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检监察办案人员补贴

2024-09-1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纪检监察办案人员补贴(精选10篇)

纪检监察办案人员补贴 篇1

(1997年12月3日人发[1997]120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事(人事劳动局)厅(局)、财政厅(局)、纪委、监察厅,国务院有关部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

经国务院批准,决定适当调整纪检、监察系统工作人员办案补贴范围和标准。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办案补贴范围:列入中央纪委、监察部行政编制的纪检、监察办案人员;省、地(市)级办案人员补贴标准,由现行的每人每天0.8元提高到2元。

二、办案补贴标准:中央、省、地(市)级办案人员补贴标准为每人每天2元;县(市)、乡(镇)级办案人员补贴标准,由现行的每人每天0.8元提高到2元。

三、办案补贴发放办法:根据实际出勤天数计算,按月发放。调离上述岗位的办案人员,停发岗位津贴。

四、经费来源。纪检、监察办案人员补贴所需经费,按现行财政体制分级负担。

五、办案补贴自1997年1月1日起执行。

纪检监察机关依法办案困惑 篇2

一是案件线索的短缺性。以笔者所在纪检监察机关为例,今年上半年受理的信访件只有135件,这和一个拥有70多万人口的大县是很不相称的。究其原因,除一些客观原因外,譬如一些单位、部门存在互相推诿扯皮,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不负责现象。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举报人思想认识上有偏差,存在误区。一则误以为只有越级上访才能引起上级的注意和重视。二则误以为必须找到当地党委、政府的一把手事情才能办妥、问题才能解决。导致出现一方面信访总量减少,另一方面越级访、重复访、集体访不断增多的怪现象。

二是涉案对象的多元性。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一些企事业单位转制,干部职工身份置换,在查办案件当中,对于涉案的一些外出务工党员(包括当事人或证人),单位不知其去向,家人不愿提供其联系方式,即便提供了也不愿回来配合调查。

三是办案手段的局限性。根据《中国共产党纪律检查机关案件检查工作条例》及《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法》之规定,纪检监察机关查办案件最强硬的措施和手段无非是“两指”、“两规”,其它的就是诸如查询复制要求提供或暂扣、封存与案件有关的文件、资料、会议记录、工作笔记、账册、物品等。还有一条规定:必要时可以对与案件有关人员和事项,进行录音、拍照、摄像。而《中国共产党纪律检查机关案件检查工作条例细则》又规定:与调查人、受侵害人和证人谈话时,如进行录音、拍照、摄像,应事先告知本人。如果被谈话人不同意,这项措施就不能采取,就不可避免被谈话人因担心一旦签了字就要承担后果而拒签字的情况。

四是追缴违纪款的艰难性。在实际工作中,对于轻微违纪,但必须追缴其违纪款的单位或个人,无论是《中国共产党纪律检查机关案件检查工作条例》还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监察法》均无强制性措施。只有通过反复做思想工作,帮助其提高认识,敦促其自觉缴款。这种方式方法往往起不到明显效果,违纪款不能如数追缴到位,使党纪政纪的严肃性大打折扣。

五是定性量纪的随意性。《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于2003年12月31日正式颁布。《条例》对各类违纪行为均作出了具体的、相应的处分档次。如很多款条例中都有如下表述:情节较轻的,给予警告或者严重警告处分;情节较重的,给予撤销党内职务或者留党察看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开除党籍处分。但如果审理工作人员思想上有欲褊袒或报复的意念,量纪时处分档次完全可就轻或就重,出现定性量纪的随意性。

针对这些困惑和矛盾,笔者认为应采取以下对策:

一、要大力推行纪检监察信访公开,多渠道挖掘案件线索。首先搞好宣传,将受理信访的范围、调查过程、处理结果公开。引导群众依法信访,避免、减少“三访”,同时拓宽、畅通信访渠道,挖掘案件线索。①发挥基层信访信息员的作用,要求定期上报信息,为确保信息质量,加大培训力度。②加强与公、检、法、物价、审计、财政、减负办等单位的联系沟通。③设立中心乡镇纪检监察信访举报接待站,方便群众,减少越级上访。

二、要推进基层党组织的建设,规范对党员的管理。要求每位党员必须参加党组织活动,享受权利的同时,也要履行义务,对长期不过组织生活,脱离党组织的,严格按《党章》规定办,该劝其退党的劝其退党,该除名的除名。对外出务工党员,可借鉴计生部门对流动人口管理的方法,对打工人员密集的地方设立临时党支部。

三、要充分发挥纪委的组织协调作用,加强各职能部门间的配合。当前,在一些地方,腐败已渗透到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各个领域,呈现出许多新的特点和规律,这就决定了单靠任何一个部门的手段和力量,都难以适应查办大案要案的需要。因此,要求各执纪执法部门通力合作,既相互协同作战,又各自行使职能,综合运用职能部门的人才、信息、职能、手段、财力资源优势,形成查办大要案的整体合力,并努力使组织协调工作制度化、经常化、规范化。

