实自己,提高自身问题意识的同时,还要具备良好的科学素养和正确的科学态度,遇到解决不了的问题,教师要坦诚地承认自己的不足,采取平等、开放、诚实的态度和幼儿共同研究思考。
六、在解决“老问题”和“新问题”的过程中发展能力
“学起于思,源于疑”。心理学认为:疑最容易引起探究反思,一个问题的解决,并不是问题的结束,而是会产生新的问题,教师要引导幼儿对自己解决问题的过程进行反思和调整,提出新的问题。幼儿在由“老问题”到“新问题”的整个探究过程中,伴随着原有问题的解决,会不断涌现出新的、更具挑战性的问题。在享受到因解决原有问题而带来的成功的快乐之后,幼儿会不断挖掘自身潜能,去迎接新问题的挑战。这样幼儿在从无疑到有疑,从有疑到无疑中得到很大进步。
用户生成内容 (User-Generated Content, UGC) , 泛指以任何形式在网络上发表的由用户创作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内容[1]。该内容强调一定的创新性, 即用户在创建内容中融入了自己的意志。UGC体现了网络发展的个性化、互动化、多媒体化和移动化等趋势。
然而社会化媒体在为用户提供便利的信息发布平台同时也面临着用户生成内容质量方面的问题, 其中存在的虚假性内容会误导用户、产生资源浪费、影响意见挖掘的效果[2]。本文从用户创建行为角度出发, 对社会化媒体环境下的用户生成内容质量状况进行调查, 分析用户创建行为的特征和规律, 找出用户创建行为与UGC质量之间的关系, 试图为净化网络环境、促进社会化媒体更好发展提出有效建议。
2 社会化媒体环境下UGC研究现状
从目前对社会化媒体环境下UGC的研究来看, 已有的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UGC概念的界定、用户UGC行为的动机、UGC质量的评价和UGC质量的控制等方面。赵宇翔等人从用户的类型与角色 (Who) 、内容的类型与属性 (What) 、用户生成内容的动因 (Why) 以及用户生成内容的模式 (How) 四个维度及相互之间的联系深入解析了UGC概念, 并通过关键词分析等方法详细介绍了UGC的研究进展[1]。柳瑶等人在文献分析和深度访谈的基础上, 提取可能影响微博用户生成内容的动机, 重构了微博用户生成内容动机模型[3]。赵宇翔、朱庆华基于学术和实用的视角, 对Web2.0环境下用户生成视频内容提出了一套多层次、多维度、多方法的质量测评框架[4]。郜雁、莫祖英通过双过程理论以及信息采纳模型的理论, 电影进行实证研究, 得出详尽性、及时性以及相关性是UGC质量的最有效的影响因素[5], 赵宇翔从技术驱动维度、个体驱动维度和社会驱动维度分别研究了社会化媒体中用户生成内容的动因并提出了UGC动因整合模型[6]。
3 调查问卷的设计与实施
3.1 调查问卷的设计
本次调查问卷是在“问卷星”平台上发布, 通过人际关系网络邀请不特定用户填写的方式完成。此次问卷的题目类型包括了单选题、多选题和矩阵量表题三种, 其中某些题目之间还设计有关联逻辑。
此次问卷的题目设置可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 用户基本信息的调研, 包括年龄、性别、学历、职业。第二部分, 用户对社会化媒体上UGC质量的认知情况、用户创建行为特征等相关方面的调查, 包括7道多选题和6道单选题。第三部分, 用户对社会化媒体上现有信息质量状况的评价以及用户对信息质量期望的调查, 包括1 道单选题和3道矩阵量表题。
3.2 调查问卷的实施情况
本次调查收集有效问卷219 份, 跨越河南、山东、北京、江苏、江西、陕西、上海、四川、天津、黑龙江、吉林、湖南等多个地区。本次被调查者的年龄跨度很大, 从十几岁到四十几岁不等;参与调查的人群中, 男 (49.32%) 女 (50.68%) 性别比例也很接近;被调查者的职业种类繁多, 包括技术、商业、服务业人员, 学生, 军人等。以上数据表明, 问卷调查对象范围广, 数据普适性和广泛性较好。
3.3 信效度分析
本文使用SPSS20.0对调查问卷中关于用户创建行为的量表进行了分析。得到的Cronbach α系数为0.931, 说明量表的信度良好;得到的KMO值为0.796, 说明结构效度合适。
4 调查结果分析
4.1 UGC质量认知情况
当被问及“您认为当前社会化媒体环境中用户创建内容的质量状况如何”时, 75.92%的用户表示质量状况一般, 仅有4.71%的用户表示非常满意。为深入研究用户创建内容质量属性状况, 本文借助李克特的5 级量表法对内容质量的相关属性进行了调查 (表1) 。
调查显示, 用户对社会化媒体上UGC总体质量状况评价一般。具体来说, 用户创建内容量大、重复多, 存在较多冗余信息;信息利用率不高、价值性较低;UGC的正确、可靠性令用户担忧;在信息安全方面, 内容存在欺骗、抄袭信息, 产生误导用户和浪费资源等不良影响。
4.2 用户创建内容与UGC质量的关系
用户的年龄、职业、学历以及用户创建内容时的时间、地点、心情等不定因素都会对其所创建内容的形式和主题产生影响。从调查结果 (表2) 可以看出, 用户倾向于通过记录生活来表达情感, 获得感知的乐趣和社会归属感;通过学习知识教育类内容来提升自身文化修养, 实现自我价值并获得他人认可;通过娱乐八卦、搞笑等内容来消磨时间, 体验生活的乐趣。
4.3 用户创建习惯与UGC质量的关系
