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声的功勋观后感

2025-04-1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无声的功勋观后感(精选10篇)

无声的功勋观后感 篇1

1945年7月,抗战胜利在即,而国民党顽固派却肆意破坏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调集大批军队进犯陕甘宁地区。就在这时,毛培春化名孟锡山,开始了打入敌人内部的谍战生涯。毛培春迅速在国民党内部站稳了脚跟,将搜集到的情报源源不断地传送给党组织,为我军收复延安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

终于,收复延安以胜利告知。可是毛培春毅然决然离开延安,身负重任,继续潜伏在国民党内部。1948年4月27日,这位孤单潜行的“无名英雄”毛培春,在跟随国民党溃军行经白水县时,身中流弹不幸牺牲,年仅31岁。

《无声的功勋》观后感 篇2

清明假期观看无声的功勋别有一番感想,第50期最可信赖的红色管家--熊瑾玎。1929年9月从福兴商号布匹生意“老板”,守护了中共中央政治局机关的安全,坚守隐蔽战线,多年来经历与完成了机关选址、“九月来信”、党内同志叛变后的转移、叛徒告密后被捕、被营救后担任新华日报总经理、重庆新华日报选址与经营,过程中克服了重重险阻,完成了党的一项又一项艰难任务。从福兴商号转移后写下“波涛殊险恶,意志却坚贞”的爱国诗句。周恩来高度评价:出生入死,贡献甚大,最可信赖!

无声的功勋这部纪录片用生动的表现手法,让我们沉浸式地感受了风云激荡的革命年代里,奋战在隐蔽战线的革命先辈们,对党忠诚,不怕牺牲的英雄气概,也让我更加珍惜当下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

希望可以把这样高质量的纪录片作为学校历史课的教学视频,让一代一代的青少年和所有中国人都能了解,今日的和平生活是多少革命烈士怎样一步一步用鲜血和仅此一次的生命换来的!感恩!革命烈士永垂不朽!

纪录片无声的功勋观后感 篇3

《无声的功勋》全方位、全渠道的让我们身临其境的感受革命先辈的伟大爱国主义精神,也为党的历史学习教育提供了一份生动的教材。从真实场地取景,创新运用微缩模型还原历史场景,结合沙画、手绘动画、漫画等多种表现形式,多维度的创新呈现,让我们沉浸式体验隐蔽作战,跟随风起云涌的斗争故事穿越在历史的烟云中,让我们回溯风雷激荡的红色传奇,致敬隐蔽战线的英雄人物,深刻感受那些暗夜里孤胆潜行的先烈们。

他们承载着特殊使命,敛去锋芒,忍辱负重,勇往奋进,于无声处力挽狂澜,于无形处屡建奇功,他们用实际行动深刻诠释了什么是对党忠诚,不怕牺牲。那一个个在暗夜里无声前行的孤胆英雄,无不震撼着每一个人的心,正是他们的足智多谋与英勇无畏,为点亮新中国的“灯塔”贡献出了至关重要的火种。在暗夜里孤胆潜行,他们是无声的;在迷雾下踽踽独行,他们是无名的;在烈火中向死而生,他们是无悔的,忠诚在信仰中淬炼,他们选择义无反顾奔向光明。生活在和平年代的我们,此刻更应该居安思危,珍惜革命前辈用生命换来的这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更应该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下,为谱写时代壮丽新篇而不懈奋斗!

观看纪录片《无声的功勋》观后感 篇4

《无声的功勋》观后感1

在革命时期,一批批隐秘在地下战线的战士,肩负历史使命,他们隐姓埋名、舍生忘死,始终保持着共产党员的坚定执着,是我们新中国成立的伟大功勋。

皓月当空,长夜将尽,站在新的征程、新的起点,我们必须始终保持革命精神,以敢于斗争、善于斗争、逢山开道、遇水架桥的意志品质,勇于战胜一切风险挑战,坚决维护党和国家的利益。我们生逢伟大时代,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生力军,我们一定练好内功、提升修养、增强本领,努力成为新时代可堪大用、能担重任的栋梁之材,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而努力,不辜负党和人民的期望和重托!