四、要严格执纪,不偏不倚。纪检监察干部必须具备坚定的政治信念,坚强的党性原则,具有刚正不阿、嫉恶如仇的品质,具有热爱纪检监察事业的敬业精神,具有护卫党的健康肌体的高度责任感和使命感。这样才能严格执纪,不偏不倚,不徇私情。

纪检监察机关依法办案困惑责任编辑:飞雪 阅读:人次

纪检监察办案人员补贴 篇3

纪委依纪依法查处违纪案件,历来是惩治违纪行为、震慑腐败分子最严厉、最激烈也最有效的重要手段和措施。但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经济体制的转型,人事改革的推进,在实际工作中难免遇到一些矛盾和困惑。主要表现在: 一是案件线索的短缺性。究其原因,除一些客观原因外,譬如一些单位、部门存在互相推诿扯皮,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不负责现象。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举报人思想认识上有偏差,存在误区。一则误以为只有越级上访才能引起上级的注意和重视。二则误以为必须找到当地党委、政府的一把手事情才能办妥、问题才能解决。导致出现一方面信访总量减少,另一方面越级访、重复访、集体访不断增多的怪现象。

二是涉案对象的多元性。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一些企事业单位转制,干部职工身份置换,在查办案件当中,对于涉案的一些外出务工-1-

党员(包括当事人或证人),单位不知其去向,家人不愿提供其联系方式,即便提供了也不愿回来配合调查。

三是办案手段的局限性。根据《中国共产党纪律检查机关案件检查工作条例》及《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法》之规定,纪委查办案件最强硬的措施和手段无非是“两指”、“两规”,其它的就是诸如查询复制要求提供或暂扣、封存与案件有关的文件、资料、会议记录、工作笔记、账册、物品等。还有一条规定:必要时可以对与案件有关人员和事项,进行录音、拍照、摄像。而《中国共产党纪律检查机关案件检查工作条例细则》又规定:与调查人、受侵害人和证人谈话时,如进行录音、拍照、摄像,应事先告知本人。如果被谈话人不同意,这项措施就不能采取,就不可避免被谈话人因担心一旦签了字就要承担后果而拒签字的情况。

四是追缴违纪款的艰难性。在实际工作中,对于轻微违纪,但必须追缴其违纪款的单位或个

人,无论是《中国共产党纪律检查机关案件检查工作条例》还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监察法》均无强制性措施。只有通过反复做思想工作,帮助其提高认识,敦促其自觉缴款。这种方式方法往往起不到明显效果,违纪款不能如数追缴到位,使党纪政纪的严肃性大打折扣。

五是定性量纪的随意性。《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于2003年12月31日正式颁布。《条例》对各类违纪行为均作出了具体的、相应的处分档次。如很多款条例中都有如下表述:情节较轻的,给予警告或者严重警告处分;情节较重的,给予撤销党内职务或者留党察看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开除党籍处分。但如果审理工作人员思想上有欲褊袒或报复的意念,量纪时处分档次完全可就轻或就重,出现定性量纪的随意性。

针对这些困惑和矛盾,笔者认为应采取以下对策:

一、要大力推行纪检监察信访公开,多渠道挖掘案件线索。首先搞好宣传,将受理信访的范

围、调查过程、处理结果公开。引导群众依法信访,避免、减少“三访”,同时拓宽、畅通信访渠道,挖掘案件线索。①发挥基层信访信息员的作用,要求定期上报信息,为确保信息质量,加大培训力度。②加强与公、检、法、物价、审计、财政、减负办等单位的联系沟通。③充分发挥村民监督委员会的作用,方便群众,减少越级上访。

二、要推进基层党组织的建设,规范对党员的管理。要求每位党员必须参加党组织活动,享受权利的同时,也要履行义务,对长期不过组织生活,脱离党组织的,严格按《党章》规定办,该劝其退党的劝其退党,该除名的除名。对外出务工党员,可借鉴计生部门对流动人口管理的方法,对打工人员密集的地方设立临时党支部。

三、要充分发挥纪委的组织协调作用,加强各职能部门间的配合。当前,在一些地方,腐败已渗透到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各个领域,呈现出许多新的特点和规律,这就决定了单靠任何一个部门的手段和力量,都难以适应查办大案要案的需要。因此,要求各执纪执法部门通力合作,既相互协同作战,又各自行使职能,综合运用职能部门的人才、信息、职能、手段、财力资源优势,形成查办大要案的整体合力,并努力使组织协调工作制度化、经常化、规范化。

杭州市劳动保障监察办案规则 篇4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规范劳动保障监察案件的办理,确保劳动保障监察行为合法、合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劳动保障监察条例‣、•浙江省劳动保障监察条例‣、•关于实施<劳动保障监察条例>若干规定‣等法律法规规章,制定本规则。