用户创建习惯具有无规律性、多样性特征, 用户创建内容的频率、上网时间、个人偏好等都会对UGC质量产生影响。调查显示, 80.63%的用户每天会在社会化媒体上进行多次创建内容的活动, 每次上网时间平均为1~2 小时。用户的个人偏好导致用户关注、浏览的内容主题类型不尽相同, 其中知识教育类内容更受用户追捧 (表3) 。
4.4 用户创建动机与UGC质量的关系
调查显示 (表4) , 盈利等外部奖励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用户的物质需求, 可以增强用户创建该类型内容的意愿。提升形象、知名度等自我价值认知行为是建立在他人对自身的认可以及强烈需求的基础上, 当用户的创建行为能够实现自我价值时, 用户持续创建内容的意愿会更加强烈。娱乐消遣是指用户注重交互的趣味性, 他们创建内容是为乐趣和享受。用户之间通过创建、转发、分享内容等方式进行社会交往, 增加与他人的交流互动并吸引与自己志趣相投的用户, 以此获得更多的信息, 促进了信息的传播与流动。
4.5 对UGC质量的期望
UGC质量是UGC对用户的适应性及满足程度。调查显示, 用户认为高质量信息应具备可靠性、及时性、有用性、易理解四个基本特征。信息可靠性是指信息是可信赖的, 信息内容正确、完整。UGC处理呈现实时化趋势, 以微博为例, 每隔四五秒就更新一次信息, 因此, 及时性成为衡量信息质量的重要依据。有用性即价值性, 以是否满足用户需求, 包括现有需求和潜在需求为衡量标准。
5 结论
5.1 UGC质量状况总结
社会化媒体环境下UGC的质量状况可以从用户认知、用户创建行为、期望等方面反映出来。从用户认知情况来看, UGC的总体质量状况一般, 信息冗余、利用率低、信息安全等方面的问题较为突出。从用户创建行为角度来看, 用户创建内容、习惯、动机对UGC质量产生重要影响。用户创建内容的形式与主题呈现多样化特点, 创建频率较高, 用户偏好呈现个性化特点, 创建动机多种多样, 包括表达感情、社会交往、提升形象等。从平台方面来看, 社交媒体应用最为普遍, 平台的易用性、有用性、可靠性以及隐私安全性成为影响用户生成内容的技术驱动因素。从用户对UGC质量的期望来看, 高质量信息应具备可靠性、及时性、有用性、易理解等基本特征。
5.2 改善UGC质量状况的建议
社会化媒体的普遍应用为用户创建内容提供了便利渠道, 但同时也导致用户生成内容质量状况难以管控, 本文主要从微观用户、中观信息系统、宏观环境三个方面探讨优化UGC质量状况的对策[7]。
5.2.1 提高用户信息素养
第一, 积极学习运用社会化媒体等信息技术, 掌握一定的检索技能, 能迅速而敏锐地捕捉各种信息, 把信息技术作为便利自己生活、工作的有效工具。了解信息源, 使用安全可靠的社会化媒体来创建内容。
第二, 了解社会化媒体的局限及负面效应, 学会辨别、分析和评估各种信息内容, 从而对信息做出正确判断, 运用信息解决问题。学会鉴别和有效利用信息, 注重创新意识, 创建分享高价值信息内容。
第三, 学习相关的法律条例, 在创建内容时, 要自觉遵守信息交往中的各种道德规范和约定。
5.2.2 完善社会化媒体平台
第一, 进行信息资源的监管。信息资源是用户进行创建行为所需要的信息内容和形式, 因此社会化媒体提供的信息资源应具备内容完整性、时效性、正确性、可靠性、准确性等特征。
第二, 建立用户创建内容审核和管理机制。对用户创建的内容进行真实性和安全性审核, 拦截不良信息。用户编辑的内容还有可能涉及版权问题, 可以采用内容过滤器, 以及版权所有者自动通知的方式来解决[8]。
第三, 优化界面设计。界面是用户在社会化媒体上创建内容的直接窗口, 简洁、友好、个性化和交互性强的界面能够使用户更方便、更愿意在其上面创建内容。
第四, 完善个人信息保护体系, 保障用户的个人信息安全。加强媒体平台的密码访问控制体系, 推荐用户使用复杂的字符作为密码。
5.2.3 关于法律制度方面的建议
第一, 建设信息质量监管部门, 对故意散播不良信息的个人或组织依情况轻重制定相应的惩罚制度。
第二, 市场上的各种社会化媒体应经过信息质量监管部门的审核, 只有审核通过才能提供给用户使用。
第三, 对个人信息遭受泄露、丢失、被盗用等情况的, 用户有权向信息质量监管部门提出申诉, 信息监管部门要在法定期限给出用户相应的解决方案。
摘要:本文从用户创建行为角度出发对社会化媒体环境下UGC质量状况进行抽样调查, 了解社会化媒体环境下UGC质量现状, 分析用户对UGC质量的认知情况以及用户创建内容、习惯、动机与UGC质量之间的关系, 试图找出影响UGC质量状况的因素, 为UGC质量的管控提供新思路。
关键词:社会化媒体,用户创建行为,UGC质量
参考文献
[1]赵宇翔, 范哲, 朱庆华.用户生成内容 (UGC) 概念解析及研究进展[J].中国图书馆学报, 2012 (5) :68-81.
[2]杨风雷, 黎建辉.用户生成内容中的垃圾意见研究综述[J].计算机应用研究, 2011 (10) :3601-3605.
[3]柳瑶, 郎宇洁, 李凌.微博用户生成内容的动机研究[J].图书情报工作, 2013 (10) :51-57.
[4]赵宇翔, 朱庆华.Web2.0环境下用户生成视频内容质量测评框架研究[J].图书馆杂志, 2010 (4) :51-57.
[5]郜雁, 莫祖英.采纳用户生成内容的影响因素分析[J].信息资源管理学报, 2014 (4) :69-77.
[6]赵宇翔.社会化媒体中用户生成内容的动因与激励设计研究[D].南京大学, 2011.
[7]张耀辉, 卢爽, 刘冰.用户信息交互过程中影响信息质量的因素分析[J].情报理论与实践, 2012 (6) :12-15.