《无声的功勋》观后感2

在观看纪录片《无声的功勋》,领略革命先辈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以大智慧和大毅力为革命的胜利作出巨大的贡献,深深感慨今日的幸福得之不易的同时,也对革命先烈的大无畏精神油然而生敬佩之情!

生在盛世、长在党旗之下的我们,流淌着跟革命先辈们一样的华夏血脉,深爱我们的祖国,拥戴我们的领袖,坚定我们的信念。在新冠疫情防控的大局势下,作为项目的防疫专员,我愿成为陈修良那样的战士,坚守在项目防疫的一线,把控好人员进场防控的第一道防线,落实好新冠疫情防控的管控措施,助力这场“战疫”的胜利,我相信,每一份付出都不会是徒劳,每一个黑夜之后终将是璀璨的黎明!

《无声的功勋》观后感3

《无声的功勋》展示的是功勋人物真实的人生经历,也让观众看到了这些英雄、模范最生活化、最接地气的一面。李延年在烽火连天的前线能和战士打成一片,于敏会在家里和妻子畅想如何品尝北京烤鸭来解馋。原来,不平凡的英雄也很“平凡”,而英雄又是注定“不平凡”,李延年面对危险从未退缩,于敏放弃出国留学的机会只为了祖国的科研事业能够更好发展!

无声的功勋观后感 篇5

 

 

 

 

 

《无声的功勋》揭秘了许多鲜为人知的红色谍战传奇。陈修良临危受命、重建南京党组织;陈忠经潜伏在胡宗南身边并成功获取国民党“闪击延安”情报;打造我党第一台无线电收发报机的李强;潜伏在蒋介石身边,“按住蒋介石脉搏”的沈安娜;在贾汪一线组织23000多人战场起义,为淮海战役胜利作出重大贡献的张克侠等。他们是隐蔽战线的英雄,是情报战中的翘楚,像尖刀一样战斗在敌人的心脏,不畏艰险,舍生忘死,为祖国和人民建立不朽功勋。或牺牲年轻的生命,或为党和人民贡献毕生精力。他们英魂永驻,彪炳千秋!他们肩负使命,慷慨赴死,值得后人永远尊重。

 

 

 

 

 

 

 

 

 

 

 

 

 

 

 

 

 

 

 

 

《无声的功勋》这部纪录片内容鲜活,细节丰富,很多的人物故事都令人动容。《无声的功勋》用生动的表现手法,让我们沉浸式地感受了风云激荡的革命年代里,奋战在隐蔽战线的革命先辈们,对党忠诚,不怕牺牲的英雄气概,也让我更加珍惜当下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作为一名时代青年,我要以他们为榜样,我要对标先辈,不忘初心使命,对标他们的砥砺奋斗意志。

 

 

 

 

 

电视剧《功勋》的观后感 篇6

在刚刚曝光的定档预告片中,伴随着张富清(郭涛饰)“那些年,我就是跟着那些党员,我看着他们,我就是这么一路走过来的”沧桑有力的画外音,八位主演饰演的功勋人物依次现身,他们是在不同行业领域默默耕耘、无私奉献、舍小家为大家的英雄。画面在稻田、山间、医院、战场、实验室等不同场景切换,一段段往昔的峥嵘岁月就是对功勋人物“忠诚、执着、朴实”品格的生动记录和诠释。

“点了头,那就得一辈子默默无闻,放弃以前那所有所有的荣誉。”在奋斗的路上,他们或许放弃了荣誉、战功、甚至身份,但他们从未放弃信念,他们用一颗颗执着的心,无悔着自己的忠诚。一心扎根田野的袁隆平(黄志忠饰)发出“我还是会选择把秧苗插到田里去,不管明天迎接我的是什么命运”的。“不修好这条路啊,我是不会走的。”立下赫赫战功的张富清响应国家号召,主动到贫困地区工作,奉献一生,深藏功与名。“就是一心想让姐妹们挺起腰杆,活出个人样来。”率先举起男女同工同酬大旗的申纪兰(蒋欣饰)用她朴素的愿望铸成了中国妇女解放的里程碑。“这么大的事,需要好几年的试验时间,几个亿的代价,如果错了呢?”孙家栋(佟大为饰)、黄旭华(黄晓明饰)、于敏(雷佳音饰)等科研工作者用严谨和执着推动祖国的科技水平迈上新台阶。执着于抗疟研究的屠呦呦(周迅饰)从来没有被挫折打垮过,多年来在医学领域深耕不辍。李延年(王雷饰)“们”用他们在战场上的流血和牺牲换取了如今的安定和岁月静好。