第二条

杭州市劳动保障监察执法人员办理劳动保障监察案件,适用本规则。

第三条

办理劳动保障监察案件遵循公正、公开、高效、便民的原则。

实施劳动保障监察应当坚持教育与处罚相结合,接受监督。

第四条

办理劳动保障监察案件实行主办监察员负责制度。

第五条

办理劳动保障监察案件实行信息化管理制度。办理劳动保障监察案件,应当规范使用劳动保障监察信息系统。

第二章

管辖

第九条 乡镇(街道)劳动保障监察中队接到劳动者投诉时,应及时进行案前协调处理或者依法进入立案环节。

投诉人要求进行案前协调的,乡镇(街道)劳动保障监察中队可以进行协调处理。协调处理一般在接到劳动者投诉后五个工作日内完成,协调不成的,应立即转入立案环节。

投诉人要求立案调查处理的,应进入立案环节。第十条 乡镇(街道)劳动保障监察中队工作人员在检查时发现用人单位存在情节较轻,可以自行改正,不会产生不良影响的一般违法行为,可以向用人单位开具•劳动保障监察建议书‣。

第四章 立案

第十一条 劳动保障监察案源包括:

(1)通过来访、来电、来信、网络等方式进行的投诉、举报;

(2)信访部门转办的投诉或举报;

(3)上级部门、监察机构负责人批示或直接交办的投诉或举报;

(4)管辖权转移或请求协查的案件;(5)发生群体性突发事件的信息;

(6)通过日常巡查、专项检查及书面审查确定待查的用

件的,应当填写•劳动保障监察立案审批表‣,报送劳动保障监察机构负责人审批。

监察员在初步核实期限内无法确认投诉案件是否符合立案条件的,应当在法定期限届满之日立案。

第十五条 监察员在通过日常巡视检查、专项检查、书面审查等方式监察时,发现用人单位有违反劳动保障法律、法规或者规章行为,需要进行调查处理的,应当及时予以立案。

第十六条 监察机构负责人应当自接到投诉之日起五个工作日内审查批准立案,并指派科室(大队)或者直接指派监察员办理。

监察机构负责人批准之日即为立案之日。在办案监察员中应当指定一名主办监察员。

第十七条 对于现场群体性突发案件,监察员应当在接收后立即登记并报监察机构负责人。

第十八条

对于投诉案件,监察员经初步确认其不符合立案条件的,按下列方式办理:

(1)对于违法行为发生在两年以外的、不属于劳动保障监察职权范围的、属于劳动保障监察职权范围但不属于受理投诉的劳动保障行政部门管辖的投诉案件,应当告知投诉人不符合受理条件;

(2)对于被投诉用人单位不明确,或投诉人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不是被投诉用人单位违法行为所造成的投诉案件,应

单位的改正情况,确认改正结果。

第二十二条

主办监察员办理案件,必须查明事实。违法事实不清、证据不足的,不得提出拟行政处罚(处理)意见。

第二十三条

违法事实确凿并有法定依据,对公民处以五十元以下、对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处以一千元以下罚款或者警告的行政处罚,主办监察员可以当场作出行政处罚决定。当场处罚应当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规定执行。

第二十四条

主办监察员根据调查、检查的结果,对依法应作出行政处罚(处理)、责令限期改正的,应当填写•劳动保障监察案件处理报批表‣,提出拟处理意见并经审理部门审核后报监察机构负责人审查批准。

第二十五条

主办监察员根据调查、检查的结果,对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撤销立案:

(1)违法事实不能成立的;(2)违法情节轻微,且已改正的;

(3)被调查用人单位依法宣告破产、解散、关闭,没有财产进行分配,又没有相关义务承受人的;

(4)不属于立案的劳动保障行政部门管辖的;(5)不属于劳动保障行政部门监察职权范围的;(6)应当通过劳动争议处理程序解决的;

(7)已经按照劳动争议处理程序申请调解、仲裁的;(8)已经提起劳动争议诉讼的;

事项进行调查核实、提出处理意见,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反馈;对个人诉求事项应当明确认定、逐条反馈。

第三十条 对于设定了反馈期限的投诉、举报等案件,主办监察员应当在案件规定的反馈期限内完成调查并进行反馈;主办监察员在规定的反馈期限内尚未完成调查的,应当提前书面说明情况,及时反馈案件办理进展情况,得出调查结果后再进行反馈。

第三十一条

对不符合条件的反馈,经监察机构负责人批准可以将反馈材料退回主办监察员补充内容。

主办监察员应当自收到退件之日起二个工作日内补充相关内容和材料。

第六章

审理

第三十二条

案件审理员应当对主办监察员报审案件的全部案卷材料进行审查,必要时可以进行补充调查。

第三十三条

案件审理员应当从下列方面审查案件:(1)认定事实是否清楚;(2)证据材料是否充分;(3)适用法律、法规是否正确;(4)程序是否合法;(5)过罚是否相当;

第七章

决定

第三十七条

案件调查、审理完成后,监察机构负责人应在五个工作日内作出拟限期改正、行政处罚(处理)或者撤销立案的决定后报送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负责人审批。