设计意图: 喜欢玩具是孩子的天性,在我们童年的记忆里总有娃娃、手枪、汽车等玩具伴随。玩具不仅能让孩子们在玩中发展观察力,锻炼动手能力,还能激发他们的思维能力、想象力,并且能调节孩子们的情绪,使他们始终保持愉快的心情。因此,对于小班年龄的孩子来说更是依恋玩具,玩具往往被他们视为有生命的玩伴。但是在实际玩玩具的过程中,我发现有些孩子不会用正确的方法玩玩具,一个新玩具拿到手上,过一会儿就有摔坏了之类的破损现象。为了让孩子能用正确的方法玩玩具,更加体验到玩玩具的乐趣,并懂得要爱护玩具,学会轻拿轻放玩具,玩好后能收拾整理,我就特意设计了这一《认识玩具》的小班科学活动。活动目标: 1.知道可以玩的东西叫玩具,了解玩具的多样性,乐意探索不同玩具的玩法。 2.学习与同伴交换玩玩具,体验玩玩具的乐趣。 3.懂得爱护玩具,学会轻拿轻放玩具,玩好后收拾整理好。 活动准备: 1.百宝箱一只,里面玩具有米老鼠、奥特曼、飞机玩具。 2.玩具柜一只,上面有收纳篮,篮上贴有皮球、穿线板、汽车、娃娃、玩具琴玩具的图标。 3.娃娃家、钓鱼、积木、穿木珠、枪、拼图、大型玩具等各种玩具的幻灯片。 4.一只破损的小狗玩具。活动过程: 一、认识各种各样的玩具。 1.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个百宝箱,里面藏着好多宝贝呢。教师一一出示,让幼儿说出其名称。 2.这些宝贝可以玩吗?(可以玩) 3.小结:这些宝贝都能玩,我们叫它“玩具”。 4.除了这些,你还玩过哪些玩具?教师播放幻灯片,依次积木、拼图、娃娃家、钓鱼、穿木珠、枪、大型玩具的图片,让幼儿了解玩具是各种各样的。 二、幼儿玩玩具,探索不同玩具的玩法。 1.探索一种玩具的玩法。①今天老师给你们准备了不同的玩具,请你们选择一样自己喜欢的玩具去玩。②幼儿玩玩具后提问:你玩了什么玩具?你是怎么玩的?③小结:娃娃抱着玩、汽车是开着玩、玩具琴弹着玩、穿线板穿着玩,皮球是拍、滚、抛接着玩都可以。 2.探索不同玩具的玩法。①我们小朋友刚才都只玩了一种玩具,那你想不想再去玩其他的玩具呢?引导幼儿可以交换玩玩具。②教师出示一破损的玩具,这个玩具宝宝怎么了?教育幼儿玩玩具时还要轻拿轻放。③引导幼儿轻拿轻放的与同伴交换玩玩具后,提问:刚才你玩了什么玩具?怎样玩的?和你前面玩的玩 ④小结:玩具是各种各样的,玩法也各不相同。 三、把玩具送回家。 1.玩具宝宝说出来玩得这么久,要回家了,我们把它们都送回家吧。出示玩具柜,引导幼儿认一认收纳筐上的玩具名称标记,引导幼儿按标记把玩具送回家。 2.小结:小朋友真能干,把玩具宝宝都送回家收拾好了。以后,我们在幼儿园或者在家里玩好玩具都要记住把他们送回家。现在我们去其他班级找一找其他还有什么玩具,以后也来玩一玩好吗?
破译密码
主要领域
科学
活动目标
相关领域
1. 正确感知8以内物体的数量,明确数字与数量的关系; 2. 能排除颜色、排列方式等干扰,寻找与密码箱相匹配的钥匙; 3. 能正确表述自己的操作结果。
主要形式
集体活动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重点
正确感知8以内物体的数量,明确数字与数量的关系
活动难点
能排除颜色、排列方式等干扰,寻找与密码箱相匹配的钥匙
教学准备
1.用废旧盒制作的密码箱7个,每只箱子上有2组8以内的数量;
2.纸制钥匙若干;
3.幼儿操作用纸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一、观察密码箱,了解破译密码的方法 1.今天,森林里的小熊遇到了一件麻烦事,它的密码箱打不开了(出示密码箱)。
小朋友们看看密码箱上有什么?
3.密码就藏在这些小圆点里。我们一起来数一数线的左边有几个小圆点。(幼:6个。)师:“6个小圆点可以用数字几来表示?(幼:“数字6”)。右边又有几个小圆点呢?用数字几来表示?(8)
4.密码就是由数字6和8组成的。
5.(出示3把钥匙)知道了这个密码,看看哪把钥匙才能打开这个密码箱呢?
二、分组为密码箱寻找钥匙,学习感知8以内物体与数量的关系
1.小朋友们真能干,都学会破译密码的方法了。这里还有6个密码箱,每个箱子有6把钥匙,这么多,小熊都被弄糊涂了。现在请小朋友们一组合作,一起帮忙找出正确的钥匙。(提醒:找到后把密码箱和正确的钥匙送上来放在指定的位置上)
2.幼儿小组操作,教师观察幼儿操作情况。
3.集体检验:我们一起来检查一下你们找的钥匙对不对(依次检查每组)。
三、个别练习,学习排除颜色等干扰,感知8以内物体与数量的关系
1.除了小熊,森林里的小动物都有密码箱呢(出示表格),而且密码都不一样,仔细看看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有箱子密码颜色不一样,有箱子密码形状不一样,还有箱子密码排的不一样。)找钥匙时可要看清楚密码。
2幼儿操作,找到正确的钥匙后,用浆糊贴在对应的小框里。
3.集体检验
四.延伸活动
谁的错?错哪儿了?
