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难辉煌》的经典观后感

2024-05-2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苦难辉煌》的经典观后感(共11篇)

《苦难辉煌》的经典观后感 篇1

《苦难辉煌》由华艺出版社出版,作者金一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苦难辉煌》的经典观后感,欢迎大家的阅读。

《苦难辉煌》的经典观后感一

《苦难辉煌》一书系国防大学战略教研部副主任兼国防大学战略研究所所长金一南少将力作,其联系苏联社会主义革命、共产国际活动以及日本军国主义兴起等国际背景,从有重大影响的政治力量、政治事件、政治人物入手,对上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社会错综复杂、恢宏壮阔的历史进程,进行全景式提示剖析,展现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极其困难的环境下建立红色政权、率领红军进行战略转移伟大壮举,阐释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战争的正义、艰辛和伟大。拜读此书,让我获益良多。

一是进一步学到知识。以前曾读过一些历史书籍、看过一些影视作品,但大多带有主观色彩,并不完全符合历史真相,往往对历史事件、历史人物进行美化、提纯或剪辑,让人产生距离感、模糊感。《苦难辉煌》从一个客观、公正的角度,详细描述我们党和军队早年革命史,讲述中国人民是如何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历经苦难走向辉煌,中国共产党又是如何领导中国革命从奋斗、挫折、再奋斗的历程中闯出通往胜利之路,描绘中国工农红军两万五千里长征前后的历史画卷,追忆众多我们敬仰熟知的大人物,如毛泽东、彭德怀、张国焘、老蒋等,介绍大量迄今仍籍籍无名的英雄。诸多史实、战例,让我对这段历史认识更加全面深刻,对这段历史中的历史人物了解更加深入。

二是进一步坚定信念。“苏俄在中国最早看好的是吴佩孚而不是孙中山,斯大林在中国最早看好的是老蒋而不是毛泽东”,苏俄及共产国际对xx党和国民革命的援助巨大,而早期的中国共产党人连汇报工作的“区区15元路费都拿不出来”,但红色政权仍然能顽强存在,这就是因为有坚定的理想信念;从1926年“320”中山舰事件到1932年老蒋向共产党人举起屠刀,死难的共产党员、共青团员、工农群众和革命人士达100万以上,“如此杀气腾腾,为何共产党人终剿不灭?为何中国共产党人能够一次又一次揩干净身上的血迹、掩埋好同伴的尸体,又继续战斗?”这就是因为有坚定的理想信念;长征途中严酷的围堵、不尽的跋涉、惊人的牺牲、大量的叛卖都没能打垮共产党人,这就是因为有坚定的理想信念。不争的事实充分证明坚定的理想信念是中国从苦难走向辉煌的精神动力,没有坚定的理想信念,中国就不会有今天的辉煌。

三是进一步增强信心。金教授广泛阅读500余本参考书目,整理200多万字笔记,历时15年撰写形成这部52万余字的作品。金教授坦言,“没有天生的事情,只要做事用心、尽全力,就会干好工作,做出成绩;贵在坚持,把别人打牌、看电视的时间用来学习,就会有所收获;人与人的差别主要在八小时之外。”他的这些话,使我明白这本几十万字巨著来源于经年累月积累的读书笔记和常年独立缜密的思考。因此,在今后的工作中,只有充分利用时间,坚持勤学习多思考,就一定会对自己有所提高。

掩卷深思,《苦难辉煌》展现中国发展历程成功、完整、波澜壮阔的革命斗争画卷,每一章节都浸透着早期共产党人与革命仁人志士前赴后继的辙印和鲜血,令我们深刻体会到寻求一个适合中国国情,使中国人民摆脱枷锁桎梏的真理不易、确立一个政党合法地位的斗争不易、选定一个能够代表党的利益,能够带领中国人民走向美好明天的领袖不易。忆往思今,面对新的形势,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坚定理想信念?有什么理由不珍惜幸福生活?有什么理由不做好本职工作?

因此,我们必须牢记革命先驱的不朽功绩和崇高精神,大力弘扬党的优良传统,坚定正确的理想信念,密切联系群众,争当时代先锋;必须要饮水思源勿忘历史,无数英雄儿女抛头颅洒热血,用鲜血生命换来现在的幸福生活,与先辈相较对于现实中的琐事要多一点感恩少一点抱怨,多一点开心少一点烦恼,好好珍惜身边的人和事,努力过好每一天;必须要有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点滴做起的求实精神、实事求是高度负责的科学精神、克服困难挫折的进取精神,立足当前、脚踏实地,从个人做起、从本职做起,从每一件具体事情做起,把崇高的理想、远大的目标作为具体的实践和当前时代结合起来。

《苦难辉煌》的经典观后感二

战略问题专家金一南在他的新著《苦难辉煌》中感言,不能深刻感触过去,怎么能获得腾飞的翅膀?近期我仔细研读了这本书,重温了那段血雨腥风的历史,重新追寻了我们的人民军队在历史重大关头慨然承担救国使命,突出重围,杀出血路,最终夺取胜利的历史轨迹。辉煌永远与苦难相伴,历尽艰难,才能像凤凰涅盘,重获新生。中国革命史是一幅立体画,凝视其中的一部分都无法洞悉其原貌。

中国共产党成立时没有多少人相信,这个小小的政党能够赢得中国的未来,很少有人想到,那支在崇山峻岭、江河草地中长征的疲弱不堪的队伍,正背负着这个世界上最大国家和民族复兴的全部希望。但是百折不挠却早已昭示了他们的光明前途和未来,才有了60年前新中国扬眉屹立在世界东方。