特殊情况,经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负责人批准可以延长。第三十八条 对违法用人单位拟作出行政处罚(处理)的,主办监察员应当拟制•劳动保障监察行政处罚(处理)告知书‣(以下称•告知书‣),告知用人单位拟作出行政处罚(处理)的事实、理由及依据,告知用人单位依法享有陈述申辩权,并按规定送达。

用人单位在被调查过程中或在•告知书‣规定的期限内进行陈述和申辩的,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应当充分听取陈述和申辩意见并形成书面记录材料。

对用人单位提出的事实、理由和证据,应当进行复核;用人单位提出的事实、理由或者证据成立的,应当采纳。劳动保障行政部门不得因用人单位申辩而加重处罚。

第三十九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应当进行集体讨论:

(1)重大、疑难、复杂的案件;(2)拟罚款金额在五万元以上的案件;(3)拟作出吊销许可证行政处罚的案件;

1又不履行处罚(处理)决定的,主办监察员或案件审理员应当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第九章 监察与仲裁

第四十五条 对于劳动者反映的问题,既可以通过劳动保障监察投诉处理,也可以通过劳动争议仲裁处理的,应以劳动者自愿为原则,受案部门应当受理,不得推诿。

在劳动者不了解监察与仲裁的程序与结果的情况下,应当合理引导劳动者选择有利于维权的途径,并做好劳动者的解释、沟通工作。

第四十六条 同一劳动者就同一事项分别向劳动保障监察机构投诉和劳动争议仲裁机构申请仲裁的,且该事项属于监察和仲裁均可受理的,由先受理的部门负责处理。

第四十七条 劳动保障监察机构受理的案件中,发现有重大争议、且证据不足的内容,经与劳动争议仲裁机构联系,并征得劳动者同意,可移送劳动争议仲裁机构处理。

对劳动争议仲裁机构在审理案件中发现并告知劳动保障监察机构的严重劳动违法行为,劳动保障监察机构应当及时介入,依法查处。

谈新办案人员的培训 篇5

李慈学

工商执法办案的指的是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及其执法人员依据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对特定行政相对人的违法嫌疑进行调查取证,认定相关事实并依法作出行政处罚的综合执法活动。在我国现行的行政执法体系下,工商行政执法占据着重要地位。工商行政执法有别于公安执法,公安执法有专门的高等院校进行培训,而目前没有任何一所高校开设有工商执法这个专业。工商执法办案的培训只有依靠工商机关自身的力量进行培训。任何一名新办案人员都需要需要经过一次系统性的培训,工商执法的特殊性决定了新办案人员培训的难度。笔者拟根据自己在工商部门将近两年的办案学习经历对新办案人员的培训提出一些建议,笔者以为可以分以下四步进行:

一、系统的法规知识培训

工商部门的法规多、知识点繁杂,要想通过短期的培训就能使新办案人员掌握是很困难的,因此在此的系统培训部是全面具体的法规培训,而是着重于让新办案人员建立一个工商法规知识框架,构建基本的理论知识网络电,形成基础的执法理念,与此同时重点掌握并熟练应用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行政处罚程序及强制措施的使用条件和方法。对于法规知识的培训,可以根据工商行政执法法规及理论体系自行编写适合本局实际的培训教材。

二、典型案例教学

经过第一阶段的培训之后,新办案人员基本形成了工商执法法规的体系网络及熟知了办案程序和强制措施的适用条件。接下来即可通过案例教学使第一阶段所学得到升华,从理论到实践的开始转化。可以从本局历年所办案件中选择其中的典型案例按照违法行为的种类编辑成教材,之所以使用本局的真实案例,一是因为本局案例属于本局辖区的实际情况,便于新办案人员在学习的同时了解本辖区的过去的执法状况及现状;二是新办案人员可以到本局档案室借阅这些案例的案卷,可以进一步深入的学习。案例教学应按照案件类别进行,着重在于介绍各类违法行为的表现形式,从而介绍其发现案源的技巧及调查取证的方法和技巧。从案源的发现到调查取证、文书制作、调查终结报告、法律适用整个案件查处过程进行详细分析讲解。

通过典型案例的学习,让新办案人员熟悉传统监管领域案件的查处方法和技巧。

三、执法文书的写作训练

笔者在此所指的执法文书不仅包括内部审批程序的文书,也包括现场笔录、调查(询问)笔录等通过书面语言来记录案件证据及相关情况的文书。执法文书的写作可以说是执法办案中的重中之重,它不仅关系到案件的质量,甚至可能影响案件的处理。就现场笔录和询问笔录而言,内容表述不清、不完整或者不客观存在主管臆断的话,将可能影响该笔录的证据效力,乃至影响整个案件的调查处理。因此对执法文书的训对于一个新办案人员而言是至关重要的。