“电梯杀手”真的有那么恐怖吗?先来看几个真实的案例吧——
北京刘女士带儿子在一家商城坐自动扶梯时,孩子脚上的一只洞洞鞋被自动扶梯“咬”掉了一半,孩子未受伤,却被吓得不轻。
上海一名9岁男孩不小心被夹到超市自动扶梯扶手与旁边墙壁的缝隙中,被电梯拖行2米多,所幸发现及时,工作人员紧急制动,孩子头面部受伤,无生命危险。
另一个3岁小男孩就没这么幸运了,他在一家百货商场的下行自动扶梯上摔倒,手指旋即被卷入自动扶梯与地面的缝隙中,人被救出,但除拇指外的4根手指均被夹断。
现在差不多各个公共场所有自动扶梯的地方都贴有“禁止攀爬!”“小心!危险!”的警示牌,很多电梯门上也贴有安全乘梯的提示,可危险和事故却屡屡发生,根源在哪儿呢?
单从上面几个案例看,孩子们好像都很无辜,他们或许是好奇心强、顽皮了一点,或许是出电梯的关键时刻注意力没集中,意外摔倒时反应也没成人快,再想想,即使是成人也有踏入电梯空门坠落电梯井或者自动扶梯高坠伤亡的事故发生,严格地说,这些都不是孩子们的错,那是谁的错?
每回电梯伤亡事故发生后,媒体总会刨根式地追问电梯的保养情况,凤凰网就曾报道过,八成电梯事故因维修保养不到位造成事故频发。随着电梯保有量的增加,日常管理保养维护若没有及时跟上,电扶梯逆行、电梯门空坠这样的惨剧也就不可避免了。
数据链接:
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3年年底,我国的电梯保有量已超过300万台,并且每年电梯的生产量都在以50万台以上的量递增。
人与电梯 和谐共处
虽说排除了乘坐者的责任,但电梯事故频发,除了电梯须及时得到维护之外,大乘客小乘客文明乘梯同样重要。
不文明的乘梯行为一览——
◆顽皮的孩子在箱式电梯里蹦跳打闹,胡乱按按钮。
◆人多时争先恐后抢着上电梯。
◆为赶时间,用手或身体阻挡电梯门。
◆孩子在自动扶梯上逆行。
◆孩子在自动扶梯上玩,旁边无人看护。
◆学电影特技或极限运动,把自动扶梯的扶手当滑滑梯。
“快点!快点!”“来不及了!来不及了!”……这种潜意识里的想法时常左右我们的行为,上面这些不文明的现象,经常出现在我们的视野中,甚至有时我们也不由自主地这么做,比如,因没赶上电梯而用手或身体阻挡电梯门,或者好心帮别人挡门,一个再平常不过的举动,孩子们一学就会,时间长了也会下意识地这么做。电梯技师告诉我们,其实这么做非常危险,一旦电梯故障,误认门已关上开始启动,这种动作非死即伤!
爱物惜物,才能使“物”更好地为人们服务,电梯更是如此,因此,请多多爱护电梯哦。
贴心提醒:人太多时等一等
人多容易拥挤,拥挤就容易出事。搭乘自动扶梯时,看见人多拥挤,一定不要硬往上挤,尤其带孩子一起时,最好耐心等一等,并与上下台阶的其他乘客保持一到两个台阶的距离。
电梯安全从小事做起
孩子在公共场所通常会比在家里“放肆”,在这种情况下,育儿有道的爸妈不会大声地去喝止,而是以身作则示范给孩子看正确的做法,抓住每一次良机,告诉孩子一些保护自身安全的知识——
出门前或者在家中游戏时,不妨做类似的情景游戏,到外面大空间时,就好比是游戏的放大和延续——
范本:小绅士与小淑女坐电梯
做法:
第一步:检查仪容和仪表
对绅士和淑女们来说,穿什么、怎么穿,对于安全而言太重要了!
鉴于材质偏软的劣质洞洞鞋常会被自动扶梯卷入并“咬住”,而且卷入后自动扶梯的安全装置可能无法及时启动,专家建议孩子出门尤其是需要乘坐自动扶梯时,尽量别穿洞洞鞋。
淑女戴的围巾也要当心,围巾太长如果拖到接近地面,很容易被带入自动扶梯,2012年湖北一5岁女孩就是因此造成窒息差点当场送命。
第二步:携手同行更安心
我们出发咯!
且慢,孩子不可单独搭乘电梯,要和爸爸妈妈一起,有看护人在旁边示范,行为也会更规范。
在搭乘自动扶梯时,爸爸妈妈最好让孩子站在自己的身体前方,紧紧拉住孩子,这样更安全。在北京4号线地铁扶梯事故中,来自武汉的吴先生就非常绅士,他牵着女儿的手站在扶梯上,在发现逆行意外后,赶紧将孩子高高举起避开了危险。
第三步:专注不分心,留神脚下
除了穿着表现得绅士淑女之外,行为也要有所体现——
等候电梯时要耐心静候,电梯门打开了,先不着急进,看准脚下再踏入。
在电梯里不跑不跳,不东张西望。
商场装点得或许很漂亮,但是在搭乘自动扶梯时,切记不要将头、四肢伸出扶手装置以外,还有小绅士小淑女搭乘电梯要站有站相,不可以坐下来,更不可将手放入梯级缝隙内,攀爬、争先恐后那就更不行了!
乘坐电梯时不看手机、不拍照、不刷屏玩游戏,在踏上、离开电梯时要更多留意脚下。
Tips:奖励可以有
爸爸妈妈要给孩子们树立好榜样,当然,孩子表现得好,奖励也是需要的哦。
发生意外怎么办?
防范危险是人的本能,比如不拥挤着上电梯,不上超载的电梯、车、船等,都是趋利避害的做法。可万一遭遇意外,那时该如何处置?