正如书中说到,中国革命的胜利不是天赐良机,而是来自千千万万的人的英勇献身。给我们印象深刻的是这些光芒不是在共产党人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的最辉煌的时候迸射出来的,是在共产党人最困难的时候,在前景最黑暗这种情况下,共产党人还是坚守自己的信仰。像红军20师师长胡天陶被俘,让xx党方大吃一惊的是一位红军师长在冰天雪地中身上只有几件打满补丁的衣服,而在xx党的威逼利诱下,胡天陶始终只有一个字“不!”这就是共产党的信仰,这样的人就是我们这个民族的脊梁。他们汇聚成一股强大的精神力量,在艰难困苦中唤醒一个灾难深重民族的自尊、自信和自强,在一穷二白中支撑起一个历史悠久国度持续的繁荣发展。

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还有什么能让我们感动?我们有没有忘掉战胜艰难险阻的法宝?我们怎样在一脉相承的事业中与时俱进?中国的崛起已经举世公认,面临的挑战也空前严峻,在这纷繁复杂的世界中实现我们的坚守和完成我们的责任,需要汲取多方面的营养。近代以来,中华民族一直在追赶时代发展潮流。今天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同样是一百多年来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实现国家富强伟大事业的继承和发展。正因为有无数的优秀中华儿女,前赴后继,舍生忘死,踏着烈士的鲜血奋然前行,把个人的一切乃至生命都毫无保留地献给了党和人民,我们才赢得了民族解放和国家独立;正因为集合着无数为着国家的社会主义建设殚精竭虑、夜以继日工作的优秀党员,在苦难中不懈奋斗,自主创新,缔造一个不屈民族的伟岸形象,赋予一个古老国家以现代的品质,才有今天我们伟大祖国的繁荣昌盛。只有探寻这些历史,才能让我们真正聆听生命的真谛,汲取前进的动力。

苦难铸就辉煌 篇2

读罗曼·罗兰《名人传》的过程中,这声音始终萦绕在我的耳畔。书中写道的其中两位传主——贝多芬和米开朗基罗,似乎有着相似的命运,他们无一不是饱经沧桑,罹患苦难,然而他们都能与命运抗争,在抗争中迸发出巨大的生命能量,创造出一个又一个奇迹。

对一个人来说,听力衰退无疑是一种不幸;对一个音乐家来说,则更是“毁灭性”的大不幸。而这种大不幸,偏偏降临在了天才音乐家贝多芬身上。

他的创作渐入佳境,甚至可以说达到了“井喷”状态,然而,他的重听症开始严重起来,耳朵昼夜不停地嗡嗡作响,直至全聋。他生怕自己的残疾被人发现,渐渐疏离朋友,最后甚至“把自己封闭起来,离群索居”。听力的衰退,让他深受其苦。“在剧院里,我得坐得特别靠近乐队才行,否则听不见演员说什么……当别人轻声说话时,我几乎听不见,但要是别人大声喊叫时,我又难以忍受……我常常诅咒自己的一生……”试问,这种人生之劫和锥心之痛,一个正常人又怎能体会其中一二呢?

作者告诉我们:“心灵极其需要欢乐,当它没有欢乐时,就得自己制造欢乐。”从忧伤的深渊深处,贝多芬着手歌颂欢乐了。于是,他“一辈子都在想歌颂欢乐”的愿望化作了人类的绝唱——《欢乐颂》。“用自己的苦难铸就欢乐。”贝多芬的这一豪言壮语,也正是对《欢乐颂》的最好诠释吧!

同样,米开朗基罗也绝非是命运的宠儿。他的一生,总是与对创作的冲动和艺术的痴迷结缘,然而“九十年间,他强迫自己去做那巨大的工作,没有得到一天的歇息,没有享受一天真正的生活”。他在给弟弟的信中说:“我几乎连吃饭的时间都没有……我生活在极端恶劣、极其劳累的状况下。我什么都不想,只知道夜以继日地干活儿。”他的一生,也似乎总是处于颠沛流离、居无定所之中。

他在创作西斯廷教堂的拱顶时,更是将自己弄成了“残疾”。他的工作量可谓不堪其重,连续好几个月,仰着头画教堂的拱顶。繁重的工作给他留下了严重的“后遗症”——眼睛弄坏了,以致好长一阵儿看一封信或一件东西时,必须把它们举到头顶上方才能看得清楚一点儿……他曾如此自我解嘲道:“艰难困苦使我得了甲状腺肿,像是水把伦巴第的猫灌了个够儿。”

是的,历尽苦难,却无怨无悔;人生有志,永不言愁。他对自己的工作态度是:“如果我此刻放手不干了,那此作将功亏一篑,于我则是莫大的耻辱,于我的灵魂,也将是很大的罪孽。”就是这种高度的责任感和崇高的使命感,使他力尽劫难,却成就了一番大事业。人,不是让艰难困苦压垮自己,而是通过艰难困苦的磨砺捶打,走向坚强和成熟。

是的,我们这位可敬的传主,从不向困难低过头。苦难可以分泌灵感和诗歌,他一生一直在做诗。做诗是他迫切的需要,以至于他的素描、信件、散页都写满了反映他思想的詩句。写诗是他心灵的密钥,是他燃烧的激情和灵魂的高蹈,也是他人生信仰之所在。

在与苦难命运的博弈中,贝多芬与米开朗基罗战胜了自我,正如作者所言:“伟大的心灵俨如高高的山峰……当云开雾散时,你俯临着人类!”

是的,他们用苦难铸就了事业的辉煌,他们“巍峨的身影”将永远定格在人类艺术的浩瀚星空,让我们永世崇敬、仰望!