预告片结尾,李延年发出的呐喊铿锵有力、振奋人心:“祖国会记得我们,亲人会感激我们,是我们让他们过上了和平幸福的日子,是我们让敌人知道,我们的国家,无比强大,不容欺辱!”因为他们,中国人不再饿肚子;因为他们,中国人有了上天下海的能力;因为他们,中国人过上了和平幸福健康的生活。是他们的永不言弃才换来这无数个感动瞬间,共和国不会忘记他们的伟大功绩!

《功勋》观后感 篇7

观看完《功勋》后,我的内心充满了奋进的力量,不论是做国家领土的守卫者还是国防事业建设者,不论是做“男女同酬”推动者还是做抗疟新药的研发者,不论是做浩瀚宇宙的探索者还是粮食增产的助力者,心中想着念着的始终是国家强盛、民族复强。他们的梦想不止于个人价值的实现,而是将个人理想与共和国命运紧密串联,用行动诠释“忠诚、执着、朴实”的鲜明品格。他们为国,为民,为全人类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从不计较个人得失。他们为了梦想的实现而埋头苦干,不畏艰辛。他们坚定执着,饱含激情,以实际行动践行着奋斗终生的承诺,执着追求,持之以恒,且百折不挠。我们要学习他们乐于奉献的高尚情操和坚持不懈、顽强拼搏的奋斗精神;我们要礼赞他们身上所展现的忠诚、执着、朴实的崇高品格,向时代楷模致敬。

八位“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设和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他们的人格力量高山仰止,中华民族一路苦难辉煌历程经历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离不开这些功勋模范为代表的各行各业默默付出、日夜奋战的每一位参与者,他们无愧为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女,不愧为炎黄的优秀子孙!“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他们就是国家的英雄,民族的脊梁,时代的先锋。

《功勋》观后感心得体会 篇8

首先,“请暂时遗忘袁隆平”,这个论题根本立不住脚。凭何让人们忘记袁隆平,又如何可以让人们忘记袁隆平?“吃水不忘打井人”,今天我们吃着袁隆平培育出的大米,你又让我们忘记袁隆平,除了忘恩负义,世上有这样的人吗?

其实,公号文章只是想说明:袁隆平“杂交水稻之父”名不符实;“给我们米饭吃”的人,除了袁隆平还大有人在;袁隆平的成就被“过度放大”,应该被“暂时遗忘”,把“舞台”留给其他科学家。真是岂有此理!我们不否认,“给我们米饭吃”的人不止是袁隆平一人,但仅仅是因此,我们就该忘记袁隆平吗?再说,现在是创新创造的时代,“舞台”就摆在每个人面前,用一句广告语来说:“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广。”“舞台”岂是给让出来的?君不见,占着茅坑不拉屎、在学术荣誉上殚心竭虑地造假者比比皆是,却不思如何作为,难道是社会没有给他们“舞台”吗?

再说,袁隆平是谁?相信多数的中国人都知道,他就是闻名中外的“杂交水稻之父”。但这个“荣誉”绝不是吹出来、夸出来的,而是他数十年孜孜不倦、潜心研究,用勤奋努力的汗水换来的。袁隆平是我国第一个发现水稻杂种优势现象的科学家,他1971年找到雄性不育系,1974年找到三系配套模式,此后成立“全国杂交水稻研究协作组”,1976年我国就实现了三系配套大规模制种,不到6年时间完成这些工作,速度之惊人,难道这些是能够让出来的吗?袁隆平的敏锐洞察力、超强组织力和坚定执行力,业界无不佩服,这也不是可以让出来的。