教孩子学几招吧—
第一招:第一时间呼救
在每台箱式电梯内都有紧急呼叫电话,每一台自动扶梯的上部、下部都各有一个紧急制动按钮。一旦电梯或扶梯发生意外,呼救和自救是第一反应,靠近按钮的乘客应第一时间按下按钮。
第二招:保持冷静
遇到扶梯逆行时,保持冷静,迅速压低身姿保持稳定,并和周围人大声沟通,慌乱很容易造成拥挤踩踏事故。
第三招:求自保
万一箱式电梯在运行过程中迅速下降,马上靠边蹲下并双手抱头。搭乘自动扶梯遇到拥挤伤害事件时,最重要的是保护好自己的头部和颈椎,双手抱住后脑勺和脖颈,身体屈曲,就地保护。
孩子们毕竟年龄小,他们的反应没那么快,但告诉孩子危急时刻如何做,总比到时候什么都不知道要强。讲意外说防范,目的还是希望出入平安,让我们的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
2017-2-28 17:41:41 69次浏览 分类:学前教育 信息来源:本站
主要涉及领域:科学 设计思路:
本次活动选材《走进奇妙的数学世界》之《不是一伙的》,主要是从一个群体中,将不一样的事物选出来,提升幼儿的分析、观察能力,以及分类等逻辑思维,对小班幼儿而言新颖有趣,有一定难度。考虑到绘本“不是一伙的”是将不一样的事物“赶出去”这样的情节,从小班幼儿的情感出发,并不友善,因此改成了将不一样的事物“圈出来”为本次活动的重难点,套上了“给特别的小矮人过生日”的情境,使活动更有趣,吸引小班幼儿的注意。在平时的数学活动中,点数和按数取物的活动开展的比较多,幼儿掌握情况比较理想。本次公开教学活动,并没有从这些方面人手。而是引导幼儿尝试了数学活动中的比较、观察和分析,体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的教育理念。活动目标:
1.尝试按照物体的某一特征,从一组物体中找出不同的一个,学习排除分类。2.愿意给朋友送礼物,感受庆祝生日的快乐。活动准备: 1.PPT
2.幼儿操作纸、记号笔 活动过程:
1.找出不一样的小矮人
师:今天,王老师带来了一个故事,故事里有一群小矮人,请你数数有几个小矮人呢? 师:有一位小矮人长得很特别,你找到了吗?哪里不一样?为什么特别呢?因为他和别的小矮人不一样,我们和这个特别的小矮人打个招呼吧!2.找出不一样的礼物
(1)教师通过提问,引导幼儿找出不一样的礼物
师:今天,是这个特别的小矮人的生日,他的好朋友会怎么做呢?(送礼物)师:送给小矮人的礼物一定要和每一组中其它礼物不一样,我们来帮帮他们吧!一号小矮人应该选哪个礼物呢,为什么?(绿色的气球)二号小矮人应该选哪个礼物呢,为什么?(圆形的积木)三号小矮人应该选哪个礼物呢,为什么?(五朵花)四号小矮人应该选哪个礼物呢,为什么?(青菜)五号小矮人应该选哪个礼物呢,为什么?(饼干)
现在,还有六号小矮人没有送礼物呢,我们来帮忙把特别的礼物找出来吧!教师介绍操作方法和要求:看看操作纸有哪些礼物,想一想,然后用记号笔把特别的礼物圈出来。(蜡笔)
(1)幼儿分组操作,教师巡回指导。(3)验证幼儿的操作,请个别幼儿说说理由 3.游戏:特别的生日会
(1)特别的小矮人今天过生日,收到了这么多礼物,心情怎么样?(2)你想对特别的小矮人说一句什么祝福的话呢?(3)我们一起来唱生日快乐歌吧!附加ppt图片: 活动评价:
本次活动最重要的准备是PPT课件,虽然取材于绘本《不是一伙的》,但是因为理念不同,进行了大幅度的更改。一开始是比较简单的颜色、图形、数量,然后是有一定难度的类别。在类别的选择上,从“植物类”、“家电类”、“玩具类”、“食物类”、“水果类”、“蔬菜类”、“服装类”等中间进行挑选,选择适合小班年龄段的幼儿熟悉、理解的类别,在图片的选择上,主要运用了小班幼儿常见的物品,使活动紧紧围绕重难点开展,避免模棱两可的答案。
活动从选择最特别的小矮人开始,依次让幼儿知道什么是“特别”,然后根据特别的小矮人喜欢特别的礼物为由,为六个小矮人选择特别的礼物,这六次选择,分别从“颜色”、“形状”、“数量”逐渐递增难度到“水果蔬菜类”、“玩具食物类”,然后请幼儿操作,从“服装类”里选出“蜡笔”这个学习用品。难度逐渐递增,需要幼儿更多的思考和分析。本次活动中幼儿能够投入到教师创设的情境中,逐渐掌握什么是“特别”,通过思考做出正确的选择。活动中,幼儿能够积极举手发言,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倾听习惯也有了明显的进步,在操作环节,有序不拥挤,整个活动中都能积极的思考。反观教师在本次活动中,还是显得比较哕嗦,小结不能做到简洁、有效,各环节的过渡语,没有衔接好,显得有些直白,应对幼儿比较“特别”的回答,教师的临场反应不够灵敏
幼儿园中班语言教案:儿歌解决学拼音的重难点
2017-2-27 10:02:46 62次浏览 分类:学前教育 信息来源:本站
在学习汉语拼音时,有些家长辅导起来和老师的不一样,这样孩子只有越来越糊涂哦,小编将汉语拼音中的一些重难点做了一下归类总结,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但还要以老师教的为准哦!