笔者认为对于执法文书的训练可以采取模拟情景教学法进行,按照传统领域的案件分类进行,布置违法现场,让新办案人员在规定时间内进行书写练习。同时也可以根据本局的典型案例制作一些现场笔录和询问笔录的范例。

四、执法实战培训

纪检监察办案人员补贴 篇6

为防止法院内部人员干扰办案工作,保证公正廉洁司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官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官职业道德基本准则》,制定本规定。

第一条人民法院工作人员不得私下接触本人审理案件的案件当事人及其亲属、代理人、辩护人或者其他关系人。

因不明情况或者其他原因接触上述人员并可能引起社会公众及该案其他当事人合理怀疑的,应当自行申请回避。

第二条人民法院工作人员及退休人员不得违反规定为案件当事人及其亲属、代理人、辩护人或者其他关系人转递涉案材料;不得违反规定打听正在办理的案件情况;不得以任何理由为案件当事人说情打招呼。

第三条人民法院工作人员及退休人员在职责范围之外收到案件当事人及其亲属、代理人、辩护人或者其他关系人递交、邮寄的涉案材料,应当送交本院立案信访部门处理;不得直接转交案件承办法院、案件承办部门及相关审判组织或者审判人员,也不得在涉案材料上签批任何意见。

第四条人民法院立案信访部门收到人民法院工作人员及退休人员送交的当事人及其亲属、代理人、辩护人或者其他关系人在诉讼程序之外递交、邮寄的涉案材料,应当在登记时注明来源,并分别不同情况作出以下处理:

(一)涉及正在办理案件的,转案件承办法院或者案件承办部门处理;

(二)涉及已经办结案件的,转原案件承办法院或者原案件承办部门处理;

(三)涉及申请再审或者申诉的,依照规定程序处理;

(四)涉及法院工作人员违纪违法问题的,转本院监察部门处理。

第五条人民法院领导干部非因履行职责,不得向审判组织和审判人员过问正在办理的案件;不得向审判组织和审判人员批转涉案材料。

上级人民法院工作人员非因履行职责,不得向下级人民法院过问正在办理的案件;不得向下级人民法院批转涉案材料。

第六条人民法院领导干部和上级人民法院工作人员因履行职责需要对正在办理的案件提出指导性意见时,应当以书面形式提出,或者由案件承办人记录在案。

第七条案件承办人应当将人民法院领导干部和上级人民法院工作人员提出指导性意见的批示、函文、记录等文字资料存入案件副卷备查,并在审判组织评议和讨论案件时作出说明。

第八条人民法院工作人员在办理案件期间遇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在七日内填写《人民法院工作人员涉廉事项报告单》:

(一)本人因不明情况或者其他原因私下接触过案件当事人及其亲属、代理人、辩护人或者其他关系人的;

(二)人民法院工作人员、退休人员违反规定转递涉案材料、违反规定打听案情,或者为案件当事人说情打招呼的;

(三)人民法院工作人员违反规定过问正在办理的案件,或者违反规定批转涉案材料的;

(四)本人或者人民法院其他工作人员、退休人员具有影响案件公正办理的其他情形的。

第九条填写《人民法院工作人员涉廉事项报告单》应当一式两份,报主管领导或者廉政监察员签字后,一份存入案件副卷,一份送交本院监察部门存入本人廉政档案备查。

第十条人民法院工作人员违反本规定的,应当给予诫免谈话、通报批评或者组织处理;构成违纪的,应当依照《人民法院工作人员处分条例》的相关规定给予纪律处分;涉嫌犯罪的,应当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人民法院退休人员违反本规定的,应当给予批评教育;构成严重违纪的,应当依照《人民法院工作人员处分条例》的相关规定处理;涉嫌犯罪的,应当移送司法机关处理。第十一条 本规定由最高人民法院负责解释。

各高级人民法院可以依照本规定制定实施细则。

第十二条本规定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人员采暖费补贴专项资金 篇7

2006-10-16

大连市人民政府令

第 80 号

《大连市企业离退休人员采暖费补贴专项资金筹集管理办法(试行)》已经2006年9月15日大连市人民政府第47次常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市 长 夏德仁

二○○六年九月十五日

大连市企业离退休人员采暖费补贴专项资金筹集管理办法(试行)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适应城市供热体制改革需要,保障企业离退休人员享受采暖费补贴,维护供热单位和用户的合法权益,根据《辽宁省城市供热管理办法》及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中山区、西岗区、沙河口区、甘井子区、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市内城区部分)内各类城镇企业、民办非企业单位(以下简称用人单位)及其具有大连市市内四区城镇户口的在职职工和离退休(含退职,下同)人员。

第三条 市政府建立企业离退休人员采暖费补贴专项资金。

采暖费补贴专项资金按照以支定收、用人单位合理负担的原则筹集,专项用于支付企业离退休人员采暖费补贴。第四条 市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负责采暖费补贴专项资金的筹集、管理工作,其下设的专门经办机构具体负责采暖费补贴专项资金筹集和补贴发放等工作,所需经费纳入财政预算。