(指导教师:赵忠明)

苦难辉煌观后感 篇3

1921年诞生的这个党,最初只有50多个年轻人,28年以后竟然能够建立新中国。这个党带领的军队,1927年成立,八一南昌起义后仅剩下800多人,22年后竟能够百万雄狮过大江。为什么当其他政治力量纷纷失败的时候,这个党却能够迸发出如此巨大、惊天动地、翻天覆地的力量?从根本上讲,因为这个党最英勇、最顽强、最能够为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忘我奋斗,最具有大无畏的牺牲精神。这个党付出了中国历史上所有政治集团从未付出过的重大代价和巨大牺牲,最终为中华民族杀出一条血路,蹚出一条新路,使这个民族从苦难走向辉煌。这个党,就是中国共产党。

《苦难辉煌》这部由国防大学战略教研部副主任金一南教授所著、长达52万字的著作,记录了中华民族从“东亚病夫”到东方巨龙、从百年沉沦到百年复兴这一历史命运的大落大起过程。2013年5月13日起,由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国防大学、解放军电视宣传中心,根据国防大学金一南教授原著进行联合摄制,再现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工农红军艰苦卓绝斗争历程的12集大型历史文献纪录片《苦难辉煌》,在央视综合频道《魅力纪录》栏目播出。

《苦难辉煌》多角度、宽视野、全景式地再现了中国共产党团结和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英勇奋斗的征程,重点刻画了从大革命失败到土地革命战争兴起,从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到抗日战争兴起,中国共产党的这两次历史性转变。该片首次披露了众多鲜为人知的影像史料,真实还原了党史和中国革命史中的一个个历史场景,回答了在救亡与复兴成为中华民族最紧迫历史使命的时代背景下,在各种方法各条道路都没有成功的情况下,为什么中国共产党能够带领中华民族从苦难走向辉煌的重大问题。

自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中国的近代史,是一段苦难史。辛亥革命虽然推翻了封建主义这座大山,但帝国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这两座大山,依旧压在贫苦中国农民的肩上,中国依旧千疮百孔,军阀割据,日本侵华,民不聊生。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从此中华民族由东亚病夫变为了东方巨龙,沉沦到百年的中国走上了复兴之路。

观看此片后我感触良多,1921年中国共产党诞生,最初只有50多个年轻人,28年以后竟然能够建立新中国。中国共产党带领的军队,1927年成立,八一南昌起义后仅剩下800多人,22年后竟能够百万雄狮过大江。为什么当其他政治力量纷纷失败的时候,中国共产党却能够迸发出如此巨大、惊天动地、翻天覆地的力量?我认为,从根本上讲,因为中国共产党最英勇、最顽强、最能够为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忘我奋斗,最具有大无畏的牺牲精神。我们的党付出了中国历史上所有政治集团从未付出过的重大代价和巨大牺牲,最终为中华民族杀出一条血路,膛出一条新路,使这个民族从苦难走向辉煌。那么,是什么样的动力支撑着中国共产党走过了这样惊心动魄、风雨飘摇的日子,那一定是坚定的信念。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改变中国;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使中国从苦难走向辉煌。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在党的奋斗史中涌现出一大批的英雄,为了国家和民族而不惜牺牲生命,在党的成长中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共产党人百折不挠精神昭示了中国的前途和未来,中国革命的胜利不是天赐良机,而是来自千千万万的人的英勇献身所换取的成果。这些光芒不是在共产党人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的最辉煌的时候迸射出来的,是在共产党人最困难的时候,在前景最黑暗这种情况下,共产党人还是坚守自己的信仰。像红军20师师长胡天陶被俘,让国民党方大吃一惊的是一位红军师长在冰天雪地中身上只有几件打满补丁的衣服,而在国民党的威逼利诱下,胡天陶始终只有一个字“不!”这就是共产党的信仰,这样的人就是我们这个民族的脊梁。他们汇聚成一股强大的精神力量,在艰难困苦中唤醒一个灾难深重民族的自尊、自信和自强,在一穷二白中支撑起一个历史悠久国度持续的繁荣发展。

历史是相对的,辩证的。过去相对现在是历史,现在相对将来是历史。我们作为后来人,正在续写着历史,必须接过先辈们的接力棒,跑好属于本身的一程,做好历史的传承者。作为新时期的党员干部,我们必须将祖国的未来和自身的命运紧紧结合在一起,发扬先辈们的优良传统,发扬长征精神,井冈山精神,西柏坡精神,坚持正确的理念,坚持走群众路线,坚持艰苦奋斗的精神,创新发展,和谐发展,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

《苦难与辉煌》观后感 篇4

观看《苦难与辉煌》,我看到了历史长卷中那段灰暗的一章。充满心酸,充满苦楚,但是又满怀希望,让我们看到多少前人为之洒尽热水,奋斗一生。那是一段苦难的历史,是收获辉煌必经的历史,是一段被中国共产党书写的历史。让我们铭记住那段历史,久久不忘。

俄国的十月革命为中国送来了共产主义,中国共产党在飘荡的嘉兴南湖游船上诞生了。中国共产党诞生的时代与其信仰的主义就注定了她将历尽苦难。中国共产党从开始就不被看好,不被伟大的民主革命先驱孙中山看好,不被后来的老大哥苏联看好。她的苦难开始了。

蒋介石的枪杆子让年幼的共产党认识到枪杆子里面出政权。共产党建立了自己的武装,然而武装的革命反抗武装的反革命必定是血流成河。国民党对革命根据地的大肆围剿让共产党饱受苦难,红军顽强击退了前四次围剿。但李德指挥的第五次反围剿,红军损失惨重,红军不得不开始令后人惊叹的战略转移——长征。