汉语拼音中最重要的23、24、16也就是23个声母、24个韵母和16个整体认读音节
23个声母b p m f d t n l ɡ k h j q xzh ch sh r z c sy w其中zh ch sh r是翘舌音,也叫卷舌音;z c s是平舌音。
24个声母分为6个单韵母:ɑ o e i u ü
9个复韵母:ɑi ei ui ɑo ou iu ie üe er其中er为特殊复韵母,不和其他声母组成音节,只能自成音节。9个鼻韵母:(包括5个前鼻韵母、4个后鼻韵母)ɑn en in un ün(5个前鼻韵母)ɑnɡ enɡ inɡ onɡ(4个后鼻韵母)
16个整体认读音节zhi chi shi ri zi ci i
yi wu yu ye yue yuyinyun ying其中最容易写错的是整体认读音节“ye,”容易写成“yie”。
拼音标声调的位置给音节标声调时,记住标调儿歌就能避免啦
标调儿歌 有ɑ不放过,无ɑ找o e ,i u并排标在后,单个韵母不用说。其中,孩子最容易出错的是复韵母iu和ui的标调。
记忆最困难的地方小ü和 j q x y 拼写时的去点规则 去点儿歌小 ü 小 ü 有礼貌,见了j、q、x和大y就摘帽。j q x 和大y,从不和u在一起。
在家辅导时要不断强化,加强记忆。
为什么没有uo23个声母、24个韵母和16个整体认读音节中为什么没有uo 音节分为两拼音节和三拼音节。如果uo在音节中出现,该音节为三拼音节。u为介母,o为韵母。三拼音节
●多音节:ia ua uo uai uan ian iaoiang uang iong ● 声母:b p m f d t n l g k h jq x zh ch sh r z c s y w ● 组合结果:4个ia:lia jia qia xia6个ua:gua kua hua zhua chuashua14个uo:duo tuo nuo luo guo kuohuo zhuo chuo shuo ruo zuo cuo suo6个uai:guai kuai huai zhuaichuai shuai18个uan:duan tuan nuan luan guankuan huan juan quan xuan zhuan chuan shuan ruan zuan cuan suan yuan(整体认读)10个ian:bian pian mian dian tiannian lian jian qian xian10个iao:biao piao miao diao tiaoniao liao jiao qiao xiao5个iang:niang liang jiang qiangxiang6个uang:guang kuang huang zhuangchuang shuang3个iong:jiong qiong xiong共82个
小编的啰嗦关于拼音的教学,我们大部分都是通过有趣的儿歌、故事等形式给孩子讲解。但由于时间短,内容多,孩子掌握起来有些困难,这就需要我们不断复习巩固。
相信练的多了,孩子就会觉得轻松易学了。
汉语拼音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基础性环节,是孩子正音、学习普通话的工具,是识字、阅读的拐杖,也是通往博大精深的汉语文化的必经之路。在发展儿童的语言、促进儿童早期智力开发方面,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然而,汉语拼音本身只是一些符号,没有特殊的意义,让刚入学的孩子学起来难免枯燥乏味。特别是汉语拼音里的声母b d p q的辨别认读、j q x与ü的拼写、i y u wyi wu音近而形异拼音的发音和书写用法等都是难点中的难点。
请家长配合教师,将拼音教学生活化、游戏化、直观化,它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有利于孩子更好地掌握汉语拼音。希望家长朋友们都来试一试吧。
幼儿园大班健康活动:闹钟店老人感冒了
2017-2-22 17:09:30 138次浏览 分类:学前教育 信息来源:本站
活动目标:
1.了解感冒的一些主要症状,以及感冒的原因,懂得预防和治疗感冒的基本方法; 2.能关心他人,知道探望病人的基本常识。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阅读过绘本《开闹钟店的老人》;幼儿自己感冒的经验。
2.材料准备:操作图卡每个幼儿两张,一张感冒原因,一张预防感冒的做法,彩笔每人一枝;口罩,几个礼物包(情景表演可能需要的道具)。活动过程:
一、谈话:回忆看过的绘本情节,讨论感冒了有哪些症状?感冒了应该怎么办?
重点提问:(1)上次我们看过《开闹钟店的老人》,书里那个老人生病了,他打喷嚏、鼻塞、头疼、咳嗽,老人可能得了什么病呢?(2)你感冒过吗?你感冒的时候,身体有哪些地方不舒服?(3)我们感冒了,怎么做才能好起来呢?
首先应该去看医生,确定病症,千万不能乱吃药。如果是感冒,要听医生的建议打针、吃药;多喝水,吃清淡、营养、容易消化的食物;多休息,避免剧烈运动。
二、图片辨析:老爷爷感冒的原因 1.在图上寻找感冒的原因
提问:看看图片,找一找可能会让老爷爷感冒的事情,用笔画上记号。着凉了(淋雨,吹风);
病毒感染(和感冒的人密切接触); 体质虚弱(缺乏锻炼)。2.在图上寻找预防感冒的方法
提问:怎样预防感冒?找出图中正确的做法,并画上红花。及时增减衣服;平时多锻炼;
不去人多空气不好的地方; 不和感冒的人接触; 勤洗手,讲卫生。
三、情景表演:关心感冒的老人
(一)讨论:如果你是老爷爷的邻居,老爷爷感冒了,你会怎么关心他? 电话问候,注意不要打搅到老人休息; 去看望的时候要戴口罩; 熏醋; 送小礼物。
(二)情景表演:老师扮演生病的老人,请2~3个幼儿表演探病的人,每表演一个让大家评价探病的人做得对不对。
四、小结
今天我们了解到的感冒的知识,可以和你的朋友和家长讨论、分享,让大家都少生病,更健康!幼儿园中班艺术活动:爱跳舞的猫
2017-2-16 9:45:20 次浏览 分类:学前教育 信息来源:本站
设计意图:
英国作曲家戴维·赫勒韦尔的钢琴曲《猫之步态舞》具有典型的爵士风格,以和声色彩和节奏的精细变化,生动地刻画了正得意地跳着爵士舞的猫的形象。因为猫的形态、动作、习性为幼儿所熟悉,有助于幼儿在欣赏过程中发挥想象,融入情境,感受爵士乐的风格及其带来的愉快体验,我设计、组织了这一活动。
为适合中班幼儿欣赏《猫之步态舞》,我对音乐进行了节选,音乐结构为:引子一A-B-A。在活动中,我试图让幼儿通过听辨、律动、欣赏教师的表演等多种途径,帮助幼儿感受欢快、跳跃的节奏和旋律,初步感受爵士乐的风格,丰富幼儿的音乐经验。目标:
1.欣赏乐曲《猫之步态舞》,初步感受其欢快、跳跃的风格和ABA的结构特点。2.能通过听辨、律动、欣赏教师的表演等方式感受音乐的风格。3.大胆模仿,快乐舞蹈,享受音乐活动带来的愉悦。准备:
1.经验准备:幼儿观察过小猫,有模仿小猫的表演经验,会唱歌曲《找小猫》。2.材料准备:
(1)乐曲《猫之步态舞》和歌曲《找小猫》(扫文末二维码可获取)。(2)用于感知音乐情绪的三张加菲猫图片。
(3)用于感知演奏爵士乐的乐器(如小提琴、钢琴、萨克斯)的图片。(4)用于表演的小猫头饰、服饰以及各种装扮材料。过程:
一、做律动“找小猫”,萌发活动兴趣 教师引导幼儿做律动进场,围圈坐下。
二、欣赏音乐,感受其特点
1.欣赏音乐,初步感知音乐节奏。
师:今天,我带来了一首非常有趣的音乐,叫作《猫之步态舞》,是英国的戴维创作的专门描写小猫的音乐。我们一起来听一听吧!(幼儿安静地倾听音乐。)
师:听了这首音乐,你觉得心情怎么样?你觉得音乐节奏是快的还是慢的?(幼儿回忆、表述倾听音乐后的感受。)
2.欣赏音乐,辨别演奏乐器,了解乐器名称。
师(音乐停止后,教师用投影仪出示乐器的PPT课件):你们看看大屏幕上的乐器,知道它们的名字吗?