第二章 资金筹集

第五条 采暖费补贴专项资金来源:

(一)用人单位缴纳的采暖费补贴专项资金;

(二)采暖费补贴专项资金保值增值收入;

(三)按规定收取的滞纳金;

(四)其他收入。

第六条 自2006年1月1日起,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在职职工人数,按月缴纳采暖费补贴专项资金。缴费基数统一按照我市上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确定,缴费比例为2%。缴纳采暖费补贴专项资金所需费用全部由用人单位承担,税前列支。职工个人不缴费。

第七条 离退休人员采暖费补贴移交经办机构实行社会化发放的,企业离休人员、市属企业本办法施行前已退休人员、已改制市属企业改制前已退休人员及区、街属企业本办法施行前已退休人员,由企业按照规定缴纳采暖费补贴专项资金。

第八条 破产、清算企业离退休人员及死亡退休人员享受采暖费补贴的遗属,由企业按照有关规定一次性缴纳采暖费补贴专项资金,所需费用可从企业资产变现等收入中解决。第九条 用人单位按月缴纳的采暖费补贴专项资金,应当于每月10日前向经办机构申报缴纳,逾期不缴纳的,除按规定补缴外,从欠缴之日起,按日加收2‰的滞纳金。

第十条 市政府根据供热市场变化情况和资金收支状况,适时调整采暖费补贴专项资金的缴费标准,并向社会公布。

第三章 采暖费补贴待遇

第十一条 用人单位按规定缴纳采暖费补贴专项资金后,退休人员按规定享受的采暖费补贴从采暖费补贴专项资金中支付,由经办机构按月实行社会化发放。

第十二条 用人单位退休人员根据本办法施行后缴纳采暖费补贴专项资金的缴费年限和本办法施行前在我市城镇企业工作的连续工龄,按相应住房面积标准享受采暖费补贴。具体计发公式如下: 退休人员月采暖费补贴=住房面积标准×采暖费标准×70%÷12。

第十三条 2005年12月31日前在用人单位退休的人员,在我市城镇企业工作的连续工龄满25年的,按照85平方米住房面积标准享受采暖费补贴;不满25年的,按照60平方米住房面积标准享受采暖费补贴。第十四条 2006年1月1日以后在用人单位退休的人员,缴纳采暖费补贴专项资金年限及2005年12月31日前在我市城镇企业工作的连续工龄累计满25年的,按照85平方米住房面积标准享受采暖费补贴;满20年不满25年的,按照60平方米住房面积标准享受采暖费补贴;不满20年的,个人可一次性补缴至20年。不补缴的,不享受采暖费补贴。

第十五条 经市政府批准的国有企业三年改革脱困下岗自谋职业人员和下岗转失业并轨人员,原在我市市内四区城镇企业工作,具有市内四区城镇户口人员退休后,在我市城镇企业工作的连续工龄满20年的,按照60平方米住房面积标准享受采暖费补贴;不满20年的,个人可一次性补缴至20年。不补缴的,不享受采暖费补贴。

第十六条 企业离休人员根据离休前职务和级别,按照机关事业单位同类人员享受住房标准内的采暖费补贴。离休人员无配偶或配偶无工作的,可按照住房面积标准全额享受采暖费补贴。

离休人员死亡后,其配偶无工作的,按照离休人员生前标准继续全额享受采暖费补贴;其配偶有工作的,按照配偶本人住房面积标准全额享受采暖费补贴。所需费用从原渠道列支解决。

第十七条 退休人员死亡后,其配偶符合供养条件、具有我市市内四区城镇户口且未纳入城镇困难居民采暖费补贴保障范围的,可以按照60平方米住房面积标准享受采暖费补贴。

1997年12月31日前死亡的企业退休人员,其符合前款规定的配偶采暖费补贴,由死亡退休人员原单位负责发放;1998年1月1日以后死亡的企业退休人员,其符合前款规定、由我市养老保险经办机构发放生活费的配偶采暖费补贴,从采暖费补贴专项资金中支付。

第四章 管理、监督与法律责任

第十八条 采暖费补贴专项资金纳入财政专户管理,实行收支两条线,专款专用,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挤占、截留或挪用。财政部门和审计部门定期对资金使用和管理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第十九条 用人单位应当每年向职工公布缴纳采暖费补贴专项资金情况,接受职工和工会组织的监督。经办机构应定期向社会公告采暖费补贴专项资金的收支情况,接受社会监督。

第二十条 市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可依法对用人单位缴费情况进行检查,被检查单位应如实提供与缴纳采暖费补贴专项资金有关的材料,不得拒绝检查,不得瞒报、谎报。经办机构受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委托,可进行与采暖费补贴专项资金征缴有关的检查工作。