长征是一路鲜血,一路苦难。湘江恶战的惨烈让红军损失过半,再加上长征终点的定位不准,长征路走的异常艰难。四渡赤水是毛主席的得意之笔,可渡来渡去却不知道到底要去哪;渡过金沙江,现在用的是一个“巧”字形容,可有多少人知道部队靠着刘伯承弄来的六条小船渡江的艰辛;飞夺泸定桥,“飞”字将背挎大刀、腰插手榴弹的敢死队那种大无畏精神与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表现的酣畅淋漓,英雄的悲壮震撼人心;腊子口,沿悬崖峭壁攀岩而上迂回到敌人背后的勇士打通了前进道路,连敢横刀立马的彭大元帅都感叹道不知道战士们是怎样征服这一天堑,那些正面进攻和背后迂回的战士是经历了怎样的磨砺;过草地、翻雪山,队伍少衣缺粮,头顶上有敌人飞机、身后面有敌人追赶、脚下面还有沼泽雪地。地狱或许比长征路还太平吧?可是共产党人偏不怕蒋不信邪,一次次刷新行军速度,冲出了国民党的围追堵截。

不仅凶残的敌人与恶劣的环境给共产党带来苦难,昔日的同志甚至是昔日党的领导人张国焘也给革命带来了巨大的灾难。共产党是苦难伴随着走来的,尤其是洒满鲜血的艰苦卓绝的长征路。对于投机取巧之徒来说,长征路是一条死亡之路;但对于意志坚定者来说这却是一条凤凰涅槃之路。长征是宣言书,宣示共产党的革命信念;长征是宣传队,宣传着共产主义;长征是播种机,一路种下革命的种子。红军长征胜利了,革命力量保存了,星星之火就要燎原了!

共产党历经的苦难没有阻止她前进的步伐。在领袖们的历史直觉性下的引导下,在播种却不收获的英雄的浴血奋战下,中国共产党收获了辉煌。那一段苦难的、不屈不饶的、百折不回的实践,也成为了共产党人最富生机和最为鲜活的灵魂。

那一段跌宕起伏的激流已经流向历史的长河。现在很多人淡忘了那段苦难的历史,他们只顾享受着辉煌的现在。不知不觉中,自己那部热血奔腾、震撼人心的历史被荒弃了,成了一具枯燥、干瘪的室内标本,少有人问津。倘若人们除去个人富足便不再为其他事物感动,该怎样获得提拔的脊梁?

我们应该牢记那段苦难的历史,铭记那些矗立在战火中,披着硝烟的青春丰碑。是那段苦难的历史中那些年青战士以鲜血为墨绘出为了富足的新中国。爱自己的历史就应像鸟爱自己的翅膀,只有爱护自己的历史,我们才能获得飞翔的力量。

牢记苦难历史,珍惜辉煌今天。作为一名当代大学生,我们要用行动挑起历史赋予的重担,勤学苦练,为中国梦的早日实现不懈奋斗!

工商1104班车军

苦难辉煌观后感 文档 (7) 篇5

为了贯彻落实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医院党总支集中组织全体党员观看了大型历史文献纪录片《苦难辉煌》,该片多角度、宽视野、全景式地再现了中国共产党团结和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英勇奋斗的壮丽征程和革命精神,让大家进一步了解了中国共产党人带领各族人民进行艰苦卓绝的斗争和奋斗历程,为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所做出的巨大奉献和牺牲。观看《苦难辉煌》纪录片,使我对党的历史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了解,上了一堂生动的教育课,在思想上受到深刻教育,精神上受到鼓舞和震撼,党性得到了升华,更加激发了我坚定只有跟党走,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和决心。

通过观看此片,使我进行了深刻思考,为什么一大批优秀的中华儿女,在那个苦难的年代,为了国家的独立,主权和领土完整,为了民族的解放,舍生忘死。他们战死了一批,又爬起了一批。他们“擦干净身上的血迹,掩埋好战友的尸体,又继续战斗了”。那个年代,政党无数。为什么独独一开始并不被人看好的共产党取得胜利。答曰:“得人心”。片中说,淮海战役,十万解放军在前,后面竟跟了三十万的支前民工。国民党的前线总指挥杜聿明闹心的问自己,我这是在跟谁打仗?其实张学良在他之前就已经把答案告诉了蒋介石:“剿共不成。原因是,我们没人心,他们有人心。” 为什么共产党有人心,也很简单,因为它是一个为人民服务的政党,除了人民的利益,它没有自己的利益,它始终坚持群众路线。