(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介绍钢琴、小提琴、萨克斯,并让幼儿听听这三种乐器的声音特点。)师:请你们想一想,这么好听的音乐是用哪种乐器演奏的?
师:你们说出了这么多乐器的名称,现在我们请电脑博士告诉我们正确答案吧!师:原来它是用钢琴演奏的。我们给回答正确的小朋友鼓鼓掌吧!
师(小结):《猫之步态舞》是用钢琴演奏的。钢琴的声音很清脆,可以演奏欢快、跳跃的音乐,也可以演奏缓慢、连贯的音乐。你们喜欢听吗?(教师鼓励幼儿说说感受。)3.欣赏音乐,看图听辨音乐的情者。
师:这是一首描写小猫的音乐,这里有三幅图片,你听了音乐后觉得小猫是在睡觉、写字还是在开舞会呢?为什么?
4.欣赏音乐,用身体动作感知音乐的节奏。
师:如果你是小猫,你会跟着音乐做什么动作呢?请你们试试看。(教师鼓励幼儿大胆表现,及时发现动作有创意的幼儿并请他示范。)师:现在老师给你们放一段小视频,看看里面的加菲猫是怎样跳舞的。(教师播放动画片《加菲猫》片段,幼儿观看。)师:加菲猫是怎样跳舞的?它都跳了哪些动作?请你们试着学一学、跳一跳吧!(教师鼓励幼儿跟随音乐节奏起舞。)
5.欣赏音乐,感知ABA的结构特点。
(1)出示图片,引导幼儿认识沙锤和铃鼓。
(2)跟随音乐《猫之步态舞》用沙锤和铃鼓演奏,表现ABA的结构,并引导幼儿观察教师用这两种乐器演奏的先后顺序。(3)引导幼儿交流、讨论。师:刚才老师用沙锤和铃鼓演奏了这首好听的音乐,有谁发现了其中的秘密?(教师帮助幼儿回忆,引导幼儿说出先是用沙锤演奏,然后换成铃鼓,最后又换成沙锤。)
师(出示乐器图片):有的小朋友发现刚才老师用了两次沙锤,一次铃鼓。你们看看,老师用乐器演奏的顺序是不是跟这张图片一样呢?先用了沙锤,再用了铃鼓,最后又用了沙锤? 师(小结):现在你们知道了第一段和第三段都是用沙锤演奏的,中间第二段用了铃鼓演奏。为什么呢?因为第一段和第三段的音乐是一样的。
(4)师幼共同演奏,加深对乐曲ABA结构特点的感知。
三、学习表演,体验快乐
1.欣赏教师表演的优美的猫之步态舞。(1)教师表演,幼儿观看。师:现在老师跟着音乐跳一段猫小姐的舞蹈,请你们欣赏,希望你们能做一个文明的小观众。(教师戴上面具、穿上服装进行表演,鼓励幼儿通过观察和模仿教师的动作来表现猫的体态,再次感知乐曲ABA的结构特点。)师:我发现有些小朋友很棒,能跳出两组一样的动作。××刚才自信的舞蹈真像一只灵巧的小猫,我们给他鼓鼓掌。
(2)师幼共同起舞,教师引导幼儿用肢体动作表现ABA的结构特点。2.师幼着装起舞,感受快乐。
师:你们想不想跟老师一样穿上漂亮的衣服、戴上漂亮的头饰,开一个快乐的舞会呀?(幼儿挑选面具和服装,教师引导幼儿设想自己是一只怎样的小猫,将表现怎样的舞姿。)师:猫小姐、猫先生,欢迎你们参加今天的猫咪舞会,希望你们玩得开心。(穿好服装后,师幼随着音乐共同起舞,想象小猫的各种舞姿,感受音乐愉快的情绪,表现小猫活泼调皮的特点。)
幼儿园中班美术活动:头发乱了
2017-2-14 16:11:53 152次浏览 分类:学前教育 信息来源:本站
活动目标:
1.能在游戏中体验头发飞舞的乐趣,感知头发飞舞起来时夸张、有趣的特点; 2.自主探究用吹、抛等方式表现头发飞舞时夸张漂亮的线条,感知力度不同线条不同; 3.尝试用不同的图形、线条自主表现人物的身体部分,用各种原生态材料、废旧材料(纽扣,彩纸,报纸)装饰画面,丰富画面内容,激发想象力。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观看“野人舞” 材料准备:勾线笔(黑、红)、颜料(黑红白)、白纸、加压滴管、剪好的头像图片、牛皮纸、相机、音乐(编辑好的印第安音乐)、各种彩纸、报纸、纽扣等。活动过程:
一、游戏“野人舞”,激发幼儿创作的乐趣
1.播放音乐,请部分长发女孩儿跳起“野人舞”,鼓励她们把头发甩起来(教师用相机抓拍)。幼儿在游戏中用吹、抛等方式自由表现头发飞舞,体验头发飞舞的乐趣,感知头发飞舞起来时夸张、有趣的特点。
(通过音乐律动激发幼儿参与的积极性,随着音乐节奏甩头发感受游戏的乐趣。)2.欣赏图片,感知头发飞舞的夸张、有趣。
提问:头发甩起来的感觉怎么样?飞舞起来的头发像什么?幼儿讨论交流。
(通过欣赏现场照片,幼儿能更加直观地感受头发飞舞起来夸张,蓬松、凌乱、飘逸等特点。)