第二十一条 用人单位不缴纳采暖费补贴专项资金的,由劳动保障行政部门限期缴纳;逾期不缴纳采暖费补贴专项资金的,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可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第二十二条 离退休人员采暖费补贴未移交经办机构实行社会化发放的,由原用人单位按规定发放。不按规定发放的,离退休人员或工会组织可以向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投诉。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接到投诉后,情况属实的,应当责令用人单位限期发放,逾期不发放的,由劳动保障行政部门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已改制企业不按规定发放的,也可由原国有资产管理部门依据国有产权转让合同向人民法院提出诉讼。

第二十三条 单位和个人虚报、冒领采暖费补贴的,由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追回非法所得,并处以1000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五章 附 则

第二十四条 原地处市内四区且原在市级养老保险经办机构参加养老保险的企业,及其具有市内四区城镇户口的在职职工和离退休人员,可以按照本办法执行。“农转城”人员不适用于本办法。

第二十五条 我市其他区和县(市)、先导区可以根据本地区实际情况,制定当地企业离退休人员采暖费补贴办法。地处县(市)区的市属企业(含已破产企业),按企业生产经营所在地有关规定执行。第二十六条 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主题词:劳动保障 采暖费 补贴 资金 命令

发送:各区、市、县人民政府,市政府各委办局、各直属机构。

市委办公厅,市纪委办公厅,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厅,市政协办公厅,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市法院、检察院,报社、电台、电视台,党校、干部学院,92538、93176部队、军分区。

灵活就业人员社保补贴操作流程 篇8

社会保险费补贴操作流程

现就我区灵活就业人员、个体经营者申报社会保险费补贴制定如下操作流程:

(一)补贴条件

1、持有经困难认定《就业失业登记证》的九类本市就业困难人员;

2、以灵活就业人员身份按时足额缴纳社会保险费;

3、非个体经营者,从事合法的社会经济活动,依法取得劳动报酬或经营收入,或经街道、社区帮扶介绍从事灵活就业;

4、领取个体营业执照从事个体经营,持有经困难认定《就业失业登记证》,领取营业执照前属于就业困难人员

5、本人主动向所在社区申报灵活就业登记。

(二)补贴程序

1、个人申报

符合申报条件的灵活就业人员需提前一个季度携带经困难认定《就业失业登记证》原件,《灵活就业人员就业证明(单位)》原件向所在社区申报灵活就业登记。

每季度末月的最后1个工作日前,向所在社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站提出社保补贴申请。填写《灵活就业人员社会保险费补贴申请表》,并提供:

(1)《就业失业登记证》原件;

(2)《灵活就业人员认定证明》;

(3)《灵活就业人员就业证明(单位)》。

2、社区受理

社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站需对申请人的灵活就业情况进行核实,并予以登记。申报补贴时收到申请人提交的材料后,核实申请人是否持有《就业失业登记证》、是否属于就业困难对象、是否以灵活就业人员身份按时足额缴纳社会保险费、灵活就业去向证明,是否申报灵活就业登记满一个季度,在社区公示3天,对无有效投诉的,于季度终了后5个工作日前报街道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所。

3、街道核实

街道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所对社区上报材料的完整性、真实性予以复核,在《灵活就业人员认定证明》上签署意见,并报街道办事处签署意见后,汇总后于季度终了后10个工作日前报区人社部门。

4、区人社部门审核

区人社部门负责对街道上报的灵活就业人员条件予以认定,并对申报材料进行审核,汇总后上报区财政。

(三)补贴标准、期限

按照我市公布的当期最低缴费基数缴纳社会保险费金额的2/3给予社会保险补贴,补贴期限不超过3年。对享受社会保险补贴3年期满、仍未实现稳定就业的灵活就业人员,可一次性延长社会保险补贴期限,延长期限不超过1年。对距法定退休年龄不足5年的就业困难人员,社会保险补贴可延长至退休(以初次核定其享受社会保

纪检监察办案人员补贴 篇9

一、申报补贴前,需提供的审批材料

(一)第一次申报补贴需提供的审批材料

1、招用“4050”等人员三项补贴审批表、花名册(各一式三份)

2、《缴纳社会保险确认单》(在烟台市劳动就业办公室缴纳社会保险的,不需提供此单)

3、失业证原件、复印件(复印1、2、5、9、页),新失业证(复印1、4、7、9页)

4、身份证复印件

5、《再就业优惠证》原件、复印件

6、《企业缴纳社会保险费增加表》复印件(在烟台市劳动就业办公室缴纳社会保险的,不需提供此表)

7、《社会保险专用收款票据》复印件或《社会保险费通知单》(附名单)复印件[报一年补贴提供一年缴费单据。在烟台市劳动就业办公室缴纳社会保险的,不需提供《社会保险专用收款票据》,只提供《社会保险费通知单》(附名单)复印件]

8、领取补贴第一个月、最后一个月、期间任一个月的财务凭证,所有月份全部职工工资表复印件(加盖公章)

9、劳动合同原件

10、营业执照副本原件、复印件,单位基本情况(单位名称、经营范围、联系人、联系电话)、享受补贴人员的工作岗位、工作地点、工作时间、休班时间。

11、夫妻双失业的要提供户口(复印件)、另一方的失业证原件、复印件(复印1、2、5、9页)