看到片中对于红军两万五千里长征的描述,仿佛将我带到了那个食不饱,穿不暖,日夜兼程的苦难岁月。长征的艰辛我们很难感同身受的去体会,只能通过片中当时的场景去感受,这使我更应体会到今天的优越物质生活来之不易,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是无数革命先烈抛头颅、洒热血,无浴血奋战用自己的生命换来的,我们应该倍加珍惜,他们的光辉事迹和奉献精神值得我们学习。每当看到我们老一辈革命者的光荣事迹,我心中总是无比的崇敬他们。他们为我们新中国的建立抛头颅洒热血,让人敬佩万分。走进新时代、迎接新挑战!我要继续发扬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者的传统,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弘扬永不褪色的延安精神,以此指引我们的工作和事业。白求恩也好,李德也好,这些外国人来到中国,真心实意的帮助中国革命,难免在不了解情况,甚至在根本就不理解情况之下,从原有的条件,环境,从他们原来接受的知识和收到的训练出发,发出一些对我们革命情况不尽适合的命令与指令来。关键在于我们的态度,我们学习他们的经验,发挥他们之所长,引导他们制订出适合我国革命的道路,用事实与实践使洋为中国之所用,一切从实际出发,值定出一套适合中国的革命道路与发展道路。同样,我们在工作,学习,生活中,不应该盲目的借鉴别人成熟的管理,学习模式,生活模式,要积极的探索适合自己,切实从实际出发,逐渐形成一套只为自己所适应的模式,要把创新思维和社会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切实掌握建设国家、服务人民的过硬本领。缅怀先辈是为了更好地激励后人,重温历史是为了更好地开创未来。我要以革命先烈的斗争精神为动力,努力提高党员素质,立足本职,以高质量地做好本职工作来缅怀革命先烈,同时要学习和弘扬他们的高尚品格和革命精神;学习他们对理想信念无比坚定,对党和人民无限忠诚的高贵品质;学习他们求真务实、艰苦奋斗、勇于开拓的优良作风;学习他们严于律己、公道正派、始终如一的共产党人政治本色。我们有责任继承和发扬老一辈的崇高精神,紧紧跟随时代发展潮流,加强学习,提高创新能力,全力做好本职工作。

苦难辉煌读后感 篇6

记得上周星期五下午,我把金一南将军的大作《苦难辉煌》终于看完了,禁不住长长的出了一口气,心情说不出是轻松了还是更加沉重。这两个月的时间,我有空就看,手不释卷,好几天下班后我却没有回家去,也没有去参加朋友的喝酒打牌这种应酬,而是一个人留在办公室静静地看书,一般要到夜幕降临,华灯初上,我才回家吃饭。我很享受这种独处的时光,没有人打扰,活在自己的心灵世界里,自由自在的。朋友听说都笑话我,老婆也说我何必这样对待自己,单位的卫生员不知道我在办公室,常常打开门后想来搞卫生,却看见我一个人在认认真真的看书,一脸的错愕,她当然更不懂这些了。《苦难辉煌》是我这么多年来关于党史国史看得最认真的一本书。我很喜欢它内容的丰富和作者思想的深度,也喜欢它对历史人物作的一分为二的分析评价,具体环境中的具体的人,不带多数史传文学那样的政治成见,实事求是,善恶并存,功过分明,客观公正。我们国家这百年的近现代史,用苦难辉煌这么一个题目是再恰当不过了,在金将军看来,这段历史是悲壮残酷的,是血腥窒息的,同时,也是豪迈壮观的,是凤凰涅槃的。灿若星河的伟人巨子,文臣武将,在这么一段千载难逢的特殊历史时期齐刷刷的登台亮相,上至帝王将相,下至贩夫走卒,不管是精忠报国的,还是卖国求荣的,不管是战场上的鲜血淋漓,还是政治上的明争暗斗,历史在这一时刻仿佛特别垂青,给了他们一个天高地远般广阔的舞台,给出了一个个需要智慧甚至生命才可以作答的命题,安排了无数个性迥异但皆可以独当一面的主角和配角,这出戏的场面之巨人物之众故事之大,不仅仅是大江南北长城内外,也不仅仅几万万的我们国人,这是一出发生在那个时间段的世界大戏,真真是天旋地转,波涛汹涌,沉渣泛起,英雄辈出。

记得一个月前,我在一楼大厅值班,当值班长,一个重要部门的主要领导来他们的窗口指导工作,按要求要到值班长这里来登记备查,他见我在看《苦难辉煌》,非常高兴,说他也相当喜欢这本书,的确写得很好,他已经推荐给了本单位的好多人看。这是一位我一直很敬重的领导,对我还曾经有提拔之恩,听他这么一说,我以后要更加谦卑的学习了,人家大领导这么忙都还要认真看书学习,细心品读,我等闲人小民岂能混天度日,懒懒散散,得过且过的?

在书即将结尾的时候,将军一字一顿充满激情的写到:那是一个年纪轻轻就干大事情、年纪轻轻就丢性命的时代。无一人老态龙钟,无一人德高望重。无一人切磋长寿、研究保养。需要热血的时代,便只能是年轻人的时代。几天而下,尚觉振聋发聩,穿透肺腑,感慨万千!我很苦恼,很困惑,很痛心,今天这社会这人都怎么了?好多的人没有了理想,在他们眼里的理想,最多不过就是实现一个个赤裸裸的欲望,仅仅为了一个我和一个我的家;好多的人没有了激情,最多不过就是一场场名和利情和欲的疯狂追逐,实际上仅仅是为了虚荣心和享乐主义得到满足;最可怕的还是,人以及人与人之间那种相互帮助、友善、平和、信任等良好的品行正在丧失,正在被践踏,我等国人万万不可小视啊!

俱往矣,但鲜活真实的历史是永远不会尘封的;

苦难辉煌读后感 篇7

花了几近一周的休息时间,认真地阅读了金一南将军的鸿篇巨著《苦难辉煌》。该书以详实的的史料、独特的视角、炽热的情感,以红军长征为主线,为读者再现了20世纪二十至三十年代中国共产党人的艰辛探索、历尽磨难,浴血奋战,从几被消灭到走向辉煌的历史。读后感慨良多,受益匪浅。