我们不妨看看央视《感动中国》节目给袁隆平的一段颁奖词:……民以食为天,人类从未停止过对饥饿的抗争,从未停歇过对粮食的渴望。面对严峻现实,世界陷入了粮食恐慌,人们连连发问:谁来养活中国,谁来养活世界?20世纪70年代,中国通过对杂交水稻的成功研究,最终将水稻亩产从300公斤提高到了800公斤,并推广2.3亿多亩,增产200多亿公斤。这些事迹都归功于今天的获奖者——袁隆平。

事实胜于雄辩,袁隆平今天依然奋斗不止,显然,公众号文章是罔顾事实,说袁隆平“杂交水稻之父”名不符实、成就被“过度放大”了,大有吃不到葡萄就说葡萄酸的意味。袁隆平,毕生梦想就是消除饥饿,他是一位真正的耕耘者。事实上,不论过去、还是今天,像袁隆平,还有屠呦呦一样成就卓著的科学家很多,他们淡泊名利,默默无闻,致力于科学研究。我们只见有学术造假者,从没见过哪位科学家的成就是被人让出来的。

功勋观后感心得体会 篇9

首先,社会的进步发展,男女平等,女性越来越自主,独立意识很强。尽管我们在电视剧中,看到很多女性,或者妻子的形象,那么的温柔善良,默默支持丈夫的事业,觉得很是难能可贵。如二妞将小安东养大,而孙玉芹在丈夫常年搞科研的过程中,安心照顾家庭,抚养孩子,独自承担主要的家庭责任。同时,张富清的妻子,秉着“嫁鸡随鸡嫁狗随狗”的心理,一辈子追随他东奔西走,吃了很多苦,好在家庭没有破碎。但是,电视剧终究不是现实的人生,自然会采用很多艺术的手段加工和美化。另外,这些女性都是从旧社会、旧道德中刚走出来,受到传统的思想影响很大,依然在家庭中将丈夫的地位和事业摆在很高的位置,故而各自分工明确。不像今天,男女都处于激烈的社会竞争中,女性的社会压力更大,人们的家庭观念也在淡化,不婚不育的年轻人越来越多,今昔对比,差距太大。

其次,社会女权主义的兴起,也会使得一部分女性迷失自我。在今天社会,女性接受的教育越来越高,自主意识变得很强,再加上受到女权主义的影响,不愿意受到传统家庭观念和旧道德的束缚。同时,工作和事业上的压力,也使得很多女性不能承担更多的家庭责任。当然,也有一部分女性,长期沉浸在痴心妄想之中,希望嫁给富二代,或者一夜致富走上令人羡慕的高大上生活,对于普通的家庭生活也就不那么上心了,更谈不上责任和付出。

电视剧《功勋》观后有感 篇10

电视剧《功勋》分别讲述了八位“共和国勋章”获得者的人生故事,共同串联起一幅艰苦奋斗、忠诚为民、献身祖国的壮丽画卷。《功勋》以深刻的笔触,精准地定位到每一位功勋人物的“高光时刻”,紧扣爱国主题。以八个弘扬民族精神的爱国故事,扣动了广大观众的心弦,这是一部闪耀着爱国主义光辉,彰显中国人骨气与底气的优秀作品。

八位功勋人物形象的生动展示,说明了“作为一个最充分的意义上的人是怎么一回事”。功勋人物的故事,激发了普通生活中难以激发的振奋、鼓舞人心的精神力量。《功勋》展现了高韵深情、坚质浩气的艺术风范。“两弹一星”功勋于敏在试验成功后,为了保密规定,他无法与任何人分享成功的喜悦,当听到广播里传来试验成功的报道时,他的情绪几近失控,眼里擎满泪水,他竭力克制着自己,问妻子家里还有酒吗?在这一刻,他为国奉献的高洁志趣在浓厚深情的男儿泪中更显火热与珍贵。在描写袁隆平的段落结尾处,他手持金黄稻穗,在星空下向母亲独白,以一颗赤子之心映照悲悯苍生之情,让人类远离饥饿的理想更显意蕴高远悠长。

上一篇:商业银行的主要业务下一篇:社团储备干部培训心得