12、单亲抚养未成年子女的要提供离婚证明或死亡证明。

13、服务型企业需提供认定证书复印件

(二)、第二次申报补贴需提供的审批材料(带上次申报过的“4050”等人员社会保险补贴审批表)

1、招用“4050”等人员三项补贴审批表、花名册(各一式三份)

2、上次领取的审批表、花名册

3、《缴纳社会保险确认单》(在烟台市劳动就业办公室缴纳社会保险的,不需提供此单)

4、《社会保险专用收款票据》复印件或《社会保险费通知单》(附名单)复印件[报一年补贴提供一年缴费单据。在烟台市劳动就业办公室缴纳社会保险的,不需提供《社会保险专用收款票据》,只提供《社会保险费通知单》(附名单)复印件]

5、领取补贴第一个月、最后一个月、期间任一个月的财务凭证。全部职工工资表复印件[(加盖公章)报一年补贴提供一年工资单]

6、单位基本情况(单位名称、经营范围、联系人、联系电话)、享受补贴人员的工作岗位、工作地点、工作时间、休班时间。

二、填表说明

《招用“4050”等人员三项补贴花名册》有关栏目内容填写说明:

1、“现岗位或工种”一栏,要填写具体岗位名称。如从事“卖衣服”工作的,应写“营业员”不能填写“员工”;从事“油漆家俱”工作的,应写“油漆工”,不能写“工人”。

2、“工资标准”一栏,填写用人单位发给职工的月工资缴额。用人单位发给职工的月工资不能低于当地最低标准,否则不予审批。2005年烟台市直与芝罘区最低工资标准为月工资530元,08年10月以后为610元。

3、《人员类别》一栏,填写“4050”或“夫妻双失业”或“单亲失业”或“一户两代失业”。

4、“签订劳动合同”一栏,应填写劳动合同工起止时间。开始时间,从第一次签订劳动合同时间算起,终止时间为劳动合同结束时间。

5、“备注”一栏,填写一共签了几年合同。从第一次签订劳动合同算起。

三、领取补贴需带收据

领取补贴时,机关事业单位请带《烟台市来往结算(住房、社保资金)专用收据》(在烟台市行政审批中心大楼财政局窗口购买),其他单位带《烟台市往来结算统一收据》(在报税的地税局购买,购买时请带经办人身份证和《地税税务登记证副本》)。

咨询电话:6255786

灵活就业人员养老保险补贴政策 篇10

属于就业困难人员,通过各种灵活就业形式实现就业并申报就业,以灵活人员身份参加社会保险或接续社会保险,且履行了社会保险费缴纳义务。在缴纳当年养老保险费时可享受一定比例的养老保险保贴。

(一)灵活就业形式

(1)非正规部门就业,即劳动标准(劳动条件、工时、工资、保险福利待遇)、生产组织管理及劳动关系运作等均达不到一般企业标准的用工和就业形式,主要是指小型企业、微型企业和家庭作坊式的就业。

(2)独立于单位之外的就业形式,包括:自雇型就业,有个体经营和合伙经营两种类型;自主就业,如自由职业者,律师、自由撰稿人、歌手、模特、中介服务工作者等;临时就业,如家庭小时工、街头小贩、其他类型的打零工者。

(二)办理灵活就业人员养老保险补贴对象

按照《湖南省就业困难人员就业援助实施办法》就业援助对象是指:具有劳动能力,养老保险关系在我县的,有就业愿望,且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城镇登记失业人员:

(1)男满50周岁,女满40周岁;

(2)城镇零就业家庭人员;

(3)享受城市最低生活保障的人员;

(4)残疾人;

(5)失地农民;

(6)军队退役人员;

(7)市州级以上劳动模范;

(8)烈士家属;

(9)抚养未成年子女的单亲家庭成员;

(10)连续失业一年以上的其他登记失业人员。

(三)灵活就业人员养老保险补贴标准和办理时间

灵活就业人员养老保险补贴标准:“4050”人员,基本养老保险补贴其缴费基数的12%,个人缴纳8%,“4050”以下人员,基本养老保险补贴其缴费基数的8%,个人缴纳12%,攸县养老保险补贴集中办理时间为每年5月1日至10月31日。

(四)灵活就业人员养老保险补贴享受期限

就业困难灵活就业人员享受社会保险补贴的期限补贴期限一般不超过3年,从第一次享受养老保险补贴之日起距法定退休年龄不足5年的可延长至法定退休年龄。

(五)灵活就业人员养老保险补贴所需资料

1、本人所持有的《就业失业登记证》(并已认定为就业困难对象)复印件;

2、本人身份证、《就业失业登记证》复印件;

3、社会保险征缴机构出具的本年度社会保险费缴费单据复印件;

4、本人银行账户信息。

二、灵活就业人员养老保险补贴经办时间

上一篇:合唱活动总结下一篇:专业实习报告大全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