一、系统视野,揭示真相。

本书最吸引我的,莫过于还原了历史的复杂和真实,作者的叙述更多的是站在中立的角度,用系统的观点,对这段惊心动魄的历史做了全景式的描述。这段苦难的历史,实际上是中国国民党、中国共产党、联共(布)与共产国际、日本昭和军阀集团四大力量,在中国这个大舞台上角力的过程。是毛泽东、斯大林、蒋介石及日本军阀精英与他们所代表的三种主义在中国的冲撞和较量的结果。这样的描述消解了读者对共产党发展的“神话式”、“脸谱化”认识。比如第一章作者就说:“苏俄在中国最早看好的是吴佩孚而不是孙中山,斯大林在中国最看好的是蒋介石而不是毛泽东。陈独秀也须看共产国际脸色。”很浅显地说明,领袖不是一日长成的,当时的共产党很弱小。再比如,第六章中引用了毛主席的讲话,证明四渡赤水时毛主席也打过两次败仗,所以书中如此评价:“毛泽东不是先知先觉,却以最大的历史自觉来到转折点。”这样的描述让我们对党的历史有了全新的感悟,真切体会到中国共产党在这段错综复杂的历史中脱颖而出,有她的历史必然性。

二、历史最无情,历史最有情。

“历史最无情,历史最有情”是本书最拨动我心弦的辩证语句。历史最无情,因为历史意味着过去,她没有假如,她无法倒回。历史也最有情,因为历史是由人民书写的。中国共产党人有太多的悲剧式人物。比如彭德怀、刘志丹,还有那些在肃反时期被杀的将士等等。最让我感动的是我党早期领袖人物李立三。1930 年执行了三个月的立三路线后,他被解除政治局委员职务调往莫斯科,一去就是 15 年。且有两年是在监狱中度过。共产党早期领导最成功的安源工人大罢工,李立三作为工人俱乐部主任,是理所当然的领导者,但在文革前后均被人篡改。遵义会议后,本已清楚李立三与王明的不同,但为了照顾与苏联的关系,将近十年,仍将王明路线称作“立三路线的残余”,把残酷斗争过他的王明的错误也担在了他的身上。他三个月的错误结结实实的检讨了三十多年,他的功劳却无人提及。但随着时间的流逝,历史的真相一览无余,他的历史地位终被肯定,他的高尚品质必将流芳百世。

三、实事求是,坚定信仰。

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最后获得成功,就在于她不断地在经受磨难。这些磨难,首先表现为对真理的艰辛追求。正如文中写到,“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列主义,送来了组织指导,甚至送来了部分经费,但没有送来武装割据,没有送来农村包围城市,没有送来枪杆子里面出政权。”那么这些真理哪里来?从实践中来!因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共产党人用实事求是的态度,不唯上,不唯书,探索出了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理论。因此实事求是也就成了我们党的思想路线。

其次表现为对共产主义坚定不移的信仰。中共党史上的生死存亡关头,就是长征。在前有围堵,后有追兵、天上有飞机、还有不断逃兵出现的情形下,如果没有共产主义的坚定信仰,是不可能完成四渡赤水、突破金沙江、强渡大渡河、爬雪山、过草地这样的史诗般壮举。长征像一把筛子,忠诚与背叛、崇高与卑鄙、牺牲与偷生、光荣与耻辱,都一一的甄别了出来。个人认为,长征的胜利,是我们党成熟强大的标志。

以上三条的感悟,对我的启发有以下三点:、决策需有“系统视野”。该书有两个成功之处,一是史料更为真实,二是把我们党的成长和成熟放在国际的大背景下。作为部门负责人的决策也应该如此。因为现场出现状况需要做出决策的时候,得到的初始信息往往是零碎的、甚至是不真实的。因此首先应保证信息的真实和全面,这就需要调查和研究。在调查客观数据的基础上,应从保障安全的角度,分析清楚利害得失,作出慎重决策。

2、坦荡做人尽心做事。

中国是一个关系社会,企业单位就是一个关系小社会。社会上光怪陆离的现象,有时也会在发生在公司或部门里。部门负责人是部门的核心,一举一动很容易受到大家关注。因此,首先应该像书中的那些伟人一样,如彭德怀、陈毅、瞿秋白、徐海东、方志敏,做到坦荡做人,无愧于心。守住内心的真诚和对工作的忠诚,敢于维护部门的正义和公道,不计较自我得失。固然做不到伟人们的勇于牺牲,也无法建立伟人们的丰功伟绩,但至少应尽心做事,把有限的精力投入到做事上去,努力让部门有所发展。这也算是对本部门的历史负责。

3、重视班组长价值引领。

苦难辉煌读后感 篇8

莎士比亚说过“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生活没有阳光”,近日有幸拜读了国防大学金一南教授著作《苦难辉煌》,这是一本关于中国革命史的纪实文学巨制,展现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极其困难的环境下,建立红色政权,领导人民进行革命战争的艰辛和伟大,最终走向辉煌胜利。本书“已史为鉴”在新形势下所供给的历史信息,依可为新难题供给丰富的启示。

其中,我感触最深的是第十一章“苦难辉煌”,本章写道:真正的胜利就是在一次又一次的失败中孕育。毛泽东的伟大之处,在于他不贰过。伟人从来不是不犯错误的人,而是犯了错误能够迅速及时纠正的人。从土城战斗失利后立即放弃北上渡江计划改为西渡赤水,到古蔺、叙永一带受阻立刻采纳彭杨提议改取川滇黔边境,皆可见工农红军“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走”的机动灵活战略战术。走自我的路,实事求是这是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问题的根本方法。.....就是不断吸取了先进的理论,并结合中国革命的实际,从理论到实践,再从实践到理论,从而找到了一条中国革命成功的道路。

读了这本书让人更加深刻理解,为什么五星红旗美如画,是无数革命先烈的鲜血染红他了,为什么此刻能够安心地去工作和生活,是无数革命先烈用生命换来的。作为之后人,我们没有不努力理由,继续以先辈们的革命精神为指引,将革命精神融入至工作之中。“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在政治上追求提高、在学习上刻苦努力,在工作上敬业爱岗、向先进优秀看齐,认真履行自我的职责,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苦难辉煌》读后感[范文] 篇9