二、幼儿创作
1.思考画面的布局,将纸的左右两边对齐折起来,选择任意一边进行创作。(可1:1对折,也可任意比例折。同时提示幼儿避免破坏画面的整洁。)2.随不同节奏的音乐进行创作,感知运用不同力度、不同角度进行吹、抛,形成的头发线条走向则不同。(风干)师:我们随着音乐试试在纸上跳起印第安舞蹈吧!(幼儿自主探究在纸上创作:加压滴管吸进颜料滴在纸上——随音乐轻轻抛、使劲抛、轻轻吹、使劲吹、平行吹、由上往下吹。)师幼过程中交流:纸上跳完舞后,再打开纸看看,你的头发怎么样?小朋友设计的发型都非常特别。原来我们吹的方向不一样,力度不一样,颜料形成的线条就不一样,我们的发型也会不一样。
3.贴上头像图片,尝试用记号笔添画人物的身体部分,丰富画面内容。师:拥有特别发型的你会去干什么呢?激发幼儿的进一步创作。
(幼儿探究发现:头像图片贴在头发的中间,边沿,左右任意位置,这样出来的效果会不同,带给幼儿不同的感受。)4.尝试用各种原生态材料、废旧材料(纽扣、彩纸、报纸)装饰画面。师:这些材料如果用在作品中,你会怎么样利用它们呢? 备注:引导幼儿用其他材料装饰画面,在丰富画面内容,增添画面立体感的同时,也促进幼儿自主探索,大胆创造的能力,更增加幼儿对其它材料变废为宝,变旧为新的认同感。
三、展示欣赏,评价
师:你喜欢这样的自己吗?为什么?这样打扮,会去干什么呢?还喜欢谁的作品?(教师开放性的提问,引导幼儿大胆介绍自己的作品,发现作品的有趣。在欣赏自己作品的同时也学会欣赏同伴的作品。)幼儿园大班健康教案:室内游戏活动方案
2017-2-11 16:47:26 166次浏览 分类:学前教育 信息来源:本站
椅子桌子新玩法:室内游戏
钻洞寻宝(小班)
将三张桌子按宽度连接摆放,在桌子下面放好塑料地垫,并撒下“宝贝”(用纸片等玩具做宝贝);
引导幼儿利用桌下空间,双腿跪地爬过障碍物,进行钻山洞练习。在钻的过程中,幼儿至少要捡到4个宝贝,锻炼幼儿身体的协调能力。
过草地(中班)
将五张桌子并在一起,幼儿依次从一端爬上桌子,滚动到最后一张桌子上以后从桌上下来,走回到起点。
练习在物体上滚动,磨炼幼儿的勇敢精神,锻炼身体的协调能力。
跳水运动员(大班)
准备好一张桌子,一块大而厚的垫子以及自制的标尺。在幼儿爬到桌子上站稳后,教师让幼儿向垫子上跳。可以先蹲着跳下,再试着站着跳。
练习从高处向下跳,发展幼儿身体的平衡能力。
收纳箱里别有洞天 室内游戏
蚂蚁搬家(小班)
在小蚂蚁搬食物的游戏中,促进幼儿手掌的抓握能力,发展、培养幼儿团结合作能力。
将幼儿分成两个小组抬着收纳箱,把分好的幼儿排成一排,在离幼儿十米远的地方摆放一些玩具,老师发口令后幼儿开始抬着收纳箱去对面捡玩具,然后幼儿将收好的玩具抬回原地。
跳跃障碍(大班)
锻炼幼儿跳跃过障碍的能力,鼓励幼儿大胆地创造出各种不同玩收纳箱的方法。发展幼儿的想象力,提高幼儿的表达能力。培养幼儿勇敢、团结的合作精神。玩法:
一是将收纳箱排成一排,每个收纳箱间隔一定距离,幼儿跳跃每个收纳箱。二是将收纳箱叠起来,幼儿用手撑住收纳箱然后跳过收纳箱。
小小高跷乐趣多 室内游戏
小高跷是制作简单易行又略带挑战的玩具。将几个易拉罐捆绑在一起,再拴上两根与幼儿身高适宜的绳子,一个小高跷就做成了。
让幼儿双脚踩在小高跷上慢慢地走,锻炼幼儿踩着物体向前行走的能力和胆量。
将几个小高跷捆在一起,变成一个梅花桩,让幼儿玩踩梅花桩的游戏,发展幼儿身体的平衡能力。
将制作好的小高跷摆成S形小路,让幼儿沿S形小路行走,既不能碰到小高跷,还要保持速度,充分锻炼幼儿的快速行走和身体协调能力。
转圈游戏百玩不厌 室内游戏
一名幼儿蒙着眼睛站在圆圈内,全体幼儿一起说儿歌:“刮大风,下大雨,冬天来了个白毛女。白毛女,就是谁?”儿歌说完后,中间蒙眼的幼儿睁开眼睛,随机指一名幼儿到圈内替换他,游戏反复进行。
【小班科学活动:上上下下】推荐阅读:
小班科学活动:拔萝卜06-14
小班科学活动捡落叶10-21
小班科学活动《动物的活动方式》05-25
小班科学活动《蛋宝宝》教案06-09
小班科学活动方案教案设计06-12
小班科学活动《好吃的脐橙 》06-28
小班科学活动教案:洒水车05-30
小班科学活动教案《选标记》含反思10-18
小班上上下下教学反思07-08
小班科学活动瓶宝宝的小帽子教案0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