工商管理系

杨璐

近日读了《苦难辉煌》一书,受益匪浅,感慨良多。辉煌往往与苦难相伴,只有历尽艰难,才能像凤凰涅盘,重获新生。我们的人生道路也是如此,从牙牙学语的孩提时代,到能够独当一面的社会公民,这其中的道路绝对不可能一帆风顺,甚至也许会遇到很多坎坷挫折。然而,正如书中所描述的一样,1921年,中国共产党刚刚成立时没有多少人相信,这个小小的政党能够赢得中国的未来,很少有人想到,在崇山峻岭、江河草地中那个弱小,被无数困难挫折所围绕的部队能够完成人类历史上一次伟大的长征,没有人知道为什么面对如此多的苦难,中国共产党人还能继续前进,答案应该只有那些经历过那段历史的人们知道,他们正背负着这个世界上最大国家和民族复兴的全部希望。

他们是历经百年风雨的中国人民的希望,正是他们那种百折不挠坚持前进的决心预示着他们的光明前途和辉煌未来,正是这些革命先辈们的不懈努力,我们的新中国才能扬眉屹立在世界东方,才能取得今天的巨大成就,今天的中国早已不是百年前的东亚病夫,今天的中国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是成功举办奥运会、世博会,赢得无数国际赞誉的强大国家,是不畏任何苦难,关心人民生命财产的负责任的大国。

这一切都是无数共产党人不懈努力,艰苦奋斗的伟大成果。就像书中说的,中国革命的胜利不是天赐良机,不是机缘巧合,而是来自千千万万的革命先辈用不怕牺牲,英勇献身的精神创造出来的。共产党人的光芒不是在于他能够不断取得胜利,从而证明自身的强大,而是在共产党人最困难的时候,在中国革命前途命运最黑暗的时候,共产党人还是坚守自己的信仰。即使被敌人俘虏,即使在国民党的威逼利诱下,我们的共产党员们都只有一个字“不!”这就是共产党的信仰,无论面对多么艰险的环境,无论遭受多么痛苦的酷刑,我们的共产党员们始终保持着心中那份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仰,朝着心中的目标不断前进,这就是我们这个民族的脊梁。无数共产党员的革命事迹汇聚成一股强大的精神力量,在艰难困苦中唤醒一个灾难深重民族的自尊、自信和自强,在一穷二白中支撑起一个历史悠久国度持续的繁荣发展。生活在今天的我们不能忘记历史,生活在新时期的我们不能忘记为今天美好生活的到来付出无数鲜血的革命先辈们,正是有他们的存在,才有了今天的我们。

记得有人说过,不了解民族国家历史的人,就不能真正了解这个国家的思想,这个国家的灵魂,《苦难辉煌》告诉了我们应该必须铭记的一段历史,历史中的人和事,真正存在过,他们生动具体,他们是那段历史的演绎者,他们用各自的行动,推动了历史的车轮。正像书中说的,如果没有国民党第五次反围剿,也就没有长征;没有长征就没有西安事变,没有西安事变也就没有国共两党的联合革命;然而历史没有假如,历史就是历史。书中经常会有假设,比如说假如怎样,历史就会更改。但是历史的奥妙之处就在于它可以包含无穷无尽的假设,但是这些假设永远只不过就是

一个假设。时间的唯一性是不会重新再来的,人生的真正的机遇也仅有一次,抓不住机会往往便要面对失败。当蒋介石背叛共产国际时,当共产国际的领导说:“他们叛变的不是自己的阶级,而是我们的幻想。”共产国际的盲目信任让自己尝了苦果,斯大林党派作风本身就存在很大问题——文过饰非,功劳归自己,错误归别人的不良作风注定失败。

书中反复出现的一句真言是:“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正如现在我们的年轻同志,经验往往都是从书本上得来的,往往是从别人那里得来的,却很少有自己实践后总结出来的。我们应该从我们的革命先辈那里学习的,不能盲从,更不能武断,不能只凭自己的喜好去看待事物的对错。要用辩证唯物的观点去看待事情,不能只看事情的某一个方面。中国共产党人之所以能从苦难走向辉煌,而不是从苦难跌入深渊,就是因为他们能从中国的实际出发,遵循并坚持了实事求是的原则。他们始终都坚持要走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道路,他们始终是以全面唯物辩证的观点去看待发生的问题,不是只凭一点去评判。他们能够始终坚持中国人民的切身利益,他们不唯上也不唯书,他们敢于奋起抗争,他们更不追求个人的私利,甚至他们可以牺牲自己的一切去追求一个美丽的梦想,更重要还在于他们这么想了也这么干了。今天的我们总是有无数美丽的梦想,总是有无数伟大的理想,但是当我们真正付出行动时,却又往往寸步难行。今天的我们要从我们的革命先辈那里学习的正是一股不畏困难,坚持自己的理想,并为此不懈努力的信仰。新中国的成立,中国共产党人的成功,中华民族

伟大的复兴之路,中国革命用实践检验了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并且向全世界证明了这一点。从苦难走向辉煌,中国历史经历了百年的历程,就像书中列宁讲过:“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不能深刻感触过去,怎能获得腾飞的翅膀?当我们在享受着今天物质给我们带来的富足生活时,我们是否会翻开历史看看,去充实一下自己已经日渐空虚的心灵,去缅怀一下那些为了我们今日美好生活付出生命的革命先烈。正是那段苦难的历史,才铸就了今天的辉煌,创造出了我们美好的生活。

《苦难辉煌》吹响了当代中华民族扬帆起航的前进号角。激励了无数中华儿女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今天的我们,要不断发扬中国共产党人的革命信仰,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和艰苦奋斗的革命作风,不为钱,不为官,不怕苦,不怕死,脚踏实地、百折不挠,、艰苦奋斗,一心一意为人民群众谋福祉,为中华民族的腾飞而努力,最终取得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辉胜利。

看着书中描写的那些革命战争年代一个个感天地、泣鬼神的壮烈故事,不仅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共产党人奋勇向前,也激励着全国各族人民勇往直前创造美好祖国家园。我们应该积极发扬《苦难辉煌》中总结的共产党人独特的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太行精神,坚持正确的理想信念,坚持群众路线,保持知难而进、艰苦奋斗的精神状态,不断汲取实现跨越发展的精神力量。

历史,像一条绵延不断的大河,滋养着生活在她身边的儿女,也许她

血与红 苦难辉煌读后感 篇10

——《苦难辉煌》读后感

法国年鉴学派史学大师吕西安·费弗尔说过一句话:“在动荡不定的当今世界,唯有历史能使我们面对生活而不感到胆战心惊。读过《苦难辉煌》之后,对这句话的感触越发深刻,以致心灵受到强烈的震撼,久久不能平静。作者开阔的视野、新颖的思路、生动的文笔,鲜为人知的历史资料,用一个独特的角度,一段艰辛的路程,许多感人至深的故事向我们诠释了一个血的年代,一个红的信仰。

无数革命先辈、无名英雄不惜抛头颅洒热血,用生命书写了一段段鲜红的传奇。泸定桥担任敢死突击的红二军团四团一营二连,22名勇士冲在最前面冒着枪林弹雨,掩护着后面的战士铺桥,战争胜利了,但是这些英雄们却没能活下来,而且仅仅只有3个人留下了姓名;过雪山之时,那么多战士冻死,饿死,病死,但是谁敢说他们不是英雄?没有无数先辈头破血流,血流成河的牺牲与付出,哪里来的那一片片红色的革命根据地,又哪里能在中华大地树得起那一面鲜红的旗帜。

我在想,是什么让无数连姓名都不知道的革命先辈们斩头沥血,奋勇当先;又是因为什么让先辈们前赴后继、不畏牺牲的。当我读完这本书之后,彻底知道了答案,因为那一片红色,为了那一个信仰,一个对共产主义必将战胜一切侵略,战胜一切不公平的的信仰。正是这个信仰,让先辈们能不惜用生命来付出与奋斗。当下提倡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正是对历史上我党这种坚定信仰的延续与发展,在信仰缺失当代,急需这样一种对共产主义坚定信仰的坚持。红色的信仰是国旗党旗的颜色,也是先辈们心中所坚持的、向往的、为之奋斗的不懈动力;红色的信仰是鲜血的颜色,也是我们获取力量不断前行的力量源泉。

苦难辉煌读后感600字 篇11

一、《苦难辉煌》让我们从一个客观、公正的角度进一步了解党史。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曾经出版过许多党史著作,由于时代的局限性,这些著作大多是粗线条的,概念化的,评功摆型的,给人感觉党成立以来几十年奋斗的成果来得太容易了,党说过的话永远不会错。阅读《苦难辉煌》,会使读者眼睛一亮。作者怀着对历史和先人高度负责的政治责任感,精心筛选、甄别各种史料,真实地勾勒出重大事件发展的本来脉络和人物变化的本质特征,从而使这部党史、军史著作虽不能百分之百符合真实,却能够最大限度地接近史实。尤其难能可贵的是,作者大胆打破按照时空脉络平铺直叙的简约叙史模式,紧紧围绕若干重大事件,采取跳跃式、全景式、议论式相结合设计 篇章结构和内容组合的方式,并多多运用具有一定文学色彩的语言文字,使得形像描述与理性分析有机统一,忠于历史原貌与提高文史著作可读性有机统一。无论谁阅读这部著作,都会被其生动、精彩的内容,理性、客观的分析和形象、优美的文字所吸引,而不会感到枯燥和厌烦。

二、实事求是是从苦难走向辉煌的思想保证。书中写道:“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列主义,送来了组织指导,甚至送来了部分经费,但没有送来武装割据,没有送来农村包围城市,没有送来枪杆子里面出政权。”这就要求当时共产党的领导人审时度势,结合实际,研究和探索出一条适合中国实际的革命之路,而不能照搬国外的经验。历史的经验证明,发展的道路从来不是光明坦途,而必然是充满坎坷的。这就需要我们实事求是、脚踏实地,边摸索边前进。

书中反复出现的一句真言是:“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正如现在我们的年轻同志,经验往往都是从书本上得来的,或是从别人那里得来的,却很少是通过自身实践后总结出来的。我们应该从革命先辈那里学习,不能盲从,不能武断,更不能任凭自己的喜好去看待事物的对错。要用辩证唯物的观点去看待事情,不能只注重事情的某一个方面。中国共产党人之所以能从苦难走向辉煌,就是因为他们能从中国的实际出发,遵循并坚持了实事求是的原则。他们始终都坚持要走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道路,始终是以全面唯物辩证的观点去看待问题。他们能够始终坚持中国人民的切身利益,敢于奋起抗争,不追求个人的私利。今天的我们总是有无数美好的梦想,总是有无数伟大的理想,但当我们真正付出行动时,却又常常寸步难行。我们要从革命先辈那里学习的正是一股不畏困难,坚持理想,并为此不懈努力的信仰。

上一篇:春联征集活动下一篇:登山活